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宜兴何时才能有一种本科大学?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宜兴的高等教育发展。在2020年独立学院转设潮中,独立学院转设普通本科院校如火如荼,而对于宜兴市来说,虽然极力争取,但是仍然没有收到成效。不过2020年10月底的一份市长信箱回复让宜兴市人民彻底嗨爆了,不但有了本科高校,而且是211级别的本科高校,这就是江南大学宜兴校区!江南大学主校区位于无锡市,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国家211高校,小985高校入选了国家111计划,以及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双一流高校。江南大学曾经隶属于轻工业部以及中国轻工总会,是曾经的部属高校,其中一个前身江南学院来源于曾经的荣氏家族创始人荣德生先生创办的私立江南大学,而另外一个前身无锡轻工大学则来自于曾经的巨无霸高校国立中央大学。关于江南大学宜兴校区其实最初的计划是江南大学宜兴研究生院,在2017年江南大学与宜兴市签署共建江南大学宜兴研究生院的协议。2018年的奠基仪式也是以江南大学宜兴研究生院的名义进行的。2018年江南大学宜兴研究生院奠基。在2018年的时候,江南大学也启动了江阴校区的动议,作为无锡市下属的两个县级市江阴和宜兴,一个是校区,一个是研究生院属于正常操作。直到2020年4月份,江南大学江阴校区一直在稳步推进,但是2020年底的时候,江南大学江阴校区因规划需要重新选址,一时间众说纷纭。结合2020年10月份,江南大学宜兴研究生院升格宜兴校区,这两件事之间难免不会让人联系。毕竟江南大学同时建立江阴校区和宜兴校区的可能性真的不大!江南大学宜兴研究生院升格江南大学宜兴校区,初步计划从2021年起,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和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两个学院新招的本科生将在宜兴校区上学。这一计划将实现宜兴本科高校零的突破!江南大学宜兴校区位于新庄街道,整个校区规划用地面积35.7公顷,项目建设采用整体规划,分期实施。整体的设计风格是江南风格,宜兴特色。2021年9月份项目一期工程250亩地将会竣工使用,迎来首批本科生,成为宜兴高校发展划时代的一个标志!江南大学宜兴校区的落地将弥补宜兴高校资源空白,为宜兴引进更多的科技资源科研人才,提升城市能级!凭借宜兴校区建成后带来的人才科研等创新资源,宜兴的发展将进入快车道!宜兴这个教授之乡的金字招牌将会真正的名副其实,对于宜兴未来发展的憧憬,让我们拭目以待!图图原创,欢迎关注。数据来源网络,请以官方信息为准。
一般而言,在我国高校通常位于经济情况较好的地级市或省会城市,特别是重点大学更是集中于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不过,也有一些重点院校位于地级市,比如双一流高校中的河南大学,就位于经济并不算强势的地级市开封等。在江苏,南京集中了本省绝大多数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不过也有少数重点大学位于省内其他城市,比如苏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徐州)。近日,位于无锡的211高校江南大学新建校区即将于今年投入使用,不过这个新校区并非位于无锡,而是位于其下辖的县级市宜兴。江南大学宜兴校区基本情况如何?为何不在大本营无锡市建设新校区,而要跑到一个县城建校区呢?一、江南大学宜兴校区基本情况江南大学宜兴校区位于东氿湖畔,总规划用地面积536亩,总规划建筑面积30.66万平方米。其实江南大学早在2017年就与宜兴达成合作办学的协议,新校区一期工程于2019年9月开工建设。预计首批师生于今年9月入驻新校区。其实建设初期是以江南大学宜兴研究生院进行开工的,后来升级为江南大学宜兴校区,也就是说按照先前规划该校区以培养研究生为主,是不能够进行本科招生的,不过现在升格为校区后,就可以进行本科阶段人才培养工作。宜兴校区先期会有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和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两个学院,将结束宜兴没有本科高校的历史。二、江南大学为何会选择在宜兴建设新校区?江南大学为何会选择放弃无锡而在其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建设新校区呢?一是,建设江南大学宜兴校区不仅将结束宜兴没有本科高校的历史,还直接拥有一所全国知名重点大学,所以得到了宜兴的大力支持;二是,宜兴市作为全国百强县十强,经济实力雄厚,拥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去支持江南大学新校区建设;三是,相对于无锡,在宜兴建设新校区可以降低建设成本;四是,江南大学一些专业学科与宜兴市相关优势产业结合紧密,可以为宜兴市经济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与科研支撑,同时也有助于江南大学科研成果转化,助推其双一流建设。总之,江南大学之所以选择在县级市宜兴建设新校区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宜兴市的大力支持以及经济、地理条件等是其能够吸引到该校的重要因素,也希望江南大学宜兴校区进一步发展壮大,成为助推宜兴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发展环境是一个地区生态资源、行政效能、平台潜力、精神状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发展靠项目,项目靠招商,招商靠环境。环境,就是吸引力、竞争力、生产力。在复杂严峻的宏观背景下,近两年来,宜兴市在融入区域、营商环境、生态建设等方面不断发力,思想日益解放、机制日趋完善,营造稳健发展的温暖“小气候”、宜人“小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点和给力点,为陶都平稳健康发展赢得新的竞争优势。锡宜一体化借力“高飞”底气不断攀升10 月18 日下午,省政府第17 次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宜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以下简称“宜兴2035 版总规”)成果。宜兴成为全省第一个原则通过省政府审议的省级城市总体规划改革试点城市。作为宜兴市绿色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最新蓝图,“宜兴2035 版总规”明确,通过积极贯彻落实“锡宜一体化”战略,更好地融入环太湖城市圈和长三角城市群,进一步放大宜兴在宁生态经济带上的地位优势,带动城市综合协调发展。推进“锡宜一体化”发展,是宜兴加快发展的内在需求,是无锡加快“一体两翼”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构建、发挥锡澄宜“微城市群”整体竞争优势和合力的需要。交通一体化程度,决定着“锡宜一体化”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去年以来,宜兴市认真落实无锡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全力以赴抓协调、强保障,积极推动宜马快速通道、锡宜市郊铁路、盐泰锡常宜城际铁路、锡宜高速公路扩建、丁蜀通用航空机场、锡溧漕河航道整治等6 大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和锡宜协同发展区项目的实施,有力助推了“锡宜一体化”进程。截至今年年底,宜马快速通道、丁蜀通用航空机场已经获批立项,盐泰锡常宜城际铁路、锡宜高速公路扩建等工程前期进展顺利,锡宜联系将进一步密切。“锡宜一体化”提速的突破口在交通,但需要突破的不仅仅是交通。在“锡宜一体化”进程中,宜兴市还积极“借力”,力争在优质资源共享、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耦合上取得更大成效,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和综合竞争力。9 月30 日,江南大学宜兴研究生院在宜兴市奠基,将把更优的科技资源、科研人才引入宜兴市,把更多的前沿技术、创新成果放在宜兴市转化,将为产业强市提供更坚强的智力保障。依托资源要素转移和再分配,宜兴市相关板块也在寻求新增长点。利用江南大学宜兴研究生院落户新庄街道的契机,新庄街道与江南大学合作建设了占地300 亩的江大食品科技园项目;周铁镇确立了“锡宜一体化”发展“桥头堡”的新定位,大力招引企业,盘活利用闲置资源,发展迎来了新生机。深化改革铆足劲打造最优“软环境”今年3 月,总投资84.46 亿元的中环领先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集成电路用8-12 英寸半导体项目,向市政务服务中心模拟审批窗口提交申请,进入模拟审批程序,最终促成项目在最短时间内顺利开工。这也是目前宜兴市进入模拟审批程序的项目中单体项目体量最大的项目。近两年来,宜兴市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聚力创新,拉长发展短板、补强关键支撑,全面激发了发展的动力和活力。项目行政审批程序的优化和完善,是政务服务改革的主要切入点。“3550”改革三大目标中,实现“50”目标(50 个工作日内工业生产建设项目取得施工许可证),是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宜兴市致力攻克的难点。早在去年4 月,宜兴市就制定出台了《宜兴市重大项目模拟审批试行办法》,将并联审批、容缺预审进行最大限度的有机融合。模拟审批自去年开展至今,已有98 个项目搭上了这列审批“快车”。据不完全统计,已办结项目的开工时间,比之前平均提前了100 天以上。而今年1-11 月份,市政务服务中心共受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56.07 万件,其中即办件44.55 万件、承诺件11.52万件,按时办结率100%。在“放管服”和“3550”改革不断深入的基础上,今年以来,宜兴市其他各项重点改革加快落地——完成国资国企相关调查,改革顶层设计基本确定;“证照分离”等商事制度改革提速扩容,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0 万户。同时,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开始运作,官林经济发达镇改革正式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通过省级验收,“三权分置”和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有序推进,基本完成农村“三资”清产核资工作。在省政府办公厅的相关通报中,宜兴市简政放权创新创业环境评价,位列全省第五、无锡第一。做好“加减法”念活可持续发展“绿色经”生态保护引领区建设规划通过上级批复,明确4 大类129 项重点工程;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得到生态环境部充分肯定;入选省环保厅发布的首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今年以来,一桩桩喜事、一项项荣誉接踵而至,都得益于宜兴市细算生态保护“加减法”,念活了绿色发展经。2016 年12 月,省委、省政府部署“263”专项行动以来,宜兴市将“263”专项行动作为践行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大契机,动员和带领全市上下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做好生态污染“减法”和生态工程建设“加法”,努力打造生态优先、治理当先、成效领先、全省率先的生态保护引领区。做好“减法”是做“加法”的基础,今年以来,宜兴市围绕“蓝天保卫战”“碧水攻坚战”“净土阵地战”三大战役,向突出环境问题发起猛烈总攻。市“263”办公室将守护生态红线作为一份政治责任来完成,超额完成“减煤”“减化”任务;市环保等部门启动“绿刃”环保专项行动,完成了“散乱污”企业排查认定工作,坚决打掉污染区域环境的“罪魁祸首”;在市农林等部门努力下,限(适)养区畜禽养殖场整治、滆湖围网养殖整治、沿太湖3 公里缓冲带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基本完成。今年,宜兴市还顺利通过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长江经济带生态责任审计、全国森林资源督查、省级环保督察等“国省级大考”。在引导企业绿色转型、提升质量效益的同时,宜兴市牢固确立“民生环保”理念,以增加环保项目为着力点,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为守护“绿水”,宜兴市高效推动年度重点治太工程建设,积极落实各项应急防控举措,连续11 年实现太湖安全度夏。同时,以太湖一级保护区和漕桥河、殷村港等主要入湖河道两侧为重点,深入实施“控源截污”工程。今年,宜兴市还制订出台固危废处置方案,协联热电污泥处置项目、凌霞危废焚烧扩建项目、飞灰填埋场建成投用,光大二期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工程量的约四成,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也正式启动。过去有“化工之乡”之称的周铁镇,对化工企业实行关停并转,迎来了更多机遇。近年来,该镇启动古镇改造计划,实施历史街区修复和2.5 公里的“塘河水韵”重现工程,先后成功申报“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重磅!东大无锡分校将整体搬迁,新校区一、二期工程明年秋季启用,1200名学生首批入住……东南大学无锡分校,在咱们大无锡落户已有30年。今年东南大学无锡国际校区,工程建设启动,目前建设进展如何?该校区整体“乔迁”后,将为无锡提供怎样的发展动能?位于新吴区菱湖大道的东南大学无锡分校,这次将整体搬迁至滨湖区山水东路东侧、震泽路南侧,毗邻长广溪湿地公园,校区占地面积约500亩,将建设东南大学无锡国际校区,该项目于今年3月正式立项,总投资20亿元,建设面积约24万平方米。项目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结合学校使用规划分期建设,一期和二期工程计划在2020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三期工程已经完成可行性研究工作。于今年8月进场施工的一期工程,主要对原有建筑、运动场地以及市政景观进行改造和装修。如今运动场改造已经完工,两栋学生公寓和四栋教师公寓的内部装修进入尾声,教师公寓内焕然一新,工人正在除尘、清洁。市政景观的改造也已经开始,该负责人说:“这里原来树木成林,我们在改造时就尽量保护、利用其自然生态,在此基础上提升景观质量,比如在改造管网时注意避开高大树木,既节约投资,又保持自然生态和文化气氛。”东南大学无锡分校副校长秦文虎说,到明年秋季东南大学无锡分校将整体搬迁,将有1200名学生至东南大学无锡国际校区学习、生活,“将来随着更多工程投入使用,预计到2023年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2000—3000人,到2025年在校生规模达4000—5000人左右。”东南大学在锡建设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受到各方关注,项目启动以来,无锡市在各方面给予全力支持。集成电路是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近年来华虹、中环等项目纷纷扎根无锡。秦文虎介绍,学校以东南大学无锡国际校区建设、启用为契机,以建设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为重点,为无锡集成电路产业引领行业发展培育更多高端人才。目前,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在本科阶段设置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和物联网专业,硕士研究生设置了集成电路工程专业,近两年招生规模扩大了一倍。该校与拥有全球顶尖微电子研究中心的鲁汶大学合作开设通讯芯片与微系统专业,引入国外的微电子科技成果转化体系,首批研究生今年8月已经入学。“我们一方面增强师资实力,聘请了被誉为‘现代半导体封装之父’的汪正平院士为兼职教授,在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开展研究生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学校根据地方产业发展建好教学科研平台,提升办学水平。”秦文虎坦言,为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配建的“微纳加工与测试公共服务平台”和与鲁汶大学合作办学配建的“高端芯片与微信息系统创新中心”的建设已经提上日程。市教育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东南大学无锡国际校区建设、使用,有助于东南大学与无锡强势产业更好对接,尤其是计划明年动工的“微纳平台”启用后,将有助于提升本市相关产业的研发和创新力。东南大学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和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东南大学无锡分校成立于1988年,累计在锡培养本科生2290名,研究生2272名,建立技术研究中心12个,累计获得国家、省、市级科研经费资助7.5亿元,服务企业创新发展330余家,为无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06年,东南大学、无锡市政府签署产学研合作办学协议。2007年9月,分校新校区落成。2008年10月,在成立20周年之际,无锡分校明确了“三高一平台”的发展定位。2009年,传感网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无锡分园成立。2015年,“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专用集成电路技术研究所” 成立。2016年,“东南大学-新潮电子封装技术研究所”协议成功签订。2018年,市政府与东南大学签署新一轮市校合作共建框架协议。今年年初,无锡和东南大学举行合作共建座谈会,听取市校合作共建东南大学无锡分校进展情况!双方签署了《无锡市支持东南大学无锡分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协议》,今年3月6日,市政府和东南大学签署新一轮市校合作共建框架协议,标志着无锡市与东南大学的合作进一步深化。此次的市校合作,可以说已经进入一个新时期,让我们看看有哪些新的亮点呢?●建设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根据新一轮市校合作协议,决定高标准在锡建设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2018年的招生指标已扩大75%,今年实际招录213人,并且工程博士招生指标新增50人。●打造教学与科研开放共享重大载体无锡分校将依托东南大学一流学科和无锡产业优势资源、积极探索与实践“高端化、国际化、本土化和特色化”的办学之路,重点建设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国际联合学院、国际工程师学院,打造“微纳加工与测试公共服务平台”等多个教学与科研开放共享重大载体,为无锡地方重大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创新与社会发展提供高端人才与核心技术支撑。●探索多元化国际化办学新模式深度引进国外一流大学优质教学资源,探索多元化国际育人模式,与全球前100的国际一流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等开展办学机构合作,培养精英人才;与法国11所排名前30的工程师学校巴黎矿业电信联盟,开展联合办学,培养卓越工程师;与全球前20的国际顶尖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开展办学项目合作,联合培养拔尖人才。再一起看看,无锡高校的重点项目。1、办好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江南大学江阴校区、江南大学宜兴研究生院。▲江南大学宜兴研究生院效果图(预计该项目一期工程5个主要建筑2020年9月可基本建成)2、实施无锡市与东南大学合作共建东南大学无锡分校项目3、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加快在太湖学院建设硕士点4、建设滨江学院新校区二期工程,办好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无锡研究生院。5、支持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建设来源:无锡观察 无锡日报 江南晚报 无锡新传媒
无锡为什么叫无锡?山东峰,当周秦间大产铅锡,至汉方殚,故创无锡县,属会稽。这个意思就是周朝和秦朝时期这里有个锡山盛产铅锡,不过到了汉朝的时候开采完了,所以大家常说无锡,最后干脆把地名命名为无锡了。无锡设县是从秦统六国后开始的,名将王翦驻守此地,属于会稽郡。无锡设市是从解放后开始的,当时分无锡为无锡市和无锡县,1953年成立江苏省无锡县为省辖市,而无锡县行政多次划分,曾归属常州专区、无锡市和苏州专区。1958年无锡县从苏州专区划给无锡市,1962年又划到苏州专区,1983年无锡县又划回无锡市,同时江阴县和宜兴也划给无锡市。1987年改建江阴县和宜兴县分别为江阴市和宜兴市,1995年撤销无锡县设立锡山市。2000年撤销锡山市设锡山区和惠山区,2015年经过一系列调整,无锡辖区正式形成“五区二市”的布局。无锡的经济实力很强,之前常年超过省会南京,近些年一直位居全省前三,具体可以从2020年前三季度江苏各市GDP排名可以找到答案。无锡市身为地级市却拥有一所“211”工程大学,同时也是“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江南大学。这所大学和南京大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为在1958年的时候,南京大学的食品工程系整建制搬迁到无锡,改名无锡轻工业学院。后来经过发展改名和重组,才有了今天的江南大学。大家都知道无锡下辖只有两个市,分别是江阴市和宜兴市。有意思的是江南大学在这两个县级市都设有分校,我们一起看看。江南大学江阴校区早在2018年的11月19日,学校和江阴市方面就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2019年8月21日江南大学江阴校区一期项目开始正式招标,2020年4月21日江阴校区开始一期项目环评公示,规划占地791.9亩,分两期实施,一期占地478.7亩。办学规模不少于3000人,本科生1500人,研究生1000人。校区离市中心不到9公里,开车只用20分钟。江南大学宜兴研究生院2018年9月30日江南大学宜兴研究生院奠基仪式隆重举行了,学院规划占地536亩,一期工程用地250亩,是一所培养研究生为主的二级学院。2019年3月底开始施工,具体位置在新庄街道,目标是研究生规模达到1000人以上。然后无锡太湖学院也是从江南大学分出来的,学校前身就是江南大学太湖学院,在2011年的时候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无锡太湖学院。学校占地2000余亩,在校师生2万余人,是江苏省第一个转设民办本科的学校。由此可见,江南大学并不是在无锡一家独大,反而为了无锡高教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一个学校支援建设了三所新高校,意义非凡。我们接着来说一下无锡市几所独立学院的转设情况,不再重复了,总之一句话2020年年底全国所有独立学院必须完成转设方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2020年10月25日已经公示转设信息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将转设为公办的、市属本科学校。也是无锡市第二所公办普通高校,也是江苏省首家由独立学院转设成为公办普通高校,据说校名是“无锡学院”。最后来看一下,无锡的高职院校真不少。我数了一下,共有10所。不过也许是好事,待到一定时候可以采取合并措施,来合并出几所本科职业大学还是不错的。
产业强市,是宜兴经济发展的最强劲脉动,是最响亮的“宜兴声音”。自2016年实施产业强市主导战略以来,宜兴奋力投身产业强市的火热实践,奏响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最强音”。1至8月,宜兴经济高开稳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50亿元,增长11.2%;规上工业产值1867.92亿元、增加值310.58亿元,分别增长17.9%、10.0%;外贸进出口总额28.54亿美元,增长9.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4.31亿元,增长10.0%……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宜兴以足够的耐心和定力,不断把产业强市向前推进,演绎好新常态下产业强市的“宜兴故事”。新旧动能齐发力为产业转型育生机日前,第12届中国通信产业榜正式出炉。宜兴的俊知集团有限公司摘得“2017-2018年度中国通信设备技术服务供应商100强”,2017-2018年度中国通信产业5G天馈系统领军企业“等多项荣誉。智能制造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趋势。俊知智慧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小鹏表示,俊知集团抓住机遇,2015年3月,先以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天馈系统组件生产车间为试点,开始智能化车间改造,通过管理信息化与设备自动化的深度融合,利用各种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生产线,构建起管理智能化、数据信息化、控制自动化的俊知智能制造体系。此后,光缆、传感等车间也根据实际进行不同程度的智能化改造,实现了透视化。经过智能化改造,与2012年相比,如今俊知相关产品制造的单位成本下降13%;产品一次合格率从99.96%提升至99.98%;车间生产计划完工及时率从99%提高至99.8%;用工人数下降19.63%。该公司天馈产品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9.996%,这离不开智能化建设的功劳。一根导线,编织出五彩缤纷的线缆世界。宜兴市始终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通过组织开展智能制造对接会、智能车间观摩、两化融合专题培训等活动,加大智能制造示范(试点)项目的征集和培育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咨询诊断,加快实施车间(工厂)的智能化改造。鼓励企业积极创建示范智能制造项目,培育智能制造试点示范,7家企业申报2018年省示范智能车间;2家企业车间成功入选第一批无锡市智能车间。积极实施两化融合体系建设,4家企业被评为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5家企业被评为无锡市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开发区军民融合产业园成功通过省级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认定。站在新一轮发展的起跑线上,电线线缆、机械装备、铜材加工、陶瓷耐材等宜兴优势产业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勇于转型创新,赋予产业内涵式发展的新活力。作为最具竞争优势的支柱产业之一,电线电缆一直是支撑宜兴区域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目前,宜兴市已基本形成以电力电缆为主,通信电缆及光缆、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等各类线缆产品应有尽有的格局,年产销规模突破千亿元。无锡江南电缆有限公司,通过在香港上市,用募得的资金回流本土的方式,推动企业“建立国际知名的大型电线电缆企业集团”,公司生产的“五彩”牌电线电缆名扬全球。全市上下找准节能环保、集成电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新一轮发展的突破口,以项目聚动能,加快提速换挡、崛起成势,为实现宜兴高质量转型发展注入强大推动力。作为宜兴市新能源领域引进的重磅项目,东方环晟5GW高效叠瓦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从项目签约到产品发布,历时不到一年,创出了重大项目建设的“东方环晟速度”。去年1月,东方环晟推出的高效叠瓦组件以其高效率、多发电、高可靠、低成本等独创技术,填补了国内光伏组件制造领域的空白。总投资30亿美元的中环领先集成电路用大硅片项目,是锡宜两级共同推进的重大项目,达产后将实现宜兴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重大突破。项目建设势头足为经济引擎添动力去年8月10日,宜兴产业强市之路再添闪亮新名片——由宜兴市政府与北京雅达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和谐雅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作的“宜兴国际旅游度假区、雅达健康生态产业园”项目签约仪式在宁举行,这个投资总额累计达210亿元的项目,也是宜兴有史以来投资体量最大的项目。经过一年紧锣密鼓的推进,总投资130亿元的宜兴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一期游客中心、主题酒店启动建设;总投资80亿元的雅达健康生态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年内可基本建成。建成后,将成为国家田园小镇的示范案例,带动该市旅游产业提档升级。近年来,宜兴市坚持项目建设龙头地位,创新突破、精准服务,全力以赴推进重大项目招引、建设。为此,该市专门成立宜兴市投资促进中心,加快渗透北上广深等资本技术密集区,围绕产业资源、乡贤资源、闲置资源、平台资源开展精准化招商,促成一批项目的签约落地。去年以来,宜兴市成功引进中环领先集成电路用大直径硅片等一批百亿级项目,推进建设东方环晟5GW高效叠瓦太阳能电池组件、远东福斯特电池等一批超50亿元项目,促进雅克科技、博砚电子等企业成功实现境外并购。在推动项目建设中,宜兴市上下更是竭尽所能、不遗余力。多次召开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协调会,深化项目建设月督查、季观摩等有效机制,力促项目建设再加速、快落地;持续优化“绿色通道”“并联审批”等模式,充分落实好“模拟审批”“多评合一”“多图联审”等举措,全力保障项目顺利开工建设。今年,宜兴市排定的市级重大项目142个,较上年增加4只;总投资1326.9亿元,较上年增加223.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13亿元,较上年增加73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项目平均单体规模由去年的8亿元增至9.3亿元;列入无锡市重大项目的投资额是去年的2.3倍,超50亿元项目个数占无锡比重提升至26.3%。改革创新除障碍为产业强市再“加码”没有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项目再好、愿景再美,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宜兴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进一步破除思想观念束缚,持续推动深化改革,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发展活力,以担当作为破解制约难题,倾力打造优质“软环境”,为项目提供“硬支撑”,为该市高质量发展集聚澎湃动能。突出贡献导向,召开千企发展大会,表彰奖励贡献突出企业,并出台突出贡献企业优享公共服务政策,激励企业竞相发展、争作贡献。突出效益导向,研究制定“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绩效评价办法”及差别化政策,引导企业“以亩均税收论英雄”;出台总盘子6亿元的高质量发展意见以及降成本等政策,推动企业转型发展、提质增效;出台科技创新“30条”,加快江南大学宜兴研究生院建设,引进产学研项目70个,为企业注入创新动力;制定“企业资本经营政策意见”,强化上市“事前培育、过程帮扶”,新增上市企业2家,鹏鹞环保成为宜兴首家A股环保上市企业。60余家企业进入成长性企业培育后备库。突出诚信导向,出台“企业信用管理办法”,评定首批179家守信示范企业,继续保持对恶意逃废债务行为的高压严打态势,进一步彰显“褒扬诚信、惩戒失信”鲜明导向。截至8月底,全市金融机构表内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48.2亿元,实体经济贷款增加42.7亿元。打造更高水平产业强镇,离不开改革创新的驱动和开放合作的带动。去年11月,宜兴市官林镇成为全市第二个“强镇扩权”试点镇。对这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历史任务,官林镇积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激发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为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该镇还深化与北控集团、通鼎股份等国企央企、上市企业合作,并通过兼并重组、股权投资等形式,增强核心竞争力。同时,充分发挥港台工业园、境外上市企业及普睿司曼、伊斯曼等世界500强企业的作用,以企引企、以外引外,促进利用外资工作量质并举。今年1月,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审批局挂牌成立并正式投入运行。辖区内涉及发改、经信、国土、建设等部门的市场准入、建设投资和民生服务办证等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划转至开发区行政审批局集中行使。该局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随着开发区行政审批局的挂牌运行,能够营造更好的环境吸引更优质的项目,培育更大的发展优势。9月30日,江南大学宜兴研究生院顺利奠基,标志着宜兴与江大的合作迈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这对于宜兴产业强市建设、教育事业发展、城市能级提升,都具有重大意义,必将有力推动宜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今后,江南大学将结合宜兴经济发展的需求,从专业设置、师资配备、对接合作等方面,给予研究生院发展更大支持,把更优的科技资源、科研人才引入该市,把更多的前沿技术、创新成果放在宜兴转化。近年来,宜兴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理念,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人才引领”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工作与产业强市建设深度融合,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充分依靠在外乡贤、科技镇长团、签约合作高校等资源,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每年开展大规模政产学研活动20余场(次)。先后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27家高校院所建立全面合作关系,组建4个部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目前全市95%以上的规上企业与高校院所实现了紧密“联姻”。 1-8月,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78.5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6.3%。环保装备、电线电缆、非金属材料3个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贡献份额持续扩大,约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60%。环保、工业陶瓷等5个省级科技产业园的创新优势充分彰显。
宜马快速通道的开建,标志着锡宜一体化取得关键突破。昨天,记者在采访时,明显感受到锡宜两地人们的振奋之情,交通日趋便利、产业协同发展、人员密切往来,锡宜一体化正在全方位推进,两地民众之间的心理距离也大大拉近。“桥头堡”周铁,正成为投资热土近日,位于宜兴周铁镇的一家楼盘开始预约选房,前来看房的家庭络绎不绝。变化来自于周铁区位优势的凸显——正如这家楼盘的广告语说的那样——“锡宜门户”。周铁镇作为锡宜一体化的“桥头堡”,正在成为投资热土。“闲置7年的两块土地,去年成功出让,溢价近20%,镇里增加收入4000万元。”周铁镇镇长江峰介绍,宜马快速通道规划出台,嗅觉敏锐的投资商已闻风而动。周铁曾是化工大镇,2007年以后大规模关停化工企业,现仅有的14家也将于今年基本关停搬迁。为响应锡宜一体化发展,他们早早开始谋划产业转型。一方面是保留和招引一批无污染的优质企业,其中吸纳因太湖新城建设搬迁的企业是方向之一。另一方面是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包括马山拈花湾、太湖湾旅游小镇等龙头项目正在洽谈之中。周铁老街保存完整,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城隍庙前的那棵千年银杏是无锡地区最古老的树,受到无锡摄影爱好者们的青睐。未来,随着交通的改善,周铁古镇、岳飞衣冠冢等景点,国际风筝节等活动,周铁期待成为融入无锡的一个休闲游玩去处。除了“宜马”,还有更多“通道”宜兴紫砂人陈伟常年要去各地参展,但他乘坐飞机一般会选择南京禄口机场,而不是苏南机场,原因是去禄口机场仅需半小时,而到苏南机场得一个多小时。随着宁杭高铁开通,以前还常来无锡坐高铁的他,如今在家门口坐高铁更便利,去南京、杭州也仅半个多小时。未来随着无锡至宜兴交通的改善,苏南机场会是宜兴人出行的又一个选择,而坐高铁往南方面,无锡人选择去宜兴站更节省时间。除了宜马快速通道,最近两年,无锡同时也在积极推动锡宜市郊铁路(S2)、盐泰锡常宜城际铁路、锡宜高速公路扩建、丁蜀通用航空机场、锡溧漕河航道整治等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未来一体化、立体化交通,将把锡宜两地联系地更紧密。与此同时,与宜马快速通道对接的宜兴方向,周杨公路、范蠡大道北延段也即将动工并同步建成,与已通车的百合大道、庆源大道等构成便捷的快速路网。交通之外,一体化正全方位推进去年10月,宜兴成为全省第一个原则通过省政府审议的省级城市总体规划改革试点城市。规划明确,通过积极贯彻落实锡宜一体化战略,更好地融入环太湖城市圈和长三角城市群,带动城市综合协调发展。锡宜一体化提速的突破口在交通,但需要突破的不仅仅是交通。无锡近年来大力推进两地产业协同发展,在项目布局、政策支持、资源调配、要素保障等方面,向宜兴倾斜。去年9月,江南大学宜兴研究生院在宜兴奠基,把更优的科技资源、科研人才引入宜兴,并合作建设占地300亩的江大食品科技园项目。为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宜兴的布局,促成了集成电器大硅片项目、丁蜀通航产业园等重大产业项目在宜落户,为宜兴产业强市提供了强大助推。随着投资130亿元的“窑湖小镇”等一批旅游大项目去年开工,对宜南山区的旅游度假产业在未来几年形成强力支撑。多种形态的旅游产品,对无锡市民来说,交通便利后有了更多的选择。 (胡志杰 蒋梦蝶)
无锡扩大市区面积大势所趋?大饼在此前的文章中就曾对于未来无锡市的行政区划调整做出过预测。苏锡常三市由于相同的文化底蕴以及发达的经济数据常被拿来进行横向对比。苏锡常三市虽然苏州GDP总量最高,但无锡市的人均GDP却略胜苏州,常州虽然在苏锡常之中排位最后但放眼全国实力依旧不容小觑。苏州在苏锡常之中独特的优势除了距离上海这一经济辐射核心更近外,苏州的地域面积无论是总面积还是市区直管面积都是最大的,如果将所代管县级市的面积剔除的话,那么无锡市区面积是1643平方公里,常州是平方公里,苏州则是4674平方公里。很显然作为新一线城市,无锡的市域面积是与其经济地位不相符的。换言之无锡继续扩大市域面积是大势所趋,而目前无锡仅仅代管江阴、宜兴两个县级市,似乎未来谁会撤市设区不是选择题而是判断题。那么究竟谁更有撤市设区的可能?成为无锡下一个市辖区呢?很多人会想当然的认为是江阴,因为江阴有天然的地理优势,江阴市区目前距离无锡最北侧的堰桥站不足30km,既然是市辖区了那必然不能太远啊。但在之前的文章中大饼已经为大家做出了分析,宜兴虽然地理优势不及江阴,但并不是没有撤市设区的可能。首先江阴虽有地理优势,但其距离无锡市政府也有近50km,而宜兴虽然遥远但宜兴市区距离无锡省政府的直线距离也仅为50km,而在宜马快速通道和苏锡常南部高速建成后,宜兴市区到无锡市政府的实际距离也仅为60km左右。而南京市高淳区距离南京市中心甚至有90km左右的距离。所以说绝对的物理距离并不能真实的反映远近,而一条不堵车的快速路却可以大大拉近两地的距离。大饼在之前的文章中给出的结论就是宜兴非常有可能成为无锡下一个区,当然很多读者留言表示不同意见。大饼当时给出这样的结论更多的还是基于一个逻辑思维方式:无锡势必扩大市区范围→宜兴未来勾连无锡更加便捷→宜兴非常有可能撤市设区。而最近2个月大饼发现有更多的迹象可以佐证自己的观点,不妨今天就来继续和大家分析一下。这里还是要顺便提一下,大饼的这篇文章是宜兴房价考的第二编,最终是为宜兴房价未来走势服务的,感兴趣的读者不妨将此文与之前的《无锡燕郊》一文以及最后的宜兴房价分析结合阅读,或许会有更大的收获。一个学校和一条路最近宜兴市政府市长信箱里出现了这么一封市民来信,"江南大学研究生院何时动工?何时完工?"市长信箱的答复很简洁: 该工程已经开工,预计2020年9月完工。江南大学研究生院为何物?去年9月30日,江南大学宜兴研究生院举行了奠基仪式,该工程计划总占地536亩,选址东至范蠡大道、南至东氿北路、西至芳塍路、北至太湖大道。从工程概况中我们可以看出,江南大学宜兴研究生院重点面向的是研究生而非本科生,另外根据江南大学的官方简介,该校现有研究生8464人,也就是说该研究生院建成3年后入驻研究生有望达到江南大学约10%的规模,另外有一点非常耐人寻味——全日制研究生比例不低于60%。宜兴此前也与哈工大等院校开设有硕士班,但非全日制形式最终流于学历镀金的渠道而没有真正给宜兴带来高等教育的资源。宜兴此前也有和湖北理工学院合作共建了宜兴工程学院,大饼也曾实地走访过该学校,虽然建校时间不短,但至今即使在宜兴本地也没有什么知名度。首先湖北理工学院本身就是一所实力一般的二本院校,其次该校本部地处湖北黄石,距离非常遥远。如此远距离的办学,很难开出多么绚丽多彩的花朵。从江南大学宜兴研究生院的远景来看,未来这个校区不是什么办学点而是江南大学真正的有机组成部分,此外江南大学位于无锡蠡湖大道的校本部不过3250亩,宜兴研究生院全部建成后有望达到本部占地面积的近20%,而且未来也不乏继续扩建的可能。江南大学宜兴研究生院差不多就是选址大饼图中所圈出来的地方,比较有意思的是就在此处不远处,恒大和碧桂园已经肩并肩的开工建设了2大楼盘,个中缘由不必大饼多言。下面我们再来说说一条路,这是哪条路呢?毫无疑问就是江南大学研究生院选址地块东侧的范蠡大道。在提这条路之前,大饼必须要再为大家深入分析一下江南大学宜兴研究生院。前面大饼已经为大家分析了,这个研究生院不是什么办学点、硕士班而是江南大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而目前大学跨区域办学的情况不少,比如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但都地处本市市辖区范围内。当然也有比较例外的,比如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办到了连云港,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位于泰州,但这些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点——独立学院,他们是法人独立的民办高校,只不过是和母体高校有联系,而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校区。跨区域办学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如何保证教学,当然不乏成功的例子,比如哈工大威海、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等等,这些异地校区其实就相当于是重建了一所新学校一样,因为距离太远,数学、物理和英语等基础学科无法共享,异地校区可以专攻几个专业,但基础学科却必须重建。而江南大学宜兴研究生院就是培养研究生的,而研究生培养和本科生不同的就在于必须有研究生导师。目前江南大学本部到宜兴研究生院选址地距离虽然不长也就60多公里,但时间可是不短将近1.5小时,而且大饼选取的时间节点已经过了高峰期,如果早晚高峰走这段路的话,2小时大饼也不觉得奇怪。所以毫无疑问如此这般的通勤时间如何吸引江南大学本部的有求导师来宜兴呢?如果能够全程快速路,并且把距离缩短至50km那么意义就大不一样了,限速100,则50km仅仅需要半小时。宜马快速通道和苏锡常南部高速为宜兴搭建了快速融入无锡的捷径,但受益最直接的还是位于宜兴东北角的周铁镇。所以大饼在此前才有周铁是无锡燕郊一说。而对于宜兴主城区来说还缺一条快速接入宜马快速通道的城市快速路,毫无疑问这个重任交棒给了范蠡大道,或者说是范蠡大道北延。常州的青洋快速路在接近最南端终点的时候路线指示牌上标的前方:宜兴、范蠡大道,只不过下面的距离XXkm被遮盖了,原因就是宜兴这边进度没跟上,原本是要和青洋快速路接通的范蠡大道,目前才修到庆源大道,距离既定规划还差了20公里。大饼在网上找到了这么一张范蠡大道的完整线路图,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右下角的水印显示有"宜兴发布"官方微信。从该规划可以看出,范蠡大道北延除了与青洋快速路接通外,还与S341省道(宜马快速通道是S341省道的一部分)有交汇。范蠡大道可以视作宜兴市的东环快速路,目前已经建成了庆源大道至宜兴高铁站的十几公里线路,通车限速100,且将于G25宁杭高速互通并设计新的出入口。为什么宜兴唯独先开发东环快速路?目前昆山、常熟等是为数不多的有城市快速路的县级城市,对于凤毛麟角的县级快速路,毫无疑问都会放在最需要的地方,比如常数的昆承快速路,联系起来的就是常熟市区和沙家浜两个核心。而大饼觉得宜兴首先开发东线快速路,其目的无外乎与加速和常州、无锡的互通。范蠡大道北延一旦简称,那么宜兴市区前往无锡市区可以实现全程快速化,半小时就可通达锡宜,而目前最直观的受益者就是江南大学宜兴研究生院,该校区不远处就可以接入范蠡大道快速路。宜兴市官方给出的答复是江南大学宜兴研究生院2020年9月完工,江南大学给出的措辞是"确保宜兴研究生院在2020年交付使用,开门办学。"苏锡常南部高速2017年开工,目前预计是2021年底建成通车,也就是说比江南大学宜兴研究生院晚了年的时间。由于江南大学研究生院是分期建造,且根据工程概况是3年内学生达到1000的规模,也就是说大约2023年的时候达到千人规模。2020年投入使用的时候,该校区前往江南大学本部还是非常糟糕的交通状况,往返通勤时间可能近3小时。2021年随着苏锡常南部高速的通车,通勤时间单程通勤时间有望降低到1小时以内。目前范蠡大道北延还无具体施工消息,如果以时间节点2023年来看的话,范蠡大道北延建成绰绰有余,如果范蠡大道北延能够建成,那么江南大学本部和宜兴研究生院的单程通勤时间完全有可能缩短到半小时。清华大学先校长梅贻琦曾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作为无锡211工程高校的独苗,江南大学何以舍近求远来宜兴建造研究生院?背后是否已经预测到了未来锡宜一体化的波澜壮阔?各位看官不妨大胆猜测。金坛可以撤市设区,宜兴为什么不可以?要撤市设区必先修路,金坛撤市设区之前没有人想到金坛能够成为市辖区,就好比今天很多人不相信宜兴能够先于江阴撤市设区一样,不过常州多年以前就部属了一条金武快速路。锡宜之间的交通大动脉已经开始如火如荼的修建中,锡宜一体化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当然局部的小细节比如范蠡大道北延还需假以时日。就在大饼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无锡官方微信公众号推送了这么一条消息:与锡宜一体化息息相关的就是这条叫做"盐泰锡常宜"的铁路,这条铁路将打通宜兴与沪宁铁路、京沪铁路以及沿江铁路之间的物理隔离,并且彻底消除宜兴—南京半小时而宜兴—无锡1.5小时的尴尬。吴江或许也是宜兴的参考写到这大饼想起了此前在苏州吴中区和吴江区交界地带看过的一个楼盘——新城红树湾。该楼盘行政区划属于吴江,但周边的配套全部都是吴中区的。吴江撤市设区的一大理由就是,原有的行政区划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你很难想像吴中的优质学校和城市化已经推进到了和吴江的边界,这一路之隔却依旧是农村。因为在原有的苏州—吴江关系中,各自的城市规划是割裂的。从单个吴江市来看,这并无不妥,但如果从整个苏州来看,这又显得很荒唐。所以在大饼看来苏州并入吴江是大势所趋。那么对于宜兴和无锡的关系呢?当然大饼只是基于现有条件的猜测,也许五年后就有一个无锡市宜兴区呢?不过必须重申的是,以上只是大饼的大胆猜想,如果各位看官不同意的话,就全当大饼胡扯就行了,一笑而过。切不可当真。
都知道无锡因水而美枕运河而居、傍蠡湖生活这真的是国内很多城市艳羡不来的而在大无锡的西南角宜兴市同样是个水城东氿、团氿、西氿横向排开宜兴老城区就在团氿与东氿之间宜兴“三氿”,唯一以氿字命名的湖泊。东氿面积约8平方公里,比蠡湖略小;团氿2.6平方公里;西氿最大,约12.6平方公里。如今宜兴市加快东氿南北两岸发展城区拓展脚步日趋明显已有诸多建设项目集聚东氿岸边宜兴人热议的“东氿2.0时代”已到来快了解一下~东氿南岸——梅林公园串起大片宜居新地上月底,梅林公园规划出炉,梅林公园位于东氿南岸,北临大溪河,南临清溪路,西至梅溪路,东至梅林路。设计面积11.6公顷,由宜兴市城建文旅集团打造。在分区功能上,场地结合周边城市社区功能,形成青少年活动、文化艺术、生态展示、公众集会与活力运动五大主题区,形成“一带五区多节点”的结构体系。5月8日,就在梅林公园东南,紧邻宜兴最高建筑东氿大厦的梅林村,一块地块吸引了10多家房企展开100多轮激烈竞标,楼面价破万元,刷新宜兴纪录。宜兴市区大溪河上将出现“S”形人行桥,这座将于年内建成的美丽桥位于东氿大桥和梅林大桥之间,连接青墩公园和梅林地块。“S”形人行桥建成后将大溪河北侧公园与南岸即将建设的梅林公园紧密相连,让宜兴城区的东氿RBD地块与梅林地块进一步紧密“牵手”,方便两岸构建“十分钟社区生活圈”。同时,还将有力提升该地块景观休闲旅游功能,有利于两岸尤其大溪河南侧地块开发。此外,东氿南岸的岭秀首府温泉酒店一期工程已经开工建设,梅林地块的地热温泉有望成为旅游休闲好去处。目前,东氿南岸仓浦村、梅林村的万科龙背山国际住区、岭秀首府、春晓江南等高品质住宅区目前已经成为当地市民买房置业热门地块,成为宜兴城东区域吸纳社会人口的重要居住板块。东氿北岸——江南大学宜兴研究生院带动城建在东氿北岸,位于宜城街道与新庄街道的《王婆河以东地区概念性规划设计》规划面积606公顷,有着更宜居的生态环境、更完善的配套设施。根据这一规划,东氿沿岸将打造一条能满足市民多样需求、彰显宜兴城市气度的缤纷水岸线,提供展示、文化、休闲、科普等公共空间,为东氿沿线提供更加灵动的形象界面。宜居生活环——五渎河风光带同时,在东氿北岸的太湖大道两侧,规划建设一条4公里的宜居生活环,串联起水系及各类公园,链接教育、社区中心、社区商业、体育等公共设施,营造便利舒适的宜居活力社区,并配备完善的幼儿园、沿街商业等设施,依托紧邻东氿的绝对区位优势,建设滨湖美丽人居环境。东氿北岸必须一提的还有江南大学宜兴研究生院,这个位于东氿北岸的美丽校园,将成为宜兴城市能级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宜兴为此在完成新源路、宜官路、蒋巷路等一批新改扩建工程基础上,今年又启动了东氿北路工程作为江南大学宜兴校区的主要配套道路之一。该工程完工后,不仅将进一步方便该校师生进出,还将为推进东氿新城北部建设、助力周边地块开发等,打下更为坚实的交通基础。江南大学宜兴研究生院项目位于宜兴市新庄街道,毗连宜兴城区。校区规划总用地面积35.73公顷,总建筑面积约30.51万平方米。整个校园规划设计以多层为主,整体建筑将传承江南大学建筑风格,又与宜兴东氿新城建设环境相融合,建筑形态具有宜兴区域文化特色,空间高低错落,有望建成充满现代江南建筑风韵的美丽校园。东氿北岸还将建5所幼儿园、2所小学、2所中学1座医院、1座体育场馆,以及大片滨水绿地。东氿2.0时代——见证宜兴城的继续“长大、变美”在东氿西岸,宜兴万达广场、宜兴八佰伴、宜兴文化中心陆续建成后,当时宜兴人就自豪地称步入了“东氿时代”,如今宜兴城开始进一步向东氿发展、向太湖发展,“东氿2.0时代”已经到来。首先是新庄大桥、梅林大桥、范蠡大桥等各类交通工程相继建成,再以江南大学研究生院为支撑,东氿湖畔将形成集科研办公、商业服务、生态公园于一体的复合型片区中心节点。宜兴发展水上运动和城市旅游,也有了环境支撑。未来的东氿不仅是宜兴通往太湖的“水弄堂”还是宜兴真正意义上的城区“内湖”很高兴无锡蠡湖能有“竞争对手”你追我赶、越来越好一同跻身世界级的城市“内湖”自然与人和谐共存,美哉!【来源:江南晚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无锡:璀璨的“太湖明珠”,连续稳居GDP“万亿俱乐部”。宜兴:著名的“教授之乡”,多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前十,也是无锡“一体两翼”的重要一翼。近年来,随着“锡宜一体化”的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宜兴人不再纠结“无锡更需要宜兴,还是宜兴更需要无锡”,而是愈加认识到双方融合发展的价值。“锡宜一体化”有何重要意义?当前还有哪些障碍?最大“堵点”是什么?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①渊源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江苏分别设立了苏北行署和苏南行署。苏南行署辖无锡市(地级)和镇江、武进、苏州、松江4个行政专区(分区)。南京市由中央直辖。其中,宜兴县和江阴县由武进分区管辖。同年,撤销武进行政分区设常州专区,下辖武进、江阴、金坛、宜兴、溧阳县。1953年,宜兴、江阴划归苏州专区管辖。1956年,宜兴改由镇江专区管辖。1983年,江苏撤销专区,实行市管县。无锡没有就近选择张家港或者常熟,选择了远在太湖西岸的宜兴作为下辖县。据说,当时无锡主要是“看中”了宜兴48公里的太湖岸线资源,希望强强携手共谱一曲“太湖美”。然而,由于武进县的间隔,宜兴成为无锡的“飞地”。历史、地缘、语言等因素,双方融合进度一直未能达到预期。②融合近年来,随着无锡大力推进两地产业协同发展,在项目布局、政策支持、资源调配、要素保障等方面,逐步向宜兴倾斜。“锡宜一体化”开始提速推进!1、产业一体化上。大拈花湾项目。“锡宜一体化”的先导工程,总投资200亿元,位于宜兴市周铁镇竺山湖地区,占地面积约4000亩,计划2025年建成。大拈花湾项目将是现有马山拈花湾项目的升级版和放大版。中环领先集成电路用大硅片项目。总投资200亿元,经无锡“牵线搭桥”,落户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无锡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的重要一环,将形成“原材料在宜兴、芯片制造在市区、封装测试在江阴”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江南大学宜兴研究生院。占地300亩的江大食品科技园、大学城人才交流中心等已陆续建成。江南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全国排第一名。作为无锡高等教育资源辐射宜兴的一个重点项目,未来为宜兴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智力支持。丁蜀通航产业园。位于太湖湾科创带最南端,不少项目由锡宜两地共同谋划。比如,道尼尔新一代水陆两栖飞机就是无锡交通产业集团和产业发展集团带来的成果。随着太湖湾科创带建设的蓬勃兴起,无锡加快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宜兴的布局,“锡宜协同发展区”的赫联智能智造科创园项目,与无锡阿斯利康的生物医药产业合作,等等,这些都将为宜兴“产业强市”提供了强大助推。2、交通一体化上。随着宜马快速通道、锡宜高速改扩建工程、盐泰锡常宜铁路、锡溧漕河航道整治工程、锡宜城际铁路(S2线)以及接驳宜马快速通道的快速路——范蠡大道北延段等工程的规划启动建设,未来锡宜两地联系将更为紧密。其中,宜马快速通道建成后,从无锡市区到宜兴周铁最快半小时就能抵达。3、民生一体化上。2020年,宜兴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010元、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至1525元、集中孤儿养育标准提高至2730元、散居孤儿养育标准提高至2320元,在民生保障领域和无锡大市实现了多个统一。2021年,随着无锡外国语学校、金桥实验学校的规划建设,宜兴还将加快与无锡教育、医卫、体育、政务等公共服务的接轨融入,形成优势互补、一体发展的协同效应,实现区域民生共建共享。③堵点近年来,随着城乡面貌的日新月异,长期居于全国百强县前十,加上深厚的历史人文、生态优势,让不少宜兴人“沉醉其中”,产生了“风景这边独好”的强烈优越感。宜兴籍艺术大师徐悲鸿曾说过一句名言:“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因为,人一旦有了骄傲之心,容易自满,故步自封,逐渐形成“井蛙”“夜郎”的封闭心理,由此循环。只见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只见别人的缺点,不见别人的优点。比如,“经济比我好的,生态没有我好;生态比我好的,人文没我好;人文比我好的,经济没我好。”类似这种“精神胜利法”的思维模式和格局,恐怕难以进步。我们应该看到:一方面,2020年宜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832亿元。无锡全市达到12370亿元,稳居GDP“万亿俱乐部”,拥有强大的产业资源、科技资源、人才资源、文化教育资源。事实上,前几年,受国际经济宏观大背景影响,宜兴一度面临较为严峻的金融系统风险,也是无锡及时援手帮助化解度过难关。另一方面,和周边县级市相比,宜兴在区域位置上,距离沪宁杭三大中心均较远,难以形成良好的辐射效应,加上县级市的城市能级,人才资源、创新资源、项目资源等集聚不易,较大限制了产业的转型发展。当前,随着昆山、吴江、张家港、常熟、长兴、溧阳的纳米材料、集成电路、氢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新兴产业“风起云涌”,宜兴线缆环保、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依然在“唱主角”,新兴产业还未成“林”。长三角新一轮产业竞争中,宜兴恐怕难言领先。由此可见,“锡宜一体化”对无锡大市来说,是拓展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布局、产业补链延链的一项重大战略:对于宜兴来说,全面对接无锡,接受无锡辐射带动,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宜兴实现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历史、地缘、语言等都不是主要因素,相对狭隘的思维和格局才是最大“堵点”。④将来从长深高速宜兴站出口,由南向北驶入宜兴城区,经过宜兴龙背山森林公园西门,宽敞的马路边树立着一块高大的宣传牌,上面有两行醒目的大字:“开放的宜兴,拥抱世界;新兴的城市,充满商机。”确实,随着《宜兴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正式发布, “一轴四谷三区多点”建设蓝图的绘就。当前,“锡宜一体化”迎来了新的重大机遇。其中的关键在于解放思想、提升格局,力争树立三大意识:一是赶超意识。摒弃“大宜兴”思维,充分认识自身不足,“快马加鞭”补短板、强弱项。二是“归零”意识。面对比自己优秀的人,要以“空杯”的意识、谦虚的态度,主动“结交”、主动学习,不断接纳新事物、新思维、优质资源,加快融入无锡高端产业集群补链延链,争取合作共赢,变得和对方一样优秀。三是拼抢意识。宜兴“环保之乡”“线缆之乡”的称号,无不是靠上一辈白手起家、拼搏争取来的。新一代宜兴人应摒弃“傲气”,撑起“傲骨”,重拾“四千四万精神”:踏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历经“千难万险”,不骄气,不娇气,踏实苦干,自强不息,争取在新一轮产业转型发展中抢占先机。站在“十四五”新的起点上,我们应以更为开放包容的胸怀、拼搏赶超的精神,以更大的热情,积极主动拥抱“锡宜一体化”,加快融入“太湖湾科创带”建设,共唱“太湖美”,宜兴的明天也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