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吉林大学护理学在职研究生,报考难度如何,好考吗?天野

吉林大学护理学在职研究生,报考难度如何,好考吗?

吉林大学护理学在职研究生受到了很多同学们的关注,那么,吉林大学护理学在职研究生好读吗? 免试入学吉林大学护理学在职研究生招生方式为同等学力申硕,同等学力申硕是免试入学,同学们无需参加入学考试,只要满足条件即可参加课程学习。所以同学们只要满足大专学历即可参加课程学习。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查看招生简章!报考门槛低吉林大学护理学在职研究生通过同等学力申硕方式招生,满足大专学历即可参加课程学习,在规定时间修满学分即可获得结业证书;满足本科有学士学位及以上学历,即可参加后期申硕考试,考试通过获得学位证书。申硕考试难度小同等学力申硕考试科目少,只有综合和外语两门;考试分数线:采取及格制,满分100分,考生只要达到60分即可通过考试;考试机会:每位学员有四次考试机会,一次不过,可以单科成绩保留,多次参加考试。考试通过率高。综上,吉林大学护理学在职研究生免试入学,后期申硕考试难度小,还是很好读的。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更多文章!想选择北京外国语大学在职研究生,你必须满足这些要求?北京地区,想报教育学在职研究生,有哪些院校可选择呢?

打工梦

护理学在职研究生毕业能拿到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吗?

很多报考在职研究生的学员都是为了获得证书才去报考。而护理学是在职研究生招生专业之一,那么,报考护理学在职研究生能获得双证吗?在职研究生双证:所指的是同时获得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的在职研究生。护理学在职研究生可通过同等学力申硕、非全日制研究生两种方式报考。一、护理学非全日制研究生:可获得双证。因为非全日制研究生方式和全日制研究生方式招生政策相同,通过统考和复试的考生,可以入校学习,顺利毕业就可以获得护理学在职研究生双证了。想要报考护理学在职研究生,但不知道自己的条件是否能报名?可点击下方“小程序”查看招生院校。二、护理学同等学力申硕:不能获得双证。护理学在职研究生以同等学力申硕方式报考,是无法获得双证的。因为,同等学力申硕是非学历教育,学习课程并通过统考也只能获得护理学硕士学位证书,无法获得研究生证书,也就无法提升学历。所以,想要报考护理学在职研究生提升学历,建议选择非全日制研究生方式报考。

毋意

吉林大学护理学在职研究生值得报考吗?

随着社会的发展,护理专业成为很多在职人士想要报考的热门专业之一,很多在职人士想要报考护理学在职研究生,来提升自身能力和学历。那么,护理专业可以报考在职研究生吗?护理专业是可以报考在职研究生的。那么,想要报考护理专业在职研究生可以选择哪所院校呢?想要报考护理专业在职研究生可以选择吉林大学。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查看招生简章!吉林大学护理学在职研究生值得报考吗?1、全国唯一开设。目前仅吉林大学开设“基础医学领域”、“护理学”等医学类专业在职研修班,可申请医学硕士学位。2、可对接非全日制双证。在学习期间如通过12月联考,可对接护理学专业硕士,学分互认,可取得硕士学历和学位双证。3、考试通过率高。国家统考有重点和针对性考前辅导,结合当年考纲紧扣考点;校内结业无题库考试和闭卷考试。4、多次申硕考试机会。国家统考有5次考试机会,其他院校一般为4次。5、学习时间灵活。面授课程未能参加者,可通过在线课堂完成学分学习,不影响学业进度。6、可选修其他专业。除本专业之外,可自愿选修其他专业的课程,含其他医学类、金融学、法学、应用心理学等。综上,吉林大学护理学在职研究生是值得报考的,同学们可以放心报考!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更多文章!吉林大学在职研究生网络班招生情况法学在职研究生招生院校有哪些?如何报考?

实体

本科生可以报考吉林大学护理学在职研究生吗?

吉林大学护理学在职研究生受到了很多同学们的关注。那么,本科生毕业几年可以报考吉林大学医学在职研究生呢?吉林大学护理学在职研究生招生方式有同等学力申硕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方式不同,报名要求不同。 同等学力申硕对本科生要求本科毕业生想要以同等学力申硕报读会计学在职研究生能先学习知识,入学一般有大专(含)以上学历即可,本科生可以直接入学。课程结业后,想要申请硕士学位要获得本科学历与学士学位满三年,符合申硕标准者申硕成功,能获得硕士学位证。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查看招生简章! 非全日制研究生对本科生要求本科学历者选择专业硕士会计学课程能够直接报名,对毕业年限没要求。报名成功,通过入学考试,被择优录取后学习专业知识。按要求学完规定的课程,院校考试成绩合格,完成论文答辩,能获得在职研究生学历证和硕士学位证。总之,本科生可以报考吉林大学护理学在职研究生,只要符合具体要求即可。综上,同学们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报考方式即可。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更多文章!中国人民大学管理类在职研究生有哪些专业方向?2020南开大学在职研究生考什么?

黑山羊

吉林大学护理学同等学力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条件分别是什么?

吉林大学作为一所唯一开设医学在职研究生的院校,其护理学在职研究生自然受到了很多同学们的关注。很多想要报考的同学,想要问需要符合什么条件。那么,吉林大学护理学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是什么呢?吉林大学护理学在职研究生招生方式为同等学力申硕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方式不同,报考条件不同。同等学力申硕同等学力申硕是先入学后考试。包括研修班报名和申硕考试两次报名。这两次报名,报考条件也不同。研修班报名条件:满足大专学历即可报考。申硕考试报名条件:满足本科有学士学位及以上学历,即可参加后期申硕考试,考试通过获得学位证书。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查看招生简章!非全日制研究生吉林大学护理学在职研究生通过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是可以获得学历学位双证的。满足大专学历即可参加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考生需要通过初试和复试,达到国家线或者院校线,院校再择优录取。考试难度比较大。以上就是小编为同学们整理的吉林大学护理学在职研究生报考方式和报考条件的相关内容。同学们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更多文章!在职研究生和同等学力申硕分别是什么?有什么关系?吉林大学护理学在职研究生,报考难度如何,好考吗?

廉贪之实

职场新人要想在公司里混得好,你必须记住三句忠告,否则会吃大亏

刚毕业的小云是今年病区来的新同事,第一天自我介绍时还笑嘻嘻地说,不是吃货的菜鸟不是一个好护士。可是接下来的四个月里,我却鲜有看到她嬉皮打趣。取而代之的是,手忙脚乱的身影,沮丧紧张的眉眼,偶尔放松休息时也是沉默寡言。后来我和小云交流过才知道,她这几个月里,不是被批评说话不当,就是被指责丢三落四。明明自己很努力很忙碌,但是却越来越无所适从。这让我想起以前的自己,稚嫩莽撞,总踩到职场雷区。那时候我也困惑,总觉得苦海无涯。现已是过来人的我,用一颗坚韧的心,一边坚守,一边深造,终于也走出了属于自己的方向。成功也许不能复制,但是力量可以传播。如今,我想和职场新人说点掏心话。01职场没有快速入门指南在走出校园后,满腔热血的我很快就发现,医院是个生死战场,更是赤裸裸的职场。这个职场里也有“高大上”精神的呈现,但更多落到实处的还是繁杂的工作。就像脚下的小白鞋,能够折腾又不发臭就行。工作没有因为我的初出茅庐而仁慈点,更不会包容我的大大咧咧。而比起身体上的疲惫,心里的压力就更让人心慌。但是,冲击最大的还是复杂的人性百态。外行人对这份分支繁细的职业只能管中窥豹,以至于求安慰时,家人和朋友总是不能理解……心,就这样一次次被现实泼了冷水。有的路要一个人走。对于职场新人来说,开始工作就要做好被扔进迷宫里的准备,没有快速入门指南,也没有通关密诀,只有靠自己摸索才能找到未来的方向。02你的积极努力,只是另一种混沌迷茫“你这样就是烂泥扶不上墙。”我很惊讶,这居然是对我的评价。在同事眼里,我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而我也一直很肯定自己的努力,积极地参加各类查房、讲座、技能比赛、学英语翻译……“你说你工作两年了,到底有什么成绩?”这句话给了我当头一棒,我开始反思,我所谓的努力,到底是什么?救死扶伤?那是本职工作;崭露头角?还真的没有拿得出手的优势;技多不压身?似乎没有用武之地……大多数新人都没有清晰的职业发展方向。要么走一步算一步,要么左顾右盼,很浮躁很混乱。想起王尔德的一句话,他说,大多数人都活成了别人的样子。他们的思想是别人的思想,他们的生活是仿品,他们的激情来自他人。有的人渴望从别人的认同中得到满足,期待着从别人的观点中得到指引。感觉自己缺的是总是别人的循循善诱。于是形成东张西望的虚假积极,一时满足。但是得到肯定的是别人,得到机会的还是别人,升职加薪的又是别人。内心的欲望得不到实现,还要被现实打压,于是垂头丧气,混沌迷茫,陷入恶性循环。03与其自嘲自怜,不如丰满羽翼生活总是发出灵魂拷问,就像歌里唱的,“是谁出的题那么的难,到处都是标准答案”。那就先看看有哪些答案吧。希望有日回首,两岸猿山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001做好情绪调节,快速适应职场。新人一张张稚嫩的脸遮盖在口罩下,但情绪不会因此消失。学会排解不良情绪,才能从那束裂缝里透出的光中,感受温暖。我有记录情绪的习惯。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工作和困惑,过段时间再回看,看看这些情绪是怎样发展的,是已经被取代了?还是越演越烈?同时也转换成“旁观者”,帮助自己整理情绪,看看这些彼时的感受只是发泄的、幼稚的,还是需要关注的。接着就要进行反思和求助,努力突破重围。有句话是说,有的人在雨中漫步,其余的只是被打湿了衣衫。对发生的事情的解读不同,看到的世界就不一样。人需要跳出情绪的禁锢,试着做一个享受雨水的人,不要遇上下雨就为湿哒哒的衣裤烦躁,觉得自己倒霉。把经历的一切都当作人生体验,或好或坏,都是一种体验。002掌握硬核技能,学会展示和突破。走向舞台的通行证,往往在手里,却又被视而不见。办公技能如PPT演示,表现能力如公开演讲主持,才艺特长如歌舞朗诵,还有学霸必备的英语口语和论文写作等。这些硬核技能都能够让领导刮目相看,眼前一亮。只有懂得跃出河面,让阳光下鱼鳞闪烁,才有机会被引入更宽的河流,否则谈何其争上游。003坚持原则,再成为有能力帮助别人的人。新人的善良不带点锋芒,往往就是没有原则的心软。一边心存侥幸,一边惴惴不安。记得从前我的临床导师总是说我是个“软柿子”,看着我又忙又蒙,连连摇头。而他明明就是一个不婉拒、不冷漠的人,总是热心回应病人的需求。这几年成长起来的我才明白,他的古道热肠,是在坚持原则之上的。面对那些不合理的求助,他用自己的实力和经验,把热心转化成为专业的判断、冷静的沟通、正确的引导,以及力所能及的帮助。一味的“好说话”,只会养成别人的懒散依赖。所以,在有能力帮助人之前,先记住那些前车之鉴,学做个有原则的人吧。004寻找目标,先要不断尝试。入了职场的门,很多人走着走着,就出现混混沌沌的消沉,或者走马观花的模仿。他们总喜欢感叹——“真羡慕那些早早就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啊!”我的临床导师就是一个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在我独立上班一年后,他突然辞职了。在这之前,他发表了很多护理论文,也一直兼职为别人翻译和润饰论文。但是,就在他全职投入编辑工作室一年后,他再次回归临床,并且仅仅一年内取得了主管护理师资格,并考上了母校的在职护理研究生。大家都觉得他稳定下来了。他却在一年后再次果断辞职,跳槽到另一家医院,成为一名科研护士。没多久,我就看到朋友圈里他发的动态,原来他已经成功发表了一篇SCI文章。他曾说过,不要害怕犯错,不要认为自己不行,要一直尝试,你才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尝试就是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挑战,一次次突破。也许你会一路跌跌撞撞,但也请努力踮起脚,总能瞥见高墙外的世界。新人年年有,菜鸟总会进阶。做一只精进的菜鸟吧,迷茫时也不要放弃探索,时间会给出答案的。

尚玄

2019年吉林大学在职研究生护理学专业是研究生学历吗?

吉林大学在职研究生可报考专业很多,护理学专业是报考专业之一。那么,报考这个专业毕业后学历会改变吗?吉林大学在职研究生护理学专业,想要改变学历可选择非全日制研究生。根据规定,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采用相同的政策,并且毕业之后可获得学历和学位证,所以是研究生学历。想在2019年报考吉林大学在职研究生护理学专业提升学历,首先大家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学历要求:大学本科学历,包括自考学历、函授学历、网络教育学历的国家认可本科生。2、学位要求:本科学历且有学士学位。3、毕业时间:应届、往届都可以。>>>点击“小程序”查看招生简章。符合以上要求后,大家可登录“研招网”报名,时间一般在10月10日-10月31日左右,但是在11月份必须完成现场信息确认,之后才可参加考试。考试与全日制是一样的,要参加初试和复试2个环节。初试为全国统考,时间一般在12月底,与全日制一起考试,均为笔试内容。复试为学校自命题考试,时间由学校规定,主要是笔试+面试,是对综合能力的考查。这两个考试都通过了,并获得的录取通知书,就可以入校学习,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就能拿到吉林大学在职研究生护理学硕士学位和在职研究生学历证书。相关文章:吉林大学医学在职研究生硕士学位证书好拿吗?吉林大学护理学在职研究生有双证在职研究生吗?吉林大学在职研究生没有本科学位不能报吗?

春之歌

纪念陈绛先生︱跟着陈绛老师做学问

2019年8月20日上午,李安瑜在同学群里发布了一条信息:陈绛老师今晨去世了。如同晴天霹雳!我马上打电话给陈传,消息得到证实:凌晨一时九分,我们最最敬重的陈老师真的离我们而去。本文作者与陈绛先生合影陈绛先生寄赠本文作者的贺岁笺陈老师走得太仓促。我刚刚准备这个周末去位于上海淮海中路的徐汇区中心医院看他,顺便带他去隔壁的老人和饭店吃个饭,没想到竟成终生遗憾。两个月前,我去徐汇区中心医院看他,他一如既往安详地端坐在病床上,在平板电脑上审读文稿。陈老师一生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学术既是他长期以来的追求,也是他怡情养性的方式。他告诉我,电脑上的支架是他的长子陈任从澳洲回来时给他安装的,这样打起字来平稳多了;他还在赶着修订《陈宝琛年谱》,争取早点交付出版社;他还告诉我一件很巧的事,他隔壁病床上住的竟是我舅舅在复旦中文系的同班同学。他宽慰我:他很好,医生和护士对他都很好,病房的饭菜也很好。更多的是他在问我:仇华飞最近不知道怎么样了?王海燕该从德国回上海了吧?张晓敏还是那么忙?他顺手拿出一本由文史馆组织编写的《陈绛口述历史》,让我转交给张晓敏。他还关心着:伊兴好吗?舒予最近在香港还是在上海?并且饶有兴致地和我一起看我那小外孙的照片。临别时,他一如既往坚持送我到电梯口,直到电梯门关闭。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最后留给我的,竟是电梯关闭一刹那间他那敦厚的身影和慈祥的笑容。最早知道陈老师是在考入复旦历史系后不久,同学之间谈论最多的是系里的老师,除了如雷贯耳的“二周”(周谷城、周予同)和谭其骧先生、蔡尚思先生,还有就是带有传奇色彩的几个人:被毛泽东点过名的五大右派之一陈仁炳先生,据说也被毛泽东点过名作为反面教材留在系里的姜义华先生,再就是最后的帝师——宣统皇帝的老师陈宝琛的孙子陈绛先生(后来知道不是嫡孙而是侄孙)。接下来选修了陈老师开设的《洋务运动史》。陈老师上课,不像沈渭滨老师那样抑扬顿挫卒归于质,也不像朱维铮老师那样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他的风格是平实而厚重,详明而独到:从军事装备、机器生产、科学技术,到制度创建、社会改良、观念启蒙,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多方位多视角的洋务运动图景。更为受益的是,他不是就事论事,更少有是非评判,而是将洋务运动放到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中加以考察。比如李鸿章,他不回避也不纠缠是不是刽子手和卖国贼,更强调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最早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他后来编撰的《李鸿章评传》,副标题便是“中国近代化的起始”。再比如赫德,他不否认赫德的在华活动是与西方资本主义对华侵略同步展开的,但更注重揭示赫德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为和影响,他晚年致力于翻译《赫德日记》,有人赞其“重塑了赫德铜像”,我倒不这么认为,为赫德歌功颂德不是陈老师的作派,为中国近代化研究留下第一手记录才是他的初衷。陈老师是国内最早研究中国近代化的学者之一。毕业后,我留校担任学生辅导员并参加中国近代史教研室的活动。那时候的中国近代史教研室可能是历史上最兴盛的时期,领军的是田汝康先生,接下来是汪熙先生、黄苇先生和陈绛先生,再接下来是陈匡时老师、沈渭滨老师和杨立强老师,后面是夏林根、陈宗海、戴鞍钢、王立诚和我五个当时的“小字辈”,王立诚后面好多年再没有新人进来,因为超编了。那段时间,我和陈老师的接触并不多,但总觉得陈老师是最容易接触的。他家世显赫却平易近人,他学贯中西却淡泊名利,他处世低调待人宽厚,从不轻易品评他人议论是非。他从来没有要求我什么希望我什么,却总是关切地询问我:最近好吗?有需要帮助的吗?和他在一起,我觉得很轻松,不拘束。接下来我准备读在职研究生。朱维铮老师曾希望我跟着他读。他是我大学本科论文的指导老师,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没有少挨骂却收获更多,他难得地给我的论文打了优秀,却又吝啬地写下了“作为一篇本科论文还能读得下去”的评语。我犹豫了一阵子,还是没有胆量去读朱老师的研究生。我找到陈绛老师,他很爽快地答应接受我这个学生。成为陈老师的学生后,他教给我最多的是敬畏学术和奉献学术:陈老师的一生最敬畏的是学术,他也将一生奉献给了学术。研究生期间课程是免修的,因为我在读助教进修班时已经修完了相关课程,重心是学位论文。陈老师研究的领域是中国的近代化。中国近代化起步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而中国近代史却发端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这中间存在着二十年的时间差。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时间差?我想以鸦片战争时期睁眼看世界的思潮为切入点展开研究。我选取了三个人和三本书——魏源的《海国图志》、徐继畬的《瀛寰志略》和梁廷枏的《海国四说》——作为考察对象。这三个人是最早睁眼看世界的代表性人物,这三部书则代表了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最高水平。我把我的设想告诉陈老师,陈老师表示认可,同时提点我:如果只是睁眼看世界,为什么要选取三个人和三本书?他们之间除了同质性以外,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短短几句话如醍醐灌顶。我进一步查阅文献,发现这三个人确实既一样又不一样。他们年龄相仿:魏源生于1794年(乾隆五十九年),徐继畬生于1795年,梁廷枏生于1796年(嘉庆元年),恰逢乾隆嘉庆政权交替之际清朝统治由盛转衰之时。他们都以学识渊博著称,可是在鸦片战争以前治学范围和处世方式迥然有别:魏源崇尚经今文学,强调经世致用;徐继畬以理学名世,在科举仕宦的道路上踌躇满志;梁廷枏则承绪了汉学家的传统,热衷于钩稽沉隐究索名物。鸦片战争期间他们分别活动于江苏、福建、广东沿海,最早感受到西方对中国的冲击,并最早睁开眼睛打量世界:魏源将视野从盐漕河币等内政问题转向海防、外交和域外知识的探求,编纂成《海国图志》;徐继畬作为主持福州厦门两口通商事务的官员被推上中西交涉的第一线后,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西方,进而撰写了《瀛寰志略》;梁廷枏则在被英国人的坚船利炮惊醒后,走出“于世无患与人无争”的书斋,用汉学家的求实精神打量陌生的入侵者,写就了《海国四说》。耐人寻味的是,在对外部世界进行了一番探索之后,他们提出的“制夷之策”各不相同:魏源倡导“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徐继畬认为“夷不可敌民不足恃”,主张以“抚夷”而“服夷”;梁廷枏则强调“夷不足虑民力可恃”,主张“以民制夷”,这三种应变主张实际上反映了战后中国社会嬗递出现的三股社会思潮。同样发人深省的是他们的归宿:当道咸交替之际中西冲突再趋激化之时,魏源和他的“师长”主张倍受冷落,怀着失望和迷惘弃官学佛不与人事;徐继畬因为福建英人入城问题为千夫所指,被削职返籍后也绝口不谈时事;梁廷枏则作为广州反入城斗争的士绅领袖受到朝廷的借重和奖掖,但面对随后接踵而至的内忧和外患却束手无策。我把我的心得告诉陈老师,他在认同之外多了几分赞许。大量的功夫是阅读文献。在确定选题时我只知道这三个人和三本书,只准备通过文献解读搞清楚:他们睁开眼睛之后看到了什么,他们所介绍的世界与现实的世界吻合和悖离程度怎样,影响他们认知的是什么,他们的介绍又有什么影响。陈老师学贯中西、识融古今,对我所要研究的文献如数家珍。他提示我,《海国图志》从道光二十二年到咸丰二年有过五十卷本、六十卷本和一百卷本,这三个版本都要仔细研读并且加以比较,比较辑录的文献有哪些增删,比较关注的重心有没有变化,还要比较与社会风气的变迁有什么关联。后来的研究证实陈老师的点拨相当有先见,五十卷本汇集的是鸦片战争以前中外著述中有关域外的知识,六十卷本致力的是时人对于造船制炮等等西方技艺的介绍,一百卷本更多聚焦的是制夷之策的探求,这些改变不只反映了魏源对于西方了解的深化,更反映了战后社会思潮的嬗变。陈老师还告诉我,《瀛寰志略》与徐继畬的个人沉浮密切相关,因主持福州和厦门的通商事务撰写出《瀛寰志略》,因力主抚夷遭言路弹劾证据之一也是《瀛寰志略》,等到六十年代因熟悉洋务被重新起用,《瀛寰志略》同时被列为京师同文馆的教科书,徐继畬和《瀛寰志略》的命运与近代中国的命运又是密切相关的,陈老师的提点为我的研究指明了方向。陈老师还提醒我,《海国四说》“以中国人述外国事见长”,与梁廷枏作为一个汉学家的求实精神是直接相关的,但由于刊本较少流传不广,目前只有极少几部线装本存世,华东师大的胡逢祥有过专门的研究,可以向他请益。除了这三部书,陈老师还要求我阅读《筹办夷务始末》和英国外交文书,从第一手资料入手考察魏源他们对中西关系的认知。在认认真真地通读了这些文献后,我慢慢体验出陈老师的用心:鸦片战争的整个进程大致是按照英国人的既定部署展开的,包括魏源《筹海篇》在内的种种制夷之策,虽不乏反抗侵略的胆略,在先进的侵略者面前却又是苍白无力的。陈老师特别要求我阅读魏源的《圣武记》,我起初不解其意,将《海国图志》和《圣武记》比对阅读后我发现,魏源主张中最为人们推崇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即用武力对抗武力,在魏源的思想体系中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比它更需要的是“以夷制夷”“以夷款夷”和“以守为战”“以守为款”,而所有这些在魏源看来又都只是“兵机”而不是“兵本”,制夷的根本之图不在决战于疆场,也不在折冲于樽俎,而在战胜于庙堂,即“欲平海上之倭寇,先平人心之积患”,沿袭的仍然是传统的治平之道。而在制胜外夷后,魏源追求的不是让中国走向世界,而是回归《圣武记》所描述的“一喜天下春,一怒天下秋”“禁止令行,四夷来王”的所谓盛世。魏源、徐继畬、梁廷枏为人们打开了眺望世界的窗户,他们的双脚却仍然停留在中世纪,这不正是我所要寻求的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这二十年间中国的近代化始终没能迈出第一步的答案所在?!论文写就后,我把题目确定为《徘徊在近代与中世纪——鸦片战争时期三个探索者的足迹》。中国历史不讲中世纪,可那时候朱维铮老师正在编纂他的论文集,书名就是《走出中世纪》,我这是受到朱老师的启发。和陈老师讨论,他非常认同,并且讲中国的古代太长了,近代又太短了,在古代和近代之间应该有个中世纪,转折点就在唐宋之际。阅读的过程是艰辛的,但同时享受到的是阅读的怡静和收获的喜悦,这是陈老师让我领略到的阅读的真谛。在论文撰写中同样感受深刻的是陈老师对学术的敬畏。前几年清华校长林建华将“鸿鹄之志”念成“鸿hao之志”引发了一场风波,我马上联想到在陈老师面前我也曾误读成“鸿gu之志”被陈老师捉了个现行。我们这一代人的经历非常独特,谢希德校长在为我申请富布赖特学者所写的推荐信中,称道我下过乡、当过兵、也做过工,经历非常丰富,并且说我们这批大学生是同时代人中的佼佼者。可我自己很有自知之明,我们这些人的知识结构极不平衡,“文革”开始那一年刚进入初中,后来就没有好好读过书,高考靠的是历史、语文、政治知识的积累,数学和外语都挂了红灯,更缺乏的是严谨和系统的学术训练,在陈老师面前读错字便成了家常便饭。陈老师早年承绪家学,其后又精研西学,不但学术功底深厚,更以学术严谨著称,每每发现我的错误时,不是指责,不是调侃,也不是听之任之一笑了之,而是和颜悦色地告诉我,这个字读错了,那个字应该怎么读,令我虽不感到窘迫,内心却充满了自责。我现在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是引号和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的连用,在我递交陈老师的文稿中,标点符号的运用相当随意,事实上我也没有考虑过应该怎么用。陈老师一一标注出我文中的错误,又非常细心地告诉我:如果引文独立成句,句号应该放在引号里面;如果引文并不完整,逗号或句号就要放到引号外面;如果文末用的是问号或感叹号,则应放在引号外面,那个场景就像老师教小学生一样。我当时或许是记得了,或许是没有当一回事。不久后去江西南昌开会,丁日初先生专门把我叫到他的住处,就着我的论文一一纠正引号运用上的错误。丁先生是陈老师多年的同事和挚友,当着丁先生的面我脸红了,我惭愧的不是我自己犯了错,而是我丢了陈老师的脸,更何况这些错误陈老师早就给我指出了。打那以后,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书房,我都摆放着两部书,一部是《辞海》(缩印本),一部是《英汉大词典》。还有一件事同样令我印象深刻。有一段时间,陈老师负责上海高考历史卷的出题,他出了这么一道题:“郑观应在中日战争前夕写的号角般的《盛世危言》,号召中国人为民族的生存进行激进的改革,他的读者包括康熙皇帝、孙中山和青年毛泽东”,让学生改错。这段话出自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中译本,他告诉我出题的目的不只是考学生的历史知识,更是要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学术严谨的习惯。在这以后不久,他还专门写了近万字的《评〈中国的现代化〉的名字翻译》一文,发表在《近代中国》上。陈老师对学术的敬畏还体现在他的厚积薄发。他自己轻易不发表论文,应该也不希望他的学生草率地发文章。我的论文完成后,答辩委员会给予了肯定并评定为优秀,但在作评论时五个委员都不约而同地称道陈老师治学的谨严和学养的深厚。我知道,我是沾了陈老师的光。在这以后,不时有人提醒我花点时间将论文修订出版,可是我不敢,总觉得还拿不出手,我想陈老师也不希望我这样做。可是前几年我和他闲聊,说起当时写作论文时,过多强调了以西方为标尺,臧否人物评判是非。陈老师很有同感,强调西方的不都是好的,传统的也不是一无是处,鼓励我重新捡起论文,并抓紧修订争取出版。我深切地感受到,陈老师不鼓励粗制滥造,但却支持在学术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更有一件事让我至今心怀感激。有一次上海古籍出版社组织编撰《二十五史新编》,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张晓敏专程登门,请陈老师负责《晚清史》的撰写,并让我协助。陈老师当场应承了下来,并很快与我讨论出编写体例和编写提纲,还亲自撰写了几份样稿供我学习。可是不久他跟我讲,他不参与了,让我一个人完成。我没有答应。陈老师又非常直白地对我讲,他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名利上的追求和考核上的压力了,你们还要评职称还要完成工作量,这本书写出来对你的学术发展应该是有帮助的。我不能再拒绝了,后来拉着戴鞍钢一起写就了这本书。那个时候,学生叫老师“老板”、给老师打工是天经地义,可陈老师不但厌恶做这些事,还设身处地地为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条件。论文完成后,我打算继续跟陈老师读博士。遗憾的是,虽然那时候中国近现代史的实力相当雄厚,陈老师和汪熙老师、黄苇老师的近代经济史研究,朱维铮老师、姜义华老师、李华兴老师的近代文化史研究,陈老师、汪熙老师、陈匡时老师的近代中外关系研究,还有杨立强老师、沈渭滨老师和陈老师、汪老师的近代资产阶级研究等等,在当时的学术界都是出类拔萃的。但因为学术圈里的种种原因,博士点始终批不下来。汪熙老师那时候挂靠在国际关系门下带博士生,他希望我跟着他研究中美关系史,但我仍期盼着继续跟陈老师做学问,直到1993年我调出复旦大学到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工作,还是没能如愿。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陈老师直接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并不多,最早的是王维俭,后来有陈潮和杨苏荣、尤卫群和王圣良,再后来是仇华飞和王泠一,这里面有几位还是挂靠在其他老师名下的。这对学术界是一个损失,对陈老师是一大遗憾,对我则是失去了读博的机会。陈老师晚年醉心于家族史的研究。作为福建望族螺洲陈氏的后人,他对自己的家族充满景仰,也充满自豪,他身上既具有家族传承孕育出来的贵族气质,也留有历经改造后的痕迹,他用史家的学识记录下家族的历史,同时也用家族的历史丰富了史学的研究。王家范先生在追忆沈渭滨老师时 ,称沈老师是“最后的乡绅”。照此推之,陈老师堪称“最后的贵族”。(本文载傅德华、戴鞍钢主编《有容乃大 无欲则刚——陈绛先生纪念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势用

河北援汉护士:战疫五十多天,我们互相支撑坚持住了

回忆起在武汉市第七医院重症病房的那段日子,申康康说他印象最深的有两件事:一是新冠病毒的猛烈程度,“我在ICU工作十几年了,处理过各种病人,但这次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恶化速度是最让我惊讶的,常让医护人员措手不及。”另一件事是一线重症医护人员的辛苦与付出,“大家都在拼命,互相鼓励互相支撑坚持过了这段时期,同生死共患难”。申康康是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1月26日,他随河北省第一批援汉医疗队启程前往武汉参加“战疫”。在武汉,申康康担任重症护理组组长,率领一支48人的护理队伍进驻武汉市第七医院ICU,负责该院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的护理工作。所在病区病患清零后,3月20日,他从武汉回到了石家庄,结束了五十余天的医疗援助任务。申康康在武汉工作照片 本文图均为 受访者 供图高风险的护理“ICU里的护士和普通病房里的护士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在新冠肺炎ICU做护士更辛苦忙碌。”申康康如是告诉澎湃新闻。一天24小时,必须保证每时每刻都有护理人员守在病人床边。“武汉七院ICU一共能接收15名病人,我们一共48名护士,6小时一班,一天四班轮转。”申康康介绍,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密切的人,尤其是重症病区,患者的日常几乎全部依赖护士,包括饮食、大小便等基础护理,疫情暴发后,武汉七院清洁人员和护工全部离岗,因此垃圾处理、病区消毒等工作也落在了护士身上。“每天都好几箱垃圾,还要给病人收拾床、收拾头发、擦地等等。” 申康康说。除了这些基础工作,更重要的是医疗护理,很多治疗的实施都需要护士来操作完成,护士需要将医生开具的药物给患者使用,要随时监控各种监护设备的情况,要为患者进行补液等专业操作。很多工作往往伴随着被感染病毒的风险,“吸痰、插管、做咽拭子这些,都是与患者密切接触的”,有时医护人员进行对病人抢救等近距离操作时,病人会有大量飞沫。申康康介绍,在ICU中每一项任务都是挑战,比如为患者调整俯卧位通气时,看似简单的动作至少需要5至6名人员协作,需要保护人工气道和其他管路以及病人的容易受压部位,将病人移到床的一侧,再合力让患者趴在床上,给病人做肺复张,调整呼吸机参数,观察氧合情况,调整最佳呼气末正压……“我感激重症护理组每一位的付出,他们真的很辛苦。”申康康告诉澎湃新闻,当一名护士完成6小时值班后,都近乎精疲力竭,全身衣服湿透,手被泡白,“出来后护士手都不敢使劲,指甲被泡软了,一用力怕指甲会劈”。起初,为保障病房层流达标,病房内需要一直开窗通风,夜里寒风凛冽,一身汗的医护人员们被冻得打寒颤。申康康回忆,抗疫初期医疗资源紧缺,队伍中有一名身高一米九的男护士,因身材魁梧导致没有合身的防护服,但因人员问题他又必须上岗,那名护士就用胶带把防护服密封不住的地方封住。另外,为了最大限度节省防护装备,医护人员6个小时不吃不喝不去厕所。“我们不知道穿了多少包纸尿裤”,申康康曾开玩笑说,“挺好的,像回到了童年,还可以体会一下纸尿裤的感觉”。“每一位重症护士都是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值得敬佩。”申康康向澎湃新闻介绍,其团队接管的武汉七院重症病人清零后,休整期内几名护士踢毽子放松,申康康发现一名护士总是用手接毽子,腿脚行动不便。询问之下才得知,那名护士在前往武汉前一个月,才做过腿部手术,术后时常感疼痛。“天天上班、俯卧位、心肺复苏、蹲下起来各种操作,他都从来没说过这些,也没抱怨过疼痛。”除此之外,有的护士推掉了原定的婚期,有的护士错过了家中长辈老人的葬礼……“大家都在拼命,互相鼓励互相支撑坚持过了这段时期,我们叫‘同生死共患难’。”申康康在武汉工作照片迅速恶化的重症病人这支拼命的团队,面对的“对手”也同样强大。申康康坦言,他从事ICU重症护理工作十多年了,处理过各种病人,但这次新冠肺炎还是让他吃了一惊,尤其是重症患者的病情恶化速度,“常让医护人员措手不及”。申康康介绍,在他看来,这次新冠肺炎轻症患者和重症患者是“两个极端”。一些轻症患者,通过吸氧服药等方式,几周时间内核酸检测就可转阴。但一旦病人呈重症,那么有的很快就会发展成危重症,“甚至在非常快的时间内发展成多器官衰竭”。申康康告诉澎湃新闻,经常是某个病人前一天“能说话能吃能喝,带上高流量吸氧还能正常维持”,但短时间内病人就有可能恶化至生命垂危的危重病人,“多器官功能衰竭,肾功能不行、心脏功能不行、循环衰竭、血压维持不住……”“我记得我们病房有一位30多岁的患者,来的时候还能和我们说话打招呼,几天后人就没了”,申康康坦言,这是对医护人员打击最大的时候。医生和护士们规范地运用了所有可以使用的医疗手段,却挽回不了一条年轻的生命。每每这个时候,申康康作为护理组组长就要安抚队员情绪,“心理关怀很重要,对医护人员和病人都是如此”。申康康记得,曾经有一名50多岁的大叔从普通病房转入ICU,“转进来时大叔状态还可以,还能说话,只是一说话就喘得厉害”。此后每天申康康进到病房时都会跟大叔打个招呼:“大叔今天不错啊,今天好!”可往往得到的总是大叔消极的反馈,“好什么好,过几天就没了。”申康康说,他可以理解病人的想法,病人每天看着身旁的病友病情恶化、被抢救、甚至离世,心理负担自然很大。“后来我们就鼓励大叔,拿着指标报告跟他讲,你看你这个指标又上来了,慢慢都在变好……”申康康告诉澎湃新闻,大叔听到这些话后整个人都不一样了,最后病情也得以好转。3月13-14日两天,申康康所在团队接管的武汉七院ICU最后7名患者被陆续转院,实现清零。最后一天,申康康和所有护士们都再次进到了ICU病房,把几千平米的区域完整打扫了一遍,宽敞明亮、一尘不染,看不出这里过去几十天中进行了怎样残酷的战争。重症护理组部分成员合影“回家真好”武汉七院清零6天后,申康康3月20日回到了河北石家庄。“回家真好”,申康康告诉澎湃新闻,目前他正在隔离点进行隔离,在武汉时的压力终于释放,现在要回归原本的生活。在武汉时,作为重症护理组组长,申康康不仅要作为护士每日进病房做临床工作,还要完成大量管理工作,排班、写规范、定制度、纠正防护工作,每晚还要开会分析疫情、总结经验不足。申康康形容自己是一个“热血”的人,每天不管忙到多晚,第二天也能爬起来继续战斗,“只是愧对了家里人”。申康康的父母都已年过六旬,两个孩子还年幼,疫情期间,同为护士的爱人一直上班、值班。只能让申康康的父母从老家赶回帮助照顾孩子。申康康告诉澎湃新闻,在武汉时,每晚家人都会给他打来视频电话,父母、爱人和孩子挤作一团,都想看看他,但大部分时间他都是在工作状态,“我就跟他们开玩笑说,你们就看着我工作也挺好”,专心于手头工作的申康康总是只能有一搭没一搭地回应着家人的问候。申康康说,他很感激家人对他工作的支持。在疫情暴发之初还未接到支援命令时,他就对爱人说自己可能要去武汉支援,“我爱人知道我的性格,如果需要人去我肯定会去”,申康康告诉澎湃新闻,“当时我爱人听到这话,白了我一眼,说了一句‘到时候别逞能’”。如今回到老家,申康康也逐渐要回归自己的生活,对在武汉的日子却也还念念不忘,尤其是对那群一起战斗过的同事们,“每天早上,我们护理组的队员们都会相互视频,聊一聊今天早上又吃了什么,今天打算干什么,怀念此前一起工作的时光”。申康康笑言,等着他干的事很多。在郑州大学读在职研究生的他还有开题报告没有完成。5月2日还有一场英语考试等着他,“去年考了58分没过,今年年初去武汉也没复习。”申康康在隔离点报了个英语网课每日补习……“一切都会好的,我相信,一切都会好的。”申康康说。(来源:澎湃新闻)

洗心

战疫五十多天,我们互相支撑坚持住了

回忆起在武汉市第七医院重症病房的那段日子,申康康说他印象最深的有两件事:一是新冠病毒的猛烈程度,“我在ICU工作十几年了,处理过各种病人,但这次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恶化速度是最让我惊讶的,常让医护人员措手不及。”另一件事是一线重症医护人员的辛苦与付出,“大家都在拼命,互相鼓励互相支撑坚持过了这段时期,同生死共患难”。申康康是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1月26日,他随河北省第一批援汉医疗队启程前往武汉参加“战疫”。在武汉,申康康担任重症护理组组长,率领一支48人的护理队伍进驻武汉市第七医院ICU,负责该院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的护理工作。所在病区病患清零后,3月20日,他从武汉回到了石家庄,结束了五十余天的医疗援助任务。申康康在武汉工作照片 本文图均为 受访者 供图高风险的护理“ICU里的护士和普通病房里的护士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在新冠肺炎ICU做护士更辛苦忙碌。”申康康如是告诉澎湃新闻。一天24小时,必须保证每时每刻都有护理人员守在病人床边。“武汉七院ICU一共能接收15名病人,我们一共48名护士,6小时一班,一天四班轮转。”申康康介绍,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密切的人,尤其是重症病区,患者的日常几乎全部依赖护士,包括饮食、大小便等基础护理,疫情暴发后,武汉七院清洁人员和护工全部离岗,因此垃圾处理、病区消毒等工作也落在了护士身上。“每天都好几箱垃圾,还要给病人收拾床、收拾头发、擦地等等。” 申康康说。除了这些基础工作,更重要的是医疗护理,很多治疗的实施都需要护士来操作完成,护士需要将医生开具的药物给患者使用,要随时监控各种监护设备的情况,要为患者进行补液等专业操作。很多工作往往伴随着被感染病毒的风险,“吸痰、插管、做咽拭子这些,都是与患者密切接触的”,有时医护人员进行对病人抢救等近距离操作时,病人会有大量飞沫。申康康介绍,在ICU中每一项任务都是挑战,比如为患者调整俯卧位通气时,看似简单的动作至少需要5至6名人员协作,需要保护人工气道和其他管路以及病人的容易受压部位,将病人移到床的一侧,再合力让患者趴在床上,给病人做肺复张,调整呼吸机参数,观察氧合情况,调整最佳呼气末正压……“我感激重症护理组每一位的付出,他们真的很辛苦。”申康康告诉澎湃新闻,当一名护士完成6小时值班后,都近乎精疲力竭,全身衣服湿透,手被泡白,“出来后护士手都不敢使劲,指甲被泡软了,一用力怕指甲会劈”。起初,为保障病房层流达标,病房内需要一直开窗通风,夜里寒风凛冽,一身汗的医护人员们被冻得打寒颤。申康康回忆,抗疫初期医疗资源紧缺,队伍中有一名身高一米九的男护士,因身材魁梧导致没有合身的防护服,但因人员问题他又必须上岗,那名护士就用胶带把防护服密封不住的地方封住。另外,为了最大限度节省防护装备,医护人员6个小时不吃不喝不去厕所。“我们不知道穿了多少包纸尿裤”,申康康曾开玩笑说,“挺好的,像回到了童年,还可以体会一下纸尿裤的感觉”。“每一位重症护士都是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值得敬佩。”申康康向澎湃新闻介绍,其团队接管的武汉七院重症病人清零后,休整期内几名护士踢毽子放松,申康康发现一名护士总是用手接毽子,腿脚行动不便。询问之下才得知,那名护士在前往武汉前一个月,才做过腿部手术,术后时常感疼痛。“天天上班、俯卧位、心肺复苏、蹲下起来各种操作,他都从来没说过这些,也没抱怨过疼痛。”除此之外,有的护士推掉了原定的婚期,有的护士错过了家中长辈老人的葬礼……“大家都在拼命,互相鼓励互相支撑坚持过了这段时期,我们叫‘同生死共患难’。”申康康在武汉工作照片迅速恶化的重症病人这支拼命的团队,面对的“对手”也同样强大。申康康坦言,他从事ICU重症护理工作十多年了,处理过各种病人,但这次新冠肺炎还是让他吃了一惊,尤其是重症患者的病情恶化速度,“常让医护人员措手不及”。申康康介绍,在他看来,这次新冠肺炎轻症患者和重症患者是“两个极端”。一些轻症患者,通过吸氧服药等方式,几周时间内核酸检测就可转阴。但一旦病人呈重症,那么有的很快就会发展成危重症,“甚至在非常快的时间内发展成多器官衰竭”。申康康告诉澎湃新闻,经常是某个病人前一天“能说话能吃能喝,带上高流量吸氧还能正常维持”,但短时间内病人就有可能恶化至生命垂危的危重病人,“多器官功能衰竭,肾功能不行、心脏功能不行、循环衰竭、血压维持不住……”“我记得我们病房有一位30多岁的患者,来的时候还能和我们说话打招呼,几天后人就没了”,申康康坦言,这是对医护人员打击最大的时候。医生和护士们规范地运用了所有可以使用的医疗手段,却挽回不了一条年轻的生命。每每这个时候,申康康作为护理组组长就要安抚队员情绪,“心理关怀很重要,对医护人员和病人都是如此”。申康康记得,曾经有一名50多岁的大叔从普通病房转入ICU,“转进来时大叔状态还可以,还能说话,只是一说话就喘得厉害”。此后每天申康康进到病房时都会跟大叔打个招呼:“大叔今天不错啊,今天好!”可往往得到的总是大叔消极的反馈,“好什么好,过几天就没了。”申康康说,他可以理解病人的想法,病人每天看着身旁的病友病情恶化、被抢救、甚至离世,心理负担自然很大。“后来我们就鼓励大叔,拿着指标报告跟他讲,你看你这个指标又上来了,慢慢都在变好……”申康康告诉澎湃新闻,大叔听到这些话后整个人都不一样了,最后病情也得以好转。3月13-14日两天,申康康所在团队接管的武汉七院ICU最后7名患者被陆续转院,实现清零。最后一天,申康康和所有护士们都再次进到了ICU病房,把几千平米的区域完整打扫了一遍,宽敞明亮、一尘不染,看不出这里过去几十天中进行了怎样残酷的战争。重症护理组部分成员合影“回家真好”武汉七院清零6天后,申康康3月20日回到了河北石家庄。“回家真好”,申康康告诉澎湃新闻,目前他正在隔离点进行隔离,在武汉时的压力终于释放,现在要回归原本的生活。在武汉时,作为重症护理组组长,申康康不仅要作为护士每日进病房做临床工作,还要完成大量管理工作,排班、写规范、定制度、纠正防护工作,每晚还要开会分析疫情、总结经验不足。申康康形容自己是一个“热血”的人,每天不管忙到多晚,第二天也能爬起来继续战斗,“只是愧对了家里人”。申康康的父母都已年过六旬,两个孩子还年幼,疫情期间,同为护士的爱人一直上班、值班。只能让申康康的父母从老家赶回帮助照顾孩子。申康康告诉澎湃新闻,在武汉时,每晚家人都会给他打来视频电话,父母、爱人和孩子挤作一团,都想看看他,但大部分时间他都是在工作状态,“我就跟他们开玩笑说,你们就看着我工作也挺好”,专心于手头工作的申康康总是只能有一搭没一搭地回应着家人的问候。申康康说,他很感激家人对他工作的支持。在疫情暴发之初还未接到支援命令时,他就对爱人说自己可能要去武汉支援,“我爱人知道我的性格,如果需要人去我肯定会去”,申康康告诉澎湃新闻,“当时我爱人听到这话,白了我一眼,说了一句‘到时候别逞能’”。如今回到老家,申康康也逐渐要回归自己的生活,对在武汉的日子却也还念念不忘,尤其是对那群一起战斗过的同事们,“每天早上,我们护理组的队员们都会相互视频,聊一聊今天早上又吃了什么,今天打算干什么,怀念此前一起工作的时光”。申康康笑言,等着他干的事很多。在郑州大学读在职研究生的他还有开题报告没有完成。5月2日还有一场英语考试等着他,“去年考了58分没过,今年年初去武汉也没复习。”申康康在隔离点报了个英语网课每日补习……“一切都会好的,我相信,一切都会好的。”申康康说。(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