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湖南大学69名研究生新生放弃入学资格,原因是……爱很大

湖南大学69名研究生新生放弃入学资格,原因是……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10日讯 据中国之声消息 近日,湖南大学研究生院的一则公示引起社会各界关注。该公示提到,有部分研究生新生申请放弃入学资格,少数新生逾期未报到,以上共计69人。他们实际上是集体放了高校的“鸽子”,考上了研,不读了。湖南大学起源于公元976年创建的岳麓书院,是全国重点大学。很多人不理解,这样的名校,为什么一下子有这么多准研究生“录而不读”?高校拟取消69名准研究生入学资格9月29号,湖南大学研究生院的一则公示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公示称,有部分研究生新生因出国、工作等个人原因申请放弃入学资格,另有少数新生逾期未报到,共计69人,湖南大学研究生院拟将取消这69名2019级研究生入学资格。据公示显示,这些学生分别来自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法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等16个学院。多所学校负责招生的老师和教授表示,“录而不读”这种情况他们学校也存在,但是人数高达69人不是普遍现象。高校负责招生的老师:“据我了解有这种现象,但是并不普遍,像咱们学院,基本上没有。”高校负责招生的老师:“在我们学校来说的话还是比较少的,偶尔会有。但是像湖南大学一次有69个不来读的,(不来的人)还是比较多的。”高校负责招生的老师:“一下子公示了这么多人,确实在教育界是比较少见的。因为在我们学院,包括我所了解的其他学院的情况,这种是非常少的。”因工作和出国放弃是主流,不满调剂也有较大占比对于湖南大学69名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的具体原因,记者电话联系湖南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没有得到正面回应。记者采访了国内多所高校的招生负责人和教授,他们认为找到工作、出国留学是学生放弃入学资格的主要原因。高校负责招生的老师:“我觉得比较多的应该是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因为一部分读研的学生他读研后依然面临着再就业的问题。”高校负责招生的老师:“现在出国留学的同学比较多,所以他们在考研的同时也在申请出国,如果申请成功了,他也不会选择在国内读研究生,也是两种打算的这样一种方式。”除此之外,福建某高校硕士生导师张教授认为因为名额不足,一些原本报考学术型硕士的同学被调剂到专业型硕士,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同学被调剂到非全日制导致学费相对昂贵,这也是一些同学被录取后选择放弃的原因之一。张教授:“我们现在非全日制跟全日制名额一般是50比50,全日制的同学报考的比较多,非全日制的比较少,但是考过以后,学校就会动员特别是应届生考全日制的去读非全日制吧,费用比较高,也有可能这种原因他们后来放弃的。”录而不读浪费教育资源 影响学院招生计划张教授告诉中国之声记者,不少考生把考研视为增加就业竞争力的手段,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后 “录而不读” 可以理解,但是这种行为无疑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张教授:“肯定给学校造成损失,招生名额就被浪费了嘛,他这种情况是已经参加复试了,就是说你把别人的机会给挤走了,对其他考生也属实不利,妨碍了那些想读书的人。”北京某高校的青年教师吴老师告诉中国之声记者,因为学校给了名额但是学院没有招满,这种情况在也会影响学院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甚至影响学校的学术产出,对一些讲究人才结构的理工科院校来说更为严重。吴老师:“他们需要建立团队来进行团队的研究合作,老师们在进行学术培养的时候也是注重一个代际之间的团队结构的建设,那如果是对于研究生导师个人,他招的研究生没有来,那他这一届就招少了,甚至说没有了,那对他这个科研团队的建设也是有影响的,就会影响到科研的产出。”对研究生“录而不读”这种行为,记者采访的各高校教师坦言,目前没有一个很好的机制来规避和防范,最多只能在录取前加强沟通和了解。重庆某大学硕士生导师刘教授:“在宣传上还有对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比方说我们在面试的时候一般都会问学生,你为什么会选择到我们这里来读研究生?你有什么样的一个未来的计划和你的一个想法等等,我们可以更深入的去交流一下。 ”录而不读是一种失信行为 或影响其所在院校的社会评价此外,北京某高校负责招生的陈老师认为,尽管选择录取后入学读书是一种个人行为,也是双向选择的一个结果,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录而不读”也属于失信行为。如果失信考生来源相对集中,研究生院也会采取发函的方式与考生所在学校进行沟通。在考生质量同等的条件下,这也会成为研究生院此后是否录取该学校考生的一个判断因素。陈老师:“学院基本上是没有约束机制的,我自己也觉得拿不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但是我们会去分析这种情况,看看是哪些学校的学生出现录而不读的情况,如果说一所学校连续出现录而不读的这种现象,我们可以考虑去公函和对方院校说明这种考生的失信情况,有可能他会影响到以后这所学校的考生,包括报考录取。”

二婶

湖南大学研究生疑剽窃保密申请书 涉事教授称可能是学生偷看

湖南大学硕士论文涉嫌抄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一事持续发酵。3月27日,一名云南财经大学教师爆料称,自己的博士论文在查重过程中,与湖南大学刘梦洁完成于2018年4月的硕士论文《腐败对我国企业逃税的影响研究》累计重复了15626字。该教师称,这部分重复内容是其在2017年提交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中的相关内容,而该硕士的导师正是当年自己申请基金项目的评审。↑刘梦洁硕士论文《腐败对我国企业逃税的影响研究》部分截图↑云南财经大学教师列出的抄袭证据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评审专家可自愿申请或推荐,经过审核后聘用进入专家库,每个受理项目都是从专家库中随机选择同行专家,由基金委发送评审材料,整个过程有严格的保密程序。而评审完毕或者无法评审的,应当及时退回、删除或者销毁评审资料,不得擅自留存,更加严禁抄袭、剽窃或者扩散申请书中的内容。违者情节严重的,将通报批评,并不再聘请其为评审专家。涉事教授称不知情 可能学生自己偷看云南财经大学一教师表示,2017年3月,自己以“腐败对企业逃税的影响效应研究”为题,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因为有一位评委反对而没有通过。之后,这个项目作为其博士论文选题仍在继续进行。2019年3月21日,当其完成博士论文写作进行查重时发现,其博士论文与一篇题为“腐败对我国企业逃税的影响研究”的硕士论文累计重复了15626字,这篇硕士论文由湖南大学刘梦洁完成于2018年4月。该教师经过仔细对比,发现该硕士论文剽窃的正是其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中的相关内容。↑云南财经大学教师列出的抄袭证据“由于她的剽窃行为,严重影响了我博士论文的重复率及学术声誉。”该教师认为,刘梦洁的剽窃行为不同于一般的学术剽窃,因为剽窃的是有保密规定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而更戏剧化的是,“刘梦洁的硕士生导师洪源副教授正是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的评审专家。”受到保密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为何会被剽窃?据该教师在朋友圈称,发现论文被抄袭过后,洪源教授曾对其表示自己不知情,可能是学生自己到他办公室拍下的。但该教师对此理由表示愤怒:“她偷看了你办公桌上我的申请书,但硕士论文总要你签字同意才能答辩和申请学位吧。”重复字数上万 最高重复率达四成该教师贴出的“腐败对企业逃税的影响效应研究”一文,显示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2017版),编号为7176030261;而该硕士论文在知网的截图,导语内容与该教师的申请书多处重复,但目前该硕士论文已从知网撤销。根据该教师和疑似抄袭的“腐败对我国企业逃税的影响研究”查重比对,两篇文章在标题上仅仅相差“效应”二字,且在内文出现了大段红色标注,属于高度相似内容。其中第二、三两部分重复率高达23.6%、25.6%,全文累计重复了15626字。↑云南财经大学教师列出的抄袭证据今(29)日,爆料教师梳理了事件发生的经过,称在3月21日晚10点就联系上湖南大学并提交相关证据,并强调次日就是其博士论文查重及送审日期,对方承诺会尽快处理此事,但迟迟未给答复。3月22日该教师联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监督部门反映情况并提交证据。3月23日该教师与涉嫌抄袭的学生刘梦洁及其导师洪源会面,表示愿意接受道歉,但要求其正视自己的问题,并承担责任。但此事仍未能得到解决,直到在网络上发酵。↑云南财经大学教师梳理事件发生的经过3月28日,云南财经大学学术委员会表示,该校教师确实向他们反映了这个情况,并召开会议听取了该教师对相关情况的陈述,称将继续关注此事,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同日,湖南大学研究生院也回应称,已经立即成立专门工作组展开核查,结果将及时公布,一经查实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湖南大学在其官方微博回应“抄袭事件”评审资料属于保密内容 不得擅自留存红星新闻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了解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面向全国,重点资助具有良好研究条件、研究实力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的研究人员,对于科研人员极为重要。为了维护基金项目申请的公正性,在项目通讯评审中,基金委都是从专家库中随机选择同行专家,具体方式是,基金委向评审专家发送评审材料,评审专家根据评审标准作出判断、撰写评审意见并反馈,整个过程有着严格的保密、回避规定。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回避与保密管理办法》(2015年5月审议通过)第三章保密条例,自然科学基金委工作人员、评审专家应当对其依职权知晓的项目评审信息进行保密,不得利用职务便利,非法获取或披露其他项目评审信息。其中,申请项目的相关信息、评审专家名单及基本情况、评审意见、评审结果等都属于保密内容。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行为规范》(2014年12月2日委务会议审议通过)第十一条则明确指出,评审专家应当尊重和保护申请人的知识产权,严禁抄袭、剽窃或者扩散申请书中的内容。评审完毕或者无法评审的,应当及时退回、删除或者销毁评审资料,不得擅自留存。湖南大学官网显示,洪源为该校经济与贸易学院财税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财税理论与政策、政府债务风险管理、财政绩效管理、公共预算管理,主持过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但红星新闻拨打该教授办公室电话一直无人接听。根据2015年通过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工作管理办法》,聘请担任评审专家的条件包括,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敏锐的科学洞察力和较强的学术判断能力;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作风严谨、客观公正、廉洁自律等。评审专家人选可以由其个人或依托的单位向自然科学基金委推荐,由基金委审核决定是否聘用,也可以由基金委直接聘用符合条件的科学技术人员。而若评审专家“披露未公开的与评审有关的信息的”“对项目申请不公正评审的”“利用工作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自然科学基金委将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通报批评,并不再聘请其为评审专家。红星新闻记者 蓝婧编辑 杨渝彤

天气不合

湖南大学69名研究生新生放弃入学 业内曝背后原因

“研究生院拟取消郑某等69名研究生入学资格,现将名单公示如下。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工作日内联系研究生培养办公室……”9月29日,湖南大学研究生院的一则公示引起社会各界关注。这则公示称,有部分研究生新生因出国、工作等个人原因申请放弃入学资格,另有少数新生逾期未报到,共计69人,湖南大学研究生院拟将取消这69名2019级研究生入学资格。湖南大学69名准研究生被录取后,缘何会放弃入学资格?我国的法律法规又是如何看待这种“录而不读”行为?准研究生录而不读高校公示引起关注8月24日至25日是湖南大学2019级研究生入学报到的时间。可报到时间过去了几周,却还有69名研究生新生未到学校报到。位于湖南省会长沙的湖南大学,校区坐落在湘江之滨、岳麓山下,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誉。湖南大学的官网介绍,湖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20个。然而,就是这样一所全国重点高校,今年录取的研究生新生中却有69名研究生新生放弃了就读机会。9月29日,湖南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公示,称拟取消这69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10月7日,记者在湖南大学研究生院的官方网站找到了这则公示,公示标题为《关于取消郑某等69名2019级研究生入学资格的公示》。公示称,据核实,现有部分研究生新生因出国、工作等个人原因申请放弃入学资格,另有少数新生逾期未报到,共计69人。依据《湖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湖大研字【2018】21号)第三条“新生应持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和本人有效身份证件,按学校有关要求和规定的期限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入学的,应提前向学校请假,并附相关证明,请假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两周;未请假或请假逾期的,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之规定,以上69名新生视为放弃入学资格。研究生院拟取消郑某等69名研究生入学资格,现将名单公示如下。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工作日内联系研究生培养办公室。公示还留下了研究生院的办公电话。此公示时间为2019年9月29日至10月10日。因为此时间段恰逢国庆长假,按照公示的要求,这12天的公示期,工作日只有5天。记者注意到,公示的下面还附上了一份69名研究生的详细名单,这些放弃入学资格的研究生新生,录取的学院分别来自湖南大学的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法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建筑学院等16个学院。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工商管理学院,放弃入学的研究生人数有17名。放弃入学屡见不鲜背后原因多种多样69名研究生新生面对在全国重点高校就读的机会,缘何会突然放弃?湖南大学研究生院透露的原因是“因出国、工作等个人原因申请放弃入学资格,另有少数新生逾期未报到”。10月7日,记者辗转联系到了一位放弃入学资格的研究生新生。这名大学生向记者透露,在入学前,他顺利地通过了某地的公务员考试,被录取成了一名国家公务员。“我家的经济条件一般,在对先就业还是先读研作了比较后,我还是选择先就业,以后有机会再读书。”这名大学生对记者说。陈新(化名)是湖南某高校的一位硕士研究生导师,他曾经也碰到过研究生新生“录而不读”的现象。陈新向记者透露,这种被高校录取之后又放弃入学资格的原因很多,以两种情况居多。据陈新介绍,第一种情况是本科就读高校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被保送在本高校读研究生,但这些保送生同时还会向其他高校申请读研,如果这类保送生同时被其中意的外地高校录取了,他们往往会放弃在自己本科大学读研究生的机会,转到其他高校读研;第二种情况则是一些研究生在考研的同时,还会参加当地的公务员考试、出国留学考试等,如果公务员考试、出国留学考试通过了,他们往往也会放弃读研的机会,选择先就业或出国留学。“我们学校以前也有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的事情,但一次性出现69名研究生放弃入学,这种情况还是不多见。”陈新认为,这种情况说明研究生新生面临的选择越来越多了。据记者了解,这种“录而不读”现象不仅出现在湖南大学,在我国其他一些高校也屡见不鲜。除了研究生外,一些本科生、专科生也存在这种“录而不读”现象。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本科生、专科生“录而不读”的原因基本有三种:一是对录取高校不满意,决定复读重考;二是有另外的去处,比如就读国外高校;三是少数学生可能因为经济条件差或身体健康等其他原因没办法去上学。爽约影响招生秩序亟须开出治理良方研究生被高校录取后,随意放弃入学资格,是否会扰乱高校正常的招生秩序?我国的法律法规又是如何看待这种“录而不读”行为?陈新透露,他在几年前就遇到过这种事。当年,有一名大学生被他所在的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但后来这名大学放弃入学,而去参加工作了。“因为当时已经到了新生报到的时间,补录和调剂其他学生已经来不及了,最后学校只好取消了那个招生指标。”陈新坦言,这种“录而不读”的行为给高校正常的招生秩序带来了困扰,导致一些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带不满人,甚至出现有的导师无学生可带的情况,从而造成高校教育资源浪费。10月5日,69名研究生新生爽约湖南大学的消息被网友在网络论坛披露后,立即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有网友认为,要把这些不讲信用的考生纳入“失信名单”,限制其下一次考试,或把记录提供给征信机构留作日后评估信用使用。也有网友认为,这种行为虽是失信行为,但将此纳入“失信名单”不妥。记者调查发现,对于高校新生这种“录而不读”行为,目前高校方并无有效的治理良方。不过,河南省去年曾尝试对这种“录而不读”行为出台相关制约机制。有媒体披露,近年来,河南省本科录取不报到考生人数逐年增加,不仅造成招生名额浪费,也影响了一些高校对河南省招生计划的投放。作为全国高考考生竞争最激烈的省份之一,2018年,河南省首次明确了对违背志愿失信行为的惩戒措施。2018年7月,河南省招办相关负责人对媒体称,2018年录取后不入学实际就读等造成招生计划浪费的,2019年报名参加高考将限制其填报志愿的学校数量,在实行平行志愿的各批次,仅允许其填报志愿的学校数不超过两个;另外,考生失信事实将记入其个人诚信档案,在普通高招录取中向高校提供,高校作为对考生品德衡量的依据,可以拒绝录取失信考生。河南省的这一措施出台后曾引起过热议。赞成者认为,出台这种惩罚措施,能够有效遏制学生失信情况的发生,可以倒逼学生认真填报志愿,对自己填报的志愿更加负责;反对者则认为,录不录是学校的权利,读不读则是学生的自由,无可厚非。那么,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又是如何看待这种“录而不读”行为呢?记者采访了相关的法律专家。据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黄捷介绍,我国的法律法规目前对高校新生这种“录而不读”行为还没有相关制约条款。“‘录而不读’原因诸多,虽然这种行为可以理解,但这种行为不仅危害到高校的招生秩序,还会造成高校教育资源的浪费,应该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黄捷对记者说。来源:法制日报

果保汝矣

湖南大学研究生部通知学生不提前返校

各学院:为了积极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相关防控工作,最大限度阻断疫情传播扩散渠道,避免旅途风险,请各学院通过有效方式通知到每一名学生不提前返校,具体返校时间学校将另行通知。湖南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学生工作部2020 年 1 月 26 日

迷情夜

69名研究生开学却没有去学校报到,是湖南大学“衰落”?还是?

今年8月24日至25日是湖南大学2019级研究生入学报到的时间,可报到时间过去了几周,却还有69名研究生新生未到学校报到,很多人都说是湖南大学衰败了?难道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并不是。在以前,很多人大学毕业了都能分配工作,或者是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但是现在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不断地扩张,我国每年都有大批大学生毕业,为了获得更多的优势,很多人不得不选择考研。考研说得容易,但其实是很辛苦的,那为什么今年会有69名考生放弃资格呢?湖南大学难道真的衰败了吗?其实并不是这样,湖南大学在以下几个方面都是比较有优势的。一、环境好湖南大学综合排名29,是我国985211双一流B大学,虽然不是A,但是相对来说还是很不错的。首先,湖南大学位于湖南省的省会星城长沙,经济非常发达,就业机会也较多,学校的资源好,师资力量强。湖南大学位于长沙市岳麓区,有南北两校区,南校区是主校区,建筑很有特色,北校区和南校区中间隔着一座岳麓山,校园环境好学习氛围也比较好,非常安静,适合人们学习,湖南大学地处大学城,附近有很多大学,各大学之间资源共享,项目也多。二、历史悠久湖南大学历史悠久,各个专业的经验也很丰富,课程设置也比较合理。它起源于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创建于公元976年的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变革却始终延续,被誉为“千年学府,百年名校”。1903年书院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学。三、教学设备先进虽然湖南大学是一所历史老校,但是它并没有老校的那种“死气沉沉”,而是紧跟着时代的步伐,湖南大学因为位于长沙,经济较为发达,而且国家对这所大学也比较看重,每年都会拨大量的款,所以湖南大学每年都会引进先进的设备来供学生学习,还有各种奖学金和项目,既鼓励学生了学习,也减轻了他们的经济压力,非常适合大学生进行科研活动与学习。那么为什么这些“69个准研究生”没有报道呢?据调查,这69名没有报名的研究生,他们基本上属于非全日制学生,由于种种因素选择放弃这个机会,并不是说湖南大学开始衰败了。湖南大学研究生院透露的原因:“因出国、工作等个人原因申请放弃入学资格,另有少数新生逾期未报到”。记者采访:在10月7日,记者辗转联系到了一位放弃入学资格的研究生新生。这名大学生向记者透露,在入学前,他顺利地通过了某地的公务员考试,被录取成了一名国家公务员。说说个人观点,其实湖南大学整体上还是很不错的,我觉得考研非常的辛苦,既然选择考研这条道路就要确定好目标,不能因为其他的因素而浪费了自己一年的努力,同时占用了别人的名额,非常不好。那么对于此事你怎么看待呢?

慎到

69名湖南大学研究生新生,开学两周拒不到校,理由都在意料之中

近年来,考研人数呈直线型增长,已经即将突破300万,考研的热度、竞争程度也由此可见,因此考研成功就显得弥足珍贵了,尤其是那些考上985大学的学生们,考上了不仅仅是让自己高兴的一件事,更应是全家都高兴的一件事情,可总有一些人比较“奇怪”,考上了985大学却还拒不到校。近日,湖南大学有69名研究生新生在开学两周之后还未到校,因此后来学校在逐步了解了情况之后决定——直接取消这些学生们的入学资格,并且发布了相关通告。对于这些研究生新生的行为,很多人都表示不解,费那么大的劲,考上了老牌985大学的研究生还不去读,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如果我们仔细一想的话,他们拒绝入校的理由都在意料之中。这些69名新生中,大部分考上的都是非全日制研究生,何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大概可以这样理解,平时抽周末和晚上的时间去学习,白天还依旧工作,所以单从学习时间上看,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差别还是挺大的,而且二者的含金量也不同。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在应聘工作之时一般都不被认可,只能在单位评职称的时候用上,所以它的作用相对于全日制研究生就小很多了,而这69名新生多数都是在职人员,大多数都是想通过提升学历,来晋升职称,不过在职人员想出来读研是非常受限制的,因为很多单位往往不允许。有的考生想考非全日制研究生之前就和单位打了招呼,单位也批准了,可是考上之后单位却说不能因为读研单位工作,不能因为读研请假,那么学校组织考试怎么办?本来自己只是希望拿到研究生学历,在评级的时候用,如果因为读研丢了工作,就有一些本末倒置了。再者,如果将这份工作辞了,自己拿着非全日制学历的文凭去找工作,不一定能找到一份比现在的工作更好的工作,所以权衡之下,只好放弃读研。总得来说,在职人员一般都已经结婚生子,有自己的家庭了,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什么年龄段做什么年龄段的事才是正确的”,在成家立业之后去考研究生甚至会被认为是自私的表现,因为做的事情稍有不对,就会在单位、家庭这两方面受气,所以权衡之下选择放弃入学也是在情理之中,毕竟结过婚的人有家庭了,需要方方面面都考虑的周到,不能再向以前没成家的时候了,所以这样想的话,他们拒绝到校也在情理之中。

往矣

追责导师,湖南大学研究生论文抄袭学位被撤销,引以为戒远离抄袭

事件回顾一名自称云南财经大学教师的网友在微博上指责湖南大学一名研究生抄袭了自己2017年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书内容,而该网友刚好将申报书内容当作自己博士论文的成果之一,当自己的博士论文在系统查重时,居然发现自己的部分内容与湖南大学研究生于2018年4月发表的硕士论文《腐败对企业逃税的影响研究》被重复了15000多字。因此,严重影响到了自己博士论文的查重通过结果,于是在微博进行爆料,湖南大学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并成立了调查小组。调查发现,涉及学术造假的湖南大学研究生研究生论文部分内容直接从云南财经大学教师的网友的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书中直接复制粘贴。由于自然科学基金申报过程被要求严格保密,一般是不允许将申报材料泄露,那么泄露的申报书究竟从哪泄露的呢?经媒体爆料该生导师刚好是2017年该基金的评审专家,因此可能是导师让他的弟子作为参考,但没想到自己的弟子会毫不犹豫复制。事件反思近年来,学术腐败现象不断频发,如南京大学教师梁莹学术不端问题也颇受注目。最后被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过、取消研究生导师资格、调离教学科研岗位。演员翟天临学术不端行为最终被北大退站。针对学术造假问题,教育部频频发文,要求严肃查处学术不端、招生考试弄虚作假等行为,表示“零容忍”。今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惩戒学术不端,力戒浮躁之风”。据最新消息,教育部日前公布的《教育部2019年部门预算》中透露,2019年教育部拟抽检博士学位论文约6000篇,预算为800万元。尽管现在的研究生论文要求系统查重,但在具体的操作中,仍存在一些漏洞,如查重管理不规范,导师把关不严等等。学生对学术造假的严重性没有深刻的认识,有人形容学术造假就像是给自己埋下的一个炸弹,随时都有可能将自己的前途毁于一旦。

剧场前

湖南大学69名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考研学子:当初何必占用名额?

近日,湖南大学研究生院发布了一则公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公告称,有69名研究生放弃了入学资格,其中有少数是未逾期报到。通俗的来说,这69名学生确认录取后又选择不去,属于放了湖南大学的鸽子。69人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对于湖南大学来说这也是一个损失。对此,网友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评论,观点大致可分为两派:观点一:这69名学生明明被录取了却选择不去,变相等于占用了别人的名额,实属浪费,多少考研的学生为了这几个名额挤破头,他们既然不确定自己到底要不要读研,就不要占用其他人的名额。况且这样录而不去,学校的导师也招不满学生,是一种不诚信的表现!观点二:人家凭借自己的实力争取到的名额,去不去都是自己的自由,况且谁都不能保证有没有更好的机会降临,要是有的话,谁不会选择更好的机会呢?对于此类事件,不少高校也表示已经见多不怪了,总结下来,学生录而不去有三个原因:其一,许多学生把研究生的学历只作为工作的敲门砖,能让自己在人才济济的当今有更大的竞争力。如果这些学生在开学前找到了不错的工作,那么来学校继续读书对他们来说就没有意义了,他们并不是热爱科研和学术,只是想有一份好工作。其二,有些学生早就做好了出国留学的准备,只是国外有些学校offer下来得太晚,学生们害怕自己万一没有收到offer到时候会直接没有学校可以去,还不如在等offer期间考个研,也是给自己上个双保险,不至于有最差的结果。如果他们一旦有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就会果断放弃国内录取的院校。其三,当初有些学生并没有被自己所报考的专业录取,而是被调剂到其它专业或是非全日制,这些专业并不是学生喜欢的,非全日制的培养方式也跟全日制完全不一样。当初学生害怕自己没书读就仓促决定接受调剂,深思熟虑了一个假期后还是决定放弃这个名额。其实,前两条原因还是可以被理解的,毕竟谁都会选择一个更好的机会,每个人也都会给自己的未来上双保险。但是第三条原因就会有一些“浪费名额”的意味在,因为自己当初考虑欠妥放弃的名额,是许许多多考研学子日思夜想的。虽然没有一条规定说“录而不去”这种行为有违反什么规定,但是确实属于资源的浪费。是否考研和是否接受录取都是需要深思熟虑的,切勿因自己的考虑不周让有需要的人失去机会。你认为“录而不去”这种行为可以被理解吗?

故素也者

你如何看待湖南大学69名准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 “录而不读”?

2019年9月29日,湖南大学研究生院根据《湖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湖大研字【2018】21号)第三条的规定,取消了69名2019级研究生新生入学资格。请看有关公示:(考虑到涉及个人隐私问题,本回答不便将此69名被取消入学资格的研究生新生名单在这里公布,如有关切的朋友,可直接到湖南大学研究生院网站查看)据我分析,被取消入学资格的69名2019级研究生新生,不到湖南大学研究生院报到的原因可能是如下几个方面:1.已经获得了出国深造的机会。毕竟,能够考上湖南大学的研究生,可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之所以宁愿放弃就读,无非是已经获得了出国深造的机会,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他们选择了出国。2.已经获得了比较好的就业岗位。读本科也好,读研究生也罢,目的无非就是为了就业,为了有一个相对优质的工作、相对比较好的薪酬和福利等待遇。既然已经在不错的岗位上就业,放弃继续读研究生是可以理解的。3.原来报考学术型硕士的,因为名额不够的原因,被调剂到了专业型硕士;或者原来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被调剂到了非全日制研究生,导致学费相对高了许多。以上两者,都属于被调剂到了自己不愿意继续就读的,最终只好选择了放弃。要我说,如果是因为上面所说的原因,导致了这69名准研究生放弃就读,我倒认为的确事出有因,社会大众应尽量理解。可能带来的结果:第一,因为放弃了已经被录取就读研究生的机会,这69名准研究生可能涉及到“失信”的问题。至于具体是否构成失信,需要由相关方面去评估,社会大众无法作出判断。第二,影响了湖南大学的研究生招生计划是确定无疑的。因为这69名准研究生放弃就读,必然会浪费相应的教学资源,还会影响湖南大学下一年度研究生的招生计划。而且,还因为他们占用了名额,导致其他想读而没被录取的考生痛失就读机会,这实在有失公平。综合来看,这起湖南大学69名准研究生被取消入学资格的事情,多少会让社会反思,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抑制这种事情的一再发生,让所有想读研究生的考生站在一条起跑线上。

处刑者

湖南大学六十九名研究生新生放弃入学资格 “录而不读”缺乏相关法条制约

“研究生院拟取消郑某等69名研究生入学资格,现将名单公示如下。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工作日内联系研究生培养办公室……”9月29日,湖南大学研究生院的一则公示引起社会各界关注。这则公示称,有部分研究生新生因出国、工作等个人原因申请放弃入学资格,另有少数新生逾期未报到,共计69人,湖南大学研究生院拟将取消这69名2019级研究生入学资格。湖南大学69名准研究生被录取后,缘何会放弃入学资格?我国的法律法规又是如何看待这种“录而不读”行为?准研究生录而不读 高校公示引起关注8月24日至25日是湖南大学2019级研究生入学报到的时间。可报到时间过去了几周,却还有69名研究生新生未到学校报到。位于湖南省会长沙的湖南大学,校区坐落在湘江之滨、岳麓山下,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誉。湖南大学的官网介绍,湖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20个。然而,就是这样一所全国重点高校,今年录取的研究生新生中却有69名研究生新生放弃了就读机会。9月29日,湖南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公示,称拟取消这69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10月7日,记者在湖南大学研究生院的官方网站找到了这则公示,公示标题为《关于取消郑某等69名2019级研究生入学资格的公示》。公示称,据核实,现有部分研究生新生因出国、工作等个人原因申请放弃入学资格,另有少数新生逾期未报到,共计69人。依据《湖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湖大研字【2018】21号)第三条“新生应持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和本人有效身份证件,按学校有关要求和规定的期限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入学的,应提前向学校请假,并附相关证明,请假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两周;未请假或请假逾期的,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之规定,以上69名新生视为放弃入学资格。研究生院拟取消郑某等69名研究生入学资格,现将名单公示如下。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工作日内联系研究生培养办公室。公示还留下了研究生院的办公电话。此公示时间为2019年9月29日至10月10日。因为此时间段恰逢国庆长假,按照公示的要求,这12天的公示期,工作日只有5天。记者注意到,公示的下面还附上了一份69名研究生的详细名单,这些放弃入学资格的研究生新生,录取的学院分别来自湖南大学的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法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建筑学院等16个学院。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工商管理学院,放弃入学的研究生人数有17名。放弃入学屡见不鲜 背后原因多种多样69名研究生新生面对在全国重点高校就读的机会,缘何会突然放弃?湖南大学研究生院透露的原因是“因出国、工作等个人原因申请放弃入学资格,另有少数新生逾期未报到”。10月7日,记者辗转联系到了一位放弃入学资格的研究生新生。这名大学生向记者透露,在入学前,他顺利地通过了某地的公务员考试,被录取成了一名国家公务员。“我家的经济条件一般,在对先就业还是先读研作了比较后,我还是选择先就业,以后有机会再读书。”这名大学生对记者说。陈新(化名)是湖南某高校的一位硕士研究生导师,他曾经也碰到过研究生新生“录而不读”的现象。陈新向记者透露,这种被高校录取之后又放弃入学资格的原因很多,以两种情况居多。据陈新介绍,第一种情况是本科就读高校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被保送在本高校读研究生,但这些保送生同时还会向其他高校申请读研,如果这类保送生同时被其中意的外地高校录取了,他们往往会放弃在自己本科大学读研究生的机会,转到其他高校读研;第二种情况则是一些研究生在考研的同时,还会参加当地的公务员考试、出国留学考试等,如果公务员考试、出国留学考试通过了,他们往往也会放弃读研的机会,选择先就业或出国留学。“我们学校以前也有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的事情,但一次性出现69名研究生放弃入学,这种情况还是不多见。”陈新认为,这种情况说明研究生新生面临的选择越来越多了。据记者了解,这种“录而不读”现象不仅出现在湖南大学,在我国其他一些高校也屡见不鲜。除了研究生外,一些本科生、专科生也存在这种“录而不读”现象。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本科生、专科生“录而不读”的原因基本有三种:一是对录取高校不满意,决定复读重考;二是有另外的去处,比如就读国外高校;三是少数学生可能因为经济条件差或身体健康等其他原因没办法去上学。爽约影响招生秩序 亟须开出治理良方研究生被高校录取后,随意放弃入学资格,是否会扰乱高校正常的招生秩序?我国的法律法规又是如何看待这种“录而不读”行为?陈新透露,他在几年前就遇到过这种事。当年,有一名大学生被他所在的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但后来这名大学放弃入学,而去参加工作了。“因为当时已经到了新生报到的时间,补录和调剂其他学生已经来不及了,最后学校只好取消了那个招生指标。”陈新坦言,这种“录而不读”的行为给高校正常的招生秩序带来了困扰,导致一些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带不满人,甚至出现有的导师无学生可带的情况,从而造成高校教育资源浪费。10月5日,69名研究生新生爽约湖南大学的消息被网友在网络论坛披露后,立即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有网友认为,要把这些不讲信用的考生纳入“失信名单”,限制其下一次考试,或把记录提供给征信机构留作日后评估信用使用。也有网友认为,这种行为虽是失信行为,但将此纳入“失信名单”不妥。记者调查发现,对于高校新生这种“录而不读”行为,目前高校方并无有效的治理良方。不过,河南省去年曾尝试对这种“录而不读”行为出台相关制约机制。有媒体披露,近年来,河南省本科录取不报到考生人数逐年增加,不仅造成招生名额浪费,也影响了一些高校对河南省招生计划的投放。作为全国高考考生竞争最激烈的省份之一,2018年,河南省首次明确了对违背志愿失信行为的惩戒措施。2018年7月,河南省招办相关负责人对媒体称,2018年录取后不入学实际就读等造成招生计划浪费的,2019年报名参加高考将限制其填报志愿的学校数量,在实行平行志愿的各批次,仅允许其填报志愿的学校数不超过两个;另外,考生失信事实将记入其个人诚信档案,在普通高招录取中向高校提供,高校作为对考生品德衡量的依据,可以拒绝录取失信考生。河南省的这一措施出台后曾引起过热议。赞成者认为,出台这种惩罚措施,能够有效遏制学生失信情况的发生,可以倒逼学生认真填报志愿,对自己填报的志愿更加负责;反对者则认为,录不录是学校的权利,读不读则是学生的自由,无可厚非。那么,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又是如何看待这种“录而不读”行为呢?记者采访了相关的法律专家。据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黄捷介绍,我国的法律法规目前对高校新生这种“录而不读”行为还没有相关制约条款。“‘录而不读’原因诸多,虽然这种行为可以理解,但这种行为不仅危害到高校的招生秩序,还会造成高校教育资源的浪费,应该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黄捷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