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教学与研究》(原《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创刊于2001年,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为CSSCI来源期刊。《华文教学与研究》以“促进华文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推动现代汉语和海外华语研究”为宗旨,求真务实,崇尚创新;主要刊发“华文习得研究”“华文教学研究”“华文教材研究”“华文测试研究”“现代汉语研究”“海外华语研究”等方面原创性学术论文。欢迎投稿,欢迎订阅,欢迎同行期刊交换。来稿要求及程序如下: 1. 稿件格式按照本刊格式成文,并附首页,载明:标题、关键词、摘要、详细通讯方式、基金项目、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及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正文另起页,页首中文题目,正文随后,从头到尾不出现作者姓名和通讯地址,以便匿名审稿。 2. 投稿方式在线投稿,本刊投稿地址为:http://jnhw.cbpt.cnki.net/。上传首页和匿名全文各一份。我刊已经启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开发的“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SMLC),请务必保证文章的原创。有图像、外文、国际音标的稿件请在WORD文档之外提交一份同文件的PDF格式。所有来稿一律投向编辑部网站和邮箱,不得投给个人。3. 字数论文以不超过8000字为宜;选题较大的论文、实验报告字数可以适当放宽。 4. 审稿与修改本刊实行双向匿名评审制度,三审三校。编辑部有权对原稿进行修改,不愿接受修改的作者请事先声明。 5. 稿件处理对于所有来稿编辑部都会及时作出处理,请作者注意网上投审稿系统的处理进程;在未接到本刊编辑部通知之前,不得转投他刊,否则后果自负。来稿恕不退还,请作者自留底稿。 6. 稿酬来稿一经发表即付稿酬,并赠阅当期期刊2册。本刊已被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台湾华艺数据库等收录,本刊文章的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入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向本刊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国内刊号:CN 44-1669/G4国内邮发代号:46-254国际刊号:ISSN 1674-8174国外发行代号:Q5575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园东路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华文教学与研究》编辑部邮编:510610邮箱:hwjx@vip.163.com《华文教学与研究》编辑部来源: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9年7月6日下午,由北京幸福家公益服务中心与瑷瑅空间联合主办的瑷瑅茶座文化沙龙活动第22期成功举办。活动以“家国天下:薪火相传的黄埔精神”为主题,通过对话访谈形式开展。国家民委出版社重大出版物总编辑、抗战将领段德峻(黄埔军校18期)之子段子文先生与北京市民革祖国统一专委会委员、抗战名将覃异之将军(黄埔军校2期)孙女覃研女士共叙家族往事,追忆黄埔抗战将领的卓越功绩与人格魅力,同时就黄埔后代如何传承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来自教育、文化艺术、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以及民主党派的代表参与了活动。瑷瑅茶座文化沙龙22期嘉宾合影国家民委出版社重大出版物总编辑、抗战将领段德峻(黄埔军校18期)之子段子文先生介绍:“我的祖先自清朝咸丰、同治年间浙江按察使署布政使段光清和近代淮军将领、徐州兵备道段喆父子,往下至兵部职方司员外郎段士蕃的儿子、孙子,再至我父亲段德峻,连续六代人皆是征战沙场的军人。我家与段祺瑞同宗,与曾国荃、李鸿章、刘坤一、沈葆桢、冯熙、贺耀组、陶峙岳、杜心如、俞国华、赵朴初等是至亲至交。父亲段德峻(1925—1991)于黄埔军校18期毕业,1942年投入抗日战场,任排长。父亲多次与日军面对面拼刺刀,屡立战功。自抗日战争胜利至1949年底在广东汕头起义被编入解放军部队止,父亲先后任国民党军第28军军部作战参谋、第15绥靖区司令官副官、第7绥靖区司令部参谋等职。父亲一生无论处于什么境况都忠于祖国、孝敬父母,与共产党人肝胆相照,令我感佩,同时也激励我继承发扬父辈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竭尽所能,多为国家、为民族做贡献。抗战将领段德峻(黄埔军校 18期)之子段子文八十年代初 ,我受父亲嘱托,在大陆与台湾、美国的黄埔学长、亲朋故旧之间走动、传话,为海峡两岸的交流充当联系人。在此期间,我和段仲宇将军分别与陈立夫叙旧,共同促成了邓文仪将军大陆之行。1993年,李默庵将军推荐我到中共中央统战部华文出版社工作,协助他接待黄埔军校同学及整理有关文史资料。在此期间,我与抗战名将覃异之将军,结为忘年之交,为他整理了回忆录。2009年3月,我应邀到国家民委所属出版社工作,于2014年和2015年先后在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重大出版物《弘一大师墨宝经文集》之外,为记下有价值的史料,我还在刊物上发表了《父亲记忆中的贺耀组》《拜望谢觉哉的夫人、老红军王定国》、《深切缅怀李默庵将军》、《覃异之将军与桂系首领交往纪实》、《黄埔精英,佛门龙象——记清定法师》等文章。肩负黄埔人的期待,我深感责任重大,唯有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以报效祖国、报效民族。”北京君谊中学举办人、原民国总理段祺瑞长曾孙女,黄埔精英段昌仁之女、黄埔将领段昌义侄女,民革党员段君宜女士谈到了家族传承对自己的影响:北京君谊中学举办人、段祺瑞长曾孙女,黄埔精英段昌仁之女段君宜女士“我的父亲段昌仁,生性腼腆,老实本分,在青年时期,进了黄埔军校第十一期就读,在一次躲避日军炮火时腿肚子中弹,康复后,父亲去南开大学读书。对于太爷爷段祺瑞,我一直心怀敬意,他清廉朴素的生活方式,让我们从小知道做事要低调而踏实。我随父亲从天津移居北京之后,1957年,考上了北京师范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了门头沟的南辛房中学当老师,当时的条件很苦,我教的学生基本都是矿工后代。我一直爱画画,所以一边教书,一边教村里人画画。1984年,我有幸继承了太爷留下来的一笔钱,决定用这笔钱办学。起初,我们只是办些工转干、英语、升学等性质的补习班,1993年,我们在北京朝阳区办起了全国第一所私立学校——君谊中学。我的曾祖父创办了保定军校,培养了一批精忠报国的军师人才,希望我创办的学校也能够为新时代培养出有家国情怀,肩负社会责任的栋梁之才!”段君宜女士的女儿,北京君谊中学校长、政协委员、民革党员陈媛媛谈到了继承母业投身教育事业的经历:我之前是学化学的,后来母亲全身心办学的举动感动了我,民办教育事业在中国发展经历了很多困难,但是,我的母亲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难题都坚定不移地要把学校办好。她是一个坚强的人,对自己下定决心要做的事业,会无怨无悔地付出。我想这就是作为军人后代的勇敢和责任心。如今,我接替她成为学校校长,希望能够继续传承家族的事业。作为黄埔后代,如今应该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为振兴中华出力!”北京君谊中学校长、政协委员、民革党员陈媛媛来自台湾的企业家本意木工教学创始人繆茗华先生是台湾老兵的后代,他的父亲毕业于黄埔军校保定分校,繆茗华说:“我从小生长在台湾的眷村,我们的眷村叫黄埔新村,里面都是从大陆来台湾的老兵。父亲到台湾之后在军校工作。小时候,我们上学的路上都会看到“亲爱精诚”的黄埔校训。在台湾生活的老兵,日夜思念家乡的亲人,他们对中国文化有很深的认同,如今黄埔新村的老兵和后代都回到大陆探亲。我90年代移民美国之后,又来到大陆学习木工技艺,如今在大陆创办了本意木工教学,传承中国文化。在台湾,台湾籍、我们这样的外省籍、还有一些有日本血统的台湾人,多年来存在着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和冲突,我认为这是影响两岸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原因,期待大家能够摒除偏见,共同期盼和平幸福的未来!”繆茗华 本意木工教学 创始人(台湾)中央美院教师、民革党员,黄埔三期少将孟昭楹之孙孟元说到:“爷爷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曾经在战争期间被傅作义将军派往海外,我的父亲在英国出生。爷爷在战争期间一直想方设法回到祖国,他有机会去美国、去台湾,但最终还是决定回到北京。小时候,我接触过一些黄埔抗战将领,他们对国家的热爱,对同袍战友的关心,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的家族留下爷爷的资料不多,这几年我在四处搜集有关他的资料,准备给他做塑像。段子文老师为参加抗战的黄埔将领做口述实录,他抢救了宝贵的历史,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专业特长,能够为一些像我爷爷一样的黄埔军人做塑像,让他们昔日的风采再现!”中央美院教师、民革党员,孟元北京家谱传记机构创始人涂金灿老师说:“黄埔军人在抗日战争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和巨大牺牲,他们对中国近代史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这段历史不能被忘记,黄埔精神在今天也应该被传承!这几年,我们陆续为黄埔后代、研究黄埔历史的人出版了个人传记和画册,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了很多感人故事。虽然,时局动荡,他们有些人命运多舛,但爱国之心一直不变,希望这个主题的沙龙活动把更多有故事的黄埔人请到现场,我也希望尽力为黄埔后人留下珍贵的家族记忆!”北京家谱传记机构创始人 涂金灿中国人民大学编辑部主任张全海介绍:“段子文先生是我多年的好友,今天第一次听他讲为两岸和平统一做出的努力,非常感动。作为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尊重历史,抢救历史、真实记录历史就是我们的责任,如今越来越多的黄埔老人年事已高,我们要和时间赛跑,把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不仅通过文字,还可以通过音频、视频等形式来做。”中国人民大学编辑部主任 张全海贵州长江汽车公司副总经理李江鹏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我不是黄埔后代,但关心社会,对历史感兴趣。瑷瑅空间聚集了很多有情怀、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今天听到了很多黄埔后代讲家族的故事,非常感动!我希望这个主题的沙龙活动能够有更广泛地传播,因为黄埔的爱国精神,黄埔军人的勇敢与担当,正是今天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所必需的!”贵州长江汽车公司副总经理 李江鹏自2018年,瑷瑅茶座历史文化沙龙系列活动成功举办,陆续获得了文化艺术、教育、媒体、思想学术界、企业界人士的肯定。活动现场,北京幸福家公益服务中心秘书长、瑷瑅空间联合创始人覃研女士对黄埔精神,及其在实现振兴中华、民族复兴伟大历史使命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总结: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黄埔军校师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做出了奉献。黄埔精神实质是以爱国为核心的精神力量,是维护和捍卫祖国完整统一的坚强信念,具有推动社会进步和积极带动社会前进的先锋行动的风范。我出生于国民党高级将领家庭,祖父覃异之将军毕业于黄埔军校二期,曾任国民党中将,解放后先后担任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北京市民革主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祖父覃异之将军,他曾追随孙中山先生的脚步,以革命为己任,救国救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解放后,他又积极推动祖国统一事业。我在祖父覃异之将军的言传身教之下成长,他刚正不阿、追求真理、不贪慕功名的品质,他心系家国天下的情怀、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信念都深深地植入了我的血液之中。长大后,无论我去海外学习深造,还是作为企业的管理者,都无法忘记血脉中传承的家族使命与社会责任感。非常感谢段子文先生为我的祖父覃异之将军整理回忆录,这不仅是我家族珍贵的记忆,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大历史中珍贵的记忆!沙龙活动现场照片今天,作为黄埔后代、民革党员在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工作中有着很大的优势,这也是祖辈未了的心愿。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神圣职责。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瑷瑅茶座的黄埔后代访谈历史沙龙会继续举办,在此诚意邀请海内外的黄埔后代在瑷瑅空间相聚,讲述家族的故事,让社会各界朋友以新的视角了解历史,敬畏生命、敬畏尊长、敬畏真理。作为黄埔后代,我们愿不辱家族使命,在新时代继续为民族寻找复兴之路,成为新时代的建设者!”黄埔后代段子文先生向覃研女士赠送了内容为覃异之将军诗作的书法作品。段君宜女士、涂金灿先生赠送了有关黄埔内容的书籍。书法家李阳老师向瑷瑅空间赠送了原创书法作品。(文:北京幸福家公益服务中心秘书长覃研)段子文先生赠送书法作品活动现场原创书法作品展示
近日,《教育部关于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的决定》(教社科〔2020〕4号)正式公布。北京语言大学5项成果获奖,其中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青年奖1项,获奖总数和获奖层次均超过往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是教育部为表彰和奖励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取得的卓越成绩,激励广大科研工作者严谨治学、勇于创新、锻造精品,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该奖始设于1995年,每三年评选一次,至今已成功举办八届。本届最终评选出获奖成果1539项(含香港、澳门高校获奖成果),其中:著作论文奖1241项,含一等奖152项、二等奖783项、三等奖306项;咨询服务报告奖77项,含一等奖10项、二等奖47项、三等奖20项;普及读物奖20项;青年成果奖201项。王建勤——《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声调范畴习得与模拟研究》王建勤,籍贯山西,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认知科学学科创新引智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新西兰梅西大学的荣誉研究员、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高级研究员、重庆大学、渤海大学、宁夏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东北师范大学"东师学者"教学名师、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兼职研究员等。出版《全球文化竞争背景下的汉语国际传播研究》《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声调范畴习得与模拟研究》等著作,发表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多项。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Rearch (CASLAR)国际期刊编委、《语言战略研究》、《汉语世界》编委;《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文字应用》《华文教学与研究》等多个学术刊物的匿名审稿人。王建勤教授的著作《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声调范畴习得与模拟研究》是国内外第一份系统考察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声调范畴习得的实验研究。本研究采取行为实验、范畴感知实验、课堂教学实验与计算机认知模拟等多种研究范式探讨学习者汉语声调范畴感知和产出的机制、模拟声调范畴建立的过程,证实了知觉训练能切实有效提高学习者汉语声调范畴习得效率。本研究以实验结果为依据为汉语声调教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建议。张宝林——《基于语料库的外国人汉语句式习得研究》张宝林,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西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客座教授,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语言教学、认知与习得开放研究中心学术顾问。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科研项目10多项。独立或合作出版学术专著、教材、大纲、词典等1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累计指导中外硕博研究生110多人。张宝林教授的著作《基于语料库的外国人汉语句式习得研究》依据"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对外国人汉语句式习得情况进行表现分析,偏误与正确现象并重,并与母语者的同类语言表现进行对比研究,考察比较全面、细致、深入,结论具有较强的客观性、稳定性和普遍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汉语句式习得研究的目标、理论追求与研究水平,在目前的汉语句式习得研究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郑艳群——《虚拟词语空间理论与汉语知识表达研究》郑艳群,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是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应用。曾主持并完成多项国家汉办科研规划项目及校级规划项目,并参与多项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出版多部个人专著,是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先锋领军人物之一。为研究生开设《汉语多媒体课件设计》和《语料库资源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等专业课。曾指导过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语言信息处理方向,以及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对外汉语教学论方向研究生。出版个人专著《计算机技术与世界汉语教学》、《汉语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对外汉语教育技术概论》等。郑艳群教授的著作《虚拟词语空间理论与汉语知识表达研究》提出了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和计算机仿真技术构建汉语知识仿真系统的设想,阐述了虚拟词语空间的概念和基本理论,描述了虚拟词语空间的宏观和微观结构。全书在方法论上归纳和演绎交相呼应,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互显优势,在理论探讨和技术可行性分析上提出研究构想并做了实践探讨,体现了这项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的创新。熊仲儒——《英汉致使句论元结构的对比研究》熊仲儒,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语法、句法语义学与英汉语法对比,主要学术兴趣是探索功能范畴在句法语义中的作用,研究领域涉及词类、论元结构、特殊构式与左缘结构等。在《中国语文》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7部,并获安徽省社科奖二等奖,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熊仲儒教授的著作《英汉致使句论元结构的对比研究》是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汉论元结构的对比研究"的最终成果,并入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本书根据新戴维森事件语义学和生成语法理论,全面阐述了与论元结构相关的一些核心概念,提出了新的论元结构理论体系和具体分析框架,并具体地分析了英汉致使句的论元结构。于小植——《启蒙旗帜下的反启蒙行动——<狂人日记>叙述形式中显现的意图谬误》于小植,文学博士,现任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2019年起招收汉语言文学方向博士后。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曾获北京市青年英才称号;曾获第八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获教育部霍英东青年基金奖;获国家发改委"十三五"规划问计求策三等奖。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首席专家;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大课题首席专家。于小植教授的论文《启蒙旗帜下的反启蒙行动——<狂人日记>叙述形式中显现的意图谬误》解决了以往研究没有解决或没有关注的一些问题。第一,深入分析了"狂人"作为叙述者的叙述功能,得出了与以往研究不同的结论。第二,把《狂人日记》概括为"抒情思辨日记体",是对《狂人日记》文体形式的创新性概况。第三,对《狂人日记》"小序"和"日记"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澄清和重新界定。本论文提供了一个考察鲁迅对启蒙的认识和态度的新切入点,同时也提供了一个研究"五四"革命者与启蒙之间关系的新视角,并进而重新思考了文学在启蒙中的位置和功用,具有一定的开创精神。教育部人文社科奖项的获得,不仅是北京语言大学相关学科优势特色的体现,也是北语人文社科科研综合实力的体现,标志着北语人文社科研究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素材来源:北京语言大学
新起点 新征程 新梦想——在2019级学生军训成果汇报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校长 夏东伟尊敬的91951部队各位教官,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家长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九月青岛海碧山青,美丽青大硕果飘香。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在这里隆重举行2019级本科生军训成果汇报暨开学典礼。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2019级全体本科生,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为军训圆满成功,付出辛勤努力的官兵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同学们,你们经过多年的奋斗,跨进了大学的校门,迈入了神圣的学术殿堂,站到了人生新的起点上。在这里,你们将拉开人生新的序幕,开启人生新的征程,追逐人生新的梦想。梦想是奋斗的源动力,只有拥有梦想,才会点燃奋斗的热情,只有拥有梦想,才会获得前行的力量。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拥有梦想,才能在艰苦卓绝的奋斗中缔造了新中国。中华民族正是因为拥有梦想,才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跨越,阔步前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大道上。同学们,青岛大学也将是你们开启梦想、实现梦想的地方。在众多大学中,你们选择了青岛大学。在这里,我祝贺你们做出了明智而又正确的选择。你们的选择是青岛大学的骄傲和自豪。青岛大学与青岛城市相伴而生,栉风沐雨百十载,弦歌不辍跨世纪。一代代青大人“教授高深学问,养成硕学宏才,应国家之需要”,始终与时代同向同行,始终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伴相随,一路前行,凯歌不断,从这里走出了三十余万优秀校友,为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名师云集,群英荟萃,以大师育未来大师。闻一多、梁实秋、沈从文曾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教。共和国元帅罗荣桓、“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曾在私立青岛大学求学,著名诗人臧克家在95岁时,为我们亲笔题写了“青岛大学我的母校”。在这里我还想跟大家分享三个青岛大学教授的故事。眼科学家潘作新先生,总结创造了“切断睑板矫正内翻新手术”,被称为“潘氏手术法”,至今仍写在眼科学教科书里,应用于眼科临床手术中。他在1980年发表的SCI论文,成为山东省属高校、也是青岛大学第一篇SCI论文。解剖学家沈福彭先生,1939年7月,以优异成绩获得布鲁塞尔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他不顾师友挽留,毅然为抗战回归祖国。他曾担任我们解剖学教研室主任,生前为医学教育事业倾尽一生,去世后又捐献遗体,以他遗体制成的骨架标本,至今仍在他倾心的解剖岗位上“站岗”。他的雕像就在博雅楼西侧的草坪上,常年鲜花不断,始终有师生缅怀与敬仰。我国著名的系统控制理论专家、中国科学院张嗣瀛院士,在2000年,时年74岁高龄的他,一踏进青大校园便说:“我不是来养老的,我是来工作的,我要为青大干点事。”在短短五年时间:他创建了一个研究所、办了一份学术刊物、获批了一个博士点、培养了一支人才队伍、搭建一个人才培养基地,这就是大家为之称道的“五年五个一”,正是他的无私奉献,成就了我们今天位居全国排名前十的系统科学学科。今日之青大,拥有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优青等国家级人才60余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00人,以及万人计划名师于海生教授、全国优秀教师沈若武教授等2600余位学术精湛、德艺双馨的优秀老师。正是他们,将为你们传道、授业、解惑,肩负起青岛大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和使命。今日之青大,建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华文教育基地、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5个国家级、40余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临床医学、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药理学与毒理学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数学、化学、药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纳米科学与技术、电力电子工程、生物工程7个学科入围2019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行榜。同学们,我欣喜的告诉大家,与你们8134名本科新生一起入学的,还有2925名硕士研究生、134名博士研究生、410名留学生。同学们,看到今天朝气蓬勃的你们,使我想起了自己的学生时代。40年前的今天,我与你们一样,带着梦想与希望,进入青岛大学学习,正是母校培养了我,使我成为大学的老师,后来又成为一名管理工作者。每当看到一届届新生满怀憧憬踏进校园,让我和全体老师感受到“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喜悦和责任。今天,在你们即将开启精彩人生之际,作为你们的学长和校长,我提几点希望与大家共勉。一是要志存高远,为梦想找准前行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你们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正处于人生最美的年龄,正生活在最美好的时代。再过30年,也就是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将呈现在大家面前,你们将是这个伟大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这既是千载难逢的人生际遇,也是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最美的青春,只有将个人梦想与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绽放最美丽的风采。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位校友,2016年,他沿着当年文成公主走过的路,来到有“生命禁区”之称的世界上海拔最高县——西藏双湖县,开展脱贫攻坚任务,援藏期满后,他毅然放弃了回乡的机会,继续援藏,把中国海拔最高县的脱贫事业一扛到底。这就是前段时间获得“最美支边人”称号的、经济学院2000级的梁楠郁校友。希望同学们以梁楠郁学长为榜样,志存高远,坚守初心,找准人生的方向,把小我融入到祖国的大我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二是要勤学善思,为梦想续足远航的动力学习是大学的首要任务,大学阶段的学习不同于中学,需要我们培养自觉与自信,独立的学习,独立的思考、独立的探索。既要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又要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既要有对人类命运和可持续发展的深刻思考,又要增强对民族文化的深刻认识,树立文化自信。大家要至少掌握一门外语,把它作为体验、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与文明的工具。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中,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对未知探索的兴趣,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昨天学校官微发布了一则消息,有一个基础医学本科生创新实验室,门牌号是216,大家习惯地称它为216实验室。每年从临床医学五年制二年级学生中,招收数名学生进入实验室。十年来实验室共招收了56人,当他们本科毕业时,全部同学都考入国内外顶尖大学继续深造。其中美国哈佛大学1人、加拿大麦吉尔大学1人、协和医科大学8人、北京大学10人、复旦大学10人、解放军301总医院1人、上海交通大学4人。希望同学们关注一下学校,看看学长学姐成长的足迹。还有我们今年毕业的2015级体育学院同一宿舍的6位男生,以全部考研成功的方式,刷新了我们对体育生的认知。商学院的2016级李琪同学,品学兼优,两次入选中国国家健美操队,先后代表国家斩获第十五届健美操世锦赛、第十届世运会五人操冠军,成为了我国首位世锦赛、世运会同时夺冠的女子运动员。希望同学们以他们为榜样,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繁华,有计划的学习,有目标的努力,用四载的芳华,续足远航的动力,谱写人生最美的赞歌。三是要坚忍不拔,为梦想插上坚强的翅膀。最近《哪吒之魔童降世》动画电影火爆全国,可能不少同学都看过,哪吒喊出的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不仅是喊给他自己的,也是喊给我们在座各位的。我们当中就有一位新生,因从小身患疾病,每天由她的母亲抱着骑电动车上下学。面对一般人无法忍受的艰难困苦,她始终乐观向上,笑对人生,从初中时就有了做心理咨询师的梦想。以便能更好的帮助别人,她凭着一股命不由天、永不言弃、顽强拼搏的精神,以青大应用心理学专业省内最高分,592分的成绩考入我校。她就是我们师范学院的蔡东晓同学!让我们向她以及伟大的母亲,致以最热烈的掌声!同学们,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希望你们向蔡东晓同学学习,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正确对待一时的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志短,始终心向阳光,成就最美的人生。同学们,再过10天,就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再过一个月,就是青岛大学办学110周年。你们精彩的人生画卷正在打开,你们的美好梦想正在起航。愿你们以青春为翼、梦想为马,追梦而来,圆梦而归,迎来“放眼昆仑绝顶来”的灿烂明天。学校将与你们携手同行!谢谢大家! 来源:青岛大学 图片 / 张逸 青大无人机协会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 李云艳 审校 / 高涵 陈钰 责编 / 魏喆吉 李鹏 青岛大学融媒体中心出品
福州妇联自信从容 秀美大方勤劳睿智 与时俱进关注平凡的岗位上有她们忙碌的身影奋斗的道路上有她们坚定的步伐她们常年扎根于工作一线用自己的真诚和付出为大家提供服务她们便是一批乐于奉献兢兢业业的巾帼文明岗岗员“福州妇联”将陆续推出【巾帼文明岗风采】系列报道致敬那些在各自平凡岗位上书写初心故事的巾帼榜样们福州市晋安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幼儿园教研组现有教师51人,其中女性50人,占总人数的98%,秉承“文化立园、立德树人、课程育人、开放办学”的办园方向,教研组充分调动女教师教育创新的积极性,树立巾帼表率,积极打造优质的学前教育。2019年3月,教研组获评全国“巾帼文明岗”,课题《回归率真童年的幼儿园人文美术教育》荣获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课题《篆刻艺术融入幼儿园教育的实践研究》荣获2017年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课题《篆刻文化背景下的幼儿园美育课程的建构》荣获2019年省优秀课题,先后出版了《童印童趣》《幼儿园篆刻文化主题活动设计》《童心园·中国印——美就在我们身边》等书籍……沉甸甸的成果,见证着教研组教师默默钻研、奉献的精神。▲林云芝园长被评为福建省特级教师、最美晋安人构建园本培训教研、课题组教研、年段教研三级团队组织架构,建立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园本教研与培训体系,成立以专家为引领,园长、副园长为组长,教研主任、课题组长、年段长为成员的教研领导小组,以业务园长、教研主任负责园本培训教研活动,年段长负责组织实施年段教研活动,课题组长负责组织实施课题组教研活动的教研模式。阶梯培养,以研促教▲被授予“福建省教育科研实验基地”积极发挥教研组的示范作用,以有专业、有品质、有文化地树立教师新形象为目标,以师德建设、教师专业成长、教师综合素养提升为内容,做好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名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为分层培养的阶梯,加大师资培养专项资金,建构“支架式”的园本教研模式。通过课题研究、培训学习、团队互助、专家引领等多元化的形式与手段,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室刘左军副主任、教育部政策法规司王大泉副司长率学前教育法调研组成员参观幼儿园童印室以课题为载体,着力提升幼儿园教育内涵。结合晋安区寿山石印石篆刻文化的特点,以寿山石文化为背景,以“中国印”为主线,幼儿园教研组研发了幼儿篆刻的材料与工具,开创了全国首个童印艺术课程,填补了篆刻艺术在学前教育的空白。▲教研组开展研讨活动多年来,教研组坚持申报各级课题,在结合开展片区教研活动的基础上,查找、分析教育教学活动存在的不足,研究探索改进的思路和方法,建立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教研模式。教师通过不断丰富和调整教学模式,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在教育实践中主动反思,慢慢从关注“教”转变为关注幼儿的“学”,让教育理念真正贯彻、落实到教育实践中。磨砺成长,美丽绽放▲晋安区妇联聂碧珍主席为教研组颁发全国“巾帼文明岗”奖牌在“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过程中,教研组有效地调动了广大职业妇女岗位成才、岗位建功的积极性以及投身教育发展的热情,使幼儿园在搬园后短短7个月时间内,就以福州历史最高分顺利通过福建省示范性幼儿园评估,同年,还被授予“福建省教育科研实验基地”称号。今后,教研组还将汇集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和省教科所的资源,引进省内外专家进行深入合作,为创新学前教育理论和指导实践等方面提供科研支持和理论支撑,以教育科研推动幼儿园向更高水平发展。▲教研组开展区域游戏观摩活动和园内观摩活动在实践和探索过程中,教研组形成了同心同德、和谐关爱、积极向上、求实创新的教研队伍,培育了一大 批优秀女性人才,一大批学习型、创新型、奉献型、和谐型的“巾帼先锋”脱颖而出,培养出6名正副园长,享有培养园长摇蓝的殊荣。近年来,有10名教师分别获得省、市级“优秀教育工作者”“三八红旗手 ”“优秀共青团员”“优秀班主任”等光荣称号;16名教师分别获得区级优秀教师称号。许多位教师的论文和案例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或在评比中获一、二、三等奖。示范辐射,快乐分享▲美国匹兹堡州立大学校长一行参观访问幼儿园全岗同心协力在保教工作、教师成长、幼儿发展、示范幅射、家园合作等各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多年来,教研组坚持对晋安区多所公、民办幼儿园,延川县两所幼儿园实施精细化帮扶,使被帮扶幼儿园的校园面貌、办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其中多所顺利通过市级、区级示范性幼儿园评估,有效地推动了晋安区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同时,作为晋安区学前教育窗口单位、省海外华文教育基地、国培计划的实践教学基地,教研组积极承接国内外、省、市区各级专家同行前来参访,充分发挥了引领、示范、辐射作用。筑起防线,坚守职责▲防疫期间行政召开防疫工作会议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全岗成员拧成一股绳,凝聚起磅礴的力量,齐心协力为扎实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坚定的巾帼力量。疫情防控以来,林云芝园长带领全体岗员,放假不放松,钉钉视频会议、电话随时待命,线上家访,微信关怀,对所有孩子、家长、教职工进行信息摸排,每日一跟踪一报告,全面深入具体地了解掌握疫情防控真实情况,把本次战“疫”的各项防控工作落细落实落到位。▲防疫期间钉钉线上会议为了做好疫情期间幼儿居家学习指导,岗员们开展了 “停课不停学,游戏同乐享” 网上微课程系列,这是教研组集团队力量,统整课程资源,精心打造出的互动版块,让孩子们寓教于乐、调节身心,一起携手渡过这个特殊的假期。▲防疫期间教师居家写教案和开展线上课程每项荣誉的取得凝聚着每位岗员对幼教工作的热爱和无私奉献,是对每位岗员辛勤工作的肯定。林云芝园长表示,今后教研组巾帼们将继续着力提高巾帼文明岗的服务水平,把幼儿园办成一所有文化底蕴、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化幼儿园,竞展巾帼风采。平凡的岗位上她们恪尽职守,积极进取,她们不断学习,屡创佳绩,她们传播有道,热心公益,她们活力四射,身心健美,她们以独具的魅力和能力扮演朴实的角色,她们便是最美巾帼文明岗岗员们,她们是我们的学习榜样!为这样的小姐姐们点赞!(市妇联发展联络部)海峡教育报出品编辑:黄硕思我就知道你“在看”!
马来西亚华人美术的形成与发展始终伴随着中西文化的全面冲撞与融合,同样,马来西亚华人美术社团活动的形成与发展,也始终伴随着中西文化的全面冲撞与融合。换句话说,早期马来西亚华人美术社团的出现以及日后的大规模涌现,始终是多种文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在中西方文化艺术的冲击下,马来西亚华人美术的快速发展又为美术社团的崛起提供了文化土壤和人才保障。从这一点来说,美术教育的发展与华人美术社团的活动展开又有着不可分割的互为作用。两者各有其责任与目的。前者以人才培养为主体、以提高为目的,后者以活动开展为主体、以普及宣传为目的。虽然二者所走之路各有不同,但其最终目的却是一样的,那就是致力于推动马来西亚华人美术文化发展,为马来西亚华人美术事业的开展提供组织机构和服务于社会的群体,为创造具有马来西亚化的独具特色的美术文化本体的价值和社会性的价值,并逐步引导马来西亚华人美术事业向美术的多层次发展提供了教育平台和交流平台。马来西亚华人美术社团的活动主要通过举办展览、出版刊物,以及办学习班、研究生班及对外交流活动的方式展开。这种展开提高了马来西亚华人的绘画水平,起到了提升国际影响的积极作用,从而建立起了马来西亚各种华人美术社团,并为实现马来西亚华人美术文化的价值最大化做出了贡献。为更好地了解马来西亚华人美术社团从抗战前后至今的发展动态,笔者将美术社团活动分为美术社团之活动、美术画廊之展示和文艺副刊之宣传三个小节,并按时间的顺序对其进行现有资料基础上的评述。20世纪20年代,槟城曾有一个只限西方人士参加的、被称为"槟城西人画家印象派"(PenangImpressionist Group)的绘画组织,是由英国人瓦格(Walker)发起的。这一美术组织成立初期明显呈现出一种强烈的殖民主义色彩。10年后,因英华学校马来美术教员阿都拉·阿立夫(AbllahAriff)成为该派老师,这种只限于西方人士参加的情况才有所改变。此后,华人华侨画家戴惠吉加入这一由槟城西人画家发起组织的美术组织,并成为该组织的第一位华侨,使其初期的殖民色彩明显减弱。槟城西人画家印象派自成立以来,一直较为活跃,每年皆举办画展直至1937年为止.在最后一届的画展中,还特别邀请了刚刚成立不久的槟城华人艺术研究会参加。这一行为说明,由英国殖民政府一统文化天下的现状与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出现变化,槟城华侨美术力量的发展壮大和华侨社会地位的提高,以及华侨美术作品在"西人画家"中被认可,则是槟城华人艺术研究会被邀请参展的主要原因之一。20世纪20年代,马来西亚华人美术界尚没有美术社团的出现,一直到1927年才有目前所知最早的民间美术社团,即"星洲美术研究社"。由此可知,华侨美术社团的出现虽比西方人士组成的美术社团晚几年,但已拉开了马来西亚华侨美术社团活动的序幕。一 社团沙龙之星火"星洲美术研究社"是吴辅之、叶开基、陈乙庚等人有感于当地美术活动的消沉,于1927年9月3日发起成立的。据《南洋商报》的报道,"星洲美术研究社"以提倡研究美术,以及研究所有在美术范围之内者,如中西绘画、音乐、雕刻等为目的。由此可知,该社所言的美术概念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的美术概念,即大美术概念,今日之艺术概念。该社招收会员,开展各种美术活动,颇受当时华侨社会和其他各界人士瞩目与期待。此社后来的发展状况因资料缺失而难以考证,但从仅存的资料看,这应是一个具有较大规模的华侨美术社团,它不仅涵盖美术领域,还涉及音乐领域,所以说,该社不仅是华侨美术研究社团,也应是华侨艺术研究社团。用通俗的话来说,这是一个跨美术学和音乐学的研究社团。此后,由殖民地华人主持的美术社团相继登场。这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一种反应,也是华侨美术获得发展的一个证明,弱势的突破,强势的跟进,是许多新生事物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的发展规律。1917年,中国内地的蔡元培先生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之说,促进了中国"五四"运动之后的美术革命。在沸腾的美术革命的大思潮中,经济文化相对中国内地其他省份要发达的沪、宁、苏、杭、 粤地区,出现了画派林立,美术团体、画会纷纷面世的发展态势。这种"以美育代宗教"的美术教育思想也直接传播到了英属新马两地华侨社会,有力地促进了英属新马两地华人美术事业的发展。南洋书画社的成立就是这一思想传播及影响下的产物。南洋书画社本着蔡元培所说的"纯粹的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更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的宗旨,主张"以保存我国(中国)固有的艺术,提倡审美的正确观感,研究外国书画美术及发刊关于艺术的著作,不尚虚文,不谈政治"。该社团所说的"不谈政治",在实际开展活动中其实是做不到的。因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以保存我国固有的艺术"就是一种带有政治倾向的主张。正如该社创始人欧阳雪峰在其《拟发起南洋书画社小启》中所写那样:"……近者美雨欧风,东渐西被,讲时务者,动醉心于物质文明,尽弃其学而学焉。趋花样于一时,弃文化于千古。若信而好古,则书画金石,忍令沉沦。民国肇造以来,政体虽变,国粹未泯。欲传先哲之精蕴,以为后学之津梁,则我南洋书画社之设。名士骚人,不忘结社。所以提鹇挈鹭,南园开檀粘之光。"这段文字不仅表明了创设南洋书画社之用意,也表明了该社团开展美术活动的立场与目的。任何一个个体及组织妄想脱离社会、抛开政见去展开活动是办不到的。因而,南洋书画社的成立与发展是不可"不谈政治"的。"南洋书画社"除了强调保存国粹艺术、摄取中西美术文化之优点外,还设定书画研究班,定时出版刊物,研究美术成果和当时美术文化发展动态。1929年12月初,该社编辑发行《书画声音》创刊号,刊登了社员的作品及文章,开华侨美术社团创办美术杂志之先河,填补了华人社会没有专业杂志的空白。今只得创刊号传世,刊物发行多久、何时结束等均不详,但依据当时的华文报纸却可了解该社的一些活动情况。如1930年6月,"南洋书画社"借用广肇会馆举行社员书画作品展览会,作品内容丰富,前来参观者达万人以上。第二年的1月,画社再度借用广肇会馆举办社员成绩展览会暨庆祝成立周年,社员参与人数达几十人,有欧阳雪峰、林德辉、刘銮臣、邓昱培、周华牛、黎卓如、黎伯鸾、黄国元、陈玉英、李志义、马妙婵、陶惠环、卢宝泉等,展出金石书法全为社友作品及家藏名家。此外,还有远地的名誉社员及来宾,如星洲的邱菽园、《新国民日报》主笔张叔耐、前任婆罗洲领事桂植、时任婆罗洲领事陶前、槟榔屿领事戴淑原、前任新加坡领事唐榴、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的高剑父、香港的傅菩禅、上海的钱病鹤、盂加锡的卓兰谷,以及驻德的社员陈国强及驻法国的社员陈国琦等。如此大规模的书画作品展引起各界对中华文化的注意并不奇怪,而展场入口摆设棋局及灯谜的做法,更是开英属新马两地华侨举办书画展之先河。两晚,观众共逾5万,可见其盛空前。这也难怪刘扆臣会以自赏的口气说:"他日我国书画美术复兴,可于今日卜之。"然而,这次展览会展出的作品临摹太多、创作过少,可见早期华侨美术社团教学的"传统"性和临摹性。虽说如此,该社举办的这次书画作品展在社会上引起的轰动效应是应该肯定的,其对20世纪30年代以前英属新马两地华人社会只知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文化艺术取向,以及"艺术不能助我发财,可之何益,徒伤脑力耳"的想法,是一种有力的批判。
教师这个职业一直是什么所羡慕的好职业,社会地位高、工资待遇不错、两个带薪假期、受人尊敬、超高的成就感和退休后不少的退休金,可谓是铁饭碗。然而最近,江苏省苏州新区一中的高级语文教师熊芳芳竟然辞职了?很多人都在疑惑,老师那么好的职业,为啥教师这个铁饭碗不香了?熊芳芳到底有什么底气辞职?一、熊芳芳辞职了?熊芳芳在语文教学上的成就可不简单。2008年9月熊芳芳被语文教师成长丛书《名师透视:语文教学智慧篇》收录(共收录30位名师),这是山东师大“名师智慧研究”课题历经三年的研究成果(丛书总主编巢宗祺,本册主编曹明海、史洁)。她四次在全国各类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录像课曾在中国教育电视台西部教育频道“走进新课程”栏目播出,课堂教学实录光碟在全国统一发行,近年来应全国各地之邀交流经验、讲课30多场次。多次应华中师范大学之邀为新加坡、澳门华文教师讲座,2008年8月在新加坡知行教学中心和南华中学共同组织的“悦读乐写’’华文教学研讨会上做了“魅力华文”的专题讲座。十年来独立研究“生命语文”课题,2003年7月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发表《生命语文》,首次公开提出“生命语文”并深入实践。2006年11月在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反刍式教学工作委员会正式立项,迄今已在《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世界》《语文建设》等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有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全文转载,其中《语文天生浪漫》被用作其卷首语。在《语文世界》《作文与考试》《语数外学习》《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学生版)《少年文学》《少年作家》《苏州日报》《求学·高分作文》等省级、国家级报刊杂志公开发表作品50余篇。2008年9月,负责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课题“校园文学与生命教育研究”,已通过立项并正式启动。2009年4月开始,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主持“生命语文”课题专栏。以上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看到如此多的荣誉和教学研究成就,不禁让人感慨这真是一位优秀的教师。然而,今天熊芳芳本人公开发布的信息中说,5月19日她的确提交了辞呈。熊芳芳经过2年的深思熟虑,31年的公办教师生涯由此结束,而距离她退休仅剩7年。二、熊芳芳你学不了!近些年不少公办学校的老师纷纷辞职,几年前一位老师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为由辞去了令人羡慕的工作,而这一次是熊芳芳。在分析原因之前,要重点说明一点,老师辞职风险很高,没有足够的准备,辞职要慎重,任性不得。熊芳芳之所以辞职,上文提到她的诸多荣誉和成就本身足以说明熊芳芳在语文教学上能力卓著,而且有强大的背书,这点可以作为辞职后开启新事业的钥匙。除此之外,熊芳芳已经为自己今后做好了一系列的规划。比如她讲到,今后她的工作会是1+N模式:以1个网课平台为主(后期会面向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发各种程),加上N个方向辐射,包括潘知常先生刚刚成立的南京大学美学研究中心的生命美育平台,以及各位朋友和各种机构的邀请,根据档期安排,一边行走一边授课,继续写书撰稿。后期也可能组建团队,一起做有意义的事。由此可见,熊芳芳是做了充分的考虑和准备,才迈出了这一步。三、为啥教师这个铁饭碗不香了?首先,身体不能承受之重。很多人都觉得教师应该很轻松,讲讲课,判判作业,一年两个假期,正常的周六日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然而,实际情况则是,老师讲课要备课,而想要讲出好课就要备好课,要搜集大量的资料,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越是优秀的老师,在备课过程中投入的精力就越大,除了备课之外,还要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讲课方法,还要承受来自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压力。当过老师的人都知道,很多老师年纪轻轻就白了头发,发际线不断上移,有的工作耗着体力,有的工作耗着脑力,而教师这个工作除了消耗体力和脑力外,还耗着心力。由于老幽本身就是老师出身,身边总能听到有老师晕倒讲台,30多岁就查出高血压,甚至癌症的事情。其次,家庭不能承受之重。教师的工作是个良心活,想要做好就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工作上时间摊入的多了,照顾家庭的时间自然就少了。不少教师家庭破裂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工作上摊入的时间太多,导致夫妻关系的破裂。这并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自己的孩子。细心的人会发现,老师孩子的学习,往往要么特别出色,要么特别差,处于中间的比较少。无疑是因为照顾了学生就顾不上自己的孩子,精力就那么多,尤其是当班主任的老师更是这样。最后,成长不能承受之重。教师这个职业有极强的圈子属性,工作时间越久的老师越是这样,尤其特别钻研的优秀好老师。老师的社交圈子除了家人,同事和一些同学之外,很少有其他人的交集。或许有人会说还有家长,其实大多数老师为了避嫌,很少和家长交往,即便交往也仅限于学生的事情。所以,你会发现如果老师聚到一起,话题永远是,我们班的孩子怎么样了,我们班的成绩怎么样了,学校最近发生什么了,极少有其他的话题。除此之外,对于很多老师来说,待遇和付出是不平衡的。老幽的一位同事是一位高中班主任,教数学。早上6点半准时到学校,监督学生早操、早读,之后早自习,上课备课。到了晚上还要上晚自习到9点多。即便没有晚自习,他也得在学校待着管理学生。还要抽空和学生谈心,避免学生出现心理问题。长此以往,而他的工资每月到手仅有6000左右。还有职称评定等等,都不是容易的事情。综上,熊芳芳辞职的实际原因老幽不敢妄自揣测,然而老师这个职业的压力就实实在在的摆在那里,对于很多有想法的人来说,或许不是老师这个铁饭碗不香了,而是承受不了其诸多的压力。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12日讯(通讯员 王彪)欧阳慧老师,作为永州四中首批正高级教师,无论在教学教研岗位上还是在学校管理岗位,她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追求卓越和无私奉献,为学校的赶超发展贡献了青春与智慧。 她深入年级、紧贴课堂,用名师首席引领培养青年教师,扎实推进教学科研,引导教师走学科专业化道路,为学校培养了一批复合型优秀教师和优秀团队。近三年来,1人获得湖南省芙蓉教学名师称号,2名省级教师培训师,1人获得永州市五一劳动奖章,7人被表彰为永州市教学能手,4人被表彰为永州市教学科研能手,43名市级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40多名教师分别被聘请为省市学科专业评审专家, 3个省级名师工作室,6个省级优秀备课组,11个省级“优秀课堂空间”。带领科研团队开发校本课程26本,基本覆盖全部学科,其中校本课程《我从瑶山来》获省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成果一等奖,并由华文出版社出版,《女书简易教程》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创办的校报《四中人》、校刊《四中教研》,至今校报已出108期,校刊已出32期,发表师生作品3000余篇。5人获国家级优课奖。 她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着力抓好竞赛辅导。针对不同学生的爱好和潜质,学校成立不同形式的学习和兴趣小组30余个,老师们用心良苦,学生们倾情投入,涌现岀不少奇思妙想的小创意、小发明,不少学生从这里脱颖而出,走上更广阔的大舞台。近三年,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10人获国家级奖项,120人获省级奖项。全国理、化、生奥赛中11名学生分获二等奖和三等奖,14人参加全国复赛,56名学生参加省级以上作文比赛获奖,2名学生的电脑作品获得省三等奖和市二等奖。在第36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中,学校共有4名老师、5名学生进入决赛,取得了二金三银二铜排名全省第一的好成绩。同时锻造成一流的教学质量,学校每年高考成绩始终保持全市第一,为清华、北大输送了优秀人才。 她热爱学校、热爱师生,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在她的指导下,学校先后荣获湖南省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教育部信息化试点项目学校、湖南省“数字校园”试点示范单位、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湖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第一届湖南省中小学生芙蓉创新奖组织奖、湖南省教育协会机器人教育研究专业理事单位、湖南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基础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单位等诸多荣誉称号,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20多所知名大学列为优秀生源基地,这些都凝聚了她的心血和艰辛付出。 她一直从高从严要求自己,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使命感,勤奋工作,默默耕耘,痴心教育,矢志不渝。从教近32年,无论在三尺讲台还是在引领教师走学科专业化道路上,一直坚持既善长“作”,又善长“教”,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数十篇论文,主持研究省级以上课题2个,出版和编写了专著2部,其中《女书简易教程》作为学校校本选修教材,填补了女书无系统教材的历史,实现了零的突破。 欧阳慧老师既是一位出色的优秀教师、教育科学研究者,也是一位成功的管理者,更是一位为教育事业奋斗的燃灯者和引路人。2019年第35个教师节,欧阳慧老师获得永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责编:黄柳英]
研讨会现场朗朗于诗,衮衮于学,谆谆于教。9月28日,著名诗歌评论家、重庆市文联荣誉主席、重庆晚报文化顾问吕进教授80华诞。当天的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像一片诗的新世界,“守住梦想的人——吕进先生诗学思想研讨会暨教育思想座谈会”召开,来自重庆文化界的领导、海内外著名诗人、诗评家及校友150余人出席。吕进先生讲话向诗而生,博学于文。吕进先生享誉海内外,执华文诗学界批评之牛耳,比肩北京大学的谢冕,有“南吕北谢”之称。先生曾担任全国文学奖(诗集奖)第二届初选班子成员、第三届评委委员,鲁迅文学奖第二届、第四届评委委员。先生评诗,更写诗,曾获世界诗歌黄金王冠。用感性的文字传递着世界的温度,用学者的眼光审度着诗歌的意涵,温润掩雅,深透尽致,人们称先生“守住梦想的人”、“向诗而生”。新诗是其所长,用力之勤,持论之慎,治学之严。吕进先生创立了新文学史上第一家专门研究新诗的机构,开创了新诗研究新天地,提出了新的诗学体系。著名诗人傅天琳说:“吕老师的理论不生硬,不拿腔拿调,不空中楼阁,它用诗和散文一样美丽、朴素并富有旋律和节奏的语言,深入浅出,讲出了精辟、透彻并富有哲学高度的诗歌论点,很值得像我这样的只重感觉而缺乏理论支撑的诗人认真学习。”台下观众认真聆听吕进先生讲话从教五十八周年,身为西南大学教授、博导,吕进先生的人格魅力和学术功底,吸引众多年轻学子拜其师,为中国新诗研究事业培养了许多俊秀之才。先生对学生爱护提携,深受爱戴。作为重庆市知名社科专家,吕进先生为地方文化建设和繁荣建言献策,为重庆城市文化形象的提升做出了贡献。这次会议的举办,旨在更好地传播吕进先生的诗学思想及教学理念。研讨会来宾向吕进先生赠送书法作品“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座谈会开幕式上,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教授高度肯定了吕进先生的学术成就。张卫国认为,吕先生是我国新时期出现的新诗理论家,也是西南大学校史上最杰出的人文学者之一,为西南大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先生的突出成就赢得了世界华文诗坛的赞誉,也赢得了教育界、文化界同仁的爱戴。副校长陈时见教授的讲话从学术研究、西南大学学术工作、地方文化建设、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出发,具体而详细地突出了吕进先生不平凡的学术和教学生涯。在随后举行的“吕进先生八十华诞丛书”发行仪式上,泰国诗人曾心、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熊辉等人从编著者的角度谈论了吕进先生的为人为学品格。吕进先生的答谢词生动感人,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学术道路给后辈学人树立了榜样。研讨会来宾向吕进先生献花座谈会还收到来自美国、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友人,以及国内多家学术机构和专业社团组织的贺信。新加坡著名诗人与学者陈剑在贺信中称赞吕进先生:“东方柏拉图排众议树新诗思想规范、突破旧传统勇闯关创新诗高教体系。”韩国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世界汉学研究会执行会长朴宰雨在贺信中说,吕进先生在世界华文诗歌领域里早有耕耘,借用诗歌杂志与中国诗歌高峰论坛等平台,邀请世界华文诗学界的不少知名人士参加,让重庆与西南大学成为一座世界华文诗歌研究的重镇。泰华作家协会副会长杨玲、美国《中外论坛》杂志王性初等海外诗人学者也发来贺信。来自加拿大、美国及国内各地的中国新诗研究所校友也纷纷发言,就吕进先生的诗学思想和教育精神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致意吕进先生张卫国(西南大学校长、教授)吕进先生是我国新时期出现的新诗理论家,他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著作等身,许多论文和著作成为中国新诗理论宝库的重要部分。他创建了中国第一家新诗研究所,为新诗理论的后继人才培养开拓了新路。他的学术影响已经超出国界,赢得了世界华文诗坛的敬重。吕进先生对重庆市的学科、学术建设发挥了重要影响,重庆市遴选“两江学者”,是他给市委的谏言。迄今,重庆市不少重要的学术评审仍然请年事已高的吕进先生主持。吕进先生是我们学校多年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除了长期担任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外,从西南师范大学到西南大学,吕进先生在校内兼职不少。他担任学校的校务委员会成员,担任学校的学术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有二十多年。他负责大学生素质指导委员会,主编文科学报,主持重庆市首批文科研究重点基地的中国诗学研究中心,掌管文科的高级职称评审,等等。这样的有威信的学术带头人在学校是很少的。他为学校的建设,尤其是文科的学术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也因此受到全校师生的敬重。记得先生七十大寿的时候,弟子们曾经自发地为他塑了一尊苏格拉底式的智者的铜像,今天这个会议的举行,都是最好的例证。吕进先生还是重庆直辖后的第一任文联主席,也是中国文联第七届、第八届的全委会委员。就是现在,重庆文艺界的许多人还在怀念他当年和党组一起团结全市文艺界开拓进取的各种事情。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和重庆市电影艺术家协会,就是在他的倡议并协调中建立起来的。今天,看到这么多吕进先生的弟子从国内外回到新诗研究所,研讨导师的学术思想,庆祝先生的八十华诞,我是很高兴的。在此,请允许我预祝吕进诗学思想研讨会暨教育思想座谈会圆满成功,祝愿吕进先生健康长寿。我的三个“梦”曾心(泰国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我想讲讲我的三个“梦”。2007年,在韶关召开第二届东南亚华文诗人笔会,我第一次见到敬重和心仪已久的吕进教授。他为会议提供了论文《东南亚诗歌:本土与母土》,富有蕉风与华韵的交融艺术魅力。闭幕时,他应邀即席做了总结性的发言,讲得非常精彩,倾倒了在座的几百位听众,也征服了我。随后,我又见到毛翰、王珂、北塔等著名诗评家,都是他的学生;从中获知:“哪里有诗群,哪里就有吕老师的学生。”他们都为能当吕老师的学生感到很骄傲和自豪。于是,我一时又忘记了自己的年龄,萌生一个念头:如能到西南大学听他的课,当他的学生,是人生的一大福气。从此我跟着他的学生叫起“吕老师”来。参加“吕进先生诗学思想研讨会和教育思想座谈会”的诸君,大都是吕进老师的学生,只有我不是。我想今天我在资历上还不算合格,但在感情和人情上,早已可算是吕进老师的学生了吧。这是我第一个“梦”的实现。2009年,我受邀到重庆参加“第三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返回时,购了《吕进文存》(四卷),共二百多万字。书很重,背得很辛苦,但确是我大半辈子从中国背回泰国的最好的一套书。读完《吕进文存》以后,我给吕进老师写了一封短信:“您的《文存》,是研究新诗学的经典。我活到古稀之年,才看到一部真正有指导意义的诗学理论。”故此,我把《吕进文存》当作是诗学中拨乱反正、纠正“偏激”、排除“异化”的“正道”,是一部“守住心灵阳光”而充满正气的诗学全书。我预计:它的学术价值将会与日增值,它的学术经典性将会与日俱增。我想如能把《吕进文存》几百万字浓缩成一本小册子,如“诗话”之类,让当今忙碌爱诗的人们,在较短时间内能接受一次诗学的教育,岂不是很有意义吗?故此,我便把这个设想与几位原是吕进学生现已是大学教授的学者谈起,他们都很支持。终于在吕进老师的支持和指导下,进行多方的筹划,找了钟小族一起当主编,还找了程海岩、董运生、李悦几位吕进研究生组成编辑团队,一起努力,从《吕进文存》浩繁诗学宗卷中,精中选精,掇拾珍珠,编成一部《吕进诗学隽语》。此书在泰国、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同时出版,引起很好的反响,新加坡、日本的书店也在售卖。这是我第二个“梦”的实现。2008年,“吕家军”为庆祝吕进老师70大寿,制作了一尊苏格拉底式的智者铜像。当我得到此消息后,很高兴地坐在我家的“凉亭”,遥想这尊“铜像”的风采,顿时来了灵感,便写了一首小诗《吕进塑像》,这首诗后来刊登在《中外诗歌研究》上。今年6月中旬,我收到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授权委托书,要我本人同意“一诗三文”,分别收入《人淡如菊:漫话吕进先生》和《吕进诗学思想研究》两本书。之后又获知将出版《上园派资料研究选》,还有重庆文史馆推出《吕进学术论文精选》。得到这些信息时,在喜悦、亢奋之际,我决定出版《吕进:诗学隽语与泰华诗歌》,作为赠给吕进先生80诞辰的精神礼物,以表达我的一点心意。我的决定,很快得到吕进老师和西南大学新诗研究所领导的赞许和支持。熊辉所长还居中联络,成全此书的出版。这是我第三个梦的实现。今天我把这三个“梦”的实现,编制成为一个爱心的大“蛋糕”,点亮80盏雪白的蜡烛,向吕进先生80诞辰祝福:《祝你生日快乐》!吕进先生二三事熊辉(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教授)我的本科是在西南大学外语学院度过的。谈到那时的大学文化生活,不能不提及林林总总的讲座。在理想主义盛行的年代,听讲座成为学生吸纳新思想的又一途径,也是众人集聚的思想盛宴。讲座盛况以及给人心灵的洗礼,今天的学生恐怕难以想象,曾经在一篇名为《西南旧事》的博文中看到这样的话:“唤醒我对讲座的爱欲的,应是一年之后。那是在沙坪坝文化馆举行的,重庆文坛的领袖人物吕进先生讲文学与艺术的纠葛。他娓娓而谈的只是一些平朴的事理,并无出奇之处。我却沉迷于他演讲时的从容气度,与那行云流水般的话语风格吕先生的记忆力也是惊人,他能随口诵出艾青的诗歌和《红楼梦》的华彩段落。听者皆为他的古典名士风度所深切折服。我从那场讲座见识了言说的美感,如晨风拂过心灵。”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位在西南政法大学读书的大学生之回忆。我第一次见吕进先生,也是在讲座的现场。记得有一年外语学院邀请吕进教授做讲座,题目我已记不清了,主要精神也早已淡忘,但他讲做人要平和有度、柔中带刚且不能锋芒毕露的道理我却记忆犹新。我之所以记得这么枯燥的人生哲理,是因为演讲者的比喻很形象,他说舌头和牙齿一柔一刚,但牙齿最终敌不过岁月的冲刷,会早早衰败,而舌头却可以一直发挥功能。这是演讲的艺术,也是语言的艺术,我至今仍记得吕先生那天在台上的风采,此乃我走近大师的第一步。我在新诗研究所读研的时候,新诗研究所的研究生加在一起也就二十来人,每年元旦的迎新会,师生一堂,其乐融融。每每此时,吕进先生就会和我们“茶话”一下午,然后共进晚餐。这也是除上课外,我们与他交流时间最长的难得机会。私底下的交谈,吕先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更有感染力,听他讲话之后,我生活中的那些难题都是小事,完全可以忽略或轻而易举地克服。后来,我留在新诗研究所工作了,和吕进先生接触的机会多了起来。他是一位有人格魅力的学者。在与他相处的二十年时间里,他的学者气和诗人气体现出强烈的亲和力,从不令人生厌。在一般人看来,学者具有冷静的思考和缜密的思维;诗人则具有浓烈的情感和随意的举动,二者是相互矛盾的。但这两种身份在吕进先生身上结合得很完美:一方面,学者气让他具有理性思维,处理事情不会偏颇,而诗人气让他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不至于冰冷无情。所以,凡事出自吕先生之手,既有合理性和公正性,又有温润的人文情怀。记得2014年我申请到中美富布莱特项目,要去美国康奈尔大学访学一年,如何把这件事告诉吕先生,我非常忐忑。申请该项目之前,我只是抱着试试的态度,因为全国每年只选拔四十人赴美交流,难度不小,我成功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没有提前告诉吕进先生。倒是申请成功了,我反而不知如何是好。在我看来,所长应该把新诗研究所的事放在第一位,不能因为个人的发展而影响单位的工作,这是我在吕先生面前难以启口的关键原因。但事情终归要去面对和解决,当我硬着头皮告诉吕先生要出国一年的时候,他反而出奇的淡定和理性,给我讲的是富布莱特项目申请不易,美国人对富布莱特学者很尊重之类的话,言下之意就是恭喜我获得该项目,放心地去访学吧,我顿觉身上的千斤重石落了地。还记得有一年我们去他居住的天奇花园商量工作,谈到个别部门对科研单位工作的漠视,吕先生当即拍腿而起,大骂不正的官僚作风。卿本佳人,奈何从俗?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丑态,吕进先生的诗人气质就显露出来,遵循内心和性情是本能,于是感情左右了他的言语和行为。吕进先生始终有颗年轻的心,对新生事物抱有好奇感,也乐于接受各种现代生活元素。记得他给我们上课的时候,曾说新世纪的人必须拥有三样东西:英语、驾照、计算机,他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有这种远见,实在令人佩服。我们听他讲此事时,时间已经迈进了新世纪的门槛,但却仍不以为然,尤其是对驾照和计算机。当时中国私家车的拥有量十分有限,校园内的停车场还是整饬的草坪,学生中考驾照的人鲜有听闻;计算机也没有普及,我们的课程论文还交手抄稿,不会打字,不会上网的是常客。如今看来,吕进先生所讲是超前而正确的,年轻人不会英语交流、不会开车、不会使用电脑,那真是不能正常生活了。曾经有学生写了一篇文章《会发短信的吕老师》,该文所写是2003年前后的事,手机不曾普及,短信交流被视为时尚,吕进先生却能以年轻人为伍,掌握便捷的交流方式,真可谓“年轻态”。其实吕进先生一直很“潮”,微信流行的当下,他比我们很多年轻人更新状态都频繁,我们可以从他的“状态”中得到新鲜的信息。正因为如此,很多学生都愿意和吕先生交流,加他为微信好友,他也因此在朋友圈集聚了很高的人气,新状态一发布,点赞的人数让密集恐惧症患者不敢直视手机屏幕。吕进先生关心新诗研究所青年教师的成长,也对青年学生倾注了特别的关爱。在我们读研那几年,学生大都对学术和诗歌怀有敬畏之心,对吕进先生这样的知名学者也自然会产生崇拜之情。因此,私下总会有人去拜访吕先生,尤其是节日期间,吕先生的家里常常是“高朋满座”。这些年研究生对学术的热爱骤减,加上吕先生很少来所里,年轻学生与他的交流日渐减少。好在网络时代的交流方式很方便,有不少学生通过微信和吕先生建立了联系。记得去年有个我带的研究生在朋友圈里说她很穷,吃饭都很困难。本来是句玩笑话,不想吕进先生当真了,说要请这个吕先生并不认识的学生吃饭。结果这个学生吃了大闸蟹美餐,逢人便讲吕先生的慈父心怀,一时传为佳话。吕进先生曾在多种场合说,中国新诗研究所是他一生最重要的学术成果。2017年12月,为纪念中国新诗诞生一百周年,褒奖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杰出贡献者,全国诗歌报刊网络联盟等单位,联合发起了“百年新诗贡献奖”评选活动。本次活动评出“百年新诗贡献奖——评论贡献奖”的获得者:谢冕、晓雪、骆寒超和吕进。前三位都是年过八十的理论家。评委会特别说明了授奖给没有八十岁的吕进先生的理由,除了等身的学术著作和富有学术价值的诗学观念外,还因为他“创办第一家面向全国招生和培养新诗研究人才的大学机构——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的确,中国新诗研究所从1986年开始招收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97年开始招收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07年开始招收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共计已经招收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549人,他们分散到世界各地,为新诗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这里面有创办者吕进先生的汗水啊!人生格言吕进从事一项职业往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并不喜欢自己的职业,这就需要努力去培养自己的兴趣,做个敬业的人。另一种情况是,从事的职业本来就是自己喜欢的。喜欢自己做的工作或者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后一种人是幸福的。幸运的是,我属于后者。我喜欢教师这个职业,从20岁起我就奉命提前毕业,在西师外语系俄语专业执教,还教过外语系本科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后来又带新诗研究所的硕士生、博士生和访问学者,可以说,为了当个好教师,我付出了我一生的心血和全部的爱。反过来,绝大多数学生又都在用爱成倍成十倍地回馈我,他们敬重我,呵护我,陪伴我,许许多多的暖心故事让人难以忘怀。思念学生是一种温馨,被学生思念是一种幸福。当教师的时间越久,这种感受会越深。我想说,教师是世界上最甜蜜的职业。我在小学时代就开始发表作品,一生都在诗歌世界里生活,“吕进”就是从小学开始使用的笔名。有这样一则趣闻流传:读小学的时候,我向四川省文联(当时叫川西文联)的刊物投稿,著名诗人茜子是编辑,他写信召见我,结果发现这个作者是一个小孩子。他摸着我的头笑着说:“找不到文联,就问警察叔叔嘛”。八十年代,茜子给我寄来诗稿,请“诗评家吕进先生指导”。我赶忙回信向他致敬,我说,我就是当年那个流鼻涕的小学生呀。现实世界比较复杂,心灵太阳照亮的诗歌世界却充满愉悦、崇高和纯净。诗歌改变了我的现实人生:我的人生变得更简单,更温情。我会常常“忽略”功利世界中一些人绝不忽略的事:轻人之所重,重人之所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刊物《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记者苏青1992年曾经发表了一篇对我的长篇专访。我最近发现,时隔二十多年,苏青把这篇访问记又发在了网上,我发现的时候,已经有4千多人点击。这篇专访的题目是《心中别有欢喜事,向上应无快活人——记西南师范大学吕进教授》,这句话其实是我的人生格言。这是白居易的两首诗里的诗句:“心中别有欢喜事”来自白居易的《欢喜二偈》,“向上应无快活人”来自白居易的《对酒劝令公开春游宴》。“别有欢喜事”就是别有寄托,别有守望,别有向往,这样的人就会永远洒脱,永远充实,永远乐观。我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也遇到过一些麻烦,外语系有人说,吕进就是在挨整的时候,也从来没有看见他垂头丧气过。是的,我才不在乎那些乌云呢,我相信蓝天,我有自己的梦想,心中别有欢喜事的人是坚强的。要为自己的欢喜事奋斗,当然就要丢掉一些世俗的“快活”,少些庸俗的江湖气,多些脱俗的书卷气。有一次我和《星星》诗刊主编白航、诗人傅天琳一起到南充去,南充市文联举行了欢迎晚会。下半场是舞会,给我准备了舞伴。我不会跳舞,搞得双方都很尴尬。虽然失去一些快活,却得到了时间,得到了精力,保证了事业的向上,心态的向上,人生的向上,这是另一种大快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在那篇专访的最后,引用了我的一段话,我也想用这段话做结束:“中国是地球的一部分,地球只是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之一,而太阳所在的银河系则包含了总数在1000亿颗以上的各类恒星,银河系外还有河外星系。真可谓天外有天。科学领域是求实者的领域,学者自己对出了一两本书、得了一两次荣誉应当有实在的估价。把这些看得过大过重,成绩和荣誉反而会成为累赘。个体生命很小,重要的是将个人的抱负和成就感融入祖国的振兴大业中,化小为大,从有限中寻求无限和永恒。”——END——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彭光瑞 文 任君 图
2019-05-25 07:21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徐子渊 夏逸凡 通讯员 潘玲惠“只要他一松口,恐怕国内一些中学名校和师范院校都会去聘请他。”此言不虚,玉环市教研室教研员郑青岳在全国中学科学教育界早已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在近40年的教研生涯中,虽然从未离开过玉环这个偏僻海岛,他却是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人选,在全国同行中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曾参与编写国家初中《科学》和高中《物理》等教科书,负责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教科书《科学》的物理内容编写……“郑老师是我的恩师,他对我的指引贯穿在我的整个教学生涯。”说起郑青岳,北师大台州附中副校长徐立海充满着敬意。采访当天,正值郑青岳应邀前往北师大台州附中讲课。讲座开始前半小时,200多个座位已坐得满满当当,听课者全是老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者风范,正是郑青岳这个拥有30多年党龄的教研员坚持不懈追求学术的人生写照。听课评课是教研员的常规工作。郑青岳有个习惯,就是听课尽量从第一节课开始。上世纪80年代,玉环交通不便,他常常天刚蒙蒙亮就出门,坐着手扶拖拉机,翻山越岭赶往学校。工作中,郑青岳养成了撰写听课札记的习惯,“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与提升过程,为我进行教学研究积累了大量鲜活素材。” 培养教师是教研员的基本职责。“我对教师的培养,不仅追求有形成果,更追求工匠精神、学术态度等宝贵的无形成果,因为它们往往具有更广泛而持久的迁移效应。”2016年,郑青岳接受委托主编《义务教育拓展性课程·科学实验活动》。利用这一机会,郑青岳带领工作室团队成员,并联合省内70多位教师共同承担编写任务。他反复推敲每一份书稿中的每一个细节,一次又一次提出修改意见,有的内容前后修改了10多次。经过一年时间,5本高质量的教材正式出版。“郑老师就是一个‘工匠精神’的践行者。”工作室团队成员、玉环市实验学校科学老师游爱艳回忆说,“当时郑老师要求我们6个成员每人拿出5个选题,而他自己提供了60多个。随后在这100多个选题中反复讨论、比较,最终选择了18个具有代表性的选题。”郑青岳还曾用了两个3年的时间,分别组织玉环市高中物理、初中科学优秀教师开展高中、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优化工作。他对老师们上交的教学设计文本进行深入研讨,细致打磨,对近80万字的稿子逐字逐句反复修改。如今,反映这两项工作成果的《高中物理典型课例优化设计》《初中科学典型课例优化设计》已正式出版。参加教科书编写时,郑青岳满怀激情,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常常连续10多天每天只睡几个小时,过度劳累曾使他在一次审稿会上晕倒。对此,郑青岳心中有一笔“账”:教科书是有着巨大乘数效应的书,关乎一代人成长。“所以我觉得为此无论付出多大的精力和代价都是值得的,也不允许自己有丝毫的疏忽和懈怠。”与学术追求上的不懈进取形成鲜明反差的是,郑青岳在生活追求上却是不断“退让”。1980年,在台州师专3年每年都是三好学生的他,毕业时婉拒学校的挽留,回到玉环海岛工作。1984年,年仅28岁的他有望被提拔为玉环县教育局副局长,然而在考察阶段,他主动说服自己的老师、当时的组织部长不要考虑他,理由是:“我只想做一名教研员。”2002年,上级要将他调任台州市教研室主任,他婉拒了;省教育厅、一些高校多次向他抛出“橄榄枝”,也都被他一一婉拒。他的理由同样简单:“我只有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教学研究上,才能将工作做得让自己满意。”然而,当陈屿中学、玉环中学先后提出要求,希望他去带班兼课时,他却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既能帮助学校解决实际困难,也是我积累教学实践经验的好机会。”郑青岳说。正是这种专注,使郑青岳攒下了另一笔巨大的“财富”: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近300篇,已出版和即将出版的个人专著12本,主编或参与编写的教科书、拓展性课程和教学参考书有57本;有11项成果获得省级一等奖;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优秀党员、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首批功勋教师、省特级教师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