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合作,请加qq:10766970▁▁▁▁▁▁▁▁▁▁▁▁▁▁3月5日下午,江北新区与南京医科大学举行校地合作签约仪式,共建江苏省转化医学研究院和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这是江北新区与南京医科大学贯彻落实南京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两落地一融合”、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部署所做出的重要举措签约仪式江苏省转化医学研究院简介江苏省转化医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省转化院”)于2017年4月获江苏省卫计委科教处批准成立,以南京医科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为依托,旨在省卫计委的指导下,通过建立生物医药成果高效转化的管理与服务平台,促进江苏省“创新、创业、转化服务”三位一体的功能集成,助推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双栖培育战略而服务;同时,衔接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临床应用多环节,构建生物医药创新创业生态圈,打造研发与产业新局面,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做出积极贡献。江苏省转化医学研究院提出打造 “五个一”的转化医学江苏新模式,即一条主线,以医学大数据平台为主线;一张网络,构建“分院、基地、中心、所”的四级网络体系;一支队伍,江苏省转化医学咨询专家库;一种模式,引领“医学大数据 + 精准医疗 + 个体化医疗 + 药物研发 + 人工智能 + …”多功能融合新模式;一座桥梁,搭建基础与临床、科研与应用、学校与市场间的桥梁。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简介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依托南京医科大学在宁附属医院包括一附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南医大二附院、附属口腔医院(江苏省口腔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以及大学科研平台优势,努力创建三级综合医院,规划床位800张。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着力打造心脏科、骨科、消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口腔科等优势科室,并与江苏省残联康复基地联合打造医疗康复一体化的示范康复中心。该院立足服务江北,辐射苏北、安徽,打造一院三区、下属四个紧密型社区服务中心集医教研于一体的区域医疗中心。该院按照“高端、精致、国际化”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并于2016年9月动工。目前该院负二层顶板施工完成40%,地下室施工将于2018年4月完成,主体工程于2018年9月封顶,整体预计2019年10月交付使用。对于以上消息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发表评论!注:本文由南京江北生活圈编写发布
瑞典驻沪总领事Lisette Lindahl出席了当天的揭牌仪式并讲话。 程守勤 摄中新网南京9月20日电(记者 申冉 通讯员 程守勤)20日,记者从南京江北新区获悉,中国瑞典两国联合打造的南京融康博医学检验实验室、南京融康博生物大数据研究院等五家创新研究院正式落户该区。瑞典驻沪总领事LisetteLindahl出席了当天的揭牌仪式并讲话。据介绍,此次揭牌成立的五家研究院由设于江北新区的“迷你硅谷”创新集团联合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共同打造,五家研究院涵盖生物样本技术、生物临床医学、生物大数据、药用植物研究、医学检验实验室等精准医疗前沿研究领域。南京市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介绍了南京建设“基因之城”的情况。 程守勤 摄Lisette Lindahl总领事表示,2016年,在瑞典王国乌普萨拉省省长戈兰·埃南德和时任南京市委书记吴政隆的见证下,签署了“中瑞健康共生城”项目合作意向书和东南大学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合作协议;2017年,自己见证了南京江北新区“中欧迷你硅谷”的奠基仪式,“今年,我们看到了两国更多协作化的创新成果。我们希望将瑞典的科研优势与中国的市场、资本相结合,利用好彼此的资源,实现更多双赢成果。““迷你硅谷”总裁左成慈在采访中介绍,该集团正在把瑞典最先进的“肿瘤药物敏感性检测技术”引入国内,“该技术在瑞典是已经成熟运用多年的医疗诊断手段,可大幅降低肿瘤患者的检测费用和检测痛苦,通过两国合作的创新研究院平台,该技术目前正在南京中大医院和江苏省人民医院进行测试。”瑞典皇家理工大学前副校长罗蒙。华斯(Ramon Wyss)表示,瑞典在健康养老、绿色环保型建筑、智慧居家、远程医疗、智慧城市建设、绿色清洁能源等方面有着非常先进的经验,“希望在这些领域可以和中国企业进行深入合作,并为中国民众带来更多先进科技服务。”中瑞两国专家学者就科研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 程守勤 摄据南京市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介绍,两年来,南京江北新区以建设国家健康大数据中心为契机打造的“基因之城”,就是瞄准全球基因及相关产业重点企业,力争打造国内生物医药的创新产品制造中心,建成以基因、细胞产业为引领的生命健康千亿级产业集群。“此次创新研究院的成立,作为新区推进‘基因之城’建设的重要举措,将有力助推区域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加速江北新区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创新资源集聚高地。”(完)
中国江苏网12月24日讯 20日,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生态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南京江北新区成立。研究院将重点致力于产业应用技术研发,促进成果转移转化;以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服务长江流域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和支撑生态环保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壮大,支持中心建设成为绿色技术创新高地、创新主体培育摇篮、研发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战略智库。(刘 霞)
近日,非线性科学与技术研究院落地江北新区。非线性科学与技术研究院聚焦非线性脑科学与移动医疗领域的热点、难点,攻克面向脑科学相关行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到2023年,研究院将建成世界一流非线性科学研究中心。未来,研究院将初步建成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脑科学实验室,争取进入国家或省重点实验室系列,成为非线性科学及生命健康领域人才的聚集地和培养地,脑科学科技创新成果的发源地和转化中心,形成一系列大脑及精神类疾病的定量诊断、治疗产品及自主产权品牌,引领世界动态脑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打造非线性科技产业链。研究院签约落地是新区精准打造脑科学领域特色平台的重点项目,也是聚力千亿级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重要成果。江北新区将以本次项目落户为契机,紧密结合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加速推进脑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衍生孵化更多的科技型企业,打造脑科学领域创新创业人才的聚集地和培养地。【购房资讯轻松享,快来关注乐居网】文章来源: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
近日,南京市科技局对外公布2020年第一批市级新型研发机构遴选结果52家新型研发机构入选新区15家位列其中占全市近三分之一备案通过数位居全市第一近年来,江北新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大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将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作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进一步激发了科技工作者和市场主体创新创造活力。落户新区就是选择一条高质量发展“跑道”自全市启动实施“两落地一融合”工程以来,江北新区集聚了84家新型研发机构、2位诺奖获得者、40多位中外院士、近千家孵化引进企业。全市“十佳”新型研发机构,新区达到4家。新区新型研发机构参加全市绩效优秀率持续攀升,从2018年占比全市五分之一,到2019年已跃升占比全市三分之一。可以说,人才团队选择落户新区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就是选择了一条高质量发展“跑道”。在新区,新型研发机构不仅可以享有国家级新区、国家自贸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更为重要的是,新区创新要素齐全、创新生态卓越、产业基础扎实。围绕主导产业,新区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新型研发机构及其孵化引进企业构建全要素的“研发生态圈”;面向全球吸引人才,为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发展汇聚各领域顶尖专家,打造名副其实的“科学家朋友圈”;强化金融服务,加速推动“创新+金融+产业”链条融合,构建活跃的“投资人朋友圈”,进而形成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的“创业生态圈”。可以说,新型研发机构落户新区,就是选择了一片优渥的创新生态环境,走上了一条高质量发展“跑道”。继续瞄准前沿关键技术领域助力“两城一中心”提速发展免疫治疗技术、高性能柔性电子材料、5G滤波器导电浆料、信息物理融合智能电网技术、数字孪生智慧城市技术……此次通过备案的15家新型研发机构继续瞄准新区“两城一中心”主导产业方向,凝聚国内外顶尖科技创新团队。此批新备案机构虽然成立时间短,但由于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与市场化团队配置科学,不少机构已崭露头角,成为新区“基因之城”、“芯片之城”建设的有生力量。其中,基于江苏集萃医学免疫技术研究所诊断技术平台研发的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快速分子鉴别诊断测试盒已成功上市。该研究所与钟南山院士创立的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广州呼研所正开展合作,全力投身于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性抗体的研发工作。交大材料科技(江苏)研究院自主研发产品OTDR已实现量产销售,江苏仕邦柔性电子研究院OLED 关键材料及用于高端晶圆封装的光刻胶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业化设计方案已成熟,预计可填补国产市场空白,南京汉德数字孪生技术研究院已成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华为的城市大脑项目实施的战略合作伙伴,其智慧社区产品即将进入欧洲市场。提升精准服务效能努力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实现“从0到1”突破在新区,新型研发机构的需求就是新区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和相关产业平台关注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新型研发机构对新产品有推广应用的需求,新区就开放相应的应用场景。有融资需求,新区的科技投资集团、产业投资集团等国有平台,就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作用,为新型研发机构提供优秀的金融服务。为培养提升青年研究院能力,新区就与包括南信大在内的战略合作高校,启动科研人员“双聘制”试点改革,为研究院储备产业技术复合型人才。下一步,新区将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体现国家级新区担当,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服务新型研发机构领创团队为主要对象,优化创新政策、打造卓越创新环境,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2020年度第一批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名单(江北新区)(来源|江北新区科技创新局 编辑|郑好 江北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日前,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启动二期建设,新建年产3000万平方米的高端光学深加工薄膜项目和长阳研究院。公司董事长金亚东介绍说,新建的二期高性能功能膜项目,将瞄准世界功能膜的最前沿领域,紧盯新型显示、半导体、5G通信三大应用场景。2010年,长阳科技创始人金亚东带领研发团队选择在宁波江北区筑巢。10年间,长阳科技自主研发出第一代国产光学反射膜,占据了光学反射膜40%的市场份额,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一家集原创技术、核心专利、核心产品研发制造于一体的综合型、创新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企业。据统计,目前,企业拥有各类高层次人才47名,申请发明专利196项,授权101项,并与北京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及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等开展产学研合作。长阳科技是宁波江北区厚植科技创新人才沃土、精心孵育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的一个典型。当前,宁波正着力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江北区率先实施人才赋能冠军成长计划,开展人才赋能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畅通企业与人才“双循环”机制,打通人才合作新渠道,助力全区单项冠军培育企业拓展创新思路,谋划新发展。据了解,江北区根据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发展战略,引入创业黑马学院,搭建“单项冠军成长营”平台,提升企业家创新和战略素养,全面加速区内单项冠军、小巨人以及重点科技人才企业。此外,借助“宁波人才之家”优势资源,江北区推出“企业人才素质提升精品课程”,联合本地高校和龙头企业开展校企对接,引入然诺科技为单项冠军培育企业提供“第二人事部”服务,实现标准化、体系化、精准化的人力资源专业服务。江北区还借助数字化手段赋能组织能力,搭建了全省首个产业区块链赋能中心服务平台,全面助力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针对高端人才创业创新阶段的融资难题,江北区23家金融投资机构为企业提供无抵押信用贷、无还本续贷并实现投贷联动的服务。下一步,江北区将进一步升级引才政策,积累人才赋能价值,深化落实人才科技“栽树工程”,面向数字经济、新材料、智能装备、新经济产业等实施靶向引才,激活各类人才的综合创新能力,进一步加速产业升级,全力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和创新发展新高地,为宁波区域经济增长贡献人才创新合力。(经济日报记者 郁进东)
芯以才成,业由才广近日,2020第三届半导体才智大会暨“中国芯”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南京)成立仪式在新区举行在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发展联盟的支持下,在集成电路一级学科设立的大背景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和南京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共同在江北新区建设“中国芯”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汇聚产学研各方力量,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工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产业输送更多的实用型和复合型集成电路人才。会议发布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9-2020年版)》。白皮书显示,我国集成电路从业人数逐年增多,2019年就业人数在51.2万人左右,同比增长了11%,半导体全行业平均薪酬同比提升了4.75%,发展环境逐趋改善。从薪酬来看,我国半导体行业整体薪酬保持增长态势,尤其是研发岗位薪酬保持稳定增长。2019年二季度到2020年一季度,国内半导体全行业平均薪酬为税前12326元/月,同比上涨4.75%,其中研发岗位平均薪酬为20601元/月,同比增长9.49%。但从当前产业发展态势看,集成电路人才供给总量仍显不足,并存在结构性失衡问题,亟待通过集成电路一级学科,以及产教融合育人平台的建设,解决产教脱节、供需失配等问题。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副所长周玉梅说,“产业界需求的人才其实更多是工程型人才,在产品成熟度或者整个产品线和整个工厂提出一些贡献,所以产和教的合作,是目前高校更加应该关注的事情。”而在新区,建设集成电路人才实验区是江北新区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今年3月,致力于EDA创新的芯华章在南京江北新区创立。芯华章科技创始人、董事长王礼宾说:“短短5个月,我们的团队就从开始的十几个人发展到了70多人,到年底会达到120多人的规模,5年之后研发人员将会有500~600人。”快速壮大的芯华章只是江北新区众多集成电路创新企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据了解,江北新区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集成电路产业规模显著扩张,集聚集成电路企业超1000家,全产业链规模超3000亿元,吸引集成电路产业人才超3万人。通过建设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产业创新中心,全面提升EDA、IP研发实力和EDA产业自主可控能力,成为全球EDA、IP前沿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储备中心、人才培养与集聚中心,打造全球知名的“中国芯片之城”。政策是基石,早在2019年6月28日南京创新周百场系列活动之南京集成电路设计技术论坛上,南京江北新区正式发布了《南京江北新区集成电路人才试验区政策(试行)》,在新区集成电路领域出台人才新政,探索产才融合示范。新政具有覆盖全面、重点突出,以产引才、产才融合,兼顾全局、导向明确的特点,围绕新区“芯片之城”建设,涵盖集成电路产业设计、封装、测试、制造、材料、设备各领域,覆盖从顶尖人才和团队、高层次人才、海外人才、名校优生到在校实习生的全链条人才,从引、育、留、用四个维度给予保障,无论是人才资助、个税奖励,还是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保障,力度、广度和幅度都是空前的。实施集成电路领域全链条人才引育,进一步擦亮南京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金字招牌”,是新区一直在做的。为了加快集聚集成电路人才,去年10月底,南京集成电路产业协同创新学院落地江北。南京集成电路产业协同创新学院是一所从学校到社会“零跨度”的“人才培训高地”,未来将采用学员注册和宽进严出机制,以企业评价为考核内容,让学院的结业证书作为集成电路企业选拔人才的重要参考。市政府、江北新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会联盟及专业机构等多方参与,这无疑已经突破了高校和产业结合的模式和深度,以国家担当、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为目标向导,全力支撑南京集成电路地标产业的人才需求。人才是创新的来源,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队伍是全球的课题,也是新区将一直探索的。(来源| 交汇点、荔枝新闻、研创园 编辑|郑好 江北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2020年,江北新区迎来获批5周年。从2015年6月27日获批以来,江北新区围绕“三区一平台”战略定位,坚持国际标准、高点定位、规划引领、创新驱动,重点打造以“两城一中心”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各类创新资源在新区集聚,更多创新成果在新区转化。新的地标这飞速发展的5年,最直接的表现是城市的变化,一座座新地标拔地而起。以“山水金陵,写意江北”为主题的南京美术馆新馆,犹如一座天空之城;定位“国家一级”的江北图书馆,成为现代化的市民书房;即将开门迎客的市民中心,是全国首例360度投光呈像的建筑,享有月光宝盒的美誉;新区乃至南京的第一高楼,500米的绿地金茂国际金融中心,一天天长高;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是零消耗认证建筑,也是江苏省第一栋木结构的零碳建筑;亚洲第一座垂直森林,相当于在城市里建起约3万平方米的立体森林;临江而建的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是两岸企业家峰会的永久会址,形似一艘扬帆远航的大船,奔腾前进;……江北新区地标云起,凸显出城市的勃勃生机与未来的无限可能。5年来,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净增1000亿,经济增速连续9个季度领跑全省全市;新区GDP增速高于全市5%,位居全省第一;集成电路、生命健康产业规模分别达到300亿元、900亿元,集聚各类金融资本4000亿元;高企数量从273家增至717家,新型研发机构增至46家,成功引进剑桥大学、伦敦国王学院、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等一大批全球顶尖创新资源。新的沃土城市的发展,生活其中的人最有感受。良禽择木而栖,新区5年人口净增80万,其中2/3是18岁到34岁的年轻人,集聚诺奖得主2名,高层次人才超过2000人,留学双创人才5000余人。引进培育科技顶尖专家、创新型企业家及高层次人才数量均位居全市前列,仅2019年新区全年新增各类高层次人才376名,引进院士20余名。这是一片创新创业的沃土。5年来,新区在快速集聚创新要素的同时,加快深化改革开放,打造优质营商环境。2019年8月江北新区正式“入群”自贸区,挂牌以来日均新增企业47家,同比增长35%。“自主创新先导区”这一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让创新成为江北新区最显著的气质。新区全面落实南京片区“1+9”支持政策,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在人才流动自由、投资贸易自由、金融开放等领域积极探索。研创园、中央商务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生物医药谷等一个个创新载体,支撑起一个创新之城。由数字经济、新医药与新健康、新型都市工业等新产业构成的“研创经济”,已在江北新区强势崛起。江北新区与德国弗劳恩霍夫IPK研究所共建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联合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组建生命可持续研发中心,与瑞典、芬兰合作,设立中国—北欧创新合作示范园,还有英国剑桥大学建校800年来唯一在境外设立以学校冠名的科创中心——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大学分子医学南京转化研究院在“高端生物医学成像装置”和“重大疾病创新药物研发”两大方向上深入探索,打造由脑园与药园双园协同驱动产学研融合的新型研发机构。世界顶尖的科技力量,在新区凝聚成强劲的发展动力。新的空间江北新区中央商务区核心区,建筑高耸入云。与之对应的是CBD地下空间,这座辉煌的地下城市,有7大层,是一座绿色生态、交通便捷、充满活力与品质的未来城。中央商务区以新金融中心为主体,包含顶级金融总部、超五星豪华酒店、公寓、甲级写字楼办公、大型集中式商业等功能于一体,并建有完善的市民服务、文化休闲、体育运动等公共服务配套。核心区内的扬子江新金融示范区,以产城人融合理念全新打造Live, Work and Play主题街区,在这里既可以撸起袖子干高端商务,又能来一次说走就走的休闲娱乐,生活、工作两不误。这里正是江北新区首创的“121”创新社区。江北新区在创新名城建设的实施路径上,为入驻“121”创新社区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致力于打造有产业方向、有创新主体、有孵化生态、有公共服务的创新社区,形成高层次的创新生态空间。新的管理江北新区的发展,让南京步入双主城时代。新区飞速建设,让跨江发展成为现实。到2019年底,共有过江通道10条;2020底,南京长江五桥即将建成通车。高铁南京北站,预计在2025年建成通车,5月25日,南京北站最新效果图亮相,强烈的科幻感引发网友热议。进入2020年,在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江北新区捷报频传,一季度GDP逆势上扬,同比增长7.4%,主导产业蓬勃发展,高成长性企业形成井喷之势。5年来,从无到有,从有到精,新区的变化体现在一组组创历史新高的数据上,体现在城市日新月异的面貌上。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国家级新区因其高度的经济自主、政策弹性、巨大的产业聚合潜能及多元的经济模式,必然带来体制创新、利益整合、法律规范等一系列社会治理方面的新挑战。江北新区聚焦基层治理难点堵点,在强化党建引领方面,建立区域化大党建格局,强化街道党工委统筹能力,织密“街道大工委—社区(村)党总支大党委—网格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四级党建统领工作网络。在精准赋权赋能方面,新区逐步推动街道权责统一;同时坚持网格网络融合,开发数字江北云指挥平台,为基层治理提供支撑。2019年下半年以来,新区积极尝试区块链新技术,探索“区块链+小区治理”新模式,利用一个“链通万家”小程序,植入基于区块链的小区公共资金监管体系和公共事项表决机制。新的民生民生无小事,江北新区像抓经济发展一样抓民生,把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新区把有限财力用到百姓最期盼的生产、就业、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5年来,新区加快与主城区教育、医疗等资源对接,推动公共服务均衡化,以优质医疗、教育资源普惠广大百姓,并实施棚户区改造,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江北新区推进教育优质发展,实施教育建设项目56个,仅2019年就有19个教育建设工程竣工。新区首家国际化学校,南京托马斯实验学校将于今秋开学。5月18日上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认落户江北新区,这是继鼓楼医院江北国际医院和南医大四附院落地后的第三家大型综合医院。在医疗健康方面,江北新区一直聚力打造长三角区域医疗中心,先后引进鼓楼医院、红瑞糖尿病中心等一批优质医疗和专科资源。江北国际化名医中心将于2021年交付,将吸引国内外著名医师或医师团队拎包坐诊,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为了满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新区通过民生实事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体设施覆盖率,着力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不平衡的问题。新区把棚户区改造工程建成人民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每处保障性住房小区环境优美、配套完善,有超市、幼儿园、健身广场,生活环境舒适。南京长江大桥下北外滩的朱家山河,如今已成为生机勃发的生态公园、景色宜人的滨江风光带。沿江沿河20多万居民于美好娴静的环境中享受慢生活,这是江北新区民生发展的一个缩影。青龙绿带是贯穿新区核心区的带状绿地和节点公园,全长约7.5公里,串联起5个公园,将一幅新区生态发展的美丽画卷呈现在市民面前。如今的江北新区,无论是交通、商业、医疗、教育等配套,还是城市环境氛围,都有极大提升。随着整体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将选择来江北生活和发展,一座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南京新主城正悄然崛起。过去5年,新区逐一将蓝图变成现实,给创业者一个环境宽松、身心俱安的试验田,给百姓一个亲近自然、生活便捷的新主城,给时代创造了一个高品质的最近未来。2020,是下一个5年的起点,站在时间的一端,回顾想象与实现,未来比想象更美好。(素材来源/凤凰周刊 编辑/陈茜 江北新区融媒体中心)
近日,中国科学院公布201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南京市大厂高级中学79届校友李献华成功当选。从中科院公布的名单上看,2019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6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20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李献华属地学部。这是继大厂高级中学87届校友邓中翰于2009年当选为中国最年轻的工程院院士之后的又一重大喜讯。79届校友李献华成功当选中科院院士李献华,1961年生于江苏南京,是学校79届毕业生,1983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学士学位,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88年12月-2005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2005年11月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1997年获得杰出青年基金和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资助;2004年获得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资助。2007年当选美国地质学会会士(GSAFellow)。先后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微束分析测试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地层委员会常委、同位素年代分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其研究方向为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火成岩地球化学、前寒武纪地质学、化学地球动力学、微区原位同位素实验。中国最年轻的工程院院士邓中翰小北了解到,南京市大厂高级中学已经走出两位院士。邓中翰院士是学校87届毕业生,高分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大学毕业后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1997年毕业时取得电子工程学博士、经济管理学硕士、物理学硕士学位,是该校建校130年来第一位横跨理、工、商三学科的学者,毕业后加入IBM公司做高级研究员,并获得IBM发明创造奖。1998年离开IBM回到硅谷创建集成电路公司Pixim Inc;1999年10月邓中翰回到中国与国家信息产业部在北京中关村共同创建了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并担任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成功地开发出中国第一个打入国际市场的星光中国芯,彻底结束了“中国无芯”的历史;2009年当选为中国最年轻的工程院院士,是国内微电子学、大规模集成电路及系统专家,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南京市大厂高级中学前身为南化一中和大厂中学。大厂中学创建于1956年,是原大厂地区第一所中学;南化一中创建于1958年,是江苏省首批重点高中。2002年,大厂中学被评为省重点中学。2004年3月,南化一中和大厂中学同时被批准为江苏省三星级高中。2005年7月,在“整合优质资源,谋求品位提升”的思想指导下,南化一中和大厂中学合并组建成南京市大厂高级中学。2012年,学校晋升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如今南京市大厂高级中学的教师们延续“求真、存善、尚美”的校训,秉承“博学、善教、笃行”的教风,弘扬“乐学、善思、合作、进取”的学风,培养一代代“大写的中国人”,继续书写江北新区教育新华章。(素材来源/大厂高级中学 编辑/周晓舟 江北新区融媒体中心)
新区规划展示馆、扬子江新金融体验中心新材料科技园展厅、市民中心......你都打卡过江北的这些“网红”点了吗?还没去过的亲们,跟紧小北近日,江北新区科技创新局组织了“万人看新江北”系列活动之“新型研发机构看新江北”活动。此次活动以“高端人才看江北,宜居展新篇”为主题,邀请了30家新区新型研发机构代表参观新区,代表们详细聆听了江北新区的城市与产业规划、新区高端商务配套、新金融发展创新与规划等方面的讲解。参观过程中代表们纷纷提问发言听听他们对新区的看法是?南京全凯生物基材料研究院副总经理 李俊完全被江北发展前景震撼了看了江北新区的发展规划,完全被江北发展前景震撼了,真的是未来已来,回家和夫人商量看看是否能把家搬到江北核心区来,享受江北美好的未来!南京延长反应技术研究院总经理助理 杨阳 “巨无霸”地下城,让人期待当初因为看到“江北新区最近的未来”来到新区,现在快一年了,参观新区规划展示馆后,整体感觉非常震撼,尤其是观看宣传片和整体沙盘展示区,看到新区核心区中央商务区、国际健康城、研创园等等。地上是高楼林立的金融中心,地下则是另一番大场景。“巨无霸”地下城,让人期待:商业大平层、交通大平层、市政综合管廊、私人保险库、地铁通行层,配置有“环卫医疗舱”“综合舱”“燃气舱”“雨水箱涵”“初雨收集箱”地下综合管廊。深深感受到“江北新区—最近的未来—未来已来”!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医学免疫技术研究所企业宣传部总监 龚碧舟名副其实“最近的未来”通过本次对新区规划展示馆和扬子江新金融体验中心的参观学习,对江北新区的现状和发展有了更新和更深刻的认识。建立五周年以来,江北新区一直坚定地落实着“基因之城、芯片之城和新金融中心”的产业规划,大力发展基础建设,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区域内的交通资源、教育资源、工作资源、文化资源都日趋丰富。青龙绿带和各类文化中心的建设让我觉得江北新区不仅在经济上飞速发展,在区域“健康和人文”的发展上也是表现优秀,名副其实“最近的未来”!江苏爱谛科技研究院行政主管 刘晶晶对江北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万人看新江北”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江北“科技”“智能”“创新”的全新面貌,对江北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来源|南京江北新区 编辑|郑好 江北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