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择校01/华中科技大学新传考研考情分析东北部

择校01/华中科技大学新传考研考情分析

各位童鞋好呀!我们将从今日开始为21级的宝宝们做择校分析啦!每期将邀请一个院校的学姐/学长,讲述自己的个人择校经验和备考经验!本期嘉宾爱传播泡芙,华中科技大学专硕2019级,考研分数405分,复试加权综合排名4。一、院校简介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前身为创立于1983年的华中工学院新闻系,1998年成立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经过多年发展,学院现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以人文社会科学为基础,实行文理、文工大跨度交叉的新型学院。在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学科为A等,排名全国第三,为华中科技大学“双一流”建设学科。学院目前拥有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与数字媒体、广告与媒介经济等四个学术硕士位点,新闻与传播、出版两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与公关等四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华科新闻学院师资力量雄厚,老师们都是学界与业界非常优秀非常受人尊敬的老师。我们考试的参考书目有很多都是华科本校的老师编撰的。关于老师们的具体信息,同学们可以自己去官网多多了解。综合来讲,华科还是非常适合华中地区尤其是湖北地区的考生报考的,我也看到,的确我们全程班就有很多同学是湖北地区的,尤其有很多同学还是武汉各个院校的,这就说明华科在湖北省内还是非常热门的。所以我们不能因为这次武汉遭受疫情,就觉得可能今年报考的人不会那么多,竞争没有那么大,即便是与省内这些对华科感兴趣的学子竞争,我们也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备考。二、选择华科的原因首先,就区位和院校因素而言,华科的新闻传播专业可以说是非常强了,学科评估是A级,仅次于中传和人大,跟复旦并列第三,教学质量和各种资源绝对有保障,整体的学风特别好,读研对自己会有很大的提升。武汉是华中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教育中心之一,高校的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其次,就试题的难度来说,华科初试侧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只要基础知识扎实,就能比较从容地应付华科的考题。初试的参考书目也都相对比较基础,不至于晦涩难懂,试题中需要扩展的内容也都比较好掌握,老师给分比较宽松,夯实基础、拔高思维,就可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最后一点,跟男朋友一起考研,结束异地恋!现在,经过了疫情的考验,也能够看出武汉各院校的实力都十分强劲,在抵抗疫情的过程当中华科大也有非常亮眼的表现,作为华科学生还是非常自豪和有归属感的。三、报录比及分数线华科的学硕自2016年起停止统考招生,2019届恢复招生,但由于种种原因(主要还是报考的同学未过线),2019届学硕依旧是全部推免招生,2020届学硕目前成绩尚可,但还未尘埃落定,鉴于眼前的扩招大势,在此不下结论。录取人数分数一览(不包含推免及专项计划)关于华中科技大学的新传学科,大家可以从各种渠道多多了解。而且相信同学们一定也是看到了今年的神仙打架场面。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最终的录取信息,但是我们能够看到超出400的高分已经有很多,去年400以上的也有13名之多,最终也全部录取,23人中13人已经超过半数,可以看出超高分录取以后会成为一个趋势,所以想要报考华科的同学一定要奔着高分努力,绝不能得过且过。四、参考书目01440参考书目新闻史:张昆:《中外新闻传播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传播学: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埃弗里特·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写法》,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 ★媒介经营管理:屠忠俊:《传媒经营管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新闻伦理与法规:牛静:《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理论及案例评析》,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年 ★★★★02334参考书目孙发友:《新闻报道写作通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何志武:《新闻采访》,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赵振宇:《现代新闻评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第2版石长顺:《电视专题与专栏:当代电视实务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郭小平:《视听新媒体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版钟瑛:《网络传播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彭兰:《网络传播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余明阳、陈先红:《广告策划创意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陈先红:《现代公共关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03学硕参考书学硕与专硕的参考书出入不大,但是学硕620与专硕440差别还是有的,334和866非常接近.新闻史: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张昆:《中外新闻传播史》,高等教育出版社★★★★新闻业务:孙发友:《新闻报道写作通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赵振宇:《现代新闻评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第2版何志武:《新闻采访》,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版传播与智能媒体: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胡正荣:《新媒体前沿(2016-2017):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彭兰:《网络传播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广电理论实务:石长顺:《电视专题与专栏:当代电视实务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郭小平:《视听新媒体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版广告学:余明阳、陈先红:《广告策划创意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陈先红:《现代公共关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补充材料:爱传播华科真题笔记 方汉奇中新史笔记 《20天20题》五、考研真题分析基础理论类真题◆ 2020年 名词解释:邹韬奋(基础课) ;时务报(基础课);沉默螺旋(公众号推送) 简答:隐性采访的原则(基础课) ;新文化运动的报刊改革(基础课) 论述:议程设置理论的特点;(微博预测100题、模拟考)◆ 2019年 名词解释:沉默的螺旋;泰晤士报;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新闻体制 简答:麦克卢汉的理论;毛泽东新闻思想 论述:新闻报道中缺少人文关怀的表现;战后新闻新秩序的斗争历史和未来发展上述题目在各科笔记和20天20题中均有涉及热点前沿类真题◆ 2020年 名词解释:全媒体传播体系(冲刺课) 简答:国家主权与信息主权(冲刺课) 论述:算法在数据新闻的应用及伦理(微博预测100题);5g应用下的媒体融合前景(公众号推送、微博预测100题);智能算法时代,把关人在今日头条这种媒体中是否消解(微博预测100题、模拟考)◆ 2019年 名词解释:几乎都是基础题目 简答:数据新闻的看法(20年再次出现数据新闻) 论述:新闻智能化趋势以及对新闻业的影响;中央厨房的新闻生产和运行机制01真题总评2019年的题目还是比较基础的,中规中矩且有迹可循,2020年的真题却是大换血,整体来说,334保持了华科惯有的风格,题型不变,依旧是策划、消息简答和论述,整体来说偏向基础,难度并不高。但由于很多题目的出题点处于大多数同学的备考盲区,比如华尔街日报体、记者和信源的关系等题目,很多同学看到这样的题目,心态首先就受了影响。学硕620卷的难度其实也并不大,可以看出很多都是非常基础的题目,这些内容爱传播基础课基本都有讲解,知识点也都在射程以内,以往年专硕考察的热点为主,其一是算法在数据新闻中的应用伦理,本质上还是考察华科最常考察的技术伦理问题。其二是互联网40周年,既是热点又是重点,具体大点可以在钟瑛老师的网络传播学概论中找到相关内容参考。2020年是华科恢复学硕统考招生的第二年,较之2019的真题,2020的题目难度整体下降,以重基础为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学硕的策划并没有像专硕那样重新闻方向,今年出的题是公关广告方向的题目,之后的学硕的考生们在备考时,需注意练习多种策划题型,包括专题策划、采访提纲、公关策划、宣传策划等等,毕竟陈先红老师带头的公关和舒咏平老师带头的广告学科也是华科新闻学院的王牌专业。就出题的思路来说,往年华科一直很喜欢考察往年真题,从今年出其不意的风格和题型的变化来看,试卷出现了摆脱惯例,跳出套路的倾向。此外,研究方法与研究计划很可能也会在今后更多考察,在备考时需要重点复习。爱传播今年的押题准确率也是比较高的,继去年押中了“万州公交”的消息改写之后,今年的评论题目刚好是考前的最后一次公益练习“量子速读”,其他题目也不乏模拟题目中的原题,以及20天20题中的重点,可以说爱传播在押题上还是保持住了高水准。六、复习规划建议专业课复习我的专业课复习开始得实在不算早,7月末才正式开始看专业书,其实3月份所有的书基本都准备齐全了,但是太懒迟迟没有开始,期末又写了一堆课程论文身心俱疲,暑假回家呆了二十天才回到学校学习。看书看得晚直接导致后期感觉基础知识不牢,有点慌,所以如果大三下学期课业不太繁重的话,建议在3-6月份及早看专业书,不需要做多么详尽的笔记,略读即可,主要是为了后续复习时间充足。实务复习第一遍专业书看完已经是10月初,导致我的实务练习10月中旬才开始。而且因为书实在看不完了,选做部分就放弃了网传选择了新闻评论方向。1、报道策划相对比较简单,而且分值从40分变成了30分,练过几次就基本能掌握套路,爱传播的范文适合大家模仿与学习,20题的策划模板也很好用。2、消息改写不同题材的消息消息难度也有所不同,一样要多加练习,强烈推荐爱传播的批改班,前期我的分数惨不忍睹,后期几次都是45+,这种明显的进步也给了我很大信心。3、新闻评论是真的难写。我可以很肯定地说,不多练习在考场上绝对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评论。但是只要练习够了的话写好也不难,平时多看新京报、人民日报、澎湃新闻的评论公号,关注这类权威媒体对于热点事件的评论,学习观点和论述亮点,辩证地对待网络上的其他声音,别被歪曲的价值观带跑偏,更别写进评论里。评论的简答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都是基础的知识。但是今年的题量从20分增加到了40分,导致我拿到题的时候有点发懵,最后字数没凑够,可能分也不高。另外,评论考试的时候极有可能遇到难题,风险不小,我的实务分数在前几名里偏低,我觉得原因主要是评论出题的灵活性大,而求稳的话就容易答得比较死,一旦评论的难度不低且观点不容易有新意的话,就很难拿高分,跟其他方向的考生也会有差距,所以慎选自己的选做方向。两门专业课的复习呢,前期看书,利用好能搜集到的资料整理自己的笔记;中间做好基础知识的掌握,练习好实务,多改多练;后期结合真题和各个公众号整理的热点和参考书,试着做真题,整理一份囊括自己知识的“标准答案”,按专题分类逐个击破。【英语二】78分我的英语备考开始得比较早,因为本科期间真的没怎么重视英语,老本有限,且尘封多年。所以从3月开始,我坚持每天扇贝打卡300词,包括红宝书在内的千词级别的单词书加起来背了几遍。其实记得不那么牢固,但是能够对单词保持高度的熟悉感。尤其后期我感觉扇贝没有针对性,到11月份放弃了扇贝开始背红宝书,每天到图书馆先背单词,因为红宝书是乱序的相近词,非常适合在后期清除自己混淆的单词,一遍遍加深印象,后期我明显感觉到英语词汇量上升了,做真题的正确率也高了很多。英语只需要做真题,任何模拟题都不如真题的质量高。专硕的同学其实也可以先做英一提升手感,丰富词汇量积累错题,毕竟英二的真题太少了,还要留出近几年的真题作后期模拟之用,所以英一的题可以用,但是重点还是要研究好英二的出题思路。有关英语的复习我有以下几条经验:1、一定要好好整理错题,留着熟悉生词和考前看2、搞清错误选项的命题陷阱,了解原理以后才能避开3、不要过分迷恋英语课程,实在错的多没读懂的文章再跟课程讲解4、保持手感,英语定期做,比如一天一个阅读或者三天一套题,掐好时间5、作文不急着准备,关键是形成自己的写作习惯,不要生硬地套用模板。【政治】70分不高但是也不算低分,2019年湖北省普遍有点压分。作为文科生我对自己有点蜜汁自信,除了在八月初养腱鞘炎的爪子的时候把马原看了之外,其他的部分直到11月份才开始复习。虽然最后分数不差,但是能早学一定要早学!刚开始做题真的错到发慌。后来,最后20天左右跟着徐涛老师的课恶补了一些我没有理清脉络的知识,集中看了几个下午的风中劲草,还跟了考虫的1000题小程序,每天吃饭的时候尬刷50道。多管齐下,在把风中劲草中我最薄弱的几个点看完之后,我做一套客观题的均分从35分左右提到了42左右。依旧是那句话:重视细节。时间安排因为图书馆的开门时间是8:00,我每天7:20左右起床,带袋装小面包和牛奶到图书馆吃,早饭一定要吃!不吃对身体不好的!总的学习时间大概上午三个半小时,下午三小时,晚上也是三个小时左右。我是真的熬不起夜的那种人,目前从未因为学习熬过夜,考研期间基本00:30睡觉,只有更早很少更晚。十二月份之前每天吃完饭还回家睡个20-45分钟的午觉,十二月后就拿了抱枕在图书馆趴一趴,好好休息才有学习的精力嘛。作为本科四年不化妆几乎不出门的一女的,考研期间我最长连续40天没化过妆,总体来说只有每周的放假日会化妆出门吃喝玩耍,也算牺牲不小。早期的放假日是每周一天,后来缩减到一个下午、一顿晚饭,虽然时间短,但是也是一种充电的方法,适当的放松也有利于保持适当的紧迫感,小小的负罪感会让你更有学习的动力。身心健康我抵抗力奇差,从小到大都小病不断,因为考研时间紧荒废了健身,不仅长了肉,抵抗力也下降了。所以建议大家无论时间多紧迫,考研期间尽量保持一定的运动,千万不要废寝忘食。冬天做好保暖不要生病,尤其是女孩子们。考研半年我跑了无数次医院,各种原因,发烧,颈椎病,腱鞘炎还有胃病。我整个人比较情绪化,身体状况也特别容易受情绪影响,由于吃饭不注意加上考前高度紧张,考试期间我就犯了胃病,考英语时候整个人都极其难受,险些没答完卷,所以无论如何,请把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为了拥有好身体,务必保持心情愉悦,学会自己调节与放松。七、常见的几个问题.1.背书是出声背还是默写?我个人倾向于默写(主要是我一背书就犯困)在A4纸上默写,不用死记硬背,把知识转换成自己的表述默写出来即可。练字的同时也能形成答题的手感,黑笔写红笔修改,事半功倍。2. 要不要找研友?我的建议是要看你自己的学习习惯,如果你自控力差,需要找一个有定力的研友监督你,跟人家共同进步自然是好事一桩,千万不要只是找一个吃喝玩乐的伴。如果你的自制力很强,对自己规划很清晰的话就没必要找研友,因为我的自控力确实太差了,所以我的考研复习全程笼罩在我男朋友老妈子一样唠叨的阴影下,所有娱乐APP全卸载,三个月没有刷微博,但是我在学习中获得了快乐(假笑)。3. 如何评估自己的学习进度?自己评估自己,一定不要跟人比。这是我最真诚的建议。因为你自己对于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是有一个判断的,绝对不要因为别人的复习状况影响自己,学不进去了的时候可以查缺补漏,做一个整体计划,在下一阶段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会让你的目标更明确。另外,每天也要有计划,尽量做到今日事今日毕。4. 如何模拟和做真题?爱传播微博的真题公益分享和考研后期的定向模拟考试都对实战特别有帮助,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有针对性地去改进。定向模拟跟真题的相似度很高,而且学长学姐的批改非常细致,让人觉得特别贴心,瞬间信心百倍,动力满满。5. 有没有高分的捷径?基础知识不牢固的话,没有任何捷径。但是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多多引用大咖观点和名言,拟出格式工整的小标题,在专业名词后加上英语表述,保证卷面的整洁美观等等,都是提分的“捷径”。八、最后叨叨首先,我真的要感谢爱传播,没有爱传播、没有学姐学长们对我的鼓励,我绝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从前我看一些经验贴里的各种感激都觉得不过是商业互吹罢辽,自己经历过才知道,遇到好的领路人对于我们这些在黑夜里前行的人是多么重要。因为起步晚,所以复习初期我从未想过自己能考得上,是学姐学长们的鼓励和不厌其烦的答疑才让我有了变得更好的愿望和底气。其次,不要过分注重形式和所谓的仪式感,精致妆容、学习手账、漂亮本子与昂贵的笔,这一切都不如在脑子里精心构筑起一个知识殿堂来得重要。真正学进去了的时候,什么都顾不上的,也都不如学习来得更有意义。最后,我想把我的微信签名送给大家——“焦虑就是提前感受失败”。永远不要让焦虑支配你,更不要被畏难情绪打倒甚至低头放弃。的确,努力不一定有结果,但放弃也绝对不会舒服,毒鸡汤只能是毒鸡汤。希望大家永远对自己保持信心,把用来焦虑和烦躁的时间用于学习或者有意义的放松,毕竟真正的信心只有你自己能给自己。我是爱酱,专注新传考研辅导六年,想得到更多新传前沿热点及干货分享,可以关注我,或请关注公众号:爱传播。

女招待

新闻传播考研:华中科技大学新传考研最全攻略|院校点兵

啦啦啦~在小伙伴们急切的催促下木铎的【院校点兵】栏目上线后迎来第三期啦~以后还是会每天为大家献上一所院校分析,从历年分数、报录比到真题分析,助你了解目标院校全方位复习和择校攻略!1.院校简介华中科技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高校,位列国家首批“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被称作“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学校前身是1952年创办的四大工学院之一的华中工学院、1907年建立的上海德文医学堂和1898年建立的湖北工艺学堂。历经传承与发展,2000年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成立。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前身为创立于1983年的华中工学院新闻系,1998年成立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经过多年发展,学院现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以人文社会科学为基础,实行文理、文工大跨度交叉的新型学院。是国内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的六大新闻学院之一。在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学科为A等,排名全国第三,为华中科技大学“双一流”建设学科。2.招生人数及专业专业、考试科目招生人数3.历年分数及参考书 分数线 参考书目专硕 440 新闻史张昆:《中外新闻传播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传播学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埃弗里特·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写法》,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 媒介经营管理屠忠俊:《传媒经营管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新闻伦理与法规:牛静:《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理论及案例评析》,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年 334孙发友:《新闻报道写作通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何志武:《新闻采访》,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赵振宇:《现代新闻评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第2版石长顺:《电视专题与专栏:当代电视实务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郭小平:《视听新媒体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版钟瑛:《网络传播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彭兰:《网络传播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余明阳、陈先红:《广告策划创意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陈先红:《现代公共关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学硕 新闻史: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张昆:《中外新闻传播史》,高等教育出版社新闻业务:孙发友:《新闻报道写作通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赵振宇:《现代新闻评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第2版何志武:《新闻采访》,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版传播与智能媒体:胡正荣:《新媒体前沿(2016-2017):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广电理论实务:石长顺:《电视专题与专栏:当代电视实务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广告学:陈先红:《现代公共关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4.近年真题分析部分真题展示 真题分析 2019年华中科技大学恢复学硕统招。与19年的真题相比,今年的题目难度整体下降,比较注重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学硕的策划不像专硕重新闻方向,今年的试题是公关广告方向的题目。334考察范围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考范围,包括新闻采访、新闻报道写作,另一部分是选考部分,包括新闻评论、电视实务、传播学和广告实务。题目比较灵活,与热点问题比较贴近;从2020年的真题来看,对书本的考察比较细致,可能书上某个犄角旮旯的知识会被抽出来作为一道大题,需要同学们仔细看书和背诵。华科一直喜欢考察往年真题,从今年真题的风格和题型的变化来看,有摆脱惯例的的倾向。今天的华中科技大学新传考研攻略就到这里,更多院校考情,请在木铎新传微信底部回复院校全称查看,如“华中科技大学“,好啦,我们明天院校攻略见~送你2大超值推荐!NO.1: 助你备考路更加畅通的2021华中科技大学大学全套考研资料 !NO.2:助你高分上岸的华科2021VIP小班! 目标院校直系高分学长姐专业全程辅导,外加多项辅助课程,高达200节超值针对性课程,还配送木铎全套资料及院校内部一手资源....惊喜多多,等你签收!编辑|本枝学姐策划|小桃学姐主编|小桃学姐总编|Duty学长【木铎考研】新闻传播学考研大本营

华中科技大学召开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大会!

(通讯员 马胤任 陈雨沁)12月8日下午,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大会在梧桐语明德报告厅举行。本次大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校长李元元作大会报告、副校长解孝林作研究生教育改革专题报告、四个研究生培养单位作经验交流,校党委书记邵新宇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此前,为贯彻落实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批示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自8月至11月,学校积极行动,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职能部门系统学,组织院系深入学,形成了学习研讨热潮。在学习研讨中,各职能部门、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围绕研究生院起草的《华中科技大学关于加快一流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简称研究生教育50条)文件,积极建言献策,为学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大会的顺利召开打下基础。李元元作了题为《深化改革追求卓越,全面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会报告。李元元表示,召开此次大会的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进一步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明确学校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工作方向、目标与举措,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推进我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李元元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关键时期,研究生教育的战略地位凸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教育事业发展作出重大部署,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李元元强调,打造一流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然选择。我们要深刻认识研究生教育的极端重要性,要立足中国大地,办好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研究生教育。李元元总结了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他指出,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校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研究生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坚持党旗领航,打造系列思政品牌,搭建育德育心育人的文化平台,持续深化研究生思想引领;坚持科教结合、军民融合、产教融合、医教协同,不断提升研究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校重视学位点建设与管理,谋划推进交叉学科建设,获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学位点建设质量意识有效提升;不断深化研究生招生改革,完善人才选拔机制,2020年研究生入学“云复试”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作为经验典型进行报道。李元元指出,下一步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学校已经确定的战略思路和战略任务来改革、来推动、来落实。在培养方向上要坚定“一面旗帜”,始终坚持“党旗领航”,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在培养质量上要坚持“一个标准”,即在培养的入口、培养的过程和培养的出口“追求卓越”;在培养体系上要坚持“一个协同”,构建“学校-院系-导师”三位一体的质量保障体系;在学风建设上要坚持“一个严格”,培养学生坚持追求真理、守正创新、勇于奉献的一流学风。李元元表示,全校上下要准确把握好此次改革的目的、意义、思路、举措,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的部署和要求上来,统一到立德树人的工作大局上来,通力协作,细化落实,共创一流研究生教育体系,为早日实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而奋斗!解孝林作专题报告。报告立足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举措导向分析了学校研究生教育“十四五”规划思路,对学校拟出台的研究生教育50条进行了解读。针对我校研究生教育的痛点和难点,指出要加强提高质量与扩大规模的协同、导师需求与国家目标的协同、严管与厚爱的协同。解孝林强调,下一步工作要围绕研究生教育50条,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加大指导、监督力度,认真落实各项举措,加快推进我校卓越研究生教育体系建设,并着重强调了课程与教材建设、落实分类培养、严格导师培训、严格导师岗位管理、加强关键环节质量监控等方面的工作要求。在培养单位经验交流环节,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黄岭峻分享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经验做法,提出打造“深度中国”“当代社会思潮”等课程思政示范课的重要性;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高亮从培养思路、培养历史、培养体系、奖助水平、就业情况等方面对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产教融合育人体系进行介绍,分享了校企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的经验;同济医学院副院长刘继红系统介绍了医科学生培养模式和创新做法,提出进一步强化医科优势、加快培养满足国家急需的医学人才工作思路;物理学院陈相松院长介绍了本、研贯通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和团队指导研究生的模式,尤其是通过“三九式科研管理办法”狠抓过程管理,取得实效。邵新宇进行大会总结。他指出,此次会议谋划部署学校“十四五”及中长期研究生教育改革方向及工作落实,是一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学习会,也是一场凝心聚力、谋划改革的动员会,更是一场精准部署、全面推进的工作布置会。邵新宇对学校下一步研究生教育改革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认清形势,在思想认识上有新提升。要充分认识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牢牢把握战略机遇,以更大勇气、更大魄力、更大智慧推动高质量发展。二是要聚焦质量,在深化改革上有新突破。要固德育之本,涵育有灵魂的卓越;领创新之先,作出一流贡献;严学术之风,推进内涵发展。三是要狠抓落实,在一流建设中有新作为。要加强战略谋划,以规划引领发展;要提升治理效能,加强校、院、导师三级联动,凝聚强大合力;要强化责任落实,把落实情况与资源配置挂钩,营造全员育人环境。全体在校校领导,机关部处主要负责人、各院系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分管研究生教育工作负责人参加现场会议;各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各院系的班子其他成员、教务员、辅导员及部分导师、研究生代表参加线上会议,全校共计6000余人参加会议。参会师生纷纷表示,此次大会主题鲜明,脉络清晰,内容丰富翔实,深入浅出,会上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洗礼和精神激励,进一步明晰了自己的时代使命和责任,要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作出应有贡献。哲学学院院长董尚文表示,我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大会是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会议,李元元校长的讲话高屋建瓴,为我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和思路,解孝林副校长的讲话求真务实,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革发展措施和路径。邵新宇书记总结统揽全局,振奋人心,对学校各单位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本次会议对于推动我校"十四五"期间实现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数学与统计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发雄表示,在新时代背景下,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吹响了全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号角,学校抢抓机遇,召开全校研究生教育大会,既正当其时,更振奋人心。这次大会既明晰了背景意义,又明确了目标方向,在李校长的报告中,“卓越”一词出现16次,充分体现我校全面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品德、品质、品位”。“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我们要抢抓机遇,为学校研究生人才培养和双一流建设积极贡献力量。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张明表示,会上李校长分析了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整体形势,肯定了过去数年来我校在研究生教育工作上取得的辉煌成就,以问题为导向对我校下一步研究生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解校长围绕研究生教育工作50条内容,清晰阐述了我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路径和实施方略。本次大会改革目标精准清晰,发展策略可操作性强,对全面推进我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药学院研究生辅导员赵红艳表示,扎实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需要建立协同配合机制,需要认识到促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性,需要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帮助学生合理疏导压力,引导研究生既要保持追求卓越的昂扬斗志,也要培育至善至美的道德情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级博士生刘凯表示,我校召开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大会对我校发展的战略方向和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必须锤炼强硬本领,与祖国同频共振,努力成为国家科研创新的主力军。管理学院2020级硕士生勉博雅表示,通过此次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大会,深刻感受到了学校对研究生教育的高度重视,认识到了学校全力培养人才的决心,将对接下来的研究生生涯做好详细规划,提升责任感和使命感。(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通讯员 马胤任 陈雨沁)

百忧解

@华中科技大学,清华与你一起上课!

2月25日“哇!清华课堂原来是这样的!”昨天,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段文晖的在线课堂上多了一张张崭新的面庞,他们来自华中科技大学。与清华师生相约“云端”,一起上课,同学们难掩兴奋。而这只是一个缩影。春季学期伊始,清华大学不同的“云端”课堂之中,越来越多的华中科技大学学子陆续加入进来。为身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漩涡中心的华中科技大学提供全力支持,清华大学在成功实现在线开课、有条不紊开展各学科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发挥标杆带头作用,身体力行,驰援在线教学力量,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与担当。责任与担当,寥寥数字背后,是清华人一以贯之的务实作风。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清华大学终身教育处、教务处、研究生院与华中科技大学进行了细致对接,详细汇总华中科技大学教学需求,并组织清华相关院系匹配课程,动员相关教师研究课程大纲。其中,“工程制图”和“英语听说交流”两门本科生课程,因两校教学计划存在差异,清华大学决定为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单独开设课堂。“令我们很感动,清华大学主动与我们联系,表示可以让华中大学子与清华学子同上一门课。”日前,在接受央视新闻白岩松连线时,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邵新宇特别提到。“无论从距离,还是教学形式和作业批改检查方式上,华中大班和清华的两个班一样一样的,都是亲学生!”开课之前,语言中心副教授杨芳给华中科技大学新同学写了一封信。她贴心地加了每位同学的微信,告诉他们:“如果有需要,直接联系我!”杨芳还给大家推荐了英文阅读书目,为每一位同学开通了口语训练系统账号,并发放了慕课“生活英语进阶”配套教材。“医生可以付出生命,我当老师的就是多照顾一个班的学生,这是我应该做的事。”在杨芳看来, 多了一个班,虽然工作量加大了,但也为自己进一步探索同地和异地混合式教学差异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机械工程系副教授冯涓课前利用雨课堂向新同学们发放了调查问卷,充分了解其学习情况,并利用视频会议软件进行了1个小时试讲,确保正式上课万无一失。“我们按照华中大同学的教学大纲重新设计了授课内容,这门课程互动性和实践性要求比较高,如何将课程精髓在在线教学中体现出来,这是一个需要花心思琢磨的事。”在冯涓看来,“工程制图”课程不仅要教会学生看图和画图,更是他们认识工程、走进工程的桥梁,“希望同学们在增加基础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好地基的同时,浸润清华‘严谨’‘求实’的学风,毕竟工程图纸不是美术作品。”冯涓说。“雨课堂可以实时提问,还能布置课堂习题,这大大提升了坐在屏幕前的我们的课堂参与度和互动性。我自己的感觉就是,不犯困了!”“卓越班”学生肖光耀来自武汉,在与家乡并肩抗“疫”的同时能够坚持学习,并得到远在千里之外的清华老师们的帮助,让他很是感动。“在与清华每位老师的接触中,深切感受到了他们为课程倾注的心血。老师们都很辛苦,非常感谢他们,非常感谢能给我们交流和学习的机会!”肖光耀说。在研究生课程方面,经与华中科技大学充分沟通后,清华大学“按需供给”,首先将“固体理论”“量子光学与原子光学”两门课程开放给了华中科技大学选课的研究生。作为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的一名研究生,张素琦用“万万没想到”来形容自己的心情。“毕竟是武汉高校,没想到在疫情防控期间学习能够不停顿,没想到还能上清华的课,觉得天上掉了一个大馅饼!”而让张素琦更没想到的是,自己上的第一堂清华课程“固体理论”,授课教师竟是早有所耳闻的段文晖教授。“除了知识储备和课堂准备强大外,段老师完全没有让我们有一丝院士教基础课‘高不可攀’的局促感,思路非常清晰,问题回复也特别亲切。”听到同学们的反馈,段文晖说不出的感动,“好好准备课程本就是老师的本分。疫情突如其来,但教育不能停,这是清华有能力做的,也是应该做的。”段文晖表示。无独有偶,正当系里就华中科技大学学生上课事宜与物理系副教授杜春光沟通时,作为“量子光学与原子光学”课程的授课教师,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是武汉高校的艰难时刻,我们没有理由不尽己所能多做一些。更多学生参与进来,一起讨论,气氛会更活跃,我相信对彼此都会是一种促进。”杜春光对华中大学子的加入充满期待,他相信课堂会增添不一样的色彩。2020年春季学期,一场来势汹汹的疫情让校园显得格外寂静,而远在“云端”的在线课堂则让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师生们紧紧相连。驰援优质教学资源,在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自信的清华大学勇担时代责任,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加有力的实际行动,彰显清华人的家国情怀和自强精神,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作出独特的贡献。正如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所言,“自觉肩负责任的人,自然会赢得尊敬。大学当然要肩负社会责任。我们要求同学们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率,大学也要体现出这样一种担当。”水清木华,紫荆竞妍;喻家山麓,光阴草木。期待春暖花开,“充满电格”的你我在清华园、喻家山再相约,徜徉花海与书页,青春不散场!去年春天,华中科技大学玉兰盛开 摄影:肖洪勋95岁清华物理系教授在线开课公式:71+1=+∞

刺秦王

这个大会,释放华中大研究生教育重要信号!

12月8日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大会在梧桐语明德报告厅举行本次大会都有哪些亮点?研究生教育工作华中大准备怎么干?小科马上带你了解!本次大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校党委书记邵新宇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校长李元元作大会报告,副校长解孝林作研究生教育改革专题报告,四个研究生培养单位作经验交流。此前,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自8月至11月,华中科技大学积极行动,组织各级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职能部门系统学、组织院系深入学,形成了学习研讨热潮。在学习研讨中,各职能部门、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围绕《华中科技大学关于加快一流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简称研究生教育50条)文件,积极建言献策,为学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大会的顺利召开打下基础。会上,李元元作了题为《深化改革 追求卓越 全面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会报告。李元元表示,召开此次大会的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进一步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明确学校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工作方向、目标与举措,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推进华中大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李元元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关键时期,研究生教育的战略地位凸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教育事业发展作出重大部署,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李元元强调,打造一流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然选择。我们要深刻认识研究生教育的极端重要性,要立足中国大地,办好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研究生教育。李元元总结了华中大研究生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他指出,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校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华中大研究生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坚持党旗领航,打造系列思政品牌,搭建育德育心育人的文化平台,持续深化研究生思想引领;坚持科教结合、军民融合、产教融合、医教协同,不断提升研究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校重视学位点建设与管理,谋划推进交叉学科建设,获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学位点建设质量意识有效提升;不断深化研究生招生改革,完善人才选拔机制,2020年研究生入学“云复试”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作为经验典型进行报道。李元元指出,下一步,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学校已经确定的战略思路和战略任务来改革、来推动、来落实。在培养方向上要坚定“一面旗帜”,始终坚持“党旗领航”,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在培养质量上要坚持“一个标准”,即在培养的入口、培养的过程和培养的出口“追求卓越”;在培养体系上要坚持“一个协同”,构建“学校-院系-导师”三位一体的质量保障体系;在学风建设上要坚持“一个严格”,培养学生坚持追求真理、守正创新、勇于奉献的一流学风。李元元表示,全校上下要准确把握好此次改革的目的、意义、思路、举措,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的部署和要求上来,统一到立德树人的工作大局上来,通力协作,细化落实,共创一流研究生教育体系,为早日实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而奋斗!副校长解孝林作专题报告。报告立足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举措导向分析了学校研究生教育“十四五”规划思路,对学校拟出台的研究生教育50条进行了解读。针对学校研究生教育的痛点和难点,指出要加强提高质量与扩大规模的协同、导师需求与国家目标的协同、严管与厚爱的协同。解孝林强调,下一步工作要围绕研究生教育50条,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加大指导、监督力度,认真落实各项举措,加快推进学校卓越研究生教育体系建设,并着重强调了课程与教材建设、落实分类培养、严格导师培训、严格导师岗位管理、加强关键环节质量监控等方面的工作要求。在培养单位经验交流环节,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黄岭峻分享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经验做法,提出打造“深度中国”“当代社会思潮”等课程思政示范课的重要性。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高亮从培养思路、培养历史、培养体系、奖助水平、就业情况等方面对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产教融合育人体系进行介绍,分享了校企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的经验。同济医学院副院长刘继红系统介绍了医科学生培养模式和创新做法,提出进一步强化医科优势、加快培养满足国家急需的医学人才工作思路。物理学院陈相松院长介绍了本、研贯通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和团队指导研究生的模式,尤其是通过“三九式科研管理办法”狠抓过程管理,取得实效。校党委书记邵新宇进行大会总结。他指出,此次会议谋划部署学校“十四五”及中长期研究生教育改革方向及工作落实,是一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学习会,也是一场凝心聚力、谋划改革的动员会,更是一场精准部署、全面推进的工作布置会。邵新宇对学校下一步研究生教育改革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认清形势,在思想认识上有新提升。要充分认识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牢牢把握战略机遇,以更大勇气、更大魄力、更大智慧推动高质量发展。二是要聚焦质量,在深化改革上有新突破。要固德育之本,涵育有灵魂的卓越;领创新之先,作出一流贡献;严学术之风,推进内涵发展。三是要狠抓落实,在一流建设中有新作为。要加强战略谋划,以规划引领发展;要提升治理效能,加强校、院、导师三级联动,凝聚强大合力;要强化责任落实,把落实情况与资源配置挂钩,营造全员育人环境。全体在校校领导,机关部处主要负责人、各院系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分管研究生教育工作负责人参加现场会议;各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各院系的班子其他成员、教务员、辅导员及部分导师、研究生代表参加线上会议,全校共计6000余人参加会议。参会师生纷纷表示,此次大会主题鲜明,脉络清晰,内容丰富翔实,深入浅出,会上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洗礼和精神激励,进一步明晰了自己的时代使命和责任,要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作出应有贡献。哲学学院院长董尚文表示,华中大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大会是学校研究生教育发展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会议,李校长的讲话高屋建瓴,为学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和思路。解校长的讲话求真务实,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革发展措施和路径。邵书记的总结统揽全局,振奋人心,对学校各单位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本次会议对于推动学校"十四五"期间实现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数学与统计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发雄表示,在新时代背景下,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吹响了全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号角,华中大抢抓机遇,召开全校研究生教育大会,既正当其时,更振奋人心。这次大会既明晰了背景意义,又明确了目标方向,在李校长的报告中,“卓越”一词出现16次,充分体现学校全面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品德、品质、品位”。“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我们要抢抓机遇,为学校研究生人才培养和双一流建设积极贡献力量。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张明表示,会上李校长分析了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整体形势,肯定了过去数年来华中大在研究生教育工作上取得的辉煌成就,以问题为导向对学校下一步研究生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解校长围绕研究生教育工作50条内容,清晰阐述了我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路径和实施方略。本次大会改革目标精准清晰,发展策略可操作性强,对全面推进我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药学院研究生辅导员赵红艳表示,扎实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需要建立协同配合机制,需要认识到促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性,需要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帮助学生合理疏导压力,引导研究生既要保持追求卓越的昂扬斗志,也要培育至善至美的道德情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级博士生刘凯表示,华中大召开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大会对学校发展的战略方向和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必须锤炼强硬本领,与祖国同频共振,努力成为国家科研创新的主力军。管理学院2020级硕士生勉博雅表示,通过此次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大会,深刻感受到了华中大对研究生教育的高度重视,认识到了学校全力培养人才的决心,将对接下来的研究生生涯做好详细规划,提升责任感和使命感。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黑猩猩

清华大学邀请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学子同上一门课

“哇!清华课堂原来是这样的!”2月2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段文晖的在线课堂上多了一张张崭新的面庞,他们来自华中科技大学。与清华师生同上一堂课,同学们难掩兴奋。而这只是一个缩影。今年春节,新冠肺炎突如其来,华中大师生及附属医院医护人员在一线全力奋战。近日,清华大学在线开课,主动对接与该校对接,这个春天,更多华中大学子将与清华师生相约“云端”,同上一课。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清华终身教育处、教务处、研究生院与华中科技大学进行了细致对接,详细汇总该校教学需求,并组织清华相关院系匹配课程,动员相关教师研究课程大纲。其中,“工程制图”和“英语听说交流”两门本科生课程,因两校教学计划存在差异,清华决定为华中大学生单独开设课堂。“令我们很感动,清华大学主动与我们联系,表示可以让华中大学子与清华学子同上一门课。”日前,在接受央视新闻白岩松连线时,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邵新宇特别提到。“无论从距离,还是教学形式和作业批改检查方式上,华中大班和清华的两个班一样一样的,都是亲学生!”开课之前,清华语言中心副教授杨芳给华中大新同学写了一封信。她贴心地加了每位同学的微信,告诉他们:“如果有需要,直接联系我!”杨芳还给大家推荐了英文阅读书目,为每一位同学开通了口语训练系统账号,并发放了慕课“生活英语进阶”配套教材。“医生可以付出生命,我当老师的就是多照顾一个班的学生,这是我应该做的事。”在杨芳看来, 多了一个班,虽然工作量加大了,但也为自己进一步探索同地和异地混合式教学差异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清华机械工程系副教授冯涓课前利用雨课堂向新同学们发放了调查问卷,充分了解其学习情况,并利用视频会议软件进行了1个小时试讲,确保正式上课万无一失。“我们按照华中大同学的教学大纲重新设计了授课内容,这门课程互动性和实践性要求比较高,如何将课程精髓在在线教学中体现出来,这是一个需要花心思琢磨的事。”在冯涓看来,“工程制图”课程不仅要教会学生看图和画图,更是他们认识工程、走进工程的桥梁,“希望同学们在增加基础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好地基的同时,浸润清华‘严谨’‘求实’的学风,毕竟工程图纸不是美术作品。”冯涓说。在研究生课程方面,经与华中科技大学充分沟通后,清华大学“按需供给”,首先将“固体理论”“量子光学与原子光学”两门课程开放给了华中科技大学选课的研究生。这个春天,来势汹汹的疫情让校园格外寂静,而相隔千里的两校师生将因在线课程紧紧相连。清华大学官微供图

逃于大泽

经验分享:第1名!他以416高分考研华科成功,建议查看、收藏!

我报考的是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封装专业,整个考研过程中复习时间不是很长,大三暑假实习前在学校略微“预习”了一下线性代数,真正开始复习其实是八月底实习结束之后,最后考研分数为数学二136、英语一71、政治74、专业课135(专业总分第一名),较为顺利地考取了研究生。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考研上岸的人有很多,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也不一样,我觉得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经验帖仅供参考。在此,我简单分享下在复习基础课程中的一些体会吧。基础课程最好都找一下视频课,这些视频课可以从网上找到。数学在三门基础课中,数学是相当重要的一门学科,内容多且考试较难,因此我前前后后复习了好几轮。讲授考研数学的老师有很多,有的老师还有基础班和强化班之分,个人认为网课看一遍即可,重要的还是多做练习,巩固阶段主要是做各种练习题。之后就是刷题阶段,真题和各类模拟题真的很多,同学们看情况刷题,即使考前也要每天做题来保持手感。英语在这几门成绩中,我对自己的英语分数很满意,作为一个英语四级只比及格线高十几分,考两次都没过六级的英语渣,最后结果71分让我都想给自己颁一个最佳进步奖了,所以大家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复习英语最基本的就是背单词。看课一定要做好笔记,每天复习,课程完整听下来我记满了一个笔记本,很有成就感。阅读理解是考研英语的巨头,也很讲究做题方法,阅读好了也会不经意间提高做完型和翻译的水平。关于英语习题,我的建议是真题应该是多刷几遍而且要搞懂里面每句话、每个单词,因为模拟题的质量和真题相差太远,所以不要把宝贵的真题资源早早浪费了。政治政治的复习可以稍晚一点,前期不用花费太多时间,考前两个月开始复习都不算太晚。政治的主观题可以放在最后一个月,在这之前要把选择题做好,选择题也是要多刷题的。Ps:政治的时间安排仅供参考,以个人实际情况为准。专业课电子封装专业比较小众,网课辅导书什么的就不用想了,只能认真看课本。专业课的复习和基础课相比有很大不同,专业课复习时可以多和同学交流,共享从各方面收集到的“情报”。在开始复习专业课之前,一定要清楚自己要考哪些东西、确定需要复习哪些书,这个可以提前问上届考这门专业的学长学姐,了解他们的时间安排,要到他们专业课的复习资料。专业课的考试内容每年都略有不同,所以一定要有最新的考纲,研究考纲暗示的重要考点是什么,再进行针对性的复习以提高学习效率。专业课的习题可以参考学弟学妹们该课程的期末考试题,运气好说不定还能碰到原题。按照往年的考试经验来说,考试题型一般有专业名词解释、简答题、分析题,这个和专业期末考试题型是一样的。信息获取方面考研,不仅考察我们对考试科目的学习能力,也重在考察我们对各类信息的收集能力。了解哪些老师口碑好,哪些题适合自己做,这些都很重要。专业课最好提前看看考纲,多和同学交流,比如我身边就出现过复习错专业课的同学,实在可惜。而对于某些不靠谱的小道消息忽略就好,切勿影响自己的心态和复习节奏。以上经验分享为个人经验所得,仅供参考,不具有普适性。来源: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 文案 | 杨卓坪 编辑 | 韦俊雄 校对 | 艾 婷 图片 | 网 络 审核 | 裴鉴 金雷 许楚源 网络等(部分信息略有删减)

夏川

研究生被退学:杜绝只是看起来“严”,应从“研”出发!

清退研究生,成近两年常态化的“新现象”近日,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官网置顶了一则通告。根据有关规定,该校拟对16名研究生作退学处理。从附件中的名单可以看到,其中共有11名博士和5名硕士。这则消息发出之后,引发了不少关注,毕竟,高校集中清退研究生,在国内还属于近两年刚刚常态化的“新现象”。6月24日,宁夏大学发布通知,同意自愿申请退学的17名研究生按退学处理。6月28日,上海师范大学发布公告,对125名超过学校规定学习期限不能毕业的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7月10日,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发布《关于处理超过最长学习年限博士生学籍的通知》,因超过全日制博士(含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的59名博士生,对其学籍管理将作出分类处理。这种“清退不合格学生”的做法,其实依据的完全是已经在纸面上落地多年的既有规定,但是,对照相关制度在此前的执行力度,这种行动确实有一定的突破创新意义。因此,许多人都把这解读为大学要对“严进严出”开始“动真格”。破除顽瘴痼疾,探索教育创新之路前不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着力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中国传媒大学破除论文与学位挂钩的陈规,并推行建立多元立体的导师评价标准体系,正是研究生教育分层分类培养的必然举措。2000年全国录取研究生总数为10.3万,而根据前不久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消息,2019年,我国在学研究生数量达到300万,2020年的研究生招生规模达到110万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研究生评价机制也必然发生转变,研究生发表论文才能毕业拿到学位的陈规,显然已经不适应各类尤其是专业硕士的培养方向。当然,研究生免发论文,绝不意味着不再重视学术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在研究生培养改革中,推行分等级的基本文献阅读制度,要求学硕生参加论文写作训练计划,设立“学术写作”必修课,对于高质量学术论文的发表予以奖励,规范学位论文工作要求,强化论文过程评价,明确学硕生学位论文答辩时间不少于1小时等,都是在分层分类思想指导下,坚持底线要求,以奖励代替“一刀切”规定,为学生赋能,真正提高论文水平和学术质量的切实举措。从“研”出发,培养肯钻研、能钻研的研究生“研”,是钻研探究,精通突破。学术型研究生钻研探究,创造某个学科前沿的新知,让人类“知”的半径扩增;专业型研究生精通突破,目标是成为某一实践领域的专精人才,让人类“行”的效益提升。以学术和专业这两个维度,还可以组合出更有针对性、更细致的研究生人才培养类型。教育界以及全社会认清并落实“分类培养”,能够极大地解放研究生教育的生产力。突出“研”,绝不是说所有研究生都要做学术研究或者理论研究,不是说发表论文、著作才是成果,不是说进入学术机构或者教研单位才是值得提倡的就业。突出“研”,要狠抓研究生课程质量。研究生教改要从项目深入到课程层面,并抓住不放,直到让研究生课程整体质量出现大的改观,涌现出一大批研究生精品课来,这是“研”的基础。突出“研”,要在人才选拔的入口更有效选材。根据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的不同特点,赋予导师和专家组以更大的选材主导权,强化申请与复试中对于学生的兴趣、潜质的考察考核,更注重发掘富有创见和钻研精神的苗子。这需要导师和专家组下更大的功夫来选对人,院校设计更为立体丰富的考核方式,也需要招生政策进一步改革,真正能招到可“研”之才。突出“研”,要对专业型学位的培养质量建立起与学术型研究生不同的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专业型研究生应建立起以职业胜任力为长期导向,以知识、能力和价值等综合指标为学位授予标准的专业学位质量评价体系,不能不分类型都拿学位论文来要质量,这是对人才质量的粗放错判。在当前和今后的研究生培养中,要着力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注重分类培养、开放合作,培养具有研究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敢担大任,让研究生站到创新最前沿8月11日消息,一名高考复读生,本科毕业于三本院校,从华中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华科)博士毕业后,因入选华为“天才少年”斩获最高一档年薪201万元而红遍全网。不少高校在招收博士生时,比较看重本科和研究生学历。为何华科会招收三本出身的张霁,这让很多人感到疑惑。事实上,张霁本身就非常努力且优秀。他对于新的知识,有一种强烈的渴求。一旦发现问题,就要想尽办法去解决,张霁在这方面的表现非常突出。最重要的是,好苗子也需要好平台和好环境,华科在培养研究生方面有哪些“秘籍”?“要让研究生站到创新最前沿。”华科的办学始终瞄准科技前沿和国家急需的关键领域,“敢于竞争,善于转化”“敢担大任,勇攀高峰”,尽一切可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最好的条件。优质的科研平台和科研资源,为培养优秀研究生提供了坚实基础。为拓展研究生的国际视野,提升他们追踪学术前沿的能力,学校支持博士研究生去国际一流大学联合培养、参加国际会议、短期研修等等,开展的各类学术活动、实践活动都为研究生们的成长营造了非常好的氛围。同时,学校将加大导师选聘、培训、考核的力度,实行进退有序的动态管理,不断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因此,才能培养出如此高端人才!说到底,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必须建立在对人才培养体系和评价标准的优化之上。高校自然要注重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培养,但也不能忽视对学术诚信和学术规范的品质涵养,像对于论文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就应该予以“零容忍”,并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除此之外,也要着力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避免让研究生教育异化为“文凭教育”。这些都要求研究生教育的理念、培养模式、评价标准等有相应的革新,如此才能确保研究生数量和质量的“双赢”,真正为国家“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注】参考文章:16名研究生被退学:该严的环节严起来;从“研”出发,培养勇于钻研的高层次人才;取消论文“硬杠杠”是研究生教育创新之举;华中科技大学“造星”秘籍:让研究生站到创新最前沿;高校再动真格!11名博士要被退学...。

张玲

她从二本高校考研985高校,华中科技大学成功,复习时曾大哭一场

华中科技大学考研录取名单在复试结束的几天之后公布了,当我看到自己名列其中时,我才敢确信这场跟自己的较量终于结束了。虽然复试结束当晚已经得知自己确定通过,但那份喜悦经过了一天的缓冲,愈加觉得不真实,怕只是自己做的一场梦。在家的两天我总是时不时的刷新一下看是否公布拟录取名单,爸妈也觉得不放心,所以当看到名单时全家人才真正松了一口气。在过去一年里,我曾无数次幻想这个场景,而现在它终于变成现实。我也终于实现自己在一年前定下的目标,如愿成为一名准huster。这段路程身处其中时并不觉漫长,只恨时间太短,但现在回首望去只觉得这一路发生的故事竟那么多。我是一所二本双非学校的文科生,学校考研氛围浓厚,加上我觉得自己大学四年没有好好学习,浑浑噩噩过了四年,既没有潇潇洒洒活出自己的个性,也未曾认认真真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我不希望自己的本科学习生涯以一事无成的结局收尾。而考研就像摆在我面前的一个机会,让我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究竟是什么样的。所以选择考研,是我和自己的一场战争,我想证明给自己看,我希望自己能够有机会好好度过自己的校园时光,不求轰轰烈烈,只求能够朝气蓬勃。时间回到去年三月的准备阶段考虑好自己未来的后,我就开始着手准备买考研的相关资料,并且开始考虑选择学校和专业。在地区、专业和学校等各种衡量下,我选择了华科,并且从我定下这个目标后就没有变过,一直朝着成把华科变我科的方向努力。因为我知道自己的英语基础不好,买回资料后就开始一边学习大三下学期的专业课程,一边背单词,从基础做起。背单词,在这之前一直是我很头疼的一件事,因为非常枯燥而我的注意力又不能集中太长时间,所以即便在高考前,我也没有把高考词汇背过一遍。或许是太想证明给自己看。所以无论每天再忙,一定要完成的就是背单词,这个习惯我一直坚持到了考试前。因为背过的书和单词只有你自己知道,没必要欺骗自己。单词背过一遍后,我也开始慢慢着手进行英语真题练习,每天固定仔细分析两篇。重要的暑假阶段就来了考研人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能不能考上研究生,暑假是关键,能熬过暑假你就成功了一半”。我看过的经验贴几乎都是建议暑假留校复习,所以理所当然的我和室友们一起在学校附近租好了房子,做好了不回家的打算。但是我低估了学校夏天的热度,呆了十天之后实在没办法忍受,学习效率也非常低,所以在某一个下午收拾好东西连夜坐火车回了家。当时的我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就那样一个人拎着满满一箱书回家,还记得的妈妈当时看到我出现在家里时惊讶的表情。回家休息了一上午,下午就收拾好,完成当天的单词任务。回家后,每天我都按照自己的计划表完成每项任务,当每天任务完成后打对勾时的内心特别充实。在家里也曾经因为压力太大,无缘无故就和家人闹脾气,自己大哭一场,我妈可能到现在也不知道我暑假到底为什么哭。那时每天晚上都会学到11点,妈妈太心疼了。总是陪我熬夜到那个时候,明明平时她都是八点准时睡觉;平时特别闹腾的弟弟也自觉不在我周围打转,还会给我送西瓜喝饮料;也在后来偶然听到爸爸说,妈妈偷偷跟他说,从初中后就没见过我回家写过作业,这次是真的很努力。这些都让我的暑假过得没有那么艰苦,所以如果你能够做好规划,即使回家也能不打折扣的完成,暑假在家也可以的,因为不用跑来跑去,也不用操心吃饭和其他一些事情,专心学习。暑假的时间我抓住了,同时好像也抓住了一些别的东西。因为从初中开始就考试上寄宿学校,所以妈妈对我的学习的了解仅限于每次报给她的分数。在家的将近两个月让我们都更加了解彼此的心意。转眼就迎来冲刺阶段金九银十两个月过得飞快而又充实,如果说前期是打基础,那么这个时期就是提升了,每天都有大量的任务要完成,每天的时间看起来很长却又感觉很短。考研期间的每一天都是按照固定的时间表进行的,但却并不觉得枯燥无味。长时间呆在同一个位置,和周围的人都已经变得很熟悉,之前见面都不一定打招呼的同学因为考研联系在一起,从陌生人变成朋友,就好像回到了高中,大家一起在一个教室上课的时光,会和前后桌分享零食、吐露苦恼的日子,只不过没有了老师在台上讲课。十一月份天气越来越冷,我和室友一起相互鼓励,每天早上六点半闹钟一响,相互喊叫着把对方从暖和的被窝拉出来。我们一起从宿舍到教室的那条路上三点一线,从天光微亮走到夜色昏沉,从树木葱郁走到萧瑟落叶,会一起讨论问题,也会相互吐槽。在最后的那段时间会因为背不下书,写不出题而烦闷和伤心,但也能真切感受到自己在学习知识,这种充实感觉会让每天都显得不那么累。而再往后甚至觉得一天的时间不够长,能够再长一点。十二月份的每一天都是争分夺秒,自习室里晚上11点还没有走的人越来越多,空掉的座位也越来越多,每个人的心理压力仿佛都到了极限,可能正在背着书就控制不住的哭起来,但哭完了还会接着拿起书,因为终点就在眼前,没有人想要停在终点前。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两天的时间过得很快,过去一年的学习成果就要在这场考试中得到检验。而我考前几天因为生病而崩溃,差点自暴自弃。但又实在不甘心自己这么长时间的准备就这样付诸东流,所以坚持考完试,无论好坏,给自己这场战争一个结局。所以最后一科考完后,我的心情异常轻快。其实在这两天的考试中发生了许多情况,比如考前想再看一眼政治,却发现自己什么都带了却唯独没带肖四;考英语的时候没有算好时间,最后手忙脚乱;考完第一门专业课忘记把试卷封进档案袋;考第二门专业课看错题。即便如此兵荒马乱我出考场时心情也异常兴奋。考研成绩公布那天是朋友帮我查的分数,当我看见她给我发消息时,我知道自己应该考的不会太差,有幸让我过了往年的复试线,虽然不高但是够用。我曾经设想过自己看见成绩可能会很哭出来,但那一刻却无比平静。因为华科复试很早,所以大概确定自己能进入复试后,寒假还没结束我就到学校开始认真准备复试,最终有幸成为一名准huster。 所以不论考研过程多么艰难,请你一定要坚持下来,因为不到最后,你又怎么知道结局如何?我们的结局并不是一开始就被别人定好,而是需要我们自己去书写。如果说之前我只是想通过这一场考试证明给自己看,自己非一事无成,那么现在的我再回头看这段经历带给我的远远不限于此。我在这段路程中得到了成长,变得更加真实,不再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自我感动;变得更有规划,知道未来的自己想走什么样的路;变得更能感知亲人朋友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等等。当你选择了考研这条路请相信自己的选择并且坚持到底或许一路走来会有煎熬挣扎和崩溃但也会收获温暖的友情和亲情这是自己成长的一个阶段如今回首望去 我从不后悔甚至庆幸自己选择了这条路给自己一个重新证明自己的机会这场考试会让我永远铭记心中小招在这里衷心希望各位20考研er能够一战成硕,华科变蜗壳!来源: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 文案 | 陈茜雅 图片 | 网 络 编辑 | 蒋孟芹 审核 | 王 淇

火童

华科20岁博士家世曝光,外公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舅舅15岁上大学

20岁女博士让人羡慕2020年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新生报到,其中一名20岁的女博士刘可薇同学引发网络的关注,作为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的博士新生,刘可薇的家世也被曝光,作为4岁就开始上小学的天才学霸,为何会选择华中科技大学?这和刘可薇同学的家世有很大的关联,首先她的外公就毕业于当年的同济医科大学(现已经成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而且自己的舅舅不仅仅也是少年天才,15岁就开始上大学,并且在研究生阶段也在华中科技大学就读,因此刘可薇同学对华中大有别样的情怀,9月1日刘可薇同学迎来自己20岁的生日,作为华科大2020最年轻的博士,将和出生于1970年已经50岁的研究生同学一起在校园学习。请片描述医学家庭多学霸的原因看到刘可薇同学的家世,很多网友感慨一家全是学霸,外公当年就读的同济医科大学作为中国外科医学殿堂,外公一定是非常强的学霸。而且有一项有趣的数据调查,在高考高分考生中,来自医生和教师家庭的孩子最多,反而父母是清华北大的家庭孩子学习成绩并不像父母一样优秀。主要是医学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受到家长的影响,相比清华北大毕业生们的瞬间光辉,医学和教师们长期保持学习的状态,特别是临床医学毕业生,本科5年,硕士3年,博士3年,住院规培3年,专科医生3年,一名大城市三甲医院合格的医师需要经历长达17的学习经历,也正是因为医学非常的耗时,因此刘可薇和自己舅舅提前上学可能是受到外公的影响,毕竟外公觉得如果自己的孩子们也要学医的话,毕业出来结婚生子太晚,直接会影响到下一代的延续。生日迎来考试周刘可薇同学家庭三代人就读同一所高校,说明了家族对这所高校的信任,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让严抓学习风气的华中科大把考试周全放在开学的第一周,作为9月1日过20岁生日的刘可薇同学,用一整天的考试为自己20岁的生日庆祝,并且考试将持续一周。2020年考入华中科技大学的大一新生们也会在开学后感受到“交一人学费,上两人课程,做三人作业”的浓厚学习风气,毕竟大一刚开学的新生将会迎来第一次专业的机会,只要通过开学的考试,那么就可以申请到学校实验班的就读机会,而且华中科技大学在本科阶段还有多次的转专业机会,转出无门槛,转入有要求,只要一直保持努力学习,进入华科大热门专业的机会在大学还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