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州大学化学学院在国际化学类顶尖综述期刊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上以 “Shell engineering to achieve modification and assembly of atomically-precise silver clusters” (原子尺寸精确银簇的壳层修饰与组装工程)为题发表综述文章。全面综述报道结构精确银簇的壳层修饰与组装的发展现状,并对该领域现存的挑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化学学院博士研究生金妍为第一作者,化学学院臧双全教授和河南理工大学董喜燕博士为共同通讯作者,郑州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团簇是介于单原子与纳米颗粒之间的独特的物质结构层次,在光学、催化、手性、生物、传感、能源转换等领域都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币金属(Cu, Ag, Au)团簇具有迷人的美学结构和独特的光学性能,近年来深受化学研究者的青睐。然而,由于其合成不确定、稳定性差、发光效率低等因素,大大阻碍了人们对银簇基材料性能的开发研究。臧双全教授课题组采用系统的配体壳层策略,对原子尺寸精确的银团簇进行精准修饰和分级组装, 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银团簇的稳定性,并在银簇发光、手性和催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团簇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引领作用和学术影响力,得到同行的广泛引用和好评。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河南省教育厅创新团队项目、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项目的资助。来源:郑州大学 信息来源:化学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团队在国际化学顶级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发表重要研究成果近日,我校多酸化学研究团队在夹心型多酸盐抑制线粒体ATP合成和调节氧化应激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表明多酸是抗肿瘤药物有前途的候选物,这是我校多酸化学研究团队研究成果的又一次突破。该研究成果以“Inhibition of Mitochondrial ATP Synthesis and Regulation of Oxidative Stress Based on {SbW8O30} By Single-Cell Proteomics Analysis.(单细胞蛋白质组学分析{SbW8O30}的抑制线粒体ATP合成和调节氧化应激过程)”为题发表在国际化学顶级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博士生宫丽阁和丁文乔为共同第一作者,陈瑛、郭长虹和周百斌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我校为唯一署名单位,这是我校在该刊物发表的第一篇研究论文。我校研究团队在国际化学顶级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发表重要研究成果该工作成功合成了10核杂原子簇修饰的Na4Ni2Sb2W2-SbW8化合物,在蛋白质组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影响16种相关蛋白的表达,阻碍体内代谢功能和活性氧(ROS)胁迫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和ATP的产生。特别是,FAD/FMN结合氧化还原酶的低表达可归因于该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机制,这与多金属氧酸盐(POMs)和FMN结合蛋白对ATP形成的影响是一致的。电化学研究表明,该化合物与FMN结合,通过W原子的单电子过程形成Na4Ni2Sb2W2-SbW8-2FMN配合物。同时,该化合物作为类-过氧化氢酶和类-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保护细胞免受ROS胁迫。该结果表明,POMs可能是特定的氧化/抗氧化调节剂。本研究工作得到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政府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基金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哈尔滨师范大学优秀科研团队和博士生创新基金资助。以周百斌教授为主要研究人员的多酸化学研究团队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一直从事多金属氧酸盐的研究工作,在多金属氧酸盐的合成、晶体结构解析、结构表征及抗肿瘤、超级电容性能等领域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在《Chem Commun》、《J. Mater. Chem. A》、《Chem. Eur. J.》、《Adv. Healthcare Mater.》、《Mater. Today Energy》、《Inorg Chem》、《Dalton Trans.》、《CrystEngComm》、《Appl. Catal. A: General》等国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3项。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 于卓/文 执行编辑:洪珊珊 责任编辑:刘程程 杨晓玉 文字来源:以上文字来源于科研处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张宇琪、宋瑞在微观世界里,有一大类分子存在手性异构体,它们像是人的左右手,互为映像,但如何旋转都不会重叠。但药物中,“左手”和“右手”手性分子的作用可能有天壤之别。如何控制手性分子的合成,一直是摆在科学家面前的一道难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周其林带领课题组,在手性药物合成等研究上潜心多年。近日,周其林及朱守非团队在世界权威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研究论文,讲述了研究团队用一种新颖的双催化剂协同催化合成手性氨基酸的策略。这一研究成果,解决了困扰不对称催化领域半个多世纪的难题。他们解决了一直困扰科学家的难题周其林所带领的课题组主要从事金属催化的有机合成反应、不对称催化、手性药物合成等研究。经过“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潜心攻关,周其林课题组设计发展出了一类全新的手性螺环配体骨架结构,又从这类骨架结构出发,合成了数百个系列手性螺环配体和催化剂。这些催化剂被国内外同行称为“周氏催化剂”。课题组成员,现任南开大学化学院院长朱守非说,“课题组成立20年来,一直兢兢业业地做一件事情,在催化剂的研究上一点点精益求精。化学,是需要工匠精神的。”科研成果的背后,是这些课题组成员们苦心孤诣,潜心科研。不少化学学院的学生说,经常看到周其林老师办公室的灯光亮到深夜。由于在合成化学研究中作出了卓越贡献,周其林在2012年获得首届中国化学会手性化学奖;2018年又获得第三届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11月22日,周其林及朱守非团队再次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双催化剂协同催化合成手性氨基酸,解决了科学家们一直以来想直接利用脂肪胺来高效合成手性胺类化合物的难题。朱守非说:“从未觉得科研是件枯燥的事儿,在实验室做实验就像破案一样,不知不觉就沉迷其中,会产生很多奇思妙想。”▲周其林(右三)在指导学生做实验。(资料图片)南开百年,化学人科研报国周其林和朱守非的研究一直在传承南开化学人服务国家发展实践的爱国理念。南开大学化学学科起源于1919年建校伊始的理科“化学门”,两年后,邱宗岳先生创建化学系,成为我国高校最早建立的化学系之一。1928年,张伯苓指出要“知中国,服务中国”,自此南开大学确立了“土货化”办学方向,即“贴近中国国情”“扎根本土实际”。应用化学研究所等一系列直接为社会服务的系科和研究机构应运而生,独开风气之先。1956年,何炳林、陈玉茹夫妇从美国回到母校南开大学任化学系教授。在简陋的科研条件下,何炳林在两年时间里合成出当时世界上已有的全部离子交换树脂品种,为核燃料铀的提炼作出巨大贡献。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时任南开大学校长的杨石先响应我国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毅然放弃深耕几十年的药物化学研究,转向国家急需的有机农药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百年来,南开大学化学人血液里流淌着的爱国初心、报国之志,也深刻影响着周其林、朱守非二人。曾有人问朱守非,课题组在手性催化剂上解决了什么“卡脖子”的问题,朱守非答,“正是因为我们的研究,让其他人不能卡住我们的脖子,让中国在催化剂研究上有足够的声音。”“周氏催化剂”因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和选择性,被国内外同行所称道。目前“周氏催化剂”已成为合成化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被全球40多个研究单位借鉴使用,还被多家制药公司用于数十种手性药物及其中间体的生产。南开大学副校长、化学学院教授陈军说,一批批从化学学院毕业的学子从未忘记要为国家、为社会服务。化学研究应该顶天立地,既要重视基础研究,又要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服务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周其林给学生上课。“探索化学世界,是最幸福的事”在周其林的办公室里,上百份档案袋整齐摆放,封面上工工整整地写着学生的名字,里面是他悉心保留的每名学生的实验报告。在周其林看来,这是他最宝贵的财富。在南开大学,周其林的课题组面向全校学生开放,无论本科、硕士或博士,只要对他的研究方向感兴趣,都可以到他的实验室里体验一番。周其林说,对于各种各样的人,只要愿意学化学,他都愿意为此花“一点时间、一点精力”。课题组每周开一次组会,学生们偶尔会请假,但周其林从不缺席。有时出差回来,他一下飞机就拎着箱子赶回学校参加组会,听取学生的汇报讨论情况。对于同学们提交的实验报告,返回来时通常是“一片红”,甚至标点符号都会改动。周其林曾说,我们要在科研中创造出一些新的物质,这些物质如果不被我们创造出来,或早或晚也会被其他人创造出来;但我们的学生,我们不去“催化”他们成长成才,谁又能去做这件事呢?育人,是教师的责任和“初心”。立德树人,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的“师魂”一直在传承。抗战年代曾经有不少师生同赴沙场,新中国成立之后,李正名在杨石先老师的引导下走上农药化学研究之路,直至今日,无数的学子在南开教师的引导下,寻求科研之真谛。朱守非初进南开,便师从周其林教授,从此便整个身心都扑在化学研究中。他曾开展了一个将手性螺环磷氮配体用于催化非官能团烯烃的不对称氢化的研究,但是在研究中却遇到了困境。“周老师通过提问引导我进一步明确科学问题,完善想法,提升研究的高度和深度。”朱守非说,这种指导方式让他受益匪浅,真正喜欢上科学研究。在周其林不断地启发下,朱守非成功将该催化剂用于具有强配位能力的亚胺和不饱和羧酸的氢化中,并得到很高的活性和选择性,其中不饱和羧酸的氢化后来还被世界500强企业罗氏公司用于手性药物的生产中。花甲之年的周其林和不惑之年的朱守非都已成为不少南开学子的科研引路人。“泡”在实验室十多个小时、指导学生科研论文、参与教学工作、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他们每天的日子简单又充实。“在实验室里做研究,和学生在一起探索迷人的化学世界,这是最幸福的事。”朱守非说。
6月4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特任教授戴志高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化学顶级刊物《化学评论》上发表题为《自然孕育于二维材料中的人工超光子学》的综述论文。自然孕育于二维材料中的人工超光子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仇成伟教授、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鲍桥梁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论文围绕层状二维材料和超材料的交叉重叠部分两个研究领域展开研究。超材料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人工材料,例如负折射、完美透镜、亚波长成像和隐身,而使用基于层状二维材料的超材料,以实现超光子特性的可能性已得到了广泛证实。二维材料具有高度的可调谐性和可调整性,易于被进行微纳加工,此外还具有天然负折射、天然各向异性、甚至天然双曲色散等多种光学特性,层状二维材料与常规超材料的结合有望实现多种预期应用。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们阐述了超材料的概念及其相关的超光子能力是如何自然地在层状二维材料中诞生。层状二维材料多功能性使得构造新颖的光学器件成为可能,器件可在从可见光到太赫兹的宽频率范围内工作,并且具有低损耗、高速、可调性和小型化等特点。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将光子学、光电子学和表面等离激元光子学领域与超材料领域联系起来,并为层状二维材料启发的超光子器件未来创新提供见解。此篇文章将有益于广泛的科学人员,包括物理学家、材料科学家、化学家、设备和光学工程师,内容涵盖了基于二维材料的天然超材料基本结构、材料工程、基础物理、光子和光电器件等。超材料与二维材料的重叠。超材料与二维材料互相促进发展历史戴志高主要从事极化激元增强和低维光电材料研究,目前在李国岗教授“无机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科研团队。未来,他将重点围绕新型极化激元增强光电材料应用研究开展工作。纳米矿物材料及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材料与化学学院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单位。胡光维博士、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欧清东博士后、西安交通大学张磊研究员、美国耶鲁大学夏丰年教授以及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Francisco J. Garcia-Vidal教授为该论文做出了贡献。(来源:中国地质大学 文字编辑 庞伟红 通讯员李晓晔)
唐家辉、卞雯在学校实验室。冠霖摄日前,我市新华中学高三年级学生唐家辉、卞雯收到了《化学教与学》杂志社寄来的样刊。两位同学的研究成果《铁碳球处理燃料废水模拟实验研究》被这一省级期刊正式刊发。普通高中生的研究论文为何能在专业期刊发表?记者进行了采访。 高中生化学研究成果登上省级专业期刊 据介绍,《化学教与学》杂志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唐家辉、卞雯同学的研究成果《铁碳球处理燃料废水模拟实验研究》就发表在该杂志10月下半月的一期上。唐家辉、卞雯现在读高三,这个研究成果是他们历经一个学期时间取得的。“我们两人都是学校化学社团的成员,一直对化学有着浓厚兴趣。”唐家辉、卞雯表示,“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省级期刊上,心里很激动,这是对自己努力的认可。”在学校化学社团陈云老师指导下,两位同学借助学校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基于现代分析技术的高中化学拓展课程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经过多次讨论研究,并不断实验验证,历时一个学期,终于实现了利用实际工业使用的铁碳球材料,对刚果红、亚甲基蓝和靛蓝三种印染材料进行模拟废水处理,并成功解析回收再利用。“这一研究成果同时获得第30届扬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和第30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奖。”陈云老师介绍。对化学的浓厚兴趣是两人取得成绩的关键 在陈云眼中,唐家辉、卞雯都是对化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两人的化学学习投入度很高,也肯吃苦,暑期社团活动常常从早上八点忙到傍晚五点,除去中午1小时休息,其余时间都全身心投入到研究中。”唐家辉介绍,“铁碳球处理燃料废水模拟实验研究”简单说来就是将铁碳球用细线悬挂到燃料废水中,长时间放置后将铁碳球取出,用试剂将铁碳球吸附的燃料还原出来。“在铁碳球处理燃料废水模拟实验中,我们遇到苯酚材料在空气中容易氧化的情况。实验中一次次失败,再一次次重新再来,最终取得了成功。”在唐家辉看来,化学并不是纯理科,而是文理综合性的学科。“化学基本公式以及一些原理需要记忆准确,却又不是死记硬背。同时,化学学科非常重视综合运用,需要较强的动手能力。”“高一的时候进入化学社团,特别喜欢化学反应的过程,觉得很奇妙,对化学实验操作也有着浓厚兴趣。”卞雯告诉记者,作为女生,她喜欢色彩艳丽的化学反应,经常在化学实验室一泡就是大半天。据了解,新华中学一直注重学生社团建设,并以此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2019年,学校在原有33个学生社团基础上又增加了舞狮、瑜伽、古琴数学建模、化学应用等社团,形成了包括学科拓展、文学欣赏、艺术欣赏、表演艺术、智能艺术、民间艺术等在内的9大类36个学生社团。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不同潜能的学生发展创造了宽阔的平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记者刘冠霖
今天我们来分析物理化学领域期刊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JCP),ISSN号为0021-9606。JCP期刊历史悠久,由美国物理联合会(AIP)出版,是一本国际性的,经过同行评审支持开放获取期刊,2019年影响因子为2.991。1期刊信息主编信息:Tianquan (Tim) LianEmory University, Atlanta, Georgia, USAJCR分区:化学,物理Q2,物理、原子、分子和化学Q2中科院分区:收稿范围:JCP期刊关注有关现代化学物理学和物理化学所有领域的前沿研究。涵盖的主题:理论方法和算法与化学物理学的几乎所有分支相关的高级理论和计算方法;先进的实验技术在探索结构,动力学和反应性的实验方法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并有可能为化学物理研究开辟新的途径;原子,分子和簇原子,分子和团簇科学方面的实验和理论进展;液体,玻璃和晶体诸如分子动力学,相变,计算机模拟,玻璃化转变,成核,统计热力学,非晶态材料,凝聚态光谱,核量子效应,传输性质,结晶固体,电解质和水;表面,界面和材料材料,表面和界面的结构,动力学,特性和化学反应性的基本理解方面的重要进展;聚合物和软物质纳米和微米级结构的系统的化学物理方面发表了重大进展;生物分子与网络分子,细胞和有机体规模的系统的生物化学物理学和生物物理学方面发表了重要进展2发文量趋势2019 (2,116) 2018 (2,124) 2017 (2,078) 2016 (2,220) 2015 (2,545) 2014 (2,871) 2013 (2,831) 2012 (2,621) 2011 (2,725) 2010 (2,209) JCP期刊目前每月出版4期,每年48期。期刊近10年发文量每年都超过2000篇,2020年目前发文量已超过1000篇,预计会保持往年水平。从2017-2019年的统计结果来看,期刊的发文量排名第一的是美国,达2445篇;德国1065篇排名第二;国人发文量667篇排名第三,后面依次是法国(528)、英国(502)。3影响因子趋势JCP期刊的影响因子长期在3分上下起伏,最高分没有突破4分。2019影响因子为2.991,较上一年略有下降,预计2020年影响因子会维持在往年水平。4自引率JCP期刊2019年自引率为21.940%,已超过20%安全范围,需警惕了。5发文速度JCP期刊官网文章发表周期没有参考价值。6版面费根据JCP期刊官网说明,期刊文章不需要版面费,但如选择完全开发获取(OA)则要支付版面费3500美元,接近24000元人民币,有点高。7总结《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期刊虽然历史悠久,但影响因子长期在3分上下起伏,没有突破4分。期刊年发文量巨大,近10年保持在2000篇以上,国人发文量排名第三,可以说对国人比较友好。需要警惕的是,期刊自引率比较高,已超过20%安全范围,达到21.940%,如继续上升到30%以上,就有可能被踢出SCI收录。以上分析仅供参考,祝您发文顺利!
活体环境中神经化学物质精准监测一直是神经化学研究的瓶颈之一,现在这一状况有望缓解。近日,国际化学领域顶级期刊《德国应用化学》发表湖大化院刘志洪教授团队突破性研究成果,团队首创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调控光电化学信号新策略,让活体神经化学物质的精准监测变为可能。湖北大学为该研究成果第一单位,化学化工学院博士后叶晓雪、2020级博士生王星为论文第一作者,广州大学韩冬雪教授、湖北大学刘志洪教授为通讯作者。叶晓雪介绍,神经递质、自由基等神经化学物质在脑神经信号的传递和代谢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其浓度变化与许多生理及病理过程密切相关,但活体环境高度复杂,动态精确监测活体中神经化学物质水平的变化十分困难。目前,原位电化学分析法和光电化学分析法可用于神经化学物质的活体原位监测,但活体环境干扰大,精确度欠佳,限制因素多,效果都不理想。基于上述问题,该团队另辟蹊径。他们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原理,设计合成对待测物质特异性响应的纳米荧光探针,并利用光电复合材料组成光电微电极。在特定波段红外光激发下,探针在活体内与待测物质产生特异性反应后,被抑制的纳米材料恢复发光,从而激发光电材料产生光电流信号,根据电流信号强弱就能测定待测物质浓度。叶晓雪说,该方法解决了电分析及光电分析在复杂体系中选择性不足且难以检测非电活性分子的关键问题,选择性好,灵敏度高,适应性强,为活体、细胞等复杂生物体系的准确分析提供了新思路。目前,他们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大鼠缺血再灌注和热惊厥模型中脑内二氧化硫水平的监测,验证了该方法在活体分析中的可行性。更重要的是,该方法具有通用性,也可用于其它多种神经化学物质的原位检测。近年来,世界顶级刊物屡见湖大身影。2018年11月,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了生命科学学院焦晓国教授、张士昶副教授参与合作的研究论文《一种跳蛛的长期哺乳行为》。2019年4月,物电学院朱斌教授团队在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登上《自然·通讯》。2020年,生命科学学院、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李爱涛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先后登上《自然·通讯》和《细胞》杂志。来源:湖北大学 文/向正鹏 鲜文涛 图由本人提供 编辑/向正鹏
今年上半年,我校化工学院刘平乐教授团队先后在《应用催化B》(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催化学报》(Journal of Catalysis)、《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ry )、《美国化学会应用材料与界面》(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顶级期刊发表研究成果。今年1月,刘平乐教授团队在催化领域顶级期刊连续发表了2篇论文。“氮掺杂碳纳米管无金属加氢催化剂高效催化硝基苯加氢反应(Nitrogen-doped carbon nanotubes as a highly active metal-free catalyst for nitrobenzene hydrogenation)”发表在《应用催化B》(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为14.229),第一作者是熊伟副教授,通讯作者是刘平乐教授。该成果通过杂原子改性得到碳纳米管非金属催化剂,因不含金属组分但却拥有媲美金属的加氢催化性能,具有极大的研究意义和环保价值。“疏水改性核壳MOFs纳米反应器中肉桂醛转移加氢制备肉桂醇:金属-N键作为活性位点的识别(Transfer hydrogenation of cinnamaldehyde to cinnamyl alcohol in hydrophobically modified core–shell MOFs nanoreactor: Identification of the formed metal–N as the structure of an active site”)在《催化学报》(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为7.723)上发表,第一作者是博士研究生崔海帅,通讯作者是刘平乐教授和熊伟副教授。该研究成果与现有催化剂相比,在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和避免使用碱性添加剂的条件下,实现了高效的制备肉桂醇,符合绿色催化的原则。今年4月,刘平乐教授团队在化学类顶级期刊《绿色化学》(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为9.405 )上发表题为“萘一步催化胺化高收率制备萘胺(One-step catalytic amination of naphthalene to naphthylamine with exceptional yield)”的最新研究成果,第一作者是郝芳副教授,通讯作者是刘平乐教授。该成果首次采用钒基催化剂,将萘通过一步反应成功合成萘胺。相比传统的硝化还原方法,该一步法在极大简化工艺步骤的同时将催化剂的成本大大降低,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今年5月,刘平乐教授团队在美国化学会顶级期刊《美国化学会应用材料与界面》(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为8.69)上发表题为“选择性Cl修饰赤铁矿纳米晶面用于高效催化氧化环己烷:新形成的Cl-O活性位点的识别(Selective Cl-decoration on Nanocrystal Facets of Hematite for High-efficiency Catalytic Oxidation of Cyclohexane: Identification of the New Formed Cl-O as Active Sites)”的研究论文,第一作者是博士研究生吴生焘,通讯作者是刘平乐教授和王聪慧博士。该研究通过对纳米晶体表界面上合理的原子调控,从原子尺度上对催化剂的“构效关系”进行深入理解,发现赤铁矿各晶面经卤素原子Cl修饰后能同时提高环己烷转化率和KA油的选择性,并通过DFT计算对催化反应的活性位点进行了识别,具有很高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团队合影)刘平乐教授团队成员由3名副教授(熊绍锋、郝芳、熊伟)、2名博士(王聪慧、吕扬)、36名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组成,主要研究方向为催化材料与催化反应工程、化工新产品与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等,其成员入选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芙蓉学者”特聘教授、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等。近年来,团队与挪威理工大学、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美国韦恩州立大学、荷兰屯特大学、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中南大学等国内外大学与科研机构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现已完成国家自科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科基金项目等20余项,在研国家自科基金项目2项、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攻关类项目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完成企业横向技术开发和转让项目10余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湖南省青年科技奖等荣誉。【湘潭大学新媒体中心】【来源:湘潭大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科研绘图有针对性投稿,会事半功倍文:KEKE/SCI-HUA.com科画上一期科画介绍了国际期刊及影响因子排名,详情见最新科研期刊影响因子排名,各期刊投稿插图解读,SCI收录神速本期SCI-HUA科画介绍的是国内SCI期刊及形象因子Top10。1.CELL RESEARCH2017-2018影响因子15.393《CELL RESEARCH》中科院主管的一份月刊, 期刊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基础研究方面具有国际权威性和广泛的研究领域,包括细胞生长、分化与凋亡、信号转导、干细胞生物学与发育、染色质、表观遗传学与转录、小RNA功能与机制、癌症生物学、免疫与分子发病机制,分子和细胞神经科学,植物细胞生物学,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2.FUNGAL DIVERSITY2017-2018影响因子14.078中文名《真菌多样性》,由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主办。2011年3月,昆明植物研究所与泰国菌类研究基金会主任、《真菌多样性》创刊人 K. D. Hyde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合作办刊。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在真菌特别是高等真菌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有较好的积累,建立了我国第二大真菌标本馆,在真菌系统学、真菌化学、真菌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创新成果。期刊的宗旨和定位是:发表真菌学科高水平的创新性研究成果,特别是在真菌多样性、系统学、分子系统发育及进化等方面的重要原创性研究论文,促进真菌学的发展和国际学术交流。.3.Bone Research2017-2018影响因子12.354《Bone Research》成立于2013年。编委会由国际杰出科研人员组成。主编是四川大学周学东教授,创始编辑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徐曹教授,执行主编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Thomas L. Clemens教授。副编辑由国内外骨科学的顶尖研究人员组成。期刊专注于骨骼生物学,病理生理学和再生的基础和临床方面,并支持基本调查和骨骼相关临床研究的最重要发现。该期刊的目的是促进全球传播骨相关生理学,病理学,疾病和治疗方面的研究。4.National Science Review2017-2018影响因子9.408《National Science Review》(《国家科学评论》)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是一本科研行业评审类期刊,主旨为回顾中国和世界各地科技的前沿发展。期刊涵盖自然科学的所有领域,包括物理和数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和信息科学。主编为白春礼院士,常务副主编为蒲慕明院士,编委会由153名国际知名科学家组成,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占46%,国际编委占41%。5.Molecular Plant2017-2018影响因子9.326Molecular Plant创刊于2008年,由Molecular Plant上海编辑部与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OUP)合作出版。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IPPE)与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CSPP)主办,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生命科学期刊社承办。6.Nano Research2017-2018影响因子7.994《NanoResearch》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和施普林格公司合作出版。是一份经过同行评审的国际和跨学科研究期刊,专注于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的各个方面。为读者提供了一系列极具吸引力的权威和综合评论,以及通信和全文格式的原创前沿研究。7.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2017-2018影响因子7.551由中国免疫学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同主办,由曹雪涛院士和田志刚院士共同主编。是我国免疫学领域唯一的SCI期刊,2010年加盟自然出版集团(Nature Publishing Group, NPG)。目前已被全球著名数据库收录,其中包括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美国《化学文摘》、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PubMed》、美国《SCImago》、《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期刊涵盖涵盖基础免疫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我们对宿主免疫反应的最新信息和进展,包括体外和体内免疫反应。8.Protein & Cell2017-2018影响因子6.228《Protein&Cell》 是一本同行评审的国际期刊,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生科院和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联合创办,由Springer负责海外发行。发表文章有关生物学和生物医学多学科领域最新发展,期刊重点是蛋白质和细胞研究。该学科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细胞生物学,肿瘤学,遗传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干细胞,植物科学,蛋白质科学,结构生物学和转化医学。此外,期刊还提供有关中国研究政策和资金趋势的最新研究重点,新闻和观点以及评论。9.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2017-2018影响因子5.595《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是国际同行评审的期刊,由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共同主办。期刊专注于分子和细胞生物学之间的横截面的跨学科研究以及生命科学等学科,比如干细胞研究,信号转导,遗传学,表观遗传学,基因组学,发育生物学,免疫学,癌症生物学,分子发病机制,神经科学和系统生物学。JMCB的文章反映了当前生命科学学科的融合趋势,有助于传播具有不同寻常意义和广泛科学兴趣的研究结果。
一、 Nature简介:英国著名杂志《Nature》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自从1869年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影响因子40.137(17年数据)。其办刊宗旨是“将科学发现的重要结果介绍给公众,让公众尽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识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进展”。《Nature》网站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不仅提供1997年6月到最新出版的《Nature》杂志的全部内容,其姊妹刊物《Nature》出版集团(The Nature Publishing Group)出版的8种研究月刊,6种评论杂志,2种工具书。网站主页:https://www.nature.com/Nature子刊名单及链接地址:https://www.nature.com/siteindex/index.htmlNature子刊简介:TitlesIntroction in ChineseNature Nature周刊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科技期刊之一,自1869年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其办刊宗旨是“将科学发现的重要结果介绍给公众…,让公众尽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识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进展。”Nature Biotechnology提供生物科技及应用微生物领域中高品质研究论文。期刊收录范围涵盖生物学,生物医学,农业,及环境科学领域关系议题。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Chemical BiologyNature Chemical Biology致力于在化学、生物学和应用学科的交叉领域发表顶级的原始研究论文和评论文章。本刊创刊于2005年,其范围按照以下四个主题来组织: 化学和生物合成 通过化学扩展生物学 生物中的化学机制 通过生物学扩展化学Nature ChemistryNature Chemistry是一个专门发表介绍化学所有领域最重要、最尖端研究工作的高质量论文的月刊。化学经常被称作是一门核心学科,它在物理学和生物学等学科之间起一个桥梁作用,与工程和医学等多种不同的其他学科都有交叉。Nature Chemistry目的是将化学所有子学科的科学家聚到一起,通过提供一个关于这一学科的均衡观点、同时帮助推动不同化学领域之间的思想交流,从而成为化学界的一个重要资源。除了反应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这些传统核心领域的研究成果外,本刊还将介绍更大范围内的化学研究工作,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催化、计算和理论化学、环境化学、绿色化学、药物化学、核化学、聚合物化学、超分子化学、以及表面化学。其他交叉学科的话题如生物无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有机金属化学和物理有机化学等也将是本刊所要覆盖的内容。Nature Climate ChangeNature Communications是一个仅在网上出版的多学科杂志,专门发表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各领域的高质量研究论文。本刊发表的论文代表对于每一领域内的专家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的重要进展。Nature Genetics提供基因学领域中最高品质研究论文。期刊收录范围涵盖人类基因及基因组,实验胚胎学,癌症,染色体生物学及基因科技。除了研究论文,还提供新讯观点,报导其他期刊上重要文章的研究聚焦(Research Highlights),概要讯息与探讨基因发展相关议题的专文,所涵盖的议题幅度广泛。Nature GeoscienceNature MaterialsNature Materials是一个多学科刊物,发表整个材料科学和技术领域最高水平的研究工作。Nature Materials是材料科学领域最好的刊物,也是物理学和化学领域发表原始研究工作的所有刊物中最好的一个。本刊覆盖以下专业领域: 工程和结构材料 有机和软材料 仿生材料、生物医学材料和生物分子材料 光学材料、光子材料和光电材料 磁性材料、超导材料和电子材料 催化材料和分离材料 能源材料 纳米材料和过程 液体、表面和界面 计算、模拟和材料理论 设计、合成、处理和定性方法Nature Medicine目标和范围: Nature Medicine为生医研究期刊,致力于发表生医研究领域最新颖的进展议题。文章内容涵盖癌症生物学,心血管研究,基因疗法,免疫学及疫苗发展,神经科学。另外收录来自生医研究领域的新讯观点及评论文章,提供完整咨询。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Nanotechnology旨在吸引整个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领域的读者,迄今已经发表的研究论文包括: 柔性纳米电子学 纳米线生长 基于NEMS的超灵敏悬臂 来自聚合物纳米线的激射 通过电子结构来对碳纳米管进行分类 共价键自组装 用碳纳米管进行肿瘤定位 基于病毒的生物催化剂Nature PhotonicsNature Photonics是一个专门发表光发生,操纵和探测所有领域研究成果的月刊,覆盖范围从光的基本性质研究和关于光怎样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的研究,一直延伸到光电装置的最新设计及利用光子的新兴应用。Nature PhysicsNature Physics发表纯物理和应用物理领域最高质量和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我们所涉及的专业领域包括半导体和超导体,量子信息和非线性光学,器件物理学和黑洞;实际上我们涉及物理学的所有方面。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二、 Science简介:《科学》(英语:Science)是美国科学促进会(英语: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AAAS)出版的一份学术期刊,为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科学》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期刊之一。该杂志于1880年由爱迪生投资1万美元创办,于189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科学团体“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的官方刊物。全年共51期,为周刊,全球发行量超过150万份。 网站主页:http://science.sciencemag.org/ Science子刊名单及链接地址:http://www.sciencemag.org/journals?_ga=2.192765416.313427146.1529804705-1275651025.1529804705三、 Cell 简介:《CELL》(《细胞》)是一种美国爱思维尔(Elsevier)出版公司旗下的细胞出版社(Cell Press)发行的关于生命科学领域最新研究发现的杂志 [1] 。《细胞》(Cell)为一份同行评审科学期刊,主要发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最新研究发现。《细胞》刊登过许多重大的生命科学研究进展,与《自然》和《科学》并列,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杂志之一。其2010年的影响因子为31.957,高于《科学》的影响因子(31.027),接近《自然》的影响因子(38.597),表明它所刊登的文章广受引用。网站主页:https://www.cell.com/cell/homeScience子刊名单及链接地址:https://www.cell.com/cell/ai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