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报考录取比是衡量考研报考难度非常重要的指标,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公布了近三年考研报录比信息,文都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汇总了华中师范大学2020考研各专业报录比信息。华中师范大学2020考研各专业报录比汇总教育学院 教育学专业报考人数1651人心理学院 心理学专业报考人数1497人外国语学院 学科教学(英语)报考人数1346人文章数据来源: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以上就是文都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华中师范大学2020考研各专业报录比汇总”相关内容,希望对有意报考华中师范大学的考研人有所帮助。#2021考研#
21级考研党们华中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和招生专业目录公!布!!啦!!!华师录取了多少研究生?哪个专业报考人数最多?哪些专业报考难度最大?……今天小研就为大家揭秘华师研招大数据!为你的研招考试加油助力~以华中师范大学2020年研究生新生数据为例~你想了解的研招数据都在这里!今年华师有多少新山民加入?2020年华中师范大学共录取研究生4741人其中硕士生4223人,博士生518人寒冬酷暑之后我们的桂子山终于又热闹了起来~研究生萌新都来自哪里?硕士研究生生源地前五位分别为:湖北省:1440人河南省: 575人山东省: 300人江西省: 247人四川省: 196人广东省: 196人博士研究生生源地前五位分别为:湖北省:146人河南省: 85人山东省: 43人山西省: 21人湖南省: 20人四川省: 20人来自五湖四海的童鞋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华师人!研究生的年龄分布情况如何?萌新都是同龄人吗?【硕士】录取的硕士生平均年龄是23.5岁硕士研究生年龄主要分布在22-23岁最小的全日制硕士生出生于2000年今年20周岁最大的全日制硕士生出生于1979年今年41周岁虽然两人相差21岁但都是爱学习的华师人~【博士】录取的博士生平均年龄是31岁博士研究生年龄主要分布在25-43岁最小的博士生出生于1998年今年22周岁最大的博士生出生于1972年今年48周岁相差26岁90后和70后博士共同求学大家都是桂子山上最美丽的风景!研究生萌新男女比例是多少?研究生新生男女总比例约为:1:2.6(男生:1481人,女生:3260人)总体而言女多男少名副其实的师范院校~硕士研究生男女比例约为:1:2.5(男硕士1256人,女硕士2967人)博士研究生男女比例约为:1:1.3(男博士225人;女博士293人)相比硕士而言,博士生男女比重大致持平~这些培养单位性别比最突出男生(硕士)比例前五的学院分别是:1.人工智能教育学部(伍伦贡联合研究院)男女比例:7:12.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男女比例:2:13.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男女比例:1.3:14.计算机学院男女比例:1.3:15.体育学院男女比例:1.2:1女生(硕士)比例前五的学院分别是:1.教育学院男女比例:1:192.文学院男女比例:1:123.音乐学院男女比例:1:104.外国语学院男女比例:1:95.语言研究所男女比例:1:7看了这些性别比你的学院上榜了吗?萌新们可以根据各个学院的男女比考虑一下新学期的联谊活动哦~重点来啦!!!各培养单位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录比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最多的十个专业考研党们可不要被人数吓倒哦~狭路相逢勇者胜,加油!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竞争最激烈(录取比例最低)的十个专业看了今年的研招大数据你心仪的专业上榜了吗?希望这些数据能为准备报名华师的你心中更添一份底气和华小研做个约定吧?我们明年见!说定了哦~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文案来源: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办责任编辑:曾晨 吴莹文案:赵静敏图表:曾 晨排版:黄明慧
版首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教育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020年的教育画卷,既有浓墨重彩的战疫主题,也有家校共育的小小确幸,线上教学成为“停课不停学”的主要打开方式;既有“指挥棒”的破与立,也有“五育并举”的并与融,目标都是推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每一处或猝然、或急切的勾画,每一笔或激昂、或舒缓的点染,都激发我们更加坚韧无畏地去努力建设教育强国,激励我们更加坚定果敢地大步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我们全力以赴,让人民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年度热词 五育并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长期以来,教育领域存在“重智、轻德、弱体、少美、缺劳”的问题。“五育并举”强调德智体美劳缺一不可,这是对教育的整体性、完整性的倡导,丰富了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内涵,也意味着教育已经踏上更加重视内涵发展、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新征程。德育为先,抓住“培养什么人”这个教育的首要问题和根本任务,着力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智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学生创新、创造能力,激发他们的潜能。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体育,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美育,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五育”之间相互联系,彼此共存,指向人的全面发展,落脚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们全力以赴,让人民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教育评价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强调,要抓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出台和落实落地,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评价体系。2020年10月,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改革的文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重磅出炉,围绕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五类主体,明确新时代我国教育评价改革的任务书和路线图。一年间,《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关于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相继出台,尽显教育评价“指挥棒”转向的决心与力度。 “指挥棒”转向,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这一年,对学生、教师、学校的评价在变,对学术的评价也在变,但一条主线一以贯之——坚持立德树人。无论是破“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还是破“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教育乱象,剑指的都是教育中的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树立的都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观。 “指挥棒”转向,破立间考较着改革智慧。一系列改革举措不仅要“破”顽瘴痼疾,也在逐步确立“立”的标尺——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我们全力以赴,让人民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研究生教育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数字显示,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为377万,再创历史新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累计培养了1000多万名博士、硕士,今年在学研究生达300万人。然而,亮眼数字的背后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有的学校片面追求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张,高质量、个性化培养不足;对紧缺人才培养和“卡脖子”技术突破的支撑力度不够;一些导师指导能力不强,师德师风建设仍需加强等。 今年7月底,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提出把研究作为衡量研究生素质的基本指标,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注重分类培养、开放合作,培养具有研究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加强导师队伍建设,针对不同学位类型完善教育评价体系,严格质量管理、校风学风,引导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部今年印发的多项文件也纷纷“瞄准”研究生培养短板——《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目标都是通过研究生教育的供给精准、硬件扩容、导师提质、教学创新、监管到位,实现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停课不停学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促成了一次“史无前例、世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教育部立即启动“停课不停学”行动,开通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通过电视空中课堂保障没有网络或网速较慢地区学生的居家学习;全国1454所高校开展在线教学,103万教师在线开出了107万门课程,在线学习的大学生共计达到1775万人。在此期间,信息化有效支撑了近3亿师生的在线教学,为“停课不停学”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教育部还会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弹性教学手册——中国“停课不停学”的经验》,为世界各国在线教学提供中国方案。与此同时,在线教学也加深了全社会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加速了信息化推动教育教学方式变革的进程。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说:“在线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倒逼,倒逼教师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模式,积极拥抱‘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以一种崭新的思维和方法让学生产生获得感,而不是简单地将课堂搬家。”他说,疫情期间在线教育的经验教训还告诉我们,要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高质量在线教育提供网络保障的同时加强安全保障,还要逐步建设适应在线教育发展的教育治理新模式,并重构家校、社会共同育人的新模式,营造良好的教育信息化生态环境。“未来在线教育会融入实体教育中,从而催生教育走向新形态。” 高考延期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今年高考报名人数再次突破1000万,为1071万。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疫情防控风险相对更小。今年高考,重在坚持“健康第一”,保障考生和涉考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坚持“公平第一”,因为考虑到城乡网络学习条件等差异,部分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复习备考受到的影响更大。 考虑到前期疫情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及居家线上学习参差不齐的实际效果,加之返校复课后,学校可能因防疫需要而采取非常态的教育教学组织工作,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使考生有更多时间按教学计划在校集中学习,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教育公平。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祁占勇指出,多一个月的备考时间,无疑有利于考生更好地夯实知识基础、调节心理情绪,从而以更佳的状态参加高考。 考试时间的变动不会加剧考生的竞争,但为涉考事务的准备工作打开了“窗口期”。因为高考延期,今年高考填报志愿和录取时间较往年整体推迟一个月左右,本科录取在8月底结束,专科录取在9月中旬结束。高校秋季开学时间也相应顺延,本科高校9月初至中旬陆续开学,高职院校在10月初开学。 此外,7月7日起,安徽省歙县遭遇50年一遇的洪涝灾害,歙县中学、歙县二中两个高考考点大部分考生均未进入考点。经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研究并报教育部,当地高考首日考试科目延期至9日举行。7月9日17时,安徽省歙县的2207名考生结束高考。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平面媒体中心技术支持,光明日报记者周世祥、靳晓燕、邓晖、陈鹏整理) 居家学习有成长 作者:吉广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教师) 2020年,一个怎么也绕不开的关键词是居家学习。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新高考政策的不确定性,确实给老师和学生带来较大压力,需要大家快速适应。 那段时间,我们按照年级部署,每周定期召开班会。视频会议上,每个人也都露个脸,聊聊天,相互看看状态。作为特殊时期的线上班级建设,班里开通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将原来的班级日志延续至网上。学生身在不同小区,甚至不同城市,都能在一篇篇日志中,找到归属感。大家相互评论转发,形成一个自我教育的场。 那一段段真挚鲜活的文字,成为我与学生之间最深刻的回忆。 一位学生在班级日志中写下了对居家学习的一些思考:“我拥有大量自主学习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度,有针对性地学习,而且增添了大量问题讨论时间。但缺点是在家中自主练习,没有在考场的那种紧张感,也缺乏高强度的连续考试。在家里学习,我肯定会遇到控制不住自己、经常翻手机的情况,降低了学习效率。” 疫情期间,教师的工作量更大了——全天候的细致答疑,无微不至的无尽付出,给孩子们最坚实的支持。语文老师考后和每个学生电话沟通,给予针对性辅导。英语老师经常改作文到深夜,根据反馈还有二改。我也经常和孩子们聊天,一聊就是半小时,希望大家更有定力。 复课后,学校做了大量工作。一个学生在班级日志里写道:“几乎每一个细节都能看出老师们的用心:饮水机旁配有卫生纸,每层都放置了两瓶手部消毒液,一天两次的体温检测……今天早上崔老师晨检时问我,是不是觉得这样很烦。其实我不仅不烦而且对自己无法回报老师们的付出感到惭愧,他们不仅不辞辛苦保障我们的安全还考虑我们的感受,我想我们只能通过严格遵守防疫要求、专注学习来对所有教职员工表达感谢。” 停课不停学,一路走来,我和学生们有了更深的思考,有了更强的责任感和同理心。这些终将成为我们共同的财富。 抗疫就业不孤单 作者:庹海伦(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20届硕士毕业生) 2019年底,我们奔波于一场一场的招聘会,安心地想着来年的春招还多得是机会。然而,等待我们的却是一个漫长的假期。 网上关于2020年“史上最难应届毕业生”的讨论从未停息,然而身处疫情最中心地带的我们,却没有网上渲染的那么慌张。一方面,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爱,看到了显著扩大的各类企事业单位招聘规模。科研助理、特岗教师、参军入伍、互联网创业……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政策,推出了新岗位、新机会,让我们这届毕业生的选择不失多元、兼具个性。 另一方面,也因为身后有强有力且深爱着大家的母校。2020年2月,学校面向全社会发出了“空中双选会”的邀请函,同时也通过“华大就业处”微信公众号等不同渠道为毕业生推送就业信息,仿佛“送岗上门”。更贴心的是,还有各种个性化的线上咨询服务。温情的学院也从来不会让人失望。疫情期间,学院开展毕业生就业调研,举办“数字外语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帮助同学们增强核心竞争力,也联合6所部属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开展多样的就业讲座和帮扶。学校在一封封公开信中,言辞恳切,仿佛为孩子前途未来操心的母亲。我们甚至还开玩笑说,这一届毕业生享受到了各项红利,先有国家政策支持,后有学校学院前所未有的关注,几乎实现了足不出户、交通费用为零的“傻瓜式”就业。原本在学校里或许还要跑多处才能完成的就业协议签署,也在线上一步搞定。 让我一直感念的是,今年4月初,虽然我已完成线上签约,但用人单位临时要求提交加盖了公章的纸质版材料。当时还在家的我焦急地在QQ上给辅导员发信息求助,没想到很快就收到回复。更加暖心的是,老师马上就在应届毕业生大群里,询问大家是否需要类似证明材料,后面一并开具、统一寄出。 疫情虽然在空间上将我们分离,却让我们和学校、社会、祖国联系得更加紧密。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25日 09版)编辑 程星
楚天都市报1月14日讯(记者国倩 通讯员党波涛)1月13日,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语思学子”奖学金成立暨“校长奖”奖学金捐赠仪式举办。2020年度“校长奖”获得者勒德勐豪拿出10000元奖金,2019年度“校长奖”获得者帕特拿出2500元奖金,组建成立“语思学子”奖学金激励学弟学妹。捐赠仪式现场两名“校长奖”得主暨“语思学子”奖学金捐赠者分别分享了自己的捐赠初衷。勒德勐豪讲到,今年是他在外国语学院学习的第7年,学院之于他有着特殊的情感,一路走来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都给予了他许多鼓励和帮助。将1万元奖学金捐献出来成立“语思学子”奖学金,希望能够通过“语思学子”奖学金的设立,激励更多的学弟学妹们勤学奋进,全面发展。帕特视频感谢学院由于疫情,帕特则通过视频录制的方式讲述了他在华师的求学经历,感恩学院的教育和培养。导师魏家海教授在学术上的耐心指导、领导和老师们在生活上给予的关心和帮助让身处异国的他感受到了华师的温暖。他表示,获得“校长奖”是意外的收获,希望能够通过捐赠的方式为学院的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郝校长颁奖外国语学院院长罗良功教授在总结中对两位同学的爱心捐赠表达了感谢,肯定了“语思学子”奖学金机制的深远立意,是华师学子传承华师博爱精神的体现,并提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严格评选标准,发好每一笔奖学金,让其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和力量。据介绍,“语思学子”出自于章开沅先生对外院学子“语言大师,思想旗手,行动先锋”的寄语,“语思学子”奖学金为外国语学院自设的研究生最高奖学金荣誉,旨在表彰为学院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研究生集体或个人,鼓励外院学子积极向上,全面发展。该校外国语学院鼓励并提倡广大院友和研究生毕业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继续为“语思学子”奖学金进行捐赠,弘扬和传承华师温暖人心的博爱精神,形成“学子互助,院友相扶”的成长发展共同体。华中师范大学郝芳华校长也为此次“语思学子”奖学金的设立题词“语思学子 榜样力量”,勉励广大外院学子。【来源:楚天都市报-看楚天】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大学生为了能够更好地就业而选择考研。但是,考研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付出自己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因此很多选择考研的同学对于考研的每一个环节都十分谨慎。考研,首先面临的一个选择就是择校。很多人都说“选择努力更重要”,的确,选择一所适合自己报考的院校会让2021考研人上岸更加容易。对于准备2021学科英语考研的学子们来说也一样。下面,优加考研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华中师范大学学科英语考研考试情况,希望对大家择校有所帮助。一、院校介绍华中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国家教师教育“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首批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从1903年建校至今,华中师范大学已有110余年的办学历史。总之,华中师范大学是一个非常好的师范院校,而且是教育部直属的六大师范类高校之一。而且华中师范大学的学科英语是可以跨考的,非英语专业的同学也可以来报考华中师大。二、历年招生情况大家应该会比较关注招生的情况,那这里我给大家详细列一下!1、招生方向及计划招生人数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英语)招生单位是外国语学院,2020年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英语)只招全日制,招生人数为47人,其中接收免试生人数为5人,具体的招生目录如下:2、历年分数线及录取情况三、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1、考试科目初试科目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英语)初试科目都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33】教育综合;【833】专业英语。2、专业课参考书单四、收费标准及奖助学金政策1、学制及学费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英语)专硕学制为2年,学费为10000元/年。2、奖助体系华中师范大学奖学金类型有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新生奖学金、优秀奖学金、专项(社会资助)奖学金等。助学金有研究生国家助学金、“三助一辅”岗位助学金、特殊困难救助金等等。1)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硕士生每年2 万元学业奖学金:硕士生学业奖学金 100%覆盖,60%的硕士生可完全获得全部学费资助。新生奖学金:学校设有研究生新生奖学金(优秀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奖学金),对第一志愿报考华中师范大学且本科毕业学校为高水平大学的普通推荐免试生在取得我校研究生正式学籍后一次性奖励 5000元。2)助学金国家助学金:硕士生每年 6000元,纳入“华博计划”的硕士研究生每月另行资助 1000 元。注:学校设立研究生“三助一辅”(助教、助研、助管和兼职辅导员)岗位助学金,设立研究生优秀奖学金、单项奖学金等,并有校长奖(学生)、中凯研究生奖学金、章开沅奖学金、蔡勖研究创新基金、余家菊奖学金、辞修奖学金、黄永林学生文化创新励志奖学金、鼎利通信奖学金等研究生专项(社会资助)奖学金,提供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研究生特殊困难救助金,开辟入学“绿色通道”等资助渠道。
02:14(央视财经《第一时间》)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昨天(21号)开考,报考人数为341万人,比去年增加了51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从2015年到2019年,考研人数从165万人递增到了290万人,2020年341万的报名人数又创下历史新高。很多高校表示,研究生教育将会更严,“严进严出”将成大趋势。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祁颂恩:我是学小语种的,所以我觉得4年没有学到很精通,所以想继续深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宫欣宇:这上了三年多,发现自己对自己的专业不是特别的感兴趣,还是想去跨我自己比较喜欢的专业,以后这几年也不会特别枯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魏凯迪:希望可以能够通过考研,能够了解和接触到我们专业最前沿的一些学术研究,去为自己后来选择工作有一个更好的条件。调查中,记者发现,提升自我能力、进入更好的高校、转入更心仪专业是很多人考研的原因,此外,很多人还将考研作为提高就业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方式。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近六成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对就业帮助很大。报告还显示,专业硕士受到很多考生追捧,报考比例达到57%。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龚学庆:国家这几年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较多,所以也给专业型硕士或者其他的专业学位硕士的名额非常多,那么造成了整体的招生的数量也是提升得非常快。专家同时指出,要警惕学历高消费而导致的盲目考研,进门难,学不易、出门难,将是未来研究生教育的一个常态。华中师范大学测量与评价研究中心主任胡向东:过去我们的学生的毕业论文,盲审的比例过去在3/10,4/10都很高了,现在我们建设一流学科,硕士博士论文就是100%盲审。只要有一位专家不通过,那么你就不能够参加答辩。
勒德勐豪捐赠1万元,设立“语思学子”奖学金。学校提供长江网1月14日讯 尽自己的一份力,鼓励更多学弟、学妹。近日,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两名学生捐赠了自己获得的“校长奖”奖学金,成立“语思学子”奖学金。今后,“语思学子”奖学金将用于奖励该院优秀学生。江西学生勒德勐豪是2018级俄语系硕士研究生,在华师外国语学院学习已是第7个年头。日前,他获得该校2020年度“校长奖”,随即他捐出奖金1万元。“学院于我有着特殊的情感,一路走来老师和同学们都给予了我许多鼓励和帮助。”勒德勐豪说,将1万元奖学金捐献出来成立“语思学子”奖学金,希望借此鼓励更多的学弟学妹们勤学奋进,全面发展。2018级博士研究生、来自刚果(金)的留学生帕特是2019年度“校长奖”获得者,他也捐出5000元注入“语思学子”奖学金。受疫情影响,帕特通过视频录制的方式讲述了他在华师的求学经历,感恩学院的教育和培养。他表示,获得“校长奖”是意外的收获,希望能够通过捐赠的方式为学院的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语思学子’出自章开沅先生对外院学子‘语言大师,思想旗手,行动先锋’的寄语。”华师外国语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每年,“语思学子”奖学金将用于对品学兼优学生的表彰和鼓励;学院也将倡议广大院友和校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继续为“语思学子”奖学金进行捐赠,形成“院友互助、学子相扶”的成长发展共同体。(记者邓小龙 通讯员党波涛 李梦诗 孙鑫)【编辑:贺方程】
文 | 美子的生活感悟。用心生活,用心感悟,如你有好的故事,好的感悟,可以分享。喜欢美子,欢迎分享和关注!华中师范大学,位于湖北省会武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创始高校,武汉七校联合办学成员,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高校。华中师范大学在校友会排名39,在QS排名是73,在US News排名是30,在软科排名是44。截至2017年6月,学校下设有政治传播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法学院、教育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计算机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等30个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的特色专业有英语、生物科学、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心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在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新闻、中文、外语、心理学、教育学、物理学等专业比较好。华中师范大学近三年在湖北的录取分数线分别是:一、2017年湖北录取分数线2017年理科本科一批的分数线是573分,本科一批省控分数线是484分。2017年文科本科一批分数线是587分,本科一批省控分数线是528分。二、2018年湖北录取分数线2018年理科本科一批的分数线是601分,本科一批省控分数线是512分。2018年文科本科一批分数线是616分,本科一批省控分数线是561分三、2019年湖北录取分数线2019年理科本科一批的分数线是591分,本科一批省控分数线是505分。2019年文科本科一批分数线是591分,本科一批省控分数线是542分。华中师范大学有两个校区,本部在湖北武汉市武昌区的珞瑜路,另一个校区是南湖校区,在武汉市武昌区的雄楚大道。学校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欢迎各位学子到本校学习!#加油吧考生#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举行闭幕式。10月27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闭幕式在武汉举行。20时49分,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主席赫尔维·皮奇里洛上校致辞,他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即将闭幕。作为对本届赛会的初步总结,我认为有必要强调以下深深打动我们的情景,这些情景将给未来军运会带来重大变化。首先是此次军运会的开幕式,它将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和武汉这座城市带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在那充满诗意的奇妙之夜,精彩绝伦的演出把我们带入一段诗意盎然、惊喜连连和心神交会的奇妙之旅。临别之际,军运会也为武汉留下了一笔福荫后人的无与伦比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以军运村为例,它足以体现武汉市政府协调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所做出的努力、成效。再比如,依照国际最高标准建设的众多体育场馆将服务于武汉今后可能承办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军运会的成功举办同样离不开参赛军人运动员及其团队与家人。凭着坚强意志和过人勇气,他们让我们在近几天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激动人心的欢乐时刻。亲爱的运动员们,你们为之骄傲的恰恰就是我们为之欢呼的!你们的快乐就是我们的希望!如今,军人运动员的品质可以用3个词来概括:付出、奉献和分享。我想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湖北省政府和武汉市政府,感谢他们让我们所有人,不管是体魄健全还是身负残疾,都能够一同分享军人的共同价值。我们超越了运动本身,走到一起,齐聚在包容、平等、博爱和分享的旗帜下,这才是此次盛会最大的成功之处!谢谢你们,谢谢代表109个国家的9300余名参与者!X 国际军体主席本届军运会可媲美任何世界级体育赛事首次走出军营办赛,首次集中建设军运村,首次实现在同一个城市举办所有比赛项目,首次为各个代表团提供全方位的志愿服务。“本届军运会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可媲美任何世界级体育赛事。”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主席皮奇里洛说。10月25日,国际军体主席皮奇里洛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时表示,“武汉军运会的成功超出想象”。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秘书长多拉·曼比·科伊塔表示,武汉军运会精心筹备、终有所成,将在国际军体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服务本届军运会的近25万名志愿者,科伊塔连连称赞:“志愿者群体规模之大让我惊叹。其中大多是学生,他们的年轻朝气体现着国家形象,更体现了年轻人服务国家、热爱国家的精神。”▲军运会主媒体中心的志愿者之家服务台。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隽辉 摄武汉军运会,在世界军运史上留下了鲜明的中国印记,也让这座华中重镇迸发出炙热的激情,向国际化大都市加速迈进。在过去的9天里来自100多个国家的9000余名军人运动员在赛场内奋力拼搏,争金夺银刷新近百项国际军体纪录诞生了数百枚奖牌真正诠释了本届军运会的主题“创军人荣耀 筑世界和平”本届军运会给与会的国际军体官员、参赛各国代表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来听一听他们怎么说的X 外国媒体这里的一切都很棒▲军运会主媒体中心外景。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媒体中心的外国记者普遍对赛事组织和媒体服务表示满意。哈达德说:“很高兴能来到中国报道军运会,这里一切都很棒,工作人员也都很乐于助人。”▲10月24日,百余家军运会国内外媒体记者走进中国光谷。“很高兴能来到中国报道军运会,这里流畅的网络、便捷的设施等为我们的报道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来自埃及的记者埃哈布是第一次来中国,中国的文化让他着迷。“志愿者们很热情,他们告诉我,根据中国的十二生肖,我是属马的。”喀麦隆记者碧涌用“nice”来评价武汉的交通状况,“尤其是军运专用道,非常通畅,大家很友好地让出了空间”。▲武汉大道黄浦路高架交通繁忙,“军运会专用道”畅通无阻。湖北日报记者 柯皓 摄盖比是卢旺达前来采访本届军运会的唯一一位记者。他介绍说:“作为摄影记者,我将通过图片报道这次大赛。媒体中心非常棒,通过网络获取赛事信息非常方便。”尼泊尔代表团新闻官艾思沃尔已经在计划军运会后的行程,他打算去北京、上海游览一番。虽然此次参赛圆了自己“很希望来中国”的愿望,但他表示,赛后还想和家人一起来中国旅游。“我会给他们看我在中国拍的照片,讲述关于美丽中国的故事。”X 运动员武汉完全可以举办一次奥运会李小双10月16日作为军运会火炬手参与了东湖边的传递,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武汉完全有承办奥运会的能力。和他持同样观点的,还有萨乌丁。萨乌丁,这个被很多中国体育迷熟知的名字,可能是本届军运会上名气最大的外国来宾之一。“就我看到的,武汉拥有非常出色的跳水场馆,各种设施都非常完备。在我们下榻的军运村,无论是从餐饮、住宿,还是交通、安全等方面来说,都让我们很满意。”萨乌丁说,“我认为武汉完全可以举办一次奥运会!”因为颜值在中国走红的“巴西吴彦祖”——马里亚诺,在评价来到武汉的感受时,连说了三次“Amazing!(太棒了)”,随后又补充说,“这里的市民都非常热情,我感觉很棒!”▲纳米比亚代表团领队伊曼努尔(左)与队友一起展示书法条幅。“你好!武汉。谢谢!”加蓬代表团团长N'Nang Ndong Pamphile在军运村高兴地说起汉语,表达对中国武汉组织本届军运会的敬意和谢意。武汉是一座非常美的城市,他特别期盼赛后有时间去参观、发现、探索这座城市。▲热情洋溢的军运会志愿者们。连续7年参加国际赛事的俄罗斯运动员Sergei Alpatov说:“来到军运村,我非常惊讶。这里所有的一切都非常好,如住宿、餐饮、环境。”“有机会,我非常想逛一逛这座城市。这里的工作人员非常热情好客。还有中国的运动员们,我们很快会成为朋友”。▲军运村为16个国家117名运动员过生日。图源 军报记者开赛前四个月,阿曼代表团团长费萨尔曾赴武汉考察赛事筹备和设施建设情况。“现在一切都很完备,很干净。”“不只是好,而是非常、非常、非常好。”评价本届军运会的办赛水平,费萨尔把“重要的事情”说了三遍。“中国为本届军运会的成功举办付出了巨大努力。感谢武汉!感谢中国!”突尼斯代表团团长穆斯塔法10月24日向中外媒体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我们为能来中国参加本届军运会而感到非常荣幸!”穆斯塔法说,“中国为本次军人体育盛会的成功举办付出了巨大努力。武汉是一座历史悠久而又现代美丽的城市,天际线非常美,市民热情好客,军运村的设施非常先进,住宿条件很好,令人感觉非常舒适。”▲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运动员村。图源 新华社男子佩剑个人冠军德国选手理查德·休伯斯说,“我认为这是我在所有比赛里面见过的场馆里是首屈一指的,不管是场馆的设施还是环境都是非常好的。其次,我非常感谢志愿者们。我们去黄鹤楼游览的时候,他们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所以我非常开心能够在这里赢得金牌。”▲武汉体育中心的开幕式表演。参加军运会沙排项目的德国队选手贝内特说:“武汉非常大,到处都是高楼。我们这几天发现这座城市很干净,无论是志愿者还是工作人员、观众都非常热情友善。”X 在华留学生为武汉能举办这样的盛会而自豪“军运会开幕式非常好看,里面展示的中国文化令我着迷。”来自柬埔寨、正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就读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的邓明灿是一个摄影爱好者。在他看来,武汉军运会的开幕式画面非常唯美,令人震撼。“观看直播过程中,我随着直播唱响《歌唱祖国》和中国的国歌。”华裔泰国人郑智博就读湖北大学,他对中国有着特殊感情。平日里,他爱听中文歌,听说学院将组织留学生集体观看军运会开幕式,他第一个报了名。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三年级英语语言文学翻译方向的帕特,来自刚果(金)。18日18点他就守在电视机前准备观看开幕式直播,军运会开幕式让他感到震撼。令他记忆最深刻的是中国的科技进步,身临其境的感觉非常棒。“这个舞台太不可思议了,一直都在变,还变成一条河,我从中了解了中国的地理,可以看到长江、黄河等等。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从古至今,中国创造了很多了不起的发明。”帕特感慨,没有想到,在开幕式的结尾,还看到了自己的偶像成龙,特别激动,为本次军运会“打call”!帕特作为一名军运会志愿者“小水杉”,军运会开始前他参加了在武汉东湖绿道的火炬传递表演,他也是华中师范大学的“洋雷锋志愿队”成员。“希望武汉在不远的将来举办更多的世界大赛,我们愿意为来自五湖四海的运动员和观众朋友们提供服务。”X 武汉市民军运会激活城市自豪感▲10月23日,武汉夜景一览。图源 视觉中国办好一场会,激活一座城。举办军运会,给武汉这座有着3500多年历史的名城,由内而外带来“每天不一样”的变化。近三年来,武汉共整治提升1300多公里道路,累计种树36万株,城市天际线整体得到优化,地铁线网运营里程突破330公里,路成网、河成景、湖成环。一批老小区“微改造”,大街小巷的老旧院落旧貌换新颜。新建改建的体育场馆,将为市民在“家门口运动”提供更多选择。“武汉比以前更漂亮了。”这是很多市民的感受。丹桂飘香,碧波荡漾,华灯初上时满城璀璨,映衬着大江奔流。城市的天际线和水岸线竞相添彩,武汉人挺自豪。▲10月17日,武汉军运会主题灯光秀惊艳两江四岸。图源 视觉中国为武汉带来光彩的不仅是城市风光,还有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开幕式结束后,5万多现场观众、1万多演职人员有序离场的同时,几乎带走了全部场内垃圾;招募2.6万名赛会志愿者,报名人数超过了9万人;大量比赛场场爆满“一票难求”,观众席上的欢呼与加油声充分展示出这座城市的热情。“当好军运会东道主,从公交绿色出行开始做起。”家住后湖的市民程静说。军运会开幕以来,她每天都搭乘公交上班。“公交绿色出行确实十分方便,现在武汉的公交车基本都是纯电动车,乘坐体验十分舒适。”“军运会是国际体育盛会,作为武汉的一份子,能够见证并参与其中,我觉得非常自豪!”观看跳水比赛的武汉市民刘刚25日在受访时难掩激动之情。刘刚说,能够承办如此盛会,展示了武汉的实力和水准,相信在军运会推动下,武汉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一场军体盛会,演绎和合之声武汉在举办军运会中变得更有颜值、更有魅力绽放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豪迈与信心武汉因军运更美丽军运因武汉更精彩!
据华中师范大学消息周末的桂子山上学院教师、辅导员、同学们不等不靠、相互帮助、齐心协力让宿舍搬迁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人工智能学部黄勃、余红亮、张思等老师一大早便来到学生宿舍楼前参与搬迁志愿服务人工智能学部黄涛老师帮助学生搬运行李教育学院成立小椒鱼突击队,招募志愿者帮助同学们搬迁心理学院为搬迁的近300名研究生每人送上一杯奶茶,表达学院的关怀和慰问文学院朱庆海老师在搬运车卸载行李文学院徐福刚老师帮忙搬行李文学院秦伟老师帮忙搬行李新闻传播学院罗贻文、林吉安两位老师帮学生搬行李新闻传播学院林吉安老师帮学生搬行李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聂耀华老师与同学们一起搬运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李闻一、汤学兵两位老师用自己的私家车帮学生运行李法学院万枞老师用自己的私家车帮学生运行李社会学院辅导员刘子玄老师与同学一齐搬运行李社会学院成立党员先锋队帮助同学们搬运行李外国语学院李云老师参与志愿服务外国语学院罗璇老师和邱领老师搬运行李信息管理学院李玉海老师自己开车为学生搬运行李美术学院付义朝老师帮助同学搬运美术学院李宪玲、程思源两位老师搬运行李数学与统计学学院王中老师搬运行李数学与统计学学院凡石磊老师搬运行李数学与统计学学院学生志愿服务队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张明生老师帮助学生搬行李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曹阳老师帮助学生搬行李化学学院邱保国老师、陈德均老师搬运行李化学学院陆良秋老师用自己的私家车帮学生搬运行李化学学院朱成周老师在搬运学生物品生命科学学院研究所辅导员杨春燕老师在志愿服务中计算机学院王坤老师在志愿服务中计算机学院曹闯老师、倪敏老师为学生搬运行李紧张有序的宿迁搬迁工作背后是每位华师人的齐心合力是每位搬运师傅的辛苦付出等宿舍搬迁完成后我们一起共赴新征程!责任编辑:刘志强图片:陈希昌 宋汉涛 张海楠来自华中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