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8年,互联网创业公司生存状态调研报告鸿门艳

2018年,互联网创业公司生存状态调研报告

欢迎来到《2018年创业公司生存状态调研报告》。在这项调研中,500多位获得风险投资的创业者坦率地讲述了如今经营一家科技初创公司的感受。在过去的四年里,我们收集了2700多份意见书和近15万个数据点,创建了行业最大的创始人和创业经验数据集。在今年的调研中,我们对529位创业者就融资环境、退出环境和运营一家创业公司所面临的挑战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此外,我们还探讨了很多其它问题,从软银愿景基金的影响,到科技行业中的父母们所面临的挑战等等。自从我们开始对创业公司创始人进行深度调研以来,过去四年里的很多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有些趋势一直未变。创始人在招聘中遇到的最艰难的工作仍然是招聘销售和工程人才,他们仍然无法想象下一轮融资会变得更容易。但创业者依然保持着他们固有的乐观,年复一年,他们从未动摇过自己的信念:现在和以往一样依然是创业的好时机。每一年,创始人们都会以一些新的见解带给我们带来惊喜,今年也不例外。以下是他们在2018年告诉我们的最重要的10件事情。(1)科技行业,遭受年龄偏见的起始年龄越来越小投资者存在的最大的偏见是什么?你的年龄。37%的创业者认为,创业公司投资者会因为创业者的年龄产生偏见(8%的创业者认为投资人有性别偏见,26%的创业者认为投资人有种族偏见)。高达89%的受访者同意,在科技行业,年龄大的人普遍面临年龄偏见。这里所说的“年龄大的人”并不意味着年过八旬:平均而言,创始人认为科技行业的年龄偏见始于46岁。(2)科技公司的员工当父母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大吗?女性和男性的观点很不一样三分之二的男性创始人认为,科技公司对已经是父母的员工是很包容的。然而,只有三分之一的女性创始人认为科技公司对已经是父母的员工是很包容的。此外,女性创始人认为投资人对怀孕或有孩子的创始人有偏见的可能性是男性的两倍。我们很高兴看到,75%的受访者提供允许员工在家远程办公的福利。但在为刚为人父母的员工提供福利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65%的创始人表示,他们没有为处于哺乳期的母亲提供专门的空间,而90%的人没有提供育儿支持类福利项目。(3)创始人对Slack等通讯工具非常认可70%的创始人表示,Slack和Yammer等工具可以提高效率。这并不奇怪,因为98%的创始人都在使用它们。(4)创始人对IPO市场持乐观态度,连续4年皆是如此自《创业公司生存状态深度调研报告》启动以来,创业者每年都对IPO市场持乐观态度。随着Uber、Slack和Palantir等独角兽预计很快将会上市,今年也不例外。78%的受访者预计2019年IPO步伐不会放缓。(5)下一波伟大的创始人将来自Uber当被问及美国哪家公司将会诞生下一代伟大的科技公司创始人时,23%的受访者认为下一波伟大的创始人将来自Uber,16%的受访者选择 Slack,15%的受访者选择Stripe,14%的受访者选择 Airbnb。我们认为下一个伟大的创业公司可以来自任何地方,所以无论你是否在这些公司工作过。(6)Stripe的估值在未来10年里最有可能飙升Stripe的估值目前已经高达200亿美元,但受访的创业公司创始人们仍认为,未来10年,Stripe公司的估值最有可能飙升。19%的创始人将Stripe作为他们的首选,紧随其后的是:SpaceX(13%)、Coinbase(13%)、Slack(11%)和Airbnb(10%)。(7)39%的创始人表示中国将在2028年成为全球科技中心过去十年,中国新增了5亿互联网用户。根据玛丽米克(Mary Meeker)的《2018年互联网趋势报告》(2018 internet trends report),在全球市值最大的20家科技公司中,中国占据了9家(另外11家在美国)。当被问及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时,近40%的创始人预测,中国将在2028年成为全球科技中心。然而,超过50%的创始人认为2028年全球科技中心依然在美国,不到5%的人认为全球科技中心会在其它地方。(8)大部分创始人认为软银愿景基金对创业公司生态系统是有益的软银自2016年推出愿景基金(Vision Fund)以来,在行业内掀起了巨大的波澜。该基金为一些规模较大、比较成熟的科技创业公司提供了增长型资本。许多受访者可能会遇到一个由软银行资助的竞争对手,但其中70%的受访者仍然认为软银愿景基金对创业公司生态系统是有利的。(9)科技巨头普遍遭遇很大的认知问题在《名利场》播客“硅谷有多邪恶?”( "How Evil is Silicon Valley?" )中,尼克比尔顿(Nick Bilton)探究了Facebook、Twitter、亚马逊和谷歌等科技巨头是如何被视为邪恶之物的,因为它们利用了我们最深、最黑暗的秘密和恐惧。我们问了创业公司创始人们是否同意这个观点。在发表意见的创始人中,大家的意见平分秋水:50%的创始人同意这个观点,50%的创始人不同意。(10)当谈到区块链技术在他们自己所在行业的实际应用时,87%的创始人对区块链行业持怀疑态度。在加密货币市场崩溃之际,我们邀请创始人分享了他们对区块链和加密货币技术的实际应用的看法。虽然大多数人表示,他们所在行业的参与者至少在尝试使用加密货币或区块链,但只有不到1%的人表示这种技术对他们或他们的同行来说是革命性的。只有13%的人认为这些技术在未来会成为他们所在行业的主导技术。有趣的是,尽管对区块链行业持怀疑态度,但40%的创始人表示,他们个人拥有加密货币。下面是《2018年创业公司生存状态调研报告》的完整版本:(一)关于热门趋势和热点中心(1)我们正处于科技公司的泡沫中吗?(2)按照热度从高到底的顺序对这些技术趋势进行排序:(3)十年后,你认为哪个国家会成为全球科技中心?(4)未来10年,美国哪家非上市创业公司的估值会飙升最多?(5)未来5年,美国哪家公司最有可能出现下一代伟大创始人?(6)在你所在的行业中,有多少公司已经将加密货币或区块链技术集成到他们的业务中?(7)在未来五年内,你所在行业中将会有多少公司会将加密货币或区块链技术集成到他们的业务中?(8)你个人拥有加密货币吗?(9)《名利场》(Vanity Fair)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称:最近,Facebook、Twitter、亚马逊和谷歌等科技巨头因为利用我们内心最深、最黑暗的秘密和恐惧而被大家视为邪恶之物。你同意吗?(10)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估计,由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进步,在20年内,47%的现有工作都有被自动化替代的风险。你同意吗?(11)软银愿景基金对创业公司生态系统有益吗?(二)关于融资(12)你最近一轮融资的整个过程有多长时间?(13)上一轮融资时,你向多少家投资机构做了融资 Pitch?(14)你认为下一轮融资的挑战有多大?(15)你认为未来12个月风险融资会变得更困难还是更容易?(16)在融资过程中,投资人对创业公司创始人存在的偏见有:(17)如果你参加过创业孵化器或加速器项目,你会向其他创始人推荐吗?(18)你认为ICOs会成为风险投资的一个合法选择吗?(19)现在是创业的好时机吗?(三)关于退出(20)与今天相比,在未来的一年中……(21)在未来一年里,你认为创业公司的并购交易数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2)你对于打造一家数十亿美元的公司有多大信心?(四)关于投资人(23)在过去的一年中,你认为主动权通常是掌握在创业者手里还是掌握在投资人手里?(24)在未来的一年中,你认为主动权是会更多地掌握在创业者手里还是掌握在投资人手里?(25)在选择一轮融资的领投方的时候,你认为最重要的三个标准是什么?(26)风险投资机构在政治上的公开立场是否会影响你与他或她合作的意愿?(五)关于公司运营(27)你主要是在优化增长还是在优化盈利?(28)你认为你的公司在多少年后会盈利?(29)最让你夜不能寐的三个问题是什么?(30)你认为10年后你还会担任首席执行官吗?(31)员工离开公司多久后必须行使他们的股票期权?(32)在工作中,通讯工具(如Slack、Yammer、HipChat等)将会:(六)关于招人和开人(33)今年招聘人才比去年更容易还是更困难?(34)在接下来的12个月里,你打算招聘多少人?(35)你认为招聘哪个岗位的人才最难?(36)你在去年裁过员吗?(七)关于企业多元化、公平和包容(37)你的公司是否有促进多样化和包容性的战略?(38)你认为在性别问题上,科技行业什么时候能代表普通大众?(39)你认为在种族问题上,科技行业什么时候能代表普通大众?(40)你认为科技行业中女性和少数族裔比例偏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1)你们公司董事会成员的男女比例是多少?(42)你们整个公司的男女比例是多少?(43)你认为科技公司对那些身为父母的员工是包容的吗?(44)你的公司提供以下哪些福利?(45)在科技行业,年龄大的人会面临年龄偏见吗?(46)在科技行业,从多少岁开始就会遭受年龄偏见?(47)你或你认识的人在工作场所经历过性骚扰吗?(八)关于受访创始人(48)你的上一轮融资是第一轮融资?(49)你的公司的总部在哪里?(50)您的性别是?(51)您的年龄?(52)你是在多久前创办你的公司的?(53)你上次融资是在多久以前?(54)你的公司有几位合伙人?(55)你的公司现在有多大规模?(56)你的公司所在的行业是?(57)你参加过创业孵化器或加速器项目吗?编译组出品。编辑:郝鹏程。原文链接:http://stateofstartups.firstround.com/2018/#ageism-in-tech

女亡人哉

中国互联网+新零售行业深度调研与前景分析报告

由于疫情的原因,线下渠道受到阻力。O2O、社交电商等依托于快捷的配送服务,无接触的安全保障及全面的生鲜及个护选品,一跃成为消费者,特别是高线级城市消费者,日常经常使用的购物渠道之一到家O2O以餐饮为始,逐步覆盖医药,快消及生鲜。2019年餐饮外卖在到家业务中约占80%。但随着各个品类的不断入局,以及疫情期间对个护生鲜需求的推动,预计2020年,医药,快消及生鲜将快速抢占市场,达到30%的市场份额。其中,主营生鲜及快消品的商超O2O平台也将扮演重要角色。图表 商超五个关键数据据整体来看,社交电商渠道下沉明显,聚焦低线城市及农村市场的消费人群,女性占比较高,多数社交电商平台的女性用户占比近60%。但从年龄角度,平台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以拼多多为代表的拼购类平台的用户较年轻。以云集为代表的会员制平台则相反。在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线上线下相互加速融合,消费者的习惯和偏好正在发生改变,除了对商品本身品质需求改变,消费者也更加重视消费过程中购物体验。线下实体店有着服务和体验的优势,因此线下门店在新零售的趋势下,重新回到人民的视野中。实现线上线下的优势互补,给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购物服务。图表 消费者需求的演变未来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并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零售业逐渐显示出积极的复苏迹象,我们仍然看到了消费者强大的购物热情,回归整目前的中国市场,未被满足的消费需求还有很多,新人群以及蓝海人群细分品类仍有机会。报告目录读者朋友想看其他行业报告,请评论区留言或私信小编,小编会第一时间发布相关行业报告。

会闻卫君

浅析企业互联网营销现状,你知道的有多少?

19世纪到20世纪20年代,市场的基本特征是商品供不应求,那是一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后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品牌衍生如云、服务供应富足,逐步演变成一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年代的演进过渡,尤其考虑到当下的互联网时代,企业欲打响品牌,走进消费者的视野,网络营销是首选扩大自身知名度的主要手段。那么,时下企业互联网营销的现状是怎样的呢?近些年来,我国企业纷纷触网,中小企业上网数量也呈大幅度增加。据统计,从1997年10月的企业域名由2131个到2003年1月的133796个。在不到7年的时间里,企业域名数量增长了近64倍,相对数量也从占域名的52.41%到78.3%。同时,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到201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参与网络销售的买卖双方人数约为4.5亿。可见网络营销的发展势头之迅猛,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消费模式,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走势。虽然很多企业在认识到网络营销的巨大价值之后,相继快速建立起属于自己公司的独有的企业网站,但在网站的后期投入及网站维护方面并没有过多关注及重视。许多企业网站拥有率低,网站内容简单,网站内容的更新频率低,网站的应用水平不高,网站的推广力度不够,网站的知名度不高,整体水平并不凸显,因此,很多企业都难以利用网络在同行业间第一时间抢占市场,而导致许多非常好的网络营销机会流失。我们国内的网络营销虽然起步比较晚,但随着人们的网络营销意识逐渐增强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给各大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全新发展契机,也使得网络营销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就取得了良好的发展。虽然,我们国内的各大企业在网络营销的运用及操作方面还不够娴熟,但人们追寻改进的脚步一直在向前移动着,着重对网络营销的潜力进行深度挖掘,为网络营销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网络营销的出现给很多企业带来了希望,因为网络营销以低投入、见效快、收益高等特点,能够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另外一片市场蓝海。但是,如何正确的、合理的运用网络营销拓展企业发展,无疑是当前企业决策者应该深思并需要认真对待的课题之一。

人犹效之

2020年中国互联网零售市场现状分析:互联网零售已成为商品零售重要渠道

互联网+零售是指通过互联网或其他电子渠道,针对个人或者家庭的需求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网上零售(B2C/C2C)即交易双方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商品交易活动,即通过互联网进行的信息的组织和传递,实现了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所有权的转移或服务的消费。网民规模壮大和网络普及率提升,奠定了庞大的用户基础随着数字化战略得到系统阐释和持续推进,互联网服务持续渗透,与传统行业和实体经济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大,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近年来,我国互联网产业呈现高速发展态势,网民数量及互联网普及率不断增长,为网络购物奠定了庞大的用户基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64.5%,较2018年底提升4.9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人,较2018年底增加799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8年的98.6%提升至99.3%,网民手机上网比例继续攀升。随着未来5G产业的发展,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普及率将会进一步攀升。数据来源:CNNIC、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网络购物已成为我国消费者重要的消费方式近年来,电商平台的迅速发展快速吸引了用户流量,并通过专业化、精细化服务,推进了消费者网络购物的习惯养成和意愿提升。目前,网络购物已逐步深入我国居民的日常生活,成为重要的消费方式。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3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7.1亿,同比增长1亿,占网民整体的78.6%。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7.07亿,同比增长1.16亿,占手机网民的78.9%。数据来源:CNNIC、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推动行业快速发展近年来,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扩大消费和支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如《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等,提出电子商务成为正加速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催生新兴业态,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原动力。互联网零售成为全社会商品零售的重要渠道和消费增长的新兴引擎随着电商平台及商家不断拓展产品品类,持续优化仓储物流效率及售后服务,在城乡地区积极推进渠道下沉,围绕用户需求及体验展开精细化运作,同时受益于品质电商、线上线下融合等创新业态的涌现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赋能,互联网零售已成为我国全社会商品零售的重要渠道。B2C模式占据互联网零售市场主导地位由于最初的互联网零售市场的信任机制和管理体系有待完善,线下实体厂商触网动力并不强,互联网零售的参与主体以小型代理商或者个人店铺为主。随着互联网零售市场的成熟和用户网购习惯的形成,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逐渐成为影响消费者网购决策的重要因素。近年来,B2C在互联网零售市场中的份额持续攀升,在2015年首次超过C2C。品牌电商服务核心价值凸显,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互联网日益成为社会商品零售的重要渠道,众多品牌方将电子商务作为业务重点,带动品牌电商的快速发展,电商品牌化成为网络市场主流。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的要求持续提升,电商渠道不再仅仅是销量增长的途径,品牌方开始从单纯注重线上销售规模,日益向重视线上品牌建设及消费者体验方向转变。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互联网零售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文章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閟宮

市场人必看:互联网女皇《疫情下的互联网》报告里的6个营销趋势

今年,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推出了《疫情下的互联网》报告,本文通过对报告的引用与解读,分析了营销人能从报告中得到哪些启示。今年,互联网女皇的报告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过去的这些年中,几乎每个互联网人或多或少都可以从玛丽·米克尔的报告中获得一些启发,关于市场、商业、又或者是与自己的工作与网络生活相关。而今年的《疫情下的互联网》报告更是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而作为一个营销人,或许可以得到以下启示。#注:灰框内容为引用中文版报告,黑字为作者评论及观点。01 高频带低频,基础带高阶回顾2020年春天的商业趋势时,那些表现最好的企业通常能够通过旗下产品提供稳定需求,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的食物、水、居所等,一直延伸到娱乐需求。对于企业而言,满足消费者需求是前提,从产品或服务中盈利是基础,而增长则是悬在头上的达摩克斯之剑。疫情冲击下,人们的经济和消费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伴随缩水的收入而来的是更加理性的消费态度与挑剔的消费方式。要成为表现最好的企业,首先就是保证自己的基础服务不出错,凭借稳定的服务与消费者建立信任关系后,再通过“产品/服务的延伸”,用高频消费的流量补给低频消费,通过基础需求的满足获得通往消费者高阶需求的入场券,获得更大的利润,完成增长目标。别的不说,可以看看美团的成长路径,以高频的外卖餐饮服务,进而延伸到打车等其他本地生活服务。02 提高线上能力,不止是护城河,更是生死线伴随着线下服务的暂停,一些大品牌提升了在线服务或销售,教育培训人员从面对面授课转向了按需服务和网络课堂,与此同时,家庭和消费者正在转向互联网娱乐。疫情期间有个真实有趣的故事,说是一个酒吧老板因为疫情影响没有收入,最后通过直播DJ的方式吸引诸多观众并收获数额不小的打赏,远超正常营业收入。除了这种原本名不见经传、异军突起的,还有大家都很熟悉的知名品牌也开始了自己的线上探索。数据显示,近两个月有超过12000家品牌新开了天猫旗舰店,特斯拉、宜家、大唐西市博物馆,潮牌Bape、Kenzo、XINTIANDI新天地……没有行业或品牌,可以逃过线上化。因为消费者大量的时间都在线上,疫情只不过是放大了这个情况,加速了品牌线上化之路。疫情来临之前,提高线上能力,或许只是护城河,而现在已经成了生死线。所以回过头来看,你的产品、企业、品牌做好了全面拥抱线上的准备吗?如果你是一家酒吧、餐饮店又或者搏击俱乐部的老板,大家都不能、不愿出门的情况下,你要怎么连接你的消费者?这个问题,本该在疫情来临之前就有所思考。现在亡羊补牢,或许还来得及。03 没有报复性消费,开始“全民省钱”时代疫情的“余震”影响包括经济停滞、失业率快速上升。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和速度,未来几个月里,失业率会达到一个世纪前“经济大萧条”时期的水平。几乎每四个美国工人中就有一人受雇于受疫情影响严重的面对面的工作中,例如食品服务、招待、零售和其他服务行业。截至一个月前,每五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人失业。73%的美国人已经表明家庭收入减少。我们正在参与的这一量级的财政货币政策的未被证实的测试,我们以前从未遇到过。使用大量资本的这种大规模快速反应机制能在短期内迅速稳定不断衰退的经济并重拾经济增长吗?钱是一方面,人的信心是另一方面。我们很快就会知晓,我们怀疑第三季度经济会好于第二季度,但也只是低位上涨。喝奶茶、吃火锅、节假日疯狂出游……一个月前被媒体们预测又被企业们期待的“报复性消费”并没有如期到来。相反地,大家都开始有意识的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由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蚂蚁金服集团研究院联合发布《疫情下中国家庭财富变动趋势–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2020Q1)》报告也证实了这一点,报告2020年Q1消费减少,家庭储蓄增加。而且,在疫情好转的背景下,家庭储蓄意愿还在继续上升,有超过一半(50.2%)的家庭会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仅9.4%的家庭减少储蓄增加消费。企业效益不好,收入未见涨,年前各种不爽的工作现在也不敢吐槽了,人人自危的时代,大手大脚的面子消费、炫耀性奢侈品消费以及各种“不必要的消费”也开始跳水了。疫情来临之前,消费观普遍是“买到就是赚到,囤货就是省钱”;疫情冲击之下,现金为王,合理且必要的消费成了另一种“投资经济学”,省下的才是自己的。面对没有信心的消费者及其缩减的消费预算,企业如何传递自己的价值?——还是要回归“产品本位”。物美价廉是任何时代任何消费者的需求(奢侈品除外),经济乐观的时候拼命鼓吹“消费主义”,消费者上上杠杆还接得住;经济下行的时候,老老实实创造实际价值才是生存之道。04 在人们遗忘病毒的瞬间,企业营销或许可以见缝插针人类一直在与传染病进行着不懈的斗争,人类社会日益增长的近距接触则是这一斗争的主要推动者。病毒是很常见的东西,但史诗般的可以改变人类世界的病毒则是非常罕见的。不幸的是,3-4代人的时间间隔足以让人类忘记(病毒带来的)痛苦,进而对病毒的下一次袭击疏于防范。高度警惕是暂时的,放松警惕才是常态,因为警惕是需要占据大脑大量资源的。到底有多麻烦?每一个隔离过的人都懂得戴口罩、酒精消毒的痛苦。所以,放松、淡化、遗忘都太自然了。悄咪咪的摘下口罩,自我安慰一次不洗手也没关系,在这些动作的背后并非都是不怕死的人,只是暂时遗忘。而企业却可以抓住这短暂的时刻,放大产品/服务带来的好处,试着勾引消费者——堂食已经开放,现做现吃味道更好哟……05 技术加快企业发展的同时,还可以为营销增色疫情环境为技术行业和其创业者们创造了一个闪耀时刻。技术行业一直推动着美国经济的增长和价值创造。如果你把公开市值看做是衡量企业发展势头/成功的指标,并回顾过去十年来美国市场上的顶级市值增长企业,你会发现以下的共同点:1)技术/创新2)数字化(基于云的)业务运营3)首席执行官具有工程/计算机科学背景4)已有三十年左右的历史过去3、4个月的事件突显了大规模数据驱动的前景规划/执行的重要性,以及企业对现代技术的需求。疫情过后,技术于企业而言,重要性进一步上升,扎实的技术不仅可以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塑造自身“高精尖”等正面社会形象,还能开创具有技术特色的差异化营销。最近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在《华尔街日报》撰文称,Facebook正在与各个研究机构合作,利用社交网络的大数据预测病毒传播范围,为防疫决策提供支撑。对于被疫情打击得手忙脚乱、信心缺失的民众而言,Facebook一个有技术、有担当的企业形象就立了起来。而对线下场景有着强依赖的企业,也可以利用VR、AR等技术改变传统风格,打破线下束缚,为消费者打造沉浸式体验,进而加强与消费者的联系。除了报告中提到的传统体育/职业选手(NASCAR和一级方程式赛车)转至线上,玩家使用虚拟模拟器(通常是在家中)在线与其他玩家竞争,同时在福克斯体育频道进行直播,并有大量社交媒体互动,为职业赛车迷提供身临其境的独特竞技体验。演唱会也开启了新的局面——前有全球网络及电视进行直播的“同一世界,团结在家”慈善演唱会,后有网易云音乐、微博、大麦、虾米联手发起《相信未来》义演倡议还在路上。目力所及之所,已有诸多新尝试,想必未来会有更多可能。06 平衡工作与生活,提升消费者幸福感对那些最近有幸在家工作的人而言,说“宅家改变了他们的日常工作”。从3月2日开始,由于疫情爆发,湾区的科技公司开始推行在家工作的工作方式。许多员工把他们的笔记本和个人物品塞进包里,回家,然后吃饭,睡觉。第二天早晨醒来,在不同的办公桌上(或餐桌…………或沙发)继续完成原来的工作。实际上,一场或将改变大多数办公室工作场景的大型试验已经悄然开启。“远程办公”这一新场景(其实也不是那新)的诞生,有其合理之处,但同时也会带来新的问题,比如工作效率如何保证、离开舒适的办公椅腰酸背痛怎么办、工作与生活时间如何区分……像是腾讯会议、钉钉这类在线办公产品,理所当然的抓住这波机遇,提升自己的产品市场占有率,一个月完成一年KPI也不再是无法企及的神话。但更具挑战的是,面临新场景下暂无人解决的新问题,企业如何开创新的产品或服务去满足消费者需求,填补市场空白,从而成为市场领导者。对于许多企业而言,是个机会。正如丘吉尔所说,“不要浪费一场“好”危机,此时此刻,冷静思考比金子还珍贵”。疫情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新鲜的产品以及服务方式,而疫情结束后的未来还会有更多。让我们拭目以待。#专栏作家#专注互联网营销/运营/增长领域,擅长内容运营/社会化营销/品牌营销咨询。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静则无为

CNNIC中国互联网调查:中国网民已达8.29亿 短视频用户6.48亿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钛媒体注:2月28日上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日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互联网普及率达59.6%,较2017年底提升3.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全年新增手机网民6433万;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7年底的97.5%提升至2018年底的98.6%,手机上网已成为网民最常用的上网渠道之一。2018年,我国个人互联网应用发展势态良好:网购用户继续稳步增长,短视频市场逐步成熟,而网络直播则进入规范化和调整期,部分进行关停或整顿。互联网产业方面,电子商务交易额快速增长,网络零售额连续六年稳居世界第一 ,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游戏业务同比增长17.8%,收入增速较去年呈高位回落态势。随着技术的发展,我国网络技术安全方面有显著提升。数据显示,49.2%的网民表示在过去半年中未遇到过任何网络安全问题,较2017年底提升1.8%。遭受网络诈骗的网民比重也在进一步降低,其中最常遭遇的虚拟中奖信息诈骗,较2017年底下降9.2%。在新兴技术方面,5G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第一次写入报告。其中,我国5G发展进入全面深入落实阶段、5G核心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取得突破、5G产业化取得初步成果。我国云计算技术、大数据领域也呈现良好发展态势。阿里2018年云计算收入同比增长超90%,腾讯前三季度同比增长超过100%,均保持了高速增长。我国大数据产业不断成熟,持续向经济运行、社会生活等各应用领域渗透。预计未来5年,我国大数据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7.3%。(钛媒体编辑陶淘综合自新浪科技)以下为报告核心内容,经钛媒体摘编:网民年龄结构向中高龄增长(一) 性别结构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男女比例为52.7:47.3,与2017年同期基本持平。(二) 年龄结构图片来源:CNNIC我国网民以中青年群体为主,并持续向中高龄人群渗透。截至2018年12月,10-39岁群体占整体网民的67.8%,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6.8%;40-49岁中年网民群体占比由2017年底的13.2%扩大至15.6%,50岁及以上的网民比例由2017年底的10.5%提升至12.5%。(三) 学历结构我国网民以中等教育水平的群体为主。截至2018年12月,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占比分别为38.7%和24.5%;受过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的网民占比分别为8.7%和9.9%。(四) 职业结构截至2018年12月,在我国网民中,学生群体最多,占比达25.4%;其次是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占比为20.0%;企业/公司的管理人员和一般职员占比共计12.9%。(五) 收入结构截至2018年12月,月收入 在2001-5000元的群体占比最高,为36.7%;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人群占比为24.1%,较2017年底提升3.9个百分点;有收入但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人群占比大幅下降,已由2017年底的20.4%下降至15.8%。个人互联网业务稳中向好,网络直播进入转型调整期2018年,我国个人互联网应用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网上预约专车/快车用户规模增速最高,年增长率达40.9%;在线教育取得较快发展,用户规模年增长率达29.7%。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6.10亿,较2017年底增长14.4%,占网民整体比例达73.6%。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6.00亿,较2017年底增加6930万,使用比例由68.8%提升至72.5%。社交电商等新玩法的出现,也让电商领域增添新活力。随着短视频市场的逐步成熟,用户规模已达6.48亿,用户使用率为78.2%,2018年下半年用户规模增长率达9.1%。而网络直播则进入转型调整期,多家直播平台宣布关停,用户大规模流失。截至2018年12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3.97亿,较2017年底减少2533万,用户使用率为47.9%,较2017年底下降6.8%。2017.12-2018.12网民各类互联网应用的使用率2017.12-2018.12手机网民各类手机互联网应用的使用率2018年11月,15-19岁年龄段网民人均手机APP数量最多,达到59个;其次为20-29岁网民,人均手机APP数量为45个;20岁之后网民人均手机APP数量随年龄增长逐步减少,60岁及以上网民人均手机APP数量为28个。互联网产业:电商稳步增长,网络游戏增速回落(一)电子商务平台收入3667亿元,同比增长13.1%从产业规模来看,电子商务交易额快速增长,网络零售额连续六年稳居世界第一 。2013年至2017年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从10.40万亿增长到29.16万亿 ,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9.4%,2018年仍然保持快速增长趋势。2017年我国B2B平台服务营业收入规模为630亿元,同比增长18.9% 。2018年全国网上零售额90065亿元,同比增长23.9%。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70198亿元,增长25.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8.4%,比2017年提高3.4个百分点 。2018年,电子商务平台收入3667亿元,同比增长13.1%,电子商务平台收入仍然保持快速增长。其中,第四季度平台收入最高,为1147亿元。(二)游戏业务收入增速回落,移动应用数量平缓增长后趋稳2018年我国网络游戏(包括客户端游戏、手机游戏、网页游戏等)业务收入达1948亿元,同比增长17.8%,收入增速较去年呈高位回落态势。我国游戏类移动应用数量较2017年保持增长,并于下半年趋于平稳态势。截至2018年12月,我国游戏类移动应用数量达138万,较2017年底的107万增长29.0%,自6月起游戏类移动应用数量逐渐稳定于130万左右。网约车加强安全管理,推动新能源汽车布局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约出租车用户规模达3.30亿,较2017年底增加4337万,增长率为15.1%。网约专车或快车用户规模达3.33亿,增长率为40.9%,用户使用比例由30.6%提升至40.2%。运营管理层面,网约车行业规模不断扩大,运营车辆向新能源升级。主要表现为:其一,新竞争者入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截至2018年10月,已有100多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在部分城市获得经营许可 ,继携程、高德、美团等跨界布局网约车市场后,戴姆勒吉利等企业入局;其二,新能源汽车未来将逐步淘汰传统网约车辆。部分城市陆续调整网约车实施细则,规定新增或更新的网约车牌照车辆必须为新能源汽车,已有专车平台按照“互联网+新能源”模式布局网约车市场。政策监管层面,网约车行业规范管理不断深入,强化安全保障。主要表现为:其一,2018年,继网约车行业推行建立事中事后联合监管措施后,交通运输部联合多部委组织安全专项检查,治理网约车市场乱象;其二,为维护乘客人身安全等合法权益,网约车企业优化产品结构强化安全保障。升级车载智能硬件系统,借助人工智能实现智能驾驶安全监测、智能乘车安全辅助等。试行多个安全保护功能和措施,包括短信报警、实时位置保护以及建立线上司乘黑名单等具体安全措施。互联网企业城市集中分布于北上广深杭(一)互联网上市企业情况截至2018年12月,我国境内外互联网上市企业44总数为120家,较2017年底增长17.6%;我国境内外互联网上市企业总体市值为7.89万亿人民币。其中,在沪深上市的互联网企业数量为46家,与2017年底持平;在美国上市的互联网企业数量为48家,较2017年底增加7家;在香港上市的互联网企业数量为26家,较2017年底增加11家。互联网上市企业数量分布截至2018年12月,在120家互联网上市企业中,北京的互联网上市企业数量最多,占互联网上市企业总数的33.3%;其次为上海,占总体比重的19.2%;深圳、杭州、广州的互联网企业占总体比重分别为11.7%、9.2%、5.0%。互联网上市企业城市分布互联网上市企业城市分布较为集中。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等城市在政策、产业、投资、人才及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对该地区互联网企业的上市起重要的驱动作用。随着互联网产业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改革完善等,未来互联网上市企业有望在更多的地区产生。互联网上市企业类型分布我国互联网上市企业中,网络游戏类企业数量居于首位,占比为22.5%;其次是文化娱乐类企业,占比为18.3%;电子商务、网络金融、工具软件和网络媒体类企业紧随其后,占比分别为13.3%、10.8%、9.2%和5.8%。当前,网络游戏、文化娱乐、电子商务等互联网业务稳步发展,更多新兴产业模式不断涌现。(二)互联网独角兽企业情况根据创业企业的融资数据和主流投资机构认可的估值水平进行的双向评估,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信独角兽企业45总数为113家。其中,北京的独角兽企业最多,占独角兽企业总数的47.8%。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四地的网信独角兽企业总占比达到92.1%,形成新业态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网信独角兽企业地区分布从网信独角兽企业的业务类型分析,截至2018年12月,企业服务和网络金融类企业组成网信独角兽企业第一梯队,分别占企业总数的15.9%和14.2%;电子商务和文化娱乐类企业组成第二梯队,均占企业总数的11.5%;汽车交通、智能硬件和在线教育类企业分别占企业总数的8.8%、7.1%和6.2%。网信独角兽企业类型分布网信独角兽企业的业务类型分布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网信领域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网信独角兽企业的不断发展,其对我国互联网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创新推动作用将会愈加显著。

过度益也

2020年中国电商营销市场研究报告

核心摘要:背景:电商的营销价值在用户、平台属性、数据积淀和技术发展的共同促进下不断提升:1)用户端:线上消费习惯加强、消费者购买额提升,平台用户的营销价值值得不断被挖掘;2)电商端:电商平台集媒体和消费属性为一体,内容化营销模式不断创新,为广告主实现品效合一;3)技术端:营销相关的数据和技术持续升级,为高效服务和精准营销打下夯实基础。产业:电商营销产业链在广告主代理商、营销服务商、投放平台、电商平台和各类媒体平台等各角色方的深度合作下高效运转。其中,电商平台在产业链运作流程里起到核心作用。从产业链横向看,电商平台逐步开始自建或联合外部投放平台,投资或加深与营销服务商的合作。从产业链纵向看,电商平台和其他媒体平台的资源联合度愈发深且广,为品牌主和商户增加站外流量触达点。模式:电商营销中的搜索广告、展示广告、信息流广告、直播广告、导购营销等模式以完美适配电商平台属性和消费者消费行为轨迹的形式、多元的玩法,帮助品牌主和商户实现商品曝光量和销量的提升,带动电商营销市场规模在近5年中以41.9%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并于2019年达到2229.5亿元的规模。趋势:未来电商营销的趋势将朝着智能化、全域化和内容化三个方向发展。智能化:投前、中、后营销各环节逐步智能化为品牌主和商户解决痛点。全域化:电商平台通过广告联盟实现数据整合与消费者全域触达,为“种草”、“拔草”加速。内容化:电商平台自建内容生态软性触达消费者,增强平台粘性。中国电商营销市场发展背景电商平台营销价值点探究流量增长较为平缓,电商平台高营销价值另有他因在整体网络广告市场中,电商平台的广告收入份额占比从2016年起超越搜索引擎广告,并且在社交和短视频广告异军突起大力扩张份额占比的情况下,仍持续位列第一,成为广告主最为青睐的广告投放对象,极具营销价值。但反观能够反映互联网媒体平台投放价值的用户流量指标,根据艾瑞mUserTracker中监测的23类APP月活数据显示,电子商务APP在2016-2019三年中年度月活均值的复合增长率排名为15,增长较平缓,电商平台营销价值的驱动因素还需从用户、平台属性、数据及技术等方面被进一步探究。用户端:购物习惯的变迁网络渠道消费倚重不断增大,电商成企业营销重要触点根据国家统计局和艾瑞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在过去五年中以27.4%的年复合增长率高速增长,远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期8.1%的增速。即使电商平台流量增长较平缓,消费者购物额却在电商平台优惠活动多、选品配送便捷、涵盖商品品类全面等优点的促进下不断高速增长,消费习惯进一步向线上迁移,而以消费者购物偏好为风向标而开展的品牌主/商户营销投放,也随之更加倚重线上消费渠道,将电商平台作为营销的重要触点。电商端:场景属性的优势电商兼具媒体与消费属性,契合广告主品效合一的营销需求在艾瑞2019年对广告主的调研中,广告主们最关注的营销目标为实现翻倍的销售增长和正确利用内容营销提升品牌价值,品效并重的营销需求愈发强。相较于其他类型媒体平台,电商平台除了拥有相同的媒体属性外,还具有消费属性,使得平台上的营销投放拥有快速转化为实际消费的基础;同时,电商平台的营销类型从搜索、展示为主的局面,逐渐扩展出由图文、短视频、直播构成的信息流、直播广告等多元营销模式,内容化程度不断加深,帮助广告主实现品效合一的营销需求。技术端:消费数据的赋能消费数据与技术的不断丰富与成熟,推动电商营销效果提升借助其媒体与消费的双重属性,历经多年发展的电商平台已从投放端和销售端累积了足够的品牌主/商户投放偏好数据和用户属性与消费行为数据,为精准营销打下基础。除此以外,以淘宝和京东等为代表的头部电商,在技术端发力,相继建立了阿里妈妈、京准通等能够有效运转数据的辅助品牌主/商户进行营销活动的营销平台。数据与技术的积累和升级,使得电商营销的精准度不断提升,不仅为品牌主/商户提升了投放ROI,还为平台消费者提供着最符合需求和偏好的商品,缩短消费者寻找商品的时间成本,并提升平台使用体验。中国电商营销产业链运作模式解析电商营销产业链图谱电商营销产业链运作分析品牌主/商户对消费者的触达流程层次多元广告主代理商、营销服务商、广告投放平台和电商及其他媒体平台在品牌主/商户和消费者之间构建起了最核心的电商营销产业链条部分,品牌主和商户可以通过直接与电商平台建立起联系来实现对消费者的触达,也可以依照自身需求,将营销执行不同程度地外包,选择借助营销链条中的代理商、服务商或投放平台的服务来完成营销投放。同时,电商品牌会与其他媒体平台达成合作,以触达站外流量。在营销投放行为完成后,品牌主和商户将会借助第三方的数据监测公司对营销投放效果进行监测与核实,确认费用与效果的匹配度。电商营销服务商发展驱动力分析渠道扩展和广告成本提升从需求端驱动更多服务商的出现营销服务商是在电商营销活动中连接起电商平台和品牌主/商户的重要枢纽。从电商平台的角度看,电商类型逐步分化、数量不断增多,电商平台上的营销模式也趋于多元,对借助营销服务商来赋能品牌主/商户营销的需求增多。而从品牌主/商户角度看,随着商户数量的增多,巨头电商平台上的广告竞价成本对于小商户来说愈加难负荷,加上外部渠道的扩展形成了新的商品展示途径,依靠营销服务商来高效对接渠道、实现各类营销投放的需求也在加强。电商平台和品牌主/商户从上下两端同时增大需求,成为电商营销服务商数量增多的驱动力。电商平台类型发展方向分析领域细分、流量转变、属性加持等成为电商发展突破口在电商市场中,长时间维持着以淘宝、京东等传统综合型电商为市场主导的局面,其所提供的商品品类丰富、货源广布,供应链系统成熟且完善,能够在多地区实现本地化仓储和配送,大幅度降低了配送成本和运营成本。为求在持续增长的市场中分一杯羹,竞争者开始以垂直类商品、用户精细化运营、借势独有属性为策,形成商品品类垂直型电商,会员型、社区型等的私域电商,以及内容型、拼团型等的独特属性电商,来获取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不同电商间也在逐渐融合借鉴着其他电商的属性和优势,进一步加强了电商营销的丰富多变性。电商平台的布局与合作线向产业链延伸电商平台不断加深与产业链角色方的相互赋能电商平台作为电商营销产业链的核心,依靠与多个角色方的紧密合作拉动产业链的有效运转,而随着电商营销产业链运作的成熟,电商平台也开始由内而外向产业链其他角色方延伸布局。从产业链纵向来看,电商平台和其他媒体平台的资源联合度愈发深且广,电商平台的高用户交易活跃度和投放量有效拉动合作平台上的广告位使用效率,而合作平台也为电商提供站外流量触达点,为电商全域营销的实现带来更多可能。从产业链横向来看,电商平台逐步开始自建或联合外部投放平台,提高自身资源位的运转效率;同时,电商平台还会选择投资或更多地与营销服务商合作,以提升平台商户和品牌主的服务体验,同时也用数据和资源位资源反向赋能合作服务商的服务能力。电商平台类型与营销布局深度数据、内容和技术的布局程度决定电商平台营销体系深度不同类型平台在构建电商体系的初期,大多以平台属性为方向来发力,分别在消费行为数据、内容等方面得到积累,辅助其营销体系的建设,但在达成数据、内容和技术三者完整布局前,平台的营销建设都仍有上升空间。本身属性就是电商的交易型平台从供给端发力,使商品交易链条搭建成型,对消费行为相关数据的积累渐多;以内容型为主的其他平台在构建电商体系的过程中则将原有属性作为发力点,例如以社区内容分享、视频内容传播为主要商品推广方式,其在内容化触达消费者方面的经验更为丰富。而已经步入成熟发展期的电商平台,对消费行为数据、内容模式以及将数据和内容更加精准推送至消费者技术上的建设都更完整,使得其发展重点从商品和内容打造转移到了捕捉消费者需求的深化营销体系上。私域电商的精细化营销转变对私域流量进行精细化营销成为流量竞争白热化中的新出路随着公域流量的竞争来到白热化阶段,流量价格不断攀升,“价高者得”使得同一平台上大部分的商品类目中都是资本充足的大品牌获得更高的曝光和更多的销量。中小品牌与商户急需寻找出路,以更低的营销推广价格获取到用户流量与购买转化,于是私域电商这样精细化用户流量获取与运营的平台出现,将依赖于资金投入的、圈定公域流量中“某类人”的广泛触达营销方式,转变为更为依赖人与人间关联和传播的、根据较为了解的“一群人”的喜好和需求来精细营销的方式。中国电商营销规模及营销模式分析中国电商营销市场规模头部玩家拉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市场前景可观电商营销市场头部集中度高,常年维持着以阿里巴巴为市场规模贡献主力、京东随其后领跑余下市场的格局,市场规模的增长和波动也较集中地受到头部企业经营情况和对营销体系布局方向的影响。阿里巴巴的快速成长与发展带动着我国电商营销市场规模迅速扩大,2015年起以41.9%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并于2019年达到2229.5亿元的规模。2017年,拼团、私域等依赖社交关系的电商类型兴起,经过一年的大浪淘沙,拼多多突出重围,并不断完善营销体系,营销收入突破百亿级,其对电商营销市场的影响力也从2018年起开始逐步放大。随着拼团等新型电商的市场份额逐步被头部压缩,市场又将逐步回归于主要依托成熟头部企业带动发展的局面,预计规模的增长态势将会放缓、波动率减弱。中国电商营销细分类型及规模随着电商平台内容化的提升,直播广告规模占比日益扩大因适配于电商平台“搜索-点击选择-购买”链条的天然属性,搜索广告在电商营销细分构成中占比最大,2015-2019年间维持着50-70%的份额贡献度,展示广告以30%左右的占比紧随其后。2018年起,电商平台的信息流广告得到进一步发展,直播广告出现并迅速实现市场份额增长,展示广告受到较大冲击,占比被大幅压缩,而搜索广告因ROI较高更为刚需,受到的影响较小。未来,随着各个电商平台内容布局的加强与直播广告带货效果的凸显,内容社区信息流广告和直播广告持续蚕食电商营销市场份额的态势预计还将持续。电商导购营销模式解析延伸至外部渠道,增强商品推广信息的触达点电商导购营销的交易模式为成交后扣费,成交前的展示和点击均为免费,且佣金设置比例灵活,最大化地将品牌和商户的营销投入转化提升。再加上导购信息推广操作便捷,为品牌和商户减轻了操作难度与时间成本。与搜索、展示等其余依托站内流量的电商广告的不同之处在于,任何个人和外部平台均可对商品推广信息进行转发与扩散,很好地利用了外部渠道、捕捉了外网流量。电商导购营销运作分成比例推广方由品牌主/商户制定浮动抽佣比例,电商固定抽佣因在消费者购买消费并确认收货后才扣除佣金作为投放成本支出,导购营销的投放回报被完美保障。具体到收取佣金的对象,推广方和品牌主/商户卖出商品所在电商平台都会因导购营销方式达成的交易而获得佣金,其中,电商平台的佣金抽成比例相对较低且对于不同商品收取的佣金比例相对固定;而对于个人或平台推广方而言,则依照品牌主/商户自行制定的抽成比例获得佣金;品牌主和商户最终获得电商平台扣除两方佣金后的销售所得。导购营销对电商营销渠道与模式的扩充电商导购营销的分享裂变模式为产业链催生出新渠道与模式电商商品信息推广的营销模式灵活多变,依据信息推广方的特征而有不同发展,为电商营销产业链不断注入新活力。因为该种营销模式可以通过分享裂变为第三方带来佣金收入,使得流量货币化,从而向外催生出了多种衍生平台和类似模式平台,为电商营销的产业链扩展出新的渠道,例如导购平台、分享平台/电商、私域电商等。并且,近两年火热的直播带货销售模式也同样依照了“裂变+佣金”的思路来形成体系,为电商营销打开新模式。电商直播广告模式解析借助直播者的粉丝效应和专业度,促使消费者快速“拔草”依托电商直播频道而形成的电商直播广告,其最主流的形式有两种:一是品牌主和商户与人气KOL合作直播,利用KOL的粉丝效应促进商品销量的提升;二是品牌主和商户员工作为品牌专家上阵宣传,主打对产品的了解深度和专业度,通过加强消费者对商品推广信息的信任来拉动产品销售。一般在开展电商直播广告时,品牌主和商家都会为直播中的商品提供限时优惠,并在直播界面上设置商品跳转链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并缩减“种草”到“拔草”间的时间,在直播期间高效提升产品销售量。电商直播广告运作分成比例直播广告实现对导购营销的互动升级,直播者收费模式更多电商直播广告的运作和收费模式与电商导购营销基本类似,只是相对于简单直接的导购方合作模式,直播方的合作和收费模式稍显复杂。从合作收费模式来看,开展直播广告的品牌主和商户可以与KOL以纯CPS佣金、纯服务费或佣金加服务费的模式进行合作;电商平台和导购方一起按比例分给定的佣金,而非电商额外收固定比例的佣金。从分成模式看,若KOL无所属经纪机构代理,则直接获得服务费或/和佣金;若KOL有经纪机构代理,则按内部标准再次对直播带货所得进行分成。电商直播广告玩法各类KOL组合营销,曝光度与真实度相互配合完成销量转化电商直播广告的组成核心除了商品定制化直播内容设计外,就是对直播者的选择,尤其是对不同粉丝量和影响力KOL的选择。腰部和尾部KOL粉丝量相对头部来说较少,对消费者的触达更为聚焦和集中,但这也增加了该类KOL与消费者间的沟通,使KOL形象更为真实。在产品预热期间,扩大与腰尾部KOL的合作能够更为细致地触达更多消费者,保持消费者对商品的兴趣。而头部KOL粉丝基础扎实、影响力大、消费者覆盖面广,在产品爆发期更能够一举将产品优惠和宣传信息推广给更多消费者,集中提升商品销量。中国电商营销未来发展趋势及策略智能化策略:投放链条逐级升级中小电商从投前开始升级,头部电商逐步为投中投后升级从技术和数据应用的深度和难度来看,最耗费人力却又有模式可循、技术门槛较低的对应电商内容分享板块输出的软文撰写、适配电商平台各个广告位的Banner设计等投前环节可以在电商平台和服务商技术升级与应用的初期就得到智能化改革,而随着电商平台数据的大量积累,电商平台等拥有相关优势的角色方可以进一步建设DMP、DSP等平台,促进用户标签进一步精细化,相似用户链接也将更准确,帮助商户和品牌高效实现对目标用户的精准投放,例如淘宝等头部电商已基本完成投前升级建设。而对于商户和品牌主更为关心的投放期间根据ROI目标即时调整投放策略、投放后精细准确评估投放效果等环节也将是未来电商营销产业链技术升级后期着重发力建设的方向。全域化策略:平台联盟实现全域触达通过广告联盟实现数据整合与全域触达将各类平台系统化地联合在一起的电商广告联盟,能够高效、全面地为品牌主与商户实现“破界触达”,也是未来各电商平台为实现全域化而发展建设的方向。对于如阿里、京东等已经建立了电商广告联盟的头部电商来说,未来可以进一步扩展合作平台类型、加强消费者在各个平台上留存行为数据的融合以使消费者画像更为立体、提升电商营销模式和各类平台属性的适配度等。对于腰、尾部的电商来说,在电商营销体系进一步发展前,可以暂时跳过自建广告联盟的环节,加入如百度、腾讯等其他非电商主导的广告联盟,以帮助品牌主和商户找寻更多的消费者触达点,提升平台商品的销售额。内容化策略:内容建设与MCN联合自建内容生态,为软广提供展示渠道、增加用户粘性预期在未来的发展中,为跟从内容化趋势,电商平台将进一步强化自身内容板块的建设,通过分享社区、短视频、直播、资讯等内容模式,更牢固地绑定消费者。在内容传播流程中,因具有粉丝效应的KOL占据重要地位,电商平台和MCN机构的合作关系进而可随内容化建设的加深而逐步强化,从单纯为了品牌主和商户的需求而借助MCN的服务、到进一步投资或与MCN达成战略性合作、再到自建MCN,将MCN的运作内化,最大化提升为品牌主和商户定制化产出营销内容的效率。

《2018中国互联网财产险用户调研报告》发布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中国保险报网讯【记者 李梦溪】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联合艾瑞咨询发布《2018中国互联网财产险用户调研报告 》(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根据iClick社区-New的5000份问卷调查结果,为保险公司对互联网财产险用户的服务甄别、产品开发、理赔服务、APP优化等方面提供建议和启示,也为保险用户更了解当前互联网财产险市场的基本情况。《报告》分为四大部分,包括互联网财产险用户群体分析、互联网财产险用户购买行为分析、新型互联网财产险购买分析、保险类APP使用及用户满意度。在互联网财产险用户群体分析方面,《报告》显示,互联网财产保险用户群体年龄层次上,保险用户年龄构成主要在26至45岁区间,用户占比高达79.9%。其中36-55岁的保险用户年龄段占比高于整体用户占比,这一年龄段人群投保意识和倾向相对更强势;伴随着保险知识的普及和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保险用户在年轻群体和年长群体中的接受度提高。此外,《报告》显示,保险用户的生活品质越高,其面临的风险因素越多,投保率越高,这表明用户对保险认知较为清晰、对其功能比较肯定。用户中有社保的比例高于整体4.5个百分点,说明社保并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所以保险公司要积极开拓用户的潜在全方位需求。在购买行为分析方面,《报告》从购买时间节点、购买保险产品种类、购买行为与风险覆盖需求、保险产品选择因素、非保险用户未购买原因、保险公司公信力培养、保险满意度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解读。从保险用户购买时间节点看,主动投保思维有待养成;从保险用户曾购买的产品来看,意外健康类保险、汽车类保险、资金安全类保险占比排名前三;同2017年比较来看,各个品类的购买比例均有所提高,其中手机类、住宿类、资金安全类、航空类涨幅居于前四位。从风险覆盖需求方面看,48.7%的用户认为生病最能影响正常生活,较2017年上升了4.3个百分点;17.7%的用户选择了交通意外,8.2%的用户选择电子账户被盗,反映出用户对疾病、交通意外和账户安全的重视。从保险产品选择因素看,数据显示,大型公司受益于保险销售渠道多样、用户触达率可能较高,拥有丰富的产品设计经验和完善的理赔流程,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突出,用户人数占比位列前三的保险公司共计占据了约70%的比重。从非保险用户未购买原因看,在2014名目前尚未购买保险的用户中,未来仍不愿意购买的用户占比20.1%,而不愿意购买保险的原因主要有条款复杂看不懂、不相信保险公司和价格太高。但相对于2017年,对保险公司不够信任、价格太高的比重降低,反映出保险公司的公信力有所上升及互联网保险产品更低廉的价格优势;条款复杂上涨幅度较大,说明部分用户仍然不能充分理解条款。在保险业互联网进程逐渐加快的环境下,各类新型保险产品也层出不穷,用户喜好与市场反响亦有所不同。《报告》全面分析了新型保险(特指基于场景化研发的互联网保险产品或基于互联网线上销售的特性而研发的专项产品等)用户购买行为及品类的实际情况,认为超过97%的保险用户购买过新型保险产品,交通工具意外险、资金账户安全险和中高端医疗险在保险用户中的渗透率分别高达75.2%、64.3%和49.4%;31%的用户年花费在500元以下,花费在1500元以下的用户占比超过一半,用户在新型保险上的花费目前还处在较低的水平,其占用户一年总保费支出的比重仍有提高空间。《报告》显示,用户最常购买新型保险的渠道,淘宝系平台如天猫、支付宝、招财宝等以24%的比例高居第一位;与保险内容相关的APP如携程、去哪儿等占比15%位居第二位;官方途径中,官方APP和官方网站占比分别为13%和11%。在不同渠道满意度方面,《报告》显示,保险用户对保险类APP关注的功能多元,62.6%的用户认为保险服务功能值得关注,查询功能和投保功能分别以54.6%和47.8%的比例分占第二、第三位,显现出保险用户对保险切实提供保障、信息查阅和购买便捷性的强烈需求。《报告》调查样本显示,38%的保险用户仅使用保险公司官方APP,62%的保险用户同时使用保险公司官方APP和其他保险类APP,在这些同时使用两种类型的1863名用户中,最常使用的是保险公司官方的APP,用户比重达到80%,说明保险公司官方APP使用目前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另外,用户认为最常使用的第三方APP相对保险公司官方APP,最看重的优点主要有着功能简单直接、可以统一管理保单、对保险产品解释十分清晰等。此外,《报告》中对保险公司在互联网财产险经营过程中,提出了4项建议和启示。一是集中挖掘已婚、高学历、中高收入的中青年人群的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交叉营销其他金融产品和服务。二是建议保险公司不仅要在到期日前主动提醒用户续保,也可以通过发展先进科技,线上统一保单管理,运用大数据对不同用户偏向的投保时间进行个性化分类,有针对性地进行保险产品推荐,满足各行业互联网进程中产生的投保需求。三是积极细分市场,将产品定位更加灵活和细化。在产品策略上,保险公司要在健康类保险销售中丰富其产品线,交通类等险种宜与充分场景渠道合作并完善理赔体系。在渠道策略上,保险公司应继续加大对自身平台和APP的投入,扩大渠道占比;用户现阶段对保险公司渠道信任度较高,需经营好口碑,进而提升用户平均购买支出。四是保险公司APP建设需要重点关注保险服务功能、信息查询功能和投保功能,强化用户体验、提供便利,充分发展金融科技提升理赔速度和理赔体验,完善增值服务。

冰美人

2018年互联网趋势报告:中国互联网的成功

资深风险投资家Mary Meeker最近发布了年度互联网趋势报告,该报告被认为是加利福尼亚州Recode的Code Conference上年度最重要的技术分析报告之一。作为报告的一部分,她指出,去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和互联网采用量增长率下降,智能手机全球平均价格也下降; 人工智能将成为谷歌和亚马逊等公司企业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她还详细阐述了中国互联网的成功故事。1. 智能手机出货量停滞在本周早些时候的代码大会 2018年版本中,Kleiner Perkins Caufield&Byers的Mary Meeker 发布了她的2018年互联网趋势报告中的294张幻灯片,她的报告最大的亮点之一是2017年成为第一年哪些智能手机部件出货量增长停滞。声称这种停滞是由于全球大部分人口转变为智能手机用户,导致增长停滞。2. 平均智能手机价格下降由于廉价手机的普及,Meeker指出,尽管智能手机的全球平均价格在2017年持续下跌,尽管苹果iPhone产品阵容和三星Galaxy Note的旗舰机型以比上一代更高的价格推出的阵容。3. 时间在线上涨除了智能手机出货量停滞不前之外,互联网普及率也同比下降至7%,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已经上网。然而,Meeker指出,尽管采用速度放缓,但用户在网上的时间越来越多,2017年数字媒体平均每天上网时间为5.9小时,而前一年的平均每天上网时间为5.6小时。根据她的说法,在5.9小时的3.3小时内,大约有3.3小时是移动的,这对数字媒体消费的增长负有责任。4. 促进电子商务随着人们从浏览实体零售店转向在线购物,2017年美国的电子商务销售额增长率高达16%,而2016年为14%。亚马逊以几乎最高的回报率赢得了回报在这些销售中占有28%的份额。5. 中国互联网的成功在互联网增长方面,中国似乎没有任何其他方式。从全球排名前20位的互联网公司中,有9家来自中国,11家来自美国。通过与五年前的情况比较,中国只有两家这样的公司,而美国有九家,这可以看出这种惊人的增长。领跑亚洲国家的战车是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拥有更高的GMV,客户商品量,亚马逊的收入也高得多,”Meeker分别比较了来自中国和美国的两位领导人。中国也有20%的电子商务销售市场份额位居世界前列。6. 谷歌和亚马逊的增长和前景谷歌和亚马逊将推动人工智能的改善,因为企业在该领域的支出增加。在去年的报告以及本文中,Meeker表示Google的机器学习识别几乎与人类语音识别一样好。此外,她表示,Google正在从仅仅是一个广告平台转向主打Google Home Ordering的商业平台。另一方面,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正在转向广告。7. 智能扬声器增长虽然米克并没有提及任何数字对于谷歌主页,亚马逊回声是她报告的一部分。根据幻灯片,美国亚马逊智能音箱系列的总体安装基数从2017年第三季度的2000万增加到同年第四季度的3000万,每季度增长率为惊人的50%。8. Facebook的惨败评论最近Facebook在过去几周遇到的数据隐私丑闻,Mary Meeker指出,不断增长的货币化和增长会加剧对公司处理数据的审查。“了解产品意想不到的后果是很重要的......停止创新和进步也是不负责任的,特别是在有许多国家做不同事情的世界里,”她在主题演讲中说道。Meeker指出,科技公司现在贡献了超过25%的美国市场资本。其中苹果,Alphabet,亚马逊,Facebook和微软等巨头处于增长的前列。

纪录者

从QuestMobile互联网广告报告看百度营销的“上升”与“下沉”

知名第三方数据监测机构QuestMobile近期正式对外发布《2020中国互联网广告大报告》,报告对2019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盘点和总结。从市场整体发展态势来看,即便直面不利的外部经济环境挑战,但互联网广告市场的根基仍然厚实。根据QuestMobile的监测数据及测算,互联网广告市场的规模在过去一年达到4699.9亿元;而预计未来三年的增长率将分别落在从6.3%到15.6%的区间,并在2022年达到6363.3亿元的水平。另外从企业个体来看,广告收入在互联网公司营收结构中的占比仍然较高,例如百度、字节跳动、拼多多、新浪等巨头的广告收入占比都超过70%。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流量向头部平台聚集的趋向日益明显,广告市场竞争中的“马太效应”也开始有所显现,那些拥有可观流量基数及商业化场景的平台或将成为跑马竞赛中的赢家。以百度为例,从搜索层面来看,其在用户明确表达需求后匹配广告的信息分发模式,使得广告主的投放能获得更高的TA(目标消费者)浓度,从而有效增强转化效果和效率。与此同时,面向移动互联时代构筑的以信息流为代表的算法推荐能力,也让广告主的信息传递拥有了更多元的分发可能。既有优势的扎实以及对外部环境变动的敏捷响应,都成为了百度在QuestMobile广告报告中数据亮眼的原因。广告基底依然厚实注意力是决定平台方广告库存容量的关键,而它在互联网时代又具体表现在相应的流量指标上。这也成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互联网平台争夺流量的源起;与此同时,伴随广告主对流量重要性的认知,“私域流量”的概念一经提出便获得市场的热烈回响和广受欢迎。从广告主一侧来看,广告库存容量显然至关重要。首先,它决定了广告投放能否找到规模充足的目标消费者,在大流量平台中显然更易达成这一目标;其次,这也关乎广告主的投放环节能否形成稳定消耗,这确保了在投放、优化等环节能够获得效果保障;最后,在类似双11、6·18、母亲节等重要的销售节点,广告主能否实现快速起量。总而言之,伴随时间推移,那些流量基底相对丰裕的平台更容易形成比较优势,而广告主在其上的投放也更容易实现效果和效率的提升。最新数据显示,百度App日活用户数已突破2.3亿。活跃用户数量的提升代表着平台的用户粘性显著增长,这意味着百度向移动端的迁移已经获得明显成效。另一项名为月人均单次使用时长的指标,更进一步印证了百度在引入信息流之后为用户打造出的沉浸式体验。根据QuestMobile报告数据显示,百度的月人均单次使用时长与被视为“kill time”代表性应用的抖音短视频相当,甚至高过中国主要的社交平台微博。基于算法推荐的信息流能力在市场层面受到认可,这不仅对百度生态自身、也对在百度上投放信息流广告的企业都是巨大的利好。在活跃用户总量上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用户粘性的显著增加也持续为百度营销的快速发展提供支撑。在互联网广告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百度营销发展的土壤变得更为肥沃。下沉能力成为亮点在围绕一二线城市的流量红利增长越发乏力的背景下,下沉市场近几年开始成为互联网与消费领域异军突起的“热词”。毋庸置疑的事实是,一二线城市的市场饱和度已经在多年开发后处于相当高的水平,增长空间较为有限。而相较之下,覆盖地域更加广袤的下沉市场却似乎蕴藏着大量可供开采的“富矿”——举例来说,在中国的2800多个县城生活着9亿人口,他们贡献了全国50%的GDP和40%的消费总量。换句话说,如果能够充分开拓县域市场的潜力,那么企业的增长又将再一次获得短期不竭的助推力。正是因为以上原因,“到下沉市场去”就成为不少品牌正考虑甚至已经付诸实施的战略方向。通过与快手、拼多多、西瓜视频、趣头条等几款下沉能力较强的App进行横向对比可以发现,百度的下沉实力在QuestMobile的数据中已经得到充分体现。根据统计,百度App下沉人群月活用户数超过2.9亿,在百度App的这些所有月活跃用户中,3日重复覆盖用户的占比达到57.9%,这一指标仅次于快手与UC浏览器;另外,百度7日重复覆盖用户的占比高达75.4%,实现了对UC浏览器的超越。由于快手本身即起步于下沉市场,具有这一层面的先发优势;而在它之外,百度成为了这几款App中覆盖下沉市场效率最快的移动应用。作为近年发力移动端并同时在多线城市发力的综合性应用,百度对下沉市场的覆盖能力表现可观。其中,2019年与央视春晚进行的战略合作显然功不可没。依托央视春晚在下沉市场的强大号召力以及百度对这一资源的精细化运营,百度App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了对下沉市场的覆盖能力,而QuestMobile展示出的相关数据无疑印证了百度此前布局的精准。对力图开拓下沉与本地市场的广告主而言,这意味着他们拥有了一个优质的媒体平台选择。兼具大流量与下沉能力双重属性的百度,让广告主拥有了进一步开拓中国另外四成消费潜力的机会。上升势头迅猛,全生态布局展现协同力QuestMobile发布的报告同时展示了典型细分行业月活用户与月使用总时长的增长态势——搜索的增长率在所有赛道中位列第二,月活用户与总时长的增长率分别为10.0%和23.6%。考虑到搜索本身已经不低的基数,增长率维持高位更能凸显其可期的未来。作为在中国搜索市场占据绝对领先地位的平台,百度成为搜索红利增长的主要受益者,这也被视为是百度营销市场地位的“定海神针”。与此同时,报告也提到信息流广告正在成为继搜索和视频贴片广告之后,互联网广告行业发展的主流。根据监测数据显示,信息流广告在投放费用中的占比在过去一年的四个季度中一路向上,最终完成了从第一季度的25.8%到第四季度的30.9%的跃迁。而事实上,从2016年进入信息流市场算起,在经历了四年的快速布局后,“搜+推”这一双驱动模式已经成为百度生态的代名词。洞悉环境变化后立马果断的布局,让百度在搜索以外成功打入信息流广告市场,也向广告主提供了多元且灵活的广告产品组合。除了快速布局信息流之外,在智能小程序和直播上的动作也能够反映出百度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敏捷响应。例如在5月13日举行的百度2020移动生态大会上,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沈抖就提到将在2020年更积极地推进百度直播,这些快速的举措将一步丰富企业在开展广告营销活动时的可选项。从“搜索+信息流”再到“+智能小程序”,百度的全生态布局变得愈益完善和成熟,并与网络环境的未来演变越发适配和契合。作为一家体量庞大的巨头,百度在整合不同能力、资源和产品时展现出的协同力,正在成为其应对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广告营销市场挑战时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