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中的化学药品在取用时应注意什么?(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即“不触、不闻、不尝”。(2)节约原则:要严格按实验规定的用量取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3)处理原则: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入指定容器内,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
课题三 元素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学会元素符号的含义,区分元素和原子的不同,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量元素的种类也不变。下图是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大家参考一下。千万记住:元素组成物质,都是宏观概念。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是微观概念。宏观表述不能出现个数,微观表述可以。元素周期表的记忆,大家要按横行,列,格的形式去记忆会更好。我呢初中化学需要记住30个化学符号就够用了,分别为: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锰铁铜锌银。相对应的元素符号大家对住课本自己记忆一下。五个一组记忆更顺口。下面我们来做题练习一下,有不会的大家留言,我给大家讲解。关注初三化学的知识点,跟随课堂同步更新。多谢大家关注,有不会的留言讲解!
问题1:向一个玻璃杯内倒入半杯食醋,再将一枚鸡蛋放入醋中,鸡蛋就在醋中浮上浮下,好像一艘潜水艇在海洋中潜入浮出。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问题2:冬季人们为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在大棚内放置二氧化碳发生装置,你知道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内的药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反应的原理是什么吗?联系所学知识和日常生活,列举你所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蜡烛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生物体的呼吸作用可产生二氧化碳石灰石高温分解石灰石与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探究1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选择可供选择的原料: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碳酸钠(Na2CO3)、稀盐酸(HCl)、稀硫酸(H2SO4)可供选择的仪器:小试管、药匙。探究方法:探究2 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思考:(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2)该装置的选择依据是什么?(3)怎样收集氧气?依据是什么?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①固液不加热型适用于:反应物为固态和液态,反应不需加热等条件制取气体。②固固加热型适用于:反应物为固态,反应需加热,制取气体。2.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气体的溶解性、气体的密度a.排水法: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气体,且不与水反应。b.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c.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氧气(O2)和二氧化碳(CO2)的比较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你认为实验室制取CO2时,应该选择怎样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下列仪器可供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时选择(1)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为什么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排出。(2)集气瓶内的导管为什么要伸入到接近集气瓶底部?排尽集气瓶内的空气,以收集到更纯的二氧化碳。(3)怎样检验所得气体是_氧化碳?将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为CO2。(4)怎样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已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CO,已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是什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1.按要求连接好仪器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长颈漏斗中加水,使长颈漏斗的下端浸入液面以下,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继续向长颈漏斗加水,发现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不下降,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3.加药品。先加固体,后加液体4.收集气体。导气管插入到集气瓶的底部5.验满。将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本文由初中化学大师原创,欢迎关注,一起涨知识!允许非盈利性引用,并请注明出处:“转载自初中化学大师”字样,以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
各位老师,下资料是不是很不方便,进入知识付费时代,你有没有发现无论是百度文库,还是其他网站,每个地方下载资料都需要付费,而且每一份单价付费,合计起来就价格很高。我们是一个优质化学网站,从本期开始从初中课程开始汇集优质的教案、学案、课件、试卷等等,大家有需要的欢迎下载使用。资料截图
4月19日上午,通川区梓桐学校召开了《基于科学素养的(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开题论证会。达州市电教技装中心周渠明副主任、李敏老师、何晓娅主任与通川区技装所杜浩东所长、党支部书记张丽华书记一行到场指导,梓桐学校课题组全体成员、教务主任及全体教研组长参加。本次会议由周渠明主持。会议开始,李敏老师宣读市电教技装中心关于该校《基于科学素养的(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立项通知书,宣告了该校此项课题研究正式开启。随后,课题组负责人李在华校长陈述《基于科学素养的(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的开题报告。报告从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目标、内容、方法、进度、经费保障以及预期成果等方面进行阐述。市区两级电教技装部门的五位专家听取了李校长的开题报告后,充分肯定了课题组成员的科研工作能力,指出该课题有研究价值,且计划全面、重点突出,预期成果多样化。同时也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李敏指导了课题题目的进一步改进,使得题目对内容以及研究的方向得到更准确的描述。何晓娅任指出,此次研究应该更加细化和明确研究的目标和内容,应将“科学素养”的四个方面的不足进行调查分析,提出问题,针对问题进行解决。杜浩东指出了部分内容的删减以及需要更加丰富的内容。要求课题组成员一定要严格过程管理,按研究步骤与时间节点完成阶段任务,按课题要求做好过程材料的收集整理。张丽华对开题报告的具体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使整个研究过程思路更清晰。经过课题组专家的指导点拨,课题组成员对课题核心概念及研究的方向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对课题研究的重点环节和思路有了更明确的把握。最后,李在华校长对五位专家的精心指导表示感谢,他代表课题组成员作了表态发言,并表示梓桐学校将以此次课题研究为契机,有效提升教师的科学素养,为梓桐学校教学质量的再上台阶铸就更专业的教师队伍。
潜水员在潜水时总是在身后背着一个氧气瓶。你知道氧气瓶中的氧气是怎样制取的吗?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方法:1.分解过氧化氢(H2O2)溶液2.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MnO2)的混合物3.加热高锰酸钾(KMnO4)思考:用哪一种方法制取氧气最好?4.验满方法(1)用排水法收集:当集气瓶的一侧有气泡放出时,证明已收集满。(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收集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又叫触媒。使化学反应加快的催化剂,叫作正催化剂;使化学反应减慢的催化剂,叫作负催化剂。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若实验中忘记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A.不产生氧气 B.产生氧气的速度慢C.产生氧气的总量少 D.没有影响2.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3.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氧气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本文由初中化学大师原创,欢迎关注,一起涨知识!允许非盈利性引用,并请注明出处:“转载自初中化学大师”字样,以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
青春如化 学海泛舟南充一中初中化学组共同的追求,四方精英聚在了一起;化学,让我们相遇、相识、相知;南充一中,使我们凝成了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这一路走来,酸甜苦辣咸,但我们无怨无悔,为了六月的辉煌,我们执着、努力、创新……(陈丹 周杨 刘丽娟 陈洪伟 李泉晓 唐帅 喻强)南充一中初中化学组是一个团结勤奋、锐意进取的优秀团队。组员平均年龄35岁,是一支年轻充满活力、精神饱满的阳光团队。化学教研组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先进理念为指导,在名师及团队的协作下,在学科竞赛、课题研究、教育教学、校本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建树颇丰。名师引领,团队发展化学教研组是一个在教学中敬业奉献,在教研中探求发现,在协作中团结互助,在生活中欢乐友爱的专业教育团队。全组成员团结一致、互帮互助、敢说肯干、勇于担当。老中青教师间、师徒间相互尊重、取长补短、共同提升。在组长陈洪伟老师的带领下,化学组每周四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化学教研活动以教学为主线,以多种形式展开,师徒结对,多听多思,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聘请专家讲座,多感多悟,提升全组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外出考察、学习,加强各校区化学教师间或是与外校间的交流与协作,提升全组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和形成个人特色。化学教研组有着专业而优秀的教育精英,有着良好的团队精神,从多个维度不断引领着化学组前进。(每一次的教研我们都格外认真!)(反复进行组内相互学习)化学组老师风采掠影(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们化学组一直在努力着)创新体系,特色彰显育人目标的实现,要以课程为载体。在新一轮课改中,化学教研组主动走进新课程,创新课程体系,开发校本课程,彰显化学教研组特色。化学课程体系框架就是要体现利用最优的教师资源与硬件资源,为最优质的学生提供最大化服务,更好地挖掘学生潜能,为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体现更多选择性。化学组老师一直致力培养着化学学科素养高、富有创新精神、中学功底扎实的学生。(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我们在行动!)管理优势,理念为先化学教研组秉承一中办学理念,“培养具有民族灵魂和世界眼光的一代新人”,发挥管理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在多元校区、多种办学体制、多种文化并存的背景下,加强校级、组内间的交流与合作,优势互补,齐头并进,为培养“素质全面,个性彰显”的一中学子携手同行。化学教研组传承并发扬着学校“四川省高品质一流学校”的办学目标,着力加强教育教学相关课题研究与校本课程体系建设。一中的口碑、品牌与成绩,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先进理念与人性管理,化学教研组坚定不移地落实、贯彻和自我建设,很好地解决了持正确地教育教学理念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培养人和学科教学各环节管理的问题。化学组教师部分获奖证书(我们一直在苦练内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END ·图文 | 工会审核 | 李倩监制 | 学校发展中心【来源:南充新闻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碳基能源转化利用的催化科学”重大研究计划2020年项目指南碳基能源转化利用的催化科学重大研究计划面向碳基能源高效利用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针对催化表界面化学所涉及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本重大研究计划注重催化剂结构、表界面特性,以及外场环境对催化剂表界面电子态的影响和调控,重点关注能源小分子高效转化相关的C-H键和C-O键的催化活化及C-C偶联等反应;创新碳基能源利用的化工过程,优化反应历程,以达到高效、环保和CO2低排放的目标;建立和发展高分辨表征手段,实现在实际催化反应条件下对反应过程进行精准表征;发展新的理论方法,实现在接近真实催化反应条件下的理论模拟和预见,为未来在分子、原子水平上对催化剂活性中心进行理性设计提供指导。一、科学目标本重大研究计划拟通过化学、化工、数理、材料等多学科交叉融合,针对碳基能源分子的高效转化,在催化相关的理论和实验的创新上取得突破,充分发挥和放大我国在微纳米和表界面研究领域的优势,力争在催化表界面理论研究方面形成特色;着重解决涉碳化学键催化活化、合成气高效转化和碳基小分子电催化转化等过程的关键科学问题,推动碳基能源的产业革命;造就高水平、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培养精于理论和实验科学研究的优秀青年学者,大力提升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二、核心科学问题本计划针对碳基能源转化利用的催化科学,围绕以下三个核心科学问题展开研究:(一)催化剂固体表界面局域原子和电子结构的精准设计与构建。(二)碳基载能分子在表界面的选择活化和定向转化。(三)催化剂固体表界面特性与环境和外场的相互作用机制及调控规律。 三、2020年度重点资助研究方向进一步聚焦碳基能源转化利用的关键催化科学问题,针对合成气直接转化、CO2和甲烷催化转化等过程,加强理论研究并与实验相结合,注重发展和利用原位表征新技术和新方法。2020年拟在前5年资助项目的基础上,对以下方向进行集成:(一)研究电催化剂和电解质的构效关系,认识相关表界面电催化反应机理,揭示电催化过程中多相多尺度作用机制和调控规律,实现CO2和CH4活化和定向转化为烯烃或其它高值化学品的高效电催化过程,并达到工业级电流密度(不小于0.5 A/cm2)。(二)针对甲烷活化反应,发展催化剂表界面结构调控催化特性的新方法,认识C-H高效活化、C-C可控偶联的新机制,创制新催化剂和新反应过程,实现甲烷直接转化,高效制取高值化学品和液体燃料。(三)发展理论和实验研究方法,在原子尺度上研究氧化物催化剂表界面缺陷结构的调控规律和碳基小分子的活化机理,揭示C-O和C-H等化学键活化、以及中间体形成和转化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规律,系统探索和深入认识纳米限域催化和单原子催化的本质,形成化学键精准构建的催化新概念和新理论。四、2020年度资助计划2020年度拟资助集成项目3-4项,直接费用的平均资助强度约为1000-1500万元/项(由指导专家和评审专家组根据评议情况确定资助额度),资助期限为3年,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2021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多相反应过程中的介尺度机制及调控”重大研究计划2020年度项目指南过程工业涵盖能源和资源转化利用等重要基础产业,但效率低、污染重、资源浪费严重,多数过程的工艺技术开发周期长、风险和费用高,这些问题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多相反应是其中最普遍与最核心的过程,探索这些过程中介尺度结构的形成机理、实现其科学定量描述与定向调控已成为过程工业发展的前沿。多相反应过程中的介尺度机制是指由大量单元组成的系统在个体单元与整体系统之间的尺度范围内复杂时空结构的形成与演化规律。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的介尺度问题,其一,分子尺度到颗粒(包括气泡、液滴等离散单元)尺度间的材料结构或表界面时空尺度;其二,颗粒尺度到反应器尺度间形成的非均匀结构的时空尺度。本重大研究计划将阐明其机理,发展模拟计算与实验表征方法,进而建立相关模型与理论,重点揭示介尺度结构对流动-传递-反应行为的影响及其耦合规律,建立多相反应过程定量设计、优化和调控的方法,形成以介尺度科学为基础的过程工程学科新方向,服务于相关工艺和过程的开发。一、科学目标针对多相反应过程中的材料和反应器两个层次中普遍存在的介尺度问题,明确不同系统中介尺度结构的定义和特征,阐明多尺度过程的介尺度作用机制,寻找量化规律,建立共性理论;鼓励学科交叉,突破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解决重大工程应用中的关键问题。二、核心科学问题本重大研究计划将重点针对多相反应过程中介尺度行为和效应显著的气固、气液、气液固和复杂流体等系统,瞄准相关应用过程中的共性基础问题,在深入剖析现有典型工艺的基础上,对材料表界面和颗粒聚团两个介尺度问题以及它们在颗粒尺度进行流动-传递-反应耦合的规律进行研究,解决以下三个关键科学问题:(一)材料及表界面介尺度结构的形成机理与反应的定向调控。(二)反应器中介尺度流动-传递过程的多机制耦合与调控。(三)上述两个层次间关联的理论与方法。 三、2020年度重点资助研究方向为进一步聚焦介尺度核心科学问题,在原资助项目的基础上,本重大研究计划2020年继续进行项目集成,主要针对重大应用过程中材料/表界面层次和反应器层次的具体介尺度问题实例,发展和验证介尺度机制的基本原理,建立基于介科学原理的计算方法,解决重大应用中的瓶颈科学问题。所有集成项目须包含以下四项研究内容:(一)典型过程中介尺度结构对传递和反应的影响。(二)介尺度机制的形成原理、耦合效应和运行规律。(三)基于介科学的模型化和计算方法。(四)重大工业应用范例。四、2020年度资助计划2020年度拟资助集成项目1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为1000-150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1年,集成项目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资助项目数和资助经费将根据申请情况和申请项目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而定。“团簇构造、功能及多级演化”重大研究计划2020年度项目指南团簇是介于原子/分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多核聚集体,具有确定的原子组成和化学结构,代表了凝聚态物质的初生态,是关联宏观性质和物质微观结构的理想模型,对深刻认识和理解物质转化的规律具有重大意义。一、科学目标通过化学、物理、生命、材料、环境、信息等多学科交叉,发展新型团簇及其多级结构构筑的新概念、新策略、新方法和新反应,建立团簇高精度和高分辨表征的新技术,在原子水平上揭示团簇特殊性质的结构基础与演变规律,理解团簇结构与功能的关联,制备功能团簇基材料与器件,解决基于团簇的变革性技术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二、核心科学问题本重大研究计划将聚焦团簇构效关系,探索物质结构与性能随团簇尺寸变化的规律,揭示团簇稳定性机制,理解多级团簇体系中主体与环境的作用机制,实现功能导向的多级团簇结构的精准构筑和宏量制备。 (一)团簇的稳定性机制。具有特殊结构与独特性能的新型团簇的发现、团簇形成机理和稳定化机制的理解、各种化学键及弱相互作用的认知。(二)团簇电子结构的规律。团簇结构及稳定性随团簇尺寸的演变规律、团簇的“幻数”特性、团簇的构效关系。(三)多级团簇功能的调控原理。多级团簇功能与团簇内聚集态、簇际相互作用、团簇与环境耦合的关系。 三、2020年度重点资助研究方向针对原子团簇、分子团簇及其多级体系(特别是生物体系)中的重要科学问题,发展团簇研究的新方法和新理论,揭示团簇的形成机制、稳定性规律和构效关系,构造具有独特功能的团簇材料与器件。本重大研究计划2020年度重点资助以下研究方向: (一)团簇多级结构的精准构筑。建立团簇的定向设计、高效合成策略和宏量制备方法,认识和理解团簇稳定性机制,揭示团簇制备的调控规律。理解团簇内聚集态、簇际相互作用、团簇与环境及外场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揭示团簇基功能材料的构效关系,进而实现功能复合。重点支持新型团簇体系的合成方法和多级组装结构的研究,特别注重主族元素团簇、f区元素团簇、模拟酶团簇、中性团簇及团簇组装的功能材料体系。 (二)团簇的电子结构及演化规律。发展团簇的电子结构和稳定性理论,开发团簇体系的计算方法和软件,理解大尺寸团簇的化学成键和电子结构。建立团簇结构数据库,发展人工智能方法,指导团簇实验研究。发展先进的团簇束源技术,建立团簇表征新方法,揭示团簇热力学性质、成核机制和生长演化规律。重点支持高核团簇和复杂团簇的电子结构理论和高效计算方法、高时空分辨的谱学方法与成像技术、团簇结构和动力学的原位研究方法。 (三)团簇的功能与应用。设计团簇基能源与信息材料,揭示团簇内核结构、配位结构、簇际相互作用、环境和外场等因素对材料性能的调控规律,实现团簇功能的理性设计,开展高性能原型器件的探索研究。重点支持团簇在量子计算、分子电子学、人工光合作用、温和固氮、能量转换、原子制造、量子精密测量与传感、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特别注重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团簇组装材料如量子材料、信息材料和催化材料等研究。四、2020年度资助计划2020年度拟资助培育项目25-35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为8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3年,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2021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5-7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为300-40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4年,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2021年1月1日-2024年12月31日”。“大气细颗粒物的毒理与健康效应”重大研究计划2020年度项目指南本重大研究计划自立项以来,在PM2.5毒性组分辨识与溯源、PM2.5环境流行病学证据与特征、PM2.5污染的典型健康危害等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随着大气污染防治策略的实施,全国范围PM2.5控制效果显著。然而,PM2.5质量浓度的下降并不意味着健康危害的同等程度减少,组分差异决定了PM2.5健康风险的差异,PM2.5多种复杂组分的联合毒性作用研究从方法到机制都不清楚。已资助的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揭示了PM2.5是我国慢阻肺和哮喘高发的主要因素之一,建立了全球范围PM2.5污染与城市居民死亡率暴露-反应关系,提出了我国阶梯性控制PM2.5带来的心血管健康获益,且在相应的PM2.5健康危害机制方面有所建树;但是仍亟待建立PM2.5污染对重大疾病发生发展影响的暴露-效应-健康危害全链条证据。本重大研究计划拟进一步组织多学科领域专家合作攻关,开展全链条分析,通过理论与方法学创新,回答大气细颗粒物组分与其毒性间的因果关系,揭示典型地区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的机体损伤机制。 一、科学目标本重大研究计划拟围绕大气细颗粒物毒理机制与健康危害重大科学问题,解析雾霾关键毒性成分及其来源和暴露途径;提出并建立个体水平和人群水平暴露评估的方法,阐明我国雾霾高发地区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的暴露特征;寻找并利用代谢组、遗传和表观遗传生物标志物,解析细颗粒物对关键信号路径的扰动作用,诠释我国特征大气细颗粒物毒性组分的生物学效应和毒理学机制;揭示大气细颗粒物可能诱发的机体应答与机体损伤作用机理,阐明大气细颗粒物污染与相关疾病的联系及其可能的影响机制。二、核心科学问题核心科学问题是“大气细颗粒物的毒性组分、毒理机制与健康危害”。(一)典型区域大气细颗粒物毒性组分及暴露研究方法学。(二)大气细颗粒物毒性组分的生物学效应与毒理学机制。(三)大气细颗粒物的健康危害效应。三、2020年度重点资助研究方向(一)集成项目。2020年本重大研究计划拟在前5年资助项目的基础上,对以下方向集成:1.我国典型地区大气细颗粒物的机体损伤机制。立足我国区域大气细颗粒污染实际,结合典型地区大气污染情况,开展“大气细颗粒物污染-外暴露-内暴露-效应标志物-机体损伤”的全链条研究,发现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暴露、效应和易感生物标志物,建立环境暴露剂量与机体损伤的关系并诠释其特征,阐明细颗粒物诱发机体功能异常和相关疾病的生物学基础,继而揭示典型地区大气细颗粒物污染对重大疾病发生、发展、恶化等典型有害健康结局的影响机制。2.大气细颗粒物及其活性组分的毒理学机制。大气细颗粒物质量浓度的下降并不等同于其健康风险的同等程度降低,低质量浓度PM2.5暴露下,其毒性组分的决定作用更趋显著。利用效应导向的大气细颗粒物毒性组分解析技术,结合机器学习等先进方法,阐明实际PM2.5典型活性组分的联合毒性作用机理。结合典型地区环境细颗粒物组成,揭示污染组分类型与比例的变化及共存大气污染物对细颗粒物毒性效应和单位质量浓度PM2.5下降所致毒性消减的影响机制,回答大气细颗粒物组分与其毒性间的因果关系。(二)重点支持项目。根据前5年项目资助与完成情况,结合最新出现的环境问题,2020年本重大研究计划拟在以下方向资助重点支持项目:1.大气细颗粒物的体内存在识别和分布规律;2.室内细颗粒物污染及其健康危害特征;3.空气细颗粒物对SARS-CoV-2等典型冠状病毒环境传输的影响。 四、2020年度资助计划2020年度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2-3项,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200-300万元/项,资助期限2年,申请书的研究期限应填写“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拟资助集成项目2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为1200-150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2年,集成项目申请书研究期限应填写“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资助项目数和资助经费将根据申请情况和申请项目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而定。
以科研促质量、以质量求生存、以科研促发展,东莞市可园中学教育集团坚持发挥科研引领作用。10月21日该集团顺利举办2020年六项市级立项课题开题报告会。六项课题涉及语文、英语、化学、道法和体育共五门学科,研究内容既关注学生整体全面发展又注重对个体差异研究。当天下午,来自东莞市教育局多位教研员与可园中学教育集团部分代表教师,共同见证东莞市可园中学教育集团2020年六项市级立项课题开题报告会。现场,东莞市可园中学教育集团理事长、总校长陈泽林校长指出,可园中学一直牢固树立“以科研促质量,以质量求生存,以科研促发展”的教研理念,不断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培养出了一批专业素质过硬、勤于思考、勤于钻研的教师队伍。今年7月30日,东莞市可园中学教育集团正式揭牌,其成员学校包括洪梅中学。本次开题的六大课题,共涉及语文、英语、化学、道法和体育共五门学科。具体来看,其中四个课题由可园中学教师主持,包括:《基于影视资源的项目学习在初中名著导读中的实践研究》、《初中英语时事新闻类阅读策略研究》、《初中化学培养模型认知能力的进阶式教学实践研究》、《道德与法治学科在学生的法治思维与行为习惯上的培养策略研究》;二个课题由洪梅中学教师主持,包括:《初中体育与健康关注个体差异性教学方式的实践研究》、《基于真实情境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互动式教学研究》。在课题开题报告中,六位课题主持教师分别从课题核心概念、目标意义、思路方法、重点难点、人员组成分工、进度预期成果等方面一一作出了具体陈述。与会教研员则从专业角度给出建议,形成开题评议意见。“可园中学将力争从人员、时间和经费等各个方面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保障。“陈泽林直言,本次开题报告会,为可园中学教育集团的教科研工作掀开了新的一页,必将有效增强集团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切实提高教师们的专业素养,从而进一步推动集团学校的快速、良性发展。延伸开学至今集团内教研交流超10场,涉及教师近200人次秉承科研引领发展,东莞市可园中学教育集团注重集团内部交流合作,自集团揭牌组建以来,两校间的教研交流活动已经涉及语文、英语、体育、数学、政治、物理、道德与法制、体育等多学科,内容涉及课题开题、初三中考复习备考、科组建设、课堂教学研讨等。以10月为例,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取长补短,10月13日,洪梅中学部分教师来到可园中学参加教学导视活动。二天之后,10月15日,可园中学物理课组一行18人来到洪梅中学交流,开展同步教研活动。值得一提,这样的教研交流,每周都会在两校上演。来自校方数据,自今年秋季开学以来,集团内部已经组织开展了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范围的研讨交流活动超过10场,涉及教师近200人次,极大提高了两校之间教师的交流及专业成长。【记者】黄婷学校供图【作者】 黄婷教育莞家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来源:南方plus客户端】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2021年3月5日下午,芜湖十二中陈波老师主持的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学科安徽教研基地研究项目《中考化学学科命题与高中化学教学适切性研究》课题开题评议会成功举办。会议由芜湖市化学教研员严增进波主持,安徽省化学教研员朱成东、宣城市化学教研员徐泓、安徽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孙影作为专家组听取了课题组的开题报告。十二中党委书记、校长张冬梅,课题组成员共十余人出席了会议。 开题评议会上,研究项目主持人陈波老师介绍了课题研究的目的、相关内容的研究现状,确定了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部署了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对后续的研究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将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课题组分工,并提出了课题的创新之处和预期成果。 三位专家在听取开题报告后先后发言,对课题中的研究方向和相关细节做了指导。安师大孙影教授高屋建瓴,结合化学教学的理论研究,高度评价了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对研究项目具体内容的扩展性和延续性上给出建议,并对项目结出累累硕果信心十足。特级教师徐泓老师从中学教学的角度对项目的立足点中考化学与高中教学适切性提出了具体建议,并期待课题组成员踏实研究,用心设计,让课题真正做到辅助教学,提升效率的作用。省教研员朱成东老师则一针见血,指出项目研究的盲点,对课题研究的方向和具体的安排给出了建议,指出全体研究人员要齐心协力,专心做好课题研究,并对最终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提出了建议和要求。最后,市教研员严增进老师做了总结。他感谢各位专家的莅临指导,并对课题研究提出了自己的期望。【来源:芜湖十二中】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