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体量江苏领跑华东区域据联商网,2020年下半年华东拟开业的商业项目数量126个(不含专业市场、酒店及写字楼,商业建筑面积≥5万方)。其中,江苏以36个领跑华东区域,计划开业的项目数量明显高于其他省市;浙江以25个紧随其后,福建、安徽、江西三省15分并列第三。其他山东10个、上海10个。购物中心体量方面,江苏以405.36万方的巨大体量领先浙江、安徽等其他地区。无论是商业项目数量还是体量,江苏均领先华东区域其他省市。具体看商业体量层次,2020年下半年华东区域拟开商业项目中,规模在15万方以上(含15万方)的具有29家,其中浙江数量最多,达到15家;其次为江苏,占有6家。规模在5至10万方(含5万方,不含10万方)数量达到44家,其中,江苏占有19家。规模在5至10万方(含5万方,不含10万方)数量达到53家,江苏和江西均占有11家。南京、盐城领先江苏其他城市具体看2020年下半年江苏省各个城市新开购物中心情况,江苏省计划下半年新增购物中心36家,商业项目体量将新增405.36万方,主要分布在南京市与盐城市,这两座城市拟开业商业项目数量占江苏省一半比重。从2020下半年华东区域拟开业商业项目城市分布TOP10来看,前三分别是上海、杭州、南京。TOP10榜单(开业数量≥3个,其中9个城市并列第10)中,多为经济发达的城市和省会城市,如全国经济中心上海、浙江省会杭州、江苏省会南京、福建省会福州、山东省会济南。其中江苏省城市占有一半比例,6个城市入榜TOP10。具体从购物中心商业项目来看,2020下半年江苏省拟开业商业项目中商业建筑面积在15万方以上的项目有6家,分别由龙湖集团、新城控股、华地国际进行开发运营,商业建筑面积在23万方以上的有两家,分别为南京的龙湖南京江北天街和苏州的高铁吾悦广场。其余四家商业项目的商业建筑面积均为15万方,分别为苏州的龙湖苏州星湖天街,无锡的锡东八佰伴,盐城的大丰吾悦广场和淮安的涟水吾悦广场。华东地区是我国经济规模最大,常住人口最多的区。沪苏浙皖组成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第一大经济区,经济发达、商业氛围好的江苏市场,向来是商业开发商的必争地。江苏省内2019年新开的商业项目数量高达66个,与广东并列省份排行榜首,商业吸附力极强。2020年江苏省仅消费券发放就超过27亿元,撬动社会消费300亿元。未来,经济、商业高速发展后的江苏,城市市级商业发展逐渐完善,商业项目将不断拓展。(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江苏省光缆线路长度稳居全国第一,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移动电话基站数等指标全国领先。江苏省互联网普及率为61.5%,尤其苏南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省4个百分点,同时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分城市看,无锡超过南京和苏州,互联网普及率位居全省第一位。除手机外,江苏网民对互联网接入设备的使用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苏南地区对手机、台式电脑、平板电脑等互联网接入设备的使用率均高于其他地区。互联网普及率的提升,需要进一步普及互联网网络接入设备使用,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苏南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省4个百分点截至2019年12月底,江苏省网民规模达到4963万人,较2018年同期增长23万人,江苏省互联网普及率为61.5%,较2018年同期增长0.1个百分点。2019年,江苏省光缆线路长度稳居全国第一,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移动电话基站数等指标全国领先。分区域来看,苏南是江苏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互联网普及率全省最高,近三年均达到65%以上,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从网民规模来看,苏南地区网民数量为2216万人,苏中为992万人,苏北为1755万人,苏南地区网民数量远大于苏中、苏北地区。分城市看,苏南地区主要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地级市,互联网普及率均在65%以上,排在前四位,其中无锡超过南京和苏州,互联网普及率位居全省第一位。苏中地区包括扬州、泰州、南通3个地级市,互联网普及率近60%。徐州、连云港等苏北地区城市互联网普及率均低于60%。苏南台式电脑网络接入使用领先截至2019年12月底,手机是江苏网民最主要的网络接入设备,使用率为99.2%。除手机外,江苏网民对互联网接入设备的使用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电视使用率分别高出2.6、2.5、2.4、1.2个百分点。从江苏省三个地区的网络接入设备对比情况来看,手机依然是网民的主要接入设备,接入率均高于98%。苏北地区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的使用率较低,苏南和苏中地区的使用率基本一致;相较其他地区,苏南地区台式电脑的使用率较高,苏中地区电视的使用率较高。可知,互联网的普及率不仅与经济发展水平、民众互联网使用习惯等有关,与互联网络接入设备同样有密切联系。互联网普及率的提升,需要进一步普及互联网网络接入设备使用,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互联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江苏省CRO行业发展现状江苏省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人才优势和生物科学产业园区的加持,使得江苏省成为中国CRO行业重点区域。从医药外包产业园区,通过规划和引导,浙江省建设了一批医药产业基地:台州是全国唯一原料药出口基地,杭州是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绍兴、金华、舟山等都是各具特色的块状医药产业基地。一批优势产业已经逐渐形成,一批规模优势明显、技术装备水平较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强的骨干企业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海正药业、浙江医药、华东医药、康恩贝、民生药业等一批企业十分注重科研投入和科技战略储备,注重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以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产品从单一仿制、资源依赖型向技术创新、资源节约型转变,“国际化”步伐加快。由于其得天独厚的行业优势,造就了江苏省拥有大量的CRO企业。其中,以药明康德、恒瑞医药为CRO企业主要龙头企业。2020年3月7日,苏州工业园区召开“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誓师大会,并发布《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规划(2020-2035)》。此政策的颁布势必将大力有利于园区内的CRO企业,并且吸引着其他CRO企业进行投资入驻。服务外包主要政策的加持将大力发展江苏省的CRO行业。江苏省拥有众多产业园区,其中国家级新区1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5家、江苏省省级经济类开发区96家、江苏省科技创业园区60家以及江苏省创意产业园区23家。其中,CRO产业相关的产业园区以泰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其目前已经聚集了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70家、高新技术产品110个,有博士后工作站4个、药物研究机构30家、研发人员近13000人。江苏省CRO行业前景趋势对于江苏省CRO行业而来,CRO产业应积极发展海外市场,特别是美国和日韩市场。其次,人才培养和人才的引进也是发展重点,这样才能明确CRO行业的生生不息。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医药研发外包(CRO)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来源:新华日报原标题:文旅市场“解冻”,重塑“国内大循环”新格局—— 双节长假后江苏文旅市场调查8天,512.55亿元!是刚刚过去的“加长版黄金周”江苏文旅消费市场收获的成绩单,在第一时间公布国庆假期旅游收入的25个省份中位居榜首。文旅市场的“解冻”,吹响了经济全面复苏的集结号。曾因体量不大,文化和旅游业只被看作经济领域的“轻骑兵”,如今俨然成为消费市场“主力军”,融入“国内大循环”新格局。然而,文旅消费新市场并非一朝而成,内涵更不仅仅是“吹拉弹唱”和“游山玩水”。记者连日来走访江苏多市,见证各地构建文旅消费新业态,不断释放内需潜力、推动经济转型的“江苏实践”。 文商旅融合,越“夜”越精彩中秋虽过,在南京大板巷和升州路的牌坊口,一只名为“熙熙”的6米高萌兔仍凝神望月。沿着大板巷一路向前走,孔明灯、月饼灯、南瓜灯等各式造型的花灯错落悬挂,穿着汉服的少女提着荷花灯不时擦肩而过……“十一”黄金周期间,南京熙南里街区恢复“笪桥灯市”,着汉服、提花灯、游古巷、听戏曲,夜间繁华盛景重现。“不是街区夜间开放了,就叫‘夜游’。拥有高品质的旅游业态和产品,才能吸引到实实在在的人气,并转化为真金白银的消费。”熙南里公司副总经理蔡磊民告诉记者,公司对大板巷进行了整体开发,除了夜市和非遗,还开发了沉浸式演出《南京喜事》,档期已预约到月底;引进国风服饰店“花间记”,用于租服装和摄影;引入“云中咖啡”“带院子的咖啡”等多个不同风格的网红咖啡店,来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双节’期间共迎来客流约五十万人次,街区整体营收两三千万元。”此般盛景并非仅在南京呈现。夜公园、水世界、灯光秀、音乐节……各类夜间文旅消费项目,激活了城市夜经济,成为刺激内需、拉动消费的有效抓手。9月底,省文旅厅首次公布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单位名单,南京长江路等30个集聚区入选。南京“夜之金陵”,苏州“姑苏八点半”,常州“龙城夜未央”……一个个夜间消费新品牌,成为彰显城市竞争力的新名片。夜游退思园,夜食明清巷,夜娱暮湾尚,夜宿小桥边……记者走访同里镇期间,切身感受到了“同里夜精彩”特色夜经济品牌项目的魅力。“双节”期间,古镇专场定制退思园昆曲之夜、乐声同里、馨乐同里等“同里小剧场”系列沉浸式实景演出,共接待游客2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08.91万元,同比已恢复至七成。在苏州,“同里夜精彩”这样的“姑苏八点半”子品牌遍地开花。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孙健介绍,自4月启动以来,“姑苏八点半”系列活动不断点燃夜间文旅消费热情,推进夜间经济常态化发展,已累计拉动消费约54.5亿元,品牌效应初显。“打造特色夜经济品牌,推动老字号品牌集聚区文旅商融合发展,满足多元消费需求,有效释放因疫情被抑制和冻结的消费活力。”省文旅厅副厅长经圣贤说。业态交叉渗透、产品跨界互动、文商旅深度融合之下,各文旅集聚区力争让游客变夜客、顾客、常客,全面升级新消费,“消费动线”不断延长。告别“政策加持”,保消费“长流水”毋庸讳言,文旅消费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各地密集出台的一系列促进市场复苏政策的拉动加持。可风风光光的“黄金周”过后,文旅消费的繁荣如何避免“昙花一现”,实现“细水长流”?“文旅消费持续‘热’下去,离不开热点活动项目的不断推波助澜。” 江苏晋陵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晓芬介绍,为提振消费意愿,常州从本地、长三角和全国三个市场,分层级、分对象、分阶段出台政策,按下刺激文旅消费“重启键”,各类大型活动将持续到12月底。而其主营的青果巷则在承接参与各类活动之余,着重推出四季不同的玩法,“青果巷春季主打读书活动,夏季主打夜间集市,秋冬季主打研学之旅,邀请一些文人大咖做私享会,不仅能吸引周边游客,更能吸引线上游客。”如今的旅游消费,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购”字,告别了低质、同质的纪念品,以丰富的新业态,释放着消费潜力。而高品质的产品,需要高品质的服务保障。“智慧文旅的打造,是当前推进文旅融合、促进文旅消费的一个着力点。”南京市文旅局产业处副处长纪鹏飞说,从省里重点推出的“苏心游”APP,整合各地文旅资源,力争让游客“一机游江苏”;到当前南京市4A级以上景区实现预约入园,“南京文旅”微信公众号、“南京发布”“我的南京”APP等平台,共同发布景区舒适度指数和推送各类文旅资讯,均是通过新手段为游客“画像”,提高精准服务,从而推动文旅消费。“促进文旅消费尤需做好售后服务及交通、安全等保障措施。”苏州市同里古镇宣传委员董爱斌感同身受地说,“出门怕被骗”是普遍心理,为此同里古镇主动加入无理由退货第一批试点单位,古镇内已有98家商户加入无理由退货承诺。旅游“白+黑”之后,景区还与相关部门协调,将4号线同里站至同里古镇接驳车的运营时间延长到每晚9点,并延长古镇公交线路运营时间,方便居民进出古镇,“最终目标就是让每个来同里的游客消费得安心、舒心。”无独有偶。记者在夫子庙等很多景区看到,商户门口普遍都有一个二维码,游客扫一扫即可了解商户情况,景区层面落实7天无理由退货、小额先行赔付、消费投诉快速处理等制度。“我们同步整合公安、交警、城管、环保、应急消防等执法力量,实现街区‘一支队伍’综合执法。”南京夫子庙风光带管委会名城处处长苏宁说。挣脱“初级业态”,力求主客共享“接下来,我们将演奏日本电影《步履不停》的一首插曲,希望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古镇静谧的夜晚。”10月15日晚上,记者走进苏州市同里古镇退思园,两位吉他演奏者正向游客介绍即将演奏的曲目。当天是周四,游客不多,往来更多的是悠闲散步的当地市民。“我们丰富夜间经济活动,不仅为招徕游客,更是丰富本地居民的生活,力求主客共享。”董爱斌坦言,同里古镇打造同里小剧场,围绕退思园、明清街、珍珠塔、精品民宿等文旅空间,组织10多家文艺表演团体、策划20多台演艺节目,尽管古镇每年有几百万人次的游览量,但其实本地居民享受到的此类演出会更多。主客共享,得有更高级的业态可享。董爱斌说,同里古镇“内外双循环”改造已经在路上,“古镇内将以退思广场为核心区进行夜间灯光改造,并引入沉浸式演出,丰富古镇的文化内涵;古镇外围将进一步完善交通要素,引入一条捷运线,补足地铁站到古镇‘最后一公里’缺口,同时完善沿途乡村业态,做农文旅融合的项目,目前这个计划已纳入镇上‘十四五’规划。”“疫情后为促进消费各地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但实际业态发展多数处于‘较初级的模式’。”扬州市名城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戴兴春就扬州东关街举例说,其本身就是夜间比较繁华的地带,但之前因业态较初级,发展空间有限,因此旅游高峰期时整条街简直水泄不通。针对街区容纳能力不足问题,公司一方面进行人流控制,延长商铺营业时间,分摊全天人流。同时规划周边街巷,做好主街分支,横向拓展空间。业态方面,考虑到街区1/3的客群来源于扬州本地,将立足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本地的特色消费,同时还将引入时尚品牌,满足年轻客群需求,并引入沉浸式演出等丰富街区业态,计划3-5年内将会出现明显效果。“只有不断充实和完善项目内容,才能让文旅火起来,让城市亮起来,让经济旺起来。”徐州市文广旅局副局长沙波坦言,文旅消费为苏北城市带来了更多机会,“徐州预期全年举办200多场文旅活动,推出12条国潮汉风主题精品旅游线路和一批彭城月光游网红打卡点,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提升文旅消费业态。”本报记者 颜 颖 付 奇
来源:新世纪评级 经济实力:江苏省区位优势显著,产业结构以传统支柱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并重,县域经济和产业园区发达程度较高,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2017年在宏观经济及产业转型压力下,江苏省经济持续放缓,当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9万亿元,规模继续位居全国第二位,同比增长7.2%,增速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但经济转型升级效果显现,工业企业效益实现较快增长,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江苏省人均产值较高,2017年人均GDP为10.72万元,仅次于北京、上海和天津,位列全国第四位。三大经济需求结构日趋优化,消费对经济的拉动效应持续上升,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平稳,同比增速为7.5%;2017年江苏省外贸形势继续好转,全年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9.0%,增速同比提升19.07个百分点。2018年前三季度,江苏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0万亿元,同比增长6.7%,经济增速较2017年继续呈下滑态势。 江苏省各地级市经济发展差异化明显,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在人均GDP、单位面积GDP、人口密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方面均呈现较明显的梯度特征。苏南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对全省经济总量贡献度大,其中苏州市、南京市、无锡市规模绝对领先,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均超万亿元,分别为1.73万亿元、1.17万亿元和1.05万亿元,经济总量合计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近半。位于苏北地区的淮安、连云港、宿迁3市经济体量则相对较小,2017年GDP总量排名垫底。增速方面,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2017年各市经济增速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相较2016年不同的是,苏南地区经济增速相对平稳或略有下滑,而经济增速一直较快的苏中和苏北地区则在宏观经济和产业转型压力下首次出现较大幅度回落。从三大需求看,2017年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投资增速相较苏北地区偏低;各地市消费总体保持较高增速,且增速相对均衡;进出口总额继续呈现较大差异,但增速整体有所回升。2018年前三季度,各市经济总量排名与2017年相比未发生变化,经济增速则延续2017年的差异化变动,常州、镇江、徐州、盐城、连云港等地经济承压明显。 财政实力:2017年,在“营改增”等因素影响下,江苏省税收收入略有下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继续呈放缓态势,当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71.53亿元,绝对值同比仅增长0.62%,同口径增长4.7%,但规模仍位居第二位。2018年前三季度,随着“营改增”因素消除,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出现明显回升,当期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85.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3%。2017年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保持增长,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构成,当年实现政府性基金收入为7005.80亿元。2017年及2018年前三季度,江苏省税收收入占比分别为79.35%和86.10%,财政收入稳定性较好。 受“营改增”因素影响,2017年江苏省各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继续呈较大分化,税收占比相对平稳。苏南地区整体表现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保持了较突出的规模优势和相对较高的增速水平,其中苏州市和南京市分别以1908.10亿元和1271.91亿元的规模、10.29%和11.32%的增速绝对领先;苏中和苏北大部分地市继续呈现负增长,其中盐城市、宿迁市和淮安市降幅较大,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分别为-13.29%、-15.75%和-26.91%。2018年前三季度,随着“营改增”因素的消除,各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普遍呈增长态势,但部分地市如扬州、盐城和宿迁等地仍呈现增长乏力状态,上述3市前三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分别仅为2.8%、4.7%和4.8%。 2017年江苏省绝大多数地级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实现大幅增长,成为地方财力的重要构成。其中苏州、南京等热点城市随着限贷限购政策加码,政府性基金收入在历经2016年的大幅增长后,2017年增速出现较大幅度回落,但仍保持规模领先优势,2017年苏州、南京政府性基金收入分别为1563.33亿元和1706.40亿元,增速分别为-21.93%和12.08%,同比分别回落194.55个百分点和58.46个百分点。在上述热点城市需求溢出效应下,三四线城市需求较旺盛,2017年除宿迁市外,其他地级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普遍出现较大幅度回升,对地方财力的贡献程度大幅增强。 债务状况:江苏省政府债务规模居于全国首位,截至2017年末,江苏省政府债务余额为12026.28亿元,较上年末提升10.18%,其中一般债务余额为6668.48亿元,专项债务余额为5357.8亿元,2017年全省债务率为61.9%。2017年末江苏省政府债务余额是其当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47倍,位列全国36个省(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该指标升序排列第10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但若考虑城投平台带息债务规模,江苏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对城投带息债务的覆盖程度偏弱。 2017年末江苏省下辖各地级市政府债务整体处于较大规模,政府债务余额与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普遍偏高;各地级市城投债分布两极分化较明显,主要集中于较为发达的苏南地区。从债务负担看,除苏州市外,其他地级市城投平台带息债务余额对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均在3倍以上,其中镇江市、连云港市和淮安市债务负担相对较重。一、江苏省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 (一)江苏省经济实力分析 江苏省区位优势显著,产业基础良好,县域经济和产业园区发达程度较高,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受宏观经济及产业转型压力影响,2017年及2018年前三季度江苏省经济增速持续小幅下滑,但尚处于平稳增长区间;2017年经济转型升级效果显现,工业企业效益实现较快增长,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态势。 江苏省地处被视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引擎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东部海岸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两个国家一级重点经济带所形成的“T型”生产力布局的结合处,陆地边界线3383公里,面积10.7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12%。江苏省综合经济实力雄厚,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2017年江苏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9万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较2016年下降0.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GDP增速0.3个百分点。经济总量仅次于广东省,仍位居全国第二位;人均GDP为10.72万元,仅次于北京、上海、天津,位列全国第四位。2018年前三季度,江苏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0万亿元,同比增长6.7%,经济增速较2017年继续呈下滑态势。 江苏省区域创新能力较强,是我国著名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苏南模式”的发源地。经过20多年的沉淀和积累,江苏省形成了一批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产业集群,并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2017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榜单中,江苏共占有20席,是百强县数量最多的省份;百强县前十名江苏共占有六席,并包揽前四席,分别为昆山市、江阴市、张家港市和常熟市。在产业集群效应的带动下,江苏省开发区发展势头良好,园区整体实力较强,国家发改委《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版)》中,全国国家级经开区共219个,其中江苏26个;国家级高新区共156个,其中江苏17个。根据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2017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2017年全国百强榜产业园区江苏省入选20家,占据五分之一,是百强榜产业园区最多的省份。 从产业结构方面看,近年来江苏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5年开始实现了产业结构“三二一”的标志性转变,形成了以冶金、石化、机械、汽车、纺织及电子信息产业等传统支柱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并举的产业结构。2017年,江苏省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4076.7亿元,同比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3.87万亿元,同比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4.32万亿元,同比增长8.2%。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2016年的5.4:44.5:50.1调整为4.7:45.0:50.3,第三产业占比提高0.2个百分点,经济结构持续优化。2018年前三季度,江苏省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178.8亿元,同比增长1.6%;第二产业增加值3.06万亿元,同比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3.43万亿元,同比增长7.8%,经济增长呈现持续放缓压力。 工业方面,2017年江苏省工业经济运行平稳,先进制造业发展加快。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增速较2016年下降0.2个百分点,虽增速有所下滑,但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效果显现,工业企业效益实现较快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利润总额1.0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4%;企业亏损面11.6%,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方面,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保持较高增速,分别为12.9%、15.1%、11.7%、11.4%和11.9%。高新技术产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4.4%,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2.7%,经济活力继续增强。 服务业方面,江苏省大力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建设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实现高于GDP增速的较快增长,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4.32万亿元,同比增长8.2%,占GDP的比重为50.3%,占比较2016年提升0.2个百分点。从服务业结构上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097.7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邮政电信快速发展,全年邮政行业业务总量880.9亿元,同比增长32.7%,电信业务总量2067.7亿元,同比增长73.0%。全年金融业增加值6786.4亿元,增长9.2%,2017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2.99万亿元,比年初增加0.88万亿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0.2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10万亿元。房地产方面,在政策调控下,2017年江苏省房地产市场发展速度放缓,全年房地产业增加值5015.7亿元,同比增长3.1%;房地产开发投资9629.1亿元,同比增长7.5%;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4211.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2486.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4%。 江苏省经济内生动力较强,投资和消费仍是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6年江苏省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总额合计数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仍维持在93%以上;同时,三大经济需求结构日趋优化,近年来消费对江苏经济的拉动效应持续上升,投资、净出口对江苏经济的拉动作用则呈下降趋势。 具体来看,2017年,江苏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7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虽较上年下滑0.3个百分点,但仍保持了较高水平。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86万亿元,同比增长10.5%;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127亿元,同比增长11.4%。从消费品类值看,吃穿用类消费增长平稳,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长较快。此外,网络零售增长迅速,全年全省限额以上批零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49.8%,住宿和餐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增长63.3%。投资方面,2017年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平稳,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0万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与上年持平,其中民间投资3.75万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70.7%。从资金投向看,2017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2.64万亿元和2.62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0%和7.5%,增速呈二降三升态势。对外经济方面,2017年江苏省外贸形势继续好转,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4.00万亿元,同比增长19.0%,增速较上年提升19.07个百分点。2018年前三季度,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万亿元,同比增长8.8%;前三季度全省实现进出口总额3.20万亿元,同比增长9.3%。 (二)江苏省财政实力分析 得益于较好的产业基础及相对优化的产业结构,江苏省财政收入质量较高,综合财政实力居全国前列。2017年,在“营改增”等因素影响下,江苏省税收收入略有下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继续呈放缓态势;2018年前三季度随着“营改增”因素消除,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出现明显回升。江苏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主要来自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017年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保持增长,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得益于良好的产业基础及相对优化的产业结构,江苏省财政实力居全国前列,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税收收入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017年,江苏省实现财政收入1.70万亿元,同比增长7.16%,受税收收入下滑影响,财政收入增速同比下滑4.87个百分点。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占比较高,2017年占比分别为48.20%和41.32%,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构成;上级补助收入对财政收入形成一定补充,2017年上级补助收入占比为10.48%。 2017年,在“营改增”等因素影响下,江苏省税收收入略有下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继续呈放缓态势,当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71.53亿元,绝对值同比仅增长0.62%,同口径增长4.7%;从规模看,江苏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仍仅次于广东省,位居全国第二位。得益于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和丰富的纳税主体,江苏省财政收入稳定性较强,2017年税收占比为79.35%。其中,增值税(含改征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贡献较大,其对税收收入的贡献率分别为43.97%和17.66%;契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个人所得税形成一定补充,占比分别为7.53%、7.08%、6.66%和5.97%。财政支出方面,2017年江苏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10621.03亿元,同口径增长6.4%;当年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为76.94%,较上年下降4.42个百分点,财政自给能力相对较强。从支出结构看,2017年一般公共服务、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及公共安全支出等刚性支出合计为5552.31亿元,刚性支出占比为52.28%,财政弹性支出存有一定空间。 2018年前三季度,随着“营改增”因素消除,江苏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出现明显回升,当期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85.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3%,其中税收收入5670.1亿元,增长16.0%;税收收入占比为86.1%,处于较高水平。 因较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口集聚能力,江苏省房地产市场较为发达,近两年在政策调控等因素影响下,江苏省土地市场景气度持续较高。2017年江苏省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主的政府性基金收入继续保持增长,当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7005.80亿元,同比增长15.84%,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6330.95亿元,占比为90.37%。同期,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7559.64亿元,增长21.87%,支出主要用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 江苏省省级财政收入主要集中于一般公共预算及补助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占比较低。2017年江苏省省级财政收入合计为2397.79亿元,绝对值同比下降1.80%;其中一般公共预算及补助收入合计占比达94.16%。具体来看,受“营改增”政策调整和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调整因素影响,2017年江苏省省级税收收入276.15亿元,绝对值同比下降39.97%,同口径增长1.5%;当年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4.39亿元,绝对值同比下降22.08%,同口径增长2.4%;一般公共预算上级补助收入1753.47亿元,同比增长8.58%。2017年江苏省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1832.36亿元,较上年变动不大。综合考虑下级上解收入、地方政府债务收入等因素后,省级政府财力调配能力仍较强。政府性基金收支方面,2017年江苏省省级政府性基金收入仅为116.11亿元,同比下降18.19%;省级政府性基金支出为57.56亿元,同比下降9.82%,规模均较小。二、下辖各市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 江苏省下辖13个地级市,以长江和淮河为界,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区域板块。其中,苏南地区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和镇江5市;苏中地区包括南通、扬州和泰州3市;苏北地区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和宿迁5市。江苏区域经济在人均GDP、单位面积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密度等方面均呈现十分明显的梯度特征,南北发展差异较大。苏南地区位于“长三角经济区”中心区域,得益于较好的区位优势以及特色化的苏南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水平总体领先于苏中和苏北地区,经济实力和城市经济基础较好。2017年,受宏观经济下行、产业转型升级以及“营改增”等多重因素影响,江苏省各区域经济及财政状况分化明显,苏南地区继续保持平稳增长,而苏中和苏北地区经济增速及财政实力总体呈下行状态,尤其苏北地区变化较显著。 在区域发展方面,根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江苏省将全面推进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区域协同创新,引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首先加快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同时全面推进区域协同创新,按照苏南创新提升、苏中创新跨越、苏北创新突破的要求,探索创新要素统筹配置的新模式,提高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一)下辖各市经济实力分析 江苏省各地级市经济发展差异化明显,其中苏南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对全省经济总量贡献度大,经济体量较小的地级市则集中分布于苏北地区。2017年,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江苏省各市经济增速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相较2016年不同的是,苏南地区经济增速相对平稳或略有下滑,而经济增速一直较快的苏中和苏北地区则在宏观经济和产业转型压力下首次出现较大幅度回落。2018年前三季度,各市经济总量排名与2017年相比未发生变化,经济增速则延续2017年的差异化变动,常州、镇江、徐州、盐城、连云港等地经济承压明显。 从区域经济情况来看,2017年江苏省各市经济总量总体保持增长,但经济发展差异化仍较显著,苏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整体领先,其中苏州市、南京市、无锡市经济规模仍处于绝对领先地位,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均超万亿元,分别为1.73万亿元、1.17万亿元和1.05万亿元,经济总量合计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近半。南通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34.60亿元,经济总量仍排名第四位;常州市排名超过徐州,跃居第五位,2017年GDP为6622.30亿元;徐州市则后移一位排名第六,2017年GDP为6605.95亿元。盐城市、扬州市、泰州市、镇江市地区生产总值均超过4000亿元,分列第七至十位,2017年GDP分别为5082.70亿元、5064.92亿元、4744.53亿元和4105.36亿元。而位于苏北地区的淮安、连云港、宿迁3市经济体量则相对较小,2017年GDP分别为3387.43亿元、2640.31亿元和2610.94亿元。总体看,江苏省各区域经济总量南北差异较大,其中苏南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对全省的地区生产总值贡献度高,2017年该区域5个地级市GDP合计5.03万亿元,占各市GDP总量合计的57.04%,经济体量较小的地级市则主要分布于苏北地区。 从经济增速看,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2017年江苏省各市经济增速较上年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尤以苏中和苏北地区较为突出,但总体仍处于6.8%~8.2%的合理区间。苏南地区经济增速继续保持相对平稳,而经济增速一直较快的苏中和苏北地区则在宏观经济下行和产业转型压力下首次出现较大幅度回落。具体来看,2017年GDP增速超过8%的地区为泰州、南京、常州和扬州4市,经济增速分别为8.2%、8.1%、8.1%和8.0%;盐城市则以6.8%的经济增速垫底,成为唯一一个经济增速低于7%的地级市;其他地市经济增速均在7%-8%的区间。从经济增速变动看,2017年除南京市经济增速略有提升外,其他地区经济增速均呈回落态势;其中镇江市和盐城市经济增速回落幅度较大,均回落2.1个百分点;苏州、无锡、常州、徐州和连云港回落幅度相对较小,回落幅度均在0.5个百分点以内,其他地市回落幅度在1~2个百分点之间。 从人均经济指标看,江苏省各区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梯度特征十分明显,其中苏南地区5市人均GDP均超过12万元,2017年苏州市、无锡市、南京市、常州市和镇江市人均GDP分别为16.21万元、16.07万元、14.11万元、14.05万元和12.88万元,位居前五位,明显领先于其他地区,远高于全省10.72万元的平均水平,对全省拉动作用明显。苏中地区的扬州、南通、泰州3市次之,2017年人均GDP分别为11.26万元、10.59万元和10.21万元。苏北地区5市人均GDP相对较低,其中连云港和宿迁排名靠后,分别为5.86万元和5.33万元。除此之外,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在单位面积GDP、人口密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方面亦呈现较明显的梯度特征(数据详见图表7)。 从三大需求看,受国内外投资环境、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影响,江苏省各地市投资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由于投资高峰期已过、外商投资乏力等因素,投资增速相较苏北地区偏低,2017年除苏南地区的苏州、无锡和镇江外,其余地级市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呈现平稳或较高增长;2017年各地级市消费总体保持较高增速,且增速相对均衡;进出口对各市经济发展的拉动力继续呈现差异化,其中苏州市因其较高的对外开放程度,进出口成为拉动其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因基建水平较高、外资增长乏力等因素影响,近年来苏州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下滑,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0.3%,是各地级市中唯一负增长的城市,受此影响,苏州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被南京赶超,后移至第二位;南京市以6215.20亿元的规模、12.3%的增速跃居第一位;徐州市以5277.03亿元的投资规模和10.0%的增速继续位居第三,无锡市上移一位排名第四,规模和增速分别为4967.51亿元和4.7%;南通市和盐城市分列第五、六两位,规模分别为4959.20亿元和4278.50亿元,增速分别为8.9%和10.2%。其他地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均在4000亿元以下,增速方面,除镇江市增速较低、为3.8%外,其余地市呈现相对平稳或较高增长,增速在8.1%~14.5%之间。 2017年,江苏省各地级市之间以及年度间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呈现差异化发展。从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看,2017年江苏省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超过千亿元的地市仍为苏州、南京和无锡3市,合计占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合计的比例达59.21%;其他地级市的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整体较小,分布在243-610亿元区间。从增速看,2017年各地市房地产投资增速差异显著,盐城市以19.0%的增速位居首位,增速达两位数的地市还包括南京、连云港、无锡和泰州4市,分别为17.6%、16.8%、16.3%和16.3%;其他地市增速均在10%以下,其中镇江、宿迁、淮安和徐州4市出现下滑,2017年增速分别为-23.4%、-21.6%、-5.7%和-1.9%。 消费方面,2017年江苏省各地级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保持增长,且增长水平相对均衡。其中南京市、苏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以5604.66亿元和5442.82亿元的规模位居前两位,规模远高于排名第三的无锡市(3458.04亿元),淮安、连云港和宿迁3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排名末三位,分别为1197.09亿元、1038.31亿元和781.39亿元。从增速来看,2017年全省各地级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与上年相比整体保持平稳,且各地级市增速相对接近,均位于9.1%~12.2%的增速区间内。 进出口方面,江苏省各地级市进出口总额继续呈现较大差异,但增速较上年整体有所回升。其中苏州市对外开放程度高,进出口总额保持在绝对高位,2017年为3160.79亿美元,占各地市合计数的53.45%,大幅领先于第二名的无锡市(812.53亿美元)和第三名的南京市(611.87亿美元)。除此之外,其他地市进出口总额规模相对较小,2017年除南通市(349.57亿美元)和常州市(313.63亿美元)外,其他地级市均处于百亿美元或以下水平,其中宿迁市仅29.48亿美元。增速方面,2017年各地市进出口总额增速均较上年出现明显回升,增速整体较高,除盐城和镇江增速分别为8.8%和2.1%之外,其他地市增速均在10%以上,其中增速超过20%的有南京、泰州、徐州、淮安和宿迁5市。 2018年前三季度,江苏省各地级市经济总量排名与2017年相比未发生变化。增速方面,各地级市经济增速延续2017年的差异化变动,除苏南地区的苏州、南京和无锡外,其他地级市经济增速显著放缓。具体来看,苏南地区的常州和镇江前三季度GDP增速分别为5.7%和3.0%,呈显著放缓态势,苏州、南京和无锡较2017年相比基本平稳;苏中和苏北地区经济增速较上年继续下滑,部分地区下滑幅度较大,其中苏中3市经济增速尚处于6.3%-7.3%的合理区间;苏北地区的盐城、连云港和徐州3市经济增速下滑幅度较大,前三季度经济增速仅分别为5.3%、4.9%和4.4%。 (二)下辖各市财政实力分析1下辖各市一般公共预算分析 受“营改增”因素影响,2017年江苏省各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继续呈较大分化。苏南地区整体表现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保持了较突出的规模优势和相对较高的增速水平;苏中和苏北大部分地市继续呈现负增长,其中盐城市、宿迁市和淮安市降幅较大。2018年前三季度,随着“营改增”因素的消除,各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普遍呈增长态势,但部分地市如扬州、盐城和宿迁等地仍呈现增长乏力状态。 受各地区经济基础及产业结构差异影响,江苏省各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差异较大,但基本与GDP排名相当,苏南地区财政实力较强,苏北地区财力整体偏弱。从规模看,2017年苏州市和南京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仍显著领先于其他地级市,分别达1908.10亿元和1271.91亿元,稳居前两位;无锡市以930.00亿元的规模紧随其后,排名第三位;其余地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差距较大,其中收入规模在500亿元以上的有南通、常州和徐州3市,分别为590.60亿元、518.81亿元和501.64亿元,分列第四至六位;盐城、泰州和扬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在300亿元以上,排名第七至九位,其中盐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跌落幅度较大;收入规模在300亿元以下的有镇江、淮安、宿迁和连云港4市,较上年增加1市,其中淮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降幅较大,规模跌落至300亿元以内。增速方面,受“营改增”因素影响,2017年江苏省各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继续呈较大分化。苏南地区整体表现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抗压能力较强,其中南京市和苏州市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分别为11.32%和10.29%,增速位列全省前两位;常州市和无锡市排名其后,增速分别为8.02%和6.29%,分列三、四位;苏中和苏北大部分地市继续呈现负增长,2017年出现负增长的有徐州、镇江、扬州、盐城、宿迁和淮安6市,其中盐城、宿迁和淮安降幅较大,增速分别为-13.29%、-15.75%和-26.91%。 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构成看,2017年江苏省各地级市税收收入占比总体保持平稳,财政收入质量整体较好。其中,苏州市税收占比最高,2017年其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7.67%;税收占比超过80%的还有常州、南京和无锡3市,分别为83.14%、82.13%和80.90%,均位于苏南地区;其余地市税收占比均在70%-80%之间,其中徐州市税收收入占比最低,2017年为72.81%。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覆盖程度看,2017年江苏省下辖各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差异明显。苏南地区财政自给程度整体较好,除镇江外,其他4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均在90%以上,其中苏州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最高,为107.71%;无锡、常州、南京分别为94.16%、94.06%和93.93%,分列第二至四位;镇江为73.54%,位列第五。苏中地区财政自给程度处于第二梯队,南通、泰州、扬州3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分别为72.91%、70.56%和63.96%,分列第六至八位;苏北地区财政自给程度相对欠佳,除徐州为60.63%外,其他地市均不超过60%,其中盐城、宿迁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最低,分别为48.11%和47.29%。 2018年前三季度,随着“营改增”因素的消除,江苏省下辖各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较上年同期普遍呈增长态势。从规模看,前三季度各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排名与2017年相比未发生变化,苏州市、南京市仍分别以1623.40亿元和1136.73亿元的规模领先,苏北地区的淮安市、连云港市和宿迁市仍位于末三位,规模分别为196.09亿元、179.29亿元和169.25亿元。从增速看,前三季度各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与2017年相比呈现大幅提升,其中南京市和苏州市仍分别以19.4%和15.5%的增速位居前两位;但部分地市仍出现增长乏力状态,如扬州市、盐城市和宿迁市2018年前三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分别仅为2.8%、4.7%和4.8%。从税收占比看,2018年前三季度已获取数据的9个地级市税收收入占比较2017年相比均有所提升,基本处于80%以上,财政收入质量整体较好。 2下辖各市政府性基金预算分析2017年江苏省绝大多数地级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实现大幅增长,成为地方财力的重要构成。其中苏州、南京等热点城市随着限贷限购政策加码,政府性基金收入在历经2016年的大幅增长后,2017年增速出现较大幅度回落,但仍保持规模领先优势;在上述热点城市需求溢出效应下,三四线城市需求较旺盛,2017年除宿迁市外,其他地级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普遍出现较大幅度回升,对地方财力的贡献程度大幅增强。 江苏省各地级市政府性基金收入以土地出让收入为主,2017年绝大多数地级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实现大幅增长,成为地方财力的重要构成。从绝对规模看,南京市、苏州市规模继续保持领先,2017年分别为1706.40亿元和1563.33亿元;常州市、南通市和无锡市次之,分别为777.93亿元、579.78亿元和564.17亿元;徐州市、盐城市分别以381.44亿元和301.30亿元的规模分列第六、七位;其余地市相对偏小,宿迁市则以101.12亿元排名垫底。从增速看,2017年各地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在政策调控影响下出现分化,但大部分地市增速仍较快。其中苏州、南京等热点城市随着限贷限购政策加码,政府性基金收入在历经2016年的大幅增长后,2017年增速出现较大幅度回落,增速分别为-21.93%和12.08%,同比分别回落194.55个百分点和58.46个百分点;在热点城市需求溢出效应下,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需求较旺盛,2017年除宿迁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增速为9.65%外,其他地级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普遍出现较大幅度回升。 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比,2017年除苏州市外,其他地级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地方财力的贡献度较上年普遍提高。具体来看,常州市和南京市2017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分别为149.95%和134.16%,贡献程度最高;南通市、盐城市和苏州市地方财力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的依赖度次之,2017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分别为98.17%、83.69%和81.93%;泰州市、宿迁市地方财力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的依赖度则相对较低,2017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分别为57.89%和50.41%。 三、江苏省及下辖各市债务状况分析(一)江苏省政府债务状况分析 江苏省政府债务规模居于全国首位,但得益于较强的综合财力和较严格的债务管控措施,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尚可;且政府债务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项目,相应形成了较多优质资产,也能对债务偿还提供一定保障,总体来看,江苏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江苏省政府债务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项目,目前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政府性债务,债务规模居于全国首位。近年来得益于严格的管控措施,江苏省政府债务规模得到控制,截至2017年末,江苏省政府债务余额为12026.28亿元,较上年末提升10.18%,低于核定限额13103.3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为6668.48亿元,专项债务余额为5357.8亿元。2017年全省债务率为61.9%,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以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对比,2017年末江苏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2026.28亿元,远高于排名第二位的山东省;但因其财政实力较强,2017年末江苏省政府债务余额是其当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47倍,位列全国36个省(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该指标升序排列第10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2017年,江苏省一般债务余额与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为0.82,专项债务余额与当年政府性基金收入的比率为0.76,相关财政收入规模可对预算内债务形成覆盖。 2017年江苏省发行地方政府债券2878.44亿元,其中新增债券1232.00亿元、置换债券1646.44亿元。截至2017年末,江苏省地方政府债务中政府债券(含财政部代发、自行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为10911.19亿元,占2017年末江苏省政府债务余额的90.73%,江苏省存量债务置换基本完成。根据《江苏省2018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及省级预算调整方案(草案)》议案的说明,财政部核定江苏省2018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14768.3亿元,其中一般债务7441.2亿元,专项债务7327.1亿元;较2017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665亿元,其中新增一般债务295亿元,新增专项债务1370亿元。 2018年前三季度,江苏省发行地方政府债券2649.10亿元,其中新增债券1631.20亿元、置换债券583.90亿元、再融资债券434.00亿元,9月末江苏省地方政府债券(含财政部代发、自行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余额为13190.77亿元,当年新增债券额度基本使用完毕。 虽然江苏省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较大,但因其较强的综合财力,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尚可;且政府债务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项目,相应形成了较多优质资产,如土地储备资产、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也能为债务偿还提供一定保障。近年来,江苏省政府出台了多项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对全省政府性债务的举借、使用、偿还等进行规范,实行严格的举债审批制度,实施债务余额控制,并根据财政部规定及时拟定年度限额方案,未来江苏省债务管理将逐步规范且成效将逐渐显现,总体来看,江苏省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二)下辖各市债务状况分析 2017年末江苏省下辖各地级市政府债务整体处于较大规模,其中南京市以2357.14亿元的规模居于各地级市首位,南通市、苏州市规模次之,苏北地区的淮安、连云港和宿迁规模相对较小。从债务负担看,苏州市因其较强的财力,2017年末政府债务余额与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率最低,债务压力相对较小;盐城市、南通市、宿迁市和扬州市该比率均超过200%,存在较大政府债务压力。 江苏省各地级市相关债务数据根据公开资料整理,公开资料仅直接获取了2017年末南京市、扬州市、泰州市、盐城市、连云港市和宿迁市的全口径地方政府债务数据,其余7个地级市政府债务数据均取自年末市本级债务余额与下辖各区县(市)债务余额的合计数,综合2017年末全省和省级债务余额数据测算,各地级市年末政府债务余额合计数误差率为0.50%,处于可接受范围内[2]。从各市政府债务规模看,南京市2017年末政府债务余额为2357.14亿元,居于各地级市首位;南通市、苏州市次之,年末政府债务余额分别为1411.71亿元和1331.29亿元;无锡市、盐城市政府债务余额分别为954.06亿元和866.41亿元,分列第四、五位;其余地市政府债务规模在700亿元左右或以下,其中宿迁、淮安和连云港债务规模最小,在500亿元以下。 以2017年末政府债务余额与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进行比较,除苏州市外,其他地级市该比率均超过100%,且普遍偏高,其中盐城市、南通市、宿迁市和扬州市该比率最高,分别为240.66%、239.03%、238.19%和217.19%;淮安市、泰州市、连云港市、南京市和镇江市该比率处于180%~200%之间;常州市、徐州市和无锡市的政府债务余额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分别为135.56%、115.66%和102.59%;苏州市该比率最低,为69.77%,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覆盖政府债务余额。 江苏省城投企业数量众多,城投企业存量债券余额及带息债务规模均位居各省首位,各地级市城投债分布两极分化较明显,主要集中于较为发达的苏南地区。从债务负担看,除苏州市外,其他地级市城投平台带息债务余额对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均在3倍以上,其中镇江市、连云港市和淮安市债务负担相对较重。 江苏省城投企业众多,城投企业债券发行规模亦较大,2017年及2018年前三季度全省城投债发行额分别为4346.04亿元和3555.31亿元,发行规模均位居全国各省第一位,且远高于第二名。从城投企业债务情况看,江苏省城投企业存量债券余额在全国各省中排在首位。根据Wind统计,截至2018年9月末,江苏省城投企业平台债券余额合计为13641.76亿元[3],在全国31个省市规模中遥遥领先。 从存续期城投债的地区分布情况来看,江苏省内存续期城投债分布相对较分散,但两级分化仍较明显,存续期城投债主体主要集中于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截至2018年9月末,苏南地区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以及苏中地区的南通5个地级市存续期债券余额均超千亿元,位列前五位,金额分别为2008.45亿元、1972.32亿元、1350.80亿元、1266.73亿元和1135.92亿元,合计金额占全省存续债券余额的56.70%;除宿迁市外,其他地市城投债余额均在600亿元以上,宿迁存续债券余额规模最小,为256.57亿元。以城投债存续余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对比,江苏省内大部分地级市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对城投债存续期债券余额的覆盖程度较低,2018年9月末城投债存续余额对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均超过100%,其中淮安、镇江、连云港、泰州、常州和盐城6市城投债存续余额均超过当地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对当地存续期债券的覆盖程度偏低。 从江苏省城投平台带息债务情况来看,江苏省平台企业较多,平台带息债务规模较大,城投企业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2017年末江苏省全省城投平台[4]带息债务余额为4.17万亿元,规模在全国31个省市中排名首位;城投企业带息债务规模是2017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10倍,在全国排名第7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对城投带息债务的覆盖程度偏弱。 从各地级市平台带息债务规模看,江苏省城投平台带息债务主要分布于苏南地区,苏南5市城投平台2017年末带息债务余额位列全省各地级市前五位,其中南京市、苏州市、常州市、无锡市和镇江市分别为7518.10亿元、5530.51亿元、3694.17亿元、3614.45亿元和3585.72亿元,合计金额占全省城投平台带息债务的比重达57.39%;南通市、盐城市、泰州市、徐州市规模次之,宿迁市城投平台带息债务规模最小,为627.51亿元。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比,江苏省各地级市城投平台带息债务余额对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均在2倍以上,城投企业带息债务规模相对较大,债务偿付面临一定压力。其中,镇江市、连云港市和淮安市该比重达8倍以上,城投平台带息债务负担最重;常州市、泰州市、盐城市、南京市和南通市城投平台债务压力也相对较重,平台带息债务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12倍、6.81倍、6.43倍、5.91倍和5.22倍;苏州市城投平台带息债务规模大,但因其财力强,2017年末平台带息债务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在各地级市中最低,为2.90倍。 [1]图中计划单列市单独列示,相关省份的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已作相应扣除。 [2]根据上述办法计算的2017年末各地级市政府债务余额合计为11428.36亿元,综合2017年末江苏省省级债务余额540.46亿元和全省债务余额12026.28亿元测算,各地级市债务余额合计数误差为57.46亿元,误差率为0.50%。 [3]此处统计的城投企业口径为发债且处于存续期内的城投企业,下同。 [4]样本口径为2018年9月末城投债存续企业,含省级平台。
中商情报网讯:2018年,江苏省经济发展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实现良好开局。初步核算并经国家统计局核定,全年实现生产总值92595.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141.7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41248.5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47205.2亿元,增长7.9%。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一、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粮食总产保持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3660.3万吨,比上年增长1.4%。粮食亩产445.6公斤,比上年增加10.1公斤,增长2.3%。全年蔬菜播种面积2136.7万亩,比上年增长1.2%;蔬菜总产量5625.1万吨,增长1.5%。累计出栏生猪2680.9万头,下降4.4%;猪肉产量205.5万吨,下降4.1%。全年共出栏家禽64201万只,下降2.9%;禽肉、禽蛋产量105.8万吨、178万吨,分别下降4%和3%。农业结构不断优化,高效设施农业面积占比达19.6%,高标准农田占比达61%,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4%,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8%。二、工业运行总体稳定,中高端行业增势较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5.6%,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5%,民营企业增加值增长4.1%,私营企业增加值增长3.5%。分行业看,列统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0个行业增加值比上年有所增长,增长面达75%。其中电子、医药、汽车、专用设备等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3%、10.4%、7.2%、12.5%。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2.5%,低于规模以上工业2.6个百分点。全年高技术行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1%、8%,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6个和2.9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43.4%和74.2%,比上年提高13.3个和16.6个百分点。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8.8%和1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2%和43.8%。新能源汽车、城市轨道车辆、3D打印设备、智能电视、服务器等新产品产量比上年分别增长139.9%、107.1%、51.4%、36.4%和26.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98.8%。工业企业盈利能力提升,2018年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4%;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为6.41%、6.69%,同比提高0.03个、0.04个百分点。三、服务业较快增长,新兴服务业发展良好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9%。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349.9亿元,增长7.4%;金融业增加值7461.9亿元,增长7%;房地产业增加值5269.8亿元,增长1.8%。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1%,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2018年1—11月,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不含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金融及房地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2599亿元,同比增长7.1%,调查的31个行业大类和4个中类中,有27个行业营业收入保持正增长,增长面达77.1%。现代服务业较快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3.7%、10.9%和41.6%。高技术服务业、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高新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3.2%、13.3%和13.6%。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高出规模以上服务业6.9个百分点。全年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增长6.7%,铁路客货运周转量增长5.6%,机场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分别增长16.2%、4.5%。2018年1—11月,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1079.1亿元,同比增长4.6%。四、投资增长保持稳定,内部结构继续优化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5%。民间投资增长10.8%,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71%,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6.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7.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7%。第二产业投资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1.2%,制造业投资占项目投资比重为59%,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79.9%。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0.7%,比全部投资、工业投资分别高出5.2个、2.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5.2%,占全部投资比重达13.9%,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电子及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办公设备、新能源、医药、智能装备、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3.9%、22.6%、19%、14.9%、14.8%和11.4%。第三产业投资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6.8%,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2.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8.5%。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4.1%,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4.4%。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13484.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2040.7万平方米,下降3.6%。五、消费品市场增势较稳,网络消费快速增长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7.9%。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8%,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9%。按行业分,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增长7.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增长9.7%。从消费品类值看,限上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4.4%、7.6%和9.5%。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长较快,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为代表的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30.8%,比上年提高12.2个百分点;书报杂志类增长15.9%,家具类增长11.8%。石油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2.2%,占限额以上批零业零售额的12.1%,拉动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1.4个百分点。网上消费快速增长,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增长25%;住宿和餐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餐费收入增长49.4%,分别领先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21.4个和45.8个百分点。六、进出口规模继续扩大,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全省完成进出口总额43802.4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出口26657.7亿元,增长8.4%;进口17144.7亿元,增长11.3%。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额21342.6亿元,增长10.9%;占进出口总额比重达48.7%,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占比超过加工贸易9.4个百分点。从出口主体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出口额2989.2亿元、14810.2亿元、8456亿元,分别增长17.7%、3.6%和15.1%。从出口市场看,对美国、欧盟、日本出口额6143.4亿元、4973.6亿元、1951.5亿元,分别增长6%、6.9%和5.5%,对印度、俄罗斯、东盟出口额847.7亿元、323.2亿元、2996.2亿元,分别增长4.4%、10.5%和13%。从出口产品看,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17624.4亿元、10126.2亿元,分别增长8.9%、8.5%。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出口额6459.6亿元,增长8.9%;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4.2%,对全省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25.7%。七、财政金融运行平稳,支出结构持续改善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630.2亿元,增长5.6%,增速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税收收入7263.7亿元,增长12%,其中增值税3113.5亿元,增长8.7%;企业所得税1312.7亿元,增长14.6%;个人所得税468.4亿元,增长21.1%。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84.2%,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658.2亿元,增长9.8%,比上年加快3.4个百分点。部分民生支出增长较快,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5.5%,住房保障支出增长22.2%,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10.6%,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9.7%,节能环保支出增长9.1%。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39718亿元,增长7.5%,比上年末提高0.2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15719亿元,增长13.3%,比上年末提高1.2个百分点。2018年末,制造业贷款余额14952.9亿元,比年初增加461.5亿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余额13202.7亿元,比上年增长8%;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贷款余额11645.6亿元,增长12.6%。八、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涨幅回落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3%。分城乡看,城市上涨2.3%,农村上涨2.4%。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上涨2.3%,衣着上涨2.2%,居住上涨2.4%,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3.4%,交通和通信上涨2.5%,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4%,医疗保健上涨1.2%,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2%。食品中,粮食上涨1.2%,食用油上涨0.2%,鲜菜上涨8%,蛋类上涨12.5%,水产品上涨0.2%,畜肉类下跌3%。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购进价格分别上涨2.8%、4.6%,涨幅比上年回落2个、5.1个百分点。九、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创新高城镇新增就业继续增长,全年创下153万人的历史新高,超额完成110万人的预期目标。全年扶持30.1万人成功创业,带动就业121.3万人。失业保持较低水平,年末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2.97%,比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全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5.5万人,转移率达75.2%,比上年末提高0.9个百分点。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89.5万人,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31.9万人,比上年分别增长11%、26.6%。十、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096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工资性收入21948元,增长7.6%;经营净收入5386元,增长7.8%;财产净收入3746元,增长15.7%;转移净收入7016元,增长9.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200元,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45元,增长8.8%。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277:1缩小为2.264:1。全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007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9462元,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567元,增长6.1%。十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明显加快淘汰低水平落后产能,制造业发展提质增效。全年压减钢铁产能80万吨、水泥产能210万吨、平板玻璃产能660万重量箱;关闭高耗能高污染及“散乱污”规模以上企业3600多家;关停低端落后化工企业1200家以上。稳定房地产市场发展,去库存成效进一步扩大。年末全省商品房待售面积4993.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0.7%;其中住宅待售面积2491.2万平方米,下降17.5%。去杠杆积极稳妥,企业经营更趋稳健。2018年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3.16%,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见效,降成本成果显著。2018年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23元,同比减少0.14元;多措并举为企业降低成本1200亿元以上。着力聚焦提升民生福祉,补短板扎实推进。全省200个补短板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3600亿元。
中商情报网讯: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江苏全省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认真落实“六稳”工作要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产业发展基础稳固,需求动力基本稳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民生福祉继续改善,新旧动能持续转换,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国家统计局按照2020年1月开始实施的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新方法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核定我省2019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为99631.52亿元,增长6.1%。数据来源:江苏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296.28亿元,增长1.3%;第二产业增加值44270.51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51064.73亿元,增长6.6%。2019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802.36亿元,增长2.0%;考虑到国家实施的减税降费政策因素,同口径增长12.6%。数据来源:江苏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一、农业生产总体稳定,粮食总产再创新高全年粮食总产量741.24亿斤,比上年增长1.3%,夏粮秋粮双丰收,创历史最高水平。粮食亩产459.1公斤,比上年增加13.5公斤,增长3%。全年油菜种植面积260.3万亩,比上年增长9.1%;油菜总产量50.5万吨,增长10.4%。生猪出栏1921.8万头,同比下降28.3%;猪肉产量146.2万吨,下降28.9%。全年家禽出栏7.0亿只,同比增长9.0%;禽肉产量115.2万吨,增长9.0%;禽蛋产量212.3万吨,增长19.3%。农业结构持续优化,高标准农田占比达65%,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9.1%。二、工业运行稳中提质,高技术制造业增势较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18.2%,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8.5%,私营企业增加值增长10.1%。分行业看,列统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1个行业增加值比上年有所增长,24个行业增加值增速比上年加快。其中,医药、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和专用设备等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9.0%、17.3%、16.9%、8.2%。全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8%,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0.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1.8%,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分别增长7.6%和6.0%,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达32.8%和44.4%。民营工业活力增强。全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9.5%,比规模以上工业快3.3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9.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98.5%。工业企业利润降幅收窄。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032.2亿元,同比下降3.6%,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0.9个百分点。三、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新兴服务业发展良好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6%。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不含批零住餐、金融及房地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3596.9亿元,同比增长8%,比上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调查的31个行业大类和4个中类中,有28个行业营业收入保持正增长,增长面达80%。新兴服务业快速成长。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8.8%、23.4%;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31.4%,带动邮政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5%。全年铁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6.3%,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5.1%,机场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分别增长13.2%、7.5%。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1139.5亿元,同比增长7.5%,比上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四、投资增势总体平稳,有效投入快速壮大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9.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6.3%。第二产业投资中,制造业投资增长4.6%;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8.6%,增速比工业投资高出4.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3.3%,增速比上年加快8.1个百分点。仪器仪表、电子和医药等新兴行业投资增速较快,同比分别增长127.0%、56.9%、53.3%。第三产业投资中教育业投资增长30.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13.9%,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投资增长15.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投资增长11.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9.4%,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3.1%。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13872.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2545万平方米,增长4.2%。五、消费品市场运行稳定,消费升级仍在延续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6.2%。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6.0%,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7%。按行业分,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增长5.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增长8.7%。从消费品类值看,基本生活类商品增势平稳。限上饮料类、烟酒类、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4%、4.1%、8%。消费升级类商品较快增长。书报杂志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9.8%,中西药品类增长10.6%,化妆品类增长8.2%,增速比上年分别加快3.9个、7.9个和5.2个百分点。汽车及石油制品类增长乏力。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1.6%,降幅比上年收窄1.3个百分点;石油及其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1.9%。网上零售占比提升。全年限上批零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1391.7亿元,占比达10.4%,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限上住餐业实现网络餐费收入16.2亿元,占比为2%,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六、财政金融运行平稳,民生保障力度加大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802.4亿元,同比增长2.0%。税收收入7339.6亿元,增长1.0%,其中增值税3146.7亿元,增长1.4%;个人所得税349.3亿元,下降25.4%。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83.4%。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573.6亿元,同比增长7.9%。民生支出保持较快增长,教育支出增长7.9%,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33.5%,科技支出增长13.5%,交通运输支出增长12.2%,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9.5%,住房保障支出增长7.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7.6%。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52837.3亿元,同比增长9.4%,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33329.9亿元,同比增长15.2%,均比上年末加快1.9个百分点。年末,制造业贷款余额15538.1亿元,比年初增加705.7亿元,同比增长3.9%,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8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贷款余额比上年增长19.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余额增长14.7%;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贷款余额增长24.4%。七、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小幅下降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1%。分城乡看,城市上涨3.1%,农村上涨3.4%。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上涨7.1%,衣着上涨2.8%,居住上涨1.9%,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2.3%,交通和通信下跌1.1%,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6%,医疗保健上涨1.0%,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4.2%。食品中,粮食上涨1.1%,食用油上涨1.8%,鲜菜上涨3.8%,猪肉上涨39.7%,牛肉上涨14.3%,羊肉上涨9.2%,水产品下跌0.9%,鸡蛋上涨5.7%,鲜瓜果上涨12.6%。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购进价格分别下跌1.1%、2.8%。八、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400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工资性收入23836元,增长8.6%;经营净收入5636元,增长4.6%;财产净收入4372元,增长16.7%;转移净收入7556元,增长7.7%。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056元,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75元,增长8.8%。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264:1缩小为2.252:1。全省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697元,比上年增长6.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329元,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716元,增长6.9%。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48.3万人,超额完成年度120万人的目标。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3.03%和4.4%,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九、市场经济活力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创新驱动力持续增强。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近600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2.4万家,国家级孵化器数量及在孵企业数均保持全国第一,区域创新能力继续位居全国前列。“放管服”改革成效显现。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184.1万户、平均每天5044户,其中企业54.3万户、平均每天1488户。全年新增减税降费2200亿元。1—11月,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05元,比上半年下降0.44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62%,比上半年提高0.12个百分点。补短板力度不断加大。全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0.8%,增速比上年加快5.8个百分点。徐宿淮盐铁路、连淮铁路建成通车,苏北五市全部进入“高铁时代”,南沿江城际铁路、盐通高铁、连徐高铁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加快建设。绿色江苏建设有力推进。全年高耗能行业投资同比下降10.4%,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火力发电投资分别下降28.3%、23%、32.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能源发电量为641.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4%。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调查资料和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普查年度核算方法,对2018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进行修订。主要结果为:2018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为93207.6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612.2亿元。修订后的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141.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2129.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6936.5亿元。总的来看,2019年全省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取得积极进展。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全球经贸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经济运行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2020年,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抓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重要部署落实,紧扣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扎实推进“六个高质量”,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为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打下坚实基础。附注:(1)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2)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网上零售额是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之和。商品和服务包括实物商品和非实物商品(如虚拟商品、服务类商品等)。(4)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昨天,江苏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8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江苏调研时的讲话精神,省委书记娄勤俭对相关工作进行部署。梳理韩正调研之行,结合江苏省委常委会对韩正讲话精神的传达学习、研究部署,不难看出科技创新、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都是多次被点到的关键词。为何如此强调这几个方面?此次韩正调研看过的点,都有哪些不一般的地方?根据公开报道,韩正此次在江苏调研点有十多个,涉及南京、苏州、无锡三市,包括多家企业、科研实验室、研发制造基地、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等。“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带您去这些点看一看,一探究竟。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关注互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情况,韩正先后到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和紫光工业云体验中心考察。调研点:紫金山实验室这里的紫金山实验室,对于长期关注“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的各位来说,应该并不陌生。它可谓南京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中的一枚“关键棋子”,也是江苏以空前力度重点打造的王牌实验室。“瞭望君”梳理发现,紫金山实验室诞生于2018年的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是江苏省和南京市重点打造的服务国家重大科技战略科研平台。经过两年的建设发展,紫金山实验室科研攻关成效显著:成功研发全球首个大网级网络操作系统,研制出自主知识产权CMOS工艺毫米波芯片和大规模天线阵列,开通全球首个网络内生安全试验场,首次实现了基于SDN白盒骨干网的长距离、大带宽、高质量8K超高清视频直播,并在天地融合移动通信、网络通信内生安全体系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今年6月,紫金山实验室又传来一个好消息:实验室成功研制出5G毫米波芯片,单通道成本从1000元降至20元。“瞭望君”注意到,就在8月14日在南京举办的第四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上,紫金山实验室发布多项重大创新成果,包括全球首个确定性广域网创新试验、数据驱动的B5G网络智能开放平台、长三角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外网开通,并在大会上同期发布紫金山实验室6G研究白皮书、未来网络白皮书。在江苏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上,省委书记娄勤俭回顾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半年报”时,“点名”一批重磅项目,其中也有“紫金山实验室”,它和姑苏实验室未来目标都是升格成为“国家实验室”。调研点:紫光工业云体验中心除紫金山实验室,韩正此次江苏调研看过的点,还有一个名字带“紫”,那就是紫光工业云体验中心。这个中心以工业互联网领域前沿技术、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实践应用和生态构建为主题,全面展示紫光工业互联网平台UNIPower 从“芯”到“云”的服务能力和实践。知识点来了,UNIPower平台是什么?“瞭望君”了解到,这个平台是江苏两家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之一,重点围绕产品设计仿真、设备物联网、AI品控云和企业云图管理等场景,为工业企业提供全方位数字化服务。UNIPower平台先后斩获各类奖项荣誉30余项、软件著作权71项,由此可见这一平台的创新能力之强。去年,该平台入列国家级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更加凸显加快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紧迫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上海和长三角区域不仅要提供优质产品,更要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此次在江苏调研,韩正指出,要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力量整合,创新组织架构和体制机制,完善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政策措施,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补齐关键核心技术短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昨天召开的省委常委会会议提出,要从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的高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上率先探路,特别是在重点前沿领域加大攻坚力度,围绕核心技术补短板下更大功夫。补链强链,稳住外贸外资“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三省一市要集合科技力量,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尽早取得突破。”在上周召开的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及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时这样强调。调研点:南瑞继保电气公司调研中,韩正了解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勉励企业聚焦主业,瞄准数字化、智能化,增强系统集成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形成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总部设在南京的南瑞继保电气公司主要从事电网、电厂和各类工矿企业的电力保护控制及智能电力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是国内该领域最大的科研和产业化基地、全球五大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供应企业之一,被评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该公司的继电保护产品在行业排名国内第一、世界前三,其中,高压控制保护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超过45%。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家电网的主网架、三峡输变电、“西电东送”、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和大型火电、水电、核电等国家重点工程。调研点:华虹无锡集成电路研发和制造基地总投资100亿美元的华虹无锡集成电路研发和制造基地项目,是华虹集团走出上海实施战略性产业布局的第一个继电保护产品项目,同时也是无锡最大的单体投资项目。华虹集团知识产权申请累计超过1.3万项,其中,近期申请的95%以上为发明专利,累计授权超过7000项,并拥有拥有国内最全、最先进的全套IGBT背面加工工艺。作为国家级集成电路研发中心,华虹研发中心还建有国内唯一的12英寸中试线,国内所有装备厂商研制的集成电路装备都在研发中心安装验证。调研点:恒力集团总部位于苏州的恒力集团,是以炼油、石化、聚酯新材料和纺织全产业链发展的国际型企业,拥有全球产能最大的PTA工厂之一、全球最大的功能性纤维生产基地和织造企业之一。企业位列世界500强第181位、中国企业500强第46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8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13位。恒力打造了“原油—芳烃、乙烯—精对苯二甲酸(PTA)、乙二醇—聚酯(PET)—民用丝及工业丝、工程塑料、薄膜—纺织”的完整产业链,坚持全产业链发展。在炼油板块,恒力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是列入国务院文件的第一个重大民营炼化项目,也是新一轮东北振兴的战略项目。“要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挖掘内需潜力,大力开拓国内市场,畅通上下游产业,积极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在江苏调研时,韩正强调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昨天召开的江苏省委常委会会议提出,要从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的高度推动“补链强链”,不断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着力打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中的堵点,促进经济发展强壮筋骨、充足气血、增强体质,更好地支撑长三角“小循环”、服务国内“大循环”。调研点:丘钛微电子科技、纬创资通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全面落实“六稳”“六保”,也是此次调研中韩正关注的内容之一。这方面,江苏的表现也可圈可点。疫情期间,位于昆山的丘钛微电子科技通过专机、专列等方式组织300多名员工返岗,吸引近1000名贵州铜仁、云南临沧等地区务工人员就业,协调昆山市内14家配套厂商复工复产。3月中旬产能恢复同期水平、4月满负荷运转。今年上半年完成销售收入90.2亿元,增长102.8%。作为昆山外贸龙头企业,纬创资通积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目前,企业用工和产能已全面恢复。今年上半年,纬创集团实现工业产值292.6亿元,同比增长10.7%。调研点:旭创科技、信达生物制药、祥生医疗科技“要加大研发投入,有效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在江苏调研通信、生物制药、医疗科技领域企业时韩正指出。这几家企业,都是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顶尖企业。位于苏州的旭创科技自主开发的高速光通讯模块产品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其在数通领域的100G光模块已成长为全球龙头,面向下一代数据中心产品的400G光模块两年前即在全球首先实现量产。同样位于苏州的信达生物制药,拥有贯通生物创新药开发全周期的高质量技术平台,以及包括24个新药品种的产品链,覆盖肿瘤、代谢疾病等多个疾病领域。企业的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一半。作为无锡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的祥生医疗科技,是国内专科超声行业龙头企业,产品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覆盖30%以上三甲医院。企业拥有400多项核心知识产权,先后承接国家“十二五”“十三五”重大项目。调研点:菲尼克斯电气、通力电梯、村田电子自1993年扎根南京,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已成为菲尼克斯电气集团公司在海外最大的生产与研发基地、全球三大竞争力中心之一。公司在南京江宁开发区投资设立5家公司。去年,菲尼克斯亚太电气(南京)有限公司实现产值11.39亿元,纳税3646万元。今年上半年实现产值6.6亿元,同比增长17.3%;纳税2346万元,同比增长99.87%。通力电梯是芬兰通力集团在中国的第一个生产基地,其在昆山的研发中心是通力集团全球最大、研发实力最雄厚的生产及研发基地。2月12日企业正式复工后,协调昆山市内15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复工复产,3月底实现满产,各项指标数据逆势增长,其中4月销售电梯、扶梯超1.3万台,创建厂以来单月销售最高记录。今年上半年完成销售收入逾112亿元,同比增长7.1%。作为无锡高新区第一批入驻的外资企业,无锡村田电子公司首期投资3000万美元,注册资本1200万美元。在无锡经过25年的发展,企业总投资达6.5亿美元,注册资本达3.1亿美元,拥有近1万名员工。公司主要生产以陶瓷材料为主的电子元器件,主打产品为MLCC(片式多层陶瓷电容),月产量500亿个,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5%。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对稳定经济运行和就业大局至关重要。此次在江苏多家外资企业调研时,韩正表示中国将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为外商投资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就是对外开放,中央对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高度重视。“瞭望君”注意到,习近平总书记8月24日在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时强调,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而就在一个月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在连云港督导稳外贸稳外资工作,就强调要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施好外商投资法及其配套条例,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全面加强对外贸外资企业的服务。作为全国外商投资重点省份,江苏稳外资稳外贸,力度大、收效明显。昨天召开的省委常委会会议要求,从巩固扩大江苏开放优势的高度稳外贸、稳外资,发挥好自贸试验区“金字招牌”效应,放大“放管服”改革成效,不断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坚决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沿江沿湖,夯实绿色发展基础江苏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重要指示精神,高质量发展更是离不开“环境美”。韩正来到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通过长江“生态眼”环境监测系统了解长江南京段水污染治理、生态修复、滨江环境整治情况;前往幕燕滨江风貌区,考察幕燕风光带综合整治和入江支流水环境治理情况,在燕子矶察看现场采样水质。他指出,要进一步巩固岸线整治成果,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接入率和处理率,加快内河码头船舶岸电标准体系建设,推动长江大保护不断取得新进展。在传达学习此次韩正来江苏调研时的讲话精神时,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强调,要从夯实绿色发展基础的高度推动长江大保护,落实好“共抓大保护”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推进问题整改、生态修复和产业布局优化,以示范段建设带动整体环境提升。调研点: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是由江苏省政府、南京市政府与南京大学等共同发起成立的。中心的目标是构建“科技攻关-工程化-产业化”多元统筹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将学科特区和协同创新基地的科技成果实实在在地转化孵化到环保产业园,应用到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高质量绿色发展应用示范中去。成立这一中心,是要解决重化围江、长江生态修复、绿色产业发展等关键问题,与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加快南京“创新名城”建设密切相关。中心已集聚近40家生态环境领域新型研发机构组建的产业联盟,并吸纳其中17家作为中心首批加盟所,打造服务扬子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绿色发展的系统性技术创新力量。值得注意的是,在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有一个用来监测长江南京段生态修复的项目,即“生态眼”环境监测系统。这是一个涉江生态数据汇聚平台,能形成包含水质、空气、岸线等内容的长江南京段环境监测评价结果。平台与长江南京段17个涉江部门23个信息化系统进行数据对接,通过每月定制拍摄的高分系列卫星影像、水质监测设备、彩色夜视相机、中红外光谱成像仪等物联网设备,动态采集各类生态环境数据,建立人工智能分析模型。“瞭望君”注意到,7月,宁镇扬三市党政一把手在南京聚首推动三地一体化时,明确提出以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建设为发力点,更好运用科技手段保护长江宁镇扬段生态,把长江大保护要求落到实处。调研点:幕燕滨江风貌区幕燕滨江岸线曾是化工、仓储、运输、建材、砂场等生产岸线,过度开发利用,严重破坏长江生态。为彻底改变沿江脏乱差状况,南京全面启动长江岸线综合治理,幕燕滨江片区10家船厂全部拆除,关停砂场码头116家,清理“三无”船舶127艘,累计恢复植被292万平方米。目前,生产岸线已全部转变为生态岸线,燕子矶滨江公园、幕燕樱花观赏区建成并对外开放,成为市民休闲游憩的好去处。调研点:太湖对于太湖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求:推进环太湖地区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形成系列配套保障措施,为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提供借鉴,为全国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作出示范。韩正此次在无锡乘船了解太湖水治理情况,登上拖山岛实地察看生态清淤试点工程建设情况。他强调,要抓住截污控源这个关键,科学有效清淤固淤,牢牢守住环境容量底线,确保饮用水安全,坚决把太湖治理好。长三角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也要在生态保护和建设上带好头。“瞭望君”注意到,江苏省委、省政府8月12日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意见》中,也明确沿江沿河沿湖沿海“四沿”联动,形成各具特色、各展所长、各现其美的美丽江苏区域空间格局。其中,沿江地区对标世界级城市群,统筹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大力度“砸笼换绿”“腾笼换鸟”“开笼引凤”,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生态经济带;沿太湖地区深化全流域系统治理,大力推进太湖生态清淤、堆泥成山、湿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建设世界级生态湖区、创新湖区。昨天的省委常委会会议明确,要科学系统推进太湖治理,继续探索淤泥处置的有效途径,加快实现生态清淤的规模效应,牢牢守住环境容量底线,促进太湖水生态早日迎来根本性好转。“不忘责任使命,坚持新发展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扎扎实实把江苏的事情办好,推动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省委书记娄勤俭的这番话,让“瞭望君”深深感受到,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江苏不畏山高坡陡、不畏千沟万壑,努力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列的信心与决心。撰稿 新华日报记者 卢晓琳新华日报社全媒体时政新闻部出品欢迎转发 侵权必究版 权 说 明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众号ID、作者、二维码;3.未按此规定转载的,本公众号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北极星售电网讯:10月份的月竞和9月份的月内,今年的月度市场真的越来越有意思。我们来做一个简单计算的对比,各年度的竞价均价,就是简单算数平均,并不是加权电量的一个准确值,仅供大家对比。(来源:微信公众号“淼爸评书” ID:miupapa_233 作者:猜猜我是谁)这还是因为三段式报价的作用发挥出来,不然的话........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猜猜只能说,市场的力量是强大的。有些人老说江苏发电侧有市场力,猜猜也不好直接评论说他们的理论或者假设对或者不对。但是从事实来看,貌似站不住脚啊.......似乎论证出购电侧有市场力更为合理一些。然后猜猜忍不住想聊聊明年长协的事儿。说实话,为什么那么多人说发电侧有市场力,归根到底,市场化改革前后,用户还是那些用户,电厂还是那些电厂(肯定有新建和拆除的,但总量变化不是很大,对原有供需情况影响不大),电厂可以不发电,用户却不可能不用电。但事实上,市场化改革了之后,每年年度双边交易均价让利都有增长,这一方面说明我们省的市场化改革成绩斐然,另一方面当然也说明发电企业面临的考核指标体系压力和社会经济转型的压力等等。但是说到底和年度交易政策中的发电小时上限的设置方法,有直接的关系。我们来对比一下,开展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电力市场交易的通知规定中,对年度发电小时的描述。1、《江苏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关于开展2019年市场主体注册及绑定工作的通知》中的描述:2、《关于开展2020年电力市场交易的通知》中的描述:3、《关于开展2021年电力市场交易的通知》中的描述(说到这儿忍不住说一句,这是咱们省第一次明确了燃机入市,可以说是一个重大突破,值得点赞一下哈~):首先,可以看出不同容量机组间的发电上限差值被取消了。在当前尚没有容量市场的前提下,也是可以理解。百万机组在月度市场中的优势太明显,不做调整,小机组生存环境太过恶劣。其次,前两年规定了年度交易的上限,而且年度和月度上限是没有关联的,所以对发电侧来说,年度交易必须要尽量保证全拿满,因为年度市场中的缺口,在月度市场中是补不回来的。但是2021年的规定中,明确了一个全年的上限(虽然是暂定),又规定了一个年度交易的上限。这里面就很值得玩味了。如果按照字面意思,年度没有拿满的话,这部分发电小时,是可以在月度市场中拿回来的。那对发电侧来说,年度交易的压力骤然减少很多。当然具体如何执行还有待相关部门的解读哈,猜猜也不敢妄加评论。另外,再来看一下2021年通知里,大家讨论比较多的一条。大部分人都盯着前一句看,都说购电侧主体的年度交易电量如果少于其测算年用电量的55%,要被退市云云。其实,如果入市电量按照85%计算,那这里的55%就相当于购电侧市场主体实际入市电量的64.7%,其长协需求占比更高。这当然没错,但猜猜更关注后一句,对于电力用户测算年用电量的约定,也就是对明年入市用户的一个负荷预测。与实际相比,是多了?还是少了?因为这将影响明年月度市场的供需关系,进而影响马上开展的年度市场的走势。所以猜猜认为,既不会出现买不到年度电量的购电侧主体,也不会出现卖不掉年度电量的发电侧主体,区别只是价格问题。对购电侧来说,特别是售电公司,首先,当然要做好自己的成本测算和最低限度签约年度电量的准确数据。其次,对签约用户明年的用电情况做好分析,制定自己的年度与月度交易电量的分配比例。最后,当然就是把握签长协的节奏,兼顾好风险和收益,一味等待价格是不可取的,落袋为安更为稳妥。毕竟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才是最重要的。最后提个建议,在年度市场里,到底百万机组给的让利多,还是小机组给的优惠多呢?欢迎购电侧的朋友们来讨论。江苏电力市场改革马上进入第四个年头了,记得曾经听一位前辈大拿说过,电力市场改革到底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提供了各方市场主体一个选择的机会。而在竞争越来越激烈,交易规则日趋完善,当然也是日趋复杂的背景下,如何能在市场中游的更好,游的更快,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泥沙俱下不可怕,大浪淘沙始见金。原标题:泥沙俱下不可怕 大浪淘沙始见金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电力新闻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来源:中证网4月20日,五粮液(000858)官网发布,4月18日五粮液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曙光考察江苏市场,持续调研市场复工复产情况、“两管控一加快”执行情况以及经销商经营情况,并召开经销商座谈会。李曙光表示,华东和江苏作为大市场,要建设成为市场恢复的样板,当前经销商的信心很足,这是最宝贵的。目前,在市场营销层面要保持战略定力,标本兼治,围绕“两管控一加快”,坚持零售损失团购补、线下损失线上补、老品损失新品补,加强分类分级管理和精细化操作,继续落实好减负减压政策,切实为客户服好务;要精准施策、强化执行,提升五粮液团队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要加强零售与团购计划量的优化布局,以及直销团购与经销商团购的标准化流程制定和统筹协调;要从供给侧与需求侧同时发力,当前和长远相结合,加快五粮液市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