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化作春泥更护花白菜

化作春泥更护花

关注闻艺金沙纯文学文化美刊化作春泥更护花文/陈文2018年1月退休,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致退休的自己》,告诫自己,退休以后,虽然与“组织”失去了联系,但是,不能像大海中的小舟失去方向,漫无边际,找不到彼岸,也不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整天坐在家里扳手指头。只有保持阳光向上的姿态,人的尊严和生命的意义才会永葆青春。以另一种生活方式开启自己的退休生活,愿以自己所长继续为教育事业尽微薄之力。——题记01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退休不久,就有校长、园长主动跟我联系,邀请我去做顾问。我做了一辈子教育,对教育有着特殊的情结,一下子离开心爱的工作岗位真有些不舍,想着还能发挥些余热,也就欣然答应了。先后有8所中小学、幼儿园聘请我做了他们的顾问。他们既然信任我,我就要不遗余力地当好这个顾问,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做好每一件事,贡献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以眷眷之心、拳拳之情报答我的教育情怀。我经常深入学校,与校长、园长一起谋划发展规划,研讨课程建设,商谈教师培养,规划课题研究等等,为学校、幼儿园的特色建设和内涵发展提供一些科学可行的建议。岸头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科研是该校的弱项,王校长亲自找上门,请我去学校当顾问帮着选题规划。我先给全校教师开设了《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的讲座,然后与学校领导挖掘学校特色亮点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寻找研究方向,最后提出了几个课题选项,由学校自主抉择。最后确定的选题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评式”教学课例的研究》。我又详细地指导教科室主任起草研究方案,既有宏观的架构指导,又有微观的批注修改,经过5个回合地面对面点拨修正,终于拿出了一份像样的研究方案,被确立为常州市备案课题。怎样把研究方案付之行动?这是课题组面临的最大问题和挑战。我亲临小学部和初中部语文课题组的课堂教学研究现场,听完课,跟大家一起开展研讨活动,基于研讨主题,我从“学科素养”“学”“评”“表达”4个方面做了针对性的示范点评,参与了《金坛区岸头实验学校“学评式”课堂教学评价反馈表》的制定,为以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河头小学有一项江苏省重点自筹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瓶颈,朱校长请我跟课题组谈谈后续的研究思路。我细读了他们的研究方案和中期报告,给学校研究团队做了《怎样做好“阅读+”课题的后续研究》辅导报告,怎样把研究推向深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举措,得到大家的高度认可。社头小学积极响应教育部长陈宝生关于新时代“课堂革命”的指示,开展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自主课堂实践研究》,我作为学校顾问,从选题到开题论证,都能做到亲力亲为,为全校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作了《让自主课堂研究落地生根》的实用性报告,为学校的主课题研究提供了明晰的可操作的路径。从调研走访,到座谈研讨,我自始至终参加了朱林中心小学和华城实验幼儿园的三年主动发展规划的制定撰写。退休以后,能够有机会为学校和幼儿园的发展献计献策,既是一种信任和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02为教师成长现身说法关心下一代,先要关心教师的成长,教师兴,则学生兴。学校都很重视对年轻教师的培养,期望他们早日过关成为骨干教师,担当教育重任。应学校聘请,我担任了几所学校青年教师发展团队的顾问。年轻老师怎样才能少走弯路,尽快成长起来?与有没有好的导师引路关系十分密切。对此,我很有体会。在职期间,我以自己名师工作室的名义,培养了一批优秀教师,目前都是学校的中坚力量,不少人还做了学校领导。退休以后,仍然把关心和培养青年教师作为己任。从规划总结到研讨、论坛、沙龙、评课等等,只要学校有需求,我都积极参与其中。我对他们说,如果你想发展得比别人好成为有影响的优秀教师,就要“做好人、读好书、上好课、写好文、搞好研究”。我还经常去学校听年轻老师的课,与他们探讨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教学,总是先鼓励肯定教学中的亮点,然后再提出课堂教学改进的建议。2019年10月10日,我驱车40公里,赶到茅山脚下的一所规模不大的山区小学,听了一位青年教师的语文课,她叫葛平,徐州人,入职5年。听完课,我跟葛平老师交流了整整1节课,先表扬她安心在山区学校工作,肯定了她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的成功之处,然后重点讨论了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关注学生的成长点?最后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葛平满心欢喜地说:“谢谢陈老师!今天太高兴了,您的点评让我深受启发。”有校长告诉我,一些年轻教师不会做班主任。我就结合自己10年班主任经历,查阅和收集了许多资料,花了两个星期准备讲稿,到两所学校跟班主任做了《班级管理从常规抓起》的辅导报告。有些青年教师不会做课题研究,不会写教育论文和案例,我先后走进朱林中心幼儿园、尧塘中心幼儿园、社头小学、明珍实验学校、河头小学、常胜小学,对他们进行了菜单式的培训。特别是在常胜小学,我契合王权校长的教育主张和办学理念,为老师作了题为《立足学校文化,做好特色研究》的讲座。我还到西岗小学、河头小学、常胜小学以《为师荣耀的教育人生》为题,讲述自己成长的故事,对教师进行励志教育,激励大家通过奋斗做一个幸福的老师。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好老师要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我一定尽心尽力为新时代“四有”好老师队伍建设贡献力量。03为家庭教育把脉问诊古语有云:“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所以然者,生而善教也”。可是,现实情况往往是,不管孩子,一家人欢天喜地,一查作业或考试,家里就鸡犬不宁。这是为什么呢?我以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一个人,从懵懂无知的孩童到一个独立的人,应该说,成长是一个漫长的历程,但是,家庭教育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摇篮。下一代的成长牵动着许多人的心,我作为金坛区关工委和老科协讲师团成员,也有责任和义务关心下一代。不管在职,还是退休,只要有人与我商讨怎样教育孩子,我都会倾其所有,诚心诚意地说说自己关于家庭教育的见解和做法。我曾对外来务工的家庭教育进行过问卷调查,撰写了《新市民子女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一文,在金坛区老科协《简报》发表。最近两年,应邀到常胜小学、岸头实验学校等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教育孩子是父母最大的事业》等讲座。每次讲课,家长都听得很认真。每次讲完后,都有家长咨询一些问题,甚至还有家长找我加入微信群。今年2月,有校长给我命题:谈谈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接受任务后,自己开始犯难了,老师能够教育学生,难道不会教育自己的孩子吗?既然校长请我去对他们的老师开讲,就意味着在家庭教育的问题上,教师也有盲区。经过两周的琢磨和准备,按期到学校跟老师们进行了坦诚的交流和对话。家庭教育是综合学科,需要多方配合,既要科学,又要艺术,还有宽严相济,才能成就孩子更好的人生,为国家培养更有力量的下一代。04为兴趣爱好著书立说写作是我的兴趣爱好。退休以后,觉得可重拾初心,砚耕逐梦,用另一种方式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服务新时代。在朱林中心小学做顾问时,我写了15万多字的日记,2018年,我对日记进行了整理修改,给每则日记加了标题,由团结出版社出版了《用心教育》一书。2019年,我又把自己担任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写的123篇日记,约25万字,分成五章,出版了《名师工作室手记》。目前,正在筹划,准备出版散文集。往事悠悠,岁月有痕。这两年已经陆续在纸刊发表了《暖流》《怀念母亲》《父亲》《陪妻劳动》《竹笋》《小美》《乡间如画》《古槐遐思》等10多篇文学作品。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许多征文相继而来,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的我,又怎能错过机会?分别写了《难忘的年夜饭》《车的变迁》《会隆桥笑了》《教室里的乾坤》《做最好的自己》《不屈的足迹》等数篇散文,或获奖,或发表。尽管离开了教育工作岗位,但是,教育情怀依然不舍,仍然用自己的笔书写对教育的钟情。先后在《中国教师报》《江苏教育报》《江苏教育研究》《学校品牌管理》等刊物发表了近10篇论文和随笔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教育,没有终点的事业,退休则是另一段旅程的开始。退休以来,自己只是做了一些力能所及的事,为此,《常州日报》记者尤佳对我进行了采访,以《发挥余热,贡献社会》为题,予以报道。我一定不负信任,用心做事,再立新功。作者简介陈文,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专著8部,发表论文和文学作品100多万字。

闻曰

低进高出 启未来之程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创办于1937年的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学,现有教学班22个,学生总数1098人,专任教师122人,是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学。学校从校情出发,一手抓文化学习,一手抓体育项目,以“分层施教,低进高出,全面关爱提升每一名学生”为办学目标,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高等院校输送合格新生,是对党的教育方针的极好贯彻。于师德中筑根基教师应以德立身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其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师德师风建设至关重要。首先,学校通过“讲政治,抓学习,以学提师德修养”,让教师将师德内化于心:全体教师在认真领会江苏省教育部门《关于印发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实施细则的通知》《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精神的基础上,签订师德承诺书;以讲座、座谈会、读书活动等形式,认真组织教职工学习,强化对师德的认识。其次,学校采取“借平台,勤积累,以学促师德提升”,让教师将师德外化于行:利用“学习强国”平台开展学习,每天打开“学习强国”学理论、看视频、做试题、比学习;校党总支借党建活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及主题党日活动、主题党课等多种形式的政治理论学习,不断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一批批师德过硬的优秀教师不断涌现,包括苏州市爱生模范王秋生、苏州市优秀班主任沈志荣、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徐洁、盛国平。学校还通过“又进无尘杯”奖教活动对最佳管理团队和优秀个人进行了表彰。于德育中促成长春风化雨育新蕾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出发点。首先,学校通过“强管理,拓渠道”,来增强学校的育人功能。学校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围绕“仰怀教育”主题,班主任强化班级制度建设和班风、学风建设,并布置文化墙、图书角、卫生角,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2019年度,根据寄宿生数量不断增加和宿舍住宿点增加的实际情况,学校在常规管理工作中特别加强了对住宿生的管理,使宿舍井然有序,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作为苏州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学校注重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每个班级均开设心理课,由专职心理教师和有资质的教师承担教学;为所有学生提供“一对一”心理健康咨询,做好特需学生建档和跟进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从高一年级开始设置的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开展多元化课程体系,将教育从“升学主义”转向关注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引导学生将学习生活与社会发展及职业选择连接起来,使学生逐步成长为一个既能适应当下的学习生活又能胜任未来生涯发展的完整个体。其次,学校利用“多活动,重引领”,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在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开展寓教于乐的德育活动,以迎接全国文明城市检查为契机,布置以“仰怀教育”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宣传阵地,通过LED电子屏、黑板报、校园广播等方式开展各类文化宣传,营造“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氛围;除了集体升旗仪式、班会课、团会、学生社团等常规活动以外,还开展了新生军训,“网上祭先烈——思念永存”“吴中区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在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社会参与性和综合实践能力。再其次,学校采取“搭平台,促提升”,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学校充分发挥区级优秀班主任、区德育导师、校级优秀班主任的辐射作用,通过沙龙互动,分享带班的智慧,并为年轻的班主任指点困惑,提升整理班级管理能力等,效果显著,在吴中区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中,杨东霞、张恩洪等教师获一等奖。席振华、潘正等多名班主任被评为吴中区绩效考核优秀班主任。同时,学校还积极组织志愿者活动,组建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展示青年教工和学生的风采。于教学中求质量“低进高出”奏强音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首先,学校通过“勤反思,细总结”,推动教学质量走高。面对2017级高一入学录取分数为全区最低的现状,学校采取了改进措施,对毕业班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进行重点监测:将跟踪学生的辅导落实到每位教师身上,使辅导更有针对性;重视大型考试后的质量分析工作,包括年级质量分析、班级质量分析、跟踪学生个人的质量分析,科学有效地指导后续阶段的针对性复习;通过各种激励机制和励志教育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学校采取“抓业务,重管理”,追求教学高效质优。在教学常规管理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全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效备课、有效选题、有效训练、有效讲评、有效自学、有效补差;教学手段上抓好常考点、新考点、失分点、能力点、支撑点。学校引进大数据平台,使教学评价更科学。学校通过大数据平台,在高一进行大数据精准教学试点实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成绩分析的效率和精准度,提高了试题的精确性和适合性,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再其次,学校狠抓品质,提优化,推动教研活动升级,鼓励教师“走出去”,外出听课、外出培训、外出研讨、校际交流等,加强业务学习与交流。“以赛代练”,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解题比赛、“一师一优课”比赛、评优课等各种类型的比赛,提高其业务能力。2019年度,陈淑敏老师获苏州市心理健康评优课一等奖……6名教师在苏州市“一师一优课”中获区优课,3名教师在苏州市首届中小学微课制作比赛中获一等奖。最后,学校全力办活动,争竞赛,学生学科收获多。1989年12月,学校被评定为苏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男足、田径等项目已成为学校体育特色项目。2017年7月,学校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学校体育健儿创造了吴中区田径比赛“八联冠”的成绩;在吴中区足球比赛、苏州市足球比赛中分别获冠军、第六名,在吴中区体育大会校园武术比赛中获得冠军。刘子安、王鸿颉两位同学获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在第13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普知识大赛中,学校共有27名学生获奖,其中9名获一等奖;在2019年“高一吉杯”化学竞赛中,多名学生获省二等奖、市一等奖和二等奖……于教技中见特色“智慧校园”谋未来学校紧跟教育信息化步伐,运用先进的教育策略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练好教科教技的内功。首先,学校“勤修炼,细琢磨”,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在理论层面,学校教科部门做好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工作,带领各学科组教师深入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订阅《人民教育》《上海教育科研》《江苏教育》《江苏教育研究》及各学科教学参考等专业期刊拓宽视野。在实践层面,学校开展校内区级带头人以上名师授课、围绕“高效课堂”主题的专题研讨、青年教师教学汇报等活动,理论联系实践,进一步提升教学实效。同时,学校重视教师的外出学习培训活动,多人参加国家级别培训,盛国平、山世华老师参加“国培计划”教师工作坊高端研修,2019年参与省级培训共170人次。其次,学校“善反思,长研究”,凸显教科研先导性。学校积极倡导教师认真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总结思考,并形成论文,踊跃投稿或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比。近3年来,学校教师在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多名教师在“行知杯”“师陶杯”等省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学校的各级课题申报和研究工作也顺利开展,3个市级课题和4个市教育学会课题都在有序推进,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最后,学校“多投入,升配置”,努力打造“智慧校园”。学校将教育技术和教学实际进行了有效整合,班级多媒体设备都已换成了具有交互等功能的一体电脑,教技室制定管理制度,培训教师,为构建多媒体高效课堂服务;所有的实验课程均开齐开足,提高实验室、特色教室和未来教室的使用频率,真正为师生学习提供优质的学习保障。于文化中绘蓝图登素质教育高峰学校“立校训,树三风”,明确发展方向。作为建校80多年的老校,学校首先确立了以“仰怀教育”为主题的“三风一训”,既展示了学校的历史、现实和理想,又展示了师生励精图治、开创未来、追求光明前景的坚定信念。其次,学校“巧规划,细琢磨”,打造美丽校园。2019年,学校将文化景观墙、东山文化的古诗词、橱窗、凉亭等和谐搭配,完成了教学楼综合改造工程……加强校园卫生管理,做好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再其次,学校通过“强服务,提质量”,促进后勤保障。学校总务部门紧紧围绕“一切为学生服务、一切为教师服务”的中心,不断提升后勤服务质量,从宿舍到教室,从操场到食堂,提供更优质的后勤服务。新时代,新教育,新使命。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学多渠引入活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设好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成长共同体,将素质教育推向新高度。(金曦东 宋鸿雁)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解剖刀

遇见更好的自己

去年,颜莹说她在写一本关于教师写作的书。过了年,我有幸成为《教育写作:教师教育生活的专业表达》(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这本书的第一个读者。七个章节、约二十万字,一页一页读下来,居然一点儿都不累。我肯定,这是一本好书,一本既好看又好用的专业书。说好看,并非有什么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是聚焦尽人皆知的教育写作,从一个作者的视角,讲述了不为人知的新鲜经验,让你眼前一亮;说好用,也并非有什么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是针对眼高手低的写作困境,从一个编者的视角,厘清了似是而非的概念,阐述了不同文体的写作要领,为你拨云见日。一本专业书,要写得既好看又好用,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颜莹做到了。或许,这得益于她从教学一线到杂志编辑的丰富经历。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她就在“教海探航”征文比赛中获奖,后来又连续三年获得“师陶杯”征文一等奖,是一个优秀的“作者”;之后的十多年,她一直在《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做编辑,阅稿、改稿无数,是一个优秀的“编者”。谈教育写作,她是有底气的。更重要的是,她的心里一直装着“读者”——那些在教学一线的普通老师,期待他们“在写作中不断实现思想与实践的创新与飞跃,不断走向优秀,遇见更好的自己”。有人说,教写作必须解答三道题:为何写?写什么?怎么写?我们往往纠缠于“写什么”与“怎么写”,偏偏忽视了“为何写”这个根本性的问题。其实,“写什么”比“怎么写”重要,而“为何写”比“写什么”更重要,关乎写作的价值观与动力源。教师的教育写作,如果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或者评审职称,满足一时之需,那么写作就是一块“敲门砖”,“门”敲开了,“砖”便扔掉了;如果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或者实现自己的教育人生,那么写作就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内生力”,“力”增强了,“路”自然就走得远了。不幸的是,我们常常把教育写作当作“敲门砖”,需要时才想起来,这自然就成了一件“苦差事”。怎样才能解脱这种教育写作之苦呢?这本书为教师们解了惑,那就是找到写作的意义感。有一句话说得好:“理想不是用来实现的,而是用来让生活的每一天变得更有意义。”对于教师来说,有一个为之奋斗的教育理想——专业成长,就能让每一次艰苦的写作变得更有意义。在这本书中,颜莹将这个朴素的道理写成了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公式:教师专业成长=经验+反思+写作。她在美国学者波斯纳“经验+反思”的基础上,又往前迈了一小步,加上了“写作”。就是这一小步,让教师的专业成长实现了一次大飞跃,不但让教师在反思中“跳出了实践时的行动逻辑和细节泥沼”,而且让教师“将零散的经验进一步明晰化、系统化和结构化,形成自己的一家之言”,更可贵的是,“让教师的‘个体经验’转化成了‘公共知识’”,进而“转化为教育的生产力”。颜莹的这一番论述,让我们对教育写作的认知一次次地翻新。我不由得想起我的导师庄杏珍,她对语文教学规律的把握及对语文教材课文的解读,是那一代特级教师中的杰出代表。遗憾的是,庄老师的语文思想和宝贵经验,没能通过教育写作进行系统的整理与提炼,散落在语文教学的历史长河里。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相信庄老师一定会写下属于她的语文世界,并化为今天更多教师的实践智慧。古人云,人生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教育写作,并非要追求一种“不朽”,而是要追求一种“勿忘”,“勿忘”教育中那些曾经感动我们的日子,“勿忘”日子里那些曾经激励我们的思想,“勿忘”思想背后每一个奋斗场景以及教育的初心使命。只有每个人都贡献出自己的教育智慧,教育的未来才有希望。怎么写?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说简单,关于写作方法的书刊不计其数,仅一部《文心雕龙》,就可以传授你写作的“三十六计”;说复杂,没有哪一本书可以一次性地解决你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在教学上,流行这样一句顺口溜: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对于教育写作,也是如此,关键不在于用哪一种写法,而在于知道有哪几种文体,每一种文体又有哪几种写法。颜莹深知“读者”的心思,一连用了五个章节,分门别类地解答了“怎么写”这个问题,详尽介绍了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育论文、文献综述及调查报告五种文体的写作方法与学术规范。汪曾祺曾说,写作其实很容易,就是要找到自己熟悉的那个“调子”。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征,就有不同的“调子”。这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开了每一种文体的“写作密码”:教育叙事是“感性与理性的交织”,要“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教学案例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创生”;教育论文是“问题解决与理性思辨”,要实现思维、逻辑、语言的“三重转向”;文献综述是“在梳理中发现”,要做“程序清晰的行动”;调查报告是“基于调查的研究”,要“用证据说话”。这些文体的特征表述和写法要诀,要言不烦、一语中的,道出了我们想说却又说不出来的话。好的文章,好的专业书,不是“闭门造车”“造”出来的,而是在教学实践中“做”出来的。用颜莹的话说,就是形成自己的“扎根理论”,文章的“根”是扎在自己实践的土壤里的。我清楚地记得,颜莹不止一次地来到我们学校,手把手地教老师们练习各种文体写作,一次又一次地指导老师们修改自己的文章。在书中,那篇“一文三改”的案例,似乎再现了颜莹和老师们在一起反复斟酌、反复推敲、反复修改的场景,我感到分外地亲切。是的,这本教育写作书正是颜莹在和老师们的共同切磋中“做”出来的,那些鲜活的案例,就是最好的明证。(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中国教育报》2020年06月24日第10版 作者:薛法根

集报王

“专业表达幸福行走”——大马路小学 “自主·成长”好教师团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2020年10月20日,徐州市大马路小学“自主·成长”好教师团队开展了读书交流活动,大马路小学任焱校长和 “自主成长”好教师团队的老师们参加了此次会议,并邀请了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的颜莹主任进行了专家引领。在线上线下的交流互动中,老师们分享了阅读颜莹主任的专著《教育写作:教师教育生活的专业表达》的读书感受。此次读书交流活动由江苏省特级教师刘杰主持,她代表老师们热烈欢迎颜莹主任的到来,感谢颜主任对一线教师的深切关怀,这本专著引导教师正视教育写作中的现实困境,为教师们量身定制了专业表达的有效路径。通过分析不同类型、不同文体的特征,教给老师们具体的、可操作的、切实可行的写作方法和专业表达,有助于唤醒教师的主体自觉,建立专业视域下的表达自信。孟凡英主任以《双向构成,相互玉成》为题首先发言,她认为《教育写作》这本书让她对写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只有坚持在读书中悟道理、在实践中做教育、在积累中写反思,才能够完成一次次的蜕变,更加懂学生、懂学科、懂教育,更加认真地做教育、享受教育,书写自己的精彩教育人生!年轻的英语郭洁主任读了《教育写作——教师教育生活的专业表达》一书,深有感触,对自己提出了两点:“教育写作对我而言为什么难?”“我为什么要写作?”她剖析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在不断中,寻找到了写作的目的:为了更好地做老师,为了更深入地思考,为了更幸福地生活。彭苏华校长发言的主题是《遵循文体特点,掌握写作方法》,她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把这本书的章节做了细致的梳理,分别将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学论文、文献综述和调查报告从文体特征、文本结构、基本程序、写作步骤、注意事项等方面分门别类,系统归纳,做了很好的书评和导读,给团队老师们很大的启发。王海芳老师是大马路小学的美术教师,她一直默默努力,不断追求,这次读颜莹主任的书,思考自己的教学,她体会到了教育写作的意义,即提升阅读品质、深化思想认识、提高教学能力,她已经逐渐养成了用理论指导实践的习惯,并决心坚持写作,让写作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张俊主任以《审视自我,走向美好》为题,提到了阅读这本书时具有强烈的自主阅读的欲望,读出了惊喜感、带入感、幸福感。她认为,颜主任把这样一本很专业的书籍真正写到了教师们的心里,给教师们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她在审视自我中找到了“病根”,在阅读书籍中掌握了策略,在自我突破中逐渐学会了专业表达。王银娣老师的发言题目为《写作体验,在教育生活中幸福行走》,她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阐释了自己的观点:深耕——在教育实践中积累素材,深思——在阅读反刍中获得灵感,深描——在写作体验中幸福行走,她还特别提到“教师的成长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引领学生更好的成长,成长也是教师的责任。”颜莹主任回顾了两年前走进大马路小学的情景,赞扬大马路小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长久以来形成的自主发展的良好样态。她向老师们介绍了自己写《教育写作:教师教育生活的专业表达》一书的写作目的,即希望采用深入浅出的方式把这本书当成老师们写作的工具书,给更多的老师以写作的帮助和指导。她对六位老师的发言一一点评,用热情的赞美、激励的评价、智慧的点拨,引领着团队老师对教育写作更进一步地深入地思考。颜主任认为此次读书交流让大家度过了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每位老师发言的角度都有不同,分析也非常深刻,能够给其他老师很好的启发。她很高兴自己能够成为教师成长的同行者,并真诚感谢老师们给予她的灵感和启发!任焱校长对团队老师的发言给予高度评价,对教师们的成长更是寄予厚望。她认为通过此次交流,老师们更加认识到了教育写作的价值和意义,掌握了专业行走内在成长的路径。她提出“读——做——写”要成为专业成长的“链条”,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读写并进、相辅相成。她希望老师们要更加坚定地走“读——做——写”的专业成长的路径,逐渐形成“内生力”,激发专业行走的更大的动力,建立专业自信,寻找专业幸福感,从而形成“内在动力——价值意义——方法策略——成长路径”的良性循环。专业的表达,专业的行走。任校长和刘杰老师期待老师们勤奋写作,笔耕不辍,记录下自己的教育时光,留下宝贵的教育财富,成为更专业的教师,追寻更幸福的教育人生!主编 李旭监制 周靖霏总监 朱汉东【来源:名城徐州】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傲娇

坚守信念与情怀,一路行走一路风景

景盛,中小学高级教师,南通市劳动模范、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南通市小学数学学科专家、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教师。获评江苏省优秀青少年科技教育校长、南通市学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标兵、海安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海安市名校长、海安市十佳校(园)长。现任海安市明道小学教育集团党支部书记、校长。作为奋战在教育最前线的普通一兵,作为学校品牌办学的核心力量,作为事无巨细、时刻不能懈怠的学校“当家人”,景盛始终被使命感驱动,满怀对教育的情怀与爱,多年如一日,为梦想坚守,为师生操持,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奋发努力!积蓄与迸发、创新与升华、凝炼与锻造,一路行走,一路风景!以科学决策力,打造闪亮学校名片景盛致力于学校文化建设研究,根植学校历史,追寻学校文化的本源;解构学校内涵,凝炼办学思想;躬耕教育实践,涵养文化自觉。努力从生命哲学的视野着力涵养具有自身特色的明道文化,努力冲破学校文化始终走不出“物质文化”建设的藩篱,让文化真正回归到师生自己的精神生活之中。办学纪实和办学经验先后在《中国教育报》《中小学管理》《中国教师》《江苏教育研究》等报刊杂志上报道推广,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在“北师大海峡两岸基础教育发展论坛”上交流推介,出版专著《行走在明道文化建设的路上》,成功举办“明道文化论坛”,收到省内外专家得高度好评。近五年来,学校获评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南通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南通市首批教师发展优质学校、南通市教科研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连续多年获评“海安市素质教育五星级学校”称号。他发自内心地相信,沉醉其中的行动、不计回报的付出和念念不忘的坚守力量,会把学校锻造成大家所期待的样子。以工作执行力,引领团队优质发展景盛努力构建明智、明快、明净和人文之治的“三明治”学校管理格局,力求使学校管理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2018年夏,明道小学教育集团正式成立。在集团化办学的路上,景盛带领明道人团结一心、群策群力,秉承共同理念、追求共同目标、分享共同智慧、多元共同发展。集团办学两年来,顺利实现了从“名校带动弱校一路共同发展”到“全力建设优质示范窗口学校”的战略跃升。专题片《明道育人谱新篇,丹凤崛起正朝阳》鲜活详实、震撼人心。作为海安市首批集团化学校,办学经验向全市进行了专题交流分享,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以终生学习力,润泽无悔教育人生景盛长期潜心小学数学教学研究,逐步形成“案例剖析式”的研究方式。深入研究教材、教法与学法,力求把握数学的本质特征;深入研究学生学习过程和思维过程,力求把握儿童的学习规律;深入研究教师的日常教学习惯,力求科学指导教师的专业发展。课堂教学逐步形成“注重文化、彰显思维、强调体验、回归生活”的教学风格,凸显“新”(方法新颖)、“奇”(充满奇趣)、“透”(学生思维透彻)、“美”(学生享受美感),让学生徜徉在数学的丰富世界中,体味到数学所特有的魅力。近五年来,景盛积极承担江苏省小学数学珠心算教育实验,致力于脑科学、心理学在珠心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索出大脑珠像图建构的教学策略,数篇论文发表于《珠算与珠心算》,具有很强的指导价值和实践意义。多节珠心算公开课和优秀微课获省优市优,受到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教研室、江苏省珠算协会、南通教育科学研究院领导专家的高度好评。教育教学工作纷繁复杂,点滴闲暇却是读书写作好时光!一杯清茶浸染温柔的阳光,一本好书陪伴宁静的午后,景盛爱读书勤写作,近五年就有二十多篇论文发表于《新华日报》《中国教师》《江苏教育》等报刊杂志。他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经验积累,也深刻影响着他的“徒弟们”,其中一些老师在他的示范引领、精心指导下,迅速成长为海安乃至南通小学数学教育的中坚力量!“育得桃李竞芬芳,汇聚风华铸辉煌”是景盛工作三十多年来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的生动写照。引领教育质量、浸润校园文化、深化课堂改革、促进课程研发……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他的用心和智慧,饱含辛勤的汗水和坚忍不拔的意志。他是一个身体力行的引领者,是一个脚踏实地的践行者,更是一个始终奔跑在路上的追梦者!责任编辑:崔宏林

恋风

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获第五届江苏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

近日,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第五届江苏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许卫兵校长领衔申报的“剖宫产儿童学习关怀的案例研究”获评二等奖。据悉,全省各大高校、科研机构、基层学校共1600多个项目参评,获奖面不到20%。成果内容本成果内容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对象专项重点资助课题“剖宫产儿童学习关怀的实证研究”(课题编号:R/a/2016/03)的系列论文,共4篇。第一篇《触摸教育的另一道风景——剖宫产儿童学习关怀的跟进研究》(许卫兵),简述本研究的由来与基础(《江苏教育研究》2015年曾集中发表过前期成果),和2016年以来后续跟进研究思路与做法。《剖宫产儿童胆怯心理的行为观察与矫治》(蔡领娣、周正娟)、《破译生理密码 促进语言学习——一名剖宫产儿童言语学习的个案研究》(康缪燕)、《积极“干预” 助力成长——剖宫产儿童滚翻能力培养的个案研究》(史有军)等三篇文章,均为剖宫产儿童学习(成长)关怀的个案研究,涉及心理健康、语文学习、运动协调等不同主题,分别发表在《江苏教育研究》2018年7-8合刊和2019年第1期。主要观点生命,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亿万年的生物进化和基因发展,为人的孕育和出生“设计”好了一套“既定程序”。在医学上,非自然分娩的剖宫产,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孩子最初始的呼吸学习、前庭平衡、触觉防御、本体感觉等,可能会衍生感统失调、视弱、胆小等危害。关注剖宫产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表现,科学地进行比照研究,付诸积极的关怀行动,能让我们更好地走近儿童,读懂儿童,引领儿童,成全儿童。基于儿童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又努力揭示这种独特性,不断地解开神奇的“生命密码”,我们才能逐步逼近教育的本真,才会真正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与众不同的“小宇宙”,也才能实现走向个体的教育转向。创新举措从遗传学、生理学、产科学等角度来关注剖宫产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是一个被普遍忽视的问题,也是一个现实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前瞻性。在生物学、医学、生命科学等理论指导下,基于儿童个体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境来展开“实证”研究,通过众多的“这一个”来表达剖宫产儿童学习关怀的实践路径和可行经验,为更好地教育人、培养人、发展人、成就人开辟出一个新视角。这样的研究,能丰富医学、儿童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丰富学校教育的实践形态,甚至有助于改变我国剖宫产率高居不下的现象。实践成果在长达8年多的研究中,我们集中对全国多个地区幼儿园大班到小学六年级的数千名剖宫产儿童进行样本分析和调查研究,其中,对100多名儿童重点进行连续跟踪研究。每位参与教师都用大量的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详细记载了研究对象在校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行为表现,实施的各种关怀行动,产生的效果和反思。在《江苏教育研究》《南通教育研究》等杂志专栏发表了研究案例与实验总结。这些案例真实具体,鲜活生动,涉及到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等多个学科,包含视知觉、触觉、感统、心理等多个维度,为更多地区的学校、老师开展剖宫产儿童成长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样本。著作《回归“本原”的教育关怀》,为该项研究的全面总结,即将出版。责编:崔宏林

无用

2019南通中考下水作文|致敬,那奋斗的时光!(作者:郝明智)

今年的中考作文题目:《致敬奋斗的时光》引领学生回眸峥嵘岁月抒写感人故事致敬奋斗精神下水作文推荐致敬,那奋斗的时光郝明智1970年6月的一天,58岁的曾祖父满头银色碎发,佝偻着纸片般的身子行走在暑气渐浓的暮光里。暮光里,他的身影被坑坑洼洼的高沙土丘拖长再缩短,宛如在大自然的哈哈镜前演出。显然,他是没有闲情逸致进行所谓的表演的。其实,他表演的舞台在这方让他爱却无法去爱又不得不爱的高沙土。今天,他已经用短柄锹挑了三篮子猪草,用去年的秸秆烧了两顿饭,用光滑的石磨打了一场子荞麦。提起荞麦,曾祖父不禁唉声叹气,它瘦小而干瘪,活脱脱一个个营养严重不良的婴儿。再放眼望去,高沙土上的芋头黯然、山芋伤神,胡桑脸上无光、萝卜身下少根,低洼处的几分地水稻早已成为风中摇曳的枯草……1975年7月的一天,23岁的祖母身怀六甲肩扛大锹行走在金灿灿的曙光中。曙光之下,沙土之上,来往穿梭不息的是如蚂蚁啃山的人们,祖母就是那最瘦小的一只。在这场载入史册的削平高沙土的伟大战役中,祖母看见邻村的韩大伯衣服磨破了,来自丁北乡的小伙肩膀被磨得鲜血淋漓,还是一边喊着号子一边甩着膀子;她看见有人认为担子挑土不利落,用袋子装满扛上就走;她还看见有人用两根扁担挑双担子,一人要干两人活……现在我在想,在热气蒸腾的暑气里,祖母大抵会怀想一下未来那湛蓝的天空,那一片片绿油油的小麦,那一排排齐刷刷的玉米,那一畴畴金灿灿的稻谷……1992年8月的一天,15岁的父亲光着双脚在当年的高沙土现在如丝绸般平顺光亮的水田里插秧。骄阳似火,没有风,只有知了那愈热愈兴奋的聒噪。半晌之后,虽不像国庆列兵整齐但还差强人意的成片稻秧便呈现在面前。父亲看到此景,似乎很是满意,便挺直了腰板,直奔水田旁的渠边,那里有已经降温了的藿香茶,他拿起刻有红星的茶杯,直到把自己的肚子喝到“哐当哐当”乱响才心满意足。在再次下田之前,他还顺便揪出了一只在自己大腿上饱饮热血的蚂蟥……2019年的6月15日中考前一天晚上,我喝着家乡大米熬制的粥,仿佛嗅到了老家田间的阵阵馥郁而迷人的稻花飘香。在远处缥缈的欢快蛙鸣中,我把祖父刚刚送来的香瓜、黄瓜切成片排成“心”形,中间镶嵌几枚老家屋前长成的红樱桃,然后双手合十,借以向那片曾经苦难的土地、那群砥砺奋斗的人、那公正而无私的时光致以我最最崇高的敬意!郝明智1977年10月生,江苏如皋人,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学高级教师。 先后有50余篇论文见于《中国教育学刊》《中国教师》《江苏教育研究》等教育 刊物,论点被引用2000余次,先后主持或参加五项国家、省规划课题研究并顺利 结题。先后在“人民论坛”等知名平台发表随笔50余万字。编辑|史勇华 校对|吴海华用力戳个再走

春咲

2020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高质量发展十件大事

1幸福党建获评省级品牌项目2020年,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小党支部秉持“红色光芒照耀校园”的幸福党建理念,以品牌创建、书记项目引领学校(集团)发展,“成长加油站,铸造幸福党建品牌”获评江苏省中小学校“一校一品”党建品牌项目,“坚守初心,打造幸福教育”评为海安市“书记创新创优项目”一等奖。党员教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建红刊班级、宣讲红色故事、寻访红色足迹、参观红色报展……1人评为南通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人评为市“双带型”党员标兵,11人评为市优秀共产党员。微视频《竞选》获南通市“亲情廉语”优秀作品征集一等奖,思政课《少先队员争当劳动者》、微党课《成长加油站,让每个党员成为发光体》等5部作品在“学习强国”发布。学校党支部蝉联市“先进基层党支部”“五星级党支部”,两次为市党建工作提供现场,获得广泛好评。2少先队大队荣获全国优秀集体2020年12月,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小少先队大队获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表彰。我校始终强化思想引领,坚定“为党育人”的少先队政治方向;强化基础建设,创优幸福完整而有意义的少先队组织建设;强化活动育人,以乡土之爱孕育家国情怀。2020年,学校成为省少儿研究会少先队组织建设专委会实践基地;在省少年科学院工作考核中评为优秀级;高规格承办了省少先队第十一次年会;在3项省级少先队活动中获得优秀组织奖;学校少工委主任出席“长三角少先队工作论坛”,并作大会交流发言。全年有13个班队被表彰为南通市优秀中队、英雄中队等;25名队员(学生)被表彰为江苏好少年、南通市优秀少先队员等;19位辅导员(班主任)获评南通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荣誉。“红色印记小脚丫”社团、“我是美丽江苏小主人”生态环保社团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红领巾小社团。3勠力同心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校师生员工及家人,团结一心,共同“抗疫”。每天精准报告上万条信息,千方百计筹足防疫物资,细化“两案九制”加强校园防控,积极研发资源开展线上教学,常态化做好复学后校园管理,教学秩序在最短时间内全面恢复。我校“疫情教育”立体铺展,亮点纷呈,“幸福树下·为你朗读”连载学生“抗疫”故事180多期;“家有爱·心温暖”书信大赛拉近亲子距离;人民医院援鄂医务人员来校为学生上“开学第一课”;集团总校长许卫兵给身在湖北的学生写信,勉励孩子们居家自护更自强;学校与湖北黄石、孝感两所小学结成友好学校,线上升旗仪式、互通书信视频、捐赠防疫物资、拍摄微队课、捐赠教学资源……“学习强国”十三次发布学校的“抗疫”行动,原创舞蹈《争当红领巾抗疫小先锋》代表教体系统参加海安市群众文艺创作节目会演获好评。4幸福教育文化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小围绕“建幸福学校、做幸福教师、育幸福学生”的总体目标,从幸福党建、幸福校园、幸福课堂、幸福课程、幸福活动、幸福公益等层面不断加强幸福教育文化体系建设,描绘出“蓬勃生长,气象万千”的城南景象。2020年12月,由海安市教育体育局主办、城南实小教育集团承办的“海安市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题展示活动圆满举行。学校三个校区师生代表用真实感人的故事讲述、精彩纷呈的情景表演、妙趣横生的读书沙龙,展示了城南实小集团化办学的精神风貌和“幸福模样”,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现场点评并给予高度评价。此外,学校申报的《将红色文化融入学校幸福教育体系的实践探索》入选2020年江苏省中小学课程基地与学校文化建设项目;有关学校师资建设、劳动教育、国旗教育等经验论文在《江苏教育》《辅导员》《少先队活动》等杂志刊发。5蝉联省级文明校园,助力国家城市“双创”2020年,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小努力将创建文明校园理念与学校“幸福教育”文化建设无缝对接,在创文实践中,学校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合理分工,巧妙融合理想信念、家国情怀等多种元素,将抗击疫情、文明礼仪、诚实守信、卫生安全、劳动教育、心理健康、志愿服务等热点话题融入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东西校区、本部六个年级部和四个中层部门齐心创建,合力并进。老师们发挥特长,以绘画的形式创作出《小学生抗疫八画》《海安市文明新风“16讲”》和“八礼四仪”“文明校园六个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个系列的校园漫画,用图文并茂的城南故事诠释文明、传播文明。学校全面升级校园文化布置,新建20多处建筑小品,展现学校文明新姿。学校第二次获评“江苏省文明校园”,在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创建中,发挥了先锋和示范作用。6入选南通市“四有”好教师建设团队2020年,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小搭建多种平台,大力实施“道德优美,学术纯粹”的“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学校加强省市县三级名师工作室建设,拟定了《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专业发展管理方案》,组建了“幸福树”青年教师读书会,成立了青年教师“创优团队”,组织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参加基本功大比武,全方位营造“领雁高飞、雏鹰起飞、群雁齐飞”氛围。全校老师参加教师基本功、技能或课堂教学比赛,获得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市级一等奖6项,县级一等奖20多项。全体老师开设县级以上公开课120多节,讲座50多场。许卫兵校长获评南通市领航校长。在海陵名师评选中,我校3人进入第一梯队,5人入选第二梯队;在南通市名师评选中,学校5人被海安教体局推荐参评南通市学科带头人,9人推荐参评南通市骨干教师。康缪燕主任成为南通市首批德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培养对象。秦美娟副校长领衔申报并顺利通过南通市第二批“四有”好教师建设团队遴选,学校跻身南通市教师队伍建设第一方阵。7“五育并举”引领学生亮相央视荧屏2020年,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小积极推进五育并举,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一年四节”推陈出新,《劳动习惯养成评价手册》研制使用,“五好学生”评选正式启动。学生蓬勃生长,精彩绽放,各美其美:崔梓楠同学参加“菁菁杯”江苏省中小学诵读大赛获一等奖第一名;朱芮铭、王芮同学的作品喜登“学习强国”;街舞、啦啦操、快乐体操社团参加南通市比赛均获得一等奖;学生团队参加南通市网络安全知识竞赛获一等奖第一名;3名学生在南通市“星湖101”杯现场绘画泥塑大赛中获一等奖,7名学生在海安市“三独”比赛中获一等奖……《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日报》等有影响力媒体30多次图文报道我校学生综合实践活动,2020年7月8日,CCTV-12频道以《江苏海安:走出课堂 走进生活 上好劳动教育这门“必修课”》为题,报道我校劳动教育的经验做法。8教育科研蔚然成风,优秀成果省级获奖2020年,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小通过专家指导、骨干引领、全体卷入等机制,抓实教科研工作。全年,老师们共提交650多项微型课题成果,400多篇文章在报刊发表或在论文评比中获奖。朱志红老师主持的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顺利开题,副校长秦美娟主持的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接受中期验收,副校长仲海峰完成了一项省级课题结题、一项省级课题开题;许卫兵校长领衔的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顺利结项。暑期,我校名师骨干教师团队组织开展教育部重点课题“走向整体建构的小学数学简约教学资源建设”线上专题研讨活动,全国14万老师参与线上观摩。《江苏教育研究》《教育视界》《小学教学》《小学教学参考》等省级刊物专栏(题)刊发我校教科研成果,“剖宫产儿童学习关怀的实证研究”系列论文获第五届江苏省教育优秀成果奖,相关著作即将出版。今年,学校签约为南通大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实训基地,获评“江苏省陶研工作先进集体”。9后勤保障提档升级,节能降耗省级表彰2020年,学校后勤服务积极推行“科技+制度+人”的综合管理模式,凸显阳光、透明、保质、智能、高效的管理理念,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一年来亮点频现、成绩斐然。3月,向全市展示学校“卫生突发事件(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应对桌面推演”;6月,在全市学校阳光食堂建设与管理推进会上做经验介绍;暑期,研制全市学生就餐管理流程(标准);9月,高标准迎接全国创文、创卫检查组;全年常态化开展了防震防火逃生演练、食堂食品安全应急演练,很好地提升了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反应的水平,《中国应急管理报》《江苏教育新闻网》等媒体多次进行报道。学校对运行过程中的食堂、机房、剧场等重点耗能点位实行精细化管理,各班开展了丰富的节能减排主题活动,把“节能降耗”理念深植到师生员工日常用能中去,一年来我校人均水资源消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人均综合能耗均同比下降,学校获评“江苏省节能示范单位”。10为脱贫攻坚贡献城南力量近年来,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小践行“温暖他人,幸福自己”的幸福教育哲学,通过设立名师工作站、缔结姊妹学校等方式结对帮扶边远地区和乡村薄弱学校,“爱心支教”足迹到达新疆、云南、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山东、河北等地。2020是全国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我校与湖北黄石、孝感、盐城大丰、南通港闸等等地的8所学校结对共建;带动海南、河南、福建等地名师工作室举行全国范围的教师网络培训;奔赴河南南阳、洛阳以及山东临沂等地进行教师培训;接待了贵州长顺县、广西东兰县、河北海兴县等教育考察团;研发的结构化教学资源无偿分享给26个省160多所联盟校。一年中,师生们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三万多元,为青海、湖北、云南等地贫困地区送去温暖,奏响了“立德树人奋进担当,教育脱贫托举希望”城南号角。12月,城南实小被授予“南通市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记功集体”。责任编辑:崔宏林

稳稳当当

俞敏洪:中小学老师读书少,教不好学生。是直言不讳or信口开河?

俞敏洪每隔一段时间都能因为嘴炮出圈,掀起腥风血雨。最近,俞网红又发表了一个惊天动地的言论,又把自己竖成了一个活靶子让网友集体炮轰,但与此同时,许多学界大佬又都站出来公开支持他,他到底说了什么,能一边开罪草根,又一边得到教育界深度认可?直播导火索也就是半个月之前,俞敏洪在直播中讲述自己发展、壮大新东方的过程当中,他渐渐地获得了许多原来不曾具备的能力,比如管理能力、和人打交道的能力、领导能力。他因而强调,要有自我提升的意识,而能力和水平必须通过刻意学习来提高。他说:"人的一生中如果只积累不释放,那个人价值将得不到体现,但如果人的一生中只释放不积累,结果就会是这个人变得空空如也。"接着,俞敏洪话锋一转,用我国中小学教师现状作为他的观点论据。他说:"我们中国很多的中小学老师,一年都不读三五本书,而且一辈子就翻来覆去只教教科书上那点东西,很快就被掏空,所以很多中小学老师到最后变得知识面狭窄,远远没有能力把当代学生教好。"为了给自己留有余地,他补充了一句:"当然,不是全部中小学老师(都这样)。"俞敏洪这番话触怒了不少人,大家觉得他故意混淆个别现象和整体现象,反感他通过拉踩千万教师来衬托自己的求知精神,有人认为他不应该把教学能力和知识面混为一谈,一句话否定前线教师的百般努力……但其实最让大家愤怒的,是他站着说话不腰疼,网友指出,俞敏洪不能要求老师拿着民工的工资干着学者的活。支持者大多肯定阅读量对提升教师个人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正面作用,认为俞敏洪的话"刺耳"却真挚。其实层出不穷的意见恰恰证明了,"教师阅读量"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话题。俞敏洪到底有没有信口开河?前几天,俞敏洪在梨视频的直播回应,"中国中小学教师读书不够"是调研结果。他全年大约会给两三万的在职教师进行培训,每次培训,他都会提问:全年除了教科书和参考书,每年起码读过三五本有价值的书的老师请举手,大概每次只有10%的老师举手。2017年,《江苏教育研究》发布一篇论文,调查了小学教师读书现状,结果显示,80%的教师都肯定读书的重要性,认同读书有益于自身专业发展,但是,论文中的另一项数据发现,教师们对读书的必要性仅停留在认知层面。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0%的教师平均每天读书时间超过2个小时,60.33%的老师每天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这个统计结果还加入了碎片阅读时间,也就是说,大部分教师的"严肃阅读时间"少得可怜。关于阅读量的认知,结果也颇有意思,57.45%的教师认为一年读十本书,是"很大"的阅读量,只有6%的老师认可这点阅读量不过尔尔。那一个理想中的阅读量是什么样的呢?深陷舆论风波的俞敏洪一年要读300本书,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一个月要看20~30本,以色列人人均年阅读量是64本书,日本人40本,我国连续三年的数据都是不足5本。通常一本200~300页的书,如果每天仅阅读30页,一年可以达到40本。30页的阅读量,艰深读物不会超过两个小时,小说不会超过一个小时。这项调查也针对中学老师做过,数据相差并不大。对比下来,不得不承认,俞敏洪说了大实话。教师一定要多读书吗?大家对俞敏洪不满,不少人是因为他说:读书少的老师教不好学生。教师阅读量跟教学质量之间到底有关系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9年的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按理说教师作为学生的指路人,阅读量应当只多不少,但真实情况是,教师不读,学生也不读。吊诡的是,很少有老师会否认阅读的意义,92.6%的中学教师认为阅读可以提高教学水平,可是,教师其实和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一样,对阅读的肯定只是一种形而上的肯定,它扮演的是理想状态。很多网友认为:教师只需要教好书就行了,不需要读太多书,就像耕农不读书也能有收成。这句话其实很耳熟,其逻辑和小时候收走课外读物的家长一样,认为琢磨教科书就够了,学生不需要看闲书。但前前后后那么多文学家、科学家、企业家和状元、神童,他们证明了阅读量对一个人思维能力的改变已经强悍到让普通人进化到"非人"物种的程度。诚然,不刻意扩展阅读量的教师也能教好课本上的内容,但读不读书能决定一个农夫是耕农还是袁隆平、是耕农还是鲁冠球。如果课上有学生总是注意力不集中,不读书的老师也许会认为他无可救药,而恰巧读过《自控力》的老师,就会知道怎样引导学生从短暂的冥想开始培养自控。但最后说到底,读不读书是教师的个人选择、教育界的理论基础、人才培养还有行业机制共同作用的。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一旦一个人开始寻求改变、上进,读书一定是他的第一选择和终生习惯。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俞敏洪不一定是君子之腹,但也希望广大网友理性看待此事的正面影响,勿存小人之心。更来川老师的更多学习方法课:方法得当,孩子背单词都能背出幸福感,快让孩子试试这样背单词初二过PETS 5,后就读MIT的学霸:从不背单词,却有1万多词汇量《海贼王》3大主力的成长,揭示天才炼成的3个秘密,你看懂了吗?

浪荡子

专业成长路上的那些“神秘人”兼忆在海安实小的岁月

从教二十余载,回首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总觉身后有一群人默默关注着我,无私帮助着我,悉心托举着我……他们是助力我专业成长的“神秘人”,是我生命中的贵人。一1998年7月,我毕业于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三二分段”文科大专班,同年8月分配至江苏省海安县实验小学工作。这是一所有着“学者型教师摇篮”美誉的百年老校,是一所学养丰厚的教育沃土,学校先后走出了金沙、翟书烈、华应龙、许卫兵、贲友林、徐金贵、许习白、仲广群、焦顺华、周振宇、储冬生、吴丽娟等十多位特级教师。草,掉进沃土里总能结它的种子。很神奇的,那一年和我一起毕业分配至实小工作的15位年轻同志,很快就在各自的专业上找到了幸福生长的感觉。大家常在一起聊前辈的骄人战绩(比如实小老师的论文在《江苏教育》上连载23篇;某某老师又在省“教海探航”中获得一等奖,还要到颁奖大会上执教公开课),常在一起聊最近读了什么书、做了多少张文摘卡,也常在一起聊又发表了一篇“豆腐块儿”……那个时候,日子好像过得很慢、很慢!董卿在《朗读者》中说:“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我很庆幸在海安实小这所“共生”的校园里,遇见了一群迷恋他人专业成长的人。在我看来,真正迷恋他人成长的人,自成大师!还记得工作后,我参加的第一次学校教研活动是一次演讲。那一次,我得了全校第一名。当时的学校教科室主任顾荣走到我身边说:“剑峰,你的嗓音像上海电影译制厂的施融老师,多找一点他朗读的作品听一听……”我不敢想!真的,是顾主任第一个让我知道,爹妈给了我一笔做好一名语文老师如此珍贵的“财产”。后来,我在语文课上总会于文本阅读的“细节研磨处”“重点锤击时”用上自己这一技之长。许多学生在回忆我的语文课时,也总会忆起我当年为他们朗读的那些课文……爱读书、爱藏书的顾荣主任博闻强记,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家里手。他也许并不知道自己的这一句颇具“专业自觉地随口一说”,却让当年的毛头小伙儿珍藏了这么多年,也受益了这么多年。第一年工作,我与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校长搭班。他每天的数学课总像被施了魔法一般能牢牢吸引住孩子们的心,我很羡慕,也很“嫉妒”,因为我是班主任,在班上却没有华老师有威信。他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只要我有时间,就让我搬张凳子去听他的随堂课。每次外出参加教研活动,他也总是不忘给我带一两本教育教学类的书籍……潜移默化中,孩子们渐渐喜欢上了我的语文课。一天,分管教学工作的华校长把我喊到他的办公室,是让我去扬州参加于永正老师的一个教学研讨活动。最后,他拍拍我的肩,笑呵呵地说:“剑峰,好好干,大家看好你!”华校长言语中的那份真诚,总是那么催人向上。回教室的路上,我只觉耳畔的春风一个劲儿地吹。的确,很多别人对你的评价是值得用一辈子去努力的。当年的老校长金沙,后来分管教学的校长许卫兵、景盛都曾在全校的教职工大会上表扬我:“剑峰老师往讲台前一站,他就是‘语文’。”我知道这是他们在肯定我课堂上的那份“投入”的态度,他们是在希望我不断丰厚自己、提升自己,朝着这个方向去生长。事实证明,迷恋青年教师成长的他们都是大师。在海安实小,成长就是人与人之间温情的点亮。在后来的工作中,我常会忆起那段岁月,那些人,我告诉自己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真诚地赏识别人。二汪曾祺曾说:“人的第一次,往往需要勇气。”我们专业成长路上的许多第一次都是非常宝贵和难忘的,因为它们确证着我们的成长。在海安实小,对我语文课堂教学影响最深的是原教导处主任李永柏,大家都习惯尊称他“老李”。老李磨课很灵!经他打磨的课常会给人眼前一亮之感。2002年,我代表县里去通州参加市里的一次赛课,那是工作第四年的我第一次参加市级赛课,执教的是四年级课文《卜算子 咏梅》。在赏析“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时,老李主张用多媒体先给学生展现一幅春暖花开的美景图——山坡上遍布着五颜六色的野花儿,让学生去感受“山花烂漫时”的绚丽多彩,继而再给一枝梅花来一个特写,最好是梅由含苞到怒放的动态画面,以充分展现“她在丛中笑”的效果!他强调诗词教学一定要重体验、重感悟,要根植学生的生活经验去生长言语思维力。当时,在梅花的影像资料极少的基础上要做出这样的效果谈何容易?找不到现成的,大家只好自己动手做。学校多媒体制作中心的许映连主任找来一幅很漂亮的梅花图片,将其扫描进电脑,然后再一瓣一瓣地拆开,用三维动画的形式完成了这项任务,那天晚上前后整整用去了三四个小时,就是这样一个历经千辛万苦才做出的效果却在后来的试讲中遭受了种种质疑。许多人认为春天到了,百花盛开,争奇斗艳,而此时正是梅花快要凋谢之时,做出这样的效果是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这是我们备课过程中都未曾考虑过的)。可老李却始终认为这个环节不会影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如果跳出来看,这也是一种艺术的加工(蒙太奇手法)。还很稚嫩的我徘徊于两种意见之间,想法极其单纯与无知——去掉这个环节有道理,因为原本这就是一个错误;不去这个环节也有道理,因为那些要求去这一环节的人并不知道它的来之不易。现在想来这些想法稚嫩的可笑。后来这个环节就在我糊里糊涂的理解之中留了下来。比赛的前一天晚上,我的想法突然变得多起来:我是被那些面色凝重的评委给“唬”懵的。我想,要是评委也认为我们犯了一个科学性错误,那此前付出的一切不就打水漂了吗?比赛的前一天晚上我向老李提出了将这一环节拿掉的想法,他不同意可又很难打消我担心评委看出这一破绽的顾虑。也许是大赛前,人的心里极其焦虑的缘故,我与老李之间的意见分歧竟多了几许火药味,声音也提高了八度。最后老李给我撂下了一句话:“你明天要是把这个环节拿掉,以后你就别叫我‘老李’。”我这才丢了幻想。后来回忆这次争论,对我吃透这一环节是极其关键的,一定程度上讲这次“争论”也使得老李对这一环节的思考得到了澄清。原本他的想法说服不了我,可是在“争论”中我捕捉到他的一句话:“出错”也可以变为“出奇”,梅花谢了可毛主席为什么却说“她在丛中笑”呢?呵,老李也承认一开始是想“错”了。但是他在坚持什么?他在思考什么?他在思考毛主席写梅,一改古人之遗风:惜梅、叹梅,而是反其道行之——咏梅。我们为什么在课件上就不能反其道而行之呢?我的头脑中似乎有了一点眉目。后来,我又想了好久,笼罩在心头的疑云渐渐散开了,实际上对这一效果的理解,“对”与“错”仅仅是虚与实的一念之差而已。课堂上如果轻轻点破这层窗户纸,原先的“出错”不就“出奇”了吗?没想到的是,第二天的课上有孩子竟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明明是梅花快要谢了,可为什么这里播放的却是梅花开放时的样子呢?我顺势一导:是啊,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学生们做出了自己个性化的解答——有人说:“老师是想让梅花开放时那美好的样子永远珍藏在我们的记忆里。”还有人说:“老师是想告诉我们数九寒天,大地冰封的时候,百花早已凋谢,而梅花却俏立枝头,现在百花盛开,梅花要走了,人们舍不得她走,在回忆她盛开时的样子呢。”……听课的老师啧啧称赞。教室一角,原南通市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唐铁生老师满脸漾着会心的笑。我发现原先的出“错”,现在不仅出了“奇”,还出了“彩”。或许也正因为这次“出彩”,我获得了那次比赛的一等奖,实现了我县小语赛课在市里获一等奖零的突破。后来,翟书烈老校长指导我如何整理实录,如何写教学反思,很快我的第一篇教学论文和教学反思很快在《教师之友》《小学教学》发表。这是一次让我终生难忘的经历,不是因为第一次发表论文,也不是因为一等奖背后我与老李之间的一次“争论”,而是因为我知道了什么情况下该坚持自己,什么情况下该否定自己。不是凭感觉,不是为做秀,而是应建立在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基础之上的一种理性选择。2006年,我代表南通参加江苏省第六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执教的课题是《船长》。这是海安小学语文人又一个“第一次”,学校上下高度重视。为了上好这节课,老李带我观摩了那一年的全国小语在山西会场的赛课。白天我们辗转多个会场听课,晚上我们在宾馆聊课。后来,在他的邀请下南通市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员王爱华老师、通师二附的施建平校长加入了磨课团队。现在想来,当年能受到这些大师的指导,我是多么的幸运。最终,我们确定了基于小说这一文本体例而教的策略——扣环境,复习导入;抓情节,体悟对话;品人物,心灵补白,课堂努力做到根植学生思维,接通学生情感,发展学生言语。比赛是在无锡的大众剧院,全省3000多名小学语文同仁现场观摩。因为我的这节课在“情”与“理”上发力,学生在充分体验感悟文字的基础上,对“船长”这一人物形象的思考更深刻了,他们的发言赢得了现场老师一次又一次掌声。课上完后,我发现舞台一隅的王爱华老师竖起了大拇指。走出会场,老李兴冲冲地走过来,慈祥的脸庞笑得像一朵盛开的花。直到现在,我常带一些青年教师参加各类教研活动,才真正体会,每一个年轻教师的成长,他的背后都默默地站着一群人。三培根说:“我们不应该像蚂蚁单是收集,不应该像蜘蛛只从肚里抽丝,我们应该像蜜蜂,既收集又整理,酿出香甜的蜜。”在漫漫求索中,我逐渐体悟到教育的真谛: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另一个叫做“反思”。只有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教师的专业追求才能真正得以发展。“做反思型的教师”似乎是海安实小人的共同追求,在这种“卷入式”的研究场境中,总觉随意不得,懈怠不得。因为,总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时刻引领着你、启发着你。我想起了执教《月光启蒙》的那段经历。《月光启蒙》是苏教版第十册的一篇课文,原题《月光母亲》,选入教材时作了一些改动,原文的第一小节被编者删去了:“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在试教时我用上了这段话,放在学生理解、品读课文之后出现,与课文中聪颖善良能干的母亲形象,形成强烈的对比,对学生的心灵形成较大的冲击,引领他们体验作者内心对母亲深厚的无法言说的爱,也再次感受母亲无私的付出。本以为是个创意,但当年的教导处主任许习白却不赞同,他一连说出了三个考虑:首先,他觉得加入这个环节有违编者的意图。编者为什么删去这一段话?课题为什么由《月光母亲》改成《月光启蒙》?他觉得原文侧重于表达孙友田对母亲、对家乡的依恋与感激、思念与颂扬,改编后的课文重在表现母亲充满爱的启蒙教育对儿子一生的影响。从尊重编者的角度,教学重点应该是引导学生理解母亲对作者进行启蒙教育的方式及内容,体验母亲的爱,体会母亲对作者一生的深刻影响。其次,加上这个环节可能妨碍对课文进行更深挖掘。课文中的月光亦实亦虚,“月是故乡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轮明月,溶溶月色,早已成了游子心中故乡的化身。“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黄河故道孕育了淳朴甜美的歌谣,更孕育了千万个朴实善良的母亲。月光下母亲给予孙友田的是歌谣,更是家乡的爱,是文化的根。我们虽然不必要也不可能引导学生如此深入挖掘文本,但是体会一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应该可以的。因此,在学生感知母亲对作者一生的深刻影响后,可以再读第五小节,扣住“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这句话,让学生知道是家乡养育了外婆、父亲、母亲这样的人,而他们又用家乡的文化浸染了作者。如果把目光投向晚年的母亲,那课上就没有时间去回顾第五小节、品味月光启蒙的更深意义。第三,他觉得这个环节是把“双刃剑”,它所带来的冲击与课文情感基调不太协调,可能破坏课堂原有的氛围。《月光启蒙》是一篇写得很美的课文,如水的月色,带篱笆的小院,高高的干草堆,相依而坐的母子,犹如天籁的歌谣……这是多么优美,多么温馨的画面!教学活动应是在教师借助多媒体创设的如诗如画的情境里进行,那课堂仿佛就是月光下的农家小院,学生们正和儿时的孙友田一起听歌谣、说童谣、猜谜语,一起品味歌谣中包蕴的家乡的爱,一起接受母亲的启蒙……插入被删去的这一段文字后,原有的温馨荡然无存,原来的情趣杳无踪迹了。许主任的观点引发了我的反思:从课文中的温馨美好到补上去的泪流满面,从文中母亲的聪颖能干到补上去的老年痴呆……将幸福美好的东西,在一些十一二岁的孩子面前撕毁,实在是一件残忍的事情。孩子们可用一辈子去读的书,真不应苛求他们一下子读完,一下子读懂!最终,我放弃了这一环节。后来,特级教师焦顺华老师、许主任和我有关这节课的教学实录和教学思考在《四川教育》发表。在海安实小,助推我专业成长的神秘人还有很多。徐金贵校长鼓励和指导我以课题为抓手研究语文教学,从2013年至今,我先后主持了江苏省十二五和十三五两项规划课题研究,使自己的语文教学逐渐明晰了风格追求。2017年2月,我非常幸运地成为了南通市第一梯队名师培养对象,实小的老同事陈萍、成志全、王亚、戴亚兵、王立新、陈克东等听闻消息发信息鼓励我、鞭策我……我发现自己专业成长路上的每一点进步依然在大家关怀的目光里。“滴答、滴答”……打开微信,是许卫兵校长给我发来了崔允漷的《学习素养通过项目化学习培养》,以及吴永军的《关于深度学习的再认识》两篇好文。一张笑脸,彼此会意……就是这样,你的成长过程中总有一群人在默默地关注着、帮助着,陪伴你扎根,笑看你向上……这群我专业成长路上的“神秘人”是我生命中的贵人。倏地,想起了一句诗:“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吹它的叶子”。(本文刊载于《教育评论与研究》理论版2020年第2期)个人简介仲剑峰,1977年7月出生,海安市教师发展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海安市实验小学副校长;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南通市园丁奖获得者,南通市第一梯队名师培养对象,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南通市小学学科基地专家组成员,南通市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小学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南通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命题专家组成员;曾获全国第六届苏教版教材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全国第八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赛课一等奖,多次获省市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级教育规划课题研究,积极践行“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研究;在《教学与管理》《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小学教师培训》《基础教育课程》《江苏教育研究》等报刊发表文章70多篇。作者:仲剑峰责任编辑:崔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