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需报告原文请登录未来智库)1.湿电子化学品:电子行业关键材料,壁垒极高1.1.湿电子化学品是电子行业湿法制程关键材料湿电子化学品是集成电路、分立器件、显示面板、太阳能电池等生产湿 法工艺制程关键性电子化工材料。湿电子化学品行业上承基础化工原料,下 接电子信息材料行业。要求超净高纯,具有产品规格多、单个品种用量少、 产品更新换代快、质控要求极高、对生产及使用环境洁净度要求高等特点。 虽在下游电子元器件生产成本中占比较低,但其纯度和洁净度对下游产品的 良率、电性能及可靠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下游客户认证通常需要一年 左右时间。产品定价普遍采用成本加成模式,但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较 大,下游大型客户享有相对更高的议价权,行业整体毛利率波动相对较大。湿电子化学品主要用于晶圆、面板、硅片电池制造加工过程中的清洗、 光刻、显影、蚀刻、去胶等湿法工艺制程。按照组成成分和应用工艺不同可 分为通用湿电子化学品(酸类、碱类、溶剂类,如硫酸、氢氟酸、双氧水、 氨水、硝酸、异丙醇等)和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配方产品,如显影液、剥 离液、清洗液、刻蚀液等)。湿电子化学品品类众多,通用化学品中用量较大的品种有双氧水、氢氟 酸、硫酸、硝酸等,但在不同领域应用结构有所差别。在晶硅太阳能电池片 领域,氢氟酸、硝酸、盐酸用量最大;在面板领域,磷酸、双氧水、硝酸、 醋酸是用量最大的清洗、蚀刻用产品;在应用占比逐步提升的半导体领域, 硫酸、双氧水、氨水、氢氟酸用量最大,主要用于晶圆的湿法清洗和刻蚀。原材料价格稳中有降,成本压力缓解。2018 年 4 季度以来,大宗化工品 价格回落明显,目前氢氟酸、硝酸、液氨、硫酸等价格较去年均有明显回落。 湿化学品主要原材料价格稳中有降,成本压力明显缓解。我们认为 2020 年 大宗化工品价格预计总体趋于稳定,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预计湿化学品 毛利率总体将较为稳定。1.2.湿化学品更新换代快,洁净度要求极高电子化学品下游半导体、面板等行业均为投资规模大,技术更新换代快 的行业,半导体“摩尔定律”对 IC 线宽要求愈发苛刻,高世代液晶面板以 及新型显示技术的推陈出新,为提升产品良率对上游湿电子化学品的纯度、 洁净度要求越来越高。湿电子化学品制备的关键在于控制并达到所要求的杂质含量和颗粒度。 以半导体领域为例,根据现行通用的 SEMI 标准,根据 IC 线宽不同,所需超 级高纯试剂可分为 G1-G5 5 个等级,其中 G5 等级要求金属杂质含量达到 10ppt 等级。湿化学品的三个主要应用场景对产品的等级要求有所不同,太阳能电池 领域对洁净度要求相对较低,仅需达到 G1 等级。显示面板领域一般要求达 到 G2、G3 等级。半导体领域,分立器件对超净高纯试剂等级要求相对较低, 基本集中在 G2 级;集成电路用超净高纯试剂的纯度要求最高,中低端领域 (8 英寸及以下晶圆制程)要求达到 G3、G4 水平,部分高端领域(大硅片、 12 英寸晶圆制程)要求达到 G5 等级(10ppt)。1.3.湿化学品关键生产工艺:提纯、混配、包装湿电子化学品对纯度和洁净度要求极高,在生产、检测、包装、运输各 环节均有严格要求。超净高纯试剂核心生产工艺主要涉及物理纯化的提纯工 艺,功能性材料主要为配方性的混配工艺。超净高纯试剂纯化:湿电子化学品品种众多,产品制备工艺、设备要求 各不相同,需根据不同品种特性确定工艺路线。提纯工艺段主要采用蒸馏、 亚沸蒸馏、等温蒸馏、减压蒸馏以及升华、化学处理、气体吸收等技术,分 离金属杂质。采用超微过滤器(PTFE 膜)过滤除去颗粒性杂质。结合不同的 颗粒、金属杂质、非金属杂质分析测试技术以达到相应标准的洁净度。一般 的蒸馏方法将离子含量降低到 10-9级还相对容易,但要继续达到 10-9以上对 处理设备、容器和环境要求非常高,处理成本也会大幅提高。功能性材料混配工艺:功能性材料生产核心在于将纯化后的成品进行精 密混配,混配的关键在于配方,配方则需要根据不同客户需求定制开发,需 要长时间的调配、试制、上线测试。功能性材料废液回收再生:对于附加值较高的功能性化学品,除销售新 液外,材料厂商还会采用废液回收再生的方式实现与特定客户间的内部循环。 回收再生产品主要用于对洁净度要求相对稍低的面板厂商(主流半导体客户 一般不选用)。面板厂商使用后的功能性材料废液由具备资质的危废处理企 业回收并进行初步处理,处理后回售给材料厂商作为原材料,材料厂商对废 液进一步提纯混配,并添加部分新液再次出售给面板厂商。再生产品在满足 下游客户要求基础上,可以显著降低客户及材料厂商生产成本。包装、运输:湿电子化学品多为易燃、易爆、强腐蚀的危险品,且对运 输过程中洁净度要求极高。规模运输过程多采用内衬 PFA、PTFE 等高性能氟 树脂的槽车,造价较为高昂,且全球仅少数厂家具备供应能力。2.半导体、面板产业转移升级,湿化学品需求向好2.1.半导体:12 英寸晶圆产线对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激增湿电子化学品在晶圆加工中主要用于清洗、光刻、蚀刻工艺。晶圆清洗 是指在氧化、光刻等工艺之前去除硅片表面的金属离子、有机物、氧化物, 对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最大。包括碱性(氨水+双氧水)、酸性(盐酸+双氧 水) 、有机物清洗(浓硫酸+双氧水)、氧化层清洗(稀释氢氟酸)等不同类 型清洗液。光刻工艺段包括光刻胶稀释用溶剂、涂胶前基片表面处理剂、曝 光之后的显影剂、以及刻蚀完成后光刻胶去胶剂、剥离液等。蚀刻工艺段根 据蚀刻对象的不同所需的蚀刻液不同,但主要以混合强酸蚀刻液为主。根据 SEMI 统计,2018 年晶圆制造材料中湿电子化学品占比达到 10%。12 英寸产线硫酸、双氧水、氨水用量较 8 英寸大幅提升。硫酸、双氧水、 氨水是晶圆加工过程中用量最大的高纯试剂,大量用于湿法清洗、刻蚀等环 节。12 英寸晶圆产线较 8 英寸产线对湿电子化学品的等级要求和用量要求均 大幅提升。12 英寸产线普遍要求湿化学品等级达到 G4、G5 等级,8 英寸产 线要求 G3、G4 等级。12 英寸产线对各类湿化学品需求量大幅提升,预计总 需求量约为 240 吨/万片(硫酸、双氧水、氨水需求量分别为 75/78/20 吨/ 万片),8 英寸产线总需求量约为 45 吨/万片。大陆晶圆厂集中投产,湿化学品需求增长提速。2017 年以来,中国大陆 进入晶圆厂建设及投产高峰期,据 SEMI 统计,2017-2020 年全球在建和规 划建设的晶圆代工厂共 62 座,其中 26 座设于大陆,占比约 42%,且主要以 12 英寸产线为主,据我们统计 2017-2020 年大陆预计将有 27 条 12 英寸晶圆 产线投产。尤其以中芯国际、华虹宏力、紫光、长江存储、武汉新芯为代表 的大陆本土晶圆代工企业进入投产高峰期,带动上游材料需求快速增长。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回暖,晶圆代工厂产能利用率提升。全球及中国半导 体销售额自三季度起环比增长显著,我们预计 2020 年在 5G 手机快速普及推 动下,半导体行业需求有望底部回暖,晶圆代工企业产能利用率将维持高位。大陆半导体领域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预计将达到 60 万吨/年。12 英寸产 线对各类湿化学品需求量约为 240 吨/万片, 8 英寸产线总需求量约为 45 吨/ 万片。假设 2022 年图表 16 所示 8 英寸及以上产线能够全部投产并达到成熟 运行状态,假设产能利用率稳定在 80%水平,我们测算 2022 年半导体领域 对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将达到 60 万吨/年。根据中国电子材料协会数据, 2018 年半导体市场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为 28.27 万吨,我们测算未来三年 半导体用湿电子化学品需求将维持 20%年均复合增速。2.2.面板:OLED 及大尺寸 LCD 面板催生湿电子化学品需求快速提升湿电子化学品主要用于 LCD 及 OLED 面板 Array 制程。LCD 及 OLED 面板 生产工艺在 Array 制程(TFT 玻璃基板蚀刻)工艺流程较为类似。主要包括:TFT 玻璃基板清洗-沉积 ITO 薄膜(氧化物半导体薄膜,用于后续蚀刻)-涂 布光刻胶-曝光、显影-蚀刻-光刻胶剥离。所需湿电子化学品主要包括基板 清洗用清洗剂;光刻胶稀释剂;显影剂;刻蚀液;剥离液等。面板 Array 制程磷酸、双氧水、醋酸、硝酸单位用量最大。在面板加工 领域,需求量较大的湿电子化学品主要是:磷酸(41.3 %)、硝酸(24.06%)、 MEA 等极性溶液(15.8%)、醋酸(9.59%),主要在面板的蚀刻加工中充当蚀 刻、清洗试剂。面板用湿电子化学品等级要求较半导体相对较低,但随着平 板显示向高世代发展,对产品的良率、稳定性、分辨率、反应时间等要求越 来越高,相应对高世代线用湿电子化学品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高世代 LCD、OLED 面板产线集中投产,湿化学品需求增长提速。随着面 板产业全球产能向大陆转移,国内高世代产线逐步投产,国内面板产能仍处 于快速增长期。据 IHS 预测,2020 年我国 LCD 面板产能全球市场份额将由 2018年的41%提升至48%;OLED面板产能占比将由2018年约20%提升至40%。 据我们统计中国大陆 2018-2021 年新增高世代 LCD 面板产线 8 条,新增 OLED 面板产线 10 条,将大幅带动上游湿电子化学品材料需求增长。液晶面板价格企稳,材料价格承压有所缓解。液晶面板价格自 17 年中起 单边下跌,目前已跌破近五年最低水平,受此影响面板用湿电子化学品价格 承压,毛利率下滑明显。三季度以来,液晶面板价格跌势明显趋缓,我们认 为当前价格下全行业已普遍面临亏损,成本比拼将加速行业自发的竞争格局 调整,中长期来看面板价格已接近底部,大幅下跌空间有限。预计液晶面板 价格将有所企稳,材料企业降价压力有所缓解,毛利率预计将趋于稳定。面板行业用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预计达到 59 万吨。假设 2022 年图表 20 所示在建面板产线能够全部投产并达到满产, 2018 年新投产面板产线爬坡至 满产后产能提升 50%。根据不同世代面板产线对应的基板尺寸,我们测算至 2022 年面板产能较 2018 年将新增约 731 万平/月,按照每万平方米面板产能 湿电子化学品平均需求量为 28 吨计算,我们粗略测算至 2022 年面板行业用 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预计将达到约 59 万吨/年。根据中国电子材料协会数据, 2018 年面板市场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为 34.08 万吨, 2018-2022 年均复合增 速 14%。2.3.太阳能电池:行业需求预计稳定增长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的基础是半导体 p-n 结的光伏效应,晶硅太阳能电 池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电池,基本结构是在 p 型晶体硅材料上通过扩散等技 术形成 n 型半导体层,组成 p-n 结。在 n 型半导体表面制备绒面结构和减反 射层以减少光反射造成的光损失,然后在正面、背面分别制备金属电极。制绒工艺湿电子化学品用量占到 60-70%。太阳能电池片主要工艺步骤包 括:清洗制绒、磷扩散制备 P-N 结、硅片清洗、边缘刻蚀以避免短路、沉积 反射膜、丝网印刷制备电极等。制绒工艺湿电子化学品消耗量最大,约占整 个加工需求总量的 60~70%。制绒即通过化学腐蚀的方法将光滑的硅片表面 腐蚀成凸凹不平的结构,以减少光反射造成的光损失。太阳能电池生产过程氢氟酸、氢氧化钾、硝酸、双氧水用量最大。单晶 硅制绒工艺一般采用氢氧化钾等碱性溶液作为腐蚀剂,配合盐酸、氢氟酸进 行清洗。多晶硅采用硝酸、氢氟酸等混合酸液作为腐蚀剂,采用高纯氢氧化 钾,氢氟酸+盐酸混合液进行清洗。近年来单晶硅片占比提升较快,单多晶 产能市占比已从 2015 年的 2:8 变为 2018 年的 3.5:6.5。未来高效电池的 市占比不断扩大,预计单晶硅片市占比仍将继续提升,太阳能电池领域氢氧 化钾、双氧水需求将明显增加。行业需求增长稳定,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太阳能电池行业对湿电子化 学品的洁净度要求相对较低,仅需达到 G1、G2 等级,目前国产化率已达到 98%。18 年“531”新政引发光伏行业巨震,降规模,降补贴,降上网电价压 力下,产业链相关产品产量增速、价格下滑明显。但随着 2019 年以来行业 政策趋于明朗,竞价项目持续落地,促使光伏行业平稳过渡到平价上网,行 业景气度有望获得提振。据中投产业研究院预测,2022 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 量预计将达到 163GW,2018-2022 年 CAGR 为 14%。2018 年我国太阳能电池领 域湿电子化学品耗用量约 28.16 万吨,假设单耗不变,我们测算 2022 年太 阳能电池领域湿电子化学品耗用量将达到 48 万吨。2.4.半导体行业升级、面板企业扩产为湿电子化学品注入新机遇依托半导体领域、面板领域需求快速释放以及高附加值高等级产品占比 提升,我们粗略测算 2022 年国内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将达到 166 万吨,较 2018 年需求量提升 83%,CAGR 为 16%。且预计半导体板块应用占比将持续提 升,2022 年预计达到 36%。产品毛利率较低的太阳能电池行业应用占比持续 降低,预计 2022 年为 29%。我们以江化微 2019 年上半年主要产品销售均价作为参考,2019 年上半 年其主要产品(硝酸、双氧水、硫酸、蚀刻液、剥离液)平均售价为 5374.6 元/吨。假设未来产品售价维持稳定(实际销售价格会有一定幅度年降;但 高规格半导体应用产品占比提升将一定程度拉升产品均价;同时原材料价格 波动对产品价格也有一定影响),我们测算 2019 年国内湿电子化学品市场空 间约为 56 亿元,预计 2022 年将达到约 89 亿元。从湿电子化学品下游行业应用特点来看,太阳能电池生产对湿电子化学 品等级要求相对较低(仅需达到 G1 等级),毛利水平相对较低。伴随我国太 阳能电池产量的快速增长,湿电子化学品在太阳能电池领域率先实现国产化, 2014 年国产化率已达到 98%。但近年来随着海外光伏装机新增需求量下降、 国内补贴政策退坡,太阳能电池行业格局调整明显,在湿电子化学品销售中 份额下降明显。受益国内面板行业大规模扩产以及高世代面板产线的不断投产,面板行 业用湿电子化学品需求增长稳定,但自 16 年四季度以来,液晶面板价格持 续下行对上游湿电子化学品毛利形成一定挤压,毛利率下滑明显。但随着高 世代液晶面板及 OLED 面板快速投产以及液晶面板价格止跌企稳,我们预计 面板用湿电子化学品需求仍将维持稳中有升格局。随着半导体产业逐步向国内转移、12 英寸晶圆产线快速投产以及上游材 料国产化率提升,半导体用湿电子化学品需求呈现快速增长。12 英寸晶圆产 线对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约为 240 吨/万片,等级要求达到 G4、G5 等级,为 8 英寸产线需求量(等级要求 G3、G4 等级)的约 5.3 倍。预计需求量、产品 附加值的大幅提高将为国内湿电子化学品企业带来新的机遇。从国内主要湿电子化学品生产企业实际情况来看,主要企业纷纷加快在 高端半导体材料业务布局,产品快速放量,形成了以平板显示、半导体为重 点的经营格局。而在毛利率低的太阳能电池领域,普遍主动减少了销售规模, 并且客户集中在行业内现金流状况良好的头部企业。以江化微为例,2018 年半导体领域销售占比提高至 42.52%,毛利占比提升至 50.04%;太阳能电 池领域收入占比下降至 13.54%,毛利占比下降至 7.95%;显示面板领域占比 相对稳定,但受 18 年毛利明显下滑影响,毛利占比有所下降。从湿电子化学品产业地区分布来看,我国集成电路、面板行业具有显著 的产业集群效应,目前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京津经济区;以上海、 合肥、南京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以广州、深圳、厦门等为代表的珠三角地 区;以及以成都、武汉、西安等为代表的中西部地区四大产业集聚区。相应 的,我国湿电子化学品企业也形成了以华东地区为主体,逐步在西部地区投 资扩产的格局。3.进口替代空间巨大,国产化率进入快速提升阶段3.1.高端湿化学品国产化率仍然偏低,进口替代空间巨大从湿电子化学品发展历程看产业转移,中国湿电子化学品行业正进入发 展快车道。湿电子化学品行业的诞生得益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全球格 局变化也随着半导体产业的转移展开。国际半导体设备与材料组织(SEMI) 于 1975 年成立了化学试剂标准委员会,世界湿电子化学品开始走向标准化 发展阶段。90 年代及之前,湿电子化学品市场主要是由美国、欧洲知名化工 企业垄断。90 年代后期起,由于日本半导体产业迅速发展,日本湿电子化学 品行业市占率快速提升。进入 21 世纪,随着韩国、中国大陆半导体、 平板显示器、太阳能电池等产业快速发展,这些地区湿化学品产业发展迅速。技术水平差异仍是制约国产化的重要因素,资金瓶颈缓解助力湿电子化 学品企业技术快速提升。目前国产材料较进口材料在长期稳定性、售后服务、 工艺线指导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异。我们认为主要系以下原因:一、投入不 足。我国湿电子化学品企业普遍发展时间较短,在发展时间、资金规模方面 与国外巨头企业存在较大差距。二、工艺技术落后。国内超净高纯试剂生产 工艺主要以传统的蒸馏、精馏工艺为主, 能耗高、工艺复杂、产品等级低、 生产成本高。而国外企业离子交换、气体吸收、膜处理技术等先进工艺应用 较为成熟。三、配套设施不完善。例如产品最终分装及 0.1-0.2μm 颗粒测 试过程中, 需要配套 10 级超净环境,国内部分企业生产环境仍存在一定改 进空间。四、分析检测精密度不足。国内部分企业由于资金有限,难以承受 价格高昂的高端检测设备,检测仪器设备的精度和准确率不足。同时检测管 理、质量体系仍存不足。五、包装、运输容器瓶颈。湿电子化学品存储运输 容器一般需内衬 PFA 、PTFE 等高性能氟树脂材质。国产包装容器在杂质溶 出量、颗粒脱落量等指标方面与进口容器仍存一定差距,而进口容器造价高 昂且供应能力有限。但随着国家对湿电子化学品行业的政策扶持,以及国内主流企业上市融 资顺畅,资金瓶颈不断缓解,目前国内湿电子化学品行业技术不断提升,头 部企业部分产品等级已经可以达到 G4、G5 等级。湿电子化学品国产化水平仍然偏低,G4、G5 级产品进口替代空间仍然较 大。目前国外湿电子化学品生产企业已实现 G5 标准产品的量产,而国内主 流产能仍停留在 G2、G3 标准。国内生产超净高纯试剂的企业中能够达到国 际标准并且有一定生产量的企业逾三十余家,而其中仅少数企业掌握部分 G3 级以上标准产品的生产技术。在产品等级要求较低的太阳能电池领域(要求 G1 等级),国内已基本实现国产化。半导体领域,6 寸及以下晶圆加工湿电 子化学品国产化率已提高到 82%,8 寸及以上晶圆加工产线国产化率缓慢提 升至约 20%,总体晶圆加工市场湿电子化学品国产化率约为 26%。显示面板 领域,国内 3.5 代线及以下用湿电子化学品已基本实现国产化,4.5、5 代 线国产化率约 30%,6 代线以上产线湿电子化学品国产化率约 10%左右,综合 国产化率约 25%。3.2.半导体、面板产能持续向国内转移,湿化学品国产化率快速提升全球半导体及面板产能持续向中国大陆转移,湿化学品国产化率提升正 当时。中国大陆地区的半导体销售额占全球半导体市场的销售额比重逐年上 升。全球面板产业经过 3 次转移后目前形成了中日韩三足鼎立的局面,仍有 加速向中国大陆转移的趋势。未来几年随着大陆半导体及面板产业快速发展, 预计国内湿电子化学品行业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内企业物流、成本、政策优势突出,国产化率持续提升。湿电子化学 品多为易燃、易爆、强腐蚀的危险品,对运输过程中洁净度要求极高,储存、 运输成本较高,且进口产品易受船期、天气等因素影响供货及时性。我国湿 电子化学品企业多分布在半导体、面板、太阳能电池产能聚集的华东地区, 并在西部地区投资扩产辐射中西部市场,地域优势得天独厚。国内原材料、 人力成本相对低廉,成本、价格优势突出。政策方面,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一 系列政策均将先进电子材料列为重点发展和支持对象,部分企业获得产业基 金扶持,产业规模快速提升,国产化率不断提高。国内湿化学品企业快速发展,高端市场逐步攻克。国内湿电子化学品企 业主要包括两类:一是主要起步于华东地区的专业湿电子化学品生产商,一 般布局全系列产品,在某一领域具备相对优势,如晶瑞股份、江化微、科华 微电子、江阴润玛等。目前晶瑞股份在半导体领域用量最大的双氧水、氨水、 硫酸三个产品方面,均已达到 G5 等级。江化微超高纯湿电子化学品和功能 性材料布局完整,功能性材料相对具有优势。北京科华微电子光刻胶及配套 试剂较为突出。二是基于原有产业链进行拓展的传统化工企业,例如氟化工 领域的巨化股份、三美股份、多氟多、滨化股份,其中巨化、滨化电子级氢 氟酸可达到 G4 等级,多氟多电子级氢氟酸可达到 G5 等级。磷化工领域,龙 头企业兴发集团基于现有完整磷化工产业链优势大力发展电子级磷酸。国内 湿电子化学品企业在产能及产品等级方面不断发展,逐步切入到高端市场。4.重点公司介绍4.1.晶瑞股份苏州晶瑞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微电子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导产品包括超净高纯试剂、光刻胶、功能性材料和锂电池粘结剂四大类微 电子化学品,收购江苏阳恒后产品涉及到基础化工材料、蒸汽。广泛应用于 半导体、光伏太阳能电池、LED、平板显示和锂电池等五大新兴行业。公司 多种超净高纯试剂如 BOE(蚀刻液)、硝酸、盐酸、氢氟酸等产品品质已提 升到 G3、G4 等级,可满足光伏太阳能、LED 和面板行业客户需求。半导体 材料方面,双氧水、氨水已达到 G5 等级,引进三菱化学技术的高纯硫酸投 产后,半导体用量最大的三个湿化学品品种均将达到 G5 等级。目前已投产 产品已获得上海华虹、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知名半导体客户的采购或认证。截至 2018 年,晶瑞股份已具备湿电子化学品产能 46300 吨/年(超净高 纯试剂 38700 吨/年;功能性材料 7000 吨/年;光刻胶 480 吨/年);锂电池 粘结剂产能 2000 吨/年;18 年收购江苏阳恒后,基础化学材料产能(主要为 工业硫酸)达到27.5万吨/年,蒸汽产能33万吨/年。公司IPO募投项目40000 吨/年精细化学品已于 2018 年底投产,江苏阳恒 90000 吨/年 G5 等级电子级 硫酸项目,眉山晶瑞 8.7 万吨/年光电显示、半导体用新材料项目预计将于 2020-2021 年陆续投产。全部投产后,公司湿化学品产能(含光刻胶)预计 将超过 25 万吨,且三大主要产品双氧水、氨水、硫酸均将达到 G5 等级,湿 化学品龙头企业地位不断坐实。……4.2.江化微江化微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产品为超净高纯试剂、光刻胶配套试 剂专业制造商,是目前国内生产规模大、品种齐全的湿电子化学品专业供应 商。公司在湿化学品领域深耕多年,目前具备超净高纯试剂及光刻胶配套试 剂产能共 9 万吨/年,现有产品主要为 G2、G3 等级。半导体领域,公司产品 已全面进入 6 寸晶圆制造产线,同时进入了中芯国际、长电科技 8 寸以上集 成电路封测领域。显示面板领域,已进入中电熊猫 6 代线、8.5 代线供应体 系。镇江项目一期 5.8 万吨超高纯湿电子化学品预计将于 2020 年投产,产 品定位 G4、G5 等级,建成后主要以大硅片和 12 英寸晶圆制程高端半导体领 域为主要应用方向。眉山项目计划建设 9 万吨/年超高纯湿电子化学品,建 成后将更好的辐射西南地区平板显示客户。公司经过长期的耕耘,与下游客户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显示面板领 域,与中电熊猫、京东方、深天马等均有稳定合作,中电熊猫为公司第一大 客户,收入占比预计仍超过 30%。半导体领域,公司目前主要集中供应 5 寸、 6 寸产线湿化学品,士兰微、华润微电子,方正微电子等客户采购规模较大。 太阳能电池领域,公司甄选行业内现金流情况较好的优质客户,主动降低了 低毛利产品销售占比。……(报告来源:东方财富证券)(如需报告原文请登录未来智库)
中商情报网讯:化学药品制剂行业是指直接用于人体疾病防治、诊断的化学药品制剂的制造。目前,我国已经具有较完整的化学制剂工业体系,化学制剂工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规模随着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及医药行业的快速增长,化学药品制剂作为医药工业最大的子行业一直居于重要地位,近年来化学药品制剂市场保持稳定增长。2015-2018年我国化学药品制剂工业业务收入由6816亿元增至1015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2%。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我国化学药品制剂工业业务收入可达13201.2亿元。数据来源:NMPA南方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未来发展前景1.国家强有力的产业政策支持医药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中国制造2025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等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医药产业发展。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将为我国医药行业发展带来机遇,未来国内和国际市场对药品需求的继续增加以及医改落实等相关政策因素,将使得我国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为医药生产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2.政府、社会、个人卫生费用支出持续增长我国医药行业的稳定发展有赖于我国经济、社会因素。从宏观经济因素来看,我国目前仍然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从人口变化因素来看,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均寿命的增长和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推动药品市场刚性增长。卫生费用的持续提升反映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国家层面到个人层面健康意识的增强,国家和个人为健康消费的意识日趋提高,势必推动整体用药市场的发展,市场扩容速度将保持较高增长水平。3.医疗改革的巨大推动作用国家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体制采取了各项有力措施,围绕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着力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上持续发力,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医药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中商情报网讯:化学药品制剂行业是指直接用于人体疾病防治、诊断的化学药品制剂的制造。目前,我国已经具有较完整的化学制剂工业体系,化学制剂工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规模随着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及医药行业的快速增长,化学药品制剂作为医药工业最大的子行业一直居于重要地位,近年来化学药品制剂市场保持稳定增长。2015-2018年我国化学药品制剂工业业务收入由6816亿元增至1015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2%。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我国化学药品制剂工业业务收入可达13201.2亿元。数据来源:NMPA南方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未来发展前景1.国家强有力的产业政策支持医药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中国制造2025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等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医药产业发展。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将为我国医药行业发展带来机遇,未来国内和国际市场对药品需求的继续增加以及医改落实等相关政策因素,将使得我国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为医药生产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2.政府、社会、个人卫生费用支出持续增长我国医药行业的稳定发展有赖于我国经济、社会因素。从宏观经济因素来看,我国目前仍然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从人口变化因素来看,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均寿命的增长和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推动药品市场刚性增长。卫生费用的持续提升反映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国家层面到个人层面健康意识的增强,国家和个人为健康消费的意识日趋提高,势必推动整体用药市场的发展,市场扩容速度将保持较高增长水平。3.医疗改革的巨大推动作用国家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体制采取了各项有力措施,围绕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着力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上持续发力,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医药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一、湿电子化学品行业定义及分类湿电子化学品是微电子、光电子湿法工艺制程中使用的各种液体化工材料。湿电子化学品是显示面板、半导体、太阳能电池等制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性材料之一。湿电子化学品一般可划分为通用湿电子化学品和功能湿电子化学品,通用湿电子化学品指在半导体、显示面板、太阳能电池等制造工艺中被大量使用的液体化学品,一般为单成份、单功能化学品,例如氢氟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功能湿电子化学品指通过复配手段达到特殊功能、满足制造中特殊工艺需求的复配类化学品,例如显影液、剥离液、蚀刻液、稀释液、清洗液等。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二、湿电子化学品行业发展环境分析1、产业链湿电子化学品企业生产所需原材料主要为一般基础化工原料。下游产业主要为显示面板、半导体、太阳能电池等产业,下游产业发展将直接影响湿电子化学品行业发展。同时,湿电子化学品作为下游产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耗材,下游产业技术提升,也要求湿电子化学品品质有相应的提升。两者发展相辅相成,关系紧密。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2、政策环境湿电子化学品是显示面板、半导体、太阳能电池等制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性材料。为促使行业稳定发展,增强我国企业在行业中的话语权,国家不断加大对湿电子化学品的政策扶持力度。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3、技术环境湿电子化学品行业专业性非常强。湿电子化学品种类繁多,每类产品生产所需技术会有所不同,且下游产业更新换代快,不同产线对湿电子化学品要求亦会有所不同。从整体上来看,湿电子化学品生产关键性技术可大致概括为分离纯化技术、复配工艺技术、检测分析技术等。湿电子化学品行业主要技术分析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三、湿电子化学品行业发展现状随着半导体、显示面板、太阳能电池等下游产业快速发展,湿电子化学品发展非常迅速。2018年,全球湿电子化学品整体市场规模约52.65亿美元,三大市场应用量达到307万吨,其中,半导体市场应用量约132万吨,显示面板市场应用量约101万吨,太阳能电池领域应用量达到74万吨。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我国湿电子化学品发展整体可分为三个阶段。(1)初期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2)规模化发展阶段(2006年-2009年);(3)快速发展阶段(2010年以后)。我国湿电子化学品发展阶段分析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升级促使半导体、显示面板等行业快速发展。同时,随着国家对环保的日益关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领域亦发展迅速。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为湿电子化学品行业带来了机遇,整个行业近年来也迅速发展。我国湿电子化学品产量由2012年的18.70万吨增加至2018年的49.50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17.61%。资料来源:中国电子材料协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我国三大应用市场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在未来几年将有大幅度的提升。2018年,我国湿电子化学品市场规模约79.62亿元,需求量约90.51万吨。其中面板行业需求量34.08万吨,半导体领域需求量为28.27万吨,太阳能市场需求约28.16万吨。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湿电子化学品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四、湿电子化学品行业下游应用分析1、半导体对湿电子化学品需求半导体产业是整个电子工业的基础,普遍应用于通信、汽车、计算机,移动终端等领域,对于提升国家信息化水平和增强信息安全起到关键作用,被誉为信息产业的“心脏”。其中主要以集成电路产业(81%)为主。2019年上半年,我国集成电路累计产量为790.6亿块,同比下降2.5%。其中6月当月,集成电路产量为148.9亿块,同比下降1.2%。资料来源: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随着半导体产业规模在国内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湿电子化学品将因此受益,取得快速发展。2018年我国半导体用湿电子化学品用量达到28.27万吨。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2、太阳能电池对湿电子化学品需求2017年1月17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印发《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推进非化石能源可持续发展,包括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2019年1-10月全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为10228.2万千瓦,累计增长26.9%。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由于太阳能电池行业产量的不断上升,因此对上游湿电子化学品的需求也持续增加,2018年太阳能电池用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为34.08万吨。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3、平板显示对湿电子化学品需求平板显示产业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支柱产业之一,融合了光电子技术、材料技术、微电子技术、制造装备技术和化学技术等,其制造过程中使用的湿电子化学品的品质直接决定了平板显示器成品的良品率。因此,湿电子化学品在平板显示器制造过程中属于关键性基础材料之一,其主要用于面板制造中基板上颗粒和有机物的清洗、光刻胶的显影和去除、电极的刻蚀等。在大屏幕、高清晰显示面板的制造过程中,工艺化学品中所含的金属离子和个别尘埃颗粒,都会让面板产生极大缺陷,所以要求湿电子化学品有着极高的纯度和清洁度。过去十年,我国大陆面板厂商快速扩产,其对上游湿电子化学品的需求也持续放量,平板显示对湿电子化学品需求占比占据首位。2018年,我国平板显示用湿电子化学品市场需求量达28.16万吨。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五、湿电子化学品行业竞争格局分析由于我国湿电子化学品行业起步较晚,技术水平与世界领先水平有一定的距离。国内竞争水平大致可分为两块,高端应用领域竞争与低端应用领域竞争两部分。在高端湿电子化学应用领域,外资企业占据大部分市场。国内具备相应技术水平的企业将直接面对外资企业的竞争。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在低端湿电子化学品应用领域(太阳能电池、分立器件等),国内较多企业均已掌握相关生产技术,竞争较为激烈,参与者也基本是国内的湿电子化学品生产企业。例如太阳能领域湿电子化学品基本由国内企业供应,内资企业在低代线面板用湿电子化学品市场中占有率超过80%。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六、我国湿电子化学品行业的机遇与挑战(一)机遇1、下游市场发展迅速,湿电子化学品需求大幅增加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家电、智能终端市场需求旺盛。同时,随着环保观念的加强,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备受关注。终端市场需求加大使得显示面板、半导体、太阳能电池等领域飞速发展,也带动了湿电子化学品行业的发展。2、巨大的替代进口市场空间湿电子化学品三大下游应用领域中,太阳能电池领域由于对湿电子化学品要求相对较低,国内不少企业产品可满足应用要求。2018年,我国内资企业产品在太阳能电池应用市场占有率超过99%。而显示面板、半导体领域对湿电子化学品要求较高,在高世代面板生产、大晶圆半导体生产中,我国内资企业市场占有率非常低。2018年,我国内资企业在8英寸及以上晶圆加工领域用湿电子化学品市场占有率不足20%;在显示面板领域,我国湿电子化学品市场占有率约35%,在G6、G8.5代线面板用湿电子化学品领域市场占有率不到30%。随着我国企业在湿电子化学品领域中投入加大,产品等级、质量均得到很大的提升,包括格林达在内的内资企业开始稳定供应部分高端湿电子化学品。同时,随着下游领域快速发展、国家加大支持力度以及各大内资企业进一步加大投入,我国高端湿电子化学品配套能力有望快速提升,替代进口的趋势也会更加明显。(二)挑战1、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落后根据SEMI标准来看,我国大多数企业仅掌握SEMIG1至G2生产工艺,仅少数企业在单一产品上达到SEMIG3级别,只有极少数企业个别产品达到SEMIG4的级别,而国际顶尖湿电子化学品企业已达到SEMIG4等级及以上水平。在配方技术方面,大部分复配类产品配方均由国外企业拥有。我国湿电子化学品行业整体生产技术相比于世界顶尖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因而,要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技术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2、行业内企业的资本实力与高端人才储备不足国际领先的电子化学品企业大部分是经过长时间积累形成的大规模化学品集团,具备很强的实力,在研发、高端设备的投入大,高端人才储备充足,这也使得国外顶尖企业具备明显的优势。我国湿电子化学品行业起步较晚,累计研发和高端设备投入资金压力较大、高端人才储备以及配套设备供应能力的不足,都制约着我国湿电子化学品行业的发展,因而尚未形成与国际领先企业实力、规模相当的企业。
(报告出品方/作者:安信证券,张汪强、乔璐、孟瞳媚)核心观点化工宏观周期景气修复:十年中周期看全球化工业经历三轮景气(每轮景气 2 年),18H2 转入下行通道,20H1 在新冠冲击下全球化工 PMI 触底,随后 20H2 在主要经济体的货币与财政政策刺激下迅速恢复至景气高点,下一轮景气周期或 已拉开序幕。分终端看 2020 年复苏是主旋律,地产链方面美国新房销售强势反 转;汽车方面,2021 年国内乘用车市场有望维持正增长;其他消费方面,海外社零增长重回景气高点,“宅经济”行业受益,中国“出口替代”作用显现。需求持续复苏,化工价格有望延续景气:2020 年全球化工品产量增速大幅下滑, 而终端消费快速复苏,2021 年化工品价格有望重启新一轮景气周期。中国成为生 产端复苏最快的经济体,相较全球其他地区,我国化企整体(含非上市化企)在 高投资强度带动下表现出了较优的市场扩张性,表明我国化企依然处于成长类赛 道。我们认为未来资本性开支密度向龙头集中的趋势或会愈加明显,有利于全球 地位的提高以及掌握更强的定价权。2021 年在全球化工品需求向好、油价中枢提 升带动库存回补、美国贸易战加征关税影响效用边际递减以及全球规模最大的自 贸协定 RCEP 落地等一系列利好助力下,国内化工行业基于相对出色的成长属 性,有能力、有希望迎来新一轮增长。关注化纤和油价的修复空间和弹性:2020 年化工产成品存货快速去库下,短期 内被动补库阶段或已接近尾声。分行业看,2021 年复苏预期下纺服海外需求有望 上行,补库空间大,而国内化纤行业低库存现状下,Q4 部分产品价格已出现景 气底部反转迹象,未来有望迎来景气修复。同时油价未来有望在成本端抬升的判 断以及“社交经济”恢复带动出行需求增加的假设下重塑景气。1. 海外有望延续复苏,看多化工景气1.1. 化工宏观周期景气修复,终端市场复苏纵观 2020 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受新冠冲击后经历了上半年的短期封锁,尽管供给需求端均 受到全面打击,但随着各国经济陆续解封,叠加天量的货币与财政政策刺激,全球制造业 PMI 在 Q1 快速探底后陆续恢复景气。中国全民防疫成效显著,提前全面复工复产使制造业率先 复苏,欧美紧随其后,日本较弱。反映在化工行业也是如此,近十年来,据化工 PMI,全球 化工业经历 09-11H2、13H2-15H1、17H1-18H2 三轮景气周期(每轮景气 2 年),基本都与 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货币与财政政策刺激、中国的供给侧改革时间节奏一致。2020H2 全球化 工 PMI 快速恢复,10 月为 56.6,同比+6.3,环比+2.7,到达景气高点,下一轮景气周期或 已拉开序幕。作为印证,据 Bloomberg 数据,全球大宗、特种、农资化工上市公司营收同比 增速在 20Q2 触底后开始回升,经过 2019、2020 两年下行周期后,2021 年全球化工业景气 有望转向上行通道。据联合国环境署 2011 年数据,全球化工品依终端应用领域可分为建筑与家用(金额占 43%)、 电子(占 19%)、农业(占 7%)、纸质包装(占 7%)、汽车(占 6%)、医疗(占 6%)、能 源(占 6%)等,据此不难理解化工业与宏观经济的关联性。地产链方面,美国新房销售强势反转,欧盟中国也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据房地美数据,自 从 20Q1 疫情席卷美国以来,按揭利率开始持续下行,7 月后始终处于 3%下方,美联储的 无限量 EQ 下主要房贷市场利率 12 月以来再次刷新自 1971 年以来的新低,低利率叠加“宅 家抗疫”催生的住宅升级需求推动了市场的热度,新房销售同比创新高,相比之下,中国“房 住不炒”基调未变,“稳”字当头。汽车方面,2021 年国内乘用车市场有望维持正增长。全球乘用车销量总体呈现 V 型复苏, 欧美较弱,而中国 Q3 以来乘用车销量同比正增长极大地巩固了行业内信心。汽车消费与宏 观经济紧密相关,随着疫苗上市以及疫情防控将进一步好转,消费和服务业加速修复下,2021 年乘用车市场有望维持正增长。中国车市自 2018 年进入调整期,而美国、日本、德国等进 入 150 辆以上千人保有量以后都经历过类似的调整,调整期 3-4 年后再恢复上行通道,因此 中国与国外市场相比仍然有较大潜力。其他消费方面,全球扣除汽车后社会零售额增长全面恢复,海外更是达到景气高点,中国“出口替代”作用显现。对主要经济体的社会零售额作扣除汽车处理,海外市场其他终端消费社 零额同比在 20H1 触底后迅速恢复,其中美国个人消费商品支出物量指数再创新高。而社零 相关子行业在疫情影响的“宅经济”驱动下出现分化,海外邮购或网购零售额均创出历史新 高,而家电、娱乐用品和食品饮料行业月度同比也好于总体零售额水平。值得一提的是,由 于疫情期间欧洲、北美地区主要制造国产能出现缺位,国内相关产品的“出口替代”作用显 现,10 月份中国出口总额累计同比转正,而防疫物资和“宅经济”商品出口更是大幅增长。 社交属性更强的纺服、鞋帽、成品油等行业海外需求恢复相对迟缓,但因纺服业是劳动密集 型产业,印度、东南亚地区受疫情影响较大,导致 20H2 大量海外纺织订单向国内转移,出 口猛增。2021 年随着疫苗上市,疫情防控预期好转,海外“社交经济”下的可选消费行业 有望迎来加速修复行情。1.2. 中国化工有望跟随海外复苏迎来景气1.2.1. 全球化工或维持阶段性、区域性供需错配2020 年全球化工品产量增速大幅下滑,终端消费快速复苏局势下 2021 年或维持阶段性和区域性供需错配。据 ACC 和 VCI 数据,截止 2020 年 10 月,全球化工品产量当月同比转正, 小幅增长约+2.0%,其中大宗、农资和消费化工品录得+3~5%的增速增长;全球化工品产量 增速累计同比-1.3%,进一步分地区分析,各主要经济体的化工品产量累计同比为-10~+2%, 除中国以外均出现大幅下滑,欧美、日本尤甚。据纽约时报消息,12 月下旬美国国会终于就 9000 亿美元的刺激计划达成协议,规模仅次于 20Q1 的 2.2 万亿美元刺激计划,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纾困法案协议之一。该法案目的在于 提振美国的医疗体系,以及刺激在新冠疫情重压下陷入困境的经济。2021 年海外终端消费 持续复苏预期下,短期内化工行业或维持阶段性和区域性的需求强于供给的错配局面。相比 之下,中国依托于强大的基层抗疫协调动员能力成为全球化工生产端复苏最快的经济体。中 国化工 PMI 在 2 月份探底后迅速反转,化工品产量同比与 PPI 环比在 Q3 后转正,生产量 指数和新订单指数 Q2 以来均维持高景气度,而化工行业高景气又是后疫情时代下中国制造 业产品“出口替代”的坚实基础。1.2.2. 量价态势良好,景气仍有空间2020 年国内化工品销量、价格同比增速历经疫情短期打击触底后快速修复,在 2021 年全球供需阶段性、区域性错配局面下,化工品价格有望重启新一轮景气周期。从量价关系图来看, 过去十年化工业整体销量增速随经济减速而阶梯下行,在 2016-2019 年底销量增速来到平台 期。2020H1 因疫情初期全国范围内停工停产叠加需求端下滑影响,销量增速触底,价格同 比下滑紧随其后;2020H2 中国疫情得控,化工生产和需求端开始复苏,销量增速同比转正 往平台区修复,PPI 亦快速回摆,据 Wind 数据,化工 PPI 同比 5 月份触底(同比-9.2%, 2012 年以来最低)后反弹,11 月开始加速(同比缩窄至-3%)。细分行业看,20H2 化工品产销量同比、PPI 环比均恢复正增长,其中石油为主的燃料加工 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价格修复相对滞后,这与疫情影响下“社交性消费”行业需求端复苏滞 后步调一致。进一步观察中国化工产业端具有前瞻性的 CCPI 指数,4 月份触底后开始反弹 至中枢附近。与 2016 年启动的供给侧改革导致的量减价增不同,本轮周期价格驱动力在于 疫情下全球化工品生产的区域性错配,伴随着国内生产端复苏,2021 年化工 PPI 有望快进 至第一象限,重启新一轮景气周期。我们以化工产品所处价格、价差历史分位和中枢变动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到,据百川、隆众资讯数据,20H1 近 65%化工品价格下跌,Q2 末价格中枢处于 14%历史分位,20H2 需求 端拉动下,到 Q4 末,72%化工品相较于 Q2 末上涨,价格中枢抬升至 28%历史分位;相应化 工品价差中枢从 Q2 末 25%抬升至 34%历史分位,总体来看,绝大多数化工品仍有向上修复 空间,部分产品诸如 PVC、有机硅 DMC、双酚 A 等叠加供给不足等因素价格价差已快速反 弹到历史高位。1.2.3. 全球地位提升,成长性和定价权强化我国化工产业经过改革开放近 40 年积淀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伴随着产业布局和配套不断 完善带来的一体化竞争优势,中国在全球化工产业发展中占据重要位臵。一方面,在全球化工 CapEx 增速回暖背景之下,A 股化企投资表现依然维持较高强度。前期由于逆全球化等原因使得全球化企扩张、投资需求减弱。18年后期,全球化企CapEx 增速触底回暖,同比增速站上正增长,但考虑前期绝对额较低,当前的正向增幅并不难 理解。反观 A 股化企,资本性支出集中在 18、19 年度(主因民营炼化等大额投资集中), 20 年开始受到疫情等客观因素影响,资本支出节奏有所放缓,但依然处于正增长通道。 若同样考虑到前期绝对投资额,或可得出在不利的市场环境下,A 股化企投资强度得以 保持的结论。另一方面,相较全球其他地区,我国化企整体(含非上市化企)在高投资强度带动下表现出了较优的市场扩张性,表明我国化企依然处于成长类赛道。据 Cefic 数据,2018 年我国关于化学品类的资本开支占全球总额的45%,相较2008年的29%增加了16pct; 近10年,世界化学品类资本开支的平均年化增速为6%,我国的资本开支增速为10.6%, 高于世界均值 4.6pct。高强度的资本开支助力我国成为全球化学品销售市占率最高,增 速最快的地区。2018 年全球化学品的销售额为 3348 亿欧元,我国化学品销售额为 1198 亿欧元占全球份额的 36%。以历史纵向来看,我国化学品销售额市场占比从 2008 年至 2018 年提升了 17.6pct。而表现次之的亚洲其它新兴经济体增速为 1.6pct;传统发达国 家或经济体市场份额开始逐渐衰减。2020 年受疫情以及“逆全球化”的影响,我国上市化企不仅维持了投资强度,并在“供需 错配”的背景下录得较好市占率,逐渐强化行业定价权。在此背景之下,我们认为未来我国 上市化企的盈利能力、空间有望进一步提升。盈利预期提升叠加当前利率低位利好,A股化 工有条件实现估值提升。1.2.4. 库存时钟:被动补库阶段或接近尾声以化工产成品库存同比与 PPI 同比作图可见库存时钟,20 Q1 因疫情停工和需求端崩塌导致 大规模被动累库,但 Q2 全国陆续复工复产后需求端快速复苏,化工品价格开始反弹,结合 卓创资讯化工品库存数据,国内液体化工品库存在 20H2 后快速跳水,而固体化工品库存在 20Q2 快速去库,Q3 企稳,Q4 又出现加速下行迹象,产成品存货快速去库下短期内被动补 库阶段或已接近尾声,未来有望走出 16Q2-17H1 行情,彼时化工供给侧改革启动后产业链 未能及时反应,叠加需求在 16 年前后有明显翻转,导致库存被大量消化,这与疫情下全球化工品供需错配格局相似。1.3. 化纤和油价存进一步修复空间1.3.1. 化纤:海外存补库需求,国内处库存低位我国制造业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同比与化学原料及制品、化纤制造业基本同步波动,但后者 弹性更大,化纤业尤甚。取 2019-12、2020-6 及 2020-12 三个时间节点产成品库存同比作 图,20H1 疫情初期海内外全面封锁严重打击服装零售,导致化纤制造业快速累库,20H2 疫 情后期在“冷冬概念”、“印度、东南亚订单转移”及“双十一”、“双十二”等利好推动下纺 服行业快速复苏,据 Wind 数据,11 月我国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累计同比+31%,产 业链未及时反应又导致化纤业迅速去库。另一方面,疫情持续影响下海外 20H2 服装行业零售复苏进程相对其他“宅经济”行业较为 缓慢,美欧日 10 月服装社零额当月同比-10%、-13%、-10%,同期国内已恢复正增长。而 美国批发商服装及面料库存同比也处于历史低位,2021 年需求端持续复苏预期下,海外存 在补库需求,有望拉动国内服装出口,而我国 20Q4 末各化纤子行业产品库存及价格现阶段 均处于低历史分位,未来上行修复空间较大,其中氨纶、粘胶短纤行业 Q4 价格出现景气底 部反转迹象,建议持续关注。1.3.2. 油价: 大概率中枢上行成本端:结论上我们认为原油未来供应克制,伴随经济活动正常化带动库存持续消化,仍具备走强特征。空间上,2020 年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导致出行受限终端需求萎缩,行业 被动累库,原油价格跌入历史极值。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价格下跌的同时,向上空间也被打 开。当前布油价格处于 10 年历史价格 30%分位左右,若对比 2019 年布伦特均价,仍有 25% 左右向上空间。条件上,库存的去化是价格向上弹性的必要条件。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在 2020 年 7 月以来开始出现明显去库趋势。当前库存水平已经接近历史 5 年均值,并不会阻碍油价 回升。供应:OPEC 减产协议及执行率双双有效,掌握主动权。前期 OPEC 历史性减产协议达成。 4 月 13 日达成协议分三阶段进行减产,分别为 970/770/550 万桶/日;6 月 8 日又将 970 万 桶的减产规模延长至 7 月底;12 月 4 日决定从 21 年 1 月起逐步放松减产,每月按实际情况 调整,调整幅度不超过 50 万桶/日。此举有利于油价的缓慢复苏,为未来增量空间打出上限。 减产执行方面沙特超额减产,整体 OPEC 减产达标。2020 年 10 月,OPEC10 国减产履行 率达到 104%。供应:全球钻机数量处于低位,短期供应恶化可能性较小。全球钻机数量自 2018 年 11 月以 来持续下行,当前为 2009 年以来的历史低位。油价是钻井数量的领先指标,当前油价仍处 低位,大规模供应增加或不具备条件。美国方面,受疫情影响申请进行 Chapter11 的油气勘 探开发类公司数量在 20Q2 达到 19 家,短期内页岩油供应同样受限。需求:油价预计随出行需求回升。疫情影响下“社交经济”影响相对较为严重,成品油类零 售消费全球范围内恢复力度较为缓慢。我国由于疫情防控得力,恢复表现相对较强。结构来 看,民航总周转量线性向上,总比增速较为稳定,整体尚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航煤端需求 仍有向上空间。公路端货运恢复强于客运,货运已经基本达到疫情前强度,客运端恢复较慢, 预计疫苗普及后生产生活逐渐正常,成品油需求也会随着“社交经济”恢复而相应提升。综 上所述,成本端受原油供应克制及库存去化积极影响或可得到持续支撑,终端需求方面受益 于疫苗推进使得经济活动常态化及出行需求恢复持续回升,油价有望逐步景气。2. 核心资产:逆势扩张尽显行业龙头本色2.1. 资本开支集中于龙头,结构改善,助力全球化竞争若从我国化工企业结构性角度观察,资本向头部企业集中趋势明显。具体从两方面可见一斑:其一,上市公司资本开支强度高于行业水平。从图中可知,自“供给侧改革”后,上市 化企资本性开支增速高于行业整体。这从“供改”清退行业高成本、低效率产能的角度 并不难理解。上市公司扮演行业“排头兵”的角色,可凭借融资渠道多元化以及行业格 局向好带来的业绩弹性等优势建立较强的资本实力,故而在逆市时期更有条件进行资本 性开支。其二,上市公司固定资产扩张率分化,优质公司固定资产扩张率优于其他公司。将 A 股 化企按市值进行区分,市值 CR15 的企业固定资产扩张率在多数时间高于剩余公司。此 外,在疫情影响下,市值 CR15 企业固定资产扩张率达到高点。或可说明在行业景气底 部时,头部化企拥有相较于其他企业更优的扩张能力。基于以上发现我们推测,竞争优势叠加壁垒共同决定了未来行业的资本开支集中于核心企业, 进而有利于核心企业加固其比较优势的护城河,助力全球化竞争。2021 年在全球化工品阶段性和区域性的错配预期,美国贸易战加征关税影响效用边际递减,全球规模最大的自贸协 定 RCEP 落地等一系列利好背景的助力下,国内化工行业基于相对出色的成长属性,有能力、 有希望迎来新一轮增长。3. 石油石化:民营炼化延续景气,低成本烯烃龙头优势明显3.1. 民营炼化一体化发展有望延续景气,自身竞争优势显著2020 年疫情破坏需求,国营炼能上半年亏损情况较为严重,而民营炼化由于产品结构的灵 活性,装臵先进性,区位优越性以及生产高效性等优势逆势发展,各大国内民营炼厂在上半 年均取得较好利润。后续随着恒力石化二期预期,浙江石化二期全线达效以及东方盛虹一期 投产、恒逸文莱二期等项目的持续推进,产业链纵向一体化进程将持续加码,原材料 PX 的 国产替代加强。原材料的自给可扩大下游盈利弹性,全产业链的贯通也有益于企业抵抗单个 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弱化业绩周期波动的属性。因此,民营炼化企业将受益于其自身的竞 争优势以及一体化发展带来的抗风险能力继续延续景气。在四大民营炼化投产之前,我国炼厂平均规模在 500 万吨/年以下,对比国际 700 万吨/年炼 化平均规模,我国尚有一定差距。目前民营炼化规模均在 1000 万吨以上,并且单体装臵均 超过 800 万吨(单体装臵规模才能体现优势)。盛虹石化单体 1600 万吨/年为国内最大单体 装臵。当前两桶油平均炼能在 700 万吨左右(非单体),而地炼平均炼能更是不足 500 万吨 (非单体)。民营炼化动辄 1000 万吨炼能在原料及能源使用效率上更优。3.2. 烯烃缺口扩大,看好龙头成本优势我国乙烯和丙烯当量缺口分别约 2808万吨和 942万吨。据中国石化市场预警报告数据指出, 2019 国内乙烯当量消费量约和 5436 万吨,同比增长 10.5%;2019 年我国乙烯产能 2902 万吨,产量 2628 万吨,同比增长 10.8%;乙烯当量缺口扩大至 2808 万吨。 2019 年我国丙烯当量消费量 4230 万吨,增速约 9.4%。丙烯产能为 3712 万吨,同比增长 12.2%,产量 3288 万吨,同比增长 9.4%;当量缺口约 942 万吨。乙烯丙烯下游用途广泛,涉及吃穿住行全方面,与经济紧密相关。目前国内消费结构以聚烯 烃形态为主,PE 和 PP 分别占乙烯和丙烯当量消费比例约 62%和 66%。PE 应用领域集中 在包装、农业、建筑和电线电缆等方面。PP 应用主要集中在汽车、家电、建筑的注塑、薄 膜与拉丝塑编等领域。IHS 2018 年预测,2019-2022 年,全球对乙烯和丙烯的需求预计增长分别为 600 万吨/年和 500 万吨/年;预计我国乙烯和丙烯需求增长 300 万吨/年和 250 万吨/年,需求增速放缓至 5% 左右。亚化咨询预测,2023 年中国乙烯和丙烯当量需求将分别达到 4850 万吨和 5800 万吨, 中国乙烯和丙烯的供需缺口长期存在油价上行背景下,看好具有成本优势的龙头:前文判断未来“社交经济”逐渐恢复,原油供应端保持克制,油价有望逐渐上行。下游化工 品成本支撑更强。烯烃类产品由于供需关系较好,我们判断未来有望在油价带动下进一步景 气。此时,具有相对优势的非油头工艺竞争性凸显,在未来也会表现出更大的业绩弹性。页岩油气革命使乙烷产量激增, NGL 产量大增,为烯烃原料轻质化发展提供基础。国家政 策推进乙烷原料轻质化进程,在过去的高油价下,国内蒸汽裂解制乙烯缺乏竞争力,刺激行 业内部的原料结构优化和外部的多元化。目前丙烷脱氢制丙烯已经证明其较强的盈利能力, 2019 年 7 月新浦化学首套 100 万吨乙烷裂解制乙烯投产,未来卫星石化连云港 135 万吨项目有望迎来投产,居于轻质原料的长期成本优势,相关项目前景可期。4. 化工新材料:国内新材料迎来高速成长期4.1. 国六材料:柴油车国六落地在即,原材料厂商高速成长期到来污染物限值大幅加严。与国Ⅴ标准相比,即将于 2021 年全面实施的重型汽车国Ⅵ标准对 NOx 和 PM 排放限值均大幅加严,同时增加了 PN 限值。与国五相比,国六 b 阶段轻型车氮氧化物 的排放限值降低了 42%,PM 排放限值降低了 33%,CO 排放限值降低了 50%;重型车方面, NOx 排放限值国六阶段相对于国五降低 77%,PM 限值降低了 67%。原材料厂商有望进入高速成长期。据环境保护部,目前我国重型燃气车已开始实施国六标准, 轻型汽车和城市车辆(主要在城市运行的公交车、邮政车和环卫车)的国六标准将于 2021 年 1 月 1 日实施,轻卡重卡国六标准将于 2021 年 7 月 1 日实施,部分地区提前实施国六标 准。非道路(560kW 以下的发动机)国四标准将于 2022 年 12 月 1 日实施。考虑汽油车在 2021年1月1日开始执行国六标准,预计2020-2023年渗透率为85%、100%、100%、100%; 轻卡重卡在 2021 年 7 月 1 日开始执行国六标准,预计 2021-2023 年轻卡重卡国六渗透率分 别为 40%、100%和 100%。根据测算,预计到 2023 年柴油车载体的市场空间为 40.3 亿元,汽油车载体的市场空间为 70 亿元。2023 年国内车用蜂窝陶瓷载体新车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110 亿元,国六升级带来载 体材料产值为国五时期的 4.7 倍(国五时期的市场规模指 2017 年尚未增加 DPF、GPF 单元 时期的数值)。2023 年载体总需求量将超过 18000 万升,国六升级后将带动载体体积需求体 积至 2.1 倍。沸石分子筛:国内“0 到 1”的突破。沸石分子筛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剂主要针对 柴油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在欧六、国六标准出台之前,欧五适用的车型都采用钒基催化剂, 但国六标准对氮氧化物的要求更高,钒基催化剂不能满足需求,从而使得国六柴油车需要改变钒基 SCR 为分子筛 SCR,直接带动国内沸石分子筛需求“从 0 到 1”的增长。根据测算,2023 年全球沸石分子筛的需求量有望达到 2.4 万吨,其中中国和印度是快速新增市场。据测算,到 2023 年国六全面执行完毕后,我国沸石分子筛需求量有望新增 5550 吨。以单价 300 元/kg 计算,我国分子筛市场空间有望达到 16.7 亿元。目前全球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市场呈现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全球生产厂商主要有庄信万丰 (JM)、巴斯夫(BASF)、优美科(Umicore)等,占据了全球 70%以上的市场份额。根据 庄信万丰年报数据推算,庄信万丰在柴油车尾气治理领域的市场份额超过 50%。4.2. 碳纤维:行业前景广阔,国内企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碳纤维作为高性能纤维的翘楚,一直以来是民用和军事领域轻量化的核心材料之一。碳纤维 下游市场快速启动,包括航空航天、风电叶片、汽车、压力容器等领域,对碳纤维的需求正 快速涌现,中国成为全球碳纤维需求增长最快的市场。虽然与全球顶尖公司相比,我国碳纤 维企业仍存明显差距,但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军品的高效益,使得我国碳纤维龙头企业有动 力及经济基础去投入更高端型号的研发、开拓更多的应用场景。以军带民、以民养军,中国 碳纤维行业走出了中国特色发展之路,迎来了最佳发展时期。全球市场稳步增长,中国发展速度较快。近年来,全球碳纤维市场需求呈稳步增长态势。2019 年全球碳纤维需求 10.37 万吨,据赛奥碳纤维技术预测,未来 5 年碳纤维仍将保持约 13%的 需求增速。2019 年中国碳纤维的总需求为 37840 吨,同比增长 22%,其中国产纤维供应量 为 12000 吨,占总需求的 31.7%,比例逐年提高。据赛奥碳纤维技术预测,未来国产碳纤维 需求有望实现 30%的较高增速,高于全球(约 10-15%)的水平,乐观估计在 2025 年前后, 国产碳纤维有望超过进口。下游涉及行业广泛,需求增量空间较大。全球的碳纤维下游应用主要是风电叶片、航空航天、 体育休闲和汽车四大领域,2019 年这四个领域合计需求 75800 吨,占比高达 80.9%,需求 价值 23.24 亿美元,占比达 80.98%。此外,我们预计需求新看点或会体现在两个领域:汽车市场:2019 年汽车领域碳纤维需求 11800 吨,增速 9.26%。预计未来有望保持 10% 的增速。到目前为止,碳纤维复合材料仍主要应用在高端跑车上,没有得到大规模应用, 原因主要来自于高昂的成本:碳纤维的材料加工成本及车身的修复成本过高。未来随着 成本的逐渐优化,碳纤维有望在汽车市场全面铺开。高压容器领域:2019 年压力容器领域碳纤维需求 8250 吨,增速 33%。随着页岩气及 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压力容器用碳纤维有着较大的增长空间。现阶段我国氢燃料电池 汽车还局限于客车和专用车。GGII 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共生产氢燃料电池汽车 3018 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提出我国燃料电池汽车规模目标为:2020 年要达 到 5000 辆,2025 年要达到 5 万辆,2030 年要达到百万辆。发展初级阶段,战略意义巨大,政策红利突出。当前我国理论产能达到 2.68 万吨,已经成 为世界三甲,但整体产能利用率为 34%,低于全球水平。我国政府从 70 年代即开始大力支 持国产碳纤维的发展,使得国产碳纤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我国碳纤维及应用 领域的技术水平和产业化程度出现了加速发展的势头,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新阶段。随着我 国国防新装备需求的不断增长及国家军民融合政策的不断深化,国产高性能碳纤维将继续保 持良好的增长态势。落实到政策层面,主要通过军品供应的风险补偿来实现4.3. 电子特气:行业持续景气,进口替代加速电子特气是半导体制造不可或缺的材料,主要应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平面显示器件、化合 物半导体器件、太阳能电池、光纤等电子工业生产。全球下游应用,半导体占比 71%,另外 还包括显示面板、化合物半导体和光伏。我国下游应用中,半导体占比 42%,显示面板占比 37%。随着半导体工业的迅猛发展,电子特气的应用空间愈发开阔。半导体产业向中国转移,国内市场扩大。2020 年,半导体市场随着 5G 时代的到来重现生机, 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协会(WSTS)最新公布的预测,2020 年世界半导体产业销售额将 达 4331.45 亿美元,同比增长 5.1%。90 年代末至今,外资半导体封装测试工厂开始向中国 大陆转移,同时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半导体工业的发展,半导体产业的第三次转移 正向中国驶来。受益于半导体产业向我国转移以及国内集成电路市场需求旺盛,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持续增长, 销售额增长率保持在 15%以上。2018 年以来,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国际贸易环境恶化,以 华为、中兴等为代表的公司正加快将订单转移给国内供应商,推动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国 产替代的进程,我国对于国外进口集成电路的依赖度降低。下游需求旺盛,电子特气持续增长。电子特气是晶圆制造材料市场中的第二大材料,占比高达 13%,仅次于硅片,被称为半导体材料的“粮食”和“源”。由于快速发展的半导体集成 电路行业对上游的电子特气需求较大,我国电子特气市场规模逐年扩大,2018 年达到 121.56 亿元,同比增长 11.19%。总体来看,2012-2018 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13.1%,市场规模翻番, 目前仍处于持续增长中。根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预测,2017~2020 年间全球计 划新建 78 座晶圆厂,其中,中国计划新建 30 座。预计到 2020 年,中国大陆晶圆厂装机产 能将达到每月 400 万片(等效 8 英寸),相比 2015 年的 230 万片/月,年复合成长率将达到 12%,成长速度远高过世界其他地区。随着晶圆制造产能的进一步扩大,电子特气行业发展 空间广阔,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增大,国产企业大有可为。政策扶持,技术突破助力进口替代。作为集成电路、平面显示器件、半导体等的关键原材料, 特气的重要性已经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因此,国家通过“863 计划”等多个资金渠道对国 产电子气体的研究及产业化生产提供了资金扶持。在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国家集 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等宏观政策和中长期规划的助推下,特种气体成为了国家重点发 展或鼓励性产业,市场需求显著增长。在政府大力扶持和半导体行业的驱动下,国内电子特 气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行业景气上行,国内超纯氨、高纯四氟化碳、高纯六氟乙烷等部分 电子特气产品已经实现了进口替代。随着政策和资金的持续助力,更多品种电子特气有望突 破规模化生产技术,打破发达国家垄断格局,逐步实现全面进口替代。4.4. OLED:需求快速增长,渠道和技术壁垒破局,国内成品材料公司受益据 IHS 观测数据,自 2018 年 OLED 屏异军突起以来,当前全球平板显示技术分为 LCD 和 OLED 两大阵营,LCD 占据以电视机为主的大尺寸屏幕市场,而 OLED 于小尺寸手机屏领 域渗透率逐年增加,并朝着可折叠、可卷曲的方向演进,成为未来最具应用前景的“梦幻显 示器”。近年来以京东方为首的国内面板商大举进军 OLED 屏,产能急遽扩张,据 IHS、赛 迪智库数据,现有投产计划下,2022 年中国 OLED 面板产能占全球比重将达到 45%,国内 OLED 显示行业空间有望 4 年翻 4 倍,其中 OLED 成品材料是以多种有机材料为基础制造的 将电能直接转换成光能的有机发光器件,是 OLED 面板上游配套的核心所在。OLED 材料基本结构包括阴极、阳极、辅助层和发光层,OLED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电子 从阴极注入,空穴从阳极注入,注入的电子和空穴分别从电子辅助层和空穴辅助层向发光层 迁移;电子和空穴注入到发光层后,形成电子空穴对,即激子,激子辐射跃迁退激,发出光 子而使 OLED 发光。由此可见,OLED 材料直接决定了面板的发光特性,包括发光效率、 寿命等等,因此是 OLED 面板上游制造的核心材料OLED 有机发光材料是面板产业链中技术壁垒最高的领域之一,近年来市场规模快速增长。AMOLED 面板需蒸镀十余层有机材料,蒸镀厚度和均匀度是核心指标,每层厚度从几纳米 到上百纳米不等,用料虽少但其成本在面板生产总成本占比高达 10%左右,仅次于设备制造 成本。根据前瞻研究报告,2018 年全球有机材料市场总规模约为 16 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 在 35%以上。2021 年,OLED 有机材料市场规模将突破 30 亿美元,且应用在电视和车载显 示领域的产品增速会有所提升,未来增长主要来自于中国和韩国。受益于未来国内 OLED 面 板产能放量增长,OLED 材料的需求将同步提升。OLED 成品材料规模占比超 80%,主要被美、日、韩、德等国的企业垄断。据前瞻研究和智研咨询数据,我国 2019 年 OLED 成品材料市场规模占有机发光材料比重达 83%,而我国企 业主要集中在中间体和粗单体领域,在利润较高的 OLED 有机发光材料成品领域占比较低, 据前瞻研究数据,空穴层注入/传输材料、电子层注入/传输材料在国内市场供应占比 12%左右,发光层材料供应占比不足 5%,国内面板厂家严重依赖进口。近年来国内企业加大 OLED 面板投资规模,从成本及供应链安全角度考虑,未来加速 OLED 材料国产化将是大势所趋。一方面是出于国内产线规模化及降低产品成本等需要,上游产业 技术加速升级,材料配套的本土化将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出于减小国际贸易摩擦潜在风险 和降低输运成本等因素的考虑,以韩国为首的国际显示材料龙头企业近年来纷纷在国内建厂 或授权代工,而我国作为 OLED 行业后起之秀,OLED 原材料及相关设备关键制造技术仍为 国外厂商所垄断,解决“卡脖子”问题迫在眉睫, 2019 年的日韩贸易冲突及 2020 年的华 为芯片断供事件依然历历在目,供应链安全问题将成为 OLED 材料国产化进程加速的原动力。OLED 成品材料关键在于有机发光层,掺杂(客体)材料是 OLED 发光层最核心的材料,技术壁垒最高。从化学结构的角度,红绿光掺杂材料主要是使用磷光分子金属配合物,即以金 属为分子中心,四周配位上有机配体,大多数有机配体为共轭芳环结构;而蓝光由于能量高, 与之配位的金属较少、研发难度较大,目前主要使用荧光材料为主。从技术的角度,绿光掺 杂材料相对较容易合成,且绿光在显色指标中最为重要,常见的绿色掺杂材料主要有 Ir(BPPya)3、Ir(ppy)3等;红光掺杂材料分子中含有大量共轭芳环基团(由于红光所需能量最 低),溶解性差,合成难度相对较大,常见的红光材料有 Ir(BPPa)3、Ir(piq)3 ;蓝光材料可 选的材料种类较少,其效率与寿命都不如红绿光材料,常见的有荧光掺杂材料(TPBe、 DSA-Ph)与磷光材料(FCNIr、IrN4、FIrPic)。外国保护专利逐步解封,掺杂材料国产化曙光初现。在磷光掺杂材料领域,三项核心专利技 术主要由美国的 UDC 垄断,而其中两项已经到期,还有一项专利于 2020 年 11 月到期。专 利 US6303238 保护所有使用磷光的 OLED 器件,规定不允许除 UDC 外的其他厂家使用磷 光材料,该专利于 2017 年到期;专利 US6830828、CN100407448 保护有机金属配合物, 限制其他厂家使用 Ir、Os 金属配合物作为磷光材料,两项专利分别于 2019 年 5 月、2020 年 5 月到期;专利 CN1413426A 保护 L2MX 结构的有机配体,该结构和相应配体在目前最 为主流的二代 OLED 磷光掺杂材料中广泛使用,该专利于 2020 年 11 月到期。这三项专利 保护像一套组合拳,从磷光器件、金属配合物、金属配合物的关键构型及配体,一环套一环 地对竞争对手进行全方位限制。随着第三项专利即将到期,意味着这类金属有机配合物结构 的基本完全解封,国内的厂商有望利用有机合成、化学修饰等手段,例如延伸芳环结构、添 加修饰基团等,绕开现有分子结构,实现专利突破。国内 OLED 有机发光材料厂商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升,盈利空间进一步打开背景下有助于带动配套产业渠道加速转移。一方面是核心专利解封在即,另一方面是国内 OLED 发光材料的 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高,专利数量逐年增长。据奥来德招股书,奥来德在高性能发光功能材 料方面已获得 52 项专利,其中涉及到新型钇金属磷光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的有两项;瑞联新 材在红色掺杂材料的合成上也拥有一项专利;强力新材拥有台湾昱镭光电授权专利 64 项, 经营业务涉及掺杂材料。此外鼎材科技、万润股份、鼎材科技、夏禾科技等企业也均有较强 的研发能力。由此可见,国内中间体/粗单体材料商的整体研发、技术水平在提升,我们认为 未来 3-5 年 OLED 成品材料国产化将不断加速,头部企业有望结合自身前端材料技术积累与 研发进步,配合自主研发主体材料的系统,开发出新的掺杂材料体系,实现从 0 到 1 的突破。重点企业分析(详见原报告)核心资产相关企业:万华化学、华鲁恒升、扬农化工。石油石化相关企业:荣盛石化、恒力石化、东方盛虹、桐昆 股份、恒逸石化、卫星石化、宝丰能源。基础化工相关企业:龙蟒佰利。新材料相关企业:奥福环保、万润股份、光威复材、中简科技,雅克科技、昊华科技、华特气体、奥来德、瑞联新材。风险提示:宏观经济表现不及预期的风险,化工产能周期变化超预期的风险, 油价大幅波动的的风险,化工业安全环保风险。(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品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l 中国油脂化工行业的产业化现状、产业链成熟度究竟如何,行业发展的阻力何在?l 目前市场规模和行业格局情况,油脂化学品的未来发展方向?l 下游还有哪些潜在应用领域,行业是否有投资机会?预计 2024 年全球油脂化工市场规模302 亿美元油脂化工的主要产品以脂肪酸和脂肪醇为主,亚洲、欧洲都是最主要的需求国。目前亚太地区是全球第一大生产地区同时也是最大的消费地区,亚太地区众多油脂供应商普遍往下游油脂化工进行产业链延伸,以应对运材料产能过剩的同时提升盈利能力。欧洲地区除去传统领域的需求外,生物柴油对石化燃料的替代为油脂化工发展提供边际需求增量。国内的油化行业受制于原料、工艺限制,只有具有规模、成本优势的行业龙头能够保证产销稳定。国内油脂化工行业格局已基本实现三足鼎立的形势,分别为赞宇科技、益海嘉里和泰柯棕化。脂肪酸国内脂肪酸年均表观消费量超过200万吨,且下游需求以日化行业为主,预计未来仍将维持稳定增长。需求稳定增长叠加供给端的格局重塑,行业景气度有望迎来稳步提升。从脂肪酸消耗市场比例来看,主要集中在日用洗涤肥(香)皂、工业助剂皂、脂肪胺原料、烷醇酰胺、生物柴油和脂肪酸酯类等领域。高级酯类产品应用开发成为近几年脂肪酸行业发展重点,诸如脂肪酸异丙酯、脂肪酸异辛酯、油酸三羟甲基丙烷酯等产品在日用化学和润滑油领域广泛应用。脂肪醇脂肪醇由天然棕榈油制得,对应由石化产品制得的为合成脂肪醇。下游需求丰富,是油脂化工产业序列当中重要的一环。脂肪醇依然存在较大国产替代空间。随着增塑剂、洗涤剂工业的迅速发展,脂肪醇产量激增。2019年,脂肪醇生产企业5家,产品以天然醇为主,包括浙江嘉化能源化工、德源(中国)高科、沙索(中国)化学、江苏盛泰化学科技、浙江恒翔化工。脂肪胺脂肪胺主要应用于农药、医药、化工等领域,其中农药是最大的应用领域,占脂肪胺总需求的42.3%,其次是医药和化工领域,分别占脂肪胺总需求的17.6%和15.3%。2019年脂肪胺产销量较2018年均呈现较大增长。国外的脂肪胺生产地主要分布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主要生产厂家有美国陶氏化学公司(DOW)、联合碳化学公司、德国巴斯夫公司(BASF)、拜尔公司、阿克苏诺贝尔公司(Akzo)、亨斯曼公司、东曹株式会社,其生产技术先进且规模大,均是万吨级以上。国内脂肪胺生产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以江西飓风化工集团、常州三峰化工有限公司、江苏东南化工集团公司为代表。其生产技术、生产规模、产品质量较国外仍有一定的差距,产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主要依靠进口。您有一份《油脂化工市场研究报告》待获取
1、 后疫情时代化工板块盈利迅速修复,化工周期延续高景气终端需求边际继续改善,“低业绩+低价格+低估值”状态已过,化工周期东风已 起。回顾 2020 年初以来化工股的表现,在年初疫情蔓延和油价大幅下跌的双重打击 下,化工板块在 2020 年 Q1-Q2 遭受重创,整体板块呈现出“低业绩+低价格+低估 值”的“三低”态势。从全年的维度看,我们认为 2020 全年化工板块的业绩将呈现 出“前低后高”的态势,在 2020Q1-Q2 化工板块的“三低”状态期间,化工各子行 业龙头已经迎来了投资机会。为观察下游需求复苏进度,2020 年 5 月初起,我们通 过紧密跟踪,率先观察到化纤、塑料、氟化工、农化、地产后周期品种等化工产业 链内需回暖,并坚定看好“全球经济终将恢复常态化运行”。2020 年 Q2 以来,为实 现“战疫情、稳增长”的双重目标,我国积极扩大内需、释放消费潜力、加大基建投 资、提振市场活力。自 7 月以来,国内终端需求边际改善、经济大幅复苏、流动性 边际收紧,且国内疫情的控制比海外更好,我国 A 股市场风格已显著切换至“顺周 期”资产,而且正在随着我国经济复苏的深化而逐步推进。目前,随着国内经济复 苏、化工龙头业绩持续改善,前期化工板块的“三低”状态已大幅修复,化工周期 东风已起:1)被动补库存+产能释放周期的双重压力下,中国化工产品价格指数(CCPI) 自 2018 年 8 月以来持续下跌;受疫情+低油价的催化,2020 年来 CCPI 加速下行, 于 4 月 2 日跌至历史底部位置 3,154 点。目前 CCPI 指数已从底部的 3,154 点反弹至 今的约 4,280 点;2)剔除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化工板块 Q3 净利润同比增长 26%, 我国化工上市公司业绩已于 2020 年 Q1 探底,Q2 收入环比小幅下降而净利润扭亏为 盈,Q3 净利润则大幅复苏;3)化工行业整体 PE 已由底部的 14.12 反弹至 30.20 倍、 PB 已由底部的 1.49 反弹至 2.50 倍。随着国际油价反弹,化工景气指数已大幅提升。我国化工企业迎历史性发展机遇:中国化工龙头全球市占率加速提升,海外化 工终端需求将继续边际改善。供给端,根据 UNSD 数据,2010 年-2018 年,中国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全球的 比重由 18.30%提升至 28.4%,比重仍在提升中,我国承接着全球化工产业的转移发 展,在各子行业都呈现了全面赶超的态势。2020 年以来,在全球疫情迅猛蔓延导致 境外需求放缓、世界经济增速大幅下滑、主要经济体普遍低迷、国际油价大幅波动 并维持低位、北美飓风天气持续的背景下,国外石油及化工企业的销售、盈利能力、 扩张能力更是遭受重创,大量欧美炼油厂正面临着永久关闭的风险。然而,在后疫 情时代,凭借全产业链、高效的产业组织协同能力、强大的生产供应能力,我国化 工企业在稳步复工复产的基础上,已向全球源源不断地输出卫生防疫物资。2020 年 以来,在世界宏观经济环境变化、油价剧烈波动下,我国化工企业均已体现出显著、 持续的抗风险能力。同时,得益于靠近快速增长的需求中心,塑料和燃料需求给亚 洲炼油厂带来了新的增长动能,中国炼油、炼化厂正在加速崛起。我们看好全球化 工厂的结构性调整将加速,欧美年限长、单体小、竞争力差的化工装置将加速淘汰, 国内化工龙头“全球化再布局”开启快进键。疫情以来,海外供给遭遇较大冲击, 我们预计 2021 年海外供给或仍将无法全面恢复。目前,纺服订单、有机硅订单内流 已经开始印证“海外供给受扰”逻辑,未来生产经营稳定的中国化工行业将充分受 益于全球需求复苏。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足已成全球经济增长“引擎”,我们坚 定看好,疫情或将重塑全球化工供给格局,中国化工全球市占率将加速提升,中国 化工龙头迎历史性发展机遇:在中国化工品产能逐渐提升、成本不断降低和品质不 断提高的情况下,全球化工品产能将持续向中国集中。需求端,目前,全球正采取多种防控措施应对疫情,世界经济正在步入疫情后 的复苏:美国房地产复苏、刺激法案落地和企业补库存正在进入运行轨道;疫苗研 发捷报频传提振市场信心,海外经济恢复预期持续强化,而经济恢复中供给恢复往 往慢于需求,全球再通胀交易正在出现,我们坚定看好当下全球风格切换的共振正 在开启。随经济复苏的确定性进一步提升,我们看好海外化工终端需求也将继续边 际改善,全球顺周期资产将继续迎来“估值修复”与“价值发现”。市场流动性和风 险偏好已经有所变化,展望 2021 年,我们更看重个股的绝对估值的安全性和业绩改 善的确定性,坚定看好顺周期、涨价、低库存品种及子行业龙头。我们建议继续关 注海内外需求边际继续改善、行业向龙头集中且集中度提升、现金流量健康、估值 较低的化工子行业龙头:聚氨酯、煤化工、氟化工、氨纶、粘胶、维生素、农药行 业等。2、 海外需求终将重走中国复苏之路,国内外需求复苏将带动化工行业全面高景气2.1、 以史为鉴,我们认为当前海外疫情发展情况类似于 2020 年 2 月份的 中国2020 年 2 月,我国采取严密防控疫情措施,最终有效的控制疫情扩散,经济相 应的快速复苏,如今部分海外国家采取“封国”等举措来控制疫情的进一步恶化。当前全球新冠疫情仍较为严重,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截至 2020 年 11 月 19 日,全球确诊新冠肺炎患者 5,532.69 万人,死亡 133.37 万人。2020 年 11 月, 欧洲疫情二次反复,多国封城、加强防疫措施。根据腾讯网报道,10 月 28 日,因疫 情加剧,法国总统宣布全境禁足,并再次封国。德国几乎在同一时间也宣布,11 月 2 日起全国封城一个月。10 月 30 日,比利时也宣布“封国”。比利时总理德克鲁 (Alexander De Croo)宣布,从 11 月 2 日开始至 12 月 13 日止,实施全国性的加强 封锁措施,维持宵禁。10 月 31 日晚,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宣布从 11 月 5 日起 英国英格兰地区开始实施第二次全面封锁,直至 12 月 2 日结束。部分国家采取较为 严格的“封国”举措,疫情使人们减少出行、消费,海外大部分产品需求受到较大 抑制。2020 年 2 月,中国大部分地区物流受阻,如今部分海外国家物流亦不通畅。根 据隆众资讯,目前部分国家、地区受疫情影响清关效率降低,港口压港严重,集装 箱往返周期拉长。从海外自中国的进口货物减少,导致国外到中国的集装箱减少, 配货成本增加。受疫情影响,部分国家、地区对到港的集装箱集中消毒及适度隔离 也加剧了箱子的短缺。海外运输受阻,海运价格大幅上涨。根据隆众资讯数据,2020 年 8-9 月份,中国到巴基斯坦卡拉奇港的小柜报价在 700-800 美金/柜,11 月中旬报 价大幅上涨至 3,600 美金/柜左右。9 月下旬中国到孟加拉大柜报价 1,100-1,250 美金/ 柜,11 月中旬报价升至 2,600 美金/柜左右;到巴西的大柜每周涨 300 美元/柜,近期 报价至 5,100 美金/柜左右;出口欧美的运费也从 2,000 美金/柜涨至 5,000-6,000 美金 /柜。2.2、 以史为鉴,我们认为海外需求将重走中国复苏之路2020 年 3 月以来,中国经济不断复苏,如今海外需求亦有所复苏。2020 年 1 月 底,新冠疫情在国内不断蔓延,各种经济活动陷入短暂停滞,生产和需求受到了较 大抑制。2020 年 2 月,PMI、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宏观数据达历史低位,化工品 库存高位,部分化工品生产行业开工率降低。3 月份以来,国内疫情逐渐受控,生产、 运输物流等逐渐恢复,经济逐渐复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 年 3 月以来,国 内生产秩序不断恢复,物流运输情况逐步好转,国内 PMI 连续 9 个月位于荣枯线以 上。与此同时国内社零总额也不断恢复,2020 年 10 月,我国社零总额为 38,576.5 亿元,已接近 2019 年同期水平,经济持续复苏。2020 年 4 月以来,欧美经济亦有所复苏。2020 年 4 月,新冠疫情在海外主要国 家蔓延,彼时美国和欧元区经济遭受重创,PMI 数据和零售销售额等宏观经济达历 史低位。随后美国和欧元区主要国家出台大规模经济刺激方案,同时随着海外疫情 日渐常态化,海外经济开始有所复苏。根据 Wind 数据,2020 年 4 月以来,美国和 欧元区 PMI 数据自低位反弹。2020 年 7 月-11 月,美国 PMI 数据已连续 5 个月处于 荣枯线之上。同时,自 2020 年 4 月以来,而美国和欧元区零售销售数据有所好转。整体来看,欧美宏观数据好转,经济逐渐呈现复苏趋势。新冠疫苗研发不断取得新进展,疫情终将过去。据美国 ABC 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1 月 18 日,辉瑞公司(Pfizer)及其合作伙伴生物科技公司(BioNTech)宣布, 经过大规模三期试验的最终分析,其新冠病毒疫苗有效性超过 95%,已达到关键的 安全性里程碑;11 月 20 日辉瑞公司在其官网宣布,公司与合作伙伴 BioNTech 已正 式向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提交了新冠疫苗的紧急使用授权申请。未来随着 疫苗研发成功上市,新冠疫情终将成为过去。一旦海外疫情进入常态化阶段,或者 疫苗上市疫情受到良好控制,我们预计未来海外需求将大幅复苏,重走中国复苏之路。2.3、 2021 年的需求边际改善主要来自于海外,布局全球化化工子行业国内外需求复苏共振,叠加“金九银十”缔造化工行业“高景气”行情。2020 年 8 月,国内疫情已得到良好控制,化工企业持续稳定生产。在强劲的国内需求及 海外需求复苏的同步拉动下,多数化工品库存开始逐渐下降,价格不断上涨。2020 年 9 月开始,部分化工品进入其传统的“金九银十”旺季,其需求进一步边际改善, 库存不足或高位大幅下降,价格大幅上涨,以下子行业表现尤为明显:粘胶短纤、 氨纶、聚酯等化纤产业链、环氧丙烷-聚醚产业链、PVC 行业和有机硅行业。在当下 海外需求受疫情影响,仅仅是初步复苏的情况下,已经大幅带动以上化工子行业“高 景气”行情。随着未来海外需求复苏叠加国内需求边际改善,我们预计需求的力量 将带动化工子行业进一步“全面高景气”,我们建议加紧布局粘胶短纤、氨纶、聚酯 等化纤产业链、醋酸、MDI 等子行业,买入复苏。中国纺织业已成为全球体量最大、最完备的产业体系。近年来,国内纺织市场 份额日渐饱满、人工成本不断上升,国内纺织企业盈利水平有所承压。叠加近年来 供给侧改革、环保趋严影响,部分落后纺织产能出清。而东南亚在经历了较长时间 动荡时期后,东南亚各国形成了和平发展共识,对外开放力度加大,人工成本较低。 目前全球纺织产业有向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国家转移的趋势。我国亦有部分纺织 企业出走,布局东南亚基地。受此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自 2015 年以来国内 纺织业出口交货值逐年下降。2020 年 2 月以来,受全球发生新冠疫情影响,纺织业 出口交货值更是同比大幅下降。但纺织工业仍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具有从原料供应、 设计研发,到纺织染加工、三大终端制造、运营零售的全产业链闭环生产的行业, 已成为全球体量最大、最完备的产业体系。中国化纤供应全球,我们预计 2021 年中国化纤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根据全 球纺织网数据,2018年中国纤维加工量达5,460万吨,占全球纤维加工总量的51.3%; 根据中国化纤工业协会数据,2019年中国化学纤维产量5,827万吨,同比增长16.28%。 我国化纤产业链在全球纺织价值产业链中的影响力持续增强。随着国内疫情受控良 好,经济逐渐复苏,自 2020 年 5 月以来,纺织业出口交货值同比降幅不断缩窄。10 月份以来,海外需求有所复苏。全球纺织业加紧生产秋冬纺织品,但彼时受印度新 冠疫情影响,无法承接大量海外纺织订单。在中国纺服行业正经历“最困难的一年” 时,部分印度纺织订单开始流向具有强大产能、纺织产业链完整的中国,上游的棉 花、化纤等价格持续上涨,足以证明中国纺织产业链仍为全球最大、最完备的产业 体系。美国房地产持续升温,我国纺织纱线及制品出口金额和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金 额持续复苏,看好 2021 年化纤行业迎来景气上行。虽然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美国 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但近半年以来美国房地产市场再度迎来强势崛起,新房和二手 房销售额快速增长。2020 年初新冠疫情发生初期,美国新房和二手房销售急剧下降, 并分别在 4 月和 5 月触底,5 月、6 月迎来强势反弹。根据美国商务部数据,7 月至 10 月美国新建住宅销售同比增速分别为 48.1%、41.8%、38.0%、41.5%,根据全美 地产经纪商协会数据,7 月至 10 月美国二手房销售同比增速分别为 8.7%、10.1%、 21.4%、26.6%。美国房地产市场异常火爆,主要是因为按揭贷款利率下降对住房销 售起到刺激作用。美国抵押贷款固定利率持续下降,根据 Wind 数据,当前 15 年期、 30 年期抵押贷款固定利率分别为 2.28%、2.72%,已经触及历史最低水平。美国房 地产高景气度将有效拉动家纺需求,进一步刺激上游原材料涤纶长丝、粘胶短纤和 氨纶等化纤原料需求复苏。从我国出口端来看,受益于海外防疫物资需求旺盛,3 月起我国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金额持续增长。随着全球疫情逐步缓解,防疫 物资需求下降,10 月最新数据显示,纺织纱线及制品出口增速较前期有所放缓。全 球经济生产活动逐步恢复正常,人们的消费诉求从必需品转向可选消费,全球主要 市场对服装的购买需求开始回升,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金额自 5 月触底后,6 月起迎 来修复,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截至 10 月累计同比下滑幅度明显缩窄至-8.6%。我们 预计,未来全球服装消费迎来回暖将明显带动化纤需求向上。海外复苏预期升温,叠加 RCEP 正式签署,我们看好 2021 年海外疫情缓解将 带动涤纶长丝行业迎来全面复苏。目前疫苗的顺利推进将有利于海外疫情得以有效 控制,欧美等地区经济复苏预期持续升温,纺服产业链将充分受益。此外,据腾讯 新闻报道,2020 年 11 月 15 日,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领导人会议在线 上举行,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至此全球最大自贸区正式 诞生,同时也翻开了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新的一页。RCEP 包括东盟十国,以及澳大 利亚、中国、日本、新西兰和韩国,以上 15 国之间采用双边两两出价的方式对货物 贸易自由化作出安排,协定生效后区域内 90%以上的货物贸易将最终实现零关税, 可以预见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效应的叠加将逐步释放 RCEP 的贸易创造效应,显著降低区域内贸易成本和产品价格,未来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纺服、家具、玩具等行 业的出口竞争力,中长期将有效提振我国纺服产业链的竞争力。我们看好海外需求复苏继续带动化纤行业景气上行。仅仅是 2020 年 5 月以来刚 刚复苏的海外需求,已经让化纤价格持续上涨,库存高位回落。未来随着海外需求 全面复苏,我们预计全球的纺织服装订单将大幅增加,而中国化纤产能目前已占据 世界化纤产能半壁江山,有且仅有中国有能力承接全球全面复苏的化纤需求,我们认为 2021 年化纤行情将继续景气上行。我们继续建议关注粘胶短纤、氨纶和聚酯产 业链。2.3.1、 粘胶短纤:盈利水平仅是初步修复,我们预计粘胶短纤真正的景气行情即将到来。2.3.2、 氨纶:供需错配行业基本面迎来拐点,供需错配格局或将持续到 2021 年年中。2.3.3、 涤纶长丝/涤纶工业丝:海外复苏预期持续升温,2021 年涤纶长丝具备较强 的向上弹性和修复韧性。2.3.4、 MDI:下游需求为 MDI 提供强有力支撑,2021 年 MDI 行业格局持续向好。2.3.5、 氟化工:萤石行业中长期前景仍然广阔,静待龙头引领三代制冷剂周期反转。2.3.6、 纯碱:下游需求将迎来边际改善,2021 年将维持供给紧平衡。2.3.7、 醋酸:下游 PTA 大幅扩增产能,2021 年醋酸或将供不应求。3、 疫情或将重塑全球化工供给格局,中国化工全球市占率将加速提升,中国化工龙头迎历史性发展机遇我国承接着全球化工产业的转移发展,在各子行业都呈现了全面赶超的态势, 中国有望重构全球化工及石化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国内化工龙头“全球化再 布局”开启快进键。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为农业、工业、建筑业以及服务业提供了大量原材料和产品。现阶段,全球 正在发生第四轮产业转移,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逐步从劳动密集型加工业 转向了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加工业,同时中国向东盟及其他中低收入经济体转移中低 端产业,并承接全球中高端产业。中国亦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基础设施领域 仍保持显著优势,可以通过公路、铁路或海运进行高效的货物运输。据联合国统计 司(UNSD)统计数据,中国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全球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连年 上升。2009 年中国制造业工业增加值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至 2018 年,中国制 造业工业增加值占全球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的 28.4%。根据 Cefic Chemdata International 数据,中国化工品销售额占世界化工品销售额的比重保持上升趋势,在 2009 年一举 超越欧盟成为世界第一。2018 年中国化工品销售额共计 11,980 亿欧元(约合 9,854 亿人民币),占世界化工品销售总额的 35.80%。近年来,我国承接着全球化工产业 的转移发展,在各子行业都呈现了全面赶超的态势:行业领军者万华化学位列《全 球化工企业 50 强名单》32 位;中国先正达排名全球农药行业第一;氟化工行业的东 岳集团和巨化股份,分别是全球第二代和第三代制冷剂最大企业;醋酸乙烯行业的 皖维高新、玻纤行业的中国巨石,产能均居全球第一位;氨纶行业的华峰氨纶和炭 黑行业的黑猫股份,均居全球第二位;钛白粉行业的龙蟒佰利也提升至全球第四位; 维生素行业的新和成、蛋氨酸行业的安迪苏、橡胶制品行业的玲珑轮胎、三力士和 圣奥股份等也都跻身于全球在该领域最具竞争力的企业。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推 进,全球工业持续向中国集中。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足已成全球经济增长“引 擎”,未来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将有望由“大国”向“强国”跨越,我们坚定看好中 国有望重构全球化工及石化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国内化工龙头“全球化再布 局”开启快进键。后市在政策指导下,我国化工行业将持续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 业升级、提高产能集中度,未来化工行业整体将向创新、安全、环保、质效等方向 进行高质量的联动性发展。我们坚定看好,疫情或将重塑全球化工供给格局,中国化工全球市占率将加速提升, 中国化工龙头迎历史性发展机遇。中国在全球化学品供应端的体量庞大:庞大且持续增 长的市场、稳固的产业链供应链基础、较优的要素配给和营商环境等,我国化工产业独 有的“全产业形态”、“全产业链”优势显著。“后疫情”时代,凭借全产业链、高效的产 业组织协同能力、强大的生产供应能力,我国化工企业稳步复工复产,并向全球源源不 断地输出卫生防疫物资。疫情后供需格局正在重塑,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动荡中正 在出现韧性和扩张能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足,已成全球经济增长“引擎”。中国 率先实现经济常态化运行,经济实现“V 形”反转,也将为疫情下的世界经济复苏及秩 序恢复注入信心。目前,我国正在推动形成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 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未来经济的推动作用。在严峻的国际形势和疫情形势下,中国石 油和化学工业面临着重大历史机遇并肩负着重大历史责任,将在全球市场复苏中扮演重 要角色。我们坚定看好,疫情或将重塑全球化工供给格局,中国化工全球市占率将加速 提升,中国化工龙头迎历史性发展机遇:在中国化工品产能逐渐提升、成本不断降低和 品质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全球化工品产能将持续向中国集中。我国多数化工子行业进入新一轮的产能周期投放/释放期,开启“强者恒强”的时代。一轮产能周期的持续时间大约是 7-11 年左右,主要经历“被动去产能-主动补产能-被动补 产能-主动去产能”四个阶段。产能周期同步或稍微领先于经济周期,并领先于固定资产 投资周期。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历了四轮产能周期。借供给侧改革东风,化工行 业老旧产能陆续淘汰出清,行业集中度提高并向头部集中。2017 年起,我国开启了第五 轮产能周期的底部和起点,特点是:1)在供给侧改革、设备更新换代周期的双重作用下, 存量产能进行了升级调整和布局优化。同时在 2016 年-2017 年间,化工企业去杠杆成效 显著;2)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角度来看,上游原材料行业的产能投放节奏有所放缓, 石化/化纤类行业的产能则迅速释放;3)大型的龙头企业凭借产业链优势、规模优势、 技术储备优势、资源优势等,其自我修复能力更强,盈利改善的速度和力度更快更大, 成为了产能投放的主体,甚至建立了高壁垒的“护城河”,新建项目进军高附加值、低周 期属性类的领域;4)当行业低谷来临,不具备成本、规模、安全、环保优势的中小企业 难以为继,将加速淘汰出清,而具有完善的产业链结构、突出的研发实力、规模效益显 著、抗周期能力优异的各子行业龙头,在产品价格不济、行业衰退周期中不仅可以自保 性经营,反而还会逆势扩充产能,或通过并购、重组、整合“小而散”产能份额等带来的 盈利增量,助力公司加速成长、业绩创新高;5)各地方、各级环境督查力度加大且多次 “回头看”,并继续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问题,违规建设、生产技术不达标、安全隐患突出 的化工企业将加速退出。2018 年-2019 年,我国多数化工子行业产能出清结束,已开启或即将开启新一轮的 产能周期投放/释放期。整体而言,2020 年上半年,受贸易摩擦、逆全球化、NCP 疫情 冲击等的影响,全球经济放缓,化工景气面临压力,化工品价格下行带动 PPI 同比跌幅 扩大;同时,多项化工新建项目被搁置,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水平仍处于底部区间, 但现已出现恢复趋势。从全球来看,全球化工行业资本开支将平稳增长。据 Statista 预测, 到 2023 年,全球化学工业资本支出总额预计将达到 2,390 亿美元。即使未来海外需求大幅复苏,海外化工巨头的开工、销售体系等或无法快速恢 复。2020 年全球发生新冠疫情,海外国家防疫不力,海外疫情持续蔓延,整体海外 需求受到较为明显压制,原油价格亦大幅下跌。根据卓创资讯数据,2019 年底 WTI 原油报 61.72 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报 68.16 美元/桶,2020 年 4 月 20 日,WTI 原油 一度下跌至-37.63 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也下跌至 25.57 美元/桶的历史低位。彼时拖 累多数化工品价格大幅下跌。疫情期间,化工企业开工、运输等方面亦受到一定的 冲击。受多种因素影响,海外化工企业业绩大幅下滑。根据时代周报数据,世界 500 强中的原油公司,2019 年的总利润较 2018 年下跌了 33%,其中 BP 的利润大幅下跌 了 57%。根据新浪财经报道,巴斯夫(BASF)2020 年第二季度销售额降低 12%, 为 127 亿欧元(约 150 亿美元);不计特殊项目的息税前收益为 2.26 亿欧元,较 2019 年第二季度下降 77%。赢创工业集团(Evonik)发布 2020 年第二季度财报:面对新 冠疫情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由于部分市场的需求明显疲软,公司第二季度销售额 与收益同比下降。销售额为 28.3 亿欧元(约 33.5 亿美元),下降 14%;调整后税息 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为 4.56 亿欧元,下降 19%。第二季度调整后净收益同比下降 30%,为 1.6 亿欧元。受业绩压力及需求疲弱影响,海外巨头频现裁员潮。 根据腾讯新闻网报道,9 月 22 日,全球最大的化工企业德国巴斯夫宣布,计划重新 调整其全球业务服务部,至 2022 年底将减员最多 2,000 人,2023 年起每年将节约 2 亿欧元左右。根据澎拜新闻报道,2020 年以来,瓦克化学、庄信万丰、PPG 工业、 陶氏化学、巴斯夫等化工企业相继宣布裁员计划。根据中国石化新闻网报道,11 月 23 日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表示将削减 1,900 个工作岗位,特别是其在休斯顿的办事 处。2021 年海外企业违约风险增加,中小化工企业或迎来破产潮。根据 FX168 财经 报社报道,2020 年 10 月份标普全球表示,在疫情冲击下许多欧美企业因无法正常运 营而陷入违约风险,预计未来 9 个月美国的企业违约率将从 6.2%升至 12.5%,欧洲 企业违约率将从 3.8%升至 8.5%。标普全球表示,收到降级警告的公司数量达到创纪 录的水平,以及信用质量的下降,违约率势将大幅上升。在此背景下,我们预计海 外中小型化工企业破产风险增加。另根据投天下报道,印度从 2020 年 3 月 24 日开 始进行全国封锁,并于下半年进入漫长的分阶段解封。一旦一些工厂被迫关停,恢 复生产并不容易。封锁一个月后,印度服装制造商协会(CMAI)公布的调查显示, 印度国内约 31%的服装工厂可能倒闭,约 250 万工人可能失去工作。2020 年海外化 工企业业绩承压,企业现金流断裂风险增加,加之化工巨头裁员潮频现,未来企业 违约风险增加,我们预计即使未来海外需求复苏,海外化工企业的开工率、销售体 系等无法快速恢复,企业产能扩张也将受到进一步抑制。纺服订单、有机硅订单内流开始印证“海外供给受扰”逻辑,未来生产经营稳 定的中国化工行业将充分受益于全球需求复苏。2020 年第二季度开始,中国疫情全 面受控,各行业企业开始正常生产,物流运输等全面恢复。随着国内需求逐渐复苏, 化工行业生产经营逐渐步入正轨,景气持续回暖。反观海外,疫情以来,海外供给 遭遇较大冲击,我们预计 2021 年海外供给或仍将无法全面恢复。1)海外装置开工 不稳,已有部分化工装置出现意外事故。例如,根据百川盈孚,2020 年 10 月份烯烃进口量同比下滑。除了海外装置计划内的检修以外,近期石脑油裂解装置故 障不断,加之受疫情影响,部分装置减产,导致烯烃进口量维持低位。2020 年 11 月初韩国 LG 装置意外停车,该装置重启时间或将延后至 2021 年初左右; 11 月 20 日,日本 JX 装置因故障而计划外停车,停车时间或将在 30 天以上。 我们预计受 2020 年海外装置开工不稳定影响,未来部分海外化工装置开工或仍将出现意外故障。建议关注甲醇、醋酸等子行业;2)受疫情影响,海外产能开工受阻, 无法承接大量订单。2020 年 5 月以来,海外需求有所复苏,但海外供给受疫情扰动 无法全面恢复生产,海外订单开始流入国内,部分化工产业链开启全面景气行情。 2020 年 10 月份以来,印度纺织厂商受疫情影响无法承接快速恢复的海外需求订单, 大量纺织订单流入国内进行生产,国内纺服织造产业链迎来了全面景气,上游化纤 原料充分受益。例如,根据 Wind 数据,涤纶短纤库存一度下降至负值,即存在订单超签现象。我们认为,此次印度纺服订单和有机硅订单内流,即是“海外供给受扰” 逻辑的印证。即使没有疫情到来,部分化工品海外装置年限较为久远,未来海外装置开工或 存变量。尽管曾经海外化工产业领先于中国,但部分化工品生产装置运行年限较为 久远,近年来频繁发生事故,又是遭遇不可抗力。我们认为,即使没有疫情,这些 化工品生产装置未来出现事故概率本就较大,容易造成全球产能供给扰动。例如, 海外醋酸装置运行年限较为久远,2018 年海外醋酸装置遭遇不可抗力,叠加彼时化 工行业高景气,根据 Wind 数据,醋酸价格一度上涨至 5,500 元/吨的历史高点。反观 中国,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业日渐强大,中国化工企业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及装 置、结合本土经验进行技改,又或是自主研发突破国外技术封锁等手段,部分化工 品生产技术开始领先世界,随后国内这些化工品产能开始持续扩张,甚至打造上下 游一体化相关配套设施,降低生产成本,凸显规模化生产优势,获取行业超额收益。 而国内如 MTO 装置、大型水煤浆装置、炼化一体化装置等,均是近年来新上的装 置,运行相对稳定。若未来海外装置出现意外事故或是较为严重的不可抗力,我们 预计国内化工企业将充分受益。另外,尽管部分国内化工子行业产能正在持续扩张, 但这些产能或处于计划阶段,亦或是处于建设阶段,亦或是处于产能爬坡阶段,短 时间内产能无法全面释放。我们建议继续关注醋酸行业,关注大炼化、尿素等出口 占比较大的化工子行业。疫情洗牌加速提升中国化工行业话语权,化工品订单内流或将可持续。考虑到 海外疫情形势反复,我们预计海外化工品供应恢复速度有限,我国化工品或将加速 扩大占全球市场占有率,中国化工产业将在未来海外需求复苏中充分受益。叠加全 球化工制造业向我国集中的大趋势,我们预计化工品订单内流并非短期不可持续事 件,全球化工行业经过此次疫情洗牌,国内化工供应链在世界化工产业的话语权将 大幅提升。3.1、 民营大炼化强势崛起,中国剑指全球第一大炼油国2020 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肆虐,造成石油需求锐减,全球范围内中国炼厂率 先强势复苏。由于我国疫情防控及时有效,根据卓创资讯数据,山东地炼开工负荷 于 2 月末触底,此后强势反弹,4 月初开工负荷恢复至 70%以上;主营炼厂开工负荷 于 4 月初触底,此后同样呈现强势的 V 型反弹。总体而言,我国炼厂在经历了 2020 年初新冠疫情的冲击后,4 月基本恢复产出。根据卓创资讯数据,截至 11 月末,主 营炼厂和山东地炼的工负荷分别为 74.33%和 74.93%,依旧维持在高位运行。而我国以外的炼厂却在持续遭受重创,永久性关闭加速。2020 年以来,在全球 疫情迅猛蔓延导致境外需求放缓、世界经济增速大幅下滑、主要经济体普遍低迷、 国际油价大幅波动并维持低位、北美飓风天气持续的背景下,国外石油及化工企业的销售、盈利能力、扩张能力更是遭受重创,大量欧美炼油厂正面临着永久关闭的 风险。然而,2020 年以来,在世界宏观经济环境变化、油价剧烈波动下,我国化工企 业均已体现出显著、持续的抗风险能力:得益于靠近快速增长的需求中心,塑料和 燃料需求给亚洲炼油厂带来了新的增长动能,中国炼油、炼化厂正在加速崛起。我 们看好全球炼油、炼厂的结构性调整将加速,中国的大型炼化项目陆续投产中,欧 美炼厂中装置年限长、单体小、竞争力差的炼油炼化装置将加速淘汰,国内化工龙 头“全球化再布局”开启快进键。受益于我国民营大炼化强势崛起,PX 进口依赖度快速下降。2019 年全球 PX 产 能大幅扩张,据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统计,2019 年全球 PX 产能为 5,770 万吨,产 量为 4,668 万吨,同比分别增长 12.6%和 3.9%。东北亚地区 PX 的供给和需求均居全 球首位,引领全球 PX 行业发展,截至 2019 年底,东北亚地区 PX 产能合计占比全 球产能的 63%,需求占比全球的 70%。其中,中国大陆地区的 PX 产能位列全球第 一,据百川盈孚统计,截至 2019 年底,中国大陆地区的产能为 2,053 万吨,占比全 球总产能的 36%,其次是韩国、印度、日本,产能分别为 993 万吨、587 万吨、399 万吨,分别占比全球产能的 17%、10%、7%。民营炼化企业快速崛起,成为我国 PX 供应的主力军。2014 年左右我国 PX 行业发展还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要由于我国 PX 行业进入门槛较高,对资金要求、抗风险能力及工艺技术均有严格要求;其次,PX 毒性的争议广受关注,也存在一定的民间阻力。我国 PX 行业在经历了多年的建设投 资沉寂期后,在 2019 年迎来投产高峰,2019 年国内新增 PX 产能合计达 1,075 万吨/ 年,同比增长 78%。恒力石化和浙石化两套超大型装置投产进一步打破了传统三桶 油主导的行业格局,截至目前,我国民营炼化企业的产能占比已超 50%,成为我国 PX 供应的主力军。目前国内 PX 供应仍存缺口,进口替代快速推进。我国一直以来是 PX 市场最大 的需求国,且需求增速较快。据卓创资讯统计,我国 2009 年 PX 的表观消费量为 817 万吨,2018 年已大幅提升至 2,662 万吨,2009-2018 年我国 PX 表观消费量的年均复 合增速为 14%。但是在 2009-2018 年我国 PX 项目上马速度较慢,这 9 年间我国 PX产量的年均复合增速仅为 8.6%,远低于需求增速,导致我国 PX 在供应上存在较大 缺口,进口依存度较高,据卓创资讯统计,2018 年我国 PX 进口依存度高达 60%左 右。2019 年,我国 PX 产能迎来较快增长,PX 产量也得以明显提升,据卓创资讯统 计,2019 年我国 PX 产量为 1,464 万吨,同比增长 43.1%,2019 年 PX 进口依存度也 下降至 50%左右,较 2018 年大幅下降 10%,我国 PX 产能的集中释放快速推动了 我国 PX 行业的进口替代进程。据百川盈孚和卓创资讯统计,未来 2 年左右我国将有 1,800 万吨 PX 项目投产, 全部投产后我国 PX 总产能将超 4,400 万吨。而 2009 年至 2019 年我国 PX 表观消费 量的年均复合增速为 14%左右,乐观假设 2020 年-2022 年我国 PX 表观消费量保持 10%左右的增速,可推算出 2022 年我国 PX 需求量约为 3,850 万吨,届时我国 PX 产 能将在实现自给自足的基础上出现产能过剩。随着本轮 PX 扩能高峰释放,世界 PX 格局也将迎来大变革,预计我国进口依赖度将进一步降低,东南亚、日韩、台湾地 区规模小、成本高、生产工艺较为落后的 PX 装置或将率先出局,我国将成为 PX-PTA 产业链第一大生产国。如果没有中国需求的支撑,日本 JX、韩国乐天化工、韩国 SK、 现代科斯莫石化公司等 PX 生产商的利润率或将进一步下滑。我们预计,在我国全产 业链民营大炼化快速崛起的同时,亚洲其他地区 PX 出口企业的开工率将遭受严峻挑 战,在炼油和芳烃综合利润率较低的地区,生产商关闭或整合产能的可能性会进一步加大。日本和韩国的 PX 出口商正在面临进退两难境地:继续争夺日益萎缩的 PX 出口市场,还是将芳烃原料转向规模大但是竞争更加激烈的汽油市场。在全球炼厂 的本轮激烈竞争和厮杀当中,我国民营大炼化具备全产业链(原油-PX-PTA-涤纶) 优势、装置先进的后发优势、规模化优势和成本优势,预计我国民营大炼化行业领 军者最终将脱颖而出。受益标的:恒力石化、荣盛石化。3.2、 醋酸:未来醋酸装置频繁故障检修、醋酸供给紧张或为常态国内外大部分醋酸装置装置年限较大,故障相对频发。2018 年由于醋酸海外装 置遭遇不可抗力,叠加彼时化工行业高景气,根据 Wind 数据,醋酸价格一度上涨至 5,500 元/吨。2019 年以来,仅恒力石化 35 万吨新装置从开工至 2020 年 11 月未曾检 修,国内醋酸装置意外故障亦相对较多。我们预计未来醋酸装置频繁故障检修、醋 酸供给紧张或为常态,将支撑未来醋酸价格进一步上涨。3.3、 代森锰锌:印度供应商交货迟缓,部分订单流入国内印度代森锰锌供应商受疫情影响交货迟缓,部分海外订单向国内转移。根据百 川盈孚数据,近期代森锰锌价格小幅上调 500 元/吨,目前代森锰锌 90%原粉主流上 海港提货价 20,500-21,000 元/吨,80%可湿粉上海港主流发到价至 19,000-19,500 元/ 吨。需求端,当前国外市场旺盛。但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印度供应商交货迟缓,部 分海外订单转向中国,国内库存低位。成本端,上游原料乙二胺等产品价格提涨, 支撑代森锰锌价格上涨。我们预计短期代森锰锌市场或存继续上调预期。目前利民 股份为全球代森锰锌龙头,拥有代森锰锌产能 3.5 万吨,子公司 1 万吨代森锰锌 DF 新产能有望于 2020 年 Q4 投产。目前印度厂商受疫情影响无法稳定供应代森锰锌, 造成全球代森锰锌供给扰动,订单流入国内,代森锰锌价格有所上涨。而利民股份 稳定生产,且利民股份代森锰锌新产能或即将投放,我们预计公司有望在未来海外 需求复苏中充分受益。……(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开源证券)如需完整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官网】。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试问海外市场知多少?DuangDuangDuang!这周新的市场报告来啦!现在将每周持续更新海外行业市场分析报告并倾囊相授,报告由OKCHEM精心整理,外文原版,涵盖海外不同国家的医药、涂料、塑胶、农化、食品加工、印染,等行业。希望帮助中国出口卖家更清晰的了解海外目标市场。医药行业2016白俄罗斯医药行业市场概况分析.pdf 2016俄罗斯医药行业市场概况分析.pdf2016年价值链报告(健康,药房和医疗设备).pdf2017俄罗斯医药行业市场概况分析.pdf 2017年第一季度阿根廷医药工业概况.pdf2017全球制药行业和健康数据分析.pdf2017欧洲医药行业数据分析.pdf印度制药的趋势和机遇.pdf2013-2020俄罗斯医药行业发展规划.pdf 2017土耳其医药产业投资.pdf 2018中国医药行业报告.pdf印度消毒碘酒市场分析.pdf涂料行业2017乌克兰涂料市场分析.pdf东南亚国家油漆涂料行业独立市场研究.pdf2018巴西油漆市场及概况和展望.pdf农化行业2013-2017俄罗斯有机肥市场概况分析.pdf2017巴西肥料投资分析与行业报告.pdf2019巴西肥料周报.pdf塑胶行业2017年欧洲塑料行业概况.pdf 2018土耳其塑料产业后续报告.pdf 2018印度塑料行业市场概况分析.pdf 越南塑料和塑料包装行业 - 机遇与挑战.pdf2017土耳其聚乙烯PE产业报告.pdf 2018-2020 泰国橡胶产业展望:天然橡胶处理.pdf食品加工行业2018年土耳其食品加工业概况.pdf2018巴西食品加工原料市场概况分析.pdf印度饲料添加剂市场报告.pdf2017俄罗斯食品添加剂行业发展前景分析.pdf印染行业印度染料市场分析.pdf其他2010-2020年阿根廷化工行业发展报告.pdf2012-2017印度化工五年计划.pdf2016年西班牙化工经济概况.pdf2016墨西哥化工行业市场分析.pdf2018德国化工行业市场分析.pdf2018年工业用化学品市场报告.pdf2018印度化学和石化工报告.pdf乌拉圭全国化工规模与近况.pdf 巴西化学市场报告 - 烧碱.pdf2016阿根廷化工行业报告.pdf2017巴西化工行业报告.pdf2018新加坡化工行业报告.pdf2019印度化工行业报告.pdf 每个市场都有每个市场的特色和各自的行情,获得准确的海外市场行业分析报告,可有助更好的了解海外市场抢夺先机~
“十四五”行业发展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石化和化工行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石化和化工行业“十四五”发展思路1.1“十三五”石化和化工行业发展成就与特色(一)“十三五”石化和化工行业取得的成就1)行业整体规模稳步发展2019年我国石化和化工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17万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10.56%,石化和化工行业利润总额5054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的8.2%。从行业利润率上来看,2016-2018年行业利润率连续增长后,2019年有所下降,2019年行业利润率4.5%,同比下降25%。石油和化工行业主营收入利润率5.45%,同比下降19.5%,其中:上游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主营收入利润率为14.8%,同比下降6%;石油加工业主营收入利润率2.4%,同比下降45.2%;化工行业主营收入利润率5.8%,同比下降15.8%。从分行业利润来看,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业、合成材料制造业利润总额最高。受2020年疫情影响,预计“十三五”时期我国石化化工行业将实现5%-6%的平均增速。2)去产能取得显著成绩。“十三五”期间,受供给侧改革推动,产业升级成效显著,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成绩显著。2015-2018年,石化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减少1947家。“十三五”期间,我国共淘汰落后炼油装置产能9175万吨/年,合成氨、尿素、氮肥、磷肥、电石、硫酸、农药原药等产能实现净减少,其中尿素、氮肥、电石产能分别减少1133万吨/年、465万吨/年、400万吨/年。“十三五”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成绩显著数据来源:石化和化工行业“十四五”规划指南3)技术创新水平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我国石化和化工行业的创新体系已经由社会第三方创新为主的体系逐渐形成了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实现了基础研究和市场需求有机结合。一批自主技术实现了工业化,多项自主技术开发技术取得突破。4)绿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15-2019年期间,炼油企业加氢裂化和加氢精制装置能力提高9%,丙烷脱氢产量占比提高4%,直接氧化法环氧丙烷和环氧氯丙烷清洁工艺已经或正在进入工业化;现代煤化工能耗持续下降;磷石膏综合利用水平提高7%;纯碱行业通过鼓励“精料”从源头减少污染产生;氯碱行业的膜法盐水精制、膜法脱硝、高密度自然循环膜(零)极距离子膜电解槽、干法乙炔、低汞触媒、100m3以上大型聚合釜、余热回收、盐酸深度脱吸、PVC聚合母液处理和电石渣综合利用等一批节能减排的新技术开始再行业内得到推广,国产化离子膜制造、氧阴极(ODC)电解槽、煤粉等离子制乙炔等国际尖端技术的研发稳步推进。行业提质增效明显数据来源:石化和化工行业“十四五”规划指南5)基础产业聚集发展水平提升。截至2019年底,全国石化化工产值已有约60%来自于化工园区或基地。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化工园区的规划、布局、建设和管理水平有明显提高,城市人口密集区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大江大河流域化工企业治理工作正在予以实施,全国化工园区标准化认定工作已经全面开展。6)化工新材料创新步伐加快①工程塑料和特种聚烯烃树脂产能规模迅速提升,聚碳酸酯、聚酰胺工程塑料、茂金属聚烯烃和高端EVA树脂规模化发展。特种合成胶和弹性体发展活跃。可降解材料发展得到关注;②2015-2019年,电子化学品行业平均年增长率17.5%,远高于同期6.4%左右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在工业经济中的领先作用进一步凸显;③我国在无机膜、水处理膜、特种分离膜、离子交换膜、锂电池隔膜、光学基膜、光伏用膜等领域均实现了一定的技术进步,国产产品市场占有率逐步扩大。7)国际合作稳步推进,多元化资本活跃①我国对外合作活跃,“十三五”期间建设了中东、东南亚、中亚俄罗斯和中东欧产能合作基地,促成了专利技术引进与合作、并购、投资、工程总承包等多个项目的实施落地;②专用化学品、合成材料、有机化学原料等出口增长较快,合计占化工行业出口交货值比重的49.1%,三年提升2.8个百分点。③民营企业涉足领域从基础化工产品、有机化工原料到石油化工,已遍布石化化工各个领域,已形成经济规模不等、专业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一些民营企业已跻身国家石化化工行业乃至世界石化行业领域前列。(二)“十三五”石化和化工行业存在的问题1)资源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原油价格中低位为常态,行业经济下行压力大;2)国际市场环境较复杂,部分产品出口受阻,国内消费市场需求升级,解决供给结构性短缺难度加大;3)石化产业链发展不均衡的矛盾显现,新一轮产能释放,同质化竞争苗头凸显,竞争加剧;4)现代煤化工升级示范项目推进缓慢。传统行业产能绩效水平偏低,结构优化任务重;5)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基础研究推动产业化进程慢;6)化工企业数量过多,集中度偏低,同质化现象较严重,领军企业少。化工园区数量过多,配套水平差异大;7)节能、环保和安全生产水平有待提高;8)产品应用研究弱,进入市场以大宗产品和基础通用料为主;在投资、生产经营和技术研发方面重产品、轻应用,定制化应用很低。1.2“十三五”石化和化工行业发展形势和行业特征分析(一)“十三五”石化和化工行业发展形势国际石化行业近期变化特征:增速放缓背景下,高端、差异化发展道路1)全球化学品市场继续增长,但增速减慢。2019年全球化学品产量增长1.2%,其中欧洲化学品产量下降了0.4%,亚洲地区,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化学品产量也出现下降;2)原油价格中低位运行,供需格局逐步转变。“十三五”后半期,国际能源价格持续推进再平衡的过程,保持在50-70美元/桶的中低位震荡。国际能源市场将会出现严重过剩的状况,进一步倒逼能源价格下跌;3)技术产业革新加剧竞争,推进高端差异化发展。美国页岩气革命使其成为全球低成本化学品生产基地。2018年美国化学工业实现310亿美元贸易顺差。中东化学工业也发生着深刻变化,随着乙烷供应量减少,产品差异化、高端化是主要转型发展方向。国内石化和化工行业现状:定制化生产及服务、基础研发应用有待继续增强1)价格下滑,影响行业经济效益。2019年,石化产品市场价格大幅波动,价格总水平在连续两年上涨后再度下降。然而,成本持续高位运行,全行业营收成本增幅3.1%,高出营业收入增幅1.8个百分点。2019年全行业营收增幅1.3%,行业利润总额降幅达到14.9%,其中油气开采利润+1.8%,炼油行业利润-42.1%,化学工业利润-13.9%。2019年,价格下降是影响行业效益的主要原因,主要产品价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乙二醇全年均价同比下降33.70%,乙烯、硫磺、甲醇价格分别下降29.3%、28.3%、25.4%。2019年主要石化产品产量增长数据来源:石化和化工行业“十四五”规划指南2019年能源及全球主要石化和化工产品消费数据来源:石化和化工行业“十四五”规划指南2019年主要化工产品价格下降数据来源:石化和化工行业“十四五”规划指南2)资源进口量较大,石化化工产品贸易逆差收窄。从进出口角度看,我国原油和天然气进口量大,逆差约2788亿美元;成品油出口增长较快,顺差约90亿美元;下游化工产品进出口逆差约52亿美元。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单体,属于化工产品中进口量和贸易逆差较大的品种。2019年,三类合计逆差506亿美元。由于进口量巨大,部分品种存在进口替代空间,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出口产品含量和价值需要提升。石油和化工行业2019年贸易顺差数据来源:石化和化工行业“十四五”规划指南2019主要合成材料供需平衡数据来源:石化和化工行业“十四五”规划指南石化和化工行业主要进口量变动(1)石化和化工行业主要出口量变动(2)3)我国化工企业数量多,与国际水平相比企业效益差距大。从2019年《财富》发布的世界500强榜单上看,中国企业上榜数量129家,首次数量上超越美国。但是中国企业存在大而不强的情况,从利润的角度看,上榜美国石化企业平均利润52.8亿美元,中国企业平均利润仅19.2亿美元,是美国上榜企业的36%。4)化工园区偏多,中小企业产业转移活跃,布局优化任重道远。我国园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化工园区发展呈现过热态势;②与园区规划缺乏统一协调;③产业雷同现象比较严重;④部分园区缺乏持续发展能力;⑤部分园区应急能力不足。5)产品定制化生产和服务、应用性研究偏弱,影响产品的市场拓展价值。①目前市场供需仍然存在结构性问题,供应侧生产能力大、产量高,但下游高端及定制化需求得不到满足。②目前进入市场终端产品特征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我国产品以大宗和中低端产品为主,多数品种解决了有无和多少的问题,但优劣的问题尚未解决。产品及牌号的原创性、引领性发展相对缺乏。投资、生产经营和技术研发策略以生产工艺为主导,关注规模、成本、产品指标等,但应用开发投入不足、用户体验重视不足。材料生产、加工装备、材料应用各领域相对脱钩,合成材料企业为终端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偏弱。(二)未来行业特征分析1)未来行业发展面临的宏观形势①全球石化行业变革带来冲击。目前全球工业价值链呈现收缩趋势,各国都在实现提高基础产品自给率,并通过高端产品打入国际市场。②资源结构变化、全球价格低迷推动全球石化格局重建。③疫情及保护主义加深对国际石化产品市场影响。④安全能源环保约束显著加强。2)未来发展所面临的行业特征:提升资源保障、原料多元化供应①我国油气资源对外依存高的态势仍将继续存在,需关注资源保障和原料多元化。②部分产能过剩仍将存在、提高生产效率任务艰巨。从2018年开工率看,多数重点产品开工率不足80%,目标2025年重要产品(除农药)开工率可以达到80%以上。③化工市场呈现强烈的差异化增长,高端化需求增强。从产品端来看,未来电子化学品和高性能纤维将保持10%以上的需求增长速度,高性能树脂、异戊橡胶、热塑性弹性体、聚氨酯、无机新材料、顺酐、功能性膜材料、苯酚、双酚A、高端聚烯烃、工程塑料、环氧乙烷、乙二酸、精细化工、氟硅树脂、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MDI等预计将有5%-10%的需求增速。2018-2025年市场需求增长速度(预测)④低碳产业发展的趋势增强,绿色环保要求趋严。首先,世界各国低碳产业发展趋势增强,氢能技术发展可能促进全球能源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其次,美国页岩油成本逐步降低,大量用于化工原料,中东轻烃、凝析油产量和出口增加。节能环保方面,水资源管理、节能减排要求更加严格,环评等对项目和化工工园区推进的制约将更加明显。⑤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约化发展程度。第一,要优化资源要素配置、集约要素投入、提高要素质量及要素组合方式的调整增加石化化工行业竞争力和效益。第二,要提升产业集中度和行业竞争力,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第三,化工园区已成为推动我国化工行业向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的重要途径。第四,在东部地区形成一批世界级石油化工基地和西部地区形成一批大型的煤炭深加工基地,将是我国石化化工行业实现集约化发展的重要标志。1.3“十四五”我国石化和化工行业发展思路(一)“十四五”石化和化工行业发展的总思路1)推进石化高质量发展,以“去产能、补短板”为核心,以“调结构、促升级”为主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新阶段。2)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不断优化。3)按照“重质轻量”的原则,着力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我国向石化化工产业强国迈进。(二)“十四五”石化和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协调发展(三)“十四五”石化和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原则:以强化提升石化产业、优化整合传统化工、大力发展化工信材料、升级完善新型煤化工、加速布局集约绿色发展作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导方向,推动我国石化和化工产业质量、生产效率和效益水准的转型升级,到2025年,我国石化和化工产业的基础和竞争优势将居世界前茅。(四)“十四五”石化和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任务1)更加突出绿色安全发展理念。鼓励采用低碳资源和绿色工艺,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环保性能,强化污染源头管控和末端治理相结合,建设安全物流体系,提升企业智能化管理水平。2)提高行业发展质量水平,满足市场的差别化需求。①解决产能过剩和同质化问题,淘汰低效产能。严格控制传统产能规模,规避基础行业产能同质化和重复建设。部分过剩和传统产品仍将控制产能,如炼油、氮肥、磷肥、纯碱、烧碱、电石、PVC、甲醇及下游产品、醋酸及下游产品、有机硅等行业;部分行业从原来短缺态势正呈现同质化过剩趋势,如乙烯及下游产品、丙烯及下游产品、芳烃及下游产品、乙二醇、ABS树脂等。②加快产品结构高端化升级,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应对国际竞争。3)促进企业结构优化,提高综合竞争力。企业应积极开展自身产业诊断工作、产业对标分析等研究工作。优化利用资源配置和能源分级措施,重视产业质量的评价,研究产品牌号和性能与市场发展的适应性,结合区域特点分析产业和环境、物流等外部条件,定位自身的特色产业、避免“大而全”和教条的按照产业链思路确定发展方向,规避同质化发展模式,应关注产业的价值链。4)提升布局科学化和集约化水平,实施部分产业战略转型。(五)“十四五”石化和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要点1)强化提升石化产业(炼油、烯烃、芳烃、有机原料)①整合炼油产能、优化烯烃产业、提高PX竞争力;②拓展原料多元化渠道,提升产业链价值空间;③科学把握新建炼化项目发展节奏、提升建设模式。2)升级完善新型煤化工(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醇醚燃料、煤炭分质利用)①推进煤基清洁能源产业升级,实现技术储备和产能储备一体化,助力国家能源体系高效发展;②科学把握煤制化学品进程,升级和优化建设方案。3)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工程塑料、高端聚烯烃塑料、高性能橡胶材料、聚氨酯材料、氟硅材料、高性能纤维、可降解材料、高吸水性材料、功能性膜材料、电子化学品等)①增加化工新材料产品的丰富度和高端化水平,打通“补短板”和“补空白”路径。②加大产品应用定制化服务力度。4)优化整合传统化工(化肥、农药、氯碱、纯碱、轮胎、涂料、染料、助剂等精细化工产品)传统产能加大力度实施产能整合、技术进步、节能降耗、绿色发展等新旧动能转化和升级。(六)“十四五”石化和化工行业规划实施措施1)去产能补短板提升供给质量①继续推进石化和化工淘汰落后产能(炼油、化肥、氯碱、传统精细化工、传统煤化工)。②稳妥推进石化原料多元化、低碳化发展。③提升煤基清洁能源保障能力。煤制油、煤制天然气和百万吨级高效低阶煤分质利用作为国家能源战略技术储备和产能储备,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优化煤制甲醇市场化能源供给,建立完善的甲醇能源经济体系。保证氢能产业可持续发展。④打通化工新材料高端化发展和补短板路径。解决部分化工新材料受限上游原料的问题,鼓励发展化工新材料的空白产品。⑤多渠道获取国际优质资源。2)调结构促升级提高产品和企业质量①推动石化行业控油增化工程。在确保油品供应充足、稳定的前提下有序推进部分炼厂降油增化转型,合理平衡油品、烯烃、芳烃三者之间的关系;②推进传统化工技术路线升级和产品结构优化:化肥、氯碱、电石法PVC、农药、染料、涂料等;③推进企业优化整合,提高集中度,培育领军企业;④优化化工产业布局,多措并举提升化工园区质量。3)培育新动能提升产业发展潜力。强化创新驱动,开发新技术,布局开发高端前沿新材料新产品。4)安全绿色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升清洁生产水平,推进节能低碳。严格危化品安全管理,加快危化品企业搬迁。5)化工行业走向国际,促进行业开放发展。①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走出去合作;②原料多元化,多路径获取低碳资源和中间原料;③鼓励石化企业、工程公司、制造企业“抱团出海”(中国工程公司和装备公司实力很强);④提升石化化工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加优势产品出口(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石化和化工行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第一章总论1.1项目总论1.2可研报告编制原则及依据1.3项目基本情况1.4建设工期1.5建设条件1.6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1.7结论和建议第二章项目背景、必要性2.1项目政策背景2.2项目行业背景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4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2.5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结论第三章市场分析及预测3.1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3.2我国石化和化工行业发展现状分析3.3项目SW0T分析3.4市场分析结论第四章项目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4.1场址现状4.2场址条件4.3建设条件4.4项目选址4.5结论第五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5.1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5.2建设目标和任务第六章建设方案6.1设计原则指导思想6.2基本原则6.3项目建设内容6.4核心工程设计方案第七章劳动安全及卫生7.1安全管理7.2安全制度7.3其它安全措施第八章项目组织管理8.1组织体系8.2管理模式8.3人员的来源和培训8.4质量控制第九章招标方案9.1编制依据9.2招标方案9.3招标应遵循的原则第十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0.1投资估算编制依据10.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0.3预备费10.4总投资估算第十一章财务分析11.1评价概述11.2编制原则11.3项目年营业收入估算11.4运营期年成本估算11.5税费11.6利润与利润分配11.7盈亏平衡分析11.8财务评价结论第十二章效益分析12.1经济效益12.2社会效益12.3生态效益第十三章项目风险分析13.1主要风险因素13.2项目风险的分析评估13.3风险防范对策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14.1结论14.2建议一、财务附表附表一: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附表二:流动资金估算表附表三: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附表四: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附表五: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附表六: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附表七:财务现金流量表服务流程:1.客户问询,双方初步沟通了解项目和服务概况;2.双方协商签订合同协议,约定主要撰写内容、保密注意事项、企业相关材料的提供方法、服务金额等;3.由项目方支付预付款(50%),本公司成立项目团队正式工作;4.项目团队交初稿,项目方可提出补充修改意见;5.项目方付清余款,项目团队向项目方交付报告电子版;另:提供甲级、乙级工程资信资质关联报告:石化和化工行业项目申请报告石化和化工行业项目建议书石化和化工行业项目商业计划书石化和化工行业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石化和化工行业项目节能评估报告石化和化工行业行业市场研究报告石化和化工行业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石化和化工行业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石化和化工行业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石化和化工行业项目资金筹措和融资平衡方案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1、 湿电子化学品是重要的电子信息材料之一1.1、 湿电子化学品的核心要素是超净、高纯及功能性 湿电子化学品是电子行业湿法制程的关键材料。湿电子化学品属于电子化学品 领域的一个分支,是微电子、光电子湿法工艺制程(主要包括湿法蚀刻、清洗、显 影、互联等)中使用的各种液体化工材料。超净高纯试剂是在通用试剂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纯度最高的试剂,其杂质含量较优级试剂低几个数量级。湿电子化学品是对 “电子级试剂”、“超净高纯化学试剂”更为合理准确的表达。国内的超净高纯试剂, 在国际上通称为工艺化学品(Process Chemicals), 在美国、欧洲和我国台湾地区称 为湿化学品(Wet Chemicals),是指主体成分纯度大于 99.99%,杂质离子和微粒数 符合严格要求的化学试剂,其纯度和洁净度对电子元器件的成品率、电性能和可靠 性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按照组成成分和应用工艺不同,湿电子化学品可分为通用性和功能性湿电子化 学品。通用湿电子化学品以超净高纯试剂为主,一般为单组份、单功能、被大量使 用的液体化学品,按照性质划分可分为:酸类、碱类、有机溶剂类和其他类。酸类 包括氢氟酸、硝酸、盐酸、硫酸、磷酸等;碱类包括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有机溶剂类包括甲醇、乙醇、异丙醇、丙酮、乙酸乙酯等;其他类包括双氧水等。 功能湿电子化学品指通过复配手段达到特殊功能、满足制造中特殊工艺需求的复配 类化学品,即在单一的超净高纯试剂(或多种超净高纯试剂的配合)基础上,加入 水、有机溶剂、螯合剂、表面活性剂混合而成的化学品。例如剥离液、显影液、蚀 刻液、清洗液等。由于多数功能湿电子化学品是复配的化学品,是混合物,它的理 化指标很难通过普通仪器定量检测,只能通过应用手段来评价其有效性。随着电子元器件制作要求的提高,相关行业应用对湿电子化学品纯度的要求也 不断提高。为了适应电子信息产业微处理工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趋势,并规范世 界超净高纯试剂的标准,国际半导体设备与材料组织(SEMI)将湿电子化学品按金 属杂质、控制粒径、颗粒个数和应用范围等指标制定国际等级分类标准。湿电子化 学品在各应用领域的产品标准有所不同,光伏太阳能电池领域一般只需要 G1 级水平; 平板显示和 LED 领域对湿电子化学品的等级要求为 G2、G3 水平;半导体领域中, 集成电路用湿电子化学品的纯度要求较高,基本集中在 G3、G4 水平,分立器件对 湿电子化学品纯度的要求低于集成电路,基本集中在 G2 级水平。一般认为,产生集 成电路断丝、短路等物理性故障的杂质分子大小为最小线宽的 1/10。因此随着集成 电路电线宽的尺寸减少,对工艺中所需的湿电子化学品纯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从 技术趋势上看,满足纳米级集成电路加工需求是超净高纯试剂今后发展方向之一。1.2、 湿电子化学品行业:上承基础化工,下接电子信息 1.2.1、 湿电子化学品位于电子信息产业链的前端 湿电子化学品位于电子信息产业偏中上游的材料领域。湿电子化学品上游是基 础化工产品,下游是电子信息产业(信息通讯、消费电子、家用电器、汽车电子、 LED、平板显示、太阳能电池、军工等领域)。湿电子化学品的生产工艺主要采用物 理的提纯技术及混配技术,将工业级的化工原料提纯为超净高纯化学试剂,并按照 特定的配方混配为具有特定功能性的化学试剂。湿电子化学品行业是精细化工和电 子信息行业交叉的领域,其行业特色充分融入了两大行业的自身特点,具有品种多、 质量要求高、对环境洁净度要求苛刻、产品更新换代快、产品附加值高、资金投入 量大等特点,是化工领域最具发展前景的领域之一。湿电子化学品对包装、运输的要求极高,行业具有一定的区域性。湿电子化学 品大多属于易燃、易爆、强腐蚀的危险品,所以不仅要求产品在贮存的有效期内杂 质及颗粒不能有明显的增加,而且要求包装后的产品在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对环境不 能有泄露的危险。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材料是高密度聚乙烯(HDPE)、四氟乙烯和氟 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聚四氟乙烯(PTFE)。 HDPE 对多数超净高纯试剂的 稳定性较好,而且易于加工,并具有适当的强度,因而它是超净高纯试剂包装容器 的首选材料,HDPE 的关键是与大多数酸、碱及有机溶剂都不发生反应,也不渗入 聚合物中。对于使用周期较长的管线、贮管、周转罐等,可采用 PFA 或 PTFE 材料 做内衬。超净高纯试剂在运输过程中极易受污染,同时对运输工具也有较高要求, 运输成本也较高。为了保证稳定供应高品质湿电子化学品,湿电子化学品生产企业 往往围绕下游制造业布局,以减少运输距离。湿电子化学品行业的区域性决定了其 发展水平与该地区的电子产业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生产者-使用者-废液处理者”构成湿电子化学品闭环交易新模式。湿电子化学 品的闭环交易模式在国外早有应用,通过引入高水平废液再生提炼纯化商,一方面 解决了化学品使用者的废液处理问题,另一方面也能相应降低化学品生产者的生产 成本,是较为先进的生产模式。随着国内液晶产业的发展,国内液晶面板厂商也开 始广泛采用该模式,如“江化微-中电熊猫-默克电子”的合作,江化微向中电熊猫供 应正胶剥离液,苏州默克将使用后的废液进行回收提纯处理,江化微采购该类回收 液,根据技术和功能性要求,添加部分新液后进行纯化、混配,实现再生利用、绿 色生产。江化微的闭环模式主要是由产品特点所决定:正胶剥离液为混配产品,生 产工艺具有独特性,因此即使是废液回收处理后,由于内部配比关系,回收液通过 再加工也只能被原生产企业和最终客户循环使用。1.2.2、 高技术壁垒赋予湿电子化学品较高的附加值 源于大宗:湿电子化学品的成本构成中原材料占比较高。湿电子化学品的原材 料种类较多,主要包括氢氟酸、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有机溶 剂等基础化工产品以及其他各类添加剂。湿电子化学品企业的成本构成呈现出“料 重工轻”的结构特点,直接材料成本占营业成本的比重普遍在 70%-90%,因此原材 料价格波动会对湿电子化学品的生产成本有较大影响。我国化学工业经过多年发展, 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化工工业体系,这使得我国基础化工原料品种齐全。从量上看, 湿电子化学品对上游原材料的采购占上游行业总体的供给比例非常小,上游原材料 供给较为充足。从价格上分析,基础化工受到上游基础原料产业如原油、煤炭及采 矿冶金、粮食等行业的影响,近几年价格有所波动。总体上看,湿电子化学品价值 占其下游电子产业链价值比重较低,同时产品技术等级越高,则产品的附加值越高, 企业的议价能力越强,所以原材料对湿电子化学品企业盈利水平的影响可控。不同于大宗:湿电子化学品的高附加值源于精密纯化与混配技术。湿电子化学 品是化学试剂中对纯度要求最高的领域,对生产的工艺流程、生产设备、生产的环 境控制、包装技术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具备较高的技术门槛。与工业级化学品的合 成工艺不同,湿电子化学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主要工艺为纯化工艺和配方工艺,该 两大关键技术工艺基本为精密控制下的物理反应过程,较少涉及化学反应过程,不存在高污染、高耗能的情况。同时,湿电子化学品的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直接对电 子元器件的功能构成重要影响,进而通过产业传导影响到终端整机产品的性能,因 此湿电子化学品具有附加值高的特点。以江化微为例,其超净高纯硝酸的平均售价 一般为 2,300-2,600 元/吨,而工业级纯化原料的价格一般为 1,200-1,500 元/吨,提纯 处理后的产品价值量显著提升。功能湿电子化学品的生产工艺更为复杂,除了提纯 外还有混配的过程,对产品的配方、制作参数的选择均十分考验生产商的技术实力 与生产经验。我们分别比较了江化微和润玛股份单酸、混酸产品的毛利率,可见混 配产品与单一纯化产品相比具备更高的盈利水平。(1)纯化工艺的核心是提纯技术和分析检测技术 分离纯化技术主要用于去除杂质,对化学品进行分离提纯以得到合格产品的过 程,其关键是针对不同产品的不同特性采取对应的提纯技术。目前国内外制备超净 高纯试剂常用的提纯技术主要有精馏、蒸馏、亚沸蒸馏、等温蒸馏、减压蒸馏、低 温蒸馏、升华、气体吸收、化学处理、树脂交换、膜处理等技术。不同的提纯技术 适应于不同产品的提纯工艺,有的提纯技术如亚沸蒸馏技术只能用于制备量少的产品,而有的提纯技术如气体吸收技术可以用于大规模的生产。检测分析技术是超净 高纯试剂质量控制的关键技术,根据不同的检测需要可以分为颗粒分析测试技术、 金属杂质分析测试技术、非金属分析测试技术等,目前分别发展到激光光散法、电 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离子色谱法。(2)混配工艺的关键在于配方,需要长期经验积累 混配工艺是将纯化成品经过检测后,再进行过滤、精密混配的工艺过程,混配 工艺是满足下游客户对湿电子化学品功能性要求的关键工艺之一。混配类产品的核 心在于配方,装置通用性强,满足一定条件下,产能可互相通用转换。而配方的形 成需要企业有丰富的行业经验,通过不断的调配、试制及测试才能完成,甚至还需 要对客户的技术工艺进行实地调研,才能实现满足客户需要的功能性产品的研发。 因此混配工艺高度依赖企业的技术和经验。1.2.3、 湿电子化学品盈利差异体现在产品等级不同 湿电子化学品跟随下游电子信息产业快速更新换代。湿电子化学品作为电子行 业的配套行业,与下游行业结合紧密,素有“一代材料、一代产品”之说。湿电子 化学品下游应用行业主要有半导体、光伏太阳能电池、LED、平板显示等,下游应 用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对湿电子化学品行业有较大的影响。由于电子产业发展速度 非常快,产品更新换代也很快。新产品的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都会发生变化,这就 要求湿电子化学品与之同步发展,以适应其不断推陈出新的需要。以集成电路制造 为例,根据摩尔定律,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 18 个月便会增加 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集成电路性能与半导体制程紧密联系,应用于集成电路 的湿电子化学品从 G2 等级发展至 G5 等级。产品等级与应用领域对湿电子化学品的盈利能力有较大影响。通用湿电子化学 品的定价模式主要为市场定价,高等级产品和功能湿电子化学品的议价能力较强, 以国际价格为参考并根据企业自身研发成本进行定价。成本方面,主要原材料均为 大宗商品,价格公允透明。因此,国内湿电子化学品厂商的盈利差异主要体现在产 品等级与应用领域的不同。目前,我国湿电子化学品应用领域主要分为三大类,即 半导体市场、光伏市场、平板显示器市场。整体而言,半导体市场对湿电子化学品 生产商的技术实力与生产经验要求最高,故该领域竞争激烈程度相对较低,毛利率 最高。光伏太阳能领域对产品纯度要求低,进入壁垒低,毛利率较低。以江化微为 例, 2019年半导体芯片、显示面板、太阳能电池三大市场的产品毛利率分别为41.47%、 23.58%、27.34%,受产品竞争加剧以及面板价格下滑的影响,显示面板用湿电子化 学品的利润空间有所压缩,毛利率较 2018 年减少 6.27%。认证采购模式使湿电子化学品具备一定的客户壁垒。湿电子化学品有技术要求 高、功能性强、产品随电子行业更新快等特点,且产品品质对下游电子产品的质量 和效率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下游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对湿电子化学品供应商的 质量和供货能力十分重视,常采用认证采购的模式,需要通过送样检验、技术研讨、 信息回馈、技术改进、小批试做、大批量供货、售后服务评价等严格的筛选流程, 而在大尺寸面板,半导体集成电路等高端领域要求更加严格。同时,湿电子化学品 尽管在下游电子元器件中成本占比很小,因此一旦与下游企业合作,就会形成稳定 的合作关系,这会对新进入者形成较高的客户壁垒。 2、 三大应用领域齐发力,湿电子化学品需求持续增长2.1、 半导体:大尺寸晶圆厂投产拉动湿电子化学品需求 2.1.1、 湿电子化学品在晶圆加工中充当清洗和蚀刻功效 湿电子化学品主要有清洗和蚀刻两大类用途。湿电子化学品在半导体制造领域 的应用,主要在集成电路和分立器件制造用晶圆的加工方面,还包括晶圆加工前的 硅片加工以及后端的封装测试环节。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十分复杂,大体上可以分 为光刻(Lithograph)、 蚀刻(Etch)、氧化(Oxidation)、薄膜(Thin film)、化学机械平坦化研磨(CMP)、扩散(DIFF)等几个部分,其中光刻、蚀刻以及辅助性的清 洗/表面预处理工序均需要湿电子化学品参与,具体包括曝光后光刻胶的剥离、灰化 残留物的去除、本征氧化物的去除,还有选择性蚀刻。(1)清洗在集成电路生产中,约有 20%的工序与晶圆清洗有关。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的 晶圆清洗是指在氧化、光刻、外延、扩散和引线蒸发等工序之前,采用物理或化学 的方法去除硅片表面的杂质,以得到符合清洁度要求的硅片的过程。晶圆表面的污 染物,如颗粒、有机杂质、金属离子等以物理吸附或化学吸附的方式存在于硅片表 面或自身氧化膜中,晶片生产每一道工序存在的潜在污染,都有可能导致缺陷的产 生和器件的失效,晶圆清洗要求既能去除各类杂质,又不损坏套片。晶圆清洗不同 工序的清洗要求和目的也是各不相同的,这就必须采取各种不同的清洗方法和技术 手段,以达到清洗的目的。湿法化学清洗技术在硅片表面清洗中仍处于主导地位。半导体硅片清洗可分为 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化学清洗又可分为湿法化学清洗和干法化学清洗。尽管干法 工艺不断发展,且在某些应用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大多数晶圆清洗工艺还是湿 法,即利用各种化学试剂和有机溶剂与吸附在被清洗物体表面上的杂质及油污发生 化学反应或溶解作用,通常在批浸没或批喷雾系统内对晶圆进行处理,当然还包括 日益广泛使用的单晶圆清洗方法。目前湿法化学清洗技术的趋势是使用更稀释的化 学溶液,辅之以某种形式的机械能,如超声波或喷射式喷雾处理等。晶圆湿法化学 清洗中所用湿法化学品根据工艺不同及加工品质要求的差异,所用的湿法化学品的 品种也不同。一般将充当晶圆清洗作用的湿法化学品其划分为四类品种,即碱性类 溶液、酸性类溶液、SPM 清洗剂、稀释 HF 清洗剂(DHF)。(2)光刻和蚀刻光刻和蚀刻占芯片制造时间的 40%-50%,占制造成本的 30%。在集成电路的 制造过程中,晶圆厂需要在晶圆上做出极微细的图案,而这些微细图案最主要的形 成方式是使用光刻和蚀刻技术。光刻是利用照相技术将掩膜板上图形转移到晶片上 光刻胶层的过程,包括基片前处理、涂胶、前烘、曝光、后烘、显影等步骤。蚀刻 是继光刻之后的又一关键工艺,将光刻技术所产生的光阻图案,无论是线面或是孔 洞,准确无误地转移到光阻底下的材质上以形成整个积体电路所应有的复杂架构。光刻工序中,基片前处理、匀胶、显影和剥离步骤需要使用湿电子化学品。光 刻所涉及到的光刻胶配套试剂包括用于光刻胶稀释用溶剂、涂胶前用于基片表面处 理的表面处理剂(如六甲基二硅胺烷)、曝光之后的显影剂(四甲基氢氧化铵水溶液)、 去除基片上残余光刻胶的去胶剂(包括硫酸、过氧化氢、N-甲基吡咯烷酮及混合有 机溶剂组成的去胶剂、剥离液等)。蚀刻技术可大略分为湿式蚀刻和干式蚀刻两种,湿式蚀刻技术是最早发展起来 的,目前还是半导体制造中得到广泛应用的蚀刻技术。湿式蚀刻通过特定的溶液与 需要蚀刻的薄膜材料发生化学反应,除去光刻胶未覆盖区域的薄膜,其优点是操作 简便、成本低廉、用时短以及高可靠性,选择合适的化学试剂,湿式蚀刻相比干式 蚀刻具有更高的选择性;湿式蚀刻的缺点是存在侧向腐蚀(钻蚀)的现象,进而导 致图形线宽失真。整体而言,湿式蚀刻因其可精确控制薄膜的去除和对原材料的低 损耗,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将无法取代。湿式蚀刻的机制,一般是利用氧化剂将蚀 刻材料氧化,再利用适当的酸将氧化后的材料溶解于水中。另外,为了让蚀刻的速 率延长湿电子化学品的使用时间,常会在蚀刻液中加入活性剂及缓冲液来维持蚀刻 溶液的稳定。湿式蚀刻在半导体制程,可用于硅的蚀刻(多采用混合酸蚀刻液,混 合酸由氢氟酸、硝酸、醋酸组成)、二氧化硅的蚀刻(多采用氟化铵与氢氟酸的混合 液)、氮化硅的蚀刻(多用磷酸蚀刻)、金属(Al、Al-Si)蚀刻(常采用磷酸+硝酸+ 醋酸蚀刻液)、有机材料蚀刻(常采用四甲基氢氧化铵液)。湿法蚀刻和湿法清洗从本质和原理来看有相同之处。从本质来讲,选用的化学 药液的种类和浓度以及应用的场合决定了到底是蚀刻还是清洗。一般而言强酸强碱 用于蚀刻,如高浓度氢氟酸(49%),磷酸(70%)等。低浓度酸碱用于清洗,如水 和氢氟酸体积比为 500: 1 的混合溶液,低浓度氨水和双氧水混合液等。从原理上讲, 湿法清洗也就是轻微的湿法蚀刻。以传统的 RCA 清洗为例,在清洗过程中晶圆表面材料会被氨水腐蚀掉一部分,然后通过电性排斥的原理去除污染颗粒,从而达到清 洗晶圆表面的目的。机台设备方面,湿法蚀刻和清洗均可分为槽式蚀刻(清洗)和 单片独刻(清洗),槽式机台一次性能处理 50 片晶圆,产量较大,它采用浸泡的方 式,整个过程中晶圆不断旋转。槽式蚀刻(清洗)的优点是湿电子化学品消耗较低, WPH(wafer per hour)高,蚀刻均匀性较好。2.1.2、 2020 年国内半导体用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 45 万吨 近两年中国大陆晶圆厂进入投产高峰期。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新兴产业, 计算机、消费电子、通信等产业规模将持续增长,大大拉动了对上游集成电路需求, 同时,国家信息安全战略层面不断加大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我国半导 体市场持续快速增长。2017 年以来,中国大陆晶圆厂进入投产高峰期,根据中国半 导体行业协会数据,2019 年国内 IC 制造业产值突破 2,000 亿元,近五年复合增速达 24.28%。2018 年国内 12 英寸、8 英寸、6 英寸晶圆平均产能分别为 80.4 万片/月、 86.4 万片/月、73.8 万片/月,中国电子材料协会预计,随着多座半导体十二英寸厂投 产,2019 年国内 12 英寸晶圆平均产能将达到 127.5 万片/月,2020 年国内 12 英寸晶 圆平均产能将达到 150 万片/月。12 英寸晶圆加工主导半导体用湿电子化学品需求。12 英寸晶圆面积是 8 英寸晶 圆的两倍,但其制造过程中使用的湿电子化学品达 239.82 吨/万片,是 8 寸晶圆消耗 量的 4.6 倍,6 寸晶圆消耗量的 7.9 倍,我们测算 2018 年我国 6 英寸及以上晶圆生产 中消耗各类湿电子化学品总量约为 28.27 万吨,其中 12 英寸的半导体晶圆生产线消 耗湿电子化学品 20.98 万吨,约占总消耗量的 74.22%。如果再加上 6 英寸以下半导 体晶圆生产线所消耗的湿电子化学品,以及半导体晶圆加工前的硅片加工用湿电子 化学品,我们预计 2018 年我国半导体生产所需湿电子化学品超过 30 万吨。硫酸、双氧水是半导体晶圆加工中需求量最大的两个品种。从具体产品种类看, 2018 年我国晶圆加工用硫酸、双氧水、氨水、氢氟酸、硝酸的消耗量分别为 8.88 万 吨、8.11 万吨、2.29 万吨、1.56 万吨、1.10 万吨,用量最大的硫酸、双氧水主要用 于前道工序的清洗;功能湿电子化学品中,显影液、蚀刻液、剥离液的用量分别为 2.91 万吨、1.52 万吨、0.47 万吨,显影液主要为四甲基氢氧化铵显影液。2020 年国内半导体行业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有望达 45 万吨。半导体产业规模在国 内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对湿电子化学品的需求也将保持较高景气。2018-2020 年我国 新增 11 条 12 英寸晶圆生产线和 5 条 8 英寸晶圆生产线, 2020 年国内 12 英寸晶圆产 能将达到 150 万片/月,较 2018 年提升近 70 万片/月,按照 80%的产能利用率,我们 测算新增 12 英寸晶圆产量会带来湿化学品需求增量 16.02 万吨,再加上其他尺寸晶 圆扩产以及硅片加工的需求,我们预计 2020 年半导体行业对湿电子化学品的需求量 约为 45 万吨,并且未来三年将保持 15%以上的增速。制程节点的突破将对湿电子化学品等级提出更高要求。光刻工艺一直是现代集 成电路领域最大的难题,在 1965 年摩尔定律提出后,半导体产业一直以 18 个月为 周期升级半导体工艺,节点制程从 1000 nm 演变到了如今的 7 nm,2019 年三星发布 了新一代 3 nm GAA(闸极全环),台积电宣布正式启动 2 nm 工艺的研发。因此晶圆 代工厂在选择湿电子化学品时,会对其纯度提出更高要求。目前,8 英寸晶圆生产使 用的是 G3、G4 等级湿电子化学品,12 英寸晶圆由于加工方式的改变,对湿电子化 学用量大幅增加,并对湿电子化学品的等级提出更高的要求,普遍需要 G4-G5 等级。 随着集成电路制程节点的突破,G4、G5 高等级湿电子化学品需求占比将逐渐升高。 而国内湿电子化学品达到国际标准且具有一定生产量的 30 多家企业中,技术水平多 集中在 G3 以下(国产化率 80%),G3 及以上的湿电子化学品国产化率仅约为 10%。2.2、 平板显示:大陆面板产业崛起带动湿电子化学品需求增长 2.2.1、 湿电子化学品用于面板制造的显影、蚀刻、清洗等工序 薄膜晶体管是LCD和AMOLED中的重要部件。面板显示行业中两大主流技术, TFT-LCD 和 AMOLED,其制造过程均可分为三大阶段:前段阵列工序(Array)、中 段成盒工序(Cell)以及后段模块组装工序(Mole), 薄膜晶体管(TFT)在两大 显示技术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TFT 在 LCD 中充当电路开关的作用,用来控制液 晶显示;AMOLED 全称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TFT 就是这个“主动矩阵”,即 用晶体管控制的开关矩阵。一片表面平滑、没有任何杂质的玻璃基板,制成可用的 薄膜电晶体,需要重复清洗、镀膜、上光阻、曝光、显影、蚀刻、去光阻等过程, 即 Array 制程。相较于传统非晶硅(a-Si)TFT-LCD 的 Array 制程,OLED 采用低温 多晶硅(LTPS) TFT 作为基板,因此其具体工序及所用湿电子化学品种类有所差异。湿电子化学品主要应用于显示面板制造中Array制程的显影、光刻(蚀刻-剥离) 、 清洗工序。显示面板的前段 Array 制程与晶圆加工相似,不同的是 Array 将薄膜晶体 管制作于玻璃上,而非硅晶圆上。光刻技术是 Array 制程中最为核心的内容,通过带 有目标图形的掩模版对涂有光刻胶的 ITO 玻璃进行曝光,受光部分可经显影液溶解,再将露出的ITO膜层去除并剥离多余的光刻胶,便能得到带有目标图形的ITO玻璃。 湿电子化学品是面板制造中关键的基础材料,基板上颗粒和有机物的清洗、光刻胶 的显影和去除、电极的蚀刻等工序都需要特定的湿电子化学品的参与。(1)清洗面板制造过程中,会经过多次玻璃基板、镀膜玻璃清洗工序,需要湿电子化学 品的参与。如所使用的玻璃基板在受入前使用湿电子化学品对其清洗干净;在溅镀 ITO 导电膜之前的清洗加工;在涂敷光刻胶等之前都要采用湿电子化学品对玻璃基 板进行清洗,以保证对微小颗粒以及所有的无机、有机污染物清除干净,达到所需 要的洁净精度的要求。清洗工序贯穿于 Array 的整个制程过程,对平板显示的成品率 有十分重要的影响。(2)显影光刻胶显影,即通过显影液将经过曝光部分的光刻胶溶解,从而将图形从光罩 转移到光刻胶涂层上。常用的显影液有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氢氧化钾(KOH) 等,最常用的是 TMAH,它的纯度高,金属离子含量低,显影清洗后基本不留金属 痕迹,显影效果也非 KOH 所能比。杭州格林达是国内显示面板显影液的主要生产供 应厂商,其电子级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产品在全球市场约占 25%的份额。(3)蚀刻蚀刻工艺分为两种,干法蚀刻和湿法蚀刻,面板制作多采用湿法蚀刻。湿法蚀 刻指的是利用湿电子化学品通过化学反应进行蚀刻的方法。主要包括 Mo/Al 蚀刻液 (又称铝蚀刻液)、Cu 蚀刻液、ITO 蚀刻液三种。Mo/Al 蚀刻液用于 Array 工艺中钼 /铝金属层的蚀刻,主要组分是磷酸、硝酸、醋酸及添加剂(硝酸钾、氯化钾)。Cu 蚀刻液是由双氧水加添加剂构成的,用在铜电极存在的面板对铜金属层的蚀刻工序 中,这是一种较新的制造工艺,京东方、中电熊猫、华星光电已有使用铜电极的高 世代线投产,使用的也是铜蚀刻液。ITO 蚀刻液用于面板导电膜氧化铟锡(ITO)的 蚀刻,目前,市场上的 ITO 蚀刻液主要为草酸系和无机酸锡,无机酸系一般是硝酸 (或醋酸)、硫酸、添加剂和水的混合溶液。(4)剥离TFT-LCD 制作用的剥离液,是用于去除金属电镀或蚀刻加工完成后的光刻胶和 残留物质,同时防止对下面的衬底层造成损坏,剥离液的配方还必须符合剥离工艺。TFT-LCD 面板剥离液以有机溶剂型为主,主要成分是 DMSO 和 MEA。但有机溶剂 污染大、成本高,水系剥离液前景更加广阔。江化微已经自主研发出了水系剥离液, 剥离效果良好,达到了国外大公司产品水平,目前已大量使用在国内中小尺寸及高 世代面板 G6 线上。(5)面板薄化轻薄是显示器发展的主流趋势,高世代生产线相继投入到薄型化产品的生产中。 其中单片玻璃的厚度从流行的 0.7t、0.63t 逐步薄化为 0.5t、0.4t 甚至 0.3t 以下的玻璃 基板生产的产品都已得到了生产。玻璃基板的薄化工艺分为两种,化学蚀刻和物理 研磨,目前化学蚀刻是 TFT-LCD 业界主流工艺方式,即利用氢氟酸与基板材料二氧 化硅发生化学反应并使其溶解的原理,对面板表面进行咬蚀,将面板厚度变薄,达 到工艺要求的玻璃基板的厚度。2.2.2、 2020 年国内平板显示用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 69 万吨 面板行业两大趋势:全球产能向中国大陆转移,小尺寸OLED渗透率快速提升。 根据 Wind 数据,2015-2019 年全球 LCD 面板出货量整体保持平稳,2019 年出货量 为 1.44 亿片,同比略微下降 0.43%;但大尺寸 LCD 面板出货面积仍稳步增长,2019 年同比增长 5.21%。全球面板产业呈现向中国大陆转移的趋势,2016 年中国大陆面 板厂商出货量首次超越中国台湾地区的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二,2017 年底国内面板 产能首次超过韩国位居全球第一, 2019年国内面板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超40%。 IHS Markit 预计,到 2023 年中国大陆的面板出货量占全球的出货量比例将进一步提升, 将占全球总产能的 55%。相较于 LCD 面板,OLED 作为一种新型显示面板,具备厚 度小、可弯曲、色彩对比度高等优点,在智能手机等小尺寸应用领域实现渗透率的 快速提升。根据 CINNO Research 数据,2018 年全球 OLED 智能手机销量 3.70 亿部, 渗透率达到 26.3%。由于柔性 AMOLED 工艺的成熟、成本将接近 LCD,OLED 在智 能手机市场将逐渐取代 LCD 成为共识,CINNO Research 预计 OLED 手机渗透率在 2024 年将达到 69.1%。中国大陆面板产业崛起,推动国内湿电子化学品需求增长提速。截至 2018 年底, 中国大陆已经建成投产的 LCD、OLED 面板生产线产能分别为 1.13 亿平米、201.80 万平米。由于 OLED 面板对洁净度的更高要求以及蚀刻工艺的差别,同等面积 OLED 面板制造所需要的湿电子化学品用量比 LCD 更多。根据湿电子化学行业协会数据, 单位面积 OLED 消耗的湿电子化学品量约是 LCD 面板的 7 倍。随着多个高世代及 OLED 面板陆续产线,国内平板显示用湿电子化学品的需求不断增加。2018 年我国 LCD 面板、OLED 面板用湿电子化学品的消耗量分别为 29.68 万吨、4.40 万吨,同 比增长 13.95%、119.61%。从具体产品种类看,剥离液和 Al 蚀刻液是 LCD 面板制 造中用量最大的两个品种,2018 年国内消耗量分别为 9.28 万吨和 4.86 万吨,而 Cu 电极工艺的发展有望带来 Cu 蚀刻液的用量大幅增长;OLED 面板制造中,剥离液和 显影液的用量占比最高,2018 年国内消耗量分别为 1.93 万吨、1.16 万吨。2020 年国内平板显示行业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有望达 69 万吨。京东方、华星 光电、中电熊猫等多条高世代面板产线建成投产,将进一步增加湿电子化学品的配 套需求。根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 2020 年中国大陆 LCD 面板、 OLED 面板产能分别达 1.69 亿平米、1509 万平米。按照 80%的产能利用率,我们测算 2020 年 LCD、OLED 面板制造对湿电子化学品的需求量分别达 42 万吨、27 万吨,行业 总需求为 69万吨, 2014-2020 年复合增长率为 28.15%,我们预计未来三年将保持 25% 以上的增速。随着平板显示向高世代发展趋势的加快,对产品的良品率、稳定性、 分辨率以及反应时间会有越来越高的要求,相应对高世代线用湿电子化学品提出越 来越高的要求。2.1、 太阳能电池:光伏平价上网打开湿电子化学品长期空间 2.1.1、 湿电子化学品用于太阳能电池片的制绒、清洗、蚀刻工序 湿电子化学品主要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片制造的制绒、清洗及蚀刻。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的基础是半导体 P-N 结的光伏效应,晶硅太阳能电池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 电池,其基本结构是在 P 型晶体硅材料上通过扩散等技术形成 N 型半导体层,组成 P-N 结;在 N 型半导体表面制备绒面结构和减反射层,然后是金属电极,而在 P 型 半导体上直接制备背面金属接触。太阳能电池片制造的主要工艺步骤包括:绒面制 备、P-N 结制备、铝背场制备、正面和背面金属接触以及减反射层沉积。晶硅太阳 能电池片制程中所用湿电子化学品,主要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片的制绒、清洗及蚀刻, 其中制绒加工部分的湿电子化学品用量占总消耗量的 60%-70%。(1)制绒由于太阳能电池硅片切割过程中的线切作用,硅片表面往往存在 10-20 微米的损 失层,因此制备太阳能电池时需利用化学腐蚀去除这层机械损伤层,并进行硅片表 面织构化,即制绒。通过化学腐蚀在硅片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结构,延长光在电池 表面的传播路径,减少光反射造成的光损失,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对光的吸收效率。 同时,绒面也能对后续组件封装的光匹配有比较大的帮助,可减少组件封装的损耗。单晶硅采用的碱处理制绒,多晶硅采用的酸处理制绒。目前,晶体硅太阳能电 池的绒面一般是通过化学腐蚀方法制作完成。针对不同硅片类型,有两种不同的化 学液体系的制绒工艺,过程中使用的碱/酸处理剂,以及配合使用的清洗剂,都属于 湿电子化学品范畴。单晶太阳能电池片的制绒加工,是利用单晶片各向异性的腐蚀 特性由强碱对硅片表面进行一系列的腐蚀,形成似金字塔状的绒面,所用处理剂为 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异丙醇(或乙醇)、硅酸钠、绒面添加剂等;多晶硅片的 制绒加工,是利用强腐蚀性酸混合液的各向同性的腐蚀特性对硅片表面进行腐蚀, 所用的主要处理剂为硝酸、氢氟酸以及添加剂。多晶硅制绒还有机械刻槽、反应离 子腐蚀(RIE)等其他方法,但机械刻槽要求硅片厚度在 200 微米以上,RIE 设备复 杂且昂贵,相对来说,酸性腐蚀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仍是大多数公司的选择。(2)清洗太阳能电池片清洗加工,一般思路是首先去除硅片表面的有机沾污,因为有机 物会遮盖部分硅片表面,从而使氧化膜和与之相关的沾污难以去除;然后溶解氧化 膜,因为氧化层是“沾污陷阱”,也会引入外延缺陷;最后再去除颗粒、金属等沾污。 因此太阳能电池片的典型清洗的工艺顺序为:去分子(超声清洗)→去离子→去原 子→去离子→水冲洗。根据清洗杂质的类型不同,清洗过程中使用的湿电子化学品 也有所不同。(3)蚀刻经过扩散工序后,硅片表面、背面、周边会形成 N 型层,若不去除边缘的 N 型 层,制成的电池片会因为边缘漏电而无法使用。扩散过程中,硅片表面形成了一层 磷硅玻璃(PSG),磷硅玻璃不导电,为了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减少光的反射,在 沉积减反射膜之前,必须把磷硅玻璃腐蚀掉。太阳能电池片的蚀刻工艺也分为干法 和湿法两种,湿法蚀刻应用较多。湿法蚀刻利用 HNO3和 HF 的混合液对硅片表面进 行腐蚀,达到同时去除边缘的 N 型硅和磷硅玻璃的效果。2.1.2、 2020 年国内太阳能电池用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 41 万吨我国太阳能电池片产量持续增长。光伏太阳能作为资源潜力大,环境污染低, 可永续利用,且使用安全的可再生能源,其开发利用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我国 光伏产业在 2013-2018 年迅速崛起,已经牢牢占据光伏产业链各环节高点龙。2018 年“531 政策”以来,国内光伏产业迎来发展阵痛,新增装机量下滑、产业链价格剧 烈下跌。但受益于海外需求大涨,国内电池片生产端仍在持续增长。据中国光伏行 业协会统计,2019 年国内电池片产量为 108.6 GW,同比上升 24.54%,全球市场占 比达 83%。替代传统能源、光伏产品降本是国内外光伏产业维持增长的驱动力。根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2019 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 ,2025 年国内新增装机量 乐观预期可达 80GW、全球新增装机量乐观预期可达 200GW。从产品类型看,多晶 硅电池片价格快速下滑,企业盈利困难,高效单晶市占率有望呈现不断提升的趋势。氢氟酸、硝酸、氢氧化钾是太阳能电池片制造中用量最多的品种。根据中国电 子材料行业协会的数据,单多晶硅电池片用湿电子化学品的单位消耗量整体接近。 从细分种类看,由于制绒及清洗工艺不同(单晶硅电池片加工为碱制绒、多晶硅电 池片加工为酸制绒),单晶硅电池片对氢氧化钾的用量较大,而多晶硅电池片对氢氟 酸、硝酸的用量较大。2018 年国内太阳能电池用氢氟酸、硝酸、氢氧化钾的消耗量 分别为 10.38 万吨、8.24 万吨、3.71 万吨,我们预计,随着单晶市占率的提升,未来 氢氧化钾的用量及占比将进一步增加。2020 年国内光伏行业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有望达 41 万吨。太阳能电池片生产 对湿电子化学品等级的要求较低,只需达到 G1 等级。随着前几年国内太阳能电池生 产制造业的大规模扩产,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也快速增长,国内众多湿电子化学品 生产企业实现产业链配套,目前该领域的内资企业占有 99%以上的份额。2020 年以 来,通威、隆基等电池片大厂均公布扩产计划,根据 PV Info Link 预测,2020 年新 增电池片产能规划超 40GW。综合考虑新项目投产、落后产能淘汰、多晶产能利用 率走低等因素,我们预计2020年国内太阳能电池片总产量达125 GW,按照3.3吨/MV的单位消耗量,对应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为 41.25 万吨,我们预计未来三年将保持 10%左右的增速。3、 全球湿电子化学品产能重心向亚太转移,政策资金助力国内发展3.1、 以海外为鉴,单点突破是后进者主要成长路径 3.1.1、 全球湿电子化学品的发展与集成电路产业密切相关 湿电子化学品的产生与发展与集成电路产业密切相关。20 世纪 60 年代起,大 规模集成电路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相继出现,对集成电路制造用化学试剂要求更高, 湿电子化学品也就是在这一需求市场的变化背景下应运而生,可以说目前国际上在 湿电子化学品技术发展方面的重点还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领域中。同时湿电子 化学品也成为电子化学品产业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其应用市场还渗透到平板显示、 LED、太阳能电池、光磁记录存储体产品等领域中。由于全球湿电子化学品市场的 不断扩大,从事湿电子化学品研究与生产的厂家及机构也在增多,生产规模不断扩 大。全球湿电子化学品的市场格局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1)美欧垄断 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中期,湿电子化学品市场主要由美国、欧洲(主要为 德国、英国等)的几家世界知名的化工企业所垄断,它们约占整个世界湿电子化学 品市场的 65%以上。当时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主要企业有:德国 Merck(默克)公司、 美国亚仕兰(Ashland)公司、美国奥林(Olin)公司、美国 Mallinckradt Baker 公司、 美国 Arch 公司、英国的 B.D.H 公司等,其中以德国默克为最大,其次是日本的一 些企业,包括关东化学、三菱瓦斯化学、住友化学、和光纯药公司等。(2)日本崛起 自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起,世界湿电子化学品市场格局发生一些转变。主要是 由于日本半导体产业的迅速发展,日本企业的湿电子化学品在生产规模及世界市场 占有率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日本湿电子化学品企业还大幅度促进了湿电子化 学品制造技术的提高。(3)亚太主导 21 世纪前十年代的后期起,随着亚洲其它国家、地区(不含日本)在半导体、 平板显示器、太阳能电池等产业快速发展,亚太地区已成为全球湿电子化学品的主 导市场,其中中国台湾地区、韩国等湿电子化学品生产企业市场份额得到明显的扩 大。陶氏、霍尼韦尔、巴斯夫等公司竞相将电子化学品业务重点放在亚太地区,而 部分欧美传统老牌企业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上出现明显的缩减。全球湿电子化学品市场三分天下,欧美、日本企业份额逐年降低。根据中国电 子材料行业协会数据,2018 年全球半导体、平板显示、太阳能电池三大应用市场使 用湿电子化学品总量达到 307 万吨,全球市场规模 52.65 亿美元。市场格局方面, 2018 年欧美传统老牌企业(包括其亚洲工厂)的市场份额(以销售额计)约为 33%, 较 2010 年减少 4 个百分点;第二块市场份额是由日本的十家左右生产企业所拥有, 总共占 27%左右,较 2010 年减少 7 个百分点;其余市场份额主要是中国台湾、韩国、 中国大陆本土企业生产的湿电子化学品所占领,约占世界市场总量 38%,近年来这 些国家、地区的应用市场大幅扩大,特别是在大尺寸晶圆、高世代液晶面板、OLED 面板等湿电子化学品新市场方面,因此中国台湾、韩国、中国大陆等国家、地区的 湿电子化学品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及市场规模都得到快速发展,替代欧美、日本同 类产品的趋势显著。根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数据,2018 年中国大陆三大应用市 场使用湿电子化学品总量约 92 万吨,对应市场规模约为 110 亿元。3.1.2、 老牌厂商以多元化集团为主,新进者多为专业生产商 全球湿电子化学品行业参与者分为两类:多元化集团与专业型生产商。我们对 境外及中国台湾地区的湿电子化学品生厂商进行了全面梳理,其中欧美企业多为传 统大型化工企业,具有生产历史悠久、品种齐全、生产基地遍及世界各地的特点, 代表性企业如巴斯夫、霍尼韦尔、美国亚什兰、德国汉高,其中巴斯夫 2005 年收购 默克的电子化学业务成为业内领先供应商。日本湿电子化学品生企业中既有住友化 学、三菱化学这样的综合性化学集团,也有 Stella Chemifa、关东化学这样技术领先 的专业型生产商,目前 Stella Chemifa 是世界最大的高纯氢氟酸企业。韩国主要湿电 子化学品企业是东友和东进,它们最早的技术来源于日本,这两家企业都没有韩国 电子产业的大集团背景;由于平板显示在韩国发展迅速,此领域两家韩国公司的产 品市占率较高,但半导体高端晶圆加工用湿电子化学品仍未实现全面国产化。中国 台湾本岛的湿电子化学品生产企业普遍成立于 20 世纪 90 年后,其特点是合资公司 较多,如台湾东应化是东京应化与台湾长春石化的合资公司,伊默克化学由巴斯夫 及关东化学合资,理盛精密是由日本 Rasa 控股。由此可见,湿电子化学品发展初期 需要依赖成熟的化工产业经验、充分的技术积累,大型综合集团的资金优势也使其 在产业整合、生产规模、产品种类等方面具备优势;行业后进者多通过技术引进、 打造专业型湿电子化学品生产商。湿电子化学品品种规格繁多,单点突破是新进者较为可行的成长路径。由于湿 电子化学品的品种多,每种产品的制备工艺路线、设备及对设备材质的要求各不相 同,而且为了保证产品的纯度和洁净度,相关的设备通常不是通用设备。厂商必须 根据不同品种的特性来确定各自的工艺路线,独立设计安装主要产品的生产线。在 湿电子化学品应用领域逐渐细化的背景下,行业后进者往往选择有限的产品进行生 产。我们认为,尽管在发展初期会面临产品结构单一、难以配套供货的劣势,但结 合湿电子化学品行业客户验证壁垒高、技术门槛高的特点,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实 现单点突破、打造细分产品的专业化生产商是新进者较为可行的成长路径。 3.2、 国产替代空间广阔,政策资金助力行业发展 3.2.1、 我国湿电子化学品行业起步较晚,高等级产品国产化率较低 我国湿电子化学品产业起步较晚,2006 年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自 20 世纪七 八时年代中期起至 21 世纪前十年代中期,中国大陆湿电子化学品企业在规模上、技 术水平上都比较低,与国际上的湿电子化学品大型企业相差甚远。21 世纪初期我国 湿电子化学品的产量不足 5,000 吨,2004 年达到了 1.1 万吨左右。自 2005 年以来, 国内光伏产业进入规模发展阶段,对湿电子化学品的性能要求门槛相对较低,国内 不少湿电子化学品企业进入太阳能电池片行业,生产规模得到快速发展。2010 年年 后,平板显示、IC 制造产业相继向中国大陆转移,新市场带来需求量的增加,驱动 我国湿电子化学品行业进入大规模快速发展阶段。同时下游光伏行业的调整使得该 领域湿电子化学品销售价格大幅下滑,一些有一定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较高的企业 为追求更高效益而调整产业结构,将更多的湿电子化学品生产量转向半导体、平板 显示市场。国内湿电子化学品产能集中于华东地区,区域发展不平衡。目前国内湿电子化 学品生产企业约有 40 多家,产品达到国际标准,且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有 30 多家。这些企业中,外资企业占比很少,多为内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在我国湿电子 化学品的区域产量分部上,目前华东地区占有绝对的优势,特别是江阴、苏州地区, 包括江阴江化微、苏州晶瑞化学、江阴润玛、江阴化学试剂厂等知名内资企业均位 于该区域。根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统计,2018 年华东地区的湿电子化学品产量 约占国内总产量的 74%左右,江阴、苏州的产量占比分别约为 41%、20%。近年来, 多个集成电路、面板、太阳能电池项目在中西部落地,如位于湖北的长江存储、武 汉新芯、武汉天马 G6,位于成都、绵阳的京东柔性 AMOLED 线,以及通威在成都、 眉山的电池片项目等。随着下游产业在中西部地区深入布局,湿电子化学品区域发 展不平衡的现象凸显,华东及沿海地区生产商对于内陆的供应需要经过长途运输, 高昂的运输成本下,内陆地区亟须更多就近配套的湿电子化学品供应商。三大应用领域国产化率不一,高等级产品仍待突破。中国大陆湿电子化学品整体技 术水平与海外存在较大差距的原因,一方面大陆相关企业起步较晚,另一方面相比于欧 美日湿电子化学品产生于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韩国湿电子化学品产生于液晶面板的爆 发,中国大陆湿电子化学品是跟随光伏产业发展起来的,因此 2010 年以前内资厂商的技 术水平整体停留在 G1、G2 等级。自 2011 年起我国多家湿电子化学品企业在设备装备上 开始进行大规模投资,工艺技术档次也有迅速的提升,能够逐步满足下游显示面板、集 成电路日益增长的需求。根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18 年太阳能电池、 平板显示、半导体领域的湿电子化学品国产化率分别约为 99%、35%、23%(按销售供 应量计) ,太阳能电池市场基本满足生产需求,而平板显示、半导体领域的国产化率反而 较前两年小幅下降,主要原因是高世代面板线和大尺寸晶圆加工对高等级湿电子化学品 的需求增加。具体来看,2018 年我国晶圆加工所用的湿电子化学品,在 6 英寸及 6 英寸 (一般为 0.8-1.2μm、0.5-0.6μm)以下的国产化率为 83%左右,在 8 英寸及 8 英寸以上(含 0.25-0.35μm、28nm-0.18μm)的国产化率不足 20%,大部分产品来自进口;2018 年我国 平板显示所用的湿电子化学品,在 G4.5 至 G5.5 代线的国产化率超过 80%,而在 G6 至 G8.5 代线的国产化率仅为 29%,OLED 面板所需的湿电子化学品目前仍有品种被韩国、 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少数电子化学品厂商垄断。由此可见,如果未来能够在高端领域 实现进口替代的突破与进展,我国内资湿电子化学品企业发展空间广阔。3.2.2、 政策加码,资金助力,湿电子化学品迎发展契机 由于湿电子化学品在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突出,我国在政策上鼓励该产业的发 展。近十年来,湿电子化学品也已成为我国化学工业中一个重要的独立分支和新增 长点,我国把新兴产业配套用电子化学品作为化学工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和新材 料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策上予以重点支持。“十五”、“十一五”期间我国 把湿电子化学品的研发列入“863”计划;在 2008 年国家科技部下发《高新技术企 业认定管理办法》中,明确列出超净高纯试剂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在 2014 年工信部和发改委联合制定的《2014-2016 年新型显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 划》中提出,“引导面板企业加强横向合作,对上游产品实现互信互认,鼓励面板企 业加大本地材料和设备的采购力度”。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下游本土领军企业积极 开展对国产材料的合作研发、验证及配套采购,根据《集成电路产业全书》的数据, 中芯国际国产材料累计验证成功项目从 2010 年的 6 个增至 2015 年的 51 个。大基金二期即将开始实质投资,湿电子化学品行业迎来新一轮资金支持。国家 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大基金)是为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而设立,2014 年 9 月 大基金一期成立,募资规模合计 1,387 亿元。大基金一期(含子基金)投资的 9 家半 导体材料企业中,从事湿电子化学品业务的公司有 3 家,包括晶瑞股份、中巨芯科 技、安集科技。但从大基金一期在上下游各领域的投资额占比来看,材料环节的投 资力度稍显不足,占比不到 2%,低于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半导体材料产值 11.08% 的占比。大基金二期于 2019 年 10 月 22 日注册成立,注册资本 2,041.5 亿元,较一 期的 987.2 亿元有显著提升,投资方向上也将加重上游材料行业。近期大基金管理机 构华芯投资表示,大基金二期将在稳固一期投资企业基础上弥补一期空白,加强半 导体设备、材料和 IC 设计等附加值较高环节的投资。随着大基金二期实质投资的正 式启动,湿电子化学品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资金支持。4、 受益标的(略,详见报告原文)4.1、 江化微(603078.SH):三大领域全系列湿电子化学品供应商4.2、 晶瑞股份(300655.SZ):拳头产品达 G5 等级,打入高端市场4.3、 巨化股份(600160.SH):旗下凯圣氟化学是国内领先的电子级氢氟 酸生产商……(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开源证券)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