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作为无锡市教育考试院(3215)的分考点,将承担无锡地区四千多名考生的考试组织工作。以下内容仅适用于在江南大学考场参加考试的考生。01考试时间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2020年12月26日、27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或有使用画板等特殊要求的考试科目在12月28日进行(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不超过14:30)。提醒:考生至少提前45分钟到达考点,每场考试开考前30分钟,考生凭准考证和有效身份证件有序进入考场,开考15分钟后迟到考生不得进入考场,考试结束前不得提前交卷。02考试地点考生可乘坐地铁1号线(“江南大学”站)、公交105路或128路(“江大东门“站)到达我校东门进入考点。提醒:今年无锡市教育考试院(3215)共设置 了6个分考点,请考生注意查看本人准考证上“考试地点”,提前规划好行程,确保按时平安到达考场。序号分考点单位地址1江南大学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2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无锡市旺庄东路169号3无锡市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无锡市梁溪区广石西路999号4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无锡藕塘职教园区钱藕路5号5无锡积余实验学校无锡市梁溪区春申路164号6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无锡校区无锡市锡山大道333号03入校要求考生应认真阅读《无锡市教育考试院考生健康须知》,符合健康要求的考生方能参加考试。考试当日,考生仅限在学校东门进出校园。考生凭本人准考证、苏康码(绿码),佩戴口罩有序进入考点,送考人员和送考车辆一律不得进入校园。提醒:选择本人自驾的考生可在无锡教育新闻信息网(http://www.wxjy.com.cn)查询考场时登记车牌号,12月25日12:00前登记成功的车辆考试期间从东门免费进出校园,未在规定时间内登记或未登记成功的从东门以计时缴费方式进出校园,车辆进入校园后须按指定位置停车。因考试当日进入学校东门的车流量较大,学校周边交通较为拥堵,建议考生预留充足的时间,优先选择地铁等公共交通前来参加考试。04考场安排我校所有考场均安排在第一教学楼,考场教室对照情况将于12月25日15:00在学校主页上公布,请考生及时查看。江南大学考点平面示意图05入场要求第一教学楼南、北侧均设置了入场通道,考生凭本人准考证,佩戴口罩有序通过测温点后进入教学楼到达对应考场,经考场监考老师核验准考证、有效身份证件、健康应试承诺书等后进入考场。体温超过37.3°C的考生须在体温复测点进行复测,服从现场防疫工作人员的管理。06考试物品考生只准携带必需的文具,如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以及铅笔、无封套橡皮、绘图仪器等,或者按照招生单位在准考证上注明的所需携带的用具。不得携带任何书刊、报纸、稿纸、图片、资料、具有通讯功能工具(如手机及其他无线接收、传送设备等)或有存储、编程、查询功能的电子用品以及涂改液、修正带、透明胶带等物品进入考场。凡携带禁带物品进入考场者,如考前不交出,开考后一律按违规论处。考生在考场内不得私自传递文具、用品等。07诚信考试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全部在标准化考场进行,考试全过程都将接受视频监控。考生应严格遵守《考场规则》,认真履行本人签署的《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相关承诺,遵守考试纪律,珍惜个人名誉,争当诚信公民。08答题须知各科目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必须在答题卡(或答题纸)上作答,如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的,答题无效。考生应提前了解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统考科目计算机网上评卷考生答题须知》,按要求进行统考科目答题卡的填写。09就餐休息12月26、27日中午,学校在第一食堂二楼设置校外考生用餐专区,校外考生自行购买餐券用餐;学校开放文浩馆观众厅、图书馆大厅供考生休息。10考场卫生我校所有考场均将按严格按照防疫要求进行消毒,请广大考生安心考试;场外监考老师处备有免洗消毒液供考生使用。11其他请考生继续坚持苏康码健康填报,注意保持身体健康。考试期间,健康异常考生应服从考点防疫工作组的管理。祝大家考试顺利,心想事成!加油,考研人!未来与你一“研”为定!爱母校,从点赞、评论和转发开始!Copyright 2014-2020 江南大学新媒体工作室.点亮“在看”,愿即将走上考场的朋友们一战成硕!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原标题:硕士研究生扩招18.9万的红利背后:谁的忧虑与挑战“二战”考研的考生陆一驰,本科学的是五年制的临床医学专业,报考了江南大学的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受疫情影响,临床医学成为今年重点扩招的专业之一。陆一驰认为,扩招会让他这个专业的考生考研之路更顺畅一些,毕竟考生人数已经是确定的了,招生人数变多,意味着每个人的机会变大了。像陆一驰这样有望受益于今年硕士研究生扩招的,将达到18.9万人。2019年,中国研究生教育招生91.7万人,这同时包括了硕士和博士。假使这91.7万全部为硕士研究生,今年的扩招比例也将超过20%。但机会并非“人人同享”。在2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宣布,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高校倾斜,研究生计划增量重点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而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这也意味着,可能仅有一些地区、一些高校以及一些专业将重点承担扩招的任务。对于“临危受命”的学校而言,如何吸收这18.9万扩招生,将成为一个巨大挑战。对于最终享受扩招红利的考生而言,两三年后再度走出学校,又将面对怎样的就业市场?提振士气王宏生今年报考了大连理工大学的智能信息处理与通信系统方向,初试成绩出来后觉得较为一般,而且学校没有公布排名,招生人数也没确定,据他了解这个专业保研的人数挺多,自己的情况可能不甚理想。但听说了扩招的消息之后,王宏生感觉有可能会对自己有一定的助力,因为专业里一些老师的研究方向与人工智能有关系。根据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的公告,智能信息处理与通信系统方向隶属于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2017年,大连理工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成立,而该中心正是依托于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管理与建设。广东的一名传媒与交互设计专业考生刘抒婷,则直接没有对扩招抱太大的期望。在仔细研究了教育部所公布的扩招专业及偏向的地区之外,她觉得自己所报考的学校、专业基本不在扩招之列。刘抒婷说,学院设有交互设计和大数据方向,实验室的设备、座位有限,可能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配套,这也会成为扩招的一个限制因素。对刘抒婷而言,更大的一个希望在于,她所报考的新闻方向,今年少招了3名推免生(保送生),如果运气好的话,学院可能早已安排将这3个名额转移到考研生的头上。对于一些高校而言,越来越多的硕士招生名额在向推免生倾斜,这在知名高校尤其突出。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统计,2020年,北京大学的多个专业只招收推免生,推免比例达到100%,包括理论物理、固体力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南京大学的一些学院推免比例达到了70%以上,包括数学系、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等。以2018年的数据来看,当年硕士研究生报考总人数为238万,最终招生数为76.25万,简单计算报录比约为3.12:1。但76.25万的数字里,还包含了相当比例的推免生,考研生的实际录取难度,或许远高于3.12:1。尽管有一些专业的考生并不一定能够真正享受到扩招红利,但对于正在等待复试的考生而言,扩招的消息至少起到了提振士气的作用。“总体而言,对于我们考研生,扩招肯定是好事,毕竟没有人能确定自己是可以稳定上岸的。”刘抒婷说。高校的挑战对于高校而言,扩招意味着什么?2月26日,在扩招的具体方案尚未落地之前,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执行院长黄成向21世纪报道记者分析,如果扩招均匀分布在所有可以招收研究生的高校,即使今年人数大幅增长,对高校来说应对难度并不大。但如果是结构性调整,即扩招的学生主要倾斜在某些院校某些专业,可能会在短时间造成一些压力,包括师生比大幅改变造成的教育质量问题等。师资力量,无疑是扩招需要首要考虑的问题。根据2月28日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的表述,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财政支撑的情况,以及高校办学条件等因素,精准测算全国现在有44万左右的研究生导师、1.2万个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尤其是近年来新增2000多个硕士点的培养能力和承载能力,科学确定分校招生的规模。扩招将重点倾斜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高校,以及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即并非所有的高校和专业均匀地分担扩招任务,一些学校和专业的压力或许更大。譬如,2019年,我国仅在35所高校布设了首批人工智能专业点。事实上,关于扩招带来的问题,在近几年已经有所显现。江西一所高校的研二学生江竹君,在2018年就曾是赶上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扩招的“幸运儿”。那一年她所报考的新闻与传播专业,初试排名第40,按照以往每年招20个人的惯例,初试排名第40几乎意味着已经出局。但江竹君最终出现在了复试名单上,并最终被录取,她的专业从往年的20人扩大到了60人。学期初刚上课的时候,不少老师都以为走错了班。“以往研究生课堂基本是小班模式,学生和老师之间有很多交流机会,扩招后这种交流机会可能会被压缩,导师要带的学生多了,压力也会增大。”江竹君说。广东一所985高校的研二学生杨升向记者表示,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的培养方向不一样,会有不同的导师。这几年专硕招生规模在扩大,导师出现缺口,有的学生不得不找学硕导师,但这样可能会存在“不对口”的问题,不利于专业指导。武汉大学的一名研二学生张迪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学校里面的宿舍不够住了,她被分到了校外的宿舍,因为距离学院太远,只得买了电动车上下学。出于学生安全的考虑,学院也正在建新的宿舍楼。如何解决扩招之后的各种配套,从资金到人才到硬件设施,都将对高校构成挑战,配套政策也正在出台。譬如,近日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 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鼓励高校统筹各类资金、支持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建设。两三年后的就业问题从更长期的影响来看,今年的扩招也许将产生“蝴蝶效应”,搅动两三年后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周晓南是华中科技大学的一名考生,跨省、跨校考了中山大学药学院。尽管药学并不在教育部明确披露的扩招专业之列,但因为与大健康相关,或许也将有望分得扩招的“一杯羹”。周晓南的初试成绩分数并不如预期中理想,但好在排名还不错,正处在既担心又觉得自己在复试环节中还是会有一定竞争力的左右摇摆中。但说到扩招的影响时,周晓南的第一反应是“研究生毕业的时候会有更大的就业压力吧。”在疫情的影响之下,硕士研究生扩招很大程度是为了“分流”今年的一部分大学生求职者。但对他们而言,两三年后,大概率将要再次面临就业问题。因为扩招的缘故,今年的考生们开始关注一个话题:毕业的时候,硕士研究生的学历会不会一定程度贬值?曾受益于扩招的江竹君,因为专业硕士仅有两年的培养时间,2020年的她再一次走到了求职的关口,她说,硕士研究生的学历好像并不算稀缺,反而比较普遍了。事实上,从数据来看,据一项公开统计,将1995年到2018年的研究生招生人数数据加总,大约是771万人,占我国总人口的比例大约仅有0.55%。但动态来看,每年都有大量的硕士毕业生进入到就业市场,一些用人单位也不可避免地出现追求高学历的现象,这可能会反过来增加学生的“学历崇拜”。江竹君说,“两三年后,与扩招硕士生同期找工作的本科生,竞争劣势会不会继续扩大?找不到工作的硕士生会不会因此继续选择考博士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的确需要警惕“过度教育”的问题,从就业市场的角度来看,一个岗位应该找到一个能力相匹配的人,如果过度追求高学历,社会的整体效益是较低的。正在全力备考研究生复试的陆一驰则说,提高专业技能,增强自身的不可替代性,是应对学历贬值的最好方式。(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受访学生均为化名)
江南大学学生(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在徐州市好找工作吗?江南大学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原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也是江苏省仅有的15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之一。作为世界“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其代表性学科当然是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两大专业,即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两大学科也是截至2018年11月,在教育部组织的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轻工技术与工程”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被评为了A+档学科,毫无疑问,这两大学科就是江南大学的招牌式学科!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更是江南大学的王牌学科。它不仅是江南大学两大世界一流建设学科之一,而是更是唯一的一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还是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之一,同时更是学校六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之一;并且,江南大学的这个“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在亚洲率先通过美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IFT)国际认证。由此可见,江南大学的标志性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江南大学代表与骄傲,在这所大学读这个学科,绝对是最正确的选择!江南大学最重要学术期刊即《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主要报道:国内外食品添加剂的最新科研、生产和应用成果的介绍和综述;国内外技术交流、专业会议、产品展示、出国考察等技术信息;食品添加剂的产品标准、法则、管理办法、检验技术及食品添加剂生产中的三废处理;食品添加剂行业及食品添加剂应用行业的应用技术产销动态;国内外相关市场信息等内容。学报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CS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食品科学文摘》(FSTA)、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等收录,作为重要参考!从就业来说,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全国第一,学校在这个专业的投入很大,和企业的合作机会很多,所以不定期就会有一些企业举办的比赛,学生学习的机会很多;同时课程设计完善合理,食品平台建设比较好,实验室和仪器建设是国内最高水平,几乎所有想象到的设备都有;师资很不错,专业的教授都是大牛,注重学生动手能力。这个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行业内不但特别受肯定、而且非常受欢迎;不过相对于学习这个学科的研究生来说,大致确定了以后的方向,当公务员太过于安稳和安逸了,进入职场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江南大学学生(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在徐州市找工作的话,如果是进入职场,肯定是特别受欢迎的,并且还能够大展身手,创造出一片自己的天地。而如果要做公务员,就没啥好说的了,参加考试呗!
注意!今年起有23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新增!研考菌还给大家整理了一批第一年招生的院校信息!招生简章都公布了!快来捡漏!教育部认证!2020年各高校新增230个硕士学位点!在教育部公布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19年动态调整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中,明确列出了2020年要被撤销的研究生专业和新增的研究生专业。新增的硕士学位点,各院校专业加起来有230个!这些专业都是第一年招生,报考人数相对较少,只要初试过线就很可能上岸了!(1)考名校捡漏——选择第一年招生院校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中科院、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兰州大学的部分新增专业。优点:这类学校第一年招生,知道的人少,报考的人也少,还有可能招不够。新增的考研的题也不会很难,基础题为主,参考全国考试大纲,一般不会出太多拓展的内容。但小编也在这里说明一下,“好考”是相对的,相比高校其他已存续或招生好几年的专业,难度较小哦~特别注意:报考这些学校先去目标学校招生办确认下信息,是否今年会有招生计划,保证万无一失。最终是否可以报考要以招生简章为准。(2)过线就能上——推荐B区新增B区这些省份的学校可以重点关注下,新增的专业,过线就有书读。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安徽省甘肃省这些院校专业第一年招生!1、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划重点:7月7日,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对外公布了《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其中有两个2020年新招生专业——翻译硕士(笔译)、教育硕士(学科英语)。一般来说,新专业报考的人数不会非常多,想报考的小伙伴可以去官网了解详情。 2、浙江工商大学萨塞克斯人工智能学院划重点:浙江工商大学和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共建的人工智能学院,于今年的6月5日刚刚揭牌。研究生学制1.5年,培养地点在浙江工商大学。值得注意的是,该学院硕士研究生采取自主招生模式,无需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只需线上申请。学院将对申请人所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评估并决定是否录取。目前2020年第二批硕士研究生正在报名中,招生专业为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和人工智能与自适应系统,报名截止到8月7日。被录取的2020年硕士研究生将于2020年9月入学。3、江南大学划重点:江南大学于7月21日发布《2021年硕士招生专业目录(含考试科目)拟调整方案》,报考该院校的小伙伴都看看吧!原文网址:https://yz.jiangnan.e.cn/info/1012/2771.htm4、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划重点: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于7月21日发布《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的预通知,还公布了初试参考书目,小伙伴们快去看看吧!原文网址:http://www.wust.e.cn/wfyjj/2020/0721/c1658a219063/page.htm5、天津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划重点:天津大学7月2日发布了《2021年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科目调整说明》,847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基础变更为847专业英语。6、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划重点: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已于上月底发布了2021年会计硕士(MPAcc)招生简章。7、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划重点: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7月3日发出公告,对应用经济学(专业代码:020200)和工商管理(专业代码:120200)学科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业务课科目做出了调整。8、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划重点: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信息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业务课科目均有所调整。9、江西财经大学生态文明研究划重点:江西财经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7月3日发布了《生态文明研究院2021年硕士生招生简章》。10、陕西理工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划重点:陕西理工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已发布《2021年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研考菌提醒:这些专业第一年招生,对2021考生来说有利有弊,慎重考虑后做决定。优点:第一年招生就代表了试题难度会下降,而且目标院系一般会出考试样题,第一年招生,命题人对试题的难易程度把握的不是很好,由此可见,难度并非很大,如果以下的专业有你感兴趣的专业,一定要认真、仔细、细心的留意目标院系官网。缺点:第一年招生录取量不会很多,但报考人数不一定少。很多同学都怀有“第一年招生,报考的人会很少吧”的想法,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报考人数还是蛮多的。
文|冷丝栏目|大学专业和就业已经进入“考研季”,如今的毕业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如何?有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冷丝今天依据4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公布的数据为例,谈谈研究生就业趋势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毕业研究生主要来自于哪些高校?这些高校有什么不同吗?仅仅就42所直属教育部高校来看,如果按照研究生人数多少,从低到高可分为5个等级或者区间——ABCDE。A区间有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音乐学院等高校,类型主要为艺术类、语言类院校。这一区间几所院校培养规模相对较小,平均在450人左右,属小型培养单位。B区间主要包含中西部综合类高校、东部财经类、工科类院校,如中国矿业大学、东华大学、江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这一范围硕士生培养规模年均在1700人之间,为中型的培养单位。C区间包含西部综合工科类、东部综合类、工业类高校,培养力度年均为2500人左右,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安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等,为大规模硕士生单位点。D区间代表性大学有南京大学、重庆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科 技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均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这些高校的硕士生年均规模平均达到3500人,为超大型硕士生单位点。而E区间所在的高校则最少,为吉林大学(年均5340人)、武汉大学(4992人)、华中科技大学(5217人)等高校。很显然,D区间和E区间高校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主体机构,可见,毕业生人数的大比重多集中于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这几年研究生就业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弊端?冷丝带着你先看看这42所高校2017届研究生深造率和签约就业率:下载放大查看可以看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些顶尖级高校,大部分硕士研究生选择就业。选择就业最多的高校是西南财经大学,几乎所有毕业生选择就业。也有部分高校硕士研究生选择深造,比如电子科技大学,深造率为44.87%,几乎是一半的硕士研究生选择攻读博士学位。那么,这些2017届硕士研究生都去哪儿就业了呢?再看看下面这张表格:下载放大查看绝大部分毕业研究生在企业就业,其次是教育机构。由此可以看出,毕业研究生就业有两大特点:一是就业去向单一化。党政机关、高校、企业的比重遥遥领先,而对于富含创新色彩的科研设计以及自主创业等则比重较低。而根据各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来看,实现硕士培养模式多样化均被提及。而在这次统计中,可以发现企业依旧是硕士毕业生最多的选择,再就是高校,这可能是因为人才市场的挤压效应而导致的。二是就业地域不平衡。 除了较为明显的学校所属地的吸引力之外,东部发达城市或者一线城市对其毕业生的吸引能力是明显的。2017年教育部直属院校毕业硕士研究生在北京、上海、广东就业者约占43.99%。而对于我们常说的溢出现象,不光表现在西部高校人才纷纷涌入东部发达地区,东部高校人才也存在部分进入中西部地区工作,所以溢出效应是相互的。但总的来看,流向东部地区人才的比重更多。由此可见,毕业研究生的就业形势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研究生自身又存在哪些问题?一是就业观念存在误区。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不再停留在精英教育,而是转变为大众教育,但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就业观念仍未改变,忽视市场整体的就业环境,没有正确、客观地直视自身的就业能力,导致面临就业时无所适从。二是专业技术能力不足。硕士生数量急剧增长,导致硕士生导师“一导多带”现象屡见不鲜,很多硕士研究生处于一种放养状态。三是硕士研究生缺乏足够的社会锻炼,自身实践能力不足。很多硕士研究生不愿意去企业实践锻炼,更不用说去基层了。他们把研究生期间的时光看成了完完全全的过渡阶段,导致最后能力不足而不能成功实现就业,或者是如愿去到想去的岗位。冷丝一直有一个观点:适合攻读研究生的学子毕竟是少数,选择读研也并非是最佳选择,考研学子不要把未来想象得太过美好,还是要现实一点为好。
江南大学农业硕士考情分析江南大学坐落于江苏省无锡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江南大学是以食品专业以及轻工例如纺织,工业设计等等闻名。江南大学最强势的专业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属中国高等院校中理工科性质的典型专业。江南大学4个学科进入第三轮全国学科评估前五名,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蝉联第一,轻工技术与工程排名第二,设计学并列第四,纺织科学与工程排名第五;工程学、农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影响评价排行榜前1%。国家重点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发酵工程。省重点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物联网技术与工程。江南大学的农学实力虽然没有南京农学大学的强,专业排名也没有南京农业大学高,不过在江苏省农林类高校,江南大学的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下面由必尚考研带大家了解一下江南大学的农学考研情况吧!江南大学优势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设计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工程学、农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根据国家科技局的学科分类,食品科学与工程属一级学科,与数学、物理、生物、天文、化工等基础学科属同等地位。它涉及化学、物理、生物、农学、机械、环境、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毕业生就业方向:江南大学毕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往往从事各类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设计、新产品开发、质量检测、经营管理、农业局等工作,还有相关的国家机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工作等。虽然江南大学优势学科主要以食品、纺织为主,针对农学的专业较少,农学相关专业也是以工科为主,但是江南大学的强势专业都是和农学相关的,不论是就业还是学习内容都会涉及到农学。2020研究生招生:招生人数为19人专业目录:农村发展(专业学位)学制为两年,主要研究方向有:01农村社区治理与社会建设、02农村养老与社会保障、03农村组织与社会工作、04农村经济与区域文化。初试考试科目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④831管理学综合。复试科目为发展经济学。不过根据招生专业目录来看,农村发展专业硕士是在法学院的,是和法律相关专业一同招生,同学们在报考之前要了解清楚。农业知识综合这个科目不难,按照指定的参考书复习就好,必尚有专门的教学。江南大学是一所实力很强劲的211大学,在南方比较出名,可能在北方的知名度不够,但是绝对是一所值得报考的大学。江南大学只有1个校区,位于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该校是一所涵盖理、工、医、文、法、经济、管理、教育、艺术等学科门类10个。江南大学的声誉逐年提高,学生生源质量也越来越好,如果分数上不了中上的985或顶级211,可以考虑这所大学,选一个好专业。个人认为,这几年性价比还算适中,再过3-5年可能分数会更高!根据往年学长学姐的经历,江南大学的师资力量强大,而且实验室的设备也很齐全,往年都会有很多知名企业来江南大学招聘,如果有考虑想要留在江苏省或者在无锡市工作的同学可以选择江南大学,据说江南大学的研究生工资也比较高,就业率也高。在2017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生命科学领域主要包括生物学、基础医学、农学、兽医学等4个学科。其中,江南大学在农学学科方面表现良好。虽然江南大学和南京农业相比,农学学科没有南京农业大学的实力强劲,不过南京农业大学的农学相关专业都比较偏农学一点,就比如说南京农业的大学的食品专业就是属于农学院,不过在江南大学的食品就比较偏工科一点,因为每个学校的优势学科不一样,所以侧重点也不一样,同学们在选择学校时要考虑清楚,但是江南大学也是实力很强的学校,想考农学相关专业的同学可以考虑一下江南大学,绝对是性价比很高的学校哦!这个学校的农业硕士就介绍到这里,有疑问的同学,可以私信我哦
中国大学的改名潮中,有的改的就非常成功,比如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和长沙铁道学院合并后称为中南大学,但也有改名不成功的,经常被追着问,你可不能坑我家孩子啊!这个分走不了太好的,也不能让他去上民办大学啊!我曾经推荐过长安大学,也包括今天介绍的江南大学,的确改的名字有点尴尬。还是因为距离学校远,学校再宣传的也少,自然会引发很多误会。那我们今天介绍的江南大学是个什么情况呢?学校实力如何呢?学校就业咋样呢?我们分别来介绍下。江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源起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发展时期;1958年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整建制东迁无锡,建立无锡轻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1998年,无锡轻工大学由隶属中国轻工总会划转直属教育部。2001年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江南大学;2003年东华大学无锡校区并入江南大学。2017年9月,江南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现在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和二级重点学科5个。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现有在校本科生20403人、博硕士研究生8686人、留学生1276人。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影响不断提升。在教育部组织的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学校“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位列A+档,“设计学”位列A-档;在ESI全球影响评价排行榜上,学校农业科学、工程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材料科学等5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其中农业科学跻身前0.5‰,学校位居ESI综合排行中国大陆第54名。江南大学2017届毕业生总数为6704人,总体年终就业率为97.94%。其中本科生为4928人,就业率为97.87%;研究生1776人,就业率为98.14%。从性别上看,男生比女生少,男生为2904人,女生为3800人。作为一所在江苏省的教育部高校,学校的生源是全国性的?还是江苏省为主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数据吧!可以看出来,江苏省虽然招的很多,但比例才20%多一点,真心不算过分,华东五省一市总共占到50%左右,这个数据已经不错啦!江南大学的升学比例不高于30%,有1472人选择出国或升学,其中国内升学的有1122人,出国的有350人,整体的深造率是略低于普通211工程的升学率的。该校国内深造除本校外,有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名校。出国选择世界排名前100的学校的学生也占相当比例。江南大学的本科毕业生是以就业为主(67.27%),其中基层就业比例超过55%,升学为辅(28.87%)。研究生则是完全就业为主(93.3%),其中基层就业比例为63.57%。就业单位性质:本科生的就业企业是以民营企业为主(66.94%),三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各占10%左右。而硕士生就业也是以民营企业为主(48.29%),机关事业单位(20.31%)和三资企业。就业行业:江南大学本科生的就业行业是以制造业为主(30.68%),信息行业(16.09%)。研究生也是制造业为主(31.85%)为主,信息行业(22.06%),教育行业(15.61%)。就业区域: 江南大学的本科毕业生主要是面向江苏省就业为主,占比高达47.22%,在江苏,上海,浙江,广东和山东就业的毕业生高达80%;而研究生在江苏省就业的将近50%,在江苏,上海,浙江,广东和山东就业的毕业生高达84.43%;而江苏省内就业则是以无锡为主,在无锡就业的占江苏省内就业的50%左右。月收入:根据统计数据,本科生的平均月收入5222元,硕士生的平均收入为7580元,博士生的平均月收入为10107元。我们还是看看这所学校的哪些专业的就业率比较一般吧!这样让我们在高考报考或考研时做到心中有数吧!本科生:护理学(80.39%),法学(88.07%),10个专业的就业率在100%研究生:环境工程(25%),制药工程与技术(66.67%),中国语言文学(74.07%),农村与区域发展硕士(75%),神经生物学(75%),马克思主义理论(75%),食品科学(77.78%),英语语言文学(78.79%),分析化学(80%),艺术设计(80%),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与理论(83.33%),光学工程硕士(83.33%),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85.71%),微生物学(86.67%),环境科学与工程(88.24%),食品科学与工程(88.52%),制糖工程(88.89%),纺织科学与工程(88.89%),市场经济法学(88.89%),药理学(88.89%)应该说,总体来说江南大学的本科生就业只能算一般,研究生的就业就是市场上冷门的专业就业率较低,包括学校的强势学科比如食品科学的就业率也不咋样,看来来这所学校读研还要看社会上专业的热度啊!否则就是白忙活啦!如果分数不是太高,走不了太好的211工程高校,这个可以做个选择吧!对于江南大学的学生就业,你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西南大学是农林类师范类专业见长的教育部直属大学,211工程大学,双一流建设大学一流学科入选高校,位于重庆市北培区天生路2号;江南大学是以轻工食品类专业为特色的教育部直属大学,211工程大学,双一流建设大学一流学科入选高校,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蠡湖大道1800号。西南大学的综合实力在全国721所大学中排在第38名;其中人才培养第39名;科学研究第39名。西南大学的心理学在全国排第三名!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在全国排第三名;蚕学全国排第三名;教育学在全国排第三名;教育技术学在全国排第三名;学前教育在全国排第五名;特殊教育全国排第五名;俄语在全国排第九名;公共关系学全国排第二名;戏剧影视文学在全国排第七名。江南大学现有48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20403人,博硕士研究生8686人,留学生1276人,拥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特色专业建设点15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专业10个。学校占地面积3250亩,建筑面积116万平方米,馆藏图书239.63万册。学校的农业科学,工程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材料科学等5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江南大学的综合实力在全国721所大学中排第49名;其中人才培养第50名;科学研究第45名。江南大学的纺织工程在全国排第三名;服装设计与工程在全国排第三名;轻化工程在全国排第一名;包装工程在全国排第二名;食品科学与工程在全国排第一名;食品质量与安全在全国排第一名;酿酒工程在全国排第一名。西南大学和江南大学都是特色非常鲜明,实力相当强大的综合性大学,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原标题:硕士研究生扩招18.9万的红利背后:谁的忧虑与挑战“二战”考研的考生陆一驰,本科学的是五年制的临床医学专业,报考了江南大学的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受疫情影响,临床医学成为今年重点扩招的专业之一。陆一驰认为,扩招会让他这个专业的考生考研之路更顺畅一些,毕竟考生人数已经是确定的了,招生人数变多,意味着每个人的机会变大了。像陆一驰这样有望受益于今年硕士研究生扩招的,将达到18.9万人。2019年,中国研究生教育招生91.7万人,这同时包括了硕士和博士。假使这91.7万全部为硕士研究生,今年的扩招比例也将超过20%。但机会并非“人人同享”。在2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宣布,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高校倾斜,研究生计划增量重点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而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这也意味着,可能仅有一些地区、一些高校以及一些专业将重点承担扩招的任务。对于“临危受命”的学校而言,如何吸收这18.9万扩招生,将成为一个巨大挑战。对于最终享受扩招红利的考生而言,两三年后再度走出学校,又将面对怎样的就业市场?提振士气王宏生今年报考了大连理工大学的智能信息处理与通信系统方向,初试成绩出来后觉得较为一般,而且学校没有公布排名,招生人数也没确定,据他了解这个专业保研的人数挺多,自己的情况可能不甚理想。但听说了扩招的消息之后,王宏生感觉有可能会对自己有一定的助力,因为专业里一些老师的研究方向与人工智能有关系。根据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的公告,智能信息处理与通信系统方向隶属于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2017年,大连理工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成立,而该中心正是依托于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管理与建设。广东的一名传媒与交互设计专业考生刘抒婷,则直接没有对扩招抱太大的期望。在仔细研究了教育部所公布的扩招专业及偏向的地区之外,她觉得自己所报考的学校、专业基本不在扩招之列。刘抒婷说,学院设有交互设计和大数据方向,实验室的设备、座位有限,可能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配套,这也会成为扩招的一个限制因素。对刘抒婷而言,更大的一个希望在于,她所报考的新闻方向,今年少招了3名推免生(保送生),如果运气好的话,学院可能早已安排将这3个名额转移到考研生的头上。对于一些高校而言,越来越多的硕士招生名额在向推免生倾斜,这在知名高校尤其突出。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统计,2020年,北京大学的多个专业只招收推免生,推免比例达到100%,包括理论物理、固体力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南京大学的一些学院推免比例达到了70%以上,包括数学系、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等。以2018年的数据来看,当年硕士研究生报考总人数为238万,最终招生数为76.25万,简单计算报录比约为3.12:1。但76.25万的数字里,还包含了相当比例的推免生,考研生的实际录取难度,或许远高于3.12:1。尽管有一些专业的考生并不一定能够真正享受到扩招红利,但对于正在等待复试的考生而言,扩招的消息至少起到了提振士气的作用。“总体而言,对于我们考研生,扩招肯定是好事,毕竟没有人能确定自己是可以稳定上岸的。”刘抒婷说。高校的挑战对于高校而言,扩招意味着什么?2月26日,在扩招的具体方案尚未落地之前,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执行院长黄成向21世纪报道记者分析,如果扩招均匀分布在所有可以招收研究生的高校,即使今年人数大幅增长,对高校来说应对难度并不大。但如果是结构性调整,即扩招的学生主要倾斜在某些院校某些专业,可能会在短时间造成一些压力,包括师生比大幅改变造成的教育质量问题等。师资力量,无疑是扩招需要首要考虑的问题。根据2月28日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的表述,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财政支撑的情况,以及高校办学条件等因素,精准测算全国现在有44万左右的研究生导师、1.2万个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尤其是近年来新增2000多个硕士点的培养能力和承载能力,科学确定分校招生的规模。扩招将重点倾斜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高校,以及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即并非所有的高校和专业均匀地分担扩招任务,一些学校和专业的压力或许更大。譬如,2019年,我国仅在35所高校布设了首批人工智能专业点。事实上,关于扩招带来的问题,在近几年已经有所显现。江西一所高校的研二学生江竹君,在2018年就曾是赶上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扩招的“幸运儿”。那一年她所报考的新闻与传播专业,初试排名第40,按照以往每年招20个人的惯例,初试排名第40几乎意味着已经出局。但江竹君最终出现在了复试名单上,并最终被录取,她的专业从往年的20人扩大到了60人。学期初刚上课的时候,不少老师都以为走错了班。“以往研究生课堂基本是小班模式,学生和老师之间有很多交流机会,扩招后这种交流机会可能会被压缩,导师要带的学生多了,压力也会增大。”江竹君说。广东一所985高校的研二学生杨升向记者表示,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的培养方向不一样,会有不同的导师。这几年专硕招生规模在扩大,导师出现缺口,有的学生不得不找学硕导师,但这样可能会存在“不对口”的问题,不利于专业指导。武汉大学的一名研二学生张迪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学校里面的宿舍不够住了,她被分到了校外的宿舍,因为距离学院太远,只得买了电动车上下学。出于学生安全的考虑,学院也正在建新的宿舍楼。如何解决扩招之后的各种配套,从资金到人才到硬件设施,都将对高校构成挑战,配套政策也正在出台。譬如,近日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 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鼓励高校统筹各类资金、支持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建设。两三年后的就业问题从更长期的影响来看,今年的扩招也许将产生“蝴蝶效应”,搅动两三年后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周晓南是华中科技大学的一名考生,跨省、跨校考了中山大学药学院。尽管药学并不在教育部明确披露的扩招专业之列,但因为与大健康相关,或许也将有望分得扩招的“一杯羹”。周晓南的初试成绩分数并不如预期中理想,但好在排名还不错,正处在既担心又觉得自己在复试环节中还是会有一定竞争力的左右摇摆中。但说到扩招的影响时,周晓南的第一反应是“研究生毕业的时候会有更大的就业压力吧。”在疫情的影响之下,硕士研究生扩招很大程度是为了“分流”今年的一部分大学生求职者。但对他们而言,两三年后,大概率将要再次面临就业问题。因为扩招的缘故,今年的考生们开始关注一个话题:毕业的时候,硕士研究生的学历会不会一定程度贬值?曾受益于扩招的江竹君,因为专业硕士仅有两年的培养时间,2020年的她再一次走到了求职的关口,她说,硕士研究生的学历好像并不算稀缺,反而比较普遍了。事实上,从数据来看,据一项公开统计,将1995年到2018年的研究生招生人数数据加总,大约是771万人,占我国总人口的比例大约仅有0.55%。但动态来看,每年都有大量的硕士毕业生进入到就业市场,一些用人单位也不可避免地出现追求高学历的现象,这可能会反过来增加学生的“学历崇拜”。江竹君说,“两三年后,与扩招硕士生同期找工作的本科生,竞争劣势会不会继续扩大?找不到工作的硕士生会不会因此继续选择考博士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的确需要警惕“过度教育”的问题,从就业市场的角度来看,一个岗位应该找到一个能力相匹配的人,如果过度追求高学历,社会的整体效益是较低的。正在全力备考研究生复试的陆一驰则说,提高专业技能,增强自身的不可替代性,是应对学历贬值的最好方式。(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受访学生均为化名)
文|冷丝栏目|大学专业和就业已经进入“考研季”,如今的毕业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如何?有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冷丝今天依据4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公布的数据为例,谈谈研究生就业趋势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毕业研究生主要来自于哪些高校?这些高校有什么不同吗?仅仅就42所直属教育部高校来看,如果按照研究生人数多少,从低到高可分为5个等级或者区间——ABCDE。A区间有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音乐学院等高校,类型主要为艺术类、语言类院校。这一区间几所院校培养规模相对较小,平均在450人左右,属小型培养单位。B区间主要包含中西部综合类高校、东部财经类、工科类院校,如中国矿业大学、东华大学、江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这一范围硕士生培养规模年均在1700人之间,为中型的培养单位。C区间包含西部综合工科类、东部综合类、工业类高校,培养力度年均为2500人左右,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安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等,为大规模硕士生单位点。D区间代表性大学有南京大学、重庆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科 技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均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这些高校的硕士生年均规模平均达到3500人,为超大型硕士生单位点。而E区间所在的高校则最少,为吉林大学(年均5340人)、武汉大学(4992人)、华中科技大学(5217人)等高校。很显然,D区间和E区间高校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主体机构,可见,毕业生人数的大比重多集中于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这几年研究生就业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弊端?冷丝带着你先看看这42所高校2017届研究生深造率和签约就业率:下载放大查看可以看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些顶尖级高校,大部分硕士研究生选择就业。选择就业最多的高校是西南财经大学,几乎所有毕业生选择就业。也有部分高校硕士研究生选择深造,比如电子科技大学,深造率为44.87%,几乎是一半的硕士研究生选择攻读博士学位。那么,这些2017届硕士研究生都去哪儿就业了呢?再看看下面这张表格:下载放大查看绝大部分毕业研究生在企业就业,其次是教育机构。由此可以看出,毕业研究生就业有两大特点:一是就业去向单一化。党政机关、高校、企业的比重遥遥领先,而对于富含创新色彩的科研设计以及自主创业等则比重较低。而根据各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来看,实现硕士培养模式多样化均被提及。而在这次统计中,可以发现企业依旧是硕士毕业生最多的选择,再就是高校,这可能是因为人才市场的挤压效应而导致的。二是就业地域不平衡。 除了较为明显的学校所属地的吸引力之外,东部发达城市或者一线城市对其毕业生的吸引能力是明显的。2017年教育部直属院校毕业硕士研究生在北京、上海、广东就业者约占43.99%。而对于我们常说的溢出现象,不光表现在西部高校人才纷纷涌入东部发达地区,东部高校人才也存在部分进入中西部地区工作,所以溢出效应是相互的。但总的来看,流向东部地区人才的比重更多。由此可见,毕业研究生的就业形势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研究生自身又存在哪些问题?一是就业观念存在误区。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不再停留在精英教育,而是转变为大众教育,但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就业观念仍未改变,忽视市场整体的就业环境,没有正确、客观地直视自身的就业能力,导致面临就业时无所适从。二是专业技术能力不足。硕士生数量急剧增长,导致硕士生导师“一导多带”现象屡见不鲜,很多硕士研究生处于一种放养状态。三是硕士研究生缺乏足够的社会锻炼,自身实践能力不足。很多硕士研究生不愿意去企业实践锻炼,更不用说去基层了。他们把研究生期间的时光看成了完完全全的过渡阶段,导致最后能力不足而不能成功实现就业,或者是如愿去到想去的岗位。冷丝一直有一个观点:适合攻读研究生的学子毕竟是少数,选择读研也并非是最佳选择,考研学子不要把未来想象得太过美好,还是要现实一点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