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最新报录比来啦~在开始分析之前先来回顾一下19年的报录比情况吧!华东师范大学报录比及考情分析下面研岸君带大家分析一下华师20年的报录比情况总体来说,和19年比起来变化不是特别大,除去个别专业以外,报录比没有太大的变动。但是应用心理学却出乎意料地变得更难。19年报考人数700人,录取人数13人,报录比54:1,已经属于神仙难度,20年报考人数749,录取人数11人,报录比68:1,要考华师应用心理的同学,真的要好好考虑一下啊但是教育学系整体报考热度有所下降2019年2020年尽管比起19年来说,20年报考人数减少,单从报录比来说,还是偏高,比如教育学原理,报录比25:1。华师20年取消了世界经济的招生,国际贸易学报录比从16:1增长至28:1;金融学报录比从18:1减少至9:1。其实金融学和国际贸易学初试科目考察的都是一样的,都是849经济学原理,大家报考时尽量避免扎堆报考。部分专业20年报考热度反而有降低,例如翻译硕士2019年2020年19年笔译报录比12:1,口译报录比25:1;20年笔译6:1,口译报录比4:1总体来说,华东师范大学20年考研热度属于本身就热门的专业变得更加热门,中等难度的专业在20年难度都有稍微降低。
一、关于择校和定专业关于学校和专业的选择:本人当时选择呆在武汉,因此择校只在武汉范围内进行;而本人本科读的就是翻译,自然就选择了读MTI。后续我对武汉各所学校的MTI进行了了解,本人将武汉985和211院校MTI专业考研难易度划分为两个梯度,第一个梯度三个学校:华科、武大、华师;第二个梯度就是武汉其他的211院校。当时重点了解的是第一个梯度的三个学校,华科MTI方向偏工科类,武大MTI偏综合,较多涉及政府工作报告类翻译,华师偏文学类翻译,本人当时比较喜欢文学翻译,因此就选了华师。二、关于华师MTI报录比和难度分析就实际难度而言:本人根据近几年的分数线来看,难度在降低,2017届以前分数线基本都稳定在350-360,2018届就升到370,而近几年甚至都升到了380,分数线的升高,试卷的难度势必会降低;就对比难度而言,难度和武大、华科差不多,但比武汉地区其他211要难考些,而这种对比难度很大程度是由于院校的热度造成的。报录比的话,本人这届初试录了40人,复试刷了10个人左右。额外补充:华师MTI初试复试很公平,没有推免,复试不会看你任何以往成绩,只会看你复试分数,复试时老师不会看以往任何成绩或荣誉证明,即使带了也不会让你上交。三、初试经验初试MTI考四科:思想政治理论、翻译硕士英语、英语翻译基础和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具体了解这四门科目的具体复习方法前,需要首先说明本人贯穿在考研过程的几种学习方法或想法:1.很多人说MTI考研从当年的7或8月份开始,完全来得及,这话没错,前提是进入7或8月份,你能全身心投入,但实际上很少有人能做到。因此我们需要一个缓冲期或适应期,即提前三到四个月开始,这三、四个月要做的,基本的是搜集资料,弄清楚考研的各种事项,之后就要开始调整自己让自己进入考研状态:自己当时很少高强度泡图书馆,因此我很清楚让我一下子在图书馆呆一整天不现实。本人花了三个月适应泡图书馆(本人是学渣),开始是每天泡三个小时,然后是半天,最后是一整天,最后大致推算自己泡图书馆的饱和度以确定后期学习多少天可以玩一次。同样的思路我养成了每天6点半早起的习惯。这后期也成了我的一种学习思路:如果复习过程中对哪一部分啃得比较累,那可以渐进式复习,让自己从不反感复习这部分,到习惯,到慢慢上手,最后顺手。比如我开始复习时,对阅读有点不适应,因为MTI阅读无论是从篇幅还是难度上都不低于专八,一开始做题我不太习惯,做着做着就开始反感恐惧阅读。我的解决思路是渐进式改进:我买了两本不同的专八阅读练习,一本用于后期练习,一本用于前期当杂志阅读,只读不做题,就这样读了一段时间,开始能慢慢接受后,然后试着开始做题,一般华师MTI阅读考3篇,时间一般在30-40分钟,本人开始做题时,先是每次做一篇慢慢习惯,然后两篇、三篇,最后开始规定时间,就这样阅读的问题解决了。2.进入七八月正式复习前,要开始把每天的部分时间慢慢固定化,具体解释就是说到后期:本人在一天之中有一部分时间段是专门做某部分复习的,而有些时间段则是比较灵活的。本人每天复习的时间表最终形成大概是这样的:7:00–8:00 半小时单词记忆,半小时基础翻译部分短语翻译记忆8:00–9:00 看一小时牛津词典(这部分我有必要特别说明:我们背单词的书一般都是记中文意思,这对写作和翻译很不利,每天看牛津着重看你背过的单词的英文解释,随便翻翻就可以,多关注单词延伸生僻意以及对应的词组,这部分做好了会给后面同义词辨析省很多事情,本人在6月份就背完了考研词汇,背的是新东方考研SAT和GRE,到正式复习基本就是复习和背牛津词典)9:00 – 9: 30 背百科知识9:30 – 10:30 根据复习自由安排10:30–11:30 /12:00 政治14:00–17:00 英汉和汉英篇章翻译19:00–19:30 读书内容根据复习调整19: 30–20:30 阅读20:30–22:00自由安排以上复习时间本人是像拼图一样,慢慢确定的,从当年4月份开始,到7月份,早上7点到9点这个时间段,复习内容就确定下来了,然后后期的各个时间段要复习的内容都是在后期正式进入复习后慢慢根据个人习惯,不断调整改善最终形成。制定这个时间表的好处一个就是让自己学习目标方向明确到时间点,考研复习时常会有波动,记得当时我国庆玩了七天,当时计划全乱了,内心又无比内疚,一时不知道怎么办,但我最终决定规规矩矩按我的时间表来,至少自己知道在当下这个具体时间点该复习什么,不用思前想后,慢慢的进度都赶上了。而且指定时间表的复习理念就是用时间规定任务,而不是让任务规定时间,如果下个复习任务的时间到了,当前复习内容即使没完成也得方向,没复习完的只能放到明天继续复习,这样复习效率会大大提高,但强度也会大大提高,因为这需要高度集中,采用这方法复习要注意分配休息时间。3. 因为MTI有很多要背的内容,因此需要有一个高效的背诵方法。如果看了我上面的时间表就会发现我每天分别只给半小时分别背诵单词、短语翻译和百科知识。本人背诵这些采用的是艾宾浩斯曲线记忆法,背这些不在于花多长时间背,后期的复习次数更加关键,根据艾宾浩斯曲线制定的复习方法,每次背的内容后期会复习7次。个人认为有规律的多次短时间迅速复习比长时间短频率复习更高效记忆更持久。(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网上搜下,自己学习下,不要以为这种网上一搜就有的东西没有用,能体会艾宾浩斯曲线复习高效性的人往往是那些学习有持久性的人,我花了3个月习惯这个复习法,因为它一个复习周期基本就是一个月)4.上面的背诵方法会引出另一个问题,背诵的内容根据艾宾浩斯曲线复习,要复习7次,哪来的时间?这里就要引出我另一个复习方法:大时间复习大内容,小时间复习小内容。因为每天花半小时背诵的内容并不多(这些属于小内容),复习的时间可以安排在零散的小时间:三餐吃饭时,走路时,吃完饭回图书馆一般都会玩会手机,可以把这些时间也拿来复习,背诵的内容可以用手机拍照,方便看。这一块个人额外提个建议:很多MTI同学复习英语,都会把大把时间花在英语实词部分,但英语是形合语言,很重视衔接连贯,建议用零散的时间,比如每天饭后详细学习一个具有连接作用的词或短语(像连词、介词、副词等),这些内容不建议花大时间去学。下面介绍各个科目的学习方法以及一些有用的参考书(华中师范大学MTI没有参考书目)1)政治:首先政治对考MTI是很重要的部分,因为政治是考MTI的同学和其他专业考研同学的唯一共同学科,因此在复习上会比较受别人影响,尤其到了11月份以后,如果到了11月份后政治还没复习好,一旦和周围复习比较好的人对比以及受那个时候政治的复习气氛影响,个人士气会很受挫,因此政治一定要复习好,这样才能安心复习专业课,这里还是额外说下:华中师范大学MTI考试,初试政治分数不会计入复试的算分标准中。政治复习以11月份为分水岭,推荐每天复习强度控制在1小时到1.5小时左右,不用花大片时间复习,只要每天坚持复习1-1.5小时完全够。7、8月份跟着视频学习课本并做理解式复习但不大篇幅背诵,适当做些选择题。这期间的学习是针对政治选择题部分的,因此没必要大篇幅背诵,重在理解,7、8月份多复习熟悉内容,9月份开始加大强度做选择题,本人当时主要做肖秀荣的1000题,然后加一本任燕翔老师的1500题(这本针对自己的薄弱部分有选择做,没必要全做完),11份开始把中心放到大题上,但要保持做选择题的手感,时常做一部分或把之前做的拿来复习下。大题复习我用的是任燕翔老师的主观题背诵小书,任燕翔老师会在一直播上每年11份左右带着大家一起背诵,并讲解大题背诵和做题技巧,十分有用,强烈推荐。最后再配上几套押题卷:本人推荐肖秀荣和任燕翔老师的。提醒下大家:虽说考研政治和时政紧密相连,没有必要出来一个就花时间去了解,每年蒋中挺老师11中旬左右会出一本书叫《真题预测百分百》,里面会涵盖今年时政可能会考的重要热点,等这本书出来再看完全来得及。(推荐大家去听听任燕翔老师的网课,虽然任老师押题没肖秀荣那么厉害,但讲课感觉会比肖秀荣和蒋中挺好些,而且还很有趣)对于下面这三门专业课的复习,建议紧密联系真题,好好分析往年真题,根据真题考的方向进行复习(一定要多花时间分析真题,不要只光做,这样没多大意义):2)翻译硕士英语:这科分三部分内容:选择题(词意辨析和语法)、阅读理解、作文选择题有些人是买对应的选择题练习做,但个人觉得这样只是从点上解决问题,我是从面上解决问题:对词意辨析部分,我是多看看牛津词典里面的易混词的英文解释,买本英文词意辨析词典,我当时买的是Webster同义词辨析词典,里面全英文的。语法部分,我是借了其他人的选择题练习,把练习里面涉及的语法在语法书里面找到,不仅仅就只是复习某选择题涉及的语法部分,而是将其连带的部分系统全面的复习完,这样同时对翻译写作甚至阅读都会有帮助。阅读理解上面已经阐述过复习方式这里就不赘述了,但要强调下:阅读理解的内容选择以及平时闲暇时的阅读内容最好和华师往年阅读真题的内容方向要一致,比如华师会偏向人文社科和文学类的阅读,那么平时就多阅读这类内容。额外补充,做阅读时,长难句对本人来说很难啃,因为MTI阅读不想往常的文章,难度比较大,里面会涉及各种复杂句式,当然只要语法基础好,任何复杂句式都可以花时间分析出来,但阅读是争分夺秒的,没那么多时间,因此有必要在这方面下功夫。我们读汉语文章的时候即使遇到再难的文章都可以一口气读完,归根结底,本人认为是习惯,我们对汉语的各种句子已经见多了,再怎么变化,我们都不用语法分析就可以理解。根据英语语法,能造出来的复杂句式有无数种,但习惯常用的还是数的清的,因此掌握语法是基本,进一步要做的就是熟悉各种长难句,个人建议:平时阅读遇到那些要通过语法分析下才能理清的长难句,有必要摘录下来,经常看,直到你不需要语法分析能一口气读完长难句(想想我们学习的简单定语从句,开始学的时候,我们都会分析句法成分,现在基本可以一口气顺下来)。对应的长难句书籍本人推荐两本:英语句型解析(十分推荐,是一本词典,比较厚)和GMAT长难句解析。作文:极其不推荐专八阅读以及背诵范文,建议买本GRE作文大讲堂,里面会教会你写英语议论文的思维方式,作文练习的方向要建立在对真题作文部分分析后,练习作文的主题要大致与真题方向相关。建议可以买下GRE作文素材。3)英语翻译基础:这科分两部分:短语翻译和篇章翻译短语翻译部分:分析真题短语翻译侧重哪个方向,对于能确定的大类重点记忆,不确定的就放在后面零散的进行记忆。(这里需要提醒下大家:这部分只用覆盖80%就行,很少有人能100%覆盖,正常复习能掌握80%,对于剩下的20%若想覆盖到,恐怕努力是要成倍增长,还不如把这部分努力投入到后面的篇章翻译中,百科与写作部分,百科知识的复习也同理。)这部分使用的书主要是跨考黄皮书里面的小册子,然后根据对真题的分析去网上搜集相关材料。后面的篇章翻译:英译汉一般两篇:基本是人文社科类,偶尔会涉及故事性文学类;汉译英:2018届以前基本是一篇,近几年似乎开始有两篇,但每篇的篇幅缩小了,不管几篇其中一篇正常情况下会是文学翻译。参考书籍:汉译英推荐专八翻译重点练习里面的文学翻译,英译汉推荐三笔和二笔实务。不建议那张培基散文来做练习,可以买第一册看看,但本人更推荐散文108篇。4)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这科分为百科知识和作文:百科知识部分有两种形式,名词解释和选择题(选择题部分是17年开始加进来的);作文有两大题,一个是应用文,另一个是议论文。百科知识复习方法和短语翻译一样。这部分推荐网购买百科与写作的整套书籍,百科重点背这套书里面的一本叫《考点狂背》这本书,其他书看看就行,建议从9月份开始背,应用文里面也配有对应的书,建议从11中旬开始看。而议论文部分买优秀议论文范文就可以,但这里样强调下:MTI议论文考的重点和高中议论文不一样,大家可以思考下MTI为什么会选择考议论文,我的想法是:看你表达的逻辑严不严谨。所以就没有必要在素材上花功夫,无所谓素材是不是最新的,只要逻辑清晰,结构漂亮就好,所以议论文的各种书写结构要熟悉。四、复试经验复试含三部分:笔试、面试、听力一般笔试和听力是连起来考,笔试一般两部分:单选(选择合适的短语翻译选项以及选择合适的句子翻译)和篇章翻译(英译汉和初试内容差不多,但汉译英可能会有文言文翻译,都是各一篇);听力一般是单选(和四六级差不多的那种)、听篇章填词(跟专八那部分一样)、听篇章判断T or F,以上都是比较简单的,最后部分是新闻听力,两篇,读两遍,根据内容回答问题,每篇五题,语速比较快,内容基本是容listen to me 3 这本书里面选的。但建议把重心放在新闻听力前面的内容。听力考试的最大难点就是题量大,整整两面,看题时间很少,所以题目一发下来就要开始熟悉题目。面试的话一般就是问你两个问题,时间短的话两分钟,长的五分钟左右,问题不怎么会涉及专业性问题,问题可雅思托福口语里面的问题差不多。这三部分面试和笔试基本不会拉太大分(分差基本在十分左右),拉分最大的是听力(分差最大会达到40多分),因此复试重点放在听力上。听力建议从初试的时候就要开始准备,每天坚持听,可以下载每日英语APP里面有个英语电台部分,平常没事就听BBC、CNN 或者 VOA,等到复试的时候加大强度,复试的时候可以用专八听力和listen to me 3. 面试就拿雅思和托福里面的问题来练就行。笔试部分因为和初试差不多因此可以减少投入时间,但需要把华师的本科教材新编汉英翻译教程和新编英汉翻译教程里面(陈宏薇著)的理论部分、短语翻译以及句子翻译部分看看。复试记分:复试成绩=初试成绩(不包括政治)X 10% + 复试成绩(面试+笔试+听力)X 70%希望这篇经验谈能对看到的同学有所帮助,考研是场持久战,坚持到最后的那个你,往往就是入围的人!(本文来源新祥旭考研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自从神马志愿【2020高考志愿填报专业解读系列直播】开始后,我就经常收到家长发来的问题,包括专业怎么选择,报考院校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孩子平时的分数,两所学习哪个录取更高?其中就有一个问题:孩子学理科,喜欢英语,英语的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都还不错,特别想学翻译专业,因为孩子平时成绩一直处于590~600之间徘徊,就对院校的选择上很忐忑,填高了考不上,填低了,孩子一定心有不甘。所以孩子的妈妈的找到我,问我该怎么考虑学校?▼翻译专业是什么?很多人觉得“外语专业=翻译”,这其实有失公允的。在教育部专业目录中,翻译专业虽然属于外国语言文学类,但在课程设置上仍有差异。以英语专业为例,翻看各学校招生专业介绍,专业课程往往包含诸如英汉互译或者笔译、口译等翻译课程,但翻译专业的不同在于,虽然外语专业与翻译专业有互通的课程,但侧重点不同。以北京语言大学翻译专业英语方向为例,语言、翻译和翻译技术被划分为单独的课程模块,其中翻译模块课程比普通英语专业丰富许多,包含翻译理论与实务、基础笔译、应用翻译、经贸翻译、中国文化外译、语言与翻译、文学翻译、新闻编译、基础口译、联络口译、交替传译、专题口译、科技翻译、法律翻译、视译等众多课程。而翻译技术模块中的计算机辅助翻译也是该专业的特色课程。翻译专业总的来说分为interpretation口译和translation笔译。口译又分为同传和交传,历来对翻译人员要求极高:精通两门语言,速记能力,临场反应能力等。翻译是一门涉猎广博的学科,过硬的语言能力只是“搭建万层高楼”的基石。语言是各行各业内容的载体,翻译实践中会要求译者对所译的行业有一定了解。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翻译专业比普通的英语专业更加具体。如北语翻译专业英语方向,明确将培养目标定为“完成中等难度、内容涉及文化交流、商务、新闻等实用类文本的翻译,要求为250—320字词/小时;能够承担联络口译工作,交替传译能够做到借助笔记连续翻译2—5分钟、语速为120—140字词/分钟,语篇类型为叙述类、论述类或描述类一般难度的讲话。”汉英法方向则要求学生同时掌握一定的中英、中法互译能力。这类培养目标是一般外语类专业所没有的。▼解决文首家长的问题,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考虑——1. 有翻译专业的学校有哪些?学科实力排名A以上有哪些?2. 孩子平时成绩在590~600之间,根据往届的专业录取分数,可以报考哪些学校?3. 分析每个院校的优势,选择心仪的大学一一解决上面的三个问题,家长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第一个问题。在今年3月,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等推出《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20-2021)》。一共有267所高校开设了本科翻译专业。学科专业的星级标记体系的5★+、5★、5★-分别对应于大学或学科专业评价排名的前1%、1-5%、5-10%的大学或学科专业。不管分数多少,家长和考生都想一分不浪费,报考一个最好的大学,所以当我们已经筛选出学科实力比较好的院校后,下一步,就是找到对应自己的分数的院校。(来源于“神马志愿”专业价值洼地数据(来源于“神马志愿”专业价值洼地数据)通过“神马志愿”的数据,我们就可以知道,以孩子的成绩,可以报考不少专业水平为5星级的院校的,比如重庆交通大学、暨南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等,但院校专业分数线与孩子成绩最接近的,较稳妥的就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可保底。当我们划分好院校范围,下一步就是解读院校的专业优势了。同样的学科优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暨南大学录取分数很接近,那选择哪所学校,更适合自己呢?地理位置选大学也是选城市,华中师范大学位于国家中心城市武汉,九省通衢、千湖之城,统统可以满足大家对于交通、商圈购物、美食打卡的美好想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与暨南大学都在在广东省,是中国的经济大省位于珠三角临近澳门、香港,新兴市场东南亚,国际地理置好。国内北上广深就占了两,深圳是创新之都。经济,地理环境好,学校可获得资源就多,学生也就获得的多,再加上广东长期发达,观念、习俗等更前卫也更加与国际接轨。学校实力华中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教师教育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重要的是,学校目前共有72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逐渐形成“一流的文科,高水平的理科,有特色的工科”的学科格局,这样的实力是非常诱人的。而且该校的语言文学在全国也排的上名号。翻译专业更重视社会实践,华中师大坚持国际化办学道路,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和全方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探索新的国际合作模式,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法国、英国、芬兰、 德国、日本、韩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高校建立了交流关系。这对于在校的学生,出国游学实践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流机会。暨南大学翻译学院暨南大学第二个百年征程上成立的第一个专业学院,专业优势更为明显。根据中国科教评价网“2016-2017年翻译专业排名——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排名”,暨南大学翻译学院位列全国第7位(164所高校参评)。学院有翻译实验室、翻译研究所、翻译中心、外语实践中心、英语晨星报等教学研究机构与实践平台;与珠海市电视台、环球网、华为翻译中心、深圳市诺贝笔翻译公司等单位合作,共建10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实力也是不容小觑。学院办学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获批大量科研项目,带动学术研究强势崛起二是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翻译比赛,促进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自2011年以来,学院在韩素音青年翻译竞赛中获奖达42人次,获奖总人数三次荣登全国院校榜首。学生的专四专八通过率年年接近90%,毕业生就业率100%,考研升学率近30%,录取的学校有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暨南大学国际化特色突出,与美国、日本、丹麦、法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共近40所大学签订了交换生协议,互免学费,每年都有众多学生作为交换生到国外学习半年或一年。为了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化,学院成立了院级国际交流合作委员会,多途径开拓合作办学渠道,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开展课程共建、教师互访、学生交换(3+1)等合作项目,不断扩大合作范围。此外,还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地理位置优势,与澳门暨育教育中心合作,开设兼读制翻译本科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班。但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相比,广外的翻译专业就更彪悍了,在华南地区首屈一指,广外的翻译硕士排名全国第一,业内认可度很高,广东很多高校的老师都是广外毕业的。而且网上有帖发布,大学英语四六级,英语专业四级、八级,也是由广外提出来的。广外虽然不是211或985,但外语和翻译都是王牌专业,竞争力很大,报录比接近10:1,要很努力才有机会被录取,而且广外每年的推免生也很多,翻译硕士总共也就招60多个,推免生有将近十个左右。广外还成立了高级翻译学院。学院是中国第一批成立的高级翻译学院之一,是全国第一所建立了本科、本科双学位、硕士、专业硕士和博士完整翻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单位。目前,学院(大学)是联合国高端翻译人才培养大学外延计划的中国合作院校,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和国际译联(FIT)联席会员,也是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秘书处所在单位,世界翻译教育联盟(WITTA)的首创单位,是翻译专业国家标准制订的牵头单位,国内首倡“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单位,拥有全国翻译研究资料中心,翻译学为广东省珠江学者设岗学科。看这些名头,应该就可以知道实力,如果分数够得上,能去外语大学是最好的选择。
考研报录数据是大家择校时要参考的数据之一,是考生衡量报考难度的重要因素,通过报录比,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该专业的竞争力有多大。最近部分高校陆续公布了20考研报录数据,一起来看看吧~以下为西南大学、东华大学、郑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4所211大学20考研报录比,快来看看哪所竞争力没有那么大?01西南大学西南大学,位于重庆,211院校,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西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农业农村部、重庆市共建的重点综合大学,每年报考人数都不在少数,2020考研报录比,如下:该校报录比以学院为单位进行统计,从上表可以看出,报录比最高的都在10之上,说明这些院校报考人数多,或录取人数低,竞争相当激烈。如法学院、教育学部、心理学部、文学院、新闻传媒学院。其中像教育学部与心理学部报考人数都在3000以上,而录取人数才200~300余人。不过也有一些学院报录比较低,在2以下,像材料与能源学院,其报录比为1.79;工程技术学院,报录比仅为1.65;其他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植物保护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和生物技术学院报录比也比较低,这些都相对比较容易考的。02东华大学东华大学,位于上海市,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目前学校已经从建校之初的一所纺织单科院校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有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纺织科学与工程获评A+,继续名列前茅,8个学科位于前30%。2020考研报考人数11429人,相对于上海市一线城市来说,这个数据来看竞争不是太激烈,2021考研的你的可以考虑!东华大学2020考研报考录取比例*录取人数为0的非全日制类别/领域未纳入统计。推免生录取人数参见当年拟录取公示名单。由上面数据可以看出,报考人数最多的专业为计算机学院的电子信息报考928人,录取108人,含推免5人,报录比为9:1,竞争比较非常激烈。会计专业报名人数也比较多,2020考研报考了630人,录取了105人,推免占21人,报录比为7.5:1;其他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水利专业,报考人数55人,录取35人,含推免1人,报录比仅为1.6:1;工程管理(非全)仅21人报考,录取15人,报录比仅为1.4:1理学院,电子信息专硕22人报考,录取11人,无推免,报录比仅为2:1;03郑州大学郑州大学,(简称郑大)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兴办,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郑州大学一流学科:临床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郑州大学近几年报考非常热门,据统计,2020年报考人数超过3.3万,据现有数据统计位居全国研究生报考人数第二位,仅次于四川大学(超4万人报考)。郑州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例据报录数据可以看出,郑州大学统考硕士2020年报考人数33399人,其中包括人数超过500人的专业,2020年统考硕士录取7395人,推免录取372人,共录取7767人!报录比数据分析:报考人数>1000的专业,工商管理(2588人),录取了345人,报录比为8:1;公共管理(1552人),录取了231人,报录比为7:1;法律(非法学)(1437人),录取了119人,报录比为12:1;法律(法学)(1127人),录取了94人,报录比为12:1;1000>报考人数>500的专业,金融硕士(522人),录取了42人,报录比为12:1;行政管理(524人),录取了54人,报录比为10:1;新闻与传播(518人),录取了70人,报录比为7:1;翻译硕士(727人),录取了93人,报录比为8:1;土木水利(519人),录取了115人,报录比为5:1;材料科学与工程(523人),录取了144人,报录比为4:1;电子信息(973人),,录取了226人,报录比为4:1;04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是一所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农、理、经、管、工、文、法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南京农业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例其中,报录比较高的专业,动物学院的兽医,报考人数为52人,报录比达13:1;经济管理学院的国际贸易学,报考人数131人,报录比为10:1;园艺学院的风景园林,报考人数为210人,报录比为8.4:1;公共管理学院的行政管理,报考人数221,报录比为8.8:1,金融学院的金融硕士,报考人数为388人,报录比为8.6:1,除此之外,报名人数在500人以上的有食品科技学院的食品加工与安全报名人数最多,达520人,公共管理学院的公共管理报名人数518人。
每年考研报名人数的激增都不得不让人感慨,尤其是具体到每个专业的报录比数据。不少专业的报录比高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20:1,30:1这些年也是越来越常见了,甚至出现了几百比一。有一些同学可能会问:“为什么一些专业报录比达到 10:1 不算很高,另外一些专业报录比只有 5:1 就算是非常高了?”这是因为专业不同,受欢迎程度不同,报考人数也不同,导致评判报录比高低的标准也不同。今天,宗师君就带大家看看那些“超高”报录比的院校及专业,以及今年报考人数过万的院校,大家在择校的时候尽量避开,尤其是自己实力不够强大的同学,千万不要去冒险当炮灰。往年报录比高的院校专业1、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应用信息心理学 19 年统考报录比 54:1,20 年上涨到 68:1。根据官网 2020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显示,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专硕 2020 年共招收全日制 70 名,非全日制 30 人,推免生最高上限 35 人。2、南京大学企业管理专业19 年报录比达到 30:1。企业管理本来也算是一个大热门专业,像南大这样的学校考研热度肯定也是很高的,但从 19 年的录取情况来看有点过于高了。近两年这个专业统考录取都在 20 人左右,但 18 年统考报录比还只有 22:1,19 年就上涨到 30:1。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这个专业每年统考录取仅有八九人,但是近几年报考人数都无限接近三百人。近两年统考报录比基本都在 30:1 以上。英语笔译专业实际上 18 年南大的英语笔译统考报录比还仅有 21:1,但 19 年就上涨到 37:1,在统考招生人数缩减的同时报考人数却在增加,就导致报录比猛涨。而 20 年的统考录取人数是 14 人,和 19 年是差不多的,这样一来很明显从 19 年开始这个专业就缩招了,因为 18 年英语笔译统考录取了 26 人。3、厦门大学广告学专业厦门大学的广告学学科实力全国第一,这个专业每年统考录取人数极少,报考人数却非常多。18 年和 19 年统考都仅录取了 2 人,但报考人数都在两百人上下,导致 18 年统考报录比高达 111:1,19 年报录比也达到了 81:1。另外就今年的统考录取情况来看,这个专业招生人数依然是极少的。金融系金融学这个专业统考录取很少,近几年都仅录取了 9 人,但报考人数非常多,每年都有接近四百人报考,这就导致金融学的报录比一直在 40:1 的位置居高不下。4、四川大学四川大学的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招生都在十人左右,统考报录比均高达 44:1。这两个是川大文学与新闻学院学硕类专业中,统考报录比最高的专业。其余的顶多 20:1 上下,也有不到 20:1 的专业,比如中国古典文献学、汉语言文字学。今年报考人数过万的院校专业除了往年这些报录比高的吓人的院校专业之外,随着今年的考研报名结束,一些高校也陆续更新了今年考研报考人数。这些高校跟去年如出一辙,人数出现连续增长,最高增幅达到 70%,数量上更是均创历史新高。1、郑州大学郑大 2021 年意向招收硕士研究生 8100 名左右(含推荐免试生、“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20 名、“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30 名),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7500 名左右、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579 名。2021 考研通过研招网报名郑州大学考研的缴费人数为 41000 多人!较去年的报考人数 33399 人,上涨了 8000 人左右!而去年实际录取统考硕士 7395 人,推免 372 人,共录取 7767 人!可想今年的竞争会有多激烈!郑州大学近几年报考非常热门,其中位列前三的院系分别是商学院 3956 人、法学院 3292 人和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2525 人。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据统计,2021 年硕士招生共有17125 名考生报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比去年增加 2000 多人,再创新高,较 2018 年翻了近一倍。2020 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录取统考硕士 4343 人,推免生 2191 人,共录取 6534 人。意愿报考中科大的同学们可以根据比例估算一下自己的上岸率,没有太大把握的同学还是要慎重!3、黑龙江大学2021 年一志愿报考黑龙江大学考生10604 人,报考人数首次突破万人,较去年增长 1077 人。黑龙江大学报考点通过网上确认考生 4758 人,确认率 98.5%。4、中国人民大学人大 21 考研的报名人数情况,在正式报名系统开启的第 10 天,人数就近 2 万,与去年报考总数还差 3937 人。随后,人大又公布了截止到 10 月 31 日的报考数据统计,报考人数增加了 6580 人,已经达到了 26443 人,突破历史新高!5、西安交通大学确认人数创历史新高,达 11400 余人,增幅近 20%。哪些院校专业好上岸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被吓得不轻?其实不用担心,有报录比高的离谱的学校,自然就有一些学校“容易上岸”,这些院校就非常适合只求上岸的小伙伴。1、吉林大学/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非法学)作为十大热门报考专业之一,吉林大学的法硕非法因为其地域因素,相对于热门地区的 985、211 院校的同专业而言,竞争要小一些,复试比低。19 年复试人数 176 人,拟录取 116 人,复试比在 1:1.5~1:2 左右,复试比在 985 院校里算是比较低的了。也正因为如此,由于复试刷人不多,所以初试考高分是非常重要的。2、西南财经大学/新闻传播专硕分数低。基本上一般学校新闻传播专硕的分数线都是 380~390,因为 19 年考研人数很多,像广外这种双非学校分数都达到了 410~420,但对于西财来说近几年分数一直都是 370~380,实属良心。报录比低。西财近几年的报录比一直都是 6:1 左右。并且西财的新传近几年是有扩招的, 19 年一共是招了 28 个人。专业课相对简单。专业课是考 334 和 440,不会有很大的扩展,考的内容都是比较基础的课本上的知识。其实新闻传播这个专业真的是考研竞争非常激烈,稍微容易一点的可能就是一些理工科院校和一些财经类院校,这些院校的新传相对来说容易点。3、华南理工大学/翻译硕士招生人数多。去年总共招了 38 人,推免 8 人,招生人数在理工科类招生人数算是比较多的。就业好。华南理工是 985 院校,学校名气还不错,就业出路会好一些。很多同学不知道华南理工还有这个专业,所以报考人数不是很多,建议有意向的同学可以报。4、中山大学/MEM中山大学工商管理在软科 2017 和 2018 年“中国最好学科排行”中稳居前 1%,是响当当的名校,但复试总分采用了国家线,2020年分数线为总分/综合/英语(175/100/50)。可谓是“物美价廉”,只是管综的单科分数要求较高(≥100 分)。所以非常适合想要追求名校头衔,但是又不需要综合实力太高的考生,只需要好好备考管综。5、海南大学/MPA在国务院学位办开展的全国第三批 MPA 培养院校教学合格评估中,海南大学被评为最高等次的 A 级。同样是有着名校头衔,不错的地理位置,招生人数非常多,较低的分数,2020 年分数线为总分/英语/综合(176/39/78),也是同学们报考的首选。报录比的高低,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考研党择校时关注的重要数据,如果你发现自己意向报考的院校专业报考人数多、招生名额少,那么可以衡量下自己的复习情况以及学习水平,选择是否要调整考研目标。不过随着近年来考研热居高不下,“低报录比”的院校越来越少见,尤其是知名院校的王牌专业,竞争愈发激烈,大家务必要做好心理准备。宗师君在这里,也不得不对那些寄望于筛选报录比低的院校专业,来作为自己考研目标的同学泼一盆凉水:现如今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易上岸”院校,但凡想如愿成为一名研究生,都要历经初试、复试的重重关卡。所以同学们还是要全力以赴提升自己的初试分数以及综合实力上,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上岸可期”!本篇原创文章由“宗师考研”发布,我们将会持续更新考研及大学生主题的干货文章与上岸经验贴,敬请关注!
对于大多数考研的同学来说,考一所985院校是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同时也是难度很高的事情,如果你本科不是985的话,那通过考研上985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根据最新的数据分析,有这样几所985院校的部分专业考研成功率是很高的,今天阿乐学长就跟大家分享比较容易上岸的几所985院校的专业,不知道有没有你报考的专业。1.吉林大学吉林大学的话我推荐大家的专业是法律硕士(非法学)。推荐原因:它的招收人数比较多,但是报考人数比较少,竞争压力较小。吉林大学的法硕非法相对于热门地域的985、211院校的同专业而言,竞争要小一些,可能是和它的地域有关。复试比例比较低,19年复试人数176人,拟录取116人,复试比在1:1.5-1:2左右,复试比在985院校中算是比较低的了。2.东北大学东北大学的话我推荐大家的专业是机械工程。推荐原因:它的招收人数比较多,每年大概招收200人左右,在全国其它高校中,机械专业每年考研能招收200人的并不多。分数的话相对来说比较低。每年的分数在300左右,只比国家线高十几分,去年的录取分大概在300分左右。报录比不高,在3:1到5:1之间,比很多211院校都要低。复试基本不刷人。3.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的话我推荐大家的专业是翻译硕士。推荐原因:报录比低,去年总共是169人保密,录取了30人,报录比接近6:1,广外的翻译硕士报录比是15:1以上,中山大学的翻译硕士报录比在12:1左右,所以华南理工大学的报录比已经很低了。它的招收人数比较多,去年总共招了38人,推免8人,招生人数在理工科类招生人数算是比较多的。专业课比较简单,难度大概和六级差不多。另外,华南理工大学的就业比较好,华南理工大学是985院校,学校名气还不错,就业出路会好一些。很多同学不知道华南理工大学还有这个专业,所以报考人数不是很多。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大家如果对其它学校的专业比较感兴趣的话,可以留言告诉小编一下。
想考外语类研究生的小伙伴,听说过翻译专业硕士MTI吗?MIT全称: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是我国目前20个专业学位之一,分为全日制和在职两种,学制短,实用性强,学费也不算贵,因此受到不少外语专业考生的青睐,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看一下国内最顶尖的MTI十大热门校吧。(招生信息均来自官网,为2019年的要求)1.北京外国语大学北外是国内外语类院校的顶尖学校了。入选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优势专业创新平台”、“2011计划”,为财政部6所“小规模试点高校”之一,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专业建设高校,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成员。其外语专业多,门类细致,可获得联合国、欧盟、CIUTI实习机会。招生人数:英语学院笔译30,专用英语学院笔译15人;英语学院口译15人,中英会议口译、中英口笔译一共招40人,英语同声传译15人。2.上海外国语大学上外的历史非常悠久,它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也是新中国外语教育的发祥地之一,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世界一流专业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之一。招生人数:英语笔译54,英语口译35;翻译学11;英语语言文学(包括翻译研究)133初试参考书明确专业优势:英语学院开设翻译研究(笔译方向)、翻译研究(口译方向),高级翻译学院开设翻译学(该专业初试无指定参考书,复试参考书明确)、翻译硕士两个专业,层次分明,内容多样,能够充分满足学生对翻译的痴迷与探索。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属于广东省属重点大学,“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亚洲大学学生交流集体行动计划”(亚洲校园计划),向联合国提供高端翻译人才的全球19所大学之一、全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创始单位之一、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成员,华南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外国语言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国际战略研究的重要基地。招生人数:英语笔译80,英语口译60报录比:8%(2017年)专业优势:(1)翻译学博士(PhD);(2)翻译学硕士(MA)(设笔译研究、口译研究、翻译教育研究、文学翻译研究等四个方向);(3)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MTI)(设国际会议传译、应用口译、商务翻译、法律翻译、传媒翻译、翻译与本地化管理等六个方向)4.西安外国语大学它是西北地区唯一一所主要外语语种齐全的高等学府,陕西省省属高水平大学、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长安联盟成员之一。位于历史悠久的古都,“一带一路”核心区西安。招生人数:71(包括推免生5人)英语笔译专业下设跨境电子商务翻译方向、本地化与翻译方向以及知识产权翻译方向,英语口译专业下设交替传译方向和同声传译方向。5.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省重点大学,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全国专业著名度三星级大学。位于滨海之都,浪漫之夏,夏季达沃斯论坛举办地大连市。该校的特点是文学翻译功底深厚,有同传室,且与外研社、中央编译局、环球网以及中央编译服务有限公司等合作,建立了校外翻译实践基地。招生人数:英语笔译50,英语口译206.四川外国语大学川外位于西南重镇重庆市,是重庆市大学联盟、中国西南地区外语和涉外人才培养以及外国语言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国际问题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可就近(翻译学院)进行CATTI口译考试,有全国商务英语翻译证书考试(ETTBL)考点和全国语言服务与翻译能力评估考试(LSCAT)考点,有重庆川外翻译有限公司、中国网、环球网等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12个。招生人数:英语笔译98,英语口译587.福建师范大学全国大学排名百强、师范类大学第九名、“2011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福州市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据点,在全国百强城市中排名第25。招生人数:201[包括学科教学(英语)、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笔译、英语口译、日语语言文学。8.福州大学同样位于福州。福大在文学翻译方面发展强劲。学校为“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教育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招生人数:36(包括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笔译、英语口译)9.南开大学南开大学是老牌名校,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学校位于四大直辖市之一的天津市,距离北京也很近。而且学费比北上广的高校要低廉一些。招生人数:英语67(包括推免生23) 日语2010.北京大学北大的知名度就不必说了吧,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重点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虽然在MTI方面北大不是最出色的,但还是有不少人冲着它的牌子慕名而来。招生人数:英语笔译30另外,四川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等高等院校的MTI课程也都不错,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官网上看看哦!
大家好,这里是考研刺客联盟!21届考研报名正式结束了,考生们最关心的就是今年报名考研的人数又增长了多少?自己报考的院校专业有多少人报考?部分学校已经公布了数据,比如人大今年有26443名考生报考。其中报考法学院的有4428人,报考商学院的有3928人,报考公共管理学院的有2764人,报考财政金融学院的有2142人,报考经济学院的有1560人。预计本月底机会所有高校都将公布研究生报考人数,到时候会统一汇总!想要的同学可以关注我!现在考研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有些热门专业的考研难度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比如法律硕士、医学、会计、新闻传播学等等,考研人扎堆,报录比高居不下,明知这些专业难考,为什么每年依然还是有数万考生考这些专业?1、专业需要法律硕士、金融硕士、医学、经济学、工商管理(MBA),这几大专业考研热是因为专业需要。这几个专业领域较广,大学本科期间学习的知识都比较表面,所以需要继续读研深造,向某一领域深入研究学习,才能在工作中更好地完成任务。而且这几大热门专业,不考研也很难找到很好的工作,但是读完研究生后找的工作就几乎都是高薪、高职的好工作了。2、易跨考会计专硕、新闻传播学、教育学考研热大部分原因是因为这几个专业易跨考。很多不喜欢自己本科专业的同学,会选择这几大专业进行考研,特别是教育学硕士,70%左右都是跨考生。3、研究生就业前景更好这几年我国计算机行业发展迅猛,所以计算机专业考研热也是必然发展趋势;还有现在各国之间各个行业的合作都越来越密切,翻译的需求应市而增!所以翻译硕士最近这几年也有越来越多人关注到。这两大专业其实更注重能力,本科毕业如果你能力足够强的话,也能找到很好的工作,但是读完研究生,对于工作后续的发展更有好处。我是考研盟主,助你考研路上畅通无阻!
2020年考研人数高达341万人,近几年,考研人数与日俱增,参考人数多,竞争压力随之变大,尤其是那些热门专业,报录比也越来越高。之所以被称为热门专业,说明这些专业就业前景好,即使难度高,依然也要选择这些专业,一起来看看这几个报考人数多的专业吧!会计硕士尤其是会计专硕(MPAcc),这几报考跨级专硕的同学很多,其中有跨专业也有本专业,小编觉得主要是会计专硕跨考条件低,没有附加条件而且相关专业报考时,本就学习会计等相关知识,难度会相对较低。还有,考试科目相对简单,考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和英语二,只考这两门科目,准备起来更加方便,政治一般会在复试中考察。毕业后,可以考虑到国有企业、银行、外企、会计师事务所、投行等单位工作。金融硕士和会计一样,金融硕士也是考研热门专业之一,不仅仅相关专业学生报考,有不少理工科的学生也会选择报考金融硕士,而且,擅长数理分析和逻辑的理工科学生,跨考金融硕士有一定的优势。金融硕士比较实用,就业面广泛,就业后薪资待遇也不错,因此受到不少同学的欢迎。毕业后可以考虑到咨询公司、投行、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银行等单位从事相关工作。行政管理管理学专业中,作为不考数学的行政管理也是考研热门专业之一,开设院校多,招生人数也比较多,跨考难度相对不高,所以成为了考研热门专业之一。行政管理专业综合性比较强,就业面也很广泛,涉及国企、私企、外企、事业单位及政府机关等,毕业后可从事公务员、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主要从事行政管理、管理规划、政策研究等工作。除却这三个专业考研人数多,还有法律硕士、经济学硕士、新闻传播学硕士、翻译硕士、医学硕士以及工商管理硕士。这种情况下,你准备考哪一个专业呢?
炎炎夏日正是考研学生们埋头苦读的时候,已经选好目标院校和专业的同学已经转入专业课的复习。但是很多同学都只专心于学习,而不知道外面的情况,比如自己本专业今年的考研人数会有多少,竞争激烈程度会如何?以自己的实力是否能够顺利的闯过面试?如果自己的实力不够,是否自己是否可以把报考的热门专业给换掉,选择一些相对不热门的专业?这些情况都会随着个各种报考人数的变化而变化。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析一下目前为止比较热门的四个考研专业,如果自己的复习情况不佳,在还没有开始专业复习的情况下,是否能够避开这些热门专业。会计硕士会计硕士是每年考研的热门专业之一,十几年来一直热度不减,报录比例一般能达到40:1,所以说竞争是非常的激烈的。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主要是因为跨专业考研的人数非常多,而且本科会计专业的考研人数也是逐年在增加,所以导致各个高校会计专硕的竞争激烈程度都非常之大。大家都知道,会计硕士是一个管理学下属的二级学科,本科阶段学的知识基本和其他管理学专业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所以说只要是管理学相关的专业,都可以来报考会计硕士,报考的门槛比较低,再加上快会计专硕毕业后的工资待遇很不错,所以别的专业来抢饭碗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法律硕士这里所说的法律硕士是指非法学专业方向的。因为法律硕士(非法学方向)只能由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考,所以其他的专业都可以跨专业来考法律硕士,几乎可以用无门槛来形容。比如汉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世界史、哲学等文科专业都是法律硕士法的主要生源。由于法律硕士是实行全国性的联考,所用的教材和试题都是一样的,那么大家就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因为各地的学生都会报考,大家的信息都相对透明。所以像一些名校法律硕士会非常的难考,比如法学界著名的“五院四系”等竞争都非常激烈,报录的比例能达到30:1。翻译硕士我国的本科高校中有超过500多所开设有英语专业,每年本科毕业的学生都有10万人以上。如果再加上其他外语专业的学生,其毕业生的数量会超过15万人。市场上对于语言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的需求量是有限的,所以说英语专业的学生就业并不乐观,很多人因此选择考研。又因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女生,所以考研的方向一般都是翻译硕士。翻译硕士注重实践,需要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和资源条件来培养,但很多高校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我国高校当中具有翻译硕士授予点的高校,其实并不是多。这也导致每年翻译硕士的竞争都是比较激烈的。金融硕士金融硕士情况其实和会计硕士情况差不多,每年也是十分热门的专业。很多考研学生都是因为金融硕士毕业以后能够找到高薪工作而报考。所以每年财经类高校和一些985高校的金融硕士分数线都会异常的高,很多人都成为了无形中的“炮灰”。相对来说,金融硕士可以说是近年来最难的专业。因为不仅金融学专业本科的学生大部分会考要,此外,很多具有理工科背景的学生都会来报考金融硕士,这些理工类的学生在数学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方面都是非常强的。更重要的是高校的导师对于具有理工科背景的学生也是十分的喜爱,因为金融学需要很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能力,而这些都恰好是理工类学生的强项。以上四个专业在2019年考研来看,报考的人数也会相当的多。如果自己目前复习状况不佳,目标专业又恰好是这四个当中的其中一个。那么就应该要好好考虑一下是否要调整自己的目标专业,避开这四个热门专业,以免成为学霸们的“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