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华东师范大学书法专业2019届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欣赏马屁王

华东师范大学书法专业2019届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欣赏

艺象2019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毕业生作品展将于2019年5月24日14点00分在朵云轩艺术中心美术馆(上海市天钥桥路1188号)开幕。诚邀您莅临现场,品鉴佳作。前言毕业展览已经成为各校艺术专业夏季的别样“走秀”!培养单位希望通过毕业展览汇报专业人才培养的水准,整体检验教学成果,以便更好地顺应来年的探索与改革;展览的主角——本硕毕业生,他们要拿出自己学业期间的最好作品,听任各方批评意见,反观自己学习收益,更好地构筑未来发展的方向;而对于“幕后英雄”的指导老师,则是自己另一种能力的亮相,这正是大学教师不同于普通艺术家的职业擅长。毕业展览还包含了另一层意义:它是课堂与画室的空间转换,师生离席,教学却在延续——用学业全跨度完成的“作品”,进行无声的师生对话,在视觉逡巡中,既是成果的赞许与肯定,也是问题的发现与讨论;展览还用作品实现了物与人的“共振”,徐徐发出一种声音:教师的反思、学生的获益、观众的评述,同频率推出美术教育的铿锵梦想。展览还裹夹着一份象征——师生的责任与担当,流淌的汗水浸润在笔刀留下的痕迹之中,满满的真情因鲜活的形象而激活。其实,展览也是视觉艺术传播最有效的通道。没有展览,美术创作只是自娱自乐,专业的活力将不复存在。通过展览延伸着创作,传播了成果,作者与观众也借助作品“眉目传情”,在活动中共享审美的快乐。本次毕业展是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成立后的第二届展览,已经些许折射出新的学院所设立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相比较于同类艺术院校,我们更偏于探索:基于传统的深耕,承传后的渐进变异;视觉方式的现代转换,对各种媒材的形式实验;观念表达的有效尝试,将思考的视野从学校引向社会。我们仍然没有忘记本科阶段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扎实的造型基本功,必备的文化素养,对经典作品的感悟,对鲜活人生的真切体验;我们更加重视研究生进入学科前沿的探索,希望他们将理论思考与实践表达进行有效结合,展现出这一年龄阶段最活跃的思维。这些都体现在毕业展览的作品中,您是否细心体察到?毕业创作是一次非常严肃的艺术创造,同学们在老师们的指导下,用他们的专业素养与智慧创造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审美财富——展厅中放眼而见的精彩作品。亲爱的观众,您能与他们一起分享并消费这份不同寻常的财富吗?预祝展览取得圆满成功!祝福各位即将毕业的同学!书法篆刻专业方向导师:张索、顾琴、程明震、曹院生、崔树强陈一鸣《词二首》 165×44cm 隶书 吉敏纳 《大般涅槃经节录》 107×23cm 小楷唐怡 《江静满船联》 135×23cm×2 篆书 唐怡杨璐璐《节录书谱》 34×31cm 楷书 高榕《李白别匡山》 240×168cm 行书潘凡《每临不信联》 134×34cm×2 甲骨文 潘思斯《人月圆会稽怀古》 120×120cm 楷书 黄嘉翔《世说新语节录》 135×50cm 草书张东升《书法约言节录》 240×120cm 楷书徐箐蔓 《苏轼定风波词一首》180×50cm 篆书 钱辰亮《平原豪士赋》 204×28cm×3 楷书 夏青《心经》 69×36cm 章草齐国鸿《右军书论节录》局部 35×25cm×12 楷书册王一朴《自作词七首》 85×76cm 小楷王斐斐《自作诗三首》 240×120cm 隶书杨婉睿 《自作诗一首》 250×70cm 草书 张凯利 《杜甫诗四首》 180×24cm×4 篆书

超轶绝尘

华师大书法硕士刘亚晴:《峄山碑》、《三坟记》结合练,字更灵动

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成立于2009年,以培养美术学硕士、博士研究生而知名。自2017年初,华东师大出现官方通知,表示华东师大美术学院将成立,之前的艺术研究院并入美术学院之中。不管名字怎么变,华师大(全国虽有华东、华中、华南师范大学,但仅有华东师范大学成功注册“华师大”简称)近年来一直都在招收书法类研究生!他们的学习成果如何呢?今天,我们选择其中一位2015级书法硕士研究生刘亚晴的作品,一起来鉴赏她的书法,再听她谈谈练字心得。刘亚晴书《沙孟海先生题<范尧卿诗卷>跋》。刘亚晴创作随想:三年来,华师大研究所书法专业硕士生形成了全国高校中的一个独有的特点——用毛笔记日记。“一日之迹,三年有成,我们之所以有成,是因为有日记,古人学书法有日课,而日记就相当于我们的日课。”在书法创作上,文从沈梦了解,刘亚晴说:读研以来,越发感觉篆书基础的重要。篆书不仅锻练控笔能力,而且有利于篆刻的学习。刘亚晴《殷墟礼赞》。我学习篆书,是从通临《峄山碑》开始的。《峄山碑》其字端庄工稳,线条挺拔圆润,骨气洞达,整体给人以圆浑正大气象。后又习李阳冰《三坟记》,其字较《峄山碑》重心较低,盘曲妩媚。两者结合,使篆书字形更显灵动。刘亚晴书法作品。

我的爱

华东师范大学的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现场创作

12月12日,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篆刻)传承基地暨“大夏印社”成立揭牌仪式在华东师范大学博物馆举行,华东师范大学书法篆刻研究生美育教学成果文献展同时展出。揭幕仪式现场还举办了主题为“传承之力量”的现场篆刻创作活动。图为当日,华东师范大学的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在现场进行篆刻创作。 新华社记者 刘颖摄

这份爱

秦印汉印鸟虫篆,华师大书法研究生朵云轩秀金石成果

昨天起,由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上海市中国书法研究中心、上海朵云轩主办,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为指导单位,上海市书法家协会提供学术支持的《师古鉴今——华东师大书法研究生题跋与篆刻作品展》在上海朵云轩展厅拉开帷幕。图说:“华东师大书法研究生题跋与篆刻作品展”在朵云轩展厅拉开帷幕 朵云轩供图本次展览展出了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60位书法篆刻研究生晋砖题跋作品36件,篆刻作品27件,兰亭临作手卷及有关教育成果文献。华东师大书法篆刻导师崔树强为展览撰序。这是华东师大书法篆刻专业日常教学活动的缩影,也是华师大书法篆刻专业注重传统文化的践行。图说:“华东师大书法研究生题跋与篆刻作品展”在朵云轩展厅拉开帷幕 朵云轩供图步入展厅,抢眼的是陈列在橱窗里近百本精美作品,这些都是华师大书法篆刻专业同学们5年来参加各类活动的成果,从展厅陈列的篆刻作品中看出华东师大同学们篆刻师法的广泛性,例如董汉泽、柏小菡的鸟虫篆,李默、高榕的秦印,刘亚晴、陈王庆的汉印,许耕硕、周心瑶的古玺等,无一不展示着学生们对不同印风的演绎与理解。题跋作品中题字了体现日常书写状态,如黄贤志、郭楚楚、陈復晗、郑辉、张凯利的行草,王斐斐、张修宝、张亚琦同学的篆隶,潘思斯、张东升、林麟、齐国鸿、王雪纯、王竞雪的楷书等,展示着华师大学子在不同书体方面各有所长。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杨昌利说:“书法篆刻专业在办学短短五年来取得喜人成绩,已成为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图说:“华东师大书法研究生题跋与篆刻作品展”在朵云轩展厅拉开帷幕 朵云轩供图上海书协副主席、篆刻家张索担任华师大美院中国画与书法系副主任,他是背后指导的导师之一。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立身上海,在上海这个具有浓厚海派文化背景的现代美术发祥地不断成长,并依托上海的文化历史背景,逐渐形成了以篆刻艺术、女性书法、书法教育为三驾马车,坚持日常书写,每日一印的教学理念。培养的学生已先后获得上海市首届篆刻展最高奖,上海第九届、第十届书法篆刻展最高奖,上海市青年篆刻最高奖等篆刻类奖项等。展览持续到5月21日。(新民晚报记者 乐梦融)

伯夷

2019年华东师范大学书法与篆刻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独家|2019年华东师范大学书法与篆刻考研试题(七)一、名词解释1、鸿都门学2、逸品3、澄心堂纸4、边款5、魏锡曾6、九叠文二、简答1、虞龢是怎样论述二王之间的关系的2、李阳冰的篆书风格及其主要成就3、简述书法中的“金石气”"和“书卷气”4、清代金石学影响下推动了一批篆刻艺术家“印外求印”有哪些倾向三、论述题1、康有为“尊碑"观念的时代背景及其主要内容和对后世的影响2、请转换下列内容,并列出句读。指出其出自哪个书家的哪篇书论,并根据这段内容写一篇小议论文然草與真有異,真則字終意亦終,草則行盡勢未盡。或煙收霧合,或電激星流,以風骨為體,以變化為用。有類雲霞聚散,觸遇成形;龍虎威神,飛動增勢。巖谷相傾於峻險,山水各務於髙深,囊括萬殊,裁成壹相。或寄以騁縱橫之誌,或托以散郁結之懷,雖至貴不能抑其高,雖妙舞不能量其力。是以無為而用,同自然之功;物類其形,得造化之理。皆不知其然也。可以心契,不可以言宣。觀之者,似入廟見神,如窺谷無底。俯猛獸之牙爪,逼利劍之鋒芒。肅然危然,方知草之微妙也

太易

多名考生曝首都师大压低考研成绩,愤然:“一年努力全白费了!”

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 王玲 许明 何律衡今年考研初试成绩一出,这两天多名考生网上爆料,称考研报考首都师范大学,成绩查出来后感觉专业课分数被大幅度压低,有的多达七八十分,直接导致总分没过国家线,连调剂都没有机会。有部分网友称自己还是二战,居然比第一年考的分还低很多。有网友猜测,学校这样做是为了接受985、211院校的调剂生,涉嫌歧视一本双非(非985非211)院校生。截至目前,首都师范大学暂无相关回应。今天14:35,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打通了首都师范大学春节值班电话,记者询问对方是否知晓了网友关于考研压分的质疑,以及学校有何回应,接电话女子表示“我还没了解到这个情况,学校目前还在放假,后天正式开学,具体的你到时候再打电话问。”多名考生反映专业课被压分:一年努力付诸东流 网友“Ella陶”微博发帖哀嚎“看到分数以为自己瞎了”,称考研两门专业课的成绩低得超乎想象。而这并不是个别现象,微博上、考研QQ群也都有考生反映考研首师大专业课成绩“惨不忍睹”,分数与预估分相差少则二三十,多则四五十分甚至七八十分的都有。其实我爱你是个小疯子:我曾经幻想过专业分满分… 查分之后怀疑自己眼瞎,到现在我以为是我高估自己了,直到刚才首师大上热搜我真的要站出来讨个公道,一年时间喂了狗,辛辛苦苦只赚了两位数的专业课分数 恶心啊……咖喱yz:走出考场还自我感觉良好,看到150满分的卷子打了65分,我也是呵呵了,很巧妙挡在国家线之外。以为是自己一个人的问题,原来是一群人的愤怒。首师大,你的障眼法真是厉害那么欢愉吧:首师给出的参考书 满分150分 我考完马上和我的专业课老师对答案 她给我估分135分 结果成绩是66分 我清清楚楚记得最后一道大题论述题50分的题 我背书上的答案背的滚瓜烂熟 应该得满分也差不多 简答题也是我背过的题 名词解释也差不多 结果却让我无法接受, 27号我去首师大申请复核 只想看看我为啥得这分。同时有一些网友爆料称这是自己二战首师大,题都会做,但是看到查出来的成绩,满脑子“什么鬼”。艰难的十八岁:我是二战首师大的书法考生,今年的试题不难,我的专业课一全部都会估了130分,基本没有不会的,分出了之后95?抱歉什么鬼??专业课二估了110,一出来只有80多,知道首都师范大学想干什么?难道我们的青春就这么不值钱吗?努力了一年考的分还没去年高,我不知道首师大到底想干什么,分压的的国家线都过不了,根本都没学上。英语政治正常水平出来都是60多但是专业课和自己估的差的太远了。首师我真的对你太失望了,十分心寒。已经有网友表示,27号会去首师大申请成绩复核,“讨一个说法”。考生:题目都是复习过的 成绩出来后很震惊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微博私信采访了一位今年报考首都师范大学英语学科研究生的同学。这位同学表示对考研结果非常失望,自己不怕查卷子,甚至可以说出考点在笔记的哪一页,不信成绩会比自己预估的少了几十分。但被问到自己的估分标准,是否可能存在自己估分过高的情况时,她也表示,因为文科类专业课考试都是主观题,给分情况很难说清楚。但她也强调,因为考试的题目基本都是自己复习过的,考完也非常有信心,成绩出来后自己和家人都很震惊。另外,这位同学也透露,他们同班共有四个同学都报考了首都师范的英语专业,大家出来的两门专业课都是两位数。虽然对结果仍然难以接受,但她表示,自己恐怕没有办法去北京查分,只能拜托在北京的同学帮忙。而作为大四学生,她接下来还有最后一个学期的课程要完成,要准备英语专八考试、毕业论文。而由于考研的失败,她还需要在六月份毕业之前找到工作。首师大方面暂未回应 按规定27日可成绩复查网友“郭保友”认为,感到分数被恶意压低的考生人数不少,这说明不是个人发挥失常的问题,而是首师阅卷上的偏差。“经过一年多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成绩却是如此,专业课严重压分之后很多人的成绩已经在国家线之下,已经没有可能调剂,只能选择再考一年或者工作。”因此,考生呼吁,请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对此事作出回应。今天中午,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看到,首都师范大学暂未给出回应。官方微博最新一条消息还是2月15日更新的一条关于考研初试查分和成绩复查的通知。在这条微博下,很多网友留言要求“解释一下恶意压分行吗?”“求成绩复查透明化”“你会要我的,对吗?”同时有网友表示,看到热搜,明年考研都不敢报首师大了。根据首师大的这份公告,考生如对个人成绩有异议,可向该校研究生院提出成绩复查书面申请。成绩复查只核查卷面是否存在漏判、成绩累计、登记错误。复查时间:2019年2月26日至2月27日(9:00—11:30,14:00—16:30)。复查地点: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05号首都师范大学校本部主楼406室。考生须携带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原件和准考证。相关人士:学校确实更爱重点院校学生 不过初试压分没太大必要网友质疑高校恶意压分,但是学校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呢?对此,有网友分析,考研学生中有一些第一学历是985、211等重点院校的,也有的第一学历是非这两类重点院校的所谓“双非生”,有的院校在考研录取的过程中,更倾向于一本是重点大学的考生,因此可能存在将“双非生”专业课压分,导致这些学生落榜,从而录取一些985、211大学的调剂生,以此获得“更优质”的生源。针对网友这种猜测,上海某普通高校负责招生的老师告诉东方网·纵相新闻,压分这种情况确实听说过,研究生招生时确实想多招一些985、211学校毕业的学生,学校可能会预留一些名额,给这部分因一志愿落榜调剂过来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的数量是衡量该专业学生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相反,填报第一志愿的录取率高低已慢慢淡化,“过去几年,一志愿录取率也是一个指标,现在已经不看了。”不过,对方表示,压分一般都在考官主观影响比较大的面试环节,不太会出现在笔试环节,学校更没有必要将考生的考分压到国家线下,让考生丧失调剂的资格。同时网上也有一些网友发出不同声音,认为北上广的高校本来就是旱区,报考的考生多,因此会适当压分以控制人数,况且压分又不是针对一个人,大家都压分了,这相对来说,还是公平的。“同样的判卷标准,那别人怎么就能考高分?”甚至有人质疑,网上这么多骂首师的,可能也存在一些是在为自己考研失败找借口,让自己好受点。今年上师大、华师大也被曝考研存在压分现象在今天首都师大考研压分登上微博热搜的前一天,也有人在豆瓣发帖爆料称,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在今年的考研中也存在压分现象。他还透露,2016年考研,上师大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自主命题的专业课大量出现三十、四十多的低分,导致最终招到的学生多为调剂生。原帖爆料者则表示,自己会去学校查分并将结果更新在帖子中,截至发稿前,爆料者未更新查分情况。微博上也有多位网友发帖称,华师大考研专业课压分,一网友称自己专业课比预估的少了几十分,且这位网友表示,“报考华师大之前就听学姐学长说华师大压分严重,这次算是真正体会到了”。

化醇

考研华师、保研南大、北师大,留学海外,这4个姑娘的未来充满想象

2016年,有四个姑娘加入了安徽大学文学院的大家庭,就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因为特殊的缘分,四个人住进了同一间宿舍。朝夕相伴四年光景,如今四个姑娘都已被自己心仪的高校录取,即将开始崭新的研究生生活。四个姑娘身上有很多共同点,又有很多不一样。对于过去,在安大读书的日子里每个人都觉得充实,对于未来,还是和当年刚刚读完中学一样,充满着许多的想象。李晓燕考研华东师范大学“我希望自己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大量的阅读增加自己的文学素养,见识不同的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风俗,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获得更广阔的人生。”谈及在安徽大学读书的日子,李晓燕说自己的学习成绩很普通,大概中等的样子,没有获得过奖学金,平时也有认真上课考前认真背书,但是考试成绩总是不太理想,有的时候就很怀疑自己不太适合大学的学习,可能是“能力不够或者不够自律不够勤奋”。“我特别爱玩,”她说,“我还担任了班级的团支书,加入了学校学生会和青年志愿者协会。我还很喜欢书法,加入了书法协会。因为我本身比较难静下来,而练习书法的过程中我感到自己在凝神静气,就可以安静一会。”练习书法与逛吃逛吃尽管成绩不是最优秀的,但是李晓燕对待专业学习的态度一直保持的很好。她非常崇拜古汉老师刘刚,觉得他真的学识非常的渊博,又很有个人魅力。另外还有基础英语老师张军,他的英语口语非常的好,并且善于寓教于乐,用课堂小游戏的方式吸引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大三寒假的时候李晓燕的生活产生了一些变化,她有了心仪的考研目标——华东师范大学,并且从目标确定之日起就从未放弃过,当然中间有过动摇,毕竟自己的成绩是现实的,身边很多人都劝她“不要好高骛远”,但也有老师和同学,包括考上华东师大的学姐支持她、帮助她。她选择了坚持,每天在图书馆、自习室看书、背书、做题的念想还是华师,最终她一举考中,达成了自己的目标。回望过去,她满怀感激。“教主”唐宸对同学们非常关心,一直督促各位学习,还会给图书馆、自习室学习的同学们送好吃的;室友们都非常的热情,对她的学习帮助很多,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是有两个室友都去参加了华东师大的保研夏令营,她们知道李晓燕的华师梦,于是把夏令营的形式内容以及老师问他们的问题都告诉了李晓燕,并要求她都记下来,好好准备,这令李晓燕非常感动,觉得自己的舍友对自己非常上心。特别要感谢的还有一位名叫杨春燕的同学,两个人互相鼓励与陪伴,走过了很多难熬的日子。“我认为自己在安大的生活过得很满意。”虽说偶尔也有压力非常大的时候,但李晓燕的时间规划却并不是特别拼命的那种。她选择早睡早起,用充沛的精力好好学习,这一点也是整个宿舍的共识,大家都更倾向于找准一个令自己感到舒适的方式,而不是找到一个别人看起来很努力的方式。“我是一个心态特别好的人,很多事情决定了就不会回头去后悔并且会一直坚持下去,我觉得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要换学校,少了很多犹豫不决的时间,还是挺好的。”在李晓燕看来,心态真的对考研有着更多的意义。如今本科毕业答辩也已经结束的她对于研究生生活的期待就是想要多多体验做国际汉语教师的感觉,利用好研究生出国交流、社会实践的机会,把所学应用于实践中。她谈到了自己高三时的英语老师,老师在孔子学院工作过的经历在她心里埋下了一个小小的种子,填报安徽大学志愿的时候就选择了汉国教专业。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她结识了一位来自俄罗斯的朋友Mary,Mary和李晓燕互相在语言学习上给予对方支持,两人相处十分愉快,这份跨国的友谊也再一次激发了李晓燕做国际汉语教师的兴趣。我忽然感受到一种传承的力量。不知道她的那位英语老师是不是安徽大学毕业的,但就在我们学校,出国做国际汉语教师的人不在少数,他们中的许多人回国之后也选择在中学任教,他们的异国经历,会不会就在某次闲谈中激发了某个孩子的兴趣,从而像李晓燕这样,有了这样一种人生规划呢?我觉得答案是肯定的,汉国教这个与教育学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专业就好比一棵大树,正在吸引着无数充满好奇的小鸟在上面停歇。赵可越同学保研南京大学“如果还有很多迷茫和纠结一时无法解决,就交给时机吧。”赵可越从入学一开始就坚定地立下了争取保研的目标。保研需要看三个学年的成绩,院校还要考虑四六级英语水平、学术水平、专业书目阅读量等等各个方面,所以她给同学们的建议是:“如果想保研,战线需要拉得比较长,努力也不能只是一时一刻的。”经过努力,她获得了很不错的成绩,大一、大二获得了学年总绩点的第一名,大三则是第二名,并最终如愿获得了保研资格。对于她的成绩,小编表示非常羡慕,并且表示非常希望在学习方法上取取经,但是她对此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我觉得学习别人的学习方法作用不是很大,在我心中最好的学习方法永远是自己找到的,同样,别人的鼓励和鸡汤也不会比自己的信念更加有用。”的确,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没有必要刻意去模仿他人,要敢于去寻找自己的道路。“我认为在大学里,就学习而言你做出了怎样的选择,那就会有怎样的结果,松懈一些和紧绷一些可能就会不一样,但要说到智商,我觉得既然高考使我们走到了一起,那其实这个因素就没有什么重要性了,努力程度比智商要重要的多。”当我问及赵可越奖优、竞赛的情况时,她没有给出详细展开的说明,我对此表示疑惑,她解释道:“对于文科而言,能够参加的竞赛非常少,而且实际上对保研的作用是有限的,选择保研的话就要把重点放在提高成绩和锻炼学术能力上。”这一点我之前确实是没有想到的,我的惯性思维确实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希望保研的同学也要注意到这一点。与李晓燕有所不同,赵可越认为自己“不是特别利落果断的人,动摇犹豫算是常态。” “在南大与华师之间纠结,在专硕与学硕之间纠结,甚至直到最后确认保研信息的时候还在纠结。”我问道:“学姐能否详细讲讲在这期间纠结了什么,最后又是怎样做出决定的?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发现上了大学以后,拥有了更多自主选择权的同学们反而产生了更多的焦虑,不知该何去何从,就比如最近的大二中国语言文学类分流,很多同学思来想去都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似乎有很多人都需要一个指导。”赵可越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她说这个问题其实很复杂,不好说,但最后就是做出了一个选择,选择了就选择了,内心还在纠结也就不管了。处于这样的状态说不清好不好,因为本身性格如此,她这样宽慰有类似心理的学弟学妹:“有大方向上的判断与努力方向是很重要的,如果还有很多迷茫和纠结一时无法解决,就交给时机吧。”“说到底有些时候人还是太贪心了吧。”她这样总结说。赵可越的字很漂亮,她的空间里有很多自己手抄的句子。我问她是不是有辛苦地练过,她说只是上学的时候看到有位老师的自己特别漂亮,于是自己就不断地去模仿而已。话题也就此聊到了学习以外的事情,她曾在广播台当过两年节目策划和栏目负责人,参加过手工社和魔术社,手工还是学了一点,但一个魔术都没学会。赵可越在电话里“哭诉”大一大二在广播站工作的辛苦,每周写3600字的稿子,而且还是自己一个人构思两个人对话的那种,她笑称每次写稿“感觉自己就要人格分裂了”,但她也觉得参与一些这样的工作是比较锻炼人的,她跟我说自己身边有的同学就是把重心放在学生工作上,而不是考场里,每天高高兴兴地参加着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毕业了选择直接就业,也很顺利地找到了工作。谈到这里,我问她在你看来什么样的大学生活算是比较成功的?她的回答是:“过的快乐且有意义就好” 大学里有很多很多的选择,和过去不同的是我们真的不是就只有好好学习一条路,当然基本的知识还是要好好掌握,但只要你所做的事情,你能从中找到意义,得到收获的满足,那就是你应该走的路。杨景保研北京师范大学“我不想给生活太多限定,我想尽可能多地尝试自己未做过的事。”杨景是一位学习兴趣非常广泛的学生,她的成绩也很好,在校期间多次获得奖学金。但她同时又是一个不会满足于现状的人,她一直都很有一种探索的精神,对于大学能够接触到的课程,她认为选择的标准不要掺杂太多功利的因素,多从兴趣出发认真地去研究一门学问才应该是比较有意义的,并且选择一些对于未来专业规划有帮助的课能让你对自己的未来有更清晰的打算。文字学、哲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她都有所涉猎,在准备面试之前还自学了葫芦丝,参加了多种竞赛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名次,可以说杨景的大学生活过的非常充实。她也有一种信念就是不给生活太多的限定,一切都是未知的,自由去探索就好。但同时她也强调,生活的丰富应该安排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能够做到每一项任务都不拖延就好。杨景在练习葫芦丝她对自己本课阶段的学习有着比较清晰的概念。在她看来,本科阶段很难写出特别有学术价值的论文,尽可能多地阅读前人的文献,学习研究思路和论文架构及格式更为重要。简单的来说,打好基础是本科期间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这一点很多老师和学长学姐都有强调过。而那些自己选修的课程,自己学习过钻研过的非本专业知识,也使得自己的知识面得到了拓宽。而至于学习方法,杨景的观点和赵可越有比较相似的地方,她也不认为有什么神奇的方法可以供人去模仿,每个人都有最适用于自己的方法。杨景特别提到了一位在自己保研之路上给予很大帮助的老师——马刚老师,当时正在华师大夏令营的杨景遇到了一些学术上的难题,于是她就“很冒昧地给马老师发了邮件”令她没有想到的是,马老师在第一时间给她打了电话,细心地指导这个问题该怎么理解,并且表示自己因为在外地没法给她找什么资料,就分享了一些公众号给她。杨景非常感谢马老师,在夏令营活动中杨景也成功拿下了优秀营员的称号。带着华师夏令营的优秀营员称号,她去北师大复试的时候心情就变得轻松了很多,因而她也顺利地通过了北师大的选拔。成功保研,杨景特别要感谢的还有自己的父母,和一位名叫邵梦宇的同学。他们的支持与鼓励是自己前行的最大动力。有过华师、北师两所高校复试经验的杨景给学弟学妹们的提醒是:“我个人感觉北师的面试整体上要比华师的面试难。北师的专面和英面是分开的,英面是单独的三个英语系的老师吧,问的问题也比较专业;华师的英面和专面是在一起的,中文和英文问题穿插着进行。然后北师笔试也比华师的笔试考察的内容更加全面,北师笔试考察了现汉,语言学,古代文学,汉国教,文化等,而华师笔试更注重跨文化交际。”对于将来的研究生生活,曾经去过合肥特教中心给聋哑学生辅导作业和玫瑰园小学教英语社团课的她希望能过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教学实践,而且最好是能够在国外,比如欧洲国家或者新西兰。代聪忱(原16级汉国教专业学生,后转入外语学院)考研伦敦大学学院“我喜欢旅行,喜欢随笔记录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三位舍友都选择了国内的高校深造,代聪忱的选择是换一个环境锻炼——到国外去。代聪忱的学习和生活,以兴趣为导向很多时候都是她做出选择的标准。她起先读汉国教专业,汉国教的英文课与英语专业的课程性质非常接近,渐渐地她发现自己对于英文非常有兴趣,而且在自己的职业规划中更多地希望从事与外贸比较相关的职业,所以转到了英语专业读书。她的成绩也非常优秀,获得了学院的奖学金,拿到了一个国家级竞赛的奖项。代聪忱对旅游也非常热衷,从自家的公园到厦门鼓浪屿小岛,再到日本京都,很多地方都留下了她的足迹,这也或多或少影响了她想要出国深造的心愿,最后她成功地被UCL录取,即将开始在伦敦的留学生活。代聪忱旅行摄影在代聪忱的心里,随笔记录发生过的事情和旅行就是她最喜欢做的事情。后者给她带来了很多很多直接的切身体会,塑造了她的性格,启发了她对生活的灵感。而在校园内,她的思想也没有停止过旅行。她非常喜欢上两门课,一门是《跨文化交际》另一门则是《英美社会与文化》在这两门课上,她直言自己意识到了自己的浅薄,她没有想到跨越国籍的人际交往这件事情可以上升到用理论去概括和研究的程度,这样,她找到了与自己学业相关的挑战,并且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参加了一个相关的国家级竞赛,拿到了奖项。这对于她对自己将来参加外贸工作的职业规划也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为了能够顺利拿到国外名校的offer,她也费了很大的劲。她曾险些没有过GPA的要求大关,也曾四次参加雅思考试,各种辛酸苦辣,所幸努力最终换来了回报。现在成功收到UCL offer的她想跟有相似目标的学弟学妹们讲的是:“时刻谨记最重要的是认真学习,多去图书馆自习啊!”在学习方法上,代聪忱认为她自己比较喜欢的方式是尽可能地去“用”所学的知识。她曾做过翻译类的志愿者,对自己的英文能力有很好的锻炼。而比这个更加锻炼她的则是上课与老师积极的交流。她在课堂上的表现比较活跃。喜欢回答问题而不是一整节课一声不吭。她说只有与老师的互动才能激起有关学习的思考,与老师的水平去交流更能使自己发现自己学术能力上的不足,也能在深层次上锻炼思维反应能力。“尤其是教授我们高级英语课的老师,这位老师的英语口语能力非常强,不会为了让你听懂而选择使用简单词汇,什么GRE、应用型的商务英语直接就拿来跟你对话。”她说这样的交流每一次都令她感到有压力,但也是对她能力的最好锻炼。经历过千锤百炼的代聪忱圆梦了,至于为什么选择的是UCL,她是提前有过思考的,UCL的学习氛围非常好,这是一,第二个就是UCL 的小班化授课、数量较多的研讨会以及与导师直接交流的机会都使得她相信这样一所学校能给自己优质的培养。再一个就是自己心里的名校情结啦,作为QS世界排名第8的学校,UCL是许多学子梦想中的顶尖学府。谈过了自己,再谈谈自己所在的宿舍这么一个小集体,杨景对宿舍关系的概括得到了宿舍成员的共同认可,她说:“我们舍友之间是一个团结且互相独立的存在”彼此之间保持着一种非常舒适的距离。她们曾一起去过重庆和成都游玩,在这两个美丽的城市留下了她们的欢声笑语。回到宿舍,李晓燕说自己经常“睡觉的时候听到舍友在阳台背书”,互相之间总在有形无形间鼓励和监督学习,一起讨论问题,答疑解惑。而到了需要独自钻研的时候,舍友也不会互相打扰,每个人都会在图书馆和自习室里找到一块清净的地方,体验着属于自己的头脑风暴。结束语五月已经临近尾声,16级的安徽大学学子们即将正式毕业。北京,上海,南京,伦敦,四位姑娘即将离开相聚了四年的小屋,奔向渴望的远方,愿你们前程似锦,学成而归,珍重。来源: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招生办

地其外乎

人工智能+书法艺术 华东师大本科生成功研发书法教学智能系统

书法教学智能系统荣获“2019(第12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人工智能组一等奖。 芊烨 摄中新网上海8月17日电 (陈静 吴潇岚)当人工智能遇上传统书法教学,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是用电子屏幕代替宣纸的无纸书法课?或是机器人写书法做示范?都不是!记者17日获悉,华东师大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微电子“菁英班”本科生刘杭、王茜、顾俊杰研发的书法教学智能系统,集合了图像处理技术、深度学习技术、增强现实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于一体,为智能书法学习、书法等级考试训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据介绍,系统利用智能书法提取技术,打破以往书法教学软件脱离纸笔书写的弊端,将深度学习应用于毛笔字迹的书法评价,真正实现了人工智能与艺术的结合;利用智能机器人技术,实现了智能书写台的移动与升降,打破了传统书写台不可移动的限制,帮助行动不便人士进行书法学习。校方透露,该系统荣获“2019(第12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人工智能组一等奖。自幼练习书法团队负责人刘杭介绍,为了积累足够多的书法字迹数据,团队通过网络字库获取了几千张名家名帖及搜集手写字迹。此外,他们通过拍摄搜集了5000多张正确执笔姿势图片,5000多张错误执笔姿势图片。在设计智能教学系统时,团队运用图像处理技术对书写者字迹墨色的变化、线条的运动节奏以及结构的准确性进行精确检测。特别是通过和原帖进行比对,给出相应的书写评分和深度解析。刘杭团队还研发出智能书写台,将机器人技术与人工智能相结合,造福行动不便人士,实现了智能书写台的移动以及书写台面的升降。目前,该团队已申请1项软件著作权、5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并拿到申请号,部分专利已授权。(完)

后楼梯

华东师大:方寸之间 传承文化

12月12日,华东师范大学的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在现场进行篆刻创作。当日,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篆刻)传承基地暨“大夏印社”成立揭牌仪式在华东师范大学博物馆举行,华东师范大学书法篆刻研究生美育教学成果文献展同时展出。揭幕仪式现场还举办了主题为“传承之力量”的现场篆刻创作活动。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12月12日,观众在参观华东师范大学书法篆刻研究生美育教学成果文献展。当日,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篆刻)传承基地暨“大夏印社”成立揭牌仪式在华东师范大学博物馆举行,华东师范大学书法篆刻研究生美育教学成果文献展同时展出。揭幕仪式现场还举办了主题为“传承之力量”的现场篆刻创作活动。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12月12日,华东师范大学的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在现场篆刻创作后,进行作品展示。当日,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篆刻)传承基地暨“大夏印社”成立揭牌仪式在华东师范大学博物馆举行,华东师范大学书法篆刻研究生美育教学成果文献展同时展出。揭幕仪式现场还举办了主题为“传承之力量”的现场篆刻创作活动。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12月12日,华东师范大学的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在现场进行篆刻创作。当日,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篆刻)传承基地暨“大夏印社”成立揭牌仪式在华东师范大学博物馆举行,华东师范大学书法篆刻研究生美育教学成果文献展同时展出。揭幕仪式现场还举办了主题为“传承之力量”的现场篆刻创作活动。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12月12日,华东师范大学的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在现场进行篆刻创作。当日,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篆刻)传承基地暨“大夏印社”成立揭牌仪式在华东师范大学博物馆举行,华东师范大学书法篆刻研究生美育教学成果文献展同时展出。揭幕仪式现场还举办了主题为“传承之力量”的现场篆刻创作活动。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年寿长矣

“传承接力”三人书法展,见证“墨池”文脉与温州书风

近代温州书画界传承有序,曾被认为有一种“家族现象”,包括马氏家族中的马孟容、马公愚、马辅、马亦钊,瑞安孙家的朴学宗师孙诒让、书法家孙诒泽,方氏家族的方介堪、方节庵、方去疾等,对当代篆刻界和书法界都有较大影响。12月18日下午,“传承· 接力——何元龙、张索、吴聘真三人书法展”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开幕。展览共展出了温州书法家何元龙、张索、吴聘真近百幅书法篆刻作品,既展示了追求传统,师古不泥,清正典雅的书风,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温州文脉在书法中的影响。温州书法家林剑丹书“传承接力”走进位于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三楼的展厅,温州书法家林剑丹所书“传承接力”四字显出笔力,与之相对的是何元龙、张索、吴聘真在温州名胜墨池的合影,墨池的典故据传源于王羲之,相传王羲之曾任永嘉(温州古称)太守,而在正史记载中,谢灵运也担任过永嘉太守,并在任职期间开创了“山水诗派”,可见温州历史悠久,文脉鼎盛,受此沃土滋养的温州书法底蕴深厚,名家前辈代不乏人。何元龙、张索、吴聘真在温州名胜墨池的合影南宋时期温州诞生了以薛季宣、陈傅良、叶适为代表永嘉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心学”齐名。到了自晚清民国以来的近百年中,温州书法人才辈出,出现了池志徵、叶墨卿、孙诒泽、谢磊明、王荣年、刘景晨、马公愚、方介堪、夏承焘、吴鹭山、方去疾等一批在书法界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温州书法篆刻家。墨香池 张索 刻由家族到书协的传承缘何温州文脉传承有序,在过去曾被认为是一种“家族现象”。温州一些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书香世家,其中马氏家族是温州名门,民国以来,马孟容、马公愚、马辅、马亦钊等皆以书法篆刻著称。而瑞安孙家诞生了被章太炎盛赞为“三百年绝等双”的朴学宗师孙诒让。孙诒让的堂弟孙诒泽,精通篆隶草楷,卓然一家。孙诒让的儿子孙延钊亦是有名的学者;方家则以弘扬、发展印学为己任。方介堪、方节庵、方去疾成为西泠印社史上十分引人注目的“方氏三兄弟现象”,方介堪和方去疾更是二十世纪中国印坛的领军人物,他们不仅开启温州现当代印风之源流,更是影响了篆刻界和书法界。展览现场20世纪30年代,张红薇、马孟容、马公愚、方介堪、郑曼青等一批温籍人士在上海很有影响,是海派后期文化的重要力量,人称“永嘉画派”,这为日后温州书法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温州重要的书法家有王荣年、谢磊明、刘景晨、方介堪、曾耕西等,继起还有王荫槐、蔡心谷、陈铁生、高兆明、萧耘春等,他们是当时温州书坛的领路人,培养了一大批后辈书法人才。70年代后,林剑丹、马亦钊、胡天羽、胡中原、何元龙、张如元等走上温州书坛,成为日后的精英。1973年、1975年,杭州举办工农书法展,温州新一代的书法家在这几次展览中脱颖而出,特别是林剑丹、王荫槐等人为陆维钊、沙孟海等先生大加赞赏。而后,温州市书法家协会于1985年成立,作为温州书画文脉的传承,逐渐构建起一支涵盖老中青三代,实力较强的书法队伍。其中林剑丹任前三届书协主席,此次参展的三位书法家何云龙、张索、吴聘真均与温州书画文脉传承关联。其中何元龙在20世纪60年代师从方介堪学习书法、篆刻;现为华东师大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系副主任的张索,从小师从林剑丹,也曾得方介堪亲炙;吴聘真亦是擅长诸体,兼及篆刻。他们还先后担任温州市书协第四届到现任主席,他们是温州书协的组织者和传承者,也是“温州书风”和“温州书法现象”的实践者。展览现场 观众在观摩张索所刻印章据张索介绍,温州给人的印象是经济发达,其实书画也还保留着古风,有一批老前辈非常强调传统,张索就是成长于这样的环境,他14岁师从林剑丹学习书法,方介堪也对他的篆刻有过指导和教诲。“我曾问方老如何刻印,他指了一条路和我说应该看汉印,所以在我的篆刻作品中也一直在追求汉印的格调。” 张索说,“另外我觉得书法是艺术,但首先是文化。书法中蕴藏着中国传统的精神,我在华师大带研究生,特别强调如何将文化在专业上落地。”张索所书“自撰书稿”展览中的张索作品,不仅有篆刻以及对前人书法和文学作品的再次诠释,其中一组“自撰书稿”引起了记者的关注,所谓“自撰书稿”顾名思义其文字也出自张索之手,他将自己生活中的些许体悟付诸笔下,其中亦有些许修改和涂抹,反显出其书写中的一气呵成,在这些书稿中亦有提及与先生林剑丹等同游温州名胜的所见所感。而除了“诗书”外,“画印”也在其上有所表现,书稿所用宣纸上绘有的兰花底纹均出自张索,落款处的篆刻亦是。而细看作品的落款,多见“东瓯张索”,熟悉历史的人知道东瓯的名字来自西汉,甚至更早。由此一细节可见其对传统的推崇和研习。何元龙 行书谢灵运登江中孤屿 270×53cm此外,参展书法家何元龙是1980年代温州书法热的积极组织者、联络者,曾到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院前身)书法专业大专班,是温州早期到学院深造的一批书家之一。作为林剑丹之后温州书协的主席,他也通过展览、培训、讲座等多种途径推广弘扬书法,发现并培养年轻好苗,为温州书法打下了扎实的社会基础。吴聘真 草书杜甫秋兴三首 280×255cm另外一位参展书法家吴聘真,是温州书协现任主席,1979年获全国首届书法比赛三等奖。他展览中的作品亦呈现出书法的多样性且擅长诸体,其楷书取法隋唐,于颜体尤勤,从中生发。行书上溯魏晋,下逮近代诸家,融汇贯通,自成一体。草书则上追二王,下及明清,亦有面目。篆刻从秦汉入,兼取西泠诸家,沉着中见豪迈。作品颇受同行好评。在担任书协主席以来,为温州书法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领头作用。展览现场 张索书法作品温州书协倡导学艺兼修,诗书并重,书法艺术应该回归传统的文人书法,近年来在各项书法赛事中多有斩获,且为推动温州新生代书家的茁壮成长,温州书协也开展了大量幕后工作,积极、推荐培养青年书家,鼓励支持青年书家到高校深造,帮助青年学子考入心仪的书法院校,还为青年书家、搭建“走出去”交流的平台等。温州与上海和长三角的文化教育交流自从晚清开埠以来,温州和上海的联系非常密切,晚清民国以来马公愚、方介堪、方去疾、刘旦宅在上海影响颇大,是海派文化的重要人物。林曦明、王维新等当代名家与上海有着极其深厚的渊源。上海和温州的很多书画界同仁具有多重师生、亲缘关系,这也是联系两个城市的重要纽带。上海书法家刘小晴也提到了温州传统功力扎实,丁申阳提到了温州和上海书法在21世纪的多次交流。2015年马公愚书法也在上海展出,除了上海外,浙江美术馆举办了“马孟容马公愚昆仲书画展、林剑丹篆刻展。张索多年前到上海华师大任教后,同样把温州书风重传统重经典的传承带到上海,但在教育方式上从原本的私塾式教育,变化为学院式的教育。但在如今传统文化的语境发生变化的当下,如何在白话文、有句读、简化字语境下书写?在张索来看其中核心的是文化学养,故在上海华师大的教学中他非常强调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开设碑帖导读、诗词题跋等课程,特别强调日常书写、用毛笔写日记。这些教育方式在中国还比较少见,同时他强调了“持敬养正、师古鉴今”并借鉴当年陆维钊先生培养中国美院研究生的理念为主要底本,来考虑书法专业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中国文化精神之间的关系。对于书法文化性的坚守与发扬成为他们最终设定的旨归。展览现场 华师大书法专业研究生所书书法日课作为以“传承·接力”为主题的展览,此次三人书法展既是体现温州书法团体传承接力的艺术盛会,也是温州文化融入长三角的一次实际行动,加深上海和温州两地新时代的书法交流。据悉,这一展览由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和温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上海市书法家协会、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作学术支持单位,温州美术馆(书画院)、温州市书法家协会承办。展览持续至12月28日。(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