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22日,惠州学院以“抢抓机遇 开拓进取 加快提升我校办学层次”为主题召开“申硕”动员大会暨2021年学科建设工作会议。“十四五”开局起步,惠州学院全校总动员,为冲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获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各项工作按下了“快进键”。彭永宏。惠州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彭永宏表示,今后几年学校要以“申硕”为主要抓手,做好前瞻性、整体性、系统性谋划,建设师资、管理干部两支队伍。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学校提升办学水平和层次的关键、是申硕工作的重中之重,优秀的管理干部队伍是提升管理效能的重要保障。全校师生凝心聚力,开拓进取,才能保证申硕成功。会议邀请了东莞理工学院副校长李忠红做申硕辅导报告。他解读了国家、广东省的相关主要政策,重点分析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面的主要政策,介绍了东莞理工学院申硕措施和体会,并结合申硕的系统指标和关键指标给出了具体建议。惠州学院副校长曹建忠认为,申硕既是国家政策的要求,也是服务惠州打造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和做强基础教育的重要举措。学校要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科技服务等方面精准发力。惠州学院副校长郑文介绍了学校师资队伍现状,提出今后两年内的申硕人才引进的目标和任务,到2022年9月底前至少需要引进180位高层次人才。他表示,学校将拓宽人才引进思路和渠道,完善引才奖惩机制,做好对高层次人才的一站式服务。会议现场。校长助理梁建生教授作“以申硕为抓手 努力开创学科建设新局面”工作报告。他提出,“十四五”学校要在学科结构和布局等方面进一步进行优化和整合,特别要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与区域经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对标“申硕”的各项建设目标,教育、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3个专业硕士学位申报点相关负责人汇报了各自的工作规划,并分析了差距提出对策和方案,确保2023年学校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报成功。【记者】谢志清【通讯员】金伟
1月28日,惠州学院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任教师(博士、硕士)。据悉,惠州学院,是广东省属全日制公办本科高校、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省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省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立项院校、省第三批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省高校“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试点单位。办学74年来,秉承“敦重明辨、求真致用”校训,努力建设理工科特色鲜明、教师教育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国际视野、创新思维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为东江流域重要的人才“摇篮”。学校地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惠州,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三角东北端,南临南海大亚湾,毗邻广州、深圳、东莞、香港,是粤港澳大湾区东岸重要战略腹地和枢纽门户,未来将建成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全国一流城市。招聘岗位及要求如下:(一)英才青年博士(事业编制)近五年满足以下业绩成果条件之一者:1.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不含自筹经费项目)1项。2.发表一定数量较高质量学术论文。学校认定为具有相当条件的海内外人才或紧缺专业急需的国内外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的博士和博士后条件可适当放宽。(二)优秀青年博士(事业编制)具有良好的学历背景和较好的教学科研潜力,符合学校学科专业发展需要。以上两类博士年龄原则上在40周岁(1981年1月1日以后出生)以下,具有正高职称的年龄原则上须在45周岁(1976年1月1日以后出生)以下。特别优秀的博士年龄可以放宽,待遇可以适当提高。(三)优秀硕士年龄原则上30周岁(1991年1月1日以后出生)以下(在读博士35周岁以下),本科为高水平大学毕业,音体美等专业及急需紧缺专业可以是专业院校或所在学科排名全国前列的院校。据悉,惠州学院为成功应聘者提供良好的薪酬福利待遇。具体应聘条件可前往惠州学院官网或微信官方公众号查看。来源:“今日惠院”微信公众号责编:叶壮
科技的力量和教育的力量,越来越被各地方所重视。现在全国各地、各级教育单位纷纷升级扩展,社会各方面资源都开始在教育上生根开花。不但有公办大学的升级改名,也有民办学院的规模扩大,而国内国际名校的异地办学、合作办学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快速发展中小城市,开始大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纷纷开设名校的分校。1、广东惠州频频引进国内外优质高校资源 香港城市大学要在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建千亩校园。这不是广东惠州第一次跟名校合作,去年10月份,惠州刚刚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建哈工大国际教育科研基地,主要包括了国际机器人学院、国际大数据学院、国际人工智能学院、国际微电子学院、国际商学院、国际环境生态学院、国际生命科学学院、国际航天学院等。这次的香港城市大学惠州校园项目也是分多期进行。首先的第一期,主要集中在研究生和博士生教育,包含多个高科技专业以及商业管理专业,并且要在电子、光学、材料、机器人等领域建立高科技实验室。2、惠州利用著名大学科技资源,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哈工大的名头,大家可能都不陌生,它是老牌工科强校,东北第一名校,在计算机、自动化控制以及航天等高科技领域都有自己不可替代的地位。香港城市大学来头更不小,它是亚洲十强,全球50强的大学,在世界大学中,排名比较靠前,而且它有非常强大的国际化科研和教学资源,这些对惠州的教育和科技发展都有非常大的支持作用的。惠州同哈工大以及香港城市大学的合作,都是在未来非常活跃的高科技领域,都是未来经济的主导方向,所以对惠州自己的未来城市发展有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越来越多的城市将投资科技当成了自己未来腾飞的最大契机。另外惠州还和教育部共建了大学创新园项目,北大、清华、大连理工、上海交大、武汉大学等多所高校都将入驻大学创新园。这些名校资源接连进入惠州,对惠州本地的大学发展也有好处,比如说惠州学院也可以借由这样的机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发展。
今年3月,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布,惠州学院作为第二完成单位参与的“精密设备特种润滑材料的研制及产业化”项目荣获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该项目填补了精密设备部分润滑材料尚未国产化的空白,惠州学院也是省内为数不多的地方院校参与研发并最终获奖的。此次惠州学院参与的研发核心人员中,就有一名该校两年前引进的博士。拿下省级大奖是对该校引才成效的实战检验。2019年以来,惠州学院共引进人才199名,其中博士121名,硕士74名。学校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达39.2%,位于全省同类高校前列。撰文:谢志清 金伟求贤若渴博士数量大幅增加“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人力是最稀缺的资源。人才强则学校兴,对地方院校来说更是如此。当前,惠州学院正全力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并且正在准备申报硕士学位授予权,对人才尤其是支撑惠州“2+1”产业集群的重点学科、专业的高层次人才需求十分迫切。该校党委书记、校长彭永宏表示,围绕惠州产业发展路线图,学校加大力度引进重点人才,力争在新能源、新材料、化工、电子信息等学科领域建设院士团队或高端人才团队。没有一线城市的繁华富庶,也没有海外的优越条件。面对国内外高校的“抢人大战”,惠州学院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摆在极其重要位置,走出一条地方院校引才新路子。惠州学院人事处处长罗恢远介绍,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2018年成立了重点人才引进工作小组,对个别急需、紧缺专业的优秀人才,实行“一人一议”政策。一名博士从报名到发录用通知,最快一周即可完成。此外,人才引进还与该校二级学院领导班子年度考核、任期考核直接挂钩,倒逼学校自上而下重视人才引进工作。具体到人才引进环节,惠州学院杜绝“唯帽子论”,注重行业经验,突显多元评价方式。如在博士人才引进中,优先录用具有行业经历的人才。打破制度藩篱,打出引才“组合拳”,把重锤敲在了人才引进制度改革上,惠州学院人才引进工作不断提速。去年该校到岗博士121名,博士数量大幅增加。惠州学院副校长刘国栋介绍,为适应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日趋激烈的形势,该校多次提出调整人才引进政策,提高高层次人才引进待遇,全方位做好高层次人才服务工作。去年10月起,惠州学院再次提高高层次人才引进待遇。其中,英才青年博士享受校聘副教授待遇三年,一次性给予30万至50万元的安家费、购房补贴,以及5万至15万元的科研启动费。当月新的招聘公告发布后,学校收到应聘博士简历200多份,短短3个月审核拟录用博士近140人。引才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数据显示,2018年至2019年,惠州学院为106名教授、博士发放人才引进经费、科研启动经费近3000万元。2020年,人才引进方面的投入还将大幅增长。罗恢远介绍该校今年将引进博士100名,预计发放人才引进费用3000万元以上。引育并举“双师双能型”教师占近五成“引才重要,育才更重要。”惠州学院副校长郑文表示,要通过学校的培养计划、政策调整、人事制度改革等增强教师能力、激发队伍活力,为教职员工提供干事创业的舞台。惠州学院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成长。青年教师进校第一年,可以不承担上课任务,由二级学院指定一名资深教授,对其进行全方位指导。该校还鼓励教师参加访学进修,并给予最高18万元的经费资助。去年就有700多人次教师赴国(境)内外参加各类访学进修和培训。不仅如此,惠州学院还开展“百名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工程”。从2018年开始,每年设立专项培养经费150万元,选拔一批优秀青年教师作为教学科研骨干培养对象。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是广东省“十三五”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的内在要求。为此,该校制定专门的“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办法和教师挂职锻炼管理办法。2018、2019年,该校共有212名教师被认定为“双师双能型”教师,120名教师赴行业、企业、中小学和幼儿园挂职锻炼,316名教师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具有“双师双能型”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近五成。搭建平台,人才队伍质量不断提升“外在输血”的同时,“内部造血”更是相得益彰。值得一提的是,惠州学院重视教师学历提升,大幅度提高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支持力度,给予其1年的离岗学习时间,离岗学习期间基础性绩效工资及改革性等补贴照发。“人才,适合之谓也。”为鼓励教师各展所长,服务学校办出特色,惠州学院在职称评审、绩效分配等方面进行大力改革。完善教学科研型、教学型、技术服务型等不同类型教师职称评审体系,并且设立课程与教学论教师职称系列,引导教师扎扎实实做好教师教育工作。在绩效分配方面,突出工作质量,加大科研业绩分配比重,提高教学奖励力度,将二级学院党建、教学、科研、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考核结果与绩效分配挂钩……笔者了解到,目前惠州学院共有29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博士后,申请攻读博士人数逐年增长,学历结构不断优化。截至去年底,该校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12名,占专任教师近四成;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920名,占专任教师近九成;学校拥有42名博士生、硕士生导师,双师型教师、行业专家、企业专家在拟聘导师中占比为78.57%。高质量发展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赋能人才引育并举正在结出硕果,源源不断为惠州学院教学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笔者了解到,该校近3年来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总量近400名,其中博士198名、硕士149名,教授13名、副教授37名。除了惠州学院参与的项目获得省科学技术奖外,还有多位近3年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成功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赵振廷博士主持的《面向汗液检测的可穿戴pH值自适应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研发》,获得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立项;文学与传媒学院李若飞博士主持的《新时期艺术学理论的中国话语体系建构研究》,获得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依托不断壮大的高层次人才团队,该校加快推进理工科特色鲜明、教师教育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高水平人才多起来了,如何才能留住并用好?这是惠州学院正在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问题。去年,有高校向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的年轻教授许鑫博士抛来了绣球,当时他觉得那所高校的平台更高更利于自己的科研发展,因此向学校提交了商调函。学校领导得知后,主动与其谈心了解他的想法和诉求,积极为其个人发展创造条件。在许鑫获得“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文化英才”项目后,学校及时给予配套科研经费支持。“学校领导很重视留住人才,惠州宜居的城市环境也吸引了我。”许鑫最终选择留下来,继续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服务。正是由于惠州学院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惠州市优越的城市环境,有多名博士调离不久即要求回校工作。如果说政策待遇、提供事业平台是留人的硬实力,那么带着温度关怀教职工则是学校软实力的体现。以疫情期间为例,该校对仍在省外(国、境外),特别是在湖北地区的教职工,惠州学院派出专人联系,为他们寄去中药、口罩等防疫物品。同时,为国(境)外访学人员增拨访学经费,通过多种资助方式帮助其解除经济上的顾虑。“春光已至,花漫校园,等您平安归来。”彭永宏在疫情防控期间特别录制的视频中对师生如是说。
1、东莞理工学院理工类大学,创办于1992年,2002年升为本科,是东莞市第一所普通本科院校、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任名誉校长。学校发展前景不错,已有部分专业在一本招生,并且在201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半只脚踏入一本的大学。目前,学校有松山湖、莞城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200余亩;下设18个学院、开设55个本科专业;有普通全日制学生近2万人;馆藏图书201万册。特色专业(即王牌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社会工作、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2、五邑大学综合类大学(以工科为主),创办于1985年,位于“中国第一侨乡”——江门市,是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学校1990年升为本科,1998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广东省较早获得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地方高校,具有硕士推免权。目前,学校占地面积1000余亩;下设17个教学单位,开设77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本科生1.9万余人,研究生近600人。特色专业: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交通工程、土木工程、电子商务、纺织工程、法学、通信工程、建筑学、软件工程、自动化、汉语言文学、网络工程等。3、广东金融学院财经类大学,创办于1950年,2004年升为本科,本部位于广州,是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学校最早由中国人民银行创办,是一所具有“央行基因”的院校,也是华南地区唯一的金融类高校,是华南地区乃至全国金融学科建设、金融人才培养、金融应用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基地,被誉为“华南金融人才摇篮”和“南粤金融黄埔军校”。目前,学校有广州校本部和肇庆校区,总占地面积近2300亩;下设18个教学单位,开设本科专业47个;有全日制本科生2.1万多人,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170多人;开办了全国首批、广东首个互联网金融专业和广东首个精算学专业,拥有同类高校中最为齐全的金融类专业体系;金融数学被权威排行榜评为全国前十、全省唯一的“4星级专业”。特色专业:金融学、会计学、经济学、保险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市场营销、财政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等。4、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理工类大学,创办于1958年,1995年升为本科,位于佛山市,是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目前,学校有仙溪、江湾、河滨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达2210余亩;设有研究生学院和16个二级学院,开设有70个本科专业,拥有本硕博三级学位授予权;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8000多人,在校硕士研究生1300余人,联招博士38人。目前学校和佛山市政府正在筹将学校更名为广东科学技术大学。特色专业:土木工程、动物医学、动物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护理学(康复护理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园艺、药学等。5、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师范类大学,创办于1957年,位于广州市,是广东省属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特色高校提升计划。目前,学校共有东校区、西校区、北校区、白云校区等4个校区以及正在建设的河源校区;馆藏图书225万余册;下设20个二级学院,开设67个本科专业;全有日制普通在校生23000余人。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工艺美术、教育技术学、会计学、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工业设计、应用电子技术教育等。6、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理工类大学,创办于1954年,2000年升为本科,位于中国南方最大的石化生产基地、美丽的海滨城市——茂名市,由省人民政府与中石油等国有油气公司共建,为华南地区唯一一所石油化工特色本科高校,是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目前,学校有官渡、西城、光华3个校区,总占地2040余亩;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万多人。特色专业:石油化工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等。7、韶关学院综合类大学,创办于1958年,2000年升为本科,位于韶关市。值得一提的是,韶关是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和禅宗祖庭南华寺所在地、也是粤北历史文化名城。因此,作为当地的最高学府,韶关学院也成为中华文化传承基地。目前,学校有大塘、韩家山、黄田坝三个校区(不含韶州师范分院、医学院),总占地2511亩;下设19个二级学院、有69个本科专业(不含韶州师范分院1个、医学院3个);有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近2.3万人;馆藏纸质图书近260万册。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化学、园艺、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8、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综合类大学,位于广州,创办于1927年,1984年升为本科。学校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脉深厚,是一所以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近代民主革命家廖仲恺先生名字命名,以现代农业科学为特色,农学、工学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应用研究型大学,是全国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目前,学校有海珠、白云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2000余亩;下设17个二级学院,开设本科专业55个,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2万余人;馆藏纸质图书117万余册。特色专业: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园林、植物保护、视觉传达设计、环境科学等。9、韩山师范学院师范类大学,创办于1903年,1993年升为本科,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市,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广东省属本科师范院校。目前,学校占地1500余亩;下设18个二级学院,开设58个本科招生专业;有全日制在校生18000多人;纸质藏书185.6万册。特色专业:化学、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历史学等。10、肇庆学院综合类大学,位于肇庆市,创办于1970年,2000年升为本科,是广东省转型发展试点院校,是广东省2017年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之一。目前,学校有主校区和星湖校区两个校园,总占地面积1200多亩;下设19个教学机构,开设68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馆藏纸质藏书170多万册。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化学、音乐学、体育教育、美术学、物联网工程、工艺美术等。11、惠州学院综合类大学,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城市——惠州,创办于1946年,2000年升为本科,是省市共建本科高校和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目前,学校占地近2500亩;下设18个二级学院,开设55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在校生1.8万余人。特色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汉语言文学、应用化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筑学等。12、嘉应学院综合类大学,创办于1913年,2000年升格为本科院校,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世界客都,革命老区苏区,享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美誉的梅州市。目前,学校本部有江北校区(主校区)、江南校区2个校区,还挂靠了2个校外二级学院(梅州师范分院和医学院),总占地面积1600多亩;开设本科专业59个,有普通全日制学生近2.6万人。特色专业:化学、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地理科学、财务管理等。13、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师范类大学,位于广州市,创办于1955年,2010年升为普通本科院校。目前,学校有海珠、花都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535亩;下设19个教学院系,开设39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本科学生近13000人。特色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前教育、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英语等。14、岭南师范学院师范类大学,创办于1902年,1991年升为本科,2010年被列为广东省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是一所具有百年师范教育历史的广东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中国大陆最南端的美丽港城湛江市。目前,学校校本部占地面积1000多亩;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万多人;纸质藏书200多万册。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化学、英语(师范类)、物理学、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小学教育等。19年广东二本院校分数线说明:自2018年开始,广东高考本科一批、本科二批(2016年本科二批A、B已并入本科二批)合并为本科批招生,曾经三本招生的学校也并入本科批招生,这里的数据为各学校本科批普通类型招生专业的最低投档分。2019年广东本科批普通批次录取控制线:理科390分,文科455分。广东一本大学排名及分析,考生及家长可收藏,做志愿填报参考资料说明:以上学校数据均来自于各校官网,有些可能并不是最新数据,如有错误,欢迎指正。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呀!
虽然广东省大学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但高等教育水平却还是无法与经济同步。近年来广东在高校建设方面动作频繁,目前只有3个城市(揭阳、阳江、汕尾)还没有本科院校的现状也即将被打破,这几个城市都已经引入了本科大学并开始规划建设中。尤其是2010年以后才创办的南方科技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更是表现不俗,已经挤进了全国高校排行50强。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广东省的高等教育质量将迅速发展。我们今天要聊聊的是广东省几所以城市命名的普通本科大学,看看它们的建设发展如何。NO.4 嘉应学院广东省内高校排名34 全国总榜排名443嘉应学院,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举办、教育部备案,广东省人民政府与梅州市人民政府共建、以省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建设高校。嘉应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13年的梅县县立女子师范学校,梅州以前叫嘉兴州,所以嘉应学院也可以说是以城市命名的一所院校。目前,学校设有20个二级学院,开设59个本科专业。学校有广东省优势重点一级学科1门,广东省特色重点二级学科3门。作为一所百名老校,嘉应学院的建设发展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其实是受到了梅州市地理位置以及经济发展的制约,本市生源占了绝大多数,外地生源寥寥可数。NO.3 韶关学院广东省内高校排名32 全国总榜排名411韶关学院,简称“韶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属综合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地方院校教育国际化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学院办学始于1958年,前身为广东省属韶关师范专科学校。目前,韶关学院设有22个教学学院,73个本科专业。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3个;广东省重点专业1个、广东省特色专业6个、广东省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1个、广东省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1个。韶关学院地处粤北地区,区域优势不明显,但高校建设发展速度还是不错的。师资和硬件设施在同类院校中有优势,据说学校的面积能在省内高校中进入前三。NO.2 肇庆学院广东省内高校排名29 全国总榜排名374肇庆学院创办于1970年,是广东省和肇庆市共建的公办全日制综合型本科大学,是广东省转型发展试点院校,是广东省2017年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之一。目前,学校设有20个专业学院,开办66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3个省市共建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3个市级重点学科。虽然肇庆学院的建校时间远远短于嘉应学院,整体实力也伯仲之间,但高考考生中普遍会优先选择肇庆学院。这和肇庆市比较靠近广州市的地理优势有关,此外在高校建设政策和支持的力度也会比嘉大高。因此,近年来肇庆学院录取分数线、平均分、最高分都高于嘉大。NO.1 惠州学院广东省内高校排名26 全国总榜排名363惠州学院是广东省属全日制公办本科高校、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省市共建本科高校和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第二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和省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立项院校。学校前身源于1921年10月创办的广州市立师范学校。目前,学校设有18个二级学院,开设54个本科专业,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8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2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惠州市是全国文明城市、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是珠江三角洲核心城市之一,南临南海大亚湾,毗邻广州、东莞、深圳、香港。近些年,惠州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惠州学院在学校建设、学科建设、师资建设等方面的投入,让越来越多的高考考生选择报考惠州学院,并且分数线也是逐年提高。经济影响教育,相信惠州学院的后续发展是可观的。以上就是这几所大学的概况,感慨的是嘉应学院虽然是百年老校却不是百年名校,只能说经济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制约因素是非常之大。有喜欢本文的朋友在收藏分享的同时麻烦加下关注,谢谢!图片有些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1月29日上午,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韶关学院、嘉应学院、惠州学院、肇庆学院5所高校办学体制调整签约仪式在广州举行,这5所省市共建高校调整为由省政府主办、省教育厅主管的省属本科高校。省教育厅表示,这5所高校办学体制调整,是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化解5所高校办学体制“双重主体”历史遗留问题,提升服务粤东粤西粤北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有力举措。接下来,5所高校要抓住机遇,优化体制,明确定位,突出特色,加快发展;要认真梳理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彻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高专业学科的质量,突出高质量发展;要加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深化教育人才队伍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教育人才队伍结构,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力度;要规范发展、创新发展,更好地融入和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2016年,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韶关学院、嘉应学院、惠州学院、肇庆学院和其他高校一同入选“省市共建”高校名单。根据“省市共建”协议,“十三五”期间省市两级政府计划投入近百亿元,支持“省市共建”高校实现大发展。此次办学体制调整后,这5所本科高校正式转由省政府主办、省教育厅主管,进一步理顺机构编制、财政保障、班子配备和学校章程修改,实现在更高平台上开展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更好地服务地方乃至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据悉,入选“省市共建”高校以来,惠州学院获得惠州超10亿元支持。惠州学院现占地近2500亩,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10个、省级各类优势专业32个,成为东江流域重要的人才“摇篮”。(惠州日报 记者林奶花)【来源:惠州文明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韶关学院办学历史:韶关学院前身是1958年7月成立的韶关师范专科学校。1989年7月,韶关师范专科学校与韶关市人民政府举办的韶关大学合并,1990年12月定名为韶关大学。2000年3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韶关大学与韶关市人民政府举办的韶关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韶关学院。师资力量:韶关学院有教职工2047人,专任教师1073人,其中正高职称106人、副高级职称356人、博士学位212人、硕士学位672人;有国家督学1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广东省教学名师4人,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8人,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项目6人,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岗位专家2人。办学成果:近五年,韶关学院教师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含子项目)1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37项;市厅级科研项目350项,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横向课题302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772篇,其中被SCI、EI、ISTP、CSSCI 收录357篇。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市级以上科技奖57项,中国发明专利博览会金奖3项,国家专利116项。惠州学院办学历史:惠州学院创办于1946年,学校前身粤秀中学迁至惠阳丰湖书院,后改办为“广东省立惠州师范学校”。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专科院校,更名为“惠阳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9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惠阳师范专科学校、惠州教育学院、西北纺织学院惠州分院联合办学基础上,成立专科层次的“惠州大学”。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惠州学院"。师资力量:学校有专任教师835名,其中教授(正高)103名、副教授(副高)243名,博士319名;另有外聘教师188名,折算后教师总数为929名。现有院士2名(特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师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9名、广东省“教学名师”3名、南粤优秀教师12名、“天鹅计划”领军人物2名、东江学者1名、广东省优秀教学团队10个。办学成果:惠州学院累计出版专著86部,参编著作87部,发表于核心期刊论文1140篇;专利申请19项,授权14项;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惠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和三等奖4项;惠州市哲学与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9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35项。两所高校都位于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省,拥有两个一线城市广州市和深圳市,对于内陆考生想在大城市发展,却苦于考不上两市的大学,这两所也是不错的选择,毕竟近水楼台先得月。两校相比,在师资力量上韶关学院的专任教师数量更多,达1000多位,但是惠州学院拥有两名双聘院士,从两校的办学历史来看两校的本科办学历史都不算长,但是两校的办学成果也不弱。
为积极推进我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争取更多的研究生指标,以及科学制定研究生管理办法,1月14日下午,副院长易干军率院科研管理部副主任张振飞、程俊峰,人力资源部副主任梅盈洁及国际交流科相关人员一行到华南师范大学调研交流。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安宁及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阳成伟、副院长高峰等热情接待了易干军副院长一行,并召开了座谈会。座谈会上,易干军副院长表示,我院与华南师范大学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首先介绍了我院近年在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院地院企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主要工作进展情况,紧接着介绍了我院与华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很多成功案例,高度肯定了研究生联合培养成效。2020年双方合作申报的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现已获批,希望以此为契机和新的起点,大力推动在智慧农业、生命科学、土壤环境等相关专业领域开展研究生深度联合培养,充分发挥各自所长,优势互补。阳成伟院长、安宁副院长、高峰副院长等分别介绍了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情况、学位点情况、广东科学院和惠州学院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成功模式以及未来深度合作方向。最后,双方达成一致意见,以科教融合、产学融合为途径,进一步深度挖掘合作潜力,合力推动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来源: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南都讯 记者 李鹏 7月28日上午,惠州新闻发布厅举行惠州学院2020年普通高考招生专场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了惠州学院整体办学情况、人才培养特色与成效和2020年招生计划等情况。打造东江流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摇篮”作为惠州唯一的全日制公办本科高校,发布会上,惠州学院副校长郑文介绍,当前,惠州学院紧密对接惠州“2+1”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提升服务地方的能力和水平:重点围绕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发展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生物化学类专业,打造省内高水平“新工科”;发挥师范教育传统优势建设支撑和引领区域基础教育发展的高水平“新师范”,形成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契合的学科专业体系。目前,该校建设有旭日广东服装学院、仲恺信息学院、大亚湾化工材料学院、惠东时尚创意学院等特色产业学院。同时开设32个卓越与特色人才班,实施个性化和弹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就业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三年来,惠州学院初次就业率分别为 96.9%、96.1%、96.29%,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根据第三方调查机构对学校毕业生进行中期跟踪调查结果显示,惠州学院毕业生90%以上在广东省就业,其中近五成留在惠州发展,是名副其实的东江流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摇篮”。而且,毕业生们发展前景广阔,67%的毕业生获得过职位晋升,76%的毕业生对就业现状满意。招生计划本科招生总计划5610人,新增2个专业随着高考分数和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公布,眼下考生正陆续开展填报志愿工作,高校招生计划成为家长和考生关注的焦点。惠州学院今年招生计划如何,有什么亮点?郑文介绍,今年惠州学院本科招生总计划5610人,其中专升本计划632人,普高招生计划4978人。广东省生源计划4429 人,普通类理科计划2532人,文科计划1422人,美术类计划 200人,音乐类计划125人,体育类计划 150人。省外生源计划500人。学校2020年本科招生专业50个。其中,新增设专业有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广东公费定向培养粤东西北中小学教师专项计划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招生计划总共170名,其中,小学教育专业100名、体育教育专业40名、音乐学专业30名。毕业后由计划来源地统一分配至定向范围学校,有编有岗。据悉,惠州学院志愿填报时间为7月26日19:00-8月2日16:00,目前学校招生咨询渠道全面开启。【来源:南方都市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