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新闻网讯 ( 记者 郭建鑫 )9月1日下午,永州市生态环境局与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冷水滩举行。双方汇聚一堂,深入推进院局合作,共商永州生态环境发展大计,共谋永州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仪式现场根据签订的战略框架协议,双方将在生态环境方面建立长期、紧密、全面的战略合作关系,永州市生态环境局将竭力为省环科院科研成果应用和转化提供便利和支持,省环科院也将为永州市重大项目论证、重大环境问题解决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双方签订合作协议据了解,此次框架协议的签署,将对永州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很大的支持推动作用。永州市生态环境局将以此为契机,全面落实协议内容,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合作事项在永州顺利实施、开花结果。同时,与省环科院建立长期、紧密、有实效的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在更高层次、更多领域上持续深化合作,共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来源:永州新闻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10月21日下午,衡阳市生态环境局与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肖调金,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罗岳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晓利出席签约仪式,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二级调研员蒋宏伟主持签约仪式。签约仪式上,双方就生态环保相关业务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刘晓利和罗岳平分别代表各方进行了签约。根据协议,双方将适时互派干部交流锻炼,提升队伍工作能力和水平。省环科院将派出专家或科研团队参与衡阳重大生态环境项目论证,为衡阳开展生态环境建设、污染防治攻坚战相关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项指导。市生态环境局为省环科院科研成果应用和转化提供便利和支持,协助推进科技成果实验示范及产业化,提升环保技术社会化水平。据介绍,省环科院是我省环境科技研究创新的主力军,拥有雄厚的环境科研技术和丰富的人才资源,长期以来与衡阳市生态环境局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了许多重点环保专题项目研究。双方合作编制的《湖南省衡阳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在全国评比中获优秀技术报告二等奖。肖调金表示,省环科院将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派出一流技术团队,优先调度各项资源,以问题为导向,全力保障衡阳市生态环境局各项环保需求;将以敢于应战的铁军作风,充分发挥省环科院环保科研与咨询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服务作用,在技术层面为衡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更多更好更科学的技术支撑。此次协议的签订对我市科学编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实施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具有重要意义。刘晓利表示,提高环境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当务之急,随着此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通过与省环科院开展项目指导、技术帮扶、参谋决策服务等形式合作,必将全方位提升我市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技术水平,全方位提升我市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的能力水平,为建设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现代产业强市和最美地级市贡献环保力量。省环科院党委委员、总工程师田石强,办公室、相关研究所(中心)负责人;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资艳,四级调研员刘煜竑、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签约仪式。【来源:宣教与对外合作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红网时刻8月27日讯(通讯员 胡志锋)8月27日,临武县与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今后,省环科院将为临武的生态环境问题“把脉开方”,临武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走向科研技术专业指导之路。根据协议,临武将与省环科院将互派干部交流锻炼,学习了解生态环境工作新情况、新做法、新经验,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培养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打造环保铁军队伍。省环科院将派出专家或者科研团队参与重大项目论证、重大环境问题解决,承担战略性、综合性项目,发挥对重点工作的技术支撑作用,主要对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指出的重点难点问题及三十六湾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陶家河、武水河流域治理进行专项技术指导,形成一个问题一套方案,精准施策。临武将为省环科院研究成果应用和转化提供便利和支持,协助推进科技成果试验示范及产业化,提升环保技术社会化应用水平。近年来临武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行不悖。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总体原则下,在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坚持生态优先、实现绿色崛起的责任担当,严格划定执行生态保护红线,狠抓环境综合治理,“严控增量,削减存量”,全县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从好转到逐步优化转变。
湖南省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现场。专家合影。座谈会现场。红网时刻12月12日讯(记者 李璐 通讯员 陈颖昭 黄昌华)12月12日,湖南省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专家座谈会在省生态环境厅隆重召开,3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全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建言献策。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学校长、中南大学商学院名誉院长陈晓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院长柴立元,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邓立佳,全国政协常委、民进湖南省委会主委、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碧灵,省生态环境厅一级巡视员郑粟,省生态环境事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刘翔等出席。成立专家委员会:为湖南生态环保科学决策提供高层专家咨询为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和提升环境治理能力方面的支撑作用,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动生态文明和美丽幸福新湖南建设,省生态环境厅决定成立湖南省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邓立佳任专委会主任,潘碧灵任常务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湘潭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欧阳晓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吴丰昌,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学校长、中南大学商学院名誉院长陈晓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院长柴立元任副主任,另有委员41名。邓立佳表示,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顺利起航的奠基之年,成立专委会,为“十四五”美丽湖南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正逢其时。专委会作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宏观与综合决策的高层专家咨询机构,将为生态环境政策研究,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提供重要支撑。要充分认识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的重要意义,坚持绿色发展,科学“谋划”;树立底线思维,深入“评估”;加强科研攻关,强化“调研”,紧紧围绕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热点、难点,切实发挥好专委会的作用。开门纳言 众专家助力湖南“十四五”生态环保工作随后召开的湖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专家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学者详细了解了湖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情况及主要内容,对湖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征集意见稿)发表了意见建议。柴立元院士等8位来自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与固体、环境法规与标准、环境政策与规划等领域的专家代表,从促进生态强省的战略高度,分别就各自的研究经验与成果进行了交流与分享,提供了大量有价值、含金量高的参考意见。提及对湖南“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哪些具体建议,柴立元表示,“建议进一步加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五中全会和考察湖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实施“三高四新”的重要战略举措,把湖南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工作进一步抓好抓实,向纵深方向发展。今天召开的专家委员会,就是举全国的科技力量和智力支持来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湖南生态环保事业的发展,尤其是要通过加强环保产业的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党委书记欧阳志云认为,“湖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几个特点,首先是理念很先进,全面贯彻落实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等理念;同时目标很明确,特别针对湖南省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来布局‘十四五’工作;针对水、土壤以及生态保护与治理,都有相应的政策措施和总体的部署。应该说,可以期待‘十四五’期间,湖南生态环境会得到更好的改善。”省政协委员、省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湘潭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葛飞表示,“省政协人资环委特别关注垃圾分类处理这项工作,在“十四五”期间也将继续做好这项工作,为建设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做出湖南的新贡献。”同时,葛飞表示,作为一名环境保护的专业人员,她在促进危废分类回收和资源化方面,特别是针对废旧铅酸蓄电池铅资源回收方面做了比较专业的工作,希望能够推进湖南在电池行业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湖南省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成立开门问策,编制好“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昨日,湖南省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专家座谈会在长沙召开。湖南省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作为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宏观与综合决策的高层专家咨询机构,将为生态环境政策研究以及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提供重要支撑。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邓立佳任专委会主任,民进湖南省委主委、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碧灵任常务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湘潭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欧阳晓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吴丰昌,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学校长、中南大学商学院名誉院长陈晓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院长柴立元任副主任,另有委员41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建言献策。柴立元院士表示,专委会将举全国范围内的科技力量和智力支持来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湖南生态环保事业的发展。“湖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理念先进,目标明确,针对水、土壤以及生态保护与治理,都有相应的政策措施和总体的部署。期待‘十四五’期间湖南生态环境会得到更好的改善。”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欧阳志云表示。(记者 曹娴 通讯员 陈颖昭 黄昌华)(责编:罗帅、唐李晗) 【来源:湖南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日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公示2020年“最美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名单。详情如下:关于2020年“最美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名单的公示各有关单位:按照《关于开展2020年“最美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宣传活动的通知》(中环学普字〔2020〕46号)文件要求,经过广泛发动、层层推荐、资格审核、专家评选等程序,共评选出郝吉明、吴振斌、陈冠益等20名“最美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现将2020年“最美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8月17日至8月21日。如对公示名单存在异议,请在公示期内与我会联系。联系人:王明慧电话:010-62210711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邮箱:hbkp365@chinacses.org附件:2020年“最美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名单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0年8月17日2020年“最美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名单1姓名:郝吉明专业技术职务:教授/院士工作单位:清华大学推荐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分会2姓名:吴振斌专业技术职务: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推荐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生物学分会3姓名:陈冠益专业技术职务:教授工作单位:天津商业大学推荐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认证专业委员会4姓名:周少奇专业技术职务: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工作单位:贵州科学院推荐单位:贵州省环境科学学会5姓名:毛玉如专业技术职务:副研究员工作单位:生态环境部推荐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噪声防治专业委员会6姓名:刘 荔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工作单位:清华大学推荐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7张胜田专业技术职务研究员工作单位: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推荐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与自然保护分会8姓名:陈思莉专业技术职务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推荐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风险专业委员会9姓名:张 建专业技术职务教授工作单位:山东大学推荐单位:山东环境科学学会10姓名:王 平专业技术职务教授工作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推荐单位:湖南省环境科学学会11姓名:隋 倩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工作单位:华东理工大学推荐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专业委员会12姓名:黄洪辉专业技术职务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推荐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海洋生态安全专业委员会13姓名:付 军专业技术职务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推荐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社会治理专业委员会14姓名:何 艺专业技术职务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推荐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固体废物分会15姓名:易树平专业技术职务副研究员工作单位:南方科技大学推荐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地质环境专业委员会16姓名:昌 盛专业技术职务副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推荐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分会17姓名:刘丽丽专业技术职务研究员工作单位: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推荐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循环经济分会18姓名:史 舟专业技术职务教授工作单位:浙江大学推荐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信息化分会19姓名:曲常胜专业技术职务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江苏环保集团江苏省环科院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推荐单位: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20姓名:嵇晓燕专业技术职务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推荐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监测专业委员会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环保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在我国理工科院校中,由两院院士担任校长的情况很普遍,但在文科性质的高校中,这种情况却非常罕见,像在双一流高校中,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文科”院校的师资队伍中是没有一位院士的。但在湖南高校中就有这么一种情况,她就是湖南工商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陈晓红不仅是一位女院士,而且还是全国文科性质高校中少有的院士校长。有意思的是,在全国高等院校中由女院士担任一把手的情况并不多,湖南就有两个,而且都和中南大学有关。陈晓红院士资料记载,陈晓红出生于1963年5月,从小就学习特别勤奋,而且成绩一直很优秀,1979年也就是在她16岁的时候参加了高考,并以超出重点院校录取线50分的好成绩,被中南大学(当时叫中南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录取,后又在中南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1986年,陈晓红硕士毕业后就留在中南大学管理工程系任教,在此后的十年里,她从一名普通的讲师逐渐成长为管理工程系副主任,期间她曾两次得到破格晋升,一次是1991年底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还有一次是1994年9月,陈晓红被破格晋升为教授,当时只有31岁,是当时中南大学师资队伍中最年轻的一位女教授。晋升为教授后的陈晓红,被公派到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后获得工学博士学位。1996年6月,中南工业大学管理工程系与经济贸易系合并为工商管理学院,陈晓红成为了学院副院长,2002年中南工业大学等三所院校合并成立中南大学,陈晓红成为了中南大学商学院首任院长,直到2009年1月才卸任。陈晓红长期致力于中小企业融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程建设等领域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工作,并产出了许多突出成果,尤其是提出的在全国逐步建立中小企业金融体系理论不仅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而且还得到了高层领导的肯定。陈晓红可以说是智囊型人物,她不仅经常为省市领导作专题报告,而且参与了很多政府重大项目的决策,在她卸任中南大学商学院院长后,先后被聘任为长株潭两型办副主任、湖南省重大决策咨询智囊团成员、湖南省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等,为湖南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一定贡献。2014年9月,陈晓红回归高校任职,被任命为湖南商学院院长,2017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院士。湖南商学院于2018年入选湖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9年更名为湖南工商大学,湖南工商大学的开设的专业大多都是财经类专业。值得注意的是,陈晓红加盟湖南工商大学后,湖南工商大学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实力有了明显提升,在近两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一直稳居湖南高校前两位。截至目前,陈晓红院士先后承担国家级各类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十余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人完成的《决策应用软件开发平台Smart Decision》项目在2005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除了科研方面的奖励外,她还获得了很多荣誉称号。如在1997年,其被霍英东教育基金会被评选为全国优秀青年教师(研究类)奖,在当时获奖的全国管理学科教师中排名第一;2001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7年被中国社科院评为首届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2018年被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授予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该奖项是中国管理学领域第一大奖,可见行业对陈晓红院士科研成果和科研水平的高度认可。
2020年9月举行的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现场考察反馈会。红网时刻长沙11月20日讯(通讯员 巢进文 陈璐明 记者 贺卫玲)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下达通知,由湖南工商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教授牵头申报的国家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数字经济时代的资源环境管理理论与应用”正式获批,成为湖南省首个国家基础科学中心。国家基础科学中心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迄今为止定位最高的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定位于打造“学术高地、人才高地、智库高地”,旨在瞄准国际科学前沿,抢占国际科学发展的制高点,形成若干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原创性成果,具有显著的战略引领力、科技原创力、前沿突破力,在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推进中居于重要地位。矿产资源和能源是国家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要统筹解决好重生态保护带来的资源供给不足问题以及重资源开发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现代科技的大力支撑显得尤为关键。以大数据、AI、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数字经济和技术发展,为资源环境现代化管理提供了重大契机。“数字经济时代的资源环境管理理论与应用”正是立足数字经济时代大背景,以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四个面向”重要论述为指引,以资源环境安全为主线,重点研究矿产资源管理理论与应用、能源资源管理理论与应用等四个方面主要内容。中心的建设,将推动形成“原创性的科学理论”“突破性的技术方法”“国家级的决策平台”“国际级的顶尖智库”“交叉型的新型学科”“世界级的人才队伍”,构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资源环境管理理论方法体系,实现资源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总体国家安全观下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为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心依托中南大学,联合了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湖南工商大学、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深圳大学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关领域的高水平研究团队,并吸引一批国内外顶尖学者与具有潜力的青年学者开展合作研究。中心成员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负责人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6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3 人等。
我省新增1家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湖南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上榜华声在线1月4日讯(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胡宇芬 通讯员 张登)记者今天从省科技厅获悉,科技部日前发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择优建设名单,湖南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湖南洞庭湖站”)榜上有名。至此,我省国家野外站增至5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之一,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生态学、地学、农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获取长期野外定位观测数据并开展研究工作。据介绍,湖南洞庭湖站以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为依托,拟在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亚欧水资源研究和利用中心、省林业科学院等单位已建的省部级观测研究站基础上,按照“强强联合、竞争开放、国际定位”的原则,共建涵盖全洞庭湖(含东、南、西洞庭湖)的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湖南洞庭湖站拥有连续10年以上系统性观测实验数据,近5年来承担科研项目120余项,发表论文250余篇,获省部级奖励5项,关于长江中游湿地保护修复、湿地农业发展的咨询报告被中央部门采纳,湿地生态修复工作在省内外具有较大影响。据悉,下一步湖南洞庭湖站将编制5年实施运行方案,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和共享,围绕湿地科学领域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制定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力争经过5-10年,成为国内一流的观测研究站,在洞庭湖湿地景观格局与流域管理、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与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管理等方向取得重大进展;经过10-20年,成为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观测研究站,为洞庭湖生态保护修复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红网时刻1月4日讯(记者 何青 通讯员 张登 任彬彬)红网时刻记者今天从湖南省科技厅获悉,科技部日前发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国家野外站”)择优建设名单,湖南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湖南洞庭湖站”)榜上有名。至此,湖南省国家野外站增至5个。国家野外站是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之一,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定位是服务于生态学、地学、农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获取长期野外定位观测数据并开展研究工作。据介绍,湖南洞庭湖站以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为依托,拟在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亚欧水资源研究和利用中心、省林业科学院等单位已建的省部级观测研究站基础上,按照“强强联合、竞争开放、国际定位”的原则,共建涵盖全洞庭湖(含东、南、西洞庭湖)的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湖南洞庭湖站拥有连续10年以上系统性观测实验数据,近5年来承担科研项目120余项,发表论文250余篇,获省部级奖励5项,关于长江中游湿地保护修复、湿地农业发展的咨询报告被中央部门采纳,湿地生态修复工作在省内外具有较大影响。据悉,下一步湖南洞庭湖站将编制5年实施运行方案,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和共享,围绕湿地科学领域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制定近期和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力争经过5-10年,成为国内一流的观测研究站,在洞庭湖湿地景观格局与流域管理、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与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管理等方向取得重大进展;经过10-20年,成为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观测研究站,为洞庭湖生态保护修复提供重要科技支撑。【来源:红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