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健康忠告》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创刊,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广东时代传媒有限公司主办的面向全国外公开发行的医学类专业期刊,本刊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39/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1412;邮发代号46-129;大16开本。创办宗旨为面向医疗科技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报道国内外健康医疗领域领先的科技成果与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发现以及新进展,开展学术交流,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促进我国智慧健康学科的发展。其读者对象为高等院校专家学者、医疗卫生机构科研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医疗管理人员等。力争打造成传播健康医疗工程领域一流学术研究成果和受专业读者认可及喜欢的业界期刊,我们愿与专家、作者、读者一道为尽早成为国际国内知名期刊行列而奉献我们的力量。栏目设置论著、综述、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介入新技术、护理与卫生、医疗与保健、病例报告、医药大观、国外译文、名家讲堂、医教之窗等。读者对象本刊读者对象为介入医学研究人员、医学临床医护人员、介入医药器械企业的从业人员、医学卫生行业从业人员等——涉及血管、肿瘤、神经、心脏、消化、放射、超声、护理等多个学科及全国各医学专业相关图书馆、医疗卫生行政管理机构、医药器械企事业单位等。热烈欢迎从事医学卫生相关行业的医护人员踊跃投稿。投稿要求:1. 文稿:来稿应反映本领域的最新发展与水平,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条理清晰、题文相符 、文字简明、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可读性。 2.题名:力求简明、醒目、反映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 3.作者: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顺序排列;作者单位及邮政编码脚注在同页左下方,并附第一作者简介( 含性别、出生年月、最高学历、职务、职称、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及E-mail,有著作发表的,请主要列出)。4.摘要:论著类文章应附300字左右摘要;英文摘要必须与中文标题与摘要内容相对应。 5.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为2-5个,应该在摘要下标引,以便读者索引。 6.参考文献:将参考文献按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编号,并用方括号标注在正文引用的右上角。参 考文献应为正式出版物发表的作品,所引用文献务必与原文核实,内容、版本、卷期、页码、年份应准 确无误,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7. 作者严格按管辖省(区)投稿,如发现一稿两投将上黑名单,追究责任;2.2 思想新颖,观点明确,数据可靠,且不涉及国家机密;8. 图表应用计算机绘制,图中文字用小五宋体字,图片力求背景线条清晰,保证图表质量;9. 正文格式为:(中文)题目(不超过15个字)—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含所在省、市及邮编)—摘要—关键词(3~5个)—正文—参考文献;10. 引证的参考文献限于公开发表的,并按文中出现先后次序排列,作者须对引发的著作权纠纷承担责任;11. 文后须附加注明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民族、籍贯、工作单位、学历学位、职称和通讯地址、电话及E-mail等个人信息;12. 若研究课题受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支持,请注明基金名称和项目编号;13. 本刊实行双匿名审稿制度。审稿结果一般在收到稿件的七个工作日内通知作者。 14. 著作权相关事宜:作者文责自负。本刊可对来稿作文字修改、删节。来稿决定刊用后,由作者签署专用授权书,专有使用权归本刊所有。如发现抄袭、冒名等违反著作权法相关规定的,文责有作者自负,本刊保留以法律途径追究相关作者责任的权利。来源:医技无忧医学研究院更多资讯信息请关注 医技无忧微信公众号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是经国家科技部批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统计源期刊。国内刊号:CN 11-5257/R,国际刊号:ISSN 2096-4811,邮发代号:18-285。本刊坚持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广大医务工作者、心理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为推动中国健康心理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为促进医学和健康心理学学术交流;为提高人民心理健康素质服务。《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辟有精神卫生、心身医学、心理评估、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心理干预、社会心理、发展心理、职业群体心理、性心理等栏目。2.1文题简洁明了,20个字以内。去掉无实意的字。作者及单位:作者在题名下顺序排列,排序在投稿时应该已经确定,编辑过程中不宜改动。如果来自不同单位,以上角标〔1 , 2〕 标出,脚注中注明作者单位及邮政编码。通讯作者:指明一位联系人,写清姓名、单位、地址、邮编、电话、电子邮箱。脚注:包括作者单位,项目及编号。2.2中英文摘要与关键词中、英文摘要均采用结构式,包括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结论:(Conclusion)4部分。(注意:结果要有具体检验方法与数据,如t值或F值等;P值;结论应该根据本研究结果写出,尽量不用统计学术语,尽量明确,通俗易懂)2.3正文引言、对象与方法、结果、讨论4部分。如果分节,用阿拉伯数字 1 2 ……表示,下一层次用1.1,1.2表示。表格采用三线表,注明表1、表2等。表格中采用*法标明统计学意义。2.3.1对象对象的来源要描述清楚,从什么人群中,按什么方法抽样;如果是随机分组,要有具体的随机化方法。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及其他相关背景资料要介绍清楚。其中,“文化程度”应规范为“受教育程度”。2.3.2方法研究工具要有出处,即从哪里得来的工具。要介绍工具的可靠性,即信度、效度检验结果,并附文献出处。另外,应适当介绍工具的结构、计分方法、划界值、常模,以便读者了解测评结果的意义。干预研究的方法要具体。2.3.3统计分析应该说明具体选择了哪些统计方法。在结果中,要注明统计值,用斜体,如t检验的t值,卡方检验的x2值,P值采用大写斜体P,而且常规只设0.05、0.01和0.001,3个显著性水平。2.3.4结果要与方法一一对应,先给出各个测查工具的结果,再进行相关分析。分析时先采用单因素分析,再根据相应结果,进行多因素分析。数值修约(保留小数点):首先要明确,进行数学运算不能增加测量的精确度。在作算术平均后,均值应按原始数据的有效数字保留小数点。例如,年龄原来若是按整岁收集的,平均后也应保留整岁。2.3.5参考文献按顺序编码制,以加方括号的上角码在正文中标出,如[1],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3名作者,3名以上时,加“等”(中文)。希望使用《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5篇以上参考文献,科技论文要有参考文献15条以上,综述35条以上。省部级以上课题论文优先录用。来源:医技无忧医学研究院更多资讯信息请来, 医技无忧微信公众号(yijiwuyou)
近日,由汇富康达健康管理研究院撰写的《粒径和面筋蛋白含量对面条中淀粉体外消化性的影响》、《不同加工方式下芸豆子叶细胞内淀粉结构及体外消化特性的对比分析》两篇文章再次获得认可,于2020年4月、7月分别收到《粮油食品科技》、《现代食品科技》2家中文核心期刊杂志社的录用函。《粮油食品科技》杂志期刊创刊于1991年,为双月刊,是由国家粮食局主管、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主办的食品工业类核心期刊 ,同时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中国农学会全国优秀农业一等奖期刊。该刊获得中国农学会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与《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即将刊登在《粮油食品科技》上的文章是《粒径和面筋蛋白含量对面条中淀粉体外消化性的影响》,该文章主要研究了面粉中蛋白、淀粉的颗粒结构和淀粉中直/支链淀粉的比例等对淀粉消化率有影响,而淀粉的消化率低,GI值越低。以面条为模型来探讨面粉颗粒大小、面条颗粒大小、面筋蛋白添加量对样品中淀粉体外消化率的影响相关性,对研发低GI产品具有指导性意义。《现代食品科技》创刊于1985年,是食品类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科技核心期刊,国内统一刊号:44-1620/TS国际标准刊号:1673-9078。同时与英国《食品科学技术文摘》(FSTA,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s)、荷兰《SCOPUS》数据库收录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Chemical Abstracts)、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材料信息)》(CSA(MI))、哥白尼索引(IC)、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等世界著名数据库列为收录期刊。而将于 2021 年第 1 期发表见刊在《现代食品科技》上的文章是《不同加工方式下芸豆子叶细胞内淀粉结构及体外消化特性的对比分析》,该文主要是从压蒸煮、常压蒸煮、油炸、高温焙烤这4种热加工方式来探讨芸豆细胞内淀粉结构及消化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高温焙烤和油炸的热处理方式可获得低血糖生成指数的芸豆产品,为低GI芸豆类食品的设计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汇富康达健康管理研究院是一家专业的体脂健康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隶属于湖南汇富康达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国民营养健康管理的现代化集团公司。总部位于湖南长沙,是湖南省天心经开区招商引资重点企业。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以国民健康为出发点,形成了智慧医疗、生态农业、电商、文化传媒、科研开发多层面的产业格局,争取到2025年完成全体系化的“幸福产业生态圈”,旨在为百姓提供更营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更高品质的生活服务、更科学专业的生活习惯,提升国民的健康指数和幸福指数。
你做过核酸检测吗?你是否曾经被一次次核酸检测的高效、快速震撼?参与完成集中大量核酸检测的,除了咱们熟悉的传统医疗机构——医院,往往还有不少的第三方医学机构。TA们以快速增长的业务能力、急速提升的检测效率和广泛的机构覆盖为抗击疫情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近年来,第三方医学机构也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这些机构与传统医疗机构有何不同?在数字健康产业发展的过程中,TA们又可以做点啥?今天,就让我们跟着研究者的脚步,通过问答来揭开第三方医学机构的“面纱”~问:什么是第三方医学机构?研究者:第三方医学机构是指独立于患者和医生之外,专注提供某项医学服务功能(如诊断、检验、手术和康复等)的医疗服务机构。目前,国家已制定了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病理诊断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医学检验实验室、安宁疗护中心、康复医疗中心、护理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健康体检中心、中小型眼科医院等10类独立设置机构基本标准及管理规范。问:什么是数字健康?研究者:“数字健康” (Digital Health)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发布的《数字健康全球战略(2020-2024) 》中提出的概念,用以一体化概括电子健康、医疗信息学、卫生信息学、远程医疗、远程健康和移动医疗等术语。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数字健康正在改变医疗行业的运行方式和医疗保健服务的提供方式,在全球战略背景下,数字健康不仅仅是“数字技术在医疗保健行业的应用” ,而应理解为“采用数字技术以改善健康的、从启动到运行的所有相关知识和实践” 。不仅包括我们平时接触较多的医疗信息数字化传输、互联网医院,还有大数据辅助诊疗、人工智能病理诊断等等。问:第三方医学机构与数字健康有啥关系?研究者:个人认为,第三方医学机构既是数字健康产业发展的产物,也可以成为推动数字健康产业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一方面,第三方医学机构本身功能单一,只有依靠互联网链接数字化信息,才能实现功能整合输出服务;另一方面,第三方医学机构依靠健康信息数字化传输,既可以为各类综合医疗服务机构提供服务支撑,未来也可以在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相互链接形成分布式的医学服务网络,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健康服务。问:第三方医学机构的有哪些“闪光点”?研究者:相对于一般医院,第三方医学机构功能单一,且一般体量较小。但同时,其建设周期短、标准化和专业化程度高,对建设环境的要求和综合设计的难度低于一般医院。在当前医疗健康技术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背景下,第三方医学机构具有服务更加可及、覆盖更加快速、资源利用集约、组合更加灵活等优势。说到这里,我想举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在疫情防控中,多地利用几天甚至更短的时间,建起了“火眼实验室”,实现了核酸检测量的迅速提升。从这个角度讲,第三方医学机构建设周期短、“门槛低”等优势,可以助力实现医疗服务的快速、有效供给。问:如何发挥第三方医学机构作用,推进数字健康产业发展?研究者:随着健康信息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第三方医学机构积极探索健康新业态,成为了传统医疗机构的有益补充,在一定程度上,助力提升了居民的健康体验。要更好发挥第三方医学机构作用,助力数字健康产业更好更快发展,我认为下一步还要做出一些努力。比如,要让第三方医学机构更可信,让大家有意愿选择它们提供的服务。这就需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加强行业监管。又如,借助北京“两区”的政策优势,可以加快推动第三方医学相关新业态的发展,也可以更加快捷地有针对性地引入优质医疗资源。再比如,第三方医学机构的发展和数字健康产业的发展,都有对于知识交叉型复合人才的需求,因此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培养具备医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不同学科背景的人才,也可以成为相关机构的“小目标”。今天的问答就到这里你对这位研究者的观点认同吗?你对数字健康发展有何期待?欢迎留言告诉发改君~善学善思,方能善作善成,我们在这儿分享思考,也期待您的洞见~《研究社》栏目开放投稿,邮箱为fagaijun@126.com,等你来哦!
2020年初,301医院与华为心脏健康研究团队合作的心脏健康研究项目取得两项新的研究进展,为移动医疗技术心血管疾病管理,心房纤颤的早期监测和治疗,再添最新结论。研究团队使用华为智能穿戴设备,将设备的光电容积脉搏波技术(PPG)应用于房颤筛查 ,为用户提供舒适的长期心律监测。筛查出的房颤人群,通过多学科团队支持房颤管理平台(mobile Atrial Fibrillation Application, mAFA)提供的整合管理策略,实现房颤管理一级、二级预防及患者参与的自我管理。图说:研究团队使用华为智能穿戴设备进行心脏健康研究这两项研究成果获得国际医学界的认可,已先后于今年4月和5月发表在全球心脏和心血管系统领域的顶级期刊《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和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欧洲心脏病杂志》(EHJ)上。301医院与华为心脏健康研究团队合作的心脏健康研究项目旨在利用移动技术和智能穿戴设备融合的趋势,探索更为有效的专病自主管理方法。该项目基于华为HiResearch创新研究平台及华为智能穿戴设备展开,相关研究已在全球学术界多次亮相。去年9月,该项目核心研究人员参加了全球心血管领域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会议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19)及世界心脏病学大会(WCC),首度发表了基于华为可穿戴设备的心脏健康研究成果。华为智能穿戴设备移动健康技术助力房颤筛查,两度登上医学权威期刊JACC医学界普遍认为,当前的房颤管理方法受房颤检测率低,患者依从性差以及缺乏对患者生活习惯偏好考虑等限制,在实际应用中不够全面综合。在华为穿戴设备PPG(光电容积脉搏波)技术支持下,高危人群居家可早期筛查房颤,医生使用移动技术支持的房颤管理平台(mAFA),可及时了解房颤患者的心律情况,以患者为中心,更好再入院的进行房颤症状管理,优化抗凝治疗、兼顾心血管风险和合并症管理、从而降低房颤和发生临床不良事件的风险。2020年4月,301医院心脏健康研究团队以《Mobile Health Technology to Improve Care for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为题,将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研究表明,基于华为穿戴设备移动健康技术的房颤管理,同常规治疗相比,能显著降低患者再入院和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是全球心脏和心血管系统领域的顶级期刊。去年9月,该期刊也曾刊载了一篇心脏健康研究的论文,表明基于华为穿戴设备PPG技术的连续测量,可以提高房颤(AF)的早期检出率,证实了移动健康技术应用于房颤管理的有效性*。《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两度刊载心脏健康研究项目成果,证实持续居家佩戴的智能设备不仅有利于房颤的早期诊断,结合移动技术和临床管理路径,还可实现智能设备实时心律监测下更好的症状管理,提高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基于华为PPG技术可改善房颤患者整合管理策略,相关研究获国际顶级期刊认可2020年5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官方期刊《欧洲心脏病杂志》全文收录了这篇题为《移动健康技术促进房颤患者的人群筛查和整合管理:来自华为心脏研究和mAFA II随机试验的观察结果》的研究论文*。图说:基于华为智能穿戴设备构建的移动健康技术原理示意图这篇论文详细的论述了此项研究的研究方法和过程。该研究应用前沿的房颤监测技术,结合移动医疗支持,实现居家人群房颤筛查及整合管理。研究过程中,华为智能手环/表等可穿戴设备协助筛查房颤,筛查出的房颤患者可以使用房颤整合管理平台(mAFA)进行规范的房颤管理,进而实现房颤管理的三大目标:A.优化抗凝治疗防治脑卒中;B.以患者为中心,在心律、症状监测基础上进行更好的心律/率管理;C.心血管风险及合并疾病管理。房颤人群配对华为智能设备后,将获得24小时实时心律监测,通过mAFA平台专业医疗支持,远程通讯实时沟通反馈等,调整治疗,改善药物依从性。研究结果表明,智能技术不仅可以作为筛查及决策支持工具,还可以支持房颤整合管理策略的执行,实现优化的临床管理路径,流程化规范化临床管理路径,降低不良事件。《欧洲心脏病杂志》在心脏和心血管系统领域的学术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靠前*。这份国际权威期刊对心脏健康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表示认可,证实了基于智能穿戴和移动健康技术有利于房颤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改善房颤患者的整合管理策略,提高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强强联合发挥研发优势,华为携手医学团队持续探索移动健康技术新应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表现为心脏不规律跳动,严重时会引起气喘、呼吸困难、晕厥等症状,甚至引发脑卒中(中风)。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房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威胁现代人类健康的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然而,心律失常整体知晓率低,且多数发作无规律、临床症状不突出、发作时间短,导致心律失常的筛查确诊难,患者容易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面对这一医学界难题,301医院与华为消费者BG于2018年共同发起了心脏健康研究课题,发挥各自优势,携手探索智能穿戴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管理领域的应用。“我们希望将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技术用在更多的居家健康场景中,为每一位消费者提供触手可及的健康管理服务。”华为消费者业务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表示。“在智能穿戴设备领域,华为通过多年探索,储备了大量自研技术。无论是硬件性能,还是健康数据监测的准确性,华为智能穿戴设备在市场上都拥有更好的表现。在消费者隐私保护方面,我们同样拥有极其严苛的标准。”借助自研技术的优势,华为将始终保持开放,与更多专业领域的医学团队开展合作。截至2020年5月31日,共有超过143万中国用户在华为应用市场下载了心脏健康研究App,筛查出3300+疑似房颤的人群,2000+用户经随访就医,1900+用户通过房颤整合管理平台MAFA对接协作医院进行诊断,房颤确诊率94%;2019年10月,GT2在房颤筛查基础上新增早搏筛查,已筛查出440+早搏高风险用户,210+用户经随访就医,190+确诊早搏,早搏确诊率高达92%;目前,这些用户已进入 301 MAFA平台获得心律失常整合管理*。未来,基于华为HiResearch创新研究平台及华为智能穿戴设备,华为消费者BG将在健康领域和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持续开展创新研究,为消费者带来更便捷、更丰富的居家健康服务,让更多人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关于心脏健康研究心脏健康研究APP*基于华为创新研究平台HiResearch孵化,基于华为智能穿戴设备高性能心率传感器发起,精细化识别心律失常,提供房颤及早搏筛查、个性化指导、预约就诊、跟踪随访等整合管理服务,新增房颤风险预测研究,可提前预测房颤发作风险;新增睡眠呼吸暂停研究新方向,可进行睡眠呼吸暂停风险筛查,实现自主管理心脏与睡眠健康。*支持心脏健康研究的华为智能穿戴设备均非医疗器械,检测数据和和筛查结果仅供您了解自身心脏健康情况,仅供参考,辅助医师进行心律失常风险评估,不作为诊断和治疗依据。*《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Mobile Health Technology to Improve Care for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Mobile Photoplethysmographic Technology to Detect Atrial Fibrillation *《欧洲心脏病杂志(EHJ)》Mobile health technology facilitates population screening and integrated care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Observations from the Huawei Heart Study and mAFA II randomized trial. 论文链接:https://academic.oup.com/eurheartj/article/41/17/1617/5827695*《欧洲心脏病杂志》在心脏和心血管系统领域的期刊中影响因子为24.889(2018),排名第一。*数据来源于心脏健康研究APP,为保护用户隐私,已经过脱敏处理。相关数据结论仅代表基于心脏健康研究APP数据作出的单方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医疗判断依据。*心脏健康研究由301医院发起,加入需配合华为/荣耀手机(Android5.0及以上版本),以及智能穿戴设备。具体可支持的设备版本信息,请详见华为应用市场“心脏健康研究APP”介绍。
“从《柳叶刀》和柳叶刀系列子刊收到的中国稿件来看,中国医学专家的研究视野日趋广阔,所投高质量稿件囊括了临床研究、公共卫生、全球健康、转化医学、卫生政策等各个方面。柳叶刀10多年来一直坚持记录中国医疗卫生改革的成就和医学研究的迅猛发展,相信中国的医学研究水平不仅能在数量上领先于全球,也必将能在质量上领先世界。而且,柳叶刀也认为中国的医疗改革和医学卫生发展的经验不仅对中国具有重大意义,对全球的医学和健康发展都有重大影响和启示。”《柳叶刀》亚洲执行主编王辉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王辉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从她2010年加入《柳叶刀》团队以来,中国的近10年间投稿量增长非常迅速,从每年几百篇跃升至现在一年1500余篇,当前投稿量仅次于英国和美国,高居世界第三位。中国医学卫生科研的发展与“大健康”的国策分不开王辉表示,《柳叶刀》对来自全球的稿件采用统一的筛选标准。“我们一视同仁,对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文章均以同样严格的国际标准进行考量”。王辉介绍说,《柳叶刀》自创刊之初所坚持的理念之一就是改革,因此在选择文章刊登时,非常注重文章的革新力和前沿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一篇文章能否能给临床实践或医疗政策带来革新和突破。从刊登文章来看,中国研究者在大规模人群研究和RCT(随机对照试验)这两个有代表性的临床研究方面都有出色表现。例如,《柳叶刀》2018年刊登了一篇由王辰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牵头完成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该研究首次证实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人数高达1亿,成为与高血压、糖尿病“等量齐观”的慢性疾病,共同构成重大慢性疾病负担。此外,从《柳叶刀》和系列子刊发表的中国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面,有之前来自广州中山肿瘤医院张力教授改变鼻咽癌治疗“游戏规则”的研究,也有今年发表的山东大学医学院陈子江教授关于“单个囊胚期冻卵移植”妊娠率更高的临床研究,可以说这些都是达到世界顶尖水平的来自中国引领的科学研究。据介绍,10年前,《柳叶刀》团队曾对亚太地区办公室选址问题进行了一番考量,澳大利亚的悉尼和新加坡均在当时的考虑之列。但主编和几位执行主编斟酌再三,最终选定了北京,这是因为《柳叶刀》团队认可中国医学研究的巨大潜力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前景。在与中国专家深入交流的过程中,《柳叶刀》的编辑团队更加坚定了这一信念。中国专家一流的科研能力和中国政府对医疗事业的极大重视都让他们看到了中国医疗事业的希望和潜力。王辉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透露,令《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印象极为深刻的是,中国政府能够从上到下贯彻落实医疗改革政策。他多次赞叹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优越性,他认为“把健康放在首位,把大健康的理念作为长期国策”的举国体制对于发展医疗事业和维护整个社会稳定和谐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与原卫生部前部长陈竺以及卫健委主任马晓伟会面后,理查德·霍顿感慨说,中国卫生部门的领导人医学知识丰富,很懂医疗问题,因此可以更加有效地推动中国医学发展,而且中国卫生部门领导人的远见卓识让他叹服。中国政府不仅从政策上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还在资金投入上大力支持。王辉称,中国2017年在科研各个领域的总投入约1.76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较上年增长12%左右,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为什么在全球竞争的背景下,中国医生在《柳叶刀》投稿的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也不断攀升。从“公共卫生监测体系”到“全民医保覆盖”作为《柳叶刀》亚洲执行主编,王辉表示深切感受到中国近些年在公共卫生服务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首先是实现了全民医保。全民医保体现出了健康公平。中国原来有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三类医保体系,2016年国家人社部明确提出出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两保合一”整合方案,在2017年开始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这对于推动健康公平、让所有人都享有公平的医疗有着重大作用。第二是公共卫生体系的增强和传染性疾病的控制。SARS之后,中国重新审视公共卫生问题,并且很快建立了有效的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所以后来爆发的H1N1流感和H7N9流感便得到了及时有效地控制。“从传染病控制、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到医疗覆盖方面,中国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也得到了包括《柳叶刀》杂志在内的全世界同仁的认可和称赞。”王辉说。第三大进步是中国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的极大提高。妇女和儿童健康是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之一,而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柳叶刀》发表了多篇文章,报道中国孕产妇、婴儿和儿童死亡率在过去20年里迅猛下降,并且希望将中国的重要经验更多更好地与全球分享。加强国内国际合作,应对挑战,力图获取更大进展经验交流是相互的,《柳叶刀》希望在传播中国经验的同时,也会带给中国的医学卫生改革和中国医学科研更多启发。在谈到中国卫生体系面临的巨大挑战时,王辉称,“《柳叶刀》杂志发表的中国疾病负担相关研究表明,中国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快速的转型阶段。虽然中国人的预期寿命大大延长,但是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已成为主要致死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问题,如心血管病、糖尿病以及癌症等该如何解决?这是目前中国医疗卫生系统面临的一大挑战。如何让老百姓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基层医疗如何确保质量?这是中国当前面临的问题,但实际上,提高医疗质量的问题不仅是中国面临的挑战,也是全球面临的普遍问题。加强公众健康教育,促进“健康文化”发展王辉指出,“中国研究团队发表在《柳叶刀》杂志的大量慢性病相关研究,如对慢阻肺、糖尿病、高血压等的研究,结论中大多包含共同的问题:中国慢性疾病负担很重,但是患者知晓率非常低,这说明我们还需普及公众健康教育,进一步推广‘健康文化’,提升公众的健康素养。”公众健康教育需要多部门相互合作努力,当然医务人员在健康宣教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在控制青少年吸烟的方面,不光卫生部门,教育部门和家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健康中国2030’是非常英明的规划,它通过卫生事业让整个中国社会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人们更有获得感,从而成为社会安定和谐的保障。”王辉说。
红网时刻5月2日讯(通讯员 赵行平 谭哲 易水晶)2020年伊始,《Annal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简称ATM)以“宫腔粘连”为主题推出一期专刊,特邀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妇产科徐大宝教授担任客座主编,6名国际知名专家给专刊投稿了评论。该专刊涵盖了徐大宝教授研究团队从基础到临床近10年的研究成果,蕴含了一个团队近20年的科研积淀,展现了一个团队前沿的理念和扎实的技术。专刊发表了徐大宝教授团队13篇文章(累计IF47.956)。主题包括了:生长激素与宫内膜再生、病因学动物模型(孕鼠的宫腔粘连模型)、初筛和术中判断手段(四维阴道超声)、治疗手段(以冷刀为主的宫腔粘连手术方式:微型冷刀宫腔粘连分离技术、犁田式处理宫腔内疤痕技术、撑开法寻找宫腔内解剖层次、4mm巨型勺型钳摘除残留妊娠物保护等技术)以及专利宫腔内支架等。同时,本期专刊用大量可信的数据回答了宫腔粘连领域的空白或争议问题,比如,宫腔粘连的手术方式是电切好还是冷切好?其中还有以视频形式展现手术的技术和技巧——一图胜千字,一段视频胜千图和万字。本专刊有3篇视频形式的论文,分别展示了宫腔粘连术中遇到假道的处理策略、T形子宫合并重度宫腔粘连以及重度宫腔粘连合并宫角妊娠物残留的手术技巧。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妇产科是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湖南分中心,湖南省重点学科,是湖南省最大的宫腹腔镜诊治中心,省宫内疾病微创诊治临床研究中心,省宫内疾病微创诊治质量控制中心,国家孕产保健专科建设单位。作为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及全国宫腔镜学组及智能医学学组副主委单位,形成以微创和创新技术为品牌,聚焦超声技术、宫腔镜手术和机器人手术为国内领先的“微无创”特色学科。传承于导师薛敏教授刻苦钻研的精神,徐大宝教授带领的团队近20年来一直专注于生殖健康领域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重点研发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40多篇,2016年获得美国妇科内镜医师协会(AAGL)全球年会“最佳宫腔镜手术视频”奖(迄今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国医生),2018年、2019年作为特邀讲者参加了欧洲妇科内镜医师协会年会。近年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妇科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锐意改革创新,着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切实提高学科水平与医院声誉。徐大宝教授团队发表的这一系列科研成果将有力促进和提升国内外学术界对女性生育力保护领域的认识,为临床医学“双一流”建设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开展的青少年健康与发展项目“青春健康我做主”青少年健康科普作品线上征集活动正式启动。活动由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主办,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科学健身与健康促进研究中心支持。活动面向全国青少年,特别是大中小学校学生,以心理健康、合理上网、居家运动为主题,征集青少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的优秀作品,展现青少年在特殊时期的身心状态和应对方法,促进青少年群体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全面提升自身健康水平。本次征集活动设一等奖3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 名,优秀奖若干名。获奖者将获得由主办方颁发的证书。征集主题:青少年心理健康、合理上网、居家运动作品形式:(一)短视频类:格式为mp4格式,文件大小不超过 20M,时长1分钟以内;配备15字内、精炼平实的标题和 100字以内的文字说明。(二)海报类:电子图片格式要求为JPEG:RGB图,分辨率100DPI以上(作品入选后,需另外提交TIFF文件)。(三) H5类:制作工具可选择易企秀、初页、MAKA、 兔展等H5设计软件,参投作品页面不少于6页(含封面、 封底),不超过15页。可在平台直接填报作品链接。(四) 手绘作品类:画稿要求基于A4尺寸(210mmX 297mm)纸张创作的作品,画稿四周请保留各2cm空白,要 求画面清晰、标明页数,组稿不多于4页,上传不小于1M 的扫描件。投稿方式:请参加者扫描下图二维码,关注“中国疾控动态”微 信公众号,通过该平台报送作品。请于10月31日前投递作品。主办方将于11月初通过该公众号开展作品线上投票。
自工业革命时期以来,温室气体浓度持续上升,全球平均气温也随之增加。在《柳叶刀》(The Lancet)杂志发布的长达43页的“Lancet Countdown”2019年度报告中指出,全球气候变化最直接的影响是全球平均温度的稳定上升,以及极端温度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增加从而引发疾病。DOI: 10.1016/S0140-6736(19)32596-6该报告指出,气候变化会引发多种疾病,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健康。例如热应激和中暑,急性肾损伤,充血性心力衰竭加重,以及增加人际交往的风险和集体暴力。特别是在极端高温期间,儿童具有高的电解质失衡、发烧、呼吸系统疾病和肾脏疾病的风险。研究者跟踪对气候变化敏感的疾病的死亡率的趋势。结果显示,尽管随着医疗技术发展因腹泻病、疟疾和蛋白质营养不良而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大大减少,但是登革热造成的死亡率继续上升,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DOI: 10.1016/S0140-6736(19)32596-6同时,该报告指出,2018年,高温导致的热应激影响了2.2亿老年人口,打破了2015年的记录。与1986-2005年平均事件数相比,65岁及65岁以上人群的热事应激件数变化 DOI: 10.1016/S0140-6736(19)32596-6对于高温引起的热应激,《科学》(Science)近日也发表了一篇与之相关的研究。该研究提到,从1999年到2010年,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记录了8081例热相关的死亡事件,其中三分之一是65岁以上的人。哥本哈根大学的人类热生理学家Nathan Bradley Morris表示,现如今世界上已经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产生热应激。Elizabeth Pennisi.Living with heat.DOI: 10.1126/science.370.6518.778该研究表示,近几个世纪生理学家一直在研究人体对高温的反应。当身体无法抵抗热负荷影响时,就会出现与热有关的疾病,症状从严重程度较轻(例如晕厥)到致命中暑等严重形式不等。研究人员解释,当内部传感器告诉大脑人体温度正在升高时,下丘脑会发出信号,使靠近皮肤的血管扩张,加强血液循环从而带走热量,皮肤血管舒张增加和静脉张力降低会减少心室充盈,此时,直立位可能会导致脑灌注不足和热晕厥(失去知觉)。此外,出汗可能会造成电解质失衡,并促进热痉挛的发生,即在长时间的高温工作期间或之后,骨骼肌的短暂且痛苦的收缩。在严重血容量不足的情况下,热量消耗随水分或盐分的耗竭而发展。前者主要是由于液体补充不足引起的,包括口渴、进行性血容量不足和高热。补充出汗引起的水分流失后,盐的消耗占主导,但盐却没有及时补充(例如,通过软饮料),导致低渗性及其后果(例如,细胞肿胀)。热暴露在健康和疾病中的后果The pathophysiology of heat exposure.DOI: 10.1080/23328940.2015.1051207特别是在患有代偿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中,暴露于热期间需要更高的心输出量可能会显示心力衰竭:舒张末期容积/压力高,伴有静脉充血、水肿、肌肉/肾脏/肠灌注不足等衰竭症状。与热有关的疾病最严重的形式是中暑,当体温超过41°C时,通常就会出现神经功能障碍,有时还会出现脱水症。中暑会影响保暖能力受损的对象(例如婴儿和老人),而劳作性中暑发生在健康的年轻人中,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的高性能活动中。在中暑时,同时表现出全身炎症、分布性/低血脂性循环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电解质、pH和渗透压失衡的体征。对于气候变化,受影响不止是我们,还有我们的下一代!近期,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一项荟萃分析的结果表示,受热会增加不良妊娠的可能性。DOI: 10.1136 / bmj.m3811这项新荟萃分析显示,根据对纳入研究文献的分析,高温期间早产的几率比非高温时期高1.16倍(95%CI1.10-1.23;I2= 44.7%)。尽管温度每升高1°C,早产几率的估计就存在很大的异质性(I2= 87.7%),但是所有估计都显示出在相同方向上的显着影响,即温度每升高1°C,早产的平均几率就会增加1.05(95%CI1.03-1.07)。高温期间早产的几率比非高温时期高1.16倍,DOI: 10.1136 / bmj.m3811早在2014年,日本兵库县保健所团队进行了一项气候变化与日本胎儿死亡率和新生婴儿的男女比例的研究,结果发表在《生育与不孕》(Fertility and Sterility)杂志上。Climate change is associated with male:female ratios of fetal deaths and newborn infants in Japan. DOI:10.1016/j.fertnstert.2014.07.1213该研究结果显示,在年平均温度差异与胎儿死亡的性别比之间发现统计学上显着的正相关(r=0.670,P<0.0001);在1968年至2012年之间,温度差异和出生性别比之间存在统计学上的显着负相关(r=0.518,P=0.0002)。(注:出生性别比,是指一定时期内出生男婴总数对女婴总数的比率)此外,在1968年至2012年之间,出生性别比与胎儿死亡性别比之间存在统计学上的显着负相关(r=-0.767,P<0.0001)。胎儿死亡的性别比在2010年达到目前的最高点2.031。自1970年代以来,温度差异一直在稳定增长,而新生儿的性别比一直在下降。DOI:10.1016/j.fertnstert.2014.07.1213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数据,自1880年以来有史以来最热的年份是2010,因此该团队使用绝对温度差异和出生性别比之间的9个月间隔进行计算,对从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绝对温度差异与新生儿性别比以及胎儿死亡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绝对温度差与新生儿性别比之间出现了统计学意义上的负相关( r=0.655,P=0.0034),绝对温度差与胎儿死亡率之间出现了统计学意义上的正相关( r=0.516,P=0.0325)。2010年一月到2011年5月气温变化以及男婴与女婴出生率,*P <0.05. DOI:10.1016/j.fertnstert.2014.07.1213最后研究人员提出气候变化会对胎儿死亡率以及新生儿性别比例有影响,男婴较容易受到外部气候变化的影响。今年,据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新的气候预测,未来五年(2020-2024年),每年的全球年均气温都有可能比工业化前水平(1850-1900年)至少高出1摄氏度,且至少有一年高出1.5°C的可能性为20%。保护环境是刻不容缓的使命,国际社会已经深刻关注环保的重要,纷纷成立环保组织、制定环保法规,并通过国际贸易制裁的手段以期遏制生态持续破坏的现状。然而,保护环境不只是国家政策,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也可以从以下小事做起,为环境尽微薄之力:1.低碳出行,出行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2.垃圾分类,旧物捐赠,尽量物品回收利用;3.理智消费,我们购买的每种产品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4.使用重复利用塑料袋,减少使用塑料袋;5.使用长效节能灯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节约用水用电;
2020年初,301医院与华为心脏健康研究团队合作的心脏健康研究项目取得两项新的研究进展,为移动医疗技术心血管疾病管理,心房纤颤的早期监测和治疗,再添最新结论。研究团队使用华为智能穿戴设备,将设备的光电容积脉搏波技术(PPG)应用于房颤筛查 ,为用户提供舒适的长期心律监测。筛查出的房颤人群,通过多学科团队支持房颤管理平台(mobile Atrial Fibrillation Application, mAFA)提供的整合管理策略,实现房颤管理一级、二级预防及患者参与的自我管理。图说:研究团队使用华为智能穿戴设备进行心脏健康研究这两项研究成果获得国际医学界的认可,已先后于今年4月和5月发表在全球心脏和心血管系统领域的顶级期刊《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和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欧洲心脏病杂志》(EHJ)上。301医院与华为心脏健康研究团队合作的心脏健康研究项目旨在利用移动技术和智能穿戴设备融合的趋势,探索更为有效的专病自主管理方法。该项目基于华为HiResearch创新研究平台及华为智能穿戴设备展开,相关研究已在全球学术界多次亮相。去年9月,该项目核心研究人员参加了全球心血管领域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会议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19)及世界心脏病学大会(WCC),首度发表了基于华为可穿戴设备的心脏健康研究成果。华为智能穿戴设备移动健康技术助力房颤筛查,两度登上医学权威期刊JACC医学界普遍认为,当前的房颤管理方法受房颤检测率低,患者依从性差以及缺乏对患者生活习惯偏好考虑等限制,在实际应用中不够全面综合。在华为穿戴设备PPG(光电容积脉搏波)技术支持下,高危人群居家可早期筛查房颤,医生使用移动技术支持的房颤管理平台(mAFA),可及时了解房颤患者的心律情况,以患者为中心,更好再入院的进行房颤症状管理,优化抗凝治疗、兼顾心血管风险和合并症管理、从而降低房颤和发生临床不良事件的风险。2020年4月,301医院心脏健康研究团队以《Mobile Health Technology to Improve Care for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为题,将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研究表明,基于华为穿戴设备移动健康技术的房颤管理,同常规治疗相比,能显著降低患者再入院和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是全球心脏和心血管系统领域的顶级期刊。去年9月,该期刊也曾刊载了一篇心脏健康研究的论文,表明基于华为穿戴设备PPG技术的连续测量,可以提高房颤(AF)的早期检出率,证实了移动健康技术应用于房颤管理的有效性*。《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两度刊载心脏健康研究项目成果,证实持续居家佩戴的智能设备不仅有利于房颤的早期诊断,结合移动技术和临床管理路径,还可实现智能设备实时心律监测下更好的症状管理,提高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基于华为PPG技术可改善房颤患者整合管理策略,相关研究获国际顶级期刊认可2020年5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官方期刊《欧洲心脏病杂志》全文收录了这篇题为《移动健康技术促进房颤患者的人群筛查和整合管理:来自华为心脏研究和mAFA II随机试验的观察结果》的研究论文*。图说:基于华为智能穿戴设备构建的移动健康技术原理示意图这篇论文详细的论述了此项研究的研究方法和过程。该研究应用前沿的房颤监测技术,结合移动医疗支持,实现居家人群房颤筛查及整合管理。研究过程中,华为智能手环/表等可穿戴设备协助筛查房颤,筛查出的房颤患者可以使用房颤整合管理平台(mAFA)进行规范的房颤管理,进而实现房颤管理的三大目标:A.优化抗凝治疗防治脑卒中;B.以患者为中心,在心律、症状监测基础上进行更好的心律/率管理;C.心血管风险及合并疾病管理。房颤人群配对华为智能设备后,将获得24小时实时心律监测,通过mAFA平台专业医疗支持,远程通讯实时沟通反馈等,调整治疗,改善药物依从性。研究结果表明,智能技术不仅可以作为筛查及决策支持工具,还可以支持房颤整合管理策略的执行,实现优化的临床管理路径,流程化规范化临床管理路径,降低不良事件。《欧洲心脏病杂志》在心脏和心血管系统领域的学术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靠前*。这份国际权威期刊对心脏健康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表示认可,证实了基于智能穿戴和移动健康技术有利于房颤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改善房颤患者的整合管理策略,提高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强强联合发挥研发优势,华为携手医学团队持续探索移动健康技术新应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表现为心脏不规律跳动,严重时会引起气喘、呼吸困难、晕厥等症状,甚至引发脑卒中(中风)。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房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威胁现代人类健康的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然而,心律失常整体知晓率低,且多数发作无规律、临床症状不突出、发作时间短,导致心律失常的筛查确诊难,患者容易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面对这一医学界难题,301医院与华为消费者BG于2018年共同发起了心脏健康研究课题,发挥各自优势,携手探索智能穿戴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管理领域的应用。“我们希望将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技术用在更多的居家健康场景中,为每一位消费者提供触手可及的健康管理服务。”华为消费者业务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表示。“在智能穿戴设备领域,华为通过多年探索,储备了大量自研技术。无论是硬件性能,还是健康数据监测的准确性,华为智能穿戴设备在市场上都拥有更好的表现。在消费者隐私保护方面,我们同样拥有极其严苛的标准。”借助自研技术的优势,华为将始终保持开放,与更多专业领域的医学团队开展合作。截至2020年5月31日,共有超过143万中国用户在华为应用市场下载了心脏健康研究App,筛查出3300+疑似房颤的人群,2000+用户经随访就医,1900+用户通过房颤整合管理平台MAFA对接协作医院进行诊断,房颤确诊率94%;2019年10月,GT2在房颤筛查基础上新增早搏筛查,已筛查出440+早搏高风险用户,210+用户经随访就医,190+确诊早搏,早搏确诊率高达92%;目前,这些用户已进入 301 MAFA平台获得心律失常整合管理*。未来,基于华为HiResearch创新研究平台及华为智能穿戴设备,华为消费者BG将在健康领域和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持续开展创新研究,为消费者带来更便捷、更丰富的居家健康服务,让更多人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关于心脏健康研究心脏健康研究APP*基于华为创新研究平台HiResearch孵化,基于华为智能穿戴设备高性能心率传感器发起,精细化识别心律失常,提供房颤及早搏筛查、个性化指导、预约就诊、跟踪随访等整合管理服务,新增房颤风险预测研究,可提前预测房颤发作风险;新增睡眠呼吸暂停研究新方向,可进行睡眠呼吸暂停风险筛查,实现自主管理心脏与睡眠健康。如需体验,请在华为应用市场搜索“心脏健康研究”下载安装体验即可。*支持心脏健康研究的华为智能穿戴设备均非医疗器械,检测数据和和筛查结果仅供您了解自身心脏健康情况,仅供参考,辅助医师进行心律失常风险评估,不作为诊断和治疗依据。*《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Mobile Health Technology to Improve Care for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Mobile Photoplethysmographic Technology to Detect Atrial Fibrillation.*《欧洲心脏病杂志(EHJ)》Mobile health technology facilitates population screening and integrated care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Observations from the Huawei Heart Study and mAFA II randomized trial.*《欧洲心脏病杂志》在心脏和心血管系统领域的期刊中影响因子为24.889(2018),排名第一。*数据来源于心脏健康研究APP,为保护用户隐私,已经过脱敏处理。相关数据结论仅代表基于心脏健康研究APP数据作出的单方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医疗判断依据。*心脏健康研究由301医院发起,加入需配合华为/荣耀手机(Android5.0及以上版本),以及智能穿戴设备。具体可支持的设备版本信息,请详见华为应用市场“心脏健康研究APP”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