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聚人才、创名城。5月19日上午,由南京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人才金港江苏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留学生人员南京国际交流与合作大会暨2018年南京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春季精英人才招聘会”在园区腾飞大厦成功举办。此次活动作为“第十一届中国留学生人员南京国际交流与合作大会”系列活动之一,目的在于贯彻落实南京市1号文件精神,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加速南京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集聚人才,做好企业服务,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努力成为一流科技产业园区。南京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位于国家级江北新区滨江区域,隶属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江北新区的核心板块,近年来,园区大力发展互联网+、智能制造和集成电路等三大主导产业,先后吸引了展讯半导体、中科芯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科58所)、阿里云五叶草大数空间、创意电子、集萃智能制造、移宝网、五城共聚、瑞银科技等上千家知名高科技企业落户园区投资。招聘会现场,31家研创园品牌企业提供了近200个岗位,涉及到计算机、电子、通信、技术支持、销售、公关、财务等岗位,岗位种类丰富,大部分是紧缺急需型的中高层技术岗位,个别岗位年薪高达30万,除了优厚工资待遇外,很多企业在生活环境优化、晋升平台提供、各类补贴、培训等方面,也为员工更多的福利空间。为了促进精准引才,本次招聘会人才金港项目组会采用“精英招聘月”的服务模式,通过猎聘的方式,招聘会前期针对部分重点岗位根据企业对候选人的要求对简历进行了筛选,并通过电话与候选人进行了初步的面试和邀约,使得每位候选人与企业在招聘会当天能够与企业深入交流。招聘会结束后,继续跟进候选人面试结果,针对活动当天未能到达现场的候选人为企业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面试形式,使本次招聘会能够达到良好成效。本次招聘会个别企业开放实习岗位向高校的研究生伸出了橄榄枝,吸引了来自南京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南京审计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希望通过实习能够吸引、留住高校人才,落实“宁聚计划”。(来源:新华网)
南京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隶属于国家级南京江北新区,位于新区核心区滨江区域,面积24.8平方公里。园区背靠壮丽老山,面向浩瀚长江,紧邻国家级绿水湾湿地公园,自然环境怡人。园区周边有长江隧道、扬子江隧道、长江三桥等过江通道实现与主城无缝对接,正在建设的长江五桥贯穿园区,地铁10号线、11号线(规划)、13号线(规划)、15号线(规划)在园区内共有15个站点,交通优势明显。目前,园区有孵鹰大厦、腾飞大厦、瑞斯丽酒店、8849人才公寓等62万平方米创新创业载体已经投入使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总院、研创园智慧产业总部综合体、国际创新创业共享空间等约300万平方米载体正在加速建设。园区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研发、智能制造设计、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三大产业,Synopsys、arm、GUC、紫光展锐、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省产研院智能制造研究所、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江苏省大数据管理中心、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诺禾致源基因大数据测序实验室等一批重点项目已经入驻园区。园区现有注册企业3000家,入园企业员工突破20000人。2017年园区GDP实现1275万元,税收突破1亿元,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000万元。园区建立了航天云测、甲骨文人才培训、ICisC中心等多个公共技术平台,为入园企业提供软件测试、数据存储、数据计算、人才培训、集成电路EDA、MPW、IP等各类服务。依托清华大学力合长江创新中心、猪八戒网双创孵化基地等十个孵化器的服务功能,园区建立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接力式孵化与培育体系。园区还引进了中国(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江北新区仲裁院、南京公证处江北分别、“我的麦田”知识产权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机构,提供高效、专业的法治保障。此外,全国首家海峡两岸共同运营的抚育安托育中心、江北新区第一家外资五星级酒店瑞斯丽酒店、新区首个24小时绿色阅读空间扬子云书房等都在园区开业运营,极大的丰富了园区的配套服务设施。研创园将不断探索“研发作为产业,技术作为商品”的发展模式,集聚全球创新资源,营造最优创新生态,打造国际化、特色化、专业化的科技新城。(内容来源/北欧时报 综合 编辑/周晓舟 江北新区融媒体发展中心出品)
集微网消息,近日,南京江北产业技术研创园发布了“集成电路新锐企业奖”、“最佳新金融企业奖”、“优秀孵化器奖”、“最佳贡献企业奖”、“两落地一融合示范机构奖”、“最具潜力企业奖”、“集成电路标杆企业奖”等奖项的获奖企业名单。其中,芯原微电子(南京)有限公司、芯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荣获由南京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评选的“2020年度集成电路新锐企业奖”。芯原南京公司作为芯原在未来战略布局上的一个重要支点和东部地区的下一个重心,将继续推进射频、人工智能及汽车电子相关的IP和芯片设计平台与解决方案的研发、销售与产业孵化。2020年度集成电路标杆企业奖(10家)包括新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东大集成电路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长晶科技有限公司、展讯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南京大鱼半导体有限公司、创意电子(南京)有限公司、江苏展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龙芯中科(南京)技术有限公司、航天科工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华创微系统有限公司。2020年度集成电路新锐企业奖(20家)包括朗宽半导体有限公司、南京星火技术有限公司、南京英锐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南京金阵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南京创芯慧联技术有限公司、南京智芯微处理器科技有限公司、南京蓝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芯翼信息科技(南京)有限公司、南京镭芯光电有限公司、芯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齐芯半导体有限公司、南京元络芯科技有限公司、南京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芯原微电子(南京)有限公司、江苏超芯星半导体有限公司、南京中安半导体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南京燧锐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光智元科技有限公司、芯行纪科技有限公司、七四九(南京)电子研究院有限公司。此外,2020年度最具潜力企业奖中还包括南京芯视界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南京芯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南京芯视半导体有限公司等公司。(校对/若冰)
南京市全力推进“四新”行动,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带来的影响,让城市发展回归正轨,而经济复苏则是重中之重。在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江北新区近来捷报频传,无论是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4%的逆势上扬、还是主导产业的蓬勃发展、又或者是高成长性企业形成“井喷”之势……这些无不得益于新区在数字经济、新医药与新健康、智能网联汽车、新型都市工业等新产业方面的提前布局和大力培育。江北新区新产业构成的“研创经济”,充分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防疫+”工作机制显成效我市实施战疫情、扩内需、稳增长的“四新”行动,其中壮大新产业对应的目标便是稳定经济增长。事实上,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江北新区就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实“防疫+行业、项目、招商”工作机制,保障经济平稳运行。2月初,江北新区在全国19个国家级新区中率先出台《关于应对当前复杂形势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简称“惠企16条”),从科技创新支持、产业发展引导、财政金融扶持、企业服务保障等四个方面,针对性地出台了16条靶向精准、干货满满的扶持政策,与企业共克时艰、共渡难关。协调跨省联动,保障企业员工通勤;组织空中招聘,缓解企业用工难;审批变备案,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新区多措并举,全面加快企业复工复产。疫情期间,江北新区也是全市第一个实现规上工业企业100%复工的区。招商引资方面,新区也没有因为疫情的影响而停滞。通过创新招商引资模式,一季度在南京市“云签约”、江北新区线上线下签约仪式两场活动中,共签订22个协议,签约投资总额303.3亿元。针对集成电路和生命健康两大主导产业,新区的招商“有的放矢”,聚焦新产业“强链成群”。疫情之下,化危为机。江北新区在一季度打下的坚实基础,为完成全年各项经济指标提供了保障。当前,随着“四新”行动的深入推进,江北新区出台了“壮大新产业”行动计划。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紧紧依托新区“两城一中心”建设,围绕南京市“4+4+1”主导产业体系,突出新产业重点方向,聚焦重大项目引领支撑,着力提升新产业发展能级,着力拓展新技术应用场景,为新区经济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高成长性企业“井喷”4月底,南京市公布2020年高成长性企业名单,江北新区新增高成长性企业51家,形成“井喷”之势。世和基因2013年落户新区,由“从零开始”到如今估值已超10亿美元,只用了7年时间。世和基因的快速发展,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搭上了新区“基因之城”建设的顺风车。目前,世和基因在肿瘤基因检测领域已成为行业标杆企业,公司正积极筹备科创板上市。驯鹿医疗今年刚刚完成了B轮6000万美元的融资,此次入围高成长性企业名单。驯鹿医疗董事长张金华介绍,公司在新药研发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绩,不断引发资本市场的追捧,经过3年的发展,目前估值已达数亿美元。“除了自身的不断创新之外,公司的快速发展还得益于新区和药谷的大力支持。”张金华说。另一家入围高成长性企业的南京金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已连续三年实现了营业收入、利润和利税的大幅增长。公司综合部部长万勇介绍,作为南钢的全资子公司,金瀚环保充分发挥南钢在节能环保管理、技术和项目上的优势,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为创新,不断拓展业务。2016年,公司的营收只有1689万元,利润352万元,去年公司营收达2.5亿,利润超2000万。“未来,我们要打造成钢铁行业节能环保的品牌企业。”万勇说。据统计,江北新区此次新增的高成长性企业,基本集中在生命健康、集成电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区重点发展和集聚的产业。高光表现的背后,是新区提前布局新产业带来的成效。集成电路产业是发展新一代数字经济的基石;生命健康产业涵盖了新医药与新健康。近年来,新区聚焦“两城一中心”建设,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芯片之城”和“基因之城”,通过政策、人才、服务、营商环境等各方面的支持,为区域内高成长性企业的培育提供了优质的发展环境。春华秋实,砥砺耕耘,如今,新区终于收获了累累硕果。新产业构成“研创经济”高成长性企业是引领产业发展的“火车头”,在他们的带动下,由数字经济、新医药与新健康、新型都市工业等新产业构成的“研创经济”,已在江北新区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强势崛起。“研创经济的核心是研发与创新,其最显著的特征是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虽然前期投入大,风险高,但相应的后期回报也高。”新区经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力培育“研创经济”,江北新区找对了路子。今年以来,新冠疫情对经济各领域的影响巨大,而江北新区一季度GDP却逆势上扬,同比增长7.4%,“研创经济”功不可没。新区集成电路、生命健康两大主导产业都成为主要的经济增长点,其中,集成电路产业一季度实现了21.15%的高速增长,医药制造业增速也高达20.17%。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基因之城”还不断贡献着科技力量——金域医学作为省内首家指定开展新冠检测的第三方医检机构,从2月3日开展监测工作,截至4月中旬,已累计开展核酸检测样本量超15万例,日检测量峰值可达5000例;帝基生物申报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在获得欧盟CE/IVD认证后,又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前不久,世和基因旗下迪飞医学采用mNGS检测流程,满分通过国家卫健委开展的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室间质量评价……在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有17家企业直接参与新冠病毒感染应急防治的相关科研工作。此外,在新金融领域,新区重点发展资产管理、股权投资、金融科技、保险创新等新金融业态;在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领域,新区着力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同步推动建设智能网联研发中心;在轨道交通领域,新区突出支持产业链向价值链转变,以整车制造带动产业链能级提升;在新型都市工业领域,新区围绕创新名城建设,打造“制造为研发赋能”的新型都市工业平台,发展都市工业……新产业的起势,让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生产力,新区“研创经济”的发展即将翻开新的篇章。(素材来源 | 南京日报 编辑/张艳娟 江北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园区概况南京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积极探索江北新区国家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智能制造新区建设的新思路和新路线,努力成为全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智能制造发展的先导区。南京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身处江北新区核心区,现有规划面积约14.16平方公里,在园企业千余家。园区享受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政策优势,产业基础雄厚,创新资源丰富,交通便捷,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巨大潜力。区位优势园区位于南京江北新区核心区。内外交通发达,长江黄金水道和京沪铁路大动脉在此交汇,连南接北,通江达海,水路、铁路、公路、地下综合管廊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南京北站:南京北站是与南京站、南京南站并列的三大枢纽站之一,将衔接北沿江高铁、京沪高铁二通道、宁淮城际、宁合客专等来自7个方向的18条高速铁路。产业定位1.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以动车组、城轨列车、地铁列车、低地板有轨电车等产品为主要发展方向,重点发展列车系统总成、车体、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列控系统、门系统、制动系统等细分产业,及其零部件和实验装置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修理、租赁及技术咨询、试验检测和技术服务。依托中车集团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加速园区先进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和智能制造水平提升,积极构建国家乃至全球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2.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点发展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新能源乘用车;重点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电动转向、电动制动等电动附件等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设立新能源汽车区域性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依托南汽集团及其母公司上汽集团,进一步完善园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强化技术创新,完善产业链,积极构建全省乃至全国领先的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聚集区。3.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机器人:聚焦弧焊机器人、全自主编程智能工业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重载AGV、智能型公共服务机器人等机器人应用领域产品和及关键零部件产品。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高速智能分拣机;智能多层穿梭车;高速托盘输送机;高参数自动化立体仓库;高速大容量输送与分拣成套装备、车间物流智能化成套装备。集成电路制造装备:重点开发焊接、固化、封装、测试等成套设备。依托台积电、清华紫光以及江北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完善产业布局,强化技术创新,积极构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高地。人工智能(AI)芯片设计和产品开发:重点引入人工智能领域基础芯片、语音和语义识别、计算机视觉等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制造企业。人工智能(AI)行业解决方案:重点引入人工智能行业解决方案和相应产品的提供者,包括AI+工业、AI+仓储物流、AI+安防、智慧城市等不同应用的产品或解决该方案。4.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大力发展三类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服务企业、机构,一是既自有智能制造核心硬件、软件等产业支撑,又具备建设智能制造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化物流等规划能力、设计能力和建设能力的综合性系统方案解决者;二是具备建设智能制造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化物流的规划能力、设计能力和建设能力的系统方案解决者;三是具备建设智能制造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化物流的规划能力和设计能力的系统方案解决者。产业优势1.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优势明显南京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与周边的生物医药谷、产业技术研创园、软件园、卫星应用产业园、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台积电、清华紫光)、新材料产业基地(南京化学工业园区)等互为依托,良性融合互动,已经形成了以智能制造、智能设计、智能物流为主的成熟的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2.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优势明显南京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十三五”期间,积极筹划构建轨道交通装备科研公共服务平台、新能源汽车公共服务平台、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和中德智能制造直通车五大服务园区并辐射华东地区的科技创新平台。与此同时,江北新区中德智能制造研究所(德国弗劳恩霍夫IPK研究所)、“生命可持续研发中心”(联合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组建)、剑桥大学中国(南京)科创中心(与英国剑桥大学筹建)、欧洲(南京)创意设计中心、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南大高性能计算中心、东大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产业园等高端创新平台的落户,联合江北11所高校联盟的成立,使得园区的协同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提升、科创支撑优势得到显著提升。3.创新创业生态发展优势明显南京江北新区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制定自主创新先导区建设实施方案,出台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创新创业“十条政策”,不断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积极拓展对外开放领域,全力激发新区发展活力;与省政府投资基金共同出资20亿元,成立省市共建江北新区发展基金;设立新区星景健康产业基金18亿元;设立智能制造产业基金10亿元;南京江北新区知识产权法庭,新区仲裁院完成挂牌。江北新区一系列的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的举措,为园区的创新创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服务说明中商产业研究院是一家“产业大数据+研究+规划+招商+基金”的一体化产业咨询服务机构,致力于为企业、地方政府、城市新区、园区管委会、开发商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空间、产业平台、产城运营、产业金融、产业申报及产业升级转型领域的咨询与解决方案。核心业务包括: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规划、产业项目包装策划、产业园区升级转型规划、产业地产拿地策划、特色小镇申报及规划、田园综合体申报及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以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编制、行业研究报告及定制化调研报告、产业白皮书等。
△南京江北新区研创园中国江苏网讯(通讯员 王彤 记者 丁小玲)近日,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了2019年度江苏省大数据产业园名单,南京江北新区研创园榜上有名,是本次唯一入选的南京地区产业园。此次评选是江苏省工信厅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和《江苏省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推动高质量建设江苏省大数据产业园工作,经专家评审、实地考察评选而出的。△超级算力中心记者了解到,南京江北新区研创园持续聚焦大数据产业,目前已经引进了江苏省大数据管理中心、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离岸大数据中心、超级算力中心等重点项目。△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南京创新中心研创园位于南京江北新区核心区滨江区域,管理服务范围约30平方公里。当前,研创园正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机遇,根据新区的产业布局,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同时,依据南京江北新区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CAICT)联合编制的大数据产业园发展规划,在大数据产业的思路、目标和空间布局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发展目标。此次疫情后重要风口之一是智能互联网+。南京江北新区研创园将以此为契机,以大数据智能化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聚焦集成电路、高端软件和信息服务、工业互联网、5G等产业,促进数字技术融合发展,加快推动“数字新基建”,打造千亿级新一代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培育经济发展新增长点。此外,研创园将投入大量资金、载体等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促进国内外知名大数据企业在园区落户,吸引高精尖人才在园区发展、创业。接下来,研创园将以打造国内领先的大数据产业集聚中心为目标,以政府、企业、公众三大主体需求为依据,坚持“齐头并进、协同建设,社会参与、共享开放,融合创新、促进转型”的原则,充分发挥区域经济中心优势和产业辐射能力,将园区打造成国内领先的大数据产业集聚中心,支撑产业升级,推动新区经济迈上新台阶。
目前我国各类产业园区超过1.5万个,每家园区如何脱颖而出?各种冠之以大数据、智能、物联等名号的新兴园区遍地开花,园区怎样发展才能实至名归?IPv6新一代互联网布局,5G芯片研发、光电集成应用、光学超构研究……南京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不惜重金,紧跟源头创新,争取科技和产业革新的“未来之光”,已吸引多个瞄准创新前沿的攻关团队落户,创新生态加速形成。在南智先进光电集成技术研究院,透过光电超净间的密封玻璃窗,只见研发人员从头到脚裹在白色工作服里,他们正在对激光器进行检测实验。研究院副院长尹志军介绍,研究院2018年4月成立,已孵化出9家企业,两家公司的产品已实现小规模市场应用。巴掌大的中红外激光器,能远距离探测出气体的性质和浓度,这是南京大学两代院士接力攻关20多年的科研成果应用。还有高分辨率光谱视频相机,能在晚上无光状态实现探测,广泛用于安监、环保、海洋等领域。南京大学在光电集成领域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在国际学术界独树一帜,享有较高声誉,南智先进光电集成技术研究院就是以南京大学现代工学院团队为研发支撑,探索科研成果转化新路。研究院最被寄望的是在芯片研究上取得更大突破。电子芯片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其性能提升已接近极限,而光子芯片的性能存在极大想象空间。“电子芯片的发展我国落后了,光子芯片我们和国外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尹志军说,研究院正聚力对下一代通讯的光组件和光模块开展深入研究。下一代通讯概念就是5G。紫光展锐是全球领先的移动通信及物联网核心芯片供应商,预计2019年实现5G芯片的商用,展锐的5G原型机以及5G手机芯片,重要的设计部分由南京团队承担,南京团队就在江北新区研创园。江北新区正在建设5G试验网,会同中国联通江苏公司,于2018年初在全省率先启动规模化5G试验网建设。试验网一期覆盖面积约11平方公里。2018年9月,首个5G基站建成并成功打通第一个电话,同时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也正在江北新区推进5G局域试验网建设。新区5G试验网规模优势,吸引了一批业内领先企业,共同推进5G相关产品开发及创新应用。放眼江北新区研创园,塔吊林立,这个坐落在老山和长江之间的新兴园区,已吸纳企业3752家,60多万平方米的载体投用,另在建载体高达300万平方米仍供不应求。研创园管委会主任蒋华荣认为,从外在看,园区道路、大楼、景观都能给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园区推出了“智汇研创”“财汇研创”等服务品牌,服务软实力也稳步提升,但这些是园区必做工作,不是赢取未来的关键。“几年后,园区能否成为一个区域的创新引擎,能否在上万个园区保持突出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园区能否保持技术领先,能否实实在在发展一批源头创新项目。”蒋华荣说,搞创新,很多时候就要在长远发展和眼前利益间作出选择。2018年11月,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南京创新中心在江北新区研创园落户揭牌,创新中心将围绕IPv6实施从关键技术研究到应用示范等系列重大项目,为基于新网络的新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网络基础支撑。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是下一代互联网核心协议,由国际互联网标准化组织IETF设计,正在替代现在使用的互联网协议IPv4。IPv4的IP地址已使用殆尽,而IPv6理论上可提供的IP地址数量达2的128次方,为5G、物联网等行业发展提供网络支撑。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主任刘东告诉记者,我国发布了《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提出用5-10年时间,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IPv6商业应用网络。全球16个国家要完成25台IPv6根服务器架设,我国4台,其中一台放在江北新区研创园。而江北新区是江苏要全力打造的新增长极,新区按国际都市标准设计,产业定位高端,对重大项目极具吸引力。希望以研创园为原点,携手各方,让南京成为下一代互联网及相关产业发展的高地。每一项重大技术的前景效益都具有不确定性,每一个大项目背后都需要巨大投入,但正如蒋华荣所信奉的“面向未来的探索没有失败”,作为国家级新区的创新引擎,研创园需要向技术制高点发起冲击。本报记者 颜 芳
日前,由南京市江北新区管委会主办,江北新区经济发展局、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联合承办的长三角数字基础设施高峰论坛暨长三角离岸数据中心揭牌仪式顺利举行。论坛邀请了来自数字经济、云网融合、区块链、国际数据合作、人才培养等领域的专家、全球知名协会组织和高校代表、企业代表、用户代表等共同参会,聚焦推进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助力江北新区打造新一代数字新基建高地。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主任刘东在论坛上阐述了数字基础设施的目标、路径及实践。刘东说,加快新基建建设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新基建建设短期内能明显地拉动投资、稳定增长和就业,长期来看更可以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提升科技创新实力,提高公共服务能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国家战略,南京作为长三角重镇,在推动一体化发展中,要争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以数字基础设施为核心,着力高端人才培养和集聚,培育先进产业及创新生态,把自贸区南京片区打造成信息枢纽新高地。论坛上,长三角离岸数据中心、超级智能算力中心、下一代互联网产业园(V6 Park)等重点项目正式揭牌落户江北新区。数字经济&区块链数字基础设施项目,江北新区昇腾超级算力中心项目,长三角离岸数据中心数字新基建项目,国际数据合作项目,产业化人才培养项目等现场集中签约。其中,长三角离岸数据中心将重点打造链接全球的创新网络;超级智能算力中心将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区块链、边缘计算、大数据等垂直应用领域提供专业服务,并以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离岸数据中心等为承载,以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卫星网络地面信息港等为枢纽,构建国际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下一代互联网产业园V6-PARK,将以推动下一代互联网应用及产业创新发展为宗旨,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开展下一代互联网创新技术研发、新型应用示范,加快IPv6科技成果转化,推动IPv6产业集聚,打造江北新区纯IPv6示范区、IPv6高端人才聚集区、互联网高端产业培育基地。据了解,面对十四五规划和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南京江北新区将继续坚持科技和产业创新,助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汇聚各方资源,引导形成积极发展数字经济的产业氛围,推进IPv6在数字经济领域及行业中的融合创新应用,探索及打造新的业务发展模式,构建数字经济产业互联网发展高地。(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 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摄编者按 2015年6月27日,国务院批复设立南京江北新区。获批以来,江北新区锁定建设自主创新先导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和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即“三区一平台”战略定位,瞄准打造长江经济带创新支点的奋斗目标,坚持高点定位、规划引领、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区质量”逐步显现。在获批5周年之际,为了更好地展示江北新区在建设理念、管理体制、产业集聚、人才引进方面取得的成绩,本报今起推出“乘风逐梦 勇立潮头”栏目,展示新区开发建设5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5年前,江北地区还是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洼地,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跟不上、人居环境也不尽如人意。“宁要江南一张床,不要江北一套房”是当时南京主城居民对江北的普遍印象。2015年6月27日,全国第13个、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横空出世。5年,从秦淮河走向扬子江,一个时代的浩荡势如江潮,一个区域的发展日新月异。现如今,江北新区叠加国家级新区、自贸区双重机遇,研创经济崛起、高楼大厦林立、江畔水清岸绿,一座生态宜居的品质新主城已跃然而生。数据之变:GDP净增1300亿元,人口增长80万时间是最伟大的书写者,数字是最忠实的记录者。回首5年来新区的发展,3项数据最有说服力。第一项数据,是江北新区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5年来,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净增1300亿元,2019年达到2780亿元,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近1/5,较成立前提高5个百分点。特别是2017年管理体制机制调整后,新区直管区GDP连续8个季度保持13%以上高速增长,增速持续领跑全市。此外,新区直管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02.1亿元跃升至186.6亿元,年均增长16.27%;规上工业总产值从1903亿元跃升至3536亿元,年均增长16.75%;外贸进出口额从2015年的98.5亿元跃升至2019年的317.6亿元,年均增长34%。第二项数据,是江北新区人口的增量。5年来,新区全域人口净增80余万,其中2019年新增人口中的三分之二是18岁到34岁的年轻人,总人口超过250万,增速居全市第一。值得一提的是,新区新增人口不仅有数量,而且有质量。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创业江北”人才计划,新区累计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2名、中外院士近60名以及国家级人才百余人、科技工作人员4万余人,高端人才加速向新区集聚。第三项数据,是江北新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速。5年来,新区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3997.96元增长至61894.4元,年均增长达8.7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产业之变:聚焦主导产业,“两城一中心”快速崛起长期以来,江北地区的经济支撑一直是化工、钢铁等传统产业。江北新区成立后,在发展“4 2”产业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集成电路、生命健康、新金融三大核心产业,打造“两城一中心”,即“基因之城”“芯片之城”和“新金融中心”,由此催生的“研创经济”已在新区这片创新创业热土上强势崛起。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巨大,而江北新区一季度GDP却逆势上扬,同比增长7.4%,“研创经济”功不可没。新区集成电路、生命健康两大主导产业都成为主要的经济增长点,其中,集成电路产业一季度实现了21.15%的高速增长,医药制造业增长也高达20.17%。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基因之城”还不断贡献着科技力量——金域医学作为省内首家指定开展新冠肺炎检测的第三方医检机构,开展核酸检测样本超15万例,日检测量峰值可达5000例;帝基生物申报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获得欧盟CE/IVD认证;前不久,世和基因旗下迪飞医学采用mNGS检测流程,满分通过国家卫健委开展的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室间质量评价……在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有17家企业直接参与了新冠病毒感染应急防治相关科研工作。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现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表示,在疫情的冲击下,一季度中国经济负增长6.8%,而江北新区实现正增长7.4%实属不易。他认为,江北新区不单为南京、为江苏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更为全国经济上行作出了表率。新型研发机构是南京探索产学研转化的改革成果,在聚焦关键技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等方面意义重大。新区围绕主导产业,强化与高校院所合作,培育了一批面向市场、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新型研发机构。仅2019年,新区就新增新型研发机构20多家,占全市比重超过20%,其中建在“两城一中心”主导产业方向上的新型研发机构数量占比达70%以上。2019年,新区4家新型研发机构被评为南京“十佳新型研发机构”。在推动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新型研发机构的作用越发凸显。地标之变:“月光宝盒”“长江之舟”,不断刷新城市印象5年前,提到江北的地标,很多人会想到长江大桥北堡、想到老浦口火车站,这些极具年代感的建筑,是特定时间段铭刻在人们心中的印记。5年间,这片土地上陆续崛起了更多现代化的地标,从宛若“月光宝盒”的市民中心,到造型独特的五星级酒店“长江之舟”;从地上500米的摩天大楼,到向下7层的地下空间……江北新区地标云起,不断刷新着人们对城市的印象。近日,江北新区市民中心正式对外开放,美轮美奂的“月光宝盒”刷爆了南京市民的朋友圈。从外观上看,它由上下错位的两个直径104米的圆形塔楼组成,仿佛一只徐徐打开的“月光宝盒”,上圆遮蔽形成的市民活动广场,保证了室外活动不受天气影响,到了晚上,灯光亮化的效果让它绽放出璀璨的光芒。“月光宝盒”不仅外观吸引眼球,服务功能也极为强大。其一至三层为政务服务大厅,分为创业创新服务大厅、投资建设服务大厅、民生保障服务大厅等五个区域,为新区企业、市民提供全方位服务;四到五层为新区规划展示馆,市民可由目前国内最长的无支撑扶梯直接进入,扶梯下方,200多米的步行廊道延伸至远处,造型宛若一把打开宝盒的钥匙,作为观景平台可远眺长江。在“月光宝盒”周围,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已经轮廓初现。它临江而建,会展区、会议宴会区和办公区组成一艘大船造型,薄片式设计的酒店犹如扬起的风帆。项目计划2021年6月底竣工,这座海峡两岸企业家峰会的永久会址、长江之滨的新地标建筑,将进一步完善新区国际化功能。在中央商务区,一个深入地下7层的“地下未来城”正在快马加鞭建设之中。480万平方米地下空间、最深可达地下48米、4条地铁线交织贯穿无缝换乘……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地下空间,江北新区“地下城”打破常规设计,将“风光水绿”引入地下,为地下空间提供阳光、引入绿植。可以憧憬的是,未来的江北新区不仅有一处位于地下的舒适现代都市生活新空间,地面交通状况也会是全新的模样。感受之变:环境美配套全,擘画“生态宜居”新蓝图今年60多岁的周强是江北新区大厂街道居民,同时也是一位拍鸟达人。“我小时候,在大厂地区只能看到麻雀。现在走到哪都有鸟,而且品种多,成群结队。”周强说。鸟类是反映生态环境的“晴雨表”,在周强看来,江北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鸟儿最有“发言权”。这几年,周强在新区拍到的鸟类品种有90多种,包括棉凫、寿带鸟、小鸦鹃、黑鳽等珍稀鸟类。他表示,这些多年未见的鸟类迁徙到江北新区,说明新区生态环境有了极大改善,再加上市民环保意识增强,让鸟儿有了更大的生存空间。对于江北新区的居民来说,他们的感受显然要比鸟儿更加真切,看到的景象、闻到的气味、听到的声音,和过去相比都有了彻底的改变。长江大桥北堡下的桥北滨江生态公园,如今已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每到周末更是游人如织。“你们可能没法想象以前这里有多‘脏乱差’,还有很多菜地、棚子,大家都不愿意过来。”泰山街道居民肖娣华回忆道。5年来,在新主城的建设中,新区一手抓生态文明建设,一手抓民生实事项目,努力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如果没有江北大道快速路,很难想象每天如何去浦泗路的爱信诺大厦上班。”家住江浦的李晓说。作为新区的主骨架道路,江北大道贯穿整个直管区,截至今年5月,全线34公里已经全部贯通,道路周围的环境面貌也全面提升。目前,新区正在加速构建“三横三纵”路网,打通断头路,不断完善复合交通网络体系。将在年底结婚的张华最近刚刚在江北买了新房。选择安居新区,他最为看中的是这里的医疗和教育资源。鼓楼医院江北国际医院、南医大四附院、托马斯国际学校、南京一中分校等相继落成,让新区居民“看病不过江”“就近能入学”。一座城市的魅力如何彰显?答案自然是生态、宜居、文明、幸福……江北新区的辉煌篇章刚刚开了个头,下一个5年,还将收获怎样的精彩?让我们拭目以待。南报融媒体记者 朱晓露 李都 通讯员 王彤
编者按:2015年6月27日,国务院批复设立南京江北新区。获批以来,江北新区锁定建设自主创新先导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和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即“三区一平台”战略定位,瞄准打造长江经济带创新支点的奋斗目标,坚持高点定位、规划引领、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区质量”逐步显现。 在获批5周年之际,为了更好地展示江北新区在建设理念、管理体制、产业集聚、人才引进方面取得的成绩,本报今起推出“乘风逐梦 勇立潮头”栏目,展示新区开发建设5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 5年前,江北地区还是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洼地,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跟不上、人居环境也不尽如人意。“宁要江南一张床,不要江北一套房”是当时南京主城居民对江北的普遍印象。 2015年6月27日,全国第13个、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横空出世。 5年,从秦淮河走向扬子江,一个时代的浩荡势如江潮,一个区域的发展日新月异。 现如今,江北新区叠加国家级新区、自贸区双重机遇,研创经济崛起、高楼大厦林立、江畔水清岸绿,一座生态宜居的品质新主城已跃然而生。 数据之变:GDP净增1300亿元,人口增长80万时间是最伟大的书写者,数字是最忠实的记录者。回首5年来新区的发展,3项数据最有说服力。 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第一项数据,是江北新区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5年来,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净增1300亿元,2019年达到2780亿元,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近1/5,较成立前提高5个百分点。特别是2017年管理体制机制调整后,新区直管区GDP连续8个季度保持13%以上高速增长,增速持续领跑全市。此外,新区直管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02.1亿元跃升至186.6亿元,年均增长16.27%;规上工业总产值从1903亿元跃升至3536亿元,年均增长16.75%;外贸进出口额从2015年的98.5亿元跃升至2019年的317.6亿元,年均增长34%。 第二项数据,是江北新区人口的增量。5年来,新区全域人口净增80余万,其中2019年新增人口中的三分之二是18岁到34岁的年轻人,总人口超过250万,增速居全市第一。值得一提的是,新区新增人口不仅有数量,而且有质量。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创业江北”人才计划,新区累计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2名、中外院士近60名以及国家级人才百余人、科技工作人员4万余人,高端人才加速向新区集聚。 第三项数据,是江北新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速。5年来,新区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3997.96元增长至61894.4元,年均增长达8.7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产业之变:聚焦主导产业,“两城一中心”快速崛起 长期以来,江北地区的经济支撑一直是化工、钢铁等传统产业。江北新区成立后,在发展“4+2”产业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集成电路、生命健康、新金融三大核心产业,打造“两城一中心”,即“基因之城”“芯片之城”和“新金融中心”,由此催生的“研创经济”已在新区这片创新创业热土上强势崛起。 江北新区基因大厦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巨大,而江北新区一季度GDP却逆势上扬,同比增长7.4%,“研创经济”功不可没。新区集成电路、生命健康两大主导产业都成为主要的经济增长点,其中,集成电路产业一季度实现了21.15%的高速增长,医药制造业增长也高达20.17%。 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基因之城”还不断贡献着科技力量——金域医学作为省内首家指定开展新冠肺炎检测的第三方医检机构,开展核酸检测样本超15万例,日检测量峰值可达5000例;帝基生物申报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获得欧盟CE/IVD认证;前不久,世和基因旗下迪飞医学采用mNGS检测流程,满分通过国家卫健委开展的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室间质量评价……在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有17家企业直接参与了新冠病毒感染应急防治相关科研工作。 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现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表示,在疫情的冲击下,一季度中国经济负增长6.8%,而江北新区实现正增长7.4%实属不易。他认为,江北新区不单为南京、为江苏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更为全国经济上行作出了表率。新型研发机构是南京探索产学研转化的改革成果,在聚焦关键技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等方面意义重大。新区围绕主导产业,强化与高校院所合作,培育了一批面向市场、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新型研发机构。仅2019年,新区就新增新型研发机构20多家,占全市比重超过20%,其中建在“两城一中心”主导产业方向上的新型研发机构数量占比达70%以上。2019年,新区4家新型研发机构被评为南京“十佳新型研发机构”。在推动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新型研发机构的作用越发凸显。 地标之变:“月光宝盒”“长江之舟”,不断刷新城市印象5年前,提到江北的地标,很多人会想到长江大桥北堡、想到老浦口火车站,这些极具年代感的建筑,是特定时间段铭刻在人们心中的印记。5年间,这片土地上陆续崛起了更多现代化的地标,从宛若“月光宝盒”的市民中心,到造型独特的五星级酒店“长江之舟”;从地上500米的摩天大楼,到向下7层的地下空间……江北新区地标云起,不断刷新着人们对城市的印象。 宛若“月光宝盒”的市民中心近日,江北新区市民中心正式对外开放,美轮美奂的“月光宝盒”刷爆了南京市民的朋友圈。从外观上看,它由上下错位的两个直径104米的圆形塔楼组成,仿佛一只徐徐打开的“月光宝盒”,上圆遮蔽形成的市民活动广场,保证了室外活动不受天气影响,到了晚上,灯光亮化的效果让它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月光宝盒”不仅外观吸引眼球,服务功能也极为强大。其一至三层为政务服务大厅,分为创业创新服务大厅、投资建设服务大厅、民生保障服务大厅等五个区域,为新区企业、市民提供全方位服务;四到五层为新区规划展示馆,市民可由目前国内最长的无支撑扶梯直接进入,扶梯下方,200多米的步行廊道延伸至远处,造型宛若一把打开宝盒的钥匙,作为观景平台可远眺长江。 在“月光宝盒”周围,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已经轮廓初现。它临江而建,会展区、会议宴会区和办公区组成一艘大船造型,薄片式设计的酒店犹如扬起的风帆。项目计划2021年6月底竣工,这座海峡两岸企业家峰会的永久会址、长江之滨的新地标建筑,将进一步完善新区国际化功能。在中央商务区,一个深入地下7层的“地下未来城”正在快马加鞭建设之中。480万平方米地下空间、最深可达地下48米、4条地铁线交织贯穿无缝换乘……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地下空间,江北新区“地下城”打破常规设计,将“风光水绿”引入地下,为地下空间提供阳光、引入绿植。可以憧憬的是,未来的江北新区不仅有一处位于地下的舒适现代都市生活新空间,地面交通状况也会是全新的模样。 感受之变:环境美配套全,擘画“生态宜居”新蓝图今年60多岁的周强是江北新区大厂街道居民,同时也是一位拍鸟达人。“我小时候,在大厂地区只能看到麻雀。现在走到哪都有鸟,而且品种多,成群结队。”周强说。 鸟类是反映生态环境的“晴雨表”,在周强看来,江北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鸟儿最有“发言权”。这几年,周强在新区拍到的鸟类品种有90多种,包括棉凫、寿带鸟、小鸦鹃、黑鳽等珍稀鸟类。他表示,这些多年未见的鸟类迁徙到江北新区,说明新区生态环境有了极大改善,再加上市民环保意识增强,让鸟儿有了更大的生存空间。 对于江北新区的居民来说,他们的感受显然要比鸟儿更加真切,看到的景象、闻到的气味、听到的声音,和过去相比都有了彻底的改变。 长江大桥北堡下的桥北滨江生态公园,如今已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每到周末更是游人如织。“你们可能没法想象以前这里有多‘脏乱差’,还有很多菜地、棚子,大家都不愿意过来。”泰山街道居民肖娣华回忆道。 5年来,在新主城的建设中,新区一手抓生态文明建设,一手抓民生实事项目,努力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江北新区的快速路网“如果没有江北大道快速路,很难想象每天如何去浦泗路的爱信诺大厦上班。”家住江浦的李晓说。作为新区的主骨架道路,江北大道贯穿整个直管区,截至今年5月,全线34公里已经全部贯通,道路周围的环境面貌也全面提升。目前,新区正在加速构建“三横三纵”路网,打通断头路,不断完善复合交通网络体系。 将在年底结婚的张华最近刚刚在江北买了新房。选择安居新区,他最为看中的是这里的医疗和教育资源。鼓楼医院江北国际医院、南医大四附院、托马斯国际学校、南京一中分校等相继落成,让新区居民“看病不过江”“就近能入学”。 一座城市的魅力如何彰显?答案自然是生态、宜居、文明、幸福……江北新区的辉煌篇章刚刚开了个头,下一个5年,还将收获怎样的精彩?让我们拭目以待。(素材来源/紫金山新闻 编辑/陈茜 江北新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