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育得桃李尽芬芳粹之至也

育得桃李尽芬芳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知心朋友,是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的一支骨干力量。日前,中宣部、教育部评选出10名2020年“最美高校辅导员”。把疫情防控作为思政教学教材疫情防控中,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辅导员靳敏对自己带的25名武汉籍研究生尤为关心。逐一排查和叮嘱后,靳敏发现,学生小霞是医务人员子女,家里长辈已经感染,在照顾家人期间,小霞也开始出现症状。靳敏心急如焚,与学院老师一起,积极寻找资源、联系医院……在各方努力下,小霞终于顺利住进定点医院。6个月,180多个日日夜夜,靳敏全力以赴。她每天按时汇总学生信息、排查学生健康情况、及时捕捉学生的思想变化,即便隔着屏幕,她也始终对学生情况了如指掌。有段时间,虽然学生不到校,但天津师范大学辅导员张家玮依旧忙碌。通过网络“主播式”讲故事,张家玮把“最美逆行者”的感人事迹讲给学生;利用“云班会”“云党日”,张家玮用事实讲述着“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所在。在张家玮的带领下,学院辅导员们既“备课”又“讲课”,既“自学”又“教学”,把疫情防控作为思政教学教材。为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就业,沈阳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李青山点对点帮助学生对接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学院279名毕业生,我们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有充足的就业选择。”李青山说。李青山还发起了“辽宁辅导员百家优质企业促就业活动”,组织带领30余所高校的91名辅导员向大学生推荐100余家“信得过”的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提供上千个就业岗位,并提供24小时在线就业服务。思政工作应该有机融入、润物无声“培养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水声工程人才,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是我的使命。”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辅导员刘铁说。怎么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海洋强国的种子?怎么让学生了解、热爱水声工程?刘铁成了学校船舶博物馆的“义务讲解员”:通过讲述船海专业特色和船舶发展历史,指导学生了解行业发展趋势;通过邀请专业教师现场教学,帮助学生规划成长蓝图;通过讲述辽宁舰、蛟龙号等“国之重器”背后的故事,坚定学生投身海洋强国建设的报国理想。同样致力于引导学生激扬青春梦想的,还有西安交通大学励志书院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库来西·依布拉音。“从上海中共一大会址、浙江嘉兴红船,到井冈山、西柏坡,再到首都北京,我和学生们一起,沿着时间脉络,触摸党史,接受红色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库来西自豪地说。思政教育怎么做才既有意义又有意思?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辅导员朱丹在不断创新。2018年,朱丹在学校的支持下创办了辅导员名师工作室。依托这个平台,她开设“青春有约”沙龙,让身边人讲身边事;开通“丹心语录”微信公众号,不定期开展线上打卡、云端接力等参与感强的线上活动;创办融媒体思政节目“你好,大学生”,做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衔接……做辅导员将近20年,学生从“70后”到“00后”,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辅导员王银思对思政教育感触很深:“要想让思政教育落地生根,就需要我们遵循不同时期学生的成长规律,不断摸索适合他们的工作方法。”学生待在宿舍的时间长,王银思就办起“公寓微讲堂”,开展理论学习、学业指导;学生喜爱手机阅读,王银思就开辟“网络微课堂”,开设“学霸微课”“青春力量”“党听我说”等专栏,录制上传340余个微课视频。“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翻新菜品,让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便于学生自然而然吸收。”王银思说。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有关爱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祝鑫,用一个寒假、21天,给340名学生每人写了一封信,共计20万字。信中,她积极关注每个人的综合表现,并提供客观评价与成长建议。“她还记得我胃不好,在信中提醒我一定不能空腹吃药。”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的方同学收到信后,内心充满感动。她爱学生,学生也爱她。教师节,同学们在340张便签纸上写下340份祝福,送给祝鑫……11年来,祝鑫带了5届学生,写了1622封信、60多万字。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有辅导员。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工办主任钱珊刚任辅导员时,希望贴近学生,便萌生了举行“早餐会”的念头。一开始,主动报名的学生并不多,她就主动出击,食堂、寝室、超市、体育场,都能成为她和学生谈心的地方。如今,“早餐会”已成为钱珊与学生们交往的日常。在钱珊的办公桌里,藏着5本“宝贝”,那是10万余字的“早餐会”工作日记,记录着她每次与学生畅聊的点滴,记录着她所带的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轨迹。把学生时时记挂在心头的,还有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辅导员简敏。她把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带回自己家中调养抚慰;把多个上网成瘾的学生劝返课堂;因担心生病返家的学生,每隔一小时与列车长沟通;邀请留校的学生到自己家里共度除夕夜……简敏用爱心、耐心、细心,肩负起辅导员的责任。22年来,简敏一直在围着学生工作。“辅导员的工作繁琐、压力也大,但跟学生们朝夕相处,看着他们成长成才,让我有成就感,我从心里感到快乐。”简敏说:“所以我要把辅导员职业当做终身的事业!”《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10日 04 版)

常卒乎鄙

他们为啥被誉为“最美高校辅导员”

本文转自【光明网】;光明日报记者 杨飒 晋浩天在大学,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距离大学生最近,陪伴学生成长;他们站在思政教育最前沿,帮助学生拨开迷雾;他们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更是知心朋友。日前,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发布2020年“最美高校辅导员”,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祝鑫、西南政法大学辅导员简敏、天津师范大学辅导员张家玮等10名高校辅导员获此殊荣。为什么是他们成为“最美高校辅导员”?在陪伴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有何心得与秘诀?出现在学生需要的每一个地方从2020年1月23日起,燕山大学专职辅导员王银思就投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170天、597个文档、62万人次、410万条信息,记录了王银思的抗疫点滴,疫情防控工作最艰难的一个月王银思忍着腰痛趴在床上度过。西南政法大学辅导员简敏操心的事情更为细碎,疫情期间,留校学生牙龈肿了,要给学生买药和补充维生素,回家的学生要操心他们的身体心理、行程、找工作。她坚持每天与湖北同学和海外留学生谈心、给居家的学生隔空喊话,特别是要天天了解因密切接触而被隔离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党委副书记靳敏最担心和挂念的是25个武汉籍研究生。6个月,近200个日日夜夜,靳敏像战斗员,一刻不停歇。她每天按时汇总掌握学生信息,排查学生健康情况,关心学生冷暖。新疆籍研究生阿依木感受到靳敏榜样的力量:“我像老师一样,成为新疆艺术学院的一名辅导员。”众人拾柴火焰高。沈阳工业大学辅导员李青山发起“百名辅导员抗疫志愿服务行动”,来自45所高校的136名具备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师、生涯规划师等专业资质的辅导员参与到服务行动中来,24小时在线服务,为不能返校的全国各地大学生提供义务的就业指导、考研复试指导、学业辅导、心理咨询等。思政工作创新永远在路上“11年来,从博客、BBS论坛到微博、微信、直播、短视频,无论网络育人的载体怎样变迁,对我来说运用网络创新思政工作是没有变的。”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祝鑫用这句话概括她在网络育人实践中的摸爬滚打。2009年,祝鑫开通“鑫曰心语”辅导员博客,“鑫”式风格,清新、鲜明。2014年,祝鑫以微信公众号、微博、QQ空间等多平台共建成立“祝鑫工作室”。“有学生在的地方,就是我工作的地方。”用11年的时间,祝鑫探索出了新媒体环境下以辅导员为主体引领学生成长的新媒体育人模式。近3.5万人次在网上得到祝鑫的回复和互动,“学生们的问题对我来说,就是动力之源,也是素材库。”祝鑫说。这一观点和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委员钱珊不谋而合。钱珊认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期望平等交流、有效互动、拥有获得感。“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上不断创新,在网络思政教育上不断深耕。”因为和学生年龄相仿,所以钱珊在上课时,“他们喜欢看什么,喜欢听什么,就要把这些融入课程设计中,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为了让课程更有亲和力和吸引力,钱珊开创了“网络+实践”式的思政课堂。在课堂上,以慕课、直播为载体,组织学生参观井冈山、西柏坡、韶山等红色革命基地;在课堂外,通过暑期实践行动、“公益实践坊”等生动的实践体验让学生浸润中华优秀文化和红色文化,切身感受其中的意蕴。“要让学生成为网络文化建设的主人,让网络成为传播核心价值观的高地。”钱珊始终坚持以此理念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天津师范大学辅导员张家玮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将思政教育与专业学习更好结合,探索艺术类学生的“课程思政”。他从形式上设计“微视频”拍摄、翻转课堂、实地调研等引发思考、学生喜爱的实践活动,在工作中把“大道理”转化为“小故事”,把有意义的思想变成有意思的文化创意产品。“思政教育永远在路上!”张家玮说。为学生成长引路导航“刘导,我们夺冠了!”看到学生黄杰在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夺冠后第一时间发给自己的七个字,哈尔滨工程大学辅导员刘铁激动之余倍感欣慰。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是业界公认的水下机器人领域的“世界杯”。夺冠的那一刻,学生洋溢幸福的笑脸,让E唯社团十年的“后勤部长”、一名始终与学生一起战斗的刘铁充满成就感。从2011年首次参赛到2018年夺冠,7年间,刘铁与社团学生们一起反思不足、讨论细节、寻求技术支持。通过比赛,刘铁更是探索出一条培养人才成长的路径,即通过基础培训和普及型科技创新赛事相结合,通过“学以致用”的方式培养学生,在一次次赛事摔打中精益求精,锻炼出精兵强将。以赛育人,鼓励学生们创新创业,刘铁用信心激励学生、用信念锻炼学生、用信仰照亮学生,为学生成长成才引路导航。而对云南大学辅导员朱丹来说,号召学生去祖国需要的地方,是对学生们成长价值的引领。在朱丹带过的学生中,20%的汉教研究生都有外派当志愿者的经历,大多毕业后选择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埃塞俄比亚等艰苦地区)孔子学院成为汉语教师,90%的思政教育相关专业硕士毕业生选择成为一名思政教育工作者,90%以上的本科出国留学生选择在毕业后回到祖国、建设家乡。为助力大学生就业,朱丹主动牵头推出省内首档大学生思政融媒体节目《你好,大学生!》,前10期节目期期聚焦“毕业生就业”,用直播、视频、综艺的方式对全省大学生开展就业观引导、就业技巧传导、就业政策解读。“学生需要的,就是我要提供的”,这是朱丹八年来始终不变的信条。“党的事业需要我在哪里,我就到哪里”,从新疆到陕西,西安交通大学励志书院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库来西·依布拉音自2002年大学毕业后,在辅导员岗位上一干就是18年。库来西·依布拉音支持少数民族毕业生传承西迁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干事创业。在她的鼓励下,2020届毕业生布阿依先木、艾合麦提江·喀斯木等多名同学踊跃报名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投身新疆基层医疗事业。除了精准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库来西·依布拉音还结合自己多年的学生工作经验撰写工作笔记9万余字,在工作中进行传帮带,做少数民族辅导员的辅导员。西安外国语大学辅导员哈斯铁尔说:“她是我们的知心姐姐,让我们感到亲切和温暖;每次谈论到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大家都会说,想成为她那样的辅导员;她是我们的榜样,让我们更加清晰职业发展方向,更加体会到辅导员职业的价值感!”《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10日 01版)

捕梦网

有趣!考研全成功的学霸寝室,更多出在女生宿舍

近期,随着2019年考研结果的不断出炉,那些“考研全成功的学霸宿舍”,也竞相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川大女学霸宿舍,图片来自网络)比如,在2019年考研中,南通大学“考研学霸宿舍”频出,医学院7间宿舍的30名学生全部“上岸”,其中16人被北大、复旦、同济等“双一流”大学录取。再还有,青岛科技大学环境学院也是一下子涌现出三个学霸寝室,16朵姐妹花全部考研成功。河南科技大学和宿迁学院也各涌现了两个女学霸寝室,其中多人被中国政法大学、西安交大等名校录取。(山科大学霸宿舍,图片来自网络)除了考研学霸寝室,那还有保研学霸宿舍。比如,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1501班同一寝室的4名女生集体保研成功,其中,三人保研武大,一人保研华中科大。再如,东北大学理学院的学霸寝室,同寝的6名女生全部被保研至名校。看了这么多的学霸寝室,小知就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考研全上岸的学霸寝室,似乎更多地都出在女生宿舍。如果在新闻里搜索“考研”、“学霸寝室”之类的,标题中大多数都带有“仙女”、“金花”这样的字眼。(南通大学学霸寝室,图片来自网络)当然也不乏有男学霸集体“上岸”的例子,比如今年考研中,长沙理工大学就有一学霸寝室,四位男生全部考上研究生。只是相比之下,学霸女寝的比例更高而已。对此,有网友说,在考研中,其实女生那是很有韧劲的。这些看似“柔弱”的小仙女们发狠学习起来,是无人能敌呀。而且她们也善于相互学习、相互激励。(重大学霸宿舍,图片来自网络)在大学里,男生可能更会玩,打游戏、打牌、喝酒、吃火锅似乎和男宿舍更搭配。至于学习嘛,一般男寝里都是不多见的。也有网友表示,这是现在考研大环境的结果。根据青塔的数据,现在高校的研究生中,女生比例已基本达到50%。男生在本科毕业的时候,更多会选择直接工作,现在反倒女生越来越多的选择考研。所以在很多学校的考研党中,女生的比例高得多,所以学霸女寝的涌现也就正常了。作者:教育评论队 小知

摆渡人

颜值实力并存的“学霸寝室” 武汉一高校同寝室4女生全保研

中国青年网北京4月8日电(记者 李华锡 通讯员 田海荣 李春妍)近日,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1501班同一寝室的4名女生集体保研成功,其中,三人保研武汉大学,一人保研华中科技大学。4年来,她们相处融洽,被同学称为颜值与实力并存的“学霸寝室”!4名女生都是华中农业大学荟园三栋201寝室的成员,黄艳、张娜和孙雨晴保研武汉大学,徐楚燃保研华中科技大学。对于保研,她们认为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记者了解到,她们的保研目标确立得都比较晚,因为4人的成绩都在能否保研的边缘徘徊。她们看着身边考研的同学们那么辛苦,内心挣扎后,还是决定争取保研。“当时心里都想着逼自己一把,不给自己留遗憾。”寝室成员黄艳表示,一旦选择了要读研究生,要走保研这条路,就相当于给自己设立了一个目标摆在那里。“而这个目标带来的动力之巨大,我们之前也许并没有想到。”大三一整个暑假,4人每天早出晚归,争分夺秒地学习,“劲头儿特别足,以前觉得很难做到的事情,那时候全都坚持了下来。”张娜说。“我们从大一来的时候,就一下子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比较处得来。”当被到寝室有什么特别时,4人一齐说:“氛围好,4年从来没有红过脸。”4年时间里,让她们懂得如何互相尊重,互相包容,脾气上来时,静下来想一想也就过去了。对于黄艳来说,最难熬的是六月份和七月份,筛选学校时的纠结,感觉自己成绩不突出,英语也不好,也没有文章发表,她一下子就紧张起来。从七月份实习结束到九月中旬,她每天都在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朝七晚十,每天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虽然枯燥但是却很充实,能为了自己的目标所努力,真的很开心。”说到大学四年最难忘的最想感谢的,4人又不约而同地说起她们的导师——丁聪老师。如果用一句话描述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她们觉得就像是聪姐的“四个闺女”。“我们四人见证了‘聪姐’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时刻——结婚和生子,‘聪姐’也陪我们走过了大学四年”。“她刚当我们寝室导师时候还没有结婚,也没大我们几岁,平时称她为‘聪姐’,相互之间也很聊的来,之间的互动也很多。我们经常见面聊天,感觉这样比隔着手机屏幕更有感情。”“过节时,‘聪姐’会约我们一起吃饭,我们也会给‘聪姐’带礼物,不过大部分带去的东西‘聪姐’都拆开给我们吃了哈哈哈。”……“记得有一次端午节的时候,其他两个人回家了,就两个人在学校,‘聪姐’知道后把我们叫到家里,一起吃饭。”黄艳笑着说起这段经历。谈起感谢,寝室成员孙雨晴还要感谢自己的男朋友。两人一起努力,相约保研,最终孙雨晴保研至武汉大学,她的男友也保研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保研后,4人有很多感悟,寝室成员徐楚燃说:“对于这一路走来,其实并不确定未来是怎样,要走什么道路,但是我们要勇于尝试,并且尽自己的努力把自己的学业成绩做好,不管读研还是工作,未来都是一种历练,都是很好的一段经历。”

孝乎

颜值实力并存的“学霸寝室”!武汉一高校同寝室4女生全保研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1501班同一寝室的4名女生集体保研成功,其中,三人保研武汉大学,一人保研华中科技大学。4年来,她们相处融洽,被同学称为颜值与实力并存的“学霸寝室”!左起为张娜、黄艳、孙雨晴、徐楚燃。受访者供图4名女生都是华中农业大学荟园三栋201寝室的成员,黄艳、张娜和孙雨晴保研武汉大学,徐楚燃保研华中科技大学。对于保研,她们认为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记者了解到,她们的保研目标确立得都比较晚,因为4人的成绩都在能否保研的边缘徘徊。她们看着身边考研的同学们那么辛苦,内心挣扎后,还是决定争取保研。“当时心里都想着逼自己一把,不给自己留遗憾。”寝室成员黄艳表示,一旦选择了要读研究生,要走保研这条路,就相当于给自己设立了一个目标摆在那里。“而这个目标带来的动力之巨大,我们之前也许并没有想到。”图为寝室4名成员。受访者供图大三一整个暑假,4人每天早出晚归,争分夺秒地学习,“劲头儿特别足,以前觉得很难做到的事情,那时候全都坚持了下来。”张娜说。“我们从大一来的时候,就一下子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比较处得来。”当被到寝室有什么特别时,4人一齐说:“氛围好,4年从来没有红过脸。”4年时间里,让她们懂得如何互相尊重,互相包容,脾气上来时,静下来想一想也就过去了。对于黄艳来说,最难熬的是六月份和七月份,筛选学校时的纠结,感觉自己成绩不突出,英语也不好,也没有文章发表,她一下子就紧张起来。图为寝室4名成员。受访者供图从七月份实习结束到九月中旬,她每天都在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朝七晚十,每天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虽然枯燥但是却很充实,能为了自己的目标所努力,真的很开心。”说到大学四年最难忘的最想感谢的,4人又不约而同地说起她们的导师——丁聪老师。如果用一句话描述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她们觉得就像是聪姐的“四个闺女”。“我们四人见证了‘聪姐’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时刻——结婚和生子,‘聪姐’也陪我们走过了大学四年”。“她刚当我们寝室导师时候还没有结婚,也没大我们几岁,平时称她为‘聪姐’,相互之间也很聊的来,之间的互动也很多。我们经常见面聊天,感觉这样比隔着手机屏幕更有感情。”“过节时,‘聪姐’会约我们一起吃饭,我们也会给‘聪姐’带礼物,不过大部分带去的东西‘聪姐’都拆开给我们吃了哈哈哈。”……图为寝室4名成员和丁聪(右二)老师在一起。受访者供图“记得有一次端午节的时候,其他两个人回家了,就两个人在学校,‘聪姐’知道后把我们叫到家里,一起吃饭。”黄艳笑着说起这段经历。谈起感谢,寝室成员孙雨晴还要感谢自己的男朋友。两人一起努力,相约保研,最终孙雨晴保研至武汉大学,她的男友也保研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保研后,4人有很多感悟,寝室成员徐楚燃说:“对于这一路走来,其实并不确定未来是怎样,要走什么道路,但是我们要勇于尝试,并且尽自己的努力把自己的学业成绩做好,不管读研还是工作,未来都是一种历练,都是很好的一段经历。”

寿则多辱

武汉两位教师入选2020年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

近日,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发布10位2020年“最美高校辅导员”先进事迹。武汉高校中,华中农业大学辅导员祝鑫、武汉理工大学辅导员靳敏两人入选。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祝鑫。图片源自华中农业大学官方微信祝鑫是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在武汉战疫的76天里,带领团队每日一画,用76幅“武汉大学生抗疫图志”陪伴抚慰学生心灵,推送《疫情之下不当看客》等16篇网文。她还开通网上“我是战疫记录者”专栏,广泛征集学生作品,鼓励学生采用听、说、演、唱等形式,讲述“逆行者”的故事。11年来,祝鑫坚持“书信”育人,写了1622封信、60多万字,将“思政课”寓教于情,用心实践“精准滴灌”育人法。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党委副书记靳敏。靳敏提供去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党委副书记靳敏一直守护着自己的学生。在受感染的学生最无助时,靳敏协调多方资源,守护学生生命安全。6个月、180多个日夜里,靳敏始终全力以赴,每天按时汇总学生信息,排查学生健康情况,及时捕捉学生的思想变化,对学生情况了如指掌。她还动员312名研究生投身战疫,发挥专业特色,扎根所在地区,开展专业抗疫;在就业攻坚战中,她千方百计想尽办法,在简历制作、面试培训、心理疏导和社会适应性教育等各环节为毕业生全力护航。(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邓小龙)来源 | 长江日报-长江网编辑 | 夏俊俊文章经授权发布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六合之里

武汉两教师两大学生荣获2020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最美大学生”

近日,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发布2020年“最美高校辅导员”和“最美大学生”先进事迹。在汉高校中,华中农业大学辅导员祝鑫、武汉理工大学辅导员靳敏两人入选“最美高校辅导员”,武汉大学博士赵东和武汉科技大学学生闻健在“最美大学生”中榜上有名。两位辅导员分别来自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祝鑫是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在武汉“封城”的76天里,带领团队每日一画,用76幅“武汉大学生抗疫图志”陪伴抚慰学生心灵,推送《疫情之下不当看客》等16篇网文,引导学生深刻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她还开通网上“我是战疫记录者”专栏,广泛征集学生作品,鼓励学生采用听、说、演、唱等形式,讲述“逆行者”的故事。11年来,祝鑫坚持“书信”育人,写了1622封信、60多万字,将“思政课”寓教于情,用心实践“精准滴灌”育人法。华中农业大学辅导员祝鑫。华中农业大学供图去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党委副书记靳敏一直守护着自己的学生。在受感染的学生最无助时,靳敏协调多方资源,守护学生生命安全。6个月、180多个日夜里,靳敏始终全力以赴,每天按时汇总学生信息、排查学生健康情况、及时捕捉学生的思想变化,即便隔着屏幕,也始终对学生情况了如指掌。她还动员312名研究生投身战疫,发挥专业特色、扎根所在地区,开展专业抗疫;在就业攻坚战中,她想尽千方百计,在简历制作、面试培训、心理疏导和社会适应性教育等各环节为毕业生全力护航。武汉理工大学辅导员靳敏。 武汉理工大学供图两位“最美大学生”,一位曾留汉抗疫,一位曾驻守西藏赵东是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赵东选择“留守”武汉。“我是一名‘准医生’,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请战!”他先后参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II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光谷院区临床一线诊治,连续奋战120天,累计参与接诊并成功治愈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30余例。赵东在工作中。 本人供图工作之余,赵东偶然看到学院群里发布招募医务志愿者的消息,几乎没有犹豫,又积极加入到“社工共振”团队,成为一名线上医务志愿者。他为居家隔离的患者提供相关疾病咨询,同时针对发现可能病重的患者进行上报,以便于病重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在约60天的时间里,为武汉2个小区的居民居家隔离群约200多人提供了在线医疗咨询服务,用所学医学知识为居民耐心细致地答疑解惑、提供帮扶,社区居民亲切地称呼他为“小赵医生”。闻健在西藏服役时训练。本人供图“我曾是驻守过西藏的军人,西藏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闻健,几年前主动申请去西藏服役。退役复学后,志愿服务成为他新的“战场”:不仅在军运会赛场当志愿者、在征兵入伍时当宣传员,还到乡村支教成为孩子们的好老师,先后52次无偿献血挽救他人生命。闻健说:“我将时刻准备着,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长江日报 记者邓小龙)

黑蜡烛

育得桃李尽芬芳:致敬2020年“最美高校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知心朋友,是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的一支骨干力量。日前,中宣部、教育部评选出10名2020年“最美高校辅导员”。把疫情防控作为思政教学教材疫情防控中,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辅导员靳敏对自己带的25名武汉籍研究生尤为关心。逐一排查和叮嘱后,靳敏发现,学生小霞是医务人员子女,家里长辈已经感染,在照顾家人期间,小霞也开始出现症状。靳敏心急如焚,与学院老师一起,积极寻找资源、联系医院……在各方努力下,小霞终于顺利住进定点医院。6个月,180多个日日夜夜,靳敏全力以赴。她每天按时汇总学生信息、排查学生健康情况、及时捕捉学生的思想变化,即便隔着屏幕,她也始终对学生情况了如指掌。有段时间,虽然学生不到校,但天津师范大学辅导员张家玮依旧忙碌。通过网络“主播式”讲故事,张家玮把“最美逆行者”的感人事迹讲给学生;利用“云班会”“云党日”,张家玮用事实讲述着“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所在。在张家玮的带领下,学院辅导员们既“备课”又“讲课”,既“自学”又“教学”,把疫情防控作为思政教学教材。为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就业,沈阳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李青山点对点帮助学生对接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学院279名毕业生,我们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有充足的就业选择。”李青山说。李青山还发起了“辽宁辅导员百家优质企业促就业活动”,组织带领30余所高校的91名辅导员向大学生推荐100余家“信得过”的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提供上千个就业岗位,并提供24小时在线就业服务。思政工作应该有机融入、润物无声“培养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水声工程人才,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是我的使命。”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辅导员刘铁说。怎么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海洋强国的种子?怎么让学生了解、热爱水声工程?刘铁成了学校船舶博物馆的“义务讲解员”:通过讲述船海专业特色和船舶发展历史,指导学生了解行业发展趋势;通过邀请专业教师现场教学,帮助学生规划成长蓝图;通过讲述辽宁舰、蛟龙号等“国之重器”背后的故事,坚定学生投身海洋强国建设的报国理想。同样致力于引导学生激扬青春梦想的,还有西安交通大学励志书院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库来西·依布拉音。“从上海中共一大会址、浙江嘉兴红船,到井冈山、西柏坡,再到首都北京,我和学生们一起,沿着时间脉络,触摸党史,接受红色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库来西自豪地说。思政教育怎么做才既有意义又有意思?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辅导员朱丹在不断创新。2018年,朱丹在学校的支持下创办了辅导员名师工作室。依托这个平台,她开设“青春有约”沙龙,让身边人讲身边事;开通“丹心语录”微信公众号,不定期开展线上打卡、云端接力等参与感强的线上活动;创办融媒体思政节目“你好,大学生”,做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衔接……做辅导员将近20年,学生从“70后”到“00后”,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辅导员王银思对思政教育感触很深:“要想让思政教育落地生根,就需要我们遵循不同时期学生的成长规律,不断摸索适合他们的工作方法。”学生待在宿舍的时间长,王银思就办起“公寓微讲堂”,开展理论学习、学业指导;学生喜爱手机阅读,王银思就开辟“网络微课堂”,开设“学霸微课”“青春力量”“党听我说”等专栏,录制上传340余个微课视频。“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翻新菜品,让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便于学生自然而然吸收。”王银思说。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有关爱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祝鑫,用一个寒假、21天,给340名学生每人写了一封信,共计20万字。信中,她积极关注每个人的综合表现,并提供客观评价与成长建议。“她还记得我胃不好,在信中提醒我一定不能空腹吃药。”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的方同学收到信后,内心充满感动。她爱学生,学生也爱她。教师节,同学们在340张便签纸上写下340份祝福,送给祝鑫……11年来,祝鑫带了5届学生,写了1622封信、60多万字。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有辅导员。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工办主任钱珊刚任辅导员时,希望贴近学生,便萌生了举行“早餐会”的念头。一开始,主动报名的学生并不多,她就主动出击,食堂、寝室、超市、体育场,都能成为她和学生谈心的地方。如今,“早餐会”已成为钱珊与学生们交往的日常。在钱珊的办公桌里,藏着5本“宝贝”,那是10万余字的“早餐会”工作日记,记录着她每次与学生畅聊的点滴,记录着她所带的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轨迹。把学生时时记挂在心头的,还有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辅导员简敏。她把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带回自己家中调养抚慰;把多个上网成瘾的学生劝返课堂;因担心生病返家的学生,每隔一小时与列车长沟通;邀请留校的学生到自己家里共度除夕夜……简敏用爱心、耐心、细心,肩负起辅导员的责任。22年来,简敏一直在围着学生工作。“辅导员的工作繁琐、压力也大,但跟学生们朝夕相处,看着他们成长成才,让我有成就感,我从心里感到快乐。”简敏说:“所以我要把辅导员职业当做终身的事业!”【来源:人民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内视

把大地当课堂——农业高校师生助力春耕备耕扫描

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 “惊蛰”节气即将到来,气温日渐回暖、万物生机盎然,正是农忙好时节。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面广,但农业生产基本盘必须稳住,春耕备耕不能耽搁!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在广阔的沃野里,农业高校师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把田野当课堂,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助力农民春耕备耕,一幅别样的春耕备耕画卷正徐徐展开。就地参与春耕 田野上的实践“课堂”“现在是返青期,一定要及时灌溉和施肥。春节后虽然下了两场雨,但都是小雨,土壤墒情并不好”“除草用锄头更好,既可以松土,还能减少环境污染”……正值华北小麦春管时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生牛洪壮,最近每天都穿着耐脏的夹克、胶鞋,在家乡河南省长垣市蒲东街道五里屯村的麦田里忙碌,给村民指导。“学校没有开学,但号召我们行动起来,走向田间地头,助力春耕备耕。”牛洪壮说,“田野是真真正正的实践‘课堂’。”作为全国农业科教重地,地处陕西杨凌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始终情系三农。早在2月初,学校就发出通知,提出“疫情防控要坚决、科研推广不停顿”,号召广大师生紧密结合农时季,利用各种方式给农民提供技术指导、信息服务。国内不少涉农高校都发出了类似的倡议。在疫情最为严重的湖北省,早在雨水节气,华中农业大学就倡议返乡师生在做好防护的同时行动起来,亮明身份就地参与春耕生产,在生产一线学习,为生产一线服务。“这片蚕豆植株上有真菌病害,上部叶片有霜霉病,下部叶片有炭疽病。首先要区分真菌病害和细菌病害,再对症下药。”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青年教师刘思思回乡时常与农民交流蚕豆病虫害防治。由于村民都讲方言,外地媳妇刘思思只能让家人在旁边当“翻译”。记者了解到,不少学生在参与春耕备耕的同时,接受了实践教育。四川的土地依山而垦,延绵起伏,这两天正是油菜开花的时节。戴上口罩,背着背篼,拿上镰刀,老家在四川省南充市的沈阳农业大学学生雷凯霖早上八点半便出门了,育水稻秧、覆盖地膜、去油菜田割草……雷凯霖说,无法返校,但可以就地参与春耕。这期间实践了许多传统的农管工作,比如为麦子浇水施肥,为油菜泼施有机肥等。“真正实践起来,跟在书本上看到的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与农民同劳动 论文写在大地上和农民一起下到20多厘米深的泥土里,示范如何把肥料与泥土混匀,每秧要施多少肥等,有时白天劳动,晚上还给农户讲课,回到家已经晚上12点……今年2月以来,华南农业大学水稻研究室主任唐湘如已经4次赴广州市从化区下田指导农民进行早稻播种了。“我们要保证农民增产增收,用自己的科研成果帮助打造‘从化香米’品牌,目标是让农民每亩增收1000元。这个香米是民族品牌,前景广阔。这就是我理解的,把论文写到祖国大地上。”唐湘如说着,朴实的笑容里带着振奋。在华南农业大学校园里,从事水稻育种研究的王少奎老师带着其他师生在学校24亩的科研用地上播种水稻。他们踩在过膝的泥里,面带笑容,“做农业就要这样,有泥土就能生长,播种就有希望。”“一般广州水稻播种都在2月下旬。许多学生因疫情影响回不来。我们担心耽误学生后续研究甚至毕业,就调整时间少量多次来做,以往30多人的工作,现在7个人来完成。”王少奎说。不少农业院校的负责人表示,就地帮助农业生产,对教师来说,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对学生也是一次实践教育。“广大师生深入田间地头,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知识和智力优势,参与当地春耕生产;在服务过程中发现难题、凝练科学问题,总结来自生产一线的宝贵经验,把科技创新成果和专业实践成效体现在祖国大地上。”华中农业大学校长李召虎说。从去年11月份,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的两名研究生闫秉春和张小鹏就来到了海南,在学校的海南育种基地工作。因为疫情防控,其他同学不能前来支援,他们主动承担了更多的科研工作。“农业院校的学生应该参与大田劳作,从播种到收获都去亲身经历,这样才能够更好服务农业生产。”闫秉春说。助力科学决策 “把脉问诊”促生产参加全省蔬菜产业体系专家视频会、奔波在各地设施大棚里指导农民种菜、撰写《陕西菜区疫情防控与生产技术》资料……春节过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教授李建明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2月28日,我在网上进行了一次直播,讲大棚蔬菜如何管理,观众有好几千人。”李建明说,尽管还没有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但农业高校的师生们不会闲下来,“农业科学家的舞台永远在地头田间。”李建明说。山东农业大学组织师生对全省675家种养大户、合作社等状况进行摸底调研后,及时为疫情防控期间农业发展尤其粮食生产提供政策建议。“建立防疫纠纷的绿色解决通道”“迅速破除物流交通障碍”等6条政策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不少专家在建言献策。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及时撰写了关于疫情对春耕影响的调查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于振文组织小麦专家研讨,还提交了“加强山东小麦春季管理夺取夏粮丰收”的报告。在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研究员张睿的电话近期成了热线。作为陕西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他每天至少要接到农民打来的30个电话,最忙的一天接了100多个。“我平时下乡,都会给农民留下电话,疫情期间派上了用场。”张睿说,疫情发生初期,各地交通管控、出行不便,他就通过电话和微信视频指导农民。此外,他还向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等有关部门提交了小麦管理建议的调研报告。“咱搞农业的,就是要到一线为农民解决问题。防疫不松懈,农时也不能耽误。”张睿说。(记者张志龙 陈晨 郑天虹 李伟 王莹 陈席元)来源:新华网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鸢尾

华农倡议学子“就地支援春耕” 师生同上“田间大课”

“报告母校,2013届及2016届毕业生正在湖北恩施积极投入家乡农业生产。”“报告母校,2019届毕业生本禹志愿服务队志愿者正在湖北十堰积极投入家乡农业生产!”……“开学还早,就地下田。”2月19日,正值雨水时节,位于湖北武汉的华中农业大学给全校师生发了一份十分接地气的倡议,希望返乡师生“亮明身份”,就地依法科学有序帮扶春耕备耕。倡议书发出后,华中农大师生校友热烈响应,“勤读力耕”的画面感扑面而来。“亮明身份 用所学回馈父老乡亲”2月上旬,在广西柳州鹿寨县四排镇龙马龙村龙腾屯村子的一片柑橘林里,总能看到一个年轻的身影,2018级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研究生韦壮敏经常来这里帮助农民朋友们科学施肥。“腐殖质、微肥、复合肥、菜籽枯,这几样肥料科学搭配,果树成长会更快!”这是他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农民经验得出的结论。韦壮敏在施肥(受访者提供)疫情来袭,柑橘从3元每斤跌至1元甚至几毛,果贱伤农,很多果农“打不起精神”,他们宁愿果子掉落也不愿采摘。韦壮敏先做自己家人的工作,再做村民的工作,建议他们继续打理果树,鼓励他们培育树苗,以待来年。因为隔离,当地副镇长来到韦壮敏家里慰问韦壮敏,韦壮敏向镇长主动亮明身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农民朋友减轻压力。韦壮敏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外出卖水果的通道打开,村里的水果即便没有水果商进村收购,也可以把水果损失降到最低。接下来,韦壮敏开始摘果、送果、卖果,家里10亩多柑橘卖完后,他便鼓励父亲一同帮助邻居运送柑橘。韦壮敏所在村庄有3000多亩林田,其中有1000多亩桉树,韦壮敏和周围农民一起为桉树施肥,挖陇5天、施肥5天,韦壮敏说和村民在一起春耕感觉特别有意义。韦壮敏在准备肥料(受访者提供)事实上,2013年底,韦壮敏一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底“摘帽”,同年被定为“跟踪脱贫户”。上大学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韦壮敏得到了国家和社会很多帮助,他说,春耕备耕期间自己要用所学回馈父老乡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片蚕豆植株上有真菌病害,上部叶片有霜霉病,下部叶片有炭疽病。”2月27日,江苏省启东市南阳镇富兴村二组,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的刘思思老师正和村民江允冲夫妇探讨病虫害防治。“这里首先要区分真菌病害和细菌病害,再对症下药!”刘思思一边指着“受伤”的叶片,一边向江允冲夫妇阐释其中的道理。刘思思展示病虫害袭击的蚕豆叶(受访者提供)通过了解和病情观察,她推荐使用多菌灵防治真菌病害,生物农药农用链霉素用于防治曾在辣椒上发生的细菌病害。可是当地农民没用过这类药,他们只听农资机构老板的推荐使用了一种“水肥”,刘思思又打比方道:“这‘水肥’就像保健品一样,打了没坏处,却‘治标不治本’。”听完刘思思科学分析,当地农民开始用她推荐的农药,本地无货的还专门让刘思思帮忙从网上购买。农药学专业毕业的刘思思解除自我隔离之后,就开始思考如何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春耕提供帮助,遇到附近的农民不知该如何使用农药、拿不准一桶水加多少药、农药和化肥能不能混用等问题时,她都一一予以解答。一些农民因为年纪较大看不清说明书,刘思思帮忙他计算用量,调制药水。环工1702班刘思源在家帮助邻居拔萝卜(受访者提供)刘思思说,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指导农业生产实践,这是防控疫情的最大收获。“以后的研究会更多集中调研一线农业生产,农户施药、施肥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看着村庄浅浅的油菜花,刘思思说,无比想念农大校园的油菜花海,期待疫情结束,人尽欢颜、花开烂漫。把“课堂”办在大地上 用科学架起春耕之桥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华农一大批学者教授躬耕在一线,或指导生产、或技术帮扶、或咨询报告、或提出倡议,在战“疫”非常时期,用不同方式把“课堂”办在大地上。2020年是脱贫攻坚关键之年。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张学振老师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建始定点扶贫县的冷水鱼,连续几天,他为建始国硒冷水渔业开发有限公司制定投资项目谋划表,指导渔场对鱼池消毒和对鱼分级分池等工作,他还帮养殖场老板“老田”联系购买饲料,“断粮”20天的局面得以改善。该校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王永模老师,疫情期滞留湖南。他自发开展水稻螟虫越冬虫量调查,基于超大的残虫量指出第一代螟虫大发生的风险较高,建议当地农民结合春耕开展灌水灭蛹以降低虫源基础数。他的调查数据同时也引起了当地农药企业的关注。这几日,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周广生老师体验了一次“云指导”。自从他发布《春季湖北油菜田间管理技术及操作要点》的短视频之后,找他咨询的微信、QQ消息便源源不断。周广生介绍,雨水节气后是油菜生产的关键时期,“防早衰、促春发、重防控”,这些都是迫在眉睫的工作。面对疫情,智慧农业的优势逐渐凸显。该校宏观农业研究院熊航老师完成了“调动散养户养殖积极性,促进生猪产能快速恢复”智库报告,还与丰农智慧公司联合推出的抗击疫情微信小程序设计“在线调查”专栏的调查问卷,并依托学校的华中三省农村固定观察点开展疫情影响及应对措施电话访谈调研,为提供针对促进春耕生产的智库报告采集一手数据。该校学子也纷纷加入帮助春耕备耕行列中。新冠肺炎爆发,导致了全国交通出行受限,南繁基地技术工人缺乏,科研与生活用品短缺,孙肖鹏和韩素文等华农“候鸟”们想尽办法,在南繁基地完成科研的春耕备耕。“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如今正是春耕良时,虽受疫情影响困难颇多,却更要稳住农业生产这颗“定盘星”。家乡广袤的土地给了农业专业学子提供了实践平台,是对“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深刻诠释,农业师生“就地下田”更是为春耕提供了强有力支援和技术保障。(周雯 蒋朝常)热点专题:湖北战疫时刻实况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