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报网讯:化妆品是指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的任何部位,如皮肤、毛发、指趾甲、唇齿等,以达到清洁、保养、美容、修饰和改变外观,或者修正人体气味,保持良好状态为目的的化学工业品或精细化工产品。国家政策利好支持国务院发布了《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和《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提出完善法律制度、技术标准和强化检查体系建设等规划方向,从多方面对化妆品生产经营活动及其监督管理予以规范,促进化妆品标准不断提高,检查力度不断加强。将提高化妆品行业的准入门槛,对质量体系不健全的中小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产生较大的影响,利好管理规范、规模较大的化妆品企业,行业集中度面临一定程度的提升。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化妆品消费迅速崛起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化妆品消费迅速崛起。数据显示,2020年12月我国化妆品零售额为324亿元,同比增长9%。2020年1-12月全国化妆品零售额为340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5%。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化妆品相关企业达277万家近年来,我国化妆品市场不断扩大,在“互联网+”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化妆品相关企业注册量迅速增长。2020年疫情冲击化妆品行业,随着疫情好转,直播卖货助力化妆品销售,化妆品市场逐渐回暖,市场信心加速恢复。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911万家化妆品相关企业,2020年新注册企业277万家,同比增长12%,其中四季度新注册82.7万家。数据来源:企查查、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全国各省市十四五规划中化妆品行业相关发展建议在中国十四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纲要中提到,要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保护发展中华老字号,提升自主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率先在化妆品、服装、家纺、电子产品等消费品领域培育一批高端品牌。全国各地积极促进化妆品行业发展,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了全国各省市“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纲要中有关化妆品行业发展相关内容,以供参考: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十四五时期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化妆品、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空间广阔据欧睿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化妆品市场规模达到4996亿美元,近年来呈缓慢增长趋势。其中,美国占据全球化妆品市场份额18.58%,排名第一,我国占据约14%,排名第二。我国化妆品市场规模巨大。根据欧睿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高达4777亿元,同比增长13.84%,增速高于全球。从人均化妆品消费来看,中国香港、日本和挪威排名前三,中国人均消费仅为50美元,低于发达国家,随着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化妆品行业空间广阔。1、全球化妆品市场规模缓慢增长,中国占比第二化妆品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们对美丽的需求而兴起的。受全球经济放缓影响,近年来全球化妆品市场规模增速明显走低。据Euromonitor数据,2009-2019年全球化妆品市场复合增速仅2.5%,其中2015年负增长7.13%,至2019年全球市场规模4996亿美元。世界规模基数最大的化妆品市场是美国,2019年其市场规模达到928.53亿美元,较我国多34.28%,占全球市场的18.58%。我国的化妆品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占据约14%。世界第三位是同处于亚太地区的日本,其2019年的市场规模约389亿美元,占比约8%。2、中国化妆品行业景气度高,体量大且增速快从国内化妆品市场角度来看,随着国内经济稳定增长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持续提升,化妆品行业快速增长,2013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超过日本化妆品市场规模,并保持全球最高增速发展。据Euromonitor数据,2009-2019年间,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实现翻倍,由1845亿元激增至2019年的4777亿元,CAGR10%。注:2014、2015年市场规模增速为7.56%、6.71%。3、中国人均化妆品消费低于其他发达国家,市场潜力大根据欧睿数据,全球最高的人均化妆品消费是中国香港地区,2019年人均消费了475美元。其次是日本,2019年人均消费了309美元。随后是地处北欧的挪威,2019年人均消费了299美元。美国虽拥有最大的化妆品市场,但其人均消费只排在第七位,2019年人均消费282美元。反观中国,2019年人均仅消费50美元,仅是中国香港、日本、挪威和美国的11%、16%、17%和18%。4、疫情后恢复迅猛,中国化妆品行业延续高景气度受疫情影响,Euromonitor预计2020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为5078亿元,同比增长6.3%,2021年增速提升,此后恢复10-11%的增长。据此,前瞻预计到2025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有望达到近9000亿元。更多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报告出品方/作者:海通证券,汪立亭、李宏科、高瑜)1.功能性护肤:优质细分赛道,空间大、增速高功能性护肤的性质和分类功能性护肤:介于化妆品与药品之间,解决轻微肌肤问题。我们按针对性程度,将护肤分为普通护肤、功能性护肤、医疗护肤三个级别:①普通护肤:适用于 所有肤质,拥有最广泛的使用群体和深刻的消费者教育。②功能性护肤:介于药品与化妆品之间, 解决轻微肌肤问题,强调细分功效。③医疗护肤:运用药物、医疗器械及其他医学方法,对皮肤进 行修复。功能性护肤是化妆品最优子赛道之一行业特点:高成长、高粘性、高盈利(A)成长性: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 ,全球功能性护肤市场年销售额从2004年的27亿美元,增 长到2017年的417亿美元,CAGR高达23%,2023年或将超过900亿美元,CAGR为14%,大大超 过同期全球护肤品市场增速(2005-17为5%,2017-23E为6%)。(B)用户粘性:产品针对专门适应症开发,可以短期内有效解决肌肤问题。我们认为用户忠诚度 高,品牌有望通过强产品力突围。(C)盈利能力:功能性护肤利润率高于整体化妆品利润率,以欧莱雅为例,2015-2019年活性健 康化妆品部门营业利润率在23%左右,均高于其他各部门。皮肤学级护肤空间大,国货强势突围皮肤学级护肤:确定性高增长,渗透率快速提升按照Euromonitor口径,2019年中国皮肤学级化妆品市场(窄口径)规模136亿元,2014-19年 CAGR达23.2%,远高于行业整体增速。中国皮肤学级化妆品/护肤品大类的比例提升速度较快,从2010年的2.75%提升至2019年的5.54%, 但相较全球水平10.28%仍有翻倍空间。皮肤学级护肤成长空间测算中期:从渗透率角度看,假设2022/2024年皮肤学级化妆品/护肤品大类的比例分别达到8.6%和 10.6%(全球水平),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301亿和458亿(3倍以上空间),2019-22和2019-24年 复合增速分别达到30%和28%。长期:从用户角度看, 此处仅考虑“敏感肌” 和“痘痘肌”两类最 主要肌肤问题,保守/ 中性预测下,我们假设年均消费,市场规 模将达到1455/2474 亿元。驱动力:用户扩容,专业产品需求增加(A)目标人群基数大:受空气、环境、压力等多因素的影响,肌肤敏感等皮肤问题发生率在逐渐 提高。根据艾瑞咨询《中国女性敏感肌权威研究白皮书(2020版)》数据显示,敏感肌女性用户 中,超过七成的人其肌肤敏感程度处于弱度或轻度(瘙痒,刺痛,泛红)。根据《中国敏感性皮肤 诊治专家共识》数据显示,亚洲女性为40%-56%,其中中国女性发病率为36.1%。(B)科学护肤意识提升:根据《中国敏感性皮肤诊治专家共识》,敏感肌通常不能耐受普通化妆 品,应该根据季节变化选用具有修复皮肤屏障作用的医学护肤品。根据用户说监控数据,2019年“修复舒缓”声量增长30.6%,超过“美白祛斑”成为第二大热门功 效,小众功效如“抗敏(感)”、“抗炎(症)”、“抗痘祛痘”等也有较快增长。(C)专业性要求高:根据艾瑞咨询《中国女性敏感肌权威研究白皮书(2020版)》的数据显示, ①功效:有40%的被访者希望使用抗敏护肤品后,能在1个月内看见效果,而且超过60%的被访者 在周期内会坚持使用,甚至有22%的被访者会以疗程式增加抗敏护肤品的用量。②成分:敏感肌女性选择化妆品时最在意产品对肌肤的修复功能,以及成分是否天然无刺激,有 53%的被访者认为抗敏类护肤品中天然成分至少要占六成。青刺果油,积雪草提取物,雪绒花精华 是近半年产品数增长最为迅速的抗敏护肤成分。2. 格局演进:国货崛起,机遇与挑战并存竞争:行业集中度高,国货薇诺娜成功突围皮肤学级化妆品市场集中度较高,根据Euromonitor数据显示,日、韩、美、中四国CR5各97.3%、 70.3%、69.8%、63.5%,其中位列第一的品牌市占率各31.1%、27.0%、20.7%、20.5%。国货品牌薇诺娜2014年后份额稳步增长,2019年已超越外资品牌位列皮肤学级化妆品市场第一位, 相比之下,薇姿、雅漾等外资品牌份额呈持续下滑态势。外资:西方药妆文化盛行,品牌&渠道繁荣发展药妆文化诞生于欧美,为功能性护肤提供成长土壤。据美业观察微信公众号,1984年美国著名皮肤病资深学者、美容皮肤科的创始人之一Albert Kligman在美国化妆品化学家协会会议上提出药妆(cosmeceuticals)这个词,将其描述为:同时具 有化妆品特点和某些药物性能的一类新产品,或处于化妆品和皮肤科外用药间的一类新产品,与普 通化妆品/护肤品不一样的是,药妆能够帮助医生,解决患者轻微的皮肤问题。Albert Kligman博士本人发明了皮肤科革命性的处方药——全反式维A酸(Tretinoin)乳膏,治疗效 果得到了医学界充分认可,后来类似维A酸功效,但更加温和的、也无需医生处方的维A醇(视黄 醇)、维A醛和维A酯类活性物质被添加到化妆品中,成为第一代“药妆”。据美业观察微信公众号,美国和欧盟对同时具备药品和化妆品功能的产品按照药品进行管理,日本 单独设立普通产品和药品之间的“医药品外部”对药妆进行监管;相较之下,国内市场尚未成熟, 法律体系下不存在“药妆”概念,且监管严格,2019年1月药监局已明确规定禁止产品宣传使用 “药妆”和“医学化妆品”。海外功能性护肤渗透率高,品牌各具特色,渠道差异化(A)规模:欧洲市场占主要市场份额,消费者对功能性护肤需求较多。前瞻经济学人援引Grand View Research数据显示,欧洲地区约占全球药妆市场的32%,是全球药妆最大消费市场;美国则 占据着约22%的市场份额。另据中国产业信息网,从市场渗透率角度看,欧美地区内功能性化妆品 市场已占化妆品市场的60%以上,“医学+护肤”的消费意识和习惯深入人心。(B)品牌:据美业观察微信公众号,①法国:药妆品牌历史最为悠久,其中薇姿、雅漾、理肤泉 等药妆品牌在本土化妆品扎根已久。法国药妆根植于其特有的温泉文化,功能简单,但性质温和、 抗敏补水效果一流,产品定位主要是敏感性肌肤人群。②美国:药妆品牌则以专利配方为主,科技 含量较高,产品的有效成分浓度远高于日本和法国的药妆产品,代表性品牌包括高伦雅芙、丝塔芙、 适乐肤、修丽可等。③日本:注重使用天然原材料,坚持“健康无添加”的同时融合科学技术,并 且日本药妆高中低档次齐全、性价比较高,如芳珂、芙丽芳丝、城野医生等品牌受到众多消费者青 睐。(C)渠道:日本和法国的药妆产品以药店销售为主。①法国:有Parapharmacie(有药剂师驻店, 销售处方药和药妆护肤品)与Pharmacie(售卖护肤品及其他生活必需品)两种类型的药妆店。② 日本:药妆店发展成熟,2019年日本连锁药妆店的美妆护理总销售额达到989亿元,渠道渗透率 24.4%。③美国:销售渠道较为多元化,药妆产品不仅在药店销售,而且还在CS店、商超、百货和 电商等渠道销售。相较之下,中国药店专业渠道占比远低于日本和西欧。中国功能性护肤行业起步晚,外资品牌抢占先机。据知识经济杂志微信公众号,欧莱雅旗下的薇姿1998年率先进入中国,通过“在药房专销护肤品” 的独特销售方式和品牌辨识度在国内快速拓展,也完成了初步的消费者教育。紧接着,2001年欧莱 雅旗下的理肤泉进入中国,2005年皮尔法伯旗下的雅漾系列产品在中国面市。根据欧睿数据, 三个 先发的外资品牌2010年占据中国皮肤学级护肤市场78%的份额。直到2008、2009年国产品牌薇诺娜 和玉泽先后面世并开始蓄力,皮肤学级市场被外资品牌垄断的局面开始发生变化。先发优势和强品牌力为外资品牌带来自然声量。从小红书总笔记数/官方笔记数和粉丝数/官方笔记数 来看,外资品牌理肤泉、雅漾、修丽可均表现更优,在进行一定数量的官方宣发之后,更容易引起 消费者自发讨论和传播,吸引更多的粉丝。本土产品:立足国人皮肤问题,医研共创各人种皮肤特质不同,面对的皮肤问题各异。不同肤色人种的皮肤生理特点和皮肤问题差异性。肤质的适合程度是影响消费者品牌选择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援引香港贸易局调查统计结果,在消费者选择护肤品牌的影响因素中,“适合东方人”位列 第四占比45%,其中最常购买中、日、韩品牌的用户,该因素占比更高。我们认为,这说明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即使对欧美品牌技术、成分、品质有相对高的评价,在选择护肤品时,肤质的匹配 性仍被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国货立足国内临床,联合机构学者医研共创据青眼公众号,外资品牌大多以白种皮肤作为研究和测试对象,并不完全适合中国患者。面对日益 增多而又不能得到满足的患者需求,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朱学骏教授为代表的国内皮肤科专家发 出呼吁,希望能有国人自己的优秀药妆诞生。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国货品牌联合国内皮肤科专 家学者共同入局。国货主打成分、技术较外资差异性更大,辨识度更高外资品牌:温泉水或活泉水为主 理肤泉、雅漾、薇姿均以温泉水或活泉水作为 主打成分,品牌间产品成分差异小,同类产品 的可替代性强。 我们认为,以温泉水主打的产品,本身的舒敏 功能较弱,更倾向于通过精简护肤+亲和不刺 激的配方来达到皮肤舒缓的目的,产品也更偏 向于“敏感肌可用”而非解决敏感肌问题。国产品牌:成分和技术差异化 主打成分和技术的差异化更加明显,品牌标签 更明确,辨识度更强。 -薇诺娜主打云南高海拔地区的天然植物成分, 如青刺果、云南山茶、云南重楼; -玉泽采用植物仿生脂质(PBS)技术,帮助皮肤 自身屏障功能自愈再生。特有渠道:开拓院线,医生背书建立信任医院渠道壁垒高,本土企业有资源和先发优势。医院渠道布局的前提是医生的教育,国内皮肤学级护肤品牌很多采用“医研共创”模式进行开发, 研发和创新过程都遵循中国医学届的知识框架和认知特点,因此自品牌诞生起,就自带与临床相关联的属性,更容易被国内医生接受和认可;同时品牌大多合作国内相关领域知名医学专家,在医学 领域已经具备强大的资源和渠道积累。我们认为,这使得国货在本土医生资源和认可度方面具备比 较优势。长期本土化学术&临床积累,头部品牌构筑护城河。以薇诺娜和玉泽为例,两品牌产品上市前均经过全国多家医院、中 心临床验证,相关基础研究和效果观察形成学术成果发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同时协助完成国 内多项重要的专家共识和治疗指南,参与国内外各类重要学术会议等,通过多年的学术和临床积累, 在国内医学领域形成有力认知。借助医生科学说理,打造专业品牌的用户认知。本土品牌在营销上也重视皮肤科医生背书,积极合作皮肤科专家,我们认为这既增强对院线医生的 产品教育力度,又通过医生背书在消费者心中打造医学+护肤的专业形象。据新商业与薇诺娜官微,薇诺娜2013年携手中国医师协会,举办“5.25全民护肤日”公益活动,期 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皮肤免费咨询活动,传播科学护肤知识;自2017 年起在官方微博上,定期联合皮肤科医生进行互动直播,帮助目标消费者解决肌肤问题等。流量红利:快速反应,抢占新渠道、新营销线上渠道:依靠电商爆发式增长,运营经验丰富。根据Euromonitor数据,中国护肤品行业电商发展速度和渗透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和护肤品大牌云 集的美国、西欧。国际品牌在国内化妆品市场优先抢占线下百货等渠道,而电商平台的发展则为国货提供成长和反超机会。内容营销:把握新媒体流量红利,高效引流拉新。以微信公众号、小红书、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新媒体的接连崛起,为品牌营销开辟了多元化的道 路,国货品牌迅速占领新媒体流量洼地,通过自建账号及KOL投放输出大量的品牌和产品内容,对 用户进行深度种草,成功捕捉品牌的目标客群并形成销售转化。直播电商:积极合作KOL,打响品牌知名度。2018年抖音、快手逐步上线电商和直播功能,行业开启跨越式发展,2020年疫情之下更是实现爆 发式增长。直播电商的快速崛起孵化出大量的KOL,其中李佳琦和薇娅2019年以来知名度攀升,成 为直播带货界全民级别的“顶级流量”。玉泽等国产品牌迅速捕捉到直播电商的流量红利,通过与 李佳琦、薇娅等超头部KOL的深度合作营销,迅速打响品牌和产品知名度。报告节选:(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报告出品方/作者:长江证券,李锦、陈亮、罗祎)行业属性:强功能性高复购率的细分品类皮肤学级护肤品,在国际上通俗称为“药妆”(以下皮肤学级护肤品与药妆是同等意义), 介于药品和普通护肤品之间,兼具药品的治疗性和化妆品的修饰性功能。药妆这一概念由“皮肤科教皇”之称的美国博士 Albert Kligman 在 1984 年首先提出,同时发明了世 界范围内公认的第一款针对痤疮的药妆产品全反式维 A 酸乳膏,主要针对皮肤痤疮问 题,维 A 酸具有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脱皮红肿等副作用的问题,针对此,化妆品行业将 类似于维 A 酸功效、但无需医生处方的成分如维 A 醇等活性成分添加到化妆品中,在 使用体验上更为温和,由此形成了第一代药妆,可见,药妆需要兼具一定的治疗效果和 较低的风险系数。由于全球对药妆的定义和监管各异,为了区分药妆、药物和普通护肤品,我们给出如下 对于药妆的界定:第一,产品功效:药妆主要针对问题皮肤,而问题皮肤介于正常皮肤和皮肤疾病之间, 是指存在敏感、泛红、痤疮等轻微问题的皮肤状态,相较于美白、抗衰等常规性的护肤 需求,药妆主要是针对将皮肤问题调整到健康状态,是进行进一步护肤的基础;第二:产品风险:成分简单、公开,较低的致敏率和产品风险。医学力量助力行业研发发展。对于皮肤科医生而言,药妆能够帮助皮肤病患者在后续维 持皮肤的健康状态,同时也可以用于激光等治疗后皮肤的修复,包括在我国,在 2010 年出版的《中国国家处方集》16.1—“皮肤用药概论”中提出了“润肤剂、保湿剂是皮 肤病治疗或巩固疗效的有效手段”,基于此,皮肤科医生开始和化妆品企业联手进行药 妆行业的研发,也会自主创立药妆品牌,例如大部分美国的药妆品牌,Proactiv、 Rodan+Fields 等均是由皮肤科医生创立而来,医学力量介入药妆研发,成为推动行业 发展的重要助力。欧美药妆已发展为成熟产业,国内行业才刚刚起步,渗透率提升仍有较大空间。由于欧 美药妆行业的发展成熟度和规范度在全球范围内较高,因此无论是从行业规模还是渗透 率的角度而言,欧美国家的药妆产业发达程度均处于领先地位,我们以皮肤学级化妆品 占比护肤的比例来看,法国占比达到 40%以上,德国和美国的占比也在 15-20%,考虑到当前国内皮肤学级护肤品正处在快速发展期,2010-2019 年复合双位数增长,领先其 他国家,但占比护肤品的比例仅个位数,2019 年行业规模约 20 亿美元,对比药妆产业 成熟的国家而言,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低渗透率、高增长皮肤学级护肤品相较于普通护肤品而言,其第一重特点便是享有更高的行业增速,我们 认为,当前国内皮肤学级护肤品高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二,第一是敏感肌、痤疮等皮肤 问题的发病率,特别是敏感肌的发病率,在外部环境刺激、不当护肤等因素推动下不断 提升;第二是随着互联网信息逐步透明化,消费者对皮肤问题的认知也在不断趋于理性, 开始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推动整体皮肤学级护肤品的使用意识觉醒。当前,国内皮肤 学级护肤品和高端美容个护产品增速领跑大众产品,成为推动美容个护行业增长的重要 力量。敏感肌的发病机制和发病率针对发病率的问题,由于敏感肌的潜在人群提升趋势更为显著,我们此处重点针对问题 皮肤中,敏感肌的形成机制和触发因素进行分析。角质层和细胞间脂质的流失是皮肤屏障受损并引发敏感肌的主因。从原理来看,皮肤屏 障是皮肤的保护层,主要功能是防止有害因素入侵皮肤、防止营养物质和水分流失,敏 感性皮肤主要是角质层结构不完整、表皮细胞间脂质含量不平衡等,均可导致神经酰胺 (细胞间脂质的主要成分之一)的含量减少,使得皮肤本身屏障功能减弱、感觉神经信 号输入增强从而使得免疫反应增强,免疫反应就包括面部出现潮红、红斑和毛细血管扩 张等症状,因而皮肤屏障的受损是形成皮肤敏感的直接原因,皮肤屏障由以下几个要素 构成:角质细胞和细胞间脂质,角质细胞相当于“砖”、细胞间脂质相当于“泥”,主要 用于将角质细胞之间填充完整并紧密连接,二者共同构成“砖墙结构”,无论是角质细胞 受损还是细胞间脂质的流失,都会引发屏障功能受损。先天因素、环境因素和护肤因素为皮肤屏障破坏的主因。其中,护肤因素是敏感肌近年 来不断高发的主要边际变量。护肤因素主要包含两类:不当护肤品使用和光电类美容项 目,不当护肤是指长期使用刺激性护肤品、过度清洁、频繁去角质导致皮肤屏障受损, 而光电类美容则是指高频的激光美容仪使用、过度的激光手术等导致的皮肤角质层变薄。从敏感性皮肤治疗的角度来看,主要分为几个维度:第一,修复皮肤屏障:修复皮肤屏 障又分为修复角质层和调节细胞间质,其中透明质酸钠一般用于修复角质层,而青刺果 油和一些脂性活性成分则是用于调节细胞间质居多;第二,保湿:透明质酸钠、胶原蛋 白类和甘油类都是常见的保湿成分;第三,舒缓抗炎:活泉水具备舒缓效果,而马齿苋 多糖、透明质酸钠等成分也有抗炎的功效。信息时代加速消费意识觉醒信息透明度提升过程中,消费者寻求专业建议、消费皮肤学级护肤品的意识也在增强。 根据贝泰妮招股书的披露,当前中国女性中有约有 35%以上的敏感肌人群,该比例和欧 美国际相比并不存在数量级差异,而我国皮肤学级护肤品的行业规模却和美国等国家存 在较大差距,考虑到我国的人口基数,我们判断行业当前渗透率偏低的核心原因仍是消 费意识的偏低位。在互联网加速信息传播效率的当下,这一问题正在逐步改善,消费者 对于自身皮肤问题的认知正逐渐清晰、并开始寻求专业建议,我们有理由相信皮肤学级 护肤品的使用有望变得更加普遍。强功能、窄价格带皮肤学级护肤品相较于普通护肤品的第二重特点在于:从供给端来看,皮肤学级护肤品 和普通护肤品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功能属性突出、价格带整体偏窄。普通护肤品的价 格体系往往由品牌溢价+产品功能价值共同决定,档次众多、价格带较宽,而消费者在 消费药妆品牌的过程中,主要是针对问题皮肤的修复,更加看重产品本身的功能性,因 此皮肤学级护肤品牌之间没有显著的档次区分、价格带较窄,例如我们此处列出的薇姿、 雅漾、理肤泉、贝德玛等品牌的价格带大致都落在 100-300 元之间,价格极差和普通护 肤品相比较小。高复购率、强黏性皮肤学级护肤品相较于普通护肤品的第三重特点在于:正是由于皮肤学级护肤品注重功 能,从消费端来看,该类护肤品具备更高的复购和更强的消费黏性,这一特征在敏感肌 护理这个功能线上更为显著:对于敏感肌消费者而言,由于普通护肤品的成分较为复杂、 致敏的风险较难把控,一旦使用了某款修复敏感肌的产品且效果良好之后,其转牌的概 率相对较低,因为更换其他品牌又有可能重新面对致敏的问题,因此优质的皮肤学护肤 品率先在某个功能上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和用户口碑、建立功能和品牌的强链接、品牌 心智深入人心之后,其后续品牌资产的护城河是非常宽阔的,例如国内针对敏感肌的代 表性品牌薇诺娜,其近三年天猫旗舰店复购率保持在 30%左右的较好水平。总结上述行业特征,我们可以发现,皮肤学级化妆品是一个强功能性、窄价格带,高复 购率、强用户黏性的行业,窄价格带意味着头部品牌的市占率在终极状态下可以做到较 高的量级,而强用户黏性意味着头部品牌的长期稳定性具备较高保障,以上几个属性共同促成了,头部的皮肤学级护肤品的市占率可以做到很高的量级、并在较长周期内存续, 无论是海外还是中国国内皮肤学级护肤品的市场份额来看,两个特征比较显著,第一是 top2 的品牌占据 40%以上的市场份额,头部品牌高度集中,第二是头部品牌的市场份 额较为稳定。国内现状:外资品牌分化,国产品牌崛起皮肤学级护肤品功能性溢价相对突出,在我国外资大牌率先占领高端线的行业背景之下, 该细分赛道利于国产品牌切入市场并实现突围。同时,叠加渠道变革的机遇:和海外偏 稳定的流通渠道结构相比国内化妆品行业渠道结构变化较快,以玉泽、薇诺娜为代表的 一批本土敏感肌护理品牌,多年持续和知名医院共同研发,奠基产品功效,较早布局电 商、尽享渠道发展红利,从而实现市场份额的快速提升,2019 年薇诺娜问鼎行业销售 额市占率第一,而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渠道战略变化较为缓慢,表现有所分化。长期 而言,2019 年以来行业监管持续加码,判断率先建立产品心智的企业有望持续脱颖而 出。国内现状:外资品牌分化,国产品牌崛起复盘外资药妆品牌和本土药妆品牌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国本土品牌作为行业后起之秀, 巧妙选择联合医院建立品牌信任背书+较早介入电商渠道、享受电商渠道高速成长红利, 市场份额获得快速提升。外资品牌:初期复制海外经验倚靠药店渠道进入中国,后续开始拓展百货,近年来逐渐 加码电商布局。薇姿、理肤泉等欧洲皮肤学级护肤品牌在 2000 年前后率先进入中国, 将海外“药妆”在药店流通的经验复制到中国,薇姿一度拥有 3000 个药店网点。2007 年开始,原国家药监局开始整顿“健字号”“消字号”“妆字号”等产品在药店的销售, 薇姿、理肤泉等品牌由此开始渠道多元化布局,2008 年开始逐渐进入百货渠道,2015 年前后伴随欧莱雅加码对电商渠道的重视、开始逐步进入电商渠道,2020 年,薇姿开 启重回药店的计划。复盘来看,海外“药妆”品牌初期通过药店这一专业化的流通渠道 切入中国市场,树立了较好的专业性背书,而在后一阶段从百货到电商的布局,特别是 电商的布局偏晚,使得外资品牌并未充分享受到电商渠道高速增长的红利。国产品牌:医学背景奠基产品功能和信任度,倚靠电商渠道红利加速成长。国产敏感肌 护理品牌的代表是薇诺娜和玉泽两个品牌,相较于外资同类品牌进入中国的时间而言, 2010 年前后这两个品牌才开始创立、属于后起之秀。玉泽和上海瑞金医院、华山医院 等多个知名医院进行联合产品开发,薇诺娜品牌联合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医科 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皮肤科三大协会等知名机构,进行了长达近 5 年的临床观察和 配方研发,两个品牌成立之初便拥有浓厚的医学背景、为产品信任度背书,而在 2011 年 以后,在天猫从淘系中独立出来发展的趋势下,薇诺娜和玉泽相继开出天猫旗舰店、发力电商渠道,尽享天猫渠道快速增长红利,2019 年下半年开始玉泽在淘宝直播带货爆 发的背景下,品牌声量得到进一步放大,而 2018-2020 年薇诺娜更是连续三年进入天猫 双十一美妆品类前十大品牌,规模体量迈上新台阶。从现状来看,以薇诺娜和玉泽为代表的国产皮肤学级护肤品牌市场份额不断攀升,外资 品牌市场份额表现分化。凭借较强的产品力和布局电商的先发优势,薇诺娜、玉泽等本 土敏感肌护理品牌电商销售持续高增,且在细分领域处于领先趋势,从全渠道的市场份 额来看,薇诺娜市场份额从 2010 年成立至 2019 年上升至 20%左右,成为市占率排名 第一的皮肤学级护肤品牌;而外资品牌的表现则有所分化:薇姿和雅漾市场份额从 2010 年的高位至今有所回落,而理肤泉凭借定位年轻消费群体进行推陈出新、功效性定位更 加符合当下“成分党”趋势等优势、电商渠道表现较好,市场份额较为稳定。海外对比:产业发展成熟,品牌纵深发展在对行业属性和国内竞争格局深入分析之后,我们放眼海外,试图勾画出皮肤学级护理 品牌的长生命周期成长路径。本部分我们选取海外药妆产业成熟的国家和代表性的药妆 公司案例,针对企业的发展路径和天花板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行业:监管保驾护航,行业准入较高海外特别是欧洲作为大部分药妆品牌的诞生地,建立了完善的监管体系,发展成熟度较 高,一旦药妆具备对人体治疗或预防功效,则需要按照药品来监管,药妆行业准入门槛 较高。美国:如果产品具备功效宣称则一般按药品监管,符合“单行规定”的可以无须 FDA 审 批,药店和药妆店流通为主。根据《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对于药物和化妆品的 区分,主要区别来自于预期用途, “预期用途是治疗或防止疾病或以其他方式影响人体 的结构或功能的宣传语都将产品定位为药品”,FDA 明确“药妆”这一术语在美国法律 下不存在,一种产品如果兼具药品和化妆品的属性,则需要按药物进行更高要求的监管。 举例来说,普通洗发水从属于化妆品监管,而去屑洗发水由于具备去屑这一功能,则需 要按照药品监管,目前,有如下产品被 FDA 作为药品来监管:防止粉刺制品、抗细菌 制品、抗真菌制品、止汗制品、收敛制品、去头屑制品、除臭制品(外用)、防治疱疹和 冻疮制品、促进头发生长制品、防止脱发制品、缓解银屑病制品、缓解脂溢性皮炎制品、 皮肤漂白制品、皮肤防护制品等,药品在上市前需要通过 FDA 的新药上市申请。值得 注意的是,非处方药如果成分一般而言安全有效并标注了所有活性成分,可以按照“单 行规定”、无须 FDA 审批即可上市。欧盟:兼具药品功能则需要按照药品监管,药店流通为主。和美国类似,一个产品如果 同时具有药品和化妆品的功能,就应该按照药品进行管理,法国为例,药妆的监管部门 为法国药品及健康产品卫生安全局(ANSM),该部门负责产品审查、发放准入许可和后续跟踪监管等。日本:单独“半药”监管概念对药妆进行监管,生产要求严格、流通渠道限制不多。日 本用法律单独定义了“准药/半药”概念,设立医药品外部,该部门监管的产品介于普通 品和药品之间,指的是在药物以外有特定使用目的、功效温和、非器械类的产品,管理 上和药品相似,上市前需要厚生劳动省办法许可,生产高于普通化妆品标准,但在流通 上限制不多。中国:严格区分药品和化妆品,化妆品不得宣传疗效,对于有一定功效的化妆品,采用 “特殊用途化妆品”类目进行监管,特殊用途的化妆品包括育发、染发、烫发、脱毛、 美乳、健美、除臭、祛斑、防晒等功能,我国特殊用途化妆品类目,类似于美国按“单 行规定”监管的 OTC 药品,以及日本的“半药”概念,监管程度均介于药品和化妆品 之间,但从功能范围定义上,和国际上通行的“药妆”的疗效仍有一定差距。公司:初期拓品类,后期纵深大健康在海外皮肤学级化妆品发展成熟度较高、监管严格、市场准入门槛较高的情况下,拥有 研发优势的皮肤学级化妆品品牌持续深耕品牌力之后得以做到较高的市场份额,我们也 同时看到,在大部分国家,即使产业发展成熟度较高,在单一品类做单一品牌也存在一 定的天花板问题,那么从品牌自身而言,如何突破皮肤学级护肤品行业本身的天花板, 开发二次成长曲线呢?本部分我们将选取三个知名的皮肤学级护肤品品牌&集团进行探讨。详见报告原文。(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中商情报网讯:化妆品是指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的任何部位,如皮肤、毛发、指趾甲、唇齿等,以达到清洁、保养、美容、修饰和改变外观,或者修正人体气味,保持良好状态为目的的化学工业品或精细化工产品。国家政策利好支持国务院发布了《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和《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提出完善法律制度、技术标准和强化检查体系建设等规划方向,从多方面对化妆品生产经营活动及其监督管理予以规范,促进化妆品标准不断提高,检查力度不断加强。将提高化妆品行业的准入门槛,对质量体系不健全的中小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产生较大的影响,利好管理规范、规模较大的化妆品企业,行业集中度面临一定程度的提升。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化妆品消费迅速崛起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化妆品消费迅速崛起。数据显示,2020年12月我国化妆品零售额为324亿元,同比增长9%。2020年1-12月全国化妆品零售额为340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5%。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化妆品相关企业达277万家近年来,我国化妆品市场不断扩大,在“互联网+”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化妆品相关企业注册量迅速增长。2020年疫情冲击化妆品行业,随着疫情好转,直播卖货助力化妆品销售,化妆品市场逐渐回暖,市场信心加速恢复。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911万家化妆品相关企业,2020年新注册企业277万家,同比增长12%,其中四季度新注册82.7万家。数据来源:企查查、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全国各省市十四五规划中化妆品行业相关发展建议在中国十四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纲要中提到,要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保护发展中华老字号,提升自主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率先在化妆品、服装、家纺、电子产品等消费品领域培育一批高端品牌。全国各地积极促进化妆品行业发展,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了全国各省市“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纲要中有关化妆品行业发展相关内容,以供参考: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十四五时期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化妆品、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本文研究全球市场、主要地区和主要国家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的销量、销售收入等,同时也重点分析全球范围内主要厂商(品牌)竞争态势,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销量、价格、收入和市场份额等。针对过去五年(2016-2020)年的历史情况,分析历史几年全球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总体规模,主要地区规模,主要企业规模和份额,主要产品分类规模,下游主要应用规模等。规模分析包括销量、价格、收入和市场份额等。针对未来几年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的发展前景预测,本文预测到2026年,主要包括全球和主要地区销量、收入的预测,分类销量和收入的预测,以及主要应用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的销量和收入预测等。据本文研究显示,2020年全球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收入大约xx百万美元,预计2026年达到xx百万美元,2021至2026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xx%。本文重点关注以下角度的细分情况:根据不同产品类型,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细分为:粉末液体其他根据不同下游应用,本文重点关注以下领域:面部身体本文重点关注全球范围内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主要厂商,包括:Making CosmeticsSuboneyo Chemicals and PharmaceuticalsYash ChemicalsTianjin Humate InternationalMarinoxAlgAran Seaweed ProctsAromanticDuPontShembergQuing Nanshan SeaweedCeamsaGreenfresh报告目录1 统计范围1.1 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介绍1.2 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分类1.2.1 全球市场不同类型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规模对比:2019 VS 2021 VS 20261.2.2 粉末1.2.3 液体1.2.4 其他1.3 全球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主要下游市场分析1.3.1 全球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主要下游市场规模对比:2019 VS 2021 VS 20261.3.2 面部1.3.3 身体1.4 全球市场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总体规模及预测1.4.1 全球市场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收入及预测(2016-2026)1.4.2 全球市场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销量(2016-2026)1.4.3 全球市场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价格趋势1.5 全球市场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产能分析1.5.1 全球市场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总产能(2016-2026)1.5.2 全球市场主要地区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产能分析1.6 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市场发展趋势、驱动因素和阻碍因素分析1.6.1 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市场驱动因素1.6.2 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市场阻碍因素1.6.3 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市场发展趋势2 主要厂商简介2.1 Making Cosmetics2.1.1 Making Cosmetics基本情况2.1.2 Making Cosmetics主要业务2.1.3 Making Cosmetics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产品介绍2.1.4 Making Cosmetics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销量、价格、毛利率及市场份额(2019-2021)2.2 Suboneyo Chemicals and Pharmaceuticals2.2.1 Suboneyo Chemicals and Pharmaceuticals基本情况2.2.2 Suboneyo Chemicals and Pharmaceuticals主要业务2.2.3 Suboneyo Chemicals and Pharmaceuticals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产品介绍2.2.4 Suboneyo Chemicals and Pharmaceuticals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销量、价格、毛利率及市场份额(2019-2021)2.3 Yash Chemicals2.3.1 Yash Chemicals基本情况2.3.2 Yash Chemicals主要业务2.3.3 Yash Chemicals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产品介绍2.3.4 Yash Chemicals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销量、价格、毛利率及市场份额(2019-2021)2.4 Tianjin Humate International2.4.1 Tianjin Humate International基本情况2.4.2 Tianjin Humate International主要业务2.4.3 Tianjin Humate International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产品介绍2.4.4 Tianjin Humate International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销量、价格、毛利率及市场份额(2019-2021)2.5 Marinox2.5.1 Marinox基本情况2.5.2 Marinox主要业务2.5.3 Marinox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产品介绍2.5.4 Marinox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销量、价格、毛利率及市场份额(2019-2021)2.6 AlgAran Seaweed Procts2.6.1 AlgAran Seaweed Procts基本情况2.6.2 AlgAran Seaweed Procts主要业务2.6.3 AlgAran Seaweed Procts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产品介绍2.6.4 AlgAran Seaweed Procts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销量、价格、毛利率及市场份额(2019-2021)2.7 Aromantic2.7.1 Aromantic基本情况2.7.2 Aromantic主要业务2.7.3 Aromantic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产品介绍2.7.4 Aromantic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销量、价格、毛利率及市场份额(2019-2021)2.8 DuPont2.8.1 DuPont基本情况2.8.2 DuPont主要业务2.8.3 DuPont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产品介绍2.8.4 DuPont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销量、价格、毛利率及市场份额(2019-2021)2.9 Shemberg2.9.1 Shemberg基本情况2.9.2 Shemberg主要业务2.9.3 Shemberg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产品介绍2.9.4 Shemberg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销量、价格、毛利率及市场份额(2019-2021)2.10 Quing Nanshan Seaweed2.10.1 Quing Nanshan Seaweed基本情况2.10.2 Quing Nanshan Seaweed主要业务2.10.3 Quing Nanshan Seaweed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产品介绍2.10.4 Quing Nanshan Seaweed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销量、价格、毛利率及市场份额(2019-2021)2.11 Ceamsa2.11.1 Ceamsa基本情况2.11.2 Ceamsa主要业务2.11.3 Ceamsa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产品介绍2.11.4 Ceamsa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销量、价格、毛利率及市场份额(2019-2021)2.12 Greenfresh2.12.1 Greenfresh基本情况2.12.2 Greenfresh主要业务2.12.3 Greenfresh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产品介绍2.12.4 Greenfresh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销量、价格、毛利率及市场份额(2019-2021)3 全球市场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主要厂商竞争态势3.1 全球市场主要厂商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销量(2019-2021)3.2 全球市场主要厂商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收入(2019-2021)3.3 全球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主要厂商市场地位3.4 全球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市场集中度分析3.4.1 全球前三大厂商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市场份额3.5 全球主要厂商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产能3.6 全球市场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主要厂商总部及产地分布3.7 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新进入者及扩产计划3.8 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行业扩产、并购情况4 全球主要地区规模分析4.1 全球主要地区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市场规模4.1.1 全球主要地区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销量(2016-2026)4.1.2 全球主要地区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收入(2016-2026)4.2 北美市场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 收入(2016-2026)4.3 欧洲市场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收入(2016-2026)4.4 亚太市场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收入(2016-2026)4.5 南美市场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收入(2016-2026)4.6 中东及非洲市场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收入(2016-2026)5 全球市场不同产品类型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市场规模5.1 全球不同产品类型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销量(2016-2026)5.2 全球不同产品类型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收入(2016-2026)5.3 全球不同产品类型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价格(2016-2026)6 全球市场不同应用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市场规模6.1 全球不同应用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销量(2016-2026)6.2 全球不同应用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收入(2016-2026)6.3 全球不同应用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价格(2016-2026)7 北美7.1 北美不同产品类型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销量(2016-2026)7.2 北美不同应用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销量(2016-2026)7.3 北美主要国家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市场规模7.3.1 北美主要国家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销量(2016-2026)7.3.2 北美主要国家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收入(2016-2026)7.3.3 美国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市场规模及预测(2016-2026)7.3.4 加拿大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市场规模及预测(2016-2026)7.3.5 墨西哥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市场规模及预测(2016-2026)8 欧洲8.1 欧洲不同产品类型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销量(2016-2026)8.2 欧洲不同应用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销量(2016-2026)8.3 欧洲主要国家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市场规模8.3.1 欧洲主要国家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销量(2016-2026)8.3.2 欧洲主要国家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收入(2016-2026)8.3.3 德国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市场规模及预测(2016-2026)8.3.4 法国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市场规模及预测(2016-2026)8.3.5 英国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市场规模及预测(2016-2026)8.3.6 俄罗斯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市场规模及预测(2016-2026)8.3.7 意大利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市场规模及预测(2016-2026)9 亚太9.1 亚太不同产品类型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销量(2016-2026)9.2 亚太不同应用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销量(2016-2026)9.3 亚太主要国家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市场规模9.3.1 亚太主要地区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销量(2016-2026)9.3.2 亚太主要地区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收入(2016-2026)9.3.3 中国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市场规模及预测(2016-2026)9.3.4 日本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市场规模及预测(2016-2026)9.3.5 韩国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市场规模及预测(2016-2026)9.3.6 印度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市场规模及预测(2016-2026)9.3.7 东南亚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市场规模及预测(2016-2026)9.3.8 澳大利亚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市场规模及预测(2016-2026)10 南美10.1 南美不同产品类型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销量(2016-2026)10.2 南美不同应用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销量(2016-2026)10.3 南美主要国家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市场规模10.3.1 南美主要国家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销量(2016-2026)10.3.2 南美主要国家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收入(2016-2026)10.3.3 巴西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市场规模及预测(2016-2026)10.3.4 阿根廷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市场规模及预测(2016-2026)11 中东及非洲11.1 中东及非洲不同产品类型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销量(2016-2026)11.2 中东及非洲不同应用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销量(2016-2026)11.3 中东及非洲主要国家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市场规模11.3.1 中东及非洲主要国家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销量(2016-2026)11.3.2 中东及非洲主要国家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收入(2016-2026)11.3.3 土耳其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市场规模及预测(2016-2026)11.3.4 沙特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市场规模及预测(2016-2026)11.3.5 阿联酋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市场规模及预测(2016-2026)12 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销售渠道分析12.1 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销售渠道12.1.1 直销12.1.2 分销12.2 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典型经销商12.3 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典型客户13 研究结论14 附录14.1 研究方法14.2 研究过程及数据来源14.3 免责声明完整报告请参考《广州环洋市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年全球化妆品用海藻提取物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需要详细内容请联系发布者,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报告出品方/作者:东吴证券,吴劲草、张家璇、汤军)报告综述功能性护肤品可分为皮肤学级护肤品和“重成分”护肤品。其中,皮肤学级护肤品即所谓的“药妆”,可细分为植物系、温泉系和科学系;“重成分”护肤品主要包括“成分党”护肤品和“纯净护肤品”。监管趋严下专业功能性护肤品更迎发展良机。从新的监管政策看,总体趋势是更加严格且科学,一方面科学调整部分功效划分、设定严格功效宣称条件,另一方面制定负责及惩罚办法,有望推动行业迎来洗牌,专业功能性护肤品品牌迎来更好地发展契机。中国皮肤学级产品规模超百亿,增速远高于护肤品整体,处于渗透率提升阶段,“成分党”品牌也初具规模。根据 Euromonitor 统计,2019 年 中国皮肤学级产品规模为 135.5 亿元,同增 32.3%,增速较快且 2012 年 以来总体呈提升趋势。2016-2019 年中国皮肤学级护肤品/护肤品整体的增速 CAGR 分别为 25.7%/12.9%,皮肤学级护肤品增速远超护肤品整体。2019 年中国皮肤学级产品人均销售额仅为 1.4 美元/人,较欧美、日本有四到十几倍的差距,渗透率提升空间大,行业天花板尚远。另外, 我国部分“成分党”代表品牌也初具规模。根据 Euromonitor 数据,2019 年国内“原料桶”品牌 HFP 的零售额为 22.82 亿元。另根据公告数据,具备透明质酸产业链优势的华熙生物和鲁商发展的化妆品板块 2019 年营收规模分别为 6.34/3.13 亿元,已初具规模。由于本土皮肤问题及需求不同、本土品牌具有一定资源禀赋且方便医研共创,功能性护肤品是本土品牌崛起的一个重要路径。2011 年,我国功能性护肤品牌主要为较早进入国内药店渠道的法系品牌和个别德国、日 本品牌,国外品牌占据绝对领先地位。2019 年,功能性护肤品牌已丰富为皮肤学级护肤品牌和“成分党”品牌两大类别,且在针对的皮肤问题和应用的核心成分上具有很大丰富性。从排名看,国货品牌进步较为明显,薇诺娜、比度克、玉泽份额均有所提升,2019 年薇诺娜以 20.5%的市占率一跃成为我国第一大皮肤学级护肤品牌。未来我们看好国货功能性护肤品牌市占率持续提升,主要系更熟悉本土的皮肤问题及消费倾向、可通过医研共创积累较好口碑以及本土品牌拥有独特的资源禀赋。1. “功能性”护肤品,是怎样一个范畴?功能性护肤品主要包含皮肤学级护肤品及“重成分”护肤品。随着我国化妆品产业的发展,产品端呈现细分化、差异化的趋势,功能性护肤品成为近年来发展较快的细分品类。对于功能性护肤品尚未有十分明确的定义,但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涉及两大方向:(1)皮肤学级护肤品:即所谓的“药妆”,往往以天然活性物质为主要组成,具有修复皮肤屏障、或缓解刺痛、红肿、发炎、长痘、痤疮等皮肤问题的功效。国内代表品牌包括薇诺娜、玉泽,国外代表性品牌包括理肤泉、薇姿、雅漾、科颜氏、修丽可等,大致可按照成分及研究特点分为温泉系、植物系和科学系。(2)“重成分”护肤品:重视成分构成及产品功效的护肤品,主要包括“成分党”护肤品和“纯净护肤品”。“成分党”护肤品近几年在国内发展势头良好,又可分类为“原料桶”型品牌和“成分优势”型品牌。“原料桶”型品牌具有核心成分高浓度、成分构成相对精简、性价比较高的特点,代表性品牌为 Home Facial Pro 和 The Ordinary;“成分优势”型品牌能够凭借其产业和研发优势,在某一重要产品成分的应用上更为突出,例如由全球透明质酸产业龙头华熙生物研发的润百颜、夸迪,以及由具有胜肽研发及供应优势的西班牙 LipoTec 实验室孵化的 SingulaDerm。“纯净护肤品”为目前欧美较为流行的细分品类(英文称“Clean Beauty”),其主要特点为“天然、精简、无添加、高效”(“无添加”主要指不添加人工香精、色素等可能致敏或有害的人工合成成分),代表品牌包括 Drunk Elephant、Tatcha、Trilogy。2. 化妆品监管趋严下市场洗牌,专业功能性护肤品更迎发展契机世界主要国家对化妆品与药品严格区分,中国对化妆品划分亚类、依据风险程度规定审批流程。为了避免产生误解、方便监管及控制风险,各国监管部门对化妆品及药品均进行严格区分。具体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为化妆品及药品无亚类无过渡,代表国家和地区为美国和欧盟;二是化妆品和药品之间有过渡品类,代表国家为韩国和日本;三是化妆品有亚类,代表国家为中国和韩国。从审批流程上看,各国对化妆品或有亚类中风险较低的品类实施备案制监管,对风险较高的化妆品品类、过渡品类和药品均实施注册制监管。由此可见,我国对化妆品的分类吸取各方之长,既鼓励产品功效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审批的便利性,又保障梯度的风险控制。各国类型划分具体至产品,对功能性护肤品品牌的监管总体与其他化妆品品牌无差异,我国大部分功能性护肤品的核心单品按照普通化妆品审批。各国的类型划分细化具体产品层次而不是品牌层次,具体分类与产品本身功效风险程度有关,而与品牌类型无太大关系,并不会因为是功能性护肤品品牌而实施更为严格的审批及监管。对比各国情况,美国规定化妆品包含的功效最少,相对应地不少美国本土功能性护肤品品牌直接对标药品,美系产品以“猛药”著称;中国、欧盟、韩国被划归至化妆品品类的功效相对较多,根据统计,大部分在我国知名度较高的功能性护肤品品牌的核心单品(例如薇诺娜的“舒敏保湿特护霜”和雅漾的“舒护调理喷雾”)按照普通化妆品申报及管理。新《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即将实施,科学调整部分功效划分、设定严格功效宣称条件、并制定负责及奖惩办法。为协调高速发展的化妆品行业与化妆品法规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我国于 2020 年 6 月 29 日正式发布《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并即将于 2021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施行,届时 1989 年颁布实施的《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将同时废止。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新旧监管条例主要存在以下不同:(1)产品功效划分不同:根据规定特殊化妆品由 9 类缩减至 5 类。美乳、健美等品类预计将不再作为特殊化妆品管理,增加宣称新功效化妆品为特殊化妆品;(2)设定功效宣称条件:以往对化妆品功效宣称并无具体依据,新出台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将功效宣称要求细化,其中特殊化妆品须按照规定方法实施最为严格的人体功效评价试验,其他功效产品也须按要求实施人体功效评价试验、消费者使用测试或实验室试验;(3)制定负责及惩罚办法:以往并未要求设立具体负责人,新出台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要求应有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对化妆品的质量安全和功效宣称负责,另外惩罚范围由 5 种扩大至 40 多种,惩罚力度也更大。总之,新规推出后对化妆品类别的划分更为合理,且将宣称新功效的产品列为须实施严格人体功效试验的特殊化妆品,对于其他功效产品也须进行一定人体功效试验或其他试验。另外,新规也制定了更为严格的负责及惩罚办法。更加严格且科学的化妆品新规有望推动行业迎来洗牌,迫使品质不过关的产品主动退出市场,而专业的功能性护肤品牌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契机。3. 从“成分党”到“药妆”,本地化品牌迎崛起契机3.1. 皮肤学级护肤规模增长迅猛,成分党快速崛起世界皮肤学级产品规模约千亿人民币,美国、欧洲、中国、日本规模占比较大。根据 Euromonitor 统计,2019 年世界皮肤学级产品规模达 144 亿美元(约为 993 亿元人民 币),同增 3.4%,2010-2019 年世界皮肤学级产品规模增速 CAGR 为 3.7%,以低个位数增长。其中,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份额占比较大,并根据消费趋势、资源禀赋等因素发展出各具特色的皮肤学级护肤品牌和产品。中国皮肤学级产品规模超百亿,增速较快且趋于提升,渗透率提升空间大。根据 Euromonitor 统计,2019 年中国皮肤学级产品规模为 135.5 亿元人民币,同增 32.3%,增速较快且自 2012 年以来总体呈提升趋势,2016-2019 年中国皮肤学级产品规模增速 CAGR 为 25.7%,远高于护肤品规模增速(2016-2019 年中国护肤品规模增速 CAGR 为 12.9%)。作为化妆品的重要细分领域,未来行业天花板仍较高,主要系中国皮肤学级产品的渗透率远低于世界主要国家水平,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们以各国零售额除以总人口得出人均销售额,发现 2019 年中国皮肤学级产品人均销售额仅为 1.4 美元/人,较欧美、日本有四到十几倍的差距(2019 年法国人均销售额达 24 美元/人,日本人均销售额为 6.2 美元/人),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世界平均水平为 1.9 美元/人)。我国皮肤学级产品需求快速增长,主要系以下原因:消费趋势:生活压力及环境变化产生诸多皮肤问题,健康护肤意识不断提升,疫情后“口罩脸”催生敏感肌护理需求。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城市污染的加重,不少年轻群体面临较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继而产生皮肤敏感、起痘等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40%-56%的亚洲女性是敏感肌,我国女性中约 36%有敏感肌烦恼,皮肤问题的产生使得消费者在护肤时健康意识不断提升。另外,疫情爆发以来,戴口罩成为抗疫的必备,长期佩戴口罩容易产生过敏、闷痘的问题,催生更多消费者产生敏感肌护理的需求。渠道发展:线上渠道发展便于品牌快速推广及下沉,专业 CS 渠道、药店渠道亦保持较快发展。线上渠道如天猫、京东等平台不仅可作为销售渠道的拓展,也逐步成为品牌形象宣传和推广的新阵地,不少新兴品牌利用线上渠道更快地实现不同城市层级消费者地覆盖。线下的专业 CS 渠道和药店渠道也是皮肤学级护肤品牌的重要渠道,药店能够更好维持品牌的专业形象,专业 CS 渠道门店也通过引进皮肤学级护肤品牌或设立专门柜台更好地吸引顾客,例如玉泽和薇诺娜分别于 2018 年和 2020 年入驻屈臣氏渠道。多样化营销:通过口碑营销、内容营销、知识营销、直播电商等多种方式增加消费者关注度,实现传播与引流。我国主要“重成分”护肤品表现为“成分党”,已初具规模。根据 Euromonitor 数据, 2019 年国内“原料桶”品牌 Home Facial Pro 的零售额为 22.82 亿元。另根据公告数据,具备透明质酸产业链优势的华熙生物和鲁商发展的化妆品板块 2019 年收入规模分别为 6.34/3.13 亿元,分别同增 118.5/41.84%。我国部分“成分党”代表品牌已初具规模。我国差异化消费结构诞生“原料桶”品牌,原料商品牌化或将持续。在我国“成分党”的两大类别中,类似 Home Facial Pro、The Ordinary 的品牌主要服务于理性意识萌发的下沉或年轻消费群体,这类消费者能够较为清晰地判断护肤的需求、主动学习产品见的成分差异,并乐于接受核心成分浓度较高、配方较为精简、具有性价比优势的“原料桶”品牌。另一类为类似润百颜、夸迪、颐莲的护肤品牌,依托于大型透明质酸生产企业华熙生物和鲁商发展,具有天然的原料背书优势,若能够逐步具备底层的研发能力、配合一定的爆品营销能力和渠道发展能力,有望形成差异化优势。近两年润百颜等品牌的成功经验或吸引更多有类似优势的原料企业走向化妆品品牌化。3.2. 功能性护肤品牌日益丰富,国货产品进步明显我国功能性护肤品牌类型日益丰富,国货产品市占率进步明显。2011 年,我国功能性护肤品品牌主要为皮肤学级护肤品牌,且排名靠前的品牌主要为通过药店渠道较早进入中国的法系品牌和个别德国、日本品牌。2019 年,我国功能性护肤品品牌已形成皮肤学级护肤品牌和“成分党”品牌两大主要类别,其中皮肤学级护肤品牌包含更多产地的品牌、涉及敏感肌修复、婴童皮肤护理、抗光老化等多类型,不少品牌通过线上渠道实现较快的增长。从市场份额角度,国货品牌进步较为明显,薇诺娜、比度克、玉泽份额均有所提升,其中薇诺娜提升最快,由 1.2%提升至 20.5%,一跃成为皮肤学级产品份额第一的品牌。看好未来国货功能性护肤品牌市占率持续提升,主要原因如下:(1)我国消费者面临的皮肤问题和存在的消费倾向与国外有所差异,利于本土品牌差异化入局。①皮肤学级护肤品:受城市污染、生活压力大等多因素影响,我国女性敏感肌问题较为普遍,美国消费者遇到的晒伤、痤疮等皮肤问题在国内则较为少见。另外,我国消费者在解决皮肤问题中注重温和修护、青睐自然成分,而一些国外皮肤学级护肤品牌功效较为强烈、通过科学配比实现功效。这些不同使得本土品牌有机会迎合消费需求和趋势,差异化入局。②“重成分”护肤品:我国消费人群存在分化,分别通过“原料桶”和“成分优势”型品牌吸引重性价比的消费者和消费能力较高的消费者,欧美流行的“Clean Beauty”在国内还处于萌芽阶段。(2)我国企业拥有独特的资源禀赋。①皮肤学级护肤品:各国皮肤学级护肤品牌的发展往往离不开特定的资源禀赋,例如法系皮肤学级护肤品牌多起源于著名温泉地,美系皮肤学级护肤品牌往往有强大的研发背景。同样地,我国皮肤学级护肤品牌也拥有一些独特的资源禀赋。例如,我国幅员辽阔、植物资源丰富、植物提取工艺较为成熟,有更大的潜力开发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植物系皮肤学级护肤产品。②“重成分”护肤品:我国拥有较为先进的化妆品代工龙头和部分原料生产的龙头企业,有条件孵化出更多有差异性优势的“重成分”护肤品品牌。(3)立足医研合作,本土品牌更容易积累良好口碑。皮肤学级护肤品牌的品质与口碑建设,离不开与皮肤学专家的密切合作,在研发阶段即根据临床反馈进行针对性研发、产品生产后合作展开临床试验,从而为品牌积累专业化的良好口碑。而国外品牌对国内医院系统不够熟悉,很难实现产品本土化。4. 重点企业分析(详见报告原文)贝泰妮:薇诺娜皮肤学护肤份额领先,强劲科研保障产品创新。上海家化:玉泽引领“医研共创”模式,借助线上渠道高速增长。华熙生物:凭借全球领先的技术优势,以“HA+”策略打造多品牌矩阵。鲁商发展:积极布局玻尿酸产业链,打造化妆品知名品牌。蛋壳网络:HFP主打原液产品,优秀内容营销助力销售增长。创尔生物:深耕活性胶原赛道二十载,医疗器械、生物护肤齐发力。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化妆品品牌、产品之间有竞争加剧的风险。获客成本上升风险:随着互联网流量红利效应逐渐减弱,未来获客成本可能大幅增长,对行业公司业绩造成一定影响。消费需求整体疲软:若宏观经济整体面临下行趋势,造成消费需求不振,则将影响功能性护肤品行业需求增速。(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我国护肤品可分为大众护肤品和高端护肤品,2020年我国高端护肤品市场规模将达917亿元,同比上升9.43%,大众护肤品市场规模达1781亿元,同比上升7.10%。中国护肤品市场以大众护肤为主按照不同的价格档次,我国护肤品可分为大众护肤品和高端护肤品,高端品牌中国际品牌竞争激烈,而大众品牌中国有品牌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竞争优势,高端护肤品按照价格梯队划分为高端高档和高端中档两大类。我国护肤品市场以大众市场为主,根据欧睿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大众护肤品市场占比达66.5%,高端护肤品占比虽为33.5%,但其增长更快且占比呈现逐年提升趋势。我国护肤品市场以大众市场为主的格局,主要与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有关,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预计人们未来将更加青睐高端护肤品,我国高端市场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前瞻认为,2020年我国高端护肤品的占比有望达35%。中国大众护肤品规模增速不及高端护肤品基于高端护肤品的功能性效果相对较好,产品安全质量和技术含量较高,因此人们对高端护肤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高端护肤品的市场规模为838亿元,同比增长23.4%,2020年我国护肤品行业迅速增长,前瞻认为,2020年我国高端护肤品行业市场规模将达917亿元。随着近年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护肤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我国大众护肤品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大众护肤品的市场规模为1663亿元,同比增长15.2%,前瞻认为,2020年我国大众护肤品行业市场规模达1781亿元。中国高端护肤品市场在2021年有望达千亿级别随着人们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人们更加关注产品的质量和效果,因而具有相关护肤科技含量的能解决针对性肌肤问题的护肤品将更多地受到市场的青睐,同时,随着人们对护肤知识的了解的不断加深,人们对于护肤品的原料的安全性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能达到功能性与安全性相结合、技术和质量相适应的护肤产品需要相关的企业投入较多的研发,因而相应的价格也较高,因此,高端护肤品行业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前瞻认为,2021年随着疫情的结束,人们对高端护肤品的需求将快速回升,预计2021年我国高端护肤品的市场规模为1055亿元,到2026年我国高端护肤品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925亿元。更多数据来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护肤品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我国护肤品可分为大众护肤品和高端护肤品,2020年我国高端护肤品市场规模将达917亿元,同比上升9.43%,大众护肤品市场规模达1781亿元,同比上升7.10%。中国护肤品市场以大众护肤为主按照不同的价格档次,我国护肤品可分为大众护肤品和高端护肤品,高端品牌中国际品牌竞争激烈,而大众品牌中国有品牌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竞争优势,高端护肤品按照价格梯队划分为高端高档和高端中档两大类。我国护肤品市场以大众市场为主,根据欧睿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大众护肤品市场占比达66.5%,高端护肤品占比虽为33.5%,但其增长更快且占比呈现逐年提升趋势。我国护肤品市场以大众市场为主的格局,主要与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有关,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预计人们未来将更加青睐高端护肤品,我国高端市场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前瞻认为,2020年我国高端护肤品的占比有望达35%。中国大众护肤品规模增速不及高端护肤品基于高端护肤品的功能性效果相对较好,产品安全质量和技术含量较高,因此人们对高端护肤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高端护肤品的市场规模为838亿元,同比增长23.4%,2020年我国护肤品行业迅速增长,前瞻认为,2020年我国高端护肤品行业市场规模将达917亿元。随着近年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护肤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我国大众护肤品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大众护肤品的市场规模为1663亿元,同比增长15.2%,前瞻认为,2020年我国大众护肤品行业市场规模达1781亿元。中国高端护肤品市场在2021年有望达千亿级别随着人们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人们更加关注产品的质量和效果,因而具有相关护肤科技含量的能解决针对性肌肤问题的护肤品将更多地受到市场的青睐,同时,随着人们对护肤知识的了解的不断加深,人们对于护肤品的原料的安全性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能达到功能性与安全性相结合、技术和质量相适应的护肤产品需要相关的企业投入较多的研发,因而相应的价格也较高,因此,高端护肤品行业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前瞻认为,2021年随着疫情的结束,人们对高端护肤品的需求将快速回升,预计2021年我国高端护肤品的市场规模为1055亿元,到2026年我国高端护肤品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925亿元。更多数据来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护肤品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