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古老村庄令学者着迷 白坦成高校调研“网红村”赫克托

古老村庄令学者着迷 白坦成高校调研“网红村”

2018-08-08 10:59 |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 吴旭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谭文平(左一)和白坦村民合影。来自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的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生谭文平,已在巍山镇白坦村蹲点了近1个月。这个古老的村庄令他深为着迷,使得他孤身一人在陌生的环境里,与一群不会说普通话的老农亲密接触。无独有偶,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陈玉华也差不多于同一时期,带领研究生们来到白坦村,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主题作实地调研。这些学术调研活动后面有着同一个“牵线人”——市史志办。“史志工作不能闭门造车,东阳有丰富的文史资源,引进学术力量共同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市史志办主任张忠鸣说,理论研究是我市史志工作的短板,高校学术研究又缺乏资源,双方一拍即合。PK热门地,古村一鸣惊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是国内著名的农村研究机构,作为《中国“东南区域农村”之形态与实态》的子课题,谭文平在白坦主要调查“中华民国时期村庄的历史”。今年5月,研究院先后联系了浙江省和金华市史志办,两者均认为这样的调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今年刚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积极作用,经过筛选后确定把东阳作为调研目的地。市史志办向谭文平等人推荐了6个村庄:巍山镇白坦村、城东街道寀卢村、湖溪镇楼店村、六石街道北后周村、江北街道湶塘小区、歌山镇上蒋村。经初步走访,最终锁定了白坦村。“说实话,东阳有很多在全国乃至全球都非常著名的村庄,如横店和花园。但为什么最终选择了白坦村?这和我们的调研内容紧密度有关。”谭文平说,近年来,华中师大中国农村研究院的调查团队将全国农村分成七大区域,对每个区域的村庄历史形态或者说是传统底色进行重点调研。“因为是历史形态的调查,我们就把目光投放到了东阳若干特征上如‘教育之乡’‘建筑之乡’‘工艺美术之乡’等。而白坦就是这样一个文化底蕴深厚、格局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加上传统农耕时期形成了门类齐全的手工业体系。基于这些考虑,调研组选择了白坦村,希望通过对这个点的调研,深刻理解东阳在传统农耕时期的社会内在运行逻辑等。”谭文平还道出一层关系:该校和白坦村保持着较好的校村合作关系。上世纪末,研究院就有人到白坦调研“能人治村”,调研成果发表在《中国农村村级治理》一书中。业态丰富,诠注“百工之乡”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在白坦村采访村民。查阅家谱,走访老人,谭文平在白坦的调研主要围绕手工技艺展开,通过高龄老人的口述访谈和文史资料的搜集整理等,对1949年前村庄的“百工”形态展开调研,进而了解传统时期白坦村的经济形态、社会形态、文化形态和治理形态等。“白坦给我印象深刻的东西太多了,比如手工艺种类之多就令人吃惊,除泥工、木匠两大行业,还有裁缝、篾匠、石匠、鞋匠、镶牙匠、画匠等。用村民的话来说就是,你所能想到的手艺,白坦都能够找到。”谭文平查阅了家谱,里面专门有《手工业》章节,记载了民国时期白坦的一些著名工匠,如木匠吴撮着专门从事厅堂、庙宇的木构件装饰,泥水匠吴美法不仅擅长砌灶还工于壁画,篾匠吴来法竹编技艺超群,棕匠吴仁智能在棕绷上编出花鸟图案,裁缝吴维和除了做旗袍还给戏剧制作行头,吴岳林工于塑佛,鞋匠吴照土和吴友德会做云头鞋、船头鞋和戏剧专用马靴,吴友水是当地酿酒名师……经过深入走访,谭文平认为,丰富的手工艺业态给白坦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增加了家庭收入,另一方面手艺人走南闯北外出务工减少了家中劳动力,形成“有钱少人”的现象,在小农经营过程中出现了生产要素和生产过程的商品化萌芽:一是“专业”肥料的使用。家庭收入增加后,使得农民有能力对贫瘠的田地进行简单改造,购买鸡毛、猪毛等作为肥料,在当地形成了“鸡毛种玉米,猪毛种水稻”的说法,一些农民通过贩卖鸡毛、猪毛等谋取微利。二是雇人进行劳动。白坦水稻种植一年三熟,劳动强度高,但手工艺人家中劳动力缺乏,所以农忙季节需要雇人劳动,耕牛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往往与养牛之人一起被“雇”用。谭文平还发现,手工艺的发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白坦的村庄公共权力出现多元化、多中心。村庄除了有专门人员和机构管理宗族事务外,手工艺人有专门的行业组织“老师帮”,而挑盐的农户有专属的“挑盐帮”等,这些类似于行业协会的组织,使得白坦村的公共权力多元化。同时各行业组织内部又形成多个权力中心,使得村庄公共权力形成多中心的现象。由于收入增加,白坦村多数家庭的小孩子能够接受较好的教育。据《吴氏白坦宗谱》记载,1934年白坦小学第一学期就有180名学生,第二学期194人,他们中多数是手艺人的后代。“所有这些叠加起来,就不难解释白坦村何以会有这么多精良的古建筑以及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人物,可以说手工艺是白坦村在传统时期发展的最有力支撑,并促成了独特的传统乡村治理模式。”令谭文平感慨的是,白坦的手工艺人并没有把挣来的钱用于购买土地,而是将其用来做生意等,这对于农业社会将土地作为财富保障的模式是一大进步,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提供借鉴,助力乡村振兴任何调查都有它的学术目标和现实意义。对民国时期的白坦乡村实态调研有什么意义?“改革开放后,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白坦村的发展也是如此。作为一个田少人多的村庄,过去白坦村民不得不外出务工,挣钱补贴家用;现在白坦成了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地,吸引了来自贵州、云南、安徽、江西等地的人员就业。”谭文平认为,研究这样一个村庄,有两点最直接的意义:一是研究传统时期劳动力外流村庄的治理方式,为当下劳动力外流的村庄提供最好的治理范本;二是通过调研白坦村的特色产业,为其他地方的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植入借鉴。“时下,中国正处在高速发展和转型过程中。它有着深厚的农耕底色,而在农耕底色上形成的各种惯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必然会影响到国家的治理走向和基层治理态势,此次调研将为国家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历史借鉴。”

伐树于宋

中国农村研究院发布《地方政府沟通指数报告(2018)》

“新时代的基层与地方治理——《地方政府沟通指数报告(2018)》发布暨座谈会”举行 本网记者 明海英/摄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明海英 通讯员潘如男)4月9日,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农村研究院研究举行“新时代的基层与地方治理——《地方政府沟通指数报告(2018)》发布暨座谈会”,并发布《地方政府沟通指数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农村研究院黄振华副教授代表课题组发布并介绍《报告》的总体情况。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农村研究院黄振华副教授代表课题组发布并介绍《报告》情况 本网记者 明海英/摄《报告》以地方政府与民众的沟通状况为研究对象,以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以“平台—政府—民众”为基本框架构建指标体系,并测算相应的沟通指数得分和排名。政府和民众是展开沟通的基本主体,二者通过相应的沟通平台实现其沟通过程。据此,课题组构建“平台—政府—民众”的评估框架,并依据科学性、可操作性等指标设置要求,建立地方政府沟通指数的指标体系。《报告》共设置了 “沟通平台”“政府主动”“民众主动”三个一级指标。在一级指标下面,分别设置了11个二级指标和17个三级指标。《报告》采集了全国除港澳台地区以外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指标数据。相关数据均为地方政府公布的公开数据。数据采集渠道主要为网络搜索,包括地方政府官网、地方政府统计公报、政府信息年报、相关行业网站等。《报告》对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政府沟通指标进行了测算,并得到各地沟通指数得分。从总体排名看,在全部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总体排名中,沟通指数得分最高的是首都北京。排在前十位的城市分别为:北京、广州、深圳、上海、南京、杭州、长春、苏州、济南、成都。本报告以“平台—政府—民众”为基本框架,并据此建立了“沟通平台”“政府主动”“民众主动”三大分项指标。与总指数得分相比,分项指标的得分排名呈现一定的差异性。其中,“沟通平台”指标主要考察市长信箱、热线电话、政府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沟通平台建设情况。“沟通平台”指标得分越高,表明该地沟通平台建设成效越好。 “政府主动”指标主要反映政府在沟通过程中的主动程度,包括政策解读、官员访谈、民意征集、舆情回应等指标。“政府主动”指标得分越高,表明该地政府与民众沟通的主动程度越高。“民众主动”指标主要体现民众在沟通过程中的主动程度,包括民众拨打热线电话的次数和投递市长邮箱的情况等指标。“民众主动”指标得分越高,表明该地民众与政府沟通的主动程度越高。除了对样本城市进行指数排名外,《报告》还对指标得分的分布规律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一)从区域分布看,华东地区政府沟通指数的平均得分最高,其次为华南地区,华北和华中地区位列第三和第四位,东北、西北、西南三个相对偏远地区的政府沟通指数较低。(二)从地级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再到直辖市,随着行政层级和重要性的提升,政府沟通指数得分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三)人口规模与政府沟通指数具有关联性。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政府的沟通指数得分并不下降,反而呈现上升趋势。(四)经济发展水平仍是影响政府与民众沟通水平的重要因素。随着人均GDP的提高,沟通指数得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据悉,2017年以来,研究院积极组建指数研究团队进行集体攻关,“地方政府沟通指数”是这一努力的阶段性成果。未来,围绕地方治理领域,研究院还将陆续发布系列指数研究报告,为学界和政府部门提供更多指数研究成果。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明海英 潘如男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二胡

华中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徐勇致力于基层政治和乡村治理研究,构建中国政治学“田野学派”

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在桂子山上一座两层旧楼里,政治学者、华中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勇在这座楼工作。这些年来,他致力于基层政治和乡村治理研究,并基于多年的田野调查实践,提出构建中国政治学“田野学派”,新书《田野政治学的构建》本月初完稿。徐勇。“我想知道田野上发生了什么”“时代决定了我的方向。”徐勇曾在农村和工厂干活八年,1978年考上华中师范大学,主修政治教育专业。在校期间,他疯狂阅读、写作,发表了多篇论文,后留校进入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工作。此时,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唱遍神州大地,也传至校园。“我14岁从城镇到农村务农5年,是亲身体验过饥饿的。听到歌里唱,‘老人举杯孩子们欢笑’,我很想知道田野上发生了什么。”徐勇说,当时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的张厚安教授将视线投向农村,关注农村基层政权问题。受其影响,1987年,徐勇申报了国家教委哲学社会科学青年科研基金首批项目,专业领域逐渐转向政治学,踏上农村研究之路。徐勇说,当时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基于书本文献,当他把目光投向农村,投向田野,原有的方法已经远远不够。“我们这一代人是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时代里接受大学教育,并开始从事学术研究的。从事农村研究,只有深入到田间地头,才能感受到田野上正在发生什么。做农业研究的一定要到田头,做农村研究的一定要到村头,做农民研究的一定要到屋头。”走出校园,走出书本,“一是要出得了校,二是要进得了村,三是要进得了户,四是要找得到人,五是要说得上话,六是要说得了真话,七是要做得了朋友。”在多次田野调查中,徐勇切实感受到农民的伟大创造。农村变成“希望的田野”,农民从“饿肚子”到“有饭吃”,源于农村改革。在改革中出现了村民自治,“我看到农民自发地组织起来自我管理,解决许多问题,包产到户、乡镇企业和村民自治,都是中国农民的创举。”学者要超越现象,提炼理论20世纪90年代,“三农”问题显现。有一次,他到四川省大巴山区调查,夜里农民打着火把赶到他的住处,“从四面八方翻山越岭赶来,跟我反映情况。新世纪以来,经历了税费改革、新农村建设,现在农村的整体状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村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显学”后,因为多年“田野知农”的实证研究,2000年教育部设立重点研究基地时,将农村研究基地设立在徐勇所在的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作为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提出“百村观察计划”,在全国抽样选择了300多个村5000家农户进行每年定点跟踪观察,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经历持续不断调查后,徐勇觉得,已经到了从农村大量存在又不断变化的事实现象中寻找联系、从田野实践中发现和研究问题并建构理论的时候,“我们做学术,最终还是要超越现象,回到案头,提炼理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满铁公司对中国农村极其详尽的田野调查,形成报告《满铁调查》。一套《满铁调查》成为美国学者研究中国的“富矿”。基于危机感和使命感,徐勇推动了《满铁农村调查》翻译,现已翻译出版上千万字,“这些资料尽管是上世纪初的,但对于我们了解传统中国农村,学习可取的调查方法,大有裨益。”徐勇说,在借鉴满铁调查基础上,他主持的中国农村研究院启动了“深度中国调查”,这项数千人参与的工程全面深入挖掘中国农村传统底色,所调查的广度大大超越满铁调查,为原创性研究提供了依据,“‘中国农村在中国,中国农村调查在日本,中国农村研究在美国’的被动状态正在改变”。立志改变“有理讲不出”和“说了没有人信”今年4月初,徐勇完成新书《田野政治学的构建》。他以十五个章节,全面回顾和梳理了田野政治学的理论,其中包括一系列基本概念,如“家户制”等,初步形成了“田野学派”概念体系。徐勇将“家户制”概念,视为理解中国农村的一把钥匙。改革开放以后,农村改革以“包产到户”作为突破口。徐勇认为,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是家户制,改革开放后,也是家户经营体制显示出极大活力。随着时代进步,“过去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冒出来了。农民的需求从‘有饭吃’‘有钱花’到了现在的‘有保障’。比如久旱无雨,这些天灾如何面对?他们需要农业保险,需要国家兜底”。徐勇研究发现,当下中国农村农民与传统农村农民相比,已从“天高皇帝远”的自然状态转变为国家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国家形态。“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7年关注‘三农问题’,说明中央始终将‘三农问题’置于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持之以恒寻求解决之道,这是很不容易的。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最后一道难关是农村。这些年的实践也证明,关于农村的出路,中央有很好的部署。”徐勇回忆,2017年,年过六旬的他翻越大小凉山,当地路途艰险,条件恶劣,“山陡到什么程度,我不能在车上坐着,只能是躺在车上。但当地农民的生活已经好多了,一对旧社会是奴隶、曾经家徒四壁的彝族老人,每个月有低保,能够保障基本生活。很难想象,没有国家的力量,这些农民能够自我摆脱贫穷的困境。大小凉山去年实现了全面脱贫,我们国家能够让这些地方的人们脱贫,的确是人间奇迹!”徐勇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下一步工作主要做两件事,一是持续田野调查,二是深度理论开发。“中国创造了史诗般的实践经验,突破了因为农村农民问题而造成的‘现代化陷阱’。我们有史诗般的实践经验,还缺乏史诗般的理论建构,处于‘有理讲不出’和‘说了没有人信’的被动境地。我们要突破理论建构这道难关,在丰富的中国实践经验基础上创造出能与世界对话的政治学理论。中国人不能只是西方理论的‘验证者’,更要成为超越者!”徐勇简介:徐勇,1955年出生,湖北宜昌人。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教育部首批文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内最早将实证研究方法引入政治学研究领域的学者之一,主持大型中国与世界农村调查。长期从事中国政治与乡村治理研究。曾经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农民改变中国》《国家治理的中国底色与路径》《关系中的国家》多卷本等。“田野政治学”的主要构建者。(长江日报记者王慧纯)【编辑:朱晨颖】举报/反馈【来源:长江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梦中情

龚为纲、田先红:形式主义痼疾,用大数据来治

在整治疫情防控中的形式主义过程中,杜绝“填表抗疫”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各地工作部署和行动中间。“走访6小时,填表2小时”,在基层工作中,以各种各样表格填报为代表的形式主义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基层干部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忙于信息整理和表格填写,其中大多最后变成了办公室“故纸堆”。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结合时代背景开展问题分析可以发现,当前我们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系统化、可数字化、集成性、可积累的决策数据采集过程。一旦需要运用数据开展决策的时候,发现很难利用已有的数据信息资源开展决策,只能临时重新填报数据信息。一旦面临治理事务,就要求层层上报数据,治理事务越多,要求上报的数据也越多。“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最后落实到基层就变成了干部花费大量时间采集数据和填报表格。我们可以做一个比较,比如说BAT这样的大型互联网企业同样面临海量数据信息的收集问题,但BAT管理层并没有像地方行政干部那样,经常性地要求各个分公司的管理人员层层上报信息数据,以辅助公司决策。原因在于,现代企业的决策高度依赖于数据信息,而这些企业通过重构企业的运作过程,将企业的运作过程加以信息化,比如企业的财务报表、客户信息、交易信息、现金流量信息、货物信息、物流信息等等都高度信息化。这样海量的数据信息通过云平台被采集和记录下来,云计算重构了企业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企业变成了数字化企业,决策变成了数字化的决策,基于海量数据中的洞见可以服务于企业决策,企业也能够通过这个数字化过程中的海量信息进一步优化企业管理流程,提升企业绩效,实现治理的精细化。有人说基层管理不同于企业管理,需要数字化吗?答案是肯定的。基层治理数字化的必要性在于,当前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高度数字化的时代,当每个个体的衣食住行都变成数据,社会运行的过程都变成数据时,社会治理也需要随之数字化。如果治理体系在数字时代还依赖于传统的一套管理方式,依赖直觉和经验,依赖小规模临时收集的各种“小数据”,那么基层治理的效率就有可能落后于时代。当下已经有人意识到大数据在基层治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一旦需要去寻找大数据来辅助决策的时候,却发现大数据资源无从谈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基层治理要想基于大数据开展决策,首先需要把基层治理的流程纳入到云计算的平台,把基层治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信息加以数字化。例如,农业农村部推出了一个叫作“农业科教云”的云平台,云上有一个“农业技术推广”APP。这个云平台要求全国30多万个乡镇农技员注册,开展日常工作,农户则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提出他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农业技术问题,全国各地的农技员都能够看到这些提问信息。这个农技问答平台目前已经产生了几千万条“农技问答”信息,农户上传了几千万张各种庄稼的病虫害的图像信息。接下来通过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模型形成机器学习的训练集。具有高预测精度的机器学习模型被训练出来之后,以后农户只需要通过上传病虫害的图像,平台就能自动应答这些是什么疾病,通过什么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农技员只需要继续聚焦于那些疑难杂症。如此循环往复,通过这个平台所训练的“农技服务”的机器学习模型,最终能够达到“阿尔法狗”那样的水平。目前全国有60多万个行政村,200多万村干部,他们中的大多数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在解决各种基层治理事务过程中产生海量的数据信息。如果我们以数字化和云计算的思维把他们的工作重新规划,一个动态化的、集成化的数据生产机制就出现了:如果有一个“全国乡村治理”的云平台,根据基层治理的主要事务,对数据信息进行分门别类,村干部链接到这个云平台上,上报乡村治理过程中的各种数据信息,以及各类新出现问题的上报与反馈。那么日积月累,数据信息通过整齐划一的口径实现集成,基层治理的大数据就产生了。决策可以通过对这些海量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而不再动辄需要让基层干部填报各种各样的纸质表格,从而能够腾出手来专心研究解决更多实际问题。基于大数据的基层治理与决策,需要大数据信息的整合,发挥联动效应,数据孤岛没有意义,少数维度的数据信息没有意义,基层治理过程中的大数据实践,需要进一步实现数据的集成。当前各地也有不少基层治理APP和云平台,但是云平台间没有实现相互整合,数据信息的产生口径不统一,即便汇集在一起也很难发挥联动效应。未来,需要国家牵头进一步实现各种云平台的整合与对接,让多个部门自觉将大数据采集的过程加以“云化”。通过统筹规划的云平台,将业务开展过程数据化,彼此相向而行,互联互通,进而实现国家治理数据的采集、使用的过程集成,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作者分别是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及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教授)

樊迟

拥有110多年历史的华中师范大学,校园建筑具有浓厚的古典气息

华中师范大学是在1903年创办的文华书院大学部,1924年改名为华中大学,1951年组建公立华中大学,1953年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目前简称“华中师大”或“华大”,是教育部6所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之一。华中师大北门这里其实也是正门,这里是进入华师、打卡华师建筑的第一站。华大一号楼一号楼为仿梁思成风格建筑,被列为一级保护历史建筑。座落于桂中路北侧,是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历史文化学院的所在地。华大二号楼二号楼是文学院的所在地,也同为桂子山上最古老的一批建筑。华大三号楼三号楼为外国语学院和社会学院,分为南楼和北楼,北楼是办公室,南楼是教室。华大四号楼四号楼也就是华师的行政楼,位于喷泉广场东侧,又称红楼,是苏联风格的建筑。华大五号楼华中师范大学五号楼座落在杜鹃广场北侧,为生命科学学院。华大六号楼华中师范大学六号楼位于博雅广场南侧,也是数学与统计学学院的所在地。华大七号楼七号楼是华中师范大学的主要教学楼之一,是大学英语读写译、高等数学和部分选修课上课的教学大楼。华大八号楼八号楼是华师文科大楼,期末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四六级考试等考试也基本上都在这栋楼。华大九号楼九号楼位于博雅广场北侧,也成为理科楼,是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计算机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管理学院的所在地。华大十号楼十号楼位于博雅广场东侧,是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和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的所在地。文华公书林文华公书林楼是新闻传播学院所在地,位于恽代英广场的对面。也有一些公共设施,二楼有校史馆,三楼有校友会、学生事务大厅、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等。逸夫化学楼逸夫化学楼主要用于化学学院的教学与实验。法学院楼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低调而不失奢华的小红楼,这个学科实力雄厚。国交二号楼国交二号楼是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和中国农村研究院所在地。华大图书馆图书馆是自习圣地,这里有舒适的座位,这里有丰富的书籍。华大音乐楼音乐楼位于露天电影场东侧,是音乐学院所在地。华大体院楼体育学院位于南湖校区。田家炳楼田家炳楼是心理学院和教育学院的所在地。公管楼公共管理学院的教学楼外观简约美观。科学会堂科学会堂是学术性讲座的主要会场。佑铭体育馆佑铭体育馆是华师大的大型体育活动场所,每年军训的场地也在这里。网球馆球馆位于学子餐厅东侧,是一个室内的网球中心。乒羽中心乒羽中心位于佑铭体育馆北侧,学校的乒乓球和羽毛球比赛都在这里举行。露天电影场这里是具有重要历史的场所,那闪动着无数画面的白色放映墙是每周五晚定时放映的电影场六十多年的坚守。大学生活动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位于梅园东侧,这里是大学生活动的场所,拥有演播厅、多功能报告厅等。桂苑宾馆桂苑宾馆是华师校内主要的宾馆,也有一些学校机构在这里。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信息,欢迎关注我的个人主页,更多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如果您觉得文章还不错,欢迎点赞和留言哦。

守灵夜

华中师范大学2020新生,快来认识你们的辅导员!

据华中师范大学消息:金秋九月桂子山迎来了2020级新同学所有的遇见都是注定的缘分桂子山的一草一木、一物一景都在说你好!新同学!走进华师 梦想启航在华师的学习生活里有这样一位老师你必须认识他们,守护着每一位学生,悉心陪伴大家成长他们,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他们是青春引路人,也是梦想助力者他们是良师,也是益友他们都有一个名字“辅导员”今天小诗带你认识各学院2020级本、硕辅导员听听他们都有些什么话想对大家说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本科生辅导员 宋陈虹依新生寄语2020级的小可爱们,欢迎你们成为CCNUer,入主南湖畔~这里有友爱的师生同学、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实践活动,祝愿你们能在这里收获真情、练就本领、放飞梦想,作为辅导员的我愿与你们共成长、同进步,收获精彩、相互成就!01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数据工程实验室)研究生辅导员 张志新生寄语欢迎你们来到华中师范大学!在这里你们将遇到可亲的师长,可爱的伙伴,希望你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02教师教育学院研究生辅导员 罗忻新生寄语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创造新业绩!03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研究生辅导员 王潘新生寄语读研是一场新的征程,新的开始,愿你们能继续保持一颗好奇心,做一个勤奋又有趣的自己,既要学业有成,也要全面发展;做一个坚韧又敏锐的自己,坚持自己的坚持,不负年少好光阴。祝愿你们最后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04伍伦贡联合研究院研究生辅导员 胡妙新生寄语茫茫人海中,能和大家在华师相遇,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情,我会带着这份珍贵的“幸运”,在接下来的时光中,与大家一同乘风破浪,奔赴那些满怀期许的未来。05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生辅导员 胡依然新生寄语美丽的桂子山终于迎来了青春洋溢的你们,愿每位华师新人勇敢逐梦,不负韶华,成就精彩人生!教育学院本科生辅导员 王倩倩新生寄语在这个不平凡的2020年,在夏末秋初,我和你即将相遇在美丽的桂子山。教育学院,田家炳楼,将成为你梦想启航的地方。未来四年,我会与你一起乘风破浪,尽我所能,助你“C位出道”!研究生辅导员 许家瑞新生寄语亲爱的2020级新同学,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桂子山,成为桂山新主人。习总书记说,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在这里,你们即将开始自己的全新征程,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祝愿大家学习进步、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心理学院本科生辅导员 任嘉航新生寄语经春逾夏盼君现,风雨同舟启心程。2020的萌新们,我在这里等你们哦~ 研究生辅导员 桂先锋新生寄语心在梦在,青春不败!愿你们的到来,为彼此的青春留下真心笑容!我在心院等大家~O(∩_∩)O~文学院本科生辅导员 马骁新生寄语同学们,欢迎你们成为桂子山的新山民,来到文院大家庭。大学是一个重新发现和认识自己的地方,四年时间,承载着青春的理想和抱负。祝愿同学们能在美丽的桂子山收获一份梦想、一腔热血、一段情谊,也愿大家能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脚踏实地,砥砺前行。本科生辅导员 鲍思琦新生寄语愿知不足,尚要努力。新的起点,迈开脚步即是路。研究生辅导员 刘晓庆新生寄语华师文院欢迎你们的到来,愿你们带着文学的底色,多读书,读好书,沉浸思考,笔耕不息,在华师获得成长,在人生的舞台上绽放你们的光彩!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辅导员 杜雨薇新生寄语亲爱的2020级新生们,很高兴与你们相遇在南湖畔,桂子山,相遇在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你们正处青春年华,有无限种可能,希望你们在这美丽的桂子山上,勇于追梦,敢于尝试,不负韶华,不误青春,成就最好的自己! 研究生辅导员 李鸿新生寄语105个新生小豆,快到新传的碗里来!欢迎萌新加入新传学院,开启你们新的人生阶段,继续乘风破浪吧,少年们!历史文化学院本科生辅导员 付佳琪新生寄语亲爱的同学们,大学生活如约而至,在你们激动雀跃的同时,我和你们一样,早早就开始期盼这天的到来,愿陪你们一起成长,愿你们在这里积蓄梦想力量,书写青春篇章。研究生辅导员 陈勇新生寄语在桂花飘香的美丽时节,热烈欢迎大家踏进美丽的桂子山,加入到历史文化学院大家庭!桂子山一号楼是梦想起飞的地方,同学们成长发展的道路上不仅有沿途美丽的风景,而且也会存在荆棘需要大家努力奋斗、披荆斩棘。愿你们在美丽的校园中,收获自己的成长,享受自己的蜕变,两三年后成为更好的自己。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辅导员赵芸逸 李静宜赵芸逸李静宜新生寄语欢迎2020级的109位小伙伴来到美丽的桂子山,也感谢大家选择加入马克思主义学院这个大家庭。大学四年美好而又短暂,专业学习、学术科研、创新创业、志愿服务……未来四年,希望我们能够一起在桂子山这个舞台,用四年有限的时间,去创造人生无限的可能。研究生辅导员 唐慧颖新生寄语希望与2020级新生一起:珍惜韶华、不负青春;乘风破浪、砥砺前行。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本科生辅导员 陈瑞亮新生寄语大学,是青春的末端,是工作的预习,是自由求知的圣地,是确立观念的时机。区别于高度统一的应试教育阶段,大学阶段是检验一个人是否真正热爱学习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从跟着趋势做什么到自己知道要什么的关键时期。希望同学们能珍惜这精力充沛、自由发挥的几年光阴,勤学勤练,自律自强,收获一段无悔的青春。本科生辅导员 岳峥嵘新生寄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020年,卓越的你们在疫情肆虐的高考中发挥优异,即将迈入憧憬已久的大学校门。这是你们第一次放下高考的重担,开始追逐自己浩瀚的理想;这是你们第一次离开家庭的港湾,开始镌刻自己独立的模样。大学,像一个梦工厂,描绘着你的未来,编织着你的梦想。愿你们的大学时光无限美好,感恩我能有幸见证你们青春的成长。缘起华师,情归经管。在这特殊的一年,我在南湖等待“新新廿廿”的你!研究生辅导员 王琰新生寄语奋斗正当时,莫负好韶华。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辅导员 佐一男新生寄语亲爱的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未来的四年无疑将是你们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你们迈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请大家好好珍惜这四年时光,学会思考、学会独立、学会合作、学会管理。作为你们的辅导员,我将亲眼见证你们的成长,并陪伴你们一路前行。研究生辅导员 廖伟新生寄语允公允能,求实求新。聆听南湖浪涌,心嗅桂香灵动。愿大家在南湖湖畔续写人生新篇章。法学院本科生辅导员 林聃新生寄语白云黄鹤,知音江城;南湖水漾,桂子沁脾。恭喜大家成为桂子山的新主人,也成为我们最亲爱的同行者。希望你们秉持求实创新,立德树人的理念,在这里发现自我、相知相惜,在这里激昂文字、放飞梦想,最终在这里充实人生、丰富灵魂。很高兴能和大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希望你们能尽快融入法学院大家庭,并在这里发现自我、创造自我、实现价值。鲜衣怒马少年时,且歌且行且从容!研究生辅导员 胡羽新生寄语欢迎同学们来到法学院!祝愿同学们收获求知之喜、同窗之谊,践行“慎思明辨、法济天下”的院训,德法兼修、实现理想!社会学院本科生辅导员 周鹏缘新生寄语欢迎同学们来到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这个大家庭,在这里将开启你们人生的新旅程。作为辅导员的我将协助大家适应桂子山的新环境,翻开新的篇章。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希望大家能在接下来的四年时光里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相信哪怕未来经历风吹日晒,你们都是最帅的社院学子。祝大家开学顺利,愿各位:来时,缘聚八方;走时,鹏程万里!研究生辅导员 翟娟新生寄语不平凡的一年迎接不平凡的你们,未来我们一起努力。夜色渐弱外国语学院本科生辅导员 牛静新生寄语学以修身,笃行不倦,我们一起在外院成长。本科生辅导员 刘琴新生寄语期待在桂子山和你们一起书写新的故事。研究生辅导员 李金督新生寄语希望你们在华师求学期间。做一个有理想信念的人,做一个善独立思考的人,做一个会为人处世的人。信息管理学院本科生辅导员 蒋可鸣新生寄语乘风破浪新作为,信管启航奥利给-欢迎2020级萌新加入信息管理学院大家庭,让我们一同谱写在华师信管的美好乐章。研究生辅导员 李静新生寄语热烈欢迎大家来到信息管理学院。三载研途,乘风破浪,与君共度,不负韶华!体育学院本科生辅导员 张沛铭新生寄语愿你们奋斗在大学、成长在大学、收获在大学。愿我们守住4年美好时光,共同书写青春华章。研究生辅导员 冯照新生寄语确认过眼神,你是要在体院乘风破浪的人!音乐学院本科生辅导员 王康新生寄语十年寒窗磨一剑,如今始为华师人。2020级的萌新们,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桂子山,这里将是你们新的起点。希望你们在人生最美好的四年里,都能做一个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人,改变你所能改变的,适应你所不能适应的,严于律己,刻苦钻研,超越自我,全面发展。未来的时光让我们一起积极的学习、生活和实践,学思践悟、知行合一,在华大音院的每一天将会在你们的心中烙下最难忘的印记!研究生辅导员 万红霞新生寄语青春由磨练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希望你们可以抛开过去的荣誉与光环,铭记昨天的努力与梦想。在未来的几年逐梦旅程中披荆斩棘、矢志前行,谱写出属于自己的美妙乐章!美术学院本科生辅导员 汤益迦新生寄语祝贺美院2020级的优秀“后浪”们步入大学,开启人生中的崭新旅程。接下来的四年里,让我们一路同行,以未来之我,坚定理想信念,以奋斗之我,练就过硬本领,以披荆斩棘和乘风破浪的勇敢姿态,让青春绽放绚丽之花,收获更好的自己。本科生辅导员 王璐新生寄语亲爱的2020美院er,经历了双重考验的你们乘风破浪而来,在美丽的桂子山上即将开始新的征程。未来一千多个日夜,我将与你们一起踏浪而上、不负韶华,遇见更好的自己!愿四年之后,无论时光如何流转,都能记得清今日的一腔热情,守得住自己的初心!研究生辅导员 孙宇新生寄语同学们,9月是一个新起点,你们即将在桂子山开启新的旅途。衷心期盼大家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秉承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求学精神,不负韶华,不懈攀登,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本科生辅导员 张路阳新生寄语四年听起来很长,其实也只是须臾一瞬,希望入校后的你能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节奏,并找到一件热爱的事。保持炙热,坚持下去,或许前路未必是光明坦荡,但也一定充满无限可能。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研究生辅导员 张岚新生寄语放眼未来,立足现在,做自己的人生强者。我在数学与统计学学院等你!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辅导员薛舒尹新生寄语欢迎各位桂子山的新山民们!希望同学们好好珍惜四年的大学时光,提升自主能力,锤炼坚毅的品格,努力成长成才。在四年的时光里学好一门专业、掌握一项本领、遇见一辈子的朋友。作为辅导员,我会始终在你们身旁,与大家共同成长。本科生辅导员 要娅楠新生寄语物理学院的2020级新生你们好呀!非常开心大家能加入华师、加入物理学院这个有爱的大家庭,你们的到来为华师、为物院注入了新的力量。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希望大家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能找到自己喜欢和热爱的事物,希望大家在华师遇到更好的自己!我在桂子山等你!研究生辅导员 王秋革新生寄语即将迎来2020级新生同学们,作为研究生辅导员,内心激动而又期待,因为每一年的新生同学们都会为物理学院注入更多的活力,增添更强大的新力量。愿每一位新生同学,都能在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获得更多的科研知识,开启新一段宝贵人生经历。化学学院本科生辅导员 刘诗雨新生寄语“多彩化院,铜锌向前”,让我们一起在化学学院这只大容器里,发光,放热,绽放自己的色彩吧~本科生辅导员 聂敏新生寄语亲爱的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华中师范大学开启一段新的旅程。在未来的四年里,祝福大家收获健康的身心、快乐的生活、专业的知识。我们在桂子山上一起成长!研究生辅导员 梁晋华新生寄语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愿2020级新生,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辅导员 赵耀新生寄语一段新旅程的开始,一些新故事的缘起。进入大学每一个人都不再有曾经的标签,都站在了相同的新起点,却将走相同也不同的青春路。青春需早为,岂能长少年。愿生科院的每一位“华大青年”都能在纷繁的环境中,守得住本心,抓得住机会,抢占自己人生的C位。9月,我在桂子山等你。研究生辅导员 杨春燕新生寄语在这个清新明媚而又收获成熟的九月,你们带着梦想、伴着自豪,相聚于理想中的求学胜地桂子山,开始人生又一崭新的旅程。在这里,我们需要完成一次美丽的蜕变,变得更加独立、更加有责任、有担当!在思想、业务和能力上全方位历练自己,成长为综合发展的优秀人才!在这里,老师们给的很可能就是一块土地,甚至一片荒山,我们要思考春天播什么种子,如何施肥和管理,到了秋天才会有收获。所以我们必须要提升自学能力和科研动手能力。研究生阶段,压力是不可避免的。需要大家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保持一份积极向上的勇于面对挫折的心态,才能将课题顺利的进行下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时光荏苒,青春短促,人生有涯,求知无限。面对新的征程,让我们用拼搏的汗水冲刷掉娇气和懦弱,用优异的成绩去证实自己人生的价值!现在,就让我们吹起前进的号角,击响出征的战鼓,以充沛的精力去迎接新的征程!计算机学院本科生辅导员 何帅新生寄语从爱得深沉的那片土地到“每天不一样”的大武汉,从桂香灵动的桂子山上到新居焕彩的南湖畔边,南湖新大楼盼来了新一批迎着朝阳的蓬勃力量,大学新起航期待着新时代堪当大任的计算机人。“察势者明,趋势者智”,“青春梦”的序幕已经拉开,“中国梦”的使命毅然在肩,坚定跟党走,奋进新时代,愿2020级的你们立鸿鹄志、怀感恩心、做奋斗者,为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贡献力量!研究生辅导员 蔡庆昱新生寄语时光荏苒,青春短促,人生有涯,求知无限,怀揣梦想,编写计算机人的故事!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本科生辅导员 宋发亿新生寄语干净自强,用努力赢得自尊;温恭直谅,用善良守护初心。在十号楼(南楼)等你们到来!研究生辅导员 王嵘蓉新生寄语研究生的求学时光,愿同学们探求新知,放飞梦想,砺翅华师,全面成长。在未来收获的季节可以拥有引领未来的目标,掌握独辟蹊径的智慧,追求止于至善的大爱,存有持之以恒的勇气。欢迎你们的加入,城环学院因你而精彩。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本科生辅导员 魏露新生寄语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愿开启大学生涯的每一个你,不汲汲于过往,不戚戚于未知,活在当下!研究生辅导员 骆婉婷新生寄语2020级的萌新,很荣幸能陪伴大家,开启三年的研究生时光。春播、夏长、秋收、冬尝,希望大家将当下的目标与未来的前程了然于心、成竹在胸,彼此共同成长。语言研究所研究生辅导员 朱芸新生寄语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样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你们迎来了人生路上的新征程,开启了研究生新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华师欢迎你们的到来!希望你们能够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用饱满的热情和踏实的态度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祝福大家!愿平安健康,幸福满满,收获多多!中国农村研究院研究生辅导员 李杰新生寄语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生活应该更有目标、更加努力!沉下心、聚起神,认真学习、认真做事,锻炼综合能力,不断拓展自身的思维广度和思想深度,做一个有大格局的人!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研究生辅导员 秦曰涵新生寄语研途漫漫,唯学作伴。热烈欢迎各位同学来到华中师范大学,加入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的大家庭,开启人生崭新的一页。在这美丽的桂子山上,你们定能从书籍中探得乐趣,在科研中遇见惊喜,收获成长、享受蜕变。希望大家在华师求学的时光里,夯实专业知识、培养人文底蕴、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创新意识,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书写人生华章。报到完毕,开学在即小诗和辅导员们在桂子山上欢迎每一位新山民的到来也期待与大家一同乘风破浪继续勇往直前!责任编辑:苏琬童审校:刘志强来自华中师范大学

变奏曲

华中师范大学3名学子入选“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近日,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共同组织开展的2019年度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获奖结果揭晓,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勒德勐豪、数学与统计学学院孙健、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季宇振三位同学,荣获“2019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自强故事为他们的绚丽青春点赞!勒德勐豪:以知践行 知行合一勒德勐豪,现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语言文学系。2018、2019年两度被选为湖北省青年代表参与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青年论坛。在疫情期间,也积极投入抗疫工作,获评华中师范大学“抗疫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知行合一,奋力逐梦在支教期间,勒德勐豪跨专业承担了高一物理以及通用技术学科的教学工作,课余时间主动为学生进行辅导。他积极投身于学校行政工作中,担任学校校团委书记助理、高一(15)班副班主任等职务,组织开展了余庆县足球联赛、一二九诗歌大赛等13场文体活动。积极策划、开展“筑梦华大·与爱同行”武汉行活动,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筹集善款27000余元,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勒德勐豪在2018年参与中国中部国际产能合作论坛暨企业对接洽谈会担任翻译志愿者,为上合组织前副秘书长扎哈罗夫担任全程交互式传译,获得高度肯定。作为湖北省优秀青年代表在参加俄罗斯萨马拉参与第五届中俄“长江-伏尔加河”两河流域青年论坛中,担任活动期间湖北省代表团主翻。2019年,作为共青团湖北省委志愿者协助带团前往湖南长沙参与第六届中俄“长江-伏尔加河”两河流域青年论坛,并于《新时代中俄友谊发展中的青年》青年圆桌会议中发言并获奖。战“疫”有我,贡献力量在疫情期间,了解到学校防疫物资紧缺后,经过多方筹措,勒德勐豪争取到了一批可化为5吨以上84消毒液的7500片泡腾片、200只医用丁腈手套、百余只医用口罩以及15件防护服等防护消杀物资,并将物资从厂家送到学校。“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疫情期间,他利用微信、qq等网络平台组织召开了所在学生党支部的疫情防控专题党课,通过各种渠道最终募集善款共1956.5元。孙健: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孙健,现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自幼因眼睛发育不好,双眼视力均只有0.4。但凭着超乎常人的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中师范大学,进入大学后用加倍的努力让自己取得专业排名前10%的好成绩,疫情期间克服困难,勇于服务,受到中青网、光明网等媒体报道。穷且益坚,奋力拼搏面对无常的疾病,孙健一直乐观地学习生活,学习中他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去认真完成每一门功课,每一节课都会提前一个小时左右进教室。因为疫情,学校没有开学,由于眼睛几乎不能看电子产品,他就靠听和自学看书来完成功课。疫情期间,他还积极参加家乡的守卫卡点和线上助学,用笔写下解题过程,拍成视频讲给受疫情影响的高中生,身体力行为社会服务。坚定信念,砥砺青春不一样的经历让孙健深切地体会到健康和信念对个人的重要性。他在日记中写到:“身心强健并自强不息应是青年人追梦时的模样,然而身体受限也并不能阻止我继续向往星空大海。我深信理想从来不会抛弃任何人,心中有坚持有热爱,夜行也会找到灯火。青春尚未散场,不如继续追寻,找一个更好的自己、更好的明天!”季宇振:燃创业之魂 坚守于凛冬季宇振,现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他在疫情期间全身心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组织捐赠1000余斤蔬菜送至学校。同时还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担任博雅创业实践班班长及三家初创公司合伙人,并获得华师自主创业奖学金。抗击疫情,坚守岗位疫情来袭,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季宇振义无反顾地加入了社区抗疫志愿活动,成为查田镇茶丰村的一名抗击疫情志愿者,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筹备物资资源,共渡难关作为华大众梦科技有限公司法人,季宇振为了让封闭在学校的老师同学们吃上新鲜蔬菜,他积极筹划准备,经过于农场和学校的多次沟通协调,1000余斤爱心蔬菜于3月22日下午四点抵达学校,经社区统一安排,依次送到留守在社区居民手中。湖北省大学生“自强之星”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自强之星的选拔培育工作,“大学生自强之星”评选活动开展以来,校团委精心组织、广泛动员宣传,积极开展寻访、推荐活动,经学校申报、省级遴选、专家委员会推选及团中央评选等环节,除了以上三位同学获“2019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化学学院黄立钢、中国农村研究院谢放两位同学荣获“2019年度湖北省大学生自强之星”。化学学院17级本科生 黄立钢黄立钢,男,汉族,共青团员,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17级本科生。在高中阶段获得”全国最美中学生“称号,进入大学后,多次获得校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志愿者、恽代英菁英学校(校级青马工程)优秀学员等荣誉。中国农村研究院研究生 谢放谢放,男,汉族,共青团员,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研究生。曾在2020年2月作为志愿者参与武汉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隔离病房负压环境确证检测工作,协助确保医院如期建成,并将其所得奖品全部捐赠给学校档案馆。树立典型,跟踪培养校团委始终致力于培养青年人才、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上作出重要贡献,全力服务学校一流人才培养,在树立典型后也注意继续跟踪培育。于2018年度获得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的黄伟鑫同学当选为全国学联二十七大代表。校团委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赛事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如“百生讲坛”活力团支部、优秀主讲人评选活动、“逐梦双甲子建言桂子山” 华中师范大学第三届校园调研大赛、组织开展2020年“聂绀弩杯”大学生中华诗词邀请赛、组织团员青年观看“‘疫’起爱国·云上‘青’课堂”直播授课等。不断鼓励青年学子以最青春的名义,勇敢追求理想目标,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实现人生价值,使青春焕发出最绚丽的光彩。战“疫”志愿者向榜样学习发挥特长,展示个性不断学习,充实自我拓宽眼界,提升境界坚定理想信念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大宣传部舆情与新媒体中心责任编辑: 汪露(实习)李宁佳 付飞燕内容来源:校团委审校:刘志强

报到日

华中师大智库进入高校智库百强榜

楚天都市报12月27日讯(记者揭明玥 通讯员党波涛)今天,记者从华中师范大学获悉,该校中国农村研究院以A+等级进入高校智库百强榜。同时,《中国农村调查》系列报告(著作)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2018年度精品成果。《中国农村调查》系列报告(著作)是中农院推进“中国与世界农村及基层调查工程”的重量级成果之一,主要涵盖中国农村深度调查、中国家户制调查和中国农民口述史调查,具有规模大、深度性、抢救式的特点。这一系列成果的面世对于服务国家和政府决策、助力学术开发和研究、记录和传承乡村文明均有积极作用。据了解,CTTI目前共收录机构706家、专家11992位、活动17878场、成果115421项,在国内的智库评价领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今年发布的CTTI高校智库百强榜即是从706家来源智库中经过多重指标科学测算的结果,百强榜中A+等级为最优,共25家,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位列其中。中国智库索引(CTTI)2018年度优秀成果面向所有来源智库征集,量化标准包括研究选题有重大价值,立足中国国情,坚持问题导向;研究方法突出专业特色,注重数据支撑,具有较大的资政意义和参考价值;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决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学术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此前,中国农村研究院于2016年12月入选首批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2017年初华中师范大学与教育部签订协议,协议中明确规定中国农村研究院的智库建设任务,从而成为教育部的签约智库;当年5月,中农院荣获2017CTTI-BPA智库最佳实践案例评选最佳管理类特等奖;随后的9月,中农院以教育部签约智库的身份参加了由教育部社科司与复旦大学中国大学智库论坛共同举办的中国高校高端智库联盟成立仪式及首届圆桌会议,成为高校高端智库联盟的一员。

美咲

逃离大城市的年轻人,老了还要逃回来

#最适合养老的城市#这个话题只适合爱幻想的年轻人。等你真的老了,也许就知道世界没有那么多浪漫,有的只是种种棘手的现实问题。各位上(she)班(chu)族不妨来想想一个问题:哪里最适合你们养老?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大概是逃离北上广深,去一个清静点的地方,不用挤公交地铁,不用急急忙忙过马路,不用呼吸汽车尾气,夏天有树荫或大海,冬天有暖融融的太阳。将5A景区数量作为“养老城市”的标准之一,显然不得其法。前段时间,#最适合养老的城市#这一话题上了微博热搜,不少网友也是这么想的,厦门、昆明、大理等地方都有人提及。有博主煞有介事地查了各地1月和7月平均气温、空气质量水平、人文历史和风景名胜,得出了三档最佳养老城市:第一档是三亚和大理,好山好水,自然环境基本可以秒杀全国绝大多数城市;第二档是厦门、北海、珠海、海口,都是著名的旅游小城;第三档是滇中南、广西西部的山水小城,如云南腾冲和电视剧《花千骨》取景地广西大新县。其实啊,这些地方看着美好,去旅游玩玩可以,真要去那里养老,未必靠谱。大理适合休闲,却不一定适合养老。小城未必那么美好对传统中国人来说,“养老”一般要满足两个需求:一是环境,二是情感。能同时满足这两个需求的地方,往往就是家乡的小城、小镇、小村,落叶归根是很多中国人晚年的选择。所谓“大城市适合奋斗,小城市适合养老”,这样的说法早已不新鲜。在人们的想象中,小城市和农村景色优美、气候适宜、物价低廉、邻里和睦,在这里晒太阳的老人们,也自带慈眉善目的神态,心情舒畅,延年益寿。近些年来,田园生活也是网络上、电视综艺里的热门题材。很多自媒体和网红都争相去农村体验生活,经过镜头过滤的乡村生活,要么是阳光、沙滩、白浪、仙人掌,要么是青山、绿水、麻将和漂亮民宿老板娘。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也不禁畅想,能够在这样的地方养老,该是何等自在啊。广西桂林的山村,环境绝好。事实上呢?人们对于小城镇、乡村的印象,往往经过了多个滤镜的美化,只见其一、不见其二,甚至这“其一”也被媒体滤镜或情感滤镜美化过了。笔者同事讲过一件亲身经历的案例:他父亲从小离乡,在广州生活了几十年,临老退休想回河南老家,盖个房子颐养天年,老家有乡音,有童年伙伴,听起来很美。同事听说之后坚决反对,理由就是乡村环境污染严重和医疗条件落后。“你的那些童年伙伴还剩下几个?”相关数据和图片资料一摆出来,他父亲就从此作罢,安心在大城市享受晚年生活了。农村居民或许有能力盖房、买车,但环境污染、医疗条件是最影响居住体验的两大要素。很多年前,乡村环境是不错,山还是青的,水还是绿的,但由于长期缺乏现代化的管理和规划,加上工业转移到农村地区,环境污染很可能比大城市还要严重。去年4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评论文章《工业污染为何总发生在农村?》,批评了各地的农村污染问题:“某地有企业利用渗坑排放有害物质,导致农灌井水质变红,农民只能‘红水浇地’,种出粮食自己也不敢吃;又有地方被曝出企业长期倾倒工业废渣,虽然当地村民意见强烈,但当地一些干部对污染却有意纵容;还有的地方被发现化工企业存在工业废水、化工废料非法偷排的问题……”农村本身产生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也缺乏污水处理系统和垃圾收运系统。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潘碧灵在提案中表示,目前我国有250万个自然村、6.7亿农村人口,污水处理率还不到10%。农村河流、湖泊的污染情况很严重。由于广大农村地区的环卫系统不完全或者没有,农村保洁员配备不足,生活垃圾随处堆放、禽畜养殖污水随地排放等问题已是常态。近些年来,乡村建设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在浙江,部分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覆盖率超过90%,环境有所好转。但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农村养老还要面对一个性命攸关的问题:病了疼了,去哪里就诊?据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中国农民社会文化状况报告》(2014)显示,在农村地区,每千人拥有的诊所数为0.88个,千人所拥有的医务人员数为1.44个,千人所拥有的病床数2.33个。这些诊所通常只能承担小病小痛治疗、老年慢性疾病管理、小儿疫苗接种等基础公共卫生服务,遇到大病,人们还是只能去地级市以及省会城市的大医院求诊。这时,距离三甲医院有多远,就成为了衡量养老质量的金线。一间典型的乡村卫生所,条件简陋。图/新华网养老的最佳地方,还是大城市前段时间,中国健康养老产业联盟和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联合发布了一份报告,综合考察了全国各大城市的生态环境、民生幸福、医疗水平、产业融合等指数,评选出2018年中国最适宜养老的前50强城市。在前10强养老城市里,有7个都是一二线城市,其中一线城市深圳和上海更是荣登最适合养老城市的冠亚军。虽然现在的年轻人动不动就喊着要逃离北上广,但我们由此也不得不承认,最适宜养老的地方,不是农村和小城市,反而是像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养老城市的需求,早已摆脱了农业社会的田园想象。据一项国人养老准备报告显示,在养老重要性排序方面,有高达74%的受访者选择了“完善的医疗服务”,其次是“良好的居住和服务设施”(62%)和“良好的自然环境”(38%)。由此可见,无论在哪养老,中国人最大的焦虑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健康”。医疗条件是养老第一要素。根据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2017年推出的《中国医院排行榜》,全国百强医院有一半都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三座一线城市,而接下来就是杭州和成都(杭州有4所,成都有3所)。在三甲医院的数量上,大城市也独占鳌头。以北京和广州为例,北京有36家三级甲等医院,广州有35家,这个数量在很多大省都是尚且没有达到的。三甲医院作为中国最高级别的医院,它的数量能很好地代表一个城市的医疗水平,而一个地区的医疗水平也能保证这个地区人们的平均寿命和身体健康。不仅如此,政府在对老年人的补贴和照顾上,大城市做得也会比小城市好。2016年,上海发布新的老年综合津贴制度,65岁以上的户籍老人,将获得75-600元不等的补贴。天津、广州、深圳等地还给老人提供了免费体检、低偿入住老人院、居家养老资助、覆盖全市的长者饭堂、提供长期护理保险等福利。长者饭堂。深圳成为2018年最适宜养老城市的第一名,除了港湾城市的自然环境加分不少,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强大的财政能力,以及近年直线上升的医疗条件。随着北大深圳医院、港大深圳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陆续进驻,深圳的三甲医院目前已经达到了18家。如果还要考虑第三代的教育问题,最佳的选择还是北京、广州、上海等教育强市。目前大部分985、211阵营的名校都位于省会城市,北京和上海两个直辖市自不必说,广东的名校也多数集中在广州。也就是说,如果去深圳养老,孙子上学和自己看病——广东最强的医院毕竟在广州——可能都要往广州跑。更重要的是,广州的房价在一线城市中最为友好。广州,一对老年闺蜜正准备过马路。其实你对养老一无所知在#最适合养老的城市#话题的讨论中,虽然很多年轻人都想逃离北上广深,但无奈的是,从目前的医疗和养老产业发展水平来看,以后留在大城市养老仍然是很多年轻人的最佳选择。问题是:留在大城市,从来不是一个容易的问题。DT财经·城数最新发布了一份《2019中国主要城市青和力洞察报告》,我国城市青和力(指代一座城市吸引年轻人的能力)排名前六名依次分别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成都——四座一线城市和两座新一线城市,房价当然是领先全国的。上海的现代化程度很高,但留下来可不容易。即使你在这些城市买了房产,有了安身之处,养老依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据《2018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预测,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我们每个年轻人至少需要准备182.2万元人民币的养老现金储蓄才可安度晚年。可是,中国年轻一代对养老的态度却有一种普遍的乐观,有将近一半的年轻人深信自己以后会有足够的储蓄用于养老。与上两代人不同,祖父母、父母辈大部分的养老收入近90%来源于离退休养老金以及子女供养,而独身、少子成为潮流的这一代年轻人将很难再依赖同样的养老模式度过自己的晚年。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据清华大学和腾讯联合发布的《2018年国人养老准备报告》显示,有九成多的年轻人没有做过具体的养老规划或从来没有想过做养老规划。更现实的问题是,随着深度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很多问题将会是个人难以规划避免的。截至去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了2.49亿人次,占总人口比例的17.9%,而当下被认为老龄化危机最严重的国家日本,其70岁以上人口占比为20.7%。假以时日,随着中国人均寿命继续增长,中国的老龄化程度也会更高。而目前大城市的医院数量和床位数量,应对当下的病患尚且捉襟见肘。一个城市的医疗条件,对任何人都是首先要考虑的事情。无论如何,留在医疗条件更好的大城市,总归安心些。现在再回头去看#最适合养老的城市#的讨论,也许你已经有了最佳选择了。就像博主@弗虑弗为所说,这个话题只适合爱幻想的年轻人,等你真的老了,也许就知道世界没有那么多浪漫,有的只是种种棘手的现实问题,所以哪座城市最适合养老?当然是你医保所在的城市最适合养老啊!作者 | 赵皖西,周奉人欢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新周刊原创出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王道

三年专业第一!湖北美女学霸,取得清华、上交offer,现直博南开

她连续三年学分绩排名专业第一,推免学分绩排名专业第一;她参与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并获得特等奖提名,创造学校该项赛事历史最好成绩;她参与多个国家级、校级科研项目,作品获国内外多项大奖。大三时,她参加多所知名院校夏令营,并取得清华、上交、南开优秀营员,最终选择了南开大学攻读世界经济专业博士研究生,继续学习深造。她就是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17级本科生陈菲。志向远大 积极进取刚进入大学,陈菲便立下了做学术的志向。她以三年如一日的努力学习作为源头活水,积极进取。陈菲在大部分专业核心课程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她连续三年获得校"三好学生",连续两年荣获国家奖学金。学习之余,陈菲十分注重英语能力的培养。她一边学习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一边攻读了华中科技大学英语专业双学位。持之以恒的努力让她的英语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她一次性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并取得商务英语证书。脚踏实地 行稳致远除了理论学习,陈菲深深立足于实践,参与多项调研活动,并取得卓越成果。她认为,在我国农村空心化的现状下,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2018年6月,她和3名同学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研究影响涉农专业学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农业创业、参加职业农民培训的因素,了解现实大学生的培训需求和政策需求。最终,陈菲所在团队共同完成的一份十万余字的访谈实录及一份调研报告《从"身份"到"职业"的转变,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兴职业农民培训的调查与研究》,在第十三届华中师范大学"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三等奖。此外,出于对于口述史调研的兴趣,陈菲还参与了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百村调研活动。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她深入农村基层,听取百姓意见,访谈录音一百余小时,独自撰写八万字访谈实录,并最终荣获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寒假"百村观察"调研三等奖。勇于挑战 披荆斩棘为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陈菲积极参与各类竞赛。2019年5月,她在魏伟副教授的指导下,成功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 A 类科研立项并优秀结项。她的作品先后荣获第八届计量经济学论文大赛三等奖、第六届全国大学生"一带一路"建设征文大赛二等奖、工行杯湖北省大学生经济学术研讨会优秀奖等众多奖项。为打下坚实的数理基础,陈菲还与同伴一同参加数学建模的暑期培训,积极参加各类数学建模比赛,先后获得第九届亚太地区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组湖北省二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提名。认真负责 热心工作"学生会的工作在我看来其实也是一种娱乐,只不过这里的娱乐加了引号而已。"陈菲深深热爱文字宣传工作,在校期间她担任了华大青年文创编辑部专访组记者、学院团委学生会新闻通讯部部委、校学生会宣传中心新媒体微信组部委、1706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班长。认真对待每一份工作的她,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荣获校级优秀共青团干部、学生工作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在将近三年的经济学专业学习中,我享受着学习新知识的乐趣,体会着研究一个新领域、探究一个新问题带来的惊喜。在进行实证研究的过程中,更是体会到了胡适所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这也愈加坚定了我在这一领域继续深造的决心。"陈菲参与了清华、北大等多所学校夏令营,并取得清华、上交、南开优秀营员,最终她选择了南开大学直接攻读世界经济专业博士研究生,继续学习深造。一路走来,陈菲明白,只有脚踏实地,去研究,去摸索,才能披荆斩棘,取得最终的胜利。面向未来,她将继续怀着对探索新事物的热情,不断前进,勇攀高峰。素材来源华中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