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科院是否已下神坛?化学类研究所你怎么排?在人

中科院是否已下神坛?化学类研究所你怎么排?

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成立于1949年11月,为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据2016年1月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全院共拥有12个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2所直属高校(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所共建高校(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上海科技大学)、13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210多个野外观测台站,承担20余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行,正式职工6.8万余人,在学研究生5.2万余人;建成了完整的自然科学学科体系,物理、化学、材料科学、数学、环境与生态学、地球科学等学科整体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我们可以看到中科院有着辉煌的历史。但是近几年,清北复交浙科南领头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在科研界强势崛起。让中科院系统的各大研究所深感压力,只能加快步伐努力前进。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中科院化学类各研究所的发展情况。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是以基础研究为主,有重点地开展国家急需的、有重大战略目标的高新技术创新研究,并与高新技术应用和转化工作相协调发展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所,是具有重要国际影响、高水平的化学研究机构。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简称上海有机所),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才荟萃、实力雄厚、设备一流、成果丰硕,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和影响的有机化学研究中心;是一个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技术创新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化学研究所,创建于1950年6月,是中国科学院首批成立的15个研究所之一,前身是建立于1928年7月的前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中科院大连化学物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创建于1949年3月,是一个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并重、具有较强技术开发实力、以承担国家和企业重大项目为主的化学化工研究所。理研究所(大连)中科院长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建于1948年12月。现有职工101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3人,博士生导师110余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00余人。长春应化所是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技术创新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化学研究所,主要突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稀土化学与物理和电分析化学等具有明显优势的学科领域的综合集成开展研究工作,现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中科院北京理化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组建于1999年6月,是以原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低温技术实验中心为主体,联合北京人工晶体研究发展中心和化学研究所的相关部分整合而成。全所现有在职职工50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人、研究员86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49人。设有物理学、化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3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材料学二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动力工程、化学工程、光学工程、材料工程4个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化学、物理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在学博士和硕士研究生500余人。中科院过程工程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五十多年来,研究范围逐步扩展到能源化工、生化工程、材料化工、资源/环境工程等领域,学科方向由“化工冶金”发展为“过程工程”。2001年更为现名。研究所中科院硅酸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渊源于1928年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1953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1959年独立建所,定名为中国科学院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研究所,1984年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经五十多年的发展,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已成为一个以基础性研究为先导,以高技术创新和应用发展研究为主体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综合性研究机构,形成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化研究、产业化工作”有机结合的较为完备的科研体系。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地化所目前有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地球内部物质高温高压重点实验室、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中心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五个研究机构,具有一流且配套的仪器设备和实验研究设施,仪器设备资产总值2亿余元。截止到2017年年底,地化所共有在研项目主要包括973项目2项、973课题2项;重大研究计划1项;科技支撑2项;科技部国际合作1项;重大研发项目1项、重大研发课题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6项;院战略先导专项课题2项,专题4项;STS项目1项。为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国家地球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为加快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发挥中国科学院作为科技国家队的支撑引领作用,满足长三角经济迅猛发展和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中国科学院、浙江省人民政府、宁波市人民政府三方领导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于2004年4月20日共同签署了共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简称宁波材料所)协议书。由此,实现了浙江省内中科院系统研究所“零”的突破,拉开了宁波材料所建设的序幕。宁波材料所从一片农田里起步,边规划,边建设,边招人,边科研,边服务,艰苦创业,高效创新。2007年11月30日,宁波材料所顺利通过中国科学院、浙江省、宁波市三方组织的验收。一期建设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简称“兰州化物所”)始建于1958年,由原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催化化学、分析化学、润滑材料三个研究室迁至兰州而成立,1962年6月启用现名。   兰州化物所目前主要开展资源与能源、新材料、生态与健康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工作。战略定位是“西部资源与能源化学和新材料高技术创新研究基地”,力争建成具有“一流成果、一流管理、一流环境、一流人才”,特色鲜明、国内不可替代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国立研究机构。中科院新疆理化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理化所),于2002年3月28日,在原中国科学院新疆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新疆化学研究所(均于1961年成立)的基础上整合成立。   新疆理化所定位: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优势,面向新疆区域经济发展、中亚科技合作和国家航天与海洋需求,加强维药现代化学科建设,推进维吾尔医药的现代化、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加强电子元器件累积辐射效应学科建设,为各类元器件抗累积辐射效应加固和可靠应用提供稳定的服务能力;加强敏感材料与器件学科建设,为我国航天、海洋工程中极端环境探测装备所需的温度传感器提供共性技术支撑,保持优势学科不可替代的地位;加强维哈柯文信息处理学科建设,为新疆长治久安及“一带一路”核心区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强化中科院向西开放“桥头堡”作用,强化与中亚等国家交流与合作,强化院内合作和学科交叉,培育新的增长点。将研究所建成国内特色鲜明和中亚有影响力的研究机构。

其变也循

赞!高中生化学研究成果登上省级专业期刊

唐家辉、卞雯在学校实验室。冠霖摄日前,我市新华中学高三年级学生唐家辉、卞雯收到了《化学教与学》杂志社寄来的样刊。两位同学的研究成果《铁碳球处理燃料废水模拟实验研究》被这一省级期刊正式刊发。普通高中生的研究论文为何能在专业期刊发表?记者进行了采访。 高中生化学研究成果登上省级专业期刊 据介绍,《化学教与学》杂志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唐家辉、卞雯同学的研究成果《铁碳球处理燃料废水模拟实验研究》就发表在该杂志10月下半月的一期上。唐家辉、卞雯现在读高三,这个研究成果是他们历经一个学期时间取得的。“我们两人都是学校化学社团的成员,一直对化学有着浓厚兴趣。”唐家辉、卞雯表示,“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省级期刊上,心里很激动,这是对自己努力的认可。”在学校化学社团陈云老师指导下,两位同学借助学校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基于现代分析技术的高中化学拓展课程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经过多次讨论研究,并不断实验验证,历时一个学期,终于实现了利用实际工业使用的铁碳球材料,对刚果红、亚甲基蓝和靛蓝三种印染材料进行模拟废水处理,并成功解析回收再利用。“这一研究成果同时获得第30届扬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和第30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奖。”陈云老师介绍。对化学的浓厚兴趣是两人取得成绩的关键 在陈云眼中,唐家辉、卞雯都是对化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两人的化学学习投入度很高,也肯吃苦,暑期社团活动常常从早上八点忙到傍晚五点,除去中午1小时休息,其余时间都全身心投入到研究中。”唐家辉介绍,“铁碳球处理燃料废水模拟实验研究”简单说来就是将铁碳球用细线悬挂到燃料废水中,长时间放置后将铁碳球取出,用试剂将铁碳球吸附的燃料还原出来。“在铁碳球处理燃料废水模拟实验中,我们遇到苯酚材料在空气中容易氧化的情况。实验中一次次失败,再一次次重新再来,最终取得了成功。”在唐家辉看来,化学并不是纯理科,而是文理综合性的学科。“化学基本公式以及一些原理需要记忆准确,却又不是死记硬背。同时,化学学科非常重视综合运用,需要较强的动手能力。”“高一的时候进入化学社团,特别喜欢化学反应的过程,觉得很奇妙,对化学实验操作也有着浓厚兴趣。”卞雯告诉记者,作为女生,她喜欢色彩艳丽的化学反应,经常在化学实验室一泡就是大半天。据了解,新华中学一直注重学生社团建设,并以此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2019年,学校在原有33个学生社团基础上又增加了舞狮、瑜伽、古琴数学建模、化学应用等社团,形成了包括学科拓展、文学欣赏、艺术欣赏、表演艺术、智能艺术、民间艺术等在内的9大类36个学生社团。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不同潜能的学生发展创造了宽阔的平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记者刘冠霖

丝丝入扣

一个化学研究生对元气森林的道歉

在智商税研究中心4月15日发表的《一个化学研究生对元气森林的质问》中出现了计算错误,被少波侃侃在《墙裂建议:元气森林公关团队应该找一位理工生》中质疑了计算过程。经查证,智商税研究中心的文章确实出现了计算错误,在此智商税研究中心向广大读者道歉,也欢迎广大读者对我们的文章进行监督。对赤藓糖醇的计算是接近真相的工具,对真相的接近是智商税研究中心最关心的。智商税研究中心接受批评。计算出现错误是真的,但对赤藓糖醇的耐受问题发出的质疑也是真的。其实,智商税研究中心写元气森林,只是因为它最近比较火,蹭个热点,事实上喜茶之类,也在大量使用赤藓糖醇,智商税研究中心的结论是,真的想健康,就不要喝饮料,尤其小孩。于是:再次组织算力进行计算智商税研究中心把网友的质疑反馈给了化学研究生丁玉普(化名),他很快意识到了自己在科学方面的不严谨,当即组织了一帮同学一起针对此事,再次进行了计算。丁玉普表示:如果碳水的含量就是赤藓糖醇的含量,则最后就是18.24g。计算过程他的同学们均认为:假设碳水的来源全部为赤藓糖醇,用量单位为克,则赤藓糖醇的用量为4.8*3.8=18.24g。根据少波侃侃文章中的计算,一瓶元气森林中,赤藓糖醇的含量约为18g。综上所述:用计算的方法来看,一瓶元气森林中的赤藓糖醇的含量大约为18g。根据0.8g/公斤(体重)的耐受量计算,仍然存在质疑:45斤以下的小朋友可能会对一瓶的元气森林气泡水产生不耐受现象。两瓶元气森林气泡水可能会让90斤的成年人产生不耐受反应。事实上,市面上除了元气森林外还有不少的赤藓糖醇产品,例如主流的无糖饮料中大多都添加了赤藓糖醇。在淘宝等电商平台输入赤藓糖醇进行搜索会出现很多商品,有零食产品、饮料饮品、甚至以赤藓糖醇为主要成分的零卡糖。例如宝矿力、脉动、健力宝、喜茶等知名企业推出的无糖饮料中都添加了赤藓糖醇。昔日印象、再春堂等企业推出了赤藓糖醇0卡糖。Keep软件也推出了主打赤藓糖醇的零卡吸吸果冻。一个体重为60公斤的成年人一天对赤藓糖醇的耐受量为48g,对减肥期又想吃甜的人来说,48g的摄入量是很容易达到的。由于赤藓糖醇这个产品在很多产品中都有添加,消费者很容易通过食用不同的相关产品,而摄取超过耐受量的赤藓糖醇。“这就是消费者的问题了,我们只要做好自己家的产品就行了。” 投资人李梁(化名)告诉智商税研究中心。真的:有人喝了元气森林就喷小翔最近很郁闷。因为菊部地区的难言之隐。小翔爱打麻将,同学们都知道。但小翔不能喝元气森林,连小翔自己都不知道。一次通宵麻将活动前,小翔买了一瓶元气森林气泡水。一通宵的麻将,小翔跑了四五趟厕所。没被熬夜干倒的小翔被蹿稀干倒了。“无糖可乐没事,但是一到气泡水,就必拉。什么元气森林各种各样的我都拉。都说华莱士是喷射神器,但我华莱士不拉,高中经常吃,骨肉相连老香了。”小翔说。小翔的症状应该是对无糖饮料中的赤藓糖醇出现了不耐受的反应。在智商税研究中心之前的文章中就提到过营养专家的提示:“赤藓糖醇实际上是没有明显的毒性剂量的,主要是摄入太多之后会出现明显的胃肠胀气情况,有研究说20g就会不舒服。” 在代糖市场中广泛使用的赤藓糖醇到底是个怎么样的存在呢?是减肥利器还是喷射神器?对赤藓糖醇的发出的质疑并不是针对元气森林这个企业,智商税研究中心的初心是让消费者在减肥的道路上少走些弯路。也希望商家在盈利的过程中也拿出让老百姓放心消费的产品。赤藓糖醇的耐受问题才是智商税研究中心关心的重点。关于未成年人饮用添加了赤藓糖醇的无糖饮料可能会出现肠胃不适的情况,智商税研究中心咨询了一位专家,“我们一般都是建议喝白水,最多喝点茶。”专家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指出,成年人每天要喝1500毫升至1700毫升水,这里面既包括直接喝进去的水,也包括摄入食物中所含的水。一般情况下,建议每天喝1500毫升水,大约为大号陶瓷杯4杯水。在此,智商税研究中心提醒广大消费者,要勤喝水,多喝水,每天要喝够1500毫升的水。至于饮料,只能过过嘴瘾,不能将饮料作为主要的水分来源。未成年人更应该重点喝水,减少饮料的饮用。但是:赤藓糖醇已是代糖最优选关于被广泛使用的赤藓糖醇,化学专业的梁博士给智商税研究中心做了科普。赤藓糖醇的优点:胃肠不适发生率更低,可供肠道菌群利用比例低。不引起血糖变化赤藓糖醇不被酶所降解,只能透过肾从血液中排至尿中排出,不参与糖代谢和血糖变化,可防龋齿,适用于糖尿病患者,不会像木糖醇一样引起肠胃不适。赤藓糖醇能量系数为0kj/g,其他糖醇的能量系数为 10kj/g。这让其在代糖产品中独具优势。赤藓糖醇的缺点:胃肠症状,肠道菌群可利用不被人体吸收的部分,部分人群可能有产气增多、腹胀,甚至腹泻等胃肠不适。一项大规模研究将641名荷兰儿童随机分组,每人每天喝一罐无糖非碳酸饮料或是含糖非碳酸饮料,连续喝18个月后,相较于同年龄普通儿童,两组儿童都持续增重;无糖饮料组增重少于含糖饮料组,但并不显著,而且令人失望的是,饱腹感与含糖饮料组差别很小。一些学者认为,这是由于甜味剂的使用降低了大脑对于甜味的反应,或者说降低了人们对甜味的敏感度,从而促使人们在其他食物选择时倾向于摄入更多的糖分。也有研究显示,长期甜味剂摄入会减少实验动物的肠道菌群数量和多样性,其中有益菌受到的影响更大,进而影响肠道健康。也就是说,赤藓糖醇已经是目前代糖中,非常靠谱的一个选择,如果各位真得想要健康生活的话,那就彻底戒糖,无论是蔗糖还是代糖,都不要再尝试。尤其是小朋友,在身体发育期,尽量不要喝任何饮料。

不若审之

武汉大学李振课题组在《化学研究评述》发文阐述分子排列!

近日,化学领域权威期刊“化学研究评述”(Acc. Chem. Res.)发表了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李振教授课题组综述文章。文中重点强调了有效的分子排列所带来的新现象和新性质,以多个典型实例强调了该课题组于2018年提出的 “Molecular Uniting Set Identified Characteristic (MUSIC)” 概念,以音乐形象化分子的聚集态行为,指出分子聚集体的核心功能和决定性作用。论文题为《分子排列:影响有机高分子材料光电性能的重要因素》(“Molecular Packing: Another Key Point for the Performance of Organic and Polymeric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该论文第一作者为李倩倩教授,通讯作者为李振。据悉,光电科技的进步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并引领着国计民生的重大革新。有机光电功能材料作为其核心组分,以薄膜或纳米颗粒等分子聚集态的形式应用于各种光电器件和生物体系。光电材料分子结构的不断更新带动着功能的日新月异,体现出微观构筑单元对材料属性的宏观调控作用。但材料的光电性能并不等同于构筑基元--单个功能分子性质的线性叠加,而经常是整体差异性的响应,这一有趣的现象吸引了科学家们对分子聚集态的广泛关注,特别是有机室温磷光、聚集诱导发光、力致发光等聚集模式依赖型发光现象的出现,促进了分子聚集态结构的研究,并推进了介观尺度上构性关系的深入探索,对光电功能的精准调控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分子排列作为聚集态规整结构的精细展现,是深度理解宏观光电性能与微观分子聚集状态关联性的核心内容,并对其内在作用机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综述基于课题组前期系统的工作,从有机化合物同质多晶的不同光电功能出发,如:各种发光的强度和颜色、发光机制 (室温磷光和力致发光)、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等,强调了分子排列与宏观功能的紧密联系。进一步通过多类光电功能材料构性关系的详细探讨,总结了各自的优势分子排列方式,以及相应的分子调控策略,并对于外界刺激条件下,动态的分子聚集形式与光电响应的内在机制进行了详细的探讨。针对影响分子排列的内在因素,包括分子自身的空间结构、电子特性以及自组装效应等对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和外界的光、电、热和机械力等的驱动对微观分子聚集态的调控方式和手段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探讨。重点强调了有效的分子排列所带来的新现象和新性质,以多个典型实例强调了该课题组于2018年提出的 “Molecular Uniting Set Identified Characteristic (MUSIC)” 概念,以音乐形象化分子的聚集态行为,指出分子聚集体的核心功能和决定性作用。图1 影响分子排列的相关因素和“MUSIC”概念的提出受制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多样性和外围环境的复杂性,目前,分子聚集态结构的精细调控还处于初级阶段,作者从分子结构的设计、新型聚集态结构的分析方法、精准分子结构-排列-光电性能关系的构筑,内在机制和理论的研究等方面对其发展前景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为高效光电材料的开发提供新思路,并促进其功能的拓展与创新。(来源:武汉大学新闻网 通讯员 何剑超)

二谛

化学界的“死神”,想研究它就要付出代价

化学实验,我们普通人经常看到华丽的实验现象。但是有一种说法是越漂亮的东西越危险,化学也不例外。据说每一波化学生都会有一两个个的人被死神选中。在众多的化学元素中,还有一种元素叫做“化学中的死亡”,研究它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氟F是卤素家族中最轻的因子。氟是标准状态下的淡黄色剧毒气体。第一个被氟杀死的科学家是瑞典化学家舍勒,他发现了氧气(空气中的氧气)。1774年,舍勒在研究硫酸与萤石的反应时发现了HF。不幸的是,舍勒的玻璃容器在实验中被腐蚀了,导致他吸入了过多的氢氟酸。不久,年仅44岁的舍勒死于氟中毒,舍勒成为氟研究的第一个受害者。1836年,苏格兰化学家诺克斯兄弟开始尝试提取元素氟。他们用金箔在氢氟酸中反应。虽然他们成功提取了低纯度的氟,但兄弟俩有一个个差点中毒身亡,一个个住院三年。直到1886年氟才被成功分离。氟的发现者是法国化学家莫瓦桑,他也成了最后一个个氟的“受害者”。1906年,莫瓦桑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但化学工业的死亡并没有放过这个幸运儿。1907年,他死于心脏病。临行前,莫瓦桑承认,“研究氟让我失去了宝贵的十年!”氟化物听起来大家都很熟悉。是的,我们的牙膏含有氟,可以预防龋齿。但是市面上有很多不含氟的牙膏作为卖点。他们认为,如果人体摄入过多的氟,会导致骨骼脆弱,牙齿容易骨折。

连发枪

一个化学研究生对元气森林的质问

元气森林的广告宣传语被证伪后,一名化学专业研究生丁玉普(化名)再一次用一套科学的算法对元气森林进行了一次灵魂拷问,因为通过他的计算,元气森林每瓶气泡水的代糖使用量可能会让一些特定人群出现不耐受情况。通过丁玉普的计算,每瓶元气森林气泡水的赤藓糖醇的用量为30.19g,这个量对于体重不足75斤的人来说,可能会造成不耐受的情况,比如轻微腹泻。对于这名化学研究生的质疑,元气森林方面一直没有回应,出于健康着想,希望元气森林能够给一个普通消费者科普一下自己的产品,是否真如这名化学研究生的计算一般,会有此风险。计算过程以及相关论证以480ml/瓶元气森林卡曼橘味苏打气泡水为例,在便利店的售价为6元/瓶。其配料表仅为:水、赤藓糖醇、二氧化碳、碳酸氢钠、柠檬酸、三氯蔗糖、山梨酸钾、食用香精。其主要成分为水,二氧化碳带来气泡的口感,其他的添加剂为其增添风味。赤藓糖醇在一瓶元气森林中的含量有多少?会不会是含量太多让人不耐受?元气森林的客服表示“含量涉及产品,保密,不方便透漏的。”接下来,是化学专业研三的丁玉普(化名)通过配料表进行的推理计算。已知:赤藓糖醇的分子式为C4H10O4,元气森林的碳水为3.8g且主要来源为赤藓糖醇,容积为480ml,则赤藓糖醇的用量为?解:根据化学式可以算出其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根据碳水的质量浓度公式可以求出元气森林中的赤藓糖醇的用量为30.19g。计算得出的30.19g的到底准确么?当智商税研究中心向元气森林方求证赤藓糖醇的用量时,对方对此没有相关回应,没有确认,也没有否认。智商税研究中心又询问了元气森林的客服关于耐受量的问题。客服表示:“麻烦您稍等一下,我帮您查看一下。“经过三个小时的负责人查证,元气森林给出了这样的答复“您询问的知识太过于专业,超过了小客服的能力范围,建议您具体询问专业医生。”元气森林的公关则拒绝回答此问题。赤藓糖醇的销售人员张伟(化名)透漏:“成人每日食用量的总量不宜超过50g,儿童减半为25g。过量食用可能会引起轻微腹泻,过后消失,应控制食用量。”经过智商税研究中心的查证,目前学界对赤藓糖醇耐受量最高的解释为:人体赤藓糖醇的耐受量为0.8g/kg(体重)。照上述说法,则含30.19g赤藓糖醇的元气森林气泡水只适合体重在37.73千克以上的人喝,否则可能会出现不耐受的情况。当问到一天能喝多少瓶元气森林时,元气森林旗舰店的客服表示:“亲爱的,每个人体质不同效果也不同呢,具体小元也不能保证。”如果真的如计算后得出的结论这般,那么75斤以下的人就不适合饮用代糖饮料。因为体重为75斤以下的人群大多为未成年人,身体正处在发育的关键时期,对消费品的鉴别能力也比较薄弱,属于嫩嫩的“韭菜幼苗”。如此一来就不仅仅是智商税那么简单了。代糖真的健康吗?减肥爱好者宥舟(化名)表示“在严格控制摄入的时候会喝无糖饮料,感觉喝汽水不如喝咖啡,晚上害怕失眠又想喝饮料的时候会喝一点汽水。无糖饮料的唯一优点就是有甜味,但是摄入多了肠胃明显不舒服。而且代糖喝起来很明显是假甜,品尝体验很一般的。”这些使用了大量代糖的饮料健康吗?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陈伟表示:“由于是甜味剂,没有能量值,所以从这个程度来说比那些高糖分的饮料、奶茶来说不容易让人发胖。但如果拿水来对比,由于一些甜味剂,会在人脑中产生兴奋的作用。会引导你摄入更多的高能量的食物。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并不是一个健康的饮料。”营养师张杰(化名)告诉智商税研究中心:“有一些研究认为代糖会影响人体胰岛素分泌,甚至影响人对于甜食和热量的渴望。”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朱毅曾提醒过消费者:“人工甜味剂同样也会升高血糖,代糖服用过多,会扰乱肠道菌群,从而影响代谢,还会让大脑发生错误的指令,以为吃的是真正的糖,长此以往胰岛素就会失衡,反而会变胖。而在临床上,代糖的副作用或更加明显。”如果赤藓糖醇摄入量超过耐受量会怎样呢?营养专家透漏:“实际上是没有明显的毒性剂量的,主要是摄入太多之后会出现明显的胃肠胀气情况,有研究说20g就会不舒服。”可见以赤藓糖醇一类的代糖为主打的元气森林类无糖饮料并不一定是绝对健康的。75斤以下的人喝下一瓶480ml的元气森林气泡水就有可能出现胃肠胀气的不耐受反应。而代糖的摄入甚至会让处于减肥中的你“食欲大开“。赤藓糖醇已经算安全的代糖了去年8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食品标识不能以“不添加”“零添加”“不含有”或类似字样强调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物质;同时第三十一条也明确指出,鼓励食品生产者在食品标识上标注低油、低盐、低糖或者无糖的提示语。元气森林已经在0糖和0蔗糖的宣传标识上翻过车了。对此的回应是“因为有奶所以是有糖的。”对于480ml的气泡水会让75斤以下的人群肠胃胀气这件事,智商税研究中心对元气森林的回应表示期待。赤藓糖醇会有耐受性问题,而阿斯巴甜被多次质疑在使用中存在致癌、导致免疫力低下、诱发脑瘤等安全隐患问题。已知的三氯蔗糖副作用主要涉及肠胃问题,如腹泻和胀气。有些人对这种人造糖特别敏感,会出现荨麻疹和红疹、咳嗽、胸痛、焦虑、情绪波动、抑郁、心悸、愤怒和眼睛发痒等不适症状。无糖产品在未来还有很长的安全之路要走。无糖饮料并不只有元气森林一家,从传统饮料龙头的可乐、雪碧、脉动、健力宝,到新兴网红饮品元气森林、喜茶、宝矿力。都推出了相应产品抢占无糖市场。争前恐后的抢占市场没有错,但前提是推出的产品必须经得起检验。赤藓糖醇算是代糖中安全系数较高的产品了,但其耐受问题却并不被企业重视。更别提可乐、雪碧中添加的阿斯巴甜了。打工圈有句老话“被骗钱的人往往是最想挣钱的人。”用于减肥和健康同样合适。对于减肥和健康,代糖、无糖并不能真正的让你变瘦,少吃多动才是yyds(永远的神)。同时,无糖饮料不能作为主要的水分补充机制,为了获得更好的健康,医生建议每天要保持饮水1500- 2000毫升以上。主要的代糖饮料一览智商税研究中心调查了市面上13款主打无糖的饮料,并对其配料表进行了分析:

张策

一个化学研究生对元气森林的质问

来源:创事记02:32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朝阁  来源:智商税研究中心(ID:gh_c55b3561ece1)  元气森林的广告宣传语被证伪后,一名化学专业研究生丁玉普(化名)再一次用一套科学的算法对元气森林进行了一次灵魂拷问,因为通过他的计算,元气森林每瓶气泡水的代糖使用量可能会让一些特定人群出现不耐受情况。  通过丁玉普的计算,每瓶元气森林气泡水的赤藓糖醇的用量为30.19g,这个量对于体重不足75斤的人来说,可能会造成不耐受的情况,比如轻微腹泻。  对于这名化学研究生的质疑,元气森林方面一直没有回应,出于健康着想,希望元气森林能够给一个普通消费者科普一下自己的产品,是否真如这名化学研究生的计算一般,会有此风险。  计算过程以及相关论证  以480ml/瓶元气森林卡曼橘味苏打气泡水为例,在便利店的售价为6元/瓶。其配料表仅为:水、赤藓糖醇、二氧化碳、碳酸氢钠、柠檬酸、三氯蔗糖、山梨酸钾、食用香精。其主要成分为水,二氧化碳带来气泡的口感,其他的添加剂为其增添风味。  赤藓糖醇在一瓶元气森林中的含量有多少?会不会是含量太多让人不耐受?  元气森林的客服表示“含量涉及产品,保密,不方便透漏的。”  接下来,是化学专业研三的丁玉普(化名)通过配料表进行的推理计算。  已知:赤藓糖醇的分子式为C4H10O4,元气森林的碳水为3.8g且主要来源为赤藓糖醇,容积为480ml,则赤藓糖醇的用量为?  解:根据化学式可以算出其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根据碳水的质量浓度公式可以求出元气森林中的赤藓糖醇的用量为30.19g。  计算得出的30.19g的到底准确么?  当智商税研究中心向元气森林方求证赤藓糖醇的用量时,对方对此没有相关回应,没有确认,也没有否认。  智商税研究中心又询问了元气森林的客服关于耐受量的问题。  客服表示:“麻烦您稍等一下,我帮您查看一下。“经过三个小时的负责人查证,元气森林给出了这样的答复“您询问的知识太过于专业,超过了小客服的能力范围,建议您具体询问专业医生。”  元气森林的公关则拒绝回答此问题。  赤藓糖醇的销售人员张伟(化名)透漏:“成人每日食用量的总量不宜超过50g,儿童减半为25g。过量食用可能会引起轻微腹泻,过后消失,应控制食用量。”  经过智商税研究中心的查证,目前学界对赤藓糖醇耐受量最高的解释为:人体赤藓糖醇的耐受量为0.8g/kg(体重)。  照上述说法,则含30.19g赤藓糖醇的元气森林气泡水只适合体重在37.73千克以上的人喝,否则可能会出现不耐受的情况。  当问到一天能喝多少瓶元气森林时,元气森林旗舰店的客服表示:“亲爱的,每个人体质不同效果也不同呢,具体小元也不能保证。”  如果真的如计算后得出的结论这般,那么75斤以下的人就不适合饮用代糖饮料。  因为体重为75斤以下的人群大多为未成年人,身体正处在发育的关键时期,对消费品的鉴别能力也比较薄弱,属于嫩嫩的“韭菜幼苗”。如此一来就不仅仅是智商税那么简单了。  代糖真的健康吗?  减肥爱好者宥舟(化名)表示“在严格控制摄入的时候会喝无糖饮料,感觉喝汽水不如喝咖啡,晚上害怕失眠又想喝饮料的时候会喝一点汽水。无糖饮料的唯一优点就是有甜味,但是摄入多了肠胃明显不舒服。而且代糖喝起来很明显是假甜,品尝体验很一般的。”  这些使用了大量代糖的饮料健康吗?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陈伟表示:“由于是甜味剂,没有能量值,所以从这个程度来说比那些高糖分的饮料、奶茶来说不容易让人发胖。但如果拿水来对比,由于一些甜味剂,会在人脑中产生兴奋的作用。会引导你摄入更多的高能量的食物。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并不是一个健康的饮料。”  营养师张杰(化名)告诉智商税研究中心:“有一些研究认为代糖会影响人体胰岛素分泌,甚至影响人对于甜食和热量的渴望。”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朱毅曾提醒过消费者:“人工甜味剂同样也会升高血糖,代糖服用过多,会扰乱肠道菌群,从而影响代谢,还会让大脑发生错误的指令,以为吃的是真正的糖,长此以往胰岛素就会失衡,反而会变胖。而在临床上,代糖的副作用或更加明显。”  如果赤藓糖醇摄入量超过耐受量会怎样呢?  营养专家透漏:“实际上是没有明显的毒性剂量的,主要是摄入太多之后会出现明显的胃肠胀气情况,有研究说20g就会不舒服。”  可见以赤藓糖醇一类的代糖为主打的元气森林类无糖饮料并不一定是绝对健康的。75斤以下的人喝下一瓶480ml的元气森林气泡水就有可能出现胃肠胀气的不耐受反应。而代糖的摄入甚至会让处于减肥中的你“食欲大开“。  赤藓糖醇已经算安全的代糖了  去年8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食品标识不能以“不添加”“零添加”“不含有”或类似字样强调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物质;同时第三十一条也明确指出,鼓励食品生产者在食品标识上标注低油、低盐、低糖或者无糖的提示语。  元气森林已经在0糖和0蔗糖的宣传标识上翻过车了。对此的回应是“因为有奶所以是有糖的。”对于480ml的气泡水会让75斤以下的人群肠胃胀气这件事,智商税研究中心对元气森林的回应表示期待。  赤藓糖醇会有耐受性问题,而阿斯巴甜被多次质疑在使用中存在致癌、导致免疫力低下、诱发脑瘤等安全隐患问题。已知的三氯蔗糖副作用主要涉及肠胃问题,如腹泻和胀气。有些人对这种人造糖特别敏感,会出现荨麻疹和红疹、咳嗽、胸痛、焦虑、情绪波动、抑郁、心悸、愤怒和眼睛发痒等不适症状。  无糖产品在未来还有很长的安全之路要走。  无糖饮料并不只有元气森林一家,从传统饮料龙头的可乐、雪碧、脉动、健力宝,到新兴网红饮品元气森林、喜茶、宝矿力。都推出了相应产品抢占无糖市场。争前恐后的抢占市场没有错,但前提是推出的产品必须经得起检验。赤藓糖醇算是代糖中安全系数较高的产品了,但其耐受问题却并不被企业重视。更别提可乐、雪碧中添加的阿斯巴甜了。  打工圈有句老话“被骗钱的人往往是最想挣钱的人。”用于减肥和健康同样合适。对于减肥和健康,代糖、无糖并不能真正的让你变瘦,少吃多动才是yyds(永远的神)。同时,无糖饮料不能作为主要的水分补充机制,为了获得更好的健康,医生建议每天要保持饮水1500- 2000毫升以上。  主要的代糖饮料一览  智商税研究中心调查了市面上13款主打无糖的饮料,并对其配料表进行了分析:

量智

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团队在顶级期刊连续发表研究论文

近期,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万重庆教授团队指导的硕士研究生薛文龙以首都师大为第一单位和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化学领域顶级期刊《德国应用化学》 (Angew. Chem. Int. Ed.,2021, 60, 1290–1297)上发表题为《具质子导电增强效应的晶态离子液的MOF诱导制备》文章。该工作在继前期金属-有机框架结构(MOF)主客体非晶态固体离子液的研究基础上,实现离子液体的晶态有序化、性能大幅提升、构效关系明确的固态离子液体制备,打破困扰固态衍生物导电性能低于母体液态离子液体的魔咒。该论文被该期刊选为VIP文章,并同时被Chem. Views亮点报道:对解决锂电池低温离子液体导电性差、易骤变的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期,万重庆教授团队研究生秦召贤以首都师大为第一单位和第一作者身份在《德国应用化学》 (Angew. Chem. Int. Ed.,2021, 60, 970–975)上发表题为《均炔保护具有催化活性的八电子[Au13Ag16L24]3-簇合物超原子》研究成果。报道首次利用非苯基炔的炔衍生物保护制备金银异核同簇纳米簇合物,属目前仅有的第二例均炔基保护金银同簇化合物,为具有稳定特性、特异光电和催化性能的币金属异核簇合物设计制备提供崭新思路。该工作是秦召贤同学、万重庆教授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合作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2020, 11, 6019)发表《原子级纳米簇合物的可逆异构扭转的纳米马达》后的又一力作。《德国应用化学》由Wiley出版社出版,是化学领域的顶级期刊;《自然通讯》是英国自然(Nature)集团旗下的综合类子刊,属于综合领域的顶级刊物之一。以上工作是万重庆教授分别与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芬兰捷瓦斯基拉大学合作共同通讯发表。近年来,化该校学系响应国家科技创新“四个面向”号召,凝心聚力加强学科建设,着力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注重国内外合作交流,积极在原子或分子尺度下针对科学前沿问题开展实质创新性研究。(通讯员:首都师范大学牛焕双)

入静

必须赞!湘潭大学刘平乐教授团队连续在顶级期刊发表研究成果!

今年上半年,我校化工学院刘平乐教授团队先后在《应用催化B》(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催化学报》(Journal of Catalysis)、《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ry )、《美国化学会应用材料与界面》(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顶级期刊发表研究成果。今年1月,刘平乐教授团队在催化领域顶级期刊连续发表了2篇论文。“氮掺杂碳纳米管无金属加氢催化剂高效催化硝基苯加氢反应(Nitrogen-doped carbon nanotubes as a highly active metal-free catalyst for nitrobenzene hydrogenation)”发表在《应用催化B》(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为14.229),第一作者是熊伟副教授,通讯作者是刘平乐教授。该成果通过杂原子改性得到碳纳米管非金属催化剂,因不含金属组分但却拥有媲美金属的加氢催化性能,具有极大的研究意义和环保价值。“疏水改性核壳MOFs纳米反应器中肉桂醛转移加氢制备肉桂醇:金属-N键作为活性位点的识别(Transfer hydrogenation of cinnamaldehyde to cinnamyl alcohol in hydrophobically modified core–shell MOFs nanoreactor: Identification of the formed metal–N as the structure of an active site”)在《催化学报》(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为7.723)上发表,第一作者是博士研究生崔海帅,通讯作者是刘平乐教授和熊伟副教授。该研究成果与现有催化剂相比,在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和避免使用碱性添加剂的条件下,实现了高效的制备肉桂醇,符合绿色催化的原则。今年4月,刘平乐教授团队在化学类顶级期刊《绿色化学》(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为9.405 )上发表题为“萘一步催化胺化高收率制备萘胺(One-step catalytic amination of naphthalene to naphthylamine with exceptional yield)”的最新研究成果,第一作者是郝芳副教授,通讯作者是刘平乐教授。该成果首次采用钒基催化剂,将萘通过一步反应成功合成萘胺。相比传统的硝化还原方法,该一步法在极大简化工艺步骤的同时将催化剂的成本大大降低,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今年5月,刘平乐教授团队在美国化学会顶级期刊《美国化学会应用材料与界面》(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为8.69)上发表题为“选择性Cl修饰赤铁矿纳米晶面用于高效催化氧化环己烷:新形成的Cl-O活性位点的识别(Selective Cl-decoration on Nanocrystal Facets of Hematite for High-efficiency Catalytic Oxidation of Cyclohexane: Identification of the New Formed Cl-O as Active Sites)”的研究论文,第一作者是博士研究生吴生焘,通讯作者是刘平乐教授和王聪慧博士。该研究通过对纳米晶体表界面上合理的原子调控,从原子尺度上对催化剂的“构效关系”进行深入理解,发现赤铁矿各晶面经卤素原子Cl修饰后能同时提高环己烷转化率和KA油的选择性,并通过DFT计算对催化反应的活性位点进行了识别,具有很高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团队合影)刘平乐教授团队成员由3名副教授(熊绍锋、郝芳、熊伟)、2名博士(王聪慧、吕扬)、36名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组成,主要研究方向为催化材料与催化反应工程、化工新产品与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等,其成员入选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芙蓉学者”特聘教授、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等。近年来,团队与挪威理工大学、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美国韦恩州立大学、荷兰屯特大学、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中南大学等国内外大学与科研机构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现已完成国家自科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科基金项目等20余项,在研国家自科基金项目2项、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攻关类项目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完成企业横向技术开发和转让项目10余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湖南省青年科技奖等荣誉。【湘潭大学新媒体中心】【来源:湘潭大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离内刑者

西南交通大学孟涛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在国际化学权威期刊封面发表

近日,国际化学领域权威期刊《Green Chemistry》(影响因子9.480)报道了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孟涛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Hollow colloidosomes with an enzyme confined in a porous shell as Pickering interfacial biocatalysts for efficient bioconversions”中文译名:“载酶胶体囊稳定Pickering乳液用于高效界面生物催化”(2021, 23: 740-744),并邀请作为封面论文发表。论文第一作者为生命学院硕士研究生孙梦梦同学,通讯作者为孟涛教授,西南交通大学为唯一署名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绿色生物催化为地球生物提供了生存繁衍的各种必需品。但在实际应用中颇具挑战,主要受限于两相界面生物催化的酶活性和稳定性。针对上述问题,孟涛课题组通过脂肪酶和纳米粒子自组装形成中空的多孔胶体囊,极具想象力地创造了“乐高积木”般的单分子载酶过程,几乎保留了全部的酶活性并构建了超稳定的载体。该过程宛如小精灵在建筑巢穴,以物理堆积的方式形成生物相容的绿色房子。这种无需交联、高效包封、超低传质阻力的固定化酶体系,为绿色生物制造提供了崭新的平台。论文发表后,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国际同行评价:“This study provides criteria of the scientific originality in the viewpoint of green advances.”译文:“这项研究从绿色发展的角度为科学创新提供了标准”。作者相信,研究成果将促进生物催化、药物递送和绿色化学等领域的进步。本论文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776230)和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2020YFG0092)的资助。据悉,该研究成果正与江苏制药企业开展工业转化,共同推进我国绿色生物制造的发展。据了解,该校生命学院“微纳米生物技术”创新团队以孟涛教授、邱忠平教授、廖海副教授、黄新河副教授、郭婷高工、王垚磊博士、李加洪博士、苑昊博士为主的科研团队聚焦微纳米尺度下生物反应和药物递送等重大问题,一直倡导将前沿性基础研究成果与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重大需求紧密相连。在以下方面开展科研工作:(1)微纳米尺度的生物反应分离、(2)微流控液滴技术的生命分析、(3)微纳米药物缓控释技术研究、(4)微纳米农业和环境生物技术。目前课题组正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重点研发项目和企业合作课题。已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并开展工业生物技术转化。(通讯员:西南交通大学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