2020年初,301医院与华为心脏健康研究团队合作的心脏健康研究项目取得两项新的研究进展,为移动医疗技术心血管疾病管理,心房纤颤的早期监测和治疗,再添最新结论。研究团队使用华为智能穿戴设备,将设备的光电容积脉搏波技术(PPG)应用于房颤筛查 ,为用户提供舒适的长期心律监测。筛查出的房颤人群,通过多学科团队支持房颤管理平台(mobile Atrial Fibrillation Application, mAFA)提供的整合管理策略,实现房颤管理一级、二级预防及患者参与的自我管理。图说:研究团队使用华为智能穿戴设备进行心脏健康研究这两项研究成果获得国际医学界的认可,已先后于今年4月和5月发表在全球心脏和心血管系统领域的顶级期刊《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和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欧洲心脏病杂志》(EHJ)上。301医院与华为心脏健康研究团队合作的心脏健康研究项目旨在利用移动技术和智能穿戴设备融合的趋势,探索更为有效的专病自主管理方法。该项目基于华为HiResearch创新研究平台及华为智能穿戴设备展开,相关研究已在全球学术界多次亮相。去年9月,该项目核心研究人员参加了全球心血管领域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会议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19)及世界心脏病学大会(WCC),首度发表了基于华为可穿戴设备的心脏健康研究成果。华为智能穿戴设备移动健康技术助力房颤筛查,两度登上医学权威期刊JACC医学界普遍认为,当前的房颤管理方法受房颤检测率低,患者依从性差以及缺乏对患者生活习惯偏好考虑等限制,在实际应用中不够全面综合。在华为穿戴设备PPG(光电容积脉搏波)技术支持下,高危人群居家可早期筛查房颤,医生使用移动技术支持的房颤管理平台(mAFA),可及时了解房颤患者的心律情况,以患者为中心,更好再入院的进行房颤症状管理,优化抗凝治疗、兼顾心血管风险和合并症管理、从而降低房颤和发生临床不良事件的风险。2020年4月,301医院心脏健康研究团队以《Mobile Health Technology to Improve Care for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为题,将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研究表明,基于华为穿戴设备移动健康技术的房颤管理,同常规治疗相比,能显著降低患者再入院和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是全球心脏和心血管系统领域的顶级期刊。去年9月,该期刊也曾刊载了一篇心脏健康研究的论文,表明基于华为穿戴设备PPG技术的连续测量,可以提高房颤(AF)的早期检出率,证实了移动健康技术应用于房颤管理的有效性*。《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两度刊载心脏健康研究项目成果,证实持续居家佩戴的智能设备不仅有利于房颤的早期诊断,结合移动技术和临床管理路径,还可实现智能设备实时心律监测下更好的症状管理,提高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基于华为PPG技术可改善房颤患者整合管理策略,相关研究获国际顶级期刊认可2020年5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官方期刊《欧洲心脏病杂志》全文收录了这篇题为《移动健康技术促进房颤患者的人群筛查和整合管理:来自华为心脏研究和mAFA II随机试验的观察结果》的研究论文*。图说:基于华为智能穿戴设备构建的移动健康技术原理示意图这篇论文详细的论述了此项研究的研究方法和过程。该研究应用前沿的房颤监测技术,结合移动医疗支持,实现居家人群房颤筛查及整合管理。研究过程中,华为智能手环/表等可穿戴设备协助筛查房颤,筛查出的房颤患者可以使用房颤整合管理平台(mAFA)进行规范的房颤管理,进而实现房颤管理的三大目标:A.优化抗凝治疗防治脑卒中;B.以患者为中心,在心律、症状监测基础上进行更好的心律/率管理;C.心血管风险及合并疾病管理。房颤人群配对华为智能设备后,将获得24小时实时心律监测,通过mAFA平台专业医疗支持,远程通讯实时沟通反馈等,调整治疗,改善药物依从性。研究结果表明,智能技术不仅可以作为筛查及决策支持工具,还可以支持房颤整合管理策略的执行,实现优化的临床管理路径,流程化规范化临床管理路径,降低不良事件。《欧洲心脏病杂志》在心脏和心血管系统领域的学术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靠前*。这份国际权威期刊对心脏健康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表示认可,证实了基于智能穿戴和移动健康技术有利于房颤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改善房颤患者的整合管理策略,提高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强强联合发挥研发优势,华为携手医学团队持续探索移动健康技术新应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表现为心脏不规律跳动,严重时会引起气喘、呼吸困难、晕厥等症状,甚至引发脑卒中(中风)。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房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威胁现代人类健康的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然而,心律失常整体知晓率低,且多数发作无规律、临床症状不突出、发作时间短,导致心律失常的筛查确诊难,患者容易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面对这一医学界难题,301医院与华为消费者BG于2018年共同发起了心脏健康研究课题,发挥各自优势,携手探索智能穿戴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管理领域的应用。“我们希望将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技术用在更多的居家健康场景中,为每一位消费者提供触手可及的健康管理服务。”华为消费者业务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表示。“在智能穿戴设备领域,华为通过多年探索,储备了大量自研技术。无论是硬件性能,还是健康数据监测的准确性,华为智能穿戴设备在市场上都拥有更好的表现。在消费者隐私保护方面,我们同样拥有极其严苛的标准。”借助自研技术的优势,华为将始终保持开放,与更多专业领域的医学团队开展合作。截至2020年5月31日,共有超过143万中国用户在华为应用市场下载了心脏健康研究App,筛查出3300+疑似房颤的人群,2000+用户经随访就医,1900+用户通过房颤整合管理平台MAFA对接协作医院进行诊断,房颤确诊率94%;2019年10月,GT2在房颤筛查基础上新增早搏筛查,已筛查出440+早搏高风险用户,210+用户经随访就医,190+确诊早搏,早搏确诊率高达92%;目前,这些用户已进入 301 MAFA平台获得心律失常整合管理*。未来,基于华为HiResearch创新研究平台及华为智能穿戴设备,华为消费者BG将在健康领域和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持续开展创新研究,为消费者带来更便捷、更丰富的居家健康服务,让更多人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关于心脏健康研究心脏健康研究APP*基于华为创新研究平台HiResearch孵化,基于华为智能穿戴设备高性能心率传感器发起,精细化识别心律失常,提供房颤及早搏筛查、个性化指导、预约就诊、跟踪随访等整合管理服务,新增房颤风险预测研究,可提前预测房颤发作风险;新增睡眠呼吸暂停研究新方向,可进行睡眠呼吸暂停风险筛查,实现自主管理心脏与睡眠健康。*支持心脏健康研究的华为智能穿戴设备均非医疗器械,检测数据和和筛查结果仅供您了解自身心脏健康情况,仅供参考,辅助医师进行心律失常风险评估,不作为诊断和治疗依据。*《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Mobile Health Technology to Improve Care for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Mobile Photoplethysmographic Technology to Detect Atrial Fibrillation *《欧洲心脏病杂志(EHJ)》Mobile health technology facilitates population screening and integrated care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Observations from the Huawei Heart Study and mAFA II randomized trial. 论文链接:https://academic.oup.com/eurheartj/article/41/17/1617/5827695*《欧洲心脏病杂志》在心脏和心血管系统领域的期刊中影响因子为24.889(2018),排名第一。*数据来源于心脏健康研究APP,为保护用户隐私,已经过脱敏处理。相关数据结论仅代表基于心脏健康研究APP数据作出的单方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医疗判断依据。*心脏健康研究由301医院发起,加入需配合华为/荣耀手机(Android5.0及以上版本),以及智能穿戴设备。具体可支持的设备版本信息,请详见华为应用市场“心脏健康研究APP”介绍。
近日,《健康中国观察》杂志社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研究部署2020年各部门工作,扎实推进疫情期间各项工作稳步向前。《健康中国观察》杂志社副社长王永进出席了会议,各部门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健康中国观察》杂志社副社长王永进首先率领全体党员,对此次疫情进行了爱心捐款。接着,他对各部门人员疫情防控工作给予了肯定,并指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要坚决按照中心的部署要求,认真落实中心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对标对表,科学安排,严格纪律,切实做好各项防控工作,每天根据防控要求向办公室报告具体情况;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先锋引领作用,做到思想不松懈、工作不松劲;同时要做好个人防护,确保自身健康安全。《健康中国观察》杂志社社长助理周富章、品牌建设中心主任远保红、事业发展中心主任白雪原、教育事业部主任覃远昌分别就各部门工作进行了详细汇报。王永进要求按照分工,切实履行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强化各项措施落实落细。杂志社按照要求为每位工作人员购置了防护口罩等防护物品。(健康中国观察)
近日,由汇富康达健康管理研究院撰写的《粒径和面筋蛋白含量对面条中淀粉体外消化性的影响》、《不同加工方式下芸豆子叶细胞内淀粉结构及体外消化特性的对比分析》两篇文章再次获得认可,于2020年4月、7月分别收到《粮油食品科技》、《现代食品科技》2家中文核心期刊杂志社的录用函。《粮油食品科技》杂志期刊创刊于1991年,为双月刊,是由国家粮食局主管、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主办的食品工业类核心期刊 ,同时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中国农学会全国优秀农业一等奖期刊。该刊获得中国农学会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与《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即将刊登在《粮油食品科技》上的文章是《粒径和面筋蛋白含量对面条中淀粉体外消化性的影响》,该文章主要研究了面粉中蛋白、淀粉的颗粒结构和淀粉中直/支链淀粉的比例等对淀粉消化率有影响,而淀粉的消化率低,GI值越低。以面条为模型来探讨面粉颗粒大小、面条颗粒大小、面筋蛋白添加量对样品中淀粉体外消化率的影响相关性,对研发低GI产品具有指导性意义。《现代食品科技》创刊于1985年,是食品类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科技核心期刊,国内统一刊号:44-1620/TS国际标准刊号:1673-9078。同时与英国《食品科学技术文摘》(FSTA,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s)、荷兰《SCOPUS》数据库收录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Chemical Abstracts)、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材料信息)》(CSA(MI))、哥白尼索引(IC)、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等世界著名数据库列为收录期刊。而将于 2021 年第 1 期发表见刊在《现代食品科技》上的文章是《不同加工方式下芸豆子叶细胞内淀粉结构及体外消化特性的对比分析》,该文主要是从压蒸煮、常压蒸煮、油炸、高温焙烤这4种热加工方式来探讨芸豆细胞内淀粉结构及消化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高温焙烤和油炸的热处理方式可获得低血糖生成指数的芸豆产品,为低GI芸豆类食品的设计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汇富康达健康管理研究院是一家专业的体脂健康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隶属于湖南汇富康达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国民营养健康管理的现代化集团公司。总部位于湖南长沙,是湖南省天心经开区招商引资重点企业。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以国民健康为出发点,形成了智慧医疗、生态农业、电商、文化传媒、科研开发多层面的产业格局,争取到2025年完成全体系化的“幸福产业生态圈”,旨在为百姓提供更营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更高品质的生活服务、更科学专业的生活习惯,提升国民的健康指数和幸福指数。
关于肠道菌群对健康的影响是国际热门的研究内容,很多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与2型糖尿病、肥胖、肝脏疾病、肾脏疾病、动脉粥样硬化、部分免疫疾病、心理疾病等等密切相关,其实这样与中医的“脾是后天之本”非常符合的,说明消化系统不仅仅是消化食物这么简单,对健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最近,一项目前最大的肠道菌群与健康研究项目,来自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MGH)、意大利特伦托大学等研究人员发现:富含某些植物性食物的饮食与肠道微生物的存在有关,肠道微生物的发生与肥胖、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发生风险降低有关,论文发表在权威的《nature medicine》杂志。因此,糖友们必须注意饮食与肠道菌群。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美国等最新国际研究:肠道菌群与肥胖、糖尿病等疾病密切相关一、肠道不仅仅是消化食物这么简单中医认为脾(肠道等等为主)是后天之本,强调肠道不仅仅是消化吸收食物这么简单,对于人体健康有决定性影响。现代临床也发现,肠道拥有仅次于大脑的神经细胞(号称第二大脑),拥有最多的免疫细胞,肠道菌群对于人体的思维等等有密切影响,肠道不健康与衰老密切相关(人老肠先衰),说明肠道健康对于人体健康非常重要。二、最新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对健康影响巨大这项最新研究(PREDICT 1)是目前最大、最详细的研究,参与者1098人,研究分析了参与者肠道微生物组组成、饮食习惯和心脏代谢血液生物标志物的详细数据。研究使用宏基因组学和血液化学特征分析技术,发现了15种与糖尿病和心脏病等常见疾病风险较低(和15种风险较高)相关的肠道微生物,证明微生物组与特定的食物和饮食有关,而肠道中的某些微生物与代谢性疾病(2型糖尿病、肥胖等等)的生物标志物有关。受试者肠道微生物组的组成与特定营养素、食物种类和整体饮食组成密切相关。而且,饮食中富含健康、植物性食物的受试者中,肠道中的“有益”微生物(益生菌)含量较高;相反,含有更多高度加工食品的饮食更可能与“坏”肠道微生物(有害菌)有关。三、对糖友的启示1、要特别关注肠道健康,血糖异常可能就是与你的肠道菌群失调有关;2、素食为主,肉类为辅,少吃精加工食品、饮料、油炸食品等等垃圾食品,主食以全谷物为主;3、可以针对性补充一定的益生菌;4、人是一个整体,血糖不仅仅与胰岛有关,要整体改善健康;5、合理用药,特别不要多吃抗生素,维护肠道菌群健康;6、每天膳食纤维益生元(25克)要达标,喂饱你的肠道益生菌,才好更健康。
6月18日,汇富康达健康管理研究院撰写论文《凝结芽孢杆菌的特性及其调节肠道健康的研究进展 》收到来自《医药界》编辑部的录用函,该论文被拟定于2020 年11月刊登。《医药界》杂志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管、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主办、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协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大型理论研究类医药科技专业学术期刊。录用通知书《凝结芽孢杆菌的特性及其调节肠道健康的研究进展》主要从凝结芽孢杆菌的概况、一般特性、作用机理、对肠道健康的调节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着手对其进行概述,旨在进一步探究凝结芽孢杆菌在肠道健康中的应用价值。凝结芽孢杆菌是现阶段应用范围比较广泛的芽孢有益菌,2012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首次将其列入可食用性菌列的范围之内,2016年中国卫生计生委于也将其应用于食品领域。现阶段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凝结芽孢杆菌被证实可在肠道功能、菌群以及免疫水平的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功效,对肠道内部的致病菌进行有效抑制,进而降低抗生素耐药性以及二重感染等,现已在多种领域尤其是医学领域得以有效应用。经相关实验研究显示,凝结芽孢杆菌在一些极端环境中仍可展现出极好的耐受性。与传统的双歧杆菌等进行对比,凝结芽孢杆菌更强的益生效果。凝结芽孢杆菌除了具备乳酸菌特征之外,兼具芽孢杆菌的部分特性,如酶系统丰富、耐高温高压、储存稳定以及强抗逆性等,故可将其列入一种新型芽孢益生菌,具有独特性能。与传统乳酸菌益生菌进行比较,凝结芽孢杆菌在动物机体中的益生特效以及储存特性得以全面显示,相信伴随着凝结芽孢杆菌研究技术的深入发展,其在临床应用以及养殖过程中将产生重要功效。凝结芽孢杆菌对于人体的有益作用为抑制致病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促进机体消化代谢、调节人体肠道健康。其中凝结芽孢杆菌最主要的有益功能在于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调节肠道功能的方式,达到有效调节宿主的肠道健康。在长期的研究以及发展过程中,结果显示凝结芽孢杆菌可在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干预中产生良好的运行效果,可对宿主肠道的消化功能以及免疫能力进行有效调节,患者的临床疗效均显示为“+”(有效),肠易激综合症等外在表现症状均得以有效缓解。现阶段的临床应用中,已有多株凝结芽孢杆菌被应用于消化系统的相关疾病的临床干预中。凝结芽孢杆菌所具备的生物特性以及益生特性均展现出良好性能,较传统乳酸菌在加工、储备方面占据显著优势,且开发前景广泛。现阶段,凝结芽孢杆菌产品在国内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饲料、药剂,食品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凝结芽孢杆菌已投产于我司摄膳品牌康肠固体饮料中。(汇富康达健康管理研究院 通讯员 熊玉其)
《自然》:“流氓抗体”是导致新冠患者器官长期损伤的原因据《自然》报道,一些攻击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或心脏等器官中特定蛋白质的“流氓抗体”的存在,才是某些器官长期损伤的原因。9月下旬,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报告说,987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中,超过10%的人有抗体攻击并阻断1型干扰素分子的作用,而1型干扰素分子通常有助于增强对外来病原体的免疫反应。伊维菌素治疗新冠肺炎:早期给药可以减少轻症患者病毒载量一项小规模的初步研究表明,伊维菌素早期给药可以减少轻度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毒载量和症状持续时间,有助于减少病毒传播。研究于1月19日发表在《柳叶刀》旗下的《E临床医学》上,标题为“The effect of early treatment with ivermectin on viral load, symptoms and humoral response in patients with non-severe COVID-19: A pilot,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伊维菌素早期治疗对非严重COVID-19患者病毒载量、症状和体液反应的影响:一项试点、双盲、安慰剂对照、随机临床试验),通讯作者为查科(Carlos Chaccour)。美国研究:疫苗的作用不大,社交隔离依然是抗疫最好手段纽约大学研究小组开发的一个新模型显示,那些之前欧美抗疫不利的国家所采取的先给高风险人员注射疫苗的策略,恐怕对改善新冠肺炎死亡状况的影响不大。研究于1月18日在发表在《先进理论与模拟》杂志上,标题为“HighResolution AgentBased Modeling of COVID19 Spreading in a Small Town”(基于高分辨率代理的COVID-19小镇传播建模),通讯作者为纽约大学坦顿工程学院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系的波菲里(Maurizio Porfiri)。《自然》子刊:癌症疫苗可与药物共同作用,增强治疗效果一项小型研究表明,一种个性化的“癌症疫苗”可能有助于阻止一种致命的皮肤癌多年生长。与麻疹和流感等预防感染的疫苗不同,癌症疫苗是一种免疫疗法,可以清除癌细胞。这些疫苗训练免疫细胞,以更好地识别癌症并将其消灭,同时保留体内的健康细胞。这项研究发表在1月21日《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上。清华大学团队在类器官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成果登上《细胞》子刊近日,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TBSI)精准医学与公共健康研究中心马少华副教授、黄来强教授团队在类器官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研究团队以微流控联动3D打印技术快速制造、培养和自动化操控建立正常组织和肿瘤类器官,全过程均一可控,可高通量规模化。通过微流控液滴技术将含有细胞的Matrigel剪切成直径约500微米的均一化微球并将其作为细胞活动的结构模板,经过1周培养熟化(细胞自组织)即可形成类器官。利用这个平台成功培养了小鼠肝、肺、肾等正常组织的类器官,癌症病人肺、肾、胃、直肠等多种肿瘤的类器官。中国科学家开发唾液检测新方法,可实现家庭自我癌症检测近日,发表于《尖端科学》一项研究显示,由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FJIRSM)陈学元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新方法,用于基于镧系元素纳米探针快速超灵敏地检测唾液中的肿瘤标记物。研究人员使用Eu2O3纳米晶体作为生物探针,它可以容易地溶解在酸性增强剂溶液中,并转化为大量高度发光的Eu3+胶束。同时,他们利用一次性注射器过滤器配以硝酸纤维素膜作为生物测定平台,有利于在10分钟内完成检测过程。人工智能使尿液检测前列腺癌准确率接近100%韩国科学技术研究所(KIST)宣布,其开发了一种仅在20分钟内就可从尿液中诊断前列腺癌的技术,准确率几乎达到100%。研究小组通过将人工智能分析方法引入基于电信号的超灵敏生物传感器来开发这种技术。该研究已发表在期刊ACS Nano上。利用CRISPR技术实时追踪癌细胞转移据一项发表于《科学》的新研究,研究人员首先在人类肿瘤细胞A549添加了改进的CRISPR-Cas9系统,并将细胞移植到小鼠体内,模拟出了一种会转移的肺癌模型。当癌细胞复制时,Cas9可以在一些特定的位点进行剪切,并发出荧光,随后癌细胞会对其进行修复。基于这一过程,他们制作出癌细胞的复制图谱,并实时观察癌细胞的转移。研究发现,相同癌细胞系在后期的转移能力会存在很大差异,其中角蛋白17(Keratin 17)在高转移的癌细胞中大量存在,而敲除这一基因能抑制癌细胞的转移能力。这项技术或有助于准确预测肿瘤的演化和转移行为,并加以干预。演化保留了睡眠的废物清除能力新发表于《科学·进展》上的一篇论文研究了果蝇的深度睡眠阶段(proboscis extension sleep,简称PES,类似于人的深度慢波睡眠)。在此阶段中,果蝇会将头前部的管状长嘴(proboscis)反复伸出。研究人员发现,果蝇在PES阶段将长嘴伸出的动作,可以有效清除其脑内包括毒性蛋白质在内的废物,从而维持大脑健康并预防大脑创伤。鉴于此前早有研究阐述了深度睡眠对清除人脑废物的作用,科学家认为,废物清理功能是睡眠在演化过程中保留下的核心功能。新技术可能会彻底改变超分辨率成像系统一项1月21日发表于《自然通讯》的研究成果显示,英国一支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开创性的新技术,可以彻底改变超分辨率成像系统的准确性、精度和清晰度。这种新方法建立在现有超分辨率成像技术DNA-PAINT(纳米级地形成像的点积累)的成功基础上,在这种技术中,细胞中的分子用附着在单个DNA链上的标记分子进行标记。微型光学滤波器问世,将可用于量子领域德国波恩大学的研究人员用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制造出了头发丝般细的光学滤波器(optical fiber filters),不仅非常小巧和稳定,而且还可调节颜色,这意味着它们可以用于量子技术,并用于温度传感器或检测大气气体。研究结果已经发表在《光学快报》上。科学家开发“超表面”纳米材料,可用于加密防伪韩国浦项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使用纳米结构的可切换显示设备,该设备能够根据光的偏振加密全色图像。研究结果已发表在《纳米光子学》上。该研究小组开发的新设备的结构比一根头发还要细一千倍,被称为超表面。众所周知,各种颜色可以通过超表面内均匀排列的微观结构来表达。新材料利用光催化分解水分子制造氢气来自法国国家科学研究所(INRS)和法国化学与能源、环境与健康过程研究所(ICPEES)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了新的太阳光光敏纳米结构电极,研究结果已发表在《太阳能材料和太阳能电池》(Solar 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lls)杂志上。INRS和ICPEES的研究人员受到了光合作用的启发,开发出了特殊设计和结构的电极,可以在阳光下分解水分子。这个过程被称为光催化。在亚纳米尺度下观察电子运动,可使芯片更小更快来自筑波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用亚纳米尺度的空间分辨率拍摄了电子的超快运动。这项工作为半导体器件研究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可以推动更高效电子器件研发。这个实验系统由巴克敏斯特富勒烯碳分子组成,它们与缝合的足球有着不可思议的相似之处,排列在一个金衬底上的多层结构中。小电场在钻石自然形成时具有重要作用近日,科学家在《科学·进展》发表了新的钻石形成模型,认为局部小电场在钻石形成时具有核心作用。研究人员进行试验,将碳酸盐和硅酸盐放置在6.3-7.5吉帕的高压和1300-1600℃的高温下。实验发现,只有在两端电极之间施加0.4-1伏的电压时,钻石才会在阴极形成。交换电极极性,钻石又会在另一端形成。他们的结果表明,电场应被视为影响钻石结晶、地幔成矿过程、碳同位素分离和全球碳循环的关键附加因素。太阳系形成的两个阶段近日,发表于《科学》的一项研究认为,早期太阳系形成分两个阶段。研究表明,太阳系内层行星形成早,其内部强大的放射性衰变将其加热、蒸干,使它们与较晚形成的外层行星相比更小、更干燥。此外,内层行星铁核形成较外部早、挥发物释放量也较外部更高,使内外层行星的演变路径在太阳系形成早期即已产生差异。这项发现有助于理解太阳系及类太阳系家族的形成模式,也可帮助科学家深入理解行星及其大气的特征。潜穴化石揭示大型海生蠕虫曾定居古代海底近期,据《科学报告》发表的一项研究,科学家利用中国台湾东北部在中新世(2300万至530万年前)形成的海底层内保存的319件样本,重建了一个新的遗迹化石,并将其命名为Pennichnus formosae。该遗迹化石含有一个L形潜穴,长约2米,直径2到3厘米。形态学显示,这些潜穴可能是大型海生蠕虫的栖息地。当它们向上探身捕获猎物,并撤回到沉积物中的行为,会造成了潜穴中独特的羽毛状塌陷构造。进一步分析显示,靠近潜穴顶部的铁浓度较高,这或许说明,该蠕虫曾通过分泌黏液加固潜穴壁的方式重建了自己的潜穴。研究认为,大型伏击捕食者蠕虫可能在约2000万年前定居在欧亚大陆的海底,它们或是博比特虫(Eunice aphroditois)的祖先。MIT同意为陈刚支付法律费用,其女儿在美国众筹平台为父发起筹款当地时间1月14日,56岁的美国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MIT)教授陈刚因未能向美国能源部披露其在中国的工作和获得的奖励而被起诉和逮捕。美国司法部网站披露的信息,美国对电汇欺诈的指控,最高可判处20年监禁、3年的监督释放,以及最高25万美元的罚款。目前陈刚女儿 Karen Chen 已经在美国众筹平台 GoFundMe 为陈刚发起筹款,筹集目标为 250000 美元,目前已筹到 103875 美元。Karen Chen在募集中表示:“尽管麻省理工学院已同意支付我父亲的法律费用,但毫无疑问,我们家庭将承担超出此协议范围的其他费用。”清远英德引进首所本科大学:招生规模超2万,培养航天航空等科技人才据最新报道,清远英德将引进首所本科高校。1月21日上午,英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领航科教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合作创办广东航空航天科技职业大学(筹),培养航天航空、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类人才。该校是英德第一所本科高校。四川大学启动“创新2035”五大先导计划,抢占创新高地1月21日,四川大学发布并启动“创新2035”先导计划,包含物质结构透明计划、未来医学港湾计划、天地一体与生态演化计划、信息软件与底层算法计划、文明互鉴与全球治理研究计划。在先导计划的组织实施方面,川大聘请多位院士和四川大学杰出教授作为先导计划的首席科学家。同时,组建多学科跨学院团队,对接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计划和科技创新基地建设规划,争取国家支持。河南省人大代表提议新建“河南化工大学”,定位双一流今年河南省两会期间,河南省一位人大代表呼吁,在河南增加一所“双一流”化工类大学,培育优秀盐化工人才,缓解河南学子升学压力。“河南是人口大省,而一亿人口只有两所双一流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与人民群众多年来的关切相差甚远,与河南百万考生上名牌大学的渴望不相适应。”孔德风感慨地说。他的建议是在河南增加一所“双一流”化工类大学,即新建“河南化工大学”,为我国培育优秀盐化工人才,缓解河南学子升学压力,改善平顶山城市结构东西狭长局面,给平顶山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强劲动力。同济大学获新希望集团捐赠1亿元,用于推动脑科医学发展从同济大学官网获悉,1月21日,新希望集团向该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人民币1亿元,用于设立同济大学脑科医学发展基金,专项支持同济大学中德脑科学临床研究和转化医学中心的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引进、国际交流、平台建设与学科发展。天津大学研制出3D打印软性机器人,可应用于人工肌肉近日,天津大学左思洋、刘建彬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基于薄膜气缸的新型模块化柔性驱动方法,并通过根据具体应用改变排列组合方式以及合理布置连接方案,将其应用于人工肌肉和管道爬行机器人中。该方法基于一次3D打印成型的制造技术,省掉了传统机电设备加工制造中的装配流程,大幅降低了驱动模块的制造成本和周期,且具备耗气量小、动态响应高、可靠性高、对应用场景适应性强等特点。FDA批准首款长效HIV注射疗法,每月仅治疗一次今日,美国FDA批准了由ViiV Healthcare公司开发的Cabenuva(卡博特韦和利匹韦林,注射制剂)上市,作为一个治疗成人HIV-1感染者达到病毒学抑制(检测不到病毒载量)效果的完备方案。Cabenuva是一款肌肉注射的长效抗病毒疗法,有效成分为利匹韦林和卡博特韦。《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已公布的两项临床试验(ATLAS和FLAIR)支持了关于Cabenuv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表明,每月臀部肌肉注射一次Cabenuva,与每日服用口服抗病毒疗法相比,在治疗48周后,对患者体内HIV-1病毒的RNA水平的抑制效果相当,且未观察到CD4阳性细胞计数较基线的临床相关变化。饶毅首次正式举报裴钢学术造假1月21日晚10点29分,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终身讲席教授饶毅通过个人微信公众号“饶议科学”,公开了一封致中国科学院第六届道德建设委员会的举报信,指出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裴钢为通讯作者的论文涉嫌学术不端。而在2个小时之前,科技部刚刚发布通报,公布了对裴钢、饶毅“未发现有造假”的调查结论,以及对曹雪涛、李红良、耿美玉的调查结论和处理意见。饶毅在举报信中称:“这是本人第一次向中国科学院举报该文涉嫌不端,也是本人第一次正式向任何机构举报该文涉嫌不端。”
期刊简介《健康忠告》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创刊,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广东时代传媒有限公司主办的面向全国外公开发行的医学类专业期刊,本刊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39/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1412;邮发代号46-129;大16开本。创办宗旨为面向医疗科技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报道国内外健康医疗领域领先的科技成果与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发现以及新进展,开展学术交流,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促进我国智慧健康学科的发展。其读者对象为高等院校专家学者、医疗卫生机构科研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医疗管理人员等。力争打造成传播健康医疗工程领域一流学术研究成果和受专业读者认可及喜欢的业界期刊,我们愿与专家、作者、读者一道为尽早成为国际国内知名期刊行列而奉献我们的力量。栏目设置论著、综述、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介入新技术、护理与卫生、医疗与保健、病例报告、医药大观、国外译文、名家讲堂、医教之窗等。读者对象本刊读者对象为介入医学研究人员、医学临床医护人员、介入医药器械企业的从业人员、医学卫生行业从业人员等——涉及血管、肿瘤、神经、心脏、消化、放射、超声、护理等多个学科及全国各医学专业相关图书馆、医疗卫生行政管理机构、医药器械企事业单位等。热烈欢迎从事医学卫生相关行业的医护人员踊跃投稿。投稿要求:1. 文稿:来稿应反映本领域的最新发展与水平,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条理清晰、题文相符 、文字简明、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可读性。 2.题名:力求简明、醒目、反映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 3.作者: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顺序排列;作者单位及邮政编码脚注在同页左下方,并附第一作者简介( 含性别、出生年月、最高学历、职务、职称、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及E-mail,有著作发表的,请主要列出)。4.摘要:论著类文章应附300字左右摘要;英文摘要必须与中文标题与摘要内容相对应。 5.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为2-5个,应该在摘要下标引,以便读者索引。 6.参考文献:将参考文献按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编号,并用方括号标注在正文引用的右上角。参 考文献应为正式出版物发表的作品,所引用文献务必与原文核实,内容、版本、卷期、页码、年份应准 确无误,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7. 作者严格按管辖省(区)投稿,如发现一稿两投将上黑名单,追究责任;2.2 思想新颖,观点明确,数据可靠,且不涉及国家机密;8. 图表应用计算机绘制,图中文字用小五宋体字,图片力求背景线条清晰,保证图表质量;9. 正文格式为:(中文)题目(不超过15个字)—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含所在省、市及邮编)—摘要—关键词(3~5个)—正文—参考文献;10. 引证的参考文献限于公开发表的,并按文中出现先后次序排列,作者须对引发的著作权纠纷承担责任;11. 文后须附加注明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民族、籍贯、工作单位、学历学位、职称和通讯地址、电话及E-mail等个人信息;12. 若研究课题受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支持,请注明基金名称和项目编号;13. 本刊实行双匿名审稿制度。审稿结果一般在收到稿件的七个工作日内通知作者。 14. 著作权相关事宜:作者文责自负。本刊可对来稿作文字修改、删节。来稿决定刊用后,由作者签署专用授权书,专有使用权归本刊所有。如发现抄袭、冒名等违反著作权法相关规定的,文责有作者自负,本刊保留以法律途径追究相关作者责任的权利。来源:医技无忧医学研究院更多资讯信息请关注 医技无忧微信公众号
一提到运动,大家就会说运动好,随便说说,就能列出五六个好处。那么你知道最好的运动是什么吗?比较关注养生的人,可能听说过《柳叶刀》,它是英国具有权威性的一本杂志,主要是牛津大学和美国耶鲁大学合作写的,当中的一些研究数据都是真实的。对于什么运动最好,《柳叶刀》提出的看法是挥拍类的球类运动。研究者对120万人进行了调查,一共找出了75种运动,由于种类太多不太好统计,于是就将运动分为了八大类,然后观察运动对人们精神和身体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对普通人精神健康最好的,是团队锻炼、骑单车和有氧体操这三项。而对身体健康最有利的,则是挥拍类运动。为何说它对健康最有利呢?是因为经常做挥拍类运动,可降低47%的全因死亡率。能降低死亡率,可见这确实是一种非常好的运动,打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等等都属于挥拍类的运动,如果你经常会进行挥拍类运动,不妨继续坚持。降低死亡率的运动排在第二名的是游泳,游泳也是不错的一种运动方式,经常游泳可以提高心肺能力,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可以提高人体的抵抗力,也有助于缓解压力,对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好处的。在很多人看来,运动时间越长,运动效果就越好,当看到别人运动几个小时,而自己才运动几十分钟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身体不行。但实际上运动的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柳叶刀》中对于锻炼的时间也提出了看法,《柳叶刀》中认为每次锻炼最佳的时间应该是在45-60分钟之间,如果运动的时间不足45分钟,锻炼的效果就会比较差,如果是大于60分钟,已经超过了人体可以负荷的程度,继续锻炼反而会起到反效果。其实运动时间不需要太长,也不需要太频繁,每周三五次就可以了,时间控制在45-60分钟之间就行。但如果说你选择的运动是散步,这种锻炼方式的强度是非常低的,不妨多增加一些次数,对身体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不过每个年龄段所适合的运动是不一样的,还需结合自己的身体情况来选择运动。对于正处于成长期的孩子,不妨选择游泳的方式来锻炼身体,不仅仅能增强心肺功能,也能让身体变得更加协调,或还有助于长高。对于青少年来说,可以练习挥拍类运动,大家上学的时候就会经常一起打羽毛球、打乒乓球,喜爱这些运动的人往往灵活性会比较好。到了26岁之后,身体可能会出现一些慢性病,这时候可以经常爬爬山,能够加快代谢,缓解压力。到了46岁之后,可以结合自身情况来针对性地做一些力量锻炼,例如健步走、静蹲等等,但如果是有高血压,就需要谨慎选择。总而言之,坚持运动对身体是有好处的,挥拍类的运动可有效降低人体死亡率,如果平时很少进行这项运动,不妨从现在开始尝试。但不管是做什么运动,都要坚持,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很难看出效果的。运动之前应做好热身运动,正确运动,身体会收获一些好处。
近期,英国《自然》杂志子刊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发表综述文章,详细阐述了膳食纤维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缓解胃肠疾病中的作用。《自然》表扬“膳食纤维”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调查发现,某些非洲国家的居民,肠癌、糖尿病、胆石症、冠心病、肥胖等病症的发病率,远远低于欧美国家,后来发现这是「膳食纤维」的功劳。这篇综述文章提到,膳食纤维与多种疾病的发展、治疗及死亡情况有重要联系。摄入膳食纤维,能够使肠道对铁、锌、钙等关键元素的摄入能力增强;摄入膳食纤维也能有效调节肠道通过时间异常,每摄入1克小麦纤维,就能将肠道通过时间减少0.78小时;几乎所有种类的膳食纤维,都能促进排便,并维持排便的稳定性。除了维护肠道健康外,膳食纤维还是一个无可争议的“多面手”。2015年,英国营养科学顾问委员进行的一项荟萃分析发现,日常通过食物摄入的膳食纤维每提高7克,心血管疾病风险就会降低9%、中风风险降低7%、结直肠癌风险降低8%、直肠癌风险降低9%,糖尿病风险降低6%。如何合理摄入膳食纤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营养科刘佳博士介绍,膳食纤维的摄入并非越多越好,而且不同食物所含有的膳食纤维种类和含量都有不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上推荐正常成年人每天摄入膳食纤维25-30克,而且还建议成年人每天吃至少500克左右的蔬菜。有研究表示,如果青少年期摄入的膳食纤维少,那么成年后,尤其是40岁以后患上慢性病的风险将增加。刘佳提醒,膳食纤维的好处并不是每天随便买一斤蔬菜填进肚子里那么简单。可以多吃燕麦、大麦、豆类和水果,这些食物中均含有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建议食材要丰富,可以通过吃不同的食物来获取不同类型的膳食纤维。它是一种特种膳食纤维柑橘果胶又被称作天然果胶,是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粮农组织推荐每日摄入量不作限制的水溶性膳食纤维。以下资料出自: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省农产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天然果胶来源于植物细胞壁,具有润肠通便、排除重金属、抑制癌症等生理活性。但因其分子量大,无法被肠道吸收而不能使其在体内充分发挥作用。因此,之前很多研究机构使用生物技术对其分子进行大小及结构的改性以达到可以被人体吸收的效果称为改性小分子果胶。改性小分子果胶在改性的过程中,会使果胶的活性减低,从而使得其各方面功效降低。但由于技术与原料等问题的制约,以前直接提炼小分子果胶一直无法取得量产。高活性小分子果胶,5000—50000Da的纯天然物理分离小分子果胶能够被人体直接吸收并进入血液,能够有效螯合体内重金属、放射性核素以及所有其他污染物,并安全地排出体外,达到深层次细胞级净化人体环境。除此之外,高活性小分子果胶还能与肿瘤细胞亲和黏附,特异性杀伤并清除突变细胞。它可以作为体内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3)配体的竞争性抑制剂,封闭肿瘤细胞表面的Galectin-3位点,阻止肿瘤细胞的形成与发展。遗憾的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成人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普遍不足(低于20克)。调查显示,我国人均膳食纤维摄入量只有10.8克,远远达不到相关标准,适量补充优质的膳食纤维素(如橘络小分子果胶)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疫情期间各种新技术发挥的科技力让世人有目共睹,这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快速有效地控制疫情提供了极大的助力。期间,健康医疗正以全新的模式介入到普通民众寻医问药的每个细节当中,从网上挂号、网上诊疗,到电子病例管理、慢性病管理,再到方兴未艾的5G+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院,健康医疗快速地进入到大众视野并成为人们的“新宠”。技术是医疗健康行业重要的驱动因素近几年,随着5G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医疗健康领域的不断融合,我国健康医疗行业在“技术+”的加持下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而为健康中国行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风生水起的健康医疗行业,在不断完善大健康产业链的同时,不断优化就医流程及健康服务,很大程度上改进了国民的医疗健康体验。盈康一生:打造有温度的物联网医疗新模式海尔孵化的“盈康一生”生态品牌,将信息技术与核心产品深度融合,形成人、网器、场景互联互通的物联网体验生态,为大健康生态领域探索出一条具有独创性的海尔路径。盈康一生已孵化出海尔生物、盈康生命、海尔医疗、海尔国际细胞库、盈康生殖等多个平台,构建起“孕生幼长康护养”七大场景生态服务,围绕用户全生命周期提供健康服务。在疫情期间,如何为孩子安全接种疫苗成为众多家长的痛点,海尔生物通过物联网技术与低温存储技术融合创新,在疫苗安全领域探索出了一套成熟的安全场景方案,利用大数据平台对疫苗存储、接种进行实时监管,为守护儿童的健康贡献科技力量。盈康一生具备了海尔“人单合一”的内核,与海尔“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一脉相承,将前沿科技成果迅速普及,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能享受到物联网所带来的科技之光。知盛保:健康医疗疾病预测模型创新系统知盛保健康医疗疾病预测模型创新系统,对编码后的疾病矩阵进行关联规则挖掘,发现疾病之间的关联关系,编码后的数据条目为5000万多条,数据维度为6000多维,包含系统数据集中的常见疾病;以关联疾病之间的置信度为基础构建疾病相关性矩阵;以疾病相关性矩阵为基础预测客户未来可能的疾病及其风险等级。本系统能极大地推动保险行业提升风险管控、两核排查效能,为新产品开发及产品定价提供参考依据。在健康管理领域,该系统可以作为健康管理的核心模块,能够及时有效地对客户的健康状况进行风险提示和反馈,实现对于重大疾病的事前预防和事中监控作用。黄帝内经中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当今,“治未病”在“防——治——养”一体化健康模式中同样居于首位。知盛保的健康医疗疾病预测模型创新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防患于未然”。易迪希:Clinflash系列临床试验系统临床试验信息系统供应商易迪希开发的Clinflash系列临床试验系列系统,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国内外大型注册及上市后临床研究,服务对象为国内外知名医药研发企业,已与超过300家国内外领先医药企业和CRO开展合作,为600多个临床研究项目提供系统和服务,覆盖创新药、仿制药、医疗器械、体外诊断等多个领域。在创新药领域,已有多个采用Clinflash EDC与Clinflash IRT系统的III期临床研究顺利结束,多款产品成功申报NDA、成功上市。Clinflash Safety目前也被国内外知名医药、器械公司采用,该系统符合E2B R3标准,广泛应用于临床试验及上市后个例安全性报告递交及信号监测。临床试验是一个十分严谨的过程,精心设计、操作的临床试验,是提高人类健康,寻找新的治疗药物和方法的,最快最安全的途径,在临床试验数据采集与管理的过程中,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尤为重要。健康中国,就是做到健康全覆盖“疫情之后,一定要去‘医疗发达’且‘法治文明’的城市。”这是今年2月在《疫情重塑城市竞争力》一文中做着提出的观点,这个观点在人们心中产生了极大的共鸣,这也说明健康医疗业的发达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区域实力的更高维度标准。“不患寡而患不均”,这种“迁徙”只是少数人的权宜之计,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尤其是困扰人们日久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更是无法通过“移居”来根治。“一人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健康是立国之基”,将人民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正是健康中国行动的要旨所在。(文/颦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