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是我们日常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调味品,酱油的制造工业油大豆或者脱脂大豆或者小麦及麸皮或者何地加入食盐、水酿造出的调味品,是一种促进食物色味鲜美促进食欲的食品。酱油又称豉油,酱油也有酿造与配置酱油的区别,对于网络所宣提到的酱油混制造方法或只是配置酱油的一种,五酿造酱油成分,是由调味品与化合物混合制成酱油是不符合国家标准,对人体有害。也可以从发酵方式进行分类,在国内未有效方式区分酿造或配置酱油,只允许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无论是酿造或者是配置酱油,均可完全放心食用的。酱油在调味品市场消费汇总占比超60%,是调味品消费量较大的产业,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加强,对饮食上非常注重品牌及营养成分,同时近年来调味品市场逐渐注重品牌发展,文化及标准化建设带动调味品行业的发展,据中国调味品协会数据显示,2018 年国内百强调味品企业收入938.77 亿元,行业集中度呈上升态势。据2018年我国调味品市场消费细分市场占比中,其中酱油占比达到了62%.目前我国调味品产业企业代表品牌主要包括海天味业、千禾味业、李锦记、老干妈等。其中海天味业2019年上半年酱油收入增长13.61%。在高端类酱油品类中,目前酱油市场价格主流正逐渐从5元到7元,甚至8-10元上升,对于高端酱油价格多数超10元以上,甚至几十元。价格的提升带动了高端酱油市场规模的增长。2018年我国高端酱油市场规模超200亿元。高端酱油在市场供需方面2018年销量189万吨,市场供给量约196万吨,同比分别约达5.9%、6%。据国信证券分析,传统老牌优势企业依托较强的产品力、渠道掌控力,在竞争中占据先发优势。据灵动核心产业研究中心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19年半年我国酱油规模达到了405.62亿元,2019年全年市场规模约近800亿元,同比增长约8%。2015-2019年中国酱油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对比灵动核心相关行业报告:2020-2025年中国酱油市场现状趋势分析及前景投资调研报告随着生活不断提升及居民对品质追求不断提高,激发高端消费,日益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加强,对于目前调味品市场企业推出、有机酱油、无添加等高端生抽酱油,高端价格越超20元,市场消费更加多元化,酱油价格还有进一步的提升。对于高端酱油市场目前处于成长发展期,市场消费逐渐接受酱油的提升,对于高端酱油更加欢迎,对于目前高端酱油品牌市场未出现知名度较高种类,对于高端酱油市场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来源:格隆汇机构:东海证券◎投资要点: 酱油:质地优良的调味品之王。酱油是调味品行业最大细分子领域。2015 年酱油类产量增速出现明显放缓,行业从此前的急速放量已逐步转向量价齐 升、结构优化、品类创新的行业发展新时期。海天体量遥遥领先,已经成长为 全国性品牌,而李锦记、厨邦、欣和作为第二梯队,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 但是行业整体集中度仍然不高,行业 CR3 仅为 31%。 食醋:缺少大品牌的常青树行业。食醋的可替代品非常少,并且迎合了 健康的消费观念,因此属于长青的调味品子行业。但是消费量的增长较为迟缓, 近 3 年的复合增长率仅为 3.41%,销售收入的增长主要由产品价格的推动。同 时食醋区域性发展特点明显,包括生产工艺的差异和地区口味差异,因此行业 内缺乏全国性品牌,多为区域性、作坊式企业,行业 CR3 仅为 10.1%,行业 亟待整合。 整体消费量稳步增长。我们认为未来酱油行业年均产量增速在 5%左右, 有两方面因素可以作为酱油消费量增长动力:1、随着消费者对调味料健康的 需求不断增长,酱油可以部分替代食盐味精的功能;2、餐饮行业的持续回暖 造成酱油用量增加。食醋方面由于烹饪习惯,很难像酱油一样通过餐饮烹饪获 得量增,对比美日,我们认为醋饮料或许将成为食醋行业新的量增点。 价格上升通道通畅。调味品具有的消费占比低、消费额少、频次低和刚 性需求的消费属性使得产品提价理论上成立。同时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健康和品 质需求,企业不断进行产品结构优化和升级,属于被动的提价。2019 年预计 原材料价格处于高位震荡状态,龙头企业具有较强的定价权,同时行业一般在 2-3 年进行提价,上次行业提价是在 2016 年末开始的,因此我们认为调味品 行业可能会在今明两年进行一次大规模提价。 复合调味品将成为全行业新的增长点。复合调味品目前增速较快,还处 于发展起步阶段。我们认为复合调味品行业年复合增速将在 15%以上。我们认 为调味品行业的龙头公司的抢先布局将在复合调味品这片蓝海中持续受益。 投资建议:从下游来看,餐饮行业与调味品行业具有很强的联动性,餐 饮行业和外卖行业的发展是调味品量增的主要来源;而家庭消费者对于健康和 产品品质需求的不断提高,将促使企业的产品结构将不断得到升级和优化,增 厚企业利润,从上游看,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高,龙头企业的议价能力逐渐增 强,龙头企业可以通过产品提价来对冲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同时 依靠其价格优势持续收割市场份额。在新兴行业方面,龙头企业可以依靠其技 术、品牌、渠道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可以抢先布局,培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获取超额利润。食醋行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区域性品牌竞争比较激烈,未来 品牌化是趋势,建议关注在行业竞争中占据优势,业绩稳定,有国改预期并在 2019 年率先提价的恒顺醋业;酱油行业品牌效应强,龙头地位稳固,企业间 的竞争格局稳定,建议关注布局高端酱油市场,进行差异化竞争的千禾味业。风险提示:销售不达预期,成本波动,食品安全问题。
机构:东海证券◎投资要点: 酱油:质地优良的调味品之王。酱油是调味品行业最大细分子领域。2015 年酱油类产量增速出现明显放缓,行业从此前的急速放量已逐步转向量价齐升、结构优化、品类创新的行业发展新时期。海天体量遥遥领先,已经成长为全国性品牌,而李锦记、厨邦、欣和作为第二梯队,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 但是行业整体集中度仍然不高,行业 CR3 仅为 31%。 食醋:缺少大品牌的常青树行业。食醋的可替代品非常少,并且迎合了健康的消费观念,因此属于长青的调味品子行业。但是消费量的增长较为迟缓, 近 3 年的复合增长率仅为 3.41%,销售收入的增长主要由产品价格的推动。同时食醋区域性发展特点明显,包括生产工艺的差异和地区口味差异,因此行业内缺乏全国性品牌,多为区域性、作坊式企业,行业 CR3 仅为 10.1%,行业亟待整合。 整体消费量稳步增长。我们认为未来酱油行业年均产量增速在 5%左右, 有两方面因素可以作为酱油消费量增长动力:1、随着消费者对调味料健康的需求不断增长,酱油可以部分替代食盐味精的功能;2、餐饮行业的持续回暖造成酱油用量增加。食醋方面由于烹饪习惯,很难像酱油一样通过餐饮烹饪获得量增,对比美日,我们认为醋饮料或许将成为食醋行业新的量增点。 价格上升通道通畅。调味品具有的消费占比低、消费额少、频次低和刚性需求的消费属性使得产品提价理论上成立。同时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健康和品质需求,企业不断进行产品结构优化和升级,属于被动的提价。2019 年预计原材料价格处于高位震荡状态,龙头企业具有较强的定价权,同时行业一般在 2-3 年进行提价,上次行业提价是在 2016 年末开始的,因此我们认为调味品行业可能会在今明两年进行一次大规模提价。 复合调味品将成为全行业新的增长点。复合调味品目前增速较快,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我们认为复合调味品行业年复合增速将在 15%以上。我们认为调味品行业的龙头公司的抢先布局将在复合调味品这片蓝海中持续受益。 投资建议:从下游来看,餐饮行业与调味品行业具有很强的联动性,餐饮行业和外卖行业的发展是调味品量增的主要来源;而家庭消费者对于健康和产品品质需求的不断提高,将促使企业的产品结构将不断得到升级和优化,增厚企业利润,从上游看,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高,龙头企业的议价能力逐渐增强,龙头企业可以通过产品提价来对冲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同时依靠其价格优势持续收割市场份额。在新兴行业方面,龙头企业可以依靠其技术、品牌、渠道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可以抢先布局,培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获取超额利润。食醋行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区域性品牌竞争比较激烈,未来品牌化是趋势,建议关注在行业竞争中占据优势,业绩稳定,有国改预期并在 2019 年率先提价的恒顺醋业;酱油行业品牌效应强,龙头地位稳固,企业间的竞争格局稳定,建议关注布局高端酱油市场,进行差异化竞争的千禾味业。风险提示:销售不达预期,成本波动,食品安全问题。(文章来源:格隆汇)
说到酱油,大家肯定并不陌生,酱油作为日常炒菜必备的辅料,酱油的食品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近日网上有人爆料很多厂家的酱油是有质量问题的,而且很多都是假冒伪劣的产品,实在是让人气愤,那么什么样的酱油是不合格的呢?1:颜色和气味如果你买的酱油颜色很淡,就像是兑了水一样,而且颜色是又污又黑的,如果闻一下,竟然还有刺鼻的味道,这样的酱油质量肯定是不合格的。2:摇一摇如果你把酱油瓶摇一摇,会产生泡沫,并且泡沫不容易散去就是好的酱油,而且没有沉淀物,但是质量不合格的酱油,如果把瓶子竖过来,会看到有沉淀物。3:包装是否有“QS”的标志大家平时在购买酱油的时候,除了要看酱油的生产日期,还要注意包装上是否有QS的标志,无论是瓶装的酱油还是袋装的酱油,都要注意,尤其是袋装的酱油,因为袋装的酱油包装容易磨损,所以大家不要掉以轻心。另外,酱油的保存也是非常重要的,最好不要放在潮湿的地方,用上三两天,就把酱油放在太阳底下晒上十几分钟,能够防止长白醭。
腌肉、烫青菜、清蒸鱼,红烧肉…酱油是成就美味的神助攻!现在,超市中的酱油品种繁杂除了传统生抽、老抽还有海鲜、增鲜、菌菇酱油等价格和普通酱油相差好几倍传统工艺经谷物发酵制成的酿造酱油是许多家庭的首选图个味道纯正,吃着放心然而,有些酱油生产企业在标签上标明是酿造酱油实际上衡量酱油品质的核心成分却是零那为什么这些酱油这么鲜呢?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猫腻?戳视频 看调查18:17△《每周质量报告》视频:酱油质量问题调查酿造酱油的核心成分是氨基酸态氮,是衡量酱油品质的最核心指标之一。然而,被检测的传统酱油、老抽等,标称是酿造酱油,氨基酸态氮含量却低于标准最低限值。被检测的海鲜酱油、菌菇酱油等,有半数以上样品的氨基酸态氮与全氮比值超出正常范围,专家表示,这有可能是通过谷氨酸钠(味精)等增鲜剂或其它物质提高氨基酸态氮含量。国家标准规定,酿造酱油品质指标一般包含四项,分别为氨基酸态氮、全氮、可溶性无盐固形物和铵盐,其中氨基酸态氮为重要指标,决定酱油的质量等级。如果品质指标没有达到我国酱油标准的最低指标,消费者买到的酱油就可能不是酿造酱油。检测人员表示,目前我国并不限制增鲜剂在酱油中的使用,但企业使用增鲜剂的目的不应用来应付酱油的氨基酸态氮含量检测。△ 图/视觉中国据了解,《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酱油》新标准将于2019年12月实施,新标准规定企业不得再采用调配工艺生产加工酱油,只有采用传统酿造工艺生产才叫作“酱油”,调配的“酱油”只能叫“复合调味料”。专家表示,生产、经营者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违法失信行为,会严重伤害消费者的信心,损害消费者权利,破坏经济秩序。素材来源:央视新闻编辑:ZHFDA团队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我们将24小时内进行处理。
随着健康生活观念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饮食健康,减糖减盐减脂的概念盛行,在减糖、减脂被普遍接受并付诸实践后,减盐成为新的趋势。然而,大部分消费者知道高盐危害,但不清楚到底该如何评判盐分摄入情况,也不知道该如何科学减盐,轻盐饮食的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落实情况仍然需进一步提高。为了传递健康的饮食观念,倡导公众养成低盐饮食习惯,六月鲜轻盐酱油联合健康科普媒体丁香医生对大众发起了【饮食口味偏好调研】,并联合食品安全博士、知名食品科普作者钟凯,从国人不健康的高盐饮食现状入手,进行控盐减盐、健康饮食观念科普。减盐,已经成为必然趋势长期的高盐饮食,会增加高血压、胃癌等患病风险。2020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主题定为"三减三健",其中每日<5g的食盐推荐量是健康膳食标准首位,因吃盐过多、饮食不当引发亚健康的相关知识也在不断被普及。无论是国家层面的膳食指导还是消费者本身的意识升级,都在呼吁饮食偏好趋向健康、清淡发展。大环境的变化,也预示着调味品口味优化即将成为主流趋势。"隐形"高盐无处不在,饮食习惯亟待纠正想要清淡饮食,光有意识还不够。目前,中国成年人的每日人均盐摄量能够达到10.5克。根据丁香医生发布的调研报告来看,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91%的年轻人有每周至少外食1次的习惯,而无论是外卖还是到店吃饭,人们都爱吃"有味儿的"。炒菜、火锅冒菜、麻辣烫,这三类重油重盐饮食是外食选择TOP3,更受年轻人青睐,但这类菜肴的盐分摄入超标风险往往也更高。钟凯博士介绍:"隐形的高盐食品无处不在,人们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摄入过量的盐。"因此即使不常在外吃饭,平时吃的不咸食物中"隐形盐"含量也不可小觑。日常饮食,为了口感更佳,人们往往会加入过量的调味品。调研报告结果显示,78%的受访者会靠尝味来主观判断。而除了食盐以外,酱油等含盐调味品也是导致重口味的重要原因之一。盐分摄取超标太常见,这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磬待改变。六月鲜轻盐酱油,推动健康饮食观念升级目前,大部分消费者知道高盐危害,但不清楚到底该如何评判盐分摄入情况,也不知道应该如何科学减盐。其实,重口味是一天天养成的,减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丁香医生认为,人们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减盐观念,有意识的注意食品中的含盐量,并采用阶梯式减盐的科学方式,有规律的控制盐分摄入。基于这一现实背景,一直倡导健康饮食的六月鲜推出全新子品牌——六月鲜轻盐酱油。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口味需求,推出4款轻盐酱油,包括8g轻盐原汁酱油,10g轻盐原汁酱油,12g轻盐牡蛎酱油与12g轻盐昆布酱油,通过不同梯度的盐分变化,帮助大家逐级减盐,养成轻盐饮食习惯。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调研报告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公众并没有养成看成分表的习惯,只有48%的人会有意识的查看成分表,这其中选择控盐的人也只有59%。为了纠正消费者的这一习惯,六月鲜轻盐酱油的外包装上拥有清晰的盐分标注,直观展现含盐量,帮助消费者养成吃盐看克数的习惯,塑造逐级减盐的概念,优化饮食结构,达到推动饮食健康升级的目的。同时,六月鲜轻盐酱油在工艺上延续六月鲜一贯的高品质,非兑水稀释,而是通过科学减盐工艺,在去除多余钠离子的同时,保留营养物质。同时,产品还拥有丰富的蛋白质,完整保留了氨基酸态氮的天然鲜味,真正做到减盐不减风味和营养。轻盐酱油将带动调味品行业健康升级此次六月鲜与丁香医生的联名,是跨界合作更是针对健康生活方式的一次全民倡议。调味品行业种类繁多,要想占据市场高地,必须要真正满足消费者痛点。轻盐酱油的推出,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健康饮食需求,也满足了消费者生活品质升级、厨房消费升级的心理,以高品质、健康的产品获得市场关注,在消费者需求把控以及行业未来趋势上获得了先发优势。新趋势为产品迭代提供更多机遇,唯有抢占先机,才能够引领行业风向。以消费升级、生活品质升级为指导,轻盐酱油尝试赋予调味品行业更多意义,引领行业产品向更健康、更优质的方向发展。
一盘红烧肉,用杨芳豆豉烹烩,口感独特、让人回味,对到通山旅游的人来讲,是一道美食,而对通山本地人而言,它可能承载了更多的乡愁,这既是传统的佳肴,也是母亲的味道。杨芳酱品传承久远,曾斩获“杨芳酱油”“杨芳豆豉”两个地理标志,并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加快把杨芳酱品产业做大做强,打造成杨芳林乡特色产业增长极,结合全市开展的“六大”活动,我又一次循着酱品产业发展的脉搏,重温了杨芳酱品的历史,问诊了杨芳酱品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理清了今后发展的路径,对杨芳林乡发展酱品产业有了更新的认识和思考。一调研过程根据《关于开展推进咸宁高质量发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大统一、大转变、大落实”活动通知》要求,我乡专门成立了“杨芳林乡酱品产业发展调研专班”,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调查研究。通过调研,我做到了三个坚持。一是坚持理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达到换思想、换理念、换工作方法的目的。先后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环保会议上的讲话、关于乡村振兴方面理论和市县《特色产业增长极专题学习资料》,邀请了湖北海峰知识产权事务所专家夏海峰进行专题讲座,并邀请杨芳酱品非遗传人到乡政府交流,让调研工作更富理论、专业和实践基础。二是坚持问题导向。通过问诊把脉杨芳酱品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和不足,循着问题找出路。围绕酱品产业原料种植源头到产品加工营销终端,全过程全链条深入调研。带领乡农技站站长一起走遍了全乡9个种植加工村,到乡3家较大加工企业和6家作坊进行走访,同时带着问题专门到市市场监管局咨询了食品生产、质量标准化和知识产权领域专家,增强了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坚持辩证分析。杨芳酱品历史悠久,文化醇厚,要求调研工作要以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以文化的眼光审视不足,还要以发展的眼光研判未来。为此,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走访了不少专家和当事人,让我能够科学辩证地对待杨芳酱品产业发展的风雨沉浮,对今后的发展信心十足。二调研结论通过一个多月的调研,我认为杨芳酱品产业的发展文化底蕴深、历史传承久、自然条件好,有着其发展的先天优势,也有后天贫血的痼疾。因此,我们要有厚积薄发的冲击力、时不我待的紧迫性、久久为功的战斗精神,努力将杨芳酱品产业打造成为杨芳林乡发展和复兴的特色产业。(一)杨芳酱品的发展优势一个地方一个产业的发展,有其必然和当然,杨芳酱品可谓应运而生,因时而立。杨芳酱油产业经久不衰,1890年前后,鼎盛时期加工作坊多达47家。杨芳酱油、豆豉酿制技艺曾于2012年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9月,吉明瑜被推荐命名为湖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芳酱油豆豉酿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一是坐拥自然禀赋的地利。杨芳林乡位于鄂赣交界处,坐落在“两山夹一水”的特殊地貌中。处在北纬29°25′~29°31′,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29℃,生态原始自然。这里的土壤PH值适中、碱解氮、有效磷含量高,特别适宜大豆种植。牛肝豆是杨芳酱品的主要原材料,而牛肝豆只有在杨芳林境内才能种植成功,即使在杨芳林邻近的地方栽种都会变异。山谷里产出的牛肝豆、龙岩洞流出的弱碱水、独特的气候三者交织,才能成功酿造出正宗杨芳酱品。二是兼具应运而生的天时。杨芳林历史上曾经是茶马古镇赵李桥茶叶重要生产地和江西、湖北、湖南重要商业通道,盛极时,年产茶叶2.5万箱,茶庄36户,工商业从业人员多达640余人,茶业发展带动了工商业发展,酱品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产物。现在杨芳古街磨平的石板路、风蚀的拴马桩、遗忘的断垣残壁就是曾经繁华的最好见证。当牛肝豆“转角”遇上工商业茂盛的“爱”,杨芳酱品就应运而生。三是传承绵延不绝的人文。杨芳酱油、豆豉酿制技艺源于民间,起于魏晋,盛于清,清乾隆年间还曾作为宫廷贡品。杨芳酱品因其独特的工艺传承而享誉已久,牛肝豆的种植历史有多长久,酱品的酿制工艺的历史就有多长久。杨芳酱油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是固态呈膏状的固体酱油。今天师傅们所使用的酿制方法,是清朝谭兴发于1885年吸取《齐民要术》里面的大豆加工方法发明和创造的。四是享誉经久不衰的品质。1987年9月,经省农科院农业测试中心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杨芳酱油含人体需氨基酸17种,含氨基酸总和达10.76%。1998年杨芳酱品厂生产的“杨芳酱油”荣获第四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暨交易会“中国市场名牌产品”称号。2013年9月成立杨芳林乡农副产品协会,通过协会申请了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产品,杨芳酱品获得“杨芳酱油”“杨芳豆豉”两个地理标志产品,并被列为省、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还注册了“杨芳”集体商标。无论岁月何如变迁,杨芳酱品始终为广大食客津津乐道。(二)杨芳酱品的发展困境一是牛肝豆种植面积萎缩。通过对全乡9个村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到当前杨芳林乡牛肝豆的种植面积大幅萎缩,造成杨芳酱品加工本地特色原料严重不足,限制了加工业做强做大。比如,90年代以前,全乡种植牛肝豆面积达到6500亩左右,以牛肝豆套种红薯的模式,实行单季种植。目前,全乡牛肝豆种植面积仅1000亩左右,其中寺口村约300亩,高桥头村约200亩,杨芳林村约200亩,遂庄村约100亩,横溪村约100亩,晓泉村约80亩,郭家岭村和株林村将近20余亩,新丰村没有种植牛肝豆,全乡牛肝豆产量年均约20万斤(平均亩产200斤左右),市场均价5元/斤,产值约100万元。但仅有部分农户会将牛肝豆出售给酱品生产企业,占牛肝豆总产量的五分之一左右,其余的农户基本上自产自用。二是酱品加工企业块头不大。杨芳酱品生产主要以小型加工厂或作坊生产形式存在,以个体、独资经济类型为市场主体,以至于加工企业规模小、组织松散,原料产供脱节,产品产销失衡。目前,全乡现有6家从事制作杨芳酱油的厂家或家庭作坊(3家规模较大,3家规模小),其中美味佳豆制品有限公司酱油、豆豉、豆腐油、隔夜俏等实现年产值近120万元;开元酱品厂牛肝豆年需求量约7万斤,酱油、豆豉、豆腐油、隔夜俏等实现年产值近140万元;吉利通豆制品厂牛肝豆年需求量约5万斤,酱油、豆豉、豆腐油、隔夜俏等实现年产值近100万元;其余三家小规模的家庭作坊牛肝豆年需求量约4.5万斤,酱油、豆豉、豆腐油实现产值近90万元。三是产品质量标准不一。虽然杨芳酱品经历几百年的发展,产品有其独特性,但组织形式松散、生产方式无序,加之本地原料不足、生产工艺差异等因素相互影响、一齐发力,其结果:第一是生产力水平低下,还处于传统手工工艺状态,生产成本高,整体特色弱,利润空间小。第二是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不仅不能很好适应市场,而且还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第三是产品种类改良不够,升级较慢,无法满足市场不同口味消费者的需求。所以形成了外面名声叫得响,里头生产急得慌,总是处在想大不敢大,想好难得好,左右徘徊、内外不适恶性循环中。四是营销乏力。首先是宣传力度不够。杨芳酱品的知名度更多的是在通山县范围内,虽然地方党委、政府做了大量“走出去”的尝试,但宣传更多的是靠企业自身,杨芳酱品生产企业由于理念和资金局限,广告宣传少,在新媒体方面,更是因自身的局限性涉足不多。其次是酱品生产企业缺乏统一品牌策划,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市场开发缺乏专业性,同源同类竞争,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酱品品牌的影响力。第三是外观包装设计创新不足。目前,酱油、豆豉、豆腐油等豆制品的包装都十分普通,无历史文化气息,无地方特色形象,而且储存保鲜水平不高。第四是品牌没有得到很好利用。常言道:“酒香还怕巷子深”,虽然杨芳酱品获评“杨芳酱油”“杨芳豆豉”两个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但由于宣传不够,营销乏力,没有建立固定的销售渠道,临时性、功利性销售方式普遍。五是市场定位不准。酱品生产企业安于现状,没有把市场进一步做大的决心和信心。一方面,目光视野狭窄。全都着眼于通山本地市场,酱油、豆豉、豆腐油、隔夜俏等豆制品基本上都是供应通山本地商超、店铺及个人等,只有很少一部分豆制品销往崇阳、温泉城区等地。另一方面,产品定位不高。对传统产品开发没有先进性,对新产品开发缺乏主动性,没有精力、财力、能力去开发提升适应市场新形势新要求的产品。(三)杨芳酱品的发展对策杨芳酱品从原材料到生产、加工、销售、餐饮是一个巨大的产业链。围绕本次调研,我们进行了认真学习、分析、讨论,认为杨芳酱品作为地方特色农产品、特色加工业,对发展杨芳林乡绿色经济,解决边远山区经济发展难题、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酱品产业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推进。一是重视原料保障,让产业链条更稳。首先是大力扶持农村种养殖合作社发展。以合作合营形式固定产销渠道,统一种植技术指导,让农民有利可图,加工生产企业有“米”可“炊”,提高酱品产业全链条综合收益。其次是加快加工业提档升级。鼓励酱品加工企业开展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改造,激励广大市场主体通过实体、实物、技术、资金、品牌、劳动力等多种形式入股、合股组成新经济体,壮大自身体魄,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提高市场化水平。第三是充分发挥协会作用。主要是发挥协会对行业的协调整合作用,统筹好政策引导、技术指导、信息服务、帮扶救济工作,解决好品牌、地标统一有效使用问题,让协会为行业服务,为政府当好参谋。二是加大政策扶持,让企业后劲更足。杨芳酱油、杨芳豆豉作为一个传承了300多年的品牌,由于一直沿用古老生产工艺,整体规模较小,靠自身能力难以突破发展瓶颈,需要上级在政策上的扶持。首先是加大金融支持,促进酱品产业扩大规模,提升产品品质,适应市场竞争需求;其次是加大奖补支持,杨芳作为幕阜山绿色产业带重点乡镇,酱品又是杨芳主导产业,需要加大对酱品产业的奖补支持,比如对种植牛肝豆的农户给予产业奖补、农资补贴,对酱品生产收购牛肝豆进行价格补贴,不仅能提升农户的积极性,而且确保了酱品企业有充足的优质原材料供给,提振酱品产业发展信心。第三是要加强招商引资对接工作,加强土地流转,创新经营模式,引进大企业参与杨芳酱品扩大生产,提升产品品质,让杨芳酱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三是加强校企合作,让生产工艺更优。杨芳酱品的生产,目前主要是个体作坊,沿用的是传统的技术,要实现酱品产业发展,必须依托种养殖协会加强与省内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在保留传统风味的同时,不断提升加工技艺、改进生产方式方法。同时,要改良牛肝豆品种,通过与市农科院或其他高校合作,不断培育牛肝豆新品种,增加产能,并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实行春玉米——牛肝豆套种模式,努力提高农户的种植水平。四是强化品牌推广,让产品市场更旺。发挥广告宣传作用,在省、市、县电视台和报刊发布媒体广告,展示杨芳特色酱品,统一使用“杨芳林”集体商标进行外形设计,包装装潢并对外宣传。立足咸宁,瞄准湖北市场,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积极组团参加展销会、推广会、交易会等,参加评级、评比、评优,提升杨芳酱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影响力。创新营销模式,实现现代化运营,要在主攻商超、实体特产店销售的前提下,大力开拓其他运营销售渠道。一方面借助本地“唐老农”成熟的网络销售渠道,将酱品放到该渠道中销售。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开通电商销售渠道,在天猫、淘宝、京东等网络平台开设自营专卖店,将杨芳酱品推向全国各地。五是落实行业标准,让消费群体更广。首先是统一标准。彻底改变当前杨芳酱品各有特色,都有工艺,互有千秋的局面,建立和申报立足杨芳传统酱品工艺实际,符合国家标准,为我所有,独树一帜的强制性标准。其次是积极申报种植技术、加工技术国家专利,以专利取信取悦于市场和消费者。第三是确保食品安全。要依靠职能部门规范杨芳小作坊食品加工卫生标准,加强加工企业食品质量跟踪检测,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做到杨芳酱品不仅以质取胜,还要以“安”信人。作者:通山县杨芳林乡党委书记 熊美萍1 刚刚!2020年咸宁中考分数线公布!2 咸宁正式发文!15大行动即将实施…3 咸宁开学时间定了!4 事关疫情防控!咸宁发布重要提醒
消费升级推动调味品产品结构升级乃大势所趋调味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刚需消费品,具有市场需求稳定的特性,且不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季节性特点,而这些特点也恰恰使得行业的市场规模保持逐年增长趋势,根据中国调味品协会统计,2018年我国调味品白强企业销售收入达到938.8亿元,较上年增长10.8%。具体分析调味品重点子行业的产量集中度,可以看出食醋和料酒这两个调味品子行业的集中度较低,各调味品企业可将这两个子行业当作重点产品来进行布局。调味品采购渠道方面,餐饮渠道是调味品消费具有特殊粘性的核心来源,主要得益于餐饮渠道的几个特征。随着国内消费升级以及消费者对于调味品的健康属性、功能化属性等属性愈加重视,因此在消费升级大背景下,调味品产品结构升级乃大势所趋。食醋和料酒可成为当前品牌调味品重点拓展的品类调味品是指能增加菜肴的色、香、味,促进食欲,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辅助食品。它的主要功能是增进菜品质量,满足消费者的感官需要,从而刺激食欲,其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刚需消费品,具有市场需求稳定的特性,且不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季节性特点。根据中国调味品协会的统计数据,2013-2018年我国调味品百强企业销售收入逐年增长。2018年,我国调味品行业百强企业销售收入达到938.8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0.8%。2013-2018年中国调味品行业百强企业销售收入统计及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备注:2015年销售收入增速为11.6%)从我国调味品百强企业各重点子行业产量集中度来看,根据调味品协会数据数据,2018年我国酱油产量CR2为60.3%,已经达到较高水平,而食醋和料酒CR5分别为22.3%和16%,行业较为分散,是当前品牌调味品进行品类拓展的重点,因此可以通过食醋和料酒品类增速,在一定程度判断调味品上市公司品类拓展能力。2018年中国调味品百强企业各重点子行业产量集中度统计情况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餐饮渠道是调味品消费具有特殊粘性的核心来源厨师作为餐饮渠道调味品的购买决定者具备三大核心特征,其一价格不敏感、其二用户粘性高、其三用量大周转快。对调味品厂商层面而言,餐饮渠道具备的特征就包括了产品消化快、附加值高;需求稳定、客户粘性高以及竞品替代难度大;对调味品经销商而言,餐饮渠道具备的特征就包括了消费快、销量大、可走中高端、渠道利润大,且容易跟风销售便于产品品牌地位确立。中国调味品餐饮渠道特点分析情况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事实上,《2018年全国调味品行业蓝皮书》的一项调查进一步佐证了餐饮渠道的这一特征,根据其调研数据反馈,2018年我国餐饮渠道使用者对调味品的选购原因分布中,高达 77.8%的人选择了重复消费,有10.2%的人选择了价格低的调味品选购原因。2018年中国餐饮渠道使用者对调味品的选购原因分布情况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调味品产品结构升级乃大势所趋从2018年我国主要调味品企业的产品结构升级情况来看,海天味业的产品结构升级方向主要是提高公司的高端产品生产比例;恒顺醋业也是通过提高公司的高端醋的生产,以此来形成自身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千禾味业主要是推出以有机系列产品、窖醋系列产品等为代表的零添加产品来提高公司在行业中的市占率。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渐提升,消费升级趋势越演越烈,消费者对于调味品的健康属性、功能化属性等属性愈加重视。因此在消费升级大背景下,调味品产品结构升级乃大势所趋。2018年中国主要调味品企业产品结构升级情况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以上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调味品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来源:新财富杂志千禾味业这个蜷缩在西南地区的“酱油小弟”,从未如此风光。于是,有人将这个酱油新贵称为“下一个酱油界的茅台”。不过,这个结论可能下得太早,至少可能海天味业不会答应。来源:市界(ID:ishijie2018)作者:雷彦鹏原标题:《沸腾的酱油》过去这几个月,酱油股走出了六亲不认的步伐,“一瓶酱油”的总市值将“一桶油”甩在了身后。9月1日,酱油巨头海天味业总市值已上冲到6114亿元,比中国石化的市值高1455亿元,同时还超过美的集团、恒瑞医药、顺丰控股等一众名企,风光至极。另外一家酱油企业——位于四川的千禾味业,也出尽了风头,甚至盖过了“老大哥”海天味业的光芒。从2月份开始,到9月1日收盘,千禾味业的股价涨幅达259%,最新市值为306亿元。同期,海天味业涨幅为137%,千禾味业涨幅几乎是海天味业的两倍。这个蜷缩在西南地区的“酱油小弟”,从未如此风光。于是,有人将这个酱油新贵称为“下一个酱油界的茅台”。不过,这个结论可能下得太早,至少海天味业不会答应。01谁是“酱油界茅台”?酱油是调味品行业最大的子品类,海天味业既是酱油这一细分市场的龙头,又是调味品行业的龙头。因此,海天味业常常被称为“调味品界的茅台”或者“酱油界的茅台”。不过,随着这几个月来千禾味业在资本市场的风骚走势,以及2020年半年报的发布,风向发生了变化。上半年,千禾味业实现营业收入7.99亿元,同比增长34.5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7亿元,同比增长79.85 %;扣非净利润增长更是达91.91%,为1.54亿元。同期,“老大哥”海天味业营业收入为115.95亿元,同比增长14.1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53亿元,同比增长18.27%;扣非净利润为31.66亿元,同比增长21.75%。对比规模来看,大哥还是大哥,二者不在一个量级。但从成长性上来看,千禾味业优势明显。海天味业就像个老人,历经沧桑,成熟稳重,社会名望高,而千禾味业更像个年轻莽撞的小伙子,冲劲足,而且起点高,抢先进入了高端市场。在巨头统治下的酱油市场,小弟是如何实现高增长的呢?千禾味业称,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调味品产品销量提升、产品结构优化,盈利能力提升。产品销量跟销售渠道有一定关系,产品结构跟千禾味业的差异化策略有关。这一切,得从千禾味业这家公司说起。相较于已经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海天,千禾味业进入酱油行业尚不足二十年。千禾味业起家于四川省眉山县。1996年,伍学明、伍超群兄弟俩共同创建了恒泰实业,利用西南独特的地理环境做焦糖色生意。2001年,他们开始涉足下游调味品行业。2007年,提出“零添加”酱油的概念,并于次年推出相应产品。“零添加”属于消费升级中的健康概念,当时,同行们大多还在中低端市场竞争,千禾味业在行业内最早提出了这个概念,凭借差异化竞争策略抢先进入了高端市场,并且发展迅速。2015年,酱油业务的销售收入超过了焦糖色业务,千禾味业的核心业务完成了更替。到2019年,酱油的收入已经达到了8.35亿元,营收占比上升到了61.63%。在销售渠道方面,基于产品结构和市场定位,海天味业在餐饮渠道和零售渠道较为均衡,其中,餐饮渠道2019年销售占比50%~60%,而千禾味业以商超等零售渠道为主,餐饮渠道2019年销售占比仅7%左右。依赖于单一渠道并非好事,不过,在2020年上半年这个特殊时期,餐饮渠道受到巨大冲击,但零售渠道销售旺盛。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千禾味业业绩高增长的原因之一。近几年,千禾味业的毛利率逐渐提升,在2019年超过了海天味业。不过,千禾味业的销售净利率与海天味业有较大差距。这主要是因为千禾味业的销售费用率较高。2019年,千禾味业的销售费用高达3.09亿元,同比增加42.73%,主要是因为促销搞活动,厂家让利给渠道,加大促销。这说明,虽然千禾味业的产品定位于高端,且价格高于其他品牌同类产品,但是,市场很难打开,厂家只能让利促销,使得销售费用不断增长。不管是线下商超还是电商平台,千禾味业都在长期打折促销。在北京某大型商超,千禾味业一款1.8L装的零添加酱油,原价49.9元/瓶,促销价为32.9元/瓶,此外,还有赠品。在某电商平台,同款产品的售价为45.8元/瓶,第二瓶0元,促销力度更大。“相较于其他品牌,千禾的折扣力度更大。”一位商超工作人员表示。如果按照市场定位和毛利率来比,似乎千禾味业更贴近贵州茅台的特征。不过,表面的“名”与“利”都是虚的,最终还得牺牲净利润,通过让利于渠道去增加销量。从这方面来讲,千禾是没法跟海天相比的,更没法跟茅台相提并论。02依赖川渝人民如果说,白酒分为茅台和其他酒,那么,酱油也分为海天和其他。千禾味业,自然归于其他。从在全国市场的布局和表现来看,更是如此。这个从四川半路出家的酱油“新贵”,不甘于蜷缩在西南地区,早就开始了全国化。2013年,千禾味业迈出了西南地区,与华东地区最大的经销商合作,授权其作为华东地区KA系统、连锁超市等渠道的独家经销商。期间,千禾味业还推出了高鲜酱油“鼎鼎鲜”,与竞品“欣和六月鲜”抢占华东市场。华东市场是千禾味业走出大本营市场的第一步。2015年,千禾味业正式启动了全国化战略。不过,分地区来看,千禾味业的市场重心依然在西南地区。到2018年,西南地区的营收占比为53.44%,超过了其他所有地区的收入之和。虽然在西南地区,特别是在四川、重庆两地,千禾味业知名度较高,拥有广泛的消费者基础,不过,这家川渝地区的酱油小巨头,在西南大本营市场的增长速度已经放缓。2016年,西南地区收入增长23.35%,2017年增长32.24%,2018年骤降至10.47%。从2019年开始,千禾味业改变了按地区统计方式,原来按照西南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等七大区域市场的方式,变成了西部地区、南部地区、中部地区等五个区域市场的方式。不过,2019年,核心市场西部地区的增速也只有13.78%。从营收来看,西部地区作为千禾味业最主要的市场,2019年的收入为7.07亿元。同期,海天味业在西部地区的收入达21.30亿元,是千禾味业的3倍,呈碾压之势。自己的大本营守得艰难,更尴尬的是,千禾味业始终攻不进海天味业的大本营。海天味业位于广东佛山,牢牢霸占着华南市场。2016年,千禾味业华南地区收入下降2.61%,2018年下降28.30%,营收占比也仅有7.70%,可谓节节败退。况且,千禾味业在华南地区的营收中,有很大一部分还得归功于焦糖色业务。焦糖色是一种食品添加剂,由白砂糖、葡萄糖等在高温下进行焦糖化或美拉德反应而形成的物质,广泛用于酱油、糖果、食醋、饮料等食品及部分药品的天然色素。千禾味业曾是国内最大的焦糖色生产商,海天、李锦记、美味鲜都曾是千禾味业此业务的前五大客户。近几年,以海天为代表的竞争对手不想再给千禾味业贡献收入了,开始自己生产焦糖色,这直接导致千禾味业焦糖色业务收入持续下滑。2013年,千禾味业的焦糖色业务收入3.20亿元,到2019年只有1.67亿元。此外,在第二大市场华东地区,千禾味业的收入增长也不稳定,2018年增长仅7.83%。作为后起之秀,千禾味业的崛起利用了差异化和高端化的策略,可是,在发展壮大阶段,始终逃不出几家老牌巨头的围猎。在千禾味业准备走出西南地区的2013年,海天味业已经当了二十来年的行业龙头,经销商超过2100家,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截至2019年年末,海天味业拥有全国经销商5806家,100%覆盖了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90%的省份销售过亿,而千禾味业的经销商数量仅为1140家,其中,西部地区就达499家。屯重兵“保卫”大本营市场,因为千禾味业依赖于川渝人们;想实现全国化,但并不顺利,始终活在巨头的阴影之下。03一边扩产,一边减持面对巨头们的竞争,小弟千禾味业还在进一步扩大产能。在1月17日投资者调研报告中,千禾味业提到,公司现有酱油产能22万吨,食醋产能8万吨……可转换债券募投项目“年产25万吨酿造酱油、食醋生产线扩建项目”正在建设。2019年10月,公司决策投资扩建“年产36万吨调味品生产线项目”,其中酱油30万吨。千禾味业称,公司目前总规划调味品产能86.5万吨。此外,2019年8月,千禾味业还斥资1.50亿元收购了镇江恒康酱醋有限公司100%股权,继续扩大食醋业务。其实,食醋业务早已布局,但是一直不温不火。2019年完成此项收购后,食醋业务的收入已经超过了焦糖色业务,成为千禾味业的第二大业务。整个2019年,千禾味业的酱油和食醋的总生产量也不过22万吨,30多万吨的现有产能尚未充分利用,总规划产能达86.5万吨,步子跨得似乎有点大。扩产项目还没有落地,套现却已经开始了。今年上半年,调味品板块集体飙升,海天味业、中炬高新、千禾味业等均迎来了上市以来最高光的时刻。于是,减持大戏频繁上演。7月21日,千禾味业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裁伍超群因个人资金需求,计划减持不超过3%(即不超过 1997.44万股)。近期,千禾味业的股价频频创下历史新高。截至8月28日,伍超群已减持2%左右,套现金额达5.35亿元。这不是伍超群第一次减持。千禾味业是2016年3月上市的,控股股东伍超群2019年3月限售期满,当年12月就计划减持,并于2020年上半年减持1.72%,套现2.44亿元。也就是说,今年以来,伍超群已经套现7.79亿元,而且,减持计划尚未完成。其实,非控股股东于2017年3月解禁后,就开启了抛售模式,包括千禾味业的董监高。从2017年5月至2020年7月,千禾味业的董事、财务总监何天奎、董事会秘书兼总裁办主任吕科霖、董事兼子公司总经理胡高宏等人,均“因个人资金需求”,多次减持。此外,千禾味业上市时的第三大股东——高盛集团旗下的北京宽街博华投资中心,也早已经减持退出了持股5%以上股东行列。实际控制人、董监高、大股东纷纷减持套现,这也引来了市场的担忧。值得一提的是,千禾味业还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伍超群、伍学明兄弟俩从四川眉山起家,一直以来,千禾味业也带有明显的家族属性。伍学明是伍超群的哥哥,伍学明出生于1953年,伍超群出生于1969年。伍学明年纪渐长,逐渐淡出了公司,随之,他的儿子伍建勇进入了公司。截至2019年年末,千禾味业的前十名股东中,伍超群为第一大股东,伍建勇为第二大股东,伍学明为第四大股东,伍超群的姐夫潘华军为第九大股东。同时,伍超群为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伍学明、伍建勇为董事。千禾味业的崛起,得益于“零添加”的差异化竞争策略。不过,近几年,这个细分市场也迎来了巨头们的抢食,海天、李锦记、厨邦等大品牌都推出了“零添加”产品,千禾味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酱油行业已经告别了量的增长,未来的市场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高,这意味着中小企业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而且,一些大型粮油企业也闯进了这个行业,比如金龙鱼、鲁花,它们携着资本和渠道的优势,给惨烈的“战场”又浇了把油。
来源:新浪财经3月3日指数集体低开,盘中整体震荡走高,三大指数均涨逾1%,钛白粉、农机、钢铁、有色、煤炭、银行等板块持续领涨,碳中和板块午后再度发力,两市上涨个股3300余只,涨停百余家,北向资金净流入超百亿元。盘面上看,碳中和政策或成“两会”热点,板块持续发酵午后快速走高。同时在大金融与周期股带领下,A股迎来爆发式行情,下一步应该买什么品种?我们来看一下机构最新调研情况。看看机构关注什么个股和问题。3月3日最新数据统计显示,两市上市公司共公布40份调研记录。其中恒华科技、健友股份、芯朋微、科顺股份、博实股份、四方光电、劲嘉股份、大立科技、天华超净等公布调研数量居前。天华超净:公司主营业务涵盖防静电超净技术产品和医疗器械产品,作为国内领先的静电与微污染防控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专业从事防静电超净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时净跨界布局动力电池。公司拥有医疗+新能源两大概念加持!3月3日天华超净300390股价报31.55元,跌0.27元,跌幅为0.85%。公司股价距离历史新高32.38元一步之遥。天华超净公告接待了包括长江证券、招商基金、长信基金 、易方达、源乐晟等调研。天华超净表示,受下游需求的影响,锂行业将实现快速增长,锂电产业市场将迎来一个井喷期, 2021年,从锂矿到锂盐,预计供应趋于紧张,价格将全面上涨。公司计划在2025年前建设形成年产10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项目生产线,未来通过资源保障、产能扩建和发展优质客户,致力于成为全球技术、规模、成本最具竞争力的锂电材料企业。爱尔眼科:公开报道显示,爱尔眼科艾芬“失明”事件影响持续,近期再度陷入被自家员工举报致残事件之中。统计显示,2月18日,爱尔眼科股价猛烈冲高至92.69元的历史高位后,随后8个交易日持续下挫,3月3日以68.83元报收,市值较最高点蒸发500亿左右。公司最新总市值报2837亿。爱尔眼科公布了兴业证券、华夏基金、华夏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等机构调研。爱尔眼科表示,基于眼科行业巨大的市场空间,眼科医疗需求持续释放,公司今年一二月份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公司表示,由于高端医疗项目在整体营收占比中持续提升、收入结构持续优化,长沙医院的客单价也在持续提升。爱尔眼科表示爱尔眼科视光中心提供以医疗诊疗为主体的视光专业服务,提供近视防控、基础眼保健及眼病的初级诊疗服务,让老百姓能在家门口解决眼健康问题。这是公司视光中心与其他眼镜店最大的区隔,也是视光中心与眼科医院职能上的区别所在。同时爱尔眼科公司未来十年的三个目标是:1、医疗网络遍布城乡县域,使人们在家门口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可及的眼科医疗服务,助力健康中国战略;2、打造世界级眼科医学中心、国家及区域眼科医学中心和省域一流眼科医院,提高中国整体眼科医疗能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3、通过全球化布局,医、教、研、产、投协同战略,为推动人类眼科学和视觉科学发展做出贡献。公司将朝着目标逐步推进落实。ST加加: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1月,加加食品上市,成为“酱油第一股”,语文老师出身的杨振变成了“酱油大王”。那一年,加加食品营收达到了16.57亿元,净利润为1.76亿元,扣非净利润1.64亿元。稍早前的2月25日公司发布2020年度业绩快报,营业总收入约20.73亿元,同比增加1.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67亿元,同比增加2.90%;基本每股收益0.15元,同比增加7.14%。ST加加公布了安信证券、宝盈基金、银华基金、东证期货等机构调研。名誉董事长杨振在调研中表示,加加最开始也是做高端产品,后来由于我个人没再负责销售,开始走低端路线,把“加加”品牌做砸了。降为中低端其实是犯阶段性错误,拐了一个大弯,现在已经重新定位升级。杨振同时表示其投资的企业还有“辣妹子”、“顾大嫂”、“派仔食品”等,都非常具有前景。过去十年间发展比较平稳。公司表示,已经找到差距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产品覆盖率不够,主要体现在渠道不够、终端网点不够、产品品项和规格不够等。市场消费的基本定律,可以归结为“买得到、买得起、乐意买”这九个字。“买得到”反映的是终端网点的密度,“买得起”反映的是主流价格段位,“乐意买”反映的是“品质和服务”。2021年公司将通过“三扩”、“三增”的方式,拓展产品市场。二级市场最新数据显示,千禾味业股价报39.06元,总市值260.0亿。海天味业股价报171.16元,总市值5546亿。中炬高新股价报51.08,总市值406.9亿。而ST加加股价报5.98元,总市值68.8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