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调味品行业深度报告:提价趋势加速,行业正在爆发?大谩

调味品行业深度报告:提价趋势加速,行业正在爆发?

行业现状:发展前景向好,升级趋势明显调味品发展五阶段,行业步入升级时期我国调味品行业历史悠久,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现代化调味品产业开始起步并迅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居民收 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大大提高,调味品也进入行业发展的快车道,多家企业步入工业化生产,伴随规模扩张逐步建立起品牌优势,2010 年后则呈 现明显的消费升级趋势。乐晴智库,行业深度研究行业 16 年承压,17 年出现向好趋势调味品高速增长阶段已过,受经济环境影响 16 年承压。统计局数据 显示,06-14 年调味品营收 CAGR 达 18.4%,经历高速增长阶段。近年来 增速下滑,15 年 1-10 月调味品行业营收 2300 亿,增长 8.9%;其中酱醋 类营收约 800 亿,增速 10.5%。16 年受到经济下滑、消费放缓等宏观环 境影响,调味品行业整体呈现低迷态势。酱醋调味品上市公司 1-3Q16 收 入增 10.6%,略低于 15 年 10.8%的增速,估计行业整体降幅更大,预计 调味品板块增速在 5%左右,酱醋增速 5%-10%。本文完整报告下载:百度搜索 乐晴智库网站压力更多来自于餐饮渠道。调味品下游渠道包括餐饮、商超与工业 客户,07 年占比约 4:3:3,估算目前占比约 5:4:1。商超数据显示 16 年酱 油零售额增 7.3%,较 2015 的-0.2%有所提升,表明居民家庭是有回暖; 餐饮社销数据 16 年增 10.8%,限额餐饮 16 年增 6.0%,增速持续下滑, 反映出餐饮渠道压力是主要来源。17 年以提价为开端,调味品呈现向好趋势。草根调研了解,17 年初 大型调味品企业出货均有向好趋势:原因一是 16 年基数较低;二是受到 成本上涨影响,以海天年初提价为开端,厨邦、千禾均有跟进动作或计 划,调味品行业出现提价潮;三是高端餐饮出现恢复性增长。往后看随 着产品均价提升、餐饮企稳、消费回暖,调味品将呈现向好趋势。结构升级趋势明显,多企业推出高端产品调味品升级趋势明显。消费观念与习惯转变,调味品呈现出明显的 消费升级趋势,典型两类:一是品类之间替换,如味精需求萎缩,逐渐 被高鲜度酱油与 YE 替代;二是品类内部结构升级,如高品质酱醋占比提 升。前者表明板块性变化;后者形成产业趋势与投资机会,高端酱油已 逐渐形成细分子市场。从数据来看,由于产品升级,15、16 年商超渠道 酱油均价同比增 3%左右,17 年 1-2 月受到提价影响,均价提升更快。从公司角度来看,多家企业推出高端产品。如龙头海天高端产品比 例已由三年前 30%提升至 35%;中炬高新旗下厨邦品牌一直致力于高鲜 酱油,规模不断扩张;加加食品产品升级,打造面条鲜与原酿造两个高 端单品;千禾以“零添加”系列进行全国扩张;恒顺推出三年陈、六年陈等 产品,打造年份醋概念,且新建 10 万吨高端醋灌装生产线,结构升级趋 势确立。酱油价格带金字塔分布,消费向上端转移由于调味品品类众多,且数据纷杂,我们仅以酱油品类说明价格带 分布情况。根据统计局公布数据、上市公司报表及渠道调研,我们估算 酱油市场规模约 400 亿元,价格带收入规模呈典型金字塔型,从上至下 收入规模递增:估计 12 元以上(超高端)市场约 8-10 亿规模,8-12 元(高 端)市场约 80 亿,5-8 元(中端)约 130 亿,5 元以下(低端)市场约180 亿。估算超高端酱油市场约 8-10 亿规模,占比小增速快。我们将零售价12 元/500ml 以上定为超高端酱油,国内高端酱油品牌包括海天老字号、 厨邦纯酿、加加原酿造、李锦记醇味鲜、千禾零添加、欣和六月鲜等, 总收入合计 8-10 亿,占比约 2%,其中欣和占半数以上。超高端酱油主打 安全、健康概念,以“零添加”、“有机”为卖点,占比虽低,近年来保持快 速增长。估算高端酱油市场约 80 规模,是消费升级主要方向。将零售价 8-12元/500ml 定为高端酱油,包括海天特级金标、海鲜酱油、味极鲜;厨邦 酱油、东古一品鲜、李锦记精选生抽等,市场总规模估计约 80 亿,占比 约 20%。此价格带产品以特级、一级高鲜酱油为主,口感上乘,随着人 均收入提升,消费者对酱油价格不敏感,很容易由 5-8 元过度 8 元以上价 格带,高端酱油是后续升级的主要方向。估算中端酱油市场约 130 亿规模,可能承接巨大消费量。将零售价5-8 元/500ml 定为中端酱油,包括红烧酱油、老抽王,以及地方品牌,约130 亿规模,占比约 33%。中端产品一方面需求可能被分流到高端价格带, 另一方面将承接巨大低端市场消费量:5 元以下市场规模近 180 亿,升级 趋势确立后此部分消费者转移至中端市场,可能形成较大增量。估算低端市场约 180 亿,规模逐渐萎缩。将零售价 5 元/500ml 以下 定义为低端酱油,包括大量地方中小品牌、袋装酱油,以三四线、村镇 市场为主,多在传统渠道出售。估算低端市场规模约 180 亿,虽占比高 达 45%,但规模逐渐下降,随着消费升级,不断有需求分流上移,预计 后续低端市场规模仍呈萎缩趋势。因素持续驱动行业升级费理念转变,具有升级需求健康安全的消费意识不断提高。近年来,三氯氰胺、地沟油等食品 安全问题的出现,使得人们对于食物及其原材料的安全问题越发重视。 居民亚健康情况增多,健康理念深入人心。根据 UBS Evidence Lab 调查 显示,消费者当中愿意为健康安全的调味品支付更多的占比超过 40%, 位于食品饮料行业前列。对于健康安全饮食的需求提高,将推动调味品 行业消费结构向中高端转移。高品质生活追求带来高品质的产品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的饮食需求由吃饱向吃好转变。首先,纵观整个食品饮料行业,高 端化产品需求旺盛,高端化新品层出不穷。其中,高端白酒代表茅台需 求持续旺盛,零售价不断走高、伊利,蒙牛均推出高端牛奶新品、调味 品行业更是高端新品倍出。其次,近年来人均调味品支出持续增长,在2012 年已达 76 元(CACR 为 10.8%),同时,以细分行业酱油为例,2014年高端酱油消费增长 63%,高于酱油整体消费 26%的增长,这也印证了 居民在调味品需求方面开始追求高品质。人均收入提升,具有消费能力城镇化+人均收入水平提升,推动行业升级。首先,随着国家近年来 大力推进城镇化,城镇人口由 2006 年的 5.8 亿人增长到 2015 年的 7.7 亿 人,CACR 为 3.1%。其次,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在2016 年已超 3.3 万元。人均收入水平提升,具备较强消费能力,为调味 品结构升级提供稳定支撑。调味品人均支出低,使用周期长,消费者价格敏感度不高。数据表 明,12 年调味品人均支出约 76 元,占人均消费总支出 0.5%,在主流食 品支出中排名末位。由于调味品使用周期长,单次消费金额低,使得消 费者价格敏感度不高,也为行业结构升级提供条件。消费渠道变化,提供升级环境商超渠道占比上升,为居民家庭消费提供升级环境。一是近年来调 味品销售渠道中大卖场和超市占比逐渐增加,传统渠道占比略有下降。 而超市和大卖场的调味品以中高端产品为主,从渠道上为调味品行业进 入结构升级提供购买环境。二是超市和大卖场的主要客户为家庭消费客 户,根据麦肯锡发布的《中产阶级重塑中国消费市场》报告,2022 年富 裕阶层和上层中产家庭占比将达到 63%,高收入家庭占比提升一方面将 增加对超市和大卖场渠道的依赖,另一方面将增加该渠道中高端产品的 销售,两方面因素叠加将使调味品行业结构升级趋势延续。高端餐饮回暖带动中高端产品需求。我国调味品需求中 50%来源于 餐饮采购,餐饮业的回暖带动整个调味品行业高速发展。同时我国限额 以上餐饮营业额高速增长,自 2003 年以来 CACR 达 15%,高端餐饮对原 材料的高要求为整个调味品行业结构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高端酱油市场空间广阔,健康、细分是发展趋势高端、超高端市场空间广阔空间大竞争少,超高端酱油尚属“蓝海”市场,至少 4 倍空间。超高 端市场中竞争对手较少,海天主要精力在大众价位;厨邦、李锦记偏中 高端;加加目标转型升级,产品结构中低端仍是主流,目前专注于高端 酱油生产与销售只有千禾与欣和两家。空间大竞争小,高端酱油尚属“蓝 海”市场。以上海市场为例,主要集中千禾与欣和两家,合计估计约 3-4亿规模。按照上海人口与消费水平测算,估计一线城市超高端酱油市场 约 10 亿,省会及计划单列市市场规模约 28 亿,保守估计全国市场约 40亿,目前至少还有 4 倍空间。预计高端酱油还有翻倍空间。高端酱油领域中,海天与中炬占半数 江山。从过去三年数据推算,二者高端产品增速约 15%,可推断高端酱 油整体增速 10%-15%,快于行业增长。消费升级持续,市场暂难看到天 花板,假设未来高端市场承接中端市场一半消费量,则市场规模可达 180亿,增 125%。扣除向超高端分流需求,估计至少还有翻倍增长空间。以邻为鉴:看日本升级历史,把握国内发展方向日本酱油历史,高端化+产品细分驱动行业升级日本酱油行业在上世纪 80 年代后期因受到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问 题严重的影响,行业发展曾陷入瓶颈。后来的发展驱动因素包括两个: 一是人均收入水平提升,带动消费升级。日本经历三次消费升级后,目 前市场低端酱油占比很低,而整个行业容量也接近天花板。二是产品细 分,二战后日本饮食习惯西方化,冷食、方便食品为主的食用方式推动 酱油功能细分,产生了消费需求,如拌饭酱油、汤酱油、海鲜酱油、冰淇淋酱油等;日本收入水平提升带动调味品支出 从日本的不同收入阶层来看,调味品的整体支出与家庭收入水平显著正相关。收入越高,家庭平均调味品支出越高。酱油消费也随着收入提升的高端化消费升级。从酱油消费来看,随 着收入等级的提高,日本家庭传统食品消费减少,酱油消耗量有所降低, 而酱油消费的单价显著提高。高收入阶层消费的平均酱油价格比低收入 家庭贵 45%,整体酱油消费支出也高出 10%左右。日本产品细分拉动新的消费需求由于传统酱油、醋等调味品在日本家庭中渗透率较高,基础调味品 的使用率已经在 80%以上。日本调味品行业通过在推出更多复合调味料 和专用调味产品,通过产品细分拉动新的消费需求。而各类细分品类的 新产品,种类多、附加值高,继续推动产品结构升级。健康化、功能细分是国内酱油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健康概念酱油或成升级主流。从需求端看,随着经济发展、居民生 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于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从而对饮食需求不断向健 康化发展。从供给端看,企业迎合健康化、功能化趋势,研发费用的投 入逐步增加使得新品层出不穷。国内酱油健康概念经过两个阶段:一是 增加本身附加值,如“淡盐酱油”、“铁强化酱油”等,二是打天然牌,以“零 添加”与“有机”为主,衍生出超高端酱油。未来健康化产品仍然是发展趋 势,也是未来升级的主要方向。功能细分是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发展,物质生活丰富,消费者 对美食追求衍生出调味品功能细分,即使单一酱油,品类也不断丰富。 当前市场已有面条鲜、凉拌酱油、红烧酱油、蒸鱼豉油等,其中加加凭 借面条鲜、李锦记凭借蒸鱼豉油,均获得快速增长。参照日本经验,未 来国内酱油还将出现更多功能细分,产品升级仍将持续。海天味业:积极求变,持续成长加速增长,稳健前行。海天 4Q16 营收、净利分别+10%、+20%。2H16调味品收入增速回升至 8.6%,分品类看,2H16 酱油增速 19%明显加快, 原因在于,一是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二是前期传统市场渠道调整负面影 响逐渐消除;三是 16 年渠道下沉,空白市场开发带来增量。2H16 蚝油、 酱料增速分别下滑至 3%、-10%,主要源于 4Q15 向渠道出货加快导致基 数较高,16 年控制发货节奏,以市场实销为主。年初提价可覆盖成本上 涨,规模效应+产出率提升。龙头积极求变,产品升级持续成长。面对消费放缓、行业下行压力, 公司 16 年工作重心在于渠道精耕与品牌塑造,通过强化自身优势来获得 持续成长能力。渠道上一是持续进行细化拆分,重点向薄弱的农村市场 推进,完善销售网络;二是强化终端品类管控,切实做到多品类推广。 品牌上强化宣传,五个冠名综艺节目广告已陆续播出,影响力将持续体 现。新思路将推动低端市场一改以往下滑态势,高端产品实现更快增长。渠道产品双推进,长期趋势向好。公司对渠道进行精耕细作,通过 销售网络密集化与网点铺货多样化来提高市占率,促进企业发展。17 年 初公司已采取提价手段来抵消成本上涨压力,未来公司主要成长逻辑仍 是通过已有通路进行品类多元化发展,食醋、料酒等均有望成为未来收 入增长主力品类。乐晴智库,全球乐晴智库,行业和公司深度研究完整报告下载:百度搜索 乐晴智库网站

莫神于天

2021-2027年中国强力味精市场调查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报告格式:纸质版 电子版 纸质+电子版出品单位:智研咨询强力味精又称特鲜味精,超强味精,它是工业化生产的第二代味精,主要是由呈鲜味特强的肌苷酸钠或乌苷酸钠与普通味精混合而制成。按不同的配比量,可使味精的鲜度提高几倍甚至几十倍,强力味精具有强化鲜味、增强食物滋味、协调甜酸苦辣等作用,是调味料的一种,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主要作用是增加食品的鲜味,在中国菜里用的最多,也可用于汤和调味汁。我国是全球味精主要生产国家,产量占全球需求量的60%以上,我国对于味精行业的研究投入较大,近年来味精行业相关申请数量也较多,从2009年的716项,上升至2014年2663项,虽然近年来有所回落,但还是保持在1000项以上。2009-2018年中国味精行业相关专利申请数量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智研咨询发布的《2021-2027年中国强力味精市场调查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共十四章。首先介绍了强力味精相关概念及发展环境,接着分析了中国强力味精规模及消费需求,然后对中国强力味精市场运行态势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强力味精面临的机遇及发展前景。您若想对中国强力味精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该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报告目录:第.一章 强力味精行业发展综述1.1 强力味精行业定义及分类1.1.1 行业定义1.1.2 行业产品/服务分类国内味精行业下游需求领域主要为食品加工及调味品行业、餐饮行业和家庭消费,分别占50%、30%和20%,国内外的需求结构基本相近。2004年至2018年间,中国的酱料、调味料和调味品的零售市值从363亿上涨到1191亿,年平均增长率接近10%,预计2023年零售市值会达到1688亿。味精下游消费分类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1.1.3 行业主要商业模式1.2 强力味精行业特征分析1.2.1 产业链分析1.2.2 强力味精行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1.2.3 强力味精行业生命周期分析(1)行业生命周期理论基础(2)强力味精行业生命周期1.3 最近3-5年中国强力味精行业经济指标分析1.3.1 赢利性1.3.2 成长速度1.3.3 附加值的提升空间1.3.4 进入壁垒/退出机制1.3.5 风险性1.3.6 行业周期1.3.7 竞争激烈程度指标1.3.8 行业及其主要子行业成熟度分析第二章 强力味精行业运行环境(PEST)分析2.1 强力味精行业政治法律环境分析2.1.1 行业管理体制分析2.1.2 行业主要法律法规2.1.3 行业相关发展规划2.2 强力味精行业经济环境分析2.2.1 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2.2 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2.3 产业宏观经济环境分析2.3 强力味精行业社会环境分析2.3.1 强力味精产业社会环境2.3.2 社会环境对行业的影响2.3.3 强力味精产业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4 强力味精行业技术环境分析2.4.1 强力味精技术分析2.4.2 强力味精技术发展水平2.4.3 行业主要技术发展趋势第三章 我国强力味精所属行业运行分析3.1 我国强力味精行业发展状况分析3.1.1 我国强力味精行业发展阶段3.1.2 我国强力味精行业发展总体概况3.1.3 我国强力味精行业发展特点分析3.2 2015-2019年强力味精行业发展现状3.2.1 2015-2019年我国强力味精行业市场规模3.2.2 2015-2019年我国强力味精行业发展分析3.2.3 2015-2019年中国强力味精企业发展分析3.3 区域市场分析3.3.1 区域市场分布总体情况3.3.2 2015-2019年重点省市市场分析3.4 强力味精细分产品/服务市场分析3.4.1 细分产品/服务特色3.4.2 2015-2019年细分产品/服务市场规模及增速3.4.3 重点细分产品/服务市场前景预测3.5 强力味精产品/服务价格分析3.5.1 2015-2019年强力味精价格走势3.5.2 影响强力味精价格的关键因素分析(1)成本(2)供需情况(3)关联产品(4)其他3.5.3 2021-2027年强力味精产品/服务价格变化趋势3.5.4 主要强力味精企业价位及价格策略第四章 我国强力味精所属行业整体运行指标分析4.1 2015-2019年中国强力味精所属行业总体规模分析4.1.1 企业数量结构分析4.1.2 人员规模状况分析4.1.3 行业资产规模分析4.1.4 行业市场规模分析4.2 2015-2019年中国强力味精所属行业运营情况分析4.2.1 我国强力味精所属行业营收分析4.2.2 我国强力味精所属行业成本分析4.2.3 我国强力味精所属行业利润分析4.3 2015-2019年中国强力味精所属行业财务指标总体分析4.3.1 行业盈利能力分析4.3.2 行业偿债能力分析4.3.3 行业营运能力分析4.3.4 行业发展能力分析第五章 我国强力味精行业供需形势分析5.1 强力味精行业供给分析5.1.1 2015-2019年强力味精行业供给分析5.1.2 2021-2027年强力味精行业供给变化趋势5.1.3 强力味精行业区域供给分析5.2 2015-2019年我国强力味精行业需求情况5.2.1 强力味精行业需求市场5.2.2 强力味精行业客户结构5.2.3 强力味精行业需求的地区差异5.3 强力味精市场应用及需求预测5.3.1 强力味精应用市场总体需求分析(1)强力味精应用市场需求特征(2)强力味精应用市场需求总规模5.3.2 2021-2027年强力味精行业领域需求量预测(1)2021-2027年强力味精行业领域需求产品/服务功能预测(2)2021-2027年强力味精行业领域需求产品/服务市场格局预测5.3.3 重点行业强力味精产品/服务需求分析预测第六章 强力味精行业产业结构分析6.1 强力味精产业结构分析6.1.1 市场细分充分程度分析6.1.2 各细分市场领先企业排名6.1.3 各细分市场占总市场的结构比例6.1.4 领先企业的结构分析(所有制结构)6.2 产业价值链条的结构分析及产业链条的整体竞争优势分析6.2.1 产业价值链条的构成6.2.2 产业链条的竞争优势与劣势分析6.3 产业结构发展预测6.3.1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政策分析6.3.2 产业结构调整中消费者需求的引导因素6.3.3 中国强力味精行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市场定位6.3.4 强力味精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分析6.3.5 建议第七章 我国强力味精行业产业链分析7.1 强力味精行业产业链分析7.1.1 产业链结构分析7.1.2 主要环节的增值空间7.1.3 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7.2 强力味精上游行业分析7.2.1 强力味精产品成本构成7.2.2 2015-2019年上游行业发展现状7.2.3 2021-2027年上游行业发展趋势7.2.4 上游供给对强力味精行业的影响7.3 强力味精下游行业分析7.3.1 强力味精下游行业分布7.3.2 2015-2019年下游行业发展现状7.3.3 2021-2027年下游行业发展趋势7.3.4 下游需求对强力味精行业的影响第八章 我国强力味精行业渠道分析及策略8.1 强力味精行业渠道分析8.1.1 渠道形式及对比8.1.2 各类渠道对强力味精行业的影响8.1.3 主要强力味精企业渠道策略研究8.1.4 各区域主要代理商情况8.2 强力味精行业用户分析8.2.1 用户认知程度分析8.2.2 用户需求特点分析8.2.3 用户购买途径分析8.3 强力味精行业营销策略分析8.3.1 中国强力味精营销概况8.3.2 强力味精营销策略探讨8.3.3 强力味精营销发展趋势第九章 我国强力味精行业竞争形势及策略9.1 行业总体市场竞争状况分析9.1.1 强力味精行业竞争结构分析(1)现有企业间竞争(2)潜在进入者分析(3)替代品威胁分析(4)供应商议价能力(5)客户议价能力(6)竞争结构特点总结9.1.2 强力味精行业企业间竞争格局分析9.1.3 强力味精行业集中度分析9.1.4 强力味精行业SWOT分析9.2 中国强力味精行业竞争格局综述9.2.1 强力味精行业竞争概况(1)中国强力味精行业竞争格局(2)强力味精行业未来竞争格局和特点(3)强力味精市场进入及竞争对手分析9.2.2 中国强力味精行业竞争力分析(1)我国强力味精行业竞争力剖析(2)我国强力味精企业市场竞争的优势(3)国内强力味精企业竞争能力提升途径9.2.3 强力味精市场竞争策略分析第十章 强力味精行业领先企业经营形势分析10.1 莲花健康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0.1.1 企业概况10.1.2 企业优势分析10.1.3 产品/服务特色10.1.4 企业经营状况10.2 梅花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0.2.1 企业概况10.2.2 企业优势分析10.2.3 产品/服务特色10.2.4 企业经营状况10.3 山东阜丰发酵有限公司10.3.1 企业概况10.3.2 企业优势分析10.3.3 产品/服务特色10.3.4 企业经营状况10.4 沈阳红梅食品有限公司10.4.1 企业概况10.4.2 企业优势分析10.4.3 产品/服务特色10.4.4 企业经营状况10.5 雀巢(中国)有限公司10.5.1 企业概况10.5.2 企业优势分析10.5.3 产品/服务特色10.5.4 企业经营状况10.6 山东齐鲁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10.6.1 企业概况10.6.2 企业优势分析10.6.3 产品/服务特色10.6.4 企业经营状况第十一章 2021-2027年强力味精行业投资前景11.1 2021-2027年强力味精市场发展前景11.1.1 2021-2027年强力味精市场发展潜力11.1.2 2021-2027年强力味精市场发展前景展望11.1.3 2021-2027年强力味精细分行业发展前景分析11.2 2021-2027年强力味精市场发展趋势预测11.2.1 2021-2027年强力味精行业发展趋势11.2.2 2021-2027年强力味精市场规模预测11.2.3 2021-2027年强力味精行业应用趋势预测11.2.4 2021-2027年细分市场发展趋势预测11.3 2021-2027年中国强力味精行业供需预测11.3.1 2021-2027年中国强力味精行业供给预测11.3.2 2021-2027年中国强力味精行业需求预测11.3.3 2021-2027年中国强力味精供需平衡预测11.4 影响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关键趋势11.4.1 市场整合成长趋势11.4.2 需求变化趋势及新的商业机遇预测11.4.3 企业区域市场拓展的趋势11.4.4 科研开发趋势及替代技术进展11.4.5 影响企业销售与服务方式的关键趋势第十二章 2021-2027年强力味精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12.1 强力味精行业投融资情况12.1.1 行业资金渠道分析12.1.2 固定资产投资分析12.1.3 兼并重组情况分析12.2 2021-2027年强力味精行业投资机会12.2.1 产业链投资机会12.2.2 细分市场投资机会12.2.3 重点区域投资机会12.3 2021-2027年强力味精行业投资风险及防范12.3.1 政策风险及防范12.3.2 技术风险及防范12.3.3 供求风险及防范12.3.4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及防范12.3.5 关联产业风险及防范12.3.6 产品结构风险及防范12.3.7 其他风险及防范第十三章 强力味精行业投资战略研究()13.1 强力味精行业发展战略研究13.1.1 战略综合规划13.1.2 技术开发战略13.1.3 业务组合战略13.1.4 区域战略规划13.1.5 产业战略规划13.1.6 营销品牌战略13.1.7 竞争战略规划13.2 对我国强力味精品牌的战略思考13.2.1 强力味精品牌的重要性13.2.2 强力味精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13.2.3 强力味精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13.2.4 我国强力味精企业的品牌战略13.2.5 强力味精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13.3 强力味精经营策略分析13.3.1 强力味精市场细分策略13.3.2 强力味精市场创新策略13.3.3 品牌定位与品类规划13.3.4 强力味精新产品差异化战略13.4 强力味精行业投资战略研究13.4.1 2019年强力味精行业投资战略13.4.2 2021-2027年强力味精行业投资战略13.4.3 2021-2027年细分行业投资战略第十四章 研究结论及投资建议()14.1 强力味精行业研究结论14.2 强力味精行业投资价值评估14.3 强力味精行业投资建议14.3.1 行业发展策略建议14.3.2 行业投资方向建议14.3.3 行业投资方式建议

精气

对标2000亿的味好美?宅经济崛起 单品成就业务杠杆 仲景食品的野望

来源:证券日报在钟睒睒控制的康泰生物、农夫山泉在今年接连上市后,孙耀志的仲景系也在谋求打造他在医药与食品上的资本盛宴。宅经济扩张单品业绩加速变现2019年6月4日,香菇酱首创者-仲景食品,向中国证监会报送招股说明书,意味着仲景食品即将登陆创业板。与钟睒睒的商业版图类似的是,仲景系的还有另一家在业内小有名气的公司——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在A股已经上市的飞龙股份,仲景食品则成为仲景系在A股市场的第二发,但仲景食品显然比飞龙股份更具看点。张仲景这一金字招牌本身就极具关注度,获得这一商标的仲景食品公司讲究医食同源,其主营业务为研发、生产、销售调味配料和调味食品。其中,调味配料业务则以花椒、辣椒等香辛植物提取物为代表;调味食品则以仲景香菇酱、劲道牛肉酱、仲景调味油为代表。其实,仲景食品在成立初期主要生产调味配料产品,2008年,仲景食品率先研发推出了香菇酱系列产品,由此业务便切入到了调味食品领域。由于80后、90后、00后的先后崛起,中国的食品行业出现了某些微妙但又极其重要的变化,其中便是休闲食品与宅经济食品在最近两三年的迅速扩张,调味食品作为与宅经济相关的食品,在90后、00后主导消费的当下,它似乎成为公司业绩的一个杠杆。这也反映出,公司在2008年就已研发出香菇酱,但在最近几年业绩开始出现显著的质变,这表明随着年轻群体的崛起,休闲市场与宅经济正成为公司业绩的推动力。招股说明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公司扣非归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7126.30万元、7346.20万元、8588.05万元。很显然,2019年开始,公司业绩开始显著提速,2020年这一迹象更加明显。2020年1-6月,仲景食品营业收入达3.49亿元,同比增长20.9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48.01万元,同比增长45.05%。显而易见的是,公司中期净利润实现加速增长,高达45%,并显著高于收入的增幅。券商中国记者在实地调研时注意到,业绩加速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的香菇酱、牛肉酱等调味食品产品开始逐步放量,这意味着酱料调味食品类的单品研发对公司业绩具有较大的影响。“研发香菇酱产品是因为西峡县是全国十大商品香菇基地县,拥有优质的原材料”仲景食品总经理朱新成告诉券商中国记者,仲景食品的香菇酱产品的口感在很大程度上与当地的优质香菇有较大关联,结合公司自行研发的香菇柄真空浸润、超微粉碎、生物酶解等香菇综合加工利用技术,仲景食品率先研发出香菇酱系列产品,开创了一个独具特色的调味食品消费品类,形成了一条香菇深度开发的产业链。左手是稳定右手是弹性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仲景食品所在地西峡县是一个山间谷地,独特的地理气候使得西峡县的香菇等食用菌闻名全国,也因此成为全国十大商品香菇基地县,有“西峡香菇甲天下”的美誉,这一优越的地理资源为仲景食品的诞生和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仲景食品的香菇酱产品推向市场后颇受欢迎,销量逐渐攀升,迅速成为了公司的拳头产品,“仲景牌香菇酱”现在已成为香菇酱的代表品牌。招股说明书显示,截止2019年末,以香菇酱为代表的佐餐类调味食品销售收入为3.01亿,占仲景食品总收入的48%。调味配料食品同期收入为3.25亿,占比约为52%。虽然佐餐类调味食品的收入占比略低于调味配料食品,但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仲景食品公司更看好佐餐食品这一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赛道。在整个2019年报告期内,调味食品对主营业务毛利的贡献率分别为55.24%。其中,香菇酱(210g)是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的最大来源,其毛利贡献率为41.66%。调味食品收入虽然略低于调味配料,但55.25%的毛利贡献率显著高于调味配料,后者对主营业务毛利的贡献率为44.76%。其中,花椒系列产品是对主营业务利润贡献最大的单一配料品种,其贡献率为17.19%。也就是说,香菇酱产品亿41.66%的毛利贡献率成为仲景食品最为赚钱的单品,成为仲景食品快速成长的单品王。某种程度而言,在仲景食品公司眼中,调味配料业务是作为稳定公司基本盘,扩大收入来源的一个支撑点。因为从需求的角度看,调味食品行业下游产业规模巨大、广泛的企业客户需求,使得仲景的调味配料业务可以作为一个较为稳定安全的业务,从而支撑公司在调味食品等具有“想象力业务”上的发展。比如2019年公司前六大客户,几乎清一色为方便面企业。包括今麦郎、台湾顶新集团、联合利华食品、白象食品等。由于方便面食品行业的企业格局大致稳定,且并未呈现出一家独大的格局,因此,仲景食品的调味配料业务并不依赖单一大客户,从而保证了调味配料业务的稳定。与此同时,方便面企业市场的状态在于,一方面市场规模大,需求长期存在,但另一方面方便面市场已趋于稳定,增长空间不大,2019年1-10月中国方便面产量为4624007吨同比增长3.5%,这就意味着向方便面企业供货的调味配料业务不大可能出现高增长,除非在方便面调味配料业务的存量上获取其他竞品的份额。但也正因为方便面市场规模巨大、需求长期存在,调味配料业务可以确保仲景公司保持一个相当不错的业务体量,且可以维持经营的稳定,持续的有钱赚。但对一家有野心的公司而言,要获得弹性就要依靠佐餐类调味食品业务的单品打造,左手稳定、右手弹性,这就是当下仲景食品公司正在做的事情,也体现出这家公司正在实施攻守兼备的市场策略。行业赛道诱人做时间的朋友赛道是当前投资者和企业家极为在意的关键词,也是仲景食品看重调味食品的核心逻辑。总经理朱新成告诉记者,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他一直关注各个领域的成功模式,包括老干妈、农夫山泉等公司的崛起对他触动很大。“佐餐食品的赛道比较好,毛利率贡献也比较大,公司今年推出了香菇肉丁、香菇海苔、辣椒酱等新产品,预计调味食品的收入占比会进一步增加”仲景食品总经理朱新成告诉券商中国记者,公司新推出的辣椒酱等新产品在2020年也受到经销商客户和消费者的好评,目前的新产品销售已经开始有所起色。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香菇酱这一单品的成功在相当大程度上成就了仲景食品,并在收入和毛利层面占据核心地位,仲景食品也希望通过继续打造调味食品中的单品业务,给公司业务带来进一步的想象空间,辣椒酱等新的佐餐调味食品就成为一种可能,这或是公司未来发展的又一个弹性支撑。虽然仲景食品在招股说明书中,将涪陵榨菜、天味食品、晨光生物、安记食品列为同类公司,但这四家公司并不是佐餐酱料类的企业,公司与上述四家公司的差异性较大,香菇酱这一佐餐类调味食品是一个非常独特的领域,仅与老干妈公司的辣椒酱有一定相似性。某种意义而言,香菇酱作为公司的拳头产品,且是对公司收入影响最大的单品,因此,以香菇酱、蓝莓酱及其他新推的佐餐酱为核心的仲景食品,应可以视为A股上的第一家酱料类的佐餐调味食品公司。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与仲景食品相似程度高的上市公司,是美国的味好美公司。味好美公司正是一家以佐餐酱料食品为主打的公司,旗下业务包括了各种果酱、辣椒酱、芥末酱、番茄酱等。味好美公司的赛道实际上已经证明了仲景食品立足于佐餐调味食品领域的优势。味好美公司披露的2020财年第二财季业绩显示,该公司第二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8%至14.01亿美元。净利润为1.96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49亿美元,同比增长31.5%。截止2020年9月底,味好美公司的市值约为260亿美元,接近2000亿人民币,公司股价在最近十年连续稳定增长,并在2020年9月底创出了上市以来的历史新高。仲景食品是否能成为“中国版的味好美公司”?这给A股市场的投资者带来了某些想象力,也给仲景食品公司的业务拓展带来野心和憧憬。朱新成也认为,虽然地处山区,但仲景食品公司具有发展意识、创新意识,这也是公司能够在全国率先研发出香菇酱,并将这一单品做大的原因,“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最便捷的就是好东西一定会有很好的关注度”,由于产品销售比较好,渠道与仲景食品的合作意愿非常强,他强调这是仲景食品发展的底气。朱新成提到:“好产品一定会有好回报,仲景食品希望做时间的朋友。”

孰为文采

市场监管局领导调研审核济南味府公司,认可食品生产许可工作表现

11月8日,济阳县食药监局科长时丰、济南市食药监局科长李青、济阳县工商局科长张国华3位市场监管局领导对济南味府食品有限公司(下称“济南味府”)进行调研,审查企业食品生产条件,并对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进行指导。据了解,在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后,济南味府将为国内知名一站式创业服务平台必普集团提供酱料支持,其将成为必普集团完善产业链上游环节、增强产品及服务质量、提高核心酱料管控质量的重要一环。8日上午,调研组组长时丰及组员李青、张国华一行到达济南味府生产厂区,在济南味府质量安全负责人秦鹤的引导下对厂区进行检查,调研组认真了查看生产条件、生产设备、人员配置、生产和办公环境等方面,并详细了解了企业内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检查结束后,调研组在厂区会议室召开座谈会。济南味府质量安全负责人秦鹤首先向调研组汇报了济南味府食品生产企业许可情况,并就调研组提出的问题做出解答。在听取汇报后,调研组对济南味府在食品生产许可方面所做工作表示肯定,并基于实际调研情况提出改进意见:第一,改进粉料换风系统,以进一步提高生产安全性及人员安全性;第二,优化有序生产,进一步规范酱料标签,以达到科学有序管理。济南味府质量安全负责人秦鹤及有关工作人员表示,会后将尽快落实改进方案,优化食品生产条件。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认真贯彻食品安全法规,严格工艺流程,加强制度建设和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保障酱料产品的生产质量安全。座谈会尾声,调研组表示期待济南味府今后能够继续保持严格的食品生产标准,在向市场输送高质量酱料产品的同时,充分保障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佐鸣

中酒展调研|茅台热引发酱酒上市潮 实力和资本将成关键因素

财联社(成都,记者 熊嘉楠)讯,刚结束的2021春季中酒展延续了去年的酱酒热,财联社记者现场了解到,近百家参展商中,“酱酒”占约80%,包括“茅台醇”、“夜郎古”、“茅仙酒”、“肆拾玖坊”等。酱酒专家权图称,未来酱酒的竞争,表面上看是产能、品牌和团队,但本质上一定是实力和资本的竞争。目前,除茅台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航母外,郎酒、国台都已经申报IPO,而其他酱香酒企业也都应该积极创新,拥抱资本,利用资本快速补短板,做好产能、品牌、管理、市场基础建设、科技赋能等多方面竞争的准备。茅台热引发酱酒上市潮“未来五年,茅台将进入量价齐升期。茅台已经形成了茅台酒为航母,系列酒、集团旗下习酒、技开、保健等多品牌为护卫舰、巡洋舰组成的超级航空母舰群。”权图2021酱酒报告中这样说道。资料显示,贵州茅台(600519.SH)2020年度实现销售收入977亿元,同比增长10%;净利455亿元,同比增长约10%。茅台集团收入应在1150-1200亿元之间。除飞天茅台超然的市场地位外,茅台系又形成了系列酒+习酒两个百亿的二级火箭。就连集团子公司旗下“茅台醇”等品牌也在崛起。财联社记者从展会上获悉,“茅台醇”2020年营收约10亿元,2021年全年营收目标15亿元,计划成为茅台集团旗下继贵州茅台、习酒、茅台酱香酒后的第四家百亿企业。酱酒航母近年的快速发展势能推动了酱酒市场的快速扩容,给行业释放了更多的品类和价值红利,并出现了加速和分化的现象:酱香酒航母贵州茅台继续保持着收入、利税10%以上的平稳增长;习酒、郎酒两大酱香巨头出现了20%-30%的快速增长;国台、金沙、钓鱼台、珍酒等主流酱香酒其开启了80%-200%的增幅。数据显示,2020年度习酒销售收入103亿元,同比增长31.3%;根据观察,郎酒整体收入应该稳居百亿,酱香板块应在80亿元左右;贵州国台收入约45亿元;金沙酒业实现销售收入27.3亿元;钓鱼台、珍酒年度销售联袂突破20亿元;丹泉、酣客、肆拾玖坊稳居10亿;武陵、金酱、仙潭收入跨过5亿元向10亿元迈进;夜郎古、国威、君丰、黔酒、无忧等仁怀本土酱企年度销售在2-5亿元之间。仁怀产区(茅台除外)整体实现销售收入约300亿元。权图表示,随着各大基金二级市场在茅台股票上赚得盆满钵满,从而关注到郎酒、国台等准上市公司外,有不少顶级金融资本已经开始重点关注酱香的一级市场投资。2021年,金沙、夜郎古、肆拾玖坊、丹泉、酣客等酱酒企业均有机会开启实质性股改。其中,夜郎古工作人员在此次展会中向财联社记者透露,公司计划未来3-5年上市,目前中信证券已完成了前期的尽调。实力和资本将成关键因素可是,很多酱企都没有意识到酱酒不是人人都有份,资本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维度。如今,酱酒产业和市场的战略性机会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可酱酒的投资和竞争门槛都非常高,目前领跑在前的主流酱酒企业背后都是大产业资本长达十几年以及长期的巨额投入。权图指出,未来酱酒的竞争,表面上看是产能、品牌和团队,本质上却一定是实力和资本的竞争。除了上述茅台集团的超级航母,天士力投资国台、湖北宜化投资金沙、金东资本投资珍酒都可以看出,优秀的酱香酒品牌后面需要大产业资本的支撑。“酱香酒产业一定会从品质竞争走向品牌竞争,最后走向资本竞争。目前,除茅台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航母外,郎酒、国台都已经申报IPO,而其他酱香酒企业也都应该积极创新,拥抱资本,利用资本快速补短板,做好产能、品牌、管理、市场基础建设、科技赋能等多方面竞争的准备。”权图分析道。值得一提的是,在酱酒持续火热的背景下,其它香型也已开启“+酱香”战略谋求突围,实力与资本并存的五粮液(000858.SZ)、ST舍得(600702.SH)、今世缘(603369.SH)、徽酒集团、景芝、牛栏山,甚至女儿红等非白酒企业也加入到酱酒队伍中。

不择所出

餐饮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宅家必备快手菜,疫情下年轻人如何做饭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一、方便、快捷,新宅家族诉求新一代年轻人对于做饭的态度转变,下厨逐渐脱离单纯的家务劳动认知范畴,成为一种生活乐趣;然而快节奏生活 压缩了原有的下厨时间,简单易操作,不需太多烹饪技巧的快手菜/预制菜/半成品菜颇受青睐;烹饪工具方面效率先 行,新宝股份 2018 年 9 月推出摩飞多功能料理锅,煎烤煮蒸炸一锅多用,至今销量突破 10 万+;与美食博主日食记 的多条合作视频微博客户端累积播放量达 2500 万+,与下厨房,小红书等内容电商合作的美食教程评分和访问量较 高。春节期间,疫情导致原本的餐厅堂食和外卖需求被在家做饭承接,生鲜电商销售额同比增长 200%-300%,自热小火 锅等方便速食各渠道终端均处于断货状态,下厨房,日日煮等美食烘焙类应用流量暴增,正月初三下厨房 APP 由于 登录人数过多出现宕机;需要用到烤箱、煎烤机的西式烘焙类菜谱访问量较高。奥维云网监测数据显示,春节期间/ 疫情爆发期间,破壁机、搅拌机、煎烤机、电烤箱等不需要上门安装的西式厨房小家电线上销售量表现优异。春节过后,延迟复工和在家办公继续推动在家做饭习惯的养成,烘焙,甜品等步骤更标准、相对中式红案更简单易学的西式美食颇受青睐。据友盟数据统计,美食菜谱类 APP 自 1 月 26 日新增使用设备量大增,并在节后推迟复工 和在家办公时期有所持续。二、多视角看中式复合调味料行业西式烘焙、轻食因简单、标准、易上手而在年轻人中大肆流行,但中餐仍然为中国胃的居家必选;中式红案讲究火 候和悟性,动辄“油少许”“盐适量”,让没有下厨经验的年轻人难以掌握。中式复合调味料是中式厨房烹饪的复 合解决方案,操作简单,一料多用,其中的代表品类火锅底料正在逐渐脱离火锅范畴,成为居家川菜类烹饪常备产 品。酸菜鱼、小龙虾调味料等逐步成为中餐中较大的品类,水煮、麻婆、藤椒等用料较多、工序复杂的调味料也渐 渐成为居家常备,口味不断丰富,未来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增长。疫情期间,除医院和政府机关外,酒店、学校、 国企等大 B 端食堂停工,小 B 餐厅也大多歇业,复合调味料以家庭消费为主。疫情培养了年轻人在家做饭习惯,加 速了复合调味料在 C 端的渗透,预计未来年轻人下厨将更依赖于复合调味料。(一)偏可选消费的复合调味品,怎么看待市场空间和集中度? 当前中国复合调味料市场渗透率低,未来有望持续增长。根据国际市场调研机构 Frost & Sullivan 数据,我国复合调 味品的市场规模从 2013 年的 557 亿元人民币增长至 2017 年的 1,091 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 15.83%。根据 Frost & Sullivan 资料,2015 年美国、日本、英国、韩国等发达国家调味料销售价值分别为 533、218、119、42 亿美元,且发达国家复合调味料在调味料市场中有较高的占比,美日分别为 50.5%、49.8%,而我国复合调味料的占 比仅为 18.2%(2015 年数据)。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8 年我国复合调味料在调味料市场中的占比增长至 26%。从人均消费数据来看,中国调味料人均年度开支由 2010 年的 169.8 元增长至 2015 年的 300.5 元,增长 77%,预计 2015 至 2020 年继续实现 56%的高增长达到 469 元。其中,中国复合调味料人均年度开支由 2010 年的 26.5 元增至 2015 年的 54.6 元,复合增长率为 15.6%,预计 2015 至 2020 年实现 93%的增长达到 105.4 元。虽然增长显著,但中 国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例如 2015 年美国、日本的复合调味料人均年度开支分别为 83.3、85.3 美元 (折合人民币 537 元、555 元),是中国的 10 倍。1、 中式复合调味料市场空间及测算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 年全国社零中的餐饮收入按人均口径计算约为 3,061 元/人,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食 品烟酒消费为 5,631 元,其中剔除占比 13%的烟酒和饮料两个子分类, 2018 年居民人均食品&饮食消费为 4,899 元(平 均约 14 元/人/天),这相当于人均在家烹饪就餐的消费金额。可见我国目前在家就餐和外出就餐的比例大约为 62% 和 38%。随着我国人均 GDP 的增加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在外就餐占比从 2001 年的 18%不断攀升,经我们测算的 38% 比例数据较符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根据 Frost & Sullivan 研究,2015 年中国调味料人均年度开支 300.4 元,其中复合调味料人均年度开支为 54.6 元,且中式复合调味料人均年度开支为 8.4 元。以 2015 年人均在家烹饪就餐消费 4,189 元为基数,调味品消费占比仅 7.2%, 其中复合调味料占比 1.3%,再其中,中式复合调味料占比仅 0.2%。根据 Frost & Sullivan 给出的调味品市场数据, 2018 年中式复合调味料在在家食品消费中的占比提升至 0.3%。预计 2020 年中国人均年度复合调味料支出能达到 105.40 元人民币,国内复合调味料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当年轻一代成为我国主力消费群体,快节奏的生活以及烹饪经验的不足,复合调味料因操作简单,烹饪时间短颇受 青睐,未来产品质量的提升,品类和口味的创新将不断刺激市场需求。Frost & Sullivan 预计 2016 至 2021 年中国中 式复合调位料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 16.5%,超过复合调味料整体 14.2%的复合增长率。因此我们预计中式复合调味 品在在家就餐中的渗透度 2021 年将达到 0.6%。总体来看,居民对复合调味料的消费支出大幅增加、消费次数更加频繁。从不同线级城市的消费角度来看,三、四、 五线城市相较于一、二线城市的调味品消费能力更有潜力。据 Frost & Sullivan 调查,四个一线城市复合调味品年均 花费 239 元,较两年前增长 20%,年购买次数 16 次,较两年前增长 12%;二线城市复合调味品年花费 174 元,较两 年前增长 26%,购买次数 13 次,较两年前增长 9%;三线城市调味品年花费 138 元,较两年前增长 34%,年购买次 数 11 次,较两年前增长 15%。四五线城市复合调味品年花费 125 元,较两年前增长 20%,年购买次数 11 次,较两 年前增长 16%。(二)火锅底料:中式复合调味料代表 1、 国内火锅调味料竞争格局 火锅调味料,是复合调味料里最被大众接受的品类。中国火锅调味料(包括底料和蘸料)市场一直竞争激烈,市场 较为分散。根据 Frost & Sullivan 数据,2015 年火锅调味料五大市场参与者约占市场份额的 29.6%,其中仅火锅底料 的 CR5 比整体火锅调味料稍高为 30.9%,前五分别为红九九、颐海国际(海底捞)、天味、德庄、红太阳。在火锅 底料行业中,中高端火锅底料市场相对集中,2015 年三大市场参与者为颐海国际、德庄及小肥羊,CR3 达到 51.1%。2、 火锅底料行业各竞争对手解析 除了中高端市场分类外,我们认为还能从区域口味和品牌的企业背景来划分。1)按区域性划分,目前火锅底料市场基本能分为显著的北方蒙料和南方川料两个派系: 北方蒙料:小肥羊、内蒙古草原红太阳、大牧汗、草原阿妈等。 南方川料:海底捞、红九九、天味、德庄等。虽然北方系品牌也会生产研发辣汤火锅底料,川料系也会生产番茄、菌汤以及清汤底料,但由于消费者认知等因素, 在麻辣口味上北方系品牌对川料品牌造成直接冲击,相反川料系品牌不断研发生产的各种口味清淡或者较为综合的 底料产品可能会分流非辣味底料市场。目前市场上的火锅底料仍以南方川料为绝对主导,北方系底料由于受众有限, 市场占比还较小,2015 年火锅底料品牌仅有红太阳进入 Top5,市场占有率 2.7%。2)按企业背景划分,火锅底料市场还能划分为餐饮品牌和食品加工品牌: 餐饮品牌:以海底捞为典型代表,早年通常是以餐饮门店为起点实现品牌树立,在快速复制拓张的需求下不断 向上游延伸,通过建立中央厨房、底料生产线来实现底料口味的标准化,随后将底料产品进一步商业化实现对 外销售。目前这些品牌的餐饮门店和底料销售业务通常同时进行,但除了海底捞外,其他餐饮品牌门店仍处于 区域发展阶段(尤其是重庆本地品牌),尚未拓展到全国。例如小龙坎、德庄、桥头、秦妈、王家渡等。 食品加工品牌:以天味为代表,没有经营任何餐饮门店而完全以食品加工业起家,以底料口味打出自身品牌。 由于是食品生产企业出身,其经销商体系建立得较早,且较为完善,渠道更加下沉。与食品快消类品牌相比, 部分品牌因品牌力有限,难以实现跨区域扩张,仅在特定区域形成一定品牌效应,例如红九九、周君记、秋霞 等。 综上分析,就颐海国际而言,主要竞争对手在区域上看仍是南方川料系品牌。从企业背景的角度进行横向比较, 颐海国际享受了海底捞在火锅行业中全国性龙头地位的品牌红利,在餐饮品牌中除了小龙坎由于采取加盟模式 实现了快速全国扩张(2018 年合作门店达到 823 家,营业门店突破 710 家),其他的餐饮品牌多是区域直营为 主,尚未实现全国化扩张。以餐饮业态为主、食品加工业务为辅的模式对颐海的竞争威胁并不大。3、 火锅底料市场空间测算 2017 年我国餐饮市场总体规模达 4.27 万亿,按 8%年增速预计 2021 年餐饮市场(外出就餐)整体规模约为 5.8 万亿。假设其中 25%为火锅类(火锅+冒菜+串串+香锅等)的餐饮需求,则火锅类市场需求约为 1.45 万亿。我国餐饮企业 的食材成本通常占收入的 35%左右,假设火锅类餐饮的食材中 15%为底料,可以得到火锅类餐饮的底料市场整体需 求为 763 亿,即若所有火锅餐厅都使用工厂生产产品,则火锅调味料潜在规模 2021 年可达到 763 亿规模。我们预测 底料工业化产品在火锅餐饮行业的渗透率约为 50%,即火锅调料产品的市场规模为 374 亿元。(三)国际对标:复合调味料的集中度和成长性 我国调味品行业目前集中度较低。以海天为例,海天味业目前是全球市值最大的调味品公司,但在国内调味品行业 市占率为 7.1%,在酱油细分市场市占率仅为 17%(CR5 为 30%左右,截至 2017 年),日本酱油行业龙头企业龟甲万 市占率为 30%(CR5 为 60%左右),对标海外,发达国家 CR 集中度较高;2B 和 2C 都分别有大公司。味好美(McCormick & Company)公司 1889 年创立于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主要生产各类香辛料,菜品调味料 和调味酱等,现如今,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星巴克、汉堡王等快餐连锁巨头企业都是味好美的全球合作伙伴。 业务模块分为 2C(Consumer Segment)和 2B(Flavor Solutions Segment), 2017 年公司以超过 40 亿美元收购利洁时集团(Reckitt Benckiser Group Plc)的食品业务,包括 French’s 的芥末酱和 Frank’s 的 Red-hot 酱料,对业绩提振作 用明显,营收净利大幅增长。2017 年公司在全美各调味料公司中销售额排名第二,仅次于卡夫亨氏。目前业务收入 2C 占比较高,2019 年 2C 业 务营收为 32.70 亿美元,占比为 61.15%;2B 业务营收为 20.78 亿美元,占比为 38.85%。日本著名调味品公司龟甲万(Kikkoman)创立于 1917 年,总部位于日本千叶县野田市,其主要产品及服务包括酱 油、食物调味料及香料、味淋、烧酒及清酒、果汁及其他饮料、药物与餐厅管理服务等。公司在日本酱油行业市占率达到 30%,占据绝对龙头地位。日本国内销售收入以食品,酱油,饮料为主。公司最出名的是“萬字酱油”产品。龟甲万上市后股价稳定持续上升,近 10 年股价复合收益率达到 13.27%,上市以来复合收益达到 9%。公司在传统日式酱油的基础上配合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和消费升级趋势推出多种口味复合调味酱汁,巩固了酱油行 业龙头地位,并且于 1962 年开始拓展制酒业务,1963 年开始拓展番茄制品业务,2004 年开始拓展豆乳业务。公司 设有“龟甲万博物馆”网站,宣传酱油文化,详细介绍了日本酱油行业的历史和龟甲万酱油的制作方法。目前营收 净利保持稳定增长。2018 年公司营收为 4306 亿日元,同比增长 7.07%;净利润为 238.5 亿日元,同比增长 0.17%。从公司酱油销售规格来看,大于 2L 的酱油产品(多用于餐饮及工业)销售规模占比由 2012 年的 52.8%提升至 2018 年的 54.8%,表明公司 2B 业务收入占比过半且稳定增长;2012 年-2018 年,1L-2L 酱油销售规模有所下降,小于 1L 酱油销售规模明显提升。味之素的(Ajinomoto)主要产品包括食品事业(调味料,加工食品,冷冻食品等),氨基酸事业,生命支持和医药 健康事业等。公司成立于 1909 年,为日本味精行业龙头,以发明味精及制造各式增味剂著称,1909 年,公司推出 世界上首款味精产品 AJI-NO-MOTO,1960 年开始,公司逐步拓展业务范围至速冻食品和医学营养等,并从产品出 口转为海外生产。1990-2010 年间,公司致力于氨基酸技术和相关产品研究开发,逐渐成长为全球性食品制造龙头。2018 财年公司营收为 1.13 万亿日元,同比增长 1.14%;归母净利润为 297 亿日元,同比下降 50%,利润下滑是因为 公司整体费用上升。目前公司海外食品制造业务营收占比最高,为 43%,日本食品制造业务营收占比为 33%,医药 健康和生命支持业务营收占比分别为 12%和 10%。味之素的调味品业务以家庭渠道为主,2018 年家庭用产品营收占比为 54%,餐饮及工业用产品营收占比为 46%。公 司目前在日本鲜味调味品,复合调味品,清炖肉汤等业务板块市占率都较为可观。目前公司在日本国内食品制造业务主要由调味品,加工食品,冷冻食品和咖啡产品构成。目前公司速冻食品业务在 日本市占率第一,以家庭渠道销售为主。其 Gyoza 速冻品牌在日本国内市占率高达 48%,位居首位。2018 年,速 冻食品业务家庭渠道营收占比为 61%,餐饮及工业渠道营收占比为 39%。三、其他受益行业:净菜/半成品、方便食品(一)自热产品需求上升,方便速食高端化 自热火锅 / 自热米饭等方便速食兼具麻辣鲜香的口味和操作简单的特点,同时因易储耐耗,性价比高,荤素搭配足 以满足一餐需要而广受欢迎。春节期间,受疫情影响,在家用餐需求增加,引发小火锅囤货热潮,春节期间到二月 初各销售终端均断货,预计一季度自热小火锅订单增量超预期。 类比疫情期间自嗨锅销售情况,各渠道终端均脱销, 线上平台虽能下单但基本都为预售,据苏宁大数据显示,仅 2 月 10 日至 2 月 13 日,苏宁平台自嗨锅销量同比增长 370.27%;据每日优鲜 2020.01.23 - 2020.02.23 统计数据显示,自嗨锅销量环比增长 12 倍。我们认为,自热小火锅耐储存,易耗,性价比高,口味丰富,荤素搭配可满足一餐需要,使用操作简单,只需要常 温水即可,预期疫情过后自热小火锅等方便类食品将作为居家常备,需求保持稳定上升。相比普通泡面等传统方便 速食,自热类单品价格平均在 30 元以上,拉面说,螺狮粉,康师傅速达面等高级方便料理单品价格在 12-22 元不等。1、 自热小火锅市场空间及测算 自热小火锅升维降维双向抢占市场,前景广阔。自热小火锅也称方便火锅,2015 年问世,2016 下半年在微商渠道初 现端倪,17 年 3 月春季糖酒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自热小火锅拓展了火锅食用的场景,满足人们在不同场景都想 吃上火锅的需求: 自热小火锅满足了一部分“偶尔吃好一点”的消费升级需求,如住校学生,跟团游中老年人,郊游家庭等,具 有替代部分方便面的属性。 从品类上自热技术能弥补火锅难以外卖的不足,相较于部分外送火锅的价格而言更具性价比且操作更为简单, 均价低于外卖平均 45 元的客单价,因而从品类讲对外卖存在一定替代。 降维满足部分火锅便捷性需求,解决部分消费者或单身人群“懒于出门”“一人食”的火锅需求。因此我们从这两方面对自热小火锅市场空间进行测算: 替代方便面的升级需求(升维):方便面目前市场空间为 500 亿元,考虑高单价的盒装产品适用范围更广,假设 产品均价 4 元/包,则消费频次为 125 亿次。由于自热小火锅和方便面客单价差异较大,因此我们假设自热小火 锅对方便面是销量的替代而非销售额的替代,即替代了 1%的方便面消费频次,则自热小火锅替代的消费频次为1.25 亿次,以自热小火锅 30 元的产品均价算,此部分替代方便面的升级需求市场为 38 亿元。 替代部分外卖的类火锅品类:根据艾瑞数据,2018 年我国外卖市场市场规模达到 5,192 亿元,外卖客单价大约 为 45 元。由于和自热小火锅 30 元的客单价存在差异,我们依然假设自热小火锅对外卖是销量的替代而非销售 额的替代,并假设每单外卖合理的用餐人数为 1.5 人,且外卖 2%的销量能被替代,则自热小火锅替代外卖的需 求规模大约为 100 亿元。 替代传统堂食火锅的便捷性需求(降维):传统火锅目前市场空间 4000 亿元,假设对其替代 1%,即 40 亿元的 替代规模。由此可大致算出自热小火锅整体市场空间约 180 亿的规模。就目前而言,18 年颐海国际该品类收入 4.45 亿元,假设 颐海未来在自热小火锅市场的市占率能达到为 3%(由于自热小火锅行业快速发展,市占率略低于成熟的火锅底料市 场 6.8%的市占率)。目前行业尚未成熟,仍在快速发展,下沉空间较大,未来市场前景广阔。2、 懒人经济推动方便料理细分化和高端化 一些受众广,市场教育基本完成的品类出现了中高端品牌,比如主打日式拉面的拉面说,主打湖南米粉的霸蛮,李 子柒,螺霸王,好欢螺售卖的螺狮粉等。这些品牌相比于普通泡面等传统方便速食更加精致,食材讲究,味道尽力 还原堂食,符合快节奏城市生活和“宅”经济,适合一人食,烹饪步骤简单易操作,配料齐全只需开火煮;价格与 传统方便面拉开差距,定位中高端;初期发力线上渠道,以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或小红书等内容电商为主,后期逐 渐在线下便利店或商超铺货。高端方便料理通过食材升级,技术升级(自嗨锅采用冻干技术更好的还原了食物本身 口感),品类拓展(意大利面,重庆小面,红油面皮等),口味创新(雪碧味拌面)刺激需求,打破了人们对于方 便食品不健康的传统印象。疫情期间,螺狮粉品类热度上升,微博话题“螺狮粉还不发货”共有 541 万阅读量,各 电商平台螺狮粉销量创新高,李子柒旗舰店螺狮粉(3 袋装)月销量 100 万+,好欢螺旗舰店螺狮粉(3 袋装)月销 量 45 万+,佳味螺旗舰店螺狮粉(3 袋装)月销量 10 万+。拉面说创立于 2016 年,属于中高端拉面品牌,主打日式速食拉面,营造“家里的拉面馆”,线上渠道单包价格在 16.9-19.9 元。烹饪步骤简单,配料齐全,用时短,适合上班族在家烹饪,采用半干生鲜面,相比传统泡面保质期更 短,仅 60 天。销售渠道从线上起家,逐步推广至线下。以内容营销建立品牌知名度,除了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也 与“下厨房”“日日煮”等内容电商以及知名度较高的美食博主合作推广;2018 年 11 月入驻盒马。霸蛮创立于 2014 年,原名伏牛堂,成立之初以经营线下实体门店为主,2016 年推出速煮系列牛肉粉,开始快速发 展食品零售业务,目前餐饮 + 零售相结合,线下在北京拥有 63 家直营门店,其他销售渠道包括外卖,电商平台(每 日优鲜,淘宝,京东等),便利店,商超等。李子柒 2016 年开始在美拍上传视频,以古风美食视频走红,内容以中国传统美食为主,还原了食材从种植到端上饭 桌的全过程。目前微博粉丝量有 2329 万,抖音粉丝量为 3997 万,YouTube 平台粉丝量有 928 万,微博视频播放量 均在千万以上,YouTube 平台单个视频最高播放量为 4948 万,跻身 YouTube 最具影响力博主之列。有别于一般网红博主广告变现方式,李子柒通过个人品牌、销售 IP 产品。2018 年七夕节上线天猫旗舰店,开始售卖 与视频内容相关的食品,如螺狮粉,拌饭酱,火锅底料,养生茶,传统糕点等,2019 年双十一“李子柒”品牌当天 总成交额突破 8000 万。爆品螺狮粉年后 30 天内已售卖 390 万+袋。成功将个人名字打造为食品品牌,以个人 IP 短 时间内打通电商,经销商,KA 等渠道。通过短视频为食品引流,布局线上线下渠道,除自身官方旗舰店之外,旗 下藕粉,姜茶,拌饭酱等产品也入驻了天猫超市,苏宁易购,京东等电商平台。线下渠道方面,依托“李子柒”IP 的超强影响力迅速下沉,“苏造酱”系列拌饭酱,螺狮粉,藕粉等产品进驻了盒马鲜生,华润超市,Ole 精品超市等。(二)预制菜:餐企发力半成品预制菜,净菜或成生鲜电商盈利点 以海底捞,眉州东坡,西贝为代表的餐饮企业开始在疫情之后发力零售产品,海底捞上线半成品预制菜;眉州东坡 也开始售卖东坡肉等半成品方便菜;西贝围绕自身特色推出“西贝甄选”系列,包括门店同款牛大骨,羊杂汤,粗 粮等等。规模化餐企自身拥有较强供应链和中央厨房优势,加之门店终端分布广泛,已有品牌认知度较高,更容易 将食品制造业务拓展到 C 端。线下以餐饮门店为零售端口,线上通过微信群/小程序或淘宝京东等第三方平台售卖。而广州酒家,陶陶居等老牌粤菜餐企依托自身原有粤菜烹饪技术和品牌优势,推出速冻食品和半成品炖汤等方便菜。 广州酒家依托线上电商平台销售豆沙包,奶黄包,虾饺,烧卖,糯米鸡等广式点心,陶陶居线上销售以各种粤式内 容炖汤为主。对于生鲜电商而言,发展净菜、半成品可以巩固便捷性壁垒。相较于大卖场而言,净菜半成品更符合到家生鲜便捷 性的定位,也具有更高的附加值。美国半成品净菜外卖平台 Blue Apron 已于 2017 年 6 月实现 IPO,而国内半成品净 菜市场现仍处于培育阶段,较突出的企业属“海底捞”旗下的蜀海,依托海底捞的品牌优势和自身供应链优势推出 “捞派羊肉”“捞派毛肚”等产品(疫情期间也上线了生鲜食材配送业务)、以及背靠“望湘园”的净菜电商我厨。 叮咚买菜上线净菜半成品专区,位于快手菜一级入口下,小包装规格且价格适中。盒马鲜生上线了鲜做半成品,“盒 马工坊” 标签之下为自营品类,也与上海小南国等餐企合作售卖其他品牌半成品。随着中央厨房、冷链物流以及农 产品加工技术的发展,解决中式菜肴烹饪痛点的净菜品类或大有可为,到家生鲜电商提前布局有助于巩固其便利性 和差异化壁垒。开发自有品牌以巩固低成本壁垒。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落后,给渠道树立品牌留下巨大的施展空间。一方面零售渠 道做自有品牌,能对价格有更强的发言权,提升产品的溢价能力,生鲜电商能实现有质量的增长,另一方面品牌形 象的建设也能给企业带来更多流量和价值,强大的顾客黏性也为零售企业带来竞争优势。2017 年盒马鲜生推出“日 日鲜”获广泛关注,永辉也上线了“永辉优选”系列,经营范围包括休闲零食,家居日用,粮油酒水等。未来围绕 自有品牌的竞争将更激烈,生鲜电商可通过大数据分析针对周边目标客户开展针对性商品开发,更体现其数据价值。规模渐大流量优势显现后,品牌广告属性增强。除了自身提高盈利能力,跑平模型外,一旦规模逐渐放大,流量优 势形成,对于消费品品牌而言又是一个新渠道。而生鲜电商相对于传统 KA 而言,消费更加高频,更能触到新一代 消费群体,渠道的传播属性将增强,对于食品、日用、甚至厨房周边用品等高毛利率品类而言,生鲜电商的广告变 现价值凸显。另外,生鲜电商对消费数据的掌握更能帮助品牌完成精准营销、新品推广以及消费者意见的反馈。……(报告来源:华创证券)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段青

涪陵榨菜投资价值分析报告:深耕渠道做增量,上行周期再启航

1、小行业、大公司——理解涪陵榨菜的三个角度榨菜是调味品中的一个细分品类,根据我们的测算,2019 年行业规模 约为 80 亿,涪陵榨菜集团是榨菜行业的龙头,也是唯一一家全国性的榨菜 企业,其业务以榨菜为根本,同时也正逐步扩张到其他佐餐调味品。通过回顾公司的发展历史,比较同类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我们试图 通过拆分量价关系和剖析产业链的特点去分析当下公司的三大看点:一、公司的营收增长波动呈现周期性,高增长和滞缓交替出现。我们发 现,虽然其他调味品龙头企业在早期也会存在经营业绩大幅波动的阶段,但 步入成熟期后营收波动会有所降低。而涪陵榨菜的营收却呈现出明显的周期 性波动,且波动幅度较大,最近的一轮周期在 2016 年-2019 年,四年的营 收同比增速分别为 20.4%/35.6%/25.9%/3.9%,2019 年收入增长的突然滞缓 令人思考,当年公司净利润更是五年来首次出现下降。是什么导致了公司营 收的周期性波动以及如何理解这种波动,这是本文要回答的首要问题。二、公司新的一轮渠道下沉成效如何,是否具备可持续性,能为公司带 来多少增量。对公司而言,渠道下沉即由省市级市场拓展至县级市场,公司 在 2013 年进行过一次向县级市场的扩张,但是仅维持了 2-3 年,未能持续, 随后销售人员数量也遭遇了下滑。2018 年公司推动了销售体系裂变,2019 年进行了第二次渠道下沉。因此,弄清楚本轮渠道下沉与上一轮有何不同, 是否具备可持续性,这是理解公司未来增长空间的关键。三、公司品类扩张进程如何,为何过去品类扩张的进度不佳。公司以榨 菜起家,在达到一定规模以后,也曾多次试图通过兼并收购的手段进行品类 的扩张,不过,纵观公司近年来的收购动作,2015 年收购惠通食品之后经 营业绩不及预期,后续的多次收购行为也因各种原因而终止,拓展之路并不 顺利。为何进行品类拓展是一种必然,公司过去的扩张之路缘何收效不佳, 未来的出路又在何处?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帮我们认识到公司的增长潜力。2、为何公司业绩有明显的周期性?2.1、周期起始于原料端——榨菜产业链的起点青菜头自身的“娇贵”特点是致其价格波动较大的内因。首先,榨菜的 原材料青菜头种植条件较为苛刻,全国仅有重庆、四川、浙江等地较为适宜 种植。根据智研资讯数据,2018 年涪陵地区青菜头种植面积占全国的 40% 以上,产量约占全国的 36%,整个重庆地区的种植面积占全国的 60%左右。 青菜头种植集中,若一地产量不佳,就会影响全国的青菜头价格水平,譬如 2016-2017 年浙江青菜头减产,浙江榨菜企业为维持生产被迫到涪陵地区收 购青菜头,造成了涪陵地区青菜头价格的上升。其次,青菜头种植要求温度较低,9 月种下,1-2 月份即可收割,而若 遭遇暖冬或极寒,则都会造成青菜头减产。此外,青菜头收割时机较短,块 茎成熟可收获到雨水季节来临不过 1 个月的时间,雨水浸泡过的青菜头会迅 速膨胀,重量增加但是口感变差,品质也有所下滑。根据涪陵区政府网的数 据,2019 年雨水季节前的青菜头收购价格在 700-800 元/吨,而雨水季节来 临后的青菜头收购价在 600-700 元/吨。此外,收获的青菜头保鲜时间较短, 要求加工户或者厂商在几天内进行加工,这又要求榨菜工厂毗邻产地以最大 化运作效率。行业特点决定公司原材料成本占比较高,原材料价格波动是公司成本的 主要不确定性来源。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的数据,公司原材料成本占据营业 成本的 40%左右,梳理 2012-2019 年公司成本结构,材料费用(原材料+包 装材料)共占据成本的 70%-75%,行业特点决定公司原材料成本占比难以 降低。从涪陵区青菜头收购均价来看,青菜头的价格波动少则 10-20%,多 则能达到 40%,因此,原材料价格波动是影响公司成本端的主要不确定因素。原材料市场种植户-合作社-公司三者之间的交易成本过高,加剧了价格 波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市场不透明且缺乏合理的机制,农户-合作社公司三者之间围绕收购价格问题往往要进行多次博弈,这种博弈往往没有赢 家。从农户角度说,农户的期望是将青菜头卖个好价钱,最好的青菜头是雨 水前的,但此时青菜头较轻,雨水过后的青菜头重量增加了,但是由于品质 问题,工厂却不愿意采购。工厂-农户这一对博弈中,农户往往是弱者,一旦 拖得太久,“娇贵”的青菜头烂在地里,最终结果是农户没有卖出符合自己 的期望价格,工厂也可能难以收到足够的优质原料。2.2、提价对冲成本形成不同的渠道推力2.2.1、公司为何能以提价对冲成本压力?强有力的供给端控制能力和较低的终端需求弹性决定公司能以提价转 嫁成本压力。从榨菜的需求层面看,产品的需求弹性较低,消费者对价格变动不敏感。经济发展伴随物价水平温和上升,人们收入逐渐提高,终端消费能力的上升 使得消费者对榨菜价格更加不敏感。即使经过多次提价,榨菜 2 元左右的单 价绝对值仍处较低水平,且公司往往使用不易被察觉的方式间接提价,消费 者抵触情绪较小。从产品的供给层面看:公司对原材料和渠道的把控力度较强,在产业链 上处于强势地位。就原材料把控而言,因为原材料的特殊性,榨菜行业上游 集中,全国青菜头产量又以重庆市涪陵区占比最高。公司身为国企,地处涪 陵,在原料采购上掌握主动权,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稳固。2018 和 2019 年 公司青菜头采购量均在 30 万吨左右,其采购量占涪陵区加工用青菜头的 30%左右,占企业收购量的 75%。从渠道层面看,公司的先发优势带来渠道 优势,截至 2019 年底,1800 个经销商保障公司产品的顺利流通,公司也因 此成为榨菜行业唯一的全国性公司。我们结合欧睿数据、《榨菜产业经济学研究》(何侍昌等著)内容与青 菜头产量测算公司市占率位于 25%-30%左右。1、欧睿口径市占率存在偏差, 但其给出的行业增速可以借鉴。腌制品(pickled proct)从内涵上包括榨 菜、泡菜等多个品类,其规模应远远大于单独的榨菜行业规模,而根据欧睿 数据,2019 年中国腌制品销售额仅为 67 亿左右,因此测算得公司市占率 40%。我们认为根据这一数据测算的市占率存在偏差。不过,欧睿测算时使 用的行业增速和各家公司终端销售额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2、根据《榨菜产业经济学研究》数据,2012 年榨菜行业产值在 45 亿 左右,若以欧睿数据 2012-2019 年 9.83%的年均复合增速计算,2019 年榨 菜行业规模 86.75 亿,公司的全口径收入 23.74 亿,市占率 27.37%。3、根据青菜头产量测算,2017-2019 年涪陵区加工用青菜头收购量维 持在 105 万吨左右,根据智研资讯资料,2018 年涪陵区青菜头产量约占全 国的 36%,可得全国加工用青菜头总量接近 300 万吨。根据草根调研信息, 我们得知公司近三年每年平均需要青菜头 42 万吨左右,从青菜头用量测算 公司占有率 14-15%,考虑到公司的连续提价后,公司吨均价在行业内处于 较高水平,我们按销售额测算的近三年公司市占率在 20%-30%之间。提价的最终结果是公司的利润率不断上行。从盈利能力看,公司的毛利 率/净利率逐年稳步上升,上升幅度在调味品公司中处于领先地位。2007 年 至 2019 年,公司的毛利率从 35%增长到 57%,净利率水平从略大于 5%增 加到 30%以上,可见公司的净利润水平提升主要来自于毛利率水平的上升。2.2.2、如何提价的战术选择——直接提价与间接提价的比较直接提价,经销商受益,推动量增,但能否成功取决于终端接受度。直 接提价指公司直接提升出厂价/零售价,或两者均有,从公司发展历史来看, 出于维持渠道利润率的考虑,较少出现提升出厂价但不提升终端售价的提价 策略。2008年和2016年的两次价格体系改革均同时提升了出厂价和零售价, 并且增加了渠道利润空间,这使得经销商受益,积极性提升,带动销量上升。 不过,对于终端消费者来说,直接提价带来直观体验,若产品和包装没有发 生变化,则不易为终端接受。间接提价,易被终端接受,但经销商不直接受益,存在积极性不足的问 题。间接提价通常指代缩小产品包装但不改变产品价格的提价模式,这样的 模式较为隐蔽,加上榨菜产品本身价格绝对值较低,消费者往往难以察觉, 因此在终端接受度上占有优势。不过,这样的提价形式没有改变渠道利润水 平,经销商并不能从中受益,因此,经销商缺乏扩大调货的动力。从公司的策略来看,回顾 2008 年至 2020 年上半年的提价操作,十余 次提价中,仅有两次是完全更改价格体系的直接提价,剩下的均是通过缩小 包装推动的间接提价,只有缩小包装的空间实在有限时(如每件产品含量下 降到 60g 左右),公司才会进行价格体系的改革。究其原因,一是频繁的价 格变动对消费者冲击明显,二是价格体系改革涉及到所有产品,而缩包装可 以分产品进行,更加简便。从作用效果来说,更改价格体系的直接提价为后 续的间接提价提供了空间,而间接提价则是提升公司毛利率的主要手段。2.3、渠道推力是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原因经销商可以作为公司产品的蓄水池,但产品是否能被销售最终要看终端 需求,经销商的推动弹性较大,终端需求的增长速度较为稳定,由此形成了 周期波动的基础,而经销商推力和终端需求这对关系中,经销商推力对营收 周期性波动的产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梳理各年份公司策略和效果,我 们得以一探究竟渠道在其中的作用。2008 年,外部冲击下的终端接受度不佳导致提价后营收下滑。2008 年 价格体系改革恰逢国内大范围雪灾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供需双重冲击,且当时 榨菜的主要消费者为外出打工的流动人口,危机之下终端消费者收入普遍下 滑,生活水平下降,此时公司提价虽然在商业层面合理,但是终端接受度不 高,当年销量明显下滑。2009-2011 年,需求恢复与经销商推力合力促进销量跃升。虽然 2008 年的价格体系改革市场认可度不佳,但是榨菜的价格进入 1 元时代为后续的 成长奠定了空间。2009 年公司开始推动战略经销商合作模式,意在增加渠 道积极性。同时,从宏观背景看,雪灾损害出清,救市计划投入,总需求恢 复良好。渠道积极推动叠加终端接受度良好促成了 09-11 年的量增。2012 年,区域调整+缩包装提价致使营收承压。2012 年公司对东北、 华北地区进行了产品结构调整,同时推动缩包装提价,当年销量下滑,营收 承压,增速仅为 1%。2013-2015 年,渠道下沉配合连续提价,间接提价空间达到天花板。2012 年的调整和提价对销量和营收带来压力,公司产能释放要求销售体系变革。 公司于 2013 年推动渠道下沉,当年量增 20%。2014 年公司继续缩包装提 价,渠道下沉未能持续,当年公司价增量减,营收仅增长 7%。2015 年公司 收购惠通食品,进军泡菜等新品类。由于缩包装提价空间受限,公司在广东 率先实验价格体系改革。2016-2018 年,价格体系改革促进渠道推力,乘消费升级东风,公司进 入快速增长期。2016 年价格体系改革正值消费升级大趋势抬头之际,此时 的产品结构升级有助于改变榨菜在消费者眼中的低端形象;与此同时,2016年的榨菜消费者已逐渐由流动人口转向家庭单位,消费者消费能力增强,对 榨菜的价格变动敏感性不高;价格体系改革赋予经销商更大的利润空间,叠 加公司的大规模促销活动,公司市占率快速上升,渠道推力带动 2016-2019 年销量大幅跃升。不过,终端消化能力并不能跟上渠道推动的节奏,2018 年的增长已经显现乏力,公司通过向渠道压货延续了增长态势,也为 2019 年动销乏力埋下了隐患。2019 年渠道下沉去库存,出清渠道压力,迎接上升周期到来。2019 年 公司亟需处理此前积累的渠道压力。公司通过投放费用推动第二次渠道下沉 消化库存,出清渠道压力,迎接上升周期到来。由于费用投放较高,公司净 利润多年来首次出现下滑。综合来看,公司营收周期的核心是渠道周期,渠道利润率上升促进经销 商积极性上升,2009-2011 年与 2016-2018 年这两个时间段内的快速放量证 实了渠道的推力作用。2013 年渠道下沉后量增显著,但后续未能持续,导 致 2014-2015 年销量增长乏力。不过,渠道推动的高增长会面临终端动销水 平的制约,高增长之后往往是渠道压力出清和量减,由此形成销量变动导致 的营收周期性波动。2.4、2020 年上行周期再次来临祸兮福所依——疫情致家庭端榨菜需求短期扩张,公司 2020 年业绩开 门红。公司的榨菜销售渠道中,流通渠道占据 60%,商超占据 30%,餐饮 端只占不到 2%,因此,虽然疫情对餐饮业造成了显著的打击,但是公司未 被明显冲击,反而在家庭端迎来了需求的短期扩增,渠道库存一度不足两周。 截至 2020 年 6 月份,渠道库存水平在 4 周左右,位于公司标准的下限,库 存压力的彻底出清为产品正常流通提供了有利条件。2.4.1、预计 2020 年成本保持稳定。新机制稳定公司原料成本。2020 年是涪陵区 “一个保护价、两份保证 金,一条利益链”收购新机制落地的第一年。种植户入股合作社,与合作社 签订合同,缴纳一定保证金就能以不低于 800 元/吨的价格将青菜头卖给合 作社;合作社则与公司签订协议,缴纳保证金后能以不低于 1728 元/吨的价 格向企业出售半加工品。保证金制度将三者绑定在一起,有效避免了公司与 单个农户进行交易的较高交易成本,既稳定了原材料价格,又保障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公司在上游的议价能力不体现在以最低的价格收购原材料,而 是保证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和良好品质。原料贮藏能力有助于熨平公司的成本波动。一般而言,榨菜产品产销量 和原料窖池配比为 1:1.5-2 时,运作效率较为理想,截至 2019 年末,公司 拥有榨菜产能 14 万吨左右(主力榨菜 12 万吨+脆口产品 2 万吨),拥有窖 藏能力 30 万吨,若窖池全部储满,窖藏原料能够满足全年的生产要求。2020 年原材料成本预计维持平稳。考虑 1、在原材料青菜头采购上,2020 年公司继续以保护价收购青菜头,而保护价本身高于市场均价;在加工半成 品采购上,大部分加工户仍然延续与公司的合同价格。2、根据草根调研的 信息,公司的 2019 年收购的原材料储备足够 2020 年全年的使用。因此, 虽然 2020 年的原材料价格上浮,其对公司本年度成本端不会构成较大压力。2.4.2、成本控制能力让公司在原料上涨时得以逆流而上上游保护价机制和公司储藏能力相互促进,尽可能熨平原材料价格波动 对成本端的影响,其结果是公司可以在原料价格上涨时逆流而上,经验证据 显示公司往往能从原料价格上涨中获益。从营收看,营收增速与原菜头价格变动方向呈现出一致性,即原材料价 格上升时,公司的营收增速也上升;原材料价格下跌时,营收增速反而不佳。其原因可能是原料成本上升时,中小榨菜企业经营困难,又无法通过提价对 冲,因此其份额逐渐被公司抢占;而在原材料价格下降时,中小榨菜企业盈 利水平上升,能够支撑业务扩张,公司的成本控制优势和提价优势反而不明 显。2.4.3、2020 年量价齐升是大概率事件,新的上行周期已然到来产能释放与渠道下沉为量增奠定基础。主力榨菜和脆口产能释放,2019 年中期脆口榨菜产能得到释放,脆口产能达到 3.4 万吨,眉山惠通食品 5 万 吨榨菜厂预计于 2020 年投产,届时主力榨菜产能达到 17 万吨。结合 2018 年末以来完成的渠道裂变和 2019 年的大规模渠道下沉,我们认为 2020 年 公司产品销量增长势在必得。缩包装提价完成促进售价上升。2020 年上半年,新的一轮缩包装提价 业已完成,占销售额 55%的主力产品鲜脆菜丝包装全部由 80g 换为 70g,考 虑到一个月左右的渠道库存,我们预计市场上的存量 80g 包装产品将于 2020 年中期左右全部使用完毕,2020 年下半年新的包装将直面消费者,全年公 司吨均销售价格上升几乎成定局。综合销量和售价判断,2020 年出现量价 齐升是大概率事件,新的上行周期已经到来。展望中期,本轮周期类似于 2012-2014 年连续缩包装提价+渠道下沉的 周期,在缩包装提价上,两次周期主要区别在于本次周期缩包装提价空间稍 显不足,2012 年公司主力产品包装在 100g 左右,而 2020 年缩包装提价以 后主力产品鲜脆菜丝包装缩至 70g。考虑到公司仅在 2014 年将部分产品包 装缩小至 60g,此后便进行了价格体系改革,因此我们认为主力产品进一步 缩小包装的空间有限;在渠道下沉上,本轮周期渠道下沉更具备可持续性(详见 3.1 分析),预计能带动县级市场持续放量。综合来看,本轮周期预计在 3 年左右,不排除公司在 2021-2022 年推动第三次价格改革的可能性。3、增长破局之道——渠道下沉3.1、渠道下沉的背景和模式——两次渠道下沉的比较对公司而言,渠道下沉指代公司业务向县级市场扩张。2013 年和 2019 年公司推动了两次渠道下沉,两次下沉的开展产生于不同的背景,采用不同 的模式,而 2013 年渠道下沉未能持续下去,那么,这次渠道下沉有何不同, 是否能够持续下去?有必要梳理两次渠道下沉的异同。2013 年的渠道下沉背景:(1)2012 年区域调整与价格提升造成营收 压力,公司迫切需要实现营收增长。2012 年公司进行了区域调整和缩包装 提价,造成全年销量下滑,全年营收同比增速仅为 1.14%,处于业绩低谷。 (2)产能大量释放要求销售体系扩充。2013 年公司产能迎来释放,由 6 万 吨跃升至 10 万吨,产能大幅度提升对公司销售能力提出了要求。(3)渠道 力相对较弱,缺乏在县级市场设立经销商的条件。2012 年的公司市占率约 在 15%,龙头地位尚不稳固,不论是公司的体量、渠道深度还是销售体系都 还不足以支撑公司直接在县级市场设立经销商。2013 年渠道下沉的模式和结果:市级经销商辐射县级市场,渠道下沉 无法持续,浅尝辄止。在扩张模式上,公司采取市级经销商辐射下一级县级 市场的方法进行渠道下沉。从销售体系扩编看,公司销售人员从 2012 年的 112 人增至 2013 年的 361 人。不过,这样的渠道下沉无法依靠终端自然动 销维持,放量需要依赖持续的费用投放,与公司利润为首的战略方向相悖。 从结果上看,渠道下沉帮助公司 2013 年完成了放量的目标,全年销量和营 收增长均达到 19%,但是届时公司体量不大,难以支撑持续的费用投入,2016 年公司销售人员出现下滑,县级市场开拓也陷入停滞。从财务数据上看, 2012/2013/2014 年公司销售费用率 18.6%/18.1%/22.6%,净利率分别为 17.7%/16.6%/14.6%,印证了上述逻辑。2019 年渠道下沉的背景:(1)2018 年公司位于上行周期的末端,渠 道库存压力过大,终端自然动销乏力。2016 年-2018 年价格体系改革叠加消 费升级的东风,公司经历了三年的高增长,销售增速均达 20%以上,2018 年中公司推出“大水漫灌”活动大量调货导致经销商库存高企,资金压力过 大。进入 2019 年,公司亟需帮助渠道缓解压力,出清过剩的产品。(2)公 司的体量和渠道力支持在县级市场直接设立一级经销商。本轮下沉前公司销 售额接近 20 亿,有充足的费用投放能力。此外,公司已拥有 300 个左右较 为成熟的县级市场经销商,在其他县级市也已经有了一定的二批商积累,设 立县级市场的一级经销商可谓水到渠成。2019 年渠道下沉的模式和预期结果:直接设立县级市场一级经销商, 预计将持续释放增量。全年设立经销商超过 600 个,县级市场覆盖总计达到 900 个。通过保姆式的培训,2019 年新设立的经销商实现县级市场收入八千 万以上,其中增量部分五千万左右,对营收贡献 2-3%。虽然 2019 年市场推广费率达到 12.55%,但是考虑到县级市场经销商具备依靠终端自然动销既 能实现持续增长的能力,我们预计这种模式将不会依赖费用的持续投放。2020 年开始,公司在县级市场再次转变策略,更加看重县级市场经销 商的存活率和调货能力。综合来看,推动渠道下沉是公司做大蛋糕的主要抓 手,考虑到本次渠道下沉的模式更具可持续性以及公司努力维护县级市场开 拓成果的决心,我们认为这次渠道下沉将为公司营收带来持续增量。3.2、渠道下沉的空间3.2.1、测算 2020 年各级市场的收入前文分析了本轮渠道下沉和 2013 的异同,并判断本次县级市场拓展将 具备可持续性,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渠道下沉能为公司带来多少增量?我们根 据渠道调研数据,通过比较新/老县级经销商在 2019 年以及 2020 年 1-5 月 的表现,进行 2020 年全年收入测算;由于公司公报数据口径和渠道调研口径有所偏差,我们的测算以渠道调 研口径为准,测算仅用于探讨统一口径下的增长率表现。我们进行预测的基本假设是:1、疫情带来的是一过性快速增长需求, 预计下半年将回归正常状态;2、县级市场、线上平台仍在成长期,增速较 高,省市级市场维持自然动销;3、各级市场收入增长具备可持续性,不考 虑大量压货或公司执行类似 2018 年的大规模促销活动;4、2020 年开始的 营收周期类似于 2012-2015 年连续缩包装提价+渠道下沉的周期,参考 2012-2015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 9.3%。1、2020 年县级市场的收入测算。我们将县级市场经销商结构分为 2019 年以前存在的老经销商、2019 年新设立的经销商以及 2020 年新设立的经销 商。根据渠道调研信息,得知老经销商/19 年新开经销商/20 新开经销商分别 为 370/717/216 家。考虑到 2019 年渠道下沉步子稍大,经销商存活率较低, 预计 2020 年仍有调货的大约在 600 家出头。2020 年 1-5 月期间,老/19 新 开/20 新开经销商调货额估算为 1.4/0.84/0.16 亿,由此可得单个经销商月平 均调货额。考虑到疫情期间,经销商调货量上升 16%左右,预计疫情结束后 需求增长恢复至正常水平,基于此,我们认为 2020 年 6-12 月的经销商单月 调货额为1-5月的85%,由此测算得2020年县级市场销售同比增速达到40% 以上,对全年收入贡献达 7%以上。2、省/市级市场以及线上电商的收入测算。本轮周期类似于 2012-2015 年的连续缩包装提价+渠道下沉的周期,参考 2012-2015 年三年的年均复合 增长率 9.3%,结合疫情的短期效应,我们预计 2020 年省市级市场的增长率 为 7.5%。线上收入方面,由渠道调研得知 2019 年电商渠道收入同比增速在 60%以上,考虑到电商体量较低,且疫情期间线上表现亮眼,我们保守预计 2020 年线上收入同比增长 60%。我们的预测结果显示,2020 年县级市场/省市级市场/电商分别能为全年 带来 7%/6%/3%的增量,全年增速有望达到 16%,预计县级市场将成为主要 的增量来源。3.2.2、测算 2021 年各级市场的收入基于前文对 2020 年各级市场收入的测算,我们试图进一步讨论 2021 年渠道下沉的空间和各级市场的收入。我们预测的基本假设是:1、2021 年渠道拓展维持 2020 年的节奏,即 追求存活率,稳步推进;2、县级市场、线上平台仍在成长期,增速较高, 省市级市场维持自然动销;3、收入增长具备可持续性,不考虑大量压货或 公司执行类似 2018 年的大规模促销活动。4、2020 年开始的营收周期类似 于 2012-2014 年连续缩包装提价+渠道下沉的周期,参考 2012-2015 年的年 复合增长率 9.3%。1、2021 年县级市场收入测算:老经销商所在市场接近成熟,假设在 2020 年基础上增长 10%自然动销;我们据此保守估计 19 年新开经销商经过两年 成长,于 2021 年较 2020 年常态情况下增长 20%达到月调货 2.81 万;2020 年新开经销商调货额沿用 2019 年新开经销商 2020 年常态情况下的单月调 货水平。假设 2021 年渠道拓展节奏上维持 2020 年的高存活率策略,预估 2021 年新开经销商 200 家,2021 新经销商调货额沿用 2020 年新经销商当 年常态情况下单月调货水平。综上所述,在不考虑增加费用投放的情况下, 我们预计仅靠自然增长,县级市场能为 2021 年全年收入带来近 3%的增量。2、省市级市场以及线上渠道的收入增速:结合 2020 年省市级市场的预 计销售额增速为 7.5%,由于疫情带来的短期需求激增不会持续到 2021 年, 所以我们估计 2021 年省市级市场自然增速小幅下降至 7%。线上渠道方面, 预测线上收入增速较 2020 年小幅下滑至 50%。根据我们的测算,在不考虑额外费用投入的情况下,县级市场能带来近 3%的增量,全年自然增速有望达到 11%以上。4、增长破局之道——品类拓展4.1、品类扩张必要性和可行性榨菜的供给受限,单一品类需求天花板较低。从供给看:涪陵区青菜头 产量多年维持在 160 万吨左右,早已达到种植上限。从需求看:产品本身的 特点(品类单一的可选佐餐调味品)决定天花板较低,餐饮端增长潜力弱。 公司若要维持长期持续增长,空间在于品类扩张。榨菜及拓展品类在产品本质、渠道上存在协同性,因此具备拓展可行性。若将调味品分为三类,榨菜、萝卜、泡菜等腌制品属于可选(非必需的)佐 餐调味品,其应用无特定菜系搭配要求,使用主要集中在家庭端。从产品协同上看,拓展萝卜、泡菜等品类有助于细分终端需求,做大整 个佐餐调味品市场的规模。从渠道协同角度看:佐餐调味料使用群体以家庭为主,流通渠道主要依 赖商超和经销商,分发渠道具备协同能力,公司既有的渠道体系有助于新品 类的短期放量。4.2、为何公司过去的品类拓展受阻?虽然公司早在 2014 年就开始了品类拓展的动作,但是从 2019 年回 顾过去的品类拓展进程,似乎阻碍重重,新品类的收入占比维持较低水平, 涪陵=乌江=榨菜的消费者认知也没能打破。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过去 这些年品类拓展受阻,我们从以下角度给予解答:一、市场推广、品类投入不足,拓展品类的消费者教育尚未完成,仅 靠终端自然增长难以为继。乌江榨菜品类的推广是十几年来多次产品升级 和营销的结果,2006 年公司请当时火遍全国的明星张铁林代言榨菜,大 笔支出 1400 万在央视投放广告,开始建立起乌江品牌在全国的认知,2013 年再次更换国粹版包装,将传统文化与产品结合,打造乌江=榨菜的消费者认知,随着体量的增大,产品营销方式也逐渐精细化,从广域投放转向 与各种场景结合。梳理公司的营销历程不难发现,榨菜产品的消费者教育 既需要费用上的投放,也需要时间的沉淀。相比之下,在新品类拓展方面, 公司2014年推出萝卜和海带丝品类,2015年收购惠通食品推出泡菜品类, 但公司并没有跟上相应的市场推广和营销宣传。从销售额看,这几个新品 类经过 1-2 年的快速增长以后便进入沉寂,近三年增速也低于榨菜,公司 收入结构中,17/18/19 年榨菜收入占比 84.5/85.1/86.1%,呈现逐年上升 之势,侧面印证了新品的增长乏力。二、战略方向上保利润而不是扩收入,新品毛利率较低导致缺乏扩大 规模动力,规模效应无法充分体现反过来抑制了毛利率上升。从毛利率角 度说,2019 年萝卜毛利率 52%,泡菜毛利率在 41%左右,均不及榨菜的 60%高毛利;究其原因,一是品类的规模差异较大,2019 年年报披露数 据显示,榨菜品类规模达到 17 亿,而萝卜和泡菜品类都仅有 1 亿出头, 规模较小导致成本分担能力较小,萝卜和泡菜的毛利率水平也较低;二是 公司缺乏对泡菜和萝卜产品的绝对定价能力。在新品类上,公司缺乏榨菜 产品在上游原料端的核心掌控力,新品类行业格局分散,公司市占率不高, 提价逻辑不畅,造成毛利率较低。从公司营收和利润的角度看,可知公司 的战略方向是保利润大于扩收入,因此,新品类的低毛利和小规模形成了 一个循环,因为毛利率较低,公司缺乏投放费用扩大销售的动力,反过来 因为规模较小,产品毛利率始终无法上升。三、近年来数次收购兼并受阻拖延了公司品类拓展的进程。公司 2015 年全资收购惠通食品,但是后续泡菜的销售额立马遭遇瓶颈,业绩不及预 期。公司 2016 年尝试收购某调味品生产企业、2017 收购东北某大酱企业、 2018 年尝试收购四川某酱类企业的努力均告失败,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品 类拓展的进度。4.3、品类拓展的优先级——升级榨菜>萝卜>泡菜>酱料从榨菜内部结构来看,榨菜升级产品是近年来增速最快的单品,也是产 品结构升级的主要抓手,包括主力榨菜中的新口味微辣榨菜以及主打高端化 的脆口榨菜。2013 公司开始重新推脆口榨菜,随着 2017 年华富榨菜厂产能 释放,脆口产能达到 1.8 万吨,2018 年脆口单品销售额涨幅约为 50%,2019 年中涪陵 1.6 万吨脆口榨菜产能释放,脆口榨菜总产能达到 3.4 万吨,将有 效支撑该品类的持续放量。根据渠道调研信息,脆口榨菜在 2020 年疫情期 间销售额同比增长约 30%,预计 2020 年全年将延续强势表现。萝卜是离榨菜最“近”的新品类,品类拓展优先级仅次于升级榨菜。萝 卜品类和榨菜品类在产业链、渠道上具备相似性。(1)产业链特征近似。 和榨菜类似,萝卜的适宜产地也较为集中,以东北为主,其加工工艺简单, 产品风味受原材料质量影响较大。由于产业链相似,公司具备快速复制萝卜 产业链的能力。(2)渠道协同。萝卜的受众群体与榨菜存在一定的重合, 可以通过共同的渠道分发销售,虽然可能对榨菜销量产生一定的替代效应, 但是多元化的产品将有助于细分终端需求,从整体来看,仍将做大腌制品市 场。(3)释放规模效应,改变收入成本结构。2019 年萝卜品类销售 1.2 亿, 毛利率仅为 49%,与榨菜的 60%相比仍有空间,规模效应释放将分担单位成本,有助于毛利率提升;此外,萝卜产品放量也将改变收入和成本结构, 缓解榨菜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的成本压力。从品牌角度看,大力拓展萝卜品 类长远的意义在于打破涪陵=乌江=榨菜的固有认知,为后续进军市场空间更 大的泡菜、酱类调味料等奠定认知基础。渠道下沉的完成、萝卜品类产能释放、公司战略方向的转变或为品类拓 展提速创造条件。公司位于辽宁的 5 万吨萝卜工厂预计于 2021 年投产,总 产能来到 6.2 万吨,为此,2020 年下半年公司已将大力推广萝卜单品列于公 司三大产品战略之一。通过乌江品牌为泡菜产品赋能。泡菜产品品种多样,市场空间大但较为 分散,从中期看,公司启用惠通+乌江两个品牌分别销售泡菜,一方面维持 惠通食品的原有市场,另一方面利用乌江的品牌发力推广泡菜品类。调味酱市场是较为遥远但更加广阔的蓝海。佐餐调味品中,酱料类产品 种类最多,不同产品原产地分散,市场规模大而龙头市占率不高,虽然公司 今年收购酱类企业失利,但行业特点决定公司仍可选择酱类作为远期扩展目 标,截至 2020 年年中,公司在酱料方面的动作仅为采取代加工模式试销。……(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光大证券)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红蝴蝶

酒业微观察之一酱香酒:酱香热下的八点冷思考

原创|出品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发酵食品专委会中国食品报中国酒团队中国酒各显芬芳,百花齐放,满足着我们精神与物质的需求。有酒这样一种特殊饮品的存在,可以说是美好生活中的一大幸事美事。白酒、葡萄酒、黄酒,美美与共。悠久的中国白酒现有十二大香型,主要流行风味还是浓香、清香、酱香型、米香型为消费主流。近年来,因中国酒特殊复杂的酿造工艺原因,一直处于消费市场风口浪尖、独秀酒林的茅台,至今高价位却一瓶难求,茅台酒的稀缺性抬高了人们对酱香酒的热度。人们喜爱茅台无可非议,其核心价值还是体现在茅台酒长期未曾改变、持续加力打造的核心竞争力优势:品质根基、文化内涵、品牌塑造。今年5月,由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指导、中国食品报中国酒周刊、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发酵食品专委会等单位主办,四川省葡萄酒与果酒行业协会协办、中国葡萄酒协会联盟支持,中国酒产区行大型调研宣传活动正式启动。传承弘扬中国酒文化、打造中国酒品牌、创新中国酒营销、服务中国酒价值提升,面对新经济新消费时代下的酒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全面提升中国酒核心产区品牌影响力,讲好中国酒故事。活动聚焦三大类酒核心产区,全面深度聚焦产区发展,重塑中国酒产区品牌文化价值。走进中国白酒、葡萄酒、黄酒核心产区,解读产区独特魅力和产区价值。了解企业在传承酿造工艺、品质品牌打造、营销模式创新等方面,诚信体系建设的做法与成效,以及发展环境评价。弘扬优秀酒企在品牌文化建设与社会责任担当,传播酒业品牌工匠成长故事。发现中国酒庄天人共酿的生态环境与品质好酒。酱香热下的冷思考,来看看这份“酱酒报告”。酱酒产能:全国占比7%一条美酒河,成名天下闻中国酱酒其核心产区在仁怀茅台镇产区、赤水河原线产区、四川产区;其他有很小部分酱酒生产企业分落在湘、桂、鲁等地,很小众应该是不能称为产区。2019年,全国酱香型白酒产能约55万千升,完成销售收入1350亿元左右,实现利润约550亿元,在销售收入和利润双双实现20%以上增长的同时,以白酒行业7%的产能,实现了21.3%的销售收入和42.7%的利润。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白酒产量785.9万千升。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产能约为47万千升,占全国酱酒产能的85%,实现营收约1244亿元,占全国酱酒市场的90%以上,产业产区集群化集中度非常突出。产区建设成为推动中国白酒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白酒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近年来,贵州仁怀以打造世界酱香白酒生产基地核心区为目标,遵从自然保护资源,划定“规范发展区、限制发展区、禁止发展区”,形成了茅台核心产区的国酒工业园、以生产酱香型白酒为主的仁怀市名酒工业园区、以白酒配套产业为主的坛厂现代服务园区,产业聚焦效应显现出强大生命力和活力。目前,仅仅仁怀市就有涉酒企业2800余家,其中,白酒生产企业523家。2019年,仁怀市地方酒类企业实现产量23.6万千升,非茅台系企业实现营收超过200亿元,上缴税收28.78亿元,同比2018年增长4.75亿元。赤水河下游的郎酒酿造车间赤水河发源于云南东北部镇雄县,穿越深山峡谷,向东流经贵州的毕节、大方两地后,到达仁怀的茅台镇。经贵州习水,进入四川古蔺二郎镇。在川黔交界的崇山峻岭中逶迤北上,最后在四川合江汇入长江,全长500余公里。赤水河横跨贵州、四川两个省份,在黔北和川南的交界位置形成了以赤水河流域为核心的独特的小气候和绝佳的酿酒环境,并成为中国酱酒的发源地和最大产区。赤水河上至金沙,中至茅台镇,下至二郎镇,在百余公里的流域里形成了中国酱酒的黄金河谷。赤水河岸酱酒企业星罗密布,特别是茅台镇作为中国第一酒镇,名副其实,独秀菁华。途经正在“打扮”中的美酒河盛名之下 未来可期政策引导 解读产业方向贵州酱酒产区调研团队,对贵州酱酒产区在自然环境、酱酒产区工艺特色、政府对产业的政策支持、企业品牌打造等方面情况进行调研走访。遵义市酒业协会/仁怀市酒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吕玉华(左)官方交流:与贵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省发酵工程与生物制药重点实验室主任、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院长邱树毅交谈,与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轻工业处相关负责人交流,了解贵州对白酒产业发展的推动力做法;与仁怀市商务局领导交流,了解在产业的政策举措,企业品牌建设发展情况;与仁怀酒业科研所交流,了解技术标准的运用建立及实施情况;采访遵义市酒业协会/仁怀市酒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吕玉华,走访贵州酒文化研究会会长梁正,交流仁怀作为酱香酒核心区域,在品质、品牌打造的情况,现状的剖析。走进仁怀市经济开发区、白酒工业园区,看变化、读未来。专访茅台镇夜郎古酒业董事长余方强(右)走访产区:走进产区茅台镇优秀企业,夜郎古酒业、国台酒庄、劲酒茅台镇、酒业金酱酒业、肆拾玖坊、大福酒业、黄酒酱酒酒业、远明酒业、钓鱼台酒业、宋代官窖、黔国酒业、文中酒业、衡昌烧坊、1919酒业、吴公岩酒业、汉台酒业、君丰酒业、怀庄酒业、大唐酒业、国威酒业、国熙酒庄、味来酒庄、李兴发酒业、九九坊等,感受酱酒文化在酒业中的传承弘扬,品质的坚守、品牌文化建设等。期待着,众多优秀品质酱酒会走进我们的餐桌。酱酒产区 现状思考标准化体系推进 品牌传播加力1、仁怀实施九大工程推进酒产业加快发展。构建1个白酒产业群、2个原产地域保护基地、3个引领力中心。仁怀加快标准体系建设,2015年开始实施全国首个酒类团体标准—“仁怀大曲酱香酒技术标准体系”,“一至七轮次基酒标准”已提交审定。推进酱酒标准化是酱酒品质未来持续发展的坚实根基。2、白酒产业聚集效应显现。仁怀目前涉酒企业2800家,其中白酒生产企业324家,酒类注册商标7500多件。仁怀酱香酒成为区域品牌,打造世界酱香酒产区基地核心区的品牌价值在逐步形成中体现。3、规范产业,引领发展。仁怀的白酒产业是重要核心产业,经济结构单一,发展模式粗发,加快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增大,企业的环保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全面提升维护酱酒品质,近日,监管打击非法串酒行为,加强行业自律,维护酱酒核心产区品牌形象。4、酱酒产能没有得到充分释放。有企业生产不均衡,甚至有没有生产的状况,小规模企业多需要加大整合,实现实现产能规模最大化(排除疫情因素)。消费市场还有较大提升空间。5、工业化、现代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国台、劲酒等少数企业将科技、人工智能运用到酿酒环节,更多酿酒企业使用传统方法手段没有改变,在坚守重要酿造工艺中,可以在部分酿造环节做改变,提高效率、提高产品品质。在传承与创新中需要更多积极的探索作为,时代进步,科技应用,中国酒业发展实现智能化也是未来的方向,如何将传统酿造与创新发展结合,值得思考探索。6、体验式营销将成为趋势。在走访中了解到,夜郎古酒业。金酱酒业等多年来尝试采用体验式营销,以在全国开设酒道馆、体验店方式,传播中国酒文化,传播酱酒酿造工艺知识,正确的品酒鉴别好酒方式等等,通过交流互动,消费者实现对产品的认知,企业文化理念得到认同传播,带来营销业绩的攀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辨识度得到提高。7、品类多元化缺失。中国酒主流香型中浓香大品类下,呈现多种产品,为消费者有更多个性化产品体验。目前,贵派、川派酱酒风格已得到认可和接受,更多风格酱派产品还没有出现。如川派浓香型白酒代表有:泸州老窖、五粮液、剑南春、全兴大曲、沱牌等。江淮派浓香代表有:洋河大曲、古井贡酒、双沟大曲、宋河粮液等。北方派系浓香白酒有:河套王酒、伊利特酒、蒙古王酒等。酱酒品类多元化会推动消费市场进一步拓展延伸。8、品牌传播需要加大力度。在酱酒一线品牌茅台酒、郎酒一枝独秀的状况下,其实给予了更多优质酱香酒品牌“出头”的机会。广泛的消费市场已认知酱酒的工艺以及健康成分,但是对于二线、三线众多遵从坚守传统酿酒工艺、具有工匠情怀品质追求的企业,应该转变传统营销观念,“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需要企业积极展示自己的酿造品质、打造对外品牌形象、展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让喜爱酱酒的消费者有更多的消费选择,酱酒品类同样需要百花齐放,对内强化精细化管理打造好品质根基,对外加大传播力讲话自己的品牌故事,助力品牌价值表达,企业会发展得更好,核心区企业梯级竞合发展,产业优势会更加明显强大。

而视全人

从南海赴南洋发现岭南商道的力量

赵进1泰国曼谷,Index Furniture的商城遍布全城,依托佛山南海企业维尚家具的定制模式合作,这家泰国家具龙头企业去年的销售业绩实现高位增长。缅甸仰光,南海知名内衣企业标美服饰的亚联工厂货如轮转,成为海外重要的生产基地;与其相距不远处,奥丽侬内衣的新工厂也正在抓紧建设,如无意外,这间新工厂将于今年5月投用。南海与南洋,跨海相望,数百年相连。如今,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两地正开展着越来越频密的产业互动。从约300年前南海人成规模赴东南亚谋生,到陈启沅从越南归国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再到如今制造企业赴东南亚投资兴业甚至技术合作,南海与南洋交织了一段有血有肉的近代商贸往来史,构建起一张涉足多个领域的南洋商贸网络,也演绎了一段荡气回肠的跨海商贸故事。有华人的地方必有文化,有文化的地方必有故事。南海与东南亚的“南洋商贸网络”背后,是岭南华侨的开拓进取精神;“岭南丝路300年”中,藏着岭南商道文化的蓬勃力量。去年11月,“岭南世界观——寻访全球南海会馆跨国调研”启动,调研组走过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新加坡、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美国、加拿大。这一次,我们从南海出发,走进泰国和缅甸,踏上跨国调研最后一站,寻找“一带一路”上的“岭南世界观”。2南海会馆,是岭南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在中国近代史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0余年前,南海会馆在北京建起,康有为与梁启超等人在此酝酿和推动“维新变法”,南海会馆也由此成为近代中国思想启蒙的地标。200多年前,槟榔屿南海会馆在马来西亚落成,成为海外最古老的南海会馆。以会馆为纽带,海外的南海人闯出异彩纷呈的家国故事,在世界舞台绽放光芒。会馆是开放的纽带,也是华人的乡愁。在位于东南亚的泰国,这种特性表现得尤其明显。在泰国广肇会馆门头牌匾上,“广肇别墅”四个大字遒劲有力,此牌匾由佛山历史上最后一位文状元梁耀枢题写;大门两侧的对联,落款抬头则是醒目的“商人敬奉”。这些特征,勾勒了广肇会馆建馆140多年来的鲜明特色:商人建馆,商道共赢。在这座有着悠久历史和高度凝聚力的会馆内,有新会、高明、台山、南海、顺德、高要等多地的华人华侨。这是一座广府人建起的会馆,也是广府商人在泰国的精神殿堂。泰国广东饭店创始人何锦江、泰国广东生锅创始人张国成,都是祖籍南海的商人,也是广肇会馆内德高望重的长者。与他们一同在泰国奋斗的,还有祖籍新会的泰国前看守总理、联泰集团创始人陈景镇以及祖籍高明的泰国“糖王”关鸿强等。从岭南出发,聚于广肇会馆,即便历经几代人,华裔的乡情与岭南的商道,代代传承,历久弥新。3会馆中看乡情,生意里见心意。在泰国和缅甸,南海籍华人的生意也许不算特别大,但心意很特别。张国成的广东生锅店,一到晚上便座无虚席。不少人来这,就为吃上来自广东的火锅。从数十年前在曼谷开第一家广东生锅店起,张国成就立下了三个坚持:一是坚持自选新鲜食材,二是坚持自制特色酱料,三是坚持亲自到店服务。这三个坚持,让广东的“打边炉”在曼谷成为一种风潮。鼎盛时期,张国成和拍档——祖籍新会的何雪桃、何雪芳,一起开出了5家广东生锅店,店店火爆、一位难求。如今,年近八旬的张国成,依旧在坚持着他的追求。同是南海乡亲的何锦江,也把用心做到了极致。他开在泰国湄索的广东饭店,豉汁排骨、蒜蓉蒸虾等广东菜式一应俱全,口味地道,特别是他和妻子自研自酿的“凉茶”磨盘草饮料,清冽可口,苦中有甜,成为颇受当地食客欢迎的饮品。而在录制视频《写给母校石门中学的家书》时,哪怕写错一个字、读错一个音,他也坚持重新写作、重新录制。远在他乡,何锦江希望用一封最完美的“南海家书”,表达他对母校、家乡和祖国的思念与祝福。普天之下,最没有边界也最难以让人拒绝的便是美食。南海人通过用心烹制的岭南佳肴,不仅打开了在东南亚的生路,也逐步打开了南洋商贸的通路。南海人也在海外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先让人爱上广东的味道,再让人信服岭南的商道。对于何锦江和张国成的美食之道,泰国广肇会馆总干事周锦鑫说,“用心就是最好的生意”。4在泰国、缅甸,乃至在整个东南亚,南海人都不孤独。会馆背后,是广东华人华侨在海外的携手奋斗史,他们不仅演绎了精彩纷呈的创业故事,还将开放包容与造福社会的精神根植在海外。祖籍高明的关鸿强是泰国广肇会馆的现任理事长,关家也是泰国声名赫赫的“糖王”。其掌管的糖业公司,是全球第二大糖业出口商,其中约50%出口到中国。在德国和美国分别学习机械与环保专业的关鸿强,回到泰国后设计了一款非常适合本土的砍蔗机,工作效率与耐用性都在行业领先。他还开动脑筋,通过技术手段优化了甘蔗渣的后续处理方式,既提高了出糖品质和效率,又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说到砍蔗机械,关鸿强两眼放光;说到保护环境,他更是神采飞扬。在他炽热的眼光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岭南华裔商人骨子里的社会理想。这与广肇会馆长期以来的开放与公益理念一脉相通:会馆成立140多年来,已有广肇医院、广肇学校等多个下属机构。学校和医院,都是不限地域面向大众开放,广肇医院至今仍坚持对床位按最低成本收费,遇到经济非常困难的病患,经理事会评估后还可免除费用。医院的运营如有亏损,则由广肇会馆的基金补贴。当地有人评价:(广肇医院)规模不大,心意很大;收费不高,口碑很高。正是因为以上种种,广肇医院也在当地竖起了一面华人融入社会并回馈社会的旗帜。把生意不当生意,这或许是岭南商道的另一层境界。5古老的岭南文化,在东南亚持续传承;全新的市场力量,也在东南亚迅速生长。在缅甸仰光,南海内衣企业已开始成为一支不可小觑的产业力量——作为南海内衣行业出口额最大的企业之一,标美服饰已在缅甸设立了专门的工厂,“中国接单,缅甸生产和发货”的构思得以实现;同在缅甸,同为南海知名内衣企业的奥丽侬,也迈出了海外设厂的重要一步,按照计划,奥丽侬内衣的缅甸工厂将在今年5月建成投用。在泰国曼谷,Index集团的家具生活商城,颇受当地人追捧。3年前,南海知名企业维尚家具与Index集团开展产业模式合作,通过输出定制模式与标准,联手在泰国掀起了一股全屋定制的风潮。借助这股风潮,Index不仅巩固了其在当地的龙头地位,还实现了业绩的高位增长。开放拥抱世界、全球配置资源、市场分工协作,这些,正成为南海制造参与“一带一路”的典型场景,也是佛山企业与东南亚紧密互动的生动写照,更为岭南商道文化在海外创新变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南海以及佛山,历来有重工重商的文化传统。上面这些场景和案例发迹于南海,发生在南洋,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发展的必需。近期召开的佛山市委全会上,市委书记鲁毅就在全会报告中用近年来罕见的篇幅讲文化工作,并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加快建设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全会报告指出,优秀岭南传统文化是佛山最深厚的软实力,要以岭南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促进文化交流互鉴,讲好佛山故事,传播佛山声音,展现佛山风貌。挺进“万亿时代”的佛山,需要挖掘生生不息的岭南商道文化;奋力开创新局面的南海,也可以从中寻找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密码。这也让我们坚信:从初心出发,寻访全球南海会馆,一定能发现有价值的“岭南世界观”。(作者系南方日报记者)AⅡ01—08版策划:何又华 林焕辉采写统筹:张培发 赵进编辑统筹:杨杰利 谭亦芳

实相

一份舌尖上的研报 首席分析师带你了解不一样的火锅攻略 券商另类研究创造多元价值

端午假期吃点啥?“舌尖上”的研报告诉你。中信建投社服首席贺燕青针对餐饮行业中的最优赛道火锅行业,日前出具了两份深度报告《火锅深度报告之一:餐饮行业的最优赛道》和《火锅深度系列二:舌尖上的万亿市场》,以丰富的调研资料、独特的视野和专业的研究一时刷屏朋友圈。下面中证君就带你了解下首席分析师的火锅攻略。五大派系26种花样任你挑选普通人印象中的火锅可能只有老北京涮肉和重庆九宫格两大类……其实并非如此。我国火锅派系众多。从火锅大的派系来分类,我国的火锅又可分为北派火锅、川系火锅、粤系火锅、云贵系火锅和江浙系火锅等。十佳火锅排行榜这么多派系、这么多花样,哪几家火锅颇受大众喜爱呢?请看近四年的榜单!据说爱吃火锅的大多都是年轻的白领女性根据美团大数据,20-40岁之间的火锅消费用户占比近90%,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从受众性别看,女性比例高于男性,达到58%。未来火锅经济有望更多与“她经济”实现配合,比如内部环境布置更加小清新;提供包括拍照纪念、周边纪念品、美甲美肤等服务;推出奶茶锅底等具有网红效应的搭配和可爱的玩偶状酱料等等。从受众职业来看,50%以上的火锅消费者为白领。由于传统火锅社交属性较强,交流氛围热烈,中高端火锅正逐渐成为商务聚餐的新趋势。未来火锅值得你期待的几大趋势1、IP及品牌塑造成趋势说人话:明星开的火锅店可能会更多明星开始扎推开火锅店,比如薛之谦的上上谦;黄晓明、李冰冰等人的热辣壹号;陈赫的贤合庄……追星的你可以通过去偶像火锅店吃饭来为他打call,不过在此,中证君提示,追星要理智,毕竟有些明星的火锅店价格不菲哦!2、周边产品及周边服务延伸说人话:火锅店不再是仅能吃火锅,还能做美甲、喝奶茶,甚至看世界杯……海底捞的美甲,呷哺呷哺的茶憩……未来火锅会与休闲业态更多的结合,延伸服务的种类也将更多。或许,以后男孩子可以在火锅店喝啤酒看世界杯,女孩子可以拥有专属摄影师为你记录下吃货的一刻!3、借助火锅打造具有社交属性的平台说人话:你可以通过火锅店的平台找到和你志同道合的吃货!以海底捞为例,其APP包含专门的“社区”栏目,人们可以在此交流就餐体验,对于店员及店面服务等进行投诉或表扬等;此外,海底捞“温情直达号”服务延伸线下场景,给海底捞最高等级的黑海会员提供增值服务,包括各种线下活动、特色服务的邀约体验、赴特定单位的现场活动等。4、新式火锅延续传统火锅文化核心说人话:无论花样怎么变化,原来的那些毛肚、肥牛、黄喉都还会在!火锅文化有三大核心元素,一是社交属性;二是以锅底和调味料为代表的火锅口味元素的独特性和丰富性;三是经典食材种类、品质和新鲜度的保证。未来即使新式火锅出现,也会延续这些元素,所以大家放心,你爱的那些毛肚、黄喉、牛肉丸绝不会被淘汰!5、标准化食品生产成为火锅企业扩张的重要手段说人话:火锅店的那些特色底料、调味料、自热火锅、自制蘸料都有望在各大超市买到对于火锅企业来说,火锅的口味来源于独特的火锅底料和调味料。今后,包括火锅底料、调味料、自热火锅、自制蘸料等各种标准化的食品会陆续出现在各大商超货架台上,方便我们足不出户就能吃到正宗的火锅!6、科技元素融入火锅效率大幅提升说人话:1号桌顾客您好,我是您的送餐员机器人小锅去年,海底捞的智慧餐厅开业,成为具有引领和颠覆效应的新式火锅店。海底捞智慧餐厅充满了科技感和现代感,包括在幕墙、餐桌等领域增加可互动元素,提升顾客就餐体验。同时也利用高科技大幅提升了配餐和送餐等的效率,所有菜品实现智能仓储、自动跟踪管理、自动配餐及结合送餐机器人的快速送餐,大幅提升效率。另类研报——卖方研究转型的新发力点业内人士表示,从研究本身来说,对于火锅行业的深度研究既是聚焦于社服重点研究领域的一次突破,同时也是研究视野和研究方式的突破,即不仅从投资和资本市场的角度出发,同时也要解答好产业链和实体经济所关心的问题,让卖方研究所能创造的价值更加多元,能从多个视角给出专业的建议和判断。研究不在于“另类”或博眼球,而是在于能真正研究市场和产业关心的问题,并将研究的内容和结论更简洁和有效地传递给更多受众,在吸取建议和意见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研究能力,提升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研究在任何时代都是“刚需”,面临行业的变革,卖方研究也应当更多思考自身的定位以及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以产业链结合和多行业协同为主要特征的“大研究”,应当是新时期卖方研究所应具备的能力和格局。编辑:张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