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低进高出 启未来之程夷吾

低进高出 启未来之程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创办于1937年的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学,现有教学班22个,学生总数1098人,专任教师122人,是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学。学校从校情出发,一手抓文化学习,一手抓体育项目,以“分层施教,低进高出,全面关爱提升每一名学生”为办学目标,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高等院校输送合格新生,是对党的教育方针的极好贯彻。于师德中筑根基教师应以德立身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其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师德师风建设至关重要。首先,学校通过“讲政治,抓学习,以学提师德修养”,让教师将师德内化于心:全体教师在认真领会江苏省教育部门《关于印发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实施细则的通知》《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精神的基础上,签订师德承诺书;以讲座、座谈会、读书活动等形式,认真组织教职工学习,强化对师德的认识。其次,学校采取“借平台,勤积累,以学促师德提升”,让教师将师德外化于行:利用“学习强国”平台开展学习,每天打开“学习强国”学理论、看视频、做试题、比学习;校党总支借党建活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及主题党日活动、主题党课等多种形式的政治理论学习,不断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一批批师德过硬的优秀教师不断涌现,包括苏州市爱生模范王秋生、苏州市优秀班主任沈志荣、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徐洁、盛国平。学校还通过“又进无尘杯”奖教活动对最佳管理团队和优秀个人进行了表彰。于德育中促成长春风化雨育新蕾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出发点。首先,学校通过“强管理,拓渠道”,来增强学校的育人功能。学校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围绕“仰怀教育”主题,班主任强化班级制度建设和班风、学风建设,并布置文化墙、图书角、卫生角,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2019年度,根据寄宿生数量不断增加和宿舍住宿点增加的实际情况,学校在常规管理工作中特别加强了对住宿生的管理,使宿舍井然有序,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作为苏州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学校注重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每个班级均开设心理课,由专职心理教师和有资质的教师承担教学;为所有学生提供“一对一”心理健康咨询,做好特需学生建档和跟进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从高一年级开始设置的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开展多元化课程体系,将教育从“升学主义”转向关注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引导学生将学习生活与社会发展及职业选择连接起来,使学生逐步成长为一个既能适应当下的学习生活又能胜任未来生涯发展的完整个体。其次,学校利用“多活动,重引领”,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在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开展寓教于乐的德育活动,以迎接全国文明城市检查为契机,布置以“仰怀教育”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宣传阵地,通过LED电子屏、黑板报、校园广播等方式开展各类文化宣传,营造“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氛围;除了集体升旗仪式、班会课、团会、学生社团等常规活动以外,还开展了新生军训,“网上祭先烈——思念永存”“吴中区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在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社会参与性和综合实践能力。再其次,学校采取“搭平台,促提升”,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学校充分发挥区级优秀班主任、区德育导师、校级优秀班主任的辐射作用,通过沙龙互动,分享带班的智慧,并为年轻的班主任指点困惑,提升整理班级管理能力等,效果显著,在吴中区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中,杨东霞、张恩洪等教师获一等奖。席振华、潘正等多名班主任被评为吴中区绩效考核优秀班主任。同时,学校还积极组织志愿者活动,组建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展示青年教工和学生的风采。于教学中求质量“低进高出”奏强音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首先,学校通过“勤反思,细总结”,推动教学质量走高。面对2017级高一入学录取分数为全区最低的现状,学校采取了改进措施,对毕业班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进行重点监测:将跟踪学生的辅导落实到每位教师身上,使辅导更有针对性;重视大型考试后的质量分析工作,包括年级质量分析、班级质量分析、跟踪学生个人的质量分析,科学有效地指导后续阶段的针对性复习;通过各种激励机制和励志教育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学校采取“抓业务,重管理”,追求教学高效质优。在教学常规管理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全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效备课、有效选题、有效训练、有效讲评、有效自学、有效补差;教学手段上抓好常考点、新考点、失分点、能力点、支撑点。学校引进大数据平台,使教学评价更科学。学校通过大数据平台,在高一进行大数据精准教学试点实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成绩分析的效率和精准度,提高了试题的精确性和适合性,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再其次,学校狠抓品质,提优化,推动教研活动升级,鼓励教师“走出去”,外出听课、外出培训、外出研讨、校际交流等,加强业务学习与交流。“以赛代练”,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解题比赛、“一师一优课”比赛、评优课等各种类型的比赛,提高其业务能力。2019年度,陈淑敏老师获苏州市心理健康评优课一等奖……6名教师在苏州市“一师一优课”中获区优课,3名教师在苏州市首届中小学微课制作比赛中获一等奖。最后,学校全力办活动,争竞赛,学生学科收获多。1989年12月,学校被评定为苏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男足、田径等项目已成为学校体育特色项目。2017年7月,学校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学校体育健儿创造了吴中区田径比赛“八联冠”的成绩;在吴中区足球比赛、苏州市足球比赛中分别获冠军、第六名,在吴中区体育大会校园武术比赛中获得冠军。刘子安、王鸿颉两位同学获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在第13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普知识大赛中,学校共有27名学生获奖,其中9名获一等奖;在2019年“高一吉杯”化学竞赛中,多名学生获省二等奖、市一等奖和二等奖……于教技中见特色“智慧校园”谋未来学校紧跟教育信息化步伐,运用先进的教育策略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练好教科教技的内功。首先,学校“勤修炼,细琢磨”,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在理论层面,学校教科部门做好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工作,带领各学科组教师深入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订阅《人民教育》《上海教育科研》《江苏教育》《江苏教育研究》及各学科教学参考等专业期刊拓宽视野。在实践层面,学校开展校内区级带头人以上名师授课、围绕“高效课堂”主题的专题研讨、青年教师教学汇报等活动,理论联系实践,进一步提升教学实效。同时,学校重视教师的外出学习培训活动,多人参加国家级别培训,盛国平、山世华老师参加“国培计划”教师工作坊高端研修,2019年参与省级培训共170人次。其次,学校“善反思,长研究”,凸显教科研先导性。学校积极倡导教师认真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总结思考,并形成论文,踊跃投稿或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比。近3年来,学校教师在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多名教师在“行知杯”“师陶杯”等省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学校的各级课题申报和研究工作也顺利开展,3个市级课题和4个市教育学会课题都在有序推进,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最后,学校“多投入,升配置”,努力打造“智慧校园”。学校将教育技术和教学实际进行了有效整合,班级多媒体设备都已换成了具有交互等功能的一体电脑,教技室制定管理制度,培训教师,为构建多媒体高效课堂服务;所有的实验课程均开齐开足,提高实验室、特色教室和未来教室的使用频率,真正为师生学习提供优质的学习保障。于文化中绘蓝图登素质教育高峰学校“立校训,树三风”,明确发展方向。作为建校80多年的老校,学校首先确立了以“仰怀教育”为主题的“三风一训”,既展示了学校的历史、现实和理想,又展示了师生励精图治、开创未来、追求光明前景的坚定信念。其次,学校“巧规划,细琢磨”,打造美丽校园。2019年,学校将文化景观墙、东山文化的古诗词、橱窗、凉亭等和谐搭配,完成了教学楼综合改造工程……加强校园卫生管理,做好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再其次,学校通过“强服务,提质量”,促进后勤保障。学校总务部门紧紧围绕“一切为学生服务、一切为教师服务”的中心,不断提升后勤服务质量,从宿舍到教室,从操场到食堂,提供更优质的后勤服务。新时代,新教育,新使命。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学多渠引入活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设好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成长共同体,将素质教育推向新高度。(金曦东 宋鸿雁)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混乱日

教师如何在专业写作中成长

从一名教师、作者转变为教育专业研究的杂志编辑,转眼间,人生的第二段职业生涯已经12年了。读稿、选稿、审稿、编稿、策划、出版……行走在江苏基础教育的广阔天地间,穿梭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边界中,在指导学校、教师写作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教育写作”在教师教育生活中的重要性。许多有热情和梦想的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因为缺少洞察、提炼和表达的能力,总是迈不过实践与理论之间的那道坎儿。当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付出种种努力,想要实现纵身一跃的时候,发现“不会写”成为最后的制约因素。不会写,万般精彩的教育实践,更与何人说?不会写,就可能永远停留在实践细节的沼泽中,无法再进一步;不会写,就无法领略更多的风景,走向更广阔的教育天地。当我把目光投向教师教育写作研究,却发现:教育写作一直是教育学研究的边缘问题和盲点问题。大多数学者认为教育写作只关乎研究成果的梳理与表达,而无法构成一个值得探索的研究问题。而实际上,教育写作可以改变教师的知识结构,帮助教师从知识的搬运工变为理论的创生者;教育写作还可以丰富教师的专业智慧,影响教师的专业习性、专业信念、专业素养、情感与态度,使他们体验到职业的幸福。正如当代教育家魏书生所说:“结合实际去写,就逼着自己去看更多的书,在实践与写作的过程中又加深了自己对理论的理解,养成了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的习惯,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但在现实状况中,大多数教师未能认识到教育写作的丰富功能和价值,仅仅将写作视为职称评聘的规定或业绩考核的要求,教育写作在教师教育生活中大面积缺位。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城市中小学教师中有八成以上从未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过文章,教师为了功利性目的,抄袭论文等现象也时有发生。面对教育写作,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畏难、自卑、应付等心理障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的研究和写作素养缺失,对丰富的教育实践缺少洞察、认识、提炼、概括和成果转化的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教师在职前培养中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师范院校没有专门的教育写作课程和教材);入职之后,学校没有足够的力量开展专门培训,提供专业人员指导。因此,大多数教师的写作只能靠模仿和自悟。很多教师因此畏惧教育写作,认为这种专业技能“纯属天赋”不可学,甚至“自觉”地把自己列到“不会写”的队列中。其实,那是努力了很久却不见成效的一种无奈。再加上写作动力系统供给乏力,使很多教师心生倦怠,放弃写作,最终止步于优秀,专业发展受阻。教师提升专业表达水平,除了“多读书、勤思考、多动笔”的9字箴言外,还有规律可循吗?除了少数有天赋的教师,能不能让更多教师学会专业表达,突破专业发展的桎梏和瓶颈,体会到专业发展的自信与幸福?我曾尝试用教师“听得懂”的方式给他们讲明看似说不清的写作门道,帮助他们打通“从实践走向理论”的最后一公里。2012至2013年,我在《江苏教育研究》(实践版)策划开设了“教育写作”栏目,精心策划、约请教育科研和写作方面的行家里手现身说法。这些文章因为操作性强,贴近教师写作实际,引发了教师、学校的热烈反响。很多学校将这个栏目中的相关文章推荐给教师,作为专业学习的重要材料。由于约稿对象的局限、出版周期的漫长和教育理论刊物辐射力的局限,这些努力仍然显得零散和微弱。在研究过程中,我发现,教育写作是有特定边界和内涵的。作为一种专业表达,写作者不仅需要具备选题立意、谋篇布局、修辞表达等通识意义上的写作知识,还需要学习教育方面的专业写作知识,也就是对各类教育文体的学习研究。教育叙事、教育案例、学术论文、调查报告、文献综述等不同的教育文体,是当下中小学教师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表达样式,但各有其文本特征和写作技术。教师作为写作者,应当具备明确的文体意识,了解各种教育文体的含义、功能、特性、分类、材料获取、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学会辨析相近、相关文体的联系与区别;弄清它们撰写时的易入误区、困难所在及其破解对策等。有了这些理论的涵养和指导,并以不断的写作实践相跟进,教师在写作时就能理解其中的学理,在认识上“辨体”“明体”,写起来又合乎规范,做到“合体”“得体”,这样教师的专业写作水平就能快速提升。有人说,编辑就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我却希望更多的教师能自己学会做衣裳。因此,结合自己多年来编辑期刊和指导教师写作的经验,我从“教育文体写作研究”的视角出发,将教师教育生活中可能遭遇的教育文体一一打开,提炼出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育论文、调查报告、文献综述等每类教育文体的文体特征和写作之道,尝试从认识、知识和技术层面解决中小学教师“写作难”的问题,为教师专业表达能力的提升提供一条可学习、可操作、可实现的技术路径,于是,便有了《教育写作:教师教育生活的专业表达》这本带着教师进入“写教育”状态的书。当然,教师专业写作素养的提升,除了要在学理上、技术上掌握一定的策略方法,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思考。罗振宇在2020年的新年演讲中,借助曾国藩“躬身入局”的典故,阐述了自己的观念——做个“做事的人”。什么叫“做事的人”?就是不置身事外,指点江山,而是躬身入局,把自己放进去,把自己变成解决问题的关键变量。在研究教师写作的过程中,有种责任感、使命感和幸福感一直充盈在我研究“教师教育写作”的过程中,让我深切体会到:以贡献感为指引是幸福的,也是自由的。我相信,当每一位教师都倾情投入到自己的教育生活中去,并逐步养成“观察生活—积淀学识—深度思考—持续写作”的专业生活习惯,终有一天,他们会超越技术写作的层面,进入到自由写作的状态,让自己丰富而又生动的教育生活自然而有意义地在笔尖流淌出来。真心期待在教学一线的普通教师在写作中不断实现思想与实践的创新与飞跃,不断走向优秀,遇见更好的自己。(作者单位: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教育报》2020年06月11日第11版 作者:颜莹

彗星日

优秀!江苏-张家港~再添4名正高级教师!

近日,省教育厅、省人社厅公布了2020年江苏省中小学和中职校教师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结果全省共认定242名正高级教师其中,港城共有4位教师获认定超级优秀有木有!在认识这些老师之前,小编要先普及一下”正高级“的分量↓↓↓中小学教师共设5个级别: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助理级、员级,“正高级”为最高一级。中小学正高级教师相当于高等院校的“教授”级别。快看看!有你的老师吗?张家港市第六中学王宝斌江苏省化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优秀支教教师、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名教师、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命题组专家、张家港市“十大杰出青年”、张家港市首届“十佳百星”、首届港城教育领军人才、张家港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张家港市学术指导服务团专家,现任张家港市第六中学副校长。在教学实践中凝练了“活力化学”教学主张,在课堂教学中构建了“一二六”教学范式,形成了“情境引路·问题导学·动态生成”的教学风格。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化学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多年来,先后在《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等杂志上发表专业论文和随笔短论百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化学教与学》全文转载;出版专著《心路》《素养为本的化学教学:范式·策略·案例》两部,主持或核心参与江苏省教科规划(教研)课题多项。先后多次在江浙沪等地开设展示课(讲座),指导多名教师成长为市学科带头人。张家港市实验幼儿园吕燕苏州市名教师、苏州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首届姑苏教育青年拔尖人才。曾获评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幼儿园青年教师教坛新秀“双十佳”、苏州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港城教育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现任实验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她坚守儿童立场,遵循儿童成长规律。2011-2017期间她扎根农村,依托江沙资源优势及儿童天性,创新“沙艺术”教育研究。成果《一沙一世界 向着美与智慧前行》先后获得苏州市优秀教科研著作评选一等奖第一名、张家港市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从教28年来,她倡导“让儿童在艺术中快乐成长”的教学主张,努力追求“自然·灵动·智慧·生长”的教学风格,音乐活动三次获江苏省一等奖。作为江苏省评估院专家组成员、苏州市名教师,先后赴新疆、海南等地进行讲座、公开教学。在《学前教育研究》《上海教育科研》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 100余篇,开设讲座 40 多场,组织公开教学 50 多节。主持省级课题两项,出版个人专著两部。个人事迹在《江苏教育报》《教师博览》杂志等媒体宣传报道。张家港市江帆幼儿园沈亚娟现任张家港市江帆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从教三十多年,无论从事教科、教研、后勤,还是整个幼儿园的管理,不管在市区还是农村,她始终站在教科研一线。作为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三级教育督学,为幼儿和老师的共同成长,尽心尽责,成为大家心中的“大老师”。她新建了三所公办幼儿园,理清了一条园所发展的基本思路——科研兴园。主持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新建幼儿园文化建构的实践研究——以江帆幼儿园为例》被评为江苏省精品课题,为周边众多园所提供了校园文化、园本课程的实例样本。她形成了个性化的课程建设路径,开发了“口袋里长出来的课程”。其中,“小碎件游戏”项目,姐妹园争相效仿。她推行“可玩之处皆游戏”,倡导“人人心中住个孩子”。立足教育实践的专业论文屡屡发表于《学前教育研究》《江苏教育研究》《学期教育》《早期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报刊杂志。其中,研究论文《小碎件游戏:鼓励好奇朝着有意味的方向生长》发表于《人民教育》。她帮扶了一批教师,主持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幼儿教师“全景式”成长的园本研究》,开题现场被专家定为可供参考的模板、中期评估喜获苏州大市仅有两项优秀之一,并获得苏州市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她不离不弃、从容坚守,坚持以“每日晚课”方式,解决大家当天的困惑,7年来,“每日晚课”已达1310多课时。正是对教育静心理性的研究,使她在各级各类公开教学中不断赢得肯定,先后出版两本研究专著,并逐渐形成了轻松愉悦、真实有效的教学风格,让每一位孩子在有趣好玩中长成幸福的模样!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彭召军江苏省正高级讲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苏州市职教语文教科研中心组副组长,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张家港市十佳班主任、张家港市优秀共产党员、张家港市优秀德育工作者,现任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党委办主任。她从教27年,从小学到初中再到职高,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超越自我。她热爱教育,潜心教学。主张教师以“生命”的方式存在于教育的场域中的,追求自主、灵动、成长的语文课,致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曾获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大赛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语文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一等奖,曾参与江苏省首批中职教师网络培训课程的开发,曾担任江苏省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大赛中职语文组决赛的评委。她善于思考,勤于科研。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文章30余篇,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课题8个。其中,她主持的《中职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获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优秀课题一等奖。她还经常到苏州、常州、泰兴等地开设公开课和讲座,是省级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一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座城市拥有好老师,便充满活力与希望。让我们一起期待更多优秀教师的涌现吧!

载驰

走向卓越的管理智慧——镇江中山教育集团行政管理课程培训预告

走向卓越的管理智慧2020暑期中山教育集团行政管理课程培训立足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学校行政队伍管理发展的战略目标与要求,结合中山教育集团的发展形势,围绕集团高品质发展的根本任务,注重培育行政管理干部“出理念、重实效”,从行政的专业素质、专业实践和专业情境等维度,确定体系性、层级性和发展性兼具的培育目标,设置时代性、引领性和生成性相融合的培训内容,以实践问题研究为主轴、以全面的行政课程、资源整合与平台建设为依托,培育打造中山教育集团优秀的管理团队,促进中山教育集团高品质、高质量发展。主题为《走向卓越的管理智慧》的2020暑期中山教育集团行政管理课程培训将在8月中旬展开。讲座超越与嬗变——学校发展中的行政专业成长颜 莹江苏教育研究杂志实践版编辑部主任颜 莹,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理论版编辑部主任,副编审,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硕士。先后在《人民教育》《中小学管理》《当代教育科学》《基础教育课程》《上海教育科研》《编辑学刊》等核心期刊发表各类教育科研论文、人物报道、专访等80多篇,主持、参与了9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参与了《品德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多部教材、丛书的编写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育、教师发展和教育写作。从教学一线走来,带着对教育的执着与热爱,穿行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不同视域中。近年来,着力为区域、学校策划各类教育教学改革专题,传播优秀教育研究成果。打造了“人物”“教育写作”“课改前沿”等期刊品牌栏目,扩大期刊社会影响。撰写了多篇专题报道、人物访谈等,发掘江苏经验、推出优秀教师、打造品牌学校,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讲座教师专业世界的“四重天”潘晓芙镇江市教育局原副局长潘晓芙,女,镇江市教育学会副会长,镇江第一外国语学校理事长。江苏省中学化学特级教师,江苏省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教育部首批“国培计划”专家,教育部特约教育督导员,江苏省人民政府督学,江苏省首批“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全国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常务理,江苏省教育学会特级教师专委会副理事长。从事中学化学教学、学校及教育行政管理三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实践和管理经验,应邀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中学骨干教师和优秀校长培训班开设专题讲座。主持教育部重点课题、江苏省重点规划课题多项,出版个人专著《爱就开心——我的教育主张及实践探索》,数次获江苏省省教科研成果二等奖。领衔主持的名师工作室获“江苏省十大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优秀校长”“江苏省先进工作者”“江苏省先进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镇江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镇江市人民奖章”“镇江市十大女杰”“镇江市名校长”等多项荣誉称号。江苏省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人大代表。讲座沟通,一场心灵的对话——管理者沟通工具的设计庄惠芬常州武进区星河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庄惠芬,江苏常州武进人,江苏省特级教师。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常州市第二届、第三届名师工作室领衔人。2010年4月获得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2011年5月评为武进区劳动模范。她先后承担了8项课题的研究,5项获得省、市一、二等奖。先后在全省和全国数学课评优课中获得一等奖。到全国三十多个省份讲学100多场,著有《魅力数学课堂》《基于建模思想的小学数学教材解读》《走向儿童生命成长的多元素质评价》等专著,主编出版学材六册《魅力数学》。她三度奔赴陕西、新疆、贵州义务支教,为西部培训教师超1000人,为西部义务开设示范课、专题报告、讲座几十场,向西部教师捐赠个人专著100多册。曾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被中共常州市委宣传部、常州市教育局评为十大杰出教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评为特级教师、同时被江苏省教育科技工会评为江苏省青年教师标兵、2009年并被确定为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2011年12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确定为"江苏省第四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本次集团行政管理干部的培训,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管理艺术的提升,希望通过管理课程培训,让集团的每一位行政管理干部做一名实践的理论家,同时也做一名理论的实践者,让我们共同期待即将到来的管理智慧碰撞和头脑的风暴吧.....仁章校区新媒体文创一组策划:中山教育集团撰稿:王宇捷 殷雪瑶编辑:唐明 夏天 审核:集团各校校长

独化

溧阳唐玉法:30年耕耘在教学一线,新时期优秀教师的杰出代表!

在溧阳教育界,唐玉法是响当当的名人。他30年耕耘在教学一线,是新时期优秀教师的杰出代表;他一肩担起两所学校的校长之职,是学校管理的一把好手;他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1989年,唐玉法从师范院校毕业后在竹箦中学当了一名人民教师,从此,一枝粉笔绘春秋,三尺讲台育桃李。近30年来,他先后在竹箦中学、市第三中学、南渡高级中学等多所学校任教,培育学生数千名。老师的基本职责就是上课唐玉法告诉记者:他从普通老师开始,到教研组长、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工作越来越忙,但为了了解教学一线的情况,一直坚持为学生上课,即使现在身兼南渡高中和竹箦中学两所学校的校长,他仍然每周都上专业课,每年听课近200节。■ 唐玉法是我市及常州市地理教学的领军人物,学生每学年课堂满意度都保持在很高的水平。■ 他曾执教示范课、公开课20多节,并20多次进行专题讲学。■ 他主持和参与了多个省、常州市及我市级课题研究,40多篇学术论文在全国核心期刊和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他曾荣立溧阳市个人三等功,是省中小学正高级教师、省教科研先进教师、常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常州市教育领军人才等,在减轻学生负担、指导优秀学生、转化后进生等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并有较好的实践成果。熟悉唐玉法的人都知道,他非常勤奋,对教育事业更有着一份执着。他注重理想信念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他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努力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在他的带领下,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上新高。2018年高考,南渡高中本科上线率达98.6%,一本上线率达51.8%,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认可和群众的广泛赞誉。南渡高中先后获得“江苏省四星级高中”“江苏省文明单位”等数十项荣誉,南渡高中的特色化办学实践更引起省内外教育界关注,《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研究》等多家报刊杂志进行了报道,70多个学校和教育代表团专程到南渡高中考察、学习和交流。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政协委员,唐玉法说,他经常在思考这个问题。政协委员这个身份给他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了解社情民意,了解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他先后撰写了3件提案、1篇理论文章,其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提案得到市领导批示,关于焦尾琴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建议由市教育部门进行落实。目前,焦尾琴文化已成为大溪实验学校的特色课程,焦尾琴文化已经融入学校日常教学,有近60名学生在学习焦尾琴弹奏。唐玉法说:“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今后,我还要在特色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学生自主管理等方面多思考、多调研,尽可能为溧阳教育的持续辉煌献计献策。”

不活了

为全国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提供江苏样本

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吴楠/摄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吴楠/摄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吴楠)走进新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职业教育?12月7日,“2019江苏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南京举行。来自高校、职业院校和职教期刊等的300多位代表参会,并围绕这一主题,介绍了江苏职业教育发展成绩和经验,并就下一阶段江苏职业教育发展重点、路径和方法进行交流和研讨。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今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11月26-27日,教育部在深圳召开推进全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部署。与会代表提出,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也成为江苏职业教育界面临的重大课题和重要使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在讲话中表示,要坚持大改革推进大发展,推动职业教育全面振兴,进入均衡、特色、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他说,江苏一直以来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高原”,在职业教育改革方面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也为江苏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陈子季谈到,职业教育要在正本清源上下更大功夫,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一种有着广泛需求、具有特定功能的类型教育。要在守正创新上下更大功夫,使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充分展示出强大的自我完善能力和更为旺盛的生机活力;要在力求实效上下更大功夫,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有效引导我国职业教育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职业教育要高质量发展,需要建立纵向贯通的职业学校体系,健全横向融通的政策制度保障,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通过培训提高治理能力,健全质量保障体系。”陈子季强调。打造彰显类型特征的职业教育品牌与会代表提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江苏职业教育必须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认真回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2019年5月,江苏省人大颁布《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要求规模以上企业按职工总数的2%安排实习岗位,建立产教融合发展机制。在江苏省13个设区市中,有9个设区市建有职教园区,建立职业院校与产业园区共生共长机制。江苏省教育厅、省发改委定期发布《江苏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情况预警报告》,建立专业建设与产业结构对接机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江苏正在优化中高职贯通渠道,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目前已形成“对口单招”、五年制高职、直通试点项目三个中高职贯通主渠道。在中、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分别建设一批领军学校,并计划选择10所左右学校开展职业型本科和应用型本科试点。探索“职教高考”制度,出台《高等职业院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实行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职院校招生考试有效接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在主旨报告中总结了江苏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如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提升质量为核心,以产教融合为路径,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他表示,江苏职业教育40多年的发展史是一部创新史,曾经创造了若干职业教育领域的“全国第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要把握前进方向,要破体制机制瓶颈,建立职业教育制度体系;树质量标杆,完善职业教育结构层次;解不平衡局面,明确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变单一办学格局,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江苏职业教育年度质量报告发布论坛发布《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8》和《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9)》。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所长方健华解读了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2018年至2019年上半年发展状况。他表示,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继续保持总体协调高质量发展态势。从规模结构看,保持稳定;从办学条件看,主要指标领先全国;从教师队伍看,队伍规模保持稳定,结构趋于合理;学校党建也为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效明显;质量保障建设持续推进;产教融合不断深入;协同育人成效显著;教育教学信息化程度不断增强;社会贡献度逐年提高;政府履责不断完善。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李畅解读了《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9)》。他表示,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数全国第一、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数全国第一、师生技能大赛获奖数全国第一。在强化顶层制度设计、狠抓立德树人成效、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优化双师队伍结构、提升服务贡献水平、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八个方面有一些创新举措。如下发了《关于印发江苏省贯彻落实重点任务的通知》,出台了《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面向社会人员开展全日制学历教育试行办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全国领先,遴选出省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集成平台36个立项项目,14个培育项目,等等。他从大数据应用、现代学徒制、实训基地建设、产教融合平台、品牌专业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整改试点工作、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九方面介绍了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典型经验等等。本次论坛下设“江苏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探索”“江苏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建设”“江苏职业教育‘卓越计划’与‘领航计划’的实施” “江苏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实践”4个分论坛。在“江苏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探索”分论坛上,与会代表表示,江苏积极探索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相互衔接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机制。现有中职与高职“3+3”分段培养、中职与应用型本科“3+4”分段培养、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高职与本科“4+0”联合培养等多种衔接形式,涉及相关院校259所,每年参与的学生33000多人。在“江苏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建设”分论坛上,与会代表提出,江苏依据国家教学标准体系要求,加快区域特点的教学标准建设步伐,出台106个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140个专业技能教学标准、763门课程标准,初步形成了“内容完整、门类齐全、上下衔接”的教学标准体系。在“江苏职业教育‘卓越计划’与‘领航计划’的实施”分论坛上,与会代表表示,江苏将大力推动“双高计划”院校建设,打造一批卓越高职院校。创建50所左右中职领航学校。通过领军学校的建设,促进学校资源整合、优化学校布局,提升学校治理能力,推进人才培养质量再上新台阶。在“江苏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实践”分论坛上,与会代表认为,江苏职业教育潜心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法学法,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促进技能大赛成果等各类资源有效转化。科学设计如“项目主导、多元协同、资源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双岗双职”的高水平、结构化的教师团队,基于现代学徒制开展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三教”改革取得较好成果。会议由江苏省教育厅指导,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理工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报刊总社主办,《职教通讯》杂志社、《江苏教育研究》编辑部、《江苏教育》编辑部、《职教发展研究》编辑部、《江苏高职教育》编辑部承办,高等教育出版社江苏教学服务中心、江苏凤凰职业教育图书有限公司协办。来源: 社科院网站

九守

低进高出 启未来之程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创办于1937年的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学,现有教学班22个,学生总数1098人,专任教师122人,是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学。学校从校情出发,一手抓文化学习,一手抓体育项目,以“分层施教,低进高出,全面关爱提升每一名学生”为办学目标,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高等院校输送合格新生,是对党的教育方针的极好贯彻。于师德中筑根基教师应以德立身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其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师德师风建设至关重要。首先,学校通过“讲政治,抓学习,以学提师德修养”,让教师将师德内化于心:全体教师在认真领会江苏省教育部门《关于印发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实施细则的通知》《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精神的基础上,签订师德承诺书;以讲座、座谈会、读书活动等形式,认真组织教职工学习,强化对师德的认识。其次,学校采取“借平台,勤积累,以学促师德提升”,让教师将师德外化于行:利用“学习强国”平台开展学习,每天打开“学习强国”学理论、看视频、做试题、比学习;校党总支借党建活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及主题党日活动、主题党课等多种形式的政治理论学习,不断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一批批师德过硬的优秀教师不断涌现,包括苏州市爱生模范王秋生、苏州市优秀班主任沈志荣、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徐洁、盛国平。学校还通过“又进无尘杯”奖教活动对最佳管理团队和优秀个人进行了表彰。于德育中促成长春风化雨育新蕾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出发点。首先,学校通过“强管理,拓渠道”,来增强学校的育人功能。学校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围绕“仰怀教育”主题,班主任强化班级制度建设和班风、学风建设,并布置文化墙、图书角、卫生角,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2019年度,根据寄宿生数量不断增加和宿舍住宿点增加的实际情况,学校在常规管理工作中特别加强了对住宿生的管理,使宿舍井然有序,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作为苏州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学校注重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每个班级均开设心理课,由专职心理教师和有资质的教师承担教学;为所有学生提供“一对一”心理健康咨询,做好特需学生建档和跟进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从高一年级开始设置的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开展多元化课程体系,将教育从“升学主义”转向关注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引导学生将学习生活与社会发展及职业选择连接起来,使学生逐步成长为一个既能适应当下的学习生活又能胜任未来生涯发展的完整个体。其次,学校利用“多活动,重引领”,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在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开展寓教于乐的德育活动,以迎接全国文明城市检查为契机,布置以“仰怀教育”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宣传阵地,通过LED电子屏、黑板报、校园广播等方式开展各类文化宣传,营造“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氛围;除了集体升旗仪式、班会课、团会、学生社团等常规活动以外,还开展了新生军训,“网上祭先烈——思念永存”“吴中区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在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社会参与性和综合实践能力。再其次,学校采取“搭平台,促提升”,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学校充分发挥区级优秀班主任、区德育导师、校级优秀班主任的辐射作用,通过沙龙互动,分享带班的智慧,并为年轻的班主任指点困惑,提升整理班级管理能力等,效果显著,在吴中区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中,杨东霞、张恩洪等教师获一等奖。席振华、潘正等多名班主任被评为吴中区绩效考核优秀班主任。同时,学校还积极组织志愿者活动,组建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展示青年教工和学生的风采。于教学中求质量“低进高出”奏强音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首先,学校通过“勤反思,细总结”,推动教学质量走高。面对2017级高一入学录取分数为全区最低的现状,学校采取了改进措施,对毕业班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进行重点监测:将跟踪学生的辅导落实到每位教师身上,使辅导更有针对性;重视大型考试后的质量分析工作,包括年级质量分析、班级质量分析、跟踪学生个人的质量分析,科学有效地指导后续阶段的针对性复习;通过各种激励机制和励志教育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学校采取“抓业务,重管理”,追求教学高效质优。在教学常规管理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全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效备课、有效选题、有效训练、有效讲评、有效自学、有效补差;教学手段上抓好常考点、新考点、失分点、能力点、支撑点。学校引进大数据平台,使教学评价更科学。学校通过大数据平台,在高一进行大数据精准教学试点实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成绩分析的效率和精准度,提高了试题的精确性和适合性,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再其次,学校狠抓品质,提优化,推动教研活动升级,鼓励教师“走出去”,外出听课、外出培训、外出研讨、校际交流等,加强业务学习与交流。“以赛代练”,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解题比赛、“一师一优课”比赛、评优课等各种类型的比赛,提高其业务能力。2019年度,陈淑敏老师获苏州市心理健康评优课一等奖……6名教师在苏州市“一师一优课”中获区优课,3名教师在苏州市首届中小学微课制作比赛中获一等奖。最后,学校全力办活动,争竞赛,学生学科收获多。1989年12月,学校被评定为苏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男足、田径等项目已成为学校体育特色项目。2017年7月,学校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学校体育健儿创造了吴中区田径比赛“八联冠”的成绩;在吴中区足球比赛、苏州市足球比赛中分别获冠军、第六名,在吴中区体育大会校园武术比赛中获得冠军。刘子安、王鸿颉两位同学获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在第13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普知识大赛中,学校共有27名学生获奖,其中9名获一等奖;在2019年“高一吉杯”化学竞赛中,多名学生获省二等奖、市一等奖和二等奖……于教技中见特色“智慧校园”谋未来学校紧跟教育信息化步伐,运用先进的教育策略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练好教科教技的内功。首先,学校“勤修炼,细琢磨”,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在理论层面,学校教科部门做好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工作,带领各学科组教师深入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订阅《人民教育》《上海教育科研》《江苏教育》《江苏教育研究》及各学科教学参考等专业期刊拓宽视野。在实践层面,学校开展校内区级带头人以上名师授课、围绕“高效课堂”主题的专题研讨、青年教师教学汇报等活动,理论联系实践,进一步提升教学实效。同时,学校重视教师的外出学习培训活动,多人参加国家级别培训,盛国平、山世华老师参加“国培计划”教师工作坊高端研修,2019年参与省级培训共170人次。其次,学校“善反思,长研究”,凸显教科研先导性。学校积极倡导教师认真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总结思考,并形成论文,踊跃投稿或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比。近3年来,学校教师在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多名教师在“行知杯”“师陶杯”等省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学校的各级课题申报和研究工作也顺利开展,3个市级课题和4个市教育学会课题都在有序推进,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最后,学校“多投入,升配置”,努力打造“智慧校园”。学校将教育技术和教学实际进行了有效整合,班级多媒体设备都已换成了具有交互等功能的一体电脑,教技室制定管理制度,培训教师,为构建多媒体高效课堂服务;所有的实验课程均开齐开足,提高实验室、特色教室和未来教室的使用频率,真正为师生学习提供优质的学习保障。于文化中绘蓝图登素质教育高峰学校“立校训,树三风”,明确发展方向。作为建校80多年的老校,学校首先确立了以“仰怀教育”为主题的“三风一训”,既展示了学校的历史、现实和理想,又展示了师生励精图治、开创未来、追求光明前景的坚定信念。其次,学校“巧规划,细琢磨”,打造美丽校园。2019年,学校将文化景观墙、东山文化的古诗词、橱窗、凉亭等和谐搭配,完成了教学楼综合改造工程……加强校园卫生管理,做好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再其次,学校通过“强服务,提质量”,促进后勤保障。学校总务部门紧紧围绕“一切为学生服务、一切为教师服务”的中心,不断提升后勤服务质量,从宿舍到教室,从操场到食堂,提供更优质的后勤服务。新时代,新教育,新使命。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学多渠引入活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设好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成长共同体,将素质教育推向新高度。(金曦东 宋鸿雁)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对待

教师如何在专业写作中成长

从一名教师、作者转变为教育专业研究的杂志编辑,转眼间,人生的第二段职业生涯已经12年了。读稿、选稿、审稿、编稿、策划、出版……行走在江苏基础教育的广阔天地间,穿梭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边界中,在指导学校、教师写作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教育写作”在教师教育生活中的重要性。许多有热情和梦想的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因为缺少洞察、提炼和表达的能力,总是迈不过实践与理论之间的那道坎儿。当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付出种种努力,想要实现纵身一跃的时候,发现“不会写”成为最后的制约因素。不会写,万般精彩的教育实践,更与何人说?不会写,就可能永远停留在实践细节的沼泽中,无法再进一步;不会写,就无法领略更多的风景,走向更广阔的教育天地。当我把目光投向教师教育写作研究,却发现:教育写作一直是教育学研究的边缘问题和盲点问题。大多数学者认为教育写作只关乎研究成果的梳理与表达,而无法构成一个值得探索的研究问题。而实际上,教育写作可以改变教师的知识结构,帮助教师从知识的搬运工变为理论的创生者;教育写作还可以丰富教师的专业智慧,影响教师的专业习性、专业信念、专业素养、情感与态度,使他们体验到职业的幸福。正如当代教育家魏书生所说:“结合实际去写,就逼着自己去看更多的书,在实践与写作的过程中又加深了自己对理论的理解,养成了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的习惯,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但在现实状况中,大多数教师未能认识到教育写作的丰富功能和价值,仅仅将写作视为职称评聘的规定或业绩考核的要求,教育写作在教师教育生活中大面积缺位。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城市中小学教师中有八成以上从未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过文章,教师为了功利性目的,抄袭论文等现象也时有发生。面对教育写作,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畏难、自卑、应付等心理障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的研究和写作素养缺失,对丰富的教育实践缺少洞察、认识、提炼、概括和成果转化的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教师在职前培养中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师范院校没有专门的教育写作课程和教材);入职之后,学校没有足够的力量开展专门培训,提供专业人员指导。因此,大多数教师的写作只能靠模仿和自悟。很多教师因此畏惧教育写作,认为这种专业技能“纯属天赋”不可学,甚至“自觉”地把自己列到“不会写”的队列中。其实,那是努力了很久却不见成效的一种无奈。再加上写作动力系统供给乏力,使很多教师心生倦怠,放弃写作,最终止步于优秀,专业发展受阻。教师提升专业表达水平,除了“多读书、勤思考、多动笔”的9字箴言外,还有规律可循吗?除了少数有天赋的教师,能不能让更多教师学会专业表达,突破专业发展的桎梏和瓶颈,体会到专业发展的自信与幸福?我曾尝试用教师“听得懂”的方式给他们讲明看似说不清的写作门道,帮助他们打通“从实践走向理论”的最后一公里。2012至2013年,我在《江苏教育研究》(实践版)策划开设了“教育写作”栏目,精心策划、约请教育科研和写作方面的行家里手现身说法。这些文章因为操作性强,贴近教师写作实际,引发了教师、学校的热烈反响。很多学校将这个栏目中的相关文章推荐给教师,作为专业学习的重要材料。由于约稿对象的局限、出版周期的漫长和教育理论刊物辐射力的局限,这些努力仍然显得零散和微弱。在研究过程中,我发现,教育写作是有特定边界和内涵的。作为一种专业表达,写作者不仅需要具备选题立意、谋篇布局、修辞表达等通识意义上的写作知识,还需要学习教育方面的专业写作知识,也就是对各类教育文体的学习研究。教育叙事、教育案例、学术论文、调查报告、文献综述等不同的教育文体,是当下中小学教师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表达样式,但各有其文本特征和写作技术。教师作为写作者,应当具备明确的文体意识,了解各种教育文体的含义、功能、特性、分类、材料获取、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学会辨析相近、相关文体的联系与区别;弄清它们撰写时的易入误区、困难所在及其破解对策等。有了这些理论的涵养和指导,并以不断的写作实践相跟进,教师在写作时就能理解其中的学理,在认识上“辨体”“明体”,写起来又合乎规范,做到“合体”“得体”,这样教师的专业写作水平就能快速提升。有人说,编辑就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我却希望更多的教师能自己学会做衣裳。因此,结合自己多年来编辑期刊和指导教师写作的经验,我从“教育文体写作研究”的视角出发,将教师教育生活中可能遭遇的教育文体一一打开,提炼出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育论文、调查报告、文献综述等每类教育文体的文体特征和写作之道,尝试从认识、知识和技术层面解决中小学教师“写作难”的问题,为教师专业表达能力的提升提供一条可学习、可操作、可实现的技术路径,于是,便有了《教育写作:教师教育生活的专业表达》这本带着教师进入“写教育”状态的书。当然,教师专业写作素养的提升,除了要在学理上、技术上掌握一定的策略方法,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思考。罗振宇在2020年的新年演讲中,借助曾国藩“躬身入局”的典故,阐述了自己的观念——做个“做事的人”。什么叫“做事的人”?就是不置身事外,指点江山,而是躬身入局,把自己放进去,把自己变成解决问题的关键变量。在研究教师写作的过程中,有种责任感、使命感和幸福感一直充盈在我研究“教师教育写作”的过程中,让我深切体会到:以贡献感为指引是幸福的,也是自由的。我相信,当每一位教师都倾情投入到自己的教育生活中去,并逐步养成“观察生活—积淀学识—深度思考—持续写作”的专业生活习惯,终有一天,他们会超越技术写作的层面,进入到自由写作的状态,让自己丰富而又生动的教育生活自然而有意义地在笔尖流淌出来。真心期待在教学一线的普通教师在写作中不断实现思想与实践的创新与飞跃,不断走向优秀,遇见更好的自己。(作者单位: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教育报》2020年06月11日第11版 作者:颜莹

毁绝钩绳

优秀!江苏-张家港~再添4名正高级教师!

近日,省教育厅、省人社厅公布了2020年江苏省中小学和中职校教师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结果全省共认定242名正高级教师其中,港城共有4位教师获认定超级优秀有木有!在认识这些老师之前,小编要先普及一下”正高级“的分量↓↓↓中小学教师共设5个级别: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助理级、员级,“正高级”为最高一级。中小学正高级教师相当于高等院校的“教授”级别。快看看!有你的老师吗?张家港市第六中学王宝斌江苏省化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优秀支教教师、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名教师、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命题组专家、张家港市“十大杰出青年”、张家港市首届“十佳百星”、首届港城教育领军人才、张家港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张家港市学术指导服务团专家,现任张家港市第六中学副校长。在教学实践中凝练了“活力化学”教学主张,在课堂教学中构建了“一二六”教学范式,形成了“情境引路·问题导学·动态生成”的教学风格。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化学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多年来,先后在《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等杂志上发表专业论文和随笔短论百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化学教与学》全文转载;出版专著《心路》《素养为本的化学教学:范式·策略·案例》两部,主持或核心参与江苏省教科规划(教研)课题多项。先后多次在江浙沪等地开设展示课(讲座),指导多名教师成长为市学科带头人。张家港市实验幼儿园吕燕苏州市名教师、苏州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首届姑苏教育青年拔尖人才。曾获评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幼儿园青年教师教坛新秀“双十佳”、苏州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港城教育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现任实验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她坚守儿童立场,遵循儿童成长规律。2011-2017期间她扎根农村,依托江沙资源优势及儿童天性,创新“沙艺术”教育研究。成果《一沙一世界 向着美与智慧前行》先后获得苏州市优秀教科研著作评选一等奖第一名、张家港市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从教28年来,她倡导“让儿童在艺术中快乐成长”的教学主张,努力追求“自然·灵动·智慧·生长”的教学风格,音乐活动三次获江苏省一等奖。作为江苏省评估院专家组成员、苏州市名教师,先后赴新疆、海南等地进行讲座、公开教学。在《学前教育研究》《上海教育科研》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 100余篇,开设讲座 40 多场,组织公开教学 50 多节。主持省级课题两项,出版个人专著两部。个人事迹在《江苏教育报》《教师博览》杂志等媒体宣传报道。张家港市江帆幼儿园沈亚娟现任张家港市江帆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从教三十多年,无论从事教科、教研、后勤,还是整个幼儿园的管理,不管在市区还是农村,她始终站在教科研一线。作为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三级教育督学,为幼儿和老师的共同成长,尽心尽责,成为大家心中的“大老师”。她新建了三所公办幼儿园,理清了一条园所发展的基本思路——科研兴园。主持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新建幼儿园文化建构的实践研究——以江帆幼儿园为例》被评为江苏省精品课题,为周边众多园所提供了校园文化、园本课程的实例样本。她形成了个性化的课程建设路径,开发了“口袋里长出来的课程”。其中,“小碎件游戏”项目,姐妹园争相效仿。她推行“可玩之处皆游戏”,倡导“人人心中住个孩子”。立足教育实践的专业论文屡屡发表于《学前教育研究》《江苏教育研究》《学期教育》《早期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报刊杂志。其中,研究论文《小碎件游戏:鼓励好奇朝着有意味的方向生长》发表于《人民教育》。她帮扶了一批教师,主持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幼儿教师“全景式”成长的园本研究》,开题现场被专家定为可供参考的模板、中期评估喜获苏州大市仅有两项优秀之一,并获得苏州市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她不离不弃、从容坚守,坚持以“每日晚课”方式,解决大家当天的困惑,7年来,“每日晚课”已达1310多课时。正是对教育静心理性的研究,使她在各级各类公开教学中不断赢得肯定,先后出版两本研究专著,并逐渐形成了轻松愉悦、真实有效的教学风格,让每一位孩子在有趣好玩中长成幸福的模样!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彭召军江苏省正高级讲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苏州市职教语文教科研中心组副组长,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张家港市十佳班主任、张家港市优秀共产党员、张家港市优秀德育工作者,现任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党委办主任。她从教27年,从小学到初中再到职高,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超越自我。她热爱教育,潜心教学。主张教师以“生命”的方式存在于教育的场域中的,追求自主、灵动、成长的语文课,致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曾获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大赛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语文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一等奖,曾参与江苏省首批中职教师网络培训课程的开发,曾担任江苏省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大赛中职语文组决赛的评委。她善于思考,勤于科研。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文章30余篇,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课题8个。其中,她主持的《中职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获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优秀课题一等奖。她还经常到苏州、常州、泰兴等地开设公开课和讲座,是省级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一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座城市拥有好老师,便充满活力与希望。让我们一起期待更多优秀教师的涌现吧!

打火匣

走向卓越的管理智慧——镇江中山教育集团行政管理课程培训预告

走向卓越的管理智慧2020暑期中山教育集团行政管理课程培训立足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学校行政队伍管理发展的战略目标与要求,结合中山教育集团的发展形势,围绕集团高品质发展的根本任务,注重培育行政管理干部“出理念、重实效”,从行政的专业素质、专业实践和专业情境等维度,确定体系性、层级性和发展性兼具的培育目标,设置时代性、引领性和生成性相融合的培训内容,以实践问题研究为主轴、以全面的行政课程、资源整合与平台建设为依托,培育打造中山教育集团优秀的管理团队,促进中山教育集团高品质、高质量发展。主题为《走向卓越的管理智慧》的2020暑期中山教育集团行政管理课程培训将在8月中旬展开。讲座超越与嬗变——学校发展中的行政专业成长颜 莹江苏教育研究杂志实践版编辑部主任颜 莹,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理论版编辑部主任,副编审,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硕士。先后在《人民教育》《中小学管理》《当代教育科学》《基础教育课程》《上海教育科研》《编辑学刊》等核心期刊发表各类教育科研论文、人物报道、专访等80多篇,主持、参与了9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参与了《品德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多部教材、丛书的编写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育、教师发展和教育写作。从教学一线走来,带着对教育的执着与热爱,穿行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不同视域中。近年来,着力为区域、学校策划各类教育教学改革专题,传播优秀教育研究成果。打造了“人物”“教育写作”“课改前沿”等期刊品牌栏目,扩大期刊社会影响。撰写了多篇专题报道、人物访谈等,发掘江苏经验、推出优秀教师、打造品牌学校,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讲座教师专业世界的“四重天”潘晓芙镇江市教育局原副局长潘晓芙,女,镇江市教育学会副会长,镇江第一外国语学校理事长。江苏省中学化学特级教师,江苏省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教育部首批“国培计划”专家,教育部特约教育督导员,江苏省人民政府督学,江苏省首批“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全国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常务理,江苏省教育学会特级教师专委会副理事长。从事中学化学教学、学校及教育行政管理三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实践和管理经验,应邀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中学骨干教师和优秀校长培训班开设专题讲座。主持教育部重点课题、江苏省重点规划课题多项,出版个人专著《爱就开心——我的教育主张及实践探索》,数次获江苏省省教科研成果二等奖。领衔主持的名师工作室获“江苏省十大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优秀校长”“江苏省先进工作者”“江苏省先进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镇江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镇江市人民奖章”“镇江市十大女杰”“镇江市名校长”等多项荣誉称号。江苏省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人大代表。讲座沟通,一场心灵的对话——管理者沟通工具的设计庄惠芬常州武进区星河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庄惠芬,江苏常州武进人,江苏省特级教师。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常州市第二届、第三届名师工作室领衔人。2010年4月获得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2011年5月评为武进区劳动模范。她先后承担了8项课题的研究,5项获得省、市一、二等奖。先后在全省和全国数学课评优课中获得一等奖。到全国三十多个省份讲学100多场,著有《魅力数学课堂》《基于建模思想的小学数学教材解读》《走向儿童生命成长的多元素质评价》等专著,主编出版学材六册《魅力数学》。她三度奔赴陕西、新疆、贵州义务支教,为西部培训教师超1000人,为西部义务开设示范课、专题报告、讲座几十场,向西部教师捐赠个人专著100多册。曾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被中共常州市委宣传部、常州市教育局评为十大杰出教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评为特级教师、同时被江苏省教育科技工会评为江苏省青年教师标兵、2009年并被确定为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2011年12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确定为"江苏省第四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本次集团行政管理干部的培训,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管理艺术的提升,希望通过管理课程培训,让集团的每一位行政管理干部做一名实践的理论家,同时也做一名理论的实践者,让我们共同期待即将到来的管理智慧碰撞和头脑的风暴吧.....仁章校区新媒体文创一组策划:中山教育集团撰稿:王宇捷 殷雪瑶编辑:唐明 夏天 审核:集团各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