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在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全省脱贫攻坚教育保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不断健全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阶段全覆盖。省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张清介绍,为了兑现“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我省逐年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健全资助政策体系,全面落实各级各类学生资助政策,有效保障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不断健全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阶段全覆盖。从2007年国家开始实施新资助政策以来,我省加快建立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经过持续不断的不懈努力,形成了涵盖学前教育到研究生阶段所有学段,以国家资助为主体、学校和社会资助为补充,包括“助、奖、免、补、贷、偿、食、勤”等多种手段在内的全覆盖、多维度、多元化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其中:在学前教育阶段,有保育教育费和生活费资助和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两免一补”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政策;在普通高中、中职学校,有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资助政策,其中对中职学生全部免除学费;考入普通高校后,提供国家奖、助学金,全面实施生源地助学贷款等。另外,针对高中至本专科阶段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还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政策。我省健全完整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是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的基础和保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十八大以来,我省持续压缩党政机关行政经费的5-6%用于教育事业发展,各级财政持续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全省资助人数、资助资金从2013年的622万人次、60.1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094.35万人次、146.62亿元。“十三五”以来,我省累计投入学生资助和营养改善计划资金625.09亿元,受益学生4743.02万人次。实施教育精准扶贫资助政策,保障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全部获得资助。我省明确要求,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阶段,各级各类学校在落实学生资助政策时,重点保障农村建档立卡、低保、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孤残等学生获得资助。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全覆盖。新闻发布会现场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姚东编辑 陈鹏编审 刘丹 刘钢
教育硕士(学前教育)内陆地区有哪些省属师范院校?1、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位列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学前教育专业不下分方向,专业课一是333教育综合,大家可以参照教育部规定的统一大纲针对性复习。专业课二考试科目是906学前教育学,官网指定参考书籍是黄人颂编写的《学前教育学》(第三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在2019年河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复试分数线是338分,录取人数是15人。2、信阳师范学院信阳师范学院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是河南省省属高等院校。信阳师范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不下分方向,专业课一是333教育综合,大家可以参照教育部规定的统一大纲针对性复习。专业课二考试科目是825学前教育学,官网指定参考书籍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这一专业参考书籍相同,都是是黄人颂编写由人教社出版的《学前教育学》(第三版)。在2019年信阳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复试分数线是325分,录取人数是11人。3、洛阳师范学院洛阳师范学院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河南省省属高等院校。洛阳师范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不下分方向,专业课一是333教育综合,大家可以参照教育部规定的统一大纲针对性复习。专业课二考试科目是817学前教育学,官网指定参考书籍与上两所这一专业参考书籍相同,都是是黄人颂编写由人教社出版的《学前教育学》(第三版)。在2019年洛阳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复试分数线是325分,录取人数是8人。4、西华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位于四川省南充市,是四川省省属重点高校。西华师范大学的学前教育专业不下分方向,专业课一是333教育综合,大家可以参照教育部规定的统一大纲针对性复习。专业课二考试科目是915教育心理学,官网指定参考书籍是张大均编写由人教社出版的《教育心理学》(第二版)。在2019年西华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复试分数线是315分,录取人数是15人。5、天水师范学院天水师范学院位于甘肃省天水市,是甘肃省的省市共建本科高校。天水师范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不下分方向,专业课一是333教育综合,大家可以参照教育部规定的统一大纲针对性复习。专业课二考试科目是915教育心理学,官网指定参考书籍是梁志桑编写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前教育学》。在2019年天水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复试分数线是315分,录取人数是25人。6、伊犁师范大学伊犁师范大学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它的学前教育专业不下分方向,专业课一是333教育综合,复习时可以参照教育部规定的统一大纲,可以参考的书籍包括:王道俊和郭文安共同编写由人教社出版的《教育学》;王炳照等人编写的《简明中国教育史》,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陈琦和刘儒德主编的《教育心理学》(第二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专业课二考试科目是811学前教育专业综合,官网指定参考书籍包括:黄人颂编写由人教社出版的《学前教育学》(第三版);林崇德编写由人教社出版的《发展心理学》。在2019年伊犁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复试分数线是315分,录取人数是10人。咨询|考研|择校|备考|经验|资料|研招指导|复试调剂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黄京 杨斯涵 到2020年,全省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发展;到2022年,要重点建成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30个……日前,湖南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加快推进湖南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9-2022年》(湘办发[2019]19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到2022年加快推进湖南教育现代化作出了全面部署。未来三年内,我省各类教育将有哪些“小目标”? 学前教育: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幼儿园方案中强调,要推动各地依据《湖南省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坚持公办民办并举,以县市区为单位制定幼儿园布局规划,大力发展公办园,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普惠园,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 各地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 》、《湖南省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配套建设幼儿园,确保配套幼儿园与首期建设的居民住宅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已建成的小区配套园应移交当地政府,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公办资源不足的地区,优先办成公办园,或者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园,不得办成营利性幼儿园,已挪作他用的要采取措施予以收回。 小区配套幼儿园存在缓建、缩建、停建、不建和建而不移交等问题的。在整改到位之前,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不得办理竣工验收手续。支持利用农村中小学闲置校舍等公共服务设施改扩建为公办园、鼓励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街道、村集体举办公办园。国有企业要继续办好因特殊原因确需保留的公办园。完善普惠性民办园认定标准、补助标准及扶持政策,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 义务教育:到2020年,全省实现基本均衡发展方案中指出,为了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制定《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全面落实县城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教师编制标准、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强化分类施策,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高质量建设100所芙蓉学校。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台账。着力推动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全面推进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开展城乡对口帮扶和一体化办学,通过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等方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坚持义务教育面试入学,进一步规范招生秩序。继续开展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验收和优质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验收。2020年所有县市区实现基本均衡发展,2022年优质均衡发展占比达到20%。 高中阶段教育:有高中阶段教育的县市区必须办好1所示范性公办中职学校方案中强调,要全面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继续支持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中职招生比、分流比较低地区要重点扩大优质资源建设力度。 推动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推动各地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稳步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这都是我省未来几年 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的攻坚计划,2020年提高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至每生每年1000元,个别确有困难的县市可延至2022年前。 同时,要统筹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分流比较低地区要重点扩大优质资源建设力度,举办高中阶段教育的县市区必须办好1所以上示范性公办中等职业学校;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县市区重点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和水平要达到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及以上标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职业教育发展基础较好的县市区重点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要达到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标准。 职业教育:到2022年,重点建成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30个方案中指出,要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制定湖南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探索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各个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到2022年,培育遴选产教融合示范企业100家,重点建成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 30个,培育遴选产教融合领军人才100名、产业教授(导师) 1000名、湖湘工匠和技术能手10000名。 健全职业院校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要优先发展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专业。对接我省20个新兴优势产业链,重点支持建设120个高职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300个中职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群)。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教材、教法”改革遴选认定中、高职省级优质课程各1000门,建设100个省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倡导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信息化资源。制定中国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以及大国工匠、湖湘工匠等免试招生政策。 同时,实施产教融合发展工程。推动各级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建设资源共享,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支持行业企业依托或联合职业院校设立产业学院和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进职业院校参与技术研发、技术推广,打造行业发展智库。鼓励技能大师在职业院校设立“大师工作室”,并担任职业院校产业教授(导师)。鼓励大中型企业设立“名师工作站”,实施企业访问学者项目。 建立全省职业教育各级各类标准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向社会公开制度,遴选认定一批省级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专业技能考核标准。稳步探索"1+X"证书制度试点,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到2022年,全省职业院校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专业技能考核标准制订及公开工作。 高等教育:要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点方案中指出,要建立完善我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的综合评价体系和动态调整机制,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点,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我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推动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根据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总体部署,加强本科教育一流专业和课程建设,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点、“金课"。继续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大学生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与基地建设,完善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针对研究生的教育水平,要完善产教融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研究生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引导和鼓励高校充分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支持更多优秀研究生参与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和开展国际合作研究。 同时,还要支持高等学校参与科技服务支撑国家战略行动。建设一批湖南省高等学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鼓励校企合作进行科技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高等学校深化军民融合,加快国防科技创新,促进军民科研成果共享与转化,服务湖南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发挥高等学校学科集群优势,积极参与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岳麓山大学科技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等创新高地建设,构建一批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的创新要素集聚区。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加快高等学校应用研究及科技成果转化。 教育信息化:乡镇及以上学校多媒体教室全覆盖方案中指出,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全面推进“国家教育信息化2.0试点省”建设,落实《湖南省“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2019—2022年)》,力争全省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未来,我省要提升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能力,持续推进网络环境建设,实现义务教育学校互联网接入率、乡镇及以上学校多媒体教室普及率均达到100%。大力实施农村网络联校建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着力解决农村学校尤其是乡村小规模学校(含教学点)“开不齐课、开不好课”等问题,实施“精准帮扶”网络扶智攻坚行动,实现精准推送资源、精准培训教师、精准帮扶资助。 同时,要实施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示范行动,在2——3个有积极性且条件具备的市州设立“智慧教育示范区”,开展智慧教育探索与实践。支持一批示范性职业院校与国际领先的互联网企业联合开展“互联网+学院(专业)”建设试点。还要整合省级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统一部署、统一认证和统一门户的“湘教云”综合服务平台。 教师队伍:建设一批师范教育基地和一流师范院校方案中指出,要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和省政府《关于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在待遇编制、职称评审、表彰奖励等方面出台措施,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快补齐农村教师短板。 我省要实施湖南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就要重点建设一批师范教育基地和一流师范院校。推动有基础的高水平综合大学成立教师教育学院,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支持建设教师教育改革试验区。加大省级财政投入力度,逐步扩大农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规模。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分类推进全省中学、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中职、高职教师培养模式改革。 要强化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大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支持师范院校设立学前教育专业,积极参与国培计划,改革完善省培计划。构建教师校长分层分类培训体系,积极实施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加大新教师入职培训力度。针对职业院校专业教师队伍,依托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建好一批“双师型”培养培训基地,分专业建设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落实职业院校教师实行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活动。同时,还出台并落实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推动高等学校建设教师发展中心。实施国家和省级重大人才工程,推进湖南省高等学校“双一流”领军人才计划实施,设置芙蓉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青年学者岗位,引进培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战略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实施“芙蓉教学名师支持计划”,培养造就高水平教学人才。 在待遇方面,要切实提高教师待遇和地位。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随当地公务员待遇调整的联动机制。学校所在地调整公务员工资待遇时,要相应调整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确保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统筹考虑幼儿园和高中教师工资待遇。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有效体现教师工作量和工作绩效,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和特殊教育教师倾斜。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易禹琳教育是最大的民生。2020年,湖南教育怎么干?3月6日上午,记者从湖南省教育厅召开的2020全省教育工作视频会议上获悉,湖南教育将从多个方面取得突破。补齐“五育并举”短板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2020年,湖南教育将着力补齐“五育并举”中的短板弱项,把“五育并举”融入教育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坚持德育为先。将把战“疫”中广大医护人员、解放军战士、基层干部、志愿者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的鲜活教材,融进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中去。深化推进智育。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系统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课堂革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强化体育和美育。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契机,持续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完善学校体育“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增强美育熏陶,帮助每位学生学会1至2项艺术技能、会唱主旋律歌曲。加强劳动教育,确保劳动教育课时不少于一半,以体力劳动为主、手脑并用。重视家校共育。建立家庭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政府、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家庭教育工作体系。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25万个2020年,湖南将继续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确保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25万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落实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和无证园治理。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落实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教师编制标准、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加快推进“芙蓉学校”建设,确保到2021年100所芙蓉学校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全面启动“互联网+教育”五大工程,建好农村学校网络基础设施,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引导初中生合理分流,推动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研究出台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具体考试办法、高考综合改革录取实施方案,启动普通高中大班额化解工作,年内实现超大班额清零,大班额比例降至15%以内。教育督导“长牙齿”湖南在全国率先实施“网络督导”与“实地督导”相结合的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督导评估。2020年,湖南将理顺体制,健全四个机制,解决教育督导机构缺乏相对独立性、督导定位不够清晰、整改问责不力、总体上人员不足的问题,确保各级教育督导机构独立行使职能,让教育督导真正“长出牙齿”。2020年,教育督导继续开展对市州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启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省级督导评估,重点围绕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落实情况、公办幼儿园学位建设情况、统筹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改革发展的情况等开展专项督导。教育扶贫“应助尽助”“义务教育有保障”是教育脱贫攻坚战的核心任务。2020年,省教育厅充分依托教育精准扶贫一单式信息系统,重点抓好控辍保学和资助帮扶工作,持续确保贫困地区资金有保障、学位有保障、教学有保障,确保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应返尽返”,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大力发展贫困地区教育,扩大“三大专项计划”招生规模,做好面向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青壮年劳动力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深入开展高校服务脱贫攻坚,各高校积极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开展对口支援、驻村帮扶等行动,推动贫困地区发展产业,助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本科教育“四个回归”2020年,湖南将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高校重点围绕本科教育“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的“四个回归”,整顿教学秩序,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推进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升与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度。加强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经费投入、导师队伍建设等环节把关,坚决挤掉学位水分。深入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持续引导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融入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建设,支持湘潭大学办得更好、更有特色。积极对接教育部“高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不断提升高校基础研究原始创新能力、关键技术集成攻关能力。职业教育“楚怡”行动今年职业教育的重点,就是落细落实年初省政府印发的《湖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目前,省教育厅已研制《湖南省创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并经省政府同意上报教育部。接下来,将尽快促成省政府与教育部签订协议,共同建设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高地。2020年,持续抓好中等职业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工程、产教融合工程、职业教育标准开放工程的实施,开展职业教育“楚怡”行动计划,建设“楚怡”品牌职业院校。不断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扩大中高职贯通培养规模,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扩大1+X证书制度试点覆盖面,推进X证书省级教学研究中心建设,开展省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着力提升院校办学能力和水平,更好服务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结构调整。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受疫情影响将更为复杂严峻。省教育厅将争取教育部支持,全省增加5%研究生招生计划,专升本录取比例扩大1倍以上,适当提高应届大学毕业生士兵退伍后专升本录取比例;同时对离校未落实工作单位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将户口、档案在学校保留两年,或申请由省大中专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托管档案。各地各高校积极加强与在湘央企、省属国企、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对接,争取他们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对接,在待遇保障、条件改善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服务乡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管理等领域,确保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受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中小学教师增收减负2020年,湖南将严格按标准配备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和人员,从严查处中小学教职工“吃空饷”占用编制等问题,严禁公办学校在编教师长期到民办学校任教,严禁长期空编和有编不补、编外用人。在乡镇中小学建立“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定期服务”的基层职称制度,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2020年,为中小学教师增收减负。确保各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尊重教师职业专业性,全面清理和规范针对教师的各类督查、检查、考核、评比,各类社会性事务进校园,各种报表填写,抽调借用教师等行为,切实为教师减负,真正把宁静还给校园,把时间还给老师。[责编:彭彭][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学生资助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事关教育公平,事关社会公平,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9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各级教育、财政等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推进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持续加强学生资助规范管理,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更加完善,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学生资助工作进一步提质增效,为“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提供了坚实保障。一、国家学生资助政策持续完善(一)将家庭经济困难非寄宿生纳入义务教育“一补”范围从2019年秋季学期起,率先将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学生,以及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等家庭经济困难非寄宿生纳入生活费补助范围。(二)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2019年6月,财政部、教育部印发《关于调整职业院校奖助学金政策的通知》,决定从2019年起,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每年奖励2万名,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6000元。(三)本专科生国家奖助学金进一步提标扩面财政部、教育部在《关于调整职业院校奖助学金政策的通知》中明确,扩大高职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一是增加高职院校国家奖学金名额。从2019年起,将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奖励名额由5万名增加到6万名,增加的名额全部用于奖励特别优秀的全日制高职院校学生,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8000元。二是扩大高职院校国家励志奖学金覆盖面。从2019年起,将高职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覆盖面提高10%,即由3%提高到3.3%,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5000元。三是扩大高职院校国家助学金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从2019年春季学期起,将高职学生国家助学金覆盖面提高10%,平均补助标准从每生每年3000元提高到3300元。同时,普通本科学生国家助学金平均补助标准从每生每年3000元提高到3300元。经过多年努力,我国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学校和社会积极参与的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了“三个全覆盖”,即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本专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所有学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在学前教育阶段,按照“地方先行、中央补助”的原则,地方政府对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予以资助。——在义务教育阶段,统一城乡“两免一补”政策,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生活费。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其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民族县、边境县、革命老区县等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建立了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为主,地方政府资助、学校和社会资助等为补充的资助政策体系。——在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建立了以国家助学金、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杂费为主,地方政府资助和学校、社会资助为补充的资助政策体系。——在本专科教育阶段,建立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服兵役国家教育资助、师范生公费教育、新生入学资助、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费减免及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等相结合的资助政策体系。——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建立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三助”岗位津贴、国家助学贷款、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服兵役国家教育资助、校内奖助学金及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等相结合的资助政策体系。二、学生资助工作水平不断提升(一)精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在教育部督促和指导下,各省级教育部门、中央部属高校全面落实《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或修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具体认定办法,为精准资助提供了制度保障。为更加精准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需求,教育部会同财政部落实国家资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将本专科学生国家助学金平均补助标准从每生每年3000元提高到3300元;全面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分档发放,由每生每年按照2000元标准统一发放,调整为各地结合实际,在1000—3000元范围内分档发放。(二)资助育人方式进一步拓展在广泛宣传和大力推动下,各地各校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培养成才,才能彻底改变他们及其家庭的命运,才能有效阻止贫困代际传递。各地各校更加重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业指导和心理疏导,把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提升和就业摆在资助育人工作的突出位置,强化资助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始终坚持把德育放在资助育人工作的首位,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着力培养学生拥党爱国、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很多学校将资助育人工作纳入“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体系,初步形成了全员参与、各部门配合、各教育教学环节统筹协调的资助育人机制。(三)规范管理持续推进2019年,财政部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制定《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学生资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助工作顺利开展。制定《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办法》《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评审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国家奖学金评审工作,确保本专科生和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评审工作公平、公正、公开。研究制定部分国家学生奖助项目操作规程,形成全国统一的国家奖助政策执行规范。(四)政策宣传紧盯关键节点2019年中考、高考前夕,教育部发布致初中、高中毕业生的“两封信”,介绍国家学生资助政策。高考结束后,立即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的政策措施。新生录取期间,随录取通知书向每一位大学新生发放《国家资助助你飞翔——高校本专科学生资助政策简介》;联合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通信运营商向全国手机用户发送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公益短信;教育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各中央部属高校,在7月15日至9月12日全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电话,起始时间比2018年提前8天。(五)资助服务更加贴心暖心各地各校全面取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盖章环节,改为申请人个人承诺。大部分省份在高考前启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预申请;一些交通不便的山区、牧区,以及贷款学生数量较多的县、市(区)将贷款受理点下沉至乡镇。很多高校借助学生日常消费监测数据,将自尊心强、不愿申请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筛查出来,主动给予资助。各地各校在国家助学金评审、公示、发放环节中,更加注意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不公示学生和家长个人敏感信息,妥善选择公示形式和范围。三、把助力脱贫攻坚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各地各校严格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瞄准教育最薄弱区域和最贫困群体,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力的举措,充分发挥学生资助在促进脱贫、防止返贫和新发生贫困现象中的重要作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一)精准排查建档立卡等特殊困难学生教育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民政部、中国残联,积极推动全国学生资助信息管理系统与三部门信息系统实现在线对接和数据定期比对,将建档立卡、低保、特困救助供养、孤儿、残疾等特殊困难学生排查出来,并将比对生成的五类特殊困难学生名单通过信息系统“下灌”至各地各校,有力地支撑学校开展困难学生认定和精准资助工作。各地还依托乡镇中心校和村(居)委会,建立联动排查工作机制,将系统线上比对与线下走访摸排有效结合,精准识别出每一位建档立卡学生,努力实现建档立卡学生资助“一个不漏”。(二)加大“三区三州”学生资助力度有关省(自治区)不断加大学生资助政策和资金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倾斜力度,确保深度贫困地区的每一名学生不因经济困难失学辍学。组织召开“三区三州”学生资助工作推进会,推动“三区三州”地区全面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特别是做好建档立卡学生资助工作。组织赴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等地,开展教育扶贫专题调研,实地督导国家学生资助政策落地。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力度,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带动其家庭稳定高质量脱贫。学生资助政策的全面落实,减轻了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有效加快了贫困家庭脱贫步伐,有效避免了已脱贫家庭返贫,有效防止了相对贫困群体中产生绝对贫困现象。2019年,全国累计资助“三区三州”地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学生(幼儿)627.26万人次(不包括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教科书、营养膳食补助);累计资助金额106.83亿元。(三)全面助力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各地在落实国家学生资助政策的基础上,还针对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困难群体出台相关学生资助政策,有效保障建档立卡等学生资助需求,使在校建档立卡等贫困学生的学习生活得到全面保障。这使得一些因担心经济问题让子女辍学在外的家庭打消顾虑,重新送其子女回到校园。对于重新回到校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各地也在第一时间落实相关资助政策,保障他们回得来、留得住,有效地增强控辍保学的效果。四、资助人数和资助资金持续增长(一)资助人数1.06亿人次,增幅8.05%;资助资金2126亿元,增幅4.07%2019年,全国累计资助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职学校、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学生(幼儿)10590.79万人次(不包括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教科书、营养膳食补助),比上年增加789.31万人次,增幅8.05%;累计资助金额2126亿元(不包括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教科书、营养膳食补助),比上年增加83.05亿元,增幅4.07%。学生资助资金连续十三年保持快速增长。其中,资助学前教育幼儿914.41万人次,资助金额116.26亿元,比上年增加4.35亿元,增幅3.89%;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2025.70万人,资助金额202.84亿元,比上年增加11.85亿元,增幅6.20%;资助中职学校学生1592.86万人次,资助金额305亿元;资助普通高中学生1240.23万人次,资助金额185.01亿元,比上年减少4.78亿元,降幅2.52%;资助普通高校学生4817.59万人次,资助金额1316.89亿元,比上年增加166.59亿元,增幅14.48%。(二)营养膳食补助惠及学生4060.82万人,投入资金290.28亿元2019年,全国727个国家试点县级单位(含兵团36个团场)约7.60万所学校开展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农村义务教育学生2151.13万人,累计支出资金168.1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60.68亿元;29个省份在1035个县开展了营养改善计划地方试点工作,覆盖学校6.97万所,惠及学生1909.69万人,累计支出资金129.60亿元。五、财政资助资金占主导地位(一)财政投入1449.55亿元,占资助资金总额的68.18%2019年学生资助资金中,财政投入共计1449.55亿元(不含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教科书、营养膳食补助),比上年增加159.47亿元,增幅12.36%。其中,中央财政资金826.94亿元,比上年增加151.51亿元,增幅22.43%;地方财政资金622.61亿元,比上年增加7.96亿元,增幅1.30%。财政资金占当年资助资金(不含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教科书、营养膳食补助)的比例为68.18%,是国家学生资助经费的主要来源,发挥了主导作用。其中,中央财政资金占2019年资助资金总额的38.90%,占当年财政资金总额的57.05%;地方财政资金占2019年资助资金总额的29.28%,占当年财政资金总额的42.95%。学前教育资助财政资金投入113.61亿元,占学前资助资金总额的97.72%;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均为财政资金;中职教育资助财政资金投入302.75亿元,占中职资助资金总额的99.26%;普通高中资助财政资金投入172.83亿元,占普通高中资助资金总额的93.42%;普通高校资助财政资金投入657.52亿元,占普通高校资助资金总额的49.93%。“三区三州”地区学生资助资金中,财政投入共计100.78亿元(不含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教科书、营养膳食补助)。其中,中央财政资金50.82亿元,地方财政资金49.96亿元。(二)高校学生国家助学贷款346.07亿元,占资助资金总额的16.28%2019年,发放国家助学贷款共计346.07亿元,比上年增加20.53亿元,增幅6.31%,占资助资金总额的16.28%,占高校资助资金总额的26.28%。(三)学校资助资金投入303.27亿元,占资助资金总额的14.26%2019年,各级各类学校从事业收入中提取支出资助资金共计303.27亿元,比上年增加11.30亿元,增幅3.87%,占资助资金总额的14.26%。(四)社会资助资金投入27.11亿元,占资助资金总额的1.28%2019年,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捐助等各类资助资金共计27.11亿元,占资助资金总额的1.28%。六、各项资助政策全面落实(一)学前教育幼儿资助2019年,各级政府、幼儿园及社会共计资助幼儿914.41万人次。其中,政府资助865.65万人、幼儿园资助44.62万人、社会资助4.14万人。资助金额共计116.26亿元,其中,政府资助113.61亿元、幼儿园资助2.38亿元、社会资助0.27亿元。“三区三州”地区共计资助幼儿175.17万人次;资助金额共计32.67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0.97亿元,地方财政资金21.69亿元,幼儿园资金53.76万元,社会资金23.18万元。1.政府资助2019年,各级政府共资助幼儿865.65万人。其中,西部地区620.40万人、中部地区110.10万人、东部地区135.15万人。各级政府共投入资金113.61亿元。其中,统筹安排中央财政资金25.67亿元,占财政资金总额的22.59%;地方财政资金87.94亿元,占77.41%。从区域来看,西部地区78.91亿元,占69.46%;中部地区11.94亿元,占10.51%;东部地区22.76亿元,占20.03%。“三区三州”地区各级政府共资助幼儿175.08万人;资助金额共计32.6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0.97亿元,地方财政资金21.69亿元。2.幼儿园资助2019年,全国幼儿园提取事业收入资助幼儿44.62万人。其中,西部地区15.08万人、中部地区25.50万人、东部地区4.04万人。全国幼儿园提取事业收入资助幼儿资金2.38亿元。其中,西部地区0.93亿元、中部地区1.10亿元、东部地区0.35亿元。3.社会资助2019年,全国4.14万幼儿获得社会资助。其中,西部地区1.82万人、中部地区1.44万人、东部地区0.88万人。社会资助资金共2651.26万元。其中,西部地区781.14万元、中部地区1204.33万元、东部地区665.79万元。(二)义务教育学生资助2019年,全国共有2025.70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生活费补助政策,包括寄宿制学生1290.11万人,非寄宿制学生735.59万人。其中,西部地区1208.08万人、中部地区581.05万人、东部地区236.57万人。各级财政共计投入资金202.8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04.81亿元,占财政资金总额51.67%;地方财政资金98.03亿元,占48.33%。从区域来看,西部地区资金为126.42亿元,占62.33%;中部地区54.12亿元,占26.68%;东部地区22.30亿元,占10.99%。“三区三州”地区共有239.50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生活费补助政策,占“三区三州”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的55.09%,包括寄宿生219.28万人,非寄宿生20.22万人;资助金额共计34.5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0.36亿元,地方财政资金14.22亿元。(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2019年,全国共资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1592.86万人次,资助金额305亿元。其中,1.99万学生享受国家奖学金政策,奖励金额1.19亿元;296.32万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政策,资助金额59.26亿元;1161.93万学生享受免学费政策,资助金额232.39亿元;地方政府资助99.85万人次,资助金额9.91亿元;学校资助29.54万人次,资助金额1.47亿元;社会资助3.23万人次,资助金额0.78亿元。“三区三州”地区共计资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44.12万人次;资助金额共计13.2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8.06亿元,地方财政资金5.17亿元,学校和社会资金0.01亿元。1.国家奖学金2019年,全国近2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享受国家奖学金政策。其中,西部地区5977人,占国家奖学金奖励学生总数的30.01%;中部地区7374人,占37.03%;东部地区6564人,占32.96%。中央财政投入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奖励资金1.19亿元。2.国家助学金2019年,全国有296.32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政策。其中,西部地区151.77万人,占享受国家助学金总人数的51.22%;中部地区105.67万人,占35.66%;东部地区38.88万人,占13.12%。全国各级财政共投入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资金59.26亿元,占中职学生资助总额的19.43%。其中,中央财政资金40.92亿元,占国家助学金总额的69.05%;地方财政资金18.34亿元,占30.95%。从区域来看,西部地区国家助学金资助资金30.35亿元,占51.21%;中部地区21.13亿元,占35.66%;东部地区7.78亿元,占13.13%。“三区三州”地区有14.76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政策;资助金额共计4.8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3.24亿元,地方财政资金1.60亿元。3.免学费2019年,全国1161.93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享受免学费政策。其中,西部地区363.91万人,占享受免学费学生总数的31.32%;中部地区416.29万人,占35.83%;东部地区381.73万人,占32.85%。全国各级财政共投入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资助资金232.39亿元,占中职学生资助总额的76.19%。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40.97亿元,占免学费资助资金总额的60.66%;地方财政资金91.42亿元,占39.34%。从区域来看,西部地区免学费资助资金72.73亿元,占31.30%;中部地区83.31亿元,占35.85%;东部地区76.35亿元,占32.85%。“三区三州”地区共有22.02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享受免学费政策;资助金额共计7.1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4.79亿元,地方财政资金2.36亿元。4.地方政府资助2019年,地方政府在落实国家奖学金、免学费、国家助学金政策的基础上,另外共资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99.85万人。其中,西部地区资助69.46万人,占69.56%;中部地区资助11.73万人,占11.75%;东部地区资助18.66万人,占18.69%。地方政府在落实国家奖学金、免学费、国家助学金资金的基础上,另外共投入资助资金9.91亿元。其中,西部地区5.23亿元,占52.77%;中部地区1.39亿元,占14.03%;东部地区3.29亿元,占33.20%。“三区三州”地区地方政府在落实国家奖学金、免学费、国家助学金政策的基础上,另外共资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7.17万人,投入资金1.21亿元。5.学校资助2019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共资助29.54万人。其中,西部地区资助9.21万人,占31.18%;中部地区资助14.08万人,占47.66%;东部地区资助6.25万人,占21.16%。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共投入资金1.47亿元。其中,西部地区资金0.41亿元,占27.89%;中部地区0.75亿元,占51.02%;东部地区0.31亿元,占21.09%。6.社会资助2019年,全国共有3.23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获得社会资助。其中,西部地区1.57万人,占48.61%;中部地区0.74万人,占22.91%;东部地区0.92万人,占28.48%。中等职业学校社会资助资金共计0.78亿元。其中,西部地区0.36亿元,占46.15%;中部地区0.20亿元,占25.64%;东部地区0.22亿元,占28.21%。(四)普通高中学生资助2019年,全国共资助普通高中学生1240.23万人次。其中,西部地区784.62万人次、中部地区359.27万人次、东部地区96.34万人次。共投入资助资金185.01亿元,比上年减少4.78亿元,降幅2.52%。其中,西部地区106.37亿元、中部地区59.99亿元、东部地区18.65亿元。“三区三州”地区共计资助普通高中学生136.21万人次;资助金额共计16.43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9.51亿元,地方财政资金6.71亿元,学校和社会资金0.21亿元。1.国家助学金2019年,全国有457.26万普通高中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政策。其中,西部地区232.94万人,占西部地区在校生人数的31.63%;中部地区164.05万人,占中部地区在校生人数的17.43%;东部地区60.27万人,占东部地区在校生人数的8.45%。全国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到位资金共计100.3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69.74亿元,占69.50%;地方财政资金30.61亿元,占30.50%。从区域来看,西部地区国家助学金资金50.33亿元,占50.15%;中部地区37.55亿元,占37.42%;东部地区12.47亿元,占12.43%。“三区三州”地区有37.90万普通高中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政策,占“三区三州”地区普通高中教育在校生总数的73.07%;国家助学金到位资金共计8.9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7.15亿元,地方财政资金1.77亿元。2.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杂费2019年,全国共有191.40万普通高中学生享受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杂费政策。其中,西部地区122.26万人,占西部地区在校生人数的16.60%;中部地区54.62万人,占中部地区在校生人数的5.80%;东部地区14.52万人,占东部地区在校生人数的2.04%。全国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杂费资助资金共计25.2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7.57亿元,占69.69%;地方财政资金7.64亿元,占30.31%。从区域来看,西部地区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杂费资助资金14.86亿元,占58.94%;中部地区7.29亿元,占28.92%;东部地区3.06亿元,占12.14%。“三区三州”地区共有34.83万普通高中学生享受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杂费政策,占“三区三州”地区普通高中教育在校生总数的67.15%;资助资金共计3.7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36亿元,地方财政资金1.42亿元。3.地方政府资助2019年,地方政府在落实国家助学金、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杂费政策的基础上,另外共资助普通高中学生513.34万人次。其中,西部地区资助404.36万人次、中部地区资助97.80万人次、东部地区资助11.18万人次。地方政府在落实国家助学金和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杂费资金的基础上,另外共投入资助资金47.27亿元。其中,西部地区37.47亿元、中部地区8.14亿元、东部地区1.66亿元。“三区三州”地区地方政府在落实国家助学金、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杂费政策的基础上,另外共资助普通高中学生62.25万人次,投入资金3.52亿元。4.学校资助2019年,全国普通高中提取事业收入资助学生58.25万人次。其中,西部地区资助16.03万人次、中部地区资助33.63万人次、东部地区资助8.59万人次。全国普通高中从事业收入中提取并支出资助资金7.90亿元。其中,西部地区投入2.00亿元、中部地区投入4.91亿元、东部地区投入0.99亿元。5.社会资助2019年,全国共有19.98万人次普通高中学生获得社会资助。其中,西部地区受助9.03万人次、中部地区受助9.17万人次、东部地区受助1.78万人次。普通高中社会资助资金共计4.28亿元。其中,西部地区1.71亿元、中部地区2.10亿元、东部地区0.47亿元。(五)普通高校学生资助2019年,政府、高校及社会设立的各项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共资助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4817.59万人次,资助资金1316.89亿元。其中:财政资金657.52亿元,占2019年度高校资助资金总额的49.93%。其中,中央财政资金426.07亿元,占高校资助资金总额的32.35%,占财政资金总额的64.80%;地方财政资金231.45亿元,占高校资助资金总额的17.58%,占财政资金总额的35.20%。银行发放国家助学贷款346.07亿元,占高校资助资金总额的26.28%。高校从事业收入中提取并支出的资助资金291.52亿元,占高校资助资金总额的22.14%。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捐助资助资金(以下简称社会资金)21.78亿元,占高校资助资金总额的1.65%。“三区三州”地区共计资助普通高等学校学生32.26万人次;资助金额共计9.9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92亿元,地方财政资金2.17亿元,银行发放国家助学贷款5.62亿元,学校和社会资金0.20亿元。1.奖学金2019年,各类奖学金共奖励全国普通高校学生935.95万人次;奖励金额264.99亿元,占高校资助资金总额的20.12%。国家奖学金共奖励学生10.50万人,奖励金额共14.80亿元。其中,奖励专科生1.52万人,奖励金额1.21亿元;奖励本科生4.48万人,奖励金额3.59亿元;奖励硕士研究生3.50万人,奖励金额7.00亿元;奖励博士研究生1.00万人,奖励金额3.00亿元。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学生88.29万人,奖励金额共44.13亿元。其中,奖励专科生37.43万人,奖励金额18.71亿元;奖励本科生50.86万人,奖励金额25.42亿元。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奖励研究生157.61万人,奖励金额122.22亿元。其他各类奖学金共奖励高校学生679.55万人次,奖励金额83.84亿元。其中,奖励专科生156.72万人次,奖励金额10.63亿元;奖励本科生440.59万人次,奖励金额43.25亿元;奖励研究生82.24万人次,奖励金额29.96亿元。“三区三州”地区各类奖学金共奖励普通高校学生1.66万人次;资助金额共计0.4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0.21亿元,地方财政资金0.16亿元,学校和社会资金0.04亿元。2.助学金2019年,各类助学金共资助全国普通高校学生1130.66万人次,资助金额378.29亿元,占高校资助资金总额的28.73%。国家助学金共资助学生928.78万人,资助金额345.28亿元。其中,资助专科生280万人,资助金额86.13亿元;资助本科生382.89万人,资助金额111.53亿元;资助研究生265.89万人,资助金额147.62亿元。其他各类助学金共资助高校学生201.88万人次,资助金额33.01亿元。其中,资助专科生57.68万人次,资助金额5.67亿元;资助本科生100.65万人次,资助金额11.90亿元;资助研究生43.55万人次,资助金额15.44亿元。“三区三州”地区各类助学金共奖励普通高校学生4.32万人次;资助金额共计1.33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0.98亿元,地方财政资金0.32亿元,学校和社会资金0.03亿元。3.国家助学贷款全国发放国家助学贷款474.44万人,发放金额346.07亿元,占高校资助资金总额的26.28%。其中,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461.08万人,发放金额336.51亿元。全国共有652.22万人享受国家助学贷款贴息,各级财政支付贴息资金35.1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0.99亿元,地方财政资金24.17亿元。各级财政支付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50.6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31.92亿元,地方财政资金18.77亿元。“三区三州”地区发放国家助学贷款5.62亿元,占“三区三州”地区高校资助资金总额的56.71%。“三区三州”地区共有15.40万人享受国家助学贷款贴息,各级财政支付贴息资金0.55亿元,支付风险补偿金0.85亿元。4.高校学生应征入伍服兵役国家资助(含直招士官)全国21.34万高校学生应征入伍服兵役享受国家资助,资助金额28.66亿元。5.退役士兵学费资助退役士兵考入普通高校享受学费资助7.24万人,资助金额4.34亿元。6.高校学生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全国7.16万高校毕业生赴基层就业享受学费补偿贷款代偿,资助金额6.30亿元。其中,专科生0.50万人,资助金额0.47亿元;本科生5.99万人,资助金额5.14亿元;研究生0.67万人,资助金额0.69亿元。“三区三州”地区有7532名高校毕业生赴基层就业享受学费补偿贷款代偿,资助金额8649万元。7.师范生公费教育中央部属六所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资助本科生2.92万人,资助金额4.03亿元。8.大学新生入学资助大学新生入学资助16.03万人,资助金额1.00亿元。其中,资助专科生5.91万人,资助金额0.34亿元;资助本科生10.12万人,资助金额0.66亿元。9.研究生“三助”岗位津贴研究生“三助”岗位津贴资助185.14万人次,资助金额67.86亿元。10.勤工助学普通高校学生参与勤工助学411.34万人次,资助金额34.50亿元。其中,专科生98.01万人次,资助金额7.94亿元;本科生284.08万人次,资助金额17.81亿元;研究生29.25万人次,资助金额8.75亿元。11.其他资助特殊困难补助188.56万人次,资助金额13.25亿元。其中,补助专科生48.85万人次,补助金额9.80亿元;补助本科生130.01万人次,补助金额2.83亿元;补助研究生9.70万人次,补助金额0.62亿元。伙食补贴发放791.23万人次,资助金额15.64亿元。其中,发放专科生220.13万人次,资助金额3.59亿元;发放本科生524.65万人次,资助金额11.32亿元;发放研究生46.45万人次,资助金额0.73亿元。学费减免资助25.49万人次,减免金额8.37亿元。其中,减免专科生13.24万人次,减免金额3.81亿元;减免本科生11.75万人次,减免金额4.25亿元;减免研究生0.50万人次,减免金额0.31亿元。校内无息借款资助4.09万人次,借款金额3.04亿元。其中,资助专科生1.68万人次,资助金额1.06亿元;资助本科生2.38万人次,资助金额1.95亿元;资助研究生300人次,资助金额273.46万元。其他项目资助438.22万人次,资助金额54.70亿元。其中,资助专科生192.58万人次,资助金额21.39亿元;资助本科生214.14万人次,资助金额28.06亿元;资助研究生31.50万人次,资助金额5.25亿元。此外,2019年秋季学期,通过“绿色通道”入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24.90万人。①自2019年始,学生资助发展报告不再列入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科书相关数据。②自2019年始,学生资助发展报告中等职业教育阶段不再加入顶岗实习相关数据。《 人民日报 》( 2020年05月21日 07 版)[责编:曾璇][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黄京 杨斯涵 到2020年,全省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发展;到2022年,要重点建成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30个……日前,湖南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加快推进湖南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9-2022年》(湘办发[2019]19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到2022年加快推进湖南教育现代化作出了全面部署。未来三年内,我省各类教育将有哪些“小目标”? 学前教育: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幼儿园方案中强调,要推动各地依据《湖南省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坚持公办民办并举,以县市区为单位制定幼儿园布局规划,大力发展公办园,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普惠园,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 各地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 》、《湖南省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配套建设幼儿园,确保配套幼儿园与首期建设的居民住宅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已建成的小区配套园应移交当地政府,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公办资源不足的地区,优先办成公办园,或者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园,不得办成营利性幼儿园,已挪作他用的要采取措施予以收回。 小区配套幼儿园存在缓建、缩建、停建、不建和建而不移交等问题的。在整改到位之前,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不得办理竣工验收手续。支持利用农村中小学闲置校舍等公共服务设施改扩建为公办园、鼓励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街道、村集体举办公办园。国有企业要继续办好因特殊原因确需保留的公办园。完善普惠性民办园认定标准、补助标准及扶持政策,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 义务教育:到2020年,全省实现基本均衡发展方案中指出,为了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制定《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全面落实县城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教师编制标准、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强化分类施策,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高质量建设100所芙蓉学校。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台账。着力推动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全面推进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开展城乡对口帮扶和一体化办学,通过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等方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坚持义务教育面试入学,进一步规范招生秩序。继续开展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验收和优质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验收。2020年所有县市区实现基本均衡发展,2022年优质均衡发展占比达到20%。 高中阶段教育:有高中阶段教育的县市区必须办好1所示范性公办中职学校方案中强调,要全面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继续支持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中职招生比、分流比较低地区要重点扩大优质资源建设力度。 推动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推动各地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稳步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这都是我省未来几年 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的攻坚计划,2020年提高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至每生每年1000元,个别确有困难的县市可延至2022年前。 同时,要统筹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分流比较低地区要重点扩大优质资源建设力度,举办高中阶段教育的县市区必须办好1所以上示范性公办中等职业学校;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县市区重点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和水平要达到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及以上标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职业教育发展基础较好的县市区重点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要达到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标准。 职业教育:到2022年,重点建成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30个方案中指出,要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制定湖南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探索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各个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到2022年,培育遴选产教融合示范企业100家,重点建成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 30个,培育遴选产教融合领军人才100名、产业教授(导师) 1000名、湖湘工匠和技术能手10000名。 健全职业院校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要优先发展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专业。对接我省20个新兴优势产业链,重点支持建设120个高职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300个中职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群)。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教材、教法”改革遴选认定中、高职省级优质课程各1000门,建设100个省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倡导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信息化资源。制定中国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以及大国工匠、湖湘工匠等免试招生政策。 同时,实施产教融合发展工程。推动各级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建设资源共享,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支持行业企业依托或联合职业院校设立产业学院和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进职业院校参与技术研发、技术推广,打造行业发展智库。鼓励技能大师在职业院校设立“大师工作室”,并担任职业院校产业教授(导师)。鼓励大中型企业设立“名师工作站”,实施企业访问学者项目。 建立全省职业教育各级各类标准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向社会公开制度,遴选认定一批省级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专业技能考核标准。稳步探索"1+X"证书制度试点,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到2022年,全省职业院校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专业技能考核标准制订及公开工作。 高等教育:要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点方案中指出,要建立完善我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的综合评价体系和动态调整机制,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点,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我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推动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根据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总体部署,加强本科教育一流专业和课程建设,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点、“金课"。继续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大学生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与基地建设,完善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针对研究生的教育水平,要完善产教融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研究生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引导和鼓励高校充分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支持更多优秀研究生参与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和开展国际合作研究。 同时,还要支持高等学校参与科技服务支撑国家战略行动。建设一批湖南省高等学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鼓励校企合作进行科技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高等学校深化军民融合,加快国防科技创新,促进军民科研成果共享与转化,服务湖南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发挥高等学校学科集群优势,积极参与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岳麓山大学科技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等创新高地建设,构建一批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的创新要素集聚区。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加快高等学校应用研究及科技成果转化。 教育信息化:乡镇及以上学校多媒体教室全覆盖方案中指出,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全面推进“国家教育信息化2.0试点省”建设,落实《湖南省“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2019—2022年)》,力争全省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未来,我省要提升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能力,持续推进网络环境建设,实现义务教育学校互联网接入率、乡镇及以上学校多媒体教室普及率均达到100%。大力实施农村网络联校建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着力解决农村学校尤其是乡村小规模学校(含教学点)“开不齐课、开不好课”等问题,实施“精准帮扶”网络扶智攻坚行动,实现精准推送资源、精准培训教师、精准帮扶资助。 同时,要实施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示范行动,在2——3个有积极性且条件具备的市州设立“智慧教育示范区”,开展智慧教育探索与实践。支持一批示范性职业院校与国际领先的互联网企业联合开展“互联网+学院(专业)”建设试点。还要整合省级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统一部署、统一认证和统一门户的“湘教云”综合服务平台。 教师队伍:建设一批师范教育基地和一流师范院校方案中指出,要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和省政府《关于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在待遇编制、职称评审、表彰奖励等方面出台措施,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快补齐农村教师短板。 我省要实施湖南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就要重点建设一批师范教育基地和一流师范院校。推动有基础的高水平综合大学成立教师教育学院,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支持建设教师教育改革试验区。加大省级财政投入力度,逐步扩大农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规模。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分类推进全省中学、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中职、高职教师培养模式改革。 要强化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大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支持师范院校设立学前教育专业,积极参与国培计划,改革完善省培计划。构建教师校长分层分类培训体系,积极实施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加大新教师入职培训力度。针对职业院校专业教师队伍,依托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建好一批“双师型”培养培训基地,分专业建设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落实职业院校教师实行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活动。同时,还出台并落实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推动高等学校建设教师发展中心。实施国家和省级重大人才工程,推进湖南省高等学校“双一流”领军人才计划实施,设置芙蓉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青年学者岗位,引进培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战略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实施“芙蓉教学名师支持计划”,培养造就高水平教学人才。 在待遇方面,要切实提高教师待遇和地位。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随当地公务员待遇调整的联动机制。学校所在地调整公务员工资待遇时,要相应调整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确保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统筹考虑幼儿园和高中教师工资待遇。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有效体现教师工作量和工作绩效,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和特殊教育教师倾斜。
普惠园将达八成,缓解“入园难入园贵”三大主线贯穿教育发展,我省教育迈入“上好学”新阶段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可破解入园难,解决就近入园的问题。报告点击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感受1家门口就有好幼儿园两年前,眼看女儿就要上幼儿园了,“挑一家合适的幼儿园”成为家住雨花区劳动中路的龙女士的“首要任务”。为此,她把附近的幼儿园找了个遍,可有的距离较远,有的收费高,虽然看好了几家距离近且收费低的,但龙女士仍犹豫不决。有一天,龙女士听说小区里一家民办幼儿园的保教费从每月2280元降到了1480元,她忙赶到幼儿园一探究竟。了解“真相”后,龙女士当场交了学费。这家拥有欧式风格的优质品牌园为何会降价?几经询问,原来是它变成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事实上,从2014年起,长沙市政府拿出1000万元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并逐年递增,2016年达3000万元。把孩子送进园时,龙女士心里还有些许担心——学费降了,学校的设施质量会不会也降低?两年过去,她的疑虑被彻底打消:“现在孩子上大班,班上的人数一直在30人以内。每个班配有2名老师和1名保育员。老师照顾得尽心,伙食也不错。”除了教学质量,她还担心幼儿园的环境和孩子的安全问题。不过,这些担心不久后也“烟消云散”。2016年7月1日,《湖南省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正式施行。条例明确规定,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进行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应当配套建设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一万人以上居民住宅区的,应当规划配置幼儿园、小学;规划建设三万人以上居民住宅区的,还应当规划配置初中;规划建设八万人以上居民住宅区的,还应当规划配置普通高中。规划配置中小学校、幼儿园的数量、规模应当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未来,像龙女士一样,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和公办园实惠的家庭会越来越多。感受2微机派位,孩子读书的事完全没操心今年,希希小升初微机派位派进了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她的妈妈谢女士逢人就说好,因为孩子读书的事情完全没让她操心。几年前,谢女士一家四口从株洲攸县来长沙务工,令她没想到的是,孩子在长沙上小学的事情非常顺利,特别是小升初考试结束后,女儿参加微机派位被派到了一所名校,这让一家人幸福感“爆棚”。2016年秋季学期,长沙市公办中小学逐渐实现“零择校”。通过微机派位,很多像希希这样的随迁子女顺利升学,悬在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更让谢女士感到欣慰的是,孩子上小学这几年几乎没花什么钱。近年来,长沙市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一费制”全免政策,免收杂费、课本费、作业本费,学生只需缴纳少许自愿选择的服务性费用。早在2004年,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就下发并实施了《湖南省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施办法》,明确了“两为主、一同等”的原则,即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有与城镇居民子女同等的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仅2016年,我省就有56.04万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就读中小学;第二步是解决完成义务教育之后平等升学的问题。2012年底,省政府办公厅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实施办法》,明确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城镇居民子女享有同等的考试升学权利。感受3资助政策让孩子安心读书蒋博轩是永州市双牌县泷泊镇一小二年级的学生,去年,他从离县城70公里的上梧江乡新田岭村来到镇上读书。“今年春季开始,孙子上学一分钱都没交。”爷爷蒋启荣告诉记者,自己靠农活来维持生计,老伴中风在家,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落在外出打工的儿子身上。“县里的资助政策为我们减轻了许多负担。”在双牌县,像蒋博轩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孩子不仅上学不用交钱,当地政府还会给他们发放1000元的生活补助。从今年春季开始,双牌县财政拿出200多万元,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进行补助,确保没有寄宿的贫困学生也能享受小学生1000元/年,初中生则能享受每年1250元的生活补助,助学资金通过银行卡发放到家长“一卡通”账户。据了解,2017年,双牌县委县政府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从精准扶贫专项资金中优先安排1530万元用于教育助学扶贫,在国家“两免一补”的政策基础上,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教辅资料全免费、生活补助全覆盖等10个地方资助项目,“让每一个孩子上好学,让每一户困难家庭感受到温暖”不再是口号。数读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质量、结构、公平”是这五年来湖南教育发展的三大主线。随着教育改革的稳步推进,在全面建设教育强省的征途上,我省基本上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迈进了“上好学”新的历史阶段。教育总规模位居全国第7位截至2016年底,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7万所,在校学生1282.5万人,在职教职工86.5万人,教育总规模位居全国第7位。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学率为77.98%,义务教育年均巩固率为99.9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0.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3%,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幼儿园总数达到14365所我省自2011年起先后实施了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并将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纳入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累计建成农村公办幼儿园1800所,认定普惠性民办园7013所,全省幼儿园总数达到14365所,比5年前增加了30.2%,公办和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占比提高到65%;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7.98%,比5年前增长了19个百分点,达到全国平均水平。5年累计发放资助金197亿元2015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教育扶贫规划,构建覆盖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全学段的资助政策体系,近5年累计发放各类资助金197.06亿元,资助学生1859.65万人次。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自2016年起逐步覆盖到所有贫困县,每年受益学生超过200万人。加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实施“‘一家一’助学就业·同心温暖工程”,累计资助1.7万名贫困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并就业。持续扩大面向农村贫困地区的高校三大专项计划招生规模,近五年共录取2.4万人,其中贫困地区占比达到72%。憧憬2020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将达80%在十九大代表、湖南省教育厅厅长肖国安看来,十九大报告将“幼有所育”与“学有所教”并列提出,既突出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也反映了学前教育的独特性,有利于全省教育系统进一步端正办园指导思想,扭转当前学前教育存在的“小教化”的错误倾向。面对“城镇学校挤,农村学校弱”这一教育难题,湖南省人大常委会于2016年3月30日正式审议通过了《湖南省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这也是全国该领域首部省级地方性法规。肖国安认为,《条例》的制定与实施,从法治层面为推进中小学校幼儿园的布局优化、条件改善和资源配置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既能够从源头上化解“大班额”这一现实问题,也能够在长远上适应城镇化发展对教育资源供给的动态需求。肖国安表示,未来五年是湖南教育“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确保到2020年基本建成教育强省的目标如期实现。就“幼有所育”来讲,我们将坚持把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公办和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供给,解决好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到2020年全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将达到8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将达到85%。■记者 黄京 实习生 陈舒仪
到2020年,全省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发展;到2022年,要重点建成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30个……日前,湖南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加快推进湖南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9-2022年》(湘办发[2019]19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到2022年加快推进湖南教育现代化作出了全面部署。未来三年内,我省各类教育将有哪些“小目标”?跟着小政君一起来看看吧学前教育: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幼儿园方案中强调,要推动各地依据《湖南省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坚持公办民办并举,以县市区为单位制定幼儿园布局规划,大力发展公办园,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普惠园,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各地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 》、《湖南省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配套建设幼儿园,确保配套幼儿园与首期建设的居民住宅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已建成的小区配套园应移交当地政府,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公办资源不足的地区,优先办成公办园,或者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园,不得办成营利性幼儿园,已挪作他用的要采取措施予以收回。小区配套幼儿园存在缓建、缩建、停建、不建和建而不移交等问题的。在整改到位之前,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不得办理竣工验收手续。支持利用农村中小学闲置校舍等公共服务设施改扩建为公办园、鼓励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街道、村集体举办公办园。国有企业要继续办好因特殊原因确需保留的公办园。完善普惠性民办园认定标准、补助标准及扶持政策,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义务教育:到2020年,全省实现基本均衡发展方案中指出,为了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制定《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落实县城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教师编制标准、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强化分类施策,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高质量建设100所芙蓉学校。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台账。着力推动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全面推进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开展城乡对口帮扶和一体化办学,通过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等方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进一步规范招生秩序。继续开展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验收和优质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验收。2020年所有县市区实现基本均衡发展,2022年优质均衡发展占比达到20%。高中阶段教育:有高中阶段教育的县市区必须办好一所示范性公办中职学校方案中强调,要全面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继续支持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中职招生比、分流比较低地区要重点扩大优质资源建设力度。推动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推动各地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稳步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这都是我省未来几年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的攻坚计划,2020年提高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至每生每年1000元,个别确有困难的县市可延至2022年前。同时,要统筹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分流比较低地区要重点扩大优质资源建设力度,举办高中阶段教育的县市区必须办好1所以上示范性公办中等职业学校;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县市区重点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和水平要达到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及以上标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职业教育发展基础较好的县市区重点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要达到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标准。职业教育:到2022年,重点建成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30个方案中指出,要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制定湖南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探索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各个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到2022年,培育遴选产教融合示范企业100家,重点建成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 30个,培育遴选产教融合领军人才100名、产业教授(导师) 1000名、湖湘工匠和技术能手10000名。健全职业院校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要优先发展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专业。对接我省20个新兴优势产业链,重点支持建设120个高职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300个中职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群)。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教材、教法”改革遴选认定中、高职省级优质课程各1000门,建设100个省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倡导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信息化资源。制定中国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以及大国工匠、湖湘工匠等免试招生政策。同时,实施产教融合发展工程。推动各级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建设资源共享,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支持行业企业依托或联合职业院校设立产业学院和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进职业院校参与技术研发、技术推广,打造行业发展智库。鼓励技能大师在职业院校设立“大师工作室”,并担任职业院校产业教授(导师)。鼓励大中型企业设立“名师工作站”,实施企业访问学者项目。建立全省职业教育各级各类标准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向社会公开制度,遴选认定一批省级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专业技能考核标准。稳步探索"1+X"证书制度试点,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到2022年,全省职业院校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专业技能考核标准制订及公开工作。高等教育:要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点方案中指出,要建立完善我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的综合评价体系和动态调整机制,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点,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我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推动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根据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总体部署,加强本科教育一流专业和课程建设,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点、“金课"。继续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大学生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与基地建设,完善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针对研究生的教育水平,要完善产教融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研究生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引导和鼓励高校充分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支持更多优秀研究生参与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和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同时,还要支持高等学校参与科技服务支撑国家战略行动。建设一批湖南省高等学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鼓励校企合作进行科技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高等学校深化军民融合,加快国防科技创新,促进军民科研成果共享与转化,服务湖南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发挥高等学校学科集群优势,积极参与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岳麓山大学科技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等创新高地建设,构建一批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的创新要素集聚区。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加快高等学校应用研究及科技成果转化。教育信息化:乡镇及以上学校多媒体教室全覆盖方案中指出,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全面推进“国家教育信息化2.0试点省”建设,落实《湖南省“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2019—2022年)》,力争全省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未来,我省要提升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能力,持续推进网络环境建设,实现义务教育学校互联网接入率、乡镇及以上学校多媒体教室普及率均达到100%。大力实施农村网络联校建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着力解决农村学校尤其是乡村小规模学校(含教学点)“开不齐课、开不好课”等问题,实施“精准帮扶”网络扶智攻坚行动,实现精准推送资源、精准培训教师、精准帮扶资助。同时,要实施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示范行动,在2——3个有积极性且条件具备的市州设立“智慧教育示范区”,开展智慧教育探索与实践。支持一批示范性职业院校与国际领先的互联网企业联合开展“互联网+学院(专业)”建设试点。还要整合省级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统一部署、统一认证和统一门户的“湘教云”综合服务平台。教师队伍:建设一批师范教育基地和一流师范院校方案中指出,要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和省政府《关于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在待遇编制、职称评审、表彰奖励等方面出台措施,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快补齐农村教师短板。我省要实施湖南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就要重点建设一批师范教育基地和一流师范院校。推动有基础的高水平综合大学成立教师教育学院,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支持建设教师教育改革试验区。加大省级财政投入力度,逐步扩大农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规模。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分类推进全省中学、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中职、高职教师培养模式改革。要强化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大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支持师范院校设立学前教育专业,积极参与国培计划,改革完善省培计划。构建教师校长分层分类培训体系,积极实施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加大新教师入职培训力度。针对职业院校专业教师队伍,依托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建好一批“双师型”培养培训基地,分专业建设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落实职业院校教师实行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活动。同时,还出台并落实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推动高等学校建设教师发展中心。实施国家和省级重大人才工程,推进湖南省高等学校“双一流”领军人才计划实施,设置芙蓉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青年学者岗位,引进培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战略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实施“芙蓉教学名师支持计划”,培养造就高水平教学人才。在待遇方面,要切实提高教师待遇和地位。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随当地公务员待遇调整的联动机制。学校所在地调整公务员工资待遇时,要相应调整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确保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统筹考虑幼儿园和高中教师工资待遇。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有效体现教师工作量和工作绩效,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和特殊教育教师倾斜。来源 | 三湘都市报编辑 | 欧阳伶亚
今年研究生考试报名已经启动。从去年开始,教育部对研究生招生进行了重大改革——将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纳入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统一组织招录,实行相同的培养标准。如此一来,“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再是在职人员的“专利”,今年新入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中也多了许多应届生的身影。应届生成为“非全日制研究生”一方面给学校管理带来了许多挑战:学习形式如何满足?培养质量如何保证?另一方面,应届生和社会是否能认可“非全日制研究生”?对此,三湘都市报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考生】考研还是工作不必再纠结来自长沙的应届毕业生小曹今年以354分的成绩被湖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录取,成为该校400名非全日制研究生中的一员。她坦言,自己本来填报的是全日制研究生,而后调剂至“非全日制研究生”。刚收到录取通知书时,她也有过困惑和疑虑:“很担心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被认可,自己没有找工作,如果是集中在周末上课,平时可以干什么呢?”不过,9月入学之后,她的顾虑渐渐被打消了。入学前,学校根据她的选择,将她安排至和全日制研究生同一时间段学习,所学课程、导师、培养目标等都和全日制一致。同时,还可以一边工作或者社会实践,一边学习。“我觉得对那些纠结于考研还是工作的大四学生而言,‘非全日制研究生’是个很好的选择,完全可以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学校】满足不同需求,学习形式多样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各培养单位对两类研究生要坚持同一标准、统一组织招录,也就是说,非全日制研究生除了学习形式更为灵活,其招生政策、报考条件、考试科目、内容、复试分数线、考试时间等与全日制研究生完全相同。湖南师大研究生院副院长许广介绍,从今年入学新生的情况来看,该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应届生。通过摸底调查,学校根据不同学位类别的情况和不同学生的要求,将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形式主要分为:“周一至周五上课”、“周末上课”、“寒暑假上课”、“集中在某一个时间段上课”四类。“学习形式多了,培养质量不能打折扣,这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了挑战。”许广表示。【变化】生源质量提升,将获更多认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新政实施的第一年,我省多所高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计划并未完成;在招收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中也有很多是从全日制报考的考生中调剂而来的。业内人士分析,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因为政策调整之初,许多考生在报考时对非全日制研究生这一“新生”事物熟悉度不高;二是由于大多学校没有奖助学金、不统一安排住宿、专业方向的学制多为三年等,也让部分考生望而却步。再就是,因使用同一套试卷,在职人员考上“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难度加大。“可以预见的是,今后,将有越来越多的应届生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湖南师大研究生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科科长宋雪梅分析。我省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认为,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严进严出”政策,致力于减少饱受诟病的“水货研究生”,保证高学历人员的素质。“非全日制研究生”要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还需要一段时间。■记者 黄京实习生 陈舒仪 王祝敏提醒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要注意这些1、学习方式: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2、就业派遣:毕业后可发派遣证(有单位的必须先解除与原单位的劳动合同)。3、学历学位证书:非全日制研究生达到毕业要求时,发给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的毕业证书;其学业水平达到学位授予标准时,可申请相应的学位证书。4、学费收缴:学费标准按政府有关部门文件执行。5、住宿问题:大部分高校非全日制不安排住宿。6、奖助学金:大部分高校非全日制研究生不享受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学业奖学金。7、同一专业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划定相同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