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湖南大学69名研究生录取未报到,考上985还不去,这些学生咋了?毛嗑儿

湖南大学69名研究生录取未报到,考上985还不去,这些学生咋了?

在我国高校层次划分中,211、985高校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是考生追捧的目标,虽然如今双一流取代了985、211,但是这些高校的影响力依旧存在。但是在今年的研究生入学报到阶段,湖南大学69名研究生录取未报到,考上985工程高校还不去,这些学生怎么了?这69名考生中,大部分是非全日制研究生,也有个别全日制研究生。首先说一说非全日制研究生,这类研究生这两年才开始产生,按照教育部的说法,这类研究生要和全日制研究生同等标准培养和毕业,学历也是同等待遇,可以说未来前景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因为出现时间短,社会认可度不是很高,很多报考的或者从全日制研究生调剂过去的学生最后会选择放弃。另外,非全日制研究生学校还不给安排住宿,没有奖助学金,学费也比较高,很多学生觉得性价比不高,最后会放弃就读。不仅是湖南大学,其他985高校也有很多非全日制研究生不会去报到,这是目前的一个普遍现象。其次说一说全日制研究生,能考上湖南大学的全日制研究生固然让人高兴,但是有时候别人可能会有更好的选择,所以湖大研究生并不是最优选。比如有的学生同时考研和考公务员,如果成功考上核心部门的公务员,很多人就会放弃读湖大的研究生。有的学生找到了更好的企业工作,可能也会对湖大的全日制研究生提不起兴趣。有些更顶尖一点的985高校本科生,被调剂到湖大的研究生,可能最后由于心理落差也不会去读。但是不得不说,湖南大学这些被录取的研究生不去读,还是有浪费教育资源的嫌疑,一些学生可能刚好被他们挤掉了名额,他们不去读,这些名额也不会让别人递补,别人也没有读书的机会。很多人建议研究生录取后要出台一个不报到提前告知的机制,研究生被录取后如果不想读,要在一定期限内告知录取学校,提前告知后别人就能递补,如果不提前告知却还不去报到的学生,要写进社会信用记录。很多人觉得湖南大学被69名研究生“退货”暗示了学校的衰落和吸引力的下降,其实这种看法没有道理可言,北大清华每年也不乏录取后不去报到的学生,湖南大学一些非全日制研究生和个别全日制研究生不去报到,影响不大,属于正常现象。你怎么看?

火箭手

湖南大学取消69名研究生入学资格,对于另外69名学生来说不公平

现在考研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一些高考没有考上理想大学的学生,都把希望寄托在考研上面,所以考研能上一个理想的大学对于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尤其是现在每年一些985名校的名额越来越少,因为推免人数不断增加,加上还有很多本校生的优势,所以留给外校学生统考进去的名额就真的是非常少了,竞争的激烈程度不言而喻很多学生几个月如一日艰苦奋斗只为进入理想学校继续深造提升自己,增加自己未来的竞争力,所以这样的机会对于他们来说是格外珍惜。不过这次湖南大学的一则公告却引起了极大关注,就是取消了69名研究生入学资格,有因为出国也有因为工作,总之都是个人原因的无法按来到学校报到。要知道湖南大学可是有名的985高校,一下子取消69名研究生入学资格,同时也就意味着原本应该因另外69名想来读研的学生被拒之门外了,还有就是学校也失去了69个招生名额,所以这对于学校和另外69名学生来说是极其不公平。所以这消息一出,也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议论,表示这些名额被无端浪费确实是太可惜了。当木哥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是十分痛惜,因为木哥深知每个考研学子的不容易,虽然我们把痛恨抛向放弃名额的人似乎有点不妥,因为每个人首先都是从自身角度去考虑的,都会去给自己多一个选择,直到最后才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这是无可厚非的,谈不上道德不道德。因为他们也许不知道那时候自己能不能出国,也许他们不知道那时候他们能不能被理想的工作单位录取,所以读研是一个双保险的备胎。只是因为他们的这种选择,让高校和其它考生遭受到了损失。所以木哥觉得以后可能类似情况依然会发生,高校是不是可以选择一个备选方案来应对,同时就是那些考生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高校自己不去报到,而不是不了了之。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去确保教育资源不被浪费。

勃朗特

湖南大学2020年拟录取推免生2316人,分布在26个学院,54个专业!

湖南大学地处长沙,是国家985工程大学,是湖南的三所985高校之一,也是42所世界一流建设高校之一。湖南大学的优势学科在于化学、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和车辆工程等学科,拥有两个一流学科,分别是化学和机械工程。从本质上来说,湖南大学也是一所侧重于工科专业的学校。2020年,湖南大学拟录取推免研究生2316人。由于湖南大学研究生招生网没有公布拟录取学生的本科高校,也就无法对生源学校进行统计。不过,据笔者以往的了解,湖南大学的研究生生源中,除本校生源外,来自省内几所学校的生源比较多,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学校推免至湖南大学的学生数量每年并不在少数。另外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中南大学的本科生很少去湖南大学深造,湖南大学的本科生也很少去中南大学深造,两所学校去往国防科技大学深造的本科生都比中南和湖大相互流动的学生多。这里主要从院系和专业来看。从录取学院来看,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接收人数最多,有324人。这个学院是湖南大学综合实力较强的学校,拥有一个一流建设学科,有多位院士,是湖南大学学生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其次是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接收了253人;再者是土木工程学院接收217人,学科也是湖南大学的优势专业,湖大的前身是院系调整后组建的中南土木建筑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接收推免生206人,长沙超级计算机中心就位于湖南大学校内。金融与统计学院录取了163人,工商管理学院录取了153人,湖南大学的经管类专业中精算学闻名全国。化学化工学院录取了130人,湖南大学的化学是一流学科,实力很强大,这几年也上了新的院士,目前比较有实力湖大副校长谭蔚泓院士就是化学化工学院教师。具体如下:从录取的专业来看,人数最多的是机械专业,有186人;其次是电子信息专业,有169人;土木工程有158人;应用经济学有127人;机械工程专业有126人;化学111人;电气工程有107人。具体如下:湖南大学在双一流中被评为一流建设大学B类,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等学校并列,这对于湖南大学的师生来说,是一种打击,但也是一种鞭策。如何发展自身,提升自身实力,是湖南高校需要面对的问题。湖南大学和中南大学相比较,最大的失落就在于没有合并医学院,导致了很多评价的指标不如人意。另外,从湖南大学的校区发展也受到了限制,不像中南大学早早就修建了新校区,拥有充足的校园面积。但是从这两年的数据来看,湖南大学的发展势头实际上是比较良好的,反而中南大学这两年的发展存在滞缓!不过,综合实力上来说,中南大学还是领先于湖南大学。当然,这种发展的评价也只是个人看法!睁眼看教育原创作品!欢迎交流讨论!

万民苦之

湖南大学取消69名研究生入学资格,招生名额浪费,却怪学生不守约

每年新生入学季,各大高校除了要迎接四面八方而来的莘莘学子,还会出现一种怪现象,一些明明已经被学校录取的学生结果却不来报名。这种现象对于高校来说,自然是一种十分尴尬的状况。经过调查发现,这些学生之所以被录取了却不来报到主要源于三个方面:第一是对录取的大学不满意,决定复读;第二是因为有了更好的去处,譬如有国外大学;第三则是个人身体或经济状况等原因造成不能如期报到。而且,此类情况并不是只在局部地区发生,本科生、专科生“录而不读”的现象在全国大学都屡见不鲜。但是,近几年,随着硕士研究生不断扩招,在本科阶段已经见怪不怪的“录而不读”现象已然蔓延到了研究生教育。近日,湖南大学研究生院公布了一则通告,一下取消了69名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资格,其原因就是这些研究生已经被湖南大学录取,但是,却因为各种原因、或放弃了入学资格,或逾期还没有报到,最后,校方只能取消他们的入学资格。这条公告一经发布,竟意想不到的引发了外界一片热议。人们指责那些已经被高校录取却不来报到读书的考生,在浪费高校招生名额,高校录取了你,到最后你却不来读书,让真正想读书的人来不了,这种行为真的让人痛恨。同时,他们还为高校站队,称这种行为是对高校教育资源的浪费,是硕导、博导带不满人、甚至无学生可带的“罪魁祸首”!要求把这些“录而不读”的人列入失信名单,或者采取一些严重的惩戒措施,杜绝这种现象的再次发生。诚然,“录而不读”对高校招录工作带来了不少困扰。但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种事更应当关注作为弱势群体的考生。学校要考虑自身利益,学生又何尝没有自己的考虑。这就像找工作,大家找工作没有一个人只会投一份简历,然后等到对方谢绝,再去寻找下一家。而是采用广撒网的方式,同时申请几个工作岗位。换做考研,其实也一样。学生考研、申请出国、找工作同时进行,并没有错。因此,若是因为学生“录而不读”就把他们列入失信名单,或者进行一些严厉的惩戒,完全是小题大做。要想解决这种现象的发生,更靠谱的应当是从源头入手,从强势群体展开工作。高校应当优化自身招生方法,采取积极的补录政策,这样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譬如,在发放录取通知书的同时可以邮寄一封“决定入学协议”和“放弃入学申请”。如果学生在入学协议上签字,到时候却不来报到,就可以视为失信,纳入征信系统。如果逾期没有收到入学协议或者收到的是“放弃入学申请”,学校也可以尽快展开补录工作。其实,“高校录取却不来报到”的现象不止在国内,放眼全球也不是一件特别稀奇的事。但是,国外对这种现象采取的都是较为温和的措施,拿到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却不想去,只要直接明言告诉学校就可以,学校也不会多说什么。因此,国内也无需大惊小怪。职业和学习生涯的规划本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考生在过程中有了更好的选择也无可厚非,因为没有谁会站出来,保证研究生毕业就一定有更好的出路!

半段情

湖南大学研究生疑剽窃保密申请书 涉事教授称可能是学生偷看

湖南大学硕士论文涉嫌抄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一事持续发酵。3月27日,一名云南财经大学教师爆料称,自己的博士论文在查重过程中,与湖南大学刘梦洁完成于2018年4月的硕士论文《腐败对我国企业逃税的影响研究》累计重复了15626字。该教师称,这部分重复内容是其在2017年提交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中的相关内容,而该硕士的导师正是当年自己申请基金项目的评审。↑刘梦洁硕士论文《腐败对我国企业逃税的影响研究》部分截图↑云南财经大学教师列出的抄袭证据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评审专家可自愿申请或推荐,经过审核后聘用进入专家库,每个受理项目都是从专家库中随机选择同行专家,由基金委发送评审材料,整个过程有严格的保密程序。而评审完毕或者无法评审的,应当及时退回、删除或者销毁评审资料,不得擅自留存,更加严禁抄袭、剽窃或者扩散申请书中的内容。违者情节严重的,将通报批评,并不再聘请其为评审专家。涉事教授称不知情 可能学生自己偷看云南财经大学一教师表示,2017年3月,自己以“腐败对企业逃税的影响效应研究”为题,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因为有一位评委反对而没有通过。之后,这个项目作为其博士论文选题仍在继续进行。2019年3月21日,当其完成博士论文写作进行查重时发现,其博士论文与一篇题为“腐败对我国企业逃税的影响研究”的硕士论文累计重复了15626字,这篇硕士论文由湖南大学刘梦洁完成于2018年4月。该教师经过仔细对比,发现该硕士论文剽窃的正是其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中的相关内容。↑云南财经大学教师列出的抄袭证据“由于她的剽窃行为,严重影响了我博士论文的重复率及学术声誉。”该教师认为,刘梦洁的剽窃行为不同于一般的学术剽窃,因为剽窃的是有保密规定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而更戏剧化的是,“刘梦洁的硕士生导师洪源副教授正是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的评审专家。”受到保密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为何会被剽窃?据该教师在朋友圈称,发现论文被抄袭过后,洪源教授曾对其表示自己不知情,可能是学生自己到他办公室拍下的。但该教师对此理由表示愤怒:“她偷看了你办公桌上我的申请书,但硕士论文总要你签字同意才能答辩和申请学位吧。”重复字数上万 最高重复率达四成该教师贴出的“腐败对企业逃税的影响效应研究”一文,显示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2017版),编号为7176030261;而该硕士论文在知网的截图,导语内容与该教师的申请书多处重复,但目前该硕士论文已从知网撤销。根据该教师和疑似抄袭的“腐败对我国企业逃税的影响研究”查重比对,两篇文章在标题上仅仅相差“效应”二字,且在内文出现了大段红色标注,属于高度相似内容。其中第二、三两部分重复率高达23.6%、25.6%,全文累计重复了15626字。↑云南财经大学教师列出的抄袭证据今(29)日,爆料教师梳理了事件发生的经过,称在3月21日晚10点就联系上湖南大学并提交相关证据,并强调次日就是其博士论文查重及送审日期,对方承诺会尽快处理此事,但迟迟未给答复。3月22日该教师联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监督部门反映情况并提交证据。3月23日该教师与涉嫌抄袭的学生刘梦洁及其导师洪源会面,表示愿意接受道歉,但要求其正视自己的问题,并承担责任。但此事仍未能得到解决,直到在网络上发酵。↑云南财经大学教师梳理事件发生的经过3月28日,云南财经大学学术委员会表示,该校教师确实向他们反映了这个情况,并召开会议听取了该教师对相关情况的陈述,称将继续关注此事,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同日,湖南大学研究生院也回应称,已经立即成立专门工作组展开核查,结果将及时公布,一经查实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湖南大学在其官方微博回应“抄袭事件”评审资料属于保密内容 不得擅自留存红星新闻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了解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面向全国,重点资助具有良好研究条件、研究实力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的研究人员,对于科研人员极为重要。为了维护基金项目申请的公正性,在项目通讯评审中,基金委都是从专家库中随机选择同行专家,具体方式是,基金委向评审专家发送评审材料,评审专家根据评审标准作出判断、撰写评审意见并反馈,整个过程有着严格的保密、回避规定。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回避与保密管理办法》(2015年5月审议通过)第三章保密条例,自然科学基金委工作人员、评审专家应当对其依职权知晓的项目评审信息进行保密,不得利用职务便利,非法获取或披露其他项目评审信息。其中,申请项目的相关信息、评审专家名单及基本情况、评审意见、评审结果等都属于保密内容。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行为规范》(2014年12月2日委务会议审议通过)第十一条则明确指出,评审专家应当尊重和保护申请人的知识产权,严禁抄袭、剽窃或者扩散申请书中的内容。评审完毕或者无法评审的,应当及时退回、删除或者销毁评审资料,不得擅自留存。湖南大学官网显示,洪源为该校经济与贸易学院财税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财税理论与政策、政府债务风险管理、财政绩效管理、公共预算管理,主持过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但红星新闻拨打该教授办公室电话一直无人接听。根据2015年通过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工作管理办法》,聘请担任评审专家的条件包括,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敏锐的科学洞察力和较强的学术判断能力;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作风严谨、客观公正、廉洁自律等。评审专家人选可以由其个人或依托的单位向自然科学基金委推荐,由基金委审核决定是否聘用,也可以由基金委直接聘用符合条件的科学技术人员。而若评审专家“披露未公开的与评审有关的信息的”“对项目申请不公正评审的”“利用工作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自然科学基金委将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通报批评,并不再聘请其为评审专家。红星新闻记者 蓝婧编辑 杨渝彤

泉涸

湖南大学研究生部通知学生不提前返校

各学院:为了积极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相关防控工作,最大限度阻断疫情传播扩散渠道,避免旅途风险,请各学院通过有效方式通知到每一名学生不提前返校,具体返校时间学校将另行通知。湖南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学生工作部2020 年 1 月 26 日

余祭

湖南大学69名研究生新生放弃入学 业内曝背后原因

“研究生院拟取消郑某等69名研究生入学资格,现将名单公示如下。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工作日内联系研究生培养办公室……”9月29日,湖南大学研究生院的一则公示引起社会各界关注。这则公示称,有部分研究生新生因出国、工作等个人原因申请放弃入学资格,另有少数新生逾期未报到,共计69人,湖南大学研究生院拟将取消这69名2019级研究生入学资格。湖南大学69名准研究生被录取后,缘何会放弃入学资格?我国的法律法规又是如何看待这种“录而不读”行为?准研究生录而不读高校公示引起关注8月24日至25日是湖南大学2019级研究生入学报到的时间。可报到时间过去了几周,却还有69名研究生新生未到学校报到。位于湖南省会长沙的湖南大学,校区坐落在湘江之滨、岳麓山下,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誉。湖南大学的官网介绍,湖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20个。然而,就是这样一所全国重点高校,今年录取的研究生新生中却有69名研究生新生放弃了就读机会。9月29日,湖南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公示,称拟取消这69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10月7日,记者在湖南大学研究生院的官方网站找到了这则公示,公示标题为《关于取消郑某等69名2019级研究生入学资格的公示》。公示称,据核实,现有部分研究生新生因出国、工作等个人原因申请放弃入学资格,另有少数新生逾期未报到,共计69人。依据《湖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湖大研字【2018】21号)第三条“新生应持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和本人有效身份证件,按学校有关要求和规定的期限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入学的,应提前向学校请假,并附相关证明,请假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两周;未请假或请假逾期的,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之规定,以上69名新生视为放弃入学资格。研究生院拟取消郑某等69名研究生入学资格,现将名单公示如下。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工作日内联系研究生培养办公室。公示还留下了研究生院的办公电话。此公示时间为2019年9月29日至10月10日。因为此时间段恰逢国庆长假,按照公示的要求,这12天的公示期,工作日只有5天。记者注意到,公示的下面还附上了一份69名研究生的详细名单,这些放弃入学资格的研究生新生,录取的学院分别来自湖南大学的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法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建筑学院等16个学院。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工商管理学院,放弃入学的研究生人数有17名。放弃入学屡见不鲜背后原因多种多样69名研究生新生面对在全国重点高校就读的机会,缘何会突然放弃?湖南大学研究生院透露的原因是“因出国、工作等个人原因申请放弃入学资格,另有少数新生逾期未报到”。10月7日,记者辗转联系到了一位放弃入学资格的研究生新生。这名大学生向记者透露,在入学前,他顺利地通过了某地的公务员考试,被录取成了一名国家公务员。“我家的经济条件一般,在对先就业还是先读研作了比较后,我还是选择先就业,以后有机会再读书。”这名大学生对记者说。陈新(化名)是湖南某高校的一位硕士研究生导师,他曾经也碰到过研究生新生“录而不读”的现象。陈新向记者透露,这种被高校录取之后又放弃入学资格的原因很多,以两种情况居多。据陈新介绍,第一种情况是本科就读高校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被保送在本高校读研究生,但这些保送生同时还会向其他高校申请读研,如果这类保送生同时被其中意的外地高校录取了,他们往往会放弃在自己本科大学读研究生的机会,转到其他高校读研;第二种情况则是一些研究生在考研的同时,还会参加当地的公务员考试、出国留学考试等,如果公务员考试、出国留学考试通过了,他们往往也会放弃读研的机会,选择先就业或出国留学。“我们学校以前也有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的事情,但一次性出现69名研究生放弃入学,这种情况还是不多见。”陈新认为,这种情况说明研究生新生面临的选择越来越多了。据记者了解,这种“录而不读”现象不仅出现在湖南大学,在我国其他一些高校也屡见不鲜。除了研究生外,一些本科生、专科生也存在这种“录而不读”现象。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本科生、专科生“录而不读”的原因基本有三种:一是对录取高校不满意,决定复读重考;二是有另外的去处,比如就读国外高校;三是少数学生可能因为经济条件差或身体健康等其他原因没办法去上学。爽约影响招生秩序亟须开出治理良方研究生被高校录取后,随意放弃入学资格,是否会扰乱高校正常的招生秩序?我国的法律法规又是如何看待这种“录而不读”行为?陈新透露,他在几年前就遇到过这种事。当年,有一名大学生被他所在的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但后来这名大学放弃入学,而去参加工作了。“因为当时已经到了新生报到的时间,补录和调剂其他学生已经来不及了,最后学校只好取消了那个招生指标。”陈新坦言,这种“录而不读”的行为给高校正常的招生秩序带来了困扰,导致一些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带不满人,甚至出现有的导师无学生可带的情况,从而造成高校教育资源浪费。10月5日,69名研究生新生爽约湖南大学的消息被网友在网络论坛披露后,立即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有网友认为,要把这些不讲信用的考生纳入“失信名单”,限制其下一次考试,或把记录提供给征信机构留作日后评估信用使用。也有网友认为,这种行为虽是失信行为,但将此纳入“失信名单”不妥。记者调查发现,对于高校新生这种“录而不读”行为,目前高校方并无有效的治理良方。不过,河南省去年曾尝试对这种“录而不读”行为出台相关制约机制。有媒体披露,近年来,河南省本科录取不报到考生人数逐年增加,不仅造成招生名额浪费,也影响了一些高校对河南省招生计划的投放。作为全国高考考生竞争最激烈的省份之一,2018年,河南省首次明确了对违背志愿失信行为的惩戒措施。2018年7月,河南省招办相关负责人对媒体称,2018年录取后不入学实际就读等造成招生计划浪费的,2019年报名参加高考将限制其填报志愿的学校数量,在实行平行志愿的各批次,仅允许其填报志愿的学校数不超过两个;另外,考生失信事实将记入其个人诚信档案,在普通高招录取中向高校提供,高校作为对考生品德衡量的依据,可以拒绝录取失信考生。河南省的这一措施出台后曾引起过热议。赞成者认为,出台这种惩罚措施,能够有效遏制学生失信情况的发生,可以倒逼学生认真填报志愿,对自己填报的志愿更加负责;反对者则认为,录不录是学校的权利,读不读则是学生的自由,无可厚非。那么,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又是如何看待这种“录而不读”行为呢?记者采访了相关的法律专家。据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黄捷介绍,我国的法律法规目前对高校新生这种“录而不读”行为还没有相关制约条款。“‘录而不读’原因诸多,虽然这种行为可以理解,但这种行为不仅危害到高校的招生秩序,还会造成高校教育资源的浪费,应该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黄捷对记者说。来源:法制日报

创可贴

湖南大学六十九名研究生新生放弃入学资格 “录而不读”缺乏相关法条制约

“研究生院拟取消郑某等69名研究生入学资格,现将名单公示如下。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工作日内联系研究生培养办公室……”9月29日,湖南大学研究生院的一则公示引起社会各界关注。这则公示称,有部分研究生新生因出国、工作等个人原因申请放弃入学资格,另有少数新生逾期未报到,共计69人,湖南大学研究生院拟将取消这69名2019级研究生入学资格。湖南大学69名准研究生被录取后,缘何会放弃入学资格?我国的法律法规又是如何看待这种“录而不读”行为?准研究生录而不读 高校公示引起关注8月24日至25日是湖南大学2019级研究生入学报到的时间。可报到时间过去了几周,却还有69名研究生新生未到学校报到。位于湖南省会长沙的湖南大学,校区坐落在湘江之滨、岳麓山下,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誉。湖南大学的官网介绍,湖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20个。然而,就是这样一所全国重点高校,今年录取的研究生新生中却有69名研究生新生放弃了就读机会。9月29日,湖南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公示,称拟取消这69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10月7日,记者在湖南大学研究生院的官方网站找到了这则公示,公示标题为《关于取消郑某等69名2019级研究生入学资格的公示》。公示称,据核实,现有部分研究生新生因出国、工作等个人原因申请放弃入学资格,另有少数新生逾期未报到,共计69人。依据《湖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湖大研字【2018】21号)第三条“新生应持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和本人有效身份证件,按学校有关要求和规定的期限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入学的,应提前向学校请假,并附相关证明,请假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两周;未请假或请假逾期的,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之规定,以上69名新生视为放弃入学资格。研究生院拟取消郑某等69名研究生入学资格,现将名单公示如下。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工作日内联系研究生培养办公室。公示还留下了研究生院的办公电话。此公示时间为2019年9月29日至10月10日。因为此时间段恰逢国庆长假,按照公示的要求,这12天的公示期,工作日只有5天。记者注意到,公示的下面还附上了一份69名研究生的详细名单,这些放弃入学资格的研究生新生,录取的学院分别来自湖南大学的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法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建筑学院等16个学院。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工商管理学院,放弃入学的研究生人数有17名。放弃入学屡见不鲜 背后原因多种多样69名研究生新生面对在全国重点高校就读的机会,缘何会突然放弃?湖南大学研究生院透露的原因是“因出国、工作等个人原因申请放弃入学资格,另有少数新生逾期未报到”。10月7日,记者辗转联系到了一位放弃入学资格的研究生新生。这名大学生向记者透露,在入学前,他顺利地通过了某地的公务员考试,被录取成了一名国家公务员。“我家的经济条件一般,在对先就业还是先读研作了比较后,我还是选择先就业,以后有机会再读书。”这名大学生对记者说。陈新(化名)是湖南某高校的一位硕士研究生导师,他曾经也碰到过研究生新生“录而不读”的现象。陈新向记者透露,这种被高校录取之后又放弃入学资格的原因很多,以两种情况居多。据陈新介绍,第一种情况是本科就读高校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被保送在本高校读研究生,但这些保送生同时还会向其他高校申请读研,如果这类保送生同时被其中意的外地高校录取了,他们往往会放弃在自己本科大学读研究生的机会,转到其他高校读研;第二种情况则是一些研究生在考研的同时,还会参加当地的公务员考试、出国留学考试等,如果公务员考试、出国留学考试通过了,他们往往也会放弃读研的机会,选择先就业或出国留学。“我们学校以前也有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的事情,但一次性出现69名研究生放弃入学,这种情况还是不多见。”陈新认为,这种情况说明研究生新生面临的选择越来越多了。据记者了解,这种“录而不读”现象不仅出现在湖南大学,在我国其他一些高校也屡见不鲜。除了研究生外,一些本科生、专科生也存在这种“录而不读”现象。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本科生、专科生“录而不读”的原因基本有三种:一是对录取高校不满意,决定复读重考;二是有另外的去处,比如就读国外高校;三是少数学生可能因为经济条件差或身体健康等其他原因没办法去上学。爽约影响招生秩序 亟须开出治理良方研究生被高校录取后,随意放弃入学资格,是否会扰乱高校正常的招生秩序?我国的法律法规又是如何看待这种“录而不读”行为?陈新透露,他在几年前就遇到过这种事。当年,有一名大学生被他所在的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但后来这名大学放弃入学,而去参加工作了。“因为当时已经到了新生报到的时间,补录和调剂其他学生已经来不及了,最后学校只好取消了那个招生指标。”陈新坦言,这种“录而不读”的行为给高校正常的招生秩序带来了困扰,导致一些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带不满人,甚至出现有的导师无学生可带的情况,从而造成高校教育资源浪费。10月5日,69名研究生新生爽约湖南大学的消息被网友在网络论坛披露后,立即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有网友认为,要把这些不讲信用的考生纳入“失信名单”,限制其下一次考试,或把记录提供给征信机构留作日后评估信用使用。也有网友认为,这种行为虽是失信行为,但将此纳入“失信名单”不妥。记者调查发现,对于高校新生这种“录而不读”行为,目前高校方并无有效的治理良方。不过,河南省去年曾尝试对这种“录而不读”行为出台相关制约机制。有媒体披露,近年来,河南省本科录取不报到考生人数逐年增加,不仅造成招生名额浪费,也影响了一些高校对河南省招生计划的投放。作为全国高考考生竞争最激烈的省份之一,2018年,河南省首次明确了对违背志愿失信行为的惩戒措施。2018年7月,河南省招办相关负责人对媒体称,2018年录取后不入学实际就读等造成招生计划浪费的,2019年报名参加高考将限制其填报志愿的学校数量,在实行平行志愿的各批次,仅允许其填报志愿的学校数不超过两个;另外,考生失信事实将记入其个人诚信档案,在普通高招录取中向高校提供,高校作为对考生品德衡量的依据,可以拒绝录取失信考生。河南省的这一措施出台后曾引起过热议。赞成者认为,出台这种惩罚措施,能够有效遏制学生失信情况的发生,可以倒逼学生认真填报志愿,对自己填报的志愿更加负责;反对者则认为,录不录是学校的权利,读不读则是学生的自由,无可厚非。那么,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又是如何看待这种“录而不读”行为呢?记者采访了相关的法律专家。据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黄捷介绍,我国的法律法规目前对高校新生这种“录而不读”行为还没有相关制约条款。“‘录而不读’原因诸多,虽然这种行为可以理解,但这种行为不仅危害到高校的招生秩序,还会造成高校教育资源的浪费,应该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黄捷对记者说。

人虽有知

考上研究生又放弃!湖南大学真的这么被瞧不起?

湖南大学69名非全日制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的新闻被很多人关注,有人好奇为什么这些考上985大学的人最后还放弃了入学资格,还有人在冷嘲热讽的表示湖南大学可能不值得这些人入学,反正不管如何,最终的结果都是湖南大学失去了这些学生,而这些学生也放弃了湖南大学!湖南大学真的很弱?湖南大学算一所垃圾学校吗?答案显然不是,如果湖南大学是垃圾大学,那么全国90%以上的大学都干脆关闭得了。作为一所老牌985大学,双一流B类大学,湖南大学的实力很不错,在经济、建筑等学科表现不错。这是一所在中南地区有着不俗影响力的大学,在湖南省内综合实力位于第三,排在国防科技大学和中南大学之后。能够考上这所大学的考生在各自的省内也都是佼佼者,虽然研究生的录取难度低一些,但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上的。既然不弱,为何被放弃?其实不只是湖南大学被放弃,如果你拉一拉中国大学高考或者研究生录取情况,你会发现即便是清华北大也会遇到很多考生放弃录取资格的情况,只不过在清华北大这样的大学里,类似的情况比较少而已。但是如果你去看看其他的985大学,你会发现这样的事情绝不是个案。只不过别的大学对于这样的情况一般都不管不顾,湖南大学只不过是因为把这样的事情曝光出来而已。其实学生们放弃一所大学的录取机会,答案无非就是三种:第一,有更好的选择相比较于高考,研究生录取吸引力要小很多,或者说很多人在读研之外还有更多的选择,比如一毫当年被保送研究生的时候也曾经考虑过放弃,因为相比较读研,其实很多人还可以选择出国或者是找工作,这些都是一个人的机会,每个人都会选择,只不过这69个人选择了那些事情罢了。第二,有更大的野心当然,有人被录取了也不去上的原因也可能是有更大的野心。中国的研究生考试录取存在调剂的情况,很多人并非是第一志愿就是湖南大学,只不过后来自己心仪的大学没有考上,被调剂到此而已。那些人可能有更高的目标,更大的野心,比如他们想读清华北大,所以就暂时放弃湖南大学罢了。第三,有自己的个人问题其他人不去的原因也可能是有自己的个人问题,我就曾经有个同学放弃了浙江大学的录取机会,因为他女朋友在北京,所以他不得不放弃。类似的情况可能都会存在,69个人中可能就有这样的痴情人。所以,放弃湖南大学的研究生也不是什么大事情,我其实很好奇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关注,或许在那些人心目中,湖南大学就是神圣之地,心之所向而不可得吧!

翔太

大学教授论文抄袭,竟说篮球是用来踢的,硕士学位遭湖大撤销

不久前,一位知名电影明星晒出北大博士后录取通知书以后,引起了许多网友的热议。最终,被细心的网友发现,这位准博士后的论文的查重率竟然高达惊人的40%,还被原作者吐槽整段整段抄袭发表于十几年前的论文,然后舆论呈一边倒的趋势,而后这个电影明星被撤销了博士资格,导师的“博导”资格也同时被撤掉。趁着这件事情的热度,不少大学就开始整顿论文抄袭。不过,最近又有一起更加“奇葩”的论文抄袭事件被爆料出来了。副教授论文抄袭,竟然“指鹿为马”?许多人都知道,教师尤其是大学教师想要评职称,论文是一道必须迈过去的门槛。被网友曝光的这个论文抄袭的人,竟然是华中科大学的一位副教授,本科在华中师范大学体育系就读,研究生在湖北大学体育学院毕业,目前在华中科技大学任教超过20年。今年早些时候,这位副教授被媒体曝光涉嫌论文造假,与之前系统中已有的两篇论文重复率超过了80%,其中“参考”的一篇是足球相关的论文。然而,这位副教授的论文主要是论述“篮球”相关理论,论文中却多次出现了“踢球”等表述!时隔半年,硕士学位被撤销最近,湖北大学在官网上发布了一则“撤销学位公告”,正是这位副教授。公告中显示,这位教授在十年前获得了湖北大学体育学院硕士学位,确实存在抄袭剽窃行为,所以最终决定撤销其硕士学位,3年内不再接受其硕士学位的申请。据说,这位副教授的事情是在今年年初被曝光,和那位知名电影明星被曝光论文抄袭的时间很近。时隔半年以后,副教授的硕士学位被撤销。论文真的有那么难写吗?俗话说,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但是,论文不同于普通的写作文,尤其是研究生、博士论文,一般都要有一定成果在内,论文才算是过关。而且,每年大学毕业的时候,网上论文查重的的生意就格外红火,原因也非常简单,大学生们都担心自己的论文被查出来重复率太高,这样不仅需要重新答辩,还有可能拿不到自己的学位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