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18日,据统计,300余家医药上市企业中有193家发布了2019年度业绩预告。在这些已发布业绩预告的公司中,有24家企业首亏,按照当前预告的最大亏损值来看,誉衡药业预计亏损26亿元、通化金马预计亏损23.5亿元、亚太药业预计亏损21亿元、圣济堂预计亏损17亿元、吉药控股预计亏损15.05亿元、创新医疗预计亏损11亿元。而在4家预计持续亏损的企业中,恒康医疗预计亏损24亿元。(国际金融报)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近年来,我国医改持续推进,在此背景下,上市药企的发展状况如何?截至2月18日,据统计,300余家医药上市企业中有193家发布了2019年度业绩预告。在这些已发布业绩预告的公司中,有24家企业首亏,按照当前预告的最大亏损值来看,誉衡药业预计亏损26亿元、通化金马预计亏损23.5亿元、亚太药业预计亏损21亿元、圣济堂预计亏损17亿元、吉药控股预计亏损15.05亿元、创新医疗预计亏损11亿元。而在4家预计持续亏损的企业中,恒康医疗预计亏损24亿元。然而,仍有超过六成企业业绩报喜,其中有20家企业实现扭亏。按照预计的最高盈利值来看,迈瑞医疗预计盈利可达48.35亿元、智飞生物预计盈利25.4亿元、华润三九预计盈利22.5亿元、乐普医疗预计盈利18.52亿元、长春高新预计盈利18.12亿元、吉林敖东预计盈利14.5亿元、华兰生物预计盈利13.67亿元。 六成以上医药企业平稳发展《国际金融报》记者发现,虽然2019年是医药行业政策落地的大年,但大多数药企还是积极应对并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绩。据现有数据,在193家企业中,至少120家企业实现了业绩增长。其中,医疗器械、生物制品行业表现较好。迈瑞医疗作为当前医疗器械行业龙头企业之一,预告最为耀眼。企业预计2019年净利润上限达48.35亿元,下限为44.63亿元,暂列榜首。对于业绩增长,迈瑞医疗表示,企业期内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国内、国际市场高端客户群实现突破。同时,企业内部管理加强,也共同促使企业经营效益显著提升。除了迈瑞医疗,乐普医疗、蓝帆医疗等医疗器械行业公司也保持了稳定的业绩增长。而在生物制品方面,国产疫苗龙头之一的智飞生物当前预告可实现最高净利润25.4亿元,数值仅次于迈瑞医疗。智飞生物表示,企业在2019年度内持续专注疫苗及生物制品业务,产品销售进展顺利,全年生产经营计划完成较好。同为生物制品行业的长春高新、华兰生物、上海莱士等,同样在2019年实现了较好的业绩。为何医疗器械与生物制品行业能在医改洪流中依旧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态势?民生证券此前研究认为,医改背景下,带量集采启动、仿制药估值体系重构,即使医疗器械有降价趋势,但快速发展势头依旧不改变。一方面,器械产品非标准化、国产品牌仍未成熟,医疗器械受政策影响的程度还较小。另一方面,分级诊疗打开基层空间、鼓励社会办医开辟民营医疗机构市场,也刺激了医疗器械的需求,其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速比药品市场高。北京鼎臣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史立臣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补充说明道,“医疗器械产品的注册、生产分离制度使得研发人员可直接获益,这激发了器械行业的研发热情,使得其近年持续发展稳健。而在生物制品行业上,得益于近年国家的制度支持与全球范围内行业的发展提升,我国生物制品行业也在迅猛发展。”中药、化学制剂行业艰难前行虽然超过半数的企业发展不错,但也有逾60家企业业绩下滑。其中,中药、化学制剂行业生存艰难。例如,太安堂方面表示,预计2019年企业净利润在6500万元到9500万元之间,同比最大下降可达76.01%。子公司在期内存在中药饮片销售大幅下降的现象,影响了业绩。同为知名中药企业的广誉远,在期内受医保控费、处方药监管、西医不能开中药等综合政策因素影响下,业绩同比下滑60%,净利润约1.5亿元。在化学制剂行业行业,曾经盈利颇丰的德展健康预计2019年实现2.1亿元到3.15亿元,同比最大下降幅度在66.15%到77.43%之间。2019年,德展健康受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影响巨大,主营产品阿乐销售均价出现大幅下降,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双双走低。而仟源医药的主要产品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由于退出了《国家医保目录》,对企业2019年业绩造成了较大影响,期内净利润在506.88万元到724.11万元之间。对于中药、化学制剂行业出现的现象,万和证券此前分析称,中药板块整体业绩低迷,主要是由于医保结构调整、中药注射剂受到严格监管及舆论影响、中药行业竞争加剧等原因造成的。与此同时,化学制剂行业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仿制药受一致性评价、集采等政策影响,较原研药的优势已经明显缩窄,盈利能力持续下降,未来化学制剂公司分化将更加明显。中药、化学制剂行业当前情况不乐观,未来之路又该如何走?北京鼎臣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史立臣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过去,我国中药研发太薄弱,致使很多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毒副作用都很不清晰。这对中药发展非常不利,未来中药要想走得长远,就必须加强严谨的科研研究和中药材质量管控。而对于化药企业而言,则需要原料药与研发并重。未来化药竞争就是原料药的竞争。企业可以通过自己建立生产线或者收购的方式,将原料药置于自己的生产体系内,以此获得价格优势。”首亏企业大多“爆雷”2019年,还有24家药企出现首亏,包括宜华健康、东阿阿胶、通化金马、创新医疗、嘉应制药、精华制药、亚太药业、誉衡药业、莱美药业、吉药控股、太极集团、圣济堂、康恩贝等。记者发现,商誉减值是这些企业出现业绩首亏的重要原因。誉衡药业受国家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地方医保等医药政策的影响,多家子公司业绩未达到预期,预计计提商誉减值准备高达25亿元。通化金马由于政策影响,子公司业绩不佳,计提商誉减值准备金额高达20亿元。在2019年备受关注的吉药控股,也在商誉减值和子公司停产风波影响下出现首亏。亚太药业由于公司内部经营问题,失去对子公司的控制,导致经营成绩一落千丈。此外,一直处于我国中药及保健品领域的龙头东阿阿胶在2019年遇到较大困难,全年净利润预计最高亏损或达4.59亿元。根据东阿阿胶公告,这主要是其产品价值提升预期降低、主动清理渠道库存导致。有业内人士认为,东阿阿胶长期实施的提价策略并未帮助企业实现较好盈利,未来发展或遇到更大挑战。(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受疫情影响医药生物板块年后一直较为强势,化学制药一直比较关注恒瑞医药、华东医药,但是每到操作的时候就是华润双鹤,理由在华润双鹤上有盈利就反复做他,从市场及行业龙头来说恒瑞医药应该是主标的,但一直没有适合的且能盈利切入点,只能把它放在股池对比羡慕一下,谈谈华润双鹤,五月关注估计会转向华东医药。基本面1、中低估值13倍;2、中ROE(近几年都是12左右);3、医药生物在高速成长,华润双鹤成长性较弱增长乏力,跟其主营输液、慢病药有关;4、对比行业恒瑞医药,华东医药,华润双鹤无太大优势5、化学制药头部效应不明显,各自为细分龙头,华润双鹤略显普通。技术面1、横盘震荡(轻仓);2、短线有反弹,反弹力度较弱;从日线的反弹力度,超跌及回落不能强势上拉,主力对华润双鹤缺乏关注,无大意外长期横盘震荡。年报点评2019年年报,实现收入93.8亿元(+14.1%),归母净利润10.6亿元(+8.9%),扣非归母净利润9.9亿元(+9.1%),整体业绩呈现稳健增长态势。各业务中专科制剂领衔增长(+47%),因湘中全年并表带来近3亿元收入增量,输液及慢病业务稳定。2020输液仍是核心利润重要抓手,疫情后终端需求望反弹,但制药业务将面临更严峻集采压力。一季报点评华润双鹤一季报点评就是男人看了心痛,女人看了流泪。虽然受疫情影响,医药企业不应该这么大吧,难不成要乘机碰瓷,还是等恒润医药、华东医药出来再看看。关于华润双鹤几点思考1、华润双鹤是否还具备成长性?2、传统化学制药公司的价值在哪些方面?3、疫情后对化学制药企业的影响有?饮遍青山人未老,普洱这边独好
中国的医药市场位于世界第二大市场,在市场驱动力的高速增长下,我国医药市场在过去几年保持着超过全球医药市场的增速增长。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为16330亿元,预计2020年将进一步扩大至17147亿元。数据来源:Frost&Sullivan、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从市场结构来看,我国医药市场份额最大的细分领域为化学药品,占比达到50.2%;其次为中药市场占比为30.7%;生物制剂随后占比为19.1%。在医药制造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大背景下,我国化学药品制剂制造行业市场规模也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化学药品市场规模为6836亿元,到2019年市场规模已增长至8190亿元,复合增长率为4.6%。随着市场进一步扩大,预计2020年化学药品市场规模有望达8354亿元。数据来源:Frost&Sullivan、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文章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化药榜】《2020中国化药研发实力排行榜 TOP100》隆重发布!来源:药智网|百强榜彼时,我国市场被大量原料药、普药与仿制药占据,创新药的缺乏引起行业重视。如今,一方面政策积极引导,NMPA新药从受理到审批效率广泛提高,新药上市一路绿色通道;另一方面,企业迫于两票制,带量采购所造成的原有仿制药利润下降,而不得不加速布局“创新化药”或转战“生物药”。不知不觉间,药品市场风起云涌更甚,观望企业追赶进入“加速时代”。另外,从行业发展的中长期来看,一方面仿制药行业在一致性评价推动下,出现药品价格螺旋下滑的同时,集中度也有望大幅提升。另一方面随着药政改革持续,行业产能出清的速度将远高于优秀企业产生的速度,行业在巨变的同时也将呈现结构性机会。一者,提倡“创新为王”理念,改革进展超前的创新化药企业;二者具备品种持续推出能力、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及一定技术壁垒的仿制药企业,均有望借此良机实现“剩者为王”。9月10日,“2020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第五届中国医药研发·创新峰会(PDI)”在重庆启幕。大会隆重揭晓了《2020中国药品研发实力排行榜》系列榜单,百余家国内医药行业中坚力量、创新领衔企业入榜最受瞩目的“2020中国药品研发综合实力排行榜”,其中,作为子榜单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2020中国化药研发实力排行榜TOP100》(以下简称“化药榜”)既代表了2019年化药行业中研发实力的巅峰实力,也在行业变革中起到带头作用,引领更多企业争相效仿。化药市场规模稳步增长,龙头企业稳坐龙头近年以来,化学制剂行业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仿制药受一致性评价、集采等政策影响,较原研药的优势已经明显缩窄,盈利能力持续下降,未来化学制剂公司分化将更加明显。对于化药企业而言,则需要原料药与研发并重。未来化药竞争原料药的竞争,也是企业创新研发的比拼。企业可以通过自己建立生产线或者收购的方式,将原料药置于自己的生产体系内,以此获得价格优势。2019年化学原料药板块整体收入为925.52亿元,同比增长9.20%,归母净利润为107.9亿元,同比增长67.2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63.34亿元,同比减少27.58%。2019年化学制剂板块整体收入为3234.56亿元,同比增长10.21%,归母净利润为171.67亿元,同比减少23.49%,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21.78亿元,同比减少33.12%。(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从2019年来看,化学原料药的整体收入增速不高,主要由于原料药周期性的变化,而化学制剂板块营收增速高于医药制造业同期营收增速(7.40%),但利润增速仍逊于同期医药制造业。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企业年报等受行业发展影响,今年《化药榜》上榜企业变化幅度较大,但榜单前列却依旧被龙头企业占据,榜单前十重复率达90%,仅“人福医药集团股份公司”被“石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所替代。原因在于两者在2019年化药批准临床及受理较去年变动较大。据药智药品注册与受理数据库统计,人福医药2019年共计有40个受理号申报注册被受理,相较2018年54个受理号下降明显;石药则在受理方面有着明显的进步;2019年共有109个受理号被受理,相较2018年的50个受理号,提升超100%。人福医药2018-2019申报数量对比数据来源:药智数据石药集团2018-2019申报数量对比数据来源:药智数据另外,在获批方面情况也与以上情况类似,2019年石药累计有55个受理号获批,而人福仅11个受理号。而此次《化药榜》排名第一的恒瑞医药,则以其强大的研发实力领衔全场,化药受理临床、受理生产、批准临床、生产以及研发投入等多项数据位于榜首,美中不足的是2019年恒瑞医药在化药领域未能有药物获批上市。目前,化学制剂板块已经初步形成了龙头效应;但值得注意的是集采对于化药企业的深远影响,上市公司欲想基业长青必须加大研发拓展产品线,重视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化药毛利率下降明显,51家企业跌落榜单,51家企业新进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网、企业年报以及公开数据整理虽说,之前几年化药行业整体平均毛利率呈上涨趋势,但多数化药企业均表示“化学制剂”的增速不及营业成本,间接导致部分产品的毛利率出现下滑,产品的库存量大幅增加。同时,随着集采的深入,零售药店与医保经费挂钩会越来越密切,趋势导致部分药品将往平价角度走,毛利再次大幅度下降。仿制药难做已是定局,行业巨变之下,2020年化药榜对比去年有52家企业无奈跌出榜单,同时与之对应也有52家知名企业新进上场、荣耀登榜。其中最值得在注意的是和记黄埔医药(上海)有限公司,自2017、2018年上榜后,2019年无奈跌出榜单,但今年奋起发力,一举闯进前20,居《化药榜》第15名,《总榜》第21名。这或许主要源于其2019年在新药布局上的突破,2019年和黄医药2个1类新药申请临床且获批,分别是HMPL-306与索凡替尼胶囊,并且索凡替尼胶囊目前已进行了上市申请,目前正处于药审中心审评审批阶段。在药品集中采购、医保谈判等政策多方条件的影响下,医药市场格局变化莫测。一方面榜单企业新旧交替明显,其变化程度呈历年最大;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企业布局新药已初显成果。化药新药审批趋势下,34家企业首次上榜2016-2019化药及化药新药审批趋势数据来源:药智数据(受理号)梳理2019年化药申报受理数据,得知2019年化药注册申报明显上升。其中在申请临床与申报上市两项数据中,新药数量逐年上涨,但2019年新药占比较去年却有所下降,这或许是因申报临床受理号增长过大所导致;从1类新药数据来看,企业布局数量明显增多,恒瑞2019年更是布局了9个1类新药,同比增长300%,整体上仍旧可见新药的趋势性得到验证。同时,2020年《化药榜》中也因此顺理成章的出现不少“生面孔”,34家首次上榜企业(自2016年榜单发布至今)在化药受理与批准临床、生产数据均表现亮眼。更有超过50%的企业在1类新药上有布局。数据来源:药智数据除此之外,各企业在一致性评价与仿制药3类或4类上也积极布局,俨然成为2019年化药新药行业的后起之秀,也是继创新药大火之后,市场对政策的最有效的反馈。市场趋势:创新研发是“机翼”无疑,近年来随着集采的深入,市场给出的反馈愈发明显,对于化药行业而言或许前几年还有所徘徊,但今年的数据可以说是新药发展上的一剂“定心丸”,化药行业变革下的趋势得到充分证明:1.行业集中效应全面体现,强者恒强,“仿创结合”逐渐向着“创仿结合”发生转变,没有创新技术壁垒,以及不具竞争力的低端仿制药企业或将只有随着行业的向上发展而被淘汰出局。2.化药行业逐渐走向精细化发展,原料药行业上升趋势下,仿制药行业下降趋势已显,原料药+创新药+特色仿制药或将是未来化药行业唯一生路。3.生物药大火,成为各大企业争相布局的重点领域,从而不少企业战略性转战生物药研发,行业总体格局分化发展明显。4.研发投入作为衡量企业创新力的重要数据,宏观上是越舍得花钱的企业,近几年的发展的越好,企业格局与眼光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高度,至少如今研发实力强,创新领衔、走在医药行业前端的企业均在早年间前瞻性的布局创新药。化学制药工业作为我国医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一半以上。工业发展、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都需要加快,这对于促进国家整体工业水平由大变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而榜单的作用就是帮助更多企业找寻产业变革中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创新作为工业转型的首要条件,是企业不断追求的,也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随着标杆企业一路披荆斩棘,开拓前路。后来者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将看的更远、走的更远!附:化药榜
中商情报网讯:据统计显示,2020上半年化学制药行业沪深A股上市企业净利润榜单中,净利润收入共计202.36亿元,其中,恒瑞医药、新和成、丽珠集团、济川药业、健康元、誉衡药业、华海药业、华润双鹤、金达威、普洛药业为2020上半年化学制药行业沪深A股上市企业净利润榜单前十企业。据统计,前十企业净利润共计99.65亿元,占榜单的49.25%。净利润位居第一的是恒瑞医药,达26.62亿元。新和成位居第二,净利润为22.12亿元。丽珠集团位居第三,净利润为10.05亿元。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化学制药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关注我们,更多发现日前,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发布了《2019中国化学制药行业优秀企业和优秀产品品牌榜》,“2019中国化学制药行业优秀企业和优秀产品品牌”榜单,是在企业申报、相关行业协会以及业内专家推荐的基础上,坚持“客观、科学、公正”的原则,经品牌推荐专家委员会最终审定而产生,共计四大板块、27个奖项。其中2019中国化学制药行业工业企业综合实力百强中,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位列第一,榜单排名第二的是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工业),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排名第三。前十企业还有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制药有限公司、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具体榜单如下:资料来源: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点分享你的优质阅读“在看”
10月13日,由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等联合主办的“2020中国医药工业技术年度大会暨2020中国化学制药行业年度峰会”在南京召开,一场“质量诚信品牌”为主题的行业盛会拉开序幕。达因药业再度入选“2020中国化学制药行业工业企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旗下产品伊可新(维生素AD滴剂胶囊型)荣获“2020中国化学制药行业OTC优秀产品品牌”、“2020中国化学制药行业儿童用药优秀产品品牌”两项荣誉。 量身定制儿童药物,匠心品质擎起品牌名片达因药业深度聚焦儿童用药和健康领域,坚持“量身定制儿童药物”的研发理念,在儿童保健和治疗领域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市场覆盖,伊可新也成为广大消费者和业内人士心目中的儿童用药优秀品牌以及儿童维矿品类代表品牌。上市20多年的伊可新维生素AD滴剂,无论是剂型、配方、包装还是口味都是为中国宝宝量身定制,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创新能力、优秀的产品品质、确切的临床功效,改善了中国数以亿计儿童维生素A、D的营养缺乏问题。此后,伊可新不断进行品牌升级和扩容,陆续推出的新品在市场中实现了快速覆盖和销售增长。深耕儿药二十余载,守护儿童健康长期以来,达因药业不但建成了我国首个儿童药物研发技术中心以及用于儿童高端制剂研发的北京达因高科儿童药物研究院,还与多家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不断提高研发创新能力,针对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丰富适宜儿童剂型、完善儿童规格、改善口感的研究工作,不断开发新产品、丰富产品线,涉及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罕见病等领域的70余种儿药产品研发,其中5个为国家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项目。此外,作为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儿童用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达因药业通过多种平台和途径不断推动国家儿药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为改善中国儿童临床用药规范、解决儿童用药难的问题贡献力量。 【来源:经济参考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来源:雪球今年是医药行业投资的“大年”,内需驱动的刚需属性和长期成长的稳定性是医药板块的核心投资价值。那么处于“聚光灯”之下的医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将如何?同时,医药板块子领域众多,各自具备不同投资逻辑。各子领域将如何分析,未来发展趋势将如何?雪球联合机构间市场投教基地推出【看穿十大行业】行业分析课,本次嘉宾是兴业证券医药行业,资深分析师黄翰漾做客雪球直播间,为我们剖析医药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方法梳理的投资策略及农业板块更多的投资机会。以下为路演实录:各位投资者下午好,欢迎来到由雪球社区,机构间市场投资者教育,证券食堂共同举办的“看穿十大行业:给聪明投资者行业分析课”投教活动,我是兴业证券的医药分析师黄翰漾,今天由我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法的梳理。首先还是简单分析一下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包括当期行业这边的一些基本情况,坦率来说整个医药行业其实是一个由政策所主导的细分行业,我们可以看到过去股价的走势和整个医药板块的走势跟政策息息相关,比方说早年间双信封制度,后续带量采购等一系列政策大家讨论比较多,不尽相同的政策背后的契机和目的还是相同的,主要是为了把医药行业往更高端的产业上引导升级,在保质控费的大环境下引导整个行业向上层发展。比如早年的双信封制度,可能是把早期的普药向仿制药、专利药进行转型,当期我们看到带量采购的政策是把目前仿制药市场引导向创新药升级,这是政策推出最核心的目的。当期政策格局相对比较清晰了,2018年机构改革之后成立了国家医保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卫健委,三个部门各司其职,职能是比较明确的,医保局主要是分管医保相关的事宜和政策,卫健委主要负责医疗,药监局主要负责医药。这三块内容。我们这边用了英语时态划分了三连联动改革的整体进度:完成时:药监局。我们认为药监局更多偏向于“完成时”,2015年“722事件”之后,经过两年左右的改革,整个药监局的政策框槛相对而言比较明确了,那时候加入ICH、加速审批、清理积压等一系列改革之后,整个药监这边已经呈现出了非常好的活力,无论是申请速度还是当前获批数量都保持比较快的增长。目前我们认为这块相对而言已经实现了比较完善的改革,后续可能更多集中在执行层面,关注细节。进行时:医保局。2018年推出“4+7”当下推进医改的“主力军”,集采扩围、高值耗材集采试点、DRGS、医保目录调整/谈判,一系列政策都在不断推进,导引药品和市场。未来时:卫健委。主管医院相关事宜和政策制定,这是医保里相对难改革的点,卫健委后续可能会推出很多政策进行改革。这是我们对三医联动大概的分析。药监局在2015-2017年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去把药监这边向更好的方向印度,无论是审评数量还是获批上市的数量都保持加速趋势,改革基本在路上,后续的连续性可预期。医保结束了过去碎片化管理,无论是保质控费还是向创新转移升级,这可能是医保局未来主要做的方向。控费降价是当时市场比较担心的点,2018年底政策出台之后医药出现了比较大的回调,大家担心价格的影响,但我们认为控费降价不可能结束了,也不可能有时点判断,后续是长期事件,但不用太担心,虽然老产品会降价,但不断会有创新产品推出来,那些产品会不断迭代,不断往更好层面发展,这块一定是整个医药产业未来的发展路径,所以第二张图可以看到,单品现金流不可能长期向上,但不断有新产品往上冲峰值,这也是很好的成长周期,是未来医药这边头部公司的发展趋势。我们简单把创新药拿出来举例,过去大家更多关注仿制药,创新药关注度相对没有那么高,但2018年之后创新药快速成为了市场热点,过去大家的关注点是一些已上市产品的销售情况,后续创新药在上市前要考虑本身的立项、临床和注册等一系列因素,上市之后要考虑准入、市场营销和销售,我们看的关注点可能就不一样了,会出现新的变化,后面我们讲创新药时会详细说这方面的因素。以上是对政策的简单树立,下面一块我们想讨论一下,我们看一下整个医药板块,包括细分子领域的大概情况,整个医药工业盈利能力相对还是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上市公司高于整个医药行业的平均水平,因此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整个医药工业行业增速会比整个中国GDP的增速更快,如果我们聚焦于上市公司,尤其是头部上市公司,增速一定比整个医药行业更快,是这么一个市场格局。确实,回顾过去十年的板块走势,整个医药无论是创新+消费升级的长期成长逻辑还是业绩+政策双轮驱动的板块属性,都驱动板块有比较好的收益,以十年来看中信医药指数跑赢了万得全A、沪深300和中小板,也就是说如果长期持有医药板块,其实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收益。如果看细分子领域,相对而言市场关注比较高的一些板块就会取得更好的收益,这点其实也可以配合后面关于各个细分子领域的投资行业逻辑,这边能看到医疗服务相对来说是最好的,其次是生物制品、化药制剂、医疗器械,再次可能是商业、中药和原料药,基本是这样一个细分子领域的格局。来看整个布局水平,医药这边相对来说也不低,因为成长性和不错的业绩增速,但如果横向比较整个估值,比如万得全A和沪深300,应该说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如果和中小板比的话,因为大家都有比较好的成长性,两者差异不是那么明显,都有比较高的估值水平。今年受特殊事件影响和医药这边在聚光灯之下,业绩表现比较突出,所以今年整个估值确实处于历史上的中高位水平。如果看细分子板块也是如此,跟前面相对比较匹配认可度比较高的医疗服务相对而言就会给予更高的估值,基于当期业绩层面的增速以及未来中长期成长性的估值溢价,再其次是医疗器械、生物制品、化学制剂,本身的估值也相对处于中间的位置,其次像原料药、中药和商业估值就更低一些,基本是这么一个格局,和前面的还是比较相匹配的。这是整个板块的估值溢价率,前面是医疗服务、医疗器械,生物制品,化学制剂,再次是原料药和商业。这是我们对整个板块过去十年大概的梳理和报告,让投资者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各个细分子领域的认可度、估值和业绩增长情况的大概水平,之后我们简单跟各位投资者汇报一下各个细分子领域大概的投资逻辑和判断方式。坦率来说,医药虽然是一个大板块,但其中各个细分子领域的投资逻辑是各不相同的,大家会发现原料药包含了周期品的逻辑,OTC包含消费品的逻辑,化学制剂可能是偏向创新属性科技股的逻辑,其次还有药店这边可能是零售逻辑,整个医药虽然只是一个板块,但其中各个细分子领域包含了不同的投资逻辑,我们看的时候可能也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区别判断,后面我们会一块来讲这几个细分子领域大概的投资逻辑是什么样。我们还是从药品产业链开始讲起,药品最上游当然是化工原料,其次是原料药,再之后是生产成制剂,基本是这么一个简单流程。因为原料药分两个细分领域,一个是大宗,第二个是特色原料药。首先讲一下什么是大宗原料药。比方说VC、VE,大吨位的不涉及专利技术的产品化学原料药,产品相对的附加值没有那么高,而且我们看这个产业的属性,大部分这类产品进入了成熟期,它们下游的需求增长一般比较缓慢,而且有一定的波动性,不算成长行业,因此我们才会认为它其实偏向于周期属性,产品价格的波动其实主导整个股价走势的核心因素,产品涨价的话基本约等于股价上涨的投资逻辑,这块确实比较类似周期品的属性。我们会发现这个赛道里的很多波动往往来自于一些突发事件带来的竞争格局变化,比方说产生一些生产事故,或者前两年的环保限产等一系列因素引发的供给端收缩,供需格局出现变化,供给不够行业的头部玩家就会带来比较好的收益。这个赛道PB/ROE是比PE更好的估值指标,整体来说就是周期股的属性。大宗原料药往下进阶就是所有的特色原料药,下游对应的是一些专利药或仿制药、特色药物,它们的上游产品,比如沙坦类,或是他汀类产品上游原料,相对而言会具备一些壁垒,因为下游产品具备一些生产壁垒,壁垒会比前面说的VC、VE产品相对高一些,产品往往具备一定的附加值。这个行业相对具备了一定的成长性,它们的成长驱动力主要来自于下游药品的生命周期,比方说下游药品生命属于上升期,产品放量中,意味着上游原料药也会带来一些相应的利好和放量,所以我们更多是跟着下游产品的情况。这块的盈利模式一般其实是和一些海外头部的原料药企或当下的大企业长期合作的稳定关系,下游产品放量,上游会买更多原料药,基本是这么一个逻辑。当期如果我们单纯只是看一个逻辑,比方说看下游产品的放量,其实是很难驱动企业中长期成长的,所以转型其实是原料药企业的必经之路,比方说过去我只是做原料药,后续我不妨多做几步,我也开始做制剂,做制剂一体化的工作,或者我们再更进一步转型,做CDMO,去帮别人生产,可能这是当下我们讲原料药企业很核心的中长期逻辑。我们能够看到今年为什么原料药板块能实现比较好的表现,跟这方面的中长期逻辑也有一定的关联性,比方说华海、美诺华,其实他们都具备比较好的中长期逻辑在里面,这是当期原料药企业往后看的很大一点。前面有讲到,整个原料药的投资逻辑偏向于周期,得看价格的变化,同时我们得看到新的机会,来自大量采购政策带来的新机会,过去原料药在整个产业链中话语权是相对较弱的,目前在整个集采背景之下很多药品价格降幅是比较大的,这时候对原料药的成本控制就会显得越发重要,而且本身原料药产能的释放需要比较高的资金和设施投入,呈现出一定的规模效应,所以这块对整个原料药这边带来了一些新的契机,同时我们看到前两年所说的环保限产,这块淘汰掉了大量的不规范产能,行业壁垒变高之后也会对剩下一些头部企业,对环保做得非常好的企业带来一定的契机,这块可能是这两年出现的新变化和契机。简单补充一个点前面提到CMO跟CDMO是什么意思,这是未来原料药企业的发展方向,CMO(Contract Manufacture Organization)它指的是合同定制生产外包。就是你没有生产能力我来帮你生产,坦率来说是这个意思,在整个药物发现和后面生产各个环节都会进行外包,现在当期整个创新药市场在发展的时候可以看到很多Biotech企业在逐步发展,药品上市,他们真正强的实力在于做研发,可能本身生产方面有一定的欠缺,甚至是没有工厂的,这时候就是契机,原料药企业过去有生产优势,经过了国内和海外认证的工厂,有产线、有产能,这时候不妨给这些企业做外包帮你们生产,这可能也是未来原料药企业的发展奇迹,这可能是中长期原料药企业的发展方向,这是我们做的一个小补充。前面讲的是整个药品的上游,比如原料药的大概情况,偏向于周期品的属性。第二块我们讲一下处方药。先讲化学仿制药,在讲这个药品之前我想先跟各位投资者补充一个小小的点,我们分析一个企业,无论是仿制药还是创新药企业,抑或分析疫苗企业、器械生产企业,分析的几个点其实是比较相似的,首先要看当期的产品线是怎样的,每个产品的销售情况如何,未来空间大不大,这些产品未来大概是怎样的发展趋势,现有管线是我们需要分析的第一点。第二个当期越来越重要的点是未来的研发管线,创新药就是看它创新的产品线,现在也开始讲创新器械,包括疫苗也讲了后面待上市的产品线是怎样的,这块其实也是我们当期甚至往后越来越重要的需要考量的点,就是研发管线。还有一点其实不是显性是隐性的,是销售能力,每年投多少销售费用,整体来说销售团队到底是什么规模,覆盖是全国多少家医院,这块到底强不强,能不能把产品卖好,这块其实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考量点所以我们看一家企业其实主要就是分析这三个方面比较多,其次比方说财务、管理层情况等也要看,但前面我提到的三个点相对而言是更重要的几个点,一般我们是从这些方面判断一家公司到底是不是好企业,未来它有没有发展前景,我块是我想先汇报的一点。首先看仿制药曾经仿制药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赛道,其实我们过去也看到一些很优秀仿制药企业的崛起,但当下仿制药整个板块的估值偏向于底部状态,而且整个估值的投资机会也没过去那么多了,最核心的原因在于仿制药这边其实面临比较大的变革,这个变革来自于2018年推出的药品带量采购。带量采购之后我们分析仿制药企业现有管线相对而言就没有那么多考量点了,一是他们不太需要销售了,因为带量嘛,医院这边是绑定了销售量的。二是整个产品降价幅度相对还是比较大,更多的是从过去相对于高毛利的品种逐步变成了相对低毛利的品种,是稳定现金流,所以现有产品线和整个销售能力没有那么重要,对仿制药企业来讲我们更多要看在研管线,未来发展方向。其实我们这边也给这些公司大概区分了三条路径:1、转型创新。这一定是最好的路径,创新一定是未来的大趋势,但因为创新药本身研发周期是5-8年,需要布局研发团队,支出比较大的研发投入,不是今年想布局明年就能做出来,所以转型创新虽然是一条最好的赛道,但需要时间。2、如果创新对他而言有一定难度,不妨考虑第二条路径,发展难仿药,比如说呼吸剂,产品专利已经过期了,但由于本身剂型上的难点,可能还是具备一些生产壁垒,这块可能是第二条路径,假设创新不行,可以考虑发展难仿品种,比较典型的健康元等公司都做得非常好。3、如果第二也比较难,第三条路径是延伸产品线,上市一款仿制药短期会面临集采,一款不行就生产10款、20款,最后总有产品能进入集采,带来增量,只要每年保证产品上市的梯队,未来也可以实现现金流、实现盈利,这也是一条路径,当期也有部分公司往这方面布局。可能这是未来创新仿制药企业的三个发展方向。对于仿制药企业我们总结来看,现有管线大家更多考虑集采未来的影响,未来是什么稳态的情况,我们会更多考虑未来新的管线、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是我们需要重视的方向,是化学仿制药大概的特点和研究方式。前面讲的是化学仿制药,下一块我们简单讲讲中药处方药。这块也是当期整个市场关注相对没有那么高的细分领域,我们认为最核心的原因就在于中药企业大部分在研产品相对偏少,可能更多是分析现有产品线的梯队,这块跟当下大家关注创新的方向有一些脱离,所以导致中药现在当期关注度不是那么高,一方面我们需要去关注它现有的产品大的品类是什么,大品类的领域是不是大的领域,产品价格会不会有压力,往后看竞争格局怎样,是不是会进入医保,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点。当期整个中长期发展趋势,一方面很多中药公司目前也在做转型,比方说往化药、往生物药这边进行转型,比较典型的像天士力等一系列公司都在这么做,另一方面很多中小企业可以去挖掘它现有的文号,尤其是一些老字号公司,比如同仁堂,有很多文号当期卖的不是很大,更多聚焦过去的现有大品种,我们对这些文号进行二次开发或推广营销可能就能实现比较好的增长,所以他们更多是关注现有产品有些什么梯队,这块是我们需要关注的点。对中药这个细分领域来说,一方面是关注现有品种,另一方面是不是有强力品种未来可挖掘,这是两个方面。其次中药企业也需要看销售能力,同时还要关注政策,这两年整个中药板块受到一些压制,一方面是原研药,另一方面政策这两年也给中药带来一些影响,包括对中药注射剂的限制,我们相信未来在整个中药板块经历一些变革之后,一部分的落后产能淘汰之后,这个板块可能会重新崛起,一些头部公司产品具备循证医学知识药品的企业,我们觉得未来是具备潜力的,但可能当期受到压制。还有一点需要关注的是中药材的价格,因为中药材的价格波动性会比化药波动性更大,同时他们这块相对来说占成本的比例也会更高一些,所以中药材价格也是需要关注的一点,会影响到成本。这些是当期我们能看到整个中药板块大概的情况和逻辑。这里做一个小小的总结,行业优势是独家品种(不讲价),国家医保也有覆盖。短板是新产品普遍匮乏,导致估值难有提升空间。市场现状是绝大部分中药产品降价压力不是很大,但销售增长也进入了相对偏成熟的状态,同时还有一些政策上的压制,这块是整个行业大概的情况。市场机遇是,可能过去很多中药没有经过临床验证,假设有像天士力的复方丹参滴丸等有循证医学数据支持的产品,凭借确切的疗效,未来也能走出来,在市场中的地位逐渐越来越高,这可能是行业发展的机遇。讲完处方药下面讲讲整个市场关注度比较高的赛道:创新药。因为医药整体来说是略偏防御性的板块,创新药是偏科技属性的,不是防御性板块,如果能诞生大品种空间其实是非常大的,比如海外10亿以上的品种比比皆是,同时本身净利率可以达到30%以上,这块一般波动性比较大,PE方式不太适用,更多可能是通过一些别的方式(如DCF的方式)进行测算,这块后面会讲。以吉利德为例,它们股价的PE走势有一定特点,他们整个创新药在上市之前,市场开始有预期的时候,他们这边股价会快速提升,那时候产品还没有上市,整个PE也开始上升,市值跟PE同步上升。之后整个创新药开始放量的时候,那个时候市值还在往上走,当快速放量之后整个PE快速提高也有快速下跌的状态,这时候整个PE和市值出现分化,之后药品逐步进入成熟期和稳定期,股价开始修复,整个PE也会回到比较稳定的状态,是这么一个趋势。在上市初期的时候,整个PE估值方式其实不适用,这也是我们看到当下为什么很多创新药企业,尤其是在港股、科创板很多企业估值很高的原因,因为产品还没有上市,所以估值看PE绝对值是比较高的。这些公司怎么合理估值?我们列举的方式是NPV估值法,就是DCF的估值法折现,我们把大概方式放在这里:如何把当下很多药的研发管线放进来,只能进行假设,因为药品还没有上市,首先我们假设它什么时候上市,上市之后对应的患者人群是怎样的,是什么样的适应症,这样就会假设出来患者的目标人群是多少。此后我们假设渗透率,这样能算出来整个药品一年能覆盖多少患者,因为还未上市,治疗费用未知,我们根据已知的同类型上市产品,或同类适应症的产品大概定价/海外产品的大概定价,然后假设国内这款新上市产品的治疗费用是怎么样。因为我们知道了目标患者,也知道了治疗费用,一乘就是它的销售额,这样假设它未来每一年的销售额是多少,此后我们假设净利率就能对应每年的净利润了,再假设它的成功率,这就是折现NPV的估值,产品值到底钱就算出来了。投资者会发现这里面有很多假设,因为没有上市,无论是未来的销售情况、放量情况、什么周期,成功率是怎样的、利润率多少、折现率多少,其实都是假设,假设非常多,微调一个假设对应的结果都不一样,也是为什么当期大家看到部分创新药这边股价有一定波动的原因就在这里,因为在不停的变化,包括当前假设一款药品可能是今年上市,突然之间低预期了明年才上,股价就会出现波动,这是当期创新药明显的变化点,当期更多是研发管线这边给予比较高的估值。当期头部公司,比如大药企恒瑞,市场也是把比较多研发管线的估值放到了当期的市值中,这是为什么大家看恒瑞当前估值绝对额相对不低的核心原因,因为我们要考虑它的研发管线值多少钱,恒瑞确实是当期国内创新药的标杆企业,它的研发管线相对而言贡献了比较多的估值,这块也是为什么恒瑞能实现那么好股价走势的核心因素。当然只是举恒瑞的例子,别的公司都有比较好的股价表现。这是当期创新药的估值方式讨论,在传统估值方式的情况之下我们还需要把它研发管线的估值放入,同时还需要考量一点,包括前面我提到的,销售能力强不强、现有管线能不能稳定成长,有没有现金流,这块也是需要考量的,包括销售能力强不强也影响到整个创新药研发管线的估值。恒瑞为什么能有那么高的估值和它本身销售能力强也相关,这块放在前面我说到的DCF模型假设里考量,比方说它销售能力比较强,意味着它未来峰值会比别的品种高,这块也会放在我们的假设中进行估算,会是在假设中可以体现出来的点。当下整个创新药市场处于井喷期,我们可以把创新药进行价值重估装入整个价值体系中来,这是当下二级市场创新药可以这么繁荣的重要原因,它是价值的重估。这些点我前面大概提到了当下整个创新药估值体系,传统PEG走向PEG+pipeline,因为管线这边给它贡献了估值。以上是对创新药的简单讨论,怎么看一个创新药企业,除了前面讲到的点,核心多了一个方面就是对研发管线的估值,临床数据、推进时间节点等一系列因素都要考虑,相比前面讲的中药和化学仿制药需要多考虑这一点,大概差异就在这里,主要方式是通过DCF方式进行测算,做个DCF模型,能够算出来它大概值多少市值,这是我们对创新药的简单总结和汇报。下一块讨论OTC和中药消费品。对中药消费品简单举例,比如东阿阿胶、片仔癀、云南白药,它们具备比较好的资源禀赋,比如片仔癀是独家配方,片仔癀是OTC产品,本身具备提价能力。这块是OTC比较典型的特征。包括消费品和OTC都需要提高品牌力和溢价能力,此外管理层的能力、营销渠道、推广能力和横向扩张能力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些点,但最核心的还是我前面提到的点,本身的品牌力和本身的提价能力。当下来说,如果我们去看传统OTC企业,确实相对偏向成熟,成长性不佳,同时当下来看整个新产品相对少一些,所以我们更多考虑它本身的品牌力和本身价格上提价能力。中药消费品也一样,有提价可能,会带来增量,如果量价齐升就是更好的逻辑了。当下整个OTC行业成长空间相对而言是稳成长,成长性确实不高,未来更多保持小幅增长的状态,我们统计过去五年复合增长率是7%左右,不是很快,因为过去五年整个医药行业大概是10-15%的行业增速,比行业增速慢一些,确实是比较偏成熟的市场,传统OTC主要来自于提价带来的重要驱动力,如果是一些中药消费品,提价能力就更加重要,比较典型的是东阿阿胶、片仔癀,历史上它们都有比较稳定的提价趋势,我们也列举了片仔癀累计提价的情况,相对来讲甚至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还要低一些,这意味着未来它会有比较好的成长空间,只要它提一次价,随着价格的增长,公司就可以实现比较好的成长。我们的结论是,品牌突出的中药消费品在低谷期时都是比较好的买入机会,长期看好,其它OTC行业需要看本身周期波段机会。这里以片仔癀为例讨论整个医药消费品的情况,大家会发现片仔癀这两年无论市场关注度、业绩还是各方面都很好,核心点在于一方面量价齐升,它是整个消费品最好、最核心的逻辑,提价还能放量,两者一叠加,公司一定会实现比较好的业绩成长,这也是这两年我们看到的一个现象。其次是管理层战略布局很好,一核两翼持续发力,同时管控力非常强,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优点。此外,过去限制片仔癀的放量跟上游原材料(如麝香)有关,当期这块得到了解决,也意味着瓶颈没有过去那么明显了,这也是因素,这些因素一叠加就实现了比较好的成长,也是我们看消费品需要关注的核心几个点,一是量价关系,二是管理团队,三是原材料因素,这是分析消费品的核心逻辑。最后我们再讲一讲当下整个市场关注比较高的细分领域:医疗服务。先讲一下为什么医疗服务的关注度比器械、药品关注度更高、估值更贵、成长性更好,前面讲第一章也有提,整个医疗服务无论是涨幅还是估值都在整个医药细分领域处于很高的状态,核心原因还是在于:1、成长逻辑很好。2、不太受政策影响。前面我有提及,整个医药还是以政策为导向的行业,这样的话控费降价等一系列因素还是会给行业带来一些扰动,但服务领域整体来说受政策影响相对没有那么多,这也是这个行业为什么大家关注高的原因之一。首先我们讲医疗服务医院这块,当期全科医院的整个模式还不是很清晰,我们讨论比较多、大家认可度比较高的还是专科连锁医药机构,比较典型的是爱尔眼科,口腔科通策医疗,包括港股的锦欣生殖、海吉等一系列公司是比较典型的案例,他们比较典型的特征是三个关键词:资产比较轻、可以实现快速的复制扩张、有品牌。只要具备这三个属性这就是很好的赛道,前面我提到的眼科、口腔科,包括体检,都符合这个逻辑。前面提到了很多因素:1、资产比较轻但折旧少,可以高ROE;2、科室比较好,一是不用跟三甲医院抢热门科室,二是科室比较好复制,眼科是很典型的案例。3、可复制性。这里讲的是完善的医生培养的机制,爱尔眼科有自己的学校培养医生,眼科医生也是相对比较好培养的领域。4、善用资本工具。比如通过一些并购资金实现快速并购和扩张。这是医疗服务比较好的逻辑。我们这里有个梳理,要兼顾举办门槛和可复制性,一是医生是否好培养,投入成本高不高,回报快不快,这是举办门槛;可复制性是指是否能在一个地方基于本身口碑和品牌实现快速的扩张复制,爱尔眼科确实落在它的中间区域里,这是为什么爱尔眼科这家公司有这么高的市场关注度、市场认知度,包括大家对它的未来成长性那么认可的核心原因就在这里,这确实是很好的赛道。简单举个例子,以爱尔眼科为例,包括前面提到的通策等一系列公司也确实是非常优质的公司,本身兼顾了举办门槛和可复制性的领域。第二个赛道是CRO&CDMO,其实指研发外包服务和生产外包服务两个赛道,CRO这个赛道其实是自上而下的投资逻辑,首先我们得确认行业有比较高的景气度,再考量头部公司能不能比行业更快实现很好的成长,当期为什么CRO赛道有那么高的市场关注度,核心就在于整个市场保持比较好的扩张,同时头部公司这边订单非常饱满,产能非常投入,实现非常好的成长,这是为什么当下市场得到高关注的原因。怎么看这个市场的情况,怎么算市场空间呢?其实空间不难测算,整个算法就是研发投入、渗透率,这是测算整个行业空间的大概方式,细分研发投入这边,大药企来自本身的研发意愿,小药企来自于融资,因为还没有利润。我们看中国,目前能看到国内整个大药企和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保持比较快的增长,研发费用率也保持提升,包括融资数据也确实处于比较好的状态,能驱动这块的增长,投入变量是增长。当下虽然整个创新药市场在不断繁荣,但竞争也在加剧,无论是海外头部企业产品在中国的上市,抑或是国内仿制药企业的转型,再包括很多创新药企业不断加大对创新药的投入,竞争是在不断加剧的,简单举PD-1的例子,当下已经有六款产品上市了,后面还有很多企业在PD-1这个产品,竞争加剧的情况下需要拼时间、拼速度、拼成本、拼效率、拼质量,这时候可能很多企业,过去他们不看重这些东西时可能会做比较好的研发,当下需要考量这方面,可能他们不一定做得到,那就会选择外包,越是恶劣的竞争格局反倒会促进CRO的渗透率提升,所以CRO也是一个增长变量,这是当下CRO得到高关注的原因。目前来看全球CRO市场大概保持5-10的行业增速,国内CRO行业是20-25%的增速,头部公司比行业更快,很多公司实现30%以上的业绩增长,往后看整个新药研发格局是可持续的,这样整个CRO行业的增速,三五年之内都可以保持比较好的增长,这就是当下为什么CRO行业会享受比较高的估值,CRO行业为什么关注度高的核心原因就在这里,行业可以维持比较高的景气度,同时上游公司可以实现非常好的成长。如果去看这个行业我们需要关注的点跟药品完全不同,CRO/CDMO是订单式的情况,也就是说,中短期看CDMO,看固定资产,看在建工程,只要看它产能的情况,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有比较好的短期指标。中长期要看客户结构、订单生命周期,销售峰值情况。CDMO的产能是来自于固定生产、工厂,CRO的核心产能是来自于人员,能效怎么样,各条线上的人员数量是它的指标,可以推断它的产能情况和对应的业绩。中长期也一样,订单情况和市场景气度是我们需要关注的点,这是CRO进行盈利测试需要考虑的很多因素,这是CRO大概的投资逻辑。最后一块是药店,药店市场相对而言逻辑是比较清晰的,短期整个药店市场,当下药店关注度比较高,是市场比较认可的赛道,核心就在于它的逻辑比较清晰,因为行业集中度比较低,目前我们看统计数据,前三家市占率大概是20%多的水平,跟美国比的话,前三家占了90%的市占率,国内大概率不会像美国那么高,但我们觉得前10家占50%的市场份额还是很有可能的,短期公司依托它上市之后的资本运作实现快速的并购驱动,这样可以实现业绩的确定性,中长期来自于医药分家、处方外流,过去很多药品是从医院开出来的,当下无论是控制药占比、集采等一系列因素,整个药品确实在慢慢往药店外流,这样的话逻辑上来讲,中长期处方外流药店拿的蛋糕会变大,同时提升集中度,分蛋糕的玩家变少了,这就是很好的逻辑,也是为什么当下市场对药店保持高关注度的核心原因。药店这边其实比较类似于零售,是店龄模型,前面讲到连锁医疗机构,它们的分析方式也是店龄模型,什么是店龄模型呢?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店当期能开多少新店,关多少店,本来有多少店,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数据,也可以假设未来可能每年会新开多少家店,未来总共多少家店,不同店对应的利润水平、收入水平不一样。比如药店一两年就会实现扭亏为盈,这样你可以假设出标准化模型,比如一年店挣多少钱亏多少钱,两年店挣多少钱亏多少钱,基本可以假设出来,比方说2014年对应多少新开店,每个店的店龄是怎么样的,对应每个店可以挣多少钱,基于这个假设可以算出来每年对应的多少收入和利润,这就是模型大概的简单解释。包括前面的连锁医疗机构也是,当下有多少医疗机构,当下开多少店,未来假设开多少店,这样就可以算出来对应的大概每年收入和利润,通过这种模型我们可以进行预测未来这家公司会实现怎样的增长。我们这边简单举个例子,比如金域医学,它是做ICR诊断室的龙头公司,大概是从2018年开始,它之前大概是从2013年到2017年,从16家点扩到39家家店,这意味着四五年之后的当下很多店开始进入扭亏为盈的状态,也确实能看到金域医学从2019年开始业绩加速,就来自于这些店的扭亏为盈开始放量,可以预期金域医学这家公司往后看三五年都会保持比较好的成长,本身老店成长叠加一部分新店带来的利润,这就是当下店龄的重要因素,我们可以判断出来什么时候这家公司可以开始实现业绩的加速放量,店龄模型,这是我们当下对这块的预测方式。还有一个赛道是医药分销,也是医药商业利比较大的一个方向,比如港股国药控股,A股的九州通、上海医药,集中度会相对高一些,前三家:上药、国控跟华润大概占40%多的市场份额,往后看还有提升空间,相对没有药店那么多,但还有空间可以提升,同时这个赛道上我们需要关注一点,一是总体销售规模怎么样,是不是全国龙头公司,毛利率怎么样,业务利润率怎么样,整个分销是偏向低毛和低利润率的业务,这块的变化是需要我们关注的点。在此可以开展新的业务模式,比如PDM、药房托管、医药电商等,这可能是中长期发展的点,这是医药分销需要关注的因素。总结来看是这几个词:1、稳定增长。2、行业存在集中度提升的逻辑。3、未来可能有新的模式进行尝试。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点。以上就是我们对整个医药行业的大概梳理和各个投资逻辑的简单汇报。雪球联合机构间市场投教基地推出【看穿十大行业】给聪明投资者的行业分析课!9月14-25日已有十大行业金牌分析师讲解,带你穿透迷雾看本质!
中商情报网讯:化学药品制剂行业是指直接用于人体疾病防治、诊断的化学药品制剂的制造。目前,我国已经具有较完整的化学制剂工业体系,化学制剂工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规模随着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及医药行业的快速增长,化学药品制剂作为医药工业最大的子行业一直居于重要地位,近年来化学药品制剂市场保持稳定增长。2015-2018年我国化学药品制剂工业业务收入由6816亿元增至1015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2%。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我国化学药品制剂工业业务收入可达13201.2亿元。数据来源:NMPA南方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未来发展前景1.国家强有力的产业政策支持医药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中国制造2025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等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医药产业发展。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将为我国医药行业发展带来机遇,未来国内和国际市场对药品需求的继续增加以及医改落实等相关政策因素,将使得我国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为医药生产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2.政府、社会、个人卫生费用支出持续增长我国医药行业的稳定发展有赖于我国经济、社会因素。从宏观经济因素来看,我国目前仍然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从人口变化因素来看,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均寿命的增长和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推动药品市场刚性增长。卫生费用的持续提升反映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国家层面到个人层面健康意识的增强,国家和个人为健康消费的意识日趋提高,势必推动整体用药市场的发展,市场扩容速度将保持较高增长水平。3.医疗改革的巨大推动作用国家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体制采取了各项有力措施,围绕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着力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上持续发力,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医药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