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行业发展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石化和化工行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石化和化工行业“十四五”发展思路1.1“十三五”石化和化工行业发展成就与特色(一)“十三五”石化和化工行业取得的成就1)行业整体规模稳步发展2019年我国石化和化工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17万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10.56%,石化和化工行业利润总额5054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的8.2%。从行业利润率上来看,2016-2018年行业利润率连续增长后,2019年有所下降,2019年行业利润率4.5%,同比下降25%。石油和化工行业主营收入利润率5.45%,同比下降19.5%,其中:上游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主营收入利润率为14.8%,同比下降6%;石油加工业主营收入利润率2.4%,同比下降45.2%;化工行业主营收入利润率5.8%,同比下降15.8%。从分行业利润来看,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业、合成材料制造业利润总额最高。受2020年疫情影响,预计“十三五”时期我国石化化工行业将实现5%-6%的平均增速。2)去产能取得显著成绩。“十三五”期间,受供给侧改革推动,产业升级成效显著,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成绩显著。2015-2018年,石化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减少1947家。“十三五”期间,我国共淘汰落后炼油装置产能9175万吨/年,合成氨、尿素、氮肥、磷肥、电石、硫酸、农药原药等产能实现净减少,其中尿素、氮肥、电石产能分别减少1133万吨/年、465万吨/年、400万吨/年。“十三五”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成绩显著数据来源:石化和化工行业“十四五”规划指南3)技术创新水平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我国石化和化工行业的创新体系已经由社会第三方创新为主的体系逐渐形成了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实现了基础研究和市场需求有机结合。一批自主技术实现了工业化,多项自主技术开发技术取得突破。4)绿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15-2019年期间,炼油企业加氢裂化和加氢精制装置能力提高9%,丙烷脱氢产量占比提高4%,直接氧化法环氧丙烷和环氧氯丙烷清洁工艺已经或正在进入工业化;现代煤化工能耗持续下降;磷石膏综合利用水平提高7%;纯碱行业通过鼓励“精料”从源头减少污染产生;氯碱行业的膜法盐水精制、膜法脱硝、高密度自然循环膜(零)极距离子膜电解槽、干法乙炔、低汞触媒、100m3以上大型聚合釜、余热回收、盐酸深度脱吸、PVC聚合母液处理和电石渣综合利用等一批节能减排的新技术开始再行业内得到推广,国产化离子膜制造、氧阴极(ODC)电解槽、煤粉等离子制乙炔等国际尖端技术的研发稳步推进。行业提质增效明显数据来源:石化和化工行业“十四五”规划指南5)基础产业聚集发展水平提升。截至2019年底,全国石化化工产值已有约60%来自于化工园区或基地。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化工园区的规划、布局、建设和管理水平有明显提高,城市人口密集区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大江大河流域化工企业治理工作正在予以实施,全国化工园区标准化认定工作已经全面开展。6)化工新材料创新步伐加快①工程塑料和特种聚烯烃树脂产能规模迅速提升,聚碳酸酯、聚酰胺工程塑料、茂金属聚烯烃和高端EVA树脂规模化发展。特种合成胶和弹性体发展活跃。可降解材料发展得到关注;②2015-2019年,电子化学品行业平均年增长率17.5%,远高于同期6.4%左右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在工业经济中的领先作用进一步凸显;③我国在无机膜、水处理膜、特种分离膜、离子交换膜、锂电池隔膜、光学基膜、光伏用膜等领域均实现了一定的技术进步,国产产品市场占有率逐步扩大。7)国际合作稳步推进,多元化资本活跃①我国对外合作活跃,“十三五”期间建设了中东、东南亚、中亚俄罗斯和中东欧产能合作基地,促成了专利技术引进与合作、并购、投资、工程总承包等多个项目的实施落地;②专用化学品、合成材料、有机化学原料等出口增长较快,合计占化工行业出口交货值比重的49.1%,三年提升2.8个百分点。③民营企业涉足领域从基础化工产品、有机化工原料到石油化工,已遍布石化化工各个领域,已形成经济规模不等、专业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一些民营企业已跻身国家石化化工行业乃至世界石化行业领域前列。(二)“十三五”石化和化工行业存在的问题1)资源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原油价格中低位为常态,行业经济下行压力大;2)国际市场环境较复杂,部分产品出口受阻,国内消费市场需求升级,解决供给结构性短缺难度加大;3)石化产业链发展不均衡的矛盾显现,新一轮产能释放,同质化竞争苗头凸显,竞争加剧;4)现代煤化工升级示范项目推进缓慢。传统行业产能绩效水平偏低,结构优化任务重;5)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基础研究推动产业化进程慢;6)化工企业数量过多,集中度偏低,同质化现象较严重,领军企业少。化工园区数量过多,配套水平差异大;7)节能、环保和安全生产水平有待提高;8)产品应用研究弱,进入市场以大宗产品和基础通用料为主;在投资、生产经营和技术研发方面重产品、轻应用,定制化应用很低。1.2“十三五”石化和化工行业发展形势和行业特征分析(一)“十三五”石化和化工行业发展形势国际石化行业近期变化特征:增速放缓背景下,高端、差异化发展道路1)全球化学品市场继续增长,但增速减慢。2019年全球化学品产量增长1.2%,其中欧洲化学品产量下降了0.4%,亚洲地区,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化学品产量也出现下降;2)原油价格中低位运行,供需格局逐步转变。“十三五”后半期,国际能源价格持续推进再平衡的过程,保持在50-70美元/桶的中低位震荡。国际能源市场将会出现严重过剩的状况,进一步倒逼能源价格下跌;3)技术产业革新加剧竞争,推进高端差异化发展。美国页岩气革命使其成为全球低成本化学品生产基地。2018年美国化学工业实现310亿美元贸易顺差。中东化学工业也发生着深刻变化,随着乙烷供应量减少,产品差异化、高端化是主要转型发展方向。国内石化和化工行业现状:定制化生产及服务、基础研发应用有待继续增强1)价格下滑,影响行业经济效益。2019年,石化产品市场价格大幅波动,价格总水平在连续两年上涨后再度下降。然而,成本持续高位运行,全行业营收成本增幅3.1%,高出营业收入增幅1.8个百分点。2019年全行业营收增幅1.3%,行业利润总额降幅达到14.9%,其中油气开采利润+1.8%,炼油行业利润-42.1%,化学工业利润-13.9%。2019年,价格下降是影响行业效益的主要原因,主要产品价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乙二醇全年均价同比下降33.70%,乙烯、硫磺、甲醇价格分别下降29.3%、28.3%、25.4%。2019年主要石化产品产量增长数据来源:石化和化工行业“十四五”规划指南2019年能源及全球主要石化和化工产品消费数据来源:石化和化工行业“十四五”规划指南2019年主要化工产品价格下降数据来源:石化和化工行业“十四五”规划指南2)资源进口量较大,石化化工产品贸易逆差收窄。从进出口角度看,我国原油和天然气进口量大,逆差约2788亿美元;成品油出口增长较快,顺差约90亿美元;下游化工产品进出口逆差约52亿美元。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单体,属于化工产品中进口量和贸易逆差较大的品种。2019年,三类合计逆差506亿美元。由于进口量巨大,部分品种存在进口替代空间,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出口产品含量和价值需要提升。石油和化工行业2019年贸易顺差数据来源:石化和化工行业“十四五”规划指南2019主要合成材料供需平衡数据来源:石化和化工行业“十四五”规划指南石化和化工行业主要进口量变动(1)石化和化工行业主要出口量变动(2)3)我国化工企业数量多,与国际水平相比企业效益差距大。从2019年《财富》发布的世界500强榜单上看,中国企业上榜数量129家,首次数量上超越美国。但是中国企业存在大而不强的情况,从利润的角度看,上榜美国石化企业平均利润52.8亿美元,中国企业平均利润仅19.2亿美元,是美国上榜企业的36%。4)化工园区偏多,中小企业产业转移活跃,布局优化任重道远。我国园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化工园区发展呈现过热态势;②与园区规划缺乏统一协调;③产业雷同现象比较严重;④部分园区缺乏持续发展能力;⑤部分园区应急能力不足。5)产品定制化生产和服务、应用性研究偏弱,影响产品的市场拓展价值。①目前市场供需仍然存在结构性问题,供应侧生产能力大、产量高,但下游高端及定制化需求得不到满足。②目前进入市场终端产品特征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我国产品以大宗和中低端产品为主,多数品种解决了有无和多少的问题,但优劣的问题尚未解决。产品及牌号的原创性、引领性发展相对缺乏。投资、生产经营和技术研发策略以生产工艺为主导,关注规模、成本、产品指标等,但应用开发投入不足、用户体验重视不足。材料生产、加工装备、材料应用各领域相对脱钩,合成材料企业为终端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偏弱。(二)未来行业特征分析1)未来行业发展面临的宏观形势①全球石化行业变革带来冲击。目前全球工业价值链呈现收缩趋势,各国都在实现提高基础产品自给率,并通过高端产品打入国际市场。②资源结构变化、全球价格低迷推动全球石化格局重建。③疫情及保护主义加深对国际石化产品市场影响。④安全能源环保约束显著加强。2)未来发展所面临的行业特征:提升资源保障、原料多元化供应①我国油气资源对外依存高的态势仍将继续存在,需关注资源保障和原料多元化。②部分产能过剩仍将存在、提高生产效率任务艰巨。从2018年开工率看,多数重点产品开工率不足80%,目标2025年重要产品(除农药)开工率可以达到80%以上。③化工市场呈现强烈的差异化增长,高端化需求增强。从产品端来看,未来电子化学品和高性能纤维将保持10%以上的需求增长速度,高性能树脂、异戊橡胶、热塑性弹性体、聚氨酯、无机新材料、顺酐、功能性膜材料、苯酚、双酚A、高端聚烯烃、工程塑料、环氧乙烷、乙二酸、精细化工、氟硅树脂、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MDI等预计将有5%-10%的需求增速。2018-2025年市场需求增长速度(预测)④低碳产业发展的趋势增强,绿色环保要求趋严。首先,世界各国低碳产业发展趋势增强,氢能技术发展可能促进全球能源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其次,美国页岩油成本逐步降低,大量用于化工原料,中东轻烃、凝析油产量和出口增加。节能环保方面,水资源管理、节能减排要求更加严格,环评等对项目和化工工园区推进的制约将更加明显。⑤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约化发展程度。第一,要优化资源要素配置、集约要素投入、提高要素质量及要素组合方式的调整增加石化化工行业竞争力和效益。第二,要提升产业集中度和行业竞争力,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第三,化工园区已成为推动我国化工行业向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的重要途径。第四,在东部地区形成一批世界级石油化工基地和西部地区形成一批大型的煤炭深加工基地,将是我国石化化工行业实现集约化发展的重要标志。1.3“十四五”我国石化和化工行业发展思路(一)“十四五”石化和化工行业发展的总思路1)推进石化高质量发展,以“去产能、补短板”为核心,以“调结构、促升级”为主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新阶段。2)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不断优化。3)按照“重质轻量”的原则,着力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我国向石化化工产业强国迈进。(二)“十四五”石化和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协调发展(三)“十四五”石化和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原则:以强化提升石化产业、优化整合传统化工、大力发展化工信材料、升级完善新型煤化工、加速布局集约绿色发展作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导方向,推动我国石化和化工产业质量、生产效率和效益水准的转型升级,到2025年,我国石化和化工产业的基础和竞争优势将居世界前茅。(四)“十四五”石化和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任务1)更加突出绿色安全发展理念。鼓励采用低碳资源和绿色工艺,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环保性能,强化污染源头管控和末端治理相结合,建设安全物流体系,提升企业智能化管理水平。2)提高行业发展质量水平,满足市场的差别化需求。①解决产能过剩和同质化问题,淘汰低效产能。严格控制传统产能规模,规避基础行业产能同质化和重复建设。部分过剩和传统产品仍将控制产能,如炼油、氮肥、磷肥、纯碱、烧碱、电石、PVC、甲醇及下游产品、醋酸及下游产品、有机硅等行业;部分行业从原来短缺态势正呈现同质化过剩趋势,如乙烯及下游产品、丙烯及下游产品、芳烃及下游产品、乙二醇、ABS树脂等。②加快产品结构高端化升级,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应对国际竞争。3)促进企业结构优化,提高综合竞争力。企业应积极开展自身产业诊断工作、产业对标分析等研究工作。优化利用资源配置和能源分级措施,重视产业质量的评价,研究产品牌号和性能与市场发展的适应性,结合区域特点分析产业和环境、物流等外部条件,定位自身的特色产业、避免“大而全”和教条的按照产业链思路确定发展方向,规避同质化发展模式,应关注产业的价值链。4)提升布局科学化和集约化水平,实施部分产业战略转型。(五)“十四五”石化和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要点1)强化提升石化产业(炼油、烯烃、芳烃、有机原料)①整合炼油产能、优化烯烃产业、提高PX竞争力;②拓展原料多元化渠道,提升产业链价值空间;③科学把握新建炼化项目发展节奏、提升建设模式。2)升级完善新型煤化工(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醇醚燃料、煤炭分质利用)①推进煤基清洁能源产业升级,实现技术储备和产能储备一体化,助力国家能源体系高效发展;②科学把握煤制化学品进程,升级和优化建设方案。3)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工程塑料、高端聚烯烃塑料、高性能橡胶材料、聚氨酯材料、氟硅材料、高性能纤维、可降解材料、高吸水性材料、功能性膜材料、电子化学品等)①增加化工新材料产品的丰富度和高端化水平,打通“补短板”和“补空白”路径。②加大产品应用定制化服务力度。4)优化整合传统化工(化肥、农药、氯碱、纯碱、轮胎、涂料、染料、助剂等精细化工产品)传统产能加大力度实施产能整合、技术进步、节能降耗、绿色发展等新旧动能转化和升级。(六)“十四五”石化和化工行业规划实施措施1)去产能补短板提升供给质量①继续推进石化和化工淘汰落后产能(炼油、化肥、氯碱、传统精细化工、传统煤化工)。②稳妥推进石化原料多元化、低碳化发展。③提升煤基清洁能源保障能力。煤制油、煤制天然气和百万吨级高效低阶煤分质利用作为国家能源战略技术储备和产能储备,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优化煤制甲醇市场化能源供给,建立完善的甲醇能源经济体系。保证氢能产业可持续发展。④打通化工新材料高端化发展和补短板路径。解决部分化工新材料受限上游原料的问题,鼓励发展化工新材料的空白产品。⑤多渠道获取国际优质资源。2)调结构促升级提高产品和企业质量①推动石化行业控油增化工程。在确保油品供应充足、稳定的前提下有序推进部分炼厂降油增化转型,合理平衡油品、烯烃、芳烃三者之间的关系;②推进传统化工技术路线升级和产品结构优化:化肥、氯碱、电石法PVC、农药、染料、涂料等;③推进企业优化整合,提高集中度,培育领军企业;④优化化工产业布局,多措并举提升化工园区质量。3)培育新动能提升产业发展潜力。强化创新驱动,开发新技术,布局开发高端前沿新材料新产品。4)安全绿色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升清洁生产水平,推进节能低碳。严格危化品安全管理,加快危化品企业搬迁。5)化工行业走向国际,促进行业开放发展。①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走出去合作;②原料多元化,多路径获取低碳资源和中间原料;③鼓励石化企业、工程公司、制造企业“抱团出海”(中国工程公司和装备公司实力很强);④提升石化化工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加优势产品出口(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石化和化工行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第一章总论1.1项目总论1.2可研报告编制原则及依据1.3项目基本情况1.4建设工期1.5建设条件1.6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1.7结论和建议第二章项目背景、必要性2.1项目政策背景2.2项目行业背景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4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2.5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结论第三章市场分析及预测3.1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3.2我国石化和化工行业发展现状分析3.3项目SW0T分析3.4市场分析结论第四章项目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4.1场址现状4.2场址条件4.3建设条件4.4项目选址4.5结论第五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5.1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5.2建设目标和任务第六章建设方案6.1设计原则指导思想6.2基本原则6.3项目建设内容6.4核心工程设计方案第七章劳动安全及卫生7.1安全管理7.2安全制度7.3其它安全措施第八章项目组织管理8.1组织体系8.2管理模式8.3人员的来源和培训8.4质量控制第九章招标方案9.1编制依据9.2招标方案9.3招标应遵循的原则第十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0.1投资估算编制依据10.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0.3预备费10.4总投资估算第十一章财务分析11.1评价概述11.2编制原则11.3项目年营业收入估算11.4运营期年成本估算11.5税费11.6利润与利润分配11.7盈亏平衡分析11.8财务评价结论第十二章效益分析12.1经济效益12.2社会效益12.3生态效益第十三章项目风险分析13.1主要风险因素13.2项目风险的分析评估13.3风险防范对策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14.1结论14.2建议一、财务附表附表一: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附表二:流动资金估算表附表三: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附表四: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附表五: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附表六: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附表七:财务现金流量表服务流程:1.客户问询,双方初步沟通了解项目和服务概况;2.双方协商签订合同协议,约定主要撰写内容、保密注意事项、企业相关材料的提供方法、服务金额等;3.由项目方支付预付款(50%),本公司成立项目团队正式工作;4.项目团队交初稿,项目方可提出补充修改意见;5.项目方付清余款,项目团队向项目方交付报告电子版;另:提供甲级、乙级工程资信资质关联报告:石化和化工行业项目申请报告石化和化工行业项目建议书石化和化工行业项目商业计划书石化和化工行业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石化和化工行业项目节能评估报告石化和化工行业行业市场研究报告石化和化工行业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石化和化工行业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石化和化工行业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石化和化工行业项目资金筹措和融资平衡方案
HAZOP分析成员开会前 言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开展提升危险化学品领域本质安全水平专项行动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2〕76号)和《关于加强化工安全仪表系统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2014〕116号)第六条第14款“涉及两重点一重大在役生产装置或设施的化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储存单位,要全面开展过程危险分析(如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基础上,通过风险分析确定安全仪表功能及其风险降低要求,并尽快评估现有安全仪表功能是否满足风险降低要求。”。***公司为加强工艺安全管理,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采用HAZOP(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方法实施工艺安全分析,通过系统、详细地对工艺过程和操作进行检查,以确定过程的偏差是否导致不希望的后果。为此,***公司委托***公司对企业进行HAZOP分析。HAZOP分析工作组成员:企业安环部、的专业技术人员、***公司的HAZOP分析工程师。HAZOP分析小组依据《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施导则》AQ/T3034-2010、《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分析)应用导则》AQ/T3049-2013以及《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质量控制与审查导则》(T/CCSAS001-2018),针对分析范围内各参数偏差产生的原因、可能导致的后果、已采取的安全保护控制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偏差的风险进行了分级,对风险程度较高的偏差提出了进一步的削减措施和建议。同时,针对今后开展工艺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供参考。企业HAZOP分析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得益于企业领导、安环部及车间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在此表示感谢!1 总 则1.1 分析目的本次 HAZOP 分析的主要目的包括:①识别出系统中可能存在的设计缺陷、设备故障、作业过程中的人员失误等可能带来的各种后果;②提出控制或降低风险以及改善工艺系统可操作性的措施,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或减小事故可能的后果。1.2 分析范围***公司及其相关配套设施等。1.3 分析依据1、设备工艺流程图2、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3、工艺设备清册4、控制方案及报警设置点5、物料安技说明书6、物料平衡等资料1.4 分析程序本次HAZOP分析的工作程序主要包括前期准备、分析会议和报告编制三个部分。1)前期准备在接受该项目委托后,根据HAZOP分析的要求,联系企业安环部,取得的工艺流程图纸及相关技术资料。并对图纸、资料进行分析,从中确定满足HAZOP分析的图纸及资料,将其汇编成册。同时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聘请工艺安全、自动控制等相关专业的专家。2)HAZOP分析会议在准备工作完成后,与企业就时间、地点、人员等问题达成一致后,召集HAZOP分析会议。3)HAZOP分析报告编制在HAZOP分析会议结束后,编制完成该项目的HAZOP分析报告。HAZOP分析工作流程如下图1-1:分析流程图图1-1 HAZOP分析工作流程图2 项目概况2.1 概况2.2 工艺流程说明2.3 工艺控制方案2.3.1 自动化控制工艺简介:该项目涉及蒸馏工艺,因此该项目蒸馏单元设置DCS自动控制系统。根据项目生产工艺生产流程要求,设温度、压力、液位集中检测仪表,设置自动控制、调节、工艺参数超限报警、安全联锁保护等功能。安全联锁控制方案:自动控制系统按照“集中管理、自动监控”的原则建立计算机监控管理系统。该项目蒸馏工艺控制方案如下:1)仪表选型仪表选型:以先进、可靠、经济实用为原则,根据现场环境要求,检测仪表除电磁流量计外选用本质安全型防爆仪表,防爆等级为iaIIBT4,机柜设置安全栅进行隔离;电磁流量计、控制阀选用隔爆型,防爆等级dIIBT4。仪表选型遵从如下要求:温度仪表:需要连续就地指示的选用双金属温度计,远传至控制室的温度检测根据测量温度要求选用铠装热电阻。压力仪表:一般就地测量的选用弹簧管压力表,需要远传的选用压力变送器。流量仪表:装置主要物料选用转子流量计,循环水流量测量选用电磁流量计。液位仪表:就地仪表采用磁翻板液位计,需要远传时配干簧管变送器。调节阀:小口径以单座阀为主,根据使用要求,采用隔爆电动执行机构。4-20mADC标准信号传输。根据工艺介质的不同状态,使用不同的密封填料;由工艺或甲方确定是否要求带切断功能(即泄漏等级为严密不漏)。切断阀:采用O型切断球阀,采用隔爆电动执行机构,ON-OFF信号控制阀门通断。根据工艺介质的不同状态,使用不同的密封填料。2)所有仪表检测变送线路应进行屏蔽,以防感应电干扰。3)所有仪表设施应当校验合格后投入使用,并建立仪表档案,及时记录。对温度自动监测调控,设置超限时自动报警,严格控制运行参数。4)控制系统选用接收、采集现场仪表传送的信号,并对现场仪表进行检测、控制和记录。控制室设置:1)该项目控制室利用厂区办公楼DCS控制室,位于办公室一楼,控制室设置要求:室内采用有温度和湿度调节的空调,无腐蚀性气体;室内设有火灾报警和消防设备;吊顶、墙面、门采用吸音防火材料;地面采用抗静电活动地板;室内照度500~700lx,并设有事故照明。2)仪表的供电:仪表供电由电气专业提供。a、电流质量:交流 220V±10% 直流:24V±5%b、配电方式:采用UPS与市电双路供电,UPS独立供电持续时间不小于30min;应急照明设施供电采用灯具自带蓄电池供电,事故时持续供电时间也不小于30min。3)安全技术措施现场仪表选用隔爆型仪表;现场电缆经防爆挠性连接管、穿线管至电缆桥架;现场仪表及电缆桥架等保护接地可就近接至电气接地网。对腐蚀性介质,选用防腐型一次测量元件。仪表盘、仪表及其他非带电体均应一点接地,以防止静电对系统和仪表的干扰以及漏电对操作工的危害。2.3.2 采用的安全措施2.3.2.1 工艺系统甲醇、乙醇等采用密闭桶装方式储存于甲类仓库中,周转至生产厂房,由打料泵打入精馏罐,该项目根据各物料的物化性质及工艺操作条件选择生产设备、管道,生产过程中,设备、管道严格密闭,并定期检查设备、管道的法兰连接处,严防泄漏。在生产厂房北侧门入口处设置一套X-X-II型洗眼器(带紧急淋浴器),万一出现物料泄漏、喷射伤人时可及时发现。车间各个进出口处设置人体静电导除仪。2.3.2.2 电气2.3.2.2.1 按照爆炸危险区域划分等级和火灾危险场所选择电气设备的防爆及防护等级1、爆炸危险区域划分等级根据《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2014)中的有关规定,该项目甲类仓库存在甲醇、乙醇、异丙醇、丙酮、甲苯等释放源,故划分为爆炸危险环境2区。对于可燃物质重于空气,释放源在封闭建筑物内,通风不良且为第二释放源的主要生产装置区,以释放源为中心,半径为15m,地坪上高度为7.5m及半径为7.5m,顶部与释放源的距离为7.5m的范围内划分为2区。对于通风不良的封闭建筑物的外墙和顶部距2区的界限不得小于3m。该项目的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详见附图。2、电气设备的防护等级甲类仓库存在甲醇、乙醇、异丙醇、丙酮、甲苯等释放源,爆炸危险组别为dIIAT2,厂房内的电气设备的保护组别及防爆级别为dIIBT4。爆炸危险区域内开关、照明、接线盒、配电箱、反应釜等搅拌电机、可燃气体报警器探头等电气设施、仪表等均使用防爆型,防护等级IP54。防爆电气设备如低压开关、控制器、防爆灯具、信号报警装置等的结构选择隔爆型。其它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设备(电器和仪表等)的防护结构选择IP54;照明灯具、配电装置和接线盒等选择IP55。防护等级的标志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外壳防等级的分类的规定。2.3.2.2.2 防雷、防静电接地设施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该项目甲类仓库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采用φ12镀锌圆钢沿屋脊、檐口等四周明敷,做成不大于10×10m或12×8m网格,其引下线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大于18m,并与全厂接地网连接。室外接地装置中饭接地干线采用-40×4镀锌扁钢,设备的接地支线采用-25×4镀锌扁钢:垂直接地极采用L50×50×5,L=2.5m镀锌角钢,间距大于5m,接地装置所用钢材均镀锌,埋深地坪0.7m以下。室外设备按照《石油化工装置防雷设计规范》(GB50650-2011)、《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SH3097-2000)和《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HG/T20675-1990)的规定设计。所有用电设备外壳及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与车间附近的主接地网可靠连接,使整个接地网在配电室的槽钢处形成总等电位联结,所有电缆桥架内敷设一条通长的-40×4镀锌扁钢。其两端与室内外主接地网作可靠的电气连接,车间配电利用彼此可靠连接的金属保护管线作为接地线,配管施工时做好等电位联结并同就近接地网线可靠连接。所有设置在装置内的有可能发生静电危害的管道和设备,均连接成连续的电气通路并接地,厂房内管道系统的连接处不少于两处。采用金属法兰连接的设备和金属管道的连接处可不设跨接线,但防雷部分设跨接线。移动的导电容器或器具有可能产生静电危害时接地,钢操作平台接地。户外的钢管、钢罐的壁厚不小于2.5mm,但钢管、钢罐一旦被雷击穿,其介质对周围环境造成危险时,其壁厚不得小于4mm,否则加设独立接闪杆。防雷装置要采取防腐蚀措施,接地装置要采用热镀锌材质,埋深超过0.6m以下,要用细土回填,并且分层夯实,不能用碎石和垃圾回填,对焊接头的焊口长度要严把质量,不能由虚焊、假焊现象,对施加降阻剂和不施加降阻剂的地方要刷两遍沥青漆或防锈漆,防止因腐蚀电位引起的电化学腐蚀。防雷装置定期进行检查和预防性试验:接闪器及引下线等如腐蚀30%以上,立即更换;所有设备及电气装置,其金属外壳和框架均可靠接地。所有涉及危险工艺介质的金属工艺设备、管线、构架等均就近与接地装置相连接。生产厂房出入口处设置静电释放仪。该项目采用联合接地,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等共用一套接地网,接地电阻≤1Ω。从配电室的动力箱引出的配电线路均采用TN-S低压系统,所有电气设备在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机构支架与保护线PE可靠连接。控制室、配电室均作等电位连接。对接地电阻进行实测后,如不符要求补打接地极。2.3.2.2.3采取的其他电气安全措施按照《化工企业腐蚀环境电力设计规范》(HG/T20666-1999)对腐蚀环境中化学腐蚀性物质的释放严酷度分级,该项目的严酷度分级为2级,腐蚀环境划为I类(中等腐蚀环境),仓库内配电装置、控制电气和仪表(包括按钮、信号灯、电表、插座等)等采用户内防中等腐蚀型(代号F1);灯具采用防腐型;橡皮绝缘电线;电缆采用塑料外护套电缆。配电箱在电源的进线侧加装浪涌保护器。各建筑内连接移动式用电设备的线路末端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以避免触电及电气火灾的发生。电气设备安全电压一般采用36V,在潮湿环境中使用24V,在狭窄金属设备内使用12V。2.3.2.2.4可燃气体检测和报警设施的设置该项目甲类仓库存在甲醇、乙醇、正丙醇、丙酮、甲苯、异丙醇等释放源,需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仪。现场安装按照《爆炸性环境 第15部分:电气装置的设计、选型和安装》(GB3836.15-2017)中环境场所电气安装的有关要求进行,并符合《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中的有关规定。可燃气体报警器分布如下:表2.3.2.2.4可燃气体报警器分布表可燃气体报警仪的安装:检测器安装于现场,现场带声光报警。可燃气体探测器安装于现场,检测器探测口朝下安装,其安装高度为距地面(钢平台)+0.5m。探测器安装在无冲击、无振动、无强电磁场干扰的场所,且周围留有0.5m的净空。报警控制器安装于控制室,报警器与探测器之间通过ZR-RVVP-500V-4x1.5聚氯乙烯绝缘和护套屏蔽电缆穿DN20镀锌钢管(沿楼板、柱子或墙明敷)可靠连接。其报警装置须作可靠的接地,R<1.0Ω。其它安装使用说明请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现场安装按照《爆炸性环境 第15部分:电气装置的设计、选型和安装》(GB3836.15-2017)中危险场所电气安装的有关要求进行。报警控制器的电源为220V/50Hz,自带蓄电池,采用RVV-300V-3×1.5型铜芯聚氯乙烯护套软电缆穿钢管沿墙接自配电室。探测器选用催化燃烧型、电化学型、热传导型或半导体型检测器。可燃气体的一级报警设定值不大于25%爆炸下限,二级报警设定值不大于50%爆炸下限;存在多种可燃气体的环境,报警设定值取最小值。气体报警控制器采用两级报警,且二级报警优先于一级报警,当气体达到一级报警时,气体探测器触发报警信号,发出声光报警,同时报警控制器联动现场事故风机,启动风机。当被测气体浓度发生变化恢复到正常水平后,然后手动确认并采取措施,停止报警。气体报警控制器可接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在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上显示该区域的报警信息和故障信息,当气体报警控制器发出报警信号时,能启动保护区域的火灾声光报警器。该项目配置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器2部。2.3.2.2.5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该项目配电系统设置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包括电气火灾监控器,监控探测器,报警器,剩余电流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电压采样等部分组成。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具有预警、报警以及切断相应回路电源的功能,当参数达到预定值时,系统做出相应动作。2.4 主要设备表2.4-1 主要设备一览表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以及《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的规定,***有限公司厂房、配电房、危化品库火灾危险性类别为甲类。3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3.1 主要危险物质在产品生产工艺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物质分类如下表:3.2 工艺特性危害因素分析依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安监总管三〔2013〕3号,对该项目生产工艺进行了危险工艺的辨识,经辨识该企业不涉及危险工艺。4 HAZOP分析4.1 工艺节点的划分根据企业的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设施情况,HAZOP工作组按照工序、操作步骤划分节点,节点划分具体情况如下表4.1-1、4.1-2。表4.1-1 300t/a甲醇蒸馏系统HAZOP分析节点划分表表4.1-2 1200t/a甲苯蒸馏系统HAZOP分析节点划分表4.2 建议措施针对每个节点,选取符合节点要求的所有偏差,采用“{引导词}+工艺参数”的偏差方法逐一进行HAZOP分析(HAZOP分析方法简介、分析记录表分别见附件2、附件4),并根据偏差所产生的后果严重程度、采取现有措施后的发生概率,对其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定性风险评估规则见附件3)。经分析尚未发现Ⅲ、Ⅳ的风险,对于风险等级为Ⅱ,提出建议措施以降低其风险等级,对于风险等级为Ⅰ的风险,也提出了供参考的建议措施。对Ⅱ级分析提出建议措施见表4.2-1、4.2-2。表4.2-1 300t/a甲醇蒸馏系统工艺HAZOP分析建议措施表表4.2-2 1200t/a甲苯蒸馏系统工艺HAZOP分析建议措施表4.3 交流、确认针对表4.2-1、4.2-2中提出的HAZOP分析建议措施,经过与企业安环部、沟通确认和交流意见,上述建议措施企业均同意采纳。4.4 小结企业HAZOP分析,内容主要是车间生产设施及辅助设施,选择符合目前现状生产的图纸,进行分析,结果如下:300t/a甲醇蒸馏系统工艺HAZOP分析与研究共发现问题、提出建议累计20条。其中,针对风险等级为II级以上的偏差提出建议措施5条;针对风险等级为I级的偏差提出的建议措施为15条;分析过程中风险等级为III级、IV级以上的偏差尚未发现。1200t/a甲苯蒸馏系统工艺HAZOP分析与研究共发现问题、提出建议累计20条。其中,针对风险等级为II级以上的偏差提出建议措施5条;针对风险等级为I级的偏差提出的建议措施为15条;分析过程中风险等级为III级、IV级以上的偏差尚未发现。5 结论5.1通过采用HAZOP分析方法,对企业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这些建议的提出有助于企业安全生产条件的进一步完善,有助于预防同类安全事故的重复发生,有助于生产过程中的操作维护。本报告体现的是工作组成员的一致意见。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技术资料,通过采取HAZOP研究方法对企业进行工艺安全分析,我们认为企业目前的工艺安全基本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建议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HAZOP分析报告所提出的建议和措施,进行下一步的改进,提高装置运行的安全水平。企业在今后的运行中应继续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严格落实现有规章制度和安全管理体系,培训、配备高素质的员工,严格执行岗位操作规程,工艺安全是能够得到有效保证。5.2.此HAZOP分析报告由HAZOP分析主席审查。HAZOP分析主席签字
(如需报告原文请登录未来智库)1.湿电子化学品:电子行业关键材料,壁垒极高1.1.湿电子化学品是电子行业湿法制程关键材料湿电子化学品是集成电路、分立器件、显示面板、太阳能电池等生产湿 法工艺制程关键性电子化工材料。湿电子化学品行业上承基础化工原料,下 接电子信息材料行业。要求超净高纯,具有产品规格多、单个品种用量少、 产品更新换代快、质控要求极高、对生产及使用环境洁净度要求高等特点。 虽在下游电子元器件生产成本中占比较低,但其纯度和洁净度对下游产品的 良率、电性能及可靠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下游客户认证通常需要一年 左右时间。产品定价普遍采用成本加成模式,但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较 大,下游大型客户享有相对更高的议价权,行业整体毛利率波动相对较大。湿电子化学品主要用于晶圆、面板、硅片电池制造加工过程中的清洗、 光刻、显影、蚀刻、去胶等湿法工艺制程。按照组成成分和应用工艺不同可 分为通用湿电子化学品(酸类、碱类、溶剂类,如硫酸、氢氟酸、双氧水、 氨水、硝酸、异丙醇等)和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配方产品,如显影液、剥 离液、清洗液、刻蚀液等)。湿电子化学品品类众多,通用化学品中用量较大的品种有双氧水、氢氟 酸、硫酸、硝酸等,但在不同领域应用结构有所差别。在晶硅太阳能电池片 领域,氢氟酸、硝酸、盐酸用量最大;在面板领域,磷酸、双氧水、硝酸、 醋酸是用量最大的清洗、蚀刻用产品;在应用占比逐步提升的半导体领域, 硫酸、双氧水、氨水、氢氟酸用量最大,主要用于晶圆的湿法清洗和刻蚀。原材料价格稳中有降,成本压力缓解。2018 年 4 季度以来,大宗化工品 价格回落明显,目前氢氟酸、硝酸、液氨、硫酸等价格较去年均有明显回落。 湿化学品主要原材料价格稳中有降,成本压力明显缓解。我们认为 2020 年 大宗化工品价格预计总体趋于稳定,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预计湿化学品 毛利率总体将较为稳定。1.2.湿化学品更新换代快,洁净度要求极高电子化学品下游半导体、面板等行业均为投资规模大,技术更新换代快 的行业,半导体“摩尔定律”对 IC 线宽要求愈发苛刻,高世代液晶面板以 及新型显示技术的推陈出新,为提升产品良率对上游湿电子化学品的纯度、 洁净度要求越来越高。湿电子化学品制备的关键在于控制并达到所要求的杂质含量和颗粒度。 以半导体领域为例,根据现行通用的 SEMI 标准,根据 IC 线宽不同,所需超 级高纯试剂可分为 G1-G5 5 个等级,其中 G5 等级要求金属杂质含量达到 10ppt 等级。湿化学品的三个主要应用场景对产品的等级要求有所不同,太阳能电池 领域对洁净度要求相对较低,仅需达到 G1 等级。显示面板领域一般要求达 到 G2、G3 等级。半导体领域,分立器件对超净高纯试剂等级要求相对较低, 基本集中在 G2 级;集成电路用超净高纯试剂的纯度要求最高,中低端领域 (8 英寸及以下晶圆制程)要求达到 G3、G4 水平,部分高端领域(大硅片、 12 英寸晶圆制程)要求达到 G5 等级(10ppt)。1.3.湿化学品关键生产工艺:提纯、混配、包装湿电子化学品对纯度和洁净度要求极高,在生产、检测、包装、运输各 环节均有严格要求。超净高纯试剂核心生产工艺主要涉及物理纯化的提纯工 艺,功能性材料主要为配方性的混配工艺。超净高纯试剂纯化:湿电子化学品品种众多,产品制备工艺、设备要求 各不相同,需根据不同品种特性确定工艺路线。提纯工艺段主要采用蒸馏、 亚沸蒸馏、等温蒸馏、减压蒸馏以及升华、化学处理、气体吸收等技术,分 离金属杂质。采用超微过滤器(PTFE 膜)过滤除去颗粒性杂质。结合不同的 颗粒、金属杂质、非金属杂质分析测试技术以达到相应标准的洁净度。一般 的蒸馏方法将离子含量降低到 10-9级还相对容易,但要继续达到 10-9以上对 处理设备、容器和环境要求非常高,处理成本也会大幅提高。功能性材料混配工艺:功能性材料生产核心在于将纯化后的成品进行精 密混配,混配的关键在于配方,配方则需要根据不同客户需求定制开发,需 要长时间的调配、试制、上线测试。功能性材料废液回收再生:对于附加值较高的功能性化学品,除销售新 液外,材料厂商还会采用废液回收再生的方式实现与特定客户间的内部循环。 回收再生产品主要用于对洁净度要求相对稍低的面板厂商(主流半导体客户 一般不选用)。面板厂商使用后的功能性材料废液由具备资质的危废处理企 业回收并进行初步处理,处理后回售给材料厂商作为原材料,材料厂商对废 液进一步提纯混配,并添加部分新液再次出售给面板厂商。再生产品在满足 下游客户要求基础上,可以显著降低客户及材料厂商生产成本。包装、运输:湿电子化学品多为易燃、易爆、强腐蚀的危险品,且对运 输过程中洁净度要求极高。规模运输过程多采用内衬 PFA、PTFE 等高性能氟 树脂的槽车,造价较为高昂,且全球仅少数厂家具备供应能力。2.半导体、面板产业转移升级,湿化学品需求向好2.1.半导体:12 英寸晶圆产线对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激增湿电子化学品在晶圆加工中主要用于清洗、光刻、蚀刻工艺。晶圆清洗 是指在氧化、光刻等工艺之前去除硅片表面的金属离子、有机物、氧化物, 对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最大。包括碱性(氨水+双氧水)、酸性(盐酸+双氧 水) 、有机物清洗(浓硫酸+双氧水)、氧化层清洗(稀释氢氟酸)等不同类 型清洗液。光刻工艺段包括光刻胶稀释用溶剂、涂胶前基片表面处理剂、曝 光之后的显影剂、以及刻蚀完成后光刻胶去胶剂、剥离液等。蚀刻工艺段根 据蚀刻对象的不同所需的蚀刻液不同,但主要以混合强酸蚀刻液为主。根据 SEMI 统计,2018 年晶圆制造材料中湿电子化学品占比达到 10%。12 英寸产线硫酸、双氧水、氨水用量较 8 英寸大幅提升。硫酸、双氧水、 氨水是晶圆加工过程中用量最大的高纯试剂,大量用于湿法清洗、刻蚀等环 节。12 英寸晶圆产线较 8 英寸产线对湿电子化学品的等级要求和用量要求均 大幅提升。12 英寸产线普遍要求湿化学品等级达到 G4、G5 等级,8 英寸产 线要求 G3、G4 等级。12 英寸产线对各类湿化学品需求量大幅提升,预计总 需求量约为 240 吨/万片(硫酸、双氧水、氨水需求量分别为 75/78/20 吨/ 万片),8 英寸产线总需求量约为 45 吨/万片。大陆晶圆厂集中投产,湿化学品需求增长提速。2017 年以来,中国大陆 进入晶圆厂建设及投产高峰期,据 SEMI 统计,2017-2020 年全球在建和规 划建设的晶圆代工厂共 62 座,其中 26 座设于大陆,占比约 42%,且主要以 12 英寸产线为主,据我们统计 2017-2020 年大陆预计将有 27 条 12 英寸晶圆 产线投产。尤其以中芯国际、华虹宏力、紫光、长江存储、武汉新芯为代表 的大陆本土晶圆代工企业进入投产高峰期,带动上游材料需求快速增长。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回暖,晶圆代工厂产能利用率提升。全球及中国半导 体销售额自三季度起环比增长显著,我们预计 2020 年在 5G 手机快速普及推 动下,半导体行业需求有望底部回暖,晶圆代工企业产能利用率将维持高位。大陆半导体领域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预计将达到 60 万吨/年。12 英寸产 线对各类湿化学品需求量约为 240 吨/万片, 8 英寸产线总需求量约为 45 吨/ 万片。假设 2022 年图表 16 所示 8 英寸及以上产线能够全部投产并达到成熟 运行状态,假设产能利用率稳定在 80%水平,我们测算 2022 年半导体领域 对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将达到 60 万吨/年。根据中国电子材料协会数据, 2018 年半导体市场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为 28.27 万吨,我们测算未来三年 半导体用湿电子化学品需求将维持 20%年均复合增速。2.2.面板:OLED 及大尺寸 LCD 面板催生湿电子化学品需求快速提升湿电子化学品主要用于 LCD 及 OLED 面板 Array 制程。LCD 及 OLED 面板 生产工艺在 Array 制程(TFT 玻璃基板蚀刻)工艺流程较为类似。主要包括:TFT 玻璃基板清洗-沉积 ITO 薄膜(氧化物半导体薄膜,用于后续蚀刻)-涂 布光刻胶-曝光、显影-蚀刻-光刻胶剥离。所需湿电子化学品主要包括基板 清洗用清洗剂;光刻胶稀释剂;显影剂;刻蚀液;剥离液等。面板 Array 制程磷酸、双氧水、醋酸、硝酸单位用量最大。在面板加工 领域,需求量较大的湿电子化学品主要是:磷酸(41.3 %)、硝酸(24.06%)、 MEA 等极性溶液(15.8%)、醋酸(9.59%),主要在面板的蚀刻加工中充当蚀 刻、清洗试剂。面板用湿电子化学品等级要求较半导体相对较低,但随着平 板显示向高世代发展,对产品的良率、稳定性、分辨率、反应时间等要求越 来越高,相应对高世代线用湿电子化学品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高世代 LCD、OLED 面板产线集中投产,湿化学品需求增长提速。随着面 板产业全球产能向大陆转移,国内高世代产线逐步投产,国内面板产能仍处 于快速增长期。据 IHS 预测,2020 年我国 LCD 面板产能全球市场份额将由 2018年的41%提升至48%;OLED面板产能占比将由2018年约20%提升至40%。 据我们统计中国大陆 2018-2021 年新增高世代 LCD 面板产线 8 条,新增 OLED 面板产线 10 条,将大幅带动上游湿电子化学品材料需求增长。液晶面板价格企稳,材料价格承压有所缓解。液晶面板价格自 17 年中起 单边下跌,目前已跌破近五年最低水平,受此影响面板用湿电子化学品价格 承压,毛利率下滑明显。三季度以来,液晶面板价格跌势明显趋缓,我们认 为当前价格下全行业已普遍面临亏损,成本比拼将加速行业自发的竞争格局 调整,中长期来看面板价格已接近底部,大幅下跌空间有限。预计液晶面板 价格将有所企稳,材料企业降价压力有所缓解,毛利率预计将趋于稳定。面板行业用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预计达到 59 万吨。假设 2022 年图表 20 所示在建面板产线能够全部投产并达到满产, 2018 年新投产面板产线爬坡至 满产后产能提升 50%。根据不同世代面板产线对应的基板尺寸,我们测算至 2022 年面板产能较 2018 年将新增约 731 万平/月,按照每万平方米面板产能 湿电子化学品平均需求量为 28 吨计算,我们粗略测算至 2022 年面板行业用 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预计将达到约 59 万吨/年。根据中国电子材料协会数据, 2018 年面板市场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为 34.08 万吨, 2018-2022 年均复合增 速 14%。2.3.太阳能电池:行业需求预计稳定增长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的基础是半导体 p-n 结的光伏效应,晶硅太阳能电 池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电池,基本结构是在 p 型晶体硅材料上通过扩散等技 术形成 n 型半导体层,组成 p-n 结。在 n 型半导体表面制备绒面结构和减反 射层以减少光反射造成的光损失,然后在正面、背面分别制备金属电极。制绒工艺湿电子化学品用量占到 60-70%。太阳能电池片主要工艺步骤包 括:清洗制绒、磷扩散制备 P-N 结、硅片清洗、边缘刻蚀以避免短路、沉积 反射膜、丝网印刷制备电极等。制绒工艺湿电子化学品消耗量最大,约占整 个加工需求总量的 60~70%。制绒即通过化学腐蚀的方法将光滑的硅片表面 腐蚀成凸凹不平的结构,以减少光反射造成的光损失。太阳能电池生产过程氢氟酸、氢氧化钾、硝酸、双氧水用量最大。单晶 硅制绒工艺一般采用氢氧化钾等碱性溶液作为腐蚀剂,配合盐酸、氢氟酸进 行清洗。多晶硅采用硝酸、氢氟酸等混合酸液作为腐蚀剂,采用高纯氢氧化 钾,氢氟酸+盐酸混合液进行清洗。近年来单晶硅片占比提升较快,单多晶 产能市占比已从 2015 年的 2:8 变为 2018 年的 3.5:6.5。未来高效电池的 市占比不断扩大,预计单晶硅片市占比仍将继续提升,太阳能电池领域氢氧 化钾、双氧水需求将明显增加。行业需求增长稳定,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太阳能电池行业对湿电子化 学品的洁净度要求相对较低,仅需达到 G1、G2 等级,目前国产化率已达到 98%。18 年“531”新政引发光伏行业巨震,降规模,降补贴,降上网电价压 力下,产业链相关产品产量增速、价格下滑明显。但随着 2019 年以来行业 政策趋于明朗,竞价项目持续落地,促使光伏行业平稳过渡到平价上网,行 业景气度有望获得提振。据中投产业研究院预测,2022 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 量预计将达到 163GW,2018-2022 年 CAGR 为 14%。2018 年我国太阳能电池领 域湿电子化学品耗用量约 28.16 万吨,假设单耗不变,我们测算 2022 年太 阳能电池领域湿电子化学品耗用量将达到 48 万吨。2.4.半导体行业升级、面板企业扩产为湿电子化学品注入新机遇依托半导体领域、面板领域需求快速释放以及高附加值高等级产品占比 提升,我们粗略测算 2022 年国内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将达到 166 万吨,较 2018 年需求量提升 83%,CAGR 为 16%。且预计半导体板块应用占比将持续提 升,2022 年预计达到 36%。产品毛利率较低的太阳能电池行业应用占比持续 降低,预计 2022 年为 29%。我们以江化微 2019 年上半年主要产品销售均价作为参考,2019 年上半 年其主要产品(硝酸、双氧水、硫酸、蚀刻液、剥离液)平均售价为 5374.6 元/吨。假设未来产品售价维持稳定(实际销售价格会有一定幅度年降;但 高规格半导体应用产品占比提升将一定程度拉升产品均价;同时原材料价格 波动对产品价格也有一定影响),我们测算 2019 年国内湿电子化学品市场空 间约为 56 亿元,预计 2022 年将达到约 89 亿元。从湿电子化学品下游行业应用特点来看,太阳能电池生产对湿电子化学 品等级要求相对较低(仅需达到 G1 等级),毛利水平相对较低。伴随我国太 阳能电池产量的快速增长,湿电子化学品在太阳能电池领域率先实现国产化, 2014 年国产化率已达到 98%。但近年来随着海外光伏装机新增需求量下降、 国内补贴政策退坡,太阳能电池行业格局调整明显,在湿电子化学品销售中 份额下降明显。受益国内面板行业大规模扩产以及高世代面板产线的不断投产,面板行 业用湿电子化学品需求增长稳定,但自 16 年四季度以来,液晶面板价格持 续下行对上游湿电子化学品毛利形成一定挤压,毛利率下滑明显。但随着高 世代液晶面板及 OLED 面板快速投产以及液晶面板价格止跌企稳,我们预计 面板用湿电子化学品需求仍将维持稳中有升格局。随着半导体产业逐步向国内转移、12 英寸晶圆产线快速投产以及上游材 料国产化率提升,半导体用湿电子化学品需求呈现快速增长。12 英寸晶圆产 线对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约为 240 吨/万片,等级要求达到 G4、G5 等级,为 8 英寸产线需求量(等级要求 G3、G4 等级)的约 5.3 倍。预计需求量、产品 附加值的大幅提高将为国内湿电子化学品企业带来新的机遇。从国内主要湿电子化学品生产企业实际情况来看,主要企业纷纷加快在 高端半导体材料业务布局,产品快速放量,形成了以平板显示、半导体为重 点的经营格局。而在毛利率低的太阳能电池领域,普遍主动减少了销售规模, 并且客户集中在行业内现金流状况良好的头部企业。以江化微为例,2018 年半导体领域销售占比提高至 42.52%,毛利占比提升至 50.04%;太阳能电 池领域收入占比下降至 13.54%,毛利占比下降至 7.95%;显示面板领域占比 相对稳定,但受 18 年毛利明显下滑影响,毛利占比有所下降。从湿电子化学品产业地区分布来看,我国集成电路、面板行业具有显著 的产业集群效应,目前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京津经济区;以上海、 合肥、南京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以广州、深圳、厦门等为代表的珠三角地 区;以及以成都、武汉、西安等为代表的中西部地区四大产业集聚区。相应 的,我国湿电子化学品企业也形成了以华东地区为主体,逐步在西部地区投 资扩产的格局。3.进口替代空间巨大,国产化率进入快速提升阶段3.1.高端湿化学品国产化率仍然偏低,进口替代空间巨大从湿电子化学品发展历程看产业转移,中国湿电子化学品行业正进入发 展快车道。湿电子化学品行业的诞生得益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全球格 局变化也随着半导体产业的转移展开。国际半导体设备与材料组织(SEMI) 于 1975 年成立了化学试剂标准委员会,世界湿电子化学品开始走向标准化 发展阶段。90 年代及之前,湿电子化学品市场主要是由美国、欧洲知名化工 企业垄断。90 年代后期起,由于日本半导体产业迅速发展,日本湿电子化学 品行业市占率快速提升。进入 21 世纪,随着韩国、中国大陆半导体、 平板显示器、太阳能电池等产业快速发展,这些地区湿化学品产业发展迅速。技术水平差异仍是制约国产化的重要因素,资金瓶颈缓解助力湿电子化 学品企业技术快速提升。目前国产材料较进口材料在长期稳定性、售后服务、 工艺线指导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异。我们认为主要系以下原因:一、投入不 足。我国湿电子化学品企业普遍发展时间较短,在发展时间、资金规模方面 与国外巨头企业存在较大差距。二、工艺技术落后。国内超净高纯试剂生产 工艺主要以传统的蒸馏、精馏工艺为主, 能耗高、工艺复杂、产品等级低、 生产成本高。而国外企业离子交换、气体吸收、膜处理技术等先进工艺应用 较为成熟。三、配套设施不完善。例如产品最终分装及 0.1-0.2μm 颗粒测 试过程中, 需要配套 10 级超净环境,国内部分企业生产环境仍存在一定改 进空间。四、分析检测精密度不足。国内部分企业由于资金有限,难以承受 价格高昂的高端检测设备,检测仪器设备的精度和准确率不足。同时检测管 理、质量体系仍存不足。五、包装、运输容器瓶颈。湿电子化学品存储运输 容器一般需内衬 PFA 、PTFE 等高性能氟树脂材质。国产包装容器在杂质溶 出量、颗粒脱落量等指标方面与进口容器仍存一定差距,而进口容器造价高 昂且供应能力有限。但随着国家对湿电子化学品行业的政策扶持,以及国内主流企业上市融 资顺畅,资金瓶颈不断缓解,目前国内湿电子化学品行业技术不断提升,头 部企业部分产品等级已经可以达到 G4、G5 等级。湿电子化学品国产化水平仍然偏低,G4、G5 级产品进口替代空间仍然较 大。目前国外湿电子化学品生产企业已实现 G5 标准产品的量产,而国内主 流产能仍停留在 G2、G3 标准。国内生产超净高纯试剂的企业中能够达到国 际标准并且有一定生产量的企业逾三十余家,而其中仅少数企业掌握部分 G3 级以上标准产品的生产技术。在产品等级要求较低的太阳能电池领域(要求 G1 等级),国内已基本实现国产化。半导体领域,6 寸及以下晶圆加工湿电 子化学品国产化率已提高到 82%,8 寸及以上晶圆加工产线国产化率缓慢提 升至约 20%,总体晶圆加工市场湿电子化学品国产化率约为 26%。显示面板 领域,国内 3.5 代线及以下用湿电子化学品已基本实现国产化,4.5、5 代 线国产化率约 30%,6 代线以上产线湿电子化学品国产化率约 10%左右,综合 国产化率约 25%。3.2.半导体、面板产能持续向国内转移,湿化学品国产化率快速提升全球半导体及面板产能持续向中国大陆转移,湿化学品国产化率提升正 当时。中国大陆地区的半导体销售额占全球半导体市场的销售额比重逐年上 升。全球面板产业经过 3 次转移后目前形成了中日韩三足鼎立的局面,仍有 加速向中国大陆转移的趋势。未来几年随着大陆半导体及面板产业快速发展, 预计国内湿电子化学品行业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内企业物流、成本、政策优势突出,国产化率持续提升。湿电子化学 品多为易燃、易爆、强腐蚀的危险品,对运输过程中洁净度要求极高,储存、 运输成本较高,且进口产品易受船期、天气等因素影响供货及时性。我国湿 电子化学品企业多分布在半导体、面板、太阳能电池产能聚集的华东地区, 并在西部地区投资扩产辐射中西部市场,地域优势得天独厚。国内原材料、 人力成本相对低廉,成本、价格优势突出。政策方面,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一 系列政策均将先进电子材料列为重点发展和支持对象,部分企业获得产业基 金扶持,产业规模快速提升,国产化率不断提高。国内湿化学品企业快速发展,高端市场逐步攻克。国内湿电子化学品企 业主要包括两类:一是主要起步于华东地区的专业湿电子化学品生产商,一 般布局全系列产品,在某一领域具备相对优势,如晶瑞股份、江化微、科华 微电子、江阴润玛等。目前晶瑞股份在半导体领域用量最大的双氧水、氨水、 硫酸三个产品方面,均已达到 G5 等级。江化微超高纯湿电子化学品和功能 性材料布局完整,功能性材料相对具有优势。北京科华微电子光刻胶及配套 试剂较为突出。二是基于原有产业链进行拓展的传统化工企业,例如氟化工 领域的巨化股份、三美股份、多氟多、滨化股份,其中巨化、滨化电子级氢 氟酸可达到 G4 等级,多氟多电子级氢氟酸可达到 G5 等级。磷化工领域,龙 头企业兴发集团基于现有完整磷化工产业链优势大力发展电子级磷酸。国内 湿电子化学品企业在产能及产品等级方面不断发展,逐步切入到高端市场。4.重点公司介绍4.1.晶瑞股份苏州晶瑞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微电子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导产品包括超净高纯试剂、光刻胶、功能性材料和锂电池粘结剂四大类微 电子化学品,收购江苏阳恒后产品涉及到基础化工材料、蒸汽。广泛应用于 半导体、光伏太阳能电池、LED、平板显示和锂电池等五大新兴行业。公司 多种超净高纯试剂如 BOE(蚀刻液)、硝酸、盐酸、氢氟酸等产品品质已提 升到 G3、G4 等级,可满足光伏太阳能、LED 和面板行业客户需求。半导体 材料方面,双氧水、氨水已达到 G5 等级,引进三菱化学技术的高纯硫酸投 产后,半导体用量最大的三个湿化学品品种均将达到 G5 等级。目前已投产 产品已获得上海华虹、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知名半导体客户的采购或认证。截至 2018 年,晶瑞股份已具备湿电子化学品产能 46300 吨/年(超净高 纯试剂 38700 吨/年;功能性材料 7000 吨/年;光刻胶 480 吨/年);锂电池 粘结剂产能 2000 吨/年;18 年收购江苏阳恒后,基础化学材料产能(主要为 工业硫酸)达到27.5万吨/年,蒸汽产能33万吨/年。公司IPO募投项目40000 吨/年精细化学品已于 2018 年底投产,江苏阳恒 90000 吨/年 G5 等级电子级 硫酸项目,眉山晶瑞 8.7 万吨/年光电显示、半导体用新材料项目预计将于 2020-2021 年陆续投产。全部投产后,公司湿化学品产能(含光刻胶)预计 将超过 25 万吨,且三大主要产品双氧水、氨水、硫酸均将达到 G5 等级,湿 化学品龙头企业地位不断坐实。……4.2.江化微江化微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产品为超净高纯试剂、光刻胶配套试 剂专业制造商,是目前国内生产规模大、品种齐全的湿电子化学品专业供应 商。公司在湿化学品领域深耕多年,目前具备超净高纯试剂及光刻胶配套试 剂产能共 9 万吨/年,现有产品主要为 G2、G3 等级。半导体领域,公司产品 已全面进入 6 寸晶圆制造产线,同时进入了中芯国际、长电科技 8 寸以上集 成电路封测领域。显示面板领域,已进入中电熊猫 6 代线、8.5 代线供应体 系。镇江项目一期 5.8 万吨超高纯湿电子化学品预计将于 2020 年投产,产 品定位 G4、G5 等级,建成后主要以大硅片和 12 英寸晶圆制程高端半导体领 域为主要应用方向。眉山项目计划建设 9 万吨/年超高纯湿电子化学品,建 成后将更好的辐射西南地区平板显示客户。公司经过长期的耕耘,与下游客户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显示面板领 域,与中电熊猫、京东方、深天马等均有稳定合作,中电熊猫为公司第一大 客户,收入占比预计仍超过 30%。半导体领域,公司目前主要集中供应 5 寸、 6 寸产线湿化学品,士兰微、华润微电子,方正微电子等客户采购规模较大。 太阳能电池领域,公司甄选行业内现金流情况较好的优质客户,主动降低了 低毛利产品销售占比。……(报告来源:东方财富证券)(如需报告原文请登录未来智库)
(报告出品方/作者:安信证券,张汪强、乔璐、孟瞳媚)核心观点化工宏观周期景气修复:十年中周期看全球化工业经历三轮景气(每轮景气 2 年),18H2 转入下行通道,20H1 在新冠冲击下全球化工 PMI 触底,随后 20H2 在主要经济体的货币与财政政策刺激下迅速恢复至景气高点,下一轮景气周期或 已拉开序幕。分终端看 2020 年复苏是主旋律,地产链方面美国新房销售强势反 转;汽车方面,2021 年国内乘用车市场有望维持正增长;其他消费方面,海外社零增长重回景气高点,“宅经济”行业受益,中国“出口替代”作用显现。需求持续复苏,化工价格有望延续景气:2020 年全球化工品产量增速大幅下滑, 而终端消费快速复苏,2021 年化工品价格有望重启新一轮景气周期。中国成为生 产端复苏最快的经济体,相较全球其他地区,我国化企整体(含非上市化企)在 高投资强度带动下表现出了较优的市场扩张性,表明我国化企依然处于成长类赛 道。我们认为未来资本性开支密度向龙头集中的趋势或会愈加明显,有利于全球 地位的提高以及掌握更强的定价权。2021 年在全球化工品需求向好、油价中枢提 升带动库存回补、美国贸易战加征关税影响效用边际递减以及全球规模最大的自 贸协定 RCEP 落地等一系列利好助力下,国内化工行业基于相对出色的成长属 性,有能力、有希望迎来新一轮增长。关注化纤和油价的修复空间和弹性:2020 年化工产成品存货快速去库下,短期 内被动补库阶段或已接近尾声。分行业看,2021 年复苏预期下纺服海外需求有望 上行,补库空间大,而国内化纤行业低库存现状下,Q4 部分产品价格已出现景 气底部反转迹象,未来有望迎来景气修复。同时油价未来有望在成本端抬升的判 断以及“社交经济”恢复带动出行需求增加的假设下重塑景气。1. 海外有望延续复苏,看多化工景气1.1. 化工宏观周期景气修复,终端市场复苏纵观 2020 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受新冠冲击后经历了上半年的短期封锁,尽管供给需求端均 受到全面打击,但随着各国经济陆续解封,叠加天量的货币与财政政策刺激,全球制造业 PMI 在 Q1 快速探底后陆续恢复景气。中国全民防疫成效显著,提前全面复工复产使制造业率先 复苏,欧美紧随其后,日本较弱。反映在化工行业也是如此,近十年来,据化工 PMI,全球 化工业经历 09-11H2、13H2-15H1、17H1-18H2 三轮景气周期(每轮景气 2 年),基本都与 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货币与财政政策刺激、中国的供给侧改革时间节奏一致。2020H2 全球化 工 PMI 快速恢复,10 月为 56.6,同比+6.3,环比+2.7,到达景气高点,下一轮景气周期或 已拉开序幕。作为印证,据 Bloomberg 数据,全球大宗、特种、农资化工上市公司营收同比 增速在 20Q2 触底后开始回升,经过 2019、2020 两年下行周期后,2021 年全球化工业景气 有望转向上行通道。据联合国环境署 2011 年数据,全球化工品依终端应用领域可分为建筑与家用(金额占 43%)、 电子(占 19%)、农业(占 7%)、纸质包装(占 7%)、汽车(占 6%)、医疗(占 6%)、能 源(占 6%)等,据此不难理解化工业与宏观经济的关联性。地产链方面,美国新房销售强势反转,欧盟中国也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据房地美数据,自 从 20Q1 疫情席卷美国以来,按揭利率开始持续下行,7 月后始终处于 3%下方,美联储的 无限量 EQ 下主要房贷市场利率 12 月以来再次刷新自 1971 年以来的新低,低利率叠加“宅 家抗疫”催生的住宅升级需求推动了市场的热度,新房销售同比创新高,相比之下,中国“房 住不炒”基调未变,“稳”字当头。汽车方面,2021 年国内乘用车市场有望维持正增长。全球乘用车销量总体呈现 V 型复苏, 欧美较弱,而中国 Q3 以来乘用车销量同比正增长极大地巩固了行业内信心。汽车消费与宏 观经济紧密相关,随着疫苗上市以及疫情防控将进一步好转,消费和服务业加速修复下,2021 年乘用车市场有望维持正增长。中国车市自 2018 年进入调整期,而美国、日本、德国等进 入 150 辆以上千人保有量以后都经历过类似的调整,调整期 3-4 年后再恢复上行通道,因此 中国与国外市场相比仍然有较大潜力。其他消费方面,全球扣除汽车后社会零售额增长全面恢复,海外更是达到景气高点,中国“出口替代”作用显现。对主要经济体的社会零售额作扣除汽车处理,海外市场其他终端消费社 零额同比在 20H1 触底后迅速恢复,其中美国个人消费商品支出物量指数再创新高。而社零 相关子行业在疫情影响的“宅经济”驱动下出现分化,海外邮购或网购零售额均创出历史新 高,而家电、娱乐用品和食品饮料行业月度同比也好于总体零售额水平。值得一提的是,由 于疫情期间欧洲、北美地区主要制造国产能出现缺位,国内相关产品的“出口替代”作用显 现,10 月份中国出口总额累计同比转正,而防疫物资和“宅经济”商品出口更是大幅增长。 社交属性更强的纺服、鞋帽、成品油等行业海外需求恢复相对迟缓,但因纺服业是劳动密集 型产业,印度、东南亚地区受疫情影响较大,导致 20H2 大量海外纺织订单向国内转移,出 口猛增。2021 年随着疫苗上市,疫情防控预期好转,海外“社交经济”下的可选消费行业 有望迎来加速修复行情。1.2. 中国化工有望跟随海外复苏迎来景气1.2.1. 全球化工或维持阶段性、区域性供需错配2020 年全球化工品产量增速大幅下滑,终端消费快速复苏局势下 2021 年或维持阶段性和区域性供需错配。据 ACC 和 VCI 数据,截止 2020 年 10 月,全球化工品产量当月同比转正, 小幅增长约+2.0%,其中大宗、农资和消费化工品录得+3~5%的增速增长;全球化工品产量 增速累计同比-1.3%,进一步分地区分析,各主要经济体的化工品产量累计同比为-10~+2%, 除中国以外均出现大幅下滑,欧美、日本尤甚。据纽约时报消息,12 月下旬美国国会终于就 9000 亿美元的刺激计划达成协议,规模仅次于 20Q1 的 2.2 万亿美元刺激计划,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纾困法案协议之一。该法案目的在于 提振美国的医疗体系,以及刺激在新冠疫情重压下陷入困境的经济。2021 年海外终端消费 持续复苏预期下,短期内化工行业或维持阶段性和区域性的需求强于供给的错配局面。相比 之下,中国依托于强大的基层抗疫协调动员能力成为全球化工生产端复苏最快的经济体。中 国化工 PMI 在 2 月份探底后迅速反转,化工品产量同比与 PPI 环比在 Q3 后转正,生产量 指数和新订单指数 Q2 以来均维持高景气度,而化工行业高景气又是后疫情时代下中国制造 业产品“出口替代”的坚实基础。1.2.2. 量价态势良好,景气仍有空间2020 年国内化工品销量、价格同比增速历经疫情短期打击触底后快速修复,在 2021 年全球供需阶段性、区域性错配局面下,化工品价格有望重启新一轮景气周期。从量价关系图来看, 过去十年化工业整体销量增速随经济减速而阶梯下行,在 2016-2019 年底销量增速来到平台 期。2020H1 因疫情初期全国范围内停工停产叠加需求端下滑影响,销量增速触底,价格同 比下滑紧随其后;2020H2 中国疫情得控,化工生产和需求端开始复苏,销量增速同比转正 往平台区修复,PPI 亦快速回摆,据 Wind 数据,化工 PPI 同比 5 月份触底(同比-9.2%, 2012 年以来最低)后反弹,11 月开始加速(同比缩窄至-3%)。细分行业看,20H2 化工品产销量同比、PPI 环比均恢复正增长,其中石油为主的燃料加工 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价格修复相对滞后,这与疫情影响下“社交性消费”行业需求端复苏滞 后步调一致。进一步观察中国化工产业端具有前瞻性的 CCPI 指数,4 月份触底后开始反弹 至中枢附近。与 2016 年启动的供给侧改革导致的量减价增不同,本轮周期价格驱动力在于 疫情下全球化工品生产的区域性错配,伴随着国内生产端复苏,2021 年化工 PPI 有望快进 至第一象限,重启新一轮景气周期。我们以化工产品所处价格、价差历史分位和中枢变动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到,据百川、隆众资讯数据,20H1 近 65%化工品价格下跌,Q2 末价格中枢处于 14%历史分位,20H2 需求 端拉动下,到 Q4 末,72%化工品相较于 Q2 末上涨,价格中枢抬升至 28%历史分位;相应化 工品价差中枢从 Q2 末 25%抬升至 34%历史分位,总体来看,绝大多数化工品仍有向上修复 空间,部分产品诸如 PVC、有机硅 DMC、双酚 A 等叠加供给不足等因素价格价差已快速反 弹到历史高位。1.2.3. 全球地位提升,成长性和定价权强化我国化工产业经过改革开放近 40 年积淀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伴随着产业布局和配套不断 完善带来的一体化竞争优势,中国在全球化工产业发展中占据重要位臵。一方面,在全球化工 CapEx 增速回暖背景之下,A 股化企投资表现依然维持较高强度。前期由于逆全球化等原因使得全球化企扩张、投资需求减弱。18年后期,全球化企CapEx 增速触底回暖,同比增速站上正增长,但考虑前期绝对额较低,当前的正向增幅并不难 理解。反观 A 股化企,资本性支出集中在 18、19 年度(主因民营炼化等大额投资集中), 20 年开始受到疫情等客观因素影响,资本支出节奏有所放缓,但依然处于正增长通道。 若同样考虑到前期绝对投资额,或可得出在不利的市场环境下,A 股化企投资强度得以 保持的结论。另一方面,相较全球其他地区,我国化企整体(含非上市化企)在高投资强度带动下表现出了较优的市场扩张性,表明我国化企依然处于成长类赛道。据 Cefic 数据,2018 年我国关于化学品类的资本开支占全球总额的45%,相较2008年的29%增加了16pct; 近10年,世界化学品类资本开支的平均年化增速为6%,我国的资本开支增速为10.6%, 高于世界均值 4.6pct。高强度的资本开支助力我国成为全球化学品销售市占率最高,增 速最快的地区。2018 年全球化学品的销售额为 3348 亿欧元,我国化学品销售额为 1198 亿欧元占全球份额的 36%。以历史纵向来看,我国化学品销售额市场占比从 2008 年至 2018 年提升了 17.6pct。而表现次之的亚洲其它新兴经济体增速为 1.6pct;传统发达国 家或经济体市场份额开始逐渐衰减。2020 年受疫情以及“逆全球化”的影响,我国上市化企不仅维持了投资强度,并在“供需 错配”的背景下录得较好市占率,逐渐强化行业定价权。在此背景之下,我们认为未来我国 上市化企的盈利能力、空间有望进一步提升。盈利预期提升叠加当前利率低位利好,A股化 工有条件实现估值提升。1.2.4. 库存时钟:被动补库阶段或接近尾声以化工产成品库存同比与 PPI 同比作图可见库存时钟,20 Q1 因疫情停工和需求端崩塌导致 大规模被动累库,但 Q2 全国陆续复工复产后需求端快速复苏,化工品价格开始反弹,结合 卓创资讯化工品库存数据,国内液体化工品库存在 20H2 后快速跳水,而固体化工品库存在 20Q2 快速去库,Q3 企稳,Q4 又出现加速下行迹象,产成品存货快速去库下短期内被动补 库阶段或已接近尾声,未来有望走出 16Q2-17H1 行情,彼时化工供给侧改革启动后产业链 未能及时反应,叠加需求在 16 年前后有明显翻转,导致库存被大量消化,这与疫情下全球化工品供需错配格局相似。1.3. 化纤和油价存进一步修复空间1.3.1. 化纤:海外存补库需求,国内处库存低位我国制造业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同比与化学原料及制品、化纤制造业基本同步波动,但后者 弹性更大,化纤业尤甚。取 2019-12、2020-6 及 2020-12 三个时间节点产成品库存同比作 图,20H1 疫情初期海内外全面封锁严重打击服装零售,导致化纤制造业快速累库,20H2 疫 情后期在“冷冬概念”、“印度、东南亚订单转移”及“双十一”、“双十二”等利好推动下纺 服行业快速复苏,据 Wind 数据,11 月我国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累计同比+31%,产 业链未及时反应又导致化纤业迅速去库。另一方面,疫情持续影响下海外 20H2 服装行业零售复苏进程相对其他“宅经济”行业较为 缓慢,美欧日 10 月服装社零额当月同比-10%、-13%、-10%,同期国内已恢复正增长。而 美国批发商服装及面料库存同比也处于历史低位,2021 年需求端持续复苏预期下,海外存 在补库需求,有望拉动国内服装出口,而我国 20Q4 末各化纤子行业产品库存及价格现阶段 均处于低历史分位,未来上行修复空间较大,其中氨纶、粘胶短纤行业 Q4 价格出现景气底 部反转迹象,建议持续关注。1.3.2. 油价: 大概率中枢上行成本端:结论上我们认为原油未来供应克制,伴随经济活动正常化带动库存持续消化,仍具备走强特征。空间上,2020 年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导致出行受限终端需求萎缩,行业 被动累库,原油价格跌入历史极值。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价格下跌的同时,向上空间也被打 开。当前布油价格处于 10 年历史价格 30%分位左右,若对比 2019 年布伦特均价,仍有 25% 左右向上空间。条件上,库存的去化是价格向上弹性的必要条件。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在 2020 年 7 月以来开始出现明显去库趋势。当前库存水平已经接近历史 5 年均值,并不会阻碍油价 回升。供应:OPEC 减产协议及执行率双双有效,掌握主动权。前期 OPEC 历史性减产协议达成。 4 月 13 日达成协议分三阶段进行减产,分别为 970/770/550 万桶/日;6 月 8 日又将 970 万 桶的减产规模延长至 7 月底;12 月 4 日决定从 21 年 1 月起逐步放松减产,每月按实际情况 调整,调整幅度不超过 50 万桶/日。此举有利于油价的缓慢复苏,为未来增量空间打出上限。 减产执行方面沙特超额减产,整体 OPEC 减产达标。2020 年 10 月,OPEC10 国减产履行 率达到 104%。供应:全球钻机数量处于低位,短期供应恶化可能性较小。全球钻机数量自 2018 年 11 月以 来持续下行,当前为 2009 年以来的历史低位。油价是钻井数量的领先指标,当前油价仍处 低位,大规模供应增加或不具备条件。美国方面,受疫情影响申请进行 Chapter11 的油气勘 探开发类公司数量在 20Q2 达到 19 家,短期内页岩油供应同样受限。需求:油价预计随出行需求回升。疫情影响下“社交经济”影响相对较为严重,成品油类零 售消费全球范围内恢复力度较为缓慢。我国由于疫情防控得力,恢复表现相对较强。结构来 看,民航总周转量线性向上,总比增速较为稳定,整体尚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航煤端需求 仍有向上空间。公路端货运恢复强于客运,货运已经基本达到疫情前强度,客运端恢复较慢, 预计疫苗普及后生产生活逐渐正常,成品油需求也会随着“社交经济”恢复而相应提升。综 上所述,成本端受原油供应克制及库存去化积极影响或可得到持续支撑,终端需求方面受益 于疫苗推进使得经济活动常态化及出行需求恢复持续回升,油价有望逐步景气。2. 核心资产:逆势扩张尽显行业龙头本色2.1. 资本开支集中于龙头,结构改善,助力全球化竞争若从我国化工企业结构性角度观察,资本向头部企业集中趋势明显。具体从两方面可见一斑:其一,上市公司资本开支强度高于行业水平。从图中可知,自“供给侧改革”后,上市 化企资本性开支增速高于行业整体。这从“供改”清退行业高成本、低效率产能的角度 并不难理解。上市公司扮演行业“排头兵”的角色,可凭借融资渠道多元化以及行业格 局向好带来的业绩弹性等优势建立较强的资本实力,故而在逆市时期更有条件进行资本 性开支。其二,上市公司固定资产扩张率分化,优质公司固定资产扩张率优于其他公司。将 A 股 化企按市值进行区分,市值 CR15 的企业固定资产扩张率在多数时间高于剩余公司。此 外,在疫情影响下,市值 CR15 企业固定资产扩张率达到高点。或可说明在行业景气底 部时,头部化企拥有相较于其他企业更优的扩张能力。基于以上发现我们推测,竞争优势叠加壁垒共同决定了未来行业的资本开支集中于核心企业, 进而有利于核心企业加固其比较优势的护城河,助力全球化竞争。2021 年在全球化工品阶段性和区域性的错配预期,美国贸易战加征关税影响效用边际递减,全球规模最大的自贸协 定 RCEP 落地等一系列利好背景的助力下,国内化工行业基于相对出色的成长属性,有能力、 有希望迎来新一轮增长。3. 石油石化:民营炼化延续景气,低成本烯烃龙头优势明显3.1. 民营炼化一体化发展有望延续景气,自身竞争优势显著2020 年疫情破坏需求,国营炼能上半年亏损情况较为严重,而民营炼化由于产品结构的灵 活性,装臵先进性,区位优越性以及生产高效性等优势逆势发展,各大国内民营炼厂在上半 年均取得较好利润。后续随着恒力石化二期预期,浙江石化二期全线达效以及东方盛虹一期 投产、恒逸文莱二期等项目的持续推进,产业链纵向一体化进程将持续加码,原材料 PX 的 国产替代加强。原材料的自给可扩大下游盈利弹性,全产业链的贯通也有益于企业抵抗单个 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弱化业绩周期波动的属性。因此,民营炼化企业将受益于其自身的竞 争优势以及一体化发展带来的抗风险能力继续延续景气。在四大民营炼化投产之前,我国炼厂平均规模在 500 万吨/年以下,对比国际 700 万吨/年炼 化平均规模,我国尚有一定差距。目前民营炼化规模均在 1000 万吨以上,并且单体装臵均 超过 800 万吨(单体装臵规模才能体现优势)。盛虹石化单体 1600 万吨/年为国内最大单体 装臵。当前两桶油平均炼能在 700 万吨左右(非单体),而地炼平均炼能更是不足 500 万吨 (非单体)。民营炼化动辄 1000 万吨炼能在原料及能源使用效率上更优。3.2. 烯烃缺口扩大,看好龙头成本优势我国乙烯和丙烯当量缺口分别约 2808万吨和 942万吨。据中国石化市场预警报告数据指出, 2019 国内乙烯当量消费量约和 5436 万吨,同比增长 10.5%;2019 年我国乙烯产能 2902 万吨,产量 2628 万吨,同比增长 10.8%;乙烯当量缺口扩大至 2808 万吨。 2019 年我国丙烯当量消费量 4230 万吨,增速约 9.4%。丙烯产能为 3712 万吨,同比增长 12.2%,产量 3288 万吨,同比增长 9.4%;当量缺口约 942 万吨。乙烯丙烯下游用途广泛,涉及吃穿住行全方面,与经济紧密相关。目前国内消费结构以聚烯 烃形态为主,PE 和 PP 分别占乙烯和丙烯当量消费比例约 62%和 66%。PE 应用领域集中 在包装、农业、建筑和电线电缆等方面。PP 应用主要集中在汽车、家电、建筑的注塑、薄 膜与拉丝塑编等领域。IHS 2018 年预测,2019-2022 年,全球对乙烯和丙烯的需求预计增长分别为 600 万吨/年和 500 万吨/年;预计我国乙烯和丙烯需求增长 300 万吨/年和 250 万吨/年,需求增速放缓至 5% 左右。亚化咨询预测,2023 年中国乙烯和丙烯当量需求将分别达到 4850 万吨和 5800 万吨, 中国乙烯和丙烯的供需缺口长期存在油价上行背景下,看好具有成本优势的龙头:前文判断未来“社交经济”逐渐恢复,原油供应端保持克制,油价有望逐渐上行。下游化工 品成本支撑更强。烯烃类产品由于供需关系较好,我们判断未来有望在油价带动下进一步景 气。此时,具有相对优势的非油头工艺竞争性凸显,在未来也会表现出更大的业绩弹性。页岩油气革命使乙烷产量激增, NGL 产量大增,为烯烃原料轻质化发展提供基础。国家政 策推进乙烷原料轻质化进程,在过去的高油价下,国内蒸汽裂解制乙烯缺乏竞争力,刺激行 业内部的原料结构优化和外部的多元化。目前丙烷脱氢制丙烯已经证明其较强的盈利能力, 2019 年 7 月新浦化学首套 100 万吨乙烷裂解制乙烯投产,未来卫星石化连云港 135 万吨项目有望迎来投产,居于轻质原料的长期成本优势,相关项目前景可期。4. 化工新材料:国内新材料迎来高速成长期4.1. 国六材料:柴油车国六落地在即,原材料厂商高速成长期到来污染物限值大幅加严。与国Ⅴ标准相比,即将于 2021 年全面实施的重型汽车国Ⅵ标准对 NOx 和 PM 排放限值均大幅加严,同时增加了 PN 限值。与国五相比,国六 b 阶段轻型车氮氧化物 的排放限值降低了 42%,PM 排放限值降低了 33%,CO 排放限值降低了 50%;重型车方面, NOx 排放限值国六阶段相对于国五降低 77%,PM 限值降低了 67%。原材料厂商有望进入高速成长期。据环境保护部,目前我国重型燃气车已开始实施国六标准, 轻型汽车和城市车辆(主要在城市运行的公交车、邮政车和环卫车)的国六标准将于 2021 年 1 月 1 日实施,轻卡重卡国六标准将于 2021 年 7 月 1 日实施,部分地区提前实施国六标 准。非道路(560kW 以下的发动机)国四标准将于 2022 年 12 月 1 日实施。考虑汽油车在 2021年1月1日开始执行国六标准,预计2020-2023年渗透率为85%、100%、100%、100%; 轻卡重卡在 2021 年 7 月 1 日开始执行国六标准,预计 2021-2023 年轻卡重卡国六渗透率分 别为 40%、100%和 100%。根据测算,预计到 2023 年柴油车载体的市场空间为 40.3 亿元,汽油车载体的市场空间为 70 亿元。2023 年国内车用蜂窝陶瓷载体新车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110 亿元,国六升级带来载 体材料产值为国五时期的 4.7 倍(国五时期的市场规模指 2017 年尚未增加 DPF、GPF 单元 时期的数值)。2023 年载体总需求量将超过 18000 万升,国六升级后将带动载体体积需求体 积至 2.1 倍。沸石分子筛:国内“0 到 1”的突破。沸石分子筛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剂主要针对 柴油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在欧六、国六标准出台之前,欧五适用的车型都采用钒基催化剂, 但国六标准对氮氧化物的要求更高,钒基催化剂不能满足需求,从而使得国六柴油车需要改变钒基 SCR 为分子筛 SCR,直接带动国内沸石分子筛需求“从 0 到 1”的增长。根据测算,2023 年全球沸石分子筛的需求量有望达到 2.4 万吨,其中中国和印度是快速新增市场。据测算,到 2023 年国六全面执行完毕后,我国沸石分子筛需求量有望新增 5550 吨。以单价 300 元/kg 计算,我国分子筛市场空间有望达到 16.7 亿元。目前全球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市场呈现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全球生产厂商主要有庄信万丰 (JM)、巴斯夫(BASF)、优美科(Umicore)等,占据了全球 70%以上的市场份额。根据 庄信万丰年报数据推算,庄信万丰在柴油车尾气治理领域的市场份额超过 50%。4.2. 碳纤维:行业前景广阔,国内企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碳纤维作为高性能纤维的翘楚,一直以来是民用和军事领域轻量化的核心材料之一。碳纤维 下游市场快速启动,包括航空航天、风电叶片、汽车、压力容器等领域,对碳纤维的需求正 快速涌现,中国成为全球碳纤维需求增长最快的市场。虽然与全球顶尖公司相比,我国碳纤 维企业仍存明显差距,但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军品的高效益,使得我国碳纤维龙头企业有动 力及经济基础去投入更高端型号的研发、开拓更多的应用场景。以军带民、以民养军,中国 碳纤维行业走出了中国特色发展之路,迎来了最佳发展时期。全球市场稳步增长,中国发展速度较快。近年来,全球碳纤维市场需求呈稳步增长态势。2019 年全球碳纤维需求 10.37 万吨,据赛奥碳纤维技术预测,未来 5 年碳纤维仍将保持约 13%的 需求增速。2019 年中国碳纤维的总需求为 37840 吨,同比增长 22%,其中国产纤维供应量 为 12000 吨,占总需求的 31.7%,比例逐年提高。据赛奥碳纤维技术预测,未来国产碳纤维 需求有望实现 30%的较高增速,高于全球(约 10-15%)的水平,乐观估计在 2025 年前后, 国产碳纤维有望超过进口。下游涉及行业广泛,需求增量空间较大。全球的碳纤维下游应用主要是风电叶片、航空航天、 体育休闲和汽车四大领域,2019 年这四个领域合计需求 75800 吨,占比高达 80.9%,需求 价值 23.24 亿美元,占比达 80.98%。此外,我们预计需求新看点或会体现在两个领域:汽车市场:2019 年汽车领域碳纤维需求 11800 吨,增速 9.26%。预计未来有望保持 10% 的增速。到目前为止,碳纤维复合材料仍主要应用在高端跑车上,没有得到大规模应用, 原因主要来自于高昂的成本:碳纤维的材料加工成本及车身的修复成本过高。未来随着 成本的逐渐优化,碳纤维有望在汽车市场全面铺开。高压容器领域:2019 年压力容器领域碳纤维需求 8250 吨,增速 33%。随着页岩气及 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压力容器用碳纤维有着较大的增长空间。现阶段我国氢燃料电池 汽车还局限于客车和专用车。GGII 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共生产氢燃料电池汽车 3018 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提出我国燃料电池汽车规模目标为:2020 年要达 到 5000 辆,2025 年要达到 5 万辆,2030 年要达到百万辆。发展初级阶段,战略意义巨大,政策红利突出。当前我国理论产能达到 2.68 万吨,已经成 为世界三甲,但整体产能利用率为 34%,低于全球水平。我国政府从 70 年代即开始大力支 持国产碳纤维的发展,使得国产碳纤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我国碳纤维及应用 领域的技术水平和产业化程度出现了加速发展的势头,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新阶段。随着我 国国防新装备需求的不断增长及国家军民融合政策的不断深化,国产高性能碳纤维将继续保 持良好的增长态势。落实到政策层面,主要通过军品供应的风险补偿来实现4.3. 电子特气:行业持续景气,进口替代加速电子特气是半导体制造不可或缺的材料,主要应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平面显示器件、化合 物半导体器件、太阳能电池、光纤等电子工业生产。全球下游应用,半导体占比 71%,另外 还包括显示面板、化合物半导体和光伏。我国下游应用中,半导体占比 42%,显示面板占比 37%。随着半导体工业的迅猛发展,电子特气的应用空间愈发开阔。半导体产业向中国转移,国内市场扩大。2020 年,半导体市场随着 5G 时代的到来重现生机, 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协会(WSTS)最新公布的预测,2020 年世界半导体产业销售额将 达 4331.45 亿美元,同比增长 5.1%。90 年代末至今,外资半导体封装测试工厂开始向中国 大陆转移,同时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半导体工业的发展,半导体产业的第三次转移 正向中国驶来。受益于半导体产业向我国转移以及国内集成电路市场需求旺盛,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持续增长, 销售额增长率保持在 15%以上。2018 年以来,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国际贸易环境恶化,以 华为、中兴等为代表的公司正加快将订单转移给国内供应商,推动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国 产替代的进程,我国对于国外进口集成电路的依赖度降低。下游需求旺盛,电子特气持续增长。电子特气是晶圆制造材料市场中的第二大材料,占比高达 13%,仅次于硅片,被称为半导体材料的“粮食”和“源”。由于快速发展的半导体集成 电路行业对上游的电子特气需求较大,我国电子特气市场规模逐年扩大,2018 年达到 121.56 亿元,同比增长 11.19%。总体来看,2012-2018 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13.1%,市场规模翻番, 目前仍处于持续增长中。根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预测,2017~2020 年间全球计 划新建 78 座晶圆厂,其中,中国计划新建 30 座。预计到 2020 年,中国大陆晶圆厂装机产 能将达到每月 400 万片(等效 8 英寸),相比 2015 年的 230 万片/月,年复合成长率将达到 12%,成长速度远高过世界其他地区。随着晶圆制造产能的进一步扩大,电子特气行业发展 空间广阔,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增大,国产企业大有可为。政策扶持,技术突破助力进口替代。作为集成电路、平面显示器件、半导体等的关键原材料, 特气的重要性已经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因此,国家通过“863 计划”等多个资金渠道对国 产电子气体的研究及产业化生产提供了资金扶持。在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国家集 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等宏观政策和中长期规划的助推下,特种气体成为了国家重点发 展或鼓励性产业,市场需求显著增长。在政府大力扶持和半导体行业的驱动下,国内电子特 气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行业景气上行,国内超纯氨、高纯四氟化碳、高纯六氟乙烷等部分 电子特气产品已经实现了进口替代。随着政策和资金的持续助力,更多品种电子特气有望突 破规模化生产技术,打破发达国家垄断格局,逐步实现全面进口替代。4.4. OLED:需求快速增长,渠道和技术壁垒破局,国内成品材料公司受益据 IHS 观测数据,自 2018 年 OLED 屏异军突起以来,当前全球平板显示技术分为 LCD 和 OLED 两大阵营,LCD 占据以电视机为主的大尺寸屏幕市场,而 OLED 于小尺寸手机屏领 域渗透率逐年增加,并朝着可折叠、可卷曲的方向演进,成为未来最具应用前景的“梦幻显 示器”。近年来以京东方为首的国内面板商大举进军 OLED 屏,产能急遽扩张,据 IHS、赛 迪智库数据,现有投产计划下,2022 年中国 OLED 面板产能占全球比重将达到 45%,国内 OLED 显示行业空间有望 4 年翻 4 倍,其中 OLED 成品材料是以多种有机材料为基础制造的 将电能直接转换成光能的有机发光器件,是 OLED 面板上游配套的核心所在。OLED 材料基本结构包括阴极、阳极、辅助层和发光层,OLED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电子 从阴极注入,空穴从阳极注入,注入的电子和空穴分别从电子辅助层和空穴辅助层向发光层 迁移;电子和空穴注入到发光层后,形成电子空穴对,即激子,激子辐射跃迁退激,发出光 子而使 OLED 发光。由此可见,OLED 材料直接决定了面板的发光特性,包括发光效率、 寿命等等,因此是 OLED 面板上游制造的核心材料OLED 有机发光材料是面板产业链中技术壁垒最高的领域之一,近年来市场规模快速增长。AMOLED 面板需蒸镀十余层有机材料,蒸镀厚度和均匀度是核心指标,每层厚度从几纳米 到上百纳米不等,用料虽少但其成本在面板生产总成本占比高达 10%左右,仅次于设备制造 成本。根据前瞻研究报告,2018 年全球有机材料市场总规模约为 16 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 在 35%以上。2021 年,OLED 有机材料市场规模将突破 30 亿美元,且应用在电视和车载显 示领域的产品增速会有所提升,未来增长主要来自于中国和韩国。受益于未来国内 OLED 面 板产能放量增长,OLED 材料的需求将同步提升。OLED 成品材料规模占比超 80%,主要被美、日、韩、德等国的企业垄断。据前瞻研究和智研咨询数据,我国 2019 年 OLED 成品材料市场规模占有机发光材料比重达 83%,而我国企 业主要集中在中间体和粗单体领域,在利润较高的 OLED 有机发光材料成品领域占比较低, 据前瞻研究数据,空穴层注入/传输材料、电子层注入/传输材料在国内市场供应占比 12%左右,发光层材料供应占比不足 5%,国内面板厂家严重依赖进口。近年来国内企业加大 OLED 面板投资规模,从成本及供应链安全角度考虑,未来加速 OLED 材料国产化将是大势所趋。一方面是出于国内产线规模化及降低产品成本等需要,上游产业 技术加速升级,材料配套的本土化将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出于减小国际贸易摩擦潜在风险 和降低输运成本等因素的考虑,以韩国为首的国际显示材料龙头企业近年来纷纷在国内建厂 或授权代工,而我国作为 OLED 行业后起之秀,OLED 原材料及相关设备关键制造技术仍为 国外厂商所垄断,解决“卡脖子”问题迫在眉睫, 2019 年的日韩贸易冲突及 2020 年的华 为芯片断供事件依然历历在目,供应链安全问题将成为 OLED 材料国产化进程加速的原动力。OLED 成品材料关键在于有机发光层,掺杂(客体)材料是 OLED 发光层最核心的材料,技术壁垒最高。从化学结构的角度,红绿光掺杂材料主要是使用磷光分子金属配合物,即以金 属为分子中心,四周配位上有机配体,大多数有机配体为共轭芳环结构;而蓝光由于能量高, 与之配位的金属较少、研发难度较大,目前主要使用荧光材料为主。从技术的角度,绿光掺 杂材料相对较容易合成,且绿光在显色指标中最为重要,常见的绿色掺杂材料主要有 Ir(BPPya)3、Ir(ppy)3等;红光掺杂材料分子中含有大量共轭芳环基团(由于红光所需能量最 低),溶解性差,合成难度相对较大,常见的红光材料有 Ir(BPPa)3、Ir(piq)3 ;蓝光材料可 选的材料种类较少,其效率与寿命都不如红绿光材料,常见的有荧光掺杂材料(TPBe、 DSA-Ph)与磷光材料(FCNIr、IrN4、FIrPic)。外国保护专利逐步解封,掺杂材料国产化曙光初现。在磷光掺杂材料领域,三项核心专利技 术主要由美国的 UDC 垄断,而其中两项已经到期,还有一项专利于 2020 年 11 月到期。专 利 US6303238 保护所有使用磷光的 OLED 器件,规定不允许除 UDC 外的其他厂家使用磷 光材料,该专利于 2017 年到期;专利 US6830828、CN100407448 保护有机金属配合物, 限制其他厂家使用 Ir、Os 金属配合物作为磷光材料,两项专利分别于 2019 年 5 月、2020 年 5 月到期;专利 CN1413426A 保护 L2MX 结构的有机配体,该结构和相应配体在目前最 为主流的二代 OLED 磷光掺杂材料中广泛使用,该专利于 2020 年 11 月到期。这三项专利 保护像一套组合拳,从磷光器件、金属配合物、金属配合物的关键构型及配体,一环套一环 地对竞争对手进行全方位限制。随着第三项专利即将到期,意味着这类金属有机配合物结构 的基本完全解封,国内的厂商有望利用有机合成、化学修饰等手段,例如延伸芳环结构、添 加修饰基团等,绕开现有分子结构,实现专利突破。国内 OLED 有机发光材料厂商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升,盈利空间进一步打开背景下有助于带动配套产业渠道加速转移。一方面是核心专利解封在即,另一方面是国内 OLED 发光材料的 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高,专利数量逐年增长。据奥来德招股书,奥来德在高性能发光功能材 料方面已获得 52 项专利,其中涉及到新型钇金属磷光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的有两项;瑞联新 材在红色掺杂材料的合成上也拥有一项专利;强力新材拥有台湾昱镭光电授权专利 64 项, 经营业务涉及掺杂材料。此外鼎材科技、万润股份、鼎材科技、夏禾科技等企业也均有较强 的研发能力。由此可见,国内中间体/粗单体材料商的整体研发、技术水平在提升,我们认为 未来 3-5 年 OLED 成品材料国产化将不断加速,头部企业有望结合自身前端材料技术积累与 研发进步,配合自主研发主体材料的系统,开发出新的掺杂材料体系,实现从 0 到 1 的突破。重点企业分析(详见原报告)核心资产相关企业:万华化学、华鲁恒升、扬农化工。石油石化相关企业:荣盛石化、恒力石化、东方盛虹、桐昆 股份、恒逸石化、卫星石化、宝丰能源。基础化工相关企业:龙蟒佰利。新材料相关企业:奥福环保、万润股份、光威复材、中简科技,雅克科技、昊华科技、华特气体、奥来德、瑞联新材。风险提示:宏观经济表现不及预期的风险,化工产能周期变化超预期的风险, 油价大幅波动的的风险,化工业安全环保风险。(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品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1、 湿电子化学品是重要的电子信息材料之一1.1、 湿电子化学品的核心要素是超净、高纯及功能性 湿电子化学品是电子行业湿法制程的关键材料。湿电子化学品属于电子化学品 领域的一个分支,是微电子、光电子湿法工艺制程(主要包括湿法蚀刻、清洗、显 影、互联等)中使用的各种液体化工材料。超净高纯试剂是在通用试剂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纯度最高的试剂,其杂质含量较优级试剂低几个数量级。湿电子化学品是对 “电子级试剂”、“超净高纯化学试剂”更为合理准确的表达。国内的超净高纯试剂, 在国际上通称为工艺化学品(Process Chemicals), 在美国、欧洲和我国台湾地区称 为湿化学品(Wet Chemicals),是指主体成分纯度大于 99.99%,杂质离子和微粒数 符合严格要求的化学试剂,其纯度和洁净度对电子元器件的成品率、电性能和可靠 性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按照组成成分和应用工艺不同,湿电子化学品可分为通用性和功能性湿电子化 学品。通用湿电子化学品以超净高纯试剂为主,一般为单组份、单功能、被大量使 用的液体化学品,按照性质划分可分为:酸类、碱类、有机溶剂类和其他类。酸类 包括氢氟酸、硝酸、盐酸、硫酸、磷酸等;碱类包括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有机溶剂类包括甲醇、乙醇、异丙醇、丙酮、乙酸乙酯等;其他类包括双氧水等。 功能湿电子化学品指通过复配手段达到特殊功能、满足制造中特殊工艺需求的复配 类化学品,即在单一的超净高纯试剂(或多种超净高纯试剂的配合)基础上,加入 水、有机溶剂、螯合剂、表面活性剂混合而成的化学品。例如剥离液、显影液、蚀 刻液、清洗液等。由于多数功能湿电子化学品是复配的化学品,是混合物,它的理 化指标很难通过普通仪器定量检测,只能通过应用手段来评价其有效性。随着电子元器件制作要求的提高,相关行业应用对湿电子化学品纯度的要求也 不断提高。为了适应电子信息产业微处理工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趋势,并规范世 界超净高纯试剂的标准,国际半导体设备与材料组织(SEMI)将湿电子化学品按金 属杂质、控制粒径、颗粒个数和应用范围等指标制定国际等级分类标准。湿电子化 学品在各应用领域的产品标准有所不同,光伏太阳能电池领域一般只需要 G1 级水平; 平板显示和 LED 领域对湿电子化学品的等级要求为 G2、G3 水平;半导体领域中, 集成电路用湿电子化学品的纯度要求较高,基本集中在 G3、G4 水平,分立器件对 湿电子化学品纯度的要求低于集成电路,基本集中在 G2 级水平。一般认为,产生集 成电路断丝、短路等物理性故障的杂质分子大小为最小线宽的 1/10。因此随着集成 电路电线宽的尺寸减少,对工艺中所需的湿电子化学品纯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从 技术趋势上看,满足纳米级集成电路加工需求是超净高纯试剂今后发展方向之一。1.2、 湿电子化学品行业:上承基础化工,下接电子信息 1.2.1、 湿电子化学品位于电子信息产业链的前端 湿电子化学品位于电子信息产业偏中上游的材料领域。湿电子化学品上游是基 础化工产品,下游是电子信息产业(信息通讯、消费电子、家用电器、汽车电子、 LED、平板显示、太阳能电池、军工等领域)。湿电子化学品的生产工艺主要采用物 理的提纯技术及混配技术,将工业级的化工原料提纯为超净高纯化学试剂,并按照 特定的配方混配为具有特定功能性的化学试剂。湿电子化学品行业是精细化工和电 子信息行业交叉的领域,其行业特色充分融入了两大行业的自身特点,具有品种多、 质量要求高、对环境洁净度要求苛刻、产品更新换代快、产品附加值高、资金投入 量大等特点,是化工领域最具发展前景的领域之一。湿电子化学品对包装、运输的要求极高,行业具有一定的区域性。湿电子化学 品大多属于易燃、易爆、强腐蚀的危险品,所以不仅要求产品在贮存的有效期内杂 质及颗粒不能有明显的增加,而且要求包装后的产品在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对环境不 能有泄露的危险。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材料是高密度聚乙烯(HDPE)、四氟乙烯和氟 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聚四氟乙烯(PTFE)。 HDPE 对多数超净高纯试剂的 稳定性较好,而且易于加工,并具有适当的强度,因而它是超净高纯试剂包装容器 的首选材料,HDPE 的关键是与大多数酸、碱及有机溶剂都不发生反应,也不渗入 聚合物中。对于使用周期较长的管线、贮管、周转罐等,可采用 PFA 或 PTFE 材料 做内衬。超净高纯试剂在运输过程中极易受污染,同时对运输工具也有较高要求, 运输成本也较高。为了保证稳定供应高品质湿电子化学品,湿电子化学品生产企业 往往围绕下游制造业布局,以减少运输距离。湿电子化学品行业的区域性决定了其 发展水平与该地区的电子产业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生产者-使用者-废液处理者”构成湿电子化学品闭环交易新模式。湿电子化学 品的闭环交易模式在国外早有应用,通过引入高水平废液再生提炼纯化商,一方面 解决了化学品使用者的废液处理问题,另一方面也能相应降低化学品生产者的生产 成本,是较为先进的生产模式。随着国内液晶产业的发展,国内液晶面板厂商也开 始广泛采用该模式,如“江化微-中电熊猫-默克电子”的合作,江化微向中电熊猫供 应正胶剥离液,苏州默克将使用后的废液进行回收提纯处理,江化微采购该类回收 液,根据技术和功能性要求,添加部分新液后进行纯化、混配,实现再生利用、绿 色生产。江化微的闭环模式主要是由产品特点所决定:正胶剥离液为混配产品,生 产工艺具有独特性,因此即使是废液回收处理后,由于内部配比关系,回收液通过 再加工也只能被原生产企业和最终客户循环使用。1.2.2、 高技术壁垒赋予湿电子化学品较高的附加值 源于大宗:湿电子化学品的成本构成中原材料占比较高。湿电子化学品的原材 料种类较多,主要包括氢氟酸、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有机溶 剂等基础化工产品以及其他各类添加剂。湿电子化学品企业的成本构成呈现出“料 重工轻”的结构特点,直接材料成本占营业成本的比重普遍在 70%-90%,因此原材 料价格波动会对湿电子化学品的生产成本有较大影响。我国化学工业经过多年发展, 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化工工业体系,这使得我国基础化工原料品种齐全。从量上看, 湿电子化学品对上游原材料的采购占上游行业总体的供给比例非常小,上游原材料 供给较为充足。从价格上分析,基础化工受到上游基础原料产业如原油、煤炭及采 矿冶金、粮食等行业的影响,近几年价格有所波动。总体上看,湿电子化学品价值 占其下游电子产业链价值比重较低,同时产品技术等级越高,则产品的附加值越高, 企业的议价能力越强,所以原材料对湿电子化学品企业盈利水平的影响可控。不同于大宗:湿电子化学品的高附加值源于精密纯化与混配技术。湿电子化学 品是化学试剂中对纯度要求最高的领域,对生产的工艺流程、生产设备、生产的环 境控制、包装技术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具备较高的技术门槛。与工业级化学品的合 成工艺不同,湿电子化学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主要工艺为纯化工艺和配方工艺,该 两大关键技术工艺基本为精密控制下的物理反应过程,较少涉及化学反应过程,不存在高污染、高耗能的情况。同时,湿电子化学品的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直接对电 子元器件的功能构成重要影响,进而通过产业传导影响到终端整机产品的性能,因 此湿电子化学品具有附加值高的特点。以江化微为例,其超净高纯硝酸的平均售价 一般为 2,300-2,600 元/吨,而工业级纯化原料的价格一般为 1,200-1,500 元/吨,提纯 处理后的产品价值量显著提升。功能湿电子化学品的生产工艺更为复杂,除了提纯 外还有混配的过程,对产品的配方、制作参数的选择均十分考验生产商的技术实力 与生产经验。我们分别比较了江化微和润玛股份单酸、混酸产品的毛利率,可见混 配产品与单一纯化产品相比具备更高的盈利水平。(1)纯化工艺的核心是提纯技术和分析检测技术 分离纯化技术主要用于去除杂质,对化学品进行分离提纯以得到合格产品的过 程,其关键是针对不同产品的不同特性采取对应的提纯技术。目前国内外制备超净 高纯试剂常用的提纯技术主要有精馏、蒸馏、亚沸蒸馏、等温蒸馏、减压蒸馏、低 温蒸馏、升华、气体吸收、化学处理、树脂交换、膜处理等技术。不同的提纯技术 适应于不同产品的提纯工艺,有的提纯技术如亚沸蒸馏技术只能用于制备量少的产品,而有的提纯技术如气体吸收技术可以用于大规模的生产。检测分析技术是超净 高纯试剂质量控制的关键技术,根据不同的检测需要可以分为颗粒分析测试技术、 金属杂质分析测试技术、非金属分析测试技术等,目前分别发展到激光光散法、电 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离子色谱法。(2)混配工艺的关键在于配方,需要长期经验积累 混配工艺是将纯化成品经过检测后,再进行过滤、精密混配的工艺过程,混配 工艺是满足下游客户对湿电子化学品功能性要求的关键工艺之一。混配类产品的核 心在于配方,装置通用性强,满足一定条件下,产能可互相通用转换。而配方的形 成需要企业有丰富的行业经验,通过不断的调配、试制及测试才能完成,甚至还需 要对客户的技术工艺进行实地调研,才能实现满足客户需要的功能性产品的研发。 因此混配工艺高度依赖企业的技术和经验。1.2.3、 湿电子化学品盈利差异体现在产品等级不同 湿电子化学品跟随下游电子信息产业快速更新换代。湿电子化学品作为电子行 业的配套行业,与下游行业结合紧密,素有“一代材料、一代产品”之说。湿电子 化学品下游应用行业主要有半导体、光伏太阳能电池、LED、平板显示等,下游应 用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对湿电子化学品行业有较大的影响。由于电子产业发展速度 非常快,产品更新换代也很快。新产品的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都会发生变化,这就 要求湿电子化学品与之同步发展,以适应其不断推陈出新的需要。以集成电路制造 为例,根据摩尔定律,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 18 个月便会增加 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集成电路性能与半导体制程紧密联系,应用于集成电路 的湿电子化学品从 G2 等级发展至 G5 等级。产品等级与应用领域对湿电子化学品的盈利能力有较大影响。通用湿电子化学 品的定价模式主要为市场定价,高等级产品和功能湿电子化学品的议价能力较强, 以国际价格为参考并根据企业自身研发成本进行定价。成本方面,主要原材料均为 大宗商品,价格公允透明。因此,国内湿电子化学品厂商的盈利差异主要体现在产 品等级与应用领域的不同。目前,我国湿电子化学品应用领域主要分为三大类,即 半导体市场、光伏市场、平板显示器市场。整体而言,半导体市场对湿电子化学品 生产商的技术实力与生产经验要求最高,故该领域竞争激烈程度相对较低,毛利率 最高。光伏太阳能领域对产品纯度要求低,进入壁垒低,毛利率较低。以江化微为 例, 2019年半导体芯片、显示面板、太阳能电池三大市场的产品毛利率分别为41.47%、 23.58%、27.34%,受产品竞争加剧以及面板价格下滑的影响,显示面板用湿电子化 学品的利润空间有所压缩,毛利率较 2018 年减少 6.27%。认证采购模式使湿电子化学品具备一定的客户壁垒。湿电子化学品有技术要求 高、功能性强、产品随电子行业更新快等特点,且产品品质对下游电子产品的质量 和效率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下游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对湿电子化学品供应商的 质量和供货能力十分重视,常采用认证采购的模式,需要通过送样检验、技术研讨、 信息回馈、技术改进、小批试做、大批量供货、售后服务评价等严格的筛选流程, 而在大尺寸面板,半导体集成电路等高端领域要求更加严格。同时,湿电子化学品 尽管在下游电子元器件中成本占比很小,因此一旦与下游企业合作,就会形成稳定 的合作关系,这会对新进入者形成较高的客户壁垒。 2、 三大应用领域齐发力,湿电子化学品需求持续增长2.1、 半导体:大尺寸晶圆厂投产拉动湿电子化学品需求 2.1.1、 湿电子化学品在晶圆加工中充当清洗和蚀刻功效 湿电子化学品主要有清洗和蚀刻两大类用途。湿电子化学品在半导体制造领域 的应用,主要在集成电路和分立器件制造用晶圆的加工方面,还包括晶圆加工前的 硅片加工以及后端的封装测试环节。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十分复杂,大体上可以分 为光刻(Lithograph)、 蚀刻(Etch)、氧化(Oxidation)、薄膜(Thin film)、化学机械平坦化研磨(CMP)、扩散(DIFF)等几个部分,其中光刻、蚀刻以及辅助性的清 洗/表面预处理工序均需要湿电子化学品参与,具体包括曝光后光刻胶的剥离、灰化 残留物的去除、本征氧化物的去除,还有选择性蚀刻。(1)清洗在集成电路生产中,约有 20%的工序与晶圆清洗有关。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的 晶圆清洗是指在氧化、光刻、外延、扩散和引线蒸发等工序之前,采用物理或化学 的方法去除硅片表面的杂质,以得到符合清洁度要求的硅片的过程。晶圆表面的污 染物,如颗粒、有机杂质、金属离子等以物理吸附或化学吸附的方式存在于硅片表 面或自身氧化膜中,晶片生产每一道工序存在的潜在污染,都有可能导致缺陷的产 生和器件的失效,晶圆清洗要求既能去除各类杂质,又不损坏套片。晶圆清洗不同 工序的清洗要求和目的也是各不相同的,这就必须采取各种不同的清洗方法和技术 手段,以达到清洗的目的。湿法化学清洗技术在硅片表面清洗中仍处于主导地位。半导体硅片清洗可分为 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化学清洗又可分为湿法化学清洗和干法化学清洗。尽管干法 工艺不断发展,且在某些应用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大多数晶圆清洗工艺还是湿 法,即利用各种化学试剂和有机溶剂与吸附在被清洗物体表面上的杂质及油污发生 化学反应或溶解作用,通常在批浸没或批喷雾系统内对晶圆进行处理,当然还包括 日益广泛使用的单晶圆清洗方法。目前湿法化学清洗技术的趋势是使用更稀释的化 学溶液,辅之以某种形式的机械能,如超声波或喷射式喷雾处理等。晶圆湿法化学 清洗中所用湿法化学品根据工艺不同及加工品质要求的差异,所用的湿法化学品的 品种也不同。一般将充当晶圆清洗作用的湿法化学品其划分为四类品种,即碱性类 溶液、酸性类溶液、SPM 清洗剂、稀释 HF 清洗剂(DHF)。(2)光刻和蚀刻光刻和蚀刻占芯片制造时间的 40%-50%,占制造成本的 30%。在集成电路的 制造过程中,晶圆厂需要在晶圆上做出极微细的图案,而这些微细图案最主要的形 成方式是使用光刻和蚀刻技术。光刻是利用照相技术将掩膜板上图形转移到晶片上 光刻胶层的过程,包括基片前处理、涂胶、前烘、曝光、后烘、显影等步骤。蚀刻 是继光刻之后的又一关键工艺,将光刻技术所产生的光阻图案,无论是线面或是孔 洞,准确无误地转移到光阻底下的材质上以形成整个积体电路所应有的复杂架构。光刻工序中,基片前处理、匀胶、显影和剥离步骤需要使用湿电子化学品。光 刻所涉及到的光刻胶配套试剂包括用于光刻胶稀释用溶剂、涂胶前用于基片表面处 理的表面处理剂(如六甲基二硅胺烷)、曝光之后的显影剂(四甲基氢氧化铵水溶液)、 去除基片上残余光刻胶的去胶剂(包括硫酸、过氧化氢、N-甲基吡咯烷酮及混合有 机溶剂组成的去胶剂、剥离液等)。蚀刻技术可大略分为湿式蚀刻和干式蚀刻两种,湿式蚀刻技术是最早发展起来 的,目前还是半导体制造中得到广泛应用的蚀刻技术。湿式蚀刻通过特定的溶液与 需要蚀刻的薄膜材料发生化学反应,除去光刻胶未覆盖区域的薄膜,其优点是操作 简便、成本低廉、用时短以及高可靠性,选择合适的化学试剂,湿式蚀刻相比干式 蚀刻具有更高的选择性;湿式蚀刻的缺点是存在侧向腐蚀(钻蚀)的现象,进而导 致图形线宽失真。整体而言,湿式蚀刻因其可精确控制薄膜的去除和对原材料的低 损耗,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将无法取代。湿式蚀刻的机制,一般是利用氧化剂将蚀 刻材料氧化,再利用适当的酸将氧化后的材料溶解于水中。另外,为了让蚀刻的速 率延长湿电子化学品的使用时间,常会在蚀刻液中加入活性剂及缓冲液来维持蚀刻 溶液的稳定。湿式蚀刻在半导体制程,可用于硅的蚀刻(多采用混合酸蚀刻液,混 合酸由氢氟酸、硝酸、醋酸组成)、二氧化硅的蚀刻(多采用氟化铵与氢氟酸的混合 液)、氮化硅的蚀刻(多用磷酸蚀刻)、金属(Al、Al-Si)蚀刻(常采用磷酸+硝酸+ 醋酸蚀刻液)、有机材料蚀刻(常采用四甲基氢氧化铵液)。湿法蚀刻和湿法清洗从本质和原理来看有相同之处。从本质来讲,选用的化学 药液的种类和浓度以及应用的场合决定了到底是蚀刻还是清洗。一般而言强酸强碱 用于蚀刻,如高浓度氢氟酸(49%),磷酸(70%)等。低浓度酸碱用于清洗,如水 和氢氟酸体积比为 500: 1 的混合溶液,低浓度氨水和双氧水混合液等。从原理上讲, 湿法清洗也就是轻微的湿法蚀刻。以传统的 RCA 清洗为例,在清洗过程中晶圆表面材料会被氨水腐蚀掉一部分,然后通过电性排斥的原理去除污染颗粒,从而达到清 洗晶圆表面的目的。机台设备方面,湿法蚀刻和清洗均可分为槽式蚀刻(清洗)和 单片独刻(清洗),槽式机台一次性能处理 50 片晶圆,产量较大,它采用浸泡的方 式,整个过程中晶圆不断旋转。槽式蚀刻(清洗)的优点是湿电子化学品消耗较低, WPH(wafer per hour)高,蚀刻均匀性较好。2.1.2、 2020 年国内半导体用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 45 万吨 近两年中国大陆晶圆厂进入投产高峰期。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新兴产业, 计算机、消费电子、通信等产业规模将持续增长,大大拉动了对上游集成电路需求, 同时,国家信息安全战略层面不断加大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我国半导 体市场持续快速增长。2017 年以来,中国大陆晶圆厂进入投产高峰期,根据中国半 导体行业协会数据,2019 年国内 IC 制造业产值突破 2,000 亿元,近五年复合增速达 24.28%。2018 年国内 12 英寸、8 英寸、6 英寸晶圆平均产能分别为 80.4 万片/月、 86.4 万片/月、73.8 万片/月,中国电子材料协会预计,随着多座半导体十二英寸厂投 产,2019 年国内 12 英寸晶圆平均产能将达到 127.5 万片/月,2020 年国内 12 英寸晶 圆平均产能将达到 150 万片/月。12 英寸晶圆加工主导半导体用湿电子化学品需求。12 英寸晶圆面积是 8 英寸晶 圆的两倍,但其制造过程中使用的湿电子化学品达 239.82 吨/万片,是 8 寸晶圆消耗 量的 4.6 倍,6 寸晶圆消耗量的 7.9 倍,我们测算 2018 年我国 6 英寸及以上晶圆生产 中消耗各类湿电子化学品总量约为 28.27 万吨,其中 12 英寸的半导体晶圆生产线消 耗湿电子化学品 20.98 万吨,约占总消耗量的 74.22%。如果再加上 6 英寸以下半导 体晶圆生产线所消耗的湿电子化学品,以及半导体晶圆加工前的硅片加工用湿电子 化学品,我们预计 2018 年我国半导体生产所需湿电子化学品超过 30 万吨。硫酸、双氧水是半导体晶圆加工中需求量最大的两个品种。从具体产品种类看, 2018 年我国晶圆加工用硫酸、双氧水、氨水、氢氟酸、硝酸的消耗量分别为 8.88 万 吨、8.11 万吨、2.29 万吨、1.56 万吨、1.10 万吨,用量最大的硫酸、双氧水主要用 于前道工序的清洗;功能湿电子化学品中,显影液、蚀刻液、剥离液的用量分别为 2.91 万吨、1.52 万吨、0.47 万吨,显影液主要为四甲基氢氧化铵显影液。2020 年国内半导体行业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有望达 45 万吨。半导体产业规模在国 内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对湿电子化学品的需求也将保持较高景气。2018-2020 年我国 新增 11 条 12 英寸晶圆生产线和 5 条 8 英寸晶圆生产线, 2020 年国内 12 英寸晶圆产 能将达到 150 万片/月,较 2018 年提升近 70 万片/月,按照 80%的产能利用率,我们 测算新增 12 英寸晶圆产量会带来湿化学品需求增量 16.02 万吨,再加上其他尺寸晶 圆扩产以及硅片加工的需求,我们预计 2020 年半导体行业对湿电子化学品的需求量 约为 45 万吨,并且未来三年将保持 15%以上的增速。制程节点的突破将对湿电子化学品等级提出更高要求。光刻工艺一直是现代集 成电路领域最大的难题,在 1965 年摩尔定律提出后,半导体产业一直以 18 个月为 周期升级半导体工艺,节点制程从 1000 nm 演变到了如今的 7 nm,2019 年三星发布 了新一代 3 nm GAA(闸极全环),台积电宣布正式启动 2 nm 工艺的研发。因此晶圆 代工厂在选择湿电子化学品时,会对其纯度提出更高要求。目前,8 英寸晶圆生产使 用的是 G3、G4 等级湿电子化学品,12 英寸晶圆由于加工方式的改变,对湿电子化 学用量大幅增加,并对湿电子化学品的等级提出更高的要求,普遍需要 G4-G5 等级。 随着集成电路制程节点的突破,G4、G5 高等级湿电子化学品需求占比将逐渐升高。 而国内湿电子化学品达到国际标准且具有一定生产量的 30 多家企业中,技术水平多 集中在 G3 以下(国产化率 80%),G3 及以上的湿电子化学品国产化率仅约为 10%。2.2、 平板显示:大陆面板产业崛起带动湿电子化学品需求增长 2.2.1、 湿电子化学品用于面板制造的显影、蚀刻、清洗等工序 薄膜晶体管是LCD和AMOLED中的重要部件。面板显示行业中两大主流技术, TFT-LCD 和 AMOLED,其制造过程均可分为三大阶段:前段阵列工序(Array)、中 段成盒工序(Cell)以及后段模块组装工序(Mole), 薄膜晶体管(TFT)在两大 显示技术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TFT 在 LCD 中充当电路开关的作用,用来控制液 晶显示;AMOLED 全称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TFT 就是这个“主动矩阵”,即 用晶体管控制的开关矩阵。一片表面平滑、没有任何杂质的玻璃基板,制成可用的 薄膜电晶体,需要重复清洗、镀膜、上光阻、曝光、显影、蚀刻、去光阻等过程, 即 Array 制程。相较于传统非晶硅(a-Si)TFT-LCD 的 Array 制程,OLED 采用低温 多晶硅(LTPS) TFT 作为基板,因此其具体工序及所用湿电子化学品种类有所差异。湿电子化学品主要应用于显示面板制造中Array制程的显影、光刻(蚀刻-剥离) 、 清洗工序。显示面板的前段 Array 制程与晶圆加工相似,不同的是 Array 将薄膜晶体 管制作于玻璃上,而非硅晶圆上。光刻技术是 Array 制程中最为核心的内容,通过带 有目标图形的掩模版对涂有光刻胶的 ITO 玻璃进行曝光,受光部分可经显影液溶解,再将露出的ITO膜层去除并剥离多余的光刻胶,便能得到带有目标图形的ITO玻璃。 湿电子化学品是面板制造中关键的基础材料,基板上颗粒和有机物的清洗、光刻胶 的显影和去除、电极的蚀刻等工序都需要特定的湿电子化学品的参与。(1)清洗面板制造过程中,会经过多次玻璃基板、镀膜玻璃清洗工序,需要湿电子化学 品的参与。如所使用的玻璃基板在受入前使用湿电子化学品对其清洗干净;在溅镀 ITO 导电膜之前的清洗加工;在涂敷光刻胶等之前都要采用湿电子化学品对玻璃基 板进行清洗,以保证对微小颗粒以及所有的无机、有机污染物清除干净,达到所需 要的洁净精度的要求。清洗工序贯穿于 Array 的整个制程过程,对平板显示的成品率 有十分重要的影响。(2)显影光刻胶显影,即通过显影液将经过曝光部分的光刻胶溶解,从而将图形从光罩 转移到光刻胶涂层上。常用的显影液有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氢氧化钾(KOH) 等,最常用的是 TMAH,它的纯度高,金属离子含量低,显影清洗后基本不留金属 痕迹,显影效果也非 KOH 所能比。杭州格林达是国内显示面板显影液的主要生产供 应厂商,其电子级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产品在全球市场约占 25%的份额。(3)蚀刻蚀刻工艺分为两种,干法蚀刻和湿法蚀刻,面板制作多采用湿法蚀刻。湿法蚀 刻指的是利用湿电子化学品通过化学反应进行蚀刻的方法。主要包括 Mo/Al 蚀刻液 (又称铝蚀刻液)、Cu 蚀刻液、ITO 蚀刻液三种。Mo/Al 蚀刻液用于 Array 工艺中钼 /铝金属层的蚀刻,主要组分是磷酸、硝酸、醋酸及添加剂(硝酸钾、氯化钾)。Cu 蚀刻液是由双氧水加添加剂构成的,用在铜电极存在的面板对铜金属层的蚀刻工序 中,这是一种较新的制造工艺,京东方、中电熊猫、华星光电已有使用铜电极的高 世代线投产,使用的也是铜蚀刻液。ITO 蚀刻液用于面板导电膜氧化铟锡(ITO)的 蚀刻,目前,市场上的 ITO 蚀刻液主要为草酸系和无机酸锡,无机酸系一般是硝酸 (或醋酸)、硫酸、添加剂和水的混合溶液。(4)剥离TFT-LCD 制作用的剥离液,是用于去除金属电镀或蚀刻加工完成后的光刻胶和 残留物质,同时防止对下面的衬底层造成损坏,剥离液的配方还必须符合剥离工艺。TFT-LCD 面板剥离液以有机溶剂型为主,主要成分是 DMSO 和 MEA。但有机溶剂 污染大、成本高,水系剥离液前景更加广阔。江化微已经自主研发出了水系剥离液, 剥离效果良好,达到了国外大公司产品水平,目前已大量使用在国内中小尺寸及高 世代面板 G6 线上。(5)面板薄化轻薄是显示器发展的主流趋势,高世代生产线相继投入到薄型化产品的生产中。 其中单片玻璃的厚度从流行的 0.7t、0.63t 逐步薄化为 0.5t、0.4t 甚至 0.3t 以下的玻璃 基板生产的产品都已得到了生产。玻璃基板的薄化工艺分为两种,化学蚀刻和物理 研磨,目前化学蚀刻是 TFT-LCD 业界主流工艺方式,即利用氢氟酸与基板材料二氧 化硅发生化学反应并使其溶解的原理,对面板表面进行咬蚀,将面板厚度变薄,达 到工艺要求的玻璃基板的厚度。2.2.2、 2020 年国内平板显示用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 69 万吨 面板行业两大趋势:全球产能向中国大陆转移,小尺寸OLED渗透率快速提升。 根据 Wind 数据,2015-2019 年全球 LCD 面板出货量整体保持平稳,2019 年出货量 为 1.44 亿片,同比略微下降 0.43%;但大尺寸 LCD 面板出货面积仍稳步增长,2019 年同比增长 5.21%。全球面板产业呈现向中国大陆转移的趋势,2016 年中国大陆面 板厂商出货量首次超越中国台湾地区的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二,2017 年底国内面板 产能首次超过韩国位居全球第一, 2019年国内面板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超40%。 IHS Markit 预计,到 2023 年中国大陆的面板出货量占全球的出货量比例将进一步提升, 将占全球总产能的 55%。相较于 LCD 面板,OLED 作为一种新型显示面板,具备厚 度小、可弯曲、色彩对比度高等优点,在智能手机等小尺寸应用领域实现渗透率的 快速提升。根据 CINNO Research 数据,2018 年全球 OLED 智能手机销量 3.70 亿部, 渗透率达到 26.3%。由于柔性 AMOLED 工艺的成熟、成本将接近 LCD,OLED 在智 能手机市场将逐渐取代 LCD 成为共识,CINNO Research 预计 OLED 手机渗透率在 2024 年将达到 69.1%。中国大陆面板产业崛起,推动国内湿电子化学品需求增长提速。截至 2018 年底, 中国大陆已经建成投产的 LCD、OLED 面板生产线产能分别为 1.13 亿平米、201.80 万平米。由于 OLED 面板对洁净度的更高要求以及蚀刻工艺的差别,同等面积 OLED 面板制造所需要的湿电子化学品用量比 LCD 更多。根据湿电子化学行业协会数据, 单位面积 OLED 消耗的湿电子化学品量约是 LCD 面板的 7 倍。随着多个高世代及 OLED 面板陆续产线,国内平板显示用湿电子化学品的需求不断增加。2018 年我国 LCD 面板、OLED 面板用湿电子化学品的消耗量分别为 29.68 万吨、4.40 万吨,同 比增长 13.95%、119.61%。从具体产品种类看,剥离液和 Al 蚀刻液是 LCD 面板制 造中用量最大的两个品种,2018 年国内消耗量分别为 9.28 万吨和 4.86 万吨,而 Cu 电极工艺的发展有望带来 Cu 蚀刻液的用量大幅增长;OLED 面板制造中,剥离液和 显影液的用量占比最高,2018 年国内消耗量分别为 1.93 万吨、1.16 万吨。2020 年国内平板显示行业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有望达 69 万吨。京东方、华星 光电、中电熊猫等多条高世代面板产线建成投产,将进一步增加湿电子化学品的配 套需求。根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 2020 年中国大陆 LCD 面板、 OLED 面板产能分别达 1.69 亿平米、1509 万平米。按照 80%的产能利用率,我们测算 2020 年 LCD、OLED 面板制造对湿电子化学品的需求量分别达 42 万吨、27 万吨,行业 总需求为 69万吨, 2014-2020 年复合增长率为 28.15%,我们预计未来三年将保持 25% 以上的增速。随着平板显示向高世代发展趋势的加快,对产品的良品率、稳定性、 分辨率以及反应时间会有越来越高的要求,相应对高世代线用湿电子化学品提出越 来越高的要求。2.1、 太阳能电池:光伏平价上网打开湿电子化学品长期空间 2.1.1、 湿电子化学品用于太阳能电池片的制绒、清洗、蚀刻工序 湿电子化学品主要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片制造的制绒、清洗及蚀刻。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的基础是半导体 P-N 结的光伏效应,晶硅太阳能电池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 电池,其基本结构是在 P 型晶体硅材料上通过扩散等技术形成 N 型半导体层,组成 P-N 结;在 N 型半导体表面制备绒面结构和减反射层,然后是金属电极,而在 P 型 半导体上直接制备背面金属接触。太阳能电池片制造的主要工艺步骤包括:绒面制 备、P-N 结制备、铝背场制备、正面和背面金属接触以及减反射层沉积。晶硅太阳 能电池片制程中所用湿电子化学品,主要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片的制绒、清洗及蚀刻, 其中制绒加工部分的湿电子化学品用量占总消耗量的 60%-70%。(1)制绒由于太阳能电池硅片切割过程中的线切作用,硅片表面往往存在 10-20 微米的损 失层,因此制备太阳能电池时需利用化学腐蚀去除这层机械损伤层,并进行硅片表 面织构化,即制绒。通过化学腐蚀在硅片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结构,延长光在电池 表面的传播路径,减少光反射造成的光损失,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对光的吸收效率。 同时,绒面也能对后续组件封装的光匹配有比较大的帮助,可减少组件封装的损耗。单晶硅采用的碱处理制绒,多晶硅采用的酸处理制绒。目前,晶体硅太阳能电 池的绒面一般是通过化学腐蚀方法制作完成。针对不同硅片类型,有两种不同的化 学液体系的制绒工艺,过程中使用的碱/酸处理剂,以及配合使用的清洗剂,都属于 湿电子化学品范畴。单晶太阳能电池片的制绒加工,是利用单晶片各向异性的腐蚀 特性由强碱对硅片表面进行一系列的腐蚀,形成似金字塔状的绒面,所用处理剂为 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异丙醇(或乙醇)、硅酸钠、绒面添加剂等;多晶硅片的 制绒加工,是利用强腐蚀性酸混合液的各向同性的腐蚀特性对硅片表面进行腐蚀, 所用的主要处理剂为硝酸、氢氟酸以及添加剂。多晶硅制绒还有机械刻槽、反应离 子腐蚀(RIE)等其他方法,但机械刻槽要求硅片厚度在 200 微米以上,RIE 设备复 杂且昂贵,相对来说,酸性腐蚀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仍是大多数公司的选择。(2)清洗太阳能电池片清洗加工,一般思路是首先去除硅片表面的有机沾污,因为有机 物会遮盖部分硅片表面,从而使氧化膜和与之相关的沾污难以去除;然后溶解氧化 膜,因为氧化层是“沾污陷阱”,也会引入外延缺陷;最后再去除颗粒、金属等沾污。 因此太阳能电池片的典型清洗的工艺顺序为:去分子(超声清洗)→去离子→去原 子→去离子→水冲洗。根据清洗杂质的类型不同,清洗过程中使用的湿电子化学品 也有所不同。(3)蚀刻经过扩散工序后,硅片表面、背面、周边会形成 N 型层,若不去除边缘的 N 型 层,制成的电池片会因为边缘漏电而无法使用。扩散过程中,硅片表面形成了一层 磷硅玻璃(PSG),磷硅玻璃不导电,为了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减少光的反射,在 沉积减反射膜之前,必须把磷硅玻璃腐蚀掉。太阳能电池片的蚀刻工艺也分为干法 和湿法两种,湿法蚀刻应用较多。湿法蚀刻利用 HNO3和 HF 的混合液对硅片表面进 行腐蚀,达到同时去除边缘的 N 型硅和磷硅玻璃的效果。2.1.2、 2020 年国内太阳能电池用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 41 万吨我国太阳能电池片产量持续增长。光伏太阳能作为资源潜力大,环境污染低, 可永续利用,且使用安全的可再生能源,其开发利用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我国 光伏产业在 2013-2018 年迅速崛起,已经牢牢占据光伏产业链各环节高点龙。2018 年“531 政策”以来,国内光伏产业迎来发展阵痛,新增装机量下滑、产业链价格剧 烈下跌。但受益于海外需求大涨,国内电池片生产端仍在持续增长。据中国光伏行 业协会统计,2019 年国内电池片产量为 108.6 GW,同比上升 24.54%,全球市场占 比达 83%。替代传统能源、光伏产品降本是国内外光伏产业维持增长的驱动力。根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2019 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 ,2025 年国内新增装机量 乐观预期可达 80GW、全球新增装机量乐观预期可达 200GW。从产品类型看,多晶 硅电池片价格快速下滑,企业盈利困难,高效单晶市占率有望呈现不断提升的趋势。氢氟酸、硝酸、氢氧化钾是太阳能电池片制造中用量最多的品种。根据中国电 子材料行业协会的数据,单多晶硅电池片用湿电子化学品的单位消耗量整体接近。 从细分种类看,由于制绒及清洗工艺不同(单晶硅电池片加工为碱制绒、多晶硅电 池片加工为酸制绒),单晶硅电池片对氢氧化钾的用量较大,而多晶硅电池片对氢氟 酸、硝酸的用量较大。2018 年国内太阳能电池用氢氟酸、硝酸、氢氧化钾的消耗量 分别为 10.38 万吨、8.24 万吨、3.71 万吨,我们预计,随着单晶市占率的提升,未来 氢氧化钾的用量及占比将进一步增加。2020 年国内光伏行业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有望达 41 万吨。太阳能电池片生产 对湿电子化学品等级的要求较低,只需达到 G1 等级。随着前几年国内太阳能电池生 产制造业的大规模扩产,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也快速增长,国内众多湿电子化学品 生产企业实现产业链配套,目前该领域的内资企业占有 99%以上的份额。2020 年以 来,通威、隆基等电池片大厂均公布扩产计划,根据 PV Info Link 预测,2020 年新 增电池片产能规划超 40GW。综合考虑新项目投产、落后产能淘汰、多晶产能利用 率走低等因素,我们预计2020年国内太阳能电池片总产量达125 GW,按照3.3吨/MV的单位消耗量,对应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为 41.25 万吨,我们预计未来三年将保持 10%左右的增速。3、 全球湿电子化学品产能重心向亚太转移,政策资金助力国内发展3.1、 以海外为鉴,单点突破是后进者主要成长路径 3.1.1、 全球湿电子化学品的发展与集成电路产业密切相关 湿电子化学品的产生与发展与集成电路产业密切相关。20 世纪 60 年代起,大 规模集成电路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相继出现,对集成电路制造用化学试剂要求更高, 湿电子化学品也就是在这一需求市场的变化背景下应运而生,可以说目前国际上在 湿电子化学品技术发展方面的重点还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领域中。同时湿电子 化学品也成为电子化学品产业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其应用市场还渗透到平板显示、 LED、太阳能电池、光磁记录存储体产品等领域中。由于全球湿电子化学品市场的 不断扩大,从事湿电子化学品研究与生产的厂家及机构也在增多,生产规模不断扩 大。全球湿电子化学品的市场格局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1)美欧垄断 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中期,湿电子化学品市场主要由美国、欧洲(主要为 德国、英国等)的几家世界知名的化工企业所垄断,它们约占整个世界湿电子化学 品市场的 65%以上。当时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主要企业有:德国 Merck(默克)公司、 美国亚仕兰(Ashland)公司、美国奥林(Olin)公司、美国 Mallinckradt Baker 公司、 美国 Arch 公司、英国的 B.D.H 公司等,其中以德国默克为最大,其次是日本的一 些企业,包括关东化学、三菱瓦斯化学、住友化学、和光纯药公司等。(2)日本崛起 自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起,世界湿电子化学品市场格局发生一些转变。主要是 由于日本半导体产业的迅速发展,日本企业的湿电子化学品在生产规模及世界市场 占有率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日本湿电子化学品企业还大幅度促进了湿电子化 学品制造技术的提高。(3)亚太主导 21 世纪前十年代的后期起,随着亚洲其它国家、地区(不含日本)在半导体、 平板显示器、太阳能电池等产业快速发展,亚太地区已成为全球湿电子化学品的主 导市场,其中中国台湾地区、韩国等湿电子化学品生产企业市场份额得到明显的扩 大。陶氏、霍尼韦尔、巴斯夫等公司竞相将电子化学品业务重点放在亚太地区,而 部分欧美传统老牌企业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上出现明显的缩减。全球湿电子化学品市场三分天下,欧美、日本企业份额逐年降低。根据中国电 子材料行业协会数据,2018 年全球半导体、平板显示、太阳能电池三大应用市场使 用湿电子化学品总量达到 307 万吨,全球市场规模 52.65 亿美元。市场格局方面, 2018 年欧美传统老牌企业(包括其亚洲工厂)的市场份额(以销售额计)约为 33%, 较 2010 年减少 4 个百分点;第二块市场份额是由日本的十家左右生产企业所拥有, 总共占 27%左右,较 2010 年减少 7 个百分点;其余市场份额主要是中国台湾、韩国、 中国大陆本土企业生产的湿电子化学品所占领,约占世界市场总量 38%,近年来这 些国家、地区的应用市场大幅扩大,特别是在大尺寸晶圆、高世代液晶面板、OLED 面板等湿电子化学品新市场方面,因此中国台湾、韩国、中国大陆等国家、地区的 湿电子化学品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及市场规模都得到快速发展,替代欧美、日本同 类产品的趋势显著。根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数据,2018 年中国大陆三大应用市 场使用湿电子化学品总量约 92 万吨,对应市场规模约为 110 亿元。3.1.2、 老牌厂商以多元化集团为主,新进者多为专业生产商 全球湿电子化学品行业参与者分为两类:多元化集团与专业型生产商。我们对 境外及中国台湾地区的湿电子化学品生厂商进行了全面梳理,其中欧美企业多为传 统大型化工企业,具有生产历史悠久、品种齐全、生产基地遍及世界各地的特点, 代表性企业如巴斯夫、霍尼韦尔、美国亚什兰、德国汉高,其中巴斯夫 2005 年收购 默克的电子化学业务成为业内领先供应商。日本湿电子化学品生企业中既有住友化 学、三菱化学这样的综合性化学集团,也有 Stella Chemifa、关东化学这样技术领先 的专业型生产商,目前 Stella Chemifa 是世界最大的高纯氢氟酸企业。韩国主要湿电 子化学品企业是东友和东进,它们最早的技术来源于日本,这两家企业都没有韩国 电子产业的大集团背景;由于平板显示在韩国发展迅速,此领域两家韩国公司的产 品市占率较高,但半导体高端晶圆加工用湿电子化学品仍未实现全面国产化。中国 台湾本岛的湿电子化学品生产企业普遍成立于 20 世纪 90 年后,其特点是合资公司 较多,如台湾东应化是东京应化与台湾长春石化的合资公司,伊默克化学由巴斯夫 及关东化学合资,理盛精密是由日本 Rasa 控股。由此可见,湿电子化学品发展初期 需要依赖成熟的化工产业经验、充分的技术积累,大型综合集团的资金优势也使其 在产业整合、生产规模、产品种类等方面具备优势;行业后进者多通过技术引进、 打造专业型湿电子化学品生产商。湿电子化学品品种规格繁多,单点突破是新进者较为可行的成长路径。由于湿 电子化学品的品种多,每种产品的制备工艺路线、设备及对设备材质的要求各不相 同,而且为了保证产品的纯度和洁净度,相关的设备通常不是通用设备。厂商必须 根据不同品种的特性来确定各自的工艺路线,独立设计安装主要产品的生产线。在 湿电子化学品应用领域逐渐细化的背景下,行业后进者往往选择有限的产品进行生 产。我们认为,尽管在发展初期会面临产品结构单一、难以配套供货的劣势,但结 合湿电子化学品行业客户验证壁垒高、技术门槛高的特点,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实 现单点突破、打造细分产品的专业化生产商是新进者较为可行的成长路径。 3.2、 国产替代空间广阔,政策资金助力行业发展 3.2.1、 我国湿电子化学品行业起步较晚,高等级产品国产化率较低 我国湿电子化学品产业起步较晚,2006 年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自 20 世纪七 八时年代中期起至 21 世纪前十年代中期,中国大陆湿电子化学品企业在规模上、技 术水平上都比较低,与国际上的湿电子化学品大型企业相差甚远。21 世纪初期我国 湿电子化学品的产量不足 5,000 吨,2004 年达到了 1.1 万吨左右。自 2005 年以来, 国内光伏产业进入规模发展阶段,对湿电子化学品的性能要求门槛相对较低,国内 不少湿电子化学品企业进入太阳能电池片行业,生产规模得到快速发展。2010 年年 后,平板显示、IC 制造产业相继向中国大陆转移,新市场带来需求量的增加,驱动 我国湿电子化学品行业进入大规模快速发展阶段。同时下游光伏行业的调整使得该 领域湿电子化学品销售价格大幅下滑,一些有一定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较高的企业 为追求更高效益而调整产业结构,将更多的湿电子化学品生产量转向半导体、平板 显示市场。国内湿电子化学品产能集中于华东地区,区域发展不平衡。目前国内湿电子化 学品生产企业约有 40 多家,产品达到国际标准,且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有 30 多家。这些企业中,外资企业占比很少,多为内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在我国湿电子 化学品的区域产量分部上,目前华东地区占有绝对的优势,特别是江阴、苏州地区, 包括江阴江化微、苏州晶瑞化学、江阴润玛、江阴化学试剂厂等知名内资企业均位 于该区域。根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统计,2018 年华东地区的湿电子化学品产量 约占国内总产量的 74%左右,江阴、苏州的产量占比分别约为 41%、20%。近年来, 多个集成电路、面板、太阳能电池项目在中西部落地,如位于湖北的长江存储、武 汉新芯、武汉天马 G6,位于成都、绵阳的京东柔性 AMOLED 线,以及通威在成都、 眉山的电池片项目等。随着下游产业在中西部地区深入布局,湿电子化学品区域发 展不平衡的现象凸显,华东及沿海地区生产商对于内陆的供应需要经过长途运输, 高昂的运输成本下,内陆地区亟须更多就近配套的湿电子化学品供应商。三大应用领域国产化率不一,高等级产品仍待突破。中国大陆湿电子化学品整体技 术水平与海外存在较大差距的原因,一方面大陆相关企业起步较晚,另一方面相比于欧 美日湿电子化学品产生于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韩国湿电子化学品产生于液晶面板的爆 发,中国大陆湿电子化学品是跟随光伏产业发展起来的,因此 2010 年以前内资厂商的技 术水平整体停留在 G1、G2 等级。自 2011 年起我国多家湿电子化学品企业在设备装备上 开始进行大规模投资,工艺技术档次也有迅速的提升,能够逐步满足下游显示面板、集 成电路日益增长的需求。根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18 年太阳能电池、 平板显示、半导体领域的湿电子化学品国产化率分别约为 99%、35%、23%(按销售供 应量计) ,太阳能电池市场基本满足生产需求,而平板显示、半导体领域的国产化率反而 较前两年小幅下降,主要原因是高世代面板线和大尺寸晶圆加工对高等级湿电子化学品 的需求增加。具体来看,2018 年我国晶圆加工所用的湿电子化学品,在 6 英寸及 6 英寸 (一般为 0.8-1.2μm、0.5-0.6μm)以下的国产化率为 83%左右,在 8 英寸及 8 英寸以上(含 0.25-0.35μm、28nm-0.18μm)的国产化率不足 20%,大部分产品来自进口;2018 年我国 平板显示所用的湿电子化学品,在 G4.5 至 G5.5 代线的国产化率超过 80%,而在 G6 至 G8.5 代线的国产化率仅为 29%,OLED 面板所需的湿电子化学品目前仍有品种被韩国、 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少数电子化学品厂商垄断。由此可见,如果未来能够在高端领域 实现进口替代的突破与进展,我国内资湿电子化学品企业发展空间广阔。3.2.2、 政策加码,资金助力,湿电子化学品迎发展契机 由于湿电子化学品在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突出,我国在政策上鼓励该产业的发 展。近十年来,湿电子化学品也已成为我国化学工业中一个重要的独立分支和新增 长点,我国把新兴产业配套用电子化学品作为化学工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和新材 料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策上予以重点支持。“十五”、“十一五”期间我国 把湿电子化学品的研发列入“863”计划;在 2008 年国家科技部下发《高新技术企 业认定管理办法》中,明确列出超净高纯试剂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在 2014 年工信部和发改委联合制定的《2014-2016 年新型显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 划》中提出,“引导面板企业加强横向合作,对上游产品实现互信互认,鼓励面板企 业加大本地材料和设备的采购力度”。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下游本土领军企业积极 开展对国产材料的合作研发、验证及配套采购,根据《集成电路产业全书》的数据, 中芯国际国产材料累计验证成功项目从 2010 年的 6 个增至 2015 年的 51 个。大基金二期即将开始实质投资,湿电子化学品行业迎来新一轮资金支持。国家 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大基金)是为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而设立,2014 年 9 月 大基金一期成立,募资规模合计 1,387 亿元。大基金一期(含子基金)投资的 9 家半 导体材料企业中,从事湿电子化学品业务的公司有 3 家,包括晶瑞股份、中巨芯科 技、安集科技。但从大基金一期在上下游各领域的投资额占比来看,材料环节的投 资力度稍显不足,占比不到 2%,低于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半导体材料产值 11.08% 的占比。大基金二期于 2019 年 10 月 22 日注册成立,注册资本 2,041.5 亿元,较一 期的 987.2 亿元有显著提升,投资方向上也将加重上游材料行业。近期大基金管理机 构华芯投资表示,大基金二期将在稳固一期投资企业基础上弥补一期空白,加强半 导体设备、材料和 IC 设计等附加值较高环节的投资。随着大基金二期实质投资的正 式启动,湿电子化学品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资金支持。4、 受益标的(略,详见报告原文)4.1、 江化微(603078.SH):三大领域全系列湿电子化学品供应商4.2、 晶瑞股份(300655.SZ):拳头产品达 G5 等级,打入高端市场4.3、 巨化股份(600160.SH):旗下凯圣氟化学是国内领先的电子级氢氟 酸生产商……(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开源证券)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l 中国油脂化工行业的产业化现状、产业链成熟度究竟如何,行业发展的阻力何在?l 目前市场规模和行业格局情况,油脂化学品的未来发展方向?l 下游还有哪些潜在应用领域,行业是否有投资机会?预计 2024 年全球油脂化工市场规模302 亿美元油脂化工的主要产品以脂肪酸和脂肪醇为主,亚洲、欧洲都是最主要的需求国。目前亚太地区是全球第一大生产地区同时也是最大的消费地区,亚太地区众多油脂供应商普遍往下游油脂化工进行产业链延伸,以应对运材料产能过剩的同时提升盈利能力。欧洲地区除去传统领域的需求外,生物柴油对石化燃料的替代为油脂化工发展提供边际需求增量。国内的油化行业受制于原料、工艺限制,只有具有规模、成本优势的行业龙头能够保证产销稳定。国内油脂化工行业格局已基本实现三足鼎立的形势,分别为赞宇科技、益海嘉里和泰柯棕化。脂肪酸国内脂肪酸年均表观消费量超过200万吨,且下游需求以日化行业为主,预计未来仍将维持稳定增长。需求稳定增长叠加供给端的格局重塑,行业景气度有望迎来稳步提升。从脂肪酸消耗市场比例来看,主要集中在日用洗涤肥(香)皂、工业助剂皂、脂肪胺原料、烷醇酰胺、生物柴油和脂肪酸酯类等领域。高级酯类产品应用开发成为近几年脂肪酸行业发展重点,诸如脂肪酸异丙酯、脂肪酸异辛酯、油酸三羟甲基丙烷酯等产品在日用化学和润滑油领域广泛应用。脂肪醇脂肪醇由天然棕榈油制得,对应由石化产品制得的为合成脂肪醇。下游需求丰富,是油脂化工产业序列当中重要的一环。脂肪醇依然存在较大国产替代空间。随着增塑剂、洗涤剂工业的迅速发展,脂肪醇产量激增。2019年,脂肪醇生产企业5家,产品以天然醇为主,包括浙江嘉化能源化工、德源(中国)高科、沙索(中国)化学、江苏盛泰化学科技、浙江恒翔化工。脂肪胺脂肪胺主要应用于农药、医药、化工等领域,其中农药是最大的应用领域,占脂肪胺总需求的42.3%,其次是医药和化工领域,分别占脂肪胺总需求的17.6%和15.3%。2019年脂肪胺产销量较2018年均呈现较大增长。国外的脂肪胺生产地主要分布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主要生产厂家有美国陶氏化学公司(DOW)、联合碳化学公司、德国巴斯夫公司(BASF)、拜尔公司、阿克苏诺贝尔公司(Akzo)、亨斯曼公司、东曹株式会社,其生产技术先进且规模大,均是万吨级以上。国内脂肪胺生产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以江西飓风化工集团、常州三峰化工有限公司、江苏东南化工集团公司为代表。其生产技术、生产规模、产品质量较国外仍有一定的差距,产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主要依靠进口。您有一份《油脂化工市场研究报告》待获取
(如需报告请登录 未来智库)1、行业回顾与展望1.1、回顾:2019 全球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宏观来看,全球经济增速延续 18 年放缓趋势回顾 2019,受宏观经济增速趋缓影响,全球化工整体延续 18 年下滑态势。●中观来看,终端市场需求走弱,企业资本开支意愿降低需求端:宏观经济下行背景下,全球化工品终端市场需求走弱。分领域来看,建筑业增长于 19Q1 后增速回落,汽车上半年销售出现下滑,三季度以来国内市场跌幅收窄;分地区来看,中国化工仍为全球增量的中坚力量。化工品的下游遍布各大工业和消费领域,其中建筑业(包括房地产)是最大终端应用领域,市场规模达到 6950 亿美元,占比全体化工品销售额约 35%;电子次之(占比约 19%),此外,家用、农业、纸质包装、汽车、医疗、能源等领域均为化工品销售的主要下游。全球建筑业的回暖止于 2019Q1,之后开始回落:18 年开始,美国、欧元区和中国的建筑业增速都出现了明显增长,但随着经济走弱及部分国家对产业政策的调整,全球建筑业同比增速很快在 19 年 Q2 回落,并在三季度持续趋缓。19 年全球汽车销售同比均出现下滑:受中国乘用车购置税优惠政策结束、国六排放标准出台、欧盟 WLTP 执行、英国脱欧和中美贸易摩擦等影响,18Q3 起全球汽车销售增速出现下滑,中国和德国增速更是由正转负、美国跌幅扩大;19 年全球汽车销量跌幅有所收窄,国内汽车销量 Q2 再次出现明显下滑,但随着下半年经济预期趋稳,Q3 同比增速跌幅已显著收窄。零售业增速整体较为平稳:相比增速明显趋缓的建筑业和汽车业,全球零售增速整体较为平稳。分地区来看,中国化工仍是全球中坚力量,未来占比仍将持续提升。2017 年全球化学品销售额约 3.5 万亿欧元,其中中国 1.29 万亿欧元,占比达 37.2%,预计到2030 年全球化学品销售额将达 6.6 万亿欧元,届时中国大陆占比将增长至 49.9%。供给端:过去十年中国化工业 CapEx 与 R&D 领先全球,当下逆全球化冲击频发催化不确定性增强,海外化工企业资本开支意愿降低。分地区看,过去十年中国化工业 CapEx 与 R&D 领先全球。根据 CEFIC 数据,2007-2017 年,中国化工业的 CapEx 从 175 亿欧元增长至 896 亿欧元,R&D 从 22亿欧元增长至 129 亿欧元,年复合增速分别达到 17.7%和 19.3%,大幅领先于全球 8.5%和 6.0%的复合增速。逆全球化冲击频发导致未来经济不确定性增强,海外化工企业资本开支意愿普遍降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当前全球各国家和地区的贸易联系已异常紧密,例如英国有 75%化学品自欧盟进口、60%化学和药品出口向欧盟。但自 2017 年以来,逆全球化事件频发,包括英国脱欧、TPP 协议流产、中美贸易摩擦。频发的逆全球化事件严重冲击全球各产业的供应链体系,以中美贸易摩擦中的化学品贸易为例,中国向美国出口的约 150 亿美元化学品和塑料以及美国向中国出口的约 110 亿美元化学品和塑料均受到影响,使得相关供应链被扰乱、两国企业成本增加。另一方面,贸易摩擦下,各国政府纷纷对跨境投资进行限制,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化工企业倾向于谨慎投资,跨境的收购兼并有所减少,化工企业资本开支水平力度水平有所减小;17H2 至今全球化工样本上市公司 CapEx 同比增速维持负增长态势。1.2、中国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外部环境恶化叠加国内需求疲弱,国内经济增速放缓●行业需求不振,多数产品价格/价差处于历史低位需求端:下游地产与零售需求仍较为疲软,但三季度汽车销量跌幅收窄。截至 2019年 8 月,国内化工品下游主要市场依然偏弱。具体来看,地产市场整体低迷,房屋竣工面积同比增速维持在-10%,新开工增速和竣工增速持续背离,我们认为主要系国家对于土地拍卖后开工时限有规定,而在开工后较多企业出现停工所致。汽车作为化工品下游另一重要终端市场亦处于持续下滑通道,但三季度以来有所复苏,单季度销售同比增速跌幅明显收窄;零售市场来看,主要商品零售需求仍偏弱,二季度以来冰箱产量当月同比增速不断收窄,布产量同比已出现下滑。按中信三级行业对化工子行业上市公司进行划分,可以看到 2019 前三季度仅有化纤、染料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毛利率双增长,前者主要系安全环保升级下的供改深化持续压缩传统高污染的染料中间体及产品产能;而后者纺织服装消费终端的相对景气,以及涤丝项目、炼化项目的陆续投产推动行业增长。其他行业的营收或毛利率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下滑。橡胶制品方面,轮胎头部企业不断逆势扩张,叠加原料天胶与合成胶的价格低迷扩大胎企盈利能力;结合未来谨慎乐观的宏观判断以及目前市场对行业发展预期反映的充分程度,站在行业角度我们推荐关注轮胎行业、化纤行业。从产品价格来看(截至 19 年 10 月),石化品多数产品价格依然处于低位,显著低于过去十三年价格区间的 30%以下分位(同期原油价格处于历史 31%水平)、价差亦然,所有关键石化品 2019 年前三季度均价同比均下滑,且目前仍处下行通道。而基础化工产品方面,整体而言化纤-涤纶、聚氨酯、橡胶处于历史价格的较低分位,氯碱、化肥、农药、塑料、氟化工则相对处于中间位置;19 前三季度产品价格同比提升的品种主要为农药、化肥、磷化工以及食品与饲料添加剂等。可见这些价格表现相对强势的产品多与安环提升有关,但同时又受到自身需求淡旺季节节律的限制。结合行业自身发展情况,我们推荐关注价格处于底部区域的聚氨酯行业、受益于安环规范化提速的农药行业和综合型石油炼化行业。● 化工企业盈利能力下滑,资本支出强者恒强,行业竞争格局趋于有序化。……从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扩张情况来看,新建项目主要集中于头部企业,行业集中度提升带来格局优化,龙头企业掌控力进一步增强。以 12 年以前上市的基化和石化(剔除中石油、中石化)公司为样本,对其资本开支情况进行统计,可以看到市值前 10%的企业占据全行业在建工程的比例从 12年的 40%一路上升至 60%;市值前 10%、10%-20%和 20%-40%分位的上市公司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扩张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普遍大于市值位于 40%分位及以后的企业。分行业看,聚氨酯、氯碱、化纤三个子行业在建工程绝对值居前,分别为 219.66、135.96、131.10 亿元;氮肥、磷肥、复合肥、纯碱等行业在建工程同比增速为负,分别为-54.53%、-7.72%、-32.41%、-65.53%;农药、化纤、有机硅、聚氨酯、钛白粉在建工程同比增速较快,分别为 18.88%、49.90%、60.66%、91.20%、7.57%。综合来看,国内化工业上市公司财务指标整体好于国内化工全行业财务指标;在上市公司内部,市值相对较大公司的扩张意愿与扩张能力整体好于市值较小的公司。这些来自于头部企业的新建项目驱动行业进一步集中化,增强龙头掌控力。未来,在更加有序的格局下化工行业盈利中枢可系统性提升。1.3、中国化工行业的关键变化●安环规范化,国内化工业集中度提升趋势确定,行业已进入“新常态”:“3·21”盐城爆炸加速中国化工安环规范化进程。近年来化工事故频发,核心原因在于过去粗放式发展未能对化企安全环保规范进行有效约束。据统计,16-18 年间全国共发生 620 起化工安全事故,造成 728 人死亡;其中仅江苏就发生“3·21”、“11·27”、“12·9”等重大事故。虽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化工生产基地(产能占比40%),风险暴露理论上高于其他国家,但究其核心原因,还是在于过去粗放式的发展使得许多规范性设施、制度并未能跟上。而从海外经验和产业视角来看,园区化统一规范是规避安全环境风险的重要手段。海外来看,世界化工园区建设始于 19 世纪 60 年代的巴斯夫路德维希港,到20 世纪 70 年代,化工园区规划已是全球化趋势,韩国、新加坡、沙特等国家参与化工园区规划,整个石油化工领域形成集中化、规模化、基地化、炼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从产业视角来看,在管理上,化工园区可通过智慧化信息平台、应急处理预案机制、污染集中处理中心与安全监管体系等手段实现统筹管理;在经济效益上,有序产业链的企业置于同一个园区中,能够大幅优化物流与仓储、减少人力和物力消耗。国内化工园区现状,江苏化工园区量多质低,风险较大;山东推进园区化与产业升级成功领跑。受当地政府“短平快”思维与招商引资的任务加重影响,江苏作为化工大省之一,其化工园区却普遍存在入园门槛不高、园区内的化工产品科技含量低、相互协同性差等现象,极大地削弱了园区化本身所应具有的优势。相比之下,山东作为中国最主要的化工生产地,2015 年 4 月启动整体产业转型升级计划,整合天然资源开发、密集劳力利用、环境负荷填载、终端市场对接与贸易物流优化等因素,其化工园区建设已领跑全国。“3·21”盐城爆炸发生后,叠加江苏化工园区现状,在可预期的范围内,江苏地环保与安全生产必然将趋严。今年 4 月 27 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发布《江苏省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方案》,推动目前化工企业环保安全问题治理,引入更严格的园区准入标准,推进化工产业绿色化、安全化。综合来看,由安环趋严导致的供给侧改革是实现国内化工业够独立于全球整体行情,对未来国内化工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基于事故对涉事园区的直接影响、对周边化工园复产进展的影响,推荐农药行业、染料行业。长期看,安环监管趋严也将给全国化工企业产生深远影响,原本依靠缩减环保、安全生产支出实现盈利的落后企业或将面临亏损,部分落后园区甚至面临关闭;而原本身处规范化重点园区、自身环保达标的领先企业将持续受益。重点推荐中国化工产业格局重塑的关键力量(万华化学、华鲁恒升、扬农化工、中国巨石、华峰氨纶等)。●需求高速增长、大量进口依赖的国产化工新材料将迎发展机遇相比大宗化工品,化工新材料技术难度大、投资回报率更高,因此在企业发展时需要兼顾 R&D 与 CapEx。相较于大宗化工品,化工新材料由于更高的技术壁垒与更好的竞争格局,其拥有更高的附加值(>$3.9/kg VS. <$1.8/kg)和投资回报率(12% VS. 7%);作为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化工新材料下游市场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技术更新快、因此不仅需要企业投入 CapEx 进行扩张,还需要投入相同水平的 R&D 以保持技术的进步。中国化工新材料研发投入不足,产业整体落后于全球。据 CEFIC 统计,2007-2017年国内化工研发支出保持 19.34%的高复合增速,到 2017 年已达到 129 亿欧元,但整体来看,国内研发投入占比收入仍仅有 1.0%,显著低于欧美日韩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1.8%、2.0%、4.0%、1.6%)。国内新材料市场大发展,政策扶持下,相关企业迎来关键窗口期。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车、通信、电子等领域需求扩张,近年来中国化工新材料市场规模增长迅速,2017 年市场规模已达到 5000 亿元(10-17 年 CAGR 为 15%);另一方面,许多新材料虽然市场规模较小,但却是相关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为了防止相关产能被扼颈,国家持续出台政策进行扶持,以实现自主供应。行业环境来看,市场与政策双重利好,国内新材料企业迎来发展窗口期;内生增长来看,加强研发创新投入是打破关键技术垄断、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因此技术领先的新材料龙头企业有望充分受益。从目前全球化工新材料的格局来看,欧美日韩等国企业仍是全球主导者;国内部分领先企业依靠持续的研发投入,在部分领域已有一定竞争力,如聚氨酯材料、有机氟硅材料等;但在更多的领域仍大幅落后于欧美日韩等国,如特种工程塑料、高端聚烯烃、高性能树脂、电子化学品等。整体来看,国内新材料产业起步较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企业地位在新材料产业价值链中较低、核心原材料主要依赖进口。建议关注相关细分子行业技术已取得突破、产品进入下游供应链的新材料龙头企业。1.4、原油市场回顾与展望……2、投资策略2.1、产业格局重塑的关键力量随着化工品下游需求受宏观经济影响而增速放缓,国内化工行业的竞争格局正由过往“高投资、高增长”的态势转向为“行业集中度提升、具有比较优势的龙头企业强者恒强”的新常态。监管因素中,环保监管、安全生产要求不断趋严,推动企业环保支出持续增长;行业竞争因素中,龙头企业拥有一体化产业链、规模化与技术领先实现的成本优势、持续稳定的资本开支等优势,相关行业竞争格局正经历重塑。万华化学:国内化工行业翘楚,聚氨酯、石化、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齐头并进,向增强国际化竞争力、布局化工新材料技术两大战略目标前进MDI 盈利能力处于历史底部区域,未来向中枢修复概率较大。MDI 寡头竞争格局,高壁垒及良好的行业竞争格局赋予 MDI 行业高投资回报率的优秀属性。目前MDI-纯苯综合价差为 10900 元/吨,处于 10.1%的历史分位,当前价差条件下,部分配套不完善企业、成本较高企业或已处盈亏平衡之中,除万华外 2019 年内可预见的将投产项目仅有 2 个 5 万吨级的小扩产项目、2020-2021 年也仅有科思创德国20 万吨与上海 5 万吨扩产,新增量有限,MDI 价格下降空间或已不大,未来大概率向历史中枢回归。MDI 布局国际化,新材料、石化海稳步推进。国内方面,万华收购福建康乃尔聚氨酯有限责任公司 51%股权,布局福建 MDI 生产基地,优化 MDI 产业布局。海外方面,整合 BC 公司资源;收购 CTAB(瑞典国际化工)助力优化万华欧洲装置生产工艺,维护 MDI 行业全球寡头竞争格局;万华美国项目虽因投资过高而暂停,但公司仍将谋求美国生产基地建设。除聚氨酯外,公司 C3/C4 石化装置运行平稳,LPG 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精细化学品陆续投产,PC 二期、SAP、合成香料、ADI、尼龙-12 等多个新项目持续推进。公司启动 100 万吨乙烯项和产业链高附加值项目,补足了聚氨酯产业链短板,保证异氰酸酯产业高负荷稳定运行和为聚醚产业提供关键的原料;同时切入乙烯及衍生品市场,并进一步利用现有产业链、开发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降低公司对聚氨酯业务的依赖度,实现从万华聚氨酯向万华化学的转变。维持“买入”的投资评级。万华化学是中国化工行业少有的掌握国际前沿制造技术、管理优势突出的全球性龙头企业。公司上市以来年化 ROE%长期维持在 25~40%的区间,2001~2018 年公司归母净利年均复合增长率可达 35%。19 年初公司完成整体上市事宜,整合 MDI 等优质资产、改善治理结构;助力自身向全球聚氨酯龙头、中国重要烯烃及衍生物供应商等、新材料核心供应商高远目标大步迈进。我们调整公司 2019~2021 年 EPS 预测值分别至 3.52、3.91、4.74 元的预测,维持“买入”的投资评级。华鲁恒升:成本领先与内生增长企业之典范,充分利用合成气平台优势向煤气化与石油化工综合产业平台发展,精己二酸、酰胺及尼龙新材料项目构筑新成长点弱周期属性叠加低成本优势,不断加强精细化管理。1、公司“一头多线”循环经济柔性多联产运营模式,行业低迷时对冲风险、价格景气时最大化效益;2、选择先进的煤气化工艺路线并持续对公用工程、生产流程进行优化整合,建立循环经济体系充分利用热电能源,成本位于行业最低区间;3、利用地理优势、低成本火运途径,稳定采购廉价优质煤炭;4、精细化管理,期间费用率大幅低于同行。主要产品价差处于历史低位,未来大概率将向历史中枢回归。最新产品-原料价差如甲醇、醋酸、乙二醇、己二酸-原料价差分别位于 14.5%、18.0%、12.4%和 7%的历史分位,行业或处于盈亏平衡的边缘,未来大概率将向历史中枢回归。同时伴随化工行业资产负债表的修复以及行业集中程度的进一步提升,行业更为灵活的开工负荷得以实现,预计在更加有序的竞争格局下盈利中枢可系统性提升。新一轮五年发展计划启动,构筑新成长点。公司 150 万吨绿色化工新材料项目(投资额共计 100 亿元)被列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第一批 450 个优选项目名单,其中两个项目分别为:(1)精己二酸品质提升项目,含 16.66 万吨单线精己二酸、8 万吨单线环己酮、16.5 万吨单线环己醇等;(2)酰胺及尼龙新材料项目,含己内酰胺 30 万吨(其中 20 万吨自用)、甲酸 20 万吨、尼龙 6 切片 20 万吨、硫铵48 万吨。公司充分利用合成气平台优势向煤气化与石油化工综合产业平台发展,打造环己酮-己内酰胺-聚酰胺切片产业链,将通过降低低附加值传统合成气产品向高附加值精细化产业链延伸,持续增长可期。维持“买入”的投资评级。华鲁恒升是中国成本领先型现代煤化工标杆企业,公司于红海行业凭借不断降本增效、扩大规模、精细管理,穿越周期、持续稳健增长。公司 17 年 100 万吨新氨醇平台、18 年 100 万吨尿素、50 万吨乙二醇与 5 万吨三聚氰胺项目陆续投产,盈利中枢提升;目前各主营产品价格处于历史较低分位,盈利安全边际较高。公司化工园区醋酸、氨醇产业链被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国家战略列为重点建设内容,100 亿绿色化工新材料项目入选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第一批优选项目;19 年 3 月公告拟建设 16 万吨精己二酸、30 万吨己内酰胺及尼龙新材料项目,新一轮五年发展计划启动,建设煤气化与石油化工综合产业平台,构筑新成长点。公司开展第二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绑定核心骨干利益,彰显未来发展信心。我们维持公司 2019-2021 年 EPS 分别为 1.63、1.72、2.06 元的预测,维持“买入”的投资评级。●扬农化工:菊酯、麦草畏行业龙头,储备项目较多保障未来成长性,收购资产打通“研发-生产-销售”全产业链扬农化工是菊酯、麦草畏行业龙头,是中国农药行业的领先公司。扬农化工菊酯产业链配套完善,公司产品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高。在环保、安全等标准大幅提,菊酯中间体供应不稳定的大环境下,国内能正常生产的菊酯企业仅有扬农化工等极少数企业。扬农化工南通三期、四期项目主要为菊酯类产品,公司将进一步提高产品市占率。麦草畏销售短期波动,受益外海外转基因作物持续推广,长期趋势向好。扬农化工拥有 2.5 万吨/年麦草畏产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麦草畏原药生产商。短期受贸易摩擦、美国极端天气等影响,麦草畏近期销量有所下滑。因相关转基因作物在美国的持续推广,并将在巴西于 2021 年开始推广,麦草畏长期需求趋势向好,扬农化工麦草畏销量有望再上一个台阶。收购中化作物、农研公司,布局第三个原药生产基地,打通“研发-生产-销售”全产业链。农研公司是国家级农药研发平台、国内规模最大的农药专业研究机构。中化作物是国内唯一拥有国际高端农药品牌的本土农药产业运营商。中化作物和农研公司在研发、生产、制剂销售等多方面将和扬农化工形成优势互补,沈阳科创(中化作物全资子公司)将成为扬农化工第三个原药生产基地,为公司长期成长夯实基础。正处关键发展期,多项目陆续投产保障公司持续成长。扬农化工目前储备项目较多,包括优嘉三期、优嘉四期等。目前优嘉三期前期准备工作稳步推进,我们推测优嘉三期项目部分产能也有望在通过环评后较快建成并逐步放量,是扬农化工业绩未来重要的新增长点。维持“买入”的投资评级。扬农化工是中国农药行业的领先公司,具备完善的产业链布局,可实现关键原材料及中间体的自主供应。公司拥有 2.5 万吨/年麦草畏产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麦草畏原药生产商。耐麦草畏转基因作物推广短期受“中美贸易战”扰动,其长期趋势保持向好。公司菊酯业务全球竞争格局良好,原材料涨价及环保趋严推动菊酯价格大幅提高,行业景气持续。公司积极推进南通优嘉三期项目(含 11475 吨/年杀虫剂等产品)的建设,并计划额外新建 3800 吨联苯菊酯等产品,长期成长可期。考虑收购并表,我们维持公司 2019-2021 年 EPS 为 3.78、4.13 和 5.50 元的预测,维持“买入”的投资评级。中国巨石:玻纤价格底部区域,成本领先的玻纤龙头,新产能投放促成长玻纤价格底部区域,继续向下空间已不大。2018 年玻纤行业产能大幅扩张直接冲击行业供给,2019 年玻纤行业供大于求。以无碱 2400 直接纱为代表的主流玻纤品种价格持续下降。截至目前,2400 直接纱价格为 4000 元/吨,为 2012 年 9 月以来的最低值,下探空间或已不大。新产能投放、国际化布局推动未来成长。国内方面,中国巨石持续推动新产能的建设:2018 年以来,巨石九江新建和冷修的 4 条生产线全部如期点火投产,九江基地当前产能已达 35 万吨;桐乡智能制造基地粗纱一期年产 15 万吨生产线已于2018 年 8 月 21 日点火,而电子纱一期 6 万吨生产线项目也已于 2018 年末投产;此外成都生产基地退城进园,启动整厂搬迁,将在新址建设年产 25 万吨生产线。国际化布局方面,埃及子公司三期生产线均已全面投产,总产能达到 20 万吨,当前负荷情况良好;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 9.6 万吨拉丝池窑生产线项目也已于近期投产;此外,公司拟在印度设立巨石印度玻璃纤维有限公司并新建年产 10 万吨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预计将于 2019 年下半年开始建设。公司积极采取各项措施降本控费、实现盈利能力的提高。公司通过改变配料比进行成本优化并持续升级降低成本,以 2009 年推出的“E6 玻璃配方”为例,其在配料中成功使用石灰石替代硼钙石,当年吨纱可节约成本 500-600 元;其次,公司通过提高窑炉熔化率和拉丝成品率有效提升单台炉位产量实现降本增效;公司还通过提高自动化程度、减少用工等方式节省人工成本。公司长期坚持以产品生产费用考核制度为核心,推行增收节支降耗工作,每月滚动更新工作目标并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从而保证增收节支降耗最终能够落到实处。随着公司生产效率的提高及费用端的持续节省,玻纤生产的综合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维持“审慎增持”评级。中国巨石是玻纤行业龙头企业,公司在成本控制、产品品质等方面具备较强优势,盈利能力行业领先。2019 年以来玻纤价格持续下降,公司单季度业绩环比小幅下降。当前玻纤行业下游高端应用领域正快速拓宽,而公司依托研发优势持续调整客户、产品结构,长期仍然具备可观成长空间。我们维持公司 2019-2021 年 EPS 预测值分别至 0.54、0.70 和 0.88 元,维持“审慎增持”的投资评级。民营炼化板块:布局民营炼化具有战略意义,保障 PX、乙烯供应安全,优质产能置换低端产能,提升整体竞争力打通炼油-PX-PTA-聚酯全产业链,助力抵御周期波动;新项目投产降低进口依存度,保障原料供应安全。从民营炼化新上项目产品结构看,民营炼化通常注重芳烃即 PX 的生产,民营炼化企业过去以 PTA-聚酯涤纶产业链为主,PX 依赖外购,规划炼化项目可打通原油-PX-PTA-聚酯涤纶全产业链,产品的多元化有助抵御周期风险的波动。PX 需依靠大量进口,截至 2018 年国内 PX 进口依存度可达 60%。炼化另一类重要产品乙烯下游进口依存度高企,由于不便运输,乙烯通常以下游产品形式进口:聚乙烯、乙二醇及苯乙烯 2018 年进口依存度分别为 50%、59%和 35%。从产业安全的角度考虑,国内民营炼化项目有助提升国内自给程度,降低原料供应风险,具有战略意义。炼化项目具成本优势,未来成长空间广阔;项目产品种类丰富、现金流充沛,有望推动国内炼化行业产业升级。新增民营炼化项目通常规模较大,相较于国内炼油装置平均 405 万吨/年以及全球炼油装置平均 744 万吨/年的规模,该类项目具有总规模相对较大的优势,尤其恒力炼化、浙江石化可跻身全球前四十大炼厂。在装置总规模高于平均的同时,通常该类项目具有单装置规模较大的特点。单装置规模的提高亦能够有效降低单位投资、单位能耗能,从准入标准来看,新建产能相较原有产能具有一定能耗成本优势。此外,民营大炼化配套齐全,项目通常建于沿海地区,自建/靠近原油、成品油码头、热电厂等,有助进一步降低成本。相较国内中小炼化产能,该类项目极具竞争力,有助国内置换落后产能,提升国内炼化行业竞争力,长远看,炼化项目充沛的现金流及丰富的品类,有助国内炼化行业向下游及高端化工品不断延伸,推动国内炼化行业产业升级。重点推荐标的桐昆股份(601233)为涤纶长丝龙头企业,涤纶长丝产销量多年位居国内第一位,截至 2018 年底公司涤纶长丝产能为 570 万吨,预计 2019 年新增长丝产能 120 万吨,2020 年新增涤丝产能 50 万吨。长远看,公司拟继续扩张聚酯涤纶产业链,规划 500 万吨 PTA 和 240 万吨涤纶长丝产能,未来公司产销量有望保持增长。此外公司积极向上游延伸产业链,参股浙江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保障原材料的供应,待项目全面投产后,公司将形成炼油-PX-PTA-涤纶长丝全产业链格局。恒力石化(600346)恒力炼化 2000 万吨炼化项目顺利投产,炼油产品产销量快速增长,助力公司业绩同比大幅提升。公司 2000 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已顺利打通全流程,预计 Q3 基本满负荷运行,整体而言炼化项目综合成本较低、竞争力强,具有较强盈利能力。除炼化项目外,公司亦对产业链进行扩张,推进 150 万吨乙烯项目、500 万吨 PTA 项目、135 万吨长丝项目和 20 万吨高性能车用丝项目,伴随规划项目的投产,公司产品种类及规模将不断扩张。荣盛石化(002493)浙江石化 2000 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现已投料开车,公司将形成炼油-PX-PTA-聚酯涤纶全产业链格局,产品的多元化将增强公司抵御周期波动风险的能力。浙江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规模、配套优势明显,民营炼化效率为先,我们认为其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项目建成投产后或将成为公司主要的利润来源。恒逸石化(000703)为 PTA 行业龙头企业,参控股 PTA 产能 1350 万吨,参控股涤纶长丝产能 510 万吨。公司在规划逸盛新材料 PTA 项目、新建海宁、逸鹏等长丝项目的同时,积极向上游延伸产业链,建设文莱 PMB800 万吨炼化项目、规划1400 万吨/年炼化二期项目。目前文莱 800 万吨炼化项目已产出合格品,公司将形成炼油-PX-PTA-聚酯涤纶全产业链格局,产业链一体化、产品多元化有望增强公司抵抗周期波动风险的能力,且随着炼化项目的提负,公司盈利有望保持增长。2.2、农药行业不同产品格局出现分化,“三磷整治”有望推动复合肥行业供给侧改革,后期猪瘟疫情缓解有望边际上改善大豆等粮食需求猪瘟疫情等影响粮食短期需求,主要粮食价格仍然处于历史底部区间,农药、化肥需求较为刚性全球主要粮食价格 2014 年后趋势向下,目前仍处历史较低位置。供需格局、极端天气、原油价格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粮食价格。目前中国大豆、玉米等库存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对粮食价格有一定压制作用。短期猪瘟疫情发酵,导致国内大豆等粮食需求短期向下,粮食价格进一步承压。中国长期以来是全球猪肉消费大国,生猪存栏数世界第一,需要大量大豆来压榨成豆粕作为猪饲料。受猪瘟影响,国内能繁母猪存栏量已于 19 年 8 月跌破 2000 万头,考虑到非洲猪瘟疫情将导致明年生猪供应下降,猪饲料需求下降,从而减少豆粕的需求量,再结合低蛋白饲料推广,短期大豆需求承压(国内大豆进口在 2018 年为 8806 万吨,较 2017 年同比下滑约 8%;2019 年 1-9 月进口量为 6459 万吨,较去年同期下滑约 8%)。待后期猪瘟疫情缓解,对大豆需求有望逐步恢复,对粮食价格的影响有望逐步消化。由于各国农业政策保护等因素,农作物种植面积相对稳定,农化需求较为刚性。因为粮食产量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国计民生,各国均对本国粮食产量有相应的保护政策。据 USDA 1998 年至 2018 年数据,主要农作物(玉米、大豆、棉花、小麦、大米)合计种植面积同比增速变化波动较小,玉米、小麦、大豆全球种植面积整体趋势还在扩大,且农药、化肥占种植运营成本比例有限(特别是农药占比较低),农化产品的需求量相对刚性。农药行业:不同产品格局出现分化,重点关注产品赛道好、一体化程度领先、园区化、精细运营、持续成长的龙头企业国内环保、安全标准大幅提高,行业政策趋紧,农药中间体、原药价格过去几年大幅波动,对农药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1)伴随新《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法规的陆续出台,各地环保治理执行力度加大,部分企业因环保不达标或难以承受生产中环保处理成本的增加而难以正常开工甚至关停;(2)国家相继出台了各项规范农药行业的方针政策,《农药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农药企业需“三证”才能生产;(3)为解决国内农药过度施用、低效施用的现状,国家提出《到 2020 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加速高毒、低效农药退出市场。历经过去几年行业洗牌。国内农药行业供给格局大幅改善,国内农药产量在 2017、2018 年连续两年下滑。中国仍然是全球主要的农药原药生产国和出口国,2018 年农药出口平均价格提高,出口总额同比增加,但出口量有所下滑:2018 年我国原药出口额为 45.46 亿美元,同比增长 10.8%;农药制剂出口额为 35.27 亿美元,同比增长 5.9%;国内农药出口量为 140.53 万吨,同比下降 13.5%(折百出口量 80.97 万吨);2018 年出口平均价格同比增长 25.6%至 5.74 美元/千克。 农药因需求低迷、供给增加等因素价格回落,不同农药产品盈利出现分化,重点关注产品赛道好、一体化程度领先、园区化、精细运营、持续成长的农药公司。因美国、澳大利亚今年的极端天气影响,抑制了下游需求。同时,由于我国农药行业头部企业前期资本开支较为集中,农药新增供给逐步增加。在近两年国内农药格局重塑的大背景下,农药上市公司逆势扩张,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 2018 年同比提高 21.68%,同比增速达到了近 7 年的高点;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为 64.19 亿元,为过去 10 年的高点。同期 23 家农药上市公司 2018 年的在建工程也达到了过去 10 年的高点,为 51.74 亿元,较 2017 年同比增速为 13.26%。农药价格 2019 年初以来整体承压。中农立华原药价格指数 2019 年 9 月末下降至 112.37,为近两年来的低点。不同农药品种间格局出现了分化,农药企业间的差距也显著扩大。(1)产品赛道好:菊酯:菊酯生产工艺复杂,技术门槛高,大部分菊酯生产商只能外购中间体来生产菊酯原药。过去两年,能稳定生产的企业只有扬农化工等少数企业。同时菊酯关键中间体产量收紧影响了下游菊酯原药企业的生产稳定性,中间体价格大幅提高也损害了下游厂商的利润空间,一体化程度领先的企业优势显著。且未来菊酯行业新扩建产能主要来自头部企业扬农化工,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麦草畏:麦草畏行业供给较为有序,国内仅扬农化工、长青股份等少数几家企业生产。伴随 2017 年开始耐麦草畏转基因作物持续推广,快速拉动麦草畏需求。短期国内厂商麦草畏销售因美国极端天气、巴西推迟耐麦草畏推广等原因下滑,伴随未来美国耐麦草畏转基因作物的持续推广、2021 年开始在巴西推广耐麦草畏作物,麦草畏需求有望进上一个新台阶。草铵膦:草铵膦价格和盈利水平短期因新增供给压力下滑,但伴随头部企业生产技术的不断革新,下游需求的逐步打开,草铵膦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产品盈利空间有望均值回归。草铵膦需求增量有望来自以下三方面:(i)替代因禁用百草枯水剂引起的除草剂供给缺口;(ii)与草甘膦复配解决草甘膦抗性杂草的问题;(iii)相关耐草铵膦转基因作物持续推广。农药中间体:从全球范围看,农药市场份额基本被四大农化企业占据(先正达、拜耳(已收购孟山都)、巴斯夫、陶氏杜邦),其合计销售额占全球农药市场份额的 70%以上,行业集中度高。以陶氏杜邦、拜耳、先正达为代表的海外专利药生产企业持续不断的研发创新产品,实现了业务的稳定增长(2017 年,我国共计 17 个新农药获得登记,其中杀虫剂 6 个,杀菌剂 5 个,除草剂 2 个,植物生长调节剂 4 个。)。这些跨国专利药生产企业出于降低成本等方面考虑,将部分农药中间体制造外包给具备技术实力、综合管理能力的企业并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国内农药中间体企业有望受益于国际巨头持续不断的推广新产品。(2)一体化:国际农化巨头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产业链延伸至上下游、产品门类丰富,形成“研发-生产-销售”、“产品全品类布局”的高度一体化。在国内农药中间体供给受限的背景下,不具备中间体配套产能的原药企业的生产稳定性和成本受到极大挑战,能实现关键中间体自给的企业优势显著。(3)园区化生产:随着工艺技术、工程技术和设备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农药生产企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基地化建设成为必然,化工园区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在国内各地要求化工企业“退城入园”、部分省市化工园区数目削减的趋势下,实现园区化生产的农药企业未来发展有保障。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山东省化工园区认定管理办法》《山东省专业化工园区认定管理办法》。据中国化工报称,未来山东省将实行总量控制,全省化工园区、专业化工园区总量将严格控制。到达该上限后,确有必要增设的,按照“撤一建一”的原则办理。(4)精细运营: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化工的环保、安全和降耗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生产加工到终端消费全过程精益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安全生产、低碳绿色发展、实现清洁化和高效化,是国内农药行业发展的方向。国内农药行业环保持续高压、安全生产标准或大幅提高,市场有望向精细运营的农药企业集中。(5)持续成长:随着国内农药行业不断发展,农药公司通过不断资本开支新建、或兼并收购,形成了新的企业格局。行业头部企业的市场销售额占行业比重增加,农药行业的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重点推荐扬农化工、联化科技,关注广信股份、利尔化学、长青股份、利民股份:扬农化工是中国农药行业的领先公司,具备完善的产业链布局,可实现关键原材料及中间体的自主供应。公司拥有 2.5 万吨/年麦草畏产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麦草畏原药生产商。耐麦草畏转基因作物推广短期受“中美贸易战”扰动,其长期趋势保持向好。公司菊酯业务全球竞争格局良好,原材料涨价及环保趋严推动菊酯价格大幅提高,行业景气持续。公司积极推进南通优嘉三期项目(含 11475 吨/年杀虫剂等产品)的建设,并计划额外新建 3800 吨联苯菊酯等产品,长期成长可期。此外,公司现金收购中化作物、农研公司及紧邻优嘉植保的宝叶化工,有望打通“研发-制造-登记-销售”全产业链,打开公司成长空间。联化科技是国内农药及医药中间体定制生产的领先企业,以农药、医药和功能化学品为核心的三大产业布局日趋完善。公司农药业务技术创新、工程放大及质量管理突出,与国外核心大客户保持战略合作,在核心大客户全球供应链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公司医药业务与全球领先的制药公司之间的合作持续深入,成为数家国际大公司的战略供应商,有望维持较快增长;功能化学品领域,公司大力发展已有的成熟产品,并积极开展新业务拓展。依靠领先的工艺技术、核心的客户资源和陆续投产的新项目,公司长期前景良好。利尔化学产品结构丰富,涵盖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三大系列共 30 余种原药、100 余种制剂以及部分化工中间体。公司草铵膦、毕克草和毒莠定原药产销量全国第一,长期前景趋势向好。公司解决了草铵膦生产中格式反应控制及放大等重大工程化技术难题,全面掌握了合成关键技术,生产过程一体化程度高,成本、规模优势突出。公司广安 36000 吨农药及精细化学品项目稳步推进,并在湖北荆州计划投资约 20 亿元成立新公司,是公司未来业绩重要增量,将为公司长期成长提供保障。利民股份是国内农药杀菌剂细分领域龙头企业,伴随 IPO 募投项目、定增募投项目的逐步投产,公司产品规模优势进一步扩大,同时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公司已收购河北双吉,其主导代森类产品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此外,参股公司拥有完整百菌清产业链,受益于产品价格回暖及公司产能规模的扩大,为公司业绩带来显著增量。广信股份是以光气为原料的国内农药细分领域特色企业,拥有光气-中间体-原药-制剂各生产环节的完整产业链,且从关键生产工艺入手,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和开发新产品。现有主导产品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敌草隆凭借较好的产品质量,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公司募集资金项目的实施则有利于其丰富产品结构、降本增效,为公司长期发展提供支撑。长青股份是国内领先的农药原药生产商,产品覆盖除草剂、杀虫剂和杀菌剂等共30 余种原药、100 余种制剂,产品结构丰富,研发体系完备,安全环保综合优势突出。2016 年下半年以来农药行业景气逐步回暖,叠加国内安全、环保监管趋严因素,农药行业供需结构改善,农药原药产品价格涨幅明显。展望未来,麦草畏业务逐步放量,以及南通基地和可转债项目新产品产能逐步释放,公司业绩有望稳步提升。复合肥行业: “三磷整治”自上而下推动复合肥行业供给侧改革,掌握技术、渠道和上游资源的企业优势突出“三磷”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将优化磷酸一铵行业格局,自下而上地推动复合肥行业供给侧改革。2019 年 1 月 26 日,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其中提出,组织湖北、四川、贵州、云南、湖南、重庆等省市开展“三磷”专项排查整治行动。2019 年 7 月 8 日,湖北省环境监察总队公布,湖北省已完成“三磷”专项排查,并即将进入整治阶段,计划到 2020 年基本完成“三磷”整治任务。经排查发现,湖北省共有“三磷”企业 210 家,其中存在突出环保问题的企业有 74 家,占比达 35.24%。磷酸一铵行业格局变化或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复合肥行业供给侧改革:(1)部分磷酸一铵生产商也生产复合肥,这类磷酸一铵企业退出市场同时会减少复合肥产能;(2)磷酸一铵是复合肥的关键原料,伴随磷酸一铵行业市场集中度提高,供给有望更加有序,部分无磷酸一铵稳定供给的复合肥企业无法稳定生产;(3)磷酸一铵价格中枢有望在供给优化后提高,抬高复合肥企业成本,无成本优势的复合肥企业经营更加困难。国内施肥效率低,科学施肥推广或稳步拉动复合肥需求。我国在肥料施用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如重氮肥,轻磷、钾肥,忽视微肥,施用方法陈旧落后等。由此带来土地品质下降、肥料利用率低、污染环境和地下水等后果。我国农田氮肥平均利用率只有 33%,明显低于发达国家 50%至 60%的水平。美国也经历上世纪 70到 90 年代才实现化肥利用率的逐步提高,很重要一个因素就是复合肥的推广。伴随科学施肥在国内的逐步推广,终端农户有望养成使用复合肥的习惯,拉动复合肥消费。“化肥零增长”加速施肥复合化率提高。为减少因过量施用化肥造成的地力下降和农业污染,农业部确定了从 2016 年到 2020 年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零增长或负增长,不是淘汰化肥,而是少用化肥,实现的方法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有效工艺和先进的设备等方法来提高化肥的品质、肥效,另一种则是通过转变肥料中的营养成分状态。复合肥通常较单质肥有更高的肥效,特别是各种新型复合肥(硝基肥、水溶肥等),是实现“化肥零增长”的有效解决方案。复合肥行业重点关注一体化程度高、布局新型复合肥、深耕销售渠道的头部公司。(1)新型复合肥:以缓控释肥、硝基肥、水溶肥、专用肥、功能性复合肥等为代表的新型复合肥仍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新型复合肥毛利率通常较普通复合肥高。重点布局新型复合肥的企业,在丰富产品结构的同时,盈利水平也有望提高。(2)深耕销售渠道,农业服务前景广阔。在国家鼓励引导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的背景下,未来的农资渠道或逐渐扁平成“农资生产企业-农业综合服务商-种植户”,农场和大农户将会逐渐成为农化产品销售的关键。复合肥企业顺势搭建综合农业服务平台,实现从 “复合肥制造商”向“复合肥制造+农业服务商”的转变。(3)掌握上游资源:单质肥因供给优化价格高位企稳,一体化程度高的复合肥企业成本优势显著。氮、磷、钾单质肥为复合肥的主要原材料,掌握上游资源的复合肥企业成本优势显著,有望在复合肥行业整体盈利下行时逆势扩张,实现市占率的提升。复合肥行业重点推新洋丰:新洋丰是中国的磷复肥行业领先企业,已经形成了一体化生产经营模式,覆盖从主要基础原材料到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成本及规模优势突出。公司不断加大营销投入、助力市场推广,产品销售保持稳健增长;公司也持续推进现代农业服务企业转型:收购澳洲农场、成立果业公司;与德国康朴专家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优化产品结构,开发新型肥料并改良产品品质,提高自身国际化竞争力。公司通过战略投资和资源整合,内生发展与外延扩张相结合向现代农业方向延伸,有望开拓广阔发展空间。2.3、成长空间广阔的科技新势力●半导体材料:受益产业转移与政策助力,国产化替代空间广阔全球半导体需求增长叠加国内政策支持,国内半导体行业迎来发展窗口期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和安防、消费电子等领域快速发展,全球半导体产业在经历 14-16 年的增速放缓后恢复增长。据 WSTS 统计,2018 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约 4688 亿美元,13-18 年 CAGR 达 8.9%。受益全球半导体产业景气向上与产业转移,国内半导体产值迎来高速增长。据 ICInsights 统计,2018 年国内半导体市场规模约 1550 亿美元,13-18 年 CAGR 达13.5%,全球占比达 33.1%,是半导体产业最大市场。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背景下,全球半导体材料持续增长。据 SEMI 统计,2018 年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达 519.4 亿美元,同比增长 10.6%,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台湾最大,达 114.5 亿美元,中国大陆为 84.4 亿美元,约占比全球 16.2%。政策助力发展,旨在提升国内半导体产业自给率。虽然当前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但国内半导体产业进口依赖十分严重。为了提升国内半导体产业自给率,2014 年国家出台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成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大基金),一期总规模 1387 亿元,目前已经投资完毕,重点投资 IC 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和材料等产业;目前大基金二期已于 2019年 10 月 22 日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 2041.5 亿元。半导体材料是半导体产业基石,行业集中度与客户粘性双高半导体材料是半导体产业的基石,主要用于晶圆制造和芯片封测环节,具有使用频次高、涉及品种多的特点。以晶圆制造为例,生产流程中所需要的材料主要包括硅片(占材料总成本约 32%)、光刻胶及辅助材料(15%)、电子特气(14%)、光掩膜(12%)、CMP 抛光材料(6%)和湿化学品(5%)等。由于半导体材料对晶圆制造良率、芯片性能影响巨大,因此下游对材料的纯度、配方要求较高,相关材料企业的技术水平、生产环境、包装运输等环节技术难度较大;同时,在摩尔定律驱动下,下游的快速发展推动半导体材料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头部企业通过不断加强研发投入,巩固技术护城河,并通过技术迭代实现行业集中度提升;目前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陶氏、杜邦、三菱化学和住友化学等跨国企业手中。另一方面,半导体材料占据芯片制造环节总成本较低,仅约 11%左右,因此下游客户对产品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同时不同下游厂商对材料具体的参数要求亦有所不同,导致下游客户粘度较高。国内半导体材料部分领域在技术端已有突破,国产化进程加快我国半导体材料行业主要起步于 20 世纪 90 年代后,发展起步较晚,技术与生产经验均大幅落后于欧美日韩等国。由于半导体材料作为芯片生产的基础,其自主供应能力关乎半导体产业安全,因此国产化替代刻不容缓。目前全球半导体材料尤其是 12 寸晶圆用材料基本为外资企业所垄断,但国内企业已有一定进展。在高壁垒的大硅片、光刻胶领域,虽近年来有多家企业已有布局,但至今仍未传出验证通过消息;在壁垒亦较高的掩膜版、抛光液等领域,国内企业已有布局,且部分企业已通过大尺寸晶圆厂认证;而在特气、湿化学品及靶材等领域,国内已有部分企业在国际或内资大厂的部分产线上实现了批量供应。借鉴其他进口替代的产业发展,国内领先的企业一旦突破技术垄断且产品通过下游认证,相应产品市场受益国内政策支持和本土化优势(市场、成本、配套等),会迅速实现进口替代,抢占国外企业份额。另一方面,鉴于半导体材料高技术壁垒和客户粘性的特征,我们认为国内半导体材料行业在形成进口替代后,虽然整体毛利率会有所下滑,但不会陷入竞争红海,而是形成技术与份额领先地企业强者恒强的态势。当前国内半导体材料的国产化进程加快,部分研发实力领先、产品已切入客户供应链的企业有望分享半导体行业快速发展的红利。中短期主要关注国产化进程较快的电子特气、湿化学品、靶材及封装材料等,长期值得关注品种包括高壁垒的光刻胶、大硅片、CMP 抛光材料等。重点推荐:雅克科技、国瓷材料、上海新阳、飞凯材料、江化微、鼎龙股份等。●OLED 材料:下游市场需求强劲,国内中间体厂商有望受益产业爆发OLED 在手机端与大尺寸电视渗透率提升,5G 助力 VR 驱动 OLED 市场增长OLED 在经历了成本高昂、良品率低等问题后,在手机显示领域获得了快速发展。据 IHS 数据,2017 年 OLED 屏幕在智能手机中的渗透率达到 36%,预计 2020 年将达到 53%。大尺寸显示领域,随着成本下降与新产能投产,OLED 电视价格不断亲民,带动终端渗透率持续上升。根据 IHS 预计,2019 年中国 OLED 电视市场将保持115.5%的增长,2017-2020年间全球OLED电视出货量CAGR将保持在50%左右。在新兴应用领域,OLED 技术是 VR 的最佳显示解决方案,目前 5G 的商用化在即,华为等领先厂商已推出全新的 VR 眼镜,未来有望成为 OLED 需求的另一推动力。据 IHS 预计,到 2022 年全球 OLED 产业营收将达到 421 亿美元。OLED 材料:国外龙头掌控终端材料,国内中间体厂商有望受益产业爆发OLED 材料领域技术壁垒高、市场竞争小、毛利率高,目前主要被日、韩、美等相关化学品公司垄断,根据 IHS 测算,OLED 显示屏原材料成本中有机发光材料占比 36%(总生产成本的 15%),分为电子传输层(ETL)、有机发光层(EML)和空穴传输层(HTL),其中有机发光层为需求量最大的 OLED 材料,也是各大厂商实现材料和工艺创新的重点。OLED 材料的生产流程中,首先由化学原料合成 OLED 中间体。中间体供应于OLED 单体厂商合成升华前材料(单体),再进行升华提纯,形成 OLED 终端材料。终端材料可以直接应用于 OLED 面板的制作,主要供应给下游面板生产商。OLED终端材料是产业链中技术壁垒最高的环节,也是价值链顶端。OLED 终端材料可分为小分子和高分子发光材料两类,目前主要被外资企业垄断。小分子厂商主要有美国的柯达、Universal Display,日韩的出光兴产、新日铁化学、东洋油墨、三菱化学等,其中日韩系约占 80%;高分子厂商主要有英国的 CDT,德国的 Covion、西门子,美国的杜邦、陶氏化学、飞利浦,日本的住友等,以欧美厂商为主。目前我国材料厂商技术能力相比于外资企业还较为落后,主要瓶颈在于缺乏关键材料的核心专利技术。我国材料厂商在产业链中主要提供 OLED 材料的中间体和单体粗品,其中部分领先企业已经进入三星、LG 等龙头企业的核心供应链。随着下游 OLED 市场的爆发,将带动材料市场快速发展,我国 OLED 材料企业将深度受益。重点推荐:已有成熟 OLED 中间体产能且近年来持续放量的万润股份,以及拟与台湾昱镭光电合资切入发光层、传输层及空穴材料领域的强力新材。● LCP 材料:苹果产业链加持,5G 高频高速需求将打开成长空间液晶高分子(LCP)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以液晶相存在的高分子,其在液晶相存在时粘度较低,而在冷却固化后又可以稳定保持形态,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低吸湿性(0.01-0.02%,传统 PI 基材的 1/10)、低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耐化学腐蚀等特点,性能大幅优于传统柔性电路板(FPC)基材聚酰亚胺(PI)。短期看,苹果产业链加持加速渗透率增长;长期看,5G 高频高速需求打开空间苹果产业链加持,LCP 材料渗透率持续增长。2017 年苹果首次在 iPhone 中采用LCP 天线,引发 LCP 软板/天线热潮。相比传统 PI,LCP 基材可一次性多层层压、无需粘结剂,因此厚度更薄、可挠性更出色,可有效利用手机内部狭窄缝隙;另一方面,LCP 基材介电常数与介电损耗更低(两者大小分别与信号传输速度与品质负相关),具有更好的信号传输性能。虽然目前 LCP 成本较高,但在高端机领域,LCP 天线凭借所占空间小、传输性能好两大特点已成为当前趋势,未来有望继续向笔记本、可穿戴设备等领域拓展。据海外机构 iFixit 拆解,iPhone X 中共有 4 个 LCP 软板,分别是 2 组天线、1 组中继线和 1 组 3D Sensing 摄像头模组。其中 LCP 天线单组约 4-5 美元,合计 8-10美元,而在 iPhone 7 中单机 PI 天线价值量仅约 0.4 美元。此外,在 iPhone XS/XSMax 中,单机 LCP 天线数从原来 2 组增加至 3 组。长期看,性能优势决定 LCP 基材将是未来主流。由于 LCP 天线工艺复杂、良品率低、议价能力低、供应厂商少,苹果预计在部分天线组件上用 MPI(改性 PI,相比传统 PI 拥有更好的可挠性和信号传输性能)替代 LCP,因此市场可能担心MPI 对于 LCP 的替代作用侵蚀 LCP 市场空间。从技术上来看,目前 LCP 的相关性能指标仍要优于 MPI,在低频、低层板(1 到 4 层)领域 MPI 性能可以勉强接近 LCP,但一旦在高频或是多层板上,MPI 性能基本无法满足要求,因此在手机高频高速传输趋势确定背景下,LCP 仍将是未来主流。随着 5G 商用化到来,高频高速传输的需求将打开 LCP 成长空间。由于 2/3/4G的频段分配和 5G 对于大带宽、高容量传输的需求等原因,5G 所用频段将是低频段的 sub-6 GHz 和高频段的毫米波(24.2-52.6 MHz)。毫米波主要应用于高人口密度、大网络容量的热点领域,拥有更大带宽、更高容量、更高传输速率。为匹配5G 的高频高速传输,终端手机同样需要提高带宽、增加数据吞吐,因此对于高频高速天线的需求将持续增长,LCP 作为主流技术,有望打开市场空间。LCP 树脂/膜材料为日企主导,国内厂商致力于技术突破LCP 产业链由上游原材料、FCCL(柔性覆铜板),中游软板制造,下游模组制造构成,其中上游 LCP 树脂/膜为关键原材料,用于软板/天线的 LCP 树脂需进行改性进而成膜,生产技术要求高,目前主要日本村田、可乐丽、住友化学掌握多层板用 LCP 成膜核心技术。目前国内厂商致力于 LCP 树脂/膜技术突破,沃特股份、普利特;近年通过兼并收购,金发科技、宁波聚嘉(未上市)通过自主研发介入LCP 树脂市场,其中金发科技目前已有小批量出口到日本。未来国内厂商若能取得材料技术和客户突破,有望充分受益 5G 浪潮下 LCP 软板/天线的需求增长。●锂电材料:中国企业具备全球竞争力,将受益全球汽车电动化大趋势全球汽车电动化趋势已定,国内受益政策红利已成规模最大、增速最快市场相比传统汽车,电动汽车不仅能源更加清洁,在驾驶体验和维修保养等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在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凭借电动车强势崛起后,主流汽车厂商经过一段时间的方向选择,纷纷加快电动汽车布局进度。综合来看,电动化已经成为全球汽车发展的主流趋势。国内新能源车产业受益政策支持,发展速度更是十分迅猛,目前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也是增速最快的地区。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目前新能源车渗透率仅约 4%,未来仍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受益汽车电动化趋势,全球电池企业加速扩张,国内企业初步确立领先地位动力电池是新能源车的核心部件,受益全球电动汽车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需求,全球电池企业纷纷加速扩张。而以 CATL、比亚迪为代表的国内电池龙头企业,凭借在锂电池领域的前瞻布局,依托国内巨大的新能源车市场以及完备的锂电产业链制造体系,已经在全球电池行业确立初步领先地位,无论是技术还是规模都已经达到全球领先水平。而在领先电池企业的带动下,国内亦出现了一批领先的锂电池材料企业。材料是电池性能关键,行业整合趋于完成,细分龙头逐步脱颖而出电池材料占比锂电池整体成本的约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锂电隔膜、电解液等,其与电池的性能以及成本密切相关,特别是正极材料,其决定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寿命、安全性等,间接决定了电动车的续航水平和所能获得的补贴等级,是锂离子电池的核心关键材料。受益下游电池行业集中度提升,进入电池龙头供应链的材料厂商份额提升明显,国内电池材料行业竞争格局由前期的无序竞争格局逐步好转,行业回归理性发展。另一方面,2017 年底以来伴随补贴退坡,产业链盈利情况阶段性恶化,行业出清及整合持续进行,行业整体供需格局已经逐步改善,细分龙头依托在技术研发方面持续投入和客户开拓已脱颖而出,未来将分享行业需求的巨大增量。短期看,电动汽车受补贴退坡影响销量下滑,进而影响动力电池与锂电材料出货,但长期看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趋势已定,锂电材料需求无虞。建议重点关注:国内锂电池解液行业龙头新宙邦、天赐材料;国内锂电正极材料标杆企业当升科技;锂电池隔膜行业的龙头企业恩捷股份、星源材质;负极材料全球龙头杉杉股份。2.4、底部向上的行业●轮胎: 行业近年来持续增长,替换市场前景广阔2019 年车市仍处下行趋势,截止第三季度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1808.7 万辆和 1837.1万辆,产销量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 12%和 10.3%。随着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取消对行业的冲击逐步进入尾声,且下游消费者因排放标准换代带来的观望期即将结束(国六排放标准将分区域自 2019 年 7 月 1 日起在各区域逐步推行)。2019年制造业等行业 16%的税率降至 13%,交通运输业等行业 10%的税率降至 9%,国内轮胎需求转好,龙头企业营收均有所增长。原材料价格同比下降,盈利能力稳中有升轮胎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天然橡胶、合成橡胶、钢丝帘线材料以及炭黑、橡胶助剂等。在轮胎生产中,原材料成本大约占 80%,其中天然橡胶、合成橡胶成本占比分别约为 41.6%、11.8%。2007-2012 年种植的天然橡胶目前已经进入了采割期,全球橡胶开割面积持续增长。由于天胶 70%需求来自于轮胎产品,其需求增速近年来基本稳定,在总体供过于求的格局下,预计橡胶价格仍有望维持低位震荡态势。此外,随着 2018 年的环保政策对供给造成的边际效应逐步趋弱,国内炭黑、促进剂、防老剂等产品价格逐步走弱;原材料价格逐步下降有望带来国内轮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海外设厂规避贸易壁垒,头部企业开启全球化扩张进程。轮胎行业作为中国橡胶工业出口的主要产品,一直遭遇国际贸易壁垒限制。2006年前后,欧美主要市场反倾销事件不断,2014 年的“双反”事件对行业造成了沉重打击。其后的中美贸易战中均包含轮胎,2018 年 9 月,美国对价值 2000 亿的中国商品征收 10%关税。2019 年 5 月,美国将所征收的关税从 10%增加到 25%。针对贸易摩擦,中国企业一方面积极应对,诉诸法律,争取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也通过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突破海外贸易壁垒。目前,国内已有玲珑、赛轮、中策等头部企业在海外设厂,并成为近年来推动增长的重要动力。龙头企业深耕轮胎配套市场进口替代空间广阔,未来销量有望稳步增长。轮胎市场可分为适配新车的配套市场和针对更换需求的替换市场,其中配套市场要求企业在高性能、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投入更多,综合实力更强。韩泰公司 2014 年的数据显示,全球配套与替换市场的比例是 2:1,中国市场是 3:2,发达国家则是 3:7。从当前格局来看,配套市场仍然是内资轮胎品牌的主要短板。目前国内仅玲珑、三角、万力、赛轮等少数企业在配套市场有少许份额;但在壁垒较高的中高端市场或售价 10 万元以上的终端以上车型,内资企业份额仍然较低,巨大的进口替代市场空间尚未被开发。品牌、研发实力突出,并持续在配套市场深耕的企业有望分享轮胎主机配套进口替代红利。按照目前国内乘用车约 2400 万辆计算,大约 2/3 以上的都是超过 10万元的中端以上车型,算上备胎国内尚有 8000 万条的进口替代空间,折合市场空间超过 240 亿人民币(保守以 300 元/条估计)。而国内在配套领域深耕多年的玲珑轮胎当前已打入上汽通用五菱、大众等知名车企供应链,加之近年来部分中端车型配套认证持续进行,未来有望充分分享中高端配套市场国产化红利。●氨纶:行业整合有望加速,龙头企业受益于行业格局改善国内企业产能过剩,产品盈利下滑,中小企业盈利恶化。2018 年国内氨纶产能利用率约为 80%,呈现出产能过剩现象,而后随着年内新乡化纤 4 万吨和山东如意3 万吨氨纶产能的释放,氨纶价格继续下跌,其与原料价差进一步收窄,同时人工成本、环保成本的提升也增加了氨纶企业的生产成本,部分中小企业盈利能力进一步恶化,或已处于盈亏平衡之中。新增产能集中于龙头企业,有助加速中小企业出清进程。国内氨纶产能集中度较高,截至目前国内氨纶 CR5 企业产能占比达 62%,且由于氨纶单位投资额较高(通常为 3~4 亿元/万吨)新增产能主要集中于龙头企业。龙头企业通常具有规模优势,氨纶生产成本较低,盈利较强,未来随着新建项目的投产,或所带来的氨纶价格下行,此将导致中小企业盈利进一步恶化,行业出清速度有望加快。华峰氨纶:华峰氨纶是国内氨纶行业龙头企业,产能、品质、技术优势突出。近年来氨纶行业骨干企业技术进步加快,成本优势进一步体现,伴随环保政策日趋严格,行业洗牌进一步加速,规模实力弱、技术升级慢、运行成本高的企业将面临淘汰压力,行业集中度有望逐步提高。公司作为国内氨纶行业发展最早、技术最成熟、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未来伴随重庆子公司 10 万吨(三期 6 万吨,四期4 万吨)差别化氨纶项目投产,公司行业地位有望进一步提升,规模效益将进一步凸显。公司拟重大资产重组注入集团聚氨酯业务,公司主营产品将新增聚氨酯原液、聚酯多元醇和己二酸,从单一氨纶企业成为全球聚氨酯制品龙头,远大前景值得期待。●粘胶:棉花供需或趋紧张,粘胶短纤价格存上涨预期粘胶短纤产能快速扩产,产品盈利下滑,价差已至历史底部2018 年国内粘胶短纤新增产能约 65.5 万吨,产量增量仅 2.7 万吨,产能与产量增量错配,粘胶短纤行业景气下行,粘胶产能呈现出产能过剩局面。截至目前,国内粘胶短纤(1.5D,38 毫米)价格为 11000 元/吨,位于 2%的历史价格分位,短纤-原料价差为 4356 元/吨,亦处于历史较低区域。粘胶价格与棉花相关性较强,静待棉花进入去库存通道棉花与粘胶短纤价格的相关性较强,与粘胶价格走势较为一致,棉花价格目前跌至历史底部区域。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数据,因需求增速放缓,2018 年底以来全球棉花库存呈上行趋势,未来随着需求的修复,静待棉花进入去库存通道。三友化工:三友化工是粘胶短纤、纯碱、有机硅、氯碱多联产一体化的综合性企业,纯碱规模全国第一,粘胶短纤、有机硅产能均位居全国前列,且产品品质、生产效率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公司主营产品盈利良好,产业链一体化优势突出,公司粘胶短纤 2018 年新增 20 万吨高端差别化产品,产能达到 70 万吨,有机硅下游制品种类持续完善,未来成长空间较大。中泰化学:中泰化学是国内氯碱及粘胶短纤行业龙头企业,具备烧碱产能 120 万吨、PVC 产能 173 万吨,粘胶短纤产能 60 万吨,公司“煤炭—热电—氯碱化工—粘胶纤维—粘胶纱”产业链一体化优势突出,具备显著成本优势。●添加剂及甜味剂:终端需求有望稳步增长,添加剂及甜味剂市场空间广拓养殖业、食品工业持续发展拉动添加剂需求。常见添加剂包括多种饲用、人用添加剂,如维生素、蛋氨酸、麦芽酚等。饲料用添加剂通常用于提升动物营养健康和养殖利润,人用添加剂通常为了实现防止食物变质、改善食品感官、保持营养、增加品种和方便性等。随着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引发的居民膳食结构改善、消费升级、对饮食健康的认识提高,动物蛋白摄入量的持续提升是长期趋势,食品工业有望升级换代,肉类消费量有望持续增长,进而有效带动添加剂的市场需求。消费习惯改变、饮食健康推广等逐步打开甜味剂需求空间。常见的甜味剂有安赛蜜、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等,这类甜味剂具有在人体内不代谢、不吸收,对热和酸稳定性好等特点。全球糖尿病、肥胖症等相关病症的绝对人数逐步上升,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防治工作有利于甜味剂的市场推广。同时,终端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注重程度伴随经济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膳食均衡、热量摄入等是健康饮食的关键。全球对低热量、零热量的饮食需求保持增长。糖尿病等相关疾病的防治和消费习惯的改变有望加速甜味剂产品的终端市场的推广。添加剂及甜味剂主要产品:安赛蜜:安赛蜜是第四代合成甜味剂,目前与第三代合成甜味剂阿斯巴甜是市场主流产品。主要应用于食品、饮料、药品中,尤其在饮料领域应用广泛。安赛蜜行业主要生产企业苏州浩波因环保原因面临搬迁、经营状况难以改善,安赛蜜行业有望形成龙头企业与 2-3 家中小型生产企业共存的格局,有望维护良好的行业发展态势。三氯蔗糖:三氯蔗糖作为第五代甜味剂,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三氯蔗糖于 1988年投入市场,是唯一以蔗糖为原料的功能性的甜味剂,甜度可达蔗糖甜度的约 600倍。三氯庶糖具有高甜度、纯正甜味、安全度高等特点,也是目前最理想的甜味剂之一。目前三氯蔗糖行业较为分散,伴随头部企业在产能、工艺、一体化上不断发力,行业集中度有望逐步提高。麦芽酚:乙基麦芽酚是最重要的大体量香料产品之一,乙基麦芽酚作为食品增香剂常添加于焙烤食物,冰淇淋和糖果中甲基麦芽酚则是吡啶盐的主要原料,其市场仍处于成长期。蛋氨酸:蛋氨酸是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动物饲料添加剂,饲料中使用蛋氨酸等添加剂对于提高养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蛋氨酸主要应用市场为家禽饲料行业。,蛋氨酸在全球禽类养殖的用量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和印度都具备 100 万吨级别的蛋氨酸市场规模空间。目前蛋氨酸行业供大于求,待终端需求不断成长,行业盈利能力有望提高。VA、VE 等维生素:全球 VA 供给因 BASF 装置开工不及预期 偏紧,同时 BASF6月 VA 生产装置冷却塔再次故障,VA 价格或稳中向上。能特科技和 DSM 在 8 月13 日签订关于购 买能特科技维生素 E 生产工厂-益曼特股份的正式协议,维生素E 全球供应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化,行业 CR4 将提高至 90%,VE 价格中枢有望逐步向合理水平回归。添加剂及甜味剂行业重点关注金禾实业、新和成:金禾实业是食品添加剂的龙头企业。公司主要合成甜味剂安赛蜜、三氯蔗糖与香料麦芽酚产能均达全球第一,产品下游需求持续较快增长。安赛蜜行业格局稳定,产品盈利较强;三氯蔗糖与麦芽酚处行业竞争期,公司不断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建设一体化产业链强化成本优势,推动市场份额持续提升的同时保障盈利。随 19年 1500 吨三氯蔗糖、定远一期 5000 吨麦芽酚及三氯蔗糖原料陆续投产,后续定远二期山梨酸钾及其原料规划有序推进,公司有望进一步加强产业协同、深化产业链一体化,打造新的业务增长点。新和成主营营养品、香精香料、新材料等产品,已成为世界四大维生素生产企业之一。营养品方面,VA 因供应受影响盈利能力大幅提升;蛋氨酸一期项目已投入生产,二期 25 万吨募投项目已开始建设。香精香料方面,公司芳樟醇、叶醇等系列产品全球市占率名列前茅;在建麦芽酚等产能,可进一步丰富产品线。新材料方面,公司 PPS 与 PPA 处国内领先地位,PPS 二期扩建投产,发展空间广阔。 此外公司拟在黑龙江投资 36 亿元建立生物发酵产业园,其山东工业园也被列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点建设项目。……(报告来源:兴业证券)(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
“十四五”行业发展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化工新材料行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化工新材料行业“十四五”规划指南1.1发展成绩和突出问题(一)化工新材料行业范畴:化工新材料包括高性能树脂、高性能合成橡胶、高性能纤维、功能性膜材料、专用化学品、无机新材料六个大类。化工新材料行业范畴(二)化工新材料“十三五”期间取得成绩目前化工新材料行业是我国化学工业体系中市场需求增长最快的领域,同时也是我国化学工业体系中自给率最低、最急需发展领域。经过“十三五”的发展,化工性材料行业整体的自给率已达到了61%。化工新材料行业表现消费量(万吨)及自给率(三)化工新材料行业“十三五”期间突出的问题虽然化工新材料行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较“十二五”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某些产品仍然存在空白,一些产品虽然产能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高端产品仍然存在差距和短板。主要反映为以下六个问题。1)部分新材料尚未国产化,部分新材料出现结构过剩的问题,能够自给但性能指标、稳定性等存在差距。①如聚碳酸酯、聚甲醛,产品的同质化严重,导致国内市场的低端同质化;竞争激烈,而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②国内碳纤维有效产能2.2万吨,但产量仅为1.1万吨。通用级CF普遍存在质量不稳定、性能离散系数大等问题,而高端CF品种缺乏。2)部分产品单一,系列化程度不高,应用技术研究落后,市场响应能力和技术服务相对欠缺。受到体制、机制、市场环境的制约,加之自身理念和观念有待转变,我国相关企业在下游应用研究和技术服务方面投入较少,产品牌号少,产品尚未形成系列化、差别化,导致下游用户不能认可和接受,导致装置利用率较低。3)部分新材料亟需上游关键配套原料突破。部分化工新材料受限于上游原料,需要消除关键配套原料供应瓶颈。如共聚聚酯PETG的关键原料CHDM,尼龙66的上游关键原料己二腈,高端偏光片关键膜树脂PVA树脂、TAC树脂等依赖度较高。只有实现关键原料的突破,下游新材料的制备才成为可能。4)部分新材料产品用户粘性高,下游用户接受缓慢。化工新材料中部分产品如电子化对产品批次质量的稳定性要求高,材料更替可能会造成下游产品性能和良率的波动,因此产品评价技术难度大、认证周期长、费用高;同时,由于细分子行业众多,导致单个产品通常成本占比较低。5)企业规模小,创新能力不强,竞争能力弱,研发和设备投入不足。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产品更新换代周期较短,虽然部分新材料相关专业国内科研院所已处于国内甚至国际先进水平,但与下游企业结合不紧密、国家相关激励机制和政策支持不完善,导致科技成果转化慢、产业化程度低,行业上下游之间未能形成创新驱动发展联动。6)战略性、创新性人才短缺,制约企业和行业发展。高层次领军人才、创新人才是新材料产业实现突破式发展的核心要素,目前国内对化工新材料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激励政策和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对高端人才吸引不足,人才活力未能充分发挥。1.2关注重点和行业热点1)提高关键行业所需材料的保障能力。2019年6月底,日本宣布暂停对韩国供应3种半导体核心原材料含氟聚酰亚胺、光刻胶、高纯度氟化氢,韩国三种材料对日本供应的依赖分别达到93.7%、91.9%、43.9%。断供后三星2019年三季度净利润暴跌52%,间接导致韩国出口连续数月下降。从日本断供时间可以看到,部分原材料产品对整体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这种风险,需要我们国家在化工新材料行业突破重点领域急需的新材料,布局一批前沿新材料,加快重点新材料初期市场培育,提升行业所需材料的保障能力。①高端聚烯烃领域需要关注的问题a)部分产品仍处于空白,如EVOH、茂金属聚丙烯、POE弹性体;b)名义产能较大但实际产量不足,主要原因是工艺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和国外新材料企业仍有较大差距,如UHMWPE、聚丁烯-1;c)高端专用料牌号生产和开发力度依然欠缺,如茂金属聚乙烯。高端聚烯烃行业产需情况②工程塑料领域需要关注的问题:a)生产能力不足,部分产品还不具备生产能力;b)产品档次低,不能满足高端差异化需求,如聚甲醛;技术水平落后国外,如聚芳酯、液晶聚合物等;c)缺乏终端应用开发能力。工程塑料行业产需情况2)政策推动可降解塑料行业发展。近一两年来,国家对塑料垃圾的问题重点关注,国家和多个省份也颁布了禁限塑政策,这些政策将有效推动我国未来可降解材料行业的发展。③对于生物可降解材料行业,目前我国产业化较成熟的主要有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及其共聚酯,此外呋喃聚酯等一些新型品种也被不断开发出来。那么需要关注的问题主要有:a)目前,国内生物降解塑料市场尚未打开,产品以出口为主,70%以产品或制品形式出口海外;b)与传统石油基塑料相比,生物降解塑料尚存在成本高、性能较差、依赖政策支持等不足;c)国内应用整体上呈现“叫好不叫座”的状态,市场有待培育。可降解塑料行业产需情况1.3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趋势化工新材料是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基础,也是传统石化和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我国化工新材料产品产值0.8万亿元,市场规模约1.3万亿元,近5年年均增速超过10%,预计2025年,化工新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2.2万亿元。化工新材料重点领域需求现状及预测(单位:亿元)1.4化工新材料重点发展领域(一)高性能树脂——高端聚烯烃1)进一步提升供应能力。①改进催化剂体系(茂金属聚烯烃);②改变共聚单体(高碳α烯烃共聚聚乙烯,三元无规共聚聚丙烯);③通过工艺设备、操作参数形成的特殊结构和性能产品(双峰、多峰牌号,高融指、低嗅味牌号等)。2)提升牌号开发和市场响应能力。(二)高性能树脂——工程塑料1)提升大宗工程塑料的生产水平。①高提高聚甲醛、聚碳酸酯等已有装置的运行水平;②促进一批国内尚属空白的特种工程塑料实现产业化,如PEEN、PEN、PCT、特种尼龙、生物基尼龙。2)消除关键配套原料供应瓶颈。①加快1,4-环己烷二甲酯等单体技术开发并实现规模化生产,促进特种共聚酯发展;②推进己二腈技术国产化,促进聚酰胺(尼龙66)工程塑料发展;③扩大戊二胺、1,3-丙二醇等生物基材料的关键配套原料,并降低成本。3)加强塑料改性、塑料合金技术开发。①提高工程塑料对细分市场的适用性和产品性价比;②加强改性塑料和塑料合金的开发。(三)高性能树脂——聚氨酯1)绿色化。①发展水性或无溶剂型产品,逐步替代溶剂型聚氨酯产品;②加快发展气相光气化异氰酸酯技术,研究开发非光气化异氰酸酯生产技术;③聚醚多元醇的原料环氧丙烷,淘汰环境污染严重的氯醇法。2)差别化。①大力发展脂肪族二异氰酸酯等特种异氰酸酯的生产,实现异氰酸酯产品升级;②进一步发展精细化、功能化聚氨酯产品。(四)高性能树脂——氟硅树脂1)对于已实现工业化生产的产品,应大力提升国内产能规模和装置开工率,提高生产工艺水平、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关键参数。主要包括:可熔性聚四氟乙烯、超高分子量聚四氟乙烯、膜级聚偏氟乙烯、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甲基苯基硅树脂、苯基硅油等。2)5G基建、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领域需求快速增长、国内生产属空白的产品,应集中力量开展系统攻关,形成一批创新成果与典型应用。主要包括:超高分子量聚四氟乙烯、高速挤出级聚全氟乙丙烯树脂等。(五)高性能树脂——生物可降解材料1)扩大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及其共聚酯、聚己内酯等品种的生产规模;2)提升二氧化碳可降解塑料等产品性能和改性开发;3)加快聚羟基(PHAs)、呋喃聚酯等新型生物基降解塑料等产业化进程;4)加快生物法丁二酸、生物法1,4-丁二醇、呋喃二甲酸等原料的技术开发和生产。(六)高性能合成橡胶——高性能合成橡胶和弹性体1)部分胶种,增加产品牌号,增加供应量,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满足轮胎和制品用户不断升级的要求:溶聚丁苯橡胶(SSBR)、稀土顺丁橡胶(NdBR)、氢化丁腈橡胶(HNBR)、溴化丁基橡胶(BIIR)、异戊橡胶(IR)及单体、EPDM、甲基苯基硅橡胶、SEPS、特种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等。2)强化一批产品填补缺口:如氢化丁腈橡胶、氟硅橡胶、特种氟橡胶、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TPO)、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PEE)、丙烯酸酯橡胶、尼龙/丁基复合橡胶(PA/IIR)等。3)氟硅橡胶方面,重点发展技术难度大,产品质量存在较大差距的品种。①提升氟橡胶产品品级;②提高氟硅橡胶、特种硅橡胶、甲基苯基硅橡胶的市场占有率;③实现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成熟应用,带动在核电、高铁、汽车及电子行业的推广应用。4)TPO、TPU等热塑性弹性体产品重点提升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稳定性,为汽车轻量化等领域做好配套。(七)高性能化学纤维1)碳纤维。①加强碳纤维生产企业与复合材料制造、下游应用领域的联系,建立生产到应用一体化的技术攻关平台,探索国内碳纤维-复合材料一体化发展的模式;②加强沥青基碳纤维和高强高模碳纤维的产业化研究,实现其规模化稳定生产。2)芳纶。①间位芳纶发展重点是在现有有效产能基础上进行产品性能提升和应用研发;对位芳纶还需要进一步扩大产能,提升产品自给率;芳纶Ⅲ材料需要加大研发力度,实现高质量稳定生产;②鼓励现有优势企业进一步提升产能、改进技术、进一步优化产品性能、发展系列化的产品,加强生产企业与复合材料制造企业的联系。3)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鼓励树脂生产企业与纤维生产企业联合生产和应用研发,促进全产业链竞争力提升。4)防护用纤维。进一步拓展种类,如通过引入不同的聚合单体,提升其产品性能。(八)功能性膜材料1)功能性膜领域需要重点突破的,技术空白、技术实习薄弱和进口依赖度高的品种:①反渗透膜、纳滤膜等高性能水处理膜;②渗透汽化膜、气体分离膜等特种分离膜;③高性能、低成本电解用离子交换膜;④高性能、长寿命、低成本燃料电池质子膜;⑤光学膜中的偏振片用薄膜(PVA膜、TAC膜等)、背光模组用膜(扩散膜、增亮膜、反射膜等)、聚酰亚胺柔性膜;⑥新型光伏材料用膜;⑦轨道交通用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高性能PVB中间膜等膜品种。2)目前国内膜材料关键成型设备自主化率低,需要加大膜材料成型设备的研发和生产。①实现高端膜材料成型设备国产化;②推动应用研发体系的建立,如光学膜领域应注重薄膜材料研发与现实材料需求之间的关联,拓展光学膜应用范围,并形成“按需研发”的光学膜研发体系,逐步提升我国光学膜研究的引领能力。(九)电子化学品1)重点发展为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器、新能源电池、印制电路板四个领域配套的电子化学品。2)加快品种更替和质量升级,满足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需求。①重点优化升级超高纯化学试剂、电子特种气体、先进封装材料、锂电池负极材料、CMP抛光材料等国内已有一定生产基础的产品;②填补光刻胶及关键原材料、液晶混晶、高性能OLED显示材料、5G用关键材料等一批供应缺口较大的产品;③布局一批前沿产品,如动力电池回收用高效萃取剂、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无镉量子点发光显示材料等。(十)无机新材料1)重点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重点发展无机纳米材料、无机晶须材料、光催化材料、石墨烯材料、半导体晶圆材料、无机纤维材料领域。①根据市场需要加强无机化工产品应用性能的研究,开发产品的新产品。如开发高纯、超细、表面改性等产品,提升产品性能;②实施创新驱动,研究开发相应的高新工艺技术包括超细化技术、纤维化技术、薄膜化技术、表面改性技术、单晶、多孔生产技术、特殊几何形状制备技术、高纯技术、复合物技术;③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如水热法生产高纯电子级无机化工产品等。促进无机功能材料技术发展。2)关注“新基建”带来的市场机会,发展5G技术所需相关材料等。3)推动与相关产业合作,促进上下游产业链的紧密结合。(十一)3D打印材料。1)开发低成本打印材料、开发多样性打印材料:未来进行改性技术研究的材料主要聚焦工程塑料、生物降解塑料、热固性塑料、光敏树脂和预聚体树脂、高分子凝胶、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等几大类。2)对材料进行流动性改性、增强改性、快速凝固改性、功能化改性等技术开发。(十二)医用化学材料。医用化学材料产业发展迅猛,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国内工业化生产尚处于空白(或仅能小批量生产)的产品加快实现工业化突破。化工新材料行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第一章总论1.1项目总论1.2可研报告编制原则及依据1.3项目基本情况1.4建设工期1.5建设条件1.6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1.7结论和建议第二章项目背景、必要性2.1项目政策背景2.2项目行业背景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4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2.5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结论第三章市场分析及预测3.1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3.2我国化工新材料行业发展现状分析3.3项目SW0T分析3.4市场分析结论第四章项目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4.1场址现状4.2场址条件4.3建设条件4.4项目选址4.5结论第五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5.1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5.2建设目标和任务第六章建设方案6.1设计原则指导思想6.2基本原则6.3项目建设内容6.4核心工程设计方案第七章劳动安全及卫生7.1安全管理7.2安全制度7.3其它安全措施第八章项目组织管理8.1组织体系8.2管理模式8.3人员的来源和培训8.4质量控制第九章招标方案9.1编制依据9.2招标方案9.3招标应遵循的原则第十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0.1投资估算编制依据10.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0.3预备费10.4总投资估算第十一章财务分析11.1评价概述11.2编制原则11.3项目年营业收入估算11.4运营期年成本估算11.5税费11.6利润与利润分配11.7盈亏平衡分析11.8财务评价结论第十二章效益分析12.1经济效益12.2社会效益12.3生态效益第十三章项目风险分析13.1主要风险因素13.2项目风险的分析评估13.3风险防范对策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14.1结论14.2建议一、财务附表附表一: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附表二:流动资金估算表附表三: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附表四: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附表五: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附表六: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附表七:财务现金流量表服务流程:1.客户问询,双方初步沟通了解项目和服务概况;2.双方协商签订合同协议,约定主要撰写内容、保密注意事项、企业相关材料的提供方法、服务金额等;3.由项目方支付预付款(50%),本公司成立项目团队正式工作;4.项目团队交初稿,项目方可提出补充修改意见;5.项目方付清余款,项目团队向项目方交付报告电子版;另:提供甲级、乙级工程资信资质关联报告:化工新材料行业项目申请报告化工新材料行业项目建议书化工新材料行业项目商业计划书化工新材料行业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化工新材料行业项目节能评估报告化工新材料行业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化工新材料行业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化工新材料行业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化工新材料行业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化工新材料行业项目资金筹措和融资平衡方案
来源:格隆汇机构:国信证券评级:超配化工产业链整体上可以简化为三环节国内化工行业发展日渐成熟,已经不能化工板块单纯的看做一个行业去进行研究。我们从简化思维的角度重新梳理化工产业链研究逻辑,可以先简化成上游原材料、中间产物、下游制品等三个环节,理解主要化工品在产业链中的大致位置及各环节的主要发展逻辑。?多角度看化工细分产业链我们分别从原材料来源、核心产品、应用场景(领域)、纵向大产业链等角度划分多个重要的化工子产业链,并对各个子产业链的研究重点以及发展趋势做出相应分析。在当前阶段,我们认为基建地产、车用材料、农化产品、新能源、电子化学品等产业链相对更值得重点关注。化工产业链发展趋势仍以“去瓶颈”为主要发力点化工行业当前处于新一轮扩展周期。在国内经济增速放慢以及经济结构发生转型的大背景之下,化工行业下一轮产能投放将更有针对性,主要以解决产业瓶颈和服务科技创新为主要目的。上游和中游环节的扩产,主要目的是提高基础化工品的自给率,保障下游环节在原材料端的充分供应。下游环节的扩产主要是为了服务科技创新,向高端制造领域持续突破,加速国产化替代进程。投资建议我们建议重点关注:万华化学、华鲁恒升、龙蟒佰利、宝丰能源、浙江龙盛等化工核心产业链中的龙头公司,以及金发科技、道恩股份、回天新材、蓝晓科技、飞凯材料、恩捷股份、新宙邦等在高端科技产业链中能够供应关键化工新材料的代表性公司。风险提示1、下游需求低迷,行业新增产能释放进度低于预期;2、海外经济增速放缓,影响部分化工品的出口需求;3、短期内疫情推迟下游复工时间,导致化工品需求低于预期。
“十四五”行业发展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传统化工行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传统化工行业“十四五”规划指南1.1发展成绩和突出问题(一)传统化工研究范围:化肥、氯碱、轮胎、农药、纯碱、精细化工(二)传统化工行业地位:1)2019年,传统化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占石化化工行业的20%,利润总额1725亿,占石化化工行业利润总额的35%。2)我国是世界传统化工行业大国,化肥、纯碱、烧碱、PVC、农药等份额均占世界排名第一。传统化工产业成熟,除钾肥因国内资源不足而接近一半依赖进口外,其他主要传统化工产品均在世界占有领先位置,部分产品高比例出口,满足其他地区和国家的产品需要。2019年,磷肥行业产品出口率30%,农药行业产品出口率65%,轮胎行业产品出口率40%,染料行业出口率30%。重点传统化工产品全球市场份额(三)传统化工行业“十三五”取得成绩1)提质增效成果明显。①淘汰落后产能成效大,化肥行业尿素产能(实物量)净减少1395万吨,磷铵产能(实物量)净减少174万吨,电石产能净减少500万吨;②膜(零)极距电解槽所占的比例提高到约88%;③湿法磷酸精制产能已达到约75万/年(折100%P2O5),成为磷肥企业多元化的重要方向;④氮肥原料结构优化,先进煤气化产能比例提高到37.2%。合成氨工业消费增长显著,年均增速高达16%;⑤纯碱行业全卤制碱技术在江苏井神、江西晶昊等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⑥我国农药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得到了明显改善,环保型农药制剂达到65%;⑦环保型涂料、助剂等精细化工产品比例达到35%,绿色轮胎比例达到40%。2)化肥行业提前实现零增长。①“十三五”以来,我国化肥消费总量呈下降趋势,提前实现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农发〔2015〕2号)。2019年,化肥表观消费量共计5686万吨(折纯),相比于2015年累计下降8.2%;②氮肥、磷肥表观消费量在五年前即进入下降通道,产量受出口缓冲作用,“十三五”开始进入下降通道。2015-2019年,我国氮肥产量下降17.28%,磷肥产量下降11.9%。3)氮肥行业产能结构优化成效显著。①截止2019年底,氮肥、合成氨、尿素产能分别为5428万吨(折纯氮)、6619万吨(实物量)、6668万吨(实物量),较2015年分别下降10.3%、12.1%、17.3%,行业去产能效果十分显著。“十三五”以来,氮肥行业新旧产能更替加速,间歇式固定床合成氨产能缩减了近1500万吨,缩减约40%;同时期,总产能下降700万吨左右。2019年中国共有尿素企业106家、合成氨企业数量218家,五年累计下降约50%。企业数量减少、产业集中度提高,行业发展质量明显改善;②截止到2019年底,国内以煤为原料的合成氨产能4938万吨,占总产能的74.6%,是合成氨产能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其中以非无烟煤为原料的合成氨产能2718万吨(实物量),占总产能41.1%,较2015年提高12个百分点。4)氮肥拓展化工品等消费领域,产能过剩程度缓解。①2019年氮肥表观消费量约3433万吨,合成氨表观消费量为5867万吨,相比2018年增长3.0%,是连续三年下降后的首次上升。合成氨下游消费整体呈现“减肥增化”的转型趋势,即农业消费量缓慢下降、工业消费量逐年增长。②2019年占合成氨消费比例约为67%,农业消费领域中下降最快的为尿素和碳铵,近五年年均降幅分别为9%和21%。合成氨工业消费近年增长显著。受惠于环保治理不断加强,车用尿素和电厂脱硫脱硝领域的消费增长最快,近五年年均增幅均超出50%。其次己内酰胺、三聚氰胺、脲醛树脂等化工新材料方向也显著拉动了合成氨消费增长,近五年年均增速在10%以上。氮肥工业消费情况5)氮肥出口数量下滑明显,国际竞争处于劣势。据海关数据统计,2019年我国出口氮肥584万吨,同比增长24.2%,其中出口尿素494万吨(折纯)。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氮肥出口国家,包括尿素、磷酸铵、硫酸铵等氮肥主流产品。“十三五”以来,我国氮肥呈现出口逐年下滑的趋势。自2015年出口达到历史最高值、成为全球第一大肥料出口国后,我国氮肥出口量一直下降,2019年是2015年后首次出口上涨。从2019年出口数据看,中国出口流向在亚洲的销售明显增多,主要流向印度、韩国。6)磷肥行业消费负增长。①按照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统计,我国磷肥产量由2015的1795万吨降低至2019年的1582万吨,下降12%。我国磷肥表观消费量持续降低,由2015年的1245万吨降至2019年的1092万吨,下降了近12%,充分说明我国磷肥行业已经实现了消费负增长;②行业化解产能过剩、淘汰落后取得积极效果,使得行业由整体亏损的边缘转为略有盈利。但是在2019年受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行业效益大幅下滑,跌至2015年以来的最低点。2015-2019年我国磷肥行业产销情况7)磷肥行业结构化和资源综合利用效果明显。①湿法磷酸装置升级,到2019年湿法磷酸精制产能已达到约75万吨/年;②磷矿伴生资源利用取得长足进步,2019年磷肥副产物氟化物产能达到15万吨/年,磷肥副产提碘产能250万吨/年;③磷石膏综合利用取得积极进展,综合利用率由2015年的33%提升至2018年的40%,大大超过世界对磷石膏的平均利用率(小于10%)。8)钾肥国内自给率增加,产品和技术升级取得进展。①截至2019年底,我国资源型钾肥有效生产能力约690万吨/年(K2O计,非注明下同),产量645万吨,自给率相比2015年增加了8个百分点,达到了56.5%。按地域统计,我国钾肥总产量中青海省占80.79%,新疆占14.01%。②钾肥产品种类基本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适应水溶肥发展的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等产品规模快速增长,适应新能源产业的熔盐级硝酸钾产品出口至西班牙。③我国先后突破了低品位固体钾盐、尾矿利用、深部卤水开采等技术,使得钾盐可采量成倍增加。我国在盐湖提取氯化钾和硫酸钾方面拥有了自主技术,并在主要工艺上及其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上有了重大突破;主体设备实现了国产化。2015-2019年我国钾肥行业供需情况(折纯)9)农药产销总体下降,出口依赖性增强。①2019年全行业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146.4亿元,实现利润197.8亿元;农药出口146.8万吨,出口金额48.6亿美元,农药出口的目标市场超过175个国家或地区,农药行业具有明显的出口导向型产业特征;②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9年农药原药总产量225.4万吨,其中,除草剂产量93.1万吨,杀虫剂产量38.9万吨,杀菌剂产量16.5万吨,连续多年为全球最大的农药原药生产国;③目前,我国农药行业已拥有原研药开发、原药生产和制剂加工、原材料及专用中间体等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全国有农药生产企业近2000家,其中原药生产企业500多家。江浙沪一带部分生产企业的外迁,带动一些省市农药生产能力和产量增加。10)农药行业兼并重组进程加速。①农药行业进入新一轮整合期。2019年,利民股份收购威远生化,陶氏杜邦完成拆分,扬农化工收购中化作物,南通江山收购哈尔滨利民,印度联合磷化(UPL)收购燕化永乐;中国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集团开启全产业链战略重组;②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百强企业2018年总销售额达1718.09亿元,同比增长11.47%,入围门槛为4.04亿元,较上年提高0.165亿元,同比增长4.26%。榜单前10强企业销售总额达667.04亿元,同比增长9.50%,占百强销售总额的38.82%;百强排行榜上,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达56家;③农药行业国际竞争能力增强,在2019年Philips McDougall公布的全球农化企业20强榜单中,有10家中国公司入围,占据该榜单的半壁江山,中国元素愈加突显。11)氯碱行业保持较高开工率。①2019年,我国烧碱和PVC生产能力分别达到约4300万吨/年和2470万吨/年,稳居世界首位;产量分别达到约3464.4万吨和2010.7万吨;近年保持较高开工率,2019年生产装置的平均开工率分别为79.1%和79.9%。②近年来,对资源和能源依赖程度较强的氯碱企业将发展重点逐渐转移到了自然资源储量丰富的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氯碱化工迅速崛起。12)氯碱行业技术进步快。①能耗低,污染小的离子膜法烧碱的产能比例已接近100%,隔膜法生产装置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已基本被完全淘汰;②国产离子膜制造,氧阴极(ODC)电解槽、煤粉等离子制乙炔等国际尖端技术的研发也在稳步推进;③膜法盐水精制、膜法脱硝、高密度自然循环膜(零)极距离子膜电解槽、干法乙炔、低汞触媒、100m3以上大型聚合釜、余热回收、盐酸深度脱吸、PVC聚合母液处理和电石渣综合利用等一批节能减排的新技术开始在行业内得到推广。2014-2019年烧碱产量、表观消费量和开工率分析2014-2019年PVC产量、表观消费量和开工率分析13)纯碱产能增速较快,集中度相对较高。①截止到2019年底,我国纯碱行业有效生产能力3370万吨/年,产量2923万,开工率86.7%,出口量143.5万吨,进口量18.7万吨,国内表观消费量2797.9万吨。我国纯碱工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产能和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分别占全球产能和产量的47%和45%。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纯碱的净出口维持在150万吨左右,近10年自给率维持在105%-110%之间,产业总体供需结构从“满足内需型”向“内需为主、输出为辅”转变。②纯碱产能排在前五位的省份分别是青海省、江苏省、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占全国总能力的68.8%。纯碱产量排名前20的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达到83%。烧碱产量、表观消费量和自给率纯碱产能分布14)纯碱不同技术类别区域性发展特点日益明显。①联碱装置具有盐利用率高、污染少、能耗低等优点但需配套建设合成氨系统,一次性投资较大,联产氯化铵又易受农业生产和复合肥行业发展的制约;产能扩张主要集中在老厂扩能改造和搬迁,新建装置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②氨碱装置建设规模大、产品质量高,但需要丰富的原盐、石灰石、焦炭、水等资源供应,且要排放大量废渣、废液,因此扩能和新建装置主要集中在西北等相关资源丰富且具有荒滩或排污条件的地方;③天然碱装置集中在河南等地的天然碱资源区,具有高质量、低成本优势,具备规模化生产条件,近年来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但受资源限制,进一步大规模扩产的可能性不大;④我国纯碱工业技术装备相对先进,部分企业工艺技术水平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由于纯碱企业数量多,平均技术水平距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纯碱生产技术产能结构15)轮胎产业规模不断增长,行业整合步伐加快。①我国轮胎行业国际地位不断提升,2019年度75强排名中除台湾外的我国企业全球份额达到20.3%;②行业整合步伐加快。十三五”期间,除倍耐力和锦湖两单海外整合案例外,国内也有大量轮胎企业破产清算或被并购,仅2017和2018年国内轮胎企业破产重组数量就分别为27和25家,2019年涉及轮胎业务的破产企业又有37家;③“十三五”期间,虽然我国轮胎行业增速与前期相比显著下降,但总量仍保持稳定增长,从产量来看,2019年与2015年相比增长15.4%,年均增速3.6%;④国内轮胎产品结构也持续优化,轮胎子午化率不断提高,2019年国内轮胎子午化率达到94.5%,除保持少量满足特定需求的斜交胎外,其他轮胎全部实现子午化。16)精细化工生产水平进一步提升。①2019年,精细化工共实现销售收入约2.65万亿元,占全国化工总收入的38.46%;创销售利润约1600亿元,占全国化工总销售利润约40%,是推动化学工业发展的动力源之一;②我国作为全球精细化工生产大国,不仅具有了较好的自我供应能力,而且一些产品生产规模已经跻身世界前列,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份额;③染料产量占全球产量55%,橡胶加工助剂超过全球产量的50%,柠檬酸、高倍人工合成甜味剂等食品添加剂的出口量超过全球贸易量的80%,赖氨酸、饲用维生素和饲料磷酸氢钙等饲料添加剂年出口量也分别占到全球贸易量的50%左右。17)涂料集中度低,染料面临产能过剩和产业转移。①2019年我国涂料总产量为2438.8万吨,同比增长2.6%;主营业务收入为3132.3亿元,去年同期为3150.1亿元,同比降低0.6%;利润总额为229.5亿元,同比增长9.4%;长期处于“大行业、小企业”的状态,产业集中度低,100家企业累计销售收入为1371.064亿元,仅仅占全国总销售收入比例为33.56%;CR10中包含7家外资企业(包含港澳台)与3家本土企业,且达到百亿元以上的企业均为外资品牌,外资涂料品牌在中国市场仍然强势。②2019年染料产量79万吨,有机颜料21.5万吨染料中间体46.3万吨。主营业务收入688.3亿元;我国生产的染(颜)料每年有30%左右的产品供应国际市场。近年来国内染料和颜料也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除部分企业因搬迁入园和技术提升等原因实施投资外,新建产能较少。18)专用发化学品发展较快。精细化工行业中,专用化学品行业发展较快。行业主要包括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胶粘剂、表面活性剂、电子化学品、造纸化学品、皮革化工品、水处理化学品、油田化学品、建筑化学品、塑料助剂及橡胶加工助剂等。2019年专用化学品销售收入达1.7万亿元,总产量近9000万吨(实物量),市场满足率达95%以上。19)精细化工行业总体大而不强。①供应过剩与不足并存。部分产品供应能力过剩,染料、颜料、橡胶助剂、典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部分专用化学品自给率不高,如光刻胶、特殊表面活性剂、食用香精香料、复合抗氧剂等。②企业多而小,缺乏领军企业。国内规上精细化工企业9000余家,2019年平均销售收入不足3亿元,远低于国外同行。如全球最大的橡塑助剂企业德国朗盛公司,2018年各种助剂的销售收入达19.8亿欧元,超过我国橡胶助剂2018年总收入的60%;③长期以“跟跑”的模式而被市场选择,而不是创造市场而且一些高端领域至今甚至空白,例如,目前国内很多电子化工材料都还依赖进口,其中液晶材料的自给率只有10%,光刻胶自给率不足30%,半导体化工材料的自给率总体不足15%;④定制服务能力弱。国际知名生产商基本能根据用户的需求特点,定制生产符合差异化要求的产品,助力用户产品增值。但我国绝大多数精细化工企业应用研究缺乏甚至空白,基本只为用户提供原料型的产品;⑤产品档次有差距。产品档次落后于发达国家,总体相差1-2个档次,其中电子化学品差距最大,因而导致应用端产品品质差于世界先进水平;⑥企业入园率偏低,智能化建设难。企业规模小、经济贡献能力有限,许多精细化工企业面临入园难的问题。此外,由于间歇化和配方式生产,精细化工企业智能化建设也面临很大挑战。1.2关注重点和行业热点1)化肥利用效率要求进一步提高。化肥是“粮食的粮食”,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需求增长是化肥增长的主要动因。根据IFA预测,未来5年,化肥消费增速年均约1.1%,其中氮肥、磷肥、钾肥年均增速分别为1.1%、1.6%、1.9%。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在2000至2018阶段,天然气在原料组合中处于支配地位,份额稳定在70%;其次是煤炭原料占比28%;其他原料包括石脑油、氢、燃油和炼油副产物等,占比由4%缩小到2%。国务院在2018年印发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量,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提高化肥利用率,到2020年,京津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达到40%以上。农业发展更加重视环境友好,对有机肥、土壤改良肥、测土配方施肥的需求将进一步放大,促进化肥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2)氮肥行业常压间歇固定床工艺面临退出压力。我国氮肥行业面临常压间歇固定床装置退出压力,国务院、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以及各地方政府对间歇固定床装置的整改和退出都提出了要求。3)磷肥行业面临消费负增长和磷石膏处理等问题。①消费负增长。2015到2019年连续消费4年负增长,目前磷肥产能已经达到国内表观消费量的2倍左右,2019年产能利用率在72.6%左右。磷肥产能处于过剩状态与国内消费处于负增长状态的矛盾比较突出。出口是磷肥行业生存的重要手段,2019年出口量占磷肥总产量比例达32%。然而随着北非和中东磷铵装置的投产,其磷硫资源优势十分明显,国内企业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我国磷肥行业过剩产能通过国内外市场消化的可能性越来越小。②环保倒逼,以渣定产。国家对长江流域的环境治理,给我国磷矿主要产地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的磷矿企业带来不小的影响,加速国内磷肥行业去产能,湖北省政府要求2025年年底完成沿江范围内的化工企业关改搬转。贵州省从2018年开始全面实施磷石膏“以用定产”模式,并要求后期销大于产。四川省绵竹市出台“产销平衡”限产方案。2019年《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三磷”综合整治等污染防治相关工作持续深入,将提升全产业链绿色化发展水平。4)我国土壤缺钾严重,消费缺口大。全球钾资源分布严重不均,我国钾矿资源储量仅占世界基础储量的8.4%,是钾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之一。国内钾盐资源主要分布在青海柴达木盆地和新疆罗布泊。5)农药行业更注重原始创新,关注产业转移。①全球大型农药公司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研发和创制新产品的能力竞争,只有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研发活动才是最有效率的,农药新品种的创制要作为战略性投入;②寡头垄断与兼并重组。由于农药新产品开发具有高风险、高投入和周期长的特点,为加强研究开发实力,增强产品渗透率和客户粘性,寻求规模效应和协同作用,增加市场份额、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农药公司兼井、合并更趋频繁;除中国化工控制的先正达、安道麦外,国内多数企业十分依赖跨国公司的供应链。③渠道和品牌。各国普遍实行先登记后进行生产、加工、销售、贮存、使用和进出口等,建立适合各国管理特点的营销渠道和品牌维护必不可少;④重复建设问题突出。重复建设和产品同质化是农药行业多年来的通病,其根源在于我国农药创制能力弱,绝大多数生产企业生产的品种为过专利保护期品种,再加上登记制度不设额度限制,从而造成一个品种有多家生产企业登记生产的局面;⑤农药行业产业转移趋势加速。随着安全环保要求提高,园区整治、清理持续不断,农药行业产业转移有加速趋势。近年来农药及中间体转移集中于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安徽、江西、湖北等地;⑥环保治理水平需进一步提升。农药装置反应步骤多,整体收率偏低;部分污染物具有毒性和危害性,环保处理难度大,费用高;部分污染物(主要是挥发性有机物)嗅阈值低,异味,副产盐问题。6)氯碱行业无汞化和离子膜国产化步伐缓慢。①低汞触媒消耗量差距很大落后企业的低汞触媒消耗是先进企业的3-4倍;②无汞触媒研发还处于中试阶段,还没有工业化试用和示范项目建设;③乙烯法逐步取代电石法工艺受到严控新增产能政策、高昂的替代成本和市场环境等方面的制约推进困难;④我国每年需消耗20万m2左右离子膜,基本全部依赖从美国和日本的三家公司进口存在一定的稳定供应风险;⑤国产化离子膜在电耗、长周期运行稳定性、氯纯度及碱中含盐等综合性能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国产化率较低,仅1%。7)纯碱行业关注原卤制碱技术推广。①原卤制碱相比传统氨碱法具有无三废排放,相比联碱法能耗相对较低,产品质量好,且无副产氯化铵。②在有条件的区域,推进井下循环属于全卤制碱的一种,该技术成本优势明显,且解决了氨液废渣和地质沉降问题,在江苏、江西、和湖北获得了推广应用。8)轮胎行业关注提升产品档次和品牌建设。①产品档次上看,国内轮胎企业主要占据中低端市场,而高端市场80%被外资占据,大量中低端产能导致同质化竞争和贸易争端。而更先进的汽车性能对轮胎提出更高的性能和负载要求,将推动高性能(HP)和高等级轮胎的市场需求;②行业集中度需要提升,国内轮胎企业超过400家,排名靠前的几十家企业平均产能低于2000万条/年,与普利司通2亿条/年产能差距巨大。③国内轮胎企业品牌建设的不足导致国内消费者对品牌认知度和接受度不高,对产品销售影响较大。9)涂料染料行业更重视环保高性能产品。①根据2019年11月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目前主要鼓励水性木器、工业、船舶用涂料,高固体分、无溶剂、辐射固化涂料,低VOCs含量的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涂料,用于大飞机、高铁等重点领域的高性能防腐涂料生产;单线产能3万吨/年及以上氯化法钛白粉生产;水性涂料成为行业重点投资布局领域,工业涂料“油转水”成为行业趋势。②随环保政策日益严厉,国民环保意识增强,市场对环保型、节能型涂料需求将不断增长,工业涂料行业也应加快技术变革,调整产业结构,向水性涂料、辐射固化涂料等环保化、多功能化产品方向转变,实现新旧产能替代;染料行业面临实现由传统的开放式工艺,转向高端型、高功能性、环保型产品转变。③低VOC含量的环境友好型涂料得到认可,同时,高性能的防腐涂料目前仍是工业涂料行业重点需求。目前国内航空业、交通运输行业、工程机械行业对高性能防腐涂料的需求较高。10)专用化学品关注档次和应用普及率提升。①我国虽已基本解决了精细化工产品有无问题,但产品档次落后于发达国家,总体相差10年左右,因而导致应用端产品的品质偏低,不仅与高质量生活和“中国制造2025”的需求存在差距,也不能平等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②虽然我国专用化学品应用普及率,我国人均消费水平仍落后与发达国家。以日用消费占比达70%的表面活性剂为例,2018年我国人均表面活性剂的年用量仅为3.04公斤,而美国达9.38公斤,欧盟和日本的人均消费量也都是我国的两倍之多。全球主要地区表面活性剂产品人均年消费量1.3市场环境和发展趋势1)我国化肥需求逐年降低。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化肥需求年增长率为-3%。2)全球农药市场有刚性需求,国内农药使用量零增长。①由于人口增长、气候变化以及农业生产的需要,全球农药市场总体呈缓慢上升态势。②2000-2019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6%。专业研究机构Phillips McDougall公司预计2023年作物保护用农药市场规模为667.03亿美元,2018-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③多年来,农业部对国内农药使用量预测均在30万吨(折纯,不含非农用)上下;④预计2025年国内农药使用量为48万吨(折纯,含非农用),2018-202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0.9%。3)纯碱需求低速增长。我国纯碱产能约占世界总产能的47%,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5%。我国纯碱行业已进入成熟期,周期性变化相对显著。纯碱“十二五”消费增速放缓,增长率从“十一五”期间的8.4%下降到4.8%到2.8%。预计2019-2025年需求增长率进一步下降到约1.2%,到2025年,预计我国纯碱消费量3000万吨。4)氯碱产品保持高速稳步增长。①市场需求变化趋势是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情况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PVC树脂在建筑领域的消费量占PVC产品消费总量的67%在整个下游消费结构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根据下游行业发展趋势,预计PVC消费需求年均增长率约4.0%。②根据下游行业发展趋势,作为烧碱重要需求领域的氧化铝行业增速将有所放缓。造纸纺织、印染等行业对烧碱的需求增速将保平稳。预计未来几年国内烧碱下游消费需增长率将在2.9%左右。2019-2025年PVC需求预测2019-2025年烧碱需求预测5)轮胎消费稳定增长,以替换市场为主。①“十三五”期间,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轮胎消费已经从以原配市场主导过渡到以替换市场为主导,中国轮胎2019年出口41%,替换37%,汽车原配胎22%。“十四五”期间这一特征将更加明显。②2025年国内汽车产量约3000万辆,在2019年的基础上增长400万辆,配套胎市场增加2000万条以上;③2015年,汽车保有量将达到约3.6亿辆,与2019年相比增加1亿辆,按照1.1的替换系数,替换胎市场增长1.1亿条;④考虑轮胎行业产能“走出去”趋势,假定出口市场保持目前水平不变;预计2025年我国轮胎市场规模约8亿条,年均增长3%。6)涂料染料产品保持一定增速。①人口增长、一带一路推动中国涂料产量和消费量仍会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会有所放缓,年均增速2%,预计到2025年我国涂料需求量将达到2750万吨左右。产品结构将进一步改善,性价比优良、环境友好的涂料品种占涂料总产量的80%。涂料行业的企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并将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涂料企业集团。②预计随生活水平的提高和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国内染(颜)料的需求量将会有所增长,而且绿色安全和高性能的产品需求会增加,2025年的需求量为染料78万吨,颜料25万吨。考虑国际市场对我国染(颜)料的需求,预计2025年国内染料颜料产销量130-140万吨。7)专用化学品市场长期向好。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精细化学品需求量与经济与生活水平紧密相关。根据“十九大”提出的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的奋斗目标,“十四五”期间精细化工产品需求按数量计总体将保持年均4-5%,按价值计将达到年均6%;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万亿元,总需求量将达到1.1亿吨左右。重点精细化工产品2025年需求预测1.4发展重点和实施路径1)化肥行业减肥增效,推进原料路线改造。①产品升级,形成以高端肥料为主导的化肥产品结构,鼓励磷肥企业发展水溶肥、液体肥、专用肥特种肥等高端肥料;②传统化肥企业探索转型新途径,氮肥企业以碳一化工为纽带发展新型煤化工、和石化相关产品;③继续推进氮肥行业原料路线改造升级,逐步淘汰常压固定床气化工艺,提高先进气化技术路线的比重;④加大加快资源勘探力度,优化钾肥品种结构,建立钾肥储备机制,做好难溶性钾资源开发技术储备;⑤鼓励现有湿法磷酸装置配套湿法磷酸精制装置,实现湿法磷酸的梯级利用;⑥鼓励利用已被列入石化行业绿色工艺的半水-二水法/半水法湿法磷酸工艺就地改造现有二水法湿法磷酸装置,包括在搬迁改造时将二水法湿法磷酸装置改为半水-二水法/半水法装置。2)以提高化肥利用率为目标,大力发展新型肥料。从产品种类上看,新型肥料主要发展缓释/控释肥料、稳定肥料、增值肥料。新型肥料3)推进氮肥行业原料路线改造升级。①继续推进氮肥行业原料路线改造升级,提高先进气化技术线的比重;②政策推动,逐步淘汰常压固定床气化工艺,新建先进气化装置;③市场推动,有竞争优势的地区(西北地区、石化基地)新建以非无烟煤为原料的合成氨或煤气化多联产项目,实现优胜劣汰。4)磷肥企业产品多元化发展。①鼓励现有湿法磷酸装置配套湿法磷酸精制装置,实现湿法磷酸的梯级利用利用氟硅碘等伴生资源高效利用的磷化工和氟化工;②以大宗的磷酸及盐、氯化物为主,转向精细化、高端化、功能化、专用化,新产业链有较大空间。磷化工产品分级5)强化化肥行业资源利用。①从国内、国外两个层面拓展钾资源可获得量、加大对钾长石等难溶性钾矿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力度,提高锂、硼、溴、碘等有用组分的综合利用;②我国高品位磷矿有限,但行业目前对中低品位矿的利用不够。未来行业将着眼发展食品级、医药级、电子级等产品,有效提高磷资源转化效率,实现磷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③湿法磷酸净化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行业内优质企业仍具有很大发展潜力,为生产高端磷酸盐创造了前提;④我国磷石膏利用规模、处理水平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力争2025年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到50%以上;⑤磷石膏制硫酸(30万吨/年)联产水泥(40万吨/年)的装置已运行多年。磷矿中的氟、碘回收规模进一步扩大。6)发展环境友好型创制农药。①坚持创制高效安全农药;②持续生产工艺改进。基于我国生产的农药主要为过专利保护期的老品种,为了提高竞争力,需不断对生产工艺进行改进,提高装置规模化和自动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安全性,减少“三废”排放量;③多路径探索创新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对大型企业,坚持创新同时结合国内农化企业兼并重组新成果,加快农化板块的国际化运营布局,增加本土企业及产品的话语权和市场控制力;对中型企业,摸索农药创制新模式、新方法,同时依托现有生产能力、产品品种和装备水平,努力挤进全球前20名企业名单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市场地位;对其它规模较小企业,要凭借优势产品或技术依附于这些二梯队企业,形成稳定的供应链体系。7)纯碱推进结构调整和新技术应用。①以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约束指标为手段,淘汰落后产能;鼓励采用先进技术的有竞争绿色的装置扩能,推动行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资源要素向有竞争力的纯碱企业集聚;②加快原卤制碱(井下循环制碱工艺、热法联碱工艺、天然碱制碱)和一步法重灰工艺的推广力度;③通过联合、兼并等方式,形成3-5家大纯碱龙头企业。提高仓储、物流能力,打造世界纯碱供应体系,在国际纯碱市场供应方面有一席之地。8)氯碱行业推进原料路线改造、促进汞污染防治。①行业减汞化:加大电石法PVC各项减汞技术和汞污染防治技术的推广力度,推动行业和企业提高低汞触媒应用水平,建立行业汞平衡和低汞触媒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②推进原料路线改造,从工艺源头实现无汞化: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动氯碱化工与煤制烯烃、甲醇制烯烃和石油化工等相结合,采用非电石法PVC生产工艺替代电石法;适度开展姜钟法(乙炔一二氯乙烷合成氯乙烯)等技术推广应用;③无汞触媒示范:鼓励电石法PVC无汞触媒应用和非电石法PVC新工艺路线工业化示范;④推动融合发展:氯碱行业通过与石油化工、现代煤化工融合发展实现产业深度融合,探索解决氯碱化工汞污染及现代煤化工高浓含盐废水和结晶盐处理问题的途径。9)推进轮胎行业整合和技术创新。①支持轮胎企业间的整合,提升行业集中度,增强龙头企业竞争力;推动轮胎行业与上游原料企业也下游轮胎用户间的协作,提高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效率;②支持轮胎行业技术创新和推广加大对行业内绿色工艺、智能化工厂、新产品研发、废旧轮胎绿色利用技术等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提高行业技术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③完善行业配套体系建设。包括加强第三方试验场、检测实验室建设,为行业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提供支撑;完善行业标准体系建设,根据行业实际修订旧标准、制定新标准。10)发展环保涂料和染料产品。①发展环保型涂料a)提升工艺技术、质量水平和经济效益促进绿色发展,发展环境友好型品种,发展高功能性涂料;b)水性涂料:降低助溶剂含量、解决快干问题、缩短固化时间;c)粉末涂料:降低固化温度、改善减少漆膜缺陷、改进粘度分布、提高重复使用的能力、寻求较好的抗石击性、保光性、耐化学品性等;研制薄膜型粉末涂料;开发新型特种效果面漆;双重固化技术;d)辐射固化涂料:改进功能(耐磨损及耐腐蚀性、UV活性硬度、较低粘度及鲜硬性的提高);改进光引发剂效果,附着力等;e)高固体份及无溶剂涂料:研制新型流变控制剂来减少高固体分涂料在施工时所添加的溶剂②优化染料生产国车过,开发适应新需求的产品。a)推动染料生产全过程优化升级,避免和有效削减生产过程中有害有机杂质的产生,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b)连续化示范生产线,通过改造和示范推广,提升行业整体技术和装备水平;c)满足纺织印染工业新工艺、新纤维以及节能减排要求的染料;d)适用于具有阻隔有害物质和病菌的纺织品,高阻燃、防火纺织品要求的染颜料产品;e)适用于超临界染色用染料、生命体标识用染料、暂溶性染料。11)大力发展新型安全绿色精细专用化学品。①提升产品性能和档次,以满足人民高质量生活和"中国制造2025"对精细化工产品性能档次的要求。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和表面活性剂提升产品的安全性和绿色性,积极发展食品营养强化剂、新型动物营养化学品、化妆品添加剂、香精香料、氨基酸表面活性剂及生物基表面活性剂等为高品质生活配套的精细化工产品;②大力开发连续化生产工艺(连续磺化、连续硝化、链续酰化、连续重氮偶合等)和安全绿色化生产工艺(催化加氢、三氧化硫磺化、定向氯化、双氧水氧化以及硫酸二甲酯和光气原料取代技术等);③大力发展针对特定应用领定用途和功能的定制精细化学品;④大力发展绿色产品,包括绿色水处理剂、环境友好表面活性剂、无VOCs胶粘剂、安全的食品与饲料添加剂等。传统化工行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第一章总论1.1项目总论1.2可研报告编制原则及依据1.3项目基本情况1.4建设工期1.5建设条件1.6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1.7结论和建议第二章项目背景、必要性2.1项目政策背景2.2项目行业背景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4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2.5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结论第三章市场分析及预测3.1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3.2我国传统化工行业发展现状分析3.3项目SW0T分析3.4市场分析结论第四章项目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4.1场址现状4.2场址条件4.3建设条件4.4项目选址4.5结论第五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5.1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5.2建设目标和任务第六章建设方案6.1设计原则指导思想6.2基本原则6.3项目建设内容6.4核心工程设计方案第七章劳动安全及卫生7.1安全管理7.2安全制度7.3其它安全措施第八章项目组织管理8.1组织体系8.2管理模式8.3人员的来源和培训8.4质量控制第九章招标方案9.1编制依据9.2招标方案9.3招标应遵循的原则第十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0.1投资估算编制依据10.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0.3预备费10.4总投资估算第十一章财务分析11.1评价概述11.2编制原则11.3项目年营业收入估算11.4运营期年成本估算11.5税费11.6利润与利润分配11.7盈亏平衡分析11.8财务评价结论第十二章效益分析12.1经济效益12.2社会效益12.3生态效益第十三章项目风险分析13.1主要风险因素13.2项目风险的分析评估13.3风险防范对策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14.1结论14.2建议一、财务附表附表一: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附表二:流动资金估算表附表三: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附表四: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附表五: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附表六: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附表七:财务现金流量表服务流程:1.客户问询,双方初步沟通了解项目和服务概况;2.双方协商签订合同协议,约定主要撰写内容、保密注意事项、企业相关材料的提供方法、服务金额等;3.由项目方支付预付款(50%),本公司成立项目团队正式工作;4.项目团队交初稿,项目方可提出补充修改意见;5.项目方付清余款,项目团队向项目方交付报告电子版;另:提供甲级、乙级工程资信资质关联报告:传统化工行业项目申请报告传统化工行业项目建议书传统化工行业项目商业计划书传统化工行业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传统化工行业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传统化工行业行业市场研究报告传统化工行业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传统化工行业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传统化工行业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传统化工行业项目资金筹措和融资平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