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华中大有哪些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答:华中科技大学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不断加强学科布局的结构调整和交叉融合,构建起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大学学科体系。学校工科实力雄厚,医科声誉在外,理科发展迅猛和文管学科特色鲜明。Q2:华中大的学习生活环境怎么样?答:占地面积7000余亩的华中科技大学,校园绿化覆盖率72%,被誉为“森林式大学”。这里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相映成趣,四季风景瑰丽多姿。学校每条路的两旁都种了树,大部分系建校之初栽种,平均年龄50岁以上,以悬铃木(俗称“法国梧桐”)、广玉兰和樟树为主。树多好乘凉,学校地处“大火炉”武汉,由于这些年过半百的树的存在,夏天校内平均温度比城市温度低1~2摄氏度。武汉地铁2号线南延线在学校周围增设了四个站点:珞雄路站、华中科技大学站、光谷大道站、佳园路站,极大便利了学子们的出行。由于2号线青年路站距离我校同济校区很近,因而不少学子戏称,地铁2号线就是学校新开的“校车路线”。Q3:华中大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有何特点?答:“交一个人的学费,上两个人的课,写三个人的作业”,在华中科技大学,同学们的课表始终安排得满满当当。这里课程一流,课程设置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三个层次,设有多种开放课程和学习模式,包括国际课程、业界课程、学生海外学习计划,全面提高开放式办学和国际化教学水平,拓宽学生视野。学校十分注重实践教学,于2017年入围第二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启动实施“双向百分百”计划,推动教师百分百参与创新创业教学和指导,学生百分百参与创新创业学习和实践。面向全体学生,构建无门槛、零基础的创新实践体系,在不断规范课内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强化科研训练、科技竞赛、社会实践、项目实践等课外实践实训环节。2019年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近2000个,参与学子5692人次,“创新创业华中大”名不虚传。华中大对于本科生有没有转专业的政策?如何转?答:华中科技大学真正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构建了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志趣自主选择专业的个性化育人体系,施行“转出无门槛,转入有要求”的转专业政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业情况和专业志趣申请转入其他专业学习。本科生共享有四次转专业的机会:第一学期开始,学生可自由申请参加选拔考试进入各种实验班、卓越班、国际联合班学习;第一学期末,学生可申请在全校范围内转专业;第四学期末,学生可申请在学科大类内转专业;大学三年级,学生可自主选择专业方向。具体转专业政策以当年通知为准。2019年,学校实际转专业的人数逾1200人,占比近20%,说明学校为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再选择机会。Q5:华中大在文科方面的优势有哪些?答:华中科技大学的人文社科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17年12月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新闻传播学进入A类,与复旦大学并列全国第三,公共管理、工商管理进入A类,社会科学进入ESI前1%。学校的人文社会学科在秉承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整合各院系特色资源,倡导文科大平台的教育模式。在人文建设中注入理工思维,通过多种方式打造培养文科人才的大平台,培养了大量思维开阔、适用性强的优秀学子,深受广大公司、企事业单位、行政机构和各大高校的欢迎。Q6:华中大2020年有哪些新增专业?答:华中科技大学今年新增人工智能、智能建造两个专业。人工智能专业的建立,完全匹配国家的发展布局和战略,也是学校在人工智能方向战略布局进一步落地的重要举措,其专业相关课程涉及数学、信息处理、智能控制和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智能建造专业面向未来工程科技、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升级转型,以工程科学知识体系为基础、融合土木工程、力学、机械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与自动化、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发展而成的新工科专业。Q7:华中大今年新增了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实验班,包含哪些专业,是什么样的培养模式?答:强基计划实验班培养模式如下——1.单独编班,配备国际一流的师资力量。由培养院系高层次人才“一对一”担任导师全程指导,硕士阶段可第二次“双向互选”挑选科研导师;2.试行本硕博衔接培养模式。3年阶段夯实基础学科能力素养,研究生阶段有机会交叉至相关工科领域,对于本科阶段考核优秀的学生实行直博培养模式;3.充分依托学校理工医交叉的学科优势,通过国内顶尖水平的国家大科学平台实施科教协同育人;4.拓宽国际交流渠道,提供一流海外交流研修项目。学生优先享有公派留学及海外交流研修机会,拓宽国际一流高校研修渠道,提升国际化交流水平;5.建立科学化、多阶段的动态进出机制。制定强基计划班学籍动态管理办法,分阶段进行审核,考核不合格者从强基班转入相应的普通班学习,经过动态调整,确保班内100%是志向坚定成绩优秀的学生。启明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实验班培养模式如下——1.采用“3+1+X”学制模式,3为本科阶段,1为本科与研究生阶段衔接期,X为博士阶段。学生在第三学年末通过选拔和考核进入直博阶段,享受直博生待遇。2.培养阶段实行动态遴选淘汰管理机制,本科或研究生阶段设置多个出口,在校生可申请通过补额选拔进入实验班,允许实验班学生自愿退出,除不合格淘汰者 (淘汰者自动转入普通班学习),全部获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3.贯穿本硕博全过程的学业指导、科研引导、人生向导“三位一体”全方位导师制度,全力实现校内外双导师制。4.推进创新实践“双向百分百”计划,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参与高水平科学研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Q8:华中大今年部分专业实行大类招生,具体政策是什么?答:为打破知识壁垒,打造复合式人才培养试验区,华中科技大学积极探索书院育人模式,按照机械类(先进制造试验班)、土木类(智能建造试验班)等34个大类招生,实施大类招生、培养、管理、交叉一贯式推进。同时,学校今年将在部分专业大类内试行辅修学士学位制度,学生在修读主修专业的同时,可修读同一大类下跨学科的另一个本科专业,从而拓宽未来的从业领域。Q9:考生应如何填报志愿?答:1.平行志愿考生可以填报多所院校志愿,这几所院校的选择和搭配非常重要。建议考生准确定位,既要考虑“冲一冲”,也要考虑“稳一稳”,更要考虑“保一保”,不要全部填报同一层次的院校,尽量保证所填报的院校之间有一定的梯度,增大投档成功的概率。2.对考生个人来讲,如果分数较高,所填报的平行志愿中所有院校都可以投出去,那么档案只能投档到这些院校中排在最前面的那一所有计划余额的学校。因此,考生在填报平行志愿时,最好将最想就读的学校填在靠前的位置,非常欢迎大家优先报考华中科技大学。3.在平行志愿省份,每年我们都遇到这样考生,报考比较热门的专业,且不服从专业调剂,但分数又达不到所填专业的要求,只能被退档。但平行志愿考生档案一旦被高校退档, 再参加平行志愿补充投档录取机会很小,而征集志愿的院校数量不多,选择范围比较窄。所以考生在填报平行志愿时,建议冷热交替,同样遵循冲稳保的原则,并建议选择服从专业调剂。Q10:考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对填报志愿有何影响?答:学校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执行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中明确了学校不予录取的专业和考生不宜选报、不宜就读的专业。体检结束后,考生收到《考生体检结果通知单》后,要关注自己的体检结果,《 考生体检结果通知单》包含体检结果和相应的填报志愿建议。华中科技大学(ihuster)【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华中科技大学始终坚持既顶天又立地不仅写好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文章同样写好在祖国大地上的文章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着力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全面提升科技引领和支撑能力用坚定的信念与雄厚的实力践行“科技强国”“科技报国”华中科技大学强基计划面向相关学科前沿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通过理工、医理、医文交叉融合本硕博衔接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世界胸怀国际视野﹑扎实基础﹑创新意识追求学术理想﹑勇攀科学高峰的人才以建设“一流学科”为重要支撑着力培养复合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领军人才数学学科--聚焦一流始建于1953年的数学学科培养了方复全院士、黄飞敏、范辉军田国强、艾春荣和刘国清等一大批杰出校友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建设点ESI世界排名前1%学科QS排名全国第14位强基础、重交叉、促创新培养一流数学与应用数学人才朝学物理 明日科学家清晰的培养定位学院吸引“聪明的孩子学物理”着力打造“培养科学家的摇篮”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人才强大的平台支撑学院拥有精密重力测量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有力地支撑了精密测量物理、凝聚态与材料物理光学与原子分子物理等学科方向广阔的发展方向物理学毕业生具有坚实物理学专业背景除了从事物理学前沿研究之外更是光电、通信、电子、电气信息、材料、能源等专业领域的急需人才化学学科--格物致新成立于1983年的化学学科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科技进步奖等研究发表在《SCIENCE》等顶级学术刊物上进入ESI前1‰世界高水平科研机构行列“自然指数”学科世界排名43位“软科”学科世界排名77位交叉创新,融合工医优势凸显特色科教协同,依托7个国家级平台科研育人生命科学--拔尖培养发挥生物医学工程(A+)和生物科学(A-)的学科优势依托“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等多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一生一导师、一生一方案、一生一课表”的培养方案强化全程创新教育一年级配备领航导师,全面实行实验室轮转二年级起进入相关课题组,配备一流学术导师学生100%具有半年以上海外交流研修经历为优秀学生提供本科阶段全程奖学金为学生配备一对一课程个性化学习指导基础医学--一流实力一流人才一流的品牌创建于1907,医学教育源于斯、盛于斯一流的学科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学科上海软科学科排名国内前三甲一流的医院同济、协和等11家附属医院奋战在抗疫主战场一流的平台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大公卫事件医学中心2个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一流的摇篮培养了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孟超侯云德院士等杰出校友基础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均居全国前4一流的定位面向医学生命科学前沿和人类健康重大需求聚焦重大疾病研究,医工理文融通一流的目标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功底深厚、潜力巨大的未来医学科学家和行业精英汉语言文学--强基固本 会通古今筚路蓝缕以语言学科为先导,1979年创办语言研究所80年代初,创办享有国际声誉的学术期刊《语言研究》近年成功举办多届“华中大语言论坛”平台优势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省级重点学科文学盛筵“中国当代写作研究中心”与“春秋讲学”“大师写作课”、“喻家山文学论坛”与当代文学大师面对面学科交叉传统语言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传统文史哲贯通培养医工文理交叉杰出校友潘海华(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陶红印(加州大学教授、研究生课程主任)石毓智(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哲学学科--大师引领华中大哲学,拥有“硬核”的哲学大师邓晓芒教授,首创“新批判主义”、“新实践美学”其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蜚声海内外欧阳康教授,首倡并系统发展“社会认识论”其国家治理哲学研究在多领域影响深远华中大哲学,盛产“硬核”的科研成果曾获习近平总书记等国家领导人多次批示在《Nature》主刊发表连续三年荣获“华中科技大学重大学术进展奖”在研国家社科重大科研项目3项华中大哲学,汇集“硬核”的教学资源一级学科博士授权一级学科硕士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第四轮学科评估位列B+全国第九教育部首批一流本科建设专业拥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名师资队伍荣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哲学强基计划专门培养青年哲学家种子选手哲学学科拔尖人才我们等你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华中大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基础学科依托学科交叉全面集优培育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拔尖创新领军人才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素材来源|数学学院、物理学院、化学学院、生命学院、基础医学院、人文学院 文字、图片处理|李齐齐 编辑|李齐齐
长江日报-长江网5月7日讯(记者杨佳峰 通讯员王潇潇)7日,华中科技大学发布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在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哲学等7个专业招生不超过120人,并试行本硕博衔接培养模式。申请报名考生分为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和相关学科领域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尤其是高中阶段获得过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数学、物理、生物、化学、信息学)决赛金奖、银奖的考生。报名时间为5月10日—5月30日12:00。招生范围将在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吉林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投放强基计划招生专业。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了解到,该校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将享有以下“集优集特”人才培养方案和激励机制:一是单独编班,配备国际一流的师资力量,由培养院系长江学者、杰出青年等高层次人才“一对一”担任导师全程指导,硕士阶段可第二次“双向互选”挑选科研导师;二是试行本硕博衔接培养模式,本科毕业设计与研究生科研课题相衔接,提前进入研究生课题研究,对于本科阶段考核优秀的学生实行直博培养模式;三是充分依托该校理工医交叉的学科优势,通过国内顶尖水平的国家大科学平台实施科教协同育人。四是学生优先享有公派留学及海外交流研修机会,拓宽国际一流高校研修渠道,提升国际化交流水平;五是制定强基计划班学籍动态管理办法,分阶段进行审核,考核不合格者从强基班转入相应的普通班学习,经过动态调整,确保班内100%是志向坚定、成绩优秀的学生。【来源:长江日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中国科学报8月11日消息,一名高考复读生,本科毕业于三本院校,从华中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华科)博士毕业后,因入选华为“天才少年”斩获最高一档年薪201万元而红遍全网。读博期间到底经历了什么,让张霁完成如此逆袭?能拿到华为“天才少年”最高一档年薪的,屈指可数,其中3人本科或博士毕业于华科。这不免又让人们好奇:华科“造星”到底有什么“秘诀”?记者就此采访了华科副校长、张霁读博期间的导师,以及其实验室的在读博士生。坚持传承,不盲目追随科研热点截至目前,拿到华为“天才少年”最高一档年薪且与华科有不解之缘的3人分别是:本科毕业于华科、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钟钊,本科和博士毕业于华科的左鹏飞,以及博士毕业于华科的张霁。其中,博士毕业于华科的左鹏飞和张霁都在ATC、DAC、ICPP、SIGMOD等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的顶级会议/期刊上发表了很多科研成果。那么,他们的科研产出有多“牛”?华科计算机专业在读博士生彭周旋做了这样一个通俗的解释,“两位师兄中,任何一位的成果都足以支撑4~5个普通博士生毕业,而且其成果都是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连续产出。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高水平博士毕业生”。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同样入选华为“天才少年”的,还有华科博士生姚婷,其年薪为156万。在这3位博士毕业于华科的“天才少年”中,左鹏飞和姚婷的研究方向都是围绕新型非易失存储器(NVM),而张霁的研究方向是AI for System,即将人工智能的方法应用于系统和存储之上。他们同属信息存储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虽然在专精方向上有所区别,但立足点都是计算机存储。而这也是实验室的“内核”。这些“内核”承载着前辈们的智慧与积累,学生们在这些基础上不断传承和发展。彭周旋同样是该实验室的一员。他告诉《中国科学报》,“我们实验室的学生大多是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在计算机学科大类中是属于偏底层、较为艰深的专业,入门门槛较高,要想取得科研成果相当困难。而且,不像当前热门的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方向那样为大家所关注。”之前也有学生提出为什么实验室不把研究重点转向热门的方向,这样相对而言更容易出科研成果,学生也更好毕业。但是,实验室就是“不走寻常路”,不盲目追随科研热点。实验室的老师们坚持立足于传统的主攻方向——“存储”,再向外延伸,他们坚信这样可以保持实验室的核心竞争优势。华科副校长解孝林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正是有这样“前瞻性”的导师队伍,在学术上引导研究生面向国际前沿攻坚克难,才能培养出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推动华科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一个领域里首屈一指的专家”不少高校在招收博士生时,比较看重本科和研究生学历。为何华科会招收三本出身的张霁,这让很多人感到疑惑。“学习、研究就像马拉松。有些三本学生,由于偏科影响了高考总分。只要学生持续努力,这些‘拖后腿’的科目在本科、硕士阶段是可以弥补的。”解孝林表示,华科研究生招生考试选拔一直坚持“择优录取,宁缺毋滥”。事实上,张霁本身就非常努力且优秀。“我对张霁印象最深的是求知的主动和创新的热忱。他对于新的知识,有一种强烈的渴求。一旦发现问题,就要想尽办法去解决,张霁在这方面的表现非常突出。”张霁读博期间的导师、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教授周可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在彭周旋看来,严格的自律和持之以恒的努力是促使3位师兄、师姐成功的关键。以左鹏飞为例。他能够做到五年如一日,每天都有着严格的时间规划,长期稳定地投入大量时间在科研上。他想成为“一个领域里首屈一指的专家,所有人提到这个领域都会想到你的名字”。解孝林认为,3位“天才少年”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抗挫折力非常强,在科研中百折不挠,也就是他们的逆商都很高。这种敢于“逆风飞翔”的魄力,是当前我国面临科技“封锁”困境下最需要的。在计算机存储这个方向上,技术、器件和市场几乎全都被国外企业所垄断,和现在被大家广泛关注的CPU芯片一样。而存储器件与CPU芯片都是计算机的基本构成部分,二者联系非常密切,没有高性能的存储器件就无法发挥出CPU的强大算力。“当前可能还是会有很多人追随热门研究方向,这无可置喙,但是系统结构等底层技术是国家和企业永远的刚需,希望能有更多的导师和研究生在这些方向上投注努力,推动可持续性发展,最终突破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和封锁。”彭周旋表示。让研究生站到创新最前沿华为“天才少年”走红,也让华科火了一把。好苗子也需要好平台和好环境,华科在培养研究生方面有哪些“秘籍”?“要让研究生站到创新最前沿。”解孝林强调,华科的办学始终瞄准科技前沿和国家急需的关键领域,“敢于竞争,善于转化”“敢担大任,勇攀高峰”,尽一切可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最好的条件。近年来,华科在学科建设方面的进步有目共睹。学校已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16个学科进入前1%,是湖北地区唯一入围ESI全球排名前300的高校。几乎每年都能看到学校ESI排名上升的好消息,这让学生们感到自豪。优质的科研平台和科研资源,为培养优秀研究生提供了坚实基础。为拓展研究生的国际视野,提升他们追踪学术前沿的能力,“学校支持博士研究生去国际一流大学联合培养、参加国际会议、短期研修等等,开展的各类学术活动、实践活动都为研究生们的成长营造了非常好的氛围”。解孝林表示。正是因为喜欢这样的科研平台和氛围,彭周旋在获得保研资格后,毫不犹豫地选择在本校继续深造。“当初选择这所学校是因为其深厚的理工科背景和良好的口碑,以及优美的校园环境。经过四年的本科生涯,在亲眼见证学校在各方面的点滴改进和努力后,我更加坚信今后能有更好的发展。”彭周旋说。7月29日,国家召开了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折射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建设是高质量研究生培养的根本保证。解孝林介绍,学校将加大导师选聘、培训、考核的力度,实行进退有序的动态管理,不断提升导师队伍水平。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深化招生制度改革,以质量为核心,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加强核心课程建设,推进分类培养,加强内部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解孝林说。(原题为《“天才少年”是怎样炼成的》)(来源:中国科学报)
00:127月12日,华中科技大学文化哲学博士内蒙古班2019级开学典礼暨第二届内蒙古文化哲学论坛在呼和浩特举行,这是继去年开班以来, 华中科技大学文化哲学博士内蒙古班第二次招收学员。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朝明做了《孔子思想与儒学精髓》主题演讲。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内蒙古教学中心主任、哲学博士罗军主持论坛。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教授杨朝明华中科技大学文化哲学课程研修班,把西方管理思想和中国国学思维有机结合,学员们将同著名的专家教授一起走进哲学、文化与管理的殿堂,探寻中西方企业家的成功之道,分析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契合之处,探索一条东西方哲学与东西方管理文化的整合之道。罗军博士主持并分享据了解,华中科技大学文化哲学博士内蒙古班学员学完全部课程,符合教育部论文博士申请条件者,可以不参加全国统考,按程序提交论文答辩可获得博士学位。博士学位国家认可、教育部学位网可查。而且,参加内蒙古的学员能得到三大红包:聆听国内一流哲学大师的思想,汇聚中西方文化的精华;与你熟悉的东西方智者心灵对话,提升人文素质和修养;分享华中科技大学近万名同学会精英的成功案例,分享华中科技大学内蒙古地区600余名EMBA、博士学员人脉与资源。新老学员参加论坛从2005年起,华中科技大学在内蒙古设立硕士招生点,招收了近600余名EMBA(高级工商管理)学员,从2010年起,设立博士招生点,共6期180名学员参加了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博士课程研修班的学习,汇聚了全区党政企精英,成为内蒙古最高的教育资源平台,培养了大量品学兼优的党政企领导干部。 2018年7月6日,华中科技大学文化哲学博士内蒙古班圆满完成招生,在呼和浩特开学。论坛现场座无虚席据介绍,华中科技大学文化哲学博士内蒙古班的课程主要分为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专题讲座三个模块(详细内容参考课程表),每期完成12门课程即可结业。每月安排1次课程,每次2天(周六日),课程总时间为一年班左右,学员可以循环多次听课。学员认真做记录学员完成12门课程,有学习记录、作业,由华中科技大学颁发“文化哲学课程研修班”结业证书。申请博士学位者必须有国民教育序列硕士以上学位等条件,参照教育部及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申请相关条例,按程序提交毕业论文并答辩通过后,颁发教育部制证、国务院学位办认可的华中科技大学文化哲学学位证书。教育部学位网可查询,国家认可。现有少量名额可以补报,报名地址:呼和浩特新华大街奈伦国际大厦D座1218室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内蒙古教学中心。罗军博士的线装书华中科技大学文化哲学博士内蒙古班主要面向,政府、企业、社会团体、高校与科研院所中高层领导招生,工作5年以上,具有专科以上文化的中高层干部都可以报名。参加过各类MBA、EMBA及其他研究生课程班的党政领导、企业高层领导优选。华中科技大学文化哲学博士内蒙古班每班限招30人。(徐枫)
他是本期“大神志”的主角:颜值高、才华高、还有身高,运动、摄影、学生工作都不落下,他硕博连读,刚获国奖,又拿研三标,sci发到手软,美国密歇根大学联合培养,而且头发还很多……这么优秀的师兄,小科先酸为敬!个人简介姓名:苏岱导师:陈迎春教授研究方向:医疗保障、农村卫生、卫生经济与政策教育背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目前就读于美国密歇根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联合培养)。课题及文章:参与导师多项国家、省部级及校级课题,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项;参与卫生经济、医疗保障等相关书稿章节的撰写工作;硕博连读期间,截至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SSCI文章4篇(其中,JCR Q1 2篇、Q2 2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所获荣誉:曾担任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会(医学部)体育部部长,荣获2017、2019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校三好研究生标兵、校优秀研究生干部、校社会活动积极分子、光华奖学金。受邀赴澳大利亚参加第一届亚太服务整合会议并作口头汇报,参加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二十次年会(参会交流论文)、华西卫生经济与政策博士生论坛(三等奖)、中国健康保障论坛(三等奖和优秀奖)等学术会议并做口头汇报。同济医学院篮球比赛第四名、同济医学院足球比赛季军、同济医学院拔河比赛第一名、医管院师生拔河比赛第一名、医管院趣味运动会第一名等。学业科研问:博一期间,师兄发表了多篇SCI/SSCI文章,可以谈谈文章选题应该如何切入吗?一种方式是根据已有导师的课题研究进行开展,另一种方式是基于其他可获取的已有资料及数据在自身研究方向的基础上进行结合,从而完成文章选题工作。具体来说,尤其对于社会科学研究,应该坚持几种导向优先的原则:定性理论导向、定量方法导向以及问题解决导向,并注意选题的前沿性。尤其是最初接触文章撰写的同学们,往往把握其中一种导向进行选题切入思考即可,但也要在后续写作过程中做到兼顾理论和方法,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才能让文章的思路逻辑更具备说服力。问:与导师一起做研究是怎样的体验?我的导师陈迎春教授对待学术非常认真严谨。导师总会让我们在深入研究之前做好文献基础,并强调任何学术成就都需要以充分的文献阅读和积累作为基石。形成一个扎实的学术研究范式是我受益最大的地方。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想法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此外,我平时也会和师门同学一起探讨交流学习科研的想法,进行思维的碰撞,课题组优秀的同门也是我科研前进道路的重要保障。问:在日常研究中应该如何保持创新性呢?首先,在日常研究中,最重要的在于积累,要明白别人做过什么、自己需要做什么、自己能做什么。创新的产生要权衡现有研究进展和自身能力之间的状态,不可以盲目追求创新。其次,需要建立批判性思维。别人即使做过,也不一定是正确的,或者视角、理论以及方法存在不足。再次,要多从其他学科的视角出发思考本领域的研究问题,很多学科具备较强的交叉性,这往往会给我们提供更好的思路。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创新需要毅力,一个好的idea只是开始,但并不能最终形成创新成果,要坚持才可能有好的产出。问:在科研过程中如何保持一如既往的动力?想必这是很多同学在研究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觉得最主要的是,要明确自己在现有研究方向中适合做什么、擅长做什么,以及对现有研究方向的具体哪个方面感兴趣,培养自己积极的心态,然后多和导师沟通,在自己认为可以提升科研效率的具体方向多做研究,反而会有更好的突破。问:请分享一下师兄参加国内国外学术会议并作口头汇报的体验吧。首先我觉得能够参加学术会议并进行口头汇报是对我们科研能力的一种肯定,学术研究并不应该把自己局限在一个狭小的圈子内,更应该与他人多交流多分享,集思广益,这样能够更加了解自己下一步需要朝哪些方面努力。但也应该明白应该保证参加学术会议的质量和频率,各种学术会议给我们参与的机会很多,自身研究工作经历有限,更高效地参与学术会议才能让我们受益最大化。问:作为硕博连读的优秀学子,师兄对即将面临硕博连读选择的师弟师妹有什么建议?我是从硕士一年级入学开始就坚定转博,但我觉得师弟师妹们如果面临硕博连读的选择要考虑清楚以下两点:第一,读博的动机。如果是因为兴趣或者工作,并具备较好的基础,这是非常理想的状态。如果仅仅是面临硕士毕业压力而选择转博,就需要好好考虑一下,毕竟博士毕业压力更大,盲目转博可能会让自己更加被动。第二,研究方向是否合适。很多师弟师妹从本科跨入研究生阶段,在转博之前想必对自己目前的研究方向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一般硕博连读可能会选择相同的导师,如果自己觉得目前研究方向不是很适合自己,那就需要谨慎选择了。问:请分享一下师兄博士期间联合培养的体验和经验吧。有机会出国开阔视野当然是件好事情,但还是要明确出国的目的。做到真正有意义的出国学习,一个是要对自己的毕业设计有帮助,另一个就是对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有促进作用。能实现以上两点中的一点就很不错。需要和国内导师提前多沟通,明确自己的研究计划,这样才能让出国更具有目的性,收获也会最大。对于博士生而言,首先还是要提升外语水平,然后要关注学校研究生院发布的相关通知,比如CSC的公派研究生项目和学校的短期研修项目等。华中大为我们搭建了许多出国交流的平台,出国学习的机会很多,要努力争取。学生工作师兄参与学生工作的初衷是什么?这些经历带给了你哪些收获?我当初加入校学生会体育部,其实很重要的一点是我比较喜爱体育活动,它可以对科研压力起到很好的释放作用,可以让我自己更好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与此同时,我也结识了许多同学,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提升了自信心,这些都是很宝贵的,也都对科研工作有很大帮助。另外就是可以更好地服务同学。之前听很多院系同学反映,想让学生会举办同济医学院足球比赛。因为之前没有举办过类似的活动,但我们觉得,能够满足同学们的愿望非常有意义,于是,在学生会的支持下,我们精心筹办了这项赛事。关于学生工作和科研,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首先我觉得,学生工作和科研本身其实是不冲突的,学生工作其实可以更好地服务科研。很多同学觉得两者冲突可能是因为出于自身的顾虑,我认为只要大胆放手去做,完成学生工作之后快速投入科研中去,其实两者是可以很好结合的,不要因为过多的担忧影响科研工作的整体效率。兴趣爱好师兄平时有哪些兴趣爱好呢?比较喜欢运动、健身和旅游,偶尔还会拍照,但比较菜,也在努力慢慢尝试其他的事物。因为研究生期间课业和科研压力比较繁重,培养其他兴趣爱好的时间也不是很多,所以会抽空来做。这些兴趣爱好对师兄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呢?我觉得能够长期保持一些兴趣爱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运动健身,不仅可以很好地缓解科研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强身健体,而且可以结识许多有相同爱好的小伙伴,大家彼此在其他方面也可以更多的了解彼此、相互帮助。除了科研学习之外,其他时间我并不喜欢宅着,所以节假日我一般都会到处旅游,以开阔视野、丰富阅历,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慢慢接触到摄影,希望能够定格住生活的美好瞬间。寄语我一直认为自己并不是最努力的,但知道在科研道路上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所以也希望师弟师妹们能够在科研生活中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然后朝着目标勇敢前进,多积累、多交流。要相信任何问题都是可以被解决的。另外希望师弟师妹们可以在科研之余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够更好地调剂自己,让科研学习和兴趣爱好更好地结合起来。这样,学习也就没有那么枯燥了。读研道路千万条,保持快乐第一条!最后祝各位师弟师妹能够在科研道路上保持自信、成果丰硕!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文字、图片 / 苏岱 编辑 / 王玉珠 张雯怡 校对 / 郭雨辰
近日(11月17日),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暨2020年中车数字化人才专题研修班开班仪式在学校八号楼报告厅举行。副校长解孝林对远道而来的中国中车的各位领导及嘉宾致以热烈欢迎。他表示,中国中车作为全球规模领先、品种齐全、技术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其制造的高速动车组系列产品已经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发展成就的靓丽名片,是民族的骄傲。华中大在建设“双一流高校”进程中,需要与中国中车集团这样的优秀企业进一步加强校企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产业发展、高端培训四位一体的合作,探索新路径,创造新成果。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裁王军回顾了中国中车与学校的合作,包括联合成立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联合成功申报4个智能制造、2个“智能机器人”等国家项目;华中大孵化的很多产品,例如艾普工华的MES系统,在中车多家企业取得良好应用效果。他表示,此次与华中大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也是依托学校在前沿科学、数字化、智能化领域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支持中国中车创新发展,确保完成建设“一核两商一流”为标志的世界一流中车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会上,解孝林和王军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科学技术发展院副院长何保华主持仪式。会后,2020年中车数字化人才专题研修班开班仪式举行,丁烈云院士以“赋能融合基建,发展新兴业态”为题为研究学员上第一堂课。中国中车人力资源中心副主任张利明主持开班仪式。记者 刘涵木 摄此次研修班由我校主办,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承办,来自中国中车全国各分公司共65位总工程师和高管将在为期十天的研修中围绕数字化、智能化等相关领域开展学习研讨,与我校专家展开深入交流。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
这是一片筑梦森林,这是一个科研摇篮,这里,是你不能错过的华中科技大学。强大的科研实力带你乘风破浪,舒适的校园生活为你保驾护航。为了帮助大家更好了解华中大的招生政策,我们梳理了考生和家长咨询的十大热点问题,为广大考生填报志愿保驾护航。热点问题你问我答Q1:华中大有哪些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答:华中科技大学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不断加强学科布局的结构调整和交叉融合,构建起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大学学科体系。学校工科实力雄厚,医科声誉在外,理科发展迅猛和文管学科特色鲜明。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8个学科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44个学科参评并全部上榜,14个学科进入A类。其中4个学科被评估为A+,分别为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3个学科被评估为A,分别为新闻传播学、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7个学科被评估为A-,分别为物理学、生物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公共管理、工商管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16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临床医学和化学5个学科领域跻身全球前1‰,千分之一学科数并列内地高校第六。Q2:华中大的学习生活环境怎么样?答:占地面积7000余亩的华中科技大学,校园绿化覆盖率72%,被誉为“森林式大学”。这里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相映成趣,四季风景瑰丽多姿。学校每条路的两旁都种了树,大部分系建校之初栽种,平均年龄50岁以上,以悬铃木(俗称“法国梧桐”)、广玉兰和樟树为主。树多好乘凉,学校地处“大火炉”武汉,由于这些年过半百的树的存在,夏天校内平均温度比城市温度低1~2摄氏度。武汉地铁2号线南延线在学校周围增设了四个站点:珞雄路站、华中科技大学站、光谷大道站、佳园路站,极大便利了学子们的出行。由于2号线青年路站距离我校同济校区很近,因而不少学子戏称,地铁2号线就是学校新开的“校车路线”。拥有“别人家的食堂”之称的学校坐拥36个食堂,各大食堂囊括了鄂菜、川菜、湘菜、浙菜等多种菜系,层出不穷的佳肴让人足不出“校”便可尝尽美味。学校拥有华中地区条件最好的大学生宿舍群韵苑公寓、紫菘公寓,并实行公寓化管理。学生寝室内设盥洗卫生间,4人一间,所有本科生宿舍全部安装配备空调、热水器及自助洗衣设施,全方位保障学生的生活条件。Q3:华中大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有何特点?答:“交一个人的学费,上两个人的课,写三个人的作业”,在华中科技大学,同学们的课表始终安排得满满当当。这里课程一流,课程设置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三个层次,设有多种开放课程和学习模式,包括国际课程、业界课程、学生海外学习计划,全面提高开放式办学和国际化教学水平,拓宽学生视野。学校十分注重实践教学,于2017年入围第二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启动实施“双向百分百”计划,推动教师百分百参与创新创业教学和指导,学生百分百参与创新创业学习和实践。面向全体学生,构建无门槛、零基础的创新实践体系,在不断规范课内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强化科研训练、科技竞赛、社会实践、项目实践等课外实践实训环节。2019年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近2000个,参与学子5692人次,“创新创业华中大”名不虚传。Q4:华中大对于本科生有没有转专业的政策?如何转?答:华中科技大学真正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构建了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志趣自主选择专业的个性化育人体系,施行“转出无门槛,转入有要求”的转专业政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业情况和专业志趣申请转入其他专业学习。本科生共享有四次转专业的机会:第一学期开始,学生可自由申请参加选拔考试进入各种实验班、卓越班、国际联合班学习;第一学期末,学生可申请在全校范围内转专业;第四学期末,学生可申请在学科大类内转专业;大学三年级,学生可自主选择专业方向。具体转专业政策以当年通知为准。2019年,学校实际转专业的人数逾1200人,占比近20%,说明学校为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再选择机会。Q5:华中大在文科方面的优势有哪些?答:华中科技大学的人文社科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17年12月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新闻传播学进入A类,与复旦大学并列全国第三,公共管理、工商管理进入A类,社会科学进入ESI前1%。学校的人文社会学科在秉承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整合各院系特色资源,倡导文科大平台的教育模式。在人文建设中注入理工思维,通过多种方式打造培养文科人才的大平台,培养了大量思维开阔、适用性强的优秀学子,深受广大公司、企事业单位、行政机构和各大高校的欢迎。Q6:华中大2020年有哪些新增专业?答:华中科技大学今年新增人工智能、智能建造两个专业。人工智能专业的建立,完全匹配国家的发展布局和战略,也是学校在人工智能方向战略布局进一步落地的重要举措,其专业相关课程涉及数学、信息处理、智能控制和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智能建造专业面向未来工程科技、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升级转型,以工程科学知识体系为基础、融合土木工程、力学、机械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与自动化、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发展而成的新工科专业。Q7:华中大今年新增了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实验班,包含哪些专业,是什么样的培养模式?答:强基计划实验班培养模式如下——1.单独编班,配备国际一流的师资力量。由培养院系高层次人才“一对一”担任导师全程指导,硕士阶段可第二次“双向互选”挑选科研导师;2.试行本硕博衔接培养模式。3年阶段夯实基础学科能力素养,研究生阶段有机会交叉至相关工科领域,对于本科阶段考核优秀的学生实行直博培养模式;3.充分依托学校理工医交叉的学科优势,通过国内顶尖水平的国家大科学平台实施科教协同育人;4.拓宽国际交流渠道,提供一流海外交流研修项目。学生优先享有公派留学及海外交流研修机会,拓宽国际一流高校研修渠道,提升国际化交流水平;5.建立科学化、多阶段的动态进出机制。制定强基计划班学籍动态管理办法,分阶段进行审核,考核不合格者从强基班转入相应的普通班学习,经过动态调整,确保班内100%是志向坚定成绩优秀的学生。启明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实验班培养模式如下——1.采用“3+1+X”学制模式,3为本科阶段,1为本科与研究生阶段衔接期,X为博士阶段。学生在第三学年末通过选拔和考核进入直博阶段,享受直博生待遇。2.培养阶段实行动态遴选淘汰管理机制,本科或研究生阶段设置多个出口,在校生可申请通过补额选拔进入实验班,允许实验班学生自愿退出,除不合格淘汰者 (淘汰者自动转入普通班学习),全部获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3.贯穿本硕博全过程的学业指导、科研引导、人生向导“三位一体”全方位导师制度,全力实现校内外双导师制。4.推进创新实践“双向百分百”计划,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参与高水平科学研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Q8:华中大今年部分专业实行大类招生,具体政策是什么?答:为打破知识壁垒,打造复合式人才培养试验区,华中科技大学积极探索书院育人模式,按照机械类(先进制造试验班)、土木类(智能建造试验班)等34个大类招生,实施大类招生、培养、管理、交叉一贯式推进。同时,学校今年将在部分专业大类内试行辅修学士学位制度,学生在修读主修专业的同时,可修读同一大类下跨学科的另一个本科专业,从而拓宽未来的从业领域。Q9:考生应如何填报志愿?答:1.平行志愿考生可以填报多所院校志愿,这几所院校的选择和搭配非常重要。建议考生准确定位,既要考虑“冲一冲”,也要考虑“稳一稳”,更要考虑“保一保”,不要全部填报同一层次的院校,尽量保证所填报的院校之间有一定的梯度,增大投档成功的概率。2.对考生个人来讲,如果分数较高,所填报的平行志愿中所有院校都可以投出去,那么档案只能投档到这些院校中排在最前面的那一所有计划余额的学校。因此,考生在填报平行志愿时,最好将最想就读的学校填在靠前的位置,非常欢迎大家优先报考华中科技大学。3.在平行志愿省份,每年我们都遇到这样考生,报考比较热门的专业,且不服从专业调剂,但分数又达不到所填专业的要求,只能被退档。但平行志愿考生档案一旦被高校退档, 再参加平行志愿补充投档录取机会很小,而征集志愿的院校数量不多,选择范围比较窄。所以考生在填报平行志愿时,建议冷热交替,同样遵循冲稳保的原则,并建议选择服从专业调剂。Q10:考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对填报志愿有何影响?答:学校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执行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中明确了学校不予录取的专业和考生不宜选报、不宜就读的专业。体检结束后,考生收到《考生体检结果通知单》后,要关注自己的体检结果,《 考生体检结果通知单》包含体检结果和相应的填报志愿建议。1.学校不予录取相关专业。表示考生患有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不能按专业培养方案完成学业,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第二部分中的某些条款,报考时应避开这些专业。2.不宜就读相关专业。表示考生患有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能坚持专业学习,但今后对在该专业就业可能造成影响,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慎重选报这些专业。教育部明确规定:新生入学后,学校对新生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复查,对复查后不能正常学习的,按学籍管理规定处理。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图片来源于往期推送 编辑 / 郭雨辰 校对 / 向梦丹
毕业生参加工作,既可以获得不错的薪资,也可以积累工作经验。但由于对自身学识的不满,多会选择在职报考研究生,通过知名院校的培训,完善专业知识,那么,毕业生可以报考华中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吗?毕业生可以报考本校在职研究生,同等学力和专业硕士皆可选择。以同等学力的方式报考,专科和本科都可免试就读,然而申硕只允许获得学士学位满三年的本科生报考。专业硕士本科和专科都可报考,详情如下。毕业生可以同等学力免试就读同等学力是可以免试学习本校课程的方式,专科毕业和本科毕业都可以参加课程的学习,实现在职提升,就读较为容易。本科学位获得满三年可申硕想以同等学力申请学位,则需获得本科学位,并且本科学位的获得年限应满三年,便可具备申硕的资格,通过考试和答辩考取学位。专业硕士本科和专科都可报考本校的专业硕士本科毕业生和专科毕业生都可报考,只是需要具备的工作经验要求有所不同,本科报考,工作经验应为三年,专科报考,工作经验则应达到五年。均应通过全国联考和院校复试入学,在完成课程并通过论文答辩后获得双证。综上所述,毕业生因具备的学历不同,在报考本校课程研修班时需要达到的要求也会有一定的区别,按照各自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途径报考即可。
12月6日,湖北高层次专家人才国情省情研修班圆满结束在荆州的省情考察。81名研修班学员实地考察了荆州市工业生产、科技创新、文化旅游、生态建设等情况。在我国石英行业首家上市公司湖北菲利华石英玻璃公司,研修班学员了解了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坚持创新升级,做世界一流高新材料供应商,打造菲利华知名品牌的探索,学员们纷纷表示,“十四五”时期,应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上,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考察完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纪南文旅区规划展示馆、荆州园博园后,研修班学员,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美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等的专家学者表示,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荆州市委组织部表示,荆州市将以承办此次省情研修活动为契机,切实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和承载力,进一步激发人才引领发展的强大动力。记者:胡芳通讯员:田原、刘晓波【来源:湖北经视】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