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华南师范大学:致全校研究生导师的一封信!其死若休

华南师范大学:致全校研究生导师的一封信!

尊敬的各位导师:突发的新冠疫情对研究生培养的各个方面均产生了较大影响。自3月2日我校云开学近一个月以来,在学校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得以稳步推进。接下来的4月5月即将进入更加繁忙的教学季和毕业季,为进一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本学期研究生培养各项工作,希望各位导师能继续保持高昂的士气和工作热情,并请大家一起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做好思政教育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共克时艰,涌现出了一大批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请各位导师化“疫情危机”为“教育契机”,将疫情防控作为“活教材”融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以及研究生日常学习指导和生活指导中,充分挖掘此次抗疫中生动丰富的育人素材和教学内容,大力弘扬新时代爱国精神,生动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引导研究生共同上好这堂“抗疫思政课”。二、强化学业指导请大家继续扎实有效开展网上教学,开展线上教学和指导方式方法总结,并及时进行调整;做好线上科研指导,指导学生做好文献阅读、资料查找和论文写作等;及时与实习实践单位沟通,调整学生实习实践方式,采用线上实习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指导学生完成实践环节,做好实习实践成绩考核与评价;根据学校安排按时报送毕业生学习成绩,督促他们按要求完成培养计划,确保毕业生按时毕业。也请导师们提前做好学生返校后的课堂教学准备,保证线上和线下授课的无缝衔接。如果有学生在国外进行联合培养或实习实践的导师,请关注、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活状况,及时掌握学生动向,协助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困难,妥善做好各方面的指导工作。三、确保论文质量为确保毕业研究生的学位申请有序、规范进行,今年学校将分批次开展学位论文送审及学位审批工作,尽量减少疫情对同学们学位申请和授予的影响。研究生院已在原夏季学位申请工作通知的基础上,于3月6日发布了学位授予相关工作的补充通知,对相应时间节点进行了调整,后续若还有新的通知,也请各位导师留意。本学期学位申请将以网络化办公为主,所有材料线上提交、书面材料后期补办,在疫情防控期间学生未返校前,研究生可在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院审批通过的情况下,采用视频方式进行论文答辩。请导师们指导学生居家做好论文写作,通过多种方式做好论文指导、送审和答辩等工作。引导学生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严格审查,把好论文质量关,不因疫情降低学位论文标准,降低培养质量。四、关注毕业就业今年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请各位导师要多加重视和关心即将毕业同学的就业。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找准职业定位,以积极向上的心态主动求职应聘。鼓励同学们参与“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到边远山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若有可能,也请大家广泛利用自身资源和人脉积极为就业困难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推荐就业岗位,做好帮扶工作,帮助毕业同学顺利及时就业。五、加强人文关怀请大家做好人文关怀,加强对各级各类研究生的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和学习生活指导,主动多联系学生,了解学生实际困难和需求,适时给予支持与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导师和学校的关心关爱,共同守护学生身心健康。突发的疫情给所有导师的生活和工作也带来了诸多不便,大家克服种种困难,保证了研究生教学和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此,我们深表感谢!接下来一段时间里,也请各位继续做好对学生们的指导和教学工作,并同时注意自身的抗疫防护。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让我们勠力同心,砥砺奋进,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共同做好研究生培养各项工作!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2020年3月28日来源: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李觏

华师一中公布超豪华教师名单,网友羡慕不已,家长却纷纷质疑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不久前公布了学校最新录取的一批超豪华教师名单,只见名单上全是来自北大清华的博士生和研究生。网友看到这份名单之后,都在羡慕华师一中,说这简直神仙配置,清华北大的研究生和博士生纷纷投身于华师一中的教育事业。不过,对于很多家长来说,他们对这份超级豪华的教师名单并不感兴趣,也没有很开心的感觉。相反,大多数家长都在质疑,他们觉得学校之所以会大规模的录取那么多北大清华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入校,其实是为了学校以后的生源做打算。很多家长觉得学校是想用这些清华北大的高材生教师作为诱惑,吸引更多的尖子生来自己学校。这样一来,学校的生源就会有了质量保证,自然,升学率就可以大大提高。虽然网友和家长对于这份超豪华教师名单持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但不可否认的是,华师一中此举确实是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行为。我们一直都在强调,希望有越来越多的高材生能够加入基础教育的事业,毕竟基础教育事关我们一个民族的未来和前程,只有把基础教育事业做好了,国家才会愈加繁荣。可是,很多名校毕业的学子一般都不愿意从事基础教育。一来,他们觉得老师的工资不符合他们理想目标。二来,很多高校毕业的高材生都不甘心一辈子只当一名老师,他们都想要趁着年轻的时候多去社会闯闯。不过,华师一中很优秀,一招就招聘了那么多位清华北大毕业的研究生和博士生。我们知道一位老师的眼界和胸怀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未来,越是优秀有远见的老师,他们带给同学们的影响也就是越深。因此,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这些清华北大毕业的研究生和博士生一定会带给同学们不一样的精彩课堂,教给同学们更丰富的书本知识和人生道理。家长之所以在担心质疑,是因为他们害怕以后的教育资源都被垄断,这样下来对孩子们的读书学习没有多大的好处。毕竟,现在的教育大多都是看升学率,只要你们学校的升学率高,那么所有的家长都想要把自家的孩子送入此校。因为家长总认为升学率和教学资源是挂钩的,升学率高的学校一定享受着优越的教学资源。就像华师一中一样,家长们会觉得学校请了那么多的清华北大研究生和博士生,相当于学校享有了优秀的教学资源。那么以后,所有的优秀学子就会全部往华师一中跑,造成师资力量的不平衡。不得不说,家长的担忧也是有道理的。不过,现在的具体结果谁都不知道,我们家长不必要如此担心。

上帝

了解一下?这三位华师男神老师,刷爆了朋友圈

他们说回首风雨三十载坠绪茫茫绍远弦永无止境执教路课比天大记心中前几天,一篇题为《38年教学生涯的省思》的文章,刷爆华师师生的朋友圈。原来,文章作者是文院副教授陈一平。3月9日,他和陈建森、邓裕华一道,向文学院师生作了荣休报告。“认真听完今天的讲座,非常精彩,很有精神力量,被深深打动!人格真是有魅力的,男神真是可以炼成的!”文学院一位老师激动地说。当天,文学院师生和1997级、2010级等毕业生聆听了报告。会议室内座无虚席,一些同学挤到后面站着。一些同学腿上摊着笔记本,还有同学拿着手机录音。16级学生杨晓仪感叹道:“幸亏我来了,老师们让我记住了我想当老师的初心,也让我明白了怎么当一个好学生!”报告会结束后,一股同仁、师生纪念风在朋友圈刮起,许多学生纷纷在朋友圈追忆被男神们教过的岁月。“一平老师的《三十八年教学生涯的省思》,深刻感受到一位好老师的重要意义!——兢兢业业,敬畏讲台。讲课洋洋洒洒,既逻辑严密,又引人入胜,不浪费学生的生命,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能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能打开学生的心窗。点赞一平老师,恭祝荣休!向男神致敬!”有老师在朋友圈上这样说。陈一平老师和学生合照邓裕华老师和学生合照学生向陈建森老师献花文学院郭浩瑜老师当天出差在外面,但是她根据群上的照片,马上画了一幅漫画,向三位男神教授致敬。“刚刚到宾馆,赶紧涂一个,表达一下对男神的仰慕。”她说。“这可能是华师第一次荣休会”主持这场荣休会的张巍表示,文学院素有老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指导青年教师“传帮带”活动的传统,这可能是华师第一次举办这样的教授荣休会,延续了优良的传统,开创了多位荣休教授共同开研讨会的先河。三位荣休的老师究竟有何魅力,吸引了那么多同学慕名前来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三位老师吧。陈一平:38年教学生涯的省思陈一平,原华师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文学博士。出版了《淮南子校注解》《先秦古诗篇》《汇集各家学说的巨著——<淮南子>》等著作,参编国家级、省级教材多部。从事“中国文化”教学数十年,曾获得“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文学院学生“我最喜爱的教师”等荣誉称号。当天,陈一平老师的报告,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共鸣,我们整理了一些他的语录:1.一个好老师应该有的见解:独到、系统、稳定。这个意义上,好的老师是有自己研究意识和研究心得的。2.教学好不好取决于有无干货,不单是技巧,不是插科打诨。3.教学要对学生有启发性,要带着学生一起发现问题。4.敬畏讲台,牢记课比天大!(向上滑动启阅)教研室组织这次会议,让我们几位退休老师讲讲教学体会,这样的教研活动,印象当中还是第一次。我感到惶恐,不敢当。因为在教研室各位年轻才俊面前,我没有资格来“报告”什么。人们常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在我看来这句话还不确切,反而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更符合我的心情。之所以还是答应来发言,主要是感受到提议这次活动的蒋寅老师、教研室主任张巍老师和教研室、文学院全体同仁的真挚情谊;同时也体会到虽然我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经验,但起码有失误和不足,可以给年轻同事作为警示;再者能听建森老师裕华老师的报告,也是学习的机会。借此机会要特别感谢培养我、为我提供工作学习平台的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感谢领导和各位亲爱的同事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我讲的题目是:38年教学生涯的省思,说的是自己的反省和思考,讲我对教学问题的看法,肯定有错的地方,请大家批评。即使偶有讲对的地方,也只是我的想法,不代表我就做到了。我是1980年1月开始进入中文系任教,至2017年9月30日退休,从教38年。现在时髦说不忘初心,回首自己的从教生涯,自然首先想到是初当教师的情形。我大学毕业留校任教,硕士、博士都是后来在职攻读的。我小学五年级因为当时的时代原因辍学了,后来勉强读了农村的初中高中,所以入职时专业基础是很薄弱的。教研室专门为我量身定做培养规划,教研室主任曹础基老师亲自担任我的指导老师。本来古代文学老师分属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四段,曹老师要求我用两年时间在四段都跟班听课,做助教,都上点课,每一段都指定一位老师指导我。所以我当过1977级的助教(元明清段),指导老师是罗东升老师,我跟班听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给1978级讲一周课,4节,《聊斋志异·促织》,指导老师也是罗东升老师,并带队实习8周。给1979级完整上一个学期的《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1980级上《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以后基本上每个学期都有本科古代文学先秦到秦汉魏晋南北朝课。曹础基老师要求我每一堂课都要有详细讲稿(不是教案),我所有讲稿要经过指导老师的审阅。文学史讲课涉及到的每部经典必须完整阅读过,不允许只看别人的文学史或者是论著就写成讲稿上课。作品选每一篇作品必须逐字逐句过关,写出详细注释翻译分析。非常幸运,我有多个指导老师:先秦段曹础基老师,秦汉魏晋南北朝段丘述尧老师,元明清段罗东升老师。三位老师都是著名的学者,曹老师是著名的《庄子》《周易》研究专家,蜚声学界,邱老师的《史记》研究、陶渊明研究在海内外都有影响。这几位老师也是中文系学子的偶像,授课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曹老师讲课深入浅出,逻辑严谨,启人心智,每次上课都是座无虚席。罗东升老师对四大名著特别是《红楼梦》的分析让人如痴如醉,学生听后集体要求加课时多讲。他们都曾获得全省优秀教师的称号。邱老师是乾嘉学派风格,讲作品一字一句考证,很扎实,也很有见地,但课堂可能比较沉闷,一般学生不容易接受,我却听得津津有味。这三位老师的教学风格都对我有重要影响。几位指导老师的敬业精神更是为我树立了榜样。曹老师的课已经炉火纯青,上课从来不用讲稿,引经据典全部是脱口而出,信手拈来。讲《离骚》时在黑板整段整段默写原文。而他对经典作品的熟悉,来自平时的积累。曹老师当时家住东山区,从校本部回家单车半个多小时,他就利用这段时间背诵古诗文,他说,从学校回到家,刚好可以背诵一遍离骚。1984年我陪同曹老师到海南师专授课,见他每天早上六点起床,诵读古诗文。罗老师每年要对讲课内容的部分章节重新备课,三两年就将整个课程重新备课一遍。邱老师视力不好,眼睑下垂,讲课时要用手翻起来才能看清书本,但坚持站着讲课。我以前也说过,曹老师他们上课、监考一直是站着的。几十年来,我一直努力以这几位老师为榜样。每一个老师都是从学生来的。我明白一个好老师对学生的正面影响有多大,一个不称职的老师对学生负面影响有多大。所以,既然当老师,就要努力当好一个老师,能够像曹老师这些老前辈那样,兢兢业业,敬畏讲台。讲课洋洋洒洒,既逻辑严密,又引人入胜,不浪费学生的生命,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能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能打开学生的心窗。所以,我按照老师要求的那样,首先是注意补自己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的短板。从教学能力角度说,我的短板最少有三个:一是普通话很差。读大学之前一直在农村读书,老师讲的是家乡普通话。我来广州读书,船靠大沙头码头,上面“广州港”三个字读了半个钟头没读明白。第二个短板是不敢在众人面前说话。刚留校参加教研室活动发言,面红耳赤,结结巴巴,有老师说:不知道你讲什么!第三个短板是字写得不好。读大学期间唯一一次被老师在全年级面前点名批评的是作业字写得差。为了练好普通话,我将课文几乎每一个字都注音。那个时候经常开会,领导在上面讲话,我就试着用拼音将那些话记录下来。不知道的还以为我英语那么牛,可以做同声翻译了。为了解决在人多场合讲话结结巴巴的问题,我试着将要将的话全部写下来。为了练好字,我坚持用毛笔写讲稿,用毛笔给学生写家庭报告书,用毛笔给学生批阅作业写评语。几十年坚持下来,好像现在和教学水平相比,普通话、当众讲话和写字就没那么明显是短板了。不过我要补充说一句,当年教研室制定对我的指导的措施,是针对我这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视野不宽,基础不牢的实际情况的特殊做法。现在入职的老师都是天资聪颖,学殖深厚,自然不需要这样来训练。作为一个教师,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这个问题也可以换一个角度:从学生的角度看:我为什么要听你的课?现在资讯那么发达,有教材,有图书馆,有网络,获取信息的手段那么丰富,赖在床上,听着音乐,吃着零食,就可以看到甚至听到你上课要讲的内容,为什么还要赶那么早,第一节课就坐在并不舒服的课室座位上听你的课?想清楚这个问题,教学的奥秘就解开了。首先,上课要有学生在教材、图书馆、网络上找不到看不到听不到的东西。这就是你对教学内容的独到见解。我一直认为教学,特别是大学教学,教师的学术水平是第一位的。所以,教学与学术研究是一致的。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都是讲稿,却成为不朽的学术著作。大学教师当然不能照本宣科,也最好不要直接将他人论著的观点拿来讲授。万一学生找到你照搬的那些论著,你的形象就大打折扣了。其次,大学课堂教学一定要有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有恍然大悟、豁然开朗的感觉。所以,不应该只是交给学生结论,不仅阐述自己的观点,还要带着学生经历你发现问题,着手研究问题,最终形成结论的过程。这点在研究生教学中尤为重要。第三,教师上课要用通俗易懂的,深入浅出、听得进、记得住的口头语言,尽量不用生涩费解或者过于书面的语言。学生看书上网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停下来思考,或者按重播键。而听课是瞬间即逝,不可重播的。一个地方听不懂,很可能影响到接下来的理解,甚至影响到对整个课的兴趣。第四,课堂教学语言要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学生听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上课五分钟还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十分钟内还不能让学生眼前一亮,很快学生就没兴趣,去看手机,看闲书了,你后面讲什么都听不进去了。所以,课堂教学语言要有严密的逻辑性,最好还能风趣幽默。我觉得严密的逻辑性是一定要做到的,风趣幽默是最好能做到的。不怕大家笑话,我觉得上课能做到幽默风趣挺好,我就学相声,大概十年前,文学院春节联欢晚会,我还写了个相声,和张永璟老师一起表演,算是学习的一个副产品。课堂教学语言还要有感染力。曹丕说文以气为主,其实讲课也是要以气为主,教师没有激情,就很难感染学生。没有激情,也就很难讲出文学的气韵。一门课每年重复,要做到有激情是很不容易的。关键就是能不能每年讲课都有新东西。如果有些老师在某个时期讲课很受学生欢迎,但是另一个时期学生评价没那么好,我觉得就在于没有激情了。回顾38年教学生涯,深深体会到,一个教师要敬畏讲台,牢记课比天大。我不认同教师是“蜡炬成灰泪始干”,不认同把教师比作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觉得教师是用生命的光和热,照亮学生成长的道路,而在这同时,教师的生命价值得以实现,得以升华,迸发出绚烂的光彩。这就是一个教师的宿命。邓裕华:风雨三十年,不悔从教路邓裕华,华师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尤其侧重古代小说的研究。曾主编或参编各种教材、著作多部,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邓裕华老师说:不要站在此山看着那山高,要热爱我们的教师职业。他对于职业生涯的理解:1.出于本心选择自己的职业很重要。此心安处是吾乡。2.选择了一个职业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3.荣誉的最高境界:你离开了江湖,江湖上还有你的传说。4.无愧于岗位,无愧于家庭。(向上滑动启阅)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下午好!听了刚才陈一平老师所念的蒋寅老师的那段话,我觉得我这个话题好像没有必要再讲下去了。因为我打算讲的,其实就是蒋老师所说的那个意思,但恐怕没有蒋老师讲得那样深刻和精辟。但为了不使这个报告会就此提前结束,我就勉为其难,继续讲下去吧!张巍老师把今天这个“荣休报告会”还冠以“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研讨会”的名称,而我这个题目与教学并无太大关系,这是因为我觉得在座的所有老师在教学这方面都做得比我好,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以说的;再就是在我看来,教学和科研之类的话题,显得太过严肃和沉重,我想讲一个稍为轻松、随意一点的话题,所以就定了这么一个题目。主要的意图是想对自己从教三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作一些简单的回顾和思考,并与各位分享。我想讲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为什么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在前几天,我在网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它的题目是“国家定了,要使这个职业成为最令人羡慕的职业(大意)”。这个是什么职业想必大家都猜到了,那就是教师。正如刚才大家的反应一样,我看了这个题目也不由得笑了——三十多年前我刚入职的时候就听多了这种说辞,三十多年后我都要退休了,还在讲这句话,我在想,再过三十年还会不会继续讲呢?!和这话差不多意思的还有诸如“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荣的职业”、“教师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之类,与此同时,“职业没有高下贵贱”之类的话,又无时无刻不充斥我的耳际。既然有最令人羡慕的、最光荣和最光辉的职业,就会有不那么令人羡慕的、不那么光荣和不那么光辉的职业,如是,这两种说辞岂不自相矛盾?所以我觉得其中必有一种说辞是忽悠人的。话说回来,我选择做教师,既不是被忽悠来的,也不是被那种崇高的使命感、光荣感召唤来的,更不是被逼迫的。我之所以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其实并没有考虑得太多,动机也不伟大,纯粹是出于本心、志趣,出于对这份职业的一份向往和喜爱。这个应该说主要是家庭的影响和个人的品性使然。我出身在一个大家庭,在我入职之前,家族中已经有十多人做了教师,从大学教师、中学教师到小学教师都应有尽有。刚才陈建森老师说,他从教很大程度上是受一位邻居的影响,连邻居都能对一个人的择业产生影响,那么家庭风气、传统的影响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也会是更加显著的。所以我从小就对教师有好感。选择教师职业,也与自我认知、个人品性有关。本人性格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喜欢安静、独处,不喜出门,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比较“宅”。我爱人是学地理的,出差的机会比较多,如果她出差了,生活必需品也足够的话,我可以成个星期都不出门,一本书、一台电脑和一台电视,我就可以打发一天。二是不喜欢应酬和热闹。我担任文学院成人教育教研室主任十多年,合作办学的单位很多,下面的合作单位时不时到广州办事,邀请我吃饭,只要能推辞的我都会婉拒,非常少参与。我不太喜欢饭局,尤其对喝酒起哄、发酒疯之类的场合,比较反感。再一个就是我脸皮比较薄,做事不太喜欢求人,总觉得求人是一个非常难为情的事情。这几种性格在外面从商、从政,或做其他的什么职业,我觉得都不太合适,只有老师这个职业相对比较合适一点,所以就选择了这个职业。小时候对教师的向往和喜爱可以说是懵懂少年的一种原始、朴素的情愫,但大了以后在对职业、对自我的认知基础上依然作此选择,无疑已经有了理性的意味。第二个问题想谈谈我的职业感受。我是1984年从华东师范大学分配来到华师的(后来在职随曹础基先生读了硕士),当时跟我一块来的有四位,北京来了两位,一位是北京大学的(叶祖帅老师),一位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后来出去做了公务员。上海来了两位,另一位是复旦大学的李满鋆,广东中山人,后来移民去了美国。四位里面现在只剩下我和叶祖帅老师两位在华师坚守了。李满鋆是通过结婚的渠道移民美国的,因为我和他都从上海过来,还分配在同一个教研室,所以我跟他关系比较好一点。他去美国的时候我给他送行,当时是由香港飞美国,在广州东站我给他送行的整个过程他一言不发,一点都看不出移民国外的兴奋、和即将跟妻子团聚的喜悦。当列车启动的那一刻,我发觉他泪流满面,非常伤心,令我一时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我想,他也许是因为将要永远离开这个曾经奋斗过的单位、国家了,有点不舍;又或者是国外谋生并非出自本人的意愿,仅是屈从于现实无法坚守自己的本心所作出的一种无奈的选择,一种妥协,此去令他失落、迷茫和伤感……另一个是相反的例子。我的一个去年毕业的教育硕士研究生,她本科是读金融的,从金融专业跳到学科教育(语文)专业的教育硕士这边来,跨度挺大的。我问她金融读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来读语文教学的研究生?她说她从小就喜欢当(语文)老师。既然如此,又为何不报读师范大学、报读中文系呢?她说她中学毕业的时候还小,父母硬要她报读金融。她的父母是银行家,希望他们女儿以后在金融领域有一番作为,所以越俎代庖,给她报了这个专业。现在大学本科毕业,她觉得自己长大了,可以自己做主,于是来报考教育硕士。当时我有点担心,一个金融专业的本科生来读语文教学的硕士研究生,不知道会读成什么样子,她的毕业论文能不能做得出来,做她的导师会不会很惨。但事实证明我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在她这一届的教育硕士研究生里,我评阅过几位的学位论文,也参加过一个组的论文答辩,单就论文而论,我觉得我所接触的这一批学生里头,没有一个比她好的。这表明,一个人出于本心、自觉地选择他的职业和人生道路时,他可以全情地投入,可以做得比别人更好。这位学生的选择显然是出自本心,我想她永远不需要为自己的决定后悔。所以,我觉得出于本心去选择职业,是非常重要的。我自己对于教师生涯的感受,可以用苏轼的一句诗来表达,那就是“此心安处是吾乡”。由于是出于本心来从事这份职业,我可以义无反顾,一往无前,无须患得患失,不用为这个职业的名利得失而苦恼,也不需要为自己的选择而后悔。同时,也不会视工作为负担,把工作仅仅定位为挣钱、谋生,像陶渊明所说的“心为形役”——为了口腹来役使自己的心灵。相反,我把工作当成了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一种生活的自然状态。接下来想谈的第三个问题,是我对职业的一些思考。有一句话说“你选择了一种职业,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我入职教师的时候,应该是教师的经济地位最低的时候。八十年代初,社会上流传的是什么“拿手术刀的不如拿杀猪刀的,做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之类的说法,我也听说白天鹅宾馆、中国大酒店、东方宾馆的服务员收入比大学教授要高。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家里就有实实在在的例子。我有一个叔叔在香港,当时他介绍我的一个哥哥到一个港资企业工作,月薪2000元人民币。当时我入职当教师的时候,第一年的工资是每月51元多,一年以后是61元多,加上补贴、奖金大概是每月100元吧。也就是说,我哥哥的工资是我的20多倍。在种情况下,我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当教师,我觉得金钱名利这些东西,都是身外之物,既然自己选择了当教师,我就不在乎这些东西。重要的是我自己内心的感受,而不是其他的什么。我儿子还在读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夫妻就经常问他:“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呀?”他那个时候回答得很痛快,说要当老师。我非常开心,一是自己的职业得到认同,另一方面也算是“后继有人”。后来我们送他出国留学,希望在国外读个博士学位回来,到大学里谋一份教职。但是他坚决不干,后来就做了公务员。毋庸讳言,当今公务员的收入确实比大学教师好。但我们在看到公务员待遇好的时候,并没有看到他辛苦、无奈的另一面,比方说无休无止的加班加点、复杂的人事关系,等等,个中滋味,不是身在其中是很难体会的。 我们很多人,通常都是站在此山却觉那山高,总觉得别人的职业比自己好。其实每一个职业,都有它的好处,也有他的坏处,无需羡慕他人、他业。选择了一份职业,就要坦然接受它的一切,既享受它的好处,也要承担它所带来的艰辛和烦恼。老师的职业确实有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坦率地说,教师普遍是比较清贫的;在你的职业生涯之中,在申报项目、发表论文、职务的晋升等方面,你也会遇到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这个不能否认。有时候也要做一些很无聊的事情,比方说本科教学评估,我就一直认为是很无聊的事情。本科教学评估后的几年,期末考试的试卷一定要按照学号来顺排装订,而学生选课是自由的,一百多号、两百多号人的学生来自全年级不同的班,要按顺序排好一百多份、两百份卷,你真的要花半天才能排好。据说此举是为了以后方便检查,但可能五十年、甚至一百年都没人检查,况且检查非得要按学号来检查吗?有一次我就在学院的会议上对此公开抱怨,但竟被告知此举已经被废除了,这更是把我气得半死——怎么就没人告诉我呢?!害得我糊里糊涂、傻乎乎地地干了这么多年。类似这些无聊的工作,简直就是耗费老师的生命。当然老师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比如说相对独立、自由,除上课以外,其他的时间可以自主安排和支配,工作比较有规律;清静,无须过多的应酬,可以避免许多烦恼,这些都很难得。再就是安稳,旱涝保收,虽然薪水不高,但三十几年里似乎还没有被欠过薪。教师的成就感主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流失,无论他做了多大的官,发了多大的财,在你面前还得恭恭敬敬地喊你老师,这也不是谁都能够享有的。还有,当老师多少总要写点东西,几十年以后,甚至几百年以后,你的几篇文章、你的几本书,还躺在大学的图书馆里面,供后人翻阅,由此获得的成就感、满足感也不是金钱能买得来的。通常人们对职业好坏的评判标准,几乎就是薪水的多寡。从上面的讨论里面可知,钱多钱少其实并非最重要,重要的是,你从中得到的内心的真切感受。再说,好与不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如果是出于自己的本心,不管好坏,你都能够坚守,都能够很坦然地接受这一切。不管是阳光灿烂,还是风雨交加,你都可以很从容、很悠然自得。这就是我对教师职业的一点思考。我最后要讲的,是对于自己风雨三十年的一点总结。我最近看到一段文字,是讲人生的几种最高的境界。我记得其中两个,一个是讲荣誉的最高境界,是两句话:“你离开了江湖,江湖上还会有你的传说。”对于我来说,不管离不离开江湖,恐怕都没有传说,这个不说也罢。第二个是讲事业的最高境界,三句话,第一句是“爱岗尽职无憾”,回顾我的三十几年教师生涯,这一点我算是问心无愧。爱岗,没有问题。尽职,我自认为我还是尽职的,尽管水平不高,但只要站在讲台上,我还是很认真地对待,从来不敢马虎,不敢糊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工作有一种由衷的敬畏,这一点我感到无憾。第二句是“小康养家无忧”,“小康”不知道如何定义,但“养家”应该没有问题。我只有一个儿子,现在也能自食其力了,我退休以后还有一份不算太少的退休金,晚年生活应该没有什么好担忧的,这一句话我觉得也对上了。最后一句是“自己开心无悔”,也就是我所讲的“不悔”。既然我是出于本心,顺从我的志趣、品格来选择这个职业,而我又能够很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所以我无悔。教师这个职业,用高雅的说法是实现我人生价值的一个平台,俗气一点讲,就是我赖以养家活口的一份工作。从事这个工作三十几年,虽然有一些风雨、一些挫折,多多少少也曾遭遇过不公平、不公正,有时候也会苦恼,但我不是对职业的苦恼,是对现实不良现象的一些苦恼、一些不满,我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所以总的来讲,我这三十多年的职业生涯还是比较开心的。这个所谓的事业的最高境界,或许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认同,但我个人比较认同。以上所讲,对在座已经入职的老师来说,恐怕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我相信诸位对职业生涯的理解要比我更深刻。对即将走向社会、就业,面临人生抉择的同学,或许会有一点点的启发。如果真能这样,我的这番话就不算白讲了。谢谢大家!陈建森:坠绪茫茫绍远弦——一条永无止境的路陈建森,华师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文系主任。研究方向主要是唐宋文学、中国戏曲史。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编写国内第一部元杂剧系统研究演述形态学术著作《元杂剧演述形态探究》,二十一世纪第一部研究戏曲的本质及其娱乐功能的学术著作《戏曲与娱乐》。《宋元戏曲本体论》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著作类一等奖。《中国图书评论》《学术研究》等刊物曾多次有专文对其著作进行学术评价。主持完成过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陈建森老师的主要观点:1.要有独立人格、自由思想。2.要有不折腾的氛围。3.退休依然要继续发光发热。陈建森老师的感慨与希望:1.社会稳定、不折腾,才可以更好地做事。2.前辈教师的风范永远都是我们文化接续的重要力量。(向上滑动启阅)首先感谢前来捧场的各位老师和同学,我今天想讲一些即兴想起来的东西。我到华师工作三十一年,86年到之后一直都在学院里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以前,文学院没有举办过这样的“荣休会”,今天好像是第一次。一平兄在华师时间比我还要长,应该没见办过吧。这首先要感谢一个人,就是我们的蒋寅老师,是他提议为退休老师举办这样的一个“荣休会”,或者叫座谈会,让退休老师来回顾一下走过的道路,传授教学和科研的一些经验,或者表示互相尊重,本来之间有矛盾的话就大家谅解一下。这个座谈会还得到了文学院工会主席孙雪霞教授、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张巍教授的积极响应。我大学本科毕业之后就到大学工作,三十多年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越来越敬畏三尺讲坛。今天,我想谈一谈我对大学的思考,特别是对大学精神的一些思考。题目叫做“坠绪茫茫绍远弦”,副标题叫做“一条永无止境的路”。我记得做大学教授是我儿时的一个梦。我是57年出生,66年文化大革命。我记得大约在64还是65年的时候,有一次因为我调皮捣蛋和人打架,我母亲生气地问我:“将来你能做什么?”我当时很不忿气地说:“我将来要当大学教授!”她说:“你这个样子能当大学教授?”我当时为什么想到要当大学教授呢,因为收到邻居叔叔阿姨的影响,他们其中有一个是大学教授,高雅,又懂音乐,又能讲故事,我们小朋友都很喜欢听他讲故事。“文化大革命”中,我在“上山下乡”。77年全国恢复高考,我考上了大学。我们读大学那个时候是非常认真的,因为我们以前很渴望读书,想读书却没有书读。我当时偷偷读了一些古今中外的小说,就想搞创作。我第一志愿报的是广西大学的文学创作专业,第二志愿报的是广西师范师院(即现在的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是想万一考不上文学创作专业,可以读历史,懂得很多历史人物故事,将来也可以搞文学创作。谁知道我的数学考得太差了,又没时间复习,总分不够。当我拿到广西师范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时,心想是读历史系了,谁知打开一看,是中文系。我当时不知道中文系学什么,考虑要去不去读,父亲焦急对我说,你不是老盼望着脱离你那个苦海吗?怎么考上又不去读的?我说中文系是干什么的?父亲说,一般是当老师的,你搞创作也可以。后来我想还可以搞创作那就去吧,这样就读上了中文系。由于这个原因,我就把图书馆里面当时能够发现的文学作品不管古今中外,基本上读完了。最后钻到了古代文学,那是有原因的。当时读到三四年级不是谈恋爱了吗?谈恋爱了以后,我们家那一位说,你要注意,你的父亲和我的父亲都是搞文的,容易出问题,你还想搞创作,搞研究去吧。我就研究古代文学了。回顾在大学工作三十多年,坚持下来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想讲三点:首先,我觉得社会应该给大学老师创造能够“忠孝两全”的条件。“忠”,大处讲是忠于民族、忠于国家。小处讲是忠于自己想从事的事业。我这个人比较认真。我喜欢古代文学,我忠于古代文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一直没改变过的。我在西北大学硕士毕业的时候,有一个机会去一个军事院校去做教官。我当时28岁,读研究生钱当过大学教师,发表过一两篇学术论文,听说可以可以申请少校。但最终为什么我不去?因为我忠于我自己的初心,去军校教官,但不一定是教我喜欢的古代文学,二是需要你教什么你就教什么的。所以我就不做这个少校。这是我理解的的“忠”。“孝”就是孝敬父母。每个人都有家庭,有老有小。我83年到86年在西安读书,整天吃馍,吃到胃疼,一天到晚不舒服。恰好在我毕业的时候我的父母退休了。当时西北大学要留我。我的父母是南方人,到西北生活不习惯。这时小孩也刚刚出生。所以我跟我的导师说,我还是会南方吧,既可“忠”又能“孝”。后来,我来了华师工作,想把退休的老父母接过来,但没房子住,工资又低,请不起保姆。我们一家三口住一个十四平米的地方,这样老人怎么住呢?我没有书桌,也没有厨房,备课是在走廊的栏杆备的。提副教授时。隔壁的几个老师笑着说,你拿个笔在走廊栏杆上画画画就当副教授了?我当时可谓是“半忠不孝”啊!现在年轻老师也遇到很多困难,比如要买房,要养孩子。中心地带的房子买不起,到偏远的地方去买,孩子要上学,又要近学校租房等等,很多时间精力都花到生活琐事上,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放到教学和科研上呢?等小孩长大了,父母侍候好了,自己身体跨了,一转眼也要退休了。要把“忠孝”问题解决得好还是比较难的。因此,我觉得社会应当增加教育的投入,真正解决普通教师生活上遇到的实际问题,而不是在教师队伍中也搞阶层分化。第二点是我们的社会应该给大学的学生和老师更多的独立和自由。我很佩服陈寅恪先生说过两句话“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搞教育搞研究,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非常可贵的。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我们获得了更多的独立和自由的空间,但是我觉得远远不够,还应该更前进一些。举个例子,比如我们作为老师,我们要教什么课程?怎么教?考核怎么考?老师没有充分的自主权。我曾经做过几年的系主任,要参与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我发现三分之一的课程都是教务处规定好的公共课,这些公共课有些内容是交叉重复的,有些课程是可以合并的。这就占了很多宝贝的专业教学课时。我们的专业课很多,课时的分配,课程的设置就成了问题。拿古代文学来说,我在本科教的是唐宋文学,只教一个学期,如果只是讲文学史是很容易产生误导的。唐宋时期有那么多作家作品,我们的老师没有充分的时间讲作品,讲代表作只是蜻蜓点水。同学们不去认真细读作品,只读文学史就能学好这门课程了吗?本科生读完唐诗宋词,绝大多数不懂诗词平仄,不懂起承转合,又怎么能体悟诗词的意境和古人所说的“文心雕龙”呢?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去做中学老师,大多只会照本宣科,或人云亦云,很难独立工作,自由思想。学生选选修课,教务处也有规定,需要足够的人数才可以开课。有些课程安排时间比较集中,而学生那个时间可能又有其他任务,不容易选上。现在学生面临综合测评的排名,要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我发现综合测评排名,参加活动多的同学排名比较容易上去,那些只读书的同学就要看分数高不高。于是,有部分学生为活动而去搞活动,不管这些活动是否与自己的专业学习有没有关系,一切为了综合测评的排名,实际上,专业基础不够扎实,专业思想不够坚定。我觉得大学不应该像企业,一定要按时按侯生产出产品,所有的工作都与“工分”挂钩;大学不应该像行政衙门,所有的标准都由行政部门制定,老师和学生都被视为“螺丝钉”。第三点,社会应该让大学成为安定的净土。因为现在社会太复杂太多诱惑了。大学讲文化传承,需要有一个有利于文化传承的环境,让学者们独立去思考问题,让他们按照兴趣、自由地思想和发挥。他们知道需要什么,该传承什么,然后要发展什么。大学是一种文化品格,是一份人文情怀。《大学》里讲得很清楚:“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且是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这一种文化品格,展现着一份人文情怀。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大学其实就是你想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怎么样的人的地方。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有什么样的人格,具有什么样的情怀,这是最重要的。大学精神应该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文化之传承,舍我其谁的责任和担当。社会应当给大学教师更好的生活条件、宽松自由的思想氛围和安定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地进行教学和科研,深入地洞察历史、世事和人生,揭示人文精神的正确走向,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奉献于提升本民族整体素养的伟大事业。我觉得自己以前还做得很不到位。退休以后,我想在放马南山,牧牛桃野,垂钓流溪之余,还可以慢慢做,做到哪里算哪里。因为,这是一条永无止境的路。“何其有幸,遇见他们”三位老师从教三十余年,可以说他们给每一届学生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正如陈一平老师所言:“我明白一个好老师对学生的正面影响有多大,一个不称职的老师对学生负面影响有多大。所以努力当好一个老师。”据说,至今文学院还流传着关于一个陈一平老师的传说,陈一平老师自从教以来就是学生心中的男神,当年他结婚的时候,中文系很多女生都偷偷哭了……徐能源是97级学生,陈一平老师的“负责、平实、诚恳”让他感念至今。陈一平对于课堂百分百的负责,来源于他多年来秉承的教学信条“敬畏讲台,牢记课比天大”。徐能源老师朋友圈截图陈一平老师的书法评语这种在课堂上艰苦耕耘、育人孜孜不倦的精神并非平地而起,而是经过了师生的传承,每一辈的不断落实,这种精神才得以如大厦标杆般伫立,并对教育界的同行后辈影响至深。育他人必先学为人,正如陈建森所言,“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你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具有什么样的人格,其实才重要。”为人师的魅力完全不会因为时间流逝而磨灭,反而如陈茶般愈久弥香,值得学生一句“何其有幸”的感叹。三位老师的教学之旅虽暂告一段落但为人师治学问这条路将继续走下去因为这条路永无止境-往期精彩回顾- 华师附中复办初中部第一批00后艺考生来了!这份成绩单,腾讯公司都给我们颁奖了!华师学习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美翻了!黄叶倾城知春归,此景只在华师有文案丨庄志莹 邝欣彤 刘铭婷 甘家明制图丨邱琦玉 李文慧图片来源丨华师文学院官网及老师同学及网络执行编辑丨何纬 陈绍喆责任编辑丨郑宇云 杨柳青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校历丨投稿丨招生丨转专业丨辅修丨水电费

蟒蛇窟

这些大咖,都是华师教学名师!

近日华师公布了第七届教学名师名单教育科学学院曾文婕等10位老师榜上有名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他们长期在教学一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兴校必先强师。华师教学名师,是一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学骨干队伍,是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一支思想品德优良、教学业绩突出、科研业绩显著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据了解,本次获奖教师,长期在教学一线教书育人,辛勤耕耘,在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他们在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加强教学梯队建设、提高教学水平等方面将起到示范引领和榜样作用。学校希望本次获奖教师再接再厉,继续积极承担本科课程教学任务,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持续进行教学梯队建设,为全面提升我校人才培养质量作出新的贡献。这些获奖老师长期在教学一线教书育人辛勤耕耘成果突出第七届教学名师风采 曾文婕简介: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首批“广东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现任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小学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课程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广东省高校省级重大研究项目,在《教育研究》和《课程·教材·教法》等国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另有多篇论文被SSCI收录。代表作有专著《学习哲学论》和论文《获得·参与·知识创造——论人类学习的三大隐喻》等。所主持的课程“小学教育学”获全国首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称号,配套教材入选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曾获首批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感言:小学教育,小而不末,小而不弱,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能够投身于我校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之中,深感荣幸!我将带着厚重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做好立德树人和专业建设工作,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刘学兰简介:心理学博士,心理学院教授,副院长,硕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委员、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心理学质性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专家组成员,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幸福广州心理辅导与研究基地”副主任,广东省本科高校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研究方向为学习心理、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家庭心理与亲密关系。已出版《中小学生学习辅导》、《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与干预》、《心理咨询》等10余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为研究生和本科生讲授《社会心理学》、《心理学史与流派》、《家庭心理研究》等课程,教学效果优秀。曾获广东省“南粤教坛新秀”,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者,华南师范大学第三届、第四届、第六届“我最喜爱的教师”称号。2014年和2018年获两次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8年获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连续五届荣获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感言:不知不觉,来华师工作已有25年。那条飘满紫荆花瓣的路,我从青春走到了中年……感恩华师,感恩岁月!学生们纯真的笑脸,始终点燃着我工作的激情,就像华师灿烂的美丽异木棉,始终温暖着我宁静的生命。不求成名,但求为师;不问收获,但问耕耘。柯清超简介: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技术、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研究与教学,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长期讲授教育技术学本科生研究生相关课程,主讲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2017年获得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称号;先后获得广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5),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第十一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2008),国家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高等教育)2次(2005,2018),国家教育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二等奖1次(2018),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次(2014,2017)。长期参与、负责国家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针对偏远地区的教育信息化项目,数十次赴甘肃、西藏、青海等地区调研培训,指导数百所农村学校开展上千项教改实践。出版国家精品课程配套教材《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专著《超越与变革:翻转课堂与项目学习》、《连接与整合:智慧校园与电子书包》等十多本。感言:求学工作于华师二十三载,感恩学校!作为华师人,站在新的起点,吾将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砥砺奋进,笃定前行。熊欢简介:体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年珠江学者(2016-2019年)。于英国德蒙福特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在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工作5年。2012年加入体育科学学院,从事体育社会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2项,参与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在国内外发表SSCI、CSSCI论文三十余篇,出版中英文专著4部;国际会议论文发言三十余次并多次获得论文一等奖;主编教材5部,参编(译)著作多部。积极探索并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2008年主持的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对外汉语教改项目获得欧盟教育部颁发的 “欧洲语言文化”大奖,2013年获全国高校体育双语说课比赛团体一等奖、个人一等奖,2016年获第三届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优秀奖。被评华南师范大学优秀教师(2015-2016年度)、科研工作先进个人(2015),荣获华南师范大学第一届“我最喜爱的导师”及“立德树人”奖(2017)、 南粤优秀教师称号(2018)。感言:“教学名师”这个荣誉称号是对我们教育一线工作者的肯定、鼓励和鞭策。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教师,能获此殊荣,也是为我个人十三年教师生涯画下一个华丽的“惊叹号”。希望能带着这份“惊喜”和“荣誉”继续在教学战线发光发热。关锋简介: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以独撰或第一作者身份先后在CSSCI正刊发表近60篇学术文章,在权威类刊物发表文章近20篇,出版著作3部。入选“2015年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5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入选“2017年度广东省理论宣传青年优秀人才”,入选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课教指委;获批广东省第二批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现任广东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社会主义辩证法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理事、全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理事。曾获第二届(2007年)、第七届(2017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感言:自从踏足学校思政课教学岗位以来,15年来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从未中断和缺席。多年坚守,喜获学校肯定。持之以恒,方有所成;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将在培根铸魂、凝心聚力的征程中砥砺前行!张军朋简介:教授,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物理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课程与教学论(物理)学科指导组组长,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物理)专业指导组组长;教育部“国培计划”入库专家(物理);第9届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高师工作委员会委员;高等物理教育研究会理事;广东省名师工作室指导教师,广东省“千百万”名教师培养对象理论导师,广州市"百千万"名教师培养工程指导教师;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物理新教材(粤教版)研制组核心成员。秉承“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念,长期坚守本科一线教学岗位,致力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物理教学论》,主持省级共享课《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主持省级在线课程《中学物理教学设计》和新形态教材《中学物理微格教学教程》的建设。与教师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相关的成果连续三届获广东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与一线教师合作的成果《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改进创新与教学应用》2018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指导师范生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技能大赛均取得突出的成绩。感言:名师,不仅仅是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获此殊荣,不仅仅是对自己过往工作的肯定和鼓励,更是对自己今后工作的鞭策和动力。我将一如既往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黄丽燕简介: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英国牛津大学硕士、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博士、中山大学博士后。爱岗敬业、勤恳踏实、乐于奉献。长期从事语言测试、二语习得和教师教育的研究、教学和教研实践指导工作。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师发展专委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测试与评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本科高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分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高校“英语教育与评价”教学团队负责人、全国第六届教育硕士优秀教师。Language Testing等SSCI期刊特约审稿人。主持国家哲学社科基金课题、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合作课题等省部级以上项目7项、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40余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6项、广东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指导学生完成国家级大创项目、获国家级及省级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第七届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优秀论文等。感言:所有的坚持源于热爱,爱教研、爱课堂、爱学生。成长路上,感谢有你!江峰简介:教授,博导,2007年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在化学与环境学院、环境学院任教12年。多年来潜心教研,开展教学改革与实践,本科教学获得学生一致好评,指导研究生获得华南师范大学第六届研究生十佳学术论文奖;主持筹建3个省级科研平台,承担国家级(4项)及省级项目等共10 余项,发表学术论文 50 余篇(SCI一区30篇);2019年获得国际水协会“首创水星奖”金奖和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青年科技奖;是第四届广州市人民政府的决策咨询专家;获得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等荣誉,2019年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岗位计划(特聘教授)。感言:很荣幸获得华师的“教学名师奖”。作为中青年教师,获得这一荣誉是对我12年潜心教学工作的鼓励和肯定。未来在新的岗位上,我将一如既往,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培养优秀人才。潘家辉简介: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软件学院副院长,广东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常务委员,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2017),华南师范大学教学名师(2019)、优秀教学工作者(2018)、优秀教师(2017)、第三届和第四届我最喜爱的老师(2014,2016)。提出积木式任务驱动教学法,所授课程《软件构造》连续3年教学质量评分超过99分,均列全院第一名,获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2016),广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工科组二等奖(2016),广东省教育厅“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资格(2019)。主要研究脑机接口、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迄今为止,两次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1年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7年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州市科技创新人才项目等。在临床神经学顶级期刊Brain (IF: 11.84),IEEE旗舰期刊Proc. IEEE (IF: 10.69)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3篇(第一/通讯作者31篇),SCI收录20篇,含1篇ESI高被引,并获得7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和6项软件著作权。感言:珍惜名师荣誉,肩负崭新责任,不忘教师之初心,不变耕耘之脚步,继续坚持“问题简单化,教学任务化,知识积木化”的教学风格,以研促教,教学相长,怀揣诗心与匠心,与大家一起风雨兼程,砥砺前行,同心追梦。王金东简介:物理学教授,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副院长。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光学学会光学教育专委会常务委员,广东省电子信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长期从事量子信息技术研究工作和相关教学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863课题等十多项国家、省市级以及横向项目,发表学术论文六十多篇,获得专利授权十余件。承担电磁场理论,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等多门课程的讲授任务,持续指导本科学生创新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学术成果,深受学生喜爱。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主持广东省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和教学改革项目3项以及多项校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曾获华南师范大学第一届优秀教师称号,并获得华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感言:获得教学名师奖,除了荣幸和喜悦,感到更多的是责任。和学生距离越近,就越觉得更有责任引导华师的学生在祖国快速发展的时代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培育他们更强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够为祖国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据悉华师现有教学名师60人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14人,校级44人来看看他们都是哪些大咖吧看了老师们的介绍是不是觉得他们太棒了那就一起为他们打call吧如想了解往届教学名师的先进事迹

负二代

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张桂光教授书法作品欣赏

“守望岭南——张桂光书法作品展” 主办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协办单位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上海市书法家协会承办单位朵云轩文化中心广东岳雪楼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开幕时间2020年11月3日上午10 : 00展览时间2020年11月3日— 11月7日(10 : 00-17 : 00)展览地点上海市徐汇区天钥桥路1188号朵云轩艺术中心 张桂光广东南海西樵人,一九四八年生于广州。古文字学家和书法家。现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文史馆馆员。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三、四、五、六届理事,第六届篆书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第八、九届政协常委、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第一届常务理事,第二、三、四届副主席,第五、六届主席。张桂光自幼从岭南名宿朱庸斋、李曲斋学书法、楷、行、草、隶均有扎实的基础。大楷取法颜、柳,小楷出入钟、王,力求醇雅古朴;隶书揉合碑简,结体朴茂。其行书由赵构入手,上溯二王,下及赵、文,旁兼黄、米,刚健清新,流美自然。早年学习期间,他曾有幸得到我国古文字学家容庚、商承祚两位名师的教导,对甲骨文、金文朝夕摩挲,心得独到。这方面的深入探索滋养了他的篆书创作,所作篆体,笔法古劲,颇具《虢季子白盘》的规模,又具《散氏盘》《毛公鼎》的神韵。书法作品自一九六四年开始参加省展,一九八四年开始参加全国展览,并被收入《中南海珍藏书法集》等作品集。此外在《中国语文》《历史研究》《古文字研究》《中国书法》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著有《香港人学汉字》(合作)、《汉字学简论》《古文字论集》《书法教程》《荧晖阁诗词钞》等专著;主编有《商周金文摹释总集》《商周金文辞类纂》等大型书籍。甲骨书法橫幅 33.5cm×91cm 1996年高阳台 / 麓湖春游小楷扇面 25cm×55cm 2013年抛球乐 / 生查子小楷扇面 25cm×55cm 2013年哈密采风楷书团扇 33cm×37cm 2013年磨盤山杜鹃楷书中堂 196cm×116cm 2013年

名誉并焉

这所中学牛!华师硕导给艺术生上课

文、图/羊城派记者 蒋隽日前,广州市美术中学43周年校庆。记者获悉,该校为音乐、舞蹈、传媒三个专业的艺术班,请来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唐小波等大咖给学生授课。2019年中考,广州市美术中学艺术班(含音乐、舞蹈、传媒三个专业)正式招生,9月正式开班。校长黄隆基介绍,2020年中考,艺术班继续招生,预计名额90人。学校按照艺术班的专业特点进行课程设置,并且聘请校外专家来授课,例如:华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作曲理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唐小波亲自给学生上音乐素养课,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声乐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杨天君上声乐课,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副教授、国家一级导演、硕士研究生导师王虹教师上舞蹈专业课程,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甘小二上传媒专业课程。来源 | 羊城派责编 | 柳卓楠实习生 | 宋玉霞

大侦探

华南师范大学线上研究生联合培养系列讲座,导师陈声荣展开演讲

2020年7月16日下午,华南师范大学于腾讯会议平台开展线上《研究生联合培养系列讲座》,邀请多名研究生导师展开演讲。作为校企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计划合作企业,浩迪科技董事长陈声荣作为广东工业大学及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导师,应邀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生动实用的干货分享课程,从各个方面讲解联培研究生在企业学习中需要掌握的知识及学习/工作的方式等,为联培研究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华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曾碧卿院长、邱双惠老师、丁美荣老师、冼广铭老师、焦新涛老师及2019级和2020级研究生,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18级和2019级浩迪科技联培研究生,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19级浩迪科技联培研究生参与交流和学习。陈声荣董事长以浩迪科技的发展为例,从企业的技术发展方向、产品研发方向及所处行业的发展和历史,深入浅出地为学生简介物联网技术及大数据技术在智能电表中的应用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传递智能电表对构建智慧城市的价值所在。帮助学员提前掌握所需的技术研究知识及学习的方向,在未来的实践中得到更多的提升。自2014年陈声荣董事长受聘为广东工业大学及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校外研究生导师以来,浩迪科技便于学校建立了一套完备的研究生联合培养体系和管理制度,每年接受1-2名研究生进行联合培养,在进行项目合作开发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公司各项完备资源,目前已培养毕业研究生7名,正在联合培养研究生5名。未来,浩迪科技全体导师将从实践等各个方面加强基地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培养,尽心尽责将企业打造成为用电管理系统创新研发人才的“黄埔军校”,为行业发展源源不断输出增长力量。

克里克

中国最牛的4所师范大学,毕业选择当老师的都是铁饭碗,心动吗?

如今,教育的重要性在每一个老百姓的心中都有着不小的分量,一些困苦地区家庭的孩子想走出自家的小山沟那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参加高考,因为知识能改变命运。而且,几乎每个人都想过,或者家里人说过以后要去当一名人民教师吧,那么下面跟随小编来看看中国最牛的4所师范大学吧第一名: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名单,11个学科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要说北师大最牛的文科专业,我想答案肯定是文学院里面的了,而且它称得上是北师大的王牌系。北师大文学院博士点的数量居全国中文学科之首,理科当然就是生命科学院、环境科学院、心理学院和管理学院了第二名;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是由国家举办,教育部主管,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重点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2006年教育部和上海市决定重点共建华东师范大学,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高校行列。2017年学校进入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行列,全面开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他的王牌专业非教育学莫属了北师大和华东师大,一南一北,相互扶持,对峙第三名: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滨的桂子山上,占地面积120余万平方米,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教师教育“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是国家培养中、高等学校师资和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其重点专业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等第四名:东北师范大学1980年划归教育部,复名为东北师范大学。1996年成为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16年,学科综合实力排名进入世界500强。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史、数学、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6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最后,想想当一名人民教师也是一总不错的选择,你想当一名老师吗

荷花

华师女神老师,让这门课更有趣

近代史、思修、马原、毛概、形势与政策是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而全校的思政课正是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教职工54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15人,讲师17人,博士学位获得者43人;在54人中,女教职工有21人。为了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这些思政课老师有独门诀窍我们一起认识这三位女老师看看她们是如何让课堂变得更有趣任教二十余年她追求本质力求在学生面前展示系统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吴靖吴靖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学在课堂,肩负使命 吴靖曾获经济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但最终还是选择担任马克思主义原理这门课的教授。在吴靖看来,马克思主义最大的吸引力和魅力在于它理论自身的系统性、完整性、严谨性。她坦言,理论本身是比较晦涩的,必须经过足够量的静心思考和脑力加工才能感受到它的说服力和精准性。“教授理论要尊重理论,传达本质。”吴靖说。她认为,在教授的过程中,理论也不被允许用戏说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而必须在保持理论自身框架不被侵蚀和破坏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和同学们的具体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一些深入浅出、形式多样的改动。在教学上,她更倾向于保持理论的本质和原貌,将它客观地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这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的要将思政课学理性和政治性相结合。“如果学理性不强,那么以学理为支撑的政治就不够具有说服力。”此外,她还谈到,我们更多的是要树立起民族精神的旗帜和标杆,要让人们的精神有支柱,心里有底气。“可能这一门课与思修课等课程特点有点不同,就是它是追根溯源的东西,所以没有办法像思修或者其他课程一样对同学们的价值观做出灵活的指导,但是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未减少。”传承经典,直面挑战 任教二十多年来,吴靖发现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理解知识后眼睛里闪烁的光芒没有变。虽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家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手段和方式变化了,但作为“人”存在的本质、对于时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不会变化。“马克思教给我们的内核就是要保持初心,寻找不变,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理论品质。”吴靖在学习和尝试新事物的同时,还要求自己重回经典,静心研究。“有些东西是不会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我也会把这种品质和观念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同学们。”吴靖认为教师不仅是在传授知识,还在教化心灵,所以一定要给学生正确的引导。思政课的改革往往会出现一些挑战。吴靖清楚地意识到,马院正在不断尝试改革,尝试着更多的新媒体式的呈现。她也提到:“一些老师正在转变教学方式,努力地贴近学生们的生活和兴趣,以期给同学们更新鲜的更易接受的内容和方式。我们希望能够和其他学院进行技术和知识的深度融合,给同学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功能、资源。”教师这个职业决定了当你给学生一碗水的时候,你可能背后是十碗水都不止的知识。在她看来,十碗水的积累的一定是利用课余时间自我充实而来的。兴趣广泛,活在当下 课堂之外的吴靖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尤其是体育运动。同事称她为“VIP型全球通”,“所有的体育运动项目里面,院里老师总是第一时间邀请我参加。”在上周末刚刚结束的学校羽毛球赛里,她作为学院主力参赛并取得了好成绩。吴靖同时会建议自己的学生多进行体育运动,把身体锻炼好。她认为,如果你没有健康的身体,当你未来面对非常大的工作压力时,第一时间压垮你的不是能力,而是你的身体。与华师结缘的15年她收获的不仅仅是研究成果还有和学生之间的深厚情谊张青兰张青兰,现任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研室主任。中山大学博士,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趣味课堂,活跃开放 张青兰任教多年来,一直为本科生讲授思修课。为了打破学生对思政课的刻板印象,让他们产生兴趣,张青兰认为授课内容要更深入,她会和学生探讨时事热点,讨论更多问题,在第一堂课中,学生需要思考几个问题:“什么是大学?为什么要上大学?如何度过大学生活?为什么要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如何学习这门课?”张青兰鼓励学生不断思考。生动的课堂还有赖于丰富的教学方式,如学生上台展示,辩论赛等多种方式。“我曾经开展‘大学的爱情是否有利于学习’等和学生相关度较高的主题辩论,无论多么敏感的话题他们都不会不好意思,而是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在她营造的开放式课堂氛围中,学生往往围绕某一观点争论起来,思维互相碰撞,激发学习动力。张青兰发现现在的学生思维更活跃,有主见,强硬地灌输观点会适得其反,“所以我多运用故事和事例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通过循循善诱的教导,学生的思想观念往往发生较大的变化。张青兰和学生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她会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并从不同角度加以鼓励。许多学生在平等的相处模式下,积极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因课堂生动有趣,与学生互动热烈,她多次在学生评价中获得学院第一名,还曾获得“华南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和“华南师范大学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等奖励。良师益友,引导成长 授课多年,张青兰感慨思修课引导很多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人生轨迹:“曾经有一名地理科学学院的学生,在我的课堂中对哲学产生兴趣,转而攻读中山大学的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现在在一所学校当哲学老师。”张青兰对此既感到高兴,又为学生的前途考虑,与他分析转专业的利与弊。在课程结束后,张青兰也继续和他保持联系至今。张青兰不仅在学业上精心指导学生,还在生活上思想上各方面关心帮助学生,为学生排忧解难,帮助解决学生面临的实际困难,她曾经帮助一位学生治疗眼疾。这名学生在成为华师研究生前,就发过邮件给张青兰。细心的她从邮件中读出了学生因眼疾而生的自卑与忧虑,于是多次回复以鼓励,“一般有学生给我发邮件我都会回复,因为这涉及到他们的前途,还是很重要的。也许对我们来说是小事,但对学生来说是大事。”该学生来到华师求学后,张青兰通过与中山眼科医生的联系得知,美国专家将在中国开展眼睛义诊活动,自带医疗设备免费实施手术治疗。原本高达数万元的治疗费用被免去,学生最终痊愈,重拾自信,现为高校思政教师。从学习到生活,张青兰对学生关怀备至,给予春风般的抚慰与关爱,让学生健康成长。教学科研全面发展 日常教学之余,张青兰一直探索教学创新的模式。2013年,青年骨干项目给了她去美国密歇根大学访学一年的机会,她从中得到教学方式改革的启发:“我参考国外课堂的模式,在本科生课程中增加提问和讨论的比重,而给研究生上课时,则先让学生阅读材料并思考几个问题,作为课堂讨论的准备。”教学创新发展的同时,张青兰的科研成果也十分丰厚。她兢兢业业地申报各类科研课题,多年来主持多项省级以上课题,在《哲学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国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编著多部。回首漫漫教学与科研的道路,作为一名女教师,张青兰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女教师的亲和力较强,和学生的关系更亲近。但同时,女教师常面临不被社会理解的窘境。因此,张青兰希望社会对女教师多一点宽容与关怀。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她坚持十年她尽己所能把阳光和正能量带到课堂杨婷杨婷现任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榜样教育的研究,即将前往美国俄克拉荷马城市大学当访问学者。既选择,就坚持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独有的魅力。尽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还很年轻,但沉浸其中后,她逐步领悟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独有价值和魅力。读研时,她愈发热爱这个专业,并且更有责任感,“尽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立时间短,可自古便有思想教育现象,历史漫长,资源丰富。所以这门学科可以承担将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进行创新型转化的任务。”因为热爱和责任感,杨婷默默耕耘十年,发现每门学科都有内生价值和独特的话语体系,只要定力足,内心强大,就会建立学科自信。学生愿意听“讲透”的知识 青年教师要在工作中立足,就首先要站稳课堂。从刚毕业开始,她将对学科、学术的热情倾注到了她的课堂之上。“只要用心备课,学生能感受到”。杨婷一直把教学和科研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教学上遇到的问题能够用在科研探索上,与此同时,科研成果也可以直接转化为教学内容,两者相辅相成。杨婷研究“榜样教育”,她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并运用在课堂上。她会要求学生找一个“榜样”并在课上分享,使大家理解“人为什么需要榜样”以及“榜样是怎样去影响你的?”“只要把知识讲透,学生是愿意跟着你的思路来的”,在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她从现实问题出发,再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熟人社会和陌生人社会,并结合科研深入。学生理解得更透彻,然后会产生兴趣,再去探索。五分钟“正能量”经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杨婷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模式,包括嵌入微课、五分钟“正能量”环节、课堂分组讨论热点问题等。五分钟“正能量”环节与杨婷科研方向息息相关。她并没有将其流于形式,而是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通过调研、拍摄或是采访生活中的模范。“用自己的眼睛和技术手段寻找社会的正能量和正面人物,还原真实的世界。”这是她的初衷。“开始大家觉得这是任务,但后来渐渐感染了所有人”,学生在课堂上分享的故事很多。舍友简单的举动对他人产生的影响;为使清洁人员手不被玻璃划伤特意分类并作标注;自己的父母老师;偶像明星……“模范可以偶像化,偶像也可以模范化”,这是她一直认同的观点。现如今网络上的负面影响过多,她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发现身边的感动与美好,知道“有人悄悄地爱着你”,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思维和判断。课堂里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杨婷觉得讲台下的学生有些“害羞”,不太敢表达想法。“要鼓励学生思考和批判”,她常在课堂列出热点新闻,让学生分组讨论后提出自己的看法,“我尽量让不同学生发言,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老师应以书本内容为核心,引入时事热点,将学生的思维带到较高的层次,引起共鸣和兴趣,“以前上课是提高到课率,现在是提高抬头率了”。她还会提道德两难的问题,比如问学生如何看待“一个人盗窃是为了救生病的母亲”,如何理解“善意的谎言”,她提倡学生从不同视角提出观点,老师作为价值观的引导者,不去判断对错。“生活中碰到类似的事的可能性很大,如果犹豫,证明你抵抗诱惑的能力不足,容易酿成大错”,她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定力和判断力,在一定程度上,这是专业课的盲区。她引用但丁的话来解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性:道德可以弥补知识的不足,知识无法填补道德的空白。

孙文

考研:导师告诉你最适合读研的8个城市

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讲,每个人的考研目的是不同的。有的可能考虑本科就业没有什么优势,有的对本科就读的专业不感兴趣,对本科就读的学校不满意,对本科就读的城市不认可等等。考研的同学中有相当多数的同学,把考研的目标定位为几个主要的城市。因为这几个城市高校资源比较集中,科研实力比较雄厚,学习氛围比较浓厚,学生就业的机会比较多。下面我们来适合读研热门城市,看看有没有你想去的。1、 北京现在流行的说法,把北京称为帝都。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聚集了很多的名校。经济发达。国际交往频繁。既是适合读研的城市。也是适合个人发展的城市。仅985大学就有8所。世界闻名的。北大清华人大等都在这里。北师大、北航、北理工、中国农大、中央民族大学,还有央财、中传、对外经贸大学等一系列优势学科明显的211院校,行业领军元宵都坐落于此。北京的教育水平和师资力量。在全国领先。同时由于高校高效的集中。带来高科技的发展。大学生就业的机会也很多。所以北京是考研学生的首选。2、上海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对全国的经济带动作用十分明显,对吸引外来人才方面,无论是政策力度还是待遇都是很优厚的。上海还是一座包容性很强的城市,聚集了世界各国著名的建筑,是长江下游地区的龙头城市,同时高校资源也很丰富。聚集了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华东师大、上海财经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外、上大等985或211院校。3、南京南京市我国经济强省,江苏省的省会,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科研及教育基地和重要的交通枢纽。位于长江南岸,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就有崇文重教的习惯,有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的美誉。聚集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名校。4、西安西安是我国历史上作为古都存在历史最长的城市,在西部教育中占据龙头地位。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经济发展迅速,西安聚集了重要的教育资源,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著名的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工业大学等一大批名校都坐落于此。5,武汉武汉作为中部重要的省会城市,自古以来就有九省通衢之地的说法。也是我国城区面积最大的城市,是中国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工业、金融、商业、科研文化中心城市。高校资源相当丰富,著名的武汉大学,华中科大、华师大、中国地质大学等坐落于此。据统计武汉共有80多大学,是我国大学最多的城市之一。6、广州广州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会城市之一,位于珠三角地区,是我国三资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为学子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业和就业机会。由于靠近香港和澳门,相对于内地其他城市,为学子去香港和国外工作或学习提供了便利。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都是考研的同学争相报考的院校,特别是热门专业,竞争非常激烈!7、天津天津由于尴尬的地理位置,一直生活在北京的阴影之下,但作为我国的直辖市,物价一直在大中城市中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是一座比较适合学习学习的城市。近年来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提出,天津面临的机会越来越多,在这里读研,未来将有一片广阔的天地,同时由于天津的高教资源非常丰富,这也是考研的同学争相向往的城市之一。8、青岛青岛是我国五个计划单列市之一,是山东省的经济中心,是国际化沿海港口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国际化的城市。近年来国内很多高校都在青岛建立校区或研究院,教育资源虽不能与一线城市相比,但青岛有相对完善、优厚的青年创业计划,这相较于资源竞争异常激烈的北上广,在青岛的有梦想的青年也许更有可能将梦想付诸于现实。结合它的地理位置和城市的发展前景,也是一所非常适合读研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