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育厅官网发布了关于做好2021年中小学幼儿园寒假工作的通知对放假、疫情防控等作了具体要求↓↓↓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1年中小学幼儿园寒假工作的通知苏教办基函〔2021〕1号各设区市、县(市、区)教育局:全省中小学幼儿园2021年寒假放假,如无新冠疫情防控的特殊规定要求,时间定为:1月29日至2月21日,2月22日开学上课。各地各校要及时将假期时间安排告知家长,原则上不安排返校日或返校活动,不得组织任何形式讲授新课的集体教学活动,不推迟放假或提前开学。2021年暑假放假时间拟定为7月1日,开学上课时间拟定为9月1日。为做好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寒假工作安排,让全省师生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祥和与有收获的假期和春节,根据教育部和省政府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结合当前疫情形势和防控工作要求,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坚决做好假期疫情防控入冬以来,全国多地新冠肺炎疫情又出现反弹迹象,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各地各校要站在保护师生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今冬明春是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严格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联合印发的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和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寒假前后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苏教体艺函〔2020〕41号)要求,压实学校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在思想上行动上决不能有丝毫侥幸和松懈,切实落实校园疫情防控措施,守护好师生安全。放假前,学校要面向全校师生员工组织开展一次疫情防控专题教育,引导师生员工加强寒假期间的自我防护,通过多种形式对教职工、学生和家长进行当前疫情形势和防护知识再教育,坚决执行关于疫情防控的各项规定。要制定离校师生“一人一档”信息台账,以适当方式逐人告知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离校注意事项和假期居家疫情防控要求,确保离校师生底数清、返家行程可追踪、家校协同有反馈。寒假期间,要细化假期校园管理和人员管控方案,校园原则上实行封闭式管理。学校教职工原则上不跨省出行,要引导学生和家长非必要不出省。教职工确需省外出行的需向单位报告并经批准同意,学生和家长确需出省的要将目的地向学校报备,保证行踪可追溯,并落实当地卫生健康、疾控部门的有关规定。省外出行的需提前了解目的地疫情状况,不得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及其所在设区市,不得赴境外(不含澳门地区)旅游探亲。各地各校要严格执行师生及家庭成员健康状况“日报告”“零报告”制度,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要切实做好受疫情影响较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关爱帮扶工作。开学前14天,所有师生员工要做好每天的体温检测和记录,并在返校时提交。对有中高风险地区所在设区市行程史的师生员工还需查验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中高风险地区师生员工暂不返校。二、突出全面育人导向,科学指导学生假期生活各地各校应根据当地实际,密切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充分利用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体育馆等场所,为学生提供更多有益的活动项目。学校要切实做好寒假作业总量统筹,确保学生每天的书面作业量不超过平时作业数量要求。要提倡布置活动性、体验性、探究性的作业,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提高实践创新能力。要将国家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的决心传达到每个家长,引导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在假期不要盲目跟风参加社会补课,更多安排适合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发展自信。学校要通过电话、微信、短信、网络等形式,了解学生居家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情况,指导学生家长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尊重孩子的健康情趣,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帮助学生把握好整个寒假做作业的节奏,鼓励孩子积极参加有益身心健康、陶冶情操的体育、文艺等活动,指导学生按时作息,主动承担家务劳动,科学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不沉迷网络游戏。各地各校要持续关注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孤儿、残疾儿童和经济困难家庭儿童假期生活。三、全面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假期和谐稳定各地各校要在放假之前,通过印发致家长书、发放安全教育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专门开展以疫情防控、防火、防水、防盗、预防食物中毒、预防交通安全事故等安全专题教育活动,寒假要突出防止孩子因玩烟花爆竹等出现的伤害,全面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切实增强家长的责任感和监护意识。各校要严格做好假期安全管理,加强校园安全巡查,落实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各地要在放假前对学校用电、用水、消防、门锁、锅炉、燃气和实验化学品储藏等各类设施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做好供水设备防冻工作,确保设施设备安全,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四、统筹做好各项安排,及早谋划开学工作各地各校要认真做好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教师充分认识做好今年寒假工作的特殊性、重要性,进一步增强教师做好假期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要采取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大力弘扬抗疫精神,认真履行教书育人使命,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情怀,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积极奉献,为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圆满完成学习任务、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做出应有的贡献。对于在假期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要给予表彰奖励。在放假前和开学前,学校要集中开展教师师德师风教育,认真学习《江苏省<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江苏省<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全面落实中小学师德师风专项治理工作要求,让所有教师了解违规行为的后果,坚决杜绝“校外培训机构兼职取酬”“顶风违纪有偿补课”“违规向学生推销教辅材料”等违规行为,自觉提升师德师风,做四有好老师;要针对本地薄弱学校、薄弱学科、薄弱环节,开展转变教学理念、学科教学方法、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加强师德自律等方面的学习和培训,普遍提升广大教师的专业水准、教学能力和育人水平。要充分发挥一线干部和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聚焦新课程改革、新课标新教材,按照深化教育改革、发展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群策群力、开展讨论,提早谋划新一年新学期的工作。请各地速将本通知传达到本地区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并按要求认真落实到位。来源:江苏省教育厅互动有礼第二季小布这厢有礼了!从6月1日起,我们将为每月积极参与互动的网友,送上一份常州发布定制文创!参与方式1:转发常州发布推送至微信朋友圈或者微信群。参与方式2:在常州发布推送文末跟帖留言。(每人每篇仅入选一次)小布将在每月初公布获奖名单。本文仅可作非商业分享之用文章中插图版权属于原作者【常州发布综合编辑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中国江苏网讯 去年起,“双高计划”即“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进入了人们视野,成为高职版的“双一流”。上月,江苏省出台《江苏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2年)》,其中包括20条重点任务,被看作是江苏版“职教20条”。29日,在南京召开的专项培训会上,来自全省的高职院校一致认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成为当务之急。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路径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光华校区是省级大学科技园,该校引进了省内龙头企业——华润苏果超市,共同打造了三万平米的南京城区最大苏果超市旗舰店。在这里,每天都有物流管理、连锁经营管理两个专业将近100名学生在顶岗实训。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薛茂云告诉记者,这样的实训是常态化,并已写入了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学校的江宁校区,还建了一个五万平米的实训大楼,我们把它列为现代商贸数字港,引进了苏宁易购、京东等大型企业共同打造商贸数字人才培养基地。”职业教育发展的“牛鼻子”在于校企合作。行动计划对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提出多项要求,包括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丰富校企协同育人载体、提高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适配度等。许逸欣是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昆山班”2020届毕业生,目前在昆山淀山湖镇农业服务中心办公室工作。“在学校学习的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的定制课程,让我受益匪浅。”她说。今年,该校已有50名定向委培毕业生在所属村镇、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岗位发挥骨干作用。同时,180名新生即将加入“委培班”阵营。“我们与行业领先企业深度合作,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形成经济发达地区农业职业院校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毕业生竞争力。”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周军说,学校与诸多名企联姻,譬如与京东共同打造全国领先的“苏农-京东智能应用工程师学院”,“”2019年底,经面试筛选,30位同学签订了就业意向书,组成首个‘京东班’。”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桂海进说,学校基于新商科人才培养规律和合作企业经营特点,校企共同设计了“渐进式”教学组织模式。“学生入学后的前三个学期以学校教育为主,合作企业每学期通过植入部分企业课程参与人才培养;后三个学期以企业培养和师傅带教为主,学校通过完成部分实训课程参与人才培养,现已成功培养深受企业欢迎的现代学徒2800余名。”专业建设,凝练特色调整步伐“双高计划”之所以提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就是要引导学校将改革重点聚焦在专业群建设上。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主动适应云、物、大、智、链以及5G技术带来的产业变革,瞄准扬州的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三大产业,加快专业调整步伐。“我们近3年淘汰专业12个,新增专业14个。”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傅伟说,学校建立了与绿色化工、智慧建造、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现代服务等产业集群相耦合的12个专业群,“两纵三横”的专业布局特色更加鲜明。这种面向市场的“敏锐”,还凸显在新专业的建设上。去年,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全国首家电商直播产业学院,致力于为电商直播整个产业链培养“懂技术、精运营、会策划、能直播”专业人才。“根据人社部今年发布的新职业(工种)互联网营销师(直播销售员)要求,我们组织制订了省内唯一的‘电商直播’专项职业能力认证标准,并通过了省人社厅认证和备案,省内第一批认证证书已于8月中旬发出。”傅伟说,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制造强国、工业互联网国家战略,依托长三角地区工业互联网产业优势,按照工业互联网的“物理系统+网络+平台+安全+应用”体系架构,组建工业互联网专业集群,包含软件与大数据技术、工业网络与安全、智能电子技术、装备智能化技术、工业电子商务、精益管理等6个专业群。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眭碧霞说,计划到2022年,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素质教育基地、江苏省大学科技园,形成工业互联网产业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常信模式。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建有“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群”,目前已开设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机电技术、通信信号技术、车辆技术和轨道工程五个城市轨道专业。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吴丽华说,学校与中远海运集团、南通轨道集团等知名企业共建产业学院等校企命运共同体,打造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的“试验区”。“我们已与南通轨道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联合投资1.3亿元成立城轨产业学院,推动专业与产业升级相对接、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并加快推进全国航海职教集团建设,构筑‘航海职教航母’,全面提升产教融合水平。”补齐短板,进入职教改革“快车道”加快发展本科职业教育试点,推动“职教高考”成为高职院校招生主渠道,积极开展1+X证书试点等项目等,都是行动计划中的重点任务。不少学校表示,将以行动计划为“推进器”,更好更快地推进我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桂海进说,学校以入选1+X首批试点院校为契机,积极推广书证融通式教学,探索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已有21个项目成功入选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的二级学院覆盖率超过85%,1000余名学生完成考证。”服务社会能力,普遍被视为职业院校功能定位中的一大短板。行动计划提出,职业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我们瞄准服务企业走向产业高端,服务企业技术技能研发,服务乡村脱贫振兴战略,服务基层技术技能需求。”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王志凤说,学校通过技术研发和社会培训服务园区内企业上缴利税总额2亿元。年均服务中小微企业,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数5000家,年均面向社会开展继续教育和社会培训量3万人。眭碧霞表示,作为入选“双高计划”的院校,在发展中不可避免面临一些难题,比如校企合作缺少有效政策引导,企业热情不高,教师队伍“三教改革”能力亟待提升等。“希望通过行动计划的实施,省教育厅、人社厅、工信厅在人才引进项目评审、经费统筹上给予支持和倾斜,在深化校企融合方面出台企业利好政策,激发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推动问题解决,促进学校发展。”记者 王拓
1月8日,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就做好2021年中小学幼儿园寒假工作下发通知,全文如下:各设区市、县(市、区)教育局:全省中小学幼儿园2021 年寒假放假,如无新冠疫情防控的特殊规定要求,时间定为:1月29日至2月21日,2月22日开学上课。各地各校要及时将假期时间安排告知家长,原则上不安排返校日或返校活动,不得组织任何形式讲授新课的集体教学活动,不推迟放假或提前开学。2021年暑假放假时间拟定为7月1日,开学上课时间拟定为9月1日。为做好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寒假工作安排,让全省师生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祥和与有收获的假期和春节,根据教育部和省政府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结合当前疫情形势和防控工作要求,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坚决做好假期疫情防控入冬以来,全国多地新冠肺炎疫情又出现反弹迹象,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各地各校要站在保护师生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今冬明春是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严格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联合印发的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和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寒假前后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苏教体艺函〔2020〕41 号)要求,压实学校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在思想上行动上决不能有丝毫侥幸和松懈,切实落实校园疫情防控措施,守护好师生安全。放假前,学校要面向全校师生员工组织开展一次疫情防控专题教育,引导师生员工加强寒假期间的自我防护,通过多种形式对教职工、学生和家长进行当前疫情形势和防护知识再教育,坚决执行关于疫情防控的各项规定。要制定离校师生“一人一档”信息台账,以适当方式逐人告知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离校注意事项和假期居家疫情防控要求,确保离校师生底数清、返家行程可追踪、家校协同有反馈。寒假期间,要细化假期校园管理和人员管控方案,校园原则上实行封闭式管理。学校教职工原则上不跨省出行,要引导学生和家长非必要不出省。教职工确需省外出行的需向单位报告并经批准同意,学生和家长确需出省的要将目的地向学校报备,保证行踪可追溯,并落实当地卫生健康、疾控部门的有关规定。省外出行的需提前了解目的地疫情状况,不得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及其所在设区市,不得赴境外(不含澳门地区)旅游探亲。各地各校要严格执行师生及家庭成员健康状况“日报告”“零报告”制度,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要切实做好受疫情影响较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关爱帮扶工作。开学前14 天,所有师生员工要做好每天的体温检测和记录,并在返校时提交。对有中高风险地区所在设区市行程史的师生员工还需查验7 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中高风险地区师生员工暂不返校。二、突出全面育人导向,科学指导学生假期生活各地各校应根据当地实际,密切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充分利用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体育馆等场所,为学生提供更多有益的活动项目。学校要切实做好寒假作业总量统筹,确保学生每天的书面作业量不超过平时作业数量要求。要提倡布置活动性、体验性、探究性的作业,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提高实践创新能力。要将国家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的决心传达到每个家长,引导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在假期不要盲目跟风参加社会补课,更多安排适合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发展自信。学校要通过电话、微信、短信、网络等形式,了解学生居家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情况,指导学生家长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尊重孩子的健康情趣,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帮助学生把握好整个寒假做作业的节奏,鼓励孩子积极参加有益身心健康、陶冶情操的体育、文艺等活动,指导学生按时作息,主动承担家务劳动,科学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不沉迷网络游戏。各地各校要持续关注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孤儿、残疾儿童和经济困难家庭儿童假期生活。三、全面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假期和谐稳定各地各校要在放假之前,通过印发致家长书、发放安全教育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专门开展以疫情防控、防火、防水、防盗、预防食物中毒、预防交通安全事故等安全专题教育活动,寒假要突出防止孩子因玩烟花爆竹等出现的伤害,全面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切实增强家长的责任感和监护意识。各校要严格做好假期安全管理,加强校园安全巡查,落实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各地要在放假前对学校用电、用水、消防、门锁、锅炉、燃气和实验化学品储藏等各类设施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做好供水设备防冻工作,确保设施设备安全,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四、统筹做好各项安排,及早谋划开学工作各地各校要认真做好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教师充分认识做好今年寒假工作的特殊性、重要性,进一步增强教师做好假期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要采取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大力弘扬抗疫精神,认真履行教书育人使命,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情怀,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积极奉献,为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圆满完成学习任务、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做出应有的贡献。对于在假期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要给予表彰奖励。在放假前和开学前,学校要集中开展教师师德师风教育,认真学习《江苏省<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江苏省<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全面落实中小学师德师风专项治理工作要求,让所有教师了解违规行为的后果,坚决杜绝“校外培训机构兼职取酬”“顶风违纪有偿补课”“违规向学生推销教辅材料”等违规行为,自觉提升师德师风,做四有好老师;要针对本地薄弱学校、薄弱学科、薄弱环节,开展转变教学理念、学科教学方法、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加强师德自律等方面的学习和培训,普遍提升广大教师的专业水准、教学能力和育人水平。要充分发挥一线干部和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聚焦新课程改革、新课标新教材,按照深化教育改革、发展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群策群力、开展讨论,提早谋划新一年新学期的工作。请各地速将本通知传达到本地区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并按要求认真落实到位。省教育厅办公室2021年1月8日相关内容常州市教育局发布紧急通知!来源:江苏省教育厅互动有礼第二季小布这厢有礼了!从6月1日起,我们将为每月积极参与互动的网友,送上一份常州发布定制文创!参与方式1:转发常州发布推送至微信朋友圈或者微信群。参与方式2:在常州发布推送文末跟帖留言。(每人每篇仅入选一次)小布将在每月初公布获奖名单。本文仅可作非商业分享之用文章中插图版权属于原作者【常州发布综合编辑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日前盐城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中小学幼儿园寒假工作的通知放假通知根据通知如无新冠疫情防控特殊规定要求我市2021年中小学幼儿园寒假放假时间为1月29日至2月21日新学期于2月22日开学上课通知指出,各地各学校要——进一步加大防疫工作力度提高思想认识各地各学校要站在保护师生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始终保持临战状态,严守教育系统疫情防线,务必做到:1.凡进校必测温;2.凡异常必流调;3.凡缺课必溯源;4.凡离盐必报告(引导师生减少流动在本地过节休假);5.凡乘车(校外公交等公共场所)必戴口罩;6.凡密接(有中高风险地区行程史,以及与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密切接触的人员)必隔离。压实防疫责任压实学校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深入排查学校防疫工作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做好人员队伍、防控物资、隔离场所等各项应急准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强化校园管理寒假期间,各地各学校要进一步细化假期校园管理办法,扎实做好假期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假期校园实行封闭式管理,师生员工入校一律检测体温,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入校。各级各类学校每天要安排负责同志带班带岗、疫情防控人员执勤值班,保障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正常运转。要加强留校师生员工健康管理服务,严格落实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对留校师生员工实行每天健康日报告和外出请假审批等制度,提高后勤服务质量,注重人文关怀,重点加强内地民族班等群体关心关爱。加强人员管控认真落实“可知可控、精准防控”要求,提醒广大教职工、学生及家长市外出行需提前了解目的地疫情状况,不得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及其所在设区市,不得赴境外(不含澳门地区)旅游探亲。进一步完善假期出行审批制度,寒假期间学校教职工原则上不得跨市出行,如确需离开盐城市域范围,需向单位报告并经批准同意后方可出行。建立健全学生和家长假期出行备案制度,积极引导学生和家长,非必要不离开盐城市域范围,如确需离开,需将出行目的地向学校报备,确保行踪可以追溯,并严格遵守当地卫生健康及疾控部门有关规定。要严格执行师生及家庭成员健康状况“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开学前14 天,所有师生员工要做好每天的体温检测和记录,在返校时提交。对有中高风险地区所在设区市行程史的师生员工需查验 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中高风险地区师生员工暂不返校。规范校外机构中小学放假前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会同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部门,对以儿童青少年为培训对象的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一次“拉网式”巡查,督促校外培训机构严格执行防疫工作各项规定,有效落实防疫举措,指导培训机构加强人员管控,规范实施师生健康监测,按防疫要求对各类学习、工作场所通风换气,对重点部位针对性开展清洁消毒,备齐配足防疫物资和盥洗设施。注重宣传引导各地各学校放假前要组织开展一次疫情防控专题教育,倡导师生员工在读书地工作地休假过年,少流动、少聚集,养成勤洗手、戴口罩、“一米线”、公筷制、分餐制、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切实加强寒假期间的自我防护。要通过各种形式对教职工、学生和家长进行当前疫情形势和防护知识再教育,坚决执行关于疫情防控的各项规定,确保相关人员能够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决不允许瞒报漏报。要制定离校师生“一人一档”信息台账,以适当方式逐人告知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离校注意事项和假期居家疫情防控要求,确保离校师生底数清、返家行程可追踪、家校协同有反馈。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要切实做好受疫情影响较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关爱帮扶工作。切实提升安全管理实效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各地各学校要在放假之前,通过印发致家长书、发放安全教育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专门开展以疫情防控、防火、防水、防盗、预防食物中毒、预防交通安全事故等安全专题教育活动,寒假要重点预防孩子因玩烟花爆竹等出现的伤害,全面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切实增强家长责任感和监护意识。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各地各学校要严格做好假期安全管理,加强校园安全巡查,落实消防安全管理措施。要在放假前对学校用电、用水、消防、门锁、锅炉、燃气和实验化学品储藏等各类设施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做好供水设备防冻工作,确保设施设备安全,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科学指导学生假期生活各地各校要及时将假期时间安排告知家长,原则上不安排返校日或返校活动,不得组织任何形式讲授新课的集体教学活动,不推迟放假或提前开学,采取有效措施,指导学生科学安排假期生活。合理布置寒假作业学校要切实做好寒假作业总量统筹,确保学生每天书面作业量不超过平时。要提倡布置活动性、体验性、探究性作业,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提高实践创新能力。要将国家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的决心传达到每位家长,引导学生家长树立正确教育理念,在假期不要盲目跟风参加社会补课,更多安排适合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的活动,增强学生发展自信。建立跟踪服务机制学校要通过电话、微信、短信、网络等形式,了解学生居家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情况,指导学生家长加强与孩子沟通交流,尊重孩子健康情趣,培养孩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帮助学生高质量完成寒假作业,鼓励孩子积极参加有益身心健康、陶冶情操的体育、文艺等活动,指导学生按时作息,科学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不沉迷网络游戏。丰富学生假期生活各地各学校应根据当地实际,密切与家庭、社区联系,指导家长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适量安排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体育馆等场所,为学生提供更多有益活动项目。扎实推进教育行风建设提升教师政治素养各地各学校要认真做好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教师充分认识做好今年寒假工作的特殊性、重要性,进一步增强教师做好假期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要采取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创造性,大力弘扬抗疫精神,认真履行教书育人使命,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情怀,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积极奉献,为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圆满完成学习任务、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作出应有贡献。对在假期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应给予表彰奖励。确保廉洁自律过节各地各学校要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校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严格执行各项纪律规定,坚持从严执纪,严肃财经纪律,不得以任何名义违规发放津贴、补贴、奖金及实物。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坚决查处各类“节日腐败”行为,确保节日风清气正。整治各类违规行为在放假前和开学前,学校要集中开展教师师德师风教育,认真学习《江苏省<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江苏省<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 实施细则(试行)》,全面落实中小学师德师风专项治理工作要求,让所有教师了解违规从教后果,坚决杜绝“校外培训机构兼职取酬”“顶风违纪有偿补课”“违规向学生推销教辅材料”等违规行为,自觉提升师德师风,做“四有”好老师。要发挥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公示作用,加大监督查处力度,坚决防止校外培训机构虚假宣传、随意涨价、提前收费、超标超前培训等违规行为。开展教育慰问活动各地各学校要统筹安排、精心组织走访慰问、帮扶救助等送温暖活动,重点看望帮扶因公牺牲教师家属、因疫情留在盐城过春节的客籍教师、伤残教师、生活困难教师及干部职工、离退休教职工等,做好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残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关心关爱工作,加大临时救助力度。要深入了解经劝返已复学学生思想、学业状况,采取有效措施“控辍保学”,确保新学期开学所有学生按时报到。及早谋划春季开学工作做好新学期工作安排各地各学校要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研究制定春学期开学师生开学返校方案和新学期教育教学计划,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和安排,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育人质量。巩固“大班额”化解成果要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化解工作成果,加快研究解决普通高中存量“大班额”问题,确保2021年春学期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全部消除,高中大班额控制在1%以内。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各地各学校要针对本地薄弱学校、薄弱学科、薄弱环节,通过网上教研、视频会议等方式,组织开展转变教学理念、学科教学方法、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加强师德自律等方面的学习和培训,普遍提升广大教师的专业水准、教学能力和育人水平。文件全文如下:关于做好2021年中小学幼儿园寒假工作的通知盐教办〔2021〕1号各县(市、区)教育局,开发区社事局、盐南高新区教育局,市直各中小学幼儿园:根据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如无新冠疫情防控特殊规定要求,2021年中小学幼儿园寒假放假时间为1月29日至2月21日,2月22日开学上课,为认真做好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寒假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进一步加大防疫工作力度(一)提高思想认识。眼下正值寒冬,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时点,全国多地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反弹迹象,国内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织叠加,防控形势严峻,各地各学校要站在保护师生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始终保持临战状态,严守教育系统疫情防线,务必做到:1.凡进校必测温;2.凡异常必流调;3.凡缺课必溯源;4.凡离盐必报告(引导师生减少流动在本地过节休假);5.凡乘车(校外公交等公共场所)必戴口罩;6.凡密接(有中高风险地区行程史,以及与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密切接触的人员)必隔离。(二)压实防疫责任。各地各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和教育部联合印发的《中小学校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更新版)》《托幼机构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更新版)》(国卫办疾控函〔2020〕668号),以及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寒假前后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2021年中小学幼儿园寒假工作的通知》要求,压实学校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深入排查学校防疫工作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做好人员队伍、防控物资、隔离场所等各项应急准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三)强化校园管理。寒假期间,各地各学校要进一步细化假期校园管理办法,扎实做好假期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假期校园实行封闭式管理,师生员工入校一律检测体温,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入校。各级各类学校每天要安排负责同志带班带岗、疫情防控人员执勤值班,保障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正常运转。要加强留校师生员工健康管理服务,严格落实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对留校师生员工实行每天健康日报告和外出请假审批等制度,提高后勤服务质量,注重人文关怀,重点加强内地民族班等群体关心关爱。(四)加强人员管控。认真落实“可知可控、精准防控”要求,提醒广大教职工、学生及家长市外出行需提前了解目的地疫情状况,不得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及其所在设区市,不得赴境外(不含澳门地区)旅游探亲。进一步完善假期出行审批制度,寒假期间学校教职工原则上不得跨市出行,如确需离开盐城市域范围,需向单位报告并经批准同意后方可出行。建立健全学生和家长假期出行备案制度,积极引导学生和家长,非必要不离开盐城市域范围,如确需离开,需将出行目的地向学校报备,确保行踪可以追溯,并严格遵守当地卫生健康及疾控部门有关规定。要严格执行师生及家庭成员健康状况“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开学前14 天,所有师生员工要做好每天的体温检测和记录,在返校时提交。对有中高风险地区所在设区市行程史的师生员工需查验 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中高风险地区师生员工暂不返校。(五)规范校外机构。中小学放假前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会同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部门,对以儿童青少年为培训对象的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一次“拉网式”巡查,督促校外培训机构严格执行防疫工作各项规定,有效落实防疫举措,指导培训机构加强人员管控,规范实施师生健康监测,按防疫要求对各类学习、工作场所通风换气,对重点部位针对性开展清洁消毒,备齐配足防疫物资和盥洗设施。(六)注重宣传引导。各地各学校放假前要组织开展一次疫情防控专题教育,倡导师生员工在读书地工作地休假过年,少流动、少聚集,养成勤洗手、戴口罩、“一米线”、公筷制、分餐制、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切实加强寒假期间的自我防护。要通过各种形式对教职工、学生和家长进行当前疫情形势和防护知识再教育,坚决执行关于疫情防控的各项规定,确保相关人员能够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决不允许瞒报漏报。要制定离校师生“一人一档”信息台账,以适当方式逐人告知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离校注意事项和假期居家疫情防控要求,确保离校师生底数清、返家行程可追踪、家校协同有反馈。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要切实做好受疫情影响较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关爱帮扶工作。二、切实提升安全管理实效(一)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各地各学校要在放假之前,通过印发致家长书、发放安全教育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专门开展以疫情防控、防火、防水、防盗、预防食物中毒、预防交通安全事故等安全专题教育活动,寒假要重点预防孩子因玩烟花爆竹等出现的伤害,全面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切实增强家长责任感和监护意识。(二)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各地各学校要严格做好假期安全管理,加强校园安全巡查,落实消防安全管理措施。要在放假前对学校用电、用水、消防、门锁、锅炉、燃气和实验化学品储藏等各类设施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做好供水设备防冻工作,确保设施设备安全,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三、科学指导学生假期生活各地各校要及时将假期时间安排告知家长,原则上不安排返校日或返校活动,不得组织任何形式讲授新课的集体教学活动,不推迟放假或提前开学,采取有效措施,指导学生科学安排假期生活。(一)合理布置假期作业。学校要切实做好寒假作业总量统筹,确保学生每天书面作业量不超过平时。要提倡布置活动性、体验性、探究性作业,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提高实践创新能力。要将国家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的决心传达到每位家长,引导学生家长树立正确教育理念,在假期不要盲目跟风参加社会补课,更多安排适合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的活动,增强学生发展自信。(二)建立跟踪服务机制。学校要通过电话、微信、短信、网络等形式,了解学生居家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情况,指导学生家长加强与孩子沟通交流,尊重孩子健康情趣,培养孩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帮助学生高质量完成寒假作业,鼓励孩子积极参加有益身心健康、陶冶情操的体育、文艺等活动,指导学生按时作息,科学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不沉迷网络游戏。(三)丰富学生假期生活。各地各学校应根据当地实际,密切与家庭、社区联系,指导家长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适量安排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体育馆等场所,为学生提供更多有益活动项目。四、扎实推进教育行风建设(一)提升教师政治素养。各地各学校要认真做好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教师充分认识做好今年寒假工作的特殊性、重要性,进一步增强教师做好假期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要采取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创造性,大力弘扬抗疫精神,认真履行教书育人使命,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情怀,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积极奉献,为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圆满完成学习任务、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作出应有贡献。对在假期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应给予表彰奖励。(二)确保廉洁自律过节。各地各学校要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校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严格执行各项纪律规定,坚持从严执纪,严肃财经纪律,不得以任何名义违规发放津贴、补贴、奖金及实物。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坚决查处各类“节日腐败”行为,确保节日风清气正。(三)整治各类违规行为。在放假前和开学前,学校要集中开展教师师德师风教育,认真学习《江苏省<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江苏省<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 实施细则(试行)》,全面落实中小学师德师风专项治理工作要求,让所有教师了解违规从教后果,坚决杜绝“校外培训机构兼职取酬”“顶风违纪有偿补课”“违规向学生推销教辅材料”等违规行为,自觉提升师德师风,做“四有”好老师。要发挥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公示作用,加大监督查处力度,坚决防止校外培训机构虚假宣传、随意涨价、提前收费、超标超前培训等违规行为。(四)开展教育慰问活动。各地各学校要统筹安排、精心组织走访慰问、帮扶救助等送温暖活动,重点看望帮扶因公牺牲教师家属、因疫情留在盐城过春节的客籍教师、伤残教师、生活困难教师及干部职工、离退休教职工等,做好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残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关心关爱工作,加大临时救助力度。要深入了解经劝返已复学学生思想、学业状况,采取有效措施“控辍保学”,确保新学期开学所有学生按时报到。五、及早谋划春季开学工作(一)做好新学期工作安排。各地各学校要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研究制定春学期开学师生开学返校方案和新学期教育教学计划,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和安排,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育人质量。(二)巩固“大班额”化解成果。要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化解工作成果,加快研究解决普通高中存量“大班额”问题,确保2021年春学期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全部消除,高中大班额控制在1%以内。(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各地各学校要针对本地薄弱学校、薄弱学科、薄弱环节,通过网上教研、视频会议等方式,组织开展转变教学理念、学科教学方法、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加强师德自律等方面的学习和培训,普遍提升广大教师的专业水准、教学能力和育人水平。盐城市教育局2021年1月19日(可上下滚动阅读)请上下滑动查看最新疫情风险等级提醒最新疫情风险等级提醒全国现有6个高风险地区,62个中风险地区。高风险地区(6)河北省(3个)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黑龙江省(1个)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县吉林省(1个)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北京市(1个)北京市大兴区天宫院街道融汇社区。中风险地区(62个)北京市(3个)顺义区北石槽镇西赵各庄村顺义区赵全营镇联庄村顺义区北石槽镇北石槽村辽宁省(2个)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光中街道胜利西社区辽宁省大连市拥政街道古城甲区黑龙江省(7个):黑河市(1个)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人保财险社区水岸华府小区 10A 楼齐齐哈尔市(1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大五福玛村哈尔滨市(4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香坊大街街道办事处香中社区古香街12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大庆路街道办事处电塔小区101栋7单元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平路街道办事处风华社区石化小区9栋6单元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上东社区万象上东小区E栋2单元大庆市(1个)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世纪唐人中心小区2栋1单元。河北省(44个)河北省石家庄市(42个)石家庄市新华区都市阳光小区、石家庄市新华区丽都河畔小区、石家庄市新华区尚金苑小区,石家庄市桥西区平安小区、石家庄市桥西区白金公寓、石家庄市桥西区华润万象城,石家庄市行唐县滨河小区,石家庄市裕华区天海誉天下小区、石家庄市裕华区晶彩苑小区、石家庄市裕华区众美廊桥四季A区、石家庄市裕华区东方明珠小区、石家庄市裕华区卓东小区、石家庄市裕华区新华苑小区、石家庄市十二化建小区16、17号楼、石家庄市河北城建学校家属院、石家庄市海天阳光小区,石家庄市鹿泉区观峰嘉邸小区、石家庄市银山花园新区小区,石家庄市高新区赵村新区小区、石家庄市主语城小区、石家庄市太行嘉苑小区、石家庄市同祥城小区C区、石家庄市和合美家小区,石家庄市长安区博雅盛世小区E区、石家庄市长安区国赫红珊湾小区、石家庄市长安区简筑家园小区、石家庄市长安区保利花园B区、石家庄市长安区前进村、石家庄市长安区普和小区南院、石家庄市长安区建明小区、石家庄市长安区保利花园D区、石家庄市河北省胸科医院公寓北区,石家庄市无极县东北远村、石家庄市西郝庄村,石家庄市正定县孔村、石家庄市空港花园小区、石家庄市冯家庄村、石家庄市东平乐村,石家庄市栾城区卓达太阳城希望之洲小区,石家庄市平山县防疫站小区,石家庄市赵县任庄村。河北省邢台市(1个)邢台市隆尧县烟草家园(烟草公司家属院)。河北省廊坊市(1个)廊坊市固安县英国宫5期。吉林省(5个)吉林省长春市(4个)长春市公主岭市范家屯镇长春市绿园区蓉桥壹号C区长春市大禹华邦B区长春市二道区鲁辉国际城荷兰小镇小区林省松原市(1个)松原市松原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农小区7号楼上海市(1个)黄浦区外滩街道昭通路居民区(福州路以南区域)。境外(除澳门为低风险外)仍全部为高风险地区。点赞+在看↓↓↓请点送↓↓编辑推荐这件大事与你我有关城建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紧急提醒火速围观本期监制丨小东 编审丨小鹿 主编丨小峰
职业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更是发展。部省共建整体推动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全国首个以都市圈为基本单元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既是对江苏过去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未来继续探路发展的鞭策激励。苏锡常都市圈是我国先进制造业集聚、经济社会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密集、创新思维活跃的地区之一。把苏锡常都市圈打造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标杆样板,国家有需要,工作有基础,改革有共识。抢抓机遇、主动担当,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探索“江苏方案”、贡献“江苏力量”,这是我省的重要使命和光荣任务。凝聚共识、扛起使命,自觉将“信任”化为“责任”。对江苏来说,“走在前列”“为全国发展探路”是党中央的一贯要求。加快产业转型、加强科技创新,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离不开职业教育的重要支撑。特别是当前,在抓好“六稳”“六保”、夺取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大背景下,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打造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是对江苏的充分信任。我们一定要把信任转化为责任和动力,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全力发展具有江苏特色、一流水平、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努力当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探路者和先行军。聚焦重点、狠抓落实,加快把“规划”变为“现实”。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是什么模样、怎么打造?各方面要按照《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整体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围绕5个方面24条改革任务,逐条对照,高标准推进、创造性落实。具体来说,就是要着力优化职业教育结构,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着力深化产教融合发展,加快构建政府、企业、院校联动推进产教融合发展的有效机制;着力打通职业教育发展“断头路”,系统构建各层次融通贯通的培养体系,加快搭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努力造就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一体推进、由片到面,更好让“风景”成为“全景”。一方面,要立足苏锡常都市圈抓好改革系统推进,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完善共建机制,压紧压牢责任,全力落实改革任务;另一方面,要跳出苏锡常都市圈放大改革示范效应,对实践中探索出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及时在全省推开,以片带面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在全省域探索建立具有江苏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真正让江苏成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职业教育发展高地。
教育部关于公布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的通知教师函〔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国家开放大学,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培育)建设单位,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全国职业教育企业实践基地,有关单位: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工作部署,根据《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工作安排,我部开展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国家级职教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遴选工作。现就课题立项结果公布等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加强课题项目管理。课题项目分为专业领域课题和公共领域课题,按照《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管理办法》(附件1)进行管理。公共领域课题委托国家级职教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秘书处统一管理。专业领域课题由各协作共同体重点课题承担单位牵头,统一做好项目统筹管理和经费统筹分配,积极协调共同体内单位协同研究实效,创新协同研究体制机制,保障共同体内项目承担单位高质量完成课题研究项目。二、公布课题立项结果。经国家级职教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培育)单位、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全国职业教育企业实践基地和有关院校单位自主申报,专家评审和面向社会网上公示,确定首批国家级职教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立项结果,现将结果予以公布(附件2)。项目承担单位特别是牵头单位要抓紧启动研究工作,建立共同体协作联系机制,制订时间表、路线图,定期开展交流、培训、研讨,扎实推进课题研究工作。三、切实用好项目经费。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在财政经费整体吃紧的情况下,各项目承担单位要切实用好课题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探索以协作共同体合作共研、联合攻关、产教融合、资源共享模式,确保课题经费科学预算、严格管理、专款专用、提效保质。四、倡导企业深度参与。发挥首批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在团队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探索校企“双师型”教师队伍共享共建,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经教育部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办公室面向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征集,企业设立“产教融合”课题研究项目,横向委托高职院校等单位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经筛选,现公布一批“产教融合”专项课题研究项目名单(附件3)。国家级职教创新团队应积极联系基地企业开展横向交流,深度参与校企“产教融合”实践研究。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要提供必要条件支持,吸纳和国家级职教创新团队实质性参与本单位横向课题。结题验收通过后,教育部将统一进行发布并予以支持推广。附件:1.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管理办法2.教育部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立项一览表3.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产教融合”专项课题研究项目一览表教育部2020年7月3日
如何让科研人员不拘泥于创新过程中的条条框框和杂事琐事,而是将有限的精力聚焦于最终的创新突破?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明确提出,“加大省级科研项目管理改革力度,实现从重过程向重结果的转变”,其目的就是解决科研人员反映最强烈的堵点和难点问题,充分释放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那么,在这次的科研项目管理改革中,项目经费预算环节有哪些新的调整?项目经费的使用有哪些新的放宽措施?项目资金拨付和留用处理方式作了哪些改进?项目绩效评价有哪些新的规定?……这些新的变化,作为科研人员的您都知道了吗?快往下看,江苏省政府办公厅政务公开办联合科技厅、财政厅、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为您作政策解答。来源:微讯江苏【常州发布综合编辑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觉得有用就点个赞吧
近年来,江苏省财政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省委各项战略部署,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产教融合为路径,积极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着力发展质量高、贡献度高、社会认可度高的现代职业教育,为新时代江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完善职业教育投入机制 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一)建立健全省属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2002年,江苏省属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与本科学校同步建立,并保障离休人员经费(2018年起退休人员实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其中学科系数与本科学校相同,学生类别系数较本科生低。本科学生的系数为1,高职生系数为0.8(骨干高职校为0.9),中职生系数为0.7。此外,对高水平职业院校予以倾斜,将它们的学生系数提高到1(与本科持平)。生均拨款机制作为保运转、促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能够较好地保障职业院校的整体发展,具有普惠性和公平性。(二)督促市县落实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江苏省一直高度重视推进落实各级政府优先保障教育发展,合理划分财政教育事权和支出责任,加大统计监测、督导考核、情况通报力度,着力强化各级政府财政教育支出的主体责任。2011年在全国较早建立中等职业教育生均拨款机制,明确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和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分别为2800元和500元。2015年,将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和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分别提高到6000元和1000元,增幅达到114%和100%。市县财政在保障教育合理投入的同时,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有力支撑了全省职教事业发展。(三)努力推动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不断提升1.推动示范性优质职业学校发展。2012年起,每年投入2亿元用于实施中职教育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等工程建设。2017年,启动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卓越计划。“十三五”期间,全省已认定81所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和19所优质特色职业学校,立项建设300个省高水平骨干专业(含70个省高校品牌专业)、100个省高职产教融合实训平台、133门省高职在线开放课程,财政累计投入约12亿元。通过示范引领推动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引导学校深化产教融合、特色办学,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职业教育质量水平全面提升。2.推进职业教育智慧校园建设。“十二五”起,全省每年投入4000万元用于智慧校园建设,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职业学校师生员工的信息技术职业素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为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信息化支撑和保障,现已认定75所职业学校智慧校园。3.加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2011年起,支持省级高职实训基地建设,资助标准为区域开放共享型每个1000万元、综合型工科基地600万元、综合型其他基地500万元。2013年起,遴选出277个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中职),省财政对每个基地支持300万元(集中连片地区和五年制高职350万元),分3—4年安排到位。“十三五”期间,每年投入1亿元用于建设融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生产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努力推动技能大赛覆盖所有职业学校、专业、专业教师、学生,实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技能教学研究、技术创新推广和创业孵化等功能,现已建成134个中职现代化实训基地、100个高职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4. 加强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2005年起,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十三五”期间,每年投入8000万元支持近1万名教师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培训,实现职业学校教师每5年轮训一遍。遴选建设160个江苏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选聘303位企业精英为职业院校“产业教授”。目前,江苏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70%。5. 积极参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省历来重视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的引领作用,倡导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指导职业学校改进实践技能教学,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5300万元。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中、高职获一等奖总数均居全国首位,双双实现“十一连冠”。6. 强化职业技能培训。2016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聚焦富民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新建一批省重点技师学院,加强省级示范性技师学院、技工学校建设,省级教育经费用于技工院校示范校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经费增加到5000万元。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率先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一)贯彻落实职教20条政策要求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协调,建立江苏省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教育工作的副省长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推动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重要问题,研究制定职业教育政策措施,部署实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重大事项。2019年6月,制定出台《江苏省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重点任务的通知》,包括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职业教育质量标准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高素质“双师型”“一体化”教师队伍、大力提升办学质量、健全组织保障等6大方面18项重点任务。(二)健全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根据江苏省《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精神,到2020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经费苏南地区不低于10000元、苏中地区不低于8000元、苏北地区不低于7000元,中等职业学校生均财政公用经费达到当地普通高中的1.5倍。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生均财政拨款基本定额标准,提高到与普通本科同等标准。同时,进一步优化财政生均拨款制度,实行财政性经费与办学绩效、教育质量、本地就业率等因素挂钩的拨款方式。(三)建设领军型职业院校实施中等职业学校“领航计划”,创建50所左右扎根江苏、引领全国、世界水平的一流的中等职业学校。深化五年制高职办学改革,突出中高职一体化办学优势,彰显办学特色。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卓越计划,重点建设8所江苏省卓越高职院校和22所高水平高职院校。出台专项激励政策,建设10所特色鲜明、示范引领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研究制定应用型本科院校评价管理办法,实施分类评价,鼓励特色发展。(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出台《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成立20个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建设20个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支持建设一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试点行业。充分发挥企业主体责任,推进大中型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深度合作,出台“产教融合型企业”认定办法。省级每年认定100家左右“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推进国家、省、市三级学徒制试点,开发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省级管理服务平台,研制推广学徒制工作规范和教学标准。规模以上企业按职工总数的2%安排实习岗位接纳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建立规模以上企业把开展职业教育情况纳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报告制度。督促企业依法履行职工教育培训和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的责任,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自2018年1月1日起,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设立专项资金,对考核认定符合实习规范的企业,按照实习学生每人每月200-400元的标准,补助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本。(五)搭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稳步推进中职高职衔接、中职本科衔接、高职本科衔接,开展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教育分级培养和联合培养。逐步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招生考试办法,为高中阶段学生提供多样化升学机会。制定专项政策,建设10所特色鲜明、示范引领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高等院校对口招收中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和规模,新增本科招生计划主要用于应用型本科教育。应用型本科专业主要招收中高职毕业生,高职院校招收中职毕业生比例逐步达到50%以上,应用型本科院校招收中高职毕业生比例逐步达到30%。在高等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100个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示范专业。(六)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试点支持领军型企业和公办职业院校合作举办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或二级学院(系部),经批准可设立为非营利性法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和国有资产从中保值增值。支持地方政府和民办职业院校合作举办混合所有制性质的学院或二级学院(系部),加大对优质民办职业教育的投入。(七)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对中等职业学校所有在校生实施免学费政策。为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对因免除学费导致学校收入减少的部分,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由财政按照享受免学费政策学生人数和免学费标准补助(江苏省补助标准为2200元/生·年,高出中央标准200元)学校。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和平均按扣除涉农专业学生后在校生10%的资助面(涉农专业全部享受国家助学金)。民办学校按照同类型同专业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学费标准免除学费,同等享受财政的补助政策;民办学校在校生同等享受国家助学金;对入选江苏省卓越高职院校和高水平高职院校的民办高校,适当给予奖补;支持技工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对入选的民办技工学校同样给予支持。此外,每年在支持在职职工岗位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建设。按照每个100万元的标准支持建设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0个,按照10万元的标准支持建设省级大师工作室20个;支持开展“创示范专业、讲精品课程、做教学名师”活动。每年按照每个30万元的标准评选奖励10个示范专业、按照2万元的标准支持建设40门精品课程。(本文原刊于《中国财政》2020年第五期)
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不断增强教育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意见明确:到2025年左右,全省高等教育分类发展、职业教育(含技工教育)特色化发展体系初步形成,面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优势院校、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基本确立,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总体形成,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结构性矛盾基本解决,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显著增强。建设10所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结合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一中心、一基地”建设、“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扬子江城市群建设等战略部署,将产教融合发展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修编以及区域发展、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和重大生产力布局等专项规划,同步推进产教融合发展政策制定、要素支持和重大项目建设。制定研究型、应用型本科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分类评价管理办法。引导并确定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及独立学院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支持有条件的高等职业学校建设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出台专项激励政策,建设10所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调设专业”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和不断发展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建立行业和企业参与的学科专业设置评议制度,形成根据社会需求、学校能力和行业指导科学设置新专业的机制。改变专业设置盲目追求招生数量的倾向,集中力量办好地方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服务创新发展主干产业需要,大力发展与智慧制造、现代服务、现代农业相适应的专业集群。服务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发展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物联网、前沿新材料等13个产业集群的相关学科专业。服务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重点发展冶金材料、传统酿造、特色饮食、时尚纺织、工艺美术等产业相关专业。服务“健康江苏”建设,积极支持家政、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社会领域专业发展。严格实行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定期发布职业学校、高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状况报告,公布扩大招生的新兴专业、限制或停止招生的专业目录,建立第三方调查评估机制。支持企业“深度参与”职教高教支持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支持地方政府和民办职业学校合作举办混合所有制性质的职业学校或二级学院(系部)。对举办职业学校的企业,其办学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要求的,各地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支持。制定《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支持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校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实习实训等工作,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企业委托学校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发生的研发费用,可按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研究制定“产教融合型”企业评定标准和奖励办法,将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取得突出成效、发挥引领作用的企业认定为“产教融合型”企业。今后5年,省级每年认定“产教融合型”企业100家左右。对“产教融合型”企业,各级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在技术改造、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财政、税务部门按规定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多层次强化“动手能力”培养将劳动实践融入基础教育,把动手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推进职业学校资源面向基础教育全面开放。普通高中适当增加职业技术教育内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产业园区周边试点建设普职融通的综合高中。健全高等教育学术人才和应用人才分类培养体系,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比重。在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推进学历与技能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实习实训时间累计不少于1学年,职业学校实践性教学课时不少于总课时的50%。进一步完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对口升学考试制度。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招收中高职毕业生,高等职业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比例逐步达到50%以上,本科院校招收中高职毕业生比例逐步达到30%。探索开展职业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本报记者 蒋廷玉
中国江苏网讯 去年起,“双高计划”即“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进入了人们视野,成为高职版的“双一流”。上月,江苏省出台《江苏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2年)》,其中包括20条重点任务,被看作是江苏版“职教20条”。29日,在南京召开的专项培训会上,来自全省的高职院校一致认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成为当务之急。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路径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光华校区是省级大学科技园,该校引进了省内龙头企业——华润苏果超市,共同打造了三万平米的南京城区最大苏果超市旗舰店。在这里,每天都有物流管理、连锁经营管理两个专业将近100名学生在顶岗实训。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薛茂云告诉记者,这样的实训是常态化,并已写入了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学校的江宁校区,还建了一个五万平米的实训大楼,我们把它列为现代商贸数字港,引进了苏宁易购、京东等大型企业共同打造商贸数字人才培养基地。”职业教育发展的“牛鼻子”在于校企合作。行动计划对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提出多项要求,包括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丰富校企协同育人载体、提高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适配度等。许逸欣是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昆山班”2020届毕业生,目前在昆山淀山湖镇农业服务中心办公室工作。“在学校学习的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的定制课程,让我受益匪浅。”她说。今年,该校已有50名定向委培毕业生在所属村镇、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岗位发挥骨干作用。同时,180名新生即将加入“委培班”阵营。“我们与行业领先企业深度合作,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形成经济发达地区农业职业院校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毕业生竞争力。”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周军说,学校与诸多名企联姻,譬如与京东共同打造全国领先的“苏农-京东智能应用工程师学院”,“”2019年底,经面试筛选,30位同学签订了就业意向书,组成首个‘京东班’。”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桂海进说,学校基于新商科人才培养规律和合作企业经营特点,校企共同设计了“渐进式”教学组织模式。“学生入学后的前三个学期以学校教育为主,合作企业每学期通过植入部分企业课程参与人才培养;后三个学期以企业培养和师傅带教为主,学校通过完成部分实训课程参与人才培养,现已成功培养深受企业欢迎的现代学徒2800余名。”专业建设,凝练特色调整步伐“双高计划”之所以提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就是要引导学校将改革重点聚焦在专业群建设上。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主动适应云、物、大、智、链以及5G技术带来的产业变革,瞄准扬州的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三大产业,加快专业调整步伐。“我们近3年淘汰专业12个,新增专业14个。”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傅伟说,学校建立了与绿色化工、智慧建造、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现代服务等产业集群相耦合的12个专业群,“两纵三横”的专业布局特色更加鲜明。这种面向市场的“敏锐”,还凸显在新专业的建设上。去年,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全国首家电商直播产业学院,致力于为电商直播整个产业链培养“懂技术、精运营、会策划、能直播”专业人才。“根据人社部今年发布的新职业(工种)互联网营销师(直播销售员)要求,我们组织制订了省内唯一的‘电商直播’专项职业能力认证标准,并通过了省人社厅认证和备案,省内第一批认证证书已于8月中旬发出。”傅伟说,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制造强国、工业互联网国家战略,依托长三角地区工业互联网产业优势,按照工业互联网的“物理系统+网络+平台+安全+应用”体系架构,组建工业互联网专业集群,包含软件与大数据技术、工业网络与安全、智能电子技术、装备智能化技术、工业电子商务、精益管理等6个专业群。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眭碧霞说,计划到2022年,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素质教育基地、江苏省大学科技园,形成工业互联网产业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常信模式。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建有“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群”,目前已开设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机电技术、通信信号技术、车辆技术和轨道工程五个城市轨道专业。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吴丽华说,学校与中远海运集团、南通轨道集团等知名企业共建产业学院等校企命运共同体,打造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的“试验区”。“我们已与南通轨道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联合投资1.3亿元成立城轨产业学院,推动专业与产业升级相对接、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并加快推进全国航海职教集团建设,构筑‘航海职教航母’,全面提升产教融合水平。”补齐短板,进入职教改革“快车道”加快发展本科职业教育试点,推动“职教高考”成为高职院校招生主渠道,积极开展1+X证书试点等项目等,都是行动计划中的重点任务。不少学校表示,将以行动计划为“推进器”,更好更快地推进我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桂海进说,学校以入选1+X首批试点院校为契机,积极推广书证融通式教学,探索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已有21个项目成功入选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的二级学院覆盖率超过85%,1000余名学生完成考证。”服务社会能力,普遍被视为职业院校功能定位中的一大短板。行动计划提出,职业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我们瞄准服务企业走向产业高端,服务企业技术技能研发,服务乡村脱贫振兴战略,服务基层技术技能需求。”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王志凤说,学校通过技术研发和社会培训服务园区内企业上缴利税总额2亿元。年均服务中小微企业,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数5000家,年均面向社会开展继续教育和社会培训量3万人。眭碧霞表示,作为入选“双高计划”的院校,在发展中不可避免面临一些难题,比如校企合作缺少有效政策引导,企业热情不高,教师队伍“三教改革”能力亟待提升等。“希望通过行动计划的实施,省教育厅、人社厅、工信厅在人才引进项目评审、经费统筹上给予支持和倾斜,在深化校企融合方面出台企业利好政策,激发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推动问题解决,促进学校发展。”(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