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这10所211考研院校,分数较低,非常好考!另一天

这10所211考研院校,分数较低,非常好考!

每个参加考研的同学,最大的愿望莫过于能顺利通过考试,为目标院校所录取,所以,我们在选择考研的目标院校时不得不先估量一下自己的实力。在对待考研选择学校这件事情上面,相信大家都有很多问题。我到底该不该选择985,211.?我复习的到底怎么样啊?我到底选择什么院校什么专业?自己要多少努力,多少实力,才能仍自己脱颖而出呢?很多人在考研时仍旧延续了高考填报志愿的思维:非“名校”不报,而且必须要考名校。有人说:高考选的是学校,考研选的是导师。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选择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目标大学。那样考上的几率才会大。如果选择的目标很好,那么考取的概率就会非常大!有些211院校可能受到地理位置、所处城市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而不那么受考生青睐,但是学校本身的实力还是非常强的、最重要的是还挺好考,你知道吗?(一)石河子大学石河子大学(Shihezi University),简称“石大”,位于戈壁明珠-新疆石河子市,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部省合作共建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入选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由教育部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建,是国家西部重点建设十四所高校之一,中西部高校联盟成员。地理位置位于西北,竞争力较小,报考人数不会很高,另外调剂也比较容易。(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位于陕西省杨凌区,为是国家农业部重点支持建设的西部高校之一,是我国布局在西北地区唯一一所农林类985大学。199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中央民族大学相对年轻的985,竞争难度稍微较小,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招生人数和专业较多,对于少数民族同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另外还有破格复试政策,指专业课成绩比较高,总分过线而某一科公共课差一点点的可以申请破格进入复试,民大每年都有破格复试的同学。(四)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OUC),简称中国海大、海大,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国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为中欧精英大学联盟、北极大学、国际南极学院、国际涉海大学联盟等联盟成员校,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属于非自划线的高校,相对容易复习,也想多好考;对外招生人数较多,且保研率较低。(五)南昌大学南昌大学,是一所“文理工医渗透、学研产用结合”的综合性大学,为211工程重点大学、《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高校、“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校,“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综合性大学,招收人数较多,招录政策相对较好。(六)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TUT,位于山西省会太原,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入选教育部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理工科优势明显,是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学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高校,材料科学学科、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2015年跻身《QS金砖五国大学排名》400强。(七)延边大学延边大学(Yanbian University)简称延大,地处有"教育之乡"美誉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建,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西部开发重点建设院校,为教育部《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双学位项目成员单位。(八)长安大学长安大学(Chang'an University)座落于古都西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四部一省"共建,是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高校。(九)安徽大学安徽大学(Anhui University),简称安大(AHU),坐落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 ,学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华文教育基地”和“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由教育部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十)贵州大学2012年成为教育部“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校,入选教育部“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成为教育部在西部地区重点建设的14所高水平大学之一,“中西部高校联盟”成员,中国最早创办的大学之一。由浙江大学对口支援贵州大学。有的人觉得自己高考都不怕,更何况是考研呢!要知道,高考和考研是两个不同级别的考试,先不说,两者的考试内容有很大的区别,就说说,考研时候的你还是高考时候的你吗?时光荏苒,你都不能确定你还是之前的你,凭什么认为你还有当年的勇猛?很多人的大学四年都是混日子的,其实还不如高考的时候呢!所以很多准备考研的人在进行院校选择的时候,总想找那种既是好学校,又不难考的院校。其实这种心态用句俗语说就是“既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这种心态是非常正常的。考研难不难,真的是因人而异的,重要的是看你是否真心要考研。有人说考研很难,因为她/他,根本不知道考研还需要备考;有人说考研有点儿难,因为她/他,根本不清楚对手付出了多少;有人说考研没有想象中的难,因为她/他,低估了自己的付出。考研难不难,主要还是看自己而以上所说好考的高校属相对的,并非绝对哦~各位考生择校前还是要综合衡量哦!

臭恶

给华文教育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德国文德书院的实景课堂上,孩子们跟随老师一起做龙舟。王 莉供图近日,由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主办的华文教育互联网教学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以“智慧教育推动全球华文学校改革与创新”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五大洲20个国家的53名代表参会。这是全球范围内华文教育领域首次召开的“互联网+华文教育”主题会议,为华文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互联网+华教”遍全球华文教育互联网教学研讨会为期两天,与会嘉宾先后赴北京四中网校、北京赛酷雅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三里屯分校参观考察,聆听锦灵中文意趣课程、观摩中国——加拿大共享智慧课堂……全方位体验“互联网+华文教育”新模式。主办方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远程教育起步于2005年,目前已搭建起华文教育的互联网教学平台。此次会议是基金会与海外华文学校互联网教学实践的交流盛会,反响热烈。“以前,海外华文学校教师只是通过一块屏幕听课。这次走到实地,现场看到有这么庞大的团队为他们服务,他们感到非常震撼。”基金会项目二部主任李晓梅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日本华文教育协会理事、同源中文学校教师杨林说:“以前不知道有如此之多的网络项目,这次考察使我们大开眼界。此次四中网校演示的双师课堂形式非常适合海外教学,我们想立即推进下一步的合作。”据杨林介绍,当前双师课堂还处在开发之中,采取国内教师与华校教师共同为学生授课的模式,发挥国内教师丰富教学经验的优势,华校教师结合实地情况进行教学配合,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双师课堂是基金会打造的众多项目之一。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于晓介绍:“我们主要提供三大板块的远程教育服务,即面向华文教师的远程学历教育和全年定制培训,面向不同年龄段华裔学生的中华文化实景课堂和面向4-12岁低龄儿童的锦灵中文课堂。”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互联网海外华文教育成果喜人。截至目前,海外华文教师远程学历教育已覆盖51个国家,培养1384名毕业生。“伟大的中华文化”系列实景课堂教学项目在全球有近100个国家的600多万华文教师及华裔青少年参与学习。“此外,华文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服务全球,有90多个国家的华文学校参与直播学习,参加定制培训的海外华校也达到1219所,在整个华文教育界辐射面最广、规模最大。”李晓梅说。中文热凸显师资短缺困境虽然海外华文教育已经遍地开花,但在发展过程中却面临许多现实问题。其中,供需矛盾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华文教育愈发受到重视,学生数量激增。以东南亚为例,根据马来西亚教育部数据《2013—2025年教育发展蓝图初步报告》,报读华文小学的华裔儿童已经从92%提升到了96%。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前副秘书长钟伟贤指出:“这个数字非常庞大。人数的增加,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华侨华人从小就接受教育,明白华文学习来之不易,热衷学习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得益于祖(籍)国的强大,中文学习成为具有经济价值的活动。”汉语帮助就业已成为普遍现象。“2018年,在马来亚大学孔子学院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的人数达到1710人,较2017年增长了45.2%。4月29日—30日我院举办了首届中资企业招聘会,共有24家中资企业提供超过400个工作岗位,吸引了上千名来自不同高校的大学生前来应聘。”马来亚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王正海介绍说。杨林表示:“日本的华人家庭希望孩子能够继续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赴日旅游、工作的中国人增多,日本社会对汉语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汉语技能成为年轻人未来就业的一大优势。”然而,学习人数的增加也给华校带来巨大压力。“马来西亚有1000多所华文小学、100多所华文独立中学及改制华文中学,但中小学教师数量远远不够,不利于华文教学的有效开展。”钟伟贤说。“我们学校是日本新华侨建立的时间最久的华校,最初学生仅有200余人,后来一直维持在800人左右,近3年来猛涨到1500人,我们有些应接不暇。”24年来,华文教师数量短缺一直是困扰杨林的首要问题。杨林说:“学生增加得越多,教师就越短缺。华文教育的师资问题难以解决,水平不佳的老师就可能会把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抹杀,我们的原则是宁缺毋滥。”互联网助力破解难题当前信息化技术已渗透到各个领域,“互联网+教育”成为科学技术与教育深度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互联网跨越时空、方便快捷、易于传播,成为当前华文教育师资力量短缺问题的解决方案。李晓梅说:“上世纪90年代,基金会就看到了互联网的发展机遇,因此早在2005年就启动了远程教育,培养了一批海外华文教育骨干人才,现在许多已成长为海外华校的校长,为互联网华文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华文教育在培养师资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杨林表示:“我们打算利用双师课堂,让北京的优秀教师带动在日教师,用一年的时间培养起一批新教师,解决师资问题。”不仅师资问题大为缓解,华文课堂的课程内容也得到质的提升。年初,德国文德书院参与了春节主题的实景课堂,课堂采用全球同步直播的形式,孩子们通过网络跟着老师学习剪纸,观看异国小朋友表演武术,还一起唱歌进行互动。德国文德书院院长王莉说:“这是学生第一次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春节的氛围。他们特别喜欢,甚至还趴在屏幕前细细观看。”少林寺实景课在海外受到热烈欢迎,全球登陆点达到95万个,参与直播人数达到500多万。“学生足不出户就能领略祖(籍)国的大好河山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教学方面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西班牙哆来咪文化学校校长翁嘉艺说。课堂的效果也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支持。李晓梅介绍,基金会利用北京四中网校的网络服务器,让网络课程顺利“抵达”不同国家,同时利用图片压缩技术,保证图像和视频的清晰度。此外,基金会还着力解决了全球同步直播的时差等一系列现实难题。翁嘉艺说:“海外华文教育资源有限,无法做到与国内同步,互联网教学合理有效地进行了优质资源共享。”互联网教学已成为大势所趋。基金会为进一步提升华文教育的效果,将调研上万所华文学校,建设定制课程。李晓梅说:“我们希望依托现有优势,争当推进互联网华文教育的主角。”(杨 宁 刘凯旋)《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5月24日 第 06 版)

枪墓

海外华文教育“云端开花”:线下转线上 停课不停学

线下转线上 停课不停学海外华文教育“云端开花”(侨界关注)日渐长,绿渐浓,正是读书天。听,“云端”传来一阵朗朗读书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海外众多华文学校并未停下教授中文、播撒中华文化种苗的脚步。伴随各国华校陆续开始网课,海外华裔青少年又能“回归”课堂,学写方块字,学说中国话。中国各级涉侨部门、文化机构也来助力。他们倾情打造网上“寻根”夏令营、中华文化“云课堂”等多种形式的线上文化活动,让海外华裔青少年不用走出家门,就能“云”游中国,领略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线下转线上,玩转“云课堂”。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意大利、澳大利亚、西班牙、泰国等国4所华文学校的负责人,且随他们去看看海外华文教育如何内外联动,在线“开花”,不负韶华。意大利中意学校“让孩子充分享受优质教学资源”“我们正发愁线上课程缺乏中华文化的内容,就来了‘及时雨’!”意大利中意学校校长傅文武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这所已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开办20年的华文学校立即改变教学思路,开启“云课堂”,保证停课不停学。“之前,我们一直参加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的实景课堂,对在线授课并不陌生,但是如何在语言教学之外给孩子们更多中华文化的熏陶,我们缺乏相关的教学资源。”傅文武没想到,问题很快迎刃而解。4月中旬,为了帮助海外华裔青少年在疫情期间继续学习中文、了解中国国情和中华文化,并获取抗疫知识,中国侨联推出“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夏令营活动,与各级侨联联动,精选一批有关成语寓言、名著名人、人文地理、防疫知识等适合海外华裔青少年的内容,编成故事,制作视频或动画,定期推送给众多海外华校。拔苗助长是什么意思?沙僧的流沙河在哪?愚公移了哪座山?一段段惟妙惟肖的小故事娓娓道来,让海外华裔孩子坐在家中,也能“看”到中国的广袤国土、深厚底蕴。“每次收到国内发来的视频链接,我们都会第一时间分享到各个班级的微信群中,这成为孩子们课后一个很好的视听读物。孩子们一边听一边跟着学,不仅提高了他们的中文表达能力,也让他们对中国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傅文武说。不只是孩子们爱听,许多华文老师也受此感染,有了讲故事的“冲动”。“前两天,我们学校的一位徐老师就在线录制了一段小故事,讲述植树节的来历,通过侨联平台分享给更多国家的华裔青少年。”傅文武说。接下来,学校还将鼓励孩子们一起参与讲故事,录制小视频,用这种生动的形式与中国小朋友和其他国家的华裔青少年有更多互动。“虽然网络课堂不能完全替代线下授课,但是通过互联网,我们有了很多渠道可以将中文教育、中华文化传播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国内各级侨联组织、各类文化机构更是为我们的‘云课堂’提供很多帮助。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合理安排,让孩子能够充分享受这些来自国内的优质教学资源。”傅文武充满信心地说:“虽然难挡疫情影响,但是我们仍要全力以赴,让海外华文教育不负韶华,继续前行。”澳大利亚华夏文化学校“孩子学习中华文化的兴致高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澳大利亚悉尼的家中,8岁华裔女孩曲璟媛一边跟着妈妈吟诵王安石的著名诗篇《元日》,一边用双手比划着饮酒、贴桃符等诗中描绘的活动,稚嫩的小脸上笑意吟吟。“这是孩子在江苏老师的网课上学会的。老师讲述了王安石的故事,并教孩子用手势舞来更好地记住《元日》,理解诗词的内涵。孩子特别喜欢手势舞,觉得很好看,也很有意思。”曲璟媛妈妈说,边做手势舞边吟诵古诗给孩子的“宅”家时光增添了许多新乐趣。最近,江苏省委统战部面向澳大利亚、西班牙等10多个国家的30多所华文学校开通了中华文化“云课堂”,通过教授武术、剪纸、古诗鉴赏、书法等课程,满足海外华裔青少年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化的需求。曲璟媛就读的澳大利亚华夏文化学校就是参与这一活动的海外华校之一。“在此之前,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们学校开设了自己的网课,偏重中文的语言教学。中华文化‘云课堂’是一种很好的补充,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文之余有更多途径接触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谈及中华文化“云课堂”的课程内容,华夏文化学校校长张晋赞不绝口:“‘云课堂’刚开,我们学校就有150多名学生报了名!”除了边“舞”边念的古诗朗诵之外,最受孩子们喜爱的就数武术课了。分别在念小学五年级和三年级的王瑞溪、王雯婷这对小姐妹,在澳大利亚出生长大,平时接触中华传统文化的机会不多。听说这次有中国老师在线传授“功夫”,姐妹俩兴奋极了,早早便让妈妈在家里铺好席子用于“练武”。“虽然姐妹俩最初听不太懂中文讲解,但是老师开始示范动作之后,她们很快就被各种姿势、步法所吸引,一板一眼地学得特别认真。课后,她们还每天缠着妈妈要看视频回放。”张晋说,海外华裔青少年大多活泼爱动,中国老师结合他们的特点,用手势舞、武术等形式传授中华文化,正合孩子们的“口味”,也让中华文化能够更好地被他们所接受与喜爱。“这段时间,许多孩子不能出门,便都在自家院子里练新学的朗诵和武术,兴致可高了!”张晋笑说,孩子们都盼着这样接地气的文化“云课堂”可以越来越多。西班牙博思语言学校“第二期‘云课堂’,我们还来!”在西班牙东南部城市埃尔切市,作为当地一所小有名气的华文学校,博思语言学校的“云课堂”已经开课1个多月。为了让学生们在“云端”也能学有所得,校长潘丽丽和老师们开工更早。“2月中旬,看到新冠肺炎疫情日趋严重,我们老师就开始着手制定网课教案。”潘丽丽是这所华校的创办者,在海外从事华文教育已有10个年头,深知语言教学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要让孩子保持一定的中文水平以及学习热情,就不能让课断了。因此,线下课堂暂停后,我们很快便在已有的信息化教学技术基础上,准备线上课程。”高年级学生围绕当地华侨华人抗疫主题撰写小作文,低年级学生学习卫生健康、环境保护有关的小知识,老师们在常规的中文教学之外,还结合当下全球抗疫的背景补充新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能够学有所思。用心不止于此。“疫情之后,西班牙当地学校也陆续开设网课。为了不让学生们的上课时间冲突,我们对埃尔切市所在阿利坎特地区各个公立、私立以及半公半私学校的网课时间逐一做了摸底调查,最终将我们的网课时间定为每天下午4时50分到8时这一时间段,从而错开学生们下午在当地学校学习的时间。”潘丽丽说,她还鼓励学生参与江苏省委统战部面向海外华校开通的中华文化“云课堂”,并就课程提出建议,让海外华裔青少年拥有更加多样的文化课堂。每当看到学生与家长对中文课堂的渴望,潘丽丽和同事们都觉得付出是值得的。“目前‘云课堂’已有100多名学生。一些住在附近其他城市甚至其他国家的家长也找到我,希望能让孩子参与我们的课堂。之前,这些孩子或是因为住的离学校较远,或是跟着父母搬去别的地方,无法参加线下课程。现在,有了‘云课堂’,他们特别高兴,希望今后也能保持这种线上授课模式,让他们的中文课不间断。”潘丽丽说。潘丽丽还发现,课后,不少学生还在微信群、钉钉群上自发形成了一个个“在线学习小组”,相互督促、提醒上课时间。“虽然大家各自‘宅’家,见不了面,但是学习交流的氛围却比之前浓了不少。”这让潘丽丽把“云课堂”办好的动力更足了。“我们的第一期课程快要结束了,5月份就要开始第二期‘云课堂’。参加第一期的学生们都说:‘第二期,我们还要来!’”泰国合艾国光中学“老师,每周能再加一节课吗?”经过近半个月的准备,泰国合艾国光中学孔子课堂与合艾华助中心合办的“一带一路”商务汉语班终于复课了。每周一至周五晚上7时到9时,两个班的38名学生都会准时守候在“云端”,等待屏幕那头的老师带他们走进广博的中文世界。与国光中学孔子课堂开设的其他“云课堂”不同,这两个班的学生都是三四十岁甚至四五十岁的成人,多为从事中泰经贸活动的泰国华侨华人。“一些年长的学生不太擅长使用网络和电子产品,因此从3月底决定在线复课之后,我们花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挨个与38名学生联系,教他们怎么登录‘云课堂’。”让国光中学孔子课堂中方主任蒋艾纯惊讶的是,虽然过程有些繁琐,但是学生们的积极性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听说“云课堂”要开了,所有人都特别期待。“其实,商务汉语班线上复课的想法正是由班上几个学生先提出来的。”蒋艾纯回忆,2月,受疫情影响,商务汉语班不得不与其他课堂一样暂时停课。3月,考虑到一些学生赴华留学的需要,孔子课堂陆续开设了面向初高中生的中文“云课堂”。没多久,商务汉语班的几名学生联系蒋艾纯,希望也能有属于他们的“云课堂”。“这些学生都说,非常想念老师和同学,也担心耽误两个多月,之前学的中文容易忘记。”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深深感动了蒋艾纯。每周两次的“中文之夜”又回归了!学说中文词汇,了解中国文化,课程的精彩程度并未因为线下转线上而减弱。相反,孔子课堂任课老师刘继龙不仅经常在课上“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们各自的经商领域教授相应的中文词汇,还借助中国国内丰富的线上资源,拉近学生们与中国的距离。“4月5日、6日,故宫博物院举办了3场网上直播。我们组织学生一起在线观看。‘云’游故宫之后,一些去过中国的学生专门找出他们十多年前在故宫拍的照片,分享在班级群里,没去过的学生更是对故宫、对中国充满向往。”刘继龙说。更让刘继龙惊喜的是,相比以往忙于工作,如今“宅”家期间,学生们对“云课堂”的需求更为迫切。最近,许多学生纷纷向他提议:“老师,每周能再加一节课吗?”

被掩埋

海外华文教育如何转型升级

“我跨过海洋跨过山川,只为了来见你一面;来看一看我的心愿,来看看所有故事的原点……”2017年12月20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CCTV银河少年艺术团的孩子们献唱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营歌《月光谣》,为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主办的第四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画下句点。两天的时间里,来自世界5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位华文教育界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深化华文教育‘三化建设’,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主题,深入交流研讨、积极建言献策。推“三化” 促转型升级“未来3年,我们将继续全方位支持海外华人社团办好华文教育,特别是借助‘六大支撑体系’,为华文学校转型升级发展提供更多、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力争到2020年,华文学校转型升级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初步建立起标准化、正规化、专业化华文教育体系,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热爱中华文化的华裔青少年‘有学上、有书读、有合格教师教’的目标。”国侨办主任裘援平在开幕式做主题报告时如是说。华文教育是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希望工程”,中华民族在海外的“留根工程”,是华侨华人社会最重要的“民生工程”。如今,在世界各国已经形成拥有几十万华文教师、几百万在校生的2万所华文学校,构建起从幼儿园到高中颇具规模的海外华文教育格局。2014年第三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上,国侨办提出海外华文教育要朝着标准化、正规化、专业化方向发展,3年来,取得一系列积极进展。制定标准,让华文教育有章可循。为了改变华文教育过去各方力量各自为政的松散局面,国务院侨办组织专家研制了《周末制华校办事参照性标准》《全日制华校教育教学大纲》等,推出了《华文教师证书》实施方案和华裔青少年华文水平测试标准。长达90分钟的主题报告,赢得全场10多次热烈掌声。听完报告,波兰大梦想教育校长朱丹心潮难平。“作为85后新生一代华文教育从事者,我们要开拓思路、创新方法,传承中华文化。”英国中文教育促进会常务副会长、伦敦依岭中文学校校长黄珍理介绍,参加完第三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后,英国华校代表们成立了全英华文学校校长论坛。“我们坚持从‘标准化’入手,一方面对华文学校进行标准化管理;另一方面促进教学大纲的标准化,要求华文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和工作计划的内容开展教学。”德国柏林益智中华文化学校2014年被国侨办评选为第三批海外“华文教育示范学校”。2009年,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访德,曾接见该校学生,孩子们为习近平朗诵了《三字经》。该校校长崔健雄激动地说:“习主席访徳时说过,掌握一种语言就是掌握了通往一国文化的钥匙。新时代,我们会进一步朝着‘三化’目标努力,为大家提供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化的平台,搭起一座促进中德文化交流的桥梁。”重“造血” 突破师资难“海外华文学校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质量。”专题分组讨论中,与会代表们认为,师资问题是制约海外华文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国侨办依托国内华文教育基地院校组织举办专题培训班,不间断地培训海外华文教师,重点推广集“培训、考核、认证”于一体的华文教师培训新模式。同时,开展中华文化体验活动,邀请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裔青少年回国学习体验、加深民族文化认知。“国侨办提供了‘中国寻根之旅’等各类夏(冬)令营,而且华文教师可以免费来华参训……这些措施切实提高了我们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效果。”印尼全国华文教育协调机构联合秘书处副主任、西加省华文教育协调机构主席郑洁珊深有感触地说,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到印尼投资发展越来越多,对华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是一个很大的机遇。“在海外缺乏相关的中华文化背景,所幸我们国家有相关的活动,能够让孩子回国寻根、接受文化熏陶,让老师回国进修、提升职业素养。”来自新西兰奥克兰华人社区服务中心的吕彤京感慨。全德中文学校联合总会会长、汉堡汉华中文学校校长周开雰在专题分组讨论时介绍,汉华中文学校是第一个在欧洲开启教师学历培养的学校,学校在2009年跟暨南大学签署了合作项目,开办全欧洲第一个函授华文教育学士学位的学历学习班,2013年第一批毕业了20名教师。“我们正在积极争取让华文学校的学分得到所在国教育部门的认可。打造一种长效机制,跟德国本土教育相结合,让老师教课更有动力,孩子学习更有效率。”周开雰说。褚峻是瑞士日内瓦华文教育基金会创始人、校长,该基金会在本届大会上获批“华文教育示范学校”荣誉称号。“10年来,我们每个学期至少进行两次内部交流和培训,坚持列教学计划、制作教案、集体备课,让活跃在教学第一线、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带新进教师,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我们坚持自己‘造血’,每年派送100—200名教师到中国来接受培训,重点培养年轻的、教学经验丰富的本土华文教师。”郑洁珊说,印尼的教师福利不尽如人意,如果没有对教师的跟踪培养,教师很快就离职了。随着“汉语热”持续升温,世界各地对华文教育师资有巨大的需求,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在本土华文教师培训上也发挥了有效作用。“我们的教师来源除了学校自己培训的,还包括留学生群体和汉办志愿者。”崔健雄说。强兴趣 寓教于故事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何进一步提高广大华裔青少年学习中华语言文化的兴趣,也是海内外华文教育界代表关注的焦点。“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如果文字学不会,文化等于空中建楼阁。”美国芝加哥希林UIC中文学校校长何振宇感慨良多。他认为,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如果教材不能结合当地的文化氛围,就不容易激发孩子的兴趣。汉堡汉华中文学校,不仅用国内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还根据当地的现实状况,自己编写了两套教材。“我编写的这套教材,适合5岁的孩子用,整个教材强调孩子的阅读能力,即认识多少字就能阅读多少文章。每章都有作业。6岁以内是孩子学习中文的最佳时期,要让孩子觉着教材‘可爱’。”周开雰自豪地说。九江学院副校长杨耀防教授认为,提高孩子学习汉语的兴趣,必须结合孩子的天性,归纳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寓教于乐”式;二是案例式,要善于讲故事;三是体验式,让学生亲身体会,身入其境去学。褚峻对此深表认同。“我们会把孩子和他熟悉的小伙伴放一个班里,提倡‘结对子’学习,让孩子们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我们鼓励大班孩子参与辅导教学工作,推荐他们给小班老师当助教,激发他们的兴趣和责任感。”阿联酋迪拜明德堂校长胡莺介绍说,“在阿联酋,国际学校都设立了国际日。在国际日,每个国家都会设立摊位,进行文艺表演。我们鼓励学生穿着中国的民族服装参加这些活动,鼓励学过书法、茶艺、古筝等的孩子参加各个学校的国际日表演,尽可能多方面地展示中国文化。”孩子们做文化小使者的过程中,既培养使命感和自豪感,也促进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学习,还带动了其他国家孩子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学习。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推进、祖(籍)国加大对华文教育支持等都为华文教育提供了更广阔舞台。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新时代的华文教育,应当有新气象、展现新作为,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借“一带一路”建设契机,不断夯实“民心相通”;充分发挥华文教育独特优势,讲好中国故事。(王 尧 巩尚鑫)

六尺巷

“云课堂”解华文教育燃眉之急

“如何更好地开展线上汉语词汇教学?”“怎么把汉字的‘读和写’搬到网上?”“课件制作有什么方法和技巧?”5月2日虽是“五一”假期,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的两位老师陈建兴和张娜依然坐在电脑前,为远在泰国的华文教师培训授课。这是由华侨大学和泰国华文教师公会联合主办的“华大云课堂”第一期泰国华文教师培训班的第二次培训,采用“钉钉会议 Facebook直播”的方式进行,当天有近6000位教师收看课程,超过2万人关注培训活动。目前,全球观看人数仍在上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欧洲及东南亚等国家的不少学校不得不停课,海外华文教育面临诸多挑战。作为国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和教育部批准的“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院校”,华侨大学精心打造在线课程,全力保障全校3万多名境内外学生“不停学”“不掉线”。同时,在及时了解海外华社需求后,华侨大学迅速行动,与海外华文学校、华教机构等联合开设“云课堂”,开展免费线上教学。截至目前,已有3000余名华裔青少年和超过5000名华文教师受益。“华大云课堂”培训模式就是华侨大学在泰国开展华文教育的新尝试,是和泰国华文教师公会合作的新创举,被誉为“泰国华文教育的又一里程碑”。4月25日开班的“华大云课堂”第一期泰国华文教师培训班,是针对泰国华文教师对线上教学工具及使用方法的迫切需求而推出的,课程共3天。“在介绍常见的线上教学形式以外,重点介绍适合泰国华文老师线上教学的形式,通过专门探索适合线上教学所需的课件制作、汉字输入、教学资源平台应用等,为泰国华文老师讲解线上教学方法。”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副院长、“华大云课堂”主讲教师沈玲介绍,“泰国华文教师公会拟将教师的线上培训模式作为一个长期的项目运行,华侨大学也将是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沈玲老师主讲的《三种常见线上教学形式介绍》,犹如一场及时雨。陈建兴老师、张娜老师的课程,让我学习了电脑输入汉字及符号的工具和方法,也了解到一些汉语教学的资源库。这将为我们在特殊时期开展网络教学提供重要保障。”曼谷亚洲商业学院邓育华老师参加了前两次直播课程,她说,“培训很实用,很精彩,点赞!”华侨大学还为海外华裔学生量身定做线上课程。3月以来,西班牙规模最大的华文学校——巴塞罗那孔子文化学校暂时停课。焦急万分的巴塞罗那孔子文化学校校长陈庆联系到华侨大学华文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胡建刚,希望能得到扶持与帮助。胡建刚迅速组建华文志愿教学服务团,与巴塞罗那孔子文化学校共同打造“孔子云课堂”。3月23日开始,“孔子云课堂”正式上线。巴塞罗那孔子文化学校11个年级的2000余名学生被分成12个班,每个班配备一位志愿者老师,为各自的教学对象打造专门的教学内容。来自华侨大学的12位志愿者老师,承担起每周3次课的教学任务。为了让华裔子弟在当地白天上学,华大志愿者老师要克服7个小时的时差,在中国的晚上进行网上授课。“除巴塞罗那之外,还有西班牙其他地区以及比利时、葡萄牙、意大利等多个国家的华裔子弟扫码进入学习。”胡建刚说。如今,“孔子云课堂”的志愿教学工作已经告一段落。教学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家长、老师纷纷表示感谢。巴塞罗那孔子文化学校还专门为华侨大学送来“心系华裔助力战疫华文教育开创新路”的锦旗。

蓝印花

海外华文教育“云端开花”

来源:海外网图为意大利中意学校学生在家上网课。日渐长,绿渐浓,正是读书天。听,“云端”传来一阵朗朗读书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海外众多华文学校并未停下教授中文、播撒中华文化种苗的脚步。伴随各国华校陆续开始网课,海外华裔青少年又能“回归”课堂,学写方块字,学说中国话。中国各级涉侨部门、文化机构也来助力。他们倾情打造网上“寻根”夏令营、中华文化“云课堂”等多种形式的线上文化活动,让海外华裔青少年不用走出家门,就能“云”游中国,领略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线下转线上,玩转“云课堂”。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意大利、澳大利亚、西班牙、泰国等国4所华文学校的负责人,且随他们去看看海外华文教育如何内外联动,在线“开花”,不负韶华。意大利中意学校“让孩子充分享受优质教学资源”“我们正发愁线上课程缺乏中华文化的内容,就来了‘及时雨’!”意大利中意学校校长傅文武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这所已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开办20年的华文学校立即改变教学思路,开启“云课堂”,保证停课不停学。“之前,我们一直参加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的实景课堂,对在线授课并不陌生,但是如何在语言教学之外给孩子们更多中华文化的熏陶,我们缺乏相关的教学资源。”傅文武没想到,问题很快迎刃而解。4月中旬,为了帮助海外华裔青少年在疫情期间继续学习中文、了解中国国情和中华文化,并获取抗疫知识,中国侨联推出“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夏令营活动,与各级侨联联动,精选一批有关成语寓言、名著名人、人文地理、防疫知识等适合海外华裔青少年的内容,编成故事,制作视频或动画,定期推送给众多海外华校。拔苗助长是什么意思?沙僧的流沙河在哪?愚公移了哪座山?一段段惟妙惟肖的小故事娓娓道来,让海外华裔孩子坐在家中,也能“看”到中国的广袤国土、深厚底蕴。“每次收到国内发来的视频链接,我们都会第一时间分享到各个班级的微信群中,这成为孩子们课后一个很好的视听读物。孩子们一边听一边跟着学,不仅提高了他们的中文表达能力,也让他们对中国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傅文武说。不只是孩子们爱听,许多华文老师也受此感染,有了讲故事的“冲动”。“前两天,我们学校的一位徐老师就在线录制了一段小故事,讲述植树节的来历,通过侨联平台分享给更多国家的华裔青少年。”傅文武说。接下来,学校还将鼓励孩子们一起参与讲故事,录制小视频,用这种生动的形式与中国小朋友和其他国家的华裔青少年有更多互动。“虽然网络课堂不能完全替代线下授课,但是通过互联网,我们有了很多渠道可以将中文教育、中华文化传播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国内各级侨联组织、各类文化机构更是为我们的‘云课堂’提供很多帮助。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合理安排,让孩子能够充分享受这些来自国内的优质教学资源。”傅文武充满信心地说:“虽然难挡疫情影响,但是我们仍要全力以赴,让海外华文教育不负韶华,继续前行。”澳大利亚华夏文化学校“孩子学习中华文化的兴致高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澳大利亚悉尼的家中,8岁华裔女孩曲璟媛一边跟着妈妈吟诵王安石的著名诗篇《元日》,一边用双手比划着饮酒、贴桃符等诗中描绘的活动,稚嫩的小脸上笑意吟吟。“这是孩子在江苏老师的网课上学会的。老师讲述了王安石的故事,并教孩子用手势舞来更好地记住《元日》,理解诗词的内涵。孩子特别喜欢手势舞,觉得很好看,也很有意思。”曲璟媛妈妈说,边做手势舞边吟诵古诗给孩子的“宅”家时光增添了许多新乐趣。最近,江苏省委统战部面向澳大利亚、西班牙等10多个国家的30多所华文学校开通了中华文化“云课堂”,通过教授武术、剪纸、古诗鉴赏、书法等课程,满足海外华裔青少年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化的需求。曲璟媛就读的澳大利亚华夏文化学校就是参与这一活动的海外华校之一。“在此之前,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们学校开设了自己的网课,偏重中文的语言教学。中华文化‘云课堂’是一种很好的补充,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文之余有更多途径接触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谈及中华文化“云课堂”的课程内容,华夏文化学校校长张晋赞不绝口:“‘云课堂’刚开,我们学校就有150多名学生报了名!”除了边“舞”边念的古诗朗诵之外,最受孩子们喜爱的就数武术课了。分别在念小学五年级和三年级的王瑞溪、王雯婷这对小姐妹,在澳大利亚出生长大,平时接触中华传统文化的机会不多。听说这次有中国老师在线传授“功夫”,姐妹俩兴奋极了,早早便让妈妈在家里铺好席子用于“练武”。“虽然姐妹俩最初听不太懂中文讲解,但是老师开始示范动作之后,她们很快就被各种姿势、步法所吸引,一板一眼地学得特别认真。课后,她们还每天缠着妈妈要看视频回放。”张晋说,海外华裔青少年大多活泼爱动,中国老师结合他们的特点,用手势舞、武术等形式传授中华文化,正合孩子们的“口味”,也让中华文化能够更好地被他们所接受与喜爱。“这段时间,许多孩子不能出门,便都在自家院子里练新学的朗诵和武术,兴致可高了!”张晋笑说,孩子们都盼着这样接地气的文化“云课堂”可以越来越多。西班牙博思语言学校“第二期‘云课堂’,我们还来!”在西班牙东南部城市埃尔切市,作为当地一所小有名气的华文学校,博思语言学校的“云课堂”已经开课1个多月。为了让学生们在“云端”也能学有所得,校长潘丽丽和老师们开工更早。“2月中旬,看到新冠肺炎疫情日趋严重,我们老师就开始着手制定网课教案。”潘丽丽是这所华校的创办者,在海外从事华文教育已有10个年头,深知语言教学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要让孩子保持一定的中文水平以及学习热情,就不能让课断了。因此,线下课堂暂停后,我们很快便在已有的信息化教学技术基础上,准备线上课程。”高年级学生围绕当地华侨华人抗疫主题撰写小作文,低年级学生学习卫生健康、环境保护有关的小知识,老师们在常规的中文教学之外,还结合当下全球抗疫的背景补充新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能够学有所思。用心不止于此。“疫情之后,西班牙当地学校也陆续开设网课。为了不让学生们的上课时间冲突,我们对埃尔切市所在阿利坎特地区各个公立、私立以及半公半私学校的网课时间逐一做了摸底调查,最终将我们的网课时间定为每天下午4时50分到8时这一时间段,从而错开学生们下午在当地学校学习的时间。”潘丽丽说,她还鼓励学生参与江苏省委统战部面向海外华校开通的中华文化“云课堂”,并就课程提出建议,让海外华裔青少年拥有更加多样的文化课堂。每当看到学生与家长对中文课堂的渴望,潘丽丽和同事们都觉得付出是值得的。“目前‘云课堂’已有100多名学生。一些住在附近其他城市甚至其他国家的家长也找到我,希望能让孩子参与我们的课堂。之前,这些孩子或是因为住的离学校较远,或是跟着父母搬去别的地方,无法参加线下课程。现在,有了‘云课堂’,他们特别高兴,希望今后也能保持这种线上授课模式,让他们的中文课不间断。”潘丽丽说。潘丽丽还发现,课后,不少学生还在微信群、钉钉群上自发形成了一个个“在线学习小组”,相互督促、提醒上课时间。“虽然大家各自‘宅’家,见不了面,但是学习交流的氛围却比之前浓了不少。”这让潘丽丽把“云课堂”办好的动力更足了。“我们的第一期课程快要结束了,5月份就要开始第二期‘云课堂’。参加第一期的学生们都说:‘第二期,我们还要来!’”泰国合艾国光中学“老师,每周能再加一节课吗?”经过近半个月的准备,泰国合艾国光中学孔子课堂与合艾华助中心合办的“一带一路”商务汉语班终于复课了。每周一至周五晚上7时到9时,两个班的38名学生都会准时守候在“云端”,等待屏幕那头的老师带他们走进广博的中文世界。与国光中学孔子课堂开设的其他“云课堂”不同,这两个班的学生都是三四十岁甚至四五十岁的成人,多为从事中泰经贸活动的泰国华侨华人。“一些年长的学生不太擅长使用网络和电子产品,因此从3月底决定在线复课之后,我们花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挨个与38名学生联系,教他们怎么登录‘云课堂’。”让国光中学孔子课堂中方主任蒋艾纯惊讶的是,虽然过程有些繁琐,但是学生们的积极性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听说“云课堂”要开了,所有人都特别期待。“其实,商务汉语班线上复课的想法正是由班上几个学生先提出来的。”蒋艾纯回忆,2月,受疫情影响,商务汉语班不得不与其他课堂一样暂时停课。3月,考虑到一些学生赴华留学的需要,孔子课堂陆续开设了面向初高中生的中文“云课堂”。没多久,商务汉语班的几名学生联系蒋艾纯,希望也能有属于他们的“云课堂”。“这些学生都说,非常想念老师和同学,也担心耽误两个多月,之前学的中文容易忘记。”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深深感动了蒋艾纯。每周两次的“中文之夜”又回归了!学说中文词汇,了解中国文化,课程的精彩程度并未因为线下转线上而减弱。相反,孔子课堂任课老师刘继龙不仅经常在课上“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们各自的经商领域教授相应的中文词汇,还借助中国国内丰富的线上资源,拉近学生们与中国的距离。“4月5日、6日,故宫博物院举办了3场网上直播。我们组织学生一起在线观看。‘云’游故宫之后,一些去过中国的学生专门找出他们十多年前在故宫拍的照片,分享在班级群里,没去过的学生更是对故宫、对中国充满向往。”刘继龙说。更让刘继龙惊喜的是,相比以往忙于工作,如今“宅”家期间,学生们对“云课堂”的需求更为迫切。最近,许多学生纷纷向他提议:“老师,每周能再加一节课吗?”(记者 严瑜)《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5月04日 第 06 版)

鲂鳢

海外华文教育“云端开花”(侨界关注)

图为意大利中意学校学生在家上网课。图为意大利中意学校学生在家上网课。图为澳大利亚华夏文化学校学生在中华文化“云课堂”上跟着老师学手势舞。图为西班牙博思语言学校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课。图为泰国合艾国光中学孔子课堂“一带一路”商务汉语班的线上课堂。 (照片均由受访者提供)日渐长,绿渐浓,正是读书天。听,“云端”传来一阵朗朗读书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海外众多华文学校并未停下教授中文、播撒中华文化种苗的脚步。伴随各国华校陆续开始网课,海外华裔青少年又能“回归”课堂,学写方块字,学说中国话。中国各级涉侨部门、文化机构也来助力。他们倾情打造网上“寻根”夏令营、中华文化“云课堂”等多种形式的线上文化活动,让海外华裔青少年不用走出家门,就能“云”游中国,领略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线下转线上,玩转“云课堂”。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意大利、澳大利亚、西班牙、泰国等国4所华文学校的负责人,且随他们去看看海外华文教育如何内外联动,在线“开花”,不负韶华。意大利中意学校“让孩子充分享受优质教学资源”“我们正发愁线上课程缺乏中华文化的内容,就来了‘及时雨’!”意大利中意学校校长傅文武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这所已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开办20年的华文学校立即改变教学思路,开启“云课堂”,保证停课不停学。“之前,我们一直参加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的实景课堂,对在线授课并不陌生,但是如何在语言教学之外给孩子们更多中华文化的熏陶,我们缺乏相关的教学资源。”傅文武没想到,问题很快迎刃而解。4月中旬,为了帮助海外华裔青少年在疫情期间继续学习中文、了解中国国情和中华文化,并获取抗疫知识,中国侨联推出“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夏令营活动,与各级侨联联动,精选一批有关成语寓言、名著名人、人文地理、防疫知识等适合海外华裔青少年的内容,编成故事,制作视频或动画,定期推送给众多海外华校。拔苗助长是什么意思?沙僧的流沙河在哪?愚公移了哪座山?一段段惟妙惟肖的小故事娓娓道来,让海外华裔孩子坐在家中,也能“看”到中国的广袤国土、深厚底蕴。“每次收到国内发来的视频链接,我们都会第一时间分享到各个班级的微信群中,这成为孩子们课后一个很好的视听读物。孩子们一边听一边跟着学,不仅提高了他们的中文表达能力,也让他们对中国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傅文武说。不只是孩子们爱听,许多华文老师也受此感染,有了讲故事的“冲动”。“前两天,我们学校的一位徐老师就在线录制了一段小故事,讲述植树节的来历,通过侨联平台分享给更多国家的华裔青少年。”傅文武说。接下来,学校还将鼓励孩子们一起参与讲故事,录制小视频,用这种生动的形式与中国小朋友和其他国家的华裔青少年有更多互动。“虽然网络课堂不能完全替代线下授课,但是通过互联网,我们有了很多渠道可以将中文教育、中华文化传播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国内各级侨联组织、各类文化机构更是为我们的‘云课堂’提供很多帮助。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合理安排,让孩子能够充分享受这些来自国内的优质教学资源。”傅文武充满信心地说:“虽然难挡疫情影响,但是我们仍要全力以赴,让海外华文教育不负韶华,继续前行。”澳大利亚华夏文化学校“孩子学习中华文化的兴致高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澳大利亚悉尼的家中,8岁华裔女孩曲璟媛一边跟着妈妈吟诵王安石的著名诗篇《元日》,一边用双手比划着饮酒、贴桃符等诗中描绘的活动,稚嫩的小脸上笑意吟吟。“这是孩子在江苏老师的网课上学会的。老师讲述了王安石的故事,并教孩子用手势舞来更好地记住《元日》,理解诗词的内涵。孩子特别喜欢手势舞,觉得很好看,也很有意思。”曲璟媛妈妈说,边做手势舞边吟诵古诗给孩子的“宅”家时光增添了许多新乐趣。最近,江苏省委统战部面向澳大利亚、西班牙等10多个国家的30多所华文学校开通了中华文化“云课堂”,通过教授武术、剪纸、古诗鉴赏、书法等课程,满足海外华裔青少年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化的需求。曲璟媛就读的澳大利亚华夏文化学校就是参与这一活动的海外华校之一。“在此之前,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们学校开设了自己的网课,偏重中文的语言教学。中华文化‘云课堂’是一种很好的补充,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文之余有更多途径接触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谈及中华文化“云课堂”的课程内容,华夏文化学校校长张晋赞不绝口:“‘云课堂’刚开,我们学校就有150多名学生报了名!”除了边“舞”边念的古诗朗诵之外,最受孩子们喜爱的就数武术课了。分别在念小学五年级和三年级的王瑞溪、王雯婷这对小姐妹,在澳大利亚出生长大,平时接触中华传统文化的机会不多。听说这次有中国老师在线传授“功夫”,姐妹俩兴奋极了,早早便让妈妈在家里铺好席子用于“练武”。“虽然姐妹俩最初听不太懂中文讲解,但是老师开始示范动作之后,她们很快就被各种姿势、步法所吸引,一板一眼地学得特别认真。课后,她们还每天缠着妈妈要看视频回放。”张晋说,海外华裔青少年大多活泼爱动,中国老师结合他们的特点,用手势舞、武术等形式传授中华文化,正合孩子们的“口味”,也让中华文化能够更好地被他们所接受与喜爱。“这段时间,许多孩子不能出门,便都在自家院子里练新学的朗诵和武术,兴致可高了!”张晋笑说,孩子们都盼着这样接地气的文化“云课堂”可以越来越多。西班牙博思语言学校“第二期‘云课堂’,我们还来!”在西班牙东南部城市埃尔切市,作为当地一所小有名气的华文学校,博思语言学校的“云课堂”已经开课1个多月。为了让学生们在“云端”也能学有所得,校长潘丽丽和老师们开工更早。“2月中旬,看到新冠肺炎疫情日趋严重,我们老师就开始着手制定网课教案。”潘丽丽是这所华校的创办者,在海外从事华文教育已有10个年头,深知语言教学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要让孩子保持一定的中文水平以及学习热情,就不能让课断了。因此,线下课堂暂停后,我们很快便在已有的信息化教学技术基础上,准备线上课程。”高年级学生围绕当地华侨华人抗疫主题撰写小作文,低年级学生学习卫生健康、环境保护有关的小知识,老师们在常规的中文教学之外,还结合当下全球抗疫的背景补充新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能够学有所思。用心不止于此。“疫情之后,西班牙当地学校也陆续开设网课。为了不让学生们的上课时间冲突,我们对埃尔切市所在阿利坎特地区各个公立、私立以及半公半私学校的网课时间逐一做了摸底调查,最终将我们的网课时间定为每天下午4时50分到8时这一时间段,从而错开学生们下午在当地学校学习的时间。”潘丽丽说,她还鼓励学生参与江苏省委统战部面向海外华校开通的中华文化“云课堂”,并就课程提出建议,让海外华裔青少年拥有更加多样的文化课堂。每当看到学生与家长对中文课堂的渴望,潘丽丽和同事们都觉得付出是值得的。“目前‘云课堂’已有100多名学生。一些住在附近其他城市甚至其他国家的家长也找到我,希望能让孩子参与我们的课堂。之前,这些孩子或是因为住的离学校较远,或是跟着父母搬去别的地方,无法参加线下课程。现在,有了‘云课堂’,他们特别高兴,希望今后也能保持这种线上授课模式,让他们的中文课不间断。”潘丽丽说。潘丽丽还发现,课后,不少学生还在微信群、钉钉群上自发形成了一个个“在线学习小组”,相互督促、提醒上课时间。“虽然大家各自‘宅’家,见不了面,但是学习交流的氛围却比之前浓了不少。”这让潘丽丽把“云课堂”办好的动力更足了。“我们的第一期课程快要结束了,5月份就要开始第二期‘云课堂’。参加第一期的学生们都说:‘第二期,我们还要来!’”泰国合艾国光中学“老师,每周能再加一节课吗?”经过近半个月的准备,泰国合艾国光中学孔子课堂与合艾华助中心合办的“一带一路”商务汉语班终于复课了。每周一至周五晚上7时到9时,两个班的38名学生都会准时守候在“云端”,等待屏幕那头的老师带他们走进广博的中文世界。与国光中学孔子课堂开设的其他“云课堂”不同,这两个班的学生都是三四十岁甚至四五十岁的成人,多为从事中泰经贸活动的泰国华侨华人。“一些年长的学生不太擅长使用网络和电子产品,因此从3月底决定在线复课之后,我们花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挨个与38名学生联系,教他们怎么登录‘云课堂’。”让国光中学孔子课堂中方主任蒋艾纯惊讶的是,虽然过程有些繁琐,但是学生们的积极性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听说“云课堂”要开了,所有人都特别期待。“其实,商务汉语班线上复课的想法正是由班上几个学生先提出来的。”蒋艾纯回忆,2月,受疫情影响,商务汉语班不得不与其他课堂一样暂时停课。3月,考虑到一些学生赴华留学的需要,孔子课堂陆续开设了面向初高中生的中文“云课堂”。没多久,商务汉语班的几名学生联系蒋艾纯,希望也能有属于他们的“云课堂”。“这些学生都说,非常想念老师和同学,也担心耽误两个多月,之前学的中文容易忘记。”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深深感动了蒋艾纯。每周两次的“中文之夜”又回归了!学说中文词汇,了解中国文化,课程的精彩程度并未因为线下转线上而减弱。相反,孔子课堂任课老师刘继龙不仅经常在课上“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们各自的经商领域教授相应的中文词汇,还借助中国国内丰富的线上资源,拉近学生们与中国的距离。“4月5日、6日,故宫博物院举办了3场网上直播。我们组织学生一起在线观看。‘云’游故宫之后,一些去过中国的学生专门找出他们十多年前在故宫拍的照片,分享在班级群里,没去过的学生更是对故宫、对中国充满向往。”刘继龙说。更让刘继龙惊喜的是,相比以往忙于工作,如今“宅”家期间,学生们对“云课堂”的需求更为迫切。最近,许多学生纷纷向他提议:“老师,每周能再加一节课吗?”

根除者

美国教育中,华文学校所需面临这几种困难

本文导语:美国教育中,华文学校所需面临这几种困难华文学校面临的困难:得到学区认可后,华文学校的地位大为提高,但长期困扰华文教育 的问题还有待解决。课本 华商移民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及中南半岛等地,华文学校的 课本大多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三地。可是不论何地编写的课本, 基本上都是为当地的学生而写的,其内容和程度不尽适合美国华商学生。台湾侨务委员会出版了专为美洲华文学生编写的华语课本和常识课本。来自台湾、 香港或大陆的课本,基本问题是内容不配合美国学生的需要,低年级课 文枯燥无味,而且与美国生活脱节。台湾桥委会编印的华语课本虽说是 美洲版,但编者远在台湾,不了解美国华裔学生的生活,其内容一样未 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中学的课本则多采用台湾国民学校的国文课本, 这与美洲版华语课本刚好相反,国文课本的程度太高,学生理解困难, 教师也感吃力不讨好。华文学校急需要一套切合本地学生的课本。怎么样的课本才算是合适呢?华文学校都由非牟利团体主办,办学经费有限,一般华文学校的收费不会超过每月二十 美元,收入如此之低,实在没有能力自行编制课本。 方言用词 华商移民来自不同的地区,各有不同的方言,这增加了华文学校的 教学困难。从前来美的华人以广东一带人士为主,华埠的常用方言是台 山话,早期的华侨刊物和报章,常掺有台山方言,美国地名的译音也以 台山话为准,如加州的San Jose译作山多些,纽约的Manhattan译作民 铁吾。就算是土生华畜,由于父母在家说的是台山话,他们除英语外也 学会了台山话。后期广州和香港的移民增多,广州话渐渐取代台山话的 地位,但在一些传统侨团开会时,仍大量使用台山话。华文学校授课大 多以粤语(广州话)为主,但教师面对的学生中有一部分只会台山话, 这造成教学和师生沟通的不便。一个真人真事的故事是:一名一年级的 学生用台山话对老师说他“好急尿”,这三字的台山音与广州话的“好 紧要”读音相近,老师不知学生的真正需要,还不停的:有什么好 紧要的事呢?至小孩子弄湿了裤子才知是什么一回事。 令广州话逐渐取代台山话的另一个原因是香港流行曲广受年青一代 欢迎,不论是来自哪一省份的青少年,其至是土生华裔,他们对香港歌 星的喜爱程度不下香港歌迷。卡拉OK热潮更使本来不懂看中文的青年, 也唱出纯正的广州话或国语歌曲,卡拉OK成为比课堂更有效的学习 途径。 近年华人社区的方言又有重大的转变,一是说普通话的移民不断增 加,华文学校为了配合他们的需要,开办以普通话教授的中文学习班,而台 湾移民也开办了自己的华文学校。这类学校与传统广东侨社的华文学校 最大的分别是全以国语讲授,以及有浓厚的台湾色彩。在华埠说普通话 的人不断增加,但普通话很难成为华侨的共同语言,华商社区将继续方 言多元化的趋势。方言与书面语之间的差异一向是语文教师深感棘手的 问题,现在连口语也变得复杂化,华文教学遭遇的困难便更大了。 两岸政治影响 海外华侨一直是两岸政治斗争的夹心阶层,左中右都希望在侨社建 立阵地作种种政治宣传。满清时期保皇党和革命党人在旧金山市侨社已 有激烈的斗争,二次大战前国民党的不同派系在美国也拼个你死我活, 甚至发生暴力事件。战后大陆政权易手,左右两派阵营在华埠也发生连 串的冲突,左派人士在旧金山市同源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会场 有时会受到反共人士的捣乱,影响庆祝活动的正常进行。时至今日,美 国右倾的传统侨社依然不少,但公开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侨团人士正 逐渐增加。在这种政治环境中的华文学校,正处在夹缝中。 台湾移民创办的华文学校自然是认同台湾,不会出现以上问题,但 传统侨团或教会的华文学校则有左右为难之叹,在课堂无可避免要触及 两岸政治,如在用语方面,应该是北平还是北京,国剧还是京剧,普通 话还是国语,教师应使用汉语拼音抑或用国语注音符号呢?生活是很现实的,移民的生活困难,以目前华文学校的经济能力,不可能付出令教 师生活无忧的工资。华文学校的教席全是兼职性质,月入有限,未必能 吸引有资历的前语文教师归队。 所以,在师资方面,华文学校的选择相当有限,教师的主要来源是 留学生,学校很难聘请受过教学训练的专业语文教师,这对改善教学质 素有相当影响。一些华文教育工作者提出,社区应从经济上支持华文学 校,使华文教师成为全职的职位,令教师可安心及有更多时间准备教 学,改善教学方法。 聘请教师的另一个困难是教师自身的语言限制,广东侨社的学校不 能请不说流利广州话的教师,台湾移民的学校也不会找说广东国语的教师。其次是由于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差异,华文学校的教师最好是能对美 国社会有一定的了解,明白学生身处的文化和社会状况,否则便难以沟 通。而现时的新移民教师,在此种种限制下,聘得理想的教师实在谈何容易。 7.5.5学生流动性大 华文学校有一个现象是低年级学生人数多,初中次之,高中更少。 幼稚园和一年级可以多至四十人一班,到高中仅余不到十人,很多华文 学校根本就没有中学部。小学生是受家长的强迫才到华文学校上课,踏 入中学便会以英文学校功课增多为理由不上华文学校。家长也始终认为 英文学校比华文学校重要,大多会允准子女的请求。这便造成下一代华 裔的中文程度下降。 华文学校为了迁就学生的水平,教学要求已不高,勉强完成小学阶 段的学生水平也参差不齐,能纯熟运用中文的绝无仅有,有些学生念了 高中也不能写出一篇流畅的文章。学生流动性大,华文学校便没法完成 完整的语文教育,长远来说影响了本地华商社区的文化事业,报章、杂 志书刊等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个人谏言:小编认为华文学校多采用由台湾侨委会提供的免费课本,但课本内容则以台湾为中心,由于两岸的隔阀造成语文的差异,令华文学校的学生在学习上多加了一重障碍。移民当中不乏语文教师甚至大专院校的教授,按理师资是不会缺乏的,问题是这些教育工作者移民后多不会投身华文教育。不知道各位看官有个想法呢?欢迎留言一起探讨。本文由百家号:小珊珊论教育独家发布,盗版必究!

神思

西北师大“华文云课堂”助力海外华文教育

新甘肃客户端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李欣瑶)日前,由西北师范大学与泰国华文教师公会联手推出的“西北师大华文云课堂——汉字文化与汉字教学”系列课程正式上线。华文云课堂上线。2012年,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西北师范大学华文教育基地在兰州成立,该基地致力于海外华文教育的研究与人才培养。疫情期间,西北师范大学华文教育基地积极探索在线教育平台的教学实践创新,首次采用“微课+研讨”的云上翻转课堂模式,与泰国华文教师公会携手合作推出华文云课堂,课程涵盖汉字起源与演变、“六书”与汉字构字、汉字教学、汉字文化、汉字信息处理五大主题,通过讲述汉字起源与流变的故事,探讨汉字学习和教学有效、有趣、有用的途径与方法,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课程上线当天,全程通过facebook与钉钉双渠道直播课程内容,一小时覆盖人数超过4000人,播放量超过1000次,在线同步参与直播人数179人,受到参与在线学习的泰方华文教师的一致好评。

马尾辫

第二届华文教育互联网教学研讨会召开

近日,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主办的第二届华文教育互联网教学研讨会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来自24个国家32所华文学校的代表,以及国内华教领域专家学者和互联网教学机构的代表共39人连线参加会议。为照顾不同时区与会者,会议在6月8日上午和9日下午各举办一场。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微信公众号报道,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理事长赵阳为会议录制视频致辞,他对海外华校师生为支持中国抗击疫情所做贡献表示感谢,希望与会人员深入交流,为海外华校在疫情期间所面临的困难以及在疫情之后的可持续发展探讨解决方案。 与会海外华文教师介绍了疫情对所在学校教学的影响,以及学校在网络教学方面所采取的应对举措。教师们感谢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停课不停学”项目为解学校燃眉之急所提供的帮助,希望国内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为海外华校开发更丰富的互联网教学资源,对学校提升互联网教学能力给予支持。与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合作的互联网教育机构展示了基于国侨办主干教材打造的智慧课本初步效果,引起海外华校浓厚兴趣。 会人员围绕5G环境下华文教育发展趋势、新冠肺炎疫情对华文教育的影响及应对方案、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协同发展等议题各抒己见。大家普遍认为,互联网教学为面临师资、教材、校舍等诸多条件制约的海外华文教育带来了实现跨越发展的新机遇,疫情的发生倒逼海外华校更快采取应对举措,以适应新环境。互联网教学不会完全取代课堂教学,但是对学校的教学组织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后疫情时代,学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作出深刻变革。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秘书长于晓和项目部主任李晓梅分别主持两场会议。研讨会以直播方式开放,共有3万余人扫码观会。 (编辑:李璟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