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聚焦未来五年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江苏这样划重点通几

聚焦未来五年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江苏这样划重点

拥有15所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43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43%的优势学科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密切相关;毕业研究生在本省就业创业比例达60%以上……“十三五”时期,江苏研究生教育在规模发展、结构优化、深化改革、质量提升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做出重要贡献。新时期,如何全力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近日,江苏省学位委员会、省教育厅出台了《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2021-2025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12月16日,省教育厅召开新闻发布会进行解读。八项计划聚焦关键要素根据《实施方案》,工程将针对全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要素启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推进计划、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计划、研究生优质教学资源建设计划、研究生教育科教产教融合推进计划、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计划、研究生学术与实践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计划、急需紧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据了解,在推进研究生教育科教产教融合方面,鼓励支持培养单位与高水平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开展联合培养,丰富研究生校外教育资源,推动培养单位与优质科研资源、优质行业资源深度融合。在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方面,选树优秀导师典型,健全培训体系,推动团队合作,明确导师职责和工作规范,推动导师潜心人才培养,创新指导方式。对于急需紧缺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将根据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规律、国家战略布局和区域发展要求,调整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强化优势特色。此外,为更好保障方案落地,江苏在组织领导、条件保障、绩效评价等多方面作出具体要求。在绩效评价方面,省教育厅将把工程实施情况作为江苏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把评价结果作为奖补经费拨付、招生指标分配、项目安排等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十四五”江苏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愿景《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形成规模结构更加科学、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的研究生教育体系,研究生培养质量显著提高,高层次创新人才供给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国内领先、具有江苏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省。“十四五”时期,全省将持续实施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洪流表示,希望经过五年努力,江苏在学研究生规模达到25万人左右,其中博士研究生4万人、硕士研究生21万人,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规模比例达到4:6。下一步,江苏还将根据《实施方案》出台实施细则。比如,针对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计划,将在细则中明确具体要求,包括把科学精神、科学伦理、学术诚信和学术规范作为必修内容纳入研究生培养计划,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作为信用记录,纳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等。来源:我苏网编辑:蔡阳艳审核:潘军艳

不受其禄

江苏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 娄勤俭吴政隆作批示

9月23日,全省研究生教育会议在南京召开。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吴政隆作出批示,副省长马欣出席会议并讲话。娄勤俭在批示中强调,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渠道、创新创造的重要源头、助推发展的重要引擎,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全省教育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突出立德树人,坚持“四为”方针,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造就更多德才兼备的拔尖人才。要围绕我省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创新体系建设、美丽江苏建设等重大任务,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更好满足高质量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进一步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我省研究生教育再上新台阶,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撑、创新支撑。吴政隆在批示中指出,新时代新征程,全省教育系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两个大局”,充分认识加强研究生教育的战略性紧迫性,坚持“四为”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把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贯穿全过程。要适应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瞄准前沿和关键领域,深化改革开放,强化服务需求,加快造就一支紧缺的高层次人才队伍。要紧扣研究生教育质量,遵循人才培养规律,推动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着力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加快构建现代化研究生教育体系,为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谱写新时代“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新篇章做出新的更大贡献。马欣在讲话时指出,各地各部门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深刻认识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坚持“四为”方针,立足“两个大局”,面向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瞄准现代化教育强省建设,聚焦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持续发力,加快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走在前列。要着力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导师队伍水平、合作开放格局和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培养卓越人才、拔尖人才、创新人才,贡献高质效的原创性颠覆性成果,努力创造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江苏样本”。(记者 王 拓)

渐悟

江苏研究生教育不断深化综合改革:提升培养质量,为高质量发展蓄能

作为国民教育的顶端和国家创新体系的生力军,研究生教育承担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今年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江苏作为唯一省级政府代表发言交流,进一步明确在稳定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同时,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深化综合改革,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用“最强大脑”为高质量发展蓄能。深化改革,紧密结合重大战略和发展需求江苏是研究生教育大省,江苏全省共有近22万在校研究生,数量居全国第二,也是教育部确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份。江苏研究生教育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和江苏发展需求,通过新增审核、动态调整,研究生教育类型结构、学科结构不断优化,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江苏先后出台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规划和管理办法、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配置制度等。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说,这既是推动研究生教育更加契合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江苏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破题之举”。在立项建设的省级优势学科中,43.6%的学科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现代农业等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切相关,培养了大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解决了诸多“卡脖子”技术难题。“近几年我省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中,招生指标增量基本上用于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江苏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洪流透露,去年江苏在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达10.2万人,占硕士研究生总数56.7%,2020年超过60%,江苏已形成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格局。学位授权点是高校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依托和载体。以前,有的高校将学位授权点作为实力的体现,在争取学位授权点时使尽全力,但现在各高校心态已发生改变。“自2015年实施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以来,我省高校的学位授权点增设数量都小于撤销数量,近3年增设数量都不超过撤销数量的2/3。”洪流介绍说,去年江苏共撤销博士、硕士学位点19个,增列相应学位点12个。2018年江苏共撤销博士、硕士学位点34个,增列相应学位点22个。葛道凯说,近期,江苏正在研究制订《“十四五”江苏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将更加科学布局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努力推进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发展更多机会、更好品质、更佳体验、更强力量的研究生教育,为我国早日建成研究生教育强国作出江苏的积极贡献。瞄准产业,科教深度融合打通创新链条晁阳是南京海融医药董事长,同时也是省第六批产业教授。“我们一直积极与高校在科研项目、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全方位产学研合作,这也是我们公司快速发展的一大动力。”晁阳介绍说,企业先后获批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等科技创新载体,截至目前已与中国药科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多人。江苏的研究生除能够跟随高校的导师学习知识,还能跟随企业一线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甚至企业老总学到来自产业一线的“干货”。从2010年开始,江苏在国内率先开展产业教授(兼职)选聘工作,从省内企业选聘一批科技企业家,到省内高校担任研究生导师。目前,已遴选六批次共1601人次产业教授到30多所高校任职,涉及智能制造、信息、化工、金融、医药、农林等30多个领域,涵盖1081个企业,每年有6000多名研究生专业能力因此得到提升。“产业教授体现的是‘产业’+‘教授’的组合,其实质就是推动教学、科研、经济三者的融通、融合。”葛道凯说,江苏研究生教育在推进产教融合工作中起步早、动作快,通过政策引导、环境优化,基本形成企业和高校“平台共建、项目共研、资源共享、成果共创、人才共培”的良好格局。江苏还把研究生“送出去”,建立4658家省级研究生工作站,每年吸引6000多名高校导师、8000多名企业导师和数万名研究生进站开展科研活动。“通过设立研究生工作站,不仅扩大了人才培养资源、创新了培养形式,而且有效提升了研究生培养质量。”洪流说。“目前,我们已与国内近10所‘双一流’高校合作,联合培养面向产业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胡义东表示,“我们既要致力于新兴产业技术研发,同时也要成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去年,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科技厅联合出台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办法,率先打破研究生工作站“终身制”,实行淘汰制。2016年、2017年分两批次开展研究生工作站期满考核,421家考核不合格的研究生工作站被摘牌。把好三关,高质量培养高层次人才9月11日,最新全球ESI数据发布,东南大学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万分之一。此前在首次公布的全国“双一流”建设名单中,江苏有15所高校、43个学科入选,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0.9%和10%,当前,超过90%的研究生在“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就读。“面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提高质量是我省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葛道凯介绍,优质生源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前提条件。我省高校坚持完善研究生生源保障体系,包括优化招生计划配置等,建立优质生源激励机制。据统计,来自“双一流”高校的生源占我省高校研究生总招生数的37.77%。与此同时,我省还努力推动“学位挤水”,引导高校建立健全研究生分流淘汰机制、时限终结机制和学术不端零容忍机制,努力把好研究生教育质量“出口关”。去年,全省应届毕业研究生按期毕业4.2万人,延期毕业8266人,分流淘汰758人。严把招生“入口关”、严抓毕业“出口关”是基础,把好培养“过程关”,支持和激励研究生进行高水平、原创性科研探索,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导师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近年来,我省聚焦研究生导师职业道德问题,首次明确研究生导师职业道德规范“十不准”,划明“红线”,建立负面清单。高校从源头上严控导师准入资格,大力推行导师轮转招生制,实行招生年度审核制,打破“导师终身制”“导师必招制”和“招生规模平均分配制”,对不符合招生条件的“三无”导师和“问题论文”导师一律暂停招生。“‘十三五’以来,全省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经费年均达43亿元、年均增长超过7%。”葛道凯说,江苏省教育厅每年委托第三方对全省毕业研究生的就业情况、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进行调查并发布报告,“最近一次调查结果显示,我省高校毕业研究生对母校满意度达97.24%。”记者 王 拓

狗十三

咬定质量不放松——江苏研究生教育坚持内涵式发展之路纪实

>begin--> 每年,江苏省教育厅委托第三方对全省毕业研究生的就业情况、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进行调查并发布报告。最近一次调查结果显示,江苏高校毕业研究生对母校满意度达97.24%。成绩与数据的背后,是该省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努力和行动。江苏是研究生教育大省,全省共有近22万名在校研究生,数量位居全国第二。近年来,江苏研究生教育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深化综合改革,努力提升培养质量,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深化改革,对接产业需求调整学位点江苏是教育部确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份,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每年均将此作为督查重点,省政府将其列入年度百项重点工作。“我们根据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结构调整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不断优化全省学位点布局。”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介绍,通过集中新增、动态调整学位点,稳步扩大专业学位点规模。围绕这一改革,江苏先后出台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规划和管理办法、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配置制度等,建立省级工程类研究生慕课中心、教育和中医等多个类别的案例教学资源库,并开展教育类和建筑类专业学位职业资格衔接试点。“近几年,我省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中,招生指标增量基本上全部用于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江苏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洪流说,目前江苏在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达8.63万人,占硕士研究生总数52.91%,明年预计将占60%,全省形成了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格局。学位授权点是高校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依托和载体。以前,有的高校将学位授权点作为实力的体现,在争取学位授权点时倾尽全力。“自2015年实施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以来,我省高校学位授权点增设数量均小于撤销数量,近3年增设数量均不超过撤销数量的2/3。”洪流介绍,2019年江苏撤销博士、硕士学位点19个,增列相应学位点12个;2018年撤销博士、硕士学位点34个,增列相应学位点22个。瞄准创新,破解校企“联姻”难题晁阳是南京海融医药董事长,也是江苏第六批产业教授。“我们一直积极与高校在科研项目、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全方位产学研合作,这是公司快速发展的一大动力。”晁阳说,自2013年成立以来,企业先后获批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等科技创新载体,目前已与中国药科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多人。从2010年开始,江苏开展产业教授(兼职)选聘工作,从省内企业选聘一批科技企业家,到省内高校担任研究生导师。目前,已遴选6批次共1711人次产业教授到30多所高校任职,涉及智能制造、信息、化工等30多个领域,涵盖1081个企业,每年有6000多名研究生专业能力因此得到提升。“产业教授体现的是‘产业+教授’的结合,实质是推动教学、科研、经济三者的融通和融合。”葛道凯说,江苏研究生教育在推进产教融合工作中起步早、动作快,通过政策引导、环境优化,基本形成了企业和高校“平台共建、项目共研、资源共享、成果共创、人才共培”良好格局。如何强化科教融合、协同创新是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新问题。除了产业教授,江苏还把研究生“送出去”,建立4361家省级研究生工作站,每年吸引6000多名高校导师、8000多名企业导师和数万名研究生进站开展科研活动。“目前,我们已与国内近10所‘双一流’高校合作,联合培养面向产业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胡义东表示。把好“三关”,守住质量生命线面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提高质量是江苏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江苏高校坚持完善研究生生源保障体系,包括优化招生计划配置等,建立优质生源激励机制,把好“入口关”。据统计,来自“双一流”高校的生源占全省高校研究生总招生数的37.77%。同时,江苏努力推动“学位挤水”,引导高校建立健全研究生分流淘汰机制、时限终结机制和学术不端零容忍机制,努力把好研究生教育质量“出口关”。2018年,江苏全省应届毕业研究生按期毕业4.2万人,延期毕业7256人,分流淘汰682人。2019年,全省应届毕业研究生按期毕业4.2万人,延期毕业8266人,分流淘汰758人。严把招生“入口关”、严抓毕业“出口关”是基础,如何把好培养“过程关”,支持和激励研究生进行高水平、原创性科研探索,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导师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近年来,江苏聚焦研究生导师职业道德问题,明确研究生导师职业道德规范“十不准”,划出“红线”,建立负面清单。各培养高校从源头上严控导师准入资格,大力推行导师轮转招生制,实行招生年度审核制,打破“导师终身制”“导师必招制”和“招生规模平均分配制”,对不符合招生条件的“三无”导师和“问题论文”导师一律暂停招生。自2017年起,江苏还以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大赛、暑期学校、学术创新论坛为平台,陆续推出一系列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活动,成效愈发凸显。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0年9月23日 第03版【来源:《中国教育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皆入于机

江苏研究生教育明确“路线图”——紧盯重大需求,力争多点率先突破

教育部9月22日正式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23日我省在全国率先召开全省研究生教育会议,推动研究生教育深层次、结构性变革,制定任务书、明确“路线图”,让研究生教育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加快关键领域核心技术高层次人才培养国家重大需求是研究生教育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着力点。《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分类发展和动态调整新机制。加快关键领域核心技术高层次人才培养,成为研究生教育的共同呼声。2012年以来,南京大学率先实施“二三三”硕士研究生和“四三三”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进一步完善具有南大特色的研究生教育体系,要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南京大学校长吕建说,学校优先布局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公共卫生、社会治理等领域密切相关的学科,出台顶尖科学家、拔尖技术专家和未来思想家培育计划,为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未来眼光”,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拔尖创新人才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提供完备的制度保障。东南大学2012年开始在全国首批招收工程博士,近年来共录取1000多名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东南大学校长张广军说,学校将继续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创新创业精神、国际视野的专业技术领域领军人才为核心目标,优化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扩大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规模,在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交通运输、临床医学等国家急需领域培养更多专业型领军人才。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透露,省教育厅将出台“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找准服务需求对接点和主攻方向,通过学位授权集中审核和动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特别要抓住国家将出台相关政策机遇,积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探索新兴交叉学科发展机制。破解“导学矛盾”,以德施教增强育人实效导师队伍建设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性工程,决定着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近年来,因部分导师指导精力投入不足、指导方式方法不科学、质量把关不严而导致的“导学矛盾”时有发生。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说,苏大始终把导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作为第一标准,激励导师以德施教、以德树人。大力推广德政导师制度,聘请政治素质高的优秀科学家和管理工作者担任研究生德政导师,促进导师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实现全过程价值引领。该校还设立“高尚师德”奖教金,奖励以身立教表现优异的导师。此外,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将师德师风要求贯穿于选聘、晋升等各环节,实行一票否决。“注重导师引路,要强化‘第一责任人’职责。”南京师范大学校长陈国祥说,把“立德树人”作为导师的首要职责,导师们既要做学术导师也要做人生导师,充分发挥言传身教作用,做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学校博士生导师汪永进教授实行的‘树人工作法’,把支部工作与学科建设和团队建设有机结合,把思政工作贯穿教学科研工作全过程,培养一大批思想政治过硬、责任感强、科研突出的研究生人才。”疫情发生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时间号召全体研究生不忘医学初心、为人民健康而战。“江苏援鄂医疗队队员中相当部分是学校研究生导师,3000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坚守临床与科研一线,与病毒决战。多个医院科室的专硕研究生在前线导师远程指导下,快速成长为疫情期间临床工作的青年担当。”南京医科大学校长沈洪兵说。深化综合改革,坚持内涵式发展之路着眼于固本培元,从强化科教融合、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工作站建设等方面,我省加快深化研究生培养体系综合改革。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胡义东说,省产研院与江苏及海内外其他地区的50所高校签订人才培养和战略合作协议,去年联合培养研究生超过400名,今年联合培养人数将超过1000名。“依托省产研院的人才资源、平台载体、机制优势和创新能力,探索建设江苏产研院大学,在学科设置、培养模式、教学形式等方面率先突破,为江苏培养更多更好面向未来的创新实践人才、为国家研究生教育改革作出试点示范。”激发研究生导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成为当务之急。“将进一步深化改革,激发导师队伍活力。”熊思东说,2018年苏州大学打破导师终身制,破除资历、头衔、年龄的限制,全面实行上岗申请制;落实成本共担机制,招生名额向科研活跃度高、学术贡献度大、师生关系和谐度强的导师倾斜。去年该校183名博导未能上岗,477名上岗博导中15%是首次上岗。“江苏现有博士研究生3.4万人、硕士研究生18万人。其中,理工科博士研究生占78%、硕士研究生占65%。43%的优势学科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大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解决诸多重大技术难题。”葛道凯说,江苏研究生教育要立足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需求,立足于高素质人才培养,支持和鼓励研究生深入生产一线、科研一线,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把自己的学术研究跟社会实际和专业实践结合起来,做真研究、练真本领。记者 王 拓以高质量研究生教育助推高质量发展本报评论员没有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就谈不上高水平的高等教育,也就谈不上现代化教育强省。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塔尖”,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教育“必答题”。研究生教育,规模是基础,质量是目标。“十三五”以来,我省在校研究生数量增长近40%。结合国家战略和江苏发展需要,我省制定实施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迅速建立起学科专业齐全、布局结构优化、培养类型丰富的研究生教育体系,目前我省在校研究生达21.5万人,累计培养研究生超过60万人,成为名副其实的研究生教育大省。然而,我省研究生教育中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比如,有的培养单位不顾实际、规模扩张的冲动依然存在;比如,有的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严重固化,习惯于封闭式培养,既走不出去、也请不进来;再比如,我省科教资源多但成果转化少,产教融合不够紧密;等等。这就要求我们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责任担当、更实的工作举措,下大力气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做好研究生教育工作。我省研究生教育事业正处在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要坚持以质量为生命线,将内涵建设作为核心任务,重点处理好规模与质量、需求与结构、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关系,要在完善学科专业体系、深化开放合作、促进科产教融合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头活水。研究生教育需加强对基础学科的支持和倾斜,同时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下大力气推进学科专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合理布局,突出产业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适应研究生教育的超常规发展,打造卓越而有灵魂的江苏研究生教育,必须深化与国内国际高水平大学、大院名企等合作与交流,构建高水平的科产教融合体系。研究生教育工作既要科学规划、周密部署,又需要形成合力、狠抓落实。各地各部门各培养单位要上下联动、多方协同,始终聚焦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推动我省研究生教育尽快由大到强,为江苏乃至全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不怨飘瓦

江苏启动实施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全面落实全国全省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强省建设,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智力支撑、创新支撑,江苏省学位委员会、江苏省教育厅日前印发《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2021-2025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方案》,工程将针对全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要素启动八个专项行动计划。一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推进计划,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拓宽研究生实践育人途径,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强国之志和崇高追求的高层次人才。二是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项教育活动,构建研究生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长效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学术环境。三是研究生优质教学资源建设计划,遴选优秀课程,建设在线课程平台,评选优秀教材、教学案例等,引导培养单位和导师将更多精力放到教书育人主业上。四是研究生教育科教产教融合推进计划,鼓励支持培养单位与高水平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开展联合培养,丰富研究生校外教育资源,推动培养单位与优质科研资源、优质行业资源深度融合。五是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计划,选树优秀导师典型,健全培训体系,推动团队合作,明确导师职责和工作规范,推动导师潜心人才培养,创新指导方式。六是研究生学术与实践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设立创新项目,开展创新实践大赛、暑期学校、学术创新论坛,鼓励研究生创新创业,加强研究生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七是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计划,支持培养单位与国际高水平大学建立研究生双向交流机制,推动实施互授联授学位研究生培养项目,拓展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广度与深度。八是急需紧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根据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规律、国家战略布局和区域发展要求,调整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强化优势特色,培养更多从事基础学科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高层次人才。《方案》强调,为保证全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各项计划及时落地,需强化三重保障措施。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要求研究生培养单位党委和行政把加快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作为重要工作,认真研究部署,积极推进落实,确保相关措施落地见效;二是强化条件保障,要求培养单位加强研究生管理部门建设,配齐建强研究生教育专职管理队伍,并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体系,加大投入力度;三是强化绩效评价,省教育厅将把工程实施情况作为江苏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把评价结果作为奖补经费拨付、招生指标分配、项目安排等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江苏研究生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工作主线,取得了显著成就,研究生培养规模、结构、平台等指标均在全国前列,且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十四五”时期,全省将持续实施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到2025年,预计全省在学研究生规模将达到25万人左右,其中博士研究生4万人、硕士研究生21万人,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规模比例将达到4:6,形成规模结构更加科学、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的研究生教育体系,研究生培养质量显著提高,高层次创新人才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国内领先、具有江苏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省。来源:交汇点编辑:孙燕审核:潘军艳

梦幻曲

省教育厅召开《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2021-2025年)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

12月16日,省教育厅召开《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2021-2025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洪流对《实施方案》进行通报和解读。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介绍了学校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东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耿有权教授作了专家解读。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处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全省近20家媒体参加了新闻发布会。洪流介绍,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将实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推进计划、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计划、研究生优质教学资源建设计划、研究生教育科教产教融合推进计划、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计划、研究生学术与实践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计划、急需紧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等八个行动计划。洪流指出,为保证全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各项计划及时落地,将强化三重保障措施。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要求研究生培养单位党委和行政把加快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作为重要工作,认真研究部署,积极推进落实,确保相关措施落地见效;二是强化条件保障,要求培养单位加强研究生管理部门建设,配齐建强研究生教育专职管理队伍,并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体系,加大投入力度;三是强化绩效评价,省教育厅将把工程实施情况作为江苏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把评价结果作为奖补经费拨付、招生指标分配、项目安排等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洪流介绍,“十三五”期间,我省研究生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工作主线,取得了显著成就,研究生培养规模、结构、平台等指标均在全国前列,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十四五”时期,全省将持续实施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到2025年,预计全省在学研究生规模将达到25万人左右,其中博士研究生4万人、硕士研究生21万人,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规模比例将达到4:6,形成规模结构更加科学、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的研究生教育体系,研究生培养质量显著提高,高层次创新人才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国内领先、具有江苏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省。新闻发布会场景【来源:江苏省教育厅】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神薙

江苏在学研究生规模2025年将达25万,研究生教育如何增量又提质?

交汇点讯 7月29日,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江苏作为唯一的省级政府代表发言交流。江苏是研究生教育大省,全省共有近22万在校研究生,数量位于全国第二。面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提高质量是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树立质量导向,率先启动综合评价优质生源,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最为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2019年的数据显示,来自“双一流”高校的生源占江苏高校研究生总招生数的37.77%。其中,硕士研究生“双一流”生源占比34.60%,博士研究生“双一流”生源占比高达63.90%。“我们希望吸引更多来自高水平学校及优势学科的优秀生源。”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金石教授告诉记者,学校2019年接收推免生比去年增加10%,其中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生源数占比接近90%,比去年增加11%。2019年录取的全日制博士生中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生源数也比去年增加16%。来江苏读研究生的选择,来自对优质培养质量的信任。“十三五”以来,全省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经费年均达43亿元、年均增长超过7%。每年省级财政安排高水平大学专项建设经费34亿元。”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说,目前全省91%的研究生在15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和12所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就读,57%的研究生在一流建设学科和省优势学科学习。“江苏高校数量多、规模大,整体实力在全国较为靠前,但实力超群的一流大学和学科还不够多,很多都处于‘成长期’。”葛道凯坦言,研究生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待深入探索,协同、开放、共享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今年,我省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研究生教育综合评价,参与综合评价的36个高校中,获得A等的部属博士高校4个、省属博士高校7个、省属硕士高校4个。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洪流说,综合评价分为立德树人、导师队伍建设、质量保障机制、综合改革和第三方质量评价5个一级指标(含11个二级指标),“通过综合评价,推动高校更加注重研究生教育内涵,也让高校主动梳理研究生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我省研究生教育质量。”“到2025年,江苏将形成布局结构更加优化、培养机制更加完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洪流说,到2025年,江苏在学研究生规模达到25万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力争达到4万人、硕士研究生达到21万人。高水平大学中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研究生比例达15%。到2035年,江苏在学研究生规模达到33万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力争达到6万人、硕士研究生达到27万人,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规模比例更加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初步建成具有江苏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省。挤掉“水分”,注重学位授予质量去年10月,一向校风持重的南京大学,对206位博士研究生、98位硕士研究生督促按期答辩。此前,该校研究生院还发布消息,对环境学院一名未在最长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业的2011级博士研究生下发拟予以退学处理的告知书。严把研究生教育“出口”质量关,江苏研究生教育“动真格”推动“学位挤水”,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保障学位授予质量。“我们积极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和监督体系,特别是推动高校建立健全研究生分流淘汰机制、时限终结机制和学术不端零容忍机制。”洪流说。来看一组数据:2018年,江苏全省应届毕业研究生按期毕业4.2万人,延期7256人,分流淘汰682人。2019年,全省应届毕业研究生按期毕业4.2万人,延期8266人,分流淘汰758人。“连续两年分流淘汰1440人。”洪流说,研究生分流淘汰的主要原因有3个,一是无法完成学业,二是中期考核不合格,三是极少部分因为学术不端。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是省级层面把控研究生培养出口质量的主要工作。2018年,省教育厅共抽检38家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含科研院所与部队院校)的1989篇硕士学位论文,合格率达97.40%,较上年度提升0.43个百分点;优秀率达5.55%,较上年度提升1.96个百分点。“这说明各培养单位越来越重视研究生培养环节的最后一道质量把控关口。”洪流说,江苏每年公开发布《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委托第三方对全省毕业研究生的就业情况、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进行调查。“今年,还将出台《江苏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提出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揽子行动方案。同时,加强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监测和评估,引导高校坚守质量标准,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推动产教融合,契合地方发展需求江苏是教育部确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当前,通过调整存量、培育增量稳步扩大专业学位点规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数占硕士研究生总数的53%,今年将超过60%。“今年江苏新增的1万个研究生招生计划,基本都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洪流说。“目前研究生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仍然不足,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离预期构想还有很大差距,研究生教育系统还存在较为明显的封闭性。” 南京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汪霞教授表示,研究生教育模式如何更加强化产教融合、协同创新是江苏面临的新问题。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和发展实际,江苏优化调整研究生教育类别结构、学科结构,推动研究生教育更加契合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2019年江苏高校博士毕业生留苏就业2076人,占博士实际就业人数的57.6%;硕士毕业生留苏就业23271人,占硕士实际就业人数的59.6%。洪流指出,基于江苏是制造大省,研究生教育优先布局与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学位授权点,“每年投入10亿元实施优势学科建设工程,178个优势学科中,50%以上是为相关学位授权点。”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江苏高校在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把产业导师“请进来”,遴选七批次共1601人次产业教授到省内30多所高校担任研究生导师,涉及智能制造、信息、化工、金融、医药、农林等30多个领域;把研究生“送出去”,建立4658家省级研究生工作站,每年吸引6000多名高校导师、8000多名企业导师和数万名研究生进站开展科研活动。“去年,省教育厅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华为公司等多个具有影响力的科研机构或大型企业签订了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战略合作协议,加快自主培养高水平人才。”葛道凯说,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实施“集萃研究生培养计划”,该院将按照硕士1万元/年、博士3万元/年、博士后5万元/年的奖励力度,参与培养600—1000名集萃博士(后)、6000—10000名集萃硕士研究生。华为公司将在江苏优选高校开展“创智计划”,支持高校开发不少于10门在线精品课程或教材,培养不少于1000名具有华为人工智能工程师认证的学生。交汇点记者 王拓L

胞有重阆

江苏在学研究生规模2025年将达25万 研究生教育如何“增量”又提质?

交汇点讯 7月29日,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江苏作为唯一的省级政府代表发言交流。江苏是研究生教育大省,全省共有近22万在校研究生,数量位于全国第二。面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提高质量是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树立质量导向,率先启动综合评价优质生源,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最为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2019年的数据显示,来自“双一流”高校的生源占江苏高校研究生总招生数的37.77%。其中,硕士研究生“双一流”生源占比34.60%,博士研究生“双一流”生源占比高达63.90%。“我们希望吸引更多来自高水平学校及优势学科的优秀生源。”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金石教授告诉记者,学校2019年接收推免生比去年增加10%,其中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生源数占比接近90%,比去年增加11%。2019年录取的全日制博士生中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生源数也比去年增加16%。来江苏读研究生的选择,来自对优质培养质量的信任。“十三五”以来,全省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经费年均达43亿元、年均增长超过7%。每年省级财政安排高水平大学专项建设经费34亿元。”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说,目前全省91%的研究生在15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和12所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就读,57%的研究生在一流建设学科和省优势学科学习。“江苏高校数量多、规模大,整体实力在全国较为靠前,但实力超群的一流大学和学科还不够多,很多都处于‘成长期’。”葛道凯坦言,研究生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待深入探索,协同、开放、共享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今年,我省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研究生教育综合评价,参与综合评价的36个高校中,获得A等的部属博士高校4个、省属博士高校7个、省属硕士高校4个。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洪流说,综合评价分为立德树人、导师队伍建设、质量保障机制、综合改革和第三方质量评价5个一级指标(含11个二级指标),“通过综合评价,推动高校更加注重研究生教育内涵,也让高校主动梳理研究生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我省研究生教育质量。”“到2025年,江苏将形成布局结构更加优化、培养机制更加完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洪流说,到2025年,江苏在学研究生规模达到25万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力争达到4万人、硕士研究生达到21万人。高水平大学中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研究生比例达15%。到2035年,江苏在学研究生规模达到33万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力争达到6万人、硕士研究生达到27万人,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规模比例更加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初步建成具有江苏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省。挤掉“水分”,注重学位授予质量去年10月,一向校风持重的南京大学,对206位博士研究生、98位硕士研究生督促按期答辩。此前,该校研究生院还发布消息,对环境学院一名未在最长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业的2011级博士研究生下发拟予以退学处理的告知书。严把研究生教育“出口”质量关,江苏研究生教育“动真格”推动“学位挤水”,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保障学位授予质量。“我们积极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和监督体系,特别是推动高校建立健全研究生分流淘汰机制、时限终结机制和学术不端零容忍机制。”洪流说。来看一组数据:2018年,江苏全省应届毕业研究生按期毕业4.2万人,延期7256人,分流淘汰682人。2019年,全省应届毕业研究生按期毕业4.2万人,延期8266人,分流淘汰758人。“连续两年分流淘汰1440人。”洪流说,研究生分流淘汰的主要原因有3个,一是无法完成学业,二是中期考核不合格,三是极少部分因为学术不端。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是省级层面把控研究生培养出口质量的主要工作。2018年,省教育厅共抽检38家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含科研院所与部队院校)的1989篇硕士学位论文,合格率达97.40%,较上年度提升0.43个百分点;优秀率达5.55%,较上年度提升1.96个百分点。“这说明各培养单位越来越重视研究生培养环节的最后一道质量把控关口。”洪流说,江苏每年公开发布《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委托第三方对全省毕业研究生的就业情况、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进行调查。“今年,还将出台《江苏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提出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揽子行动方案。同时,加强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监测和评估,引导高校坚守质量标准,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推动产教融合,契合地方发展需求江苏是教育部确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当前,通过调整存量、培育增量稳步扩大专业学位点规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数占硕士研究生总数的53%,今年将超过60%。“今年江苏新增的1万个研究生招生计划,基本都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洪流说。“目前研究生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仍然不足,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离预期构想还有很大差距,研究生教育系统还存在较为明显的封闭性。” 南京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汪霞教授表示,研究生教育模式如何更加强化产教融合、协同创新是江苏面临的新问题。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和发展实际,江苏优化调整研究生教育类别结构、学科结构,推动研究生教育更加契合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2019年江苏高校博士毕业生留苏就业2076人,占博士实际就业人数的57.6%;硕士毕业生留苏就业23271人,占硕士实际就业人数的59.6%。洪流指出,基于江苏是制造大省,研究生教育优先布局与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学位授权点,“每年投入10亿元实施优势学科建设工程,178个优势学科中,50%以上是为相关学位授权点。”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江苏高校在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把产业导师“请进来”,遴选七批次共1601人次产业教授到省内30多所高校担任研究生导师,涉及智能制造、信息、化工、金融、医药、农林等30多个领域;把研究生“送出去”,建立4658家省级研究生工作站,每年吸引6000多名高校导师、8000多名企业导师和数万名研究生进站开展科研活动。“去年,省教育厅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华为公司等多个具有影响力的科研机构或大型企业签订了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战略合作协议,加快自主培养高水平人才。”葛道凯说,譬如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实施“集萃研究生培养计划”,该院将按照硕士1万元/年、博士3万元/年、博士后5万元/年的奖励力度,参与培养600—1000名集萃博士(后)、6000—10000名集萃硕士研究生。华为公司将在江苏优选高校开展“创智计划”,支持高校开发不少于10门在线精品课程或教材,培养不少于1000名具有华为人工智能工程师认证的学生。

石介

江苏部署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我省部署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应到尽到,秋季开学有序返校中国江苏网7月14日讯 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学校防控组日前发布《关于做好暑期及秋季学期研究生教育教学和科研组织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在做好暑期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允许有意愿且有学习和科研任务的研究生留校,并尽可能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科研条件、生活保障。对因疫情影响春季学期课程学习的研究生,可安排必要的补课和答疑指导工作。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原则上不安排大型聚集性活动,不集中组织研究生暑期外出开展实践活动。对于研究生自行联系参加的实践实习及学术活动等,应明确规定不得前往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并切实加强防护指导,严格实行审批和报告制度。《意见》要求,对因疫情影响未能按时完成学位论文、未能如期获得学位的研究生,暑期可面向其开放文献资源以及必要的实验场所,为他们完成学位论文提供帮助。同时,可视情安排论文盲审/评审、论文答辩、学位授予等工作,保证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研究生及时获得学位。根据疫情防控要求,今年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资助立项举办的江苏省研究生暑期学校以及高校自主举办的暑期学校原则上应在线上进行。《意见》要求,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科学谋划、统筹安排秋季学期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提早制订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的秋季开学返校工作方案,按照“应到尽到”的原则,安排研究生秋季开学有序返校,稳妥做好线上线下教学安排与衔接,有序推进全面复学复课,为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作出贡献。 (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