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3日讯 据尚一网消息:7月1日下午,56岁的周亚松收到了韩国大学院(韩国研究生院统称)音乐学科的博士录取通知书,即将进入“博士时间”。周亚松,生于1964年,原在常德一单位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只有高中学历的她,后通过函授、自考,取得了大学本科文凭。2015年,她本是陪女儿考研,没想到自己先一年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硕士研究生。“你还年轻,明年继续考。”2016年,女儿也考上了该校研究生,成了周亚松的学妹。2019年,周亚松研究生毕业了,她在毕业典礼上定下目标,希望能攻读声乐专业的博士。当真的收到博士录取通知书那天,周亚松直言很惊喜。“感谢所有老师对我的教诲,他们尽心尽力地帮助我录制作品集,一字一句帮我纠正发音和解答专业性问题。”周亚松说,如今又可以继续享受学习的乐趣,这对自己是一个极大的鼓励。周亚松告诉记者,在求学路上也受到了不少质疑。“这么大年纪了还考研考博,有什么用?”面对这些质疑声,周亚松说,自己并不是迷恋学历,而是认为学习是一件终身的职业。读博不仅是想在专业上有所造诣、崇尚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更重要的是享受学习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渗透着一种仪式感,取得博士文凭既是一种阶段性的认可,也是一张积极进取、闪闪发光的标签。”目前,周亚松称自己在“闭关修炼”,对于是否入学完成博士学位还不确定,也希望还能在专业上继续进步。周亚松1964年出生于湖南常德,在当地某机关从事档案管理工作。丈夫吴斌大她两岁,也是公务员。独生女儿吴悠2013年从艺术学校毕业后,在常德创办了一家音乐工作室,教孩子声乐、弹钢琴。一家三口收入稳定,生活安稳幸福。2015年,周亚松已51岁,再过4年即将退休。她这样为自己规划退休生活:在家做美食、旅游、走亲访友,约上一帮老姐妹跳广场舞。谁知女儿的考研计划,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这年3月,吴悠与她商量:“妈,我想趁现在还年轻,考艺术院校读研。”女儿追求上进,周亚松举双手赞成。很快,吴悠关闭音乐工作室,准备报考位于武汉的华中师范大学音乐系研究生。周亚松帮女儿购买考研资料、联系导师,替她挑选考研网校,让吴悠接受远程教育。华中师范大学是百年名校,尤其音乐系享誉全国,每年研究生录取率不足10%。吴悠担心考不上愧对父母,承受着巨大压力;加上天天一个人在家复习功课,生活枯燥乏味,一件小事就会让她分心。因此,吴悠常常完不成当天的学习任务,陷入焦虑、苦恼中。女儿的备考现状,成了周亚松心里的结。最好的家教就是言传身教。2015年5月中旬,周亚松对女儿说:“考研是大事,妈妈陪你一起备考吧。” 妈妈乐观开朗,做事有毅力,要是她陪自己考研,不仅生活会多一丝亮色,而且对自己也是一种激励。吴悠高兴地答应了。此后,每天下班后或双休日、节假日,周亚松不参加同事聚会,不远足旅游,一心一意宅在家里,陪女儿准备研究生考试。母女俩一起练视唱、弹钢琴,一起在网上做模拟试卷。就连吃饭、在院子里散步、睡觉前热水泡脚,周亚松与女儿也一起背英语单词,互相提问考试要点……周亚松的乐观、淡定和勤奋,深深感染了女儿,吴悠渐渐沉淀下来,享受备考的快乐。而就在陪女儿备考的过程中,周亚松脑海里迸发出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与女儿一道报考华中师范大学音乐系的研究生!周亚松萌生此念头,并非异想天开。她的爷爷是一位精通民乐的艺人,受家庭熏陶,周亚松从小就学过二胡、巴乌、古筝、钢琴等乐器,且有一副美妙动听的歌喉。几十年来,她除了坚持学声乐,还注重形体训练,一字马、下腰等芭蕾中的高难度动作,分分钟就能搞定。周亚松本来只有高中学历,因为工作需要,这些年她通过函授、自考,取得了大学本科文凭。2009年,好学上进的周亚松还自费参加新东方英语培训,考取了成人英语等级考试三级证书。可以说,报考音乐系研究生必备的各种条件,她一样不缺。2015年7月初,周亚松如实将自己的考研计划告知丈夫。吴斌大吃一惊:“业余时间在家唱唱歌、跳跳舞就行了,这么大年纪了还考什么研究生?真是天方夜谭!”周亚松诚恳地与丈夫交心:“考研是我学生时代的梦想。当年高中毕业我考上了艺术学院,因家庭条件不允许放弃了,早早参加工作养家。现在女儿已成年,我也快退休了,没什么后顾之忧了,请支持我圆梦。”妻子要是50多岁去外地读研,就意味着夫妻老来分居,这不是吴斌想要的生活。他给妻子泼冷水:“双方父母都年逾七旬,家里离不开你,还是实际一点,打消这个念头吧。”但周亚松初心不改,与丈夫开始了拉锯战。吴悠支持妈妈,与她结成同盟,这给了周亚松极大的心理支撑。渐渐地,周亚松打算考研的事传开了,亲友、同事、邻居在背后议论纷纷:“这么大年纪了,还出什么风头?”“过三四年吴悠结婚了,她就要做姥姥了,读研究生不是闹笑话吗?”“她也就是嘴上说说,哪里考得上研究生?读老年大学还比较靠谱。”丈夫将这些议论反馈给周亚松,这不仅没让她退缩,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周亚松告诉丈夫:“哪怕付出再大代价,我也要报考研究生,没人能阻止我!”周亚松与丈夫感情很好,然而在这件事上有了不可调和的分歧。这个温馨幸福之家,被沉闷压抑笼罩。2015年7月9日深夜,辗转难眠的周亚松披衣起床,坐在电脑前写微博:“每个女人的追求不一样,我不羡慕豪宅名车,不追求锦衣玉食的生活,注重内心的充盈,信奉活到老学到老。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是什么?我觉得,就是正能量的追求能得到爱人的支持!”然而一想起纠结的现实,周亚松眼里涌满泪花……两天后,吴斌看了妻子的微博,被她的心灵独白震撼了。男人爱妻子的最高境界,就是支持她圆梦。结婚20多年来,周亚松相夫教子,孝敬公婆,勤俭持家,堪称贤淑妻子。她从未向自己提什么过分要求,如果这次阻止她圆梦,那就太不近人情了。傍晚,周亚松从单位下班回家,吴斌真诚地对她说:“我看了你的微博,为自己以前的自私想法羞愧。追求上进的女人最美丽,况且与女儿同时考研,对她也是一种监督和激励。我想通了,你放心报考吧。”周亚松笑容灿烂:“老吴,我就知道你最懂我,我太幸福了!”2015年8月,周亚松提前从单位办理退休手续,全力以赴与女儿一同备考。10月初,母女俩乘坐火车来到武汉,在华中师范大学附近租了套一居室,接受考前強化培训。周亚松和女儿一同上考研辅导班,结伴去华中师大听导师的专业课讲座;母女俩还与该校的英国留学生结对子,她们教对方中文,留学生教她们英语……随着考试临近,周亚松和女儿争分夺秒复习功课,一个月也回不了一趟家。吴斌几次来武汉看望妻子和女儿,给母女俩送钱、衣服和营养品。傍晚一家三口手牵手在小区里散步,丈夫与周亚松开玩笑:“几个月后,咱们家就会出两个研究生,到时你们走在校园里,别人还以为你们是姐妹呢。”周亚松哈哈大笑:“很多人说我吃了‘防腐剂,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老吴,其实这都是拜你所赐,婚姻幸福的女人看起来就是面相年轻。”吴悠挣脱妈妈的胳膊,冲父母扮鬼脸:“我不影响你们谈恋爱了,溜一边去。”周亚松和丈夫骂了一声“鬼丫头”,心里甜滋滋的。渐渐地,社区里的人知道了周亚松母女来武汉考研,丈夫经常过来探班的故事,都被他们一家的好学上进及温暖亲情感动了。很多人对周亚松说:“你丈夫太伟大了,支持50多岁的老婆考研,一般男人根本做不到。”“考艺术院校的研究生很烧钱,你丈夫真有责任担当。”是呀,今生遇到通情达理的好丈夫,周亚松觉得是自己最大的幸运;回馈丈夫的最好方式,就是以优异成绩考上研究生。因年过50,周亚松记忆力明显比年轻人差,经常学习到深夜。有时吴悠一觉醒来,看见妈妈还坐在灯下做英语试题,她睁着惺忪睡眼说:“妈,怎么还不休息?”周亚松回答女儿:“我不比你们年轻人,必须多看几遍才记得住。”在妈妈的感染下,吴悠也披衣起床,与妈妈一道夜读。温暖灯光下,母女俩对坐在书桌前,共同为梦想冲刺……2015年12月,周亚松与女儿结伴赴长沙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吴斌请假过来陪伴周亚松母女。年过5旬的丈夫送妻子和女儿进考场,被传为佳话。次年3月,考研成绩公布,周亚松如愿被华中师范大学音乐系录取,吴悠却遗憾落榜。吴斌向妻子竖大拇指:“了不起!”周亚松激动得在房间里跳了一段芭蕾,一回头,却发现女兒满眼泪水。她清楚女儿内心的失落,柔声安慰道:“你还年轻,这次没考上,明年再考吧。”吴悠含泪说:“妈妈,祝贺你。”想起与女儿一路考研的艰难,周亚松将女儿紧紧搂在怀里,母女俩眼里都有泪,只是泪水滋味各不相同……2016年9月1日,周亚松独自赴华中师范大学报到。晚上,送孩子们入学的家长,见周亚松还一个人待在寝室里,不解地问:“这么晚了,你孩子怎么还不来?”周亚松尴尬一笑:“我孩子不来,是我住这里。”一夜之间,52岁妈妈读研究生的事在学校传开了,家长和学生纷纷围过来与周亚松交流,称她为最励志的妈妈。虽是学校年龄最大的学生,但周亚松与普通大学生一样,每天背着双肩包,提着保温杯去教室上课;一日三餐都在食堂吃,空闲时间在图书馆看书,晚上在宿舍里睡高低铁架床……这就是周亚松从小梦想的大学生活。2016年国庆节,吴悠来华中师大看望妈妈,周亚松鼓励女儿:“读研的生活太精彩了,妈妈盼望你也早点考进来。”吴悠与妈妈击掌约定:“我明年一定考上,咱们在华中会师。”周亚松笑靥如花:“我等着这一天!”此后,吴悠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冲刺。紧张备考的日子里,周亚松从武汉给女儿寄复习资料,向她传授考研经验,还带女儿来华中音乐系拜师……2016年12月,吴悠第二次参加研究生考试。走出考场,她兴奋地给周亚松打电话:“妈,我感觉这次发挥很理想,对自己有信心。”周亚松欣喜地与女儿开玩笑:“那咱们母女马上就要变学姐学妹了。”3月中旬考研成绩公布,吴悠紧张得不敢上网查成绩。周亚松第一时间替女儿登录考研网站,太棒了,吴悠被华中师大音乐系录取了!周亚松连忙在电话里向女儿报喜:“孩子,好消息,你成绩超过录取分数线30分,考上了!”电话那端的吴悠热泪盈眶。家里出了两个研究生,吴斌特别自豪,他与妻子、女儿都成了常德的名人。吴家因此被社区评为“五好文明家庭”。2017年9月1日,吴悠如愿进入华中师大音乐系就读,与妈妈胜利在华师会师了。母女俩住同一栋学生宿舍楼,周亚松住1楼,吴悠住在5楼。母女俩并不经常见面,在学校里两人就像普通同学:彼此见面打招呼;在食堂碰到就同桌吃饭。只是吴悠每天下楼,都要经过妈妈的寝室。每次她会习惯性地往里面看一眼,要是妈妈在,母女俩就相视一笑。考研难,读研更难。因年龄大,周亚松成为学校最勤奋的学生,上课她总是坐第一排,从未早退、迟到、请假。每天早晨6点,周亚松就起来了,去宿舍后面的树林里练声。细心的吴悠十多分钟后来到树林里,悄悄在妈妈的书包边放一瓶酸奶就离开了。有时上选修课,周亚松不能完全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吴悠就主动给妈妈补课。这对母女研究生,成为华中师大一道美丽的风景。课余时间,周亚松与女儿去敬老院做义工,参加慈善演出。2017年12月,母女俩还登上央视《星光大道》舞台,一同演唱《我爱你,中国!》。她们美妙的歌声,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广泛好评。2019年5月30日,华中师范大学近万名师生相聚在该校佑铭体育场,拍摄集体毕业照。当年55岁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周亚松,当天也在其中。为了这次拍摄,周亚松很早便起床化妆。即将离开学校,她表示心情特别复杂,开心的同时,也有一点失落。周亚松说,这是自己时隔30多年再次拍摄毕业照,全校师生一起合照,不仅使毕业更有“仪式感”,而且能为大学生活留下一个美好的纪念和回忆。拍摄集体毕业照时,周亚松穿着音乐学院统一的毕业服装,梳“齐刘海”,扎“丸子头”,与身边的一群“90后”同学互相拍照留念。周亚松告诉记者,同学们都会叫自己“姐姐”,人生有无数的可能,年龄绝不是问题。“虽然是脸上有沧桑感了,但是我的心态还是跟年轻人一样,跟90后一样的心态,我觉得现在就是追梦的好时代,青春应该在追梦中闪光。”周亚松说。在提及未来的打算时,周亚松想尝试进一步深造,比如继续读博,过上自己的理想生活,周亚松想回馈社会,开展一些公益课,参加公益演出。周亚松同学陈文旋子:“我觉得她这种心态是我们就是非常要学习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然后年龄它不是一个可以制约你梦想的一个因素,然后她一直以来都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梦想。”周亚松同学周晓春:“我觉得这种终生学习的态度,确实是我们当代社会每个人都需要的。”集体毕业照拍摄结束,周亚松称自己会去整理一下论文,并抽空在校园里走一走。谈及未来,周亚松说自己不会放弃学习,无论考博考不考的上,都会继续学习。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辅导员万红霞:她就是对自己的这个梦想的追求的话,是很执着,很坚持,对自己的这份热爱就是很有激情。(来源:长江日报 中国新闻网 伴侣杂志)
1、关于择校和定专业(1)在这里我说一下我当初择校和定专业的情况吧,我在大一大二的时候还没怎么想过要考研,不过我们专业的考研氛围一直都很浓,考研率也很高,大概是被这种气氛所熏陶,大三上学期我决定了要考研,而开始准备复习是在大三下学期。也许是因为越到后面越会考虑毕业后就业的问题吧,我考研的目的就是为了以后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而且我并不讨厌做科研,所以我考研的理由很简单。专业的话因为我比较喜欢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所以我一开始就决定了考这两门。然而,考研院校的确定却让我苦恼了很久,我觉得这就相当于是给自己的一个定位,定位太低,后面复习会没有动力,定位太高又会给自己带来太大的压力。到了3、4月份我都还在为着这个问题苦恼。不过虽然还没有确定好报考院校,英语还是要早早做准备的,每天有时间就背背单词、看看长难句还有专业课,我先看的是原来学的有机课本和笔记,物化是暑假才开始看的。开始复习基础知识的时候一定要细细看,争取把每一个知识点都看懂看透,不然效率不高,花了时间还记不住。3、4、5月份我每天复习的时间是3到4小时,因为当时还要上课。6月中旬到下旬在备战期末考,没有复习考研,直到7月初期末考试结束之后我才全身心投入考研复习当中。当时我想了好几天,最后从将来发展的前景以及就业范围的宽广角度考虑,而且我以后很可能会选择当老师,所以我决定了考华中师范大学的有机化学,专业和学校确定下来后,终于如释重负,踏踏实实的准备复习。学校和专业的确定非常重要,因为这决定了你未来几个月的努力方向和学习的动力。(2)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报录比:2019年的报录比是197:100,不过这里统计的是280分以上的人数,实际上更多,前两年的报录比也和这差不多,而且每年大概上有10到20个推免生。有机化学录取人数更多一些,推免生也就相对更多一些。华师很注重考查学生的专业能力,所以专业课会考的比较难一些。不过只要考研期间复习到位,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巩固知识,同时调整好心态,提前做好规划,在每一个阶段都认真做好该做的事,到后面就会觉得越学越轻松。2、初试经验(1)分配好时间特别重要,在做好每一阶段的复习计划后,还要规划好每一天该完成的任务,我是上午看有机和政治,下午做阅读看物化,晚上也是看专业课,基本上每天学习到十点半。暑假之前和暑假期间都是单词积累的黄金时期。我当时把朱伟的恋恋有词和何凯文的长难句的课跟了两遍,早上和睡觉前背半小时单词,暑假的时候跟的是唐迟的阅读,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刷英语真题,每天做两篇阅读。政治的话我从8月份一直都是跟着徐涛的课学习,10月份才开始做选择题,每天早上也有跟他的真题消消消,11月份开始做1000题,后面做肖四肖八。说实话跟着老师的进度比自己默默看书效率的确高很多,不懂的地方和不理解的知识可以及时巩固。对于专业课,物化都是看傅献彩版的,课后习题一定要多做几遍,还有沈文霞的考研指导很经典很有用。有机我看的是邢其毅的,很全面、有深度,也有人看尹冬冬的,还有李小瑞编的一本也不错,有机还是要多做题,熟悉各种反应机理以及人名反应,还有专业课的真题一定要多刷几遍,只有多做题才能达到查缺补漏的效果。(2)专业课一定要多花时间理解、巩固,要充分利用好以前记的笔记,看书过程中如果碰到重要的知识也要记下来,后面冲刺阶段就不用再翻书直接看笔记节约时间,但是做题时候遇到难题还是要回归书本加以巩固。看懂书和会做题没有必然的联系,有很多知识点光看书没有多大感觉,唯有做题的时候才能真正的理解,所以只有在做题的过程中你才能了解自己对知识到底掌握多少。如果大家对专业课复习感到信心不是很足的话,也不妨报一个专业课辅导班,考研专业课一对一辅导课程,针对性很强,帮助很大。(3)考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觉得让我坚持到底动力的是我最初的信念和身边朋友的相互鼓励。在复习过程中,我也遇到过很多不顺心的事,比如每天在同样的时间做同样的事情而且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看书做题会觉得很疲惫,甚至有的时候看书效率特别的低,一般这个时候我都会去操场散步半小时,我觉得这个方法特别管用,因为每次回来都是满血复活的状态。还有就是有一些真题并没有答案,自己做了之后又不知道做的对不对,我会找和我考相同专业的同学一起探讨题目,这对巩固知识也十分有效。不过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情绪波动太大对复习毫无帮助,当遇到烦心事时可以和同学或者家人倾诉,有不开心的事情说出来就好了。3.主要参考书目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农药学:《物理化学》万洪文 詹正坤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教材)《物理化学解题指南》 陈平初、詹正坤、万洪文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南京大学傅献彩等编著(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有机化学》(上下册) 尹冬冬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有机化学》五所师大合编,曾昭琼主编第三版上下册,高教出版社,北京《有机化学实验》五所师大合编,曾昭琼主编第三版,高教出版社,北京应用化学、工程硕士:《有机化学》(上下册) 五所师大合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有机化学》(上下册) 尹冬冬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无机化学》(上下册) 北京师范大学等三校合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普通化学原理》(第三版),华彤文等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无机元素化学》(第四版),刘新锦、朱亚先、高飞主编,科学出版社,2005年学科教学(化学)《化学课程教育学》王后雄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 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给学弟学妹的建议和鼓励学弟学妹们,相信此刻的你们也像我曾经那样为考研的事情焦虑,甚至会感到迷茫,你们不知道现在所付出的努力能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但是既然你们决定了考研,就请相信自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考研是一个成长的过程,相信在你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考研经历一定会是一段深刻烙印在你们脑海中的美好而珍贵的回忆。希望我说的这些对你们有所帮助,最后祝学弟学妹们成功上岸,加油!(本文来源新祥旭考研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各位爱传播的小可爱们你们好,我是2019级华师学硕的小马甲,这篇经验贴是我主动要写的,因为当时跟着爱酱的微博公益打卡,从第一天坚持到最后一天,每天爱酱不管多晚都会给我点评,我的答题思路也是在打卡练习中打开的,上了考场有不会的题目我也不怕,知道该如何下手,最后也成功上岸,所以为了表示对爱酱、对爱传播的感谢,我决定主动写这篇经验贴,爱传播真的超级良心了!最后再次表白爱酱!我是二战考生,两年一志愿皆报考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二战本来真的以为没希望了,因为好多事情的耽误,我八月中下旬才开始复习,加上华中师大新传第一年不给参考书(2019级),又出了30分文史哲新题型,当时考完就做好了工作的打算,接着就把资料全卖了(哈哈后来发现自己进了复试我又麻烦学妹把笔记资料寄回来,我考完再寄回去),虽然上岸,但是我分数并不突出,这篇经验贴主要是想跟学弟学妹们说说我两年的一些经验教训以及感悟,真心希望你们少走弯路!好打住,由于本人比较话痨说的前提话有点多,接下来咱们说正题。专业课篇前沿、热点:我第一年第二年的公共课分数差不多,第一年我主要是跌在了专业课一,因为我竟然忘记看热点了!这真的是考新传大忌!我当时以为把参考书的笔记背好就行了,热点不重要,想着九月十月再看也不迟,而且关注的公号太多了,开始就直接只背基础知识,到了十一月份才突然发现自己忘记看热点了!看真题还是不会,当时直接慌了,所谓“病急乱投医”,就跑到微信搜热点相关知识,偶然间发现了爱传播,进公号看到了好多干货,但那时肯定来不及了,又刚好发现了20天20题,当时加了雅昕学姐vx,问学姐我该怎么办,学姐很热心的解答了,我就买了20天20题,书到时离考研大概不到20天,我看到书直接慌了,因为书里内容很好,而我没看过相关内容且已经没时间看了,那时需要背政治,但我看了开头几个专题,上了考场发现考的两道论述题在20天20题里有,问题都没怎么变,但我依旧不会写!因为一直没看热点,考前这本书这几个专题还只看了一遍根本不懂怎么用怎么答题,新闻理论和新闻史一共120分论述题写了丁点儿内容,本以为每门考不了90分,结果成绩出来专业一104,专业二113,所以超级后悔没看热点!热点与理论的结合真的超级重要啊朋友们!可能有的学弟学妹看到这里会笑“谁会不看热点前沿呢?”还真的有,比如前些日子有位学妹加我,我跟她说了很多,其中一条就是强调让她一定要看热点,而且后期一定要动笔练,动脑筋思考,结果学妹告诉我“学姐,我考的是南师大,因为我看真题都是课本上的,死记硬背行了,感觉比较容易”,亲爱的同学们!这样想真的是考新传大忌!但凡好一点的学校,考新传不可能死记硬背的!你必须结合热点案例,你的答案才会充实,而且我们的参考书一般都是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出版的,而新传是与时俱进的!比如大数据、人工智能、VR、AR、物联网、智媒时代、信息茧房、算法、抖音......哪个书上有呢?参考书只是让你对新闻传播有个整体认识,它是地基,你只背笔记上了考场只答笔记内容就好像你买茅屋,而你会用背到的理论去分析热点,或者你在分析理论的时候会结合热点案例,你就是买了豪华大楼啊!你说哪个贵?还有的学妹问我该怎么学,我给她们这样说了,她们就告诉我知道该如何下手了。所以我说了这么多看似废话却真的不是废话的话,知道该如何对待热点了吧?当然,公号不要关注太多,我二战时先抽出一天时间把各大公号浏览了一遍,了解了一下他们的风格,留下最适合我的几个公号,然后分出他们在我心目中的重要性,比如爱传播等的重点热点分析非常好,每天必看......然后每天根据它们在我心目中的侧重点来看,我选择饭前后和睡前看,这样节省时间也会记忆深刻。课本、笔记:华中师大去年取消了参考书,但是之前给的参考书(《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教程》《中国新闻传播史》《外国新闻传播史》)依旧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因为这四本书几乎都是考新传必考的四本书。我一战和二战用的笔记差不多,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只要基础知识不落就好。因为我个人比较懒,所以直接背笔记,我身边的人有的喜欢根据买的笔记和参考书自己整理一份笔记,有的直接背课本,这个还是看你个人,总之基础知识不在于你背了多少遍,而在于你背熟了没有,会不会灵活运用,比如论述题考你分析“议程设置理论”,你只背课本上的内容肯定是不行的,你除了回答课本上该理论的基础知识外,你还需要分析它在新环境下的变化,这个是书上没有的,这就需要你在看课本基础知识或做笔记的时候去看论文和热点,将其补充到你的笔记当中,这样你的基础知识才是饱满完整的。论文、热点:关于热点的重要性我一开始就强调了,我一战就跌在这里,所以这个坑学弟学妹们一定要避开!论文的话,因为我二战好多事耽误了,所以复习的有些晚(如果看到这篇推文打算二战的小伙伴,我真的希望你们早点开始,千万不要觉得自己学了一年了不着急,我当时实在是有事耽误了),所以我也是规定自己吃完午饭或者晚饭看一两篇论文,特别是那些我不熟悉的领域。我刚开始二战的时候先根据2018版的20天20题和小王子手动整理的专题,还真的挺有用的,因为整理完了你会发现印象很深刻,而且大概知道了答题的宏观套路,不需要背熟,重在理解,后期多动笔练习,后面出了新版20天20题也会熟悉的比较快。英语阅读是大头,作文也很重要,翻译慢慢练,其他的题型多练习找规律找感觉。我一战买了张剑黄皮书,很详细很详细,但给人一种乱的感觉。后期又买了陈正康的书,这套历年真题解析很整洁,而且是分册的,里面除了每句的解析还有重点单词,可以拿来背。我一战把每篇阅读都手动翻译了一遍,你开始可以慢一点,做题也会错很多,正常,选项除了要知道哪个选项为什么选,还要知道其他选项错在哪里,出题人就那些套路,自己做多了就知道哪儿是坑了。英语阅读早就该开始了,后期你是需要刷题的,最少真题做三遍吧。听说张剑150篇好像还挺有用的,今年新题型还考到了原题。看你个人时间吧,够用可以也买来做做。阅读就是多做多研究多总结,不在量而在质。作文你可以九月份十月份就开始背范文,后期自己每周或隔几天自己仿写一篇,自己写的好总比背模板高。单词我是开始看的单词书,感觉看完没记住啥,后面就直接刷的百词斩,单词就是在于重复记忆,次数多了自然就记住了。这里要说一下,有学妹问我四六级没过怎么办,这个真的不影响,很多考上研究生的人都没过,因为考研英语和四六级考察的方向不一样,真的不用担心,亲爱的学弟学妹们你们好好做真题就好啦(嘻嘻,虽然我四六级过了),当然,如果你考过了复试自我介绍时可以说,会给自己增加底气,哈哈反正我复试就这样干的。政治肯定肖秀荣爷爷啦,他老人家的《精讲精练》《1000题》《讲真题》《肖四》《肖八》必买,政治基础好的可以暑假再开始,基础差一点的现在就可以开始啦,每天计划好看多少,到几月份之前做几遍1000题,公共课我一战报了班,感觉除了知道每个阶段干什么外,并没有多大用处,二战英语政治都没报班。二战时政治我整理了一本错题本,第一遍刷1000题我把答案写在纸上,因为后面还要二刷甚至三刷,后期没时间刷题我就只看错题本,把每次看错题本时都不熟的重点标记出来,然后回到精讲精练去看这个知识点,考前只看错题本重点标记的。写在最后的话因为一战没有人指导我,自己又不知如何下手,消息又不灵通,跌在了没看新传前沿热点的坑里,所以一考完我就打算好了二战,并不觉得丢人。可能很多人只看结果,认为考上研的就是英雄,考不上的就不行。在我看来并不是这样。考研没有可比性,你把一个考清华的和一个考普通学校的人放在一起有可比性吗?都叫研究生,可大家真的都一样吗?更何况还有诸多不确定因素,所以我们追求好的,因为各种原因失败了,可以说我们在某一方面不行,比如方法不对,但是并不能完全否定我们自己,二战找好自己一战失败的经验教训并加以改正就好啦。考研为自己而考,我们出于各种原因考研,但终究为了自己,所以干嘛在意别人的眼光。最近有学妹问我华中师大报录比,我就跟她说华中师大学硕收24个,而且初试复试非常公平,它在好的学校中收的人不算少了,你只要找准方向方法,只准努力考高分就好了,不要管多少人报考,很多打酱油的,半路想工作的走一批,暑假热死一批,下半年开学放弃一批,冬天冻死一批,上了考场弃考一批,你管学校收多少人干嘛,既然它收的人不算少,那为啥不是你!干嘛想那么多!打算二战的小伙伴一定要总结自己一战的失败教训,二战时补上,比如我是一战没看前沿热点,二战时先整理了热点专题,同时其他方面也不能松懈。一战的小可爱们一定要听老学姐叮嘱,不要走弯路!当然,我二战嘛,更有心情不好、不在学习状态的时候,那时我会要么听音乐,要么找好友聊天,甚至也自己一个人哭过,我二战在家这里的大学复习,自己租了一套房子,自己住,每天晚上下了晚自习要一个人走很长的夜路,可是我一姑娘从来没有害怕过,当时虽然觉得自己考不上了,可我还是每天坚持早起晚睡的学习,可是你看,上天真的没有辜负我的努力,最终我还是上岸了!所以啊,选准方向,你只管尽力而为就好了,上天不会亏待你的!加油!哦对了,最后我得热烈推荐一下,爱传播的20天20题真的很好用!还有爱酱的打卡也不要错过!我保证我不是托儿,否则我是小狗!哈哈我只是真的感谢爱传播所以主动写的经验贴。(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作者:小马甲编辑:羽生主编:羽生我是爱酱,专注新传考研辅导六年,想得到更多新传前沿热点及干货分享,可以关注我,或请关注公众号:爱传播。
83所高校,31.7万名应届毕业生,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武汉规模创历史新高的高校毕业生迎来了就业季的考验。当前,就业压力显著加大,高校、地方、企业联手发力。从真金白银的就业创业补贴,到对未就业学生的一对一指导,从汇集各方就业岗位的云众筹,到一场接一场的云招聘,武汉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千方百计帮助毕业生就业。据介绍,武汉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正在爬坡,目前为40%—50%。各高校积极创新工作模式,用好政策、打通资源,全力为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服务。同学们也在磨练本领、积极进取,为自己拼出一个美好的未来。——编者一名工科学生的心声——练好内功,才能拼出未来签了就业合同后,邓健杨每天还会习惯性地点开学院就业信息群,扫一眼新的招聘信息。邓健杨是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学生,4个月前,他考研失利,从头开始寻出路。与班里大多数同学一样,邓健杨从大四开始备考研究生,每天在自习室、食堂、宿舍间穿梭,压根儿没考虑要找份工作保底。2月21日,成绩发布,他蒙在了电脑前。“很迷茫,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办了。”邓健杨说,自己用了10天平复情绪,在调剂到其他高校与就业之间纠结。在学院,面临同样情况的学生有44人。“以往,学生在考研上栽了跟头,再战一年或者找工作很常见,大家不会觉得这是难过的坎。但今年不同,大家的心理压力很大。”学院党委副书记罗珺说,考研成绩一公布她就忙开了:与兄弟院校对接调剂政策、请教授帮学生写推荐信、为学生做心理辅导……辅导员周阳给邓健杨详细分析形势:“按照成绩调剂到专业排名靠前的高校几无可能。与其花时间准备复试,不如立即调头找工作。以你的专业能力,去一些大公司并不困难。”2月底,邓健杨决定找工作。当时的武汉,毕业生就业工作只能在网上进行。怎么找工作?找什么工作?去哪里工作?他心里发慌:“我在网上看了很多招聘信息,大多数岗位要么专业不对口,要么7月之后才招聘,越看越着急!”好在学院早有计划。周阳说,一般情况下,院里370名本科毕业生,有40%的学生选择找工作。学院每年9月就开始搜集就业信息,对接用人单位,提供制作简历、准备正装、练习面试技巧等指导,帮助这部分学生找到工作。周阳在每个班选出1名就业联系人,每周统计工作意向地、目标行业企业等,有的放矢地推荐岗位。在他制作的2020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表中,邓健杨一栏写着:考研失利,想去大型央企国企工作,要求专业对口。有学院的帮助,邓健杨找工作顺利了一些。他迅速锁定目标:南方电网超高压检修中心。投递简历后,他又找到在该公司工作的学长详细了解情况,认真咨询笔试面试的注意事项。“这是我们的优势。这么多年积累,有大批校友在行业领军的企事业单位。双方事实上已经成了人才合作伙伴。”学院党委书记陈晋说,为确保毕业生就业,学院与多家用人单位达成共识:用人单位与学生签约后,允许该生在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成绩公布后再做去留决定,免收违约金。在陈晋看来,这种做法能让双方共赢,更主要的是为学生争取到更大自由选择空间。“这也是学院苦练内功的结果,学生在市场上非常抢手”。他说,每年有上百家单位来招聘,而每年找工作的本科和硕士毕业生也不过200余名。对邓健杨来说,工作不难找,难的是去心仪的单位。为了准备南方电网的招聘考试,他两周足不出户,把专业书细细翻看一遍。“当时压力特别大,今年不同往年,好机会稍纵即逝,不能有半点疏漏。”邓健杨说,因为之前底子扎实,在线笔试、面试中,他表现得轻松自如,顺利签订了就业协议。回想考研失利和就业成功的经历,邓健杨认为,走出校园的这一步犹如“最后一课”,“练好内功,才能拼出未来。”目前,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比去年同期提高两个百分点。陈晋认为,考虑到形势,同学们不再像往年那样,在不同的就业机会前犹豫不决。6月13日,邓健杨回到学校,拿到毕业证。1个月后,广州,新的生活在等着他。一个文科学院的思路——瞄准新产业把握新机遇“老师,我找到工作了。一家在线教育公司,工资也高。”收到学生黄娅发来的信息,武昌理工学院文法与外语学院素质导师张晶很欣慰,把手机递给记者看。目前,文法与外语学院357名毕业生中,一半签了就业合同,剩下的大多在等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招聘。“我原本以为这个时候会很艰难,没想到实际的就业情况比往年稍微好一点。”张晶说。武昌理工学院是民办本科院校,以理工科为主,在武汉83所高等院校中颇具代表性。文法与外语学院拥有英语、日语、法学和汉语言文学等专业,就业情况通常在全校不算理想,这次却与众不同。在张晶看来,文法与外语学院的就业成绩得益于“三早”:早提醒、早调整、早帮扶。早在2月,张晶就跟学生打了“预防针”:“以前是工作来找你,参加学校举办的招聘会就可以了。今年要主动,等返校后再动手就要被落下了。”针对线上求职的新情况,张晶当起了就业“管家”,一方面指导投递简历、培训面试技巧,另一方面还要帮助搜集就业信息,及时在聊天群里通知。因为长期宅在家里,很多学生并不能深切感受就业压力,同时缺少毕业季找工作的氛围和同侪激励,不少就业信息发到群里后被忽视了。张晶看着着急,挨个给学生打电话,精准推荐招聘岗位。黄娅就是这样抓住了学而思教育公司的就业机会。毕业生找工作的紧迫感和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但,就业机会供给又成了“卡脖子”的难题。“往年,很多毕业生会去考教师岗位或去中小企业做文案策划。今年各种招考都延后了,大量中小企业缩减了招聘计划,给我们带来很大难题。”文法与外语学院党总支书记高松说。如何在危机中把握新机?文法与外语学院瞄准了疫情防控催生的新产业新业态。“在线教育行业得到大发展,弥补了学校教师招考延后的空当。我们着重推荐英语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在线教育领域。”高松介绍,学院与学而思、猿辅导等多家线上培训机构沟通,举办多场专项线上招聘会。为提高成功率,还针对性地向毕业生推送在线教育相关的招聘服务信息,指导准备简历、应对笔试面试。汉语言文学专业“作家班”毕业生就业工作也相对顺利。“人们宅在家里,阅读欲望大大增加。大量网络文学、自媒体文章等内容运营团队出现,有招聘需求。”高松说,在校期间经过大量培训和实习,“作家班”学生比其他专业学生文字功底好,选择面也更广。3月,文法与外语学院扩大了对困难学生帮扶范围,从重点帮扶残疾、孤儿等学生,到增加偏远山区、专业能力不足的学生,每班的素质导师至少要为每个困难学生提供3次以上就业推荐。虽然把握住了一些新机会,开辟了一些就业新门路,但张晶对接下来的就业工作仍有担忧。眼下,她正逐一与未就业毕业生的家长联系,与学生沟通自己推荐的岗位,“先就业再择业,毕竟就业压力在一段时间内仍然很大”。一所本科高校的探索——导师、校友全力推荐得知李擎宇拿到了重庆一家生物技术公司的录取通知书,韩晓乐长舒一口气。这是她给李擎宇推荐的第三个就业机会。韩晓乐是中南民族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硕导,这段时间,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如何“送”走自己的两名硕士生上。“对着通讯录,琢磨谁能提供合适的就业机会,就向谁推荐自己培养的人才。”韩晓乐说。在李擎宇落定的同时,韩晓乐的另一名研究生郝浩也被推荐到武汉大学读博。在中南民大,老师们都在积极努力推荐学生。各学院制定政策,鼓励全员上阵抓就业。“学生在困惑无助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老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文军说,学院推出了“四合一”新型导师制,1名导师带7—8名本科生,进行实习督导、考研咨询和就业帮助,充分发挥导师的资源优势和专业能力,助力学生顺利毕业就业。在计算机科学学院,考研失利的叶嘉辉情绪低落。他所在的智能机器人实验室指导老师汪红多次鼓励他振作精神,再战就业市场。在汪红推荐下,叶嘉辉最终拿到了烽火通信公司的就业机会。除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外,中南民大还盯上了校友力量。在疫情发生之初,学校就发布了致各界校友的一封信,希望他们对师弟师妹伸出援手,收到热切回应。法学院将学生简历按照求职目标地域向校友律师事务所推荐,经济学院邀请众多在金融、外贸等行业企业任职的优秀校友为毕业生提供精准的就业指导和岗位推荐……中南民大的湖北籍生源占比较大,往年以本地就业为主。但今年受疫情影响,本地企业招聘规模大幅缩减,毕业生本地求职阻力很大。学校一方面大力动员省内兼职导师和校友,一对一助力学生就业,另一方面与武大、华中科大、华中师大等7所武汉高校联合组成在汉直属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校际协作服务体,启动“百日冲刺”行动,拓展更多高质量的就业资源。管理学院本科毕业生刘凤就受益于这种兄弟院校间的就业合作。3月底,中南民大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联合开展“百企千岗”助力学生就业线上专场招聘会。刘凤一口气投递了10多份简历,连续多天守在电脑前云面试,终于拿到了一家教育机构的录用通知书。作为民族院校,中南民大尤其注重“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以及大学生征兵、基层医疗等领域就业渠道。今年这些就业项目规模有所扩大,学校组织政策宣讲会,鼓励学生在政策性、基层岗位就业。与辅导员一番长谈后,体育学院毕业生蒋坤坚定了参加“西部计划”的决心,选择去西藏3年历练本领。“不能只把眼光盯着大城市、大企业。”他说。为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帮其树立正确就业观,各学院还陆续组织线上家长会,分析形势、解读政策,家校合力促进就业工作。“现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辅导员卡迪尔旦说,他正在制定“一生一册”台账,对未就业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制图:张丹峰《 人民日报 》( 2020年06月22日 02 版)
新华社武汉12月3日电 题:创新育人载体,不忘教育初心——一所师范院校的“网红教育现象”观察新华社记者 李伟、俞俭“抖音网红教授”戴建业、“考研数学男神”代晋军、听障孩子的“节拍器”李桢、连续二十载播撒教育火种的支教团……位于湖北武汉的华中师范大学近年来不断涌现出“教育界的网红”。记者近日采访发现,群星闪耀的背后,是这所师范院校在育人载体上的不断创新,“红了师生,火了教育”。抖音上159万粉丝、著作大卖到断货,华中师大文学院教授戴建业“戴氏解读”唐诗宋词,引发了公众对古代文学的热捧,不少人表示“听戴老师的课上瘾”。今年已经年过六旬的古代文学专业博导,戴建业教授的成名可谓“大器晚成”。如今看似信手拈来的唐诗幽默段子,他其实做了非常多的积累,从诗歌里找历史依据,并非为了好玩而凭空捏造。“网上的一些短视频不能完全代表我的教学。我写的书和文章,比我的人要好看,也比我讲的课好看。我没想到自己会在网络上爆红。”戴建业说,“让大家能够更了解和喜欢诗歌文化,并将优秀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年轻人读书,这是好事。”在全国考研数学界,有一个“男神”也出自华中师大:开公众号免费辅导考研数学的代晋军。从2014年起,在学校的推动下,数学与统计学学院青年教师代晋军和数学分析课题组一起,开始致力于利用信息化平台,融合微课慕课等授课方式,探索一套全新的教学模式,他还自费拍视频免费发给全国所有考研学子。在代晋军身上,没有高校青年教师为科研项目申请和论文发表的疲于奔命,有的是把自己尽可能多的时间投入到教学中,不忘教师的本分。华中师大坐落在武昌桂子山,校花是桂花。“小小一株桂花树,静静迎接风和雨,在那芬芳的花枝下,多少人啊来又去。”一曲《桂花谣》,道出了这所师范院校的育人本色。“85后”音乐学院舞蹈系毕业生李桢的故事主角,是武汉市第二聋哑学校的孩子们。作为这所聋哑学校的一名啦啦操舞蹈教师,他们一路走来,上过不少电视节目,拿了国际、国内各种大奖,李桢却一直只能在幕后当孩子们的“节拍器”。被孩子们背后喊“舞蹈哥哥”的这名阳光大男孩说:“自己虽然从台前到了幕后,但是希望自己一生都可以留在‘花园’里,看着‘花朵’茁壮成长,向着太阳。”华中师大研究生支教团,在祖国各地留下爱的足迹,至今已有二十年整。二十载风雨,他们接力之下,始终未曾停下教学育人的步伐,未曾改变志愿服务的初心。华中师大党委宣传部部长王长华说,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开展师生校友讲身边故事的讲演会和班会,每年都会涌现出一批“网红”达人,正是这些人的执著坚守,延续着华师的历史积淀、文化赓续、精神传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华中师大党委副书记陈厚丰说,华中师大作为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教育名校,不断创新育人载体,大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始终不忘扎根大地办教育的责任和使命。责任编辑: 程瑶
83所高校,31.7万名应届毕业生,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武汉规模创历史新高的高校毕业生迎来了就业季的考验。当前,就业压力显著加大,高校、地方、企业联手发力。从真金白银的就业创业补贴,到对未就业学生的一对一指导,从汇集各方就业岗位的云众筹,到一场接一场的云招聘,武汉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千方百计帮助毕业生就业。据介绍,武汉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正在爬坡,目前为40%—50%。各高校积极创新工作模式,用好政策、打通资源,全力为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服务。同学们也在磨练本领、积极进取,为自己拼出一个美好的未来。——编 者 一名工科学生的心声——练好内功,才能拼出未来签了就 业合同后,邓健杨每天还会习惯性地点开学院就业信息群,扫一眼新的招聘信息。邓健杨是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学生,4个月前,他考研失利,从头开始寻出路。与班里大多数同学一样,邓健杨从大四开始备考研究生,每天在自习室、食堂、宿舍间穿梭,压根儿没考虑要找份工作保底。2月21日,成绩发布,他蒙在了电脑前。“很迷茫,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办了。”邓健杨说,自己用了10天平复情绪,在调剂到其他高校与就业之间纠结。在学院,面临同样情况的学生有44人。“以往,学生在考研上栽了跟头,再战一年或者找工作很常见,大家不会觉得这是难过的坎。但今年不同,大家的心理压力很大。”学院党委副书记罗珺说,考研成绩一公布她就忙开了:与兄弟院校对接调剂政策、请教授帮学生写推荐信、为学生做心理辅导……辅导员周阳给邓健杨详细分析形势:“按照成绩调剂到专业排名靠前的高校几无可能。与其花时间准备复试,不如立即调头找工作。以你的专业能力,去一些大公司并不困难。”2月底,邓健杨决定找工作。当时的武汉,毕业生就业工作只能在网上进行。怎么找工作?找什么工作?去哪里工作?他心里发慌:“我在网上看了很多招聘信息,大多数岗位要么专业不对口,要么7月之后才招聘,越看越着急!”好在学院早有计划。周阳说,一般情况下,院里370名本科毕业生,有40%的学生选择找工作。学院每年9月就开始搜集就业信息,对接用人单位,提供制作简历、准备正装、练习面试技巧等指导,帮助这部分学生找到工作。周阳在每个班选出1名就业联系人,每周统计工作意向地、目标行业企业等,有的放矢地推荐岗位。在他制作的2020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表中,邓健杨一栏写着:考研失利,想去大型央企国企工作,要求专业对口。有学院的帮助,邓健杨找工作顺利了一些。他迅速锁定目标:南方电网超高压检修中心。投递简历后,他又找到在该公司工作的学长详细了解情况,认真咨询笔试面试的注意事项。“这是我们的优势。这么多年积累,有大批校友在行业领军的企事业单位。双方事实上已经成了人才合作伙伴。”学院党委书记陈晋说,为确保毕业生就业,学院与多家用人单位达成共识:用人单位与学生签约后,允许该生在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成绩公布后再做去留决定,免收违约金。在陈晋看来,这种做法能让双方共赢,更主要的是为学生争取到更大自由选择空间。“这也是学院苦练内功的结果,学生在市场上非常抢手”。他说,每年有上百家单位来招聘,而每年找工作的本科和硕士毕业生也不过200余名。对邓健杨来说,工作不难找,难的是去心仪的单位。为了准备南方电网的招聘考试,他两周足不出户,把专业书细细翻看一遍。“当时压力特别大,今年不同往年,好机会稍纵即逝,不能有半点疏漏。”邓健杨说,因为之前底子扎实,在线笔试、面试中,他表现得轻松自如,顺利签订了就业协议。回想考研失利和就业成功的经历,邓健杨认为,走出校园的这一步犹如“最后一课”,“练好内功,才能拼出未来。”目前,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比去年同期提高两个百分点。陈晋认为,考虑到形势,同学们不再像往年那样,在不同的就业机会前犹豫不决。6月13日,邓健杨回到学校,拿到毕业证。1个月后,广州,新的生活在等着他。一个文科学院的思路——瞄准新产业 把握新机遇“老师,我找到工作了。一家在线教育公司,工资也高。”收到学生黄娅发来的信息,武昌理工学院文法与外语学院素质导师张晶很欣慰,把手机递给记者看。目前,文法与外语学院357名毕业生中,一半签了就业合同,剩下的大多在等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招聘。“我原本以为这个时候会很艰难,没想到实际的就业情况比往年稍微好一点。”张晶说。武昌理工学院是民办本科院校,以理工科为主,在武汉83所高等院校中颇具代表性。文法与外语学院拥有英语、日语、法学和汉语言文学等专业,就业情况通常在全校不算理想,这次却与众不同。在张晶看来,文法与外语学院的就业成绩得益于“三早”:早提醒、早调整、早帮扶。早在2月,张晶就跟学生打了“预防针”:“以前是工作来找你,参加学校举办的招聘会就可以了。今年要主动,等返校后再动手就要被落下了。”针对线上求职的新情况,张晶当起了就业“管家”,一方面指导投递简历、培训面试技巧,另一方面还要帮助搜集就业信息,及时在聊天群里通知。因为长期宅在家里,很多学生并不能深切感受就业压力,同时缺少毕业季找工作的氛围和同侪激励,不少就业信息发到群里后被忽视了。张晶看着着急,挨个给学生打电话,精准推荐招聘岗位。黄娅就是这样抓住了学而思教育公司的就业机会。毕业生找工作的紧迫感和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但,就业机会供给又成了“卡脖子”的难题。“往年,很多毕业生会去考教师岗位或去中小企业做文案策划。今年各种招考都延后了,大量中小企业缩减了招聘计划,给我们带来很大难题。”文法与外语学院党总支书记高松说。如何在危机中把握新机?文法与外语学院瞄准了疫情防控催生的新产业新业态。“在线教育行业得到大发展,弥补了学校教师招考延后的空当。我们着重推荐英语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在线教育领域。”高松介绍,学院与学而思、猿辅导等多家线上培训机构沟通,举办多场专项线上招聘会。为提高成功率,还针对性地向毕业生推送在线教育相关的招聘服务信息,指导准备简历、应对笔试面试。汉语言文学专业“作家班”毕业生就业工作也相对顺利。“人们宅在家里,阅读欲望大大增加。大量网络文学、自媒体文章等内容运营团队出现,有招聘需求。”高松说,在校期间经过大量培训和实习,“作家班”学生比其他专业学生文字功底好,选择面也更广。3月,文法与外语学院扩大了对困难学生帮扶范围,从重点帮扶残疾、孤儿等学生,到增加偏远山区、专业能力不足的学生,每班的素质导师至少要为每个困难学生提供3次以上就业推荐。虽然把握住了一些新机会,开辟了一些就业新门路,但张晶对接下来的就业工作仍有担忧。眼下,她正逐一与未就业毕业生的家长联系,与学生沟通自己推荐的岗位,“先就业再择业,毕竟就业压力在一段时间内仍然很大”。一所本科高校的探索——导师、校友全力推荐得知李擎宇拿到了重庆一家生物技术公司的录取通知书,韩晓乐长舒一口气。这是她给李擎宇推荐的第三个就业机会。韩晓乐是中南民族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硕导,这段时间,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如何“送”走自己的两名硕士生上。“对着通讯录,琢磨谁能提供合适的就业机会,就向谁推荐自己培养的人才。”韩晓乐说。在李擎宇落定的同时,韩晓乐的另一名研究生郝浩也被推荐到武汉大学读博。在中南民大,老师们都在积极努力推荐学生。各学院制定政策,鼓励全员上阵抓就业。“学生在困惑无助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老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文军说,学院推出了“四合一”新型导师制,1名导师带7—8名本科生,进行实习督导、考研咨询和就业帮助,充分发挥导师的资源优势和专业能力,助力学生顺利毕业就业。在计算机科学学院,考研失利的叶嘉辉情绪低落。他所在的智能机器人实验室指导老师汪红多次鼓励他振作精神,再战就业市场。在汪红推荐下,叶嘉辉最终拿到了烽火通信公司的就业机会。除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外,中南民大还盯上了校友力量。在疫情发生之初,学校就发布了致各界校友的一封信,希望他们对师弟师妹伸出援手,收到热切回应。法学院将学生简历按照求职目标地域向校友律师事务所推荐,经济学院邀请众多在金融、外贸等行业企业任职的优秀校友为毕业生提供精准的就业指导和岗位推荐……中南民大的湖北籍生源占比较大,往年以本地就业为主。但今年受疫情影响,本地企业招聘规模大幅缩减,毕业生本地求职阻力很大。学校一方面大力动员省内兼职导师和校友,一对一助力学生就业,另一方面与武大、华中科大、华中师大等7所武汉高校联合组成在汉直属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校际协作服务体,启动“百日冲刺”行动,拓展更多高质量的就业资源。管理学院本科毕业生刘凤就受益于这种兄弟院校间的就业合作。3月底,中南民大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联合开展“百企千岗”助力学生就业线上专场招聘会。刘凤一口气投递了10多份简历,连续多天守在电脑前云面试,终于拿到了一家教育机构的录用通知书。作为民族院校,中南民大尤其注重“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以及大学生征兵、基层医疗等领域就业渠道。今年这些就业项目规模有所扩大,学校组织政策宣讲会,鼓励学生在政策性、基层岗位就业。与辅导员一番长谈后,体育学院毕业生蒋坤坚定了参加“西部计划”的决心,选择去西藏3年历练本领。“不能只把眼光盯着大城市、大企业。”他说。为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帮其树立正确就业观,各学院还陆续组织线上家长会,分析形势、解读政策,家校合力促进就业工作。“现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辅导员卡迪尔旦说,他正在制定“一生一册”台账,对未就业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制图:张丹峰《 人民日报 》( 2020年06月22日 02 版)
#扎根广东15载,更懂广东考研!#作为广东考研培训领域的深耕者。我们专注于帮助广东高校学子打破信息差,我们将持续为大家带来广东地区考研专业的分析。首先,对于考研这件事大家要有一个清楚的认知。考研不像教师资格证、会计证等通过性考试,它是和高考一样的选拔性考试。当你决定开始考研后,如果埋头苦干,不借助外力,没有一到一年半的时间来准备,是很难上岸的!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华师思想政治教育,进入正题!01学校概况华南师范大学,简称“华南师大”,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广东省和教育部共建高校,虽然不是六大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但是不错的学校实力加之所处北上广深热门地区,报考情况也是相当火热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全国第四轮学术评估中排名A-,同级别的还有华中师大、北师大、首师大......实力可见一斑!02招生人数计划录取:2018考研:11人(含推免5人);2019考研:12人(含推免6人);2020考研:12人(含推免6人)实际录取:2017考研:12人(含推免1人)2018考研:13人(含推免2人);2019考研:15人(含调剂4人);可以看到,招生人数不算特别多(学硕都这样),每年基本稳定在13人左右。注意:华南师大思想政治教育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03考试科目初试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6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④805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复试科目:① 03305 思想政治教04复试分数线2017考研315分;2018考研315分;2019考研320分;05录取分数2017考研334分;2018考研363分;2019考研323分;06录取平均分2017考研366分2018考研372分;2019考研338分;通过以上数据大家可以看到,初试至少要去到340-350才是比较稳的一个分数07参考书目初试参考书:01.李秀林等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四版),200002.田克勤主编.《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3. 田克勤主编.《毛泽东思想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复试参考书:01.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关于考研辅导培训报考研辅导班的目的,并不是说一定让你考上,而是我们给你提供最适合的复习备考方案、最优质的师资、最完善的服务,这些是可以大大提高你成功的概率的。专业课占比高,难度大,特别是对于跨考的同学,深耕考研多年的我们能系统帮你制定学习方案,打破信息差。掌握初复试备考技巧,拿到全面的复习资料,全程陪伴带着你把一个一个重难点突破,避开障碍。(文章均有广东文都考研备考总结、整理,仅供考生学习,禁止抄袭。否则,必定举报)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记者何鹏 通讯员党波涛)11月21日,记者从华中师范大学获悉,华中师范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签约仪式近日在该校计算机学院举行。华中师范大学校长郝芳华和华为公司副总裁马海旭出席签约仪式并共同为基地揭牌。华为公司为什么会选择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该学院又有何独特的魅力呢?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坤(图右)。学校供图充分了解学生,深度赢得学生信赖在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学院对学生是充分了解的,学生对学院是高度信赖的。在校院两级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坤带领学院学工团队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引领、服务、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缩影。2016年9月以来,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坚持以学期为单位进行小结,每名学生以班级为单位,以PPT的形式从“上学期工作学习情况”“收获与成长”“本学期计划”三个方面汇报交流,学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逐场参与并对每名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点评和指导。四年来,计算机学院累计开展学期小结活动145期,参与学生超过4500人次,在学院官微推出报道近140篇,累计字数超过30万。通过充分的沟通交流,学院师生之间建立了充分的了解和信任。正是基于了解和信任,老师们的思想引导才能让学生入脑入心,才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引导和支持,从而引领、服务、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计算机学院组织学期小结活动现场。学校供图加强学生党建团建,引领凝聚服务学生计算机学院机器人俱乐部团支部被团中央授予2017年度“全国活力团支部”称号,学院团委先后被评为校红旗团委、优秀团委。学院本科生党支部于2019年6月荣获华中师范大学学生党支部风采大赛第一名;本科生党员蝉联华中师范大学三届“校长奖”(2016、2017、2018)。“少儿机器人创客义教”项目荣获2020年度湖北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入围全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决赛。学生党支部风采大赛合影。学校供图紧扣人才培养主题,提升学生的获得感计算机学院学生双创成果丰硕,2015年荣获首届中国“互联网+”大赛国家级银奖、湖北省金奖,2016年荣获“创青春”国家级银奖,2017年荣获“挑战杯”全国一等奖和中国“互联网+”大赛国家级铜奖、湖北省金奖,2018年荣获“创青春”湖北省金奖,2019、2020年连续两年被华为公司总部评为全国“优秀创新人才中心”。学院狠抓学风建设,严抓考风考纪,整合资源为学生提供晚自习教室、考研学习室等学习场所。疫情期间不断线,在线组织近200名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2016年以来,学院学生先后在ACM、机器人、物联网等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超过400人次。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学校供图坚持以文化人,培育自强奉献的学生学院注重通过体育运动锻炼学生体魄、凝聚学生情感,学生在学校运动会、篮球赛、足球赛等比赛中多次获得冠军、亚军,女足蝉联学校足球赛“六连冠”。此外,还注重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官微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华中师范大学“十佳新媒体”。响应“讲好中国故事”号召,连续五年组织开展“计算机人的故事”主题文化活动,超过100名师生讲述、分享他们的故事,这些“故事”将在近期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疫情期间,组织开展了桂子青春的“疫”义、战“疫”海报设计、湖北方言通助力最美天使等文化作品征集活动,近500名学生参与其中,创作文化作品近1000份,讴歌最美逆行者、助力科学战“疫”。加强学工建设,打造朝气政工干部队伍计算机学院辅导员走进学生、贴近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各年度学生测评满意度在99%以上。辅导员朱峰荣获2018年度教育部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全国二等奖,辅导员何帅、张琳、范梦宇先后获得湖北省“三下乡”先进个人、华中师范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学校年度履职考核优秀等荣誉。学院注重打造学习型、研究型政工干部队伍,目前主持在研教育部高教司产教协同育人项目、湖北省高校学生工作精品项目重点支持项目、湖北省高校实践育人特色项目等省部级项目3项。学生参加湖北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学校供图
83所高校,31.7万名应届毕业生,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武汉规模创历史新高的高校毕业生迎来了就业季的考验。当前,就业压力显著加大,高校、地方、企业联手发力。从真金白银的就业创业补贴,到对未就业学生的一对一指导,从汇集各方就业岗位的云众筹,到一场接一场的云招聘,武汉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千方百计帮助毕业生就业。据介绍,武汉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正在爬坡,目前为40%—50%。各高校积极创新工作模式,用好政策、打通资源,全力为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服务。同学们也在磨练本领、积极进取,为自己拼出一个美好的未来。——编者一名工科学生的心声——练好内功,才能拼出未来签了就 业合同后,邓健杨每天还会习惯性地点开学院就业信息群,扫一眼新的招聘信息。邓健杨是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学生,4个月前,他考研失利,从头开始寻出路。与班里大多数同学一样,邓健杨从大四开始备考研究生,每天在自习室、食堂、宿舍间穿梭,压根儿没考虑要找份工作保底。2月21日,成绩发布,他蒙在了电脑前。“很迷茫,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办了。”邓健杨说,自己用了10天平复情绪,在调剂到其他高校与就业之间纠结。在学院,面临同样情况的学生有44人。“以往,学生在考研上栽了跟头,再战一年或者找工作很常见,大家不会觉得这是难过的坎。但今年不同,大家的心理压力很大。”学院党委副书记罗珺说,考研成绩一公布她就忙开了:与兄弟院校对接调剂政策、请教授帮学生写推荐信、为学生做心理辅导……辅导员周阳给邓健杨详细分析形势:“按照成绩调剂到专业排名靠前的高校几无可能。与其花时间准备复试,不如立即调头找工作。以你的专业能力,去一些大公司并不困难。”2月底,邓健杨决定找工作。当时的武汉,毕业生就业工作只能在网上进行。怎么找工作?找什么工作?去哪里工作?他心里发慌:“我在网上看了很多招聘信息,大多数岗位要么专业不对口,要么7月之后才招聘,越看越着急!”好在学院早有计划。周阳说,一般情况下,院里370名本科毕业生,有40%的学生选择找工作。学院每年9月就开始搜集就业信息,对接用人单位,提供制作简历、准备正装、练习面试技巧等指导,帮助这部分学生找到工作。周阳在每个班选出1名就业联系人,每周统计工作意向地、目标行业企业等,有的放矢地推荐岗位。在他制作的2020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表中,邓健杨一栏写着:考研失利,想去大型央企国企工作,要求专业对口。有学院的帮助,邓健杨找工作顺利了一些。他迅速锁定目标:南方电网超高压检修中心。投递简历后,他又找到在该公司工作的学长详细了解情况,认真咨询笔试面试的注意事项。“这是我们的优势。这么多年积累,有大批校友在行业领军的企事业单位。双方事实上已经成了人才合作伙伴。”学院党委书记陈晋说,为确保毕业生就业,学院与多家用人单位达成共识:用人单位与学生签约后,允许该生在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成绩公布后再做去留决定,免收违约金。在陈晋看来,这种做法能让双方共赢,更主要的是为学生争取到更大自由选择空间。“这也是学院苦练内功的结果,学生在市场上非常抢手”。他说,每年有上百家单位来招聘,而每年找工作的本科和硕士毕业生也不过200余名。对邓健杨来说,工作不难找,难的是去心仪的单位。为了准备南方电网的招聘考试,他两周足不出户,把专业书细细翻看一遍。“当时压力特别大,今年不同往年,好机会稍纵即逝,不能有半点疏漏。”邓健杨说,因为之前底子扎实,在线笔试、面试中,他表现得轻松自如,顺利签订了就业协议。回想考研失利和就业成功的经历,邓健杨认为,走出校园的这一步犹如“最后一课”,“练好内功,才能拼出未来。”目前,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比去年同期提高两个百分点。陈晋认为,考虑到形势,同学们不再像往年那样,在不同的就业机会前犹豫不决。6月13日,邓健杨回到学校,拿到毕业证。1个月后,广州,新的生活在等着他。一个文科学院的思路——瞄准新产业 把握新机遇“老师,我找到工作了。一家在线教育公司,工资也高。”收到学生黄娅发来的信息,武昌理工学院文法与外语学院素质导师张晶很欣慰,把手机递给记者看。目前,文法与外语学院357名毕业生中,一半签了就业合同,剩下的大多在等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招聘。“我原本以为这个时候会很艰难,没想到实际的就业情况比往年稍微好一点。”张晶说。武昌理工学院是民办本科院校,以理工科为主,在武汉83所高等院校中颇具代表性。文法与外语学院拥有英语、日语、法学和汉语言文学等专业,就业情况通常在全校不算理想,这次却与众不同。在张晶看来,文法与外语学院的就业成绩得益于“三早”:早提醒、早调整、早帮扶。早在2月,张晶就跟学生打了“预防针”:“以前是工作来找你,参加学校举办的招聘会就可以了。今年要主动,等返校后再动手就要被落下了。”针对线上求职的新情况,张晶当起了就业“管家”,一方面指导投递简历、培训面试技巧,另一方面还要帮助搜集就业信息,及时在聊天群里通知。因为长期宅在家里,很多学生并不能深切感受就业压力,同时缺少毕业季找工作的氛围和同侪激励,不少就业信息发到群里后被忽视了。张晶看着着急,挨个给学生打电话,精准推荐招聘岗位。黄娅就是这样抓住了学而思教育公司的就业机会。毕业生找工作的紧迫感和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但,就业机会供给又成了“卡脖子”的难题。“往年,很多毕业生会去考教师岗位或去中小企业做文案策划。今年各种招考都延后了,大量中小企业缩减了招聘计划,给我们带来很大难题。”文法与外语学院党总支书记高松说。如何在危机中把握新机?文法与外语学院瞄准了疫情防控催生的新产业新业态。“在线教育行业得到大发展,弥补了学校教师招考延后的空当。我们着重推荐英语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在线教育领域。”高松介绍,学院与学而思、猿辅导等多家线上培训机构沟通,举办多场专项线上招聘会。为提高成功率,还针对性地向毕业生推送在线教育相关的招聘服务信息,指导准备简历、应对笔试面试。汉语言文学专业“作家班”毕业生就业工作也相对顺利。“人们宅在家里,阅读欲望大大增加。大量网络文学、自媒体文章等内容运营团队出现,有招聘需求。”高松说,在校期间经过大量培训和实习,“作家班”学生比其他专业学生文字功底好,选择面也更广。3月,文法与外语学院扩大了对困难学生帮扶范围,从重点帮扶残疾、孤儿等学生,到增加偏远山区、专业能力不足的学生,每班的素质导师至少要为每个困难学生提供3次以上就业推荐。虽然把握住了一些新机会,开辟了一些就业新门路,但张晶对接下来的就业工作仍有担忧。眼下,她正逐一与未就业毕业生的家长联系,与学生沟通自己推荐的岗位,“先就业再择业,毕竟就业压力在一段时间内仍然很大”。一所本科高校的探索——导师、校友全力推荐得知李擎宇拿到了重庆一家生物技术公司的录取通知书,韩晓乐长舒一口气。这是她给李擎宇推荐的第三个就业机会。韩晓乐是中南民族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硕导,这段时间,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如何“送”走自己的两名硕士生上。“对着通讯录,琢磨谁能提供合适的就业机会,就向谁推荐自己培养的人才。”韩晓乐说。在李擎宇落定的同时,韩晓乐的另一名研究生郝浩也被推荐到武汉大学读博。在中南民大,老师们都在积极努力推荐学生。各学院制定政策,鼓励全员上阵抓就业。“学生在困惑无助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老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文军说,学院推出了“四合一”新型导师制,1名导师带7—8名本科生,进行实习督导、考研咨询和就业帮助,充分发挥导师的资源优势和专业能力,助力学生顺利毕业就业。在计算机科学学院,考研失利的叶嘉辉情绪低落。他所在的智能机器人实验室指导老师汪红多次鼓励他振作精神,再战就业市场。在汪红推荐下,叶嘉辉最终拿到了烽火通信公司的就业机会。除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外,中南民大还盯上了校友力量。在疫情发生之初,学校就发布了致各界校友的一封信,希望他们对师弟师妹伸出援手,收到热切回应。法学院将学生简历按照求职目标地域向校友律师事务所推荐,经济学院邀请众多在金融、外贸等行业企业任职的优秀校友为毕业生提供精准的就业指导和岗位推荐……中南民大的湖北籍生源占比较大,往年以本地就业为主。但今年受疫情影响,本地企业招聘规模大幅缩减,毕业生本地求职阻力很大。学校一方面大力动员省内兼职导师和校友,一对一助力学生就业,另一方面与武大、华中科大、华中师大等7所武汉高校联合组成在汉直属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校际协作服务体,启动“百日冲刺”行动,拓展更多高质量的就业资源。管理学院本科毕业生刘凤就受益于这种兄弟院校间的就业合作。3月底,中南民大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联合开展“百企千岗”助力学生就业线上专场招聘会。刘凤一口气投递了10多份简历,连续多天守在电脑前云面试,终于拿到了一家教育机构的录用通知书。作为民族院校,中南民大尤其注重“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以及大学生征兵、基层医疗等领域就业渠道。今年这些就业项目规模有所扩大,学校组织政策宣讲会,鼓励学生在政策性、基层岗位就业。与辅导员一番长谈后,体育学院毕业生蒋坤坚定了参加“西部计划”的决心,选择去西藏3年历练本领。“不能只把眼光盯着大城市、大企业。”他说。为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帮其树立正确就业观,各学院还陆续组织线上家长会,分析形势、解读政策,家校合力促进就业工作。“现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辅导员卡迪尔旦说,他正在制定“一生一册”台账,对未就业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本报记者 程远州 吴君)
“太开心了,我被录取了!”“老师,谢谢您!”……2020年毕业季,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思想政治教育班考研大捷,36人考研,27人上线,22人被录取,包括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知名学府,上线率高达75%,录取率达到61%。2016级思政班QQ群,被一条条考研捷报和祝福信的话语淹没。“一个班学生考研,上线和录取率达到这个水准,真的是牛,很牛!”谈到这个结果,党总支书记尹德蓉非常欣慰。毕业合影这次考研大捷在情理之中,又有点出乎意外,这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大家都很开心,没想到会录取这么多。樊勇(马院学生党支部书记)考研大捷,全班同学一起吃蛋糕樊勇老师介绍,早在2019年初,该班级就已经拟定了共同的发展目标,早早开始考研复习准备。考研的过程中对我帮助最大的是和我朝夕相处的同学。我们班的同学我感觉大家都很认真,在暑假留校期间每个寝室每个同学都会比着去自习室的时间,谁都不愿意落后。李思敏(华中农业大学录取)毕业生李思敏被华中农业大学录取的李思敏,在回忆复习考研的日子时,会心地一笑:班上真的形成了一种在学习上互不甘落后的局面,是一种良性的相互鞭策的较劲——谁也不许落后。大家会分享学习资料或者好的学习软件等,对书中的知识点不理解的时候可以和同学讨论,也会坐在一起考考英语单词、专业课的背诵内容。“考研是再次改变人生命运的关键一战,大二下学期开始收集考研相关信息时,我们班级就已经有了明确的考研奋斗目标,在整个备考过程中,考研的决心越来越坚定!”严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录取)毕业生严领圆梦考上第一志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后,毕业生严领掩饰不住心中喜悦,非常感激能在这样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度过四年时光。好的班风学风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2016级思政班多次获得了学校优秀班集体、活力团支部。班级现有18名党员,其中就有9名考研学生,他们在学习、工作中处处带头,多名学生曾担任学生会和社团骨干。回望我的大学四年,我内心充满着感激与感恩,感恩遇见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感恩遇见马克思主义学院,感恩遇见我所学的专业——思想政教育。罗艺(华中科技大学录取)毕业生罗艺毕业生罗艺不仅成绩优秀,历年都获得奖学金,担任学生干部能力突出,多次参加三下乡支教活动,积极服务社会,毕业前夕被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录取。班级代表学院参赛曾获学校五四红旗团委表彰“好的学风是促进班级不断发展的动力,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使同学们乐学、勤学、会学,只要班风、学风上来了,学生们其他的方面自然都会好的。”王一(马院辅导员)在辅导员及先锋党员的带动下,班集体之中渐渐形成了一种“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大家在学习上你追我赶。同学之间经常在一起探讨考研备考的方法及学习上的问题,基础好的学生也会挤出时间帮助稍微落后的同学。407宿舍胡佩等5姐妹考研全部上岸“不仅班级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大家也以寝室为团队互相激励。我们407寝室有5人考研,自然而然组成了一个学习团队,每天互相监督和鼓励,图书馆的自习室成了我们的第二个家,特别庆幸最后一起上岸,现在回想起来还是热泪盈眶。”胡佩(西南大学录取)考上西南大学的胡佩很感慨,尽管报考的学校、专业有所不同,但是每天晚上复习完成后的休息时间,她所在的407宿舍成员都会一起分享趣事、探讨学习心得,正因如此,成就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一室组团齐考研,五朵金花落名家”的佳话。考研学生张点点的课桌“我们专业考研上线率如此之高,除了同学们自身努力外,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学院对我们考研学生的重视,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优良的学风、教学资源以及专业老师们的无私奉献等”。刘莉(武汉纺织大学录取)毕业生刘莉被武汉纺织大学录取的毕业生刘莉很有感触,她曾一边实习、一边上学校行知班,压力很大。幸亏有学院老师们的支持与帮扶,考研之路最终得以圆满。全方位指导帮扶是学生成功的坚强后盾近几年,马克思主义学院考研升学率保持学校前列:2017届43%、2018届38%、2019届34%,2020年实现了新的突破,达48%。能取得这样喜人的成绩,离不开学生自身的刻苦努力,也得益于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老师们的辛苦付出。考研前夕马院领导老师为考研学子送上爱心礼包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一直狠抓学风建设,全方位、多举措支持学生考研深造,一方面,不断落实完善全员导师制,在整个考研过程中给予每个学生“一对一”、有针对性的指导;另一方面,办好考研经验交流会,学院每年都会收集毕业生的复习资料,方便下一届学生备考,邀请考研已成功“上岸”的学姐学长分享考研经验,为大家答疑解惑。马院院长黄红发在指导学生“考研,是进一步提升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是未来高层次发展和就业的基石。我们从大一开始就给学生传达这样的理念,而学院能做的就是尽一切努力帮助学生进入更高的学府继续深造。”—— 黄红发(马院院长)毕业生范程昱(和父亲4年前来校报到留影)为了我们考研,学校专门安排宿舍让我们在学校复习,安排专门的教室供我们复习,在考试来临之际,学院的老师为我们送来了各种文具和水果,鼓励我们好好考试,为我们提供最好的服务,这充分体现了学院老师对我们的期望和鼓励,深深的感动了我。范程昱(湖北大学录取)今年考研学生复试调剂面试时间遇到新冠疫情,学院专门举办了7场线上指导交流和面试模拟。复试阶段,党总支书记尹德蓉、院长黄红发、副院长张玲、蔡志荣以及刘雯、田磬等老师都亲自指导学生,讲解、模拟、演练面试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如回答问题注意事项、视频角度选取、化妆细节等等。学院党总支尹德蓉、副院长蔡志荣深入宿舍慰问考研学子当部分学生未被心仪的学校录取,需接受调剂却又碍于没有参考信息时,院长黄红发、副院长张玲、蔡志荣、班导师戴平安以及刘雯等20余名老师第一时间利用身边资源,根据学生的意愿,分析调剂形势,一对一指导,有效提高学生考研成功率。在老师们的帮助下,多名学生先后被成功调剂到武汉工程大学、湘潭大学等高校。“学院老师还告诉我到华师后如果遇到困难可以联系他们,让我十分感动。将来一定努力学习回报母校,让母校能够以我为荣!”丁娜(华中师范大学录取)毕业生丁娜“考研后期有点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和我的一对一指导老师黄红发交流了两次,第一次给我加油打气,第二次教给我一些背诵记忆的方法,很感谢老师的支持与鼓励。”以坚强的毅力跨专业考上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生的丁娜感恩地说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属于马院毕业学子的多彩旅程也是他们未来即将开启的崭新篇章如同传递炬火、交接旗帜一般有传承、有感动汗与泪交织终在彼岸盛开出花朵祝愿所有在考研路上奋斗的二师学子都能够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首航上岸!来源: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融媒体中心 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讯员:樊勇 沈丽涵 编辑:锡橘 审核:澄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