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9年湖北省经济运行情况分析:GDP同比增长7.5%(图)其废起也

2019年湖北省经济运行情况分析:GDP同比增长7.5%(图)

中商情报网讯:从湖北省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9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45828.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5%,快于全国1.4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处于全国第一方阵。数据来源:湖北省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发布会上,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介绍,此次湖北GDP数据是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修订结果和国家统计局正式实施的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的。2019年,湖北省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809.09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9098.62亿元,增长8.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920.60亿元,增长7.8%。数据来源:湖北省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一、总量跃上新台阶基础好(一)从经济运行看,韧性增强。2019年,湖北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处于全国第一方阵。农业生产稳中有增。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014.00亿元,增长3.5%,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粮食总产量2724.98万吨,连续7年稳定在500亿斤以上。工业经济高开稳走。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的幅度比上年扩大1.2个百分点。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7个实现增长,增长面达90.2%,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6%,高于全国5.2个百分点,全年保持在10.5%-10.8%的合理区间。消费市场平稳增长。全省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24.23亿元,增长10.3%,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二)从要素保障看,支撑有力。就业稳中趋好。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2.15万人,创历史新高。登记失业率2.44%,远低于4.5%的调控目标。金融市场平稳运行。截止12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59747.70亿元,增长7.9%,比年初增加4362.0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50663.96亿元,增长14.3%,比年初增加6094.07亿元。价格涨幅基本稳定。全省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1%,主要原因是猪肉价格处于高位,带动猪肉副产品及制品价格大幅上涨。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0.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7%。工业用电增长平稳。全省工业用电量增长4.6%,全年无大幅波动。市场主体稳定增长。截止12月底,全省各类市场主体541.96万户,比上年增长8.7%。二、总量跃上新台阶成色佳(一)从产业结构看,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占比提高。全省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8.3%、41.7%和50%。第三产业占比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达到历史新高。服务业发展强劲。2019年1-11月,全省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595.04亿元,增长22.5%,高于全国8.1个百分点。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3.6%、32.9%。(二)从内外需求看,持续升级。投资结构趋向合理。补短板领域投资较快增长。全省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4.7%,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以5G等新型基础设施为主的信息传输业投资增长72.5%,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投资增长44.4%。民生领域投资增长较快。教育投资增长61.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69.6%。民间投资增速创新高。全省民间投资增长11.6%,快于全国6.9个百分点,创2015年以来新高。消费升级势头良好。全省限额以上单位文化办公用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等文娱类商品分别增长12.5%、13.5%和13.1%。对外贸易增长加快。出口总额2484.9亿元,增长10.3%,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三、总量跃上新台阶动力强(一)从转型升级看,步伐加快。高技术制造业贡献加大。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4%,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17%,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通信业增长19.0%,贡献率最大,为9.9%。2019年1-11月,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增长16.9%,高于全省利润增速7.8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长较快。全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0%,比上年加快1.7个百分点。其中,电气机械、计算机电子、通用设备等行业增速分别为11.0%、19.0%、9.1%,均高于规上工业增速。汽车制造业呈回升态势,增长4.5%,比上年加快1.8个百分点。(二)从新增长点看,加速形成。新产业茁壮成长。全省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8817.43亿元,增长11.3%。新产品增长加快。显示器、电子元件、印制电路板产量分别增长29.7%、32.3%和22.0%。新业态蓬勃发展。全省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1042.89亿元,增长16.0%。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带动实体零售回暖,全省限额以上便利店零售额增长13.2%。新企业拉动增强。全省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324家,比上年多196家。这些企业全年产值增长251.1%,上拉工业总产值增长1.9个百分点。新领域投资加大。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5.6%,快于制造业投资5.6个百分点,以“芯屏端网”为主的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速达27.2%。四、总量跃上新台阶质量高(一)从企业看,效益向好。2019年1-11月,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590.40亿元,增长9.1%,高于全国11.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08元,同比下降0.14元,低于全国0.19元。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利润481.28亿元,增长14.6%。(二)从民生看,稳步改善。全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601元,增长9.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91元,增长9.4%。“四上”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增速逐季加快,2019年前三季度增长12.3%,分别比上半年、一季度加快1.5个、3个百分点。(三)从财政看,稳定增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388.39亿元,增长2.5%。其中税收收入2530.64亿元,增长2.7%,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提高到74.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967.73亿元,增长9.8%。

传神

2018年湖北经济运行情况分析:GDP总量逼近4万亿(附图表)

中商情报网讯:1月22日,湖北省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湖北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蔡受清向新闻媒体通报了2018年湖北经济运行情况。2018年湖北省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据初步核算,2018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39366.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8%,快于全国1.2个百分点, 高于预期发展目标0.3个百分点,抑制了连续7年单边下滑的态势。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547.51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7088.95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730.09亿元,增长9.9%。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农业生产稳中有增。2018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733.6亿元,增长3.3%,比前三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注:2017年农林牧渔业产品产量及增加值数据依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进行了修订)工业经济运行总体稳定。201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虽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但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5个实现增长,增长面达85.4%。高技术产业贡献突出。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2%,快于全部规上工业6.1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长7.3%,快于全部规上工业0.2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34.3%。部分传统行业加快转型。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纺织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等重点行业增速分别回升至9.5%、5.3%、9.5%、5.5%、5.4%。固定资产投资形势稳定。2018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0%,与上年持平。工业投资增速加快,增长15.8%,比上年加快3.9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增长24.2%。民间投资增速加快,增长11.4%,比上年加快4.3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回升,增长13.0%,比上半年加快6.2个百分点,为全年最高。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2018年,全省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33.60亿元,增长10.9%。其中,全省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共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229.11亿元,增长11.1%。全省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870.73亿元,增长31.5%。吃、穿、住类商品较快增长。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限上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2.7%、15.6%、21.6%。进出口增速有所回升。2018年,全省完成人民币计价进出口总额3487.2亿元,增长11.2%,比前三季度加快3.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2253.2亿元,增长9.2%,比前三季度加快5.1个百分点;进口总额1234.0亿元,增长15.0%,比前三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全省实际外商直接投资119.41亿美元,增长8.6%。财政金融保持稳定。2018年,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307.03亿元,增长8.5%。其中税收收入2463.46亿元,增长9.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257.55亿元,增长6.7%。截止12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55371.19亿元,增长7.1%,比年初增加3662.9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44340.54亿元,增长16.2%,比年初增加6176.75亿元。价格运行保持平稳。2018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9%,涨幅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4.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4.8%。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18年,全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455元,同比增长8.0%;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78元,同比增长8.4%。

正乞儿

2019年湖北省经济运行情况分析:GDP同比增长7.5%

中商情报网讯:从湖北省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9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45828.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5%,快于全国1.4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处于全国第一方阵。数据来源:湖北省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发布会上,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介绍,此次湖北GDP数据是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修订结果和国家统计局正式实施的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的。2019年,湖北省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809.09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9098.62亿元,增长8.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920.60亿元,增长7.8%。一、总量跃上新台阶基础好(一)从经济运行看,韧性增强。2019年,湖北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处于全国第一方阵。农业生产稳中有增。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014.00亿元,增长3.5%,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粮食总产量2724.98万吨,连续7年稳定在500亿斤以上。工业经济高开稳走。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的幅度比上年扩大1.2个百分点。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7个实现增长,增长面达90.2%,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6%,高于全国5.2个百分点,全年保持在10.5%-10.8%的合理区间。消费市场平稳增长。全省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24.23亿元,增长10.3%,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二)从要素保障看,支撑有力。就业稳中趋好。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2.15万人,创历史新高。登记失业率2.44%,远低于4.5%的调控目标。金融市场平稳运行。截止12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59747.70亿元,增长7.9%,比年初增加4362.0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50663.96亿元,增长14.3%,比年初增加6094.07亿元。价格涨幅基本稳定。全省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1%,主要原因是猪肉价格处于高位,带动猪肉副产品及制品价格大幅上涨。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0.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7%。工业用电增长平稳。全省工业用电量增长4.6%,全年无大幅波动。市场主体稳定增长。截止12月底,全省各类市场主体541.96万户,比上年增长8.7%。二、总量跃上新台阶成色佳(一)从产业结构看,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占比提高。全省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8.3%、41.7%和50%。第三产业占比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达到历史新高。服务业发展强劲。2019年1-11月,全省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595.04亿元,增长22.5%,高于全国8.1个百分点。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3.6%、32.9%。(二)从内外需求看,持续升级。投资结构趋向合理。补短板领域投资较快增长。全省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4.7%,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以5G等新型基础设施为主的信息传输业投资增长72.5%,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投资增长44.4%。民生领域投资增长较快。教育投资增长61.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69.6%。民间投资增速创新高。全省民间投资增长11.6%,快于全国6.9个百分点,创2015年以来新高。消费升级势头良好。全省限额以上单位文化办公用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等文娱类商品分别增长12.5%、13.5%和13.1%。对外贸易增长加快。出口总额2484.9亿元,增长10.3%,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三、总量跃上新台阶动力强(一)从转型升级看,步伐加快。高技术制造业贡献加大。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4%,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17%,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通信业增长19.0%,贡献率最大,为9.9%。2019年1-11月,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增长16.9%,高于全省利润增速7.8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长较快。全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0%,比上年加快1.7个百分点。其中,电气机械、计算机电子、通用设备等行业增速分别为11.0%、19.0%、9.1%,均高于规上工业增速。汽车制造业呈回升态势,增长4.5%,比上年加快1.8个百分点。(二)从新增长点看,加速形成。新产业茁壮成长。全省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8817.43亿元,增长11.3%。新产品增长加快。显示器、电子元件、印制电路板产量分别增长29.7%、32.3%和22.0%。新业态蓬勃发展。全省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1042.89亿元,增长16.0%。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带动实体零售回暖,全省限额以上便利店零售额增长13.2%。新企业拉动增强。全省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324家,比上年多196家。这些企业全年产值增长251.1%,上拉工业总产值增长1.9个百分点。新领域投资加大。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5.6%,快于制造业投资5.6个百分点,以“芯屏端网”为主的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速达27.2%。四、总量跃上新台阶质量高(一)从企业看,效益向好。2019年1-11月,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590.40亿元,增长9.1%,高于全国11.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08元,同比下降0.14元,低于全国0.19元。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利润481.28亿元,增长14.6%。(二)从民生看,稳步改善。全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601元,增长9.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91元,增长9.4%。“四上”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增速逐季加快,2019年前三季度增长12.3%,分别比上半年、一季度加快1.5个、3个百分点。(三)从财政看,稳定增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388.39亿元,增长2.5%。其中税收收入2530.64亿元,增长2.7%,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提高到74.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967.73亿元,增长9.8%。

德拉姆

Mysteel调研:1月份湖北市场建筑钢材资源投放量调研

回顾2020年12月份,湖北省各区域建筑钢材价格表现震荡上涨,其中武汉市场螺纹钢价格12月累计上涨360元/吨,盘螺价格累涨100元/吨。下游年前积极赶工,贸易商高位积极出货,市场现货库存出现偏紧态势。同时,北方市场冷空气来袭,需求降温。南北价格差异显现,北方资源逐步南下。那么,湖北市场建筑钢材资源流通发生哪些变化?省外钢厂投放量有何变化?为此,Mysteel对湖北市场2020年12月份建筑钢材到货量和2021年1月份钢厂计划发货量进行统计。调研结果如下:1、12月份湖北市场建材钢厂投放情况图1:12月份湖北省建材流通钢厂分布数据来源:我的钢铁网12月份湖北市场建筑钢材资源投放总量144.64万吨,其中湖北省内钢厂投放量108.64万吨,占总量75.11%;省外钢厂投放总量36万吨,占比24.89%。按区域来分,华中(湖北、河南)区域钢厂投放量113.84万吨;华东(江西,安徽,江苏)区域钢厂投放总量12.5万吨,周环比下降;华北(河北,山西)区域钢厂投放量7.2万吨,周环比增加;西北(陕西、甘肃、宁夏)区域钢厂投放量10.8万吨,周环比增加;西南(贵州)区域钢厂投放量0.3万吨。2、1月份湖北市场建材钢厂预计投放量图2: 12月湖北市场建筑钢材计划投放情况(单位:万吨)数据来源:我的钢铁网1月份湖北市场建筑钢材资源预计投放总量140.5万吨,其中湖北省内钢厂投放量101.6万吨,占总量72.31%;省外钢厂预计投放总量38.9万吨,占比27.69%。湖北省内个别钢厂1月份有检修计划,1月份市场到货总量预期小幅下降,华东钢厂为冬储提前有备货计划,1月份到货量小幅增加。华北、西北、西南区域到货总量较12月份基本持平。对比12月份,1月份计划到货总量较12月份降2.86%。其中湖北省内钢厂1月计划到货量较12月份减少7.04万吨,降幅6.48%;省外钢厂1月计划到货总量较12月份增2.9万吨,增幅8.06%,主要以山西钢厂增加为主。目前来看,湖北省作为钢材生产大省,区域内钢材流通基本以本地钢厂占主导,在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同时,向外辐射相对有限。而外围资源流入也同样受区域价差、运费、钢厂生产等多方面影响不断变化。【样本数据说明】本次调研涉及样本钢厂共36家,其中包括湖北省内钢厂11家、河南省1家,江西省1家,安徽省5家,江苏省5家,河北省1家,山西省6家,陕西省1家,甘肃省2家,宁夏市2家,贵州省1家。发货量少或资源长期不稳定的钢厂暂不做统计。【调研说明】1、报告中的湖北建筑钢材实际投放量,计划投放量等均由Mysteel湖北地区建筑钢材资讯主编在每月采用电话/微信调研等方式,对涉及的建筑钢材生产企业或主流代理商进行实时跟踪。2、本报告所统计的样本钢厂建筑钢材资源流向主要针对湖北地区,流向其他地区的具体情况不做统计。免责声明:Mysteel力求使用的信息准确、信息所述内容及观点的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其是否需要进行必要变更。Mysteel提供的信息仅供客户决策参考,并不构成对客户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客户做出的任何决策与Mysteel无关。本报告版权归Mysteel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百家号【我的钢铁】

好古

湖北省宜昌市房地产市场研究7(连载)

湖北省宜昌市房地产市场研究7(连载)市场小结宜昌市房地产市场上半年依旧持续高歌猛进,但随着政策紧缩,预计下半年企稳。夷陵区随着各大盘的入市,下半年成交量预计大幅增加。4.1西陵区宜昌传统核心区,价格区间7000-17000元/㎡,客户以西陵本地改善型客户为主。重点项目:宜昌中心·天宸府—— 本次共推售房源206套,开盘去化206套,去化率为100%,1#楼均价约16600元/㎡;2#楼均价约17500元/㎡;所有户型均为毛坯交付。7月14日, 均瑶集团宜昌均瑞地产的宜昌中心首次开盘,本次采用网络选房的方式,本次开盘推售1#、2#楼,1#楼为32层两梯四户,2#楼为26层两梯四户,两栋楼1-2层均为商铺。宜昌中心——1#、2# 7月14日开盘本次开盘推售8个户型,其中86㎡为两房两厅一卫,103㎡为三房两厅一卫,110㎡、119㎡、134㎡、137㎡均为三房两厅两卫;148㎡和209㎡为四房两厅两卫;户型分析如下:86㎡(两房两厅一卫)优势分析:精致两房设计,5.1米超长观景阳台;劣势分析:餐厅厨房采光弱,短开间,长进深;103㎡(三房两厅一卫)优势分析:南向双阳台,客餐厅一脉相连,主卧豪华观景飘窗;劣势分析:卧室私密性较差;110㎡(三房两厅两卫)优势分析:客餐厅一脉相连,主卧套间设计,配独立卫生间;劣势分析:入户玄关对着卧室门,短开间,长进深,采光弱;119㎡(三房两厅两卫)优势分析:主卧套间设计,配备独立卫生间衣帽间;劣势分析:两房朝南,客厅朝西,南北不通透,采光通风较差。户型分析如下:134㎡(三房两厅两卫)优势分析:客餐厅一脉相连,主卧套房设计;劣势:整体格局异形,厨房狭长,利用率低137㎡(三房两厅两卫)优势分析:方正格局,采光通风俱佳,南向观景阳台,主卧套房设计;劣势:厨房狭长,利用率低148㎡(四房两厅两卫)优势分析:全景观飘窗,多变功能室,南向主卧套房设计;劣势:整体格局异形,厨房狭长,利用率低209㎡(四房两厅两卫)优势分析:7.5米超面宽观景阳台,三卧套房设计,独立卫生间,居住舒适度高;劣势:户型狭长,浪费空间较多,只有两房朝南。宜昌中心——1#、2# 7月14日开盘(1)开盘去化情况:宜昌中心7月14日首次开盘,本次开盘推售1#、2#楼,共计206套房源。开盘去化206套,去化率100%;(2)开盘价格:1#楼均价16600元/㎡,2#楼均价17500元/㎡;(3)开盘优惠:认筹客户开盘99折,准时签约99折;(4)认筹情况:3月10日展厅开放开始办理VIP卡,200㎡以下定存20万,200㎡以上定存50万验资,7月11日启动认筹,认筹3天,累计认筹客户约400组;(5)开盘情况分析:本次开盘去化情况较好,原因有三:①项目处于宜昌西陵区中心黄金地段,交通便利,周边商业配套醇熟;②项目蓄客时间较长,蓄客量充足;③户型面积多样化,有大有小,满足多种客户需求。4.2东山开发区东部新城区基本发展成形,自保利进驻后,市场较为活跃,价格6800~9500元/㎡。4.3伍家岗区宜昌东拓重点发展区域,为宜昌商品住宅成交主力区域,板块内因资源状况不同出现明显的市场细分:8000-13000元/㎡(东站片区及城东片区),10000-14000元/㎡(沿江片区)。融创宏泰·融公馆—— 5月6日1#2#3#7#楼共472套户型开盘售罄,均价8600元/平米(含精装1500元/㎡)。户型区间107-144㎡!,5#楼,7月14日加推。7月14日,融创宏泰·融公馆推售5#楼,本次开盘形式为先到先得,5#楼推售2个户型,中间户是107㎡,两边户是125㎡,共计136套房源,本次开盘推售房源68套,开盘当天去化68套,去化率为100%,均价约8700元/㎡。本次开盘共推售2个户型,其中107㎡的3房2厅2卫为中间户;125㎡的3房2厅2卫为边户,户型分析如下:·A户型107㎡(三房两厅两卫)优势分析:双开间阳台连接次卧及客厅,动静分离,双卫浴设计,南向主卧套房配备步入式衣帽间、卫浴间;劣势分析:厨房采光较弱;·C户型125㎡(三房两厅两卫)优势分析:双开间阳台连接儿童房及客厅,通风采光良好,客厅、餐厅、阳台一线相连,动线简洁的同时,拓展空间尺度,南向主卧套房配备独立卫浴间及转角飘窗;劣势分析:125㎡户型只有一个阳台。(1)开盘去化情况:融创宏泰·融公馆7月15日加推5#楼,总共34层,共计136套房源。本次开盘推售64套,开盘去化64套,整体去化率100%;(2)开盘价格:整体均价8700元/㎡;(含精装1500元/㎡)(3)开盘优惠:认筹客户开盘99折;(4)认筹情况:自6月底开始认筹,认筹客户开盘可享99折优惠,累计认筹客户大约100组;(5)开盘情况分析:本次开盘去化情况较好,原因有二:①此次开盘推售房源较少,之前认筹客户未选到访的本次再次参与选房;②8700元/㎡为精装修房,在当前区域性价比较高。

今臣之刀

湖北省宜昌市房地产市场研究5(连载)

湖北省宜昌市房地产市场研究5(连载)2.4分区域土地市场点军区:该区楼面价最高约3800元/㎡,且溢价率达155%。西陵区:宜昌市平台公司拍得,且楼面价全市最高,约7200元/㎡。宜土网挂(2017) 44号体育场路与胜利三路交汇处 宜昌市隆昌房地产开发公司成立于1994年3月,是宜昌市房地产管理局所属万寿桥房地产管理所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企业,具有二级房地产开发资质,注册资本金2000万元。猇亭区:本区地块多被政府平台公司-金猇集团拍得。夷陵区: 2017年以来土地成交明细夷陵区:本区楼面价最高盘,约4500元/㎡。土地市场小结 宜昌市上半年土地市场量少价高,招拍挂依旧是拿地主流途径,大量房企想入驻宜昌,但供应较少,致使热点土地溢价率偏高。3.1住宅市场-总体概况各热点区域房地产概况,西陵区单价最高,伍家区其次。截至2017年12月,宜昌库存总量21718套,去化周期7个月;事实上,大部分项目开盘去化90%以上,目前市场整体供不应求。3.2入驻房企本地房企及楼盘清单 宜昌市全国知名房企及楼盘清单

使口厉爽

湖北旅游市场变局:两大省级巨头如何撼动武汉的“寡头”地位?

湖北旅游市场格局正在生变。近期,湖北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湖北交投集团”)拟“砸下”130亿元,升级湖北恩施利川龙船水乡项目,打造世界民歌小镇。更早前,湖北交投集团联合华侨城集团、襄阳市计划投资近700亿元,打造襄阳华侨城文化旅游示范区项目。作为湖北省属最大的国有平台投资企业,湖北交投集团资产超3000亿元,循着交通+旅游融合趋势,它的文旅布局开始浮出水面。另一“巨头” 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有限公司,是湖北唯一省级旅游投融资平台,于7月更名为湖北省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鄂旅投”),新名背后隐有从专注鄂西一域到湖北全境的意味。新的迹象背后,既有两个省级巨头自身发展之需,更深层次则是湖北旅游业亟需破解的两个难题:武汉一城独大“寡头”地位由来已久,尚难撼动,全省旅游不均衡性明显;湖北旅游产品较集中在观光游和一日游,自然、文化资源与产品错位,需要迭代升级。湖北意在打造成为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和旅游强省,并逐步确立其在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的市场地位。这一定程度上或取决于两个巨头能否撼动一个“寡头”,实现湖北旅游市场的相对均衡性。1、“寡头”武汉武汉“一城独大”已多年。执惠梳理公开数据发现,2013-2017年,国内外旅游人次方面,武汉在湖北全省的占比分别为42.1%、40.5%、40.6%、40.7%、40.6%;旅游总收入方面,武汉在湖北全省的占比分别为52.7%、52%、51.1%、51.5%、51%。简单说,在这5年里,武汉的旅游人次占湖北全省的4成,旅游收入超过湖北全省的一半。襄阳与宜昌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对比武汉,体量颇小。以2015-2017年为例,宜昌与襄阳旅游人次之和分别是武汉的39.6%、41%、42.6%,旅游收入之和分别是武汉的32.4%、36%、37%。单说2017年,旅游总人次,武汉为2.60亿,宜昌为0.66亿,襄阳为0.45亿;旅游总收入,武汉约为2826亿元,宜昌为713.46亿元,襄阳为340.5亿元。人次之和、收入之和的占比皆有递增趋势,但幅度和总量都不算大。这意味着,武汉旅游业的“寡头”之位,虽有撼动苗头,但不够明显。这一地位在武汉城市圈中也较为明显。2003年,以武汉为核心,其周边100公里为半径,含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和潜江8个大中型城市组成武汉城市圈。 黄石为该城市圈中心城市之一,其2016年国内旅游人次0.19亿,国内旅游收入117.5亿元,同期武汉分别为:2.31亿人次、2405.13亿元,分别是黄石的12倍、20倍。与周边省份省会城市对比,武汉也是巨头。2017年,郑州、西安、长沙、南昌、合肥的旅游人次都在1亿人次级别,旅游收入在千亿级别,未到2000亿元,皆远少于武汉。这些城市在各自省份的占比也远低于武汉之于湖北。武汉在湖北内的“独大”有着一定的必然性,经济发展、城市定位、交通区位、旅游资源等方面都有着突出优势,自然文化旅游资源也丰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黄鹤楼、东湖等著名景区。2017年,武汉GDP总量1.34万亿元,人均GDP12.46万元,分别为湖北全省的36.7%、200%,是排名第二的襄阳的3倍、近2倍。武汉是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还是国家中心城市,九省通衢,是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是带动湖北全省、辐射中部地区的旅游动力源和集散枢纽,加上“大武汉”、强省会的建设,武汉的先天优势和后天助力使其在湖北内经济、交通等实力突出。2、鄂西圈的崛起难题一个健康的市场,出现“寡头”并不是很好的事。宜昌和襄阳为核心的鄂西圈正在崛起,但尚未有足够挑战武汉的实力。2008年,当时的湖北省高层首次提出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简称“鄂西圈”)的总体构想,将没有划入武汉城市圈的湖北其他地市州都划入这个圈,希望以旅游业来加大鄂西开发。鄂西圈被认为是湖北省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区域,有国家级示范区5个、国家自然保护区9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0个、4A级和5A级景区22个,分别约占湖北省的71%、90%、59%、60%。其中有8家5A级景区,长江三峡、武当山和神农架有世界之誉。三国文化、炎帝神农文化、武当文化、三峡峡江文化等是鄂西圈的代表性文化资源。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不高,交通基础设施较落后,以及旅游资源开发能力及市场化较低等因素,成为鄂西圈旅游做大做强的掣肘。2009年,湖北省政府、宜昌、襄阳、十堰、荆州、荆门、恩施、随州、神农架等8市(州、林区)政府以及长江三峡集团、中建三局、湖北清能地产集团等共同出资组建鄂旅投集团,成为基于湖北省实施“两圈一带”(鄂西生态旅游圈、武汉城市圈、长江经济带)战略组建的全省唯一省级旅游投融资平台,由湖北省国资委控股。鄂旅投形成了文化旅游、金融服务、新型城镇建设和商贸物流四大产业板块,其中文化旅游板块拥有3000平方公里优质旅游资源,形成景区、酒店、旅行社、交通、演艺、商品、电商、文化创意、规划设计九大业态,包括30家景区,其中有3家5A级景区,即长阳清江画廊、秭归屈原故里、恩施大峡谷、8家4A级景区;30家宾馆酒店(其中五星级2家)。(来源:鄂旅投官方微信)文化旅游作为主要业务板块,鄂旅投的经营模式以景区、旅行社和住宿餐饮(酒店)为主,这是不少省级旅游集团传统优势业务,但目前及未来的想象空间不是很大,尤其是旅行社和酒店。执惠获得的文件显示,2018年上半年,鄂旅投旅游项目(景区、旅行社)收入3.71亿元,在总收入中占比13.75%,住宿餐饮项目1.20亿元,占比4.47%;2017年上半年,旅游项目、住宿餐饮项目收入分别为2.93亿元、1.10亿元,分别占比14.13%、5.29%,两者收入都有增长,但占比都有下滑,收入贡献率走弱。而据湖北政府部门计划,近百家重点国有景区门票将于今年10月底前降价。鄂旅投旗下部分景区收入或将受到影响。另一重风险在于,鄂旅投对非经常性损益依赖较大。上述文件显示,今年上半年,鄂旅投非经常性损益金额为2.64亿元,占同期利润总额的409.46%;非经常性损益中政府补助约2亿元,占利润总额的339.50%。以新型城镇化建设板块来说,鄂旅投在开展旅游项目的过程中,会得到项目所在地政府的土地补偿和支持。其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均是项目所在地政府规划的重要新城建设区块,得到当地政府在土地、资金和政策等多方面支持。鄂旅投未来继续获得政府的诸多支持的可能性仍然很大,但地方平台公司市场化运作也在不断推进中,这些平台将对鄂旅投形成更多直接的竞争,加之地方政府政策难免变化,如果鄂旅投所能获得的地方政府支持力度走弱,其可能面临经营亏损的风险。鄂旅投成立之初的一个使命是发挥项目投资和资本运作功能,推动鄂西圈的发展。资本运作方面,鄂旅投目前侧重两方面,一是发展金融业务,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经营规模还较小;二是推动旗下鄂旅股份(2017年已挂牌新三板)上市,乃至鄂旅投的整体上市。但就鄂旅投目前旅游资源及主营业务运营状况来看,上市并非易事。那么,武汉市旅游市场规模的绝对领先地位,湖北旅游的高集中性和不均衡性局面也还将维持。3、双雄新版图与武汉甩开周边省份省会城市不同,湖北与周边省份相比,其旅游业实力不算突出。以2017年为例,游客量和旅游总收入,湖北省分别为6.39亿人次、5514亿元;河南省6.65亿人次、6751亿元;江西省5.7亿人次、6435.09亿元;湖南省6.73亿人次、7172.6亿元。除了旅游人次高于江西,湖北的旅游人次、收入都少于这些省份。湖北省政府曾组成专题调研组前往浙江实地考察,结果显示2017年浙江省接待游客6.41亿人次,其中入境游客1211.7万人次,游客人均停留2.22天,实现旅游总收入9323亿元。而湖北省同期入境游客353万人次,游客人均停留1.39天。结合上述湖北省游客量和收入数据测算,湖北的游客量与浙江基本等同,但旅游收入、游客人均停留天数都只有浙江的六成。调研组认为,湖北省绝大部分旅游仍为“一日游”“观光游”,发展水平不高。旅游市场需求结构中,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已渐有扩充,与观光等传统需求相比,有分庭抗礼乃至走向主流的趋势,加上周边省份各有新的旅游策略,客流争夺加剧,湖北省旅游产品结构亟需改善,在资源禀赋条件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方面要更多挖掘。这对鄂旅投而言,不仅是履行省级平台的使命所在,也是自身做优存量、做大增量的必由之径。按鄂旅投的规划,其布局的新领域主要分为四块:1、旅游+地产,涉及主题小镇、产业新城、景城一体、高端复合型社区、度假地产,项目包括恩施女儿寨、黄梅禅宗文化园、大洪山慈恩小镇、全国首个“仙文化”主题村落;宜昌江南新城项目、古隆中项目;荆州古城;红莲湖项目、洪湖湿地项目;2、农业+旅游:旅游商品、订单农业、家庭厨房;乡村旅游、农业观光旅游(大洪山景区种养殖及狩猎体验);3、产业+金融:产融结合(文化旅游产业基金、社区银行等);4、互联网+产业+金融:聚游网、跨境电商等。这些领域没有脱离鄂旅投的既有业务板块范畴,但业务间有更多的结合。入局旅游地产领域是重点所在,也是新挑战所在。鄂旅投有获地之利,但资金和项目运营有着大小不一的坎。因在建项目推进,鄂旅投资本性支出增长,形成一定的刚性债务压力。2018年上半年末,鄂旅投负债总规模为293.95亿元,比2017年末增加13.19%,其负债总额有快速增长的态势,有息债务规模也在持续增长,存在债务规模扩张较快的风险。再者,鄂旅投在新业务项目的打造运营等方面,还欠缺经验。旅游地产类项目的运营和盈利框架逻辑并不复杂,但每个项目的禀赋资源、文化基础、区域经济多有不同,在定位、具体落地项目、引流、消费等链条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要一事一议,差之毫厘可能项目难成。况且,鄂旅投作为整体操盘手,还要考虑多个项目间协同联动,产出整体效益,这也殊非易事。以此来看湖北交投集团的文旅布局,亦大同小异。湖北交投集团主要业务为高速公路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同时经营工程施工、销售油品和钢材以及水泥等业务。执惠不完全统计,目前其文旅布局集中于去年和今年,项目主要分布在襄阳、恩施两地,包括拟投资130亿元将恩施利川龙船水乡项目打造成世界民歌小镇;投资开发麻城龟峰山景区;与华侨城、襄阳市政府合作打造约8.6平方公里的襄阳文化旅游示范区,总投资近700亿元,项目包括主题乐园、城市广场、主题酒店、生态公园与品质居住等。相比鄂旅投,湖北交投集团资产体量更巨,可投资金更多,但也有些问题。执惠获取的文件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湖北交投集团整体存量债务规模较大,有息债务为2262.69亿元,其中短期有息债务为181.32亿元;同期,其在建高速公路总投资额为1155.85亿元,仍需投资额585.59亿元;拟建项目建设里程204.30公里, 计划总投资273.01亿元。不过,其尚未使用的各类授信额度总额为1717.49亿元。若论文旅项目运营经验,湖北交投集团更逊于鄂旅投。其解决办法之一是寻找合作者,除了华侨城,还与常州恐龙园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合作协议,合资成立湖北交旅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提供文旅项目打造与运营等支持。从已有项目布局可窥见湖北交投集团布局文旅地产的种种痕迹,华侨城“旅游+地产”模式能否真正互利?交通与旅游融合趋势已成,恐龙园股份已尝试在高速服务区嵌入文旅服务,意图打造交旅融合项目,但交旅融合尚无真正成功或成熟先例,押宝能否成功?湖北交投集团的入局,对鄂旅投有形成竞争的可能,但对做厚做强湖北整体旅游,挖掘更多资源打造更多产品等都有利。一个细节是,两者的业务新版图多集中于鄂西圈,这或有助于撼动武汉的市场地位。说千道万,鄂旅投、湖北交投集团作为国有省级平台,在资源、政策及资金的支持获取方面问题不大,而不管基于自身还是借助外力,操盘运营文旅全局的能力依然需要“紧绷神经”,将其比作“走钢丝”也不为过。这也决定着湖北旅游市场格局变化深度几何。(本文作者曾建中,执惠主笔)

是御福也

来自湖北会展等产业恢复生产的调研报告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3月23日讯 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时期,处于疫情中心区的湖北省,如何抓紧复工复产,是各类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为此,湖北省会展经济发展促进会、湖北中小企业协会等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为期 6 天(2020.2.15-20)的网上复工复产情况问卷调查,试图更好的了解会展等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政府提供的政策扶持手段,发布了《新冠肺炎疫情下企业恢复生产现状分析与对策》,为疫后全国特别是湖北省及武汉市的经济恢复与社会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由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信息网络技术驱动中国制造业转型战略、路径和支撑体系研究’课题组”、湖北省人文社科基地“现代信息管理研究中心”会同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EMBA 中心和 MBA 中心、河南省新能源商会、湖北省会展经济发展促进会、华商研究院、湖北青年企业协会、湖北中小企业协会、湖北新三板企业协会、中国 EDP 教育联盟、中国 EDP 北大博雅等单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为期6天(2020.2.15-20)的网上复工复产情况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疫情对企业生存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本次疫情对制造业影响大于非生产性服务业大于生产性服务业,这种差异性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上半年。本次疫情对民营企业经营带来最大影响,对国有、外资企业的影响仅限于短期内企业复工。对于供应链影响较大的企业,除给予长期支持外,需要进行短期快速援助。本次疫情中,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更大,在政策上需要给予倾斜。 影响企业恢复生产的主要因素有,不同行业归属复工、不同注册地复工、不同所有制复工、不同企业规模复工、不同业务覆盖地复工、不同供应商集中地复工和不同客户集中地复工的经营上遇到的困难。 政策对企业恢复生产的作用?调查发现,针对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从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不同地区企业来看,所有企业均认为降低生产成本、减免房租和延长合同履行期限为最重要的政策。对于特殊行业,可以针对性地进行负担减低。针对金融支持政策,不同类型企业均更关注给予贷款财政贴息支持、降低融资成本和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针对财税方面政策,各类型企业关注顺序为减免相关税费、延期缴纳税款和加大技改支持。针对以上四类政策,各类型企业更关注强化金融支持和减轻企业负担。这说明政策措施的落地需要多部门的共同配合,切实降低企业负担,给予金融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在恢复生产自救措施过程中,针对不同行业企业而言,所有类型企业均主要采取远程办公、创新产品服务、和促销、扩大销售措施,但生产性服务行业对远程办公的依赖程度更高。极少有企业采取破产清算等极端措施,降薪裁员等消极措施采取也较少。 不同规模企业采取主要措施几乎相同,但中大型企业远程办公能力更强,这意味着中小型企业信息化能力有待加强。不同地区企业依旧以远程办公、创新产品服务、和促销、扩大销售措施为主,但同时略有差异。例如武汉外湖北省企业远程办公措施较少,可能与企业类型有关。另外国内企业创新、扩大销售范围意愿明显强于国外企业。 调查报告给出了企业恢复生产的16条建议,其中包括:对部分供应链受影响较大的企业,如主要供应链在湖北、武汉地区的企业,需要进行政府指导和协调,短期内寻找替代品,长期尽快复工,避免企业出现供应链问题;不同的行业面临的复工困难及对恢复生产的需求有较大的差别,应针对不同行业出台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政策;相较于国有和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受影响更大,政府重点关注民营企业,出台针对性措施,保障中小企业的迅速复工等建议。(王俊杰/文)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梨园泪

湖北省中晚稻市场形势调查分析

9月上旬我省中晚稻已有少量上市,为掌握市场走势,我中心组织了对主产区重点会员企业收购情况的调研,现将会员反映的中晚籼稻市场形势、 武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的政策性交易情况和对后期的基本判断报告如下:一、今年中晚稻市场形势的特点(一)生产形势基本稳定,已上市品种质量好于上年。根据主产区重点联系企业反映,预计中稻种植面积和总产与上年相比保持稳定。2019年我省中晚籼稻种植面积3216万亩,产量359亿斤,农情调度的最终数据尚未确定。今年我省水稻生产在稳定总面积的前提下,优化结构压减早稻面积,调增中稻和一季晚稻、高效蔬菜种植面积。据监利、洪湖、荆门、咸宁、黄冈等地企业反映,新粮质量好于去年,出米率较高,大多在65%以上,蕲春、浠水等地也达到63%、64%。此外,我省还有300万亩的再生稻已收获上市,主要分布在洪湖、监利、蕲春、沙洋等县(市),和早中稻品质类似,近几年大部分用作政策性收购粮源。(二)今年开秤价格高于去年。据调研了解,鄂州、咸宁、江汉平原新上市湿粮价格1.10元/斤左右,浠水、蕲春稻谷1.00元/斤左右,烘干后折合标准品1.26-1.29元/斤,到粮库价格1.31-1.33元/斤,较上年度高开0.05-0.07元/斤。高开的主要原因是三个“叠加”:一是疫情、汛情、舆情叠加,受玉米、小麦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特别是前期早籼稻价格涨幅较大,收购主体和农户对中晚籼度价格大幅上涨有较为强烈的心理预期;二是品种叠加,早稻和中晚籼稻储备轮换需求叠加;三是地域叠加,外省储备企业跨省采购,省内外储备轮换需求再次叠加,都导致新粮大量上市之前价格高开。早稻价格一路上涨从1.21元/斤一路抬升到目前的1.31元/斤,新季中稻直接以1.31-1.32元/斤高开。会员企业反映如下:洪湖、监利等地再生稻前几年销售困难,今年再生稻价格达到1.32-1.35元/斤。沙洋县水分在15.5%以内出米率65%的新季中稻价格1.31元/斤,出米率67%的新季中稻价格1.32元/斤,销往临近直属库以及湖南、四川、重庆等地用作储备粮;黄梅县出米率62-63%左右新季中稻价格1.32元/斤;浠水县水分13.5%、出米率61%左右的新季中稻烘干厂送往临近库点价格1.31 元/斤。(三)收购形势较为复杂。一方面是储备轮换收购市场需求旺盛,跨省轮换收购导致从早稻收购开始价格上涨;另一方面加工企业市场化收购谨慎,终端米价稳定。一些加工企业反映,除了因今年新米出米率较高少量用作加工粮源以外,大部分仍以采购陈粮为主。据了解,大米出厂价格维持稳定,“丰两优”大米出厂价2.00-2.02元/斤,“黄华占”大米出厂价2.15-2.20元/斤,走货较为缓慢,9月省内高校恢复正常开学,需求有所增加,价格未见太大起色。二、我省政策性中晚籼稻交易价格和销售情况今年截至9月8日,武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共成交政策性稻谷142万吨。从成交价格来看,2018年、2019年国储稻谷成交价格高于托市价格。国储2018年产中晚籼稻均价2530元/吨、 国储2019年产中晚籼稻均价2562元/吨,地储2019年稻谷成交均价2574元/吨,略高出托市价。但2016年成交均价2431元/吨、2017年成交均价2500元/吨,均低于托市价格,各年份成交的中晚籼稻基本上体现年份和品种差价的原则。从成交数量来看,国储交易以2015年、2018、2019年三个年份靠前。2016年、2017年市场成交量较低。从投放时间来看,我省的政策性粮源投放与加工企业需求还存在一定的错位。2015年托市中晚籼稻投放时间相较其他省份晚近一个月,导致部分加工企业外采粮源。三、今后的走势判断和建议(一)新稻大量上市之前价格难以下跌,预计收购期延长。目前,储备轮换收购价、次新粮拍卖价已高出最低收购价,阶段性的轮换收购需求导致新粮大量上市之前价格难以大幅回落,市场主体之间的博弈还需要一定时间消化,预计今年收购期会延长。(二)目前稻谷整体供需面宽松有余,政策性稻谷拍卖持续,中晚籼稻市场不具备大涨的基础。从全国供需形势来看,稻谷供给充裕,2019年稻谷产量2.10亿吨(4115亿斤),预计总消费为1.92亿吨,食用消费1.58亿吨,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从我省供需形势来看,总体较为宽松。当前全国稻谷的政策性拍卖库存结余较大,籼稻米的轮换和拍卖持续,陈稻整体供应宽松。9月底新粮一旦大量上市,储备轮换需求饱和以后,稻谷市场还将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跌,个别普通品种也有可能跌至托市价下方,局部地区也存在启动托市收购政策的可能性,因此不具备整体大涨基础。(三)后期走势取决于国家的“保生产”和“去库存”并重的调控思路,确保粮价在合理区间运行应是稻谷价格运行的整体方向。从宏观政策来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粮食生产要稳字当头,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进入“三稳”新阶段。稻谷最低收购价从去年的保持稳定到今年的适当上调,保证口粮安全的思路越来越清晰,2019年国家政策性稻谷竞价销售累计成交1261万吨,成交量同比增加400万吨,但仍有政策结余。一方面托市收购价格提高,鼓励种粮积极性;一方面稻谷成交节奏继续加快,显示了国家调控思路以保供为主,同时去库存。前段时间玉米、小麦等品种行情上涨,国家用稻谷来调节可谓一举两得。从拍卖销售政策来看,国家保供稳价的调控思路一直未变。从有效遏制当前玉米价格上涨就可以看出,国家分别采取加大进口量(7月份累计进口玉米91万吨,1-7月份累计进口457万吨,创3年内新高)、增加临储玉米投放、采取定向邀标等多项措施,显示了国家政策保供稳价的决心。对玉米这样一个用途广泛,产业链长的粮食品种来说尚且如此,稻谷、小麦等口粮品种更会明确保安全、保稳定的思路。总体看来,面对即将大量上市的中晚籼稻,虽然市场还有一定的新粮价格上涨预期,但交易中心认为:由于国内稻谷库存充足,整体供需相对宽松,大量上市后,我省中晚稻市场价格将在托市价附近的合理区间运行,常规品种不排除回落至托市价下方的风险。因此建议市场主体理性看待,切莫盲目囤粮追涨。对于相关大米加工企业来讲,可通过参与我中心的国储、地储稻谷拍卖等方式适当储备一定的2016、2017年度原粮库存,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同时建议各级储备企业加强价格协同和沟通,保持均衡收购。( 武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

父子情

湖北省宜昌市房地产市场研究3(篇幅有限次日连载)

湖北省宜昌市房地产市场研究3(篇幅有限次日连载)1.4 人口与收入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82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316元,比上年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53元,比上年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0246元,比上年增长8.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9.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元,比上年增长8.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9.6%。——宜昌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关键年份的恩格尔系数数据变化: 1978年,平均值为60%(农村68%,城镇59%),属于贫穷级别; 2003年,平均值为40%(农村46%,城镇37%),属于小康级别; 2015年,平均值为30.6%,属于相对富裕级别; 2016年,平均值为30.1%,属于相对富裕级别,距离上升到富足级别只相差0.1个百分点。所以宜昌就这个指标来看是富足级别。1.5 产业结构宜昌第三产业处于快速发展期,2016年宜昌市第一产业399亿元,占11%,第二产业2123亿元,占比57%,第三产业1188亿元,占比32%。从2013年开始第三产业增幅高于第二产业,同时第二产业增幅高于第一产业。宜昌,从2012年起,精细化工、食品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相继突破千亿级。特色产业:随着汉宜高铁的开通,宜昌旅游业快速发展,形成“一极、四轴、六区”的旅游地空间结构,2016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656万人,同比增长20%。2016年全年接待游客565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02亿元,分别增长20%、34%;“一极”即宜昌旅游增长极;“四轴”指宜昌长江三峡旅游发展轴、宜昌清江旅游发轴、宜昌三国文化旅游发展轴和宜昌夷陵-兴山-神农架生态旅游发展轴。“六区”指都市观光旅游片区、长江三峡高峡平湖旅游片区、“两坝一峡”旅游片区、三国文化与丹霞山水旅游片区、清江民俗风情与生态旅游片区、香溪屈原·昭君·神农旅游片区。宜昌市将加快推进三峡旅游新区建设,积极创建三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旅游名镇名村。支持三峡大瀑布旅游区创建国家5A景区。加快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重点建设城市一、二级游客集散中心。产业发展名片:兴发集团、安琪酵母、东阳光集团、稻花香集团、三峡制药、人福药业、华强科技、枝江酒业、长机科技、黑旋风锯业等实力企业集聚。1.6 发展规划宜昌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50平方公里,现辖五区、三市、五县,常住人口413万人。主城区分夷陵区、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亭五大行政区, 其中西陵区为城市中心区,伍家岗、夷陵发展水平位第二梯队,点军为南向拓展方向,猇亭为老工业区。城市发展方向:城市战略规划“东扩-西进-北联-南展”,其中城市向东和跨江发展是城市的两大核心方向。城市原有格局五大板块:城中西陵区是宜昌传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商贸服务业为主东山开发区为宜昌市高新产业聚集区城南点军区以现代化生态农业为核心产业城东伍家岗区、猇亭区是宜昌市的工业区城西夷陵区,以老夷陵县城为依托,发展旅游产业城市规划:新一轮政府规划提出“东扩-西进-北联-南展”战略东扩:伍家岗区交通枢纽、产业园区建设、大型居住配套区逐步形成西进:以平湖旅游区、国际旅游码头为升级打造城市生态旅游度假区北联南展:江南江北跨江联动发展凭借“中心稀缺”及“优良配套”,西陵区位始终位于板块之首。规划战略“东扩-西进-北联-南展”,致使城市向东和跨江发展是城市的两大核心方向。交通规划:现代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使宜昌成为中西部结合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