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自动化设备行业研究报告:景气持续,制造升级,国产崛起萨里

自动化设备行业研究报告:景气持续,制造升级,国产崛起

(报告出品方/作者:华创证券,鲁佩、赵志铭)一、现象:通用自动化行业体现出类似的周期性特征,2020 年起拐点向上(一)以机器人、激光、注塑机、机床为代表的通用自动化行业体现出类似的周期性特征工业机器人、激光、注塑机、机床等通用自动化设备由于景气度均与制造业投资相关, 历史上主要受汽车制造业投资、3C 制造业投资及其他一般制造业投资波动影响,景气趋 势上体现出方向上的一致性(幅度有差别)。工业机器人:通过复盘 IFR 公布的 2001 年至 2019 年的工业机器人销量历史数据, 全球工业机器人和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销量增速有着较为相似的变化趋势,表现出 3-4 年左右的周期性。过去的 19 年出现过 2002-2005 年,2005-2009 年,2009-2012 年, 2012-2015 年,2015-2019 年 5 个 3-4 年的小周期,分别由 1-2 年增速上行和 1-2 年增 速下行组成。激光:我们以武汉文献中心公布的历年中国激光产业发展报告中的中国激光设备销 售规模为指标,可以看出,激光设备行业同样体现出 3 年左右的周期性,过去 9 年 出现过 2013-2016 年,2016-2019 年两轮周期,激光作为一个新兴产业链,数据较短, 从这近两轮的数据来看,近 3 年变化趋势与机器人一致,上一轮较机器人滞后一年。注塑机:由于注塑机行业缺乏行业性统计数据,我们以行业龙头海天国际的营收数 据为代表说明行业的变化趋势。从海天国际过去 17 年的营收增速变化趋势来看,同 样体现出 3 年左右的周期性特征,从增速低谷到下一个周期低谷的时间段分别为: 2005-2008 年,2008-2012 年,2012-2015 年,2015-2019 年,整体体现出与机器人较 为一致的变动趋势。机床:由于我国机床产业大而不强,中高端机床进口为主,相较国内产量数据,进 口数据可以更好地体现产业升级下的需求变动趋势,因此我们选取机床进口数据作 为指标。从过去 26 年的机床进口数据来看,机床行业有其 10 年左右的大周期性的 特征(详见报告《机床行业深度研究报告(一):产业发展篇:“天时、地利、人和”, 国产中高端数控机床扬帆起航》),但也镶嵌 3-4 年小周期,从增速低谷到下一个 周期低谷的时间段分别为:1998-2001 年,2001-2005 年,2005-2009 年,2009-2013 年,2013-2016 年,2016-2019 年,虽个别年份有领先或滞后,整体也体现出与机器 人、激光、注塑机较为一致的变动趋势。总结:机器人、激光、注塑机、机床四个行业体现出相似的 3-4 年左右的周期性变动特 征,主要由于这四个行业均为通用设备,需求与下游的制造业投资相关,特别是汽车、 3C 等产值占比高的制造业投资对其影响较大。2019 年为此轮增速低点,假设周期性特征 延续,在 2020-2021 年有望看到增速回升。此外,这四个行业由于发展阶段不一,下游 制造业渗透率不一,增速差异较大,按照过去 10 年(2009-2019 年)的 CAGR 来排序, 机器人(38.2%)>激光(21.1%)>塑料机械1(10.03%)>机床(-3.18%),机器人和激 光行业成长性特征更为显著。(二)后疫情时代,通用自动化行业景气持续向上后疫情时代通用自动化景气趋势向上。2019 年行业增速见底,2020 年开始企稳回升,年 初疫情影响各个行业,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通用自动化行业复苏趋势显著,增速持续 向上。疫情对通用自动化行业的影响:(1)疫情造成全球经济衰退,各国流动性宽松, (2)中国复工复产最快,作为全球制造业核心供给端份额提升,(3)疫情后企业自动 化改造意愿更加强烈,新增资本开支中自动化比例提升。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单月产量增速 2019 年 10 月转正,结束了 2018 年下半年起 的下降,2020 年年初受疫情影响有所下滑,疫情过后重拾升势。2020 年全年工业机 器人累计产量达到 237068 台,同比增长 19.1%,12 月单月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 29706 台,同比增长 32.4%,为历史新高。机床:机床行业产销量过去 10 年整体是下降的,从金属切削机床单月产量数据来看, 2020 年疫情后 4 月份单月增速已经转正,10 月份累计增速也已转正。2020 年全年 金属切削机床累计产量达 45 万台,同比增长 5.9%。从机床进口数据来看,2020 年 11 月-12 月进口机床分别达到 28393台、10913 台,提升幅度较大,全年累计进口机 床数量为 109483 台,同比增长 18.8%。激光产业链:激光产业链的高频数据我们观察全球激光器龙头 IPG 的收入。2020 年 年以来,IPG 营收逐步扭转 2018 年开始的下降趋势,特别是其中国区 2020Q3 销售 收入同比增长 22%。注塑机:注塑机的高频数据我们观察伯朗特机械手(配套注塑机)的出货数据,2020 年 6 月份以来增速保持高位,行业龙头海天国际及伊之密均在手订单充足。二、溯源:三个视角解析景气因素(一)总量视角:时代背景铸就行业景气,3 个典型历史时期制造业投资增速比较通用设备的下游较为分散,囊括了几乎所有制造业,因此行业的景气程度与制造业固定 资产投资高度相关。由于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发展阶段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由增量阶段走向存量阶段,固定 资产投资增速长期来看是趋缓的,我们分解过去 16 年的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数据为 趋势项和周期项。对比其周期项数据,可发现与通用自动化几个细分行业的变动趋势一 致。1、长周期视角:回顾历史上 3 轮制造业投资,具备其时代典型特征过去 20 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经历过 3 轮典型的高增长/投资复苏时期:2001-2003 年:一是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低迷,政策倾斜于扩大内需,二是 加入 WTO,出口迅速拉动经济增长,2003 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 62%, 拉动了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增长,采矿业、重化工业等。2009-2011:受 2008 年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低迷,四万亿投资拉动经济增长,2011 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 38%。基建和地产投资加快,带动相关产业链投资, 装备制造业(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气设备、交运设备等)、电子制造业等投资 增速较高。 2017-2018 年上半年:2016 年供给侧改革之后,工业企业利润好转,汽车、3C 等行 业投资增速回升,且伴随着制造升级自动化水平逐步提升,2018 年制造业固定资产 投资增速达到 9.5%。2018 年中美贸易战影响企业家信心,制造业投资增速下降。当前时点怎么看?2020 年疫情影响全球经济低迷,双循环政策加码,且中国作为最早从疫情中走出来 的国家和全世界的供给中心,制造业竞争力进一步得到验证。疫情后中观产量数据 及微观上市公司数据显示,制造业投资已启动复苏。展望 2021 年,出口和汽车投资 复苏,制造业投资有进一步提升的可能。2、短周期视角:制造业投资的传导链条 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与 PMI、PPI、工业企业利润之间存在一定的传导关系。具体逻辑 链条为:需求复苏,企业家信心好转,PMI 走强,需求进一步复苏供不应求反应为价格 指标 PPI 上涨,PPI 上涨带动工业企业利润上行,工业企业利润上行又对 PMI 产生正反 馈。当生产端继续供不应求,企业产能利用率打满,且企业家对为未来经济持续好转有 信心时,将主动加大资本开支扩大再生产,反映为制造业投资增速上行。 2020 年疫情之后,国内生产生活迅速恢复,从 3 月起 PMI 位于荣枯线之上,但 PPI 走弱, 由于成本端的下降更超预期,所以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增速 10 月份开始转正,12 月工业 企业利润累计增速达到 4.1%,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降幅逐步收窄,12 月收窄至 2.2%。3、矛盾?如何理解中游产量数据与制造业投资的不匹配从历史数据看,制造业投资增速与我们追踪的中游产量数据基本吻合,但 2016 年之后, 数据在幅度上就开始有悖于直觉,与一些中游产量数据不匹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2011 年之后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数据趋势性下行,直到 2016 年中才有所趋稳, 到 2018 年有所回升,这与我们追踪到的中游的机器人、注塑机等行业在 2017 年下半年 景气度高企不相匹配,(2)制造业投资即使有所回升,其幅度远远弱于中游产品的产销 量表现,比如 2020 年中游产量数据亮眼,但制造业投资增速依然为负。 我们认为,造成这种差异主要来源于两点:(1)一是中国经济进入存量阶段,制造业固 定资产投资中的设备投资更新周期短于厂房建设等的投资,很多设备类投资在 2009-2011 年达到顶峰之后逐步在之后的 5-6 年、10 年左右的时间进入更新周期,此轮投资更侧重 于设备;(2)中国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期,此轮投资更多进行的是技改、自 动化升级等。(二)结构性视角:更新周期+制造升级带来设备需求弹性随着中国经济从增量时代进入到存量时代,我们观察设备类投资需求,结构性视角更为 重要,其中一是更新周期,二是制造升级。1、更新成为此轮设备需求的主导因素之一我们观察到很多设备类需求与下游投资增速不匹配,比如 2017 年以来的工程机械高增长, 但基建和地产投资增速趋于平稳,这是因为此轮设备类需求的主导因素之一在于更新需 求。 2009 年起的四万亿投资使得众多领域的设备销售在 2011-2012 年期间达到其峰值,按照 设备类 10 年左右的使用寿命,目前有望开启一轮朱格拉周期。以工业母机机床为例,存量设备更新需求庞大。机床的一般产品寿命约为 10 年,而重切削、长时间运转的机床寿命在 7-8 年。在需求最旺盛的 2010、2011、2012 的三年中,金 属切削机床共生产 241.3 万台,金属成形机床共生产 71.5 万台,这部分都是有潜在的更 新需求。2、制造升级:我国面临产业升级的历史机遇期,制造升级大势所趋从历史规律看,一般一个国家承接产业后发展 30-40 年开始产业升级,中国正面临这一 历史机遇期。 低成本化趋势:全球制造业至今经历了四次大迁移,随着制造业产业分工日益壮大和复 杂,主要工业国受限于人口无法覆盖产业链的所有环节,只能被迫不断向海外转移低端 产业,同时国内向更高端的产业升级。按历史规律中国目前正面临产业升级阶段。低端产业向更低人力成本地区和国家转移这一规律或将发生改变。 贸易保护主义升温,新晋国家内需可能不足以支撑其发展。目前世界贸易增速已从金融 危机前大幅下降,发达国家贸易战保护升温,靠外需拉动经济的模式难以复制,工业化 只能靠内部积累。但是没有外需新晋国家很难再赚取足够资金完成工业化的初始积累。最有可能的承接国印度的工业基础积累薄弱。印度作为另一个人口上 10 亿的大国,一直 被市场寄予厚望成为下一个中国。但印度一直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80 年代中印 经济总量虽然接近,但结构却大相径庭。薄弱的工业基础也使其初级制造业缺乏全球比 较优势,无法通过出口获得原始积累,进而实现全面工业化,因此发展速度也远远落后 中国,错过了全球化红利最好的阶段。传统产业在中国完成自动化升级是更优的选择。我国有 14 亿人口,相当于所有发达国家 总和,足以覆盖现有全部产业分工,拥有持续承载产业转移的空间。同时正值自动化升 级的历史机遇,自动化水平已经非常成熟,人力成本优势不再显著,更优的选择是在中 国完成产业自动化升级。(三)财务视角:影响制造业企业投资的三因素对应 ROE 的杜邦拆解制造业投资从微观视角看是企业的资本开支行为。从这一视角出发,制造业投资主要取 决于三方面因素: 一是企业盈利情况,当制造业企业盈利好转,企业有利可图时,为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 攫取利润,企业主将考虑扩大资本开支; 二是产能利用率,当企业经营有利可图时,若企业产能未得到充分利用,一般会倾向于 先利用现有产能,提高产能利用率,当产能利用率处于高位时会考虑加大资本开支扩充 产能; 三是企业融资情况,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往往要借助于企业的外部融资,尤其是信贷融资 的支持,当外部融资成本低于 IRR,企业更倾向于借助外部融资扩大再生产。 这三者从财务角度对应了 ROE 的杜邦拆解。三、展望:行业高景气有望持续,高端化&自动化&自主化是必然趋势,关注格局及企业商业模式变化展望 2021 年及更长期,我们认为,这一轮制造业投资的复苏已经启动且 2021 年能够持 续。这一轮制造业投资复苏的典型特征将为“制造升级”,具体体现在高端产品占比提升, 自动化改造比例提升,国产化程度提升三大趋势。(一)行业景气趋势:制造业复苏持续,制造升级背景下高端化&自动化是战略必然选 择1、从杜邦拆解的角度,投资周期已开启且持续从杜邦拆解的角度,ROE 三个因素的触底,预示下游制造业投资能力回升。净利率:疫情之后持续好转,企业利润空间的修复是资本开支周期启动的基础。资产周转率(产能利用率):疫情之后需求增速由负转正,完成筑底开始回升,将 带动企业现金流状况回升,进而持续带动资本开支上行。负债率:制造业企业负债率水平 2017 年之前一直在震荡回落,2018 年起趋势性回 升。但是我们观察企业融资情况,一方面看企业自身负债率,另一方面还要看当时 的宏观融资环境。2020 年流动性充裕,预计 2021 年货币政策保持稳健。2、此轮投资将侧重于技改、自动化升级等传统的制造业投资多以扩建厂房,采购新设备以达到扩大产能的目的,其主要结果是规 模的扩张。但是由于上一轮投资周期中,企业新增的产能过多,到目前为止仍有部分行业未能完全消化前期新增产能。本轮资本扩张周期,企业的投资着重点是对存量设备的 升级,以提升效率。相对与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中国的生产效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企业以改善效率为目的 的资本支出与中国经济向高效率转型是不谋而合的,自动化行业将极大地受益于这一过 程。(二)行业格局趋势:高端份额提升+集中度提升+进口替代1、产业升级,制造业走向高端当前我国经济处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换挡期,对应到制造业的升级就是由 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资本密集型转变,对应到的制造业中的设备类投资也随之升级, 体现为设备投资中的中高端产品的比例逐步提升。我们观察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高技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之差,可以发现 2017 年和 2020 年这个指标持续走高,反应制造业投资向高技术领域倾斜的趋势。(注: 按照统计局分类,高技术制造业包括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及设备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 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等 6 大 类。)制造升级,向高端发展对设备类投资的影响:机器人:机器人应用将逐步从简单的搬运、码垛等向更复杂的应用发展,结合 3D 视觉技术的智能化应用范围扩大。激光:激光由于其自身的技术优越性,能使得加工速度更快、出产效率更高,代表 了智能制造的方向,未来渗透率有望提升。注塑机:大型机两板化、小型机电动化的趋势持续。机床:向高速度、高精度、高稳定性、更加智能、更加复合的方向发展。2、头部趋势愈发显著,对设备要求提升导致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2015 年后,无论是受益于供给侧改革,或者是行业发展阶段的影响,各个行业均体现出 集中度提升,头部效应越发显著的趋势。由于产业链的传导效应,广泛的制造业的集中 度提升,将导致设备制造业集中度提升。具体传导逻辑为设备类企业的下游行业集中度 提升,其在做新的一轮资本开支时将倾向于选择同样具备竞争力的设备类企业的产品,导致设备类企业集中度提升。机器人:工业机器人行业集中度较高,但目前主要为国外厂商占据。据 MIR Databank 统计,2020 年行业前十名市占率合计达到 67%,前五名市占率合计为 49%,前五名 企业分别为发那科、爱普生、ABB、安川、库卡。激光:以产业链中激光器这个环节为例,国内激光器市场集中度较高,前三市占率 在 80%上下,龙头依然为 IPG。注塑机:我国注塑机行业体现为头部企业占据大量市场份额,其他中小注塑机企业 数量众多但竞争力较弱的格局。龙头海天国际市占率达到 40%以上,二梯队企业伊 之密、震雄科技、力劲科技等也具备一定规模、技术和市场实力。机床:我国机床行业大而不强,市场极为分散,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 2020 年 11 月,全国金属切削机床企业数量 831 家,全国金属成形机床企业数量 530 家。机床是制造升级的重要基础装备,未来随着政策、资金以及企业自身成长,有实力的 企业有望成为市场整合者,市占率提升。3、技术进步叠加供应链安全保证,进口替代加速在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下,由于美国以各种理由,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限制中国的全球 化进程,这使得国内行业供应链被迫进行调整。并且后疫情时代,国内产业链的可靠性 得到了验证,国产竞争力进一步加强。我国制造业产业均经历本土市场培育-进口替代-出口拓展-供应全球各个阶段。很多产业 已经完成了进口替代过程,我们发现,能够完成进口替代历程的产业处于进口替代的时 期企业成长性强。目前我们追踪的四个通用自动化行业,仅注塑机行业国产化率较高,其他三个行业依然 面临进口替代的机遇和挑战。机器人: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率在 25-30%之间,国产龙头市占率仅为 2-3%, 未来 3-5 年国产有望占据半壁江山,国产龙头市占率有望达到 10%以上。我国国产 的工业机器人兴起于 2015 年前后,彼时政策鼓励智能制造,推升了一波机器人投资 热潮,近年来热潮退后没有竞争力的国产小品牌逐步退出,剩下的国产品牌特别是 国产龙头品牌已具备一定的技术、品牌和渠道影响力,有望在这一轮市场景气中逐 步实现进口替代扩大其市场份额。激光:依然以激光器为例,国产品牌份额持续提升,龙头锐科激光的市占率从 2017 年 12%提升至 2019 年的 24%。注塑机:我国注塑机行业或已完成国产替代,目前国产品牌是市场主流,国产龙头 处于攫取全球市场份额的阶段。机床:国产化率有待提高,中高端设备进口替代空间弹性更大。根据 Gardner Intelligence的数据,2019年中国机床进出口金额为72.9亿美元,占消费总量的32.69%, 整体的国产化率不足 70%。而高性能、高精密度的高档数控机床的国产化率更低。 由于低档机床主要由国产厂商提供,我们假设进口机床集中在中高档,则中高档机 床国产化率仅为 20%上下。高档数控机床主要依靠进口。(三)公司模式趋势:通用设备专用化,考验企业管理能力通用设备的使用、自动化升级是下游几乎所有制造业都需要的,但对于自动化企业自身 来说,跨行业一直是难点和痛点。比如对于工业机器人来说,下游主要是汽车和 3C,其 他制造业渗透率较低。 究其原因,有一个观点认为对于装备制造业企业来说,其核心竞争力并不仅仅来自于其 员工,而是来自于“Know-How”,Know-How 指从事某行业或者做某项工作,所需要的技 术诀窍和专业知识,一般为企业长时间运营积累而来的技术诀窍和制造流程及经验,是 一套完整的制造体系,所以 Know-How 很难在短时间内被复制或再造。 我们观察一些通用设备的龙头公司发展路径,发现其成长的脉络是在一个个下游行业深 耕并突破后逐步做出规模的,我们称之为“通用设备专用化”。典型案例包括工控领域的 汇川技术、机器人领域的埃斯顿、激光设备领域的大族激光等。汇川技术 汇川技术成立于 2003 年,成立初期为销售单一产品变频器的公司,2008-2015 年,公司 布局打造综合电气自动化产品及解决方案,先后在注塑机、电梯行业获得成功,2013 年 起布局新能源汽车,2015-2016 年收购江苏经纬进入轨交牵引控制领域, 2017 年新一代 scara 机器人发布,目前自动化及新能源汽车均进入收获阶段。埃斯顿 埃斯顿在机器人业务上坚持通用+细分的模式,通用机器人依靠全产业链优势,以规模取 胜;在细分行业领域,更加聚焦行业标杆,为行业快速定制专用机器人。公司先后开发 覆盖了包含弧焊、搬运码垛、折弯、光伏、木工、压铸等行业数十种标准化工作站;在 在多个细分行业领域,发挥先发优势,占领行业领先地位。大族激光大族激光经历了从小功率激光打标→布局 PCB+LED→突破大功率、进入苹果→布局半 导体/OLED/新能源的成长历程。1998 年公司生产的 YAG 激光打标机通过各项质量检测开始量产;2002 年公司增加对 PCB 和 LED 领域激光智能制造的布局,中国第一台 PCB 激 光钻孔机在大族激光问世;大族激光成立后的 10 年内,公司深耕于国内工业激光加工设备领域并逐渐取得 龙头地位,特别是在小功率激光标记设备、激光焊接设备等领域成为市场上的 领导者,并且在 2009 年打入苹果供应链。与此同时,大族激光开始了对大功率激光制造领域的战略发展并于 2005 年完成 了大功率切割设备的产业化开发,先后有六款大功率激光切割设备进入市场, 并取得良好的市场效果;此后公司不断研发更高功率、更多应用场景的各类激光设备,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等行业。2010 年,大族激光成立显视与半导体装备事业部成,聚焦于 LED、面板、半导 体、光伏、消费电子等行业的精细微加工、检测和自动化解决方案;2017 年,新能源装备事业部成立,同年实现营收 5.47 亿元,现已具备从电芯到 模组再到 PACK 整体装备供给能力。通过不断提升领域内的专业能力、实现通用设备专用化,大族激光不断拓展应用场景, 提供激光、机器人及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全系列激光装备(涉及包括打标、焊 接、切割、 PCB 钻孔、工业机器人等 200 余种工业激光设备)和系统解决方案,成长为 亚洲最大、世界排名前三的工业激光加工设备生产厂商。这种情况考验的是公司的组织管理能力。随着公司下游逐步增多,运营效率的提升将进入瓶颈期,考验的是企业的管理能力,整合多个下游行业提升人均产出的能力。(四)各个细分行业逻辑侧重点各不相同机器人、激光、注塑机和机床四个行业虽然同属有“工业母机”性质的通用设备领域,但 每个行业由于自身发展阶段不同,当前时点的逻辑侧重点不同。机器人更看重行业空间 扩大和进口替代趋势,激光更看中渗透率提升和国产高端领域突破的节奏,注塑机更看 中出口和格局,机床领域高端看政策、低端看格局。1、工业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后疫情时代机器人换人加速,国产品牌技术进步促进进口替代工业机器人行业景气向上,千亿市场蓄势待发工业机器人行业迎来景气拐点。从单月产量数据来看,行业复苏从 2019 年四季度开始(数 据详见图表 7、图表 8)。工业机器人单月产量增速数据 2019 年 10 月转正,结束了 2018 年下半年起的下降,2020 年年初受疫情影响有所下滑,疫情过后重拾升势。2020 年全年 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达到 237068 台,同比增长 19.1%,12 月单月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 29706 台,同比增长 32.4%,为历史新高。后疫情时代“机器换人”浪潮依旧,工业机器人密度的提升带来巨大市场空间,千亿市场 蓄势待发。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工业机器人的第一大市场,贡献了超过 30%的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2019 年市场规模达 400 亿。但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仅为 187 台/万人,落后于 其他工业国家,有很大提升空间,若达到日本 364 台/万人的水平,则是一个年市场规模 800 亿的市场。未来在人口红利消失、人工成本上升的背景下,中国将像日本 20 世纪 80-90 年代一样进入工业机器人行业的稳定增长阶段,预计未来三年 CAGR 超过 20%国产机器人品牌技术进步促进进口替代国内产业链逐步完善,此轮行业复苏将伴随着国产化率的提升。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本体及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率都较低。目前 70%以上的本体市场为 国外品牌所占据。核心零部件方面,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 3 个核心部件是工业机 器人的核心技术壁垒,分别约占工业机器人成本构成的 36%、24%和 12%,目前国内约 85%的减速器市场、70%的伺服系统市场和超过 80%的控制器市场被国外品牌占据。另外,市场份额仍较为分散且处于价值链偏低端,在汽车和 3C 等对于精度和稳定性要求 比较高的领域,大部分市场份额都是被外资品牌占据,我国大部分本体都是集中在码垛、 上下料以及搬运等相对低端的领域。根据 MIR Databank 数据,近年来我国机器人自主品 牌销量占比范围在 25-30%之间。而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数据,在主要下游应用领域 电气电子设备和器材制造业和汽车行业中自主品牌分别占比约为 30%和 14%,均有非常 大的提升空间。国产机器人企业逐步加强技术研发及创新实力,随着我国机器人市场不断扩大,重点核 心零部件国产化的突破,本体企业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国内外 技术差距不断缩小。未来随着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加强,国产化率有望逐步提升。工业机器人行业典型企业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包括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机器人本体和下游集成应用三部分。上游 是控制器、伺服电机、减速器、传感器、末端执行器等零部件的生产厂商,控制器、伺 服电机和减速器是工业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中游是本体生产商,负责工业机器人本 体的组装和集成,即机座和执行机构,包括手臂、腕部等,部分机器人本体还包括行走 结构;下游是集成应用商,负责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用途对工业机器人进行有针对性地系统集成和软件二次开发。2、激光:应用场景突破持续拓展增量市场,进口替代势不可挡激光加工代替传统工艺,智能制造前景广阔激光的高亮度、高方向性、高单色性和高相干性特点使激光加工兼具经济型和社会效益。 激光加工制造的特点在于激光易于控制,可以将激光加工系统、机器人系统与计算机数 控技术等相结合,柔性化程度高、加工速度快、出产效率高、产品出产周期短,行业具 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进口替代打开百亿级存量市场,应用场景突破持续拓展增量市场。激光行业上游部件包 括光源材料和泵浦源等光学元器件,根据《2020 年中国激光产业发展报告》的统计,2019 年全球激光上游元器件市场规模超过 7 亿美元。全球中游激光器市场规模达到 147.3 亿 美元,其中工业激光器 49.3 亿美元;中国激光器市场规模接近 200 亿元,其中光纤激光 器出货量占总体的一半。中国下游激光设备市场规模达到 656 亿元,十年间年复合增长 率超过 20%。未来 OLED、半导体等新兴领域需求将有力拓展增量空间,同时 LED、PCB 配套自动化 设备也可打开细分领域天花板。全球激光市场下游应用拆分规模如下表所示:顺周期波动,二季度以来激光行业景气度较高,产业扩张势乘东风。从全球激光产业龙头近10 年季度数据看出,激光产业规模整体呈周期性波动向上趋势。得益于应用市场 的逐步成熟,目前国内激光产业的发展迅速,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发展迅猛。当前受工业制造宏观环境、终端产品创新周期、新冠肺炎疫情好转等多因素叠加影响,新应用拓 展将更加多元和成熟,激光产业有望迎来新的高速发展周期。进口替代势不可挡,高功率激光器已成竞争核心环节目前低功率领域已经完成国产化进程,中功率领域国产化过半,高功率领域国产化率正 在快速提升,国内厂商竞争力不断增强。目前上游除了泵浦源和有源光纤等核心部件尚 不能实现完全自产之外,其余元器件均由国内厂商供应。国外激光器厂商在中国的生存 空间进一步压缩,2019 年 IPG 在中国占有 42%的市场份额,较 2018 年下降 8%;锐科激 光的市占率从 17.8%提升到 2019 年的 24%;此外创鑫激光和杰普特分别占有 12%和 3% 的市场份额。激光器的国产化趋势或已确立,光纤激光器、紫外激光器、超快激光器是 具有极大国产化潜力的产品。当前激光器尤其是中低功率领域的价格战已进入白热化阶 段,产品升级、原材料自制率提升叠加高功率激光器产品性能提升有望助力国产化进程。3、注塑机:关注出口、关注格局注塑机即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 成型设备,在塑料制品的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应用于汽车、家电、3C、包装、物 流等产业。注塑机是塑料机械行业的重要分支,也是我国产量最大、产值最高、出口最 多的塑料机械设备。我国是注塑机的生产大国,同时也是消费大国和出口大国。2019 年,我国注塑机行业规 模 233.02 亿元,同比增 2.7%。未来几年,预计我国注塑机行业市场规模呈现增长趋势。 长期来看,注塑机行业也有望处于螺旋上升状态。中国注塑机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 三个主要原因:汽车轻量化已成为汽车行业发展趋势,汽车行业需求增长将会大幅加快注塑机行业 的发展。 塑料具有质量轻、强度高、韧性好、易加工、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在新型工业化进 程的背景下,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为注塑机行业景气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增长潜力凭借国内的价格优势,产品技术不断升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国产注塑机企业全 球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海外市场的庞大需求,将助力中国注塑机行业不断发 展。海外需求强劲,注塑机出口市场持续扩大。2018 年,注塑机进口数量为 7206 台,基本 和上年持平,进口额同比增长 4%,出口数量为 71929 台,同比增长 106%。2019 年受行业景气度下行影响,注塑机出口数量为 42602 台,同比降 40.8%;进口数量为 6335 台, 同比下降 12.1%。我国注塑机产业已经具备全球竞争力,未来有望看到国产注塑机龙头 进一步攫取全球市场份额。龙头企业有望受益于格局优化。目前我国注塑机行业呈现“一强多 X”的局面。“一强”指 的是海天国际,为行业绝对龙头,注塑机全球出货量第一企业,年产值超过百亿。“多 X” 指的是由伊之密、震雄集团、泰瑞机器、力劲科技、博创智能等组成的第二梯队集团, 虽相比龙头海天国际产品覆盖度和品牌知名度上稍弱,但能够维持 5 亿以上收入水平, 与行业众多小企业拉开规模差距。其中,在二梯队中,伊之密历史成长性好,过去 10 年 CAGR 达到 15%,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正在脱离二梯队成为真正的行业龙二。2020 年疫 情后注塑机行业迅速企稳回升,龙头企业如海天国际、伊之密均有扩产计划使其产能与 需求增长相匹配,在行业复苏趋势中受益弹性更大。4、数控机床:政策+格局变化,两条主线寻找投资机会机床作为工业母机具备明显的十年大周期性特征,目前处于底部趋势向上机床是“工业母机”,行业具有明显的 10 年左右的大周期性特征,目前全球机床行业仍处 于周期底部。机床与其他机器的主要区别在于,机床是制造机器的机器,同时也是制造 机床本身的机器,因此机床又被称为母机或工具机。机床行业大约每 7-10 年为一个商业 周期,在 2011 年全球机床消费量和产值达到顶峰后回落, 2019 年全球机床消费 821 亿 美元,同比下降 13.8%,2020 年从中国数据来看行业景气有所回暖,但全球行业仍可以 说是处于周期底部。从单月产量数据来看,疫情之后金属切削机床呈现复苏态势,单月产量同比转正(参见 图表 9、图表 10、图表 11、图表 12 中机床高频数据)。国产中高端机床迎来发展良机 中国机床行业“大而不强”,迎来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2019 年中国机床消费 223 亿美元, 生产 194.2 亿美元,是世界第一机床生产和消费大国。但是国产品牌占据中低端市场, 高端依赖进口。2019 年,中国机床进出口贸易逆差为 28.7 亿元,进口量占消费量的 32.69%。 尤其是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高端机床,我国每年的进口数量均在 1 万台以上,2019 年进 口金额为 29 亿美元。民营企业正在成为机床工业新的主力军,我国机床行业进入结构调 整,正在向着自动化成套、客户定制化和普遍的换挡升级方向发展,产品由普通机床向 数控机床、由低档数控机床向中高档数控机床升级。存量替换、数控机床升级和进口替代需求空间庞大。在需求最旺盛的 2010、2011、 2012 的三年中,金属切削机床共生产 241.3 万台,金属成形机床共生产 71.5 万台, 这部分都是有潜在的更新需求。金属切削机床数控化率为 37.75%,金属成形机床数 控化率更低,整体数控化率在 30%左右,而日本、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数控化率 遥遥领先中国。另外,整体的国产化率不足 70%,中高端机床国产化率约为 20%, 高端机床国产化率不足 10%。因此国产中高端数控机床拥有广阔的提升空间。国家重视,众多政策推动行业发展。中国从不同方向和角度提出了众多促进发展精 密数控机床、高档数控机床及其技术研发的政策。在 2015 年工信部出台的《中国 制造 2025》规划中明确提出 “到 2025 年,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内市场占 有率超过 80%。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备总体进入世界强国行列”。5、总结:四个细分行业的比较从历史成长性上看,过去 10 年 CAGR,按照过去 10 年(2009-2019 年)需求的 CAGR 来排序,机器人(38.2%)>激光(21.1%)>塑料机械2(10.03%)>机床(-3.18%),机 器人和激光行业成长性特征更为显著。 从行业规模看,机床>激光设备>机器人>注塑机。 从行业集中度来看,注塑机>激光器>工业机器人>机床。 从国产竞争力上来看,注塑机>激光>机器人≈数控机床。详见原报告。(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圣人不出

2021-2027年中国化工装备市场调查与市场全景评估报告

报告格式:纸质版 电子版 纸质+电子版出品单位:智研咨询智研咨询发布的《2021-2027年中国化工装备市场调查与市场全景评估报告》共十四章。首先介绍了化工装备行业市场发展环境、化工装备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化工装备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化工装备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化工装备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化工装备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化工装备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化工装备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报告目录:第一部分 产业环境透视第一章 化工装备行业发展综述第一节 化工装备行业定义及特征一、行业定义 二、行业产品分类 三、行业特征分析 第二节 化工装备行业统计标准一、统计部门和统计口径 二、行业主要统计方法介绍 三、行业涵盖数据种类介绍 第三节 化工装备行业经济指标分析一、赢利性 二、成长速度 三、附加值的提升空间 四、进入壁垒/退出机制 五、风险性 六、行业周期 第二章 中国化工装备行业发展环境分析第一节 化工装备行业政治法律环境(P)一、行业管理体制分析 二、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三、化工装备行业标准 四、行业相关发展规划 五、政策环境对行业的影响 第二节 行业经济环境分析(E)一、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二、“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形势预测分析 三、宏观经济环境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第三节 行业社会环境分析(S)一、化工装备产业社会环境 二、社会环境对行业的影响 三、化工装备产业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行业技术环境分析(T)一、化工装备行业技术发展现状调研 二、化工装备行业技术人才现状调研 三、化工装备行业技术发展动态 四、行业主要技术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五、技术环境对行业的影响 第三章 国际化工装备行业发展分析及经验借鉴第一节 全球化工装备市场总体情况分析一、全球化工装备市场结构 二、全球化工装备行业发展分析 三、全球化工装备行业竞争格局 第二节 美国化工装备行业发展经验借鉴一、美国化工装备行业发展历程分析 二、美国化工装备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三、美国化工装备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四、美国化工装备行业对中国的启示 第三节 日本化工装备行业发展经验借鉴一、日本化工装备行业发展历程分析 二、日本化工装备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三、日本化工装备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四、日本化工装备行业对中国的启示 第四节 欧洲化工装备行业发展经验借鉴一、欧洲化工装备行业发展历程分析 二、欧洲化工装备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三、欧洲化工装备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四、欧洲化工装备行业对中国的启示 第二部分 市场深度调研第四章 中国化工装备行业运行现状分析第一节 我国化工装备行业发展状况分析一、行业发展历程和阶段 二、行业发展概况及特点 三、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四、行业商业模式分析 第二节 2015-2019年化工装备行业运行现状分析一、行业资产规模分析 二、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三、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第三节 2015-2019年化工装备市场经营情况分析一、行业工业总产值 二、行业销售额分析 三、行业产销量分析 四、行业利润总额分析 第四节 2015-2019年中国化工装备行业企业分析一、企业数量变化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结构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结构分析 四、从业人员数量分析 第五节 2015-2019年中国化工装备所属行业财务指标总体分析一、所属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二、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三、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第六节 我国化工装备市场价格走势分析一、化工装备市场定价机制组成 二、化工装备市场价格影响因素 三、2015-2019年化工装备价格走势分析 四、2021-2027年化工装备价格走势预测分析 第五章 中国化工装备市场供需形势分析第一节 化工装备行业生产分析一、国内产品及原材料生产基地分布 二、产品及原材料产业集群发展分析 三、2015-2019年原材料产能情况分析 第二节 中国化工装备市场供需分析一、2015-2019年中国化工装备行业供给状况分析 1、中国化工装备行业供给分析 2、中国化工装备行业产品产量分析 3、重点企业产能及占有份额 二、2015-2019年中国化工装备行业需求状况分析 1、化工装备行业需求市场 2、化工装备行业客户结构 3、化工装备行业需求的地区差异 三、2015-2019年中国化工装备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第三节 化工装备产品市场应用及需求预测分析一、化工装备产品应用市场总体需求分析 1、化工装备产品应用市场需求特征 2、化工装备产品应用市场需求总规模 二、2021-2027年化工装备行业领域需求量预测分析 1、化工装备行业需求产品功能预测分析 2、化工装备行业需求产品市场格局预测分析 三、重点行业化工装备产品需求分析预测 第六章 化工装备行业进出口结构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一节 化工装备行业进出口市场分析一、化工装备行业进出口综述 1、中国化工装备进出口的特点分析 2、中国化工装备进出口地区分布情况分析 3、中国化工装备进出口的贸易方式及经营企业分析 4、中国化工装备进出口政策与国际化经营 二、化工装备行业出口市场分析 1、2015-2019年行业出口整体状况分析 2、2015-2019年行业出口总额分析 3、2015-2019年行业出口产品结构 三、化工装备行业进口市场分析 1、2015-2019年行业进口整体状况分析 2、2015-2019年行业进口总额分析 3、2015-2019年行业进口产品结构 第二节 中国化工装备出口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一、中国化工装备出口面临的挑战 二、化工装备行业进出口前景 三、化工装备行业进出口发展建议 第三部分 市场全景调研第七章 化工装备行业产业结构分析第一节 化工装备行业产业链分析一、产业链结构分析 二、主要环节的增值空间 三、产业价值链条的构成 四、产业链条的竞争优势与劣势分析 第二节 化工装备行业上游产业发展分析一、上游产业主要涉及范围 二、上游产业发展概况 三、上游产业产品价格走势 四、上游产业对行业的影响 第三节 化工装备行业下游产业发展分析一、下游产业主要分布 二、下游产业发展概况 三、下游产业产品价格走势 四、下游产业对行业的影响 第四节 产业结构发展预测分析一、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政策分析 二、产业结构调整中消费者需求的引导因素 三、中国化工装备行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市场定位 四、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分析 第八章 化工装备行业细分市场分析第一节 中国化工装备行业细分市场结构分析一、化工装备行业市场结构现状分析 二、化工装备行业细分结构特征分析 三、化工装备行业细分市场发展概况 四、化工装备行业市场结构变化趋势预测分析 第二节 传热设备一、传热设备市场发展现状调研 二、传热设备主要应用领域 三、传热设备产销规模分析 四、传热设备市场规模分析 五、传热设备进出口情况分析 第三节 传质设备一、传质设备市场发展态势 二、传质设备的主要应用领域 三、传质设备产销规模分析 四、传质设备市场规模分析 五、传质设备进出口情况分析 第四节 粉碎设备一、粉碎设备市场发展态势 二、粉碎设备的主要应用领域 三、粉碎设备产销规模分析 四、粉碎设备市场规模分析 五、粉碎设备进出口情况分析 第五节 混合设备一、混合设备市场发展态势 二、混合设备的主要应用领域 三、混合设备产销规模分析 四、混合设备市场规模分析 五、混合设备进出口情况分析 第六节 分离设备一、分离设备市场发展态势 二、分离设备的主要应用领域 三、分离设备产销规模分析 四、分离设备市场规模分析 五、分离设备进出口情况分析 第七节 制冷设备一、制冷设备市场发展态势 二、制冷设备的主要应用领域 三、制冷设备产销规模分析 四、制冷设备市场规模分析 五、制冷设备进出口情况分析 第八节 干燥设备一、干燥设备市场发展态势 二、干燥设备的主要应用领域 三、干燥设备产销规模分析 四、干燥设备市场规模分析 五、干燥设备进出口情况分析 第九节 包装设备一、包装设备市场发展态势 二、包装设备的主要应用领域 三、包装设备产销规模分析 四、包装设备市场规模分析 五、包装设备进出口情况分析 第十节 输送设备一、输送设备市场发展态势 二、输送设备的主要应用领域 三、输送设备产销规模分析 四、输送设备市场规模分析 五、输送设备进出口情况分析 第十一节 储运设备一、储运设备市场发展态势 二、储运设备的主要应用领域 三、储运设备产销规模分析 四、储运设备市场规模分析 五、储运设备进出口情况分析 第十二节 成型设备一、成型设备市场发展态势 二、成型设备的主要应用领域 三、成型设备产销规模分析 四、成型设备市场规模分析 五、成型设备进出口情况分析 第十三节 其它设备一、其他设备市场发展态势 二、其他设备的主要应用领域 三、其他设备产销规模分析 四、其他设备市场规模分析 五、其他设备进出口情况分析 第四部分 行业竞争格局第九章 化工装备所属行业区域市场分析第一节 行业总体区域结构特征分析一、行业区域结构总体特征 二、行业区域集中度分析 三、行业区域分布特点分析 四、行业规模指标区域分布分析 五、行业效益指标区域分布分析 六、行业企业数的区域分布分析 第二节 华东地区化工装备市场发展分析一、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二、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市场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第三节 华南地区化工装备市场发展分析一、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二、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市场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第四节 华中地区化工装备市场发展分析一、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二、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市场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第五节 华北地区化工装备市场发展分析一、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二、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市场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第六节 东北地区化工装备市场发展分析一、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二、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市场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第七节 西部地区化工装备市场发展分析一、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二、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市场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第十章 2021-2027年化工装备行业竞争形势分析第一节 行业总体市场竞争状况分析一、化工装备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二、化工装备行业集中度分析 1、市场集中度分析 2、企业集中度分析 3、区域集中度分析 4、集中度变化趋势预测分析 三、化工装备行业SWOT分析 第二节 中国化工装备行业竞争格局综述一、化工装备行业竞争概况 1、行业品牌竞争格局 2、行业企业竞争格局 3、行业产品竞争格局 二、中国化工装备行业竞争力分析 1、我国化工装备行业竞争力剖析 2、我国化工装备企业市场竞争的优势 3、民企与外企比较分析 4、国内化工装备企业竞争能力提升途径 第三节 化工装备行业并购重组分析一、行业并购重组现状及其重要影响 二、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三、本土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四、企业升级途径及并购重组风险分析 五、行业投资兼并与重组趋势预测 第十一章 中国化工装备行业重点企业经营分析第一节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四、企业技术水平分析 五、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六、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第二节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四、企业技术水平分析 五、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六、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第三节 杭州杭氧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四、企业技术水平分析 五、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六、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第四节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四、企业技术水平分析 五、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六、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第五节 山西阳煤化工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四、企业技术水平分析 五、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六、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第六节 豪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四、企业技术水平分析 五、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六、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第七节 山东景津环保设备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四、企业技术水平分析 五、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六、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第八节 山东鲁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四、企业技术水平分析 五、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六、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第九节 张家港化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四、企业技术水平分析 五、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六、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第十节 衡水海江压滤机集团有限公司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四、企业技术水平分析 五、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六、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第五部分 发展前景展望第十二章 2021-2027年化工装备行业前景及趋势预测分析第一节 2021-2027年化工装备市场发展前景一、化工装备市场发展潜力 二、化工装备市场发展前景展望 三、化工装备细分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第二节 2021-2027年化工装备市场发展趋势预测分析一、化工装备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1、技术发展趋势预测 2、产品发展趋势预测 二、化工装备行业市场规模预测分析 1、化工装备行业市场容量预测分析 2、化工装备行业销售收入预测分析 三、化工装备行业细分市场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第三节 2021-2027年中国化工装备行业供需预测分析一、2021-2027年中国化工装备行业供给预测分析 二、2021-2027年中国化工装备行业产量预测分析 三、2021-2027年中国化工装备市场销量预测分析 四、2021-2027年中国化工装备行业供需平衡预测分析 第十三章 2021-2027年化工装备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防范第一节 中国化工装备行业投资特性分析一、化工装备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二、化工装备行业盈利模式分析 三、化工装备行业盈利因素分析 第二节 中国化工装备行业投资情况分析一、化工装备行业总体投资及结构 二、化工装备行业投资规模状况分析 三、化工装备行业投资项目分析 第三节 中国化工装备行业投资风险一、化工装备行业供求风险 二、化工装备行业关联产业风险 三、化工装备行业产品结构风险 四、化工装备行业技术风险 第四节 化工装备行业投资机会一、产业链投资机会 二、细分市场投资机会 三、重点区域投资机会 四、化工装备行业投资机遇 第六部分 发展战略研究第十四章 化工装备行业发展战略研究第一节 化工装备行业发展战略研究一、战略综合规划 ()二、技术开发战略 三、业务组合战略 四、区域战略规划 五、产业战略规划 六、营销品牌战略 七、竞争战略规划 第二节 对中国化工装备品牌的战略思考一、化工装备品牌的重要性 二、化工装备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三、化工装备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 四、中国化工装备企业的品牌战略 五、化工装备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 第三节 化工装备行业经营策略分析一、化工装备市场细分策略 二、化工装备市场创新策略 三、品牌定位与品类规划 四、化工装备新产品差异化战略 第四节化工装备行业投资战略研究一、2019年化工装备行业投资战略 二、2021-2027年化工装备行业投资战略 三、2021-2027年细分行业投资战略 图表目录 图表 化工装备行业生命周期 图表 化工装备行业产业链结构 图表 2015-2019年中国化工装备所属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图表 2015-2019年中国化工装备行业运营能力分析 图表 2015-2019年中国化工装备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图表 2015-2019年中国化工装备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图表 2015-2019年中国化工装备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图表 2015-2019年全球化工装备行业市场规模 图表 2015-2019年中国化工装备行业市场规模 图表 2015-2019年化工装备行业工业总产值 图表 2015-2019年化工装备行业销售收入 图表 2015-2019年化工装备行业利润总额 图表 2015-2019年化工装备行业资产总计 图表 2015-2019年化工装备行业负债总计 图表 2015-2019年化工装备市场价格走势 图表 2015-2019年化工装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 图表 2015-2019年化工装备行业产能分析 图表 2015-2019年化工装备行业需求分析 图表 2015-2019年化工装备行业进口数据 图表 2015-2019年化工装备行业集中度 图表 2021-2027年化工装备行业市场规模预测分析 图表 2021-2027年化工装备行业销售收入预测分析 图表 2021-2027年化工装备行业产量预测分析 图表 2021-2027年化工装备行业竞争格局预测分析更多图表见正文……

哈哈哈

专用设备行业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1。事件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行业统计数据,2020年1-8月纳入统计的25家主机制造企业,共计销售各类挖掘机械产品210474台,同比涨幅28.8%;国内市场销量190222台,同比涨幅29.7%。2020年8月,共计销售各类挖掘机械产品20939台,同比涨幅51.3%。国内市场销量18076台,同比涨幅56.3%。2。我们的分析与判断(一)工程机械累计销量涨幅扩大,三季度销量淡季不淡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挖掘机械分会行业统计数据,国内市场方面,2020年8月份小挖(<18.5t)销量10142台,同比涨幅51.5%;中挖(18.5-28.5t)销量5391台,同比涨幅80.5%;大挖(≥28.5t)销量2543台,同比涨幅35.1%。1-8月份小挖(<18.5t)累计销量116082台,同比涨幅32.6%;中挖(18.5-28.5t)累计销量49011台,同比涨幅28.3%;大挖(≥28.5t)累计销量20889台,同比涨幅20.3%。三季度是挖机销量传统淡季,8月份,大中小挖销量同比增长势头相较7月有所回落,但累计大中小挖累计销量同比涨幅扩大1.5%、4.4%、1.6%,增长势头不减,我们认为主要是政策托底使基建投资等景气度较高所致。<>国家统计局发布,8月份,制造业PMI为51.0%,比上月略降0.1%,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5个行业PMI位于景气区间。制造业稳步恢复,基本面继续改善。总体来看,我国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逆周期调节效果逐渐凸显,下游需求稳步回暖,随着对新冠肺炎的防控逐步进入常态化,我们对工程机械9月份及全年销量持乐观预期。(二)国产龙头份额稳中有升,海外疫情短期影响出口经过行业低迷期的洗牌,工程机械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加上设备更新换代的需求(2009-2013年销量高峰期产品基本需要更新),行业走出低谷,整体盈利水平改善较为明显。三一挖机:据公司半年报,上半年三一挖掘机共销售4.3万台,市占率达25.5%,稳居国内第一,营收为186.49亿元,同比增长17.22%。徐工挖机:上半年铲运机械营收同比增加30.91%,挖掘机市场占有率同比增长0.9%稳居国内市场前两强,市占率超过18%。国产工程机械龙头份额相对稳定、同比上升,我们预计未来也将持续保持龙头地位。8月份,国内市场销量为18076台,同比上涨56.3%;出口销量2277台,同比涨幅25.7%。1-8月,国内市场累计销量190222台,同比涨幅29.7%,出口累计销量同比增长20.8%,国内市场累计销量同比涨幅超过出口市场。国内厂商中高端产品竞争力提升,也带动了国产工程机械产品在海外尤其是“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销售,我们预计工程机械出口将成为支撑整体销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海外疫情现状仍不乐观,工程施工停滞可能短期影响工程机械出口销量。(三)8月开工小时数同比提升,工程机械全年需求延期释放根据小松KOMTRAX数据,可以看出各地复工复产已有显著成效,重点项目正积极有序开工,挖掘机产业链下游开工始终保持高景气度。6-8月小松挖机开工小时数分别为126.4、126.1和130.3小时/月,相比于去年同期分别同比增长1.9%、-3.1%和0.9%,仅7月受恶劣气候影响有所下滑,反映了国内生产生活已基本恢复正常。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1-8月地方专项债累计发行2.89万亿元,完成全年额度的77.07%,剩余8600亿元。由于一万亿特别国债在7月份发行完毕,加之财政部要求确保新增专项债券10月底前发行完毕,8月地方债发行规模大幅回升,总发行规模创下历史第二高位,仅次于今年5月份的1.3万亿元。随着下半年剩余专项债的投放确保投资保持平稳,工程机械全年需求确定性强,我们认为以传统基建为基,叠加新基建助力,此前延后的需求正在逐步释放。项目的审批与建设加速,将使未来的项目建设进度保持一定强度,我们预计工程机械板块未来仍将保持较高景气度。3。投资建议对于工程机械版块,我们预计2020年行业有望继续保持较高景气度,看好行业龙头三一重工(600031.SH)及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恒立液压(601100.SH)和艾迪精密(603638.SH)。4。风险提示基建投资增速不及预期、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下滑、市场竞争加剧等。(文章来源:华泰证券)

矩阵化

2016净水器市场调研报告

  水污染日益严峻、企业热情参与,公众健康饮水的意识提升将持续为净水行业发展“保驾护航”。从当前净水市场容量来看,净水设备城镇家庭每百户拥有量尚不足10台,与彩电、洗衣机等成熟的大家电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在中国家庭普及率不高。宏观层面来看,随着中国居民收入的提升,高端化、品质化、健康化消费观念的逐渐形成,综合多种因素考虑,净水行业仍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可以说,净水器是顺应时代而走红的健康型家电,桶装水菌群超标等严重问题被陆续曝光、近几年来水污染事件频发甚至是雾霾天席卷神舟大地都是为净水器品类引起重视打下了坚实基础。近两年来,净水产品得到消费者广泛重视,市场也呈现了几何式增长,但离“普及”二字确实还有差距。企业端,大家都看到了肥美蛋糕,在家电产业链中空白市场资源十分可贵,遭疯狂瓜分在所难免,从市场中激增的品牌数中我们就可以看到端倪;用户端,环境污染严重唤醒了消费者对于健康生活的重视,从关注人群数量我们明显感觉得到。那么,净水市场目前发展情况几何,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会如何演变,当今消费者如何理解净水器产品?没错,这就是话题。RO几乎成了净水代名词“理应”混乱的初期:市场数据分析 RO占据70%以上市场  与还未推出新国标的空气净化器市场类似,目前市场还处于一个初期混乱期,处在一个产品推广+市场教育期。从市场中的品牌来看,目前分为两个派别分别是一开始就致力于净水市场的“专注品牌”如沁园;另一个派别就是在其它产品线有深厚底蕴,在近期开始发力净水器产品研发的品牌如美的、四季沐歌等。  产品品类上来讲,主要分为直饮机、净水器、纯水机等;从膜技术角度上来说主要有RO反渗透、超滤膜技术等。我们首先针对市场发育情况和不同品类产品进行数据剖析,从中摸索市场规律和获取消费者目前所关注重点。●增速理性放缓  根据ZDC统计数据表明,2015年之前,市场以近70%的速度快速扩容。2016年1-7月,,同比增长21%,较去年同期增速收窄20个百分点。预计2016全年净水设备市场零售额同比增长25%,市场进入明显阶段性调整期。市场热度减退的定论我们尚且不做,下定论也为时过早,究竟是为什么?我们去看另一份报告。分产品规模增长率●纯水机更受关注  以RO机为代表的纯水机市场规模,简而言之就是市场占比有明显提升,根据统计数据表明从2016年1月-9月计算,同比增长36.8%,而以超滤膜为主要技术的净水机市场确出现了同比2.3%的微弱下降。也就是说,用户对产品本身的热衷度并没有减弱,而是从传统的超滤机型转移到了安全性更高的RO纯水机。净水设备市场占比统计  数据鲜明的表明了市场的发展方向。以RO反渗透技术为主体的纯水机市场逆势增长,这一现象不只是与所产生的水质有关,更与目前的生活节奏有关。可以说,RO反渗透为代表的纯水机使用更为方便,出水即饮的使用方式更适应目前生活节奏,而且用户也对于纯水概念理解也更深,纯水不利于健康的“误解”也随着市场教育而逐渐被冲淡。生在这个体验时代:消费群体分析 便捷/高端转向明显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收入水平的提升,对健康的需求必然更加迫切,净水产品必将成为家庭不可或缺的商品。在净水产品的普及推广中,企业应做好用户研究,挖掘用户痛点,把握产品发展方向,同时强化行业规范,共同促进净水行业良性发展。鉴于此,我们发出了调查问卷,从消费者反馈中获得市场最新动向。●近八成消费者认为有必要  79.2%的受访者认为家中的自来水需要再次净化后饮用;13.1%的受访者觉得可以考虑。报告中只提及了自来水用户,其实更多不能使用上自来水的农村地区对于水净化要求更为迫切,除了家用级产品,更多集中净水大型设备可以入驻这些地区以帮助用户改善水质,很高兴的可以看到国内目前已经有企业将眼光放眼乡镇,直接解决偏远用户所面临的饮水难问题。用户需求调查结果●价格关注端分析  根据ZDC数据统计表明,2016年7、8、9月净水设备市场用户价格端关注走势有一定高端化趋势。1000元一下产品关注度从25.1%跌落至24.1%,2001-3000元关注度也有所跌落转向更高价格段。3001-5000元关注度提升至15.2%,5000元以上产品9月份关注已经接近10%,这也和RO反渗透净水器受欢迎有关,再一次证明了技术成本更高的RO产品更有吸引力。净水设备价格段关注度变化●即滤型产品占有率激增  令人叹为观止,即滤型净水器从2010年的市场占比0.2%提升至目前的47.1%,预估到年底就可以占据半壁江山。即滤型产品是针对于储水型产品的一次体验性升级,针对在使用中的净化效率不高、菌群控制难等问题作出的变化,消费者对于体验提升依旧如此的买账,从产品市占率的激增中可以看到,净水器市场未来将是即滤型产品的天下。同时也是由于企业动作频频,明显加大对即滤型产品的投入,驱动了即滤型产品销售,未来前景光明。即滤型机型市场占比  即滤型产品,这是对于用户使用习惯的一次成功的迎合,在报告中我们也可以明显看到市场的良好反应。但是,作为行业人士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一点,就是目前的即滤型产品虽然有出水量快、安装方便、维护便利等优势,但是在水净化能力方面似乎较之前带桶机型有所下,而且噪音、功耗控制方面可能需要控制的更好。品牌榜单:品牌关注度分析 专注更受欢迎  市场的进步肯定离不开企业背后默默的努力,作为净水器产品国外确实要比国内成熟的更早,但是不是国外的产品就一定更好?ZDC根据用户的行为搜索和点击路径进行了品牌榜统计,从品牌榜中我们可以找到不少国有品牌身影,“外来和尚会念经”的观念在净水器领域并不适用。●品牌关注榜前十国产品占八席  从品牌关注度榜单我们看到,美的、沁园、四季沐歌占据着品牌前三甲位置,关注度占比分别为14.5%、10.2%、9.6%,海尔、安吉尔分列4、5位。国外品牌如A·O史密斯虽然进入中国市场较早,但并没有脱颖而出,这与净水产品的特有售后特性有一定关系。售后服务是净水设备产品销售的重要附加价值,售后方面国有品牌在经历数年沉淀之后往往有更贴心表现,加之渠道铺设完善等因素,国有品牌在这里有更好表现我们并不觉得奇怪。品牌关注度占比榜单  前面谈到了关于品牌属性的问题,沁园等专业从事净水设备研发、生产的企业和四季沐歌等有深厚沉淀企业确实更受到消费者爱戴。究其与阿尼也能,目前由于国家还没有针对行业建立相关标准,所以产品好坏往往遵循的是企业标准。在消费者的选购行为中,往往对于品牌的认知大于对于具体产品的认知,在市场中还是具有一定品牌效应特性体现。●获知信息渠道分析  那么,产品和品牌信息是如何进行传递的。ZDC发出问卷调查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与不成熟或者认知度较低的产品线表现一致,大部分消费者都是通过口碑传播进行信息量获取。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在报告中得到呈现,选择在互联网进行查询的用户有60.3%,也有接近48.9%的用户会选择在购买之前去卖场看产品实物,净水设备同样带有着家电类产品消费选择特征。产品信息主要获知渠道结论关键词:RO、即滤、国产  报告呈现最后,我们给出了几大关键词。针对这些关键词我们也会回答一些关于消费者的疑问,以免让报告流于纸面形式,而读者得不到真正的指导。  RO:这是一种反渗透处理技术,经过处理后的水品质接近纯水。消费者可能会关心饮用纯水后,会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这种担心现在还没有必要,目前科学界还没有任何数据指标表现出纯水会对健康造成影响,水中的微量元素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得。RO是最安全的处理技术,如果真的发生水污染事件,那么RO一定是最能确保饮水安全的技术,所以这里我们也建议在考虑净化产品时,首先考虑此技术。  即滤:即滤型机型就是针对于传统机型的一种升级。好处多多,出水量大、安装方便、便于维护等都成为了吸引消费者的亮点。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的是,在净化能力上即滤型产品比桶型机有一定差距,而且因为要保证水压,即滤型产品中会出现瞬时功耗过大、噪音恼人等现象,关于这部分体验需要我们企业进行改善。原有的储水型产品仍然有选购价值,实际使用中体验同样不差,消费者要根据自己需要进行选择,不要盲目信仰。  国产:很高兴的看到,国产品牌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在报告中我们也提到了,由于产品的售后服务特殊性,国产品牌所建立的渠道和售后服务网往往能让消费者更放心。我们这里希望国外品牌在此方面也多多努力,共同开拓中国市场。

苟可得已

空分设备行业市场现状分析报告

《2020-2026年中国空分设备行业市场现状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由博研咨询资深专家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撰写,主要依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相关行业协会、国内外相关报刊杂志的基础信息以及专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报告对我国空分设备行业的市场容量、细分市场、消费需求、竞争对手进行深度调研,进而从产品策略、市场推广策略、渠道策略等方面对空分设备行业进行全面地市场营销规划。报告对于空分设备产品生产企业、经销商、行业管理部门以及拟进入该行业的投资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研究我国空分设备行业发展规律、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有学术和实践的双重意义。正文目录第1章 空分设备产业概述第一节 空分设备产业定义第二节 空分设备产业发展历程第三节 空分设备产业链分析第2章 2020-2026年中国空分设备行业发展环境分析第一节 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一、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二、经济发展主要问题三、未来经济政策分析第二节 中国空分设备行业政策环境分析一、空分设备行业相关政策二、空分设备行业相关标准第三节 中国空分设备行业技术环境分析第3章 2020-2026年我国空分设备行业发展现状分析第一节 我国空分设备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一、空分设备行业品牌发展现状二、空分设备行业市场需求现状三、空分设备市场需求层次分析四、我国空分设备市场走向分析第二节 中国空分设备产品技术分析一、2020-2026年空分设备产品技术变化特点二、2020-2026年空分设备产品市场的新技术三、2020-2026年空分设备产品市场现状分析第三节 中国空分设备行业存在的问题一、空分设备产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二、国内空分设备产品市场的三大瓶颈三、空分设备产品市场遭遇的规模难题第四节 对中国空分设备市场的分析及思考一、空分设备市场特点二、空分设备市场分析三、空分设备市场变化的方向四、中国空分设备行业发展的新思路五、对中国空分设备行业发展的思考第4章 中国空分设备行业供给与需求情况分析第一节 2015-2020年中国空分设备行业总体规模第二节 中国空分设备行业盈利情况分析第三节 中国空分设备行业供给概况一、2015-2020年中国空分设备供给情况分析二、2019年中国空分设备行业供给特点分析三、2020-2026年中国空分设备行业供给预测第四节 中国空分设备行业需求概况一、2015-2020年中国空分设备行业需求情况分析二、2019年中国空分设备行业市场需求特点分析三、2020-2026年中国空分设备市场需求预测第五节 空分设备产业供需平衡状况分析第5章 空分设备行业细分产品市场调研分析第一节 空分设备行业细分产品——**市场调研一、**发展现状二、**发展趋势预测第二节 空分设备行业细分产品——**市场调研第三节 空分设备行业细分产品——**市场调研·············································································第6章 2015-2020年中国空分设备行业重点地区调研分析一、中国空分设备行业重点区域市场结构调研二、**地区空分设备市场调研分析三、**地区空分设备市场调研分析四、**地区空分设备市场调研分析五、**地区空分设备市场调研分析六、**地区空分设备市场调研分析七、**地区空分设备市场调研分析八、**地区空分设备市场调研分析························································第7章 空分设备行业重点企业发展情况分析第一节 空分设备重点企业(一)一、企业概述二、空分设备企业经营情况三、空分设备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第二节 空分设备重点企业(二)第三节 空分设备重点企业(三)第四节 空分设备重点企业(四)第五节 空分设备重点企业(五)第六节 空分设备重点企业(六)第七节 空分设备重点企业(七)第八节 空分设备重点企业(八)·····································································第8章 空分设备行业竞争格局分析第一节 空分设备行业集中度分析一、空分设备市场集中度分析二、空分设备企业集中度分析三、空分设备区域集中度分析第二节 空分设备行业竞争格局分析一、2019年空分设备行业竞争分析二、2019年中外空分设备产品竞争分析三、2015-2020年中国空分设备市场竞争分析四、2020-2026年国内主要空分设备企业动向第9章 中国空分设备产业市场竞争策略建议第一节 中国空分设备市场竞争策略建议一、空分设备市场定位策略建议二、空分设备产品开发策略建议三、空分设备渠道竞争策略建议四、空分设备品牌竞争策略建议五、空分设备价格竞争策略建议六、空分设备客户服务策略建议第二节 中国空分设备产业竞争战略建议一、空分设备 竞争战略选择建议二、空分设备产业升级策略建议三、空分设备产业转移策略建议四、空分设备价值链定位建议第10章 空分设备行业投资情况与发展前景分析第一节 2019年空分设备行业投资情况分析一、2019年空分设备总体投资结构二、2019年空分设备投资规模情况三、2019年空分设备投资增速情况四、2019年空分设备分地区投资分析第二节 空分设备行业投资机会分析一、空分设备投资项目分析二、可以投资的空分设备模式三、2019年空分设备投资机会四、2019年空分设备投资新方向第三节 空分设备行业发展前景分析一、2019年空分设备市场的发展前景二、2019年空分设备市场面临的发展商机第11章 2020-2026年空分设备行业投资风险分析第一节 当前空分设备行业存在的问题第二节 2020-2026年中国空分设备行业投资风险分析一、空分设备市场竞争风险二、空分设备行业原材料压力风险分析三、空分设备技术风险分析四、空分设备行业政策和体制风险五、空分设备行业外资进入现状及对未来市场的威胁第12章 2020-2026年空分设备行业盈利模式与投资策略探讨第一节 国外空分设备行业投资现状及经营模式分析一、境外空分设备行业成长情况调查二、经营模式借鉴三、在华投资新趋势动向第二节 我国空分设备行业商业模式探讨第三节 我国空分设备行业投资国际化发展战略分析一、战略优势分析二、战略机遇分析三、战略规划目标四、战略措施分析第四节 我国空分设备行业投资策略分析第五节 博研咨询:空分设备行业最优投资路径设计一、投资对象二、投资模式三、预期财务状况分析四、风险资本退出方式图表目录图表 2015-2020年我国季度GDP增长率走势分析图 单位:%图表 2015-2020年我国分产业季度GDP增长率走势分析图 单位:%图表 2015-2020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走势分析图 单位:%图表 2015-2020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走势分析图 单位:%图表 2015-2020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走势分析图 单位:%图表 2015-202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走势分析图 单位:亿元,%图表 2015-202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构成走势分析图 单位:%图表 2015-2020年我国CPI、PPI走势分析图 单位:%图表 2015-2020年我国企业商品价格指数走势分析图(去年同期为100)图表 2015-2020年我国月度进出口走势分析图 单位:%图表 2015-2020年我国货币供应量走势分析图 单位:亿元图表 2015-2020年我国存、贷款量走势分析图 单位:亿元 %图表 2015-2020年我国人民币新增贷款量走势分析图 单位:亿元图表 2015-2020年我国汇储备总额走势分析图 单位:亿美元、%图表 2015-2020年我国空分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长情况图表 2015-2020年我国空分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长对比图表 2015-2020年我国空分设备行业盈利能力对比图图表 2020-2026年我国空分设备行业市场规模预测情况图表 2015-2020年我国空分设备行业产值及增长情况图表 2015-2020年我国空分设备行业产值及增长对比图表 2020-2026年我国空分设备行业总产值预测情况图表 2015-2020年中国空分设备市场需求及增长情况图表 2015-2020年中国空分设备行业利润总额及增长情况图表 2019年空分设备行业区域市场分布情况图表 2015-2020年**地区空分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长情况……图表 2015-2020年**地区空分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长对比图表 近5年空分设备重点企业经营情况分析略····································································报告编号:1241502

亚衣

中国半导体设备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第一章:半导体设备行业概述1.半导体设备简介:半导体设备,即在芯片制造和封测流程中应用到的设备,广义上也包括生产半导体原材料所需的机器设备。在整个芯片制造和封测过程中,会经过上千道加工工序,涉及到的设备种类大体有九大类,细分又可以划出百种不同的机台,占比较大市场份额的主要有:光刻机、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离子注入机、测试机、分选机、探针台等。2.半导体设备是半导体行业基石:半导体设备总市值几百亿美元,支撑着全球上万亿的电子软硬件大生态,设备对整个半导体行业有着放大和支撑作用,其确立了整个半导体产业可达到的硬性尺寸标准边际值。因此,半导体设备是半导体制造的基石。3.半导体设备发展驱动因素导体行业持续增长:作为半导体产业的发动机,半导体设备是半导体技术迭代的基石。近年来,半导体行业政策红利不断,随着物联网、可穿戴设备、5G等下游产业的进一步兴起,半导体行业迎来快速发展阶段。2010-2019年,中国集成电路销售额持续以两位数的增速增长,2019年达到7562.3亿元,同比增长15.8%;2020年上半年,销售额为3539亿元,尽管受到疫情的影响,但仍同比增长16.1%。摩尔定律推动行业技术发展:根据摩尔定律演进,每隔18-24个月芯片性能将提升一倍。1971年英特尔发布的第一个处理器4004,就采用10微米工艺生产,仅包含2300多个晶体管。随后,晶体管的制程节点以0.7倍的速度递减,90nm、65nm、45nm、32nm、22nm、16nm、10nm、7nm等等相继被成功研制出来,目前正向5nm、3nm、2nm突破。对半导体设备来说,根据半导体行业内“一代设备,一代工艺,一代产品”的经验,半导体设备要超前半导体产品制造开发新一代产品每更新一代工艺制程,则需更新一代更为先进的制程设备。产业政策有效扶植推进:从政策环境上来看,随着半导体产业不断深化,我国对于半导体设备行业愈加重视。其主要表现在对于整个IC产业链企业的政策优待以及对于半导体设备行业的相关规划与推动。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项目(02专项),其以专项的形式组织了一批国内半导体设备公司进行了一系列重点工艺和技术的攻关,有效促进了我国半导体设备行业的发展,使得我国半导体设备行业涌现出了一批拥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资本给产业带来新机遇:2014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奠定未来集成电路的战略发展方向,同时提出要设立国家产业投资基金的重要举措。同年9月,在工信部和财政部的指导下,国开金融、华芯投资等共同签署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协议》和《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章程》,大基金正式设立(一期)。大基金一期共募得普通股987.2亿元,同时发行优先股400亿元,基金总规模达到1387.2亿元,以IC制造为主。2019年10月22日大基金二期正式成立,总规模高达2041.5亿元,于2020年3月开始进行实质投资,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材料等大基金一期投入相对较少的产业迎来发展机遇。第二章:半导体设备行业发展现状1.全球半导体设备行业发展全球半导体行业周期明显 新一轮上升周期来临:从全球半导体发展情况来看,受宏观经济变化及技术革新影响,半导体行业存在周期性。2017-2019年,全球半导体行业来到了下滑周期。2019年,全球固态存储及智能手机、PC需求增长放缓,全球贸易摩擦升温,导致全球半导体需求市场下滑,全年销售额为4121亿美元,同比下降12.1%。进入2020年,有5G商用化、数据中心、物联网、智慧城市、汽车电子等一系列新技术及市场需求做驱动,将给予半导体行业新的动能。全球半导体设备行业销售额出现下滑:根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呈波动态势,2019年为597.5亿美元,比2018年的645.3亿美元的历史高点下降了7.4%。2020年一季度,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为155.7亿美元,比2019年第四季度减少13%,但与2019年一季度相比,增长了13%。前道设备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在一个新晶圆投资建设中,设备投资一般占70-80%。按工艺流程分类,在新晶圆的设备投资中,晶圆加工的前道设备占据主要的市场份额,约85%;封测设备占据约15%的比重,其中测试设备9%,封装设备6%。全球半导体设备产业主要集中在中国台湾及大陆地区:从地区分布来看,2019年中国台湾是半导体设备的最大市场,销售额增长了68%,达到171.2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比重为28.65%。中国大陆则以134.5亿美元的销售额保持其第二大设备市场的地位,占比为22.51%。排名第三的是韩国,销售额为99.7亿美元,同比下降44%,占比为16.69%。尽管日本,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新设备市场萎缩,但北美设备销售额在2019年跃升了40%,达到81.5亿美元,占比升到13.64%,这是该地区连续第三年增长。日美荷品牌占据全球前十大设备制造商地位:目前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集中度较高,以美国、荷兰、日本为代表的TOP10企业垄断了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90%以上的份额。美国著名设备公司应用材料、泛林半导体、泰瑞达、科天半导体合计占据整个设备市场40%以上份额,而且均处于薄膜、刻蚀、前后道检测三大细分领域的绝对龙头地位。技术领先和近半的市场占有率,任何半导体制造企业都很难完全脱离美国半导体设备供应体系。巨头瓜分细分市场:从半导体设备的各细分行业来看,依旧是被TOP10供应商垄断,应用材料、ASML、东京电子(TEL)头部三家公司合计占比高达60%-90%。其中,应用材料、TEL等企业横跨多细分领域,成为航母级龙头企业。2.中国半导体设备行业发展现状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根据SEMI数据显示,2013-2019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增速波动变化。2019年行业实现市场规模134.5亿美元,同比增长2.6%,增速较2018年有所回落。2020年一季度行业实现规模35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48%,可见我国半导体设备在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事件中受到的影响并不显著。同时,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占全球市场规模的比重一直在增长,2019年中国大陆在全球市场占比实现22.5%,较2018年增长了2.3个百分点。国产化率仍处于较低水平:虽然中国半导体专用设备企业销售规模不断增长,但整体国产率还处于较低的水平,目前中国半导体专用设备仍主要依赖进口。根据中国本土主要晶圆厂设备采购情况的统计数据,目前中国主要本土晶圆厂设备的国产化情况如下图。前道制程设备占主导地位:从产品细分结构来看,半导体设备主要分为前道制造设备以及后道封装测试设备。根据SEMI数据,2018年国内半导体设备主要集中在前道制程设备,其比重为78%,其中以光刻机、刻蚀机和薄膜沉积设备为主。此外,测试设备在半导体设备的占比为10%,封装设备在半导体设备中的比重约为7%。国内企业规模整体偏小:据中国电子专用设备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半导体设备TOP10企业共完成销售收入143.43亿元。2019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制造商销售收入排列首位的是浙江晶盛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其2019年半导体设备销售收入达到28.86亿元,其次为北方华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收入为28.42亿元。但对标全球半导体设备企业的销售收入来看,我国半导体设备行业内企业规模仍处于较低水平,行业设备需求多依赖于国际品牌。资本市场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我国半导体设备行业仍在追赶阶段,多数企业成立时间较短,从融资情况来看,2020年我国半导体设备行业企业的融资轮次多处于A轮以及战略投资。可见行业的融资情况仍处于初级阶段,从行业发展的情况来看,未来行业或将吸收更多的资金。第三章:半导体设备行业细分市场分析1.光刻设备光刻设备简介:光刻工艺是半导体制造中最为重要的工艺步骤之一。光刻的本质是把临时电路结构复制到硅片上,这些结构首先以图形形式制作在掩膜版上;光源透过掩膜版将图形转移到硅片表面的光敏薄膜上。光刻工艺主要流程有涂胶、软烘、对准曝光、显影、坚膜烘焙、刻蚀、去除清洗等一系列步骤。 所涉及到的主要设备有光刻、涂布、曝光显影、量测和清洗设备,其中价值量最大且技术壁垒最高的部分是光刻机。光刻机发展历程分析:光刻机发展至今,已经历了5代产品的迭代。第一二代均为接触接近式光刻机,使用光源分别为436nm的g-line和365nm的i-line;第三代为扫描投影式光刻机,光源改进为248nm的KrF激光,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将最小工艺推进至180-130nm;第四代为浸没步进式投影式光刻机,是最具代表性的光刻机产品,1986年由ASML首先推出,采用193nmArF激光光源;第五代为EUV光刻机,采用极紫外光光源,是未来光刻机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2010年ASML推出第一台EUV光刻机NXE:3100, 目前其是全世界唯一一家能够设计和制造EUV设备的厂商。全球光刻机需求量在300台左右:目前全球光刻机被ASML、Canon和Nikon三家供应商包揽。从行业需求来看,全球每年光刻机产出量300-400台,2019年,全球TOP3企业光刻机合计销售量354台,较2018年下降了3.8%。在2019年的354台光刻机设备中,ASML贡献了229台,占据着超60%的市场份额。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光刻机top3企业销售量实现85台。ArF、i-line光刻机是主流:近年来,市场上销售的光刻机主要为EUV光刻机、ArF lm光刻机、ArF Dry光刻机、KrF光刻机和i-line光刻机。从2019年这五类光刻机的销量情况来看,ArF光刻机销量最高,达122台,其中ArF lm光刻机89台, ArF Dry光刻机33台。在这122台中,ASML贡献了大部分的份额。其次为i-line光刻机,销量为116台。光刻机国产化进行时:从中国市场来看,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SMEE)是我国国内唯一能够做光刻机的企业。上海微电已经量产的光刻机中,性能最好的是SSA600/200工艺,能够达到90nm的制程工艺,而最新的荷兰ASML公司所生产的N+1光刻机是采用最新的制程,能够达到7nm的程度。因此,国内晶圆厂所需要的高端光刻机完全依赖进口,国产化脚步有待加快。此外,从光刻机工作台、涂布显影、去胶/清洗等其他光刻设备来看,我国在研企业还有华卓精科、芯源微、屹唐半导体等。2.刻蚀设备刻蚀设备简介:刻蚀是利用化学或者物理的方法将晶圆表面附着的不必要的材质进行去除的过程。按照刻蚀工艺划分,刻蚀其主要分为干法刻蚀以及湿法刻蚀,干法刻蚀主要利用反应气体与等离子体进行刻蚀,利用等离子体与表面薄膜反应,形成挥发性物质,或者直接轰击薄膜表面市值被腐蚀的工艺。湿法刻蚀工艺主要是将刻蚀材料浸泡在腐蚀液内进行腐蚀,该刻蚀方法会导致材料的横向纵向同时腐蚀,会导致一定的线宽损失。目前来看,干法刻蚀在半导体刻蚀中占据绝对主流低位,市场占比超过90%。全球刻蚀设备市场规模至2025年有望达到155亿美元:近年来,全球刻蚀设备市场快速发展。2013年,全球刻蚀设备市场规模约为40亿美元,随着闪存技术突破,存储市场拉动刻蚀设备需求明显增大,至2019年市场规模突破百亿美元,达到115亿美元。 SEMI预测2025年全球刻蚀设备市场空间达到155亿美元,年复合增速约为12%,市场空间增量主要来自于存储制造对刻蚀设备的需求激增。三大巨头垄断市场:从刻蚀设备主要品牌来看,目前该领域被泛林半导体、TEL、应用材料三家海外巨头所垄断。2019年,三家企业合计占全球刻蚀设备市场90%左右,其中泛林半导体又以50%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工艺升级带动刻蚀机用量提升:根据中微公司披露的高阶制程刻蚀工艺来看,由于光刻机在20nm以下光刻步骤收到光波长度的限制,因此无法直接进行光刻与刻蚀步骤,而是通过多次光刻、刻蚀生产出符合人们要求的更微小的结构。目前普遍采用多重模板工艺原理, 即通过多次沉积、刻蚀等工艺,实现10nm线宽的制程。根据相关数据,14nm制程所需使用的刻蚀步骤达到64次,较28nm提升60%;7nm制程所需刻蚀步骤更是高达140次,较14nm提升118%,工艺升级持续推动刻蚀机用量提升。有望率先完成国产替代:从国内市场来看,刻蚀机尤其是介质刻蚀机,是我国最具优势的半导体设备领域,也是国产替代占比最高的重要半导体设备之一。目前我国主流设备中,去胶设备、刻蚀设备、热处理设备、清洗设备等的国产化率均已经达到20%以上。而这之中市场规模最大的则要数刻蚀设备。我国目前在刻蚀设备商代表公司为中微公司、北方华创以及屹唐半导体。中微与北方作为我国两家设备龙头企业,偏重领域有一定区别。3.薄膜沉积设备薄膜沉积设备简介:薄膜的沉积,是一连串涉及原子的吸附、吸附原子在表面扩散及在适当的位置下聚结,以渐渐形成薄膜并成长的过程。薄膜沉积工艺主要有原子层沉积(ALD)、物理式真空镀膜(PVD)、化学式真空镀膜(CVD)三种工艺。全球薄膜沉积设备市场规模至2025年有望达到340亿美元:根据Maximize Market Research数据统计,全球半导体薄膜沉积市场2017年市场空间约为125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40亿美元,期间以年复合13.33%的速度增长。其中市场将以存储、AMOLED显示屏以及太阳能电站等新兴应用需求的增加为驱动薄膜沉积市场增长的核心动力。CVD设备占据过半市场份额:从半导体薄膜沉积设备主要类型来看,CVD设备占据着57%的薄膜沉积设备市场,领先于其他类型设备;其次是PVD,占比为25%;ALD及其他镀膜设备占据着18%的市场份额。薄膜沉积设备品牌竞争格局分析:从全球市场份额来看,ALD设备龙头TEL和ASM分别占据了31%和29%的市场份额,剩下40%的份额由其他厂商占据;而应用材料则基本垄断了PVD市场,占85%的比重,处于绝对龙头地位;在CVD市场中,应用材料全球占比约30%,连同泛林半导体的21%和TEL的19%,三大厂商占据了全球70%的市场份额。国产薄膜沉积设备取得重大进展:从国内市场看,中国薄膜沉积设备龙头有北方华创和沈阳拓荆。其中,北方华创产品线覆盖CVD、PVD和ALD三类;沈阳拓荆主攻CVD和ALD,目前技术储备均达到28/14nm节点。近年来两家公司分别在技术储备以及客户认证方面取得良好进展。2020年4月7日,北方华创宣布,其THEORISSN302D型12英寸氮化硅沉积设备进入国内集成电路制造龙头企业。该设备的交付,意味着国产立式LPCVD设备在先进集成电路制造领域的应用拓展上实现重大进展。4.清洗设备清洗设备分类——以湿法清洗为主:半导体清洗设备针对不同的工艺需求,对晶圆表面进行无损伤清洗以去除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的颗粒、自然氧化层、金属污染、有机物、牺牲层、抛光残留物等杂质。按照清洗原理来分,清洗工艺可分为干法清洗和湿法清洗。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一般将湿法和干法两种方法结合使用,目前90%以上的清洗步骤以湿法工艺为主。在湿法清洗工艺路线下,目前主流的清洗设备主要包括单片清洗设备、槽式清洗设备、组合式清洗设备和批式旋转喷淋清洗设备等,其中以单片清洗设备为主流。——清洗步骤贯穿全产业链:清洗设备直接影响集成电路的成品率,是贯穿半导体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在单晶硅片制造、光刻、刻蚀、沉积等关键制程及封装工艺中均为必要环节,约占所有芯片制造工序步骤30%以上,且随着节点的推进,清洗工序的数量和重要性会继续提升,清洗设备的需求量也将相应增加。清洗设备发展现状——行业规模波动幅度较大:根据Gartner统计数据,2018年全球半导体清洗设备市场规模为34.17亿美元,2019年和2020年受全球半导体行业景气度下行的影响,有所下降,分别为30.49亿美元和25.39亿美元,预计2021年随着全球半导体行业复苏,全球半导体清洗设备市场将呈逐年增长的趋势,2024 年预计全球半导体清洗设备行业将达到31.93亿美元。——马太效应明显 行业集中度较高:目前,全球半导体清洗设备市场主要由Screen(日本迪恩士)、TEL(日本东京电子)、Lam Research(美国拉姆研究)和SEMES(韩国)和拉姆研究等日美韩企业瓜分。根据Gartner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排名前四的企业合计占据约98%的市场份额,行业马太效应显著,市场高度集中;其中日本厂商迪恩士以市占率45.1%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而国内清洗设备龙头盛美半导体市占率仅为2.3%。——国内生产企业屈指可数:目前,中国大陆能提供半导体清洗设备的企业较少,主要包括盛美股份、北方华创(002371)、芯源微(688037)以及至纯科技(603690)四家公司。此外,据中国国际招标网统计,在芯片和集成电路制造厂商长江存储、华虹无锡、上海华力二期项目共累计累计采购的200多台清洗设备中,按中标数量对供应商排序,依次是DNS、盛美股份、LAM、TEL以及北方华创,所占份额依次是48%、20.5%、20%、6%和1%,盛美股份在国产清洗设备供应商中排名第一。可见,盛美股份是国内半导体清洗设备行业龙头企业,未来其市场发展空间较大,有望打破外企垄断,扩大市场份额。5.封装设备封装设备分类:典型的半导体封装工艺流程为:划片、装片、键合、塑封、去飞边、电镀、打印 、切筋和成型 、外观检查、 成品测试 、包装出货。与封装流程对应的,整个封装设备包括切割减薄设备、划片机、贴片机、固化设备、引线焊接/键合设备、塑封及切筋设备等。发展现状——行业规模占全球比重持续上涨:据SEMI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封装设备市场规模约为42亿美元,另外根据VLSI数据,半导体设备中封装设备约占7%。假设该占比较稳定,结合SEMI最新数据,可估算得到2019全球封测设备市场空间约为41.86亿美元,2020年有望达到42.56亿美元。同时,根据SEMI数据,国内封装设备在半导体设备中的比重同样约为7%,2019年中国大陆半导体封装设备市场规模约为9.4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中国大陆半导体封测设备规模约为10.4 亿美元。从中国在全球的比重来看,2018-2020年我国半导体设备规模占全球比重不断上升,2019年约为22.5%。结合封测设备细分产品结构来看,根据VLSI数据,2018年全球半导体封装设备中的贴片机、划片机/检测设备、引线焊接设备、塑封/切筋成型设备等占比较大,分别约为 30%、28%、23%、18%。——市场仍以国际企业占据:目前,在全球封装设备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包括ASM Pacific、K&S、Shinkawa、Besi等,同时,我国半导体封装设备市场同样被这些国际企业占据,且国产化程度很低。6.测试设备设备分类——测试机比重居于首位:测试设备贯穿于集成电路生产制造流程(包括IC设计、制造以及封测)。晶圆在封装前和封装过程中需进行多次多种测试,如封装前的晶圆测试(WAT测试)、在封测过程中需进行CP测试、封装完成后需进行FT测试等,所涉及设备包括探针台、测试机、分选机等。——测试机比重居于首位:从产品的细分结构来看,根据SEMI数据,2018年我国半导体测试设备中测试机的占比达到63.1%,居于首位;其次分选机和探针台分别占比17.4%和15.2%。值得注意的是,在测试机的细分产品中,存储测试机和SOC测试机占据主要份额,其占比分别达到43.8%和23.5%。——行业规模保持增长:根据SEMI数据,国内测试设备在半导体设备行业的的比重约为10%,据此进行测算得到,2019年中国大陆半导体测试设备市场规模约为13.11亿美元,并预计到2020年中国大陆半导体测试设备规模约为15亿美元。同时从全球角度来看,据Gartner数据,2016-2018年全球半导体测试设备的市场规模呈逐年增长态势,2018年行业规模为56.33亿美元,前瞻根据市场增速进行估算,2019年全球半导体测试设备规模约为65亿美元。——全球企业集中度较高:从企业竞争格局来看,目前全球半导体测试设备产业主要呈现美商Teradyne、日商Advantest、TEL等国际企业垄断的局面;而中国集成电路测试设备市场份额同样被国外企业瓜分,本土企业虽然与国际龙头相比在规模和技术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但是近几年进步较大,市场份额逐步提升,相继涌现出华峰测控、长川科技等企业。第四章:半导体设备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半导体设备行业发展痛点:融资环境仍不成熟,高端技术和人才的缺乏,国产核心零部件配套能力薄弱,国外出口限制。半导体设备行业发展趋势:设备将向高精度化与高集成化方向发展,各类技术等级设备并存发展,国产化进程加快。半导体设备行业发展前景:随着国际产能不断向我国大陆地区转移,英特尔(Intel)、三星(Samsung)等国际大厂陆续在我国大陆地区投资建厂,同时在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引导下,我国大陆集成电路生产线建设热情高涨,我国大陆地区对半导体设备的需求巨大。结合全球半导体设备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以及下游需求旺盛的多重作用,未来几年,我国半导体设备行业仍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2020-2025年,我国半导体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将保持在15%左右的复合增长率稳步提升,到2025年,全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298亿美元。报告节选:(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古之人乎

通信设备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第一章 行业概况1.1 通信设备行业概况通信设备,英文简称ICD,全称Instrial Communication Device。本栏目将全面介绍适用于工控环境的有线通讯设备和无线通讯设备。有线通讯设备主要介绍解决工业现场的串口通讯、专业总线型的通讯、工业以太网的通讯以及各种通讯协议之间的转换设备。无线通讯设备主要是无线AP、无线网桥、无线网卡、无线避雷器、天线等设备。图 通信设备产业链1.2 通信设备市场需求通信运营商固定资产投资是驱动通信设备市场需求增长的根本性因素。图 决定市场需求的关键因素1.3 通信设备内容通信设备主要由三个专业领域构成:核心网设备、网络覆盖设备和终端用户设备。图 通信设备领域内容1.4 通信设备行业所属的生命周期由于通信行业发展速度非常快,近几十年来每一代通信服务的生命周期也就几年的时间,当前处于4G时代较为成熟的时期,而5G尚处在导入期,对应的通信设备总体而言也是处于4G的成熟期,而处于5G的导入期。图 通信设备所属生命周期通信行业的发展离不开通信设备商的支持,同时通信设备商的脱颖而出也需把握通信行业发展的时代机遇,现代通信行业与设备商们早已是互相扶持,互相促进。电报、电话等现代通信工具的发明掀起了通信革命,AT&T作为电话技术发明者,成立贝尔实验室催生了诸多信息技术划时代发明为现代通信技术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爱立信抓住电话网络发展机遇,以燎原之势迅速扩张。诺基亚积极把握新兴产业,从木浆厂破茧成蝶转型为通信设备商。西门子从最初的电报公司经百年发展演变为通信设备主要供应商之一。摩托罗拉在二战中抓住电信技术战时需求迅速崛起。世界上首部程控电话交换机的出现推动电信进入了电子自动化时代,20世纪60年代互联网的发展进而引爆了信息革命。思科迎合互联网浪潮因势利导推出可商用的兼容多重网络协议交换机,开启了联网时代。进入21世纪以来,云计算、电商和电子支付等应用兴起,催生了新兴设备商的诞生。Juniper从做核心路由器起家,逐步发展成为云计算、IDC和SDN的弄潮儿。Arista顺“云计算”势而为,以软硬件一体的优势聚焦高速IDC需求而迅速崛起。发展程控交换机起家的华为也敏锐察觉互联网带来的数通机遇而早早开始布局。第二章 商业模式和技术发展2.1 产业链价值链商业模式2.1.1 通信设备产业链通信设备的上游一般是芯片等设备所需原材料和元件的供应,这一块一直都是高技术集成的行业,技术含量之高,全球的垄断程度都是非常强的;下游则一般是通信运营商以及一些特殊的行业用户,比如军队、政府等,相对来说下游市场竞争更充分,但仍旧是一个偏向垄断的行业。从整个通信产业链而言,市场上的参与者本来就非常有限,由于其服务对象太过广泛,中小企业在产业链条上的生存能力本身就有限,纵观全球,产业链上的企业几乎清一色都是非常庞大的角色,可以说这个产业链条上就几乎不存在小企业,除了一些特定的纯技术方案提供者。图 通信设备产业链条1) 通信设备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本行业上游行业主要为芯片、PCB、光器件等产品及方案供应行业,其中芯片为核心元件;行业下游产业代表了主要应用市场的需求,行业下游主要客户为通信设备提供商、电信运营商及企业级用户。本行业企业一般直接向上游企业进行采购,与下游行业企业采用的业务模式主要是ODM、EMS、JDM 模式。由于通信网络互联互通的特性,行业产品与芯片、宽带接入网络中的其他系统设备需软硬件兼容、协议一致、数据互通,因此,产业链上下游行业的企业一般需要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实现产品与系统的高度一致性。行业与上下游行业存在很强的关联性。2) 上下游行业发展状况对本行业的影响i 上游行业发展状况及其对本行业的影响上游企业主要为电子元器件生产商,目前除了主芯片主要由国外进口之外,其他原材料基本实现了国内采购,货源充足且处于充分竞争状态。核心元件芯片的主要生产厂商包括美国高通公司、博通(Broadcom Limited)、英特尔(Intel Corporation)、美满(Marvell Technology Group)及台系企业等,上游芯片行业的竞争以及不断加快的芯片国产化趋势有利于本行业生产商等芯片采购方降低生产成本。目前,同样功能的芯片普遍有多种差异化的芯片方案供企业选择,差异化的芯片产品为本行业企业提供了便利,同时行业内具备较强软件研发能力的企业可取得更高附加值。ii 下游行业发展状况及其对本行业的影响随着最终消费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下游行业向本行业的采购规模逐年提高,使得本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培育了部分具备一定研发实力的企业。同时,下游行业的通信设备提供商更加专注于品牌塑造、市场渠道建设、行业标准的制定以及软件与应用的开发,与本行业厂商的合作模式也逐渐向ODM、JDM 模式转变,这对家庭、企业及工业应用类ICT 终端厂商的研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终端厂商也可通过对市场需求的准确判断并设计合理的方案来赢得市场,由此向提供更高附加值的服务转变。此外,随着电信运营商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下游行业的通信设备提供商更加关注利润情况,基于产业链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应运而生,下游行业的通信设备提供商通过直接参与家庭、企业及工业应用类ICT 终端生产厂商的研发、生产制造全过程,从而有效把控成本,与下游企业的互动加深,这也进一步促进本行业生产厂商不断提升运营及生产管理水平。产业结构网络通信设备方面。网络通信设备按应用领域划分为消费者网络设备,,企业网络设备、数通网络设备和电信网络设备。消费者网络设备主要针对家庭及个人消费市场;企业网络设备主要针对非运营商的各种行业应用市场,包括政府、金融、电力、医疗、教育、非制造业等市场;数通网络设备主要针对数据中心市场,用于实现数据中心内部及数据中心间的互联传输;电信网络设备主要针对电信运营商市场,用于搭建核心骨干网。光通信设备方面。光通信设备包括光纤光缆、光器件、光通信整机设备三大块。我国光纤光缆和光通信整机设备行业发展较为成熟,市场集中度较高,竞争格局较为稳定,龙头企业自主研发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带动行业进人壁垒不断提高,市场份额进一步向大型企业集中。在光器件领域,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光器件生产国,但在高端芯片、核心器件方面技术实力不足,仍然高度依赖进口。图 光通信产业链2.1.2 电信运营业电信运营商供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互联网接入的通信服务公司 。中国五大电信运营商分别是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中信网络。并且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是全球第一大的移动运营商。图 4G网络建设产业链图 国内电业务分类图 电信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趋势2.1.3 通信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部件)属于通信产业的上游行业,下游为政府与公共安全部门、公用事业、工商业以及个人用户等。信息通信业是我国现阶段最具成长性的关键基础产业,具有对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作用,通信设备制造业则是通信业的重要基础,对通信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通信设备中的各种制成品零部件的生产就是制造。通讯设备包括无线产品、网络产品、终端产品三大产品系列,但在通信设备制造工地,把主要部件组装成线路、网络设备等组装活动,均列为通讯设备制造活动,从事这个活动的行业就是通信设备制造行业。图 通信设备制造业主要产品累计产品增长趋势通信设备制造业主要以通信终端设备制造为主,且占比较为稳定,长年以来,通信终端设备制造业收入占整个通信设备制造业的60%以上,2020年占比约为64%,通信系统设备制造业占比36%。图 通信设备制造业出口价格指数图 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2.1.2 商业模式ICT 终端设备市场的主要客户为电信运营商及企业级客户,其中运营商的供货方主要为华为、阿尔卡特朗讯(现诺基亚)、上海贝尔、烽火通信、中兴通讯等全球大型通信设备提供商。全球大型设备提供商一般不从事ICT 终端的生产制造,通常采用EMS、OEM、ODM、JDM 等模式与上游ICT 终端制造企业进行合作。EMS:又称为ECM(Electronics Contract Manufacturing),指为电子产品品牌拥有者提供制造、采购、部分设计以及物流等一系列服务。典型的EMS 企业强调生产质量、效率、成本和交付。其具体模式通常可分为两种:纯代工模式,企业仅关注制造过程,品牌商直接供料,并提供专用设备;代工带料模式,企业除了为品牌商提供制造服务,还同时提供全部或部分物料的采购服务。OEM:可简称为“代工生产”或“贴牌生产”,这种经营模式在国际上已运作多年。客户为加大其资源在创新方面的配置,减少在固定资产方面的投入,不直接进行生产,而通过让别的企业代为生产的方式来完成产品生产。客户只需支付材料成本费和加工费,而不必承担设备折旧和自建工厂负担,并可随时根据市场变化按需下单。其特点与EMS 模式相近。ODM:可为客户提供从产品研发、设计制造到后期维护的全部服务,客户只需向ODM 服务商提出产品的功能、性能甚至只需提供产品的构思,ODM 服务商就可以将产品从设想变为现实。典型的ODM 企业强调产品研发实力和对市场关注的敏锐度,实际操作中其具体模式通常包括两种不同方式:企业自己把握市场动向和技术发展趋势,独立完成产品推销给品牌商;根据品牌商的特殊需求定制设计产品。JDM:制造商与品牌企业的合作关系更为密切。ODM 是制造商研发了多款产品,让品牌企业来挑选;JDM,则是制造商和品牌企业共同协商确定产品方案,利用各自优势,共同研发,然后由制造商制造,品牌企业销售。JDM 模式下,合作双方紧密融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目标明确,效率更高。只有制造商在技术上达到一定水平,合作信任度更高之后,品牌企业才会采用JDM 合作形式。JDM 模式下的制造企业必须能够兼具ODM 和EMS 的优势,既要注重制造过程中的生产质量、效率、成本和交付,还要具有ODM 的强大研发能力,同时需要在研发和制造的各个重要流程中与客户形成良好互动,形成文化对接、管理系统对接、流程对接等。图 经营模式对比2.2 技术发展图 全球PCT专利对比1) 从中美关系看通信行业的格局变化。中美贸易摩擦及“五眼联盟”可能导致全球通信业格局生变。而随着美韩市场5G率先投入,爱立信、诺基亚等有望先受益。但由于全球运营商经营面临压力,个别国家禁购中国设备事宜仍有转机。同时,自主可控更加紧迫,给北斗导航、天通通信、网络安全带来机会。2) 从5G技术变革看供应链格局变化。MIMO带来基站天线、射频、PCB变革;高频推动PA技术发生改变,材料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LDMOS)向碳化硅衬底外延氮化镓(GaN-on-SiC)转变。技术革新既影响量价,也有望带来供应链变局。图 5G通信产业链3) 从ICT融合看网络重塑以及云计算。5G速率提升及网络架构调整,给光模块、时间同步带来新需求,也使ICT融合加速,让NFV/SDN、边缘计算走向商用,模式将变。IT投资占通信网络投资的比例有望大幅提升,柔性网络也将激发新商业模式。4) 从典型应用看5G网络的长期价值。5G改变社会,建网增加capex,2 019年起,5G试商用/商用,有望逐步验证云AR/VR、网联无人机、智能驾驶等应用,数据也将爆发,推动云计算。图 未来网络生态服务表 中国上市公司专利排行榜2.3 政策监管1) 通信设备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工信部主要负责工业和信息化产业的监督管理。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英文缩写:CSIA)是唯一代表中国软件产业界并具有全国性一级社团法人资格的行业组织。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英文缩写:CVIA)协会是经国家民政部批准的具有社团法人资格的全国性行业组织。中国通信工业协会(英文缩写:CCIA),由国内从事通信设备和系统及相关的配套设备、专用零部件的研究、生产、开发单位自愿联合组成的非营利的全国性社会团体。中国通信企业协会(英文缩写:CACE)2001年5月经信息产业部、民政部批准更名为中国通信企业协会(简称中国通信企协)。2) 行业管理体制2017年1月,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印发信息产业发展指南的通知》,提出要加快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安全可控的现代信息产业体系,为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打下坚实基础。2017年1月,工信部发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培育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收入百亿级企业达20家以上,产生5家到8家收入千亿元级企业,产业收入超千亿元的城市20个以上;强调要深入推进应用创和融合发展,加速软件与各行业领域的融合应用,发展关键应用软件、行业解决方案和集成应用平台,强化应用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服务型制造水平,培育扩大信息消费,强化对重大战略的支撑服务。第三章 行业估值、定价机制和全球龙头企业3.1 行业综合财务分析和估值方法图 综合财务分析图 行业估值及历史比较通信设备行业估值方法可以选择市盈率估值法、PEG估值法、市净率估值法、市现率、P/S市销率估值法、EV/Sales市售率估值法、RNAV重估净资产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DDM估值法、DCF现金流折现估值法、NAV净资产价值估值法等。表 境外通信设备公司估值对比表 中国上市通信设备公司估值对比3.2 行业发展和驱动机制及风险管理3.2.1 行业发展和驱动因子近年来,中国通信行业投资规模不断增加,加速推进行业的发展和网络通信的全国化布局。通信设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快速。主要是中国通信运营商积极布局5G建设,为通信设备制造提供了更为广泛且新形势下的研发需求。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是中国通信行业发展的重要领域,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促进其对上游通信设备制造行业的需求不断增加。2010-2019年我国通信设备制造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呈上升趋势,增速平稳变动,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5%。2019年我国通信设备制造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到4350亿元,较上年同比减少4.17%。图 华为的全产业链通信设备制造行业技术特点指出,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是我国通信行业发展的重要领域,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促进其对上游通信设备制造行业的需求不断增加。2010-2019年我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产量不断增加,产量爆发增,2019年该设备产量明显回落至27233.4万信道。各类通信设备及产品主要应用于光通信网络和无线通信网络,这决定了其生产制造技术必须与通信技术的发展相一致。通信设备制造行业分析指出,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一方面使本行业产品有了持续不断的升级需求;另一方面,也要求行业内企业必须及时掌握技术的新进展,适应客户需求的变化,加大研发与资金投入,推出新产品,保持在市场竞争中的领先地位。1) 核心网设备。以交换机为代表,核心网设备承担通信网络的数据交换和业务控制功能。在核心网设备方面,华为技术、中兴通讯等国内企业显示出了较强的竞争能力。2) 接入网设备。通信设备制造行业技术特点指出,接入网所使用的传输媒体有多种,主要为光纤接入、铜线(普通电话线)接入、光纤同轴电缆(有线电视电缆)混合接入、无线接入和以太网接入方式等。我国当前主流的接入方式为光纤接入和无线接入两类。3) 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是指在移动通信、无线互联网、无线电、移动电视、卫星通信等领域的信道两端,用于收发信号的通信设备,在固定通信网络中主要包括宽带网络终端、xDSL接入终端、IPTV机顶盒等,在移动通信网络中主要涵盖:手机、平板电脑等。驱动因素1) 通信设备制造业(部件)属于通信产业的上游行业,下游为政府与公共安全部门、公用事业、工商业以及个人用户等。信息通信业是我国现阶段十分具成长性的关键基础产业,具有对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作用,通信设备制造业则是通信业的重要基础,对通信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 2020年3月,工信部颁发《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指出加快5G网络建设部署,包括加快5G网络建设进度、加大基站站址资源支持、加强电力和频率保障以及推进网络共享和异网漫游。 3) 通信系统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对整个社会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都具有重大作用。通信系统设备占整个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收入占比也将进一步提高。4) 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安全、物联网等领域的发展,通信系统设备市场需求得到拓展。未来随着5G规模建网扩大,数据中心规模建设持续拉动,通信系统设备行业前景充满机会和希望,通信系统设备规模将加速增长。3.2.2 行业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1) 国别风险国际经济及政治形势纷繁复杂,通信设备公司业务及分支机构运营覆盖多个国家和地区,业务开展所在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法规、政治社会环境等各不相同,包括法律合规、税务、汇率、政局(如战争、内乱等)等各方面的风险都将继续存在,可能对行业的经营产生影响。2) 知识产权风险通信行业一直着力于产品技术的研发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管理。尽最大可能在产品及服务上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申请专利权利或著作权等多种形式的知识产权保护。然而,即使通信设备公司已采取并实行了十分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仍不能完全避免与其他专利许可公司以及运营商之间产生知识产权纠纷。3) 汇率风险国内通讯公司合并报表的列报货币是人民币,国内通讯公司汇率风险主要来自以非人民币结算之销售、采购以及融资产生的外币敞口及其汇率波动,可能对国内通讯公司经营产生的影响。国内通讯公司持续强化基于业务全流程的外汇风险管理,通过商务策略引导、内部结算管理、融资结构设计与外汇衍生品保值等举措,降低汇率风险;国内通讯公司亦加强汇管国家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尝试推进海外项目的人民币计价及结算,以期长远降低汇率风险。4) 利率风险国内通讯公司的利率风险主要来自于有息负债,本外币的利率波动将使国内通讯公司所承担的利息支出总额发生变动,进而影响国内通讯公司的盈利能力。国内通讯公司主要运用有息负债总量控制及结构化管理来降低利率风险:有息负债总量控制主要是通过提高国内通讯公司现金周转效率、增加国内通讯公司自由现金流量来实现;有息负债的结构化管理主要是结合市场环境变化趋势,不断拓展全球低成本多样化融资渠道,通过境内外、本外币、长短期、固定或浮动利率的债务结构组合,辅之以利率掉期等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利率风险的综合控制。5) 客户信用风险国内通讯公司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通信解决方案,由于国内通讯公司业务开展迅速,客户群体庞大,各类客户的资信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的资信状况对国内通讯公司的业务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国内通讯公司主要通过客户资信调查、客户资信评级与授信、客户信用额度管理及风险总量控制、对付款记录不良客户实施信用管控等内部信用管理措施识别和管理信用风险,及通过购买信用保险、采用合适的融资工具转移信用风险。3.3 竞争分析3.3.1 行业竞争格局通信设备制造行业属于充分竞争的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由于客户主要为通信运营商及主设备商,客户行业垄断地位较强。通信运营商在集采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对行业内提供通信设备的企业资质遴选较为严格,目前行业内已经形成了多家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产品供应商。该类供应商大多发展起步早、技术水平较同行业领先,能够为运营商提供全方位综合性、一体化解决方案,按照客户的需求进行产品方案设计、方案比选、方案实施等各种配套服务能力,因此市场竞争能力比较强。其它单一产品供应商,或者从事 OEM 的设备加工厂商,相对规模较小,能够提供的产品和技术支持能力相对有限,能力较弱。目前在国内通信网络终端及接入应用设备细分市场中,主要有华为技术、中兴通讯、上海贝尔、烽火通信在内的多家企业。伴随运营商对产品质量、标准、价格等各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集采规则的不断变化,行业整合趋势越来越明显。由于未来市场增长空间较大,不排除上下游其他企业参与到市场竞争的可能。华为电信设备市场竞争力强大,在全球电信设备市场中持续位居第一位;受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增长影响,在全球RAN市场范围内,华为蝉联第一位。但是未来仍然受到爱立信等公司的竞争,爱立信位居2021年5G网络基础设施通信运营商榜首。3.3.2 美国政府施压2020年12月18日,美国商务部网站公告称将中芯国际纳入实体清单,美国出口商向中芯国际出售产品需申请许可证,从而限制中芯国际获得某些美国技术的能力。本次制裁重点针对10nm及以下先进制程,10nm以上较成熟制程需要观察后续的许可证申请情况。美国从多个领域向中国及中国科技企业发起进攻,打压华为、TikTok;禁止将美国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给中国企业;对于一些在中国制造的商品加征关税。国产替代和自主可控已经成为不可逆趋势,中美科技领域竞争将继续加剧。表 4G各细分领域海外市场竞争分析3.3.3 中国通信设备行业与国际企业比较1) 产业关键技术能力缺失核心部件的国产化、自有化低,已成为制约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进一步做强做优、甚至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我国整机制造快速发展,带动了上游技术不断提升,但在芯片、功放、高速光器件、服务器CPU、操作系统等关键领域仍与国外有较大差距。2) 部分国企仍显活力不足国内部分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在管控模式、创新机制、内部激励等方面仍有很大差距。一些企业管控上,多以集权式为主,前端市场部门有责无权,后方决策周期长、资源调配慢,无法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变化。创新上,部分企业经营考核易于强化短期行为,对创新缺乏客观的评价和引导,企业更多会选择跟随式的发展策略,无法实现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激励上,部分企业收入分配制度相对传统,激励方式单一、激励力度偏小,缺乏中长期激励机制,无法有效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4 中国企业重要参与者中国主要企业有传音控股[688036.SH]、中兴通讯[000063.SZ]、闻泰科技[600745.SH]、亿联网络[300628.SZ]、中天科技[600522.SH]、亨通光电[600487.SH]、恒玄科技[688608.SH]、七一二[603712.SH]、信维通信[300136.SZ]、海格通信[002465.SZ]、小米集团-W[1810.HK]、比亚迪电子[0285.HK]、中兴通讯[0763.HK]、VTECH HOLDINGS[0303.HK]、长飞光纤光缆[6869.HK]、京信通信[2342.HK]、南京熊猫电子股份[0553.HK]、酷派集团[2369.HK]、GBA集团[0261.HK]、俊知集团[1300.HK]以及未上市公司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等。图 A股及港股上市公司表 2019通信设备技术服务供应商10强1) 华为(HUAWEI):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致力于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让无处不在的联接,成为人人平等的权利;为世界提供最强算力,让云无处不在,让智能无所不及;所有的行业和组织,因强大的数字平台而变得敏捷、高效、生机勃勃;通过AI重新定义体验,让消费者在家居、办公、出行等全场景获得极致的个性化体验。华为是一家100%由员工持有的民营企业,目前华为约有19.4万员工,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30多亿人口。2) 传音控股[688036.SH] :公司是一家以手机为核心的智能终端的设计、研发、生产及品牌运营的高新技术企业,业务集中在非洲、南亚、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国家。同时实施多元化战略,开发了数码配件、家用电器以及移动互联网服务。主要产品为TECNO、itel和Infinix三大品牌手机,另创立数码配件品牌Oraimo,家用电器品牌Syinix及售后服务品牌Carlcare,自主研发HIOS、itelOS、和XOS等智能终端操作系统。针对特定市场需求,完成了切合当地市场的研发成果,包括黑人肤色摄像技术、防汗液USB端口等。2018年手机出货量全球市场占有率7.04%,排名第四;非洲市占率48.71%,排名第一;印度市占率6.72%,排名第四。3) 中兴通讯[0763.HK]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综合性通信制造业上市公司,是近年全球增长快速的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拥有通信业界完整的、端到端的产品线和融合解决方案,通过全系列的无线、有线、业务、终端产品和专业通信服务,灵活满足全球不同运营商和企业网客户的差异化需求以及快速创新的追求。公司通过为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信运营商和企业网客户提供创新技术与产品解决方案,让全世界用户享有语音、数据、多媒体、无线宽带等全方位沟通。公司坚持以持续技术创新为客户不断创造价值。4) 中兵通信[837567.OC] :公司是专业生产军用通信产品的大型电子工业企业,公司始终致力于军用通信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方向为无线电通信设备。无线电依靠通信短波来传播,根据波长分为中长波通信设备、短波通信设备、超短波通信设备,以及卫星通信设备。公司目前的主要产品是超短波通信设备和卫星通信设备。3.5 全球重要竞争者全球非中国主要企业有思科(CISCO SYSTEMS)[CSCO.O]、高通公司(QUALCOMM)[QCOM.O]、SNAP[SNAP.N]、爱立信[ERIC.O]、L3HARRIS TECHNOLOGIES[LHX.N]、PALO ALTO NETWORKS[PANW.N]、摩托罗拉解决方案[MSI.N]、诺基亚[NOK.N]、ARISTA网络[ANET.N]、UBIQUITI[UI.N]、ADVA OPTICAL NETWORKING[ADV.DF]、GIGASET[GGS.DF]、CEOTRONICS[CEK.DF]、UET UNITED ELECTRONIC TECHNOLOGY[CFC.DF]、LITE ACCESS[LA7.DF]、EUROMICRON[EUCA.DF]、VANTAGE TOWERS[VTWR.DF]、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0O87.L]、思博伦通信[SPT.L]、BATM ADVANCED COMMUNICATIONS[BVC.L]、泰利特通信[TCM.L]、AMINO TECHNOLOGIES[AMO.L]、MTI WIRELESS EDGE[MWE.L]、SRT MARINE SYSTEMS[SRT.L]、FILTRONIC[FTC.L]等。图 国外上市企业1) 思科[0R0K.L] 思科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该公司从事设计,制造和销售基于与通信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网络产品和服务的互联网协议。其客户包括各种规模的企业,公共机构,电信公司,其他服务供应商和个人。2) GIGASET[GGS.DF]: Gigaset是一家在通信技术领域积极开展国际业务的公司。该公司是欧洲DECT手机市场的领导者,在约50个国家拥有约900名员工和销售活动,在国际上排名靠前。除了模拟和基于IP的DECT手机外,业务活动还包括基于Android、基于云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的广泛智能手机产品组合,专注于老年人的安全、舒适和支持,以及中小企业和企业领域的业务电话解决方案。3) 思博伦通信[SPT.L]: Spirent Communications plc服务提供商网络,数据中心,企业信息技术(IT),移动通信,联网车辆或物联网能够进行通信和协作。公司的细分市场包括Networks无线与应用服务定位和服务保证。网络与应用程序部门开发了用于各种网络和应用程序的功能,性能和安全性测试的解决方案,可以在商业发布之前模拟实验室中的实际情况。无线与服务定位部门提供功能和性能测试系统,使客户能够开发智能手机和其他无线连接的设备,以及用于军事,研究和其他高精度应用的定位,导航和计时系统。服务保证部分提供的解决方案使服务提供商能够启用新服务,以及诊断网络和客户问题并对其进行故障排除。4) 诺基亚[NOK.N]::诺基亚公司(Nokia Corporation)是一家总部位于芬兰埃斯波 ,主要从事移动通信设备生产和相关服务的跨国公司。诺基亚成立于1865年,以伐木、造纸为主业,后发展成为一家手机制造商,以通信基础业务和先进技术研发及授权为主。我们创造的技术,帮助世界共同行动。作为关键网络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我们致力于移动、固定和云网络的创新和技术领导。我们以知识产权和长期研究创造价值,由屡获殊荣的诺基亚贝尔实验室领导。秉承诚信和安全的最高标准,我们帮助建立一个更具生产力、可持续性和包容性的世界所需的能力。第四章 未来展望通信设备行业未来将会有以下四种发展趋势:1. 产业创新将推动信息通信业纵向耦合、横向融合发展步入新阶段电信领域一直以来都是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技术变革与应用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移动互联网出现以后,产业升级的速度明显有所加快,与PC操作系统和芯片升级的速度相比,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和芯片的更新速度达到0.5-1年,速度加倍。云操作系统商用化逐渐成熟,正引发IDC新一轮的技术升级换代;物联网进入实质发展阶段,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大数据从概念炒作进入探讨发展期,驱动数据产业链萌动成型,围绕互联网应用开发的创新也层出不穷,满足用户多方面的信息需求。2. 转型升级、生态竞合成为信息通信业持续增长的前提和基础借助OTT企业在业务创新、用户体验和盈利模式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构建共生共长的产业生态环境,实现转型发展将成为基础运营商的重要战略选择。3. 物联网商用在即,平台是核心,长期制约物联网发展的因素正逐步得到解决,当前处于大规模爆发增长的前夜。4. 云计算步入技术贡献业绩的高增期,细分龙头强者恒强我国云计算市场在数据中心(IDC)需求激增推动下,IaaS层率先启动,预计未来三年复合增速28%。第三方IDC公司相比运营商和互联网商具有IDC资源和服务体系两大核心优势,向IaaS转型成本最低。在A股上市的13家中,看好IDC布局处于一线城市、机柜规模大、具有增值服务盈利模式、向IaaS转型标的。5. 5G商用和6G研发工作同步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在5G商用开始的同时,中国6G技术研发也开始“探路”。科技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北京组织召开6G技术研发工作启动会,宣布成立国家6G技术研发推进工作组和总体专家组,标志着我国6G技术研发工作正式启动。CoverPhoto by Ildefonso Polo on Unsplash

造人

2019年Q1中国基础网络硬件市场研究报告

2019年智能化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词,将AI技术与交换机、路由器等基础网络设备相融合正成为新的趋势。而随着网络变得越来越复杂,网络必须改变,回到简单易用,回到高效便捷。那么如何让业务体验更加流畅、让管理策略更加简化,关注什么样的网络设备就成为各行业单位的关注重点。对此,中关村在线基于2019年第一季度(Q1)的ZDC数据整理出《2019年Q1中国基础网络硬件市场研究报告》,致力于帮助企业快速了解掌握国内基础网络设备的市场变化与走势。本报告将从交换机与路由器两条产品线的市场品牌结构、主流厂商品牌走势、主流产品结构、价格结构、端口速率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分析与预测。本报告要点◆2019年第一季度,在5G移动网络热点带动下,“宏站+小站”组网覆盖的模式更为明显,小型基站设备纷纷亮相,并且在后4G时期,小基站将会成为室分和网优的主流技术。◆伴随物联网设备的大量普及,推动融合路由、交换、安全等业务的融合网关,以及集成路由和终端数据采集功能的物联网关开始兴起,助力企业投身万物互联。◆在Wi-Fi6无线标准的推动下,WLAN产品加速演进,甚至催生出新一代商用多速率交换机(支持100M、1G、2.5G、5G、10G等不同传输速率端口)的出现。◆大型企业数据中心则基于25GE、40GE、100GE等更高速率端口级别的网络设备进行部署,成为满足云端海量数据流需求的网络硬件支撑。基础网络设备继续向云化迁移、背板带宽升级、功能拓展等方向演进。◆千兆端口已成中小企业网络的主流标配,而且开始从千兆逐步向万兆端口级别产品过渡。不过,对中小企业市场采购,设备的性价比始终是选择的关键因素。◆面对日益激烈的网络硬件市场竞争,主流网络厂商的关注度受到大幅挤压。所幸在深厚的技术积累优势下,市场对于主流品牌型号的关注比例仍然较高。 一、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基础网络市场概述·新一轮基础设备更新潮随着WLAN产品快速向Wi-Fi6级别过渡,让交换机等企业基础网络设备必须拥有更高级别(至少1G以上)的传输端口来应对,因此,催生出可支持100M、1G、2.5G、5G、10G等不同传输速率端口的新一代商用多速率交换机。此外,支持高密度、大容量以及融合多功能的网络产品也受到部分行业客户的青睐。·端口速率提升为了确保企业业务的灵活、提升基础网络架构的敏捷性,以及服务水平的完备性,承载关键工作负荷的需要,网络设备的端口速率进一步提升。·SDN/NFV技术持续深化伴随越来越多的企业着手网络升级改造,开源的、软件定义的网络技术成为业界共识,而通过SDN/NFV技术所倡导的网络开放性,可以为网络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可靠性以及成本优化等各方面,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二、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基础网络品牌结构分析 1、第一季度品牌结构·华为持续领跑,思科回归品牌前三据ZDC统计数据显示,主流交换机品牌仍在第一季度收获较大关注,占比互有升降。其中思科、新华三得益于完备的产品序列、不断提升交换机的智能自动化水平,关注增幅较大。不过这并没影响华为在交换机领域的强劲势头,进入2019年后华为借助5G移动网络建设热潮,其品牌热度依旧在第一位领跑。2019年Q1中国交换机市场品牌关注比例分布在路由器市场上,华为也占据第一位,这与其不断在产品中融入AI概念和技术不无关系,比如其面向AI时代推出AI Fabric智能无损数据中心网络解决方案等等。而鉴于全球路由器市场的季节性收缩影响,其他品牌的关注比例则有所下降。2019年Q1中国路由器市场品牌关注比例分布2、TOP10品牌变动对比·交换机主流品牌Q1竞争激烈根据ZDC数据显示,在2019年第一季度,以交换机、路由器为代表的网络硬件设备市场竞争激烈。在交换机市场上,华为、H3C两大主流品牌仍占据高位,与其他品牌拉开一定距离,不过走势有些许波动。而其他品牌关注度则较为平缓,波动不大。2019年Q1中国交换机市场品牌TOP10关注比例走势·H3C、华为等主流路由器品牌Q1关注度增长明显据ZDC统计数据显示,在2019年第一季度,以华为、新华三为代表的路由器主流品牌关注度出现一定波动。这与他们在第一季度加大路由器产品的推广力度不无关系。其他各主流品牌则互有升降,市场竞争态势仍较为胶着。2019年Q1中国路由器市场品牌TOP10关注比例走势三、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基础网络产品结构分析1、产品结构对比·主流、经典品牌型号关注比例较高据ZDC统计,在2019年第一季度交换机市场上,华为、锐捷网络、新华三等品牌交换机型号,备受企业用户关注。其中,华为推出的S5720S-28P-LI-AC作为下一代精简型千兆以太网交换机,凭借智能iStack堆叠,灵活的以太组网,多样的安全控制等特点,成为第一季度最受关注的交换机型号。2019年Q1中国交换机市场最受关注的十款产品排名在路由器市场上,TP-Link和华为等路由器型号占据前三位置。其中华为AR3260拥有双主控、双转发设计令设备可靠性大幅提升,为广大中小企业用户所喜爱,位居第二。当然这款路由器所采用的高性能、无阻塞交换架构,融合路由、交换、语音、安全等业务,也相当不错。2019年Q1中国路由器市场最受关注的十款产品排名2、价格段结构 ·200-1000元中低端交换机、200元以下低端路由器最受关注进入2019年第一季度,售价在200-1000元之间的中低端交换机占比最高,达23%。而8000元以上的高端交换机以22%占比紧随其后。可见在数字化转型时代,企业在交换机选择上,产品价格已并非其首要关注点,性能也相当重要。2019年Q1中国交换机市场不同价格段产品关注比例分布而对于路由器产品来说,200元以下的低端产品仍最受关注,关注比例高达39%。200-500元区间的路由器占到26%。500-1000元产品占到14%,而其他价格区间产品则未能超过10%。对于众多中小企业主来说,中低端路由器仍是快速组网的首选。2019年Q1中国路由器市场不同价格段产品关注比例分布三、基础网络市场趋势预测 ·万兆设备需求大增伴随我国“宽带中国”战略进一步落地,宽带速率提升、资费下降,均为企业升级网络带宽提供了契机,也让企业对千兆端口网络设备需求进一步增长。而随着千兆端口的暴增,万兆上行成为必须,新一代端口升级已迫在眉睫。 ·数字化转型拉动增长随着中国各行业对于网络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为了保障业务灵活性与服务完备性,适应企业网络拓展,对传统基础网络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已成为当前各行各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新网络技术应用随着新一代无线标准Wi-Fi6、高速以太网、SDN/NFV等新网络技术的带动,各行业对网络设备的数据包处理性能和吞吐量需求进一步提升,导致产业开始向拥有更高标准的网络设备过渡,无形中也让支持2.5G、25G、50G等新一代以太网标准的网络新品备受市场关注。 ·25G网络加速规模部署为满足数据中心带宽的增长需求,主流的10G以太网开始向25G过渡,预计在2019年下半年25G网络将逐步启动规模部署,更大规模的部署则有望在2019年看到,而提供大规模IAAS云服务的企业预计会更加积极的部署25G网络。 附:报告调研方法说明1、关注度研究方法本报告主要根据ZDC自主研发的"中国互联网用户关注度分析系统"进行研究。该系统每日24小时不间断跟踪中关村在线网站以及嵌套中关村在线网站产品库的其他合作网站的网民上网行为,并将来自不同IP的网民进行分类归属,综合PC相关厂商、品牌等获得的点击,统计出网民对PC的关注度。关注度:亦或关注比例,是以百分比形式表示某类信息的点击数在同类信息中的所占比例。关注度高,表示该信息越受消费者重视,关注度可作为分析历史形势和预测未来发展的有力数据支持。 2、市场规模研究方法ZDC充分运用中关村在线自身产品库优势,以及在厂商、渠道商、行业等方面的良好资源,通过直接和间接调查获取一线信息以及第二手研究材料,并由ZDC市场分析员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评估、分析,最终获得可发布的ZDC研究报告。 ·直接信息渠道中关村在线在全国拥有85家分站,各地分站均派驻调查员。专业分析师与调查员与当地厂商、经销商、用户保持直接紧密的关系,定期对当地市场进行调查跟踪,获取第一手数据与资料。 ·间接信息渠道立足中国ICT行业的中关村在线在建立10余年期间,与相关行业协会保持紧密联系,可定期从行业协会获取大量产业与市场方面的动态数据和信息。作为位居中国科技专业网站前列的中关村在线与众多上游厂商、制造商、渠道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厂商、渠道商也会不定期将最新的信息告知中关村在线。ZDC还从第三方获得数据及资料,了解整个中国ICT市场状况与发展趋势,追踪相关重点企业或厂商在产品技术、市场与竞争策略、销售与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和资料。二手调查数据和资料来源为:新闻报道、行业媒介、企业年报、Internet/Web站点以及其他有利于本报告的资料。附录一 法律申明本报告为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制作,由中关村在线网站享有完整的著作权(包括版式权)。报告中所有的文字、数据、版式、图片、图标、图表、表格、研究模型、创意均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及相关国际知识产权公约的著作权保护。未经过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基于任何商业目的使用本报告中的信息(包括报告全部或部分内容)。本报告中部分文字和数据采集于公开信息,相关权利为原著者所有。未经过原著者和本公司许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使用本报告中的信息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本报告中相关市场预测主要为ZDC分析师对用户关注度调查并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结合、线上与线下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运用了多重调研方法,对采集到的数据严格把关,多次进行细致的人工筛选,保证其信度和效度,最后通过专业统计分析平台进行数据清理和分析,找出数据间的相关性,做出相应的判断和推测。本报告发布的调研数据部分采用样本调研方法,其数据结果受到样本的影响。由于调研方法及样本的限制,调查资料收集范围的限制,部分数据不能够完全反映真实市场情况。本报告只提供给购买报告的客户作为市场参考资料,本公司对报告的数据准确性和分析、预测结果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报告包含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版式、图片、图标、图表、表格、研究模型、创意)的著作权属于本公司,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及相关国际知识产权公约的著作权保护。对于本报告所有内容的复制、编辑(意指收集、组合和重新组合),本公司享有排他权且该排他权受法律保护。对本报告上述内容的任何其他使用,包括修改、发布、转发、再版、交易等行为将被严格禁止。本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的权利。本报告及其任何组成部分不得被再造、复制、抄袭、交易,或为任何未经本公司允许的商业目的所使用。如果正版报告用户将ZDC提供的报告内容用于商业、盈利、广告等目的时,需征得ZDC书面特别授权,并注明出处"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如果正版报告用户将ZDC提交的报告用于非商业、非盈利、非广告目的时,仅限客户内部使用,不得以任何方式传递至任何第三方机构、法人或自然人。本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的权利。本公司充分尊重报告中他人的知识产权。如果您确认您的著作权以某种方式被侵犯,并且该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请向本公司提出著作权投诉。本报告有关著作权问题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本公司保留随时解释和更改上述免责事由及条款的权利。 附录二 联系方式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3号鼎好大厦B座8楼电子邮箱:zolzdc@zol.com.cn调查区域:企业小调查(点击预览可查看效果)【ZOL客户端下载】看最新科技资讯,APP市场搜索“中关村在线”,客户端阅读体验更好。

舍者迎将

2018年上半年度中国耳机市场调研报告

2018年上半年,国内耳机市场整体企稳,与Q1相比没有十分明显的变化。整体发展态势延续了我们2017年末的判断,那就是无线耳机的时代已经全面到来。所有耳机厂商都对无线耳机极端重视,产品做得好不好先不说,研发力量和新品出货向无线耳机倾斜是个不争的事实,整个上半年能引起人们关注的产品几乎大部分是无线耳机产品。2018年上半年度中国耳机市场调研报告耳机的产业升级在过去的半年内有条不紊地进行,消费类耳机已经占据了耳机市场的绝大多数版图,HiFi耳机虽然呈退守之势,但其实处境并不像人们之前想象的那么悲惨,相反,目前HiFi耳机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安全地带,聚焦于服务小众群体,这样可能反而更加有利于厂商将精力集中于提升耳机的音质上,而不是想着去跟消费类耳机抢市场。硬件智能化是目前数码产品的一个大趋势。我们之前预测过2018年可能会有智能耳机崭露头角,但就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智能耳机的概念尚不明确,各耳机厂商也没有拿出一个比较完整的智能耳机解决方案。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耳机——或者更进一步说——无线耳机,呈现出与手机结合更加紧密的趋势,有很多产品都推出了配套的手机APP,用来实现一些特殊功能,这或许是下一个阶段智能耳机的一个切入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具体分析一下今年半年度国内耳机市场的ZDC数据。一、品牌结构分析1.1 耳机品牌关注度占比分析在品牌关注度占比方面,2018年上半年关注度前十的品牌与Q1关注度前十的品牌完全相同,占比由高到低的排列循序也完全相同,只是在具体的占比数据上有轻微的变动。“四巨头”垄断的前四的情况没有任何变化,并且索尼再次蝉联榜首。相比Q1的占比,位居第二的森海塞尔占比有所提高,几乎与索尼持平,达到了14.54%。索尼蝉联榜首,除了以黑科技吸引人的眼球外,选择了合适的代言人应该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自从签下当红明星迪丽热巴作为音频产品代言人后,索尼的关注度就没出过前三,可见明星对年轻人的号召力还是很强的。而从2018年开始,铁三角和AKG的关注度基本稳定在第三和第四位,铁三角一直以来也没有代言人,而AKG终于在今年换了另一位当红明星古力娜扎作为品牌代言人。所以,在今天要想吸引年轻的、新的用户,品牌代言人还是应该认真选择的,即使是森海塞尔这样的传统大厂,也应该考虑这个问题,否则索尼以后可能真就要坐稳这头把交椅了。1.2 品牌月度关注度分析月度关注度前十变化能在更细致的层面揭示品牌的发展走势。索尼与森海塞尔、铁三角与AKG的关注度都是在3月到4月进行了交替。Beats与漫步者的关注度非常接近,在5月漫步者终于略微超过了Beats排在第五。作为国产品牌,漫步者一直稳居前十的表现,到目前还没有其他国产品牌能够做到,这当然是一件好事。漫步者已经在音箱领域做得非常成功了,但想要在耳机领域更进一步,漫步者必须继续在产品创新研发上下大力气,这样才能从跟跑变成领跑。苹果和BOSE持续进入关注度前十;JVC则只在1月挤进前十;JBL在2月、4月和5月进入前十,但在6月没能成功进入;飞利浦可能是受母公司Gibson破产的影响,在Q1之后连续三个月无缘前十。另一个国产品牌1MORE的表现十分抢眼,从3月开始再次杀回前十,并持续到6月。1MORE今年持续推出耳机新品,特别是在游戏耳机领域推出了多款具有创新意义的新品,不仅有游戏合作款,还有Spearhead VR BT这样的蓝牙游戏耳机,既丰富了耳机的产品线,又以创新思路开辟产品研发新方向,非常值得其他国产耳机厂商借鉴。国产品牌硕美科在6月也进入了前十,我们也希望在今后能看到更多的国产品牌通过自己的踏实努力进入关注度前十,在更大的舞台上与国外品牌一较高下。二、耳机产品结构分析2.1 耳机市场热门产品关注度分析具体的耳机产品关注度方面,森海塞尔HE-1——也就是大奥二代——再次回到关注度榜首,不过苹果AirPods虽然交出了Q1的头名,但也拿下了第二的位置。这十款产品中无线蓝牙耳机产品占据了一半,苹果AirPods、Beats Solo3 Wireless、索尼MDR-1000X、索尼WF-1000X和漫步者W288BT全部是无线蓝牙耳机。2017年末的时候苹果AirPods还排在关注度第九,进入2018年则像坐了火箭一般直线上升;同时索尼WF-1000X连续Q1和半年度都进入关注度前十,这意味着人们对全无线耳机的认可进一步增强。而且索尼WF-1000X还是一款带主动降噪的全无线耳机,这也意味着人们对这种新型混血耳机的比较感兴趣,虽然索尼WF-1000X不算是一款成功的产品,但其开辟的新方向具有深远意义。前十位的产品里没有新品,基本都是推出一年甚至几年以上的产品,例如AKG K420、铁三角MSR7、BOSE QC20、森海塞尔IE80,这也说明消费者对于口碑良好的经典型号的认可。但这同时也反映出另一个问题,上市这么长时间还没有换代型号跟进,是不是某种程度上有吃老本的嫌疑?我们认为这样其实不利于产品创新和培育新的目标人群,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别人都在努力奔跑而你却在原地踏步,就算你实力雄厚,也有被别人赶超和甩开的可能。居安思危还是很有必要的。2.2 耳机特性及功能关注度分析没有任何悬念,2018年半年度ZDC数据揭示无线耳机关注度依然是压倒性优势,达到67.90%,略超Q1的数据。不同功能产品的ZDC数据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无线耳机的强势,蓝牙耳机关注度高达51.69%,与其他功能的耳机相比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我们曾经说过,2018年将迎来无线耳机在消费类耳机领域的全面大爆发,不只是音乐耳机,连手机游戏耳机这么细分的领域都有1MORE和硕美科推出了专用蓝牙耳机,可见耳机无线化狂潮的来势汹汹。此外,今年上半年混血耳机的势头十分强劲,蓝牙+主动降噪+通话的新型耳机大量面世,像Libratone track+、Marshall MID A.N.C、JVC XE-M10BT、fiil随身星Pro等都是当下炙手可热的新品,消费类耳机的风向已经朝混血耳机转了。在播放端,大量无损音乐播放器和手机开始支持高音质蓝牙,飞傲、乐图、凯音、HiFiMAN等知名HiFi设备制造商新近推出的产品几乎全部支持aptX、aptX HD和LDAC;而安卓8.0也原生支持aptX HD和LDAC,华为则在发布P20手机的同时,一并发布了高音质蓝牙HWA标准以及LHDC蓝牙音频编码技术。这一波给力助攻将对无线耳机全面普及起到决定性作用,蓝牙耳机音质粗糙的印象在今年应该能得到根本性扭转,人们将逐渐习惯高水准的无线播放设备。2.3 耳机扬声单元关注度分析2018半年度耳机不同类型扬声单元关注度数据十分稳定,依然是动铁耳机和动圈耳机占据主流,圈铁耳机位列第三,与Q1相比三种类型的关注度占比几乎没有任何变化。这三种类型扬声单元的耳机在上半年均有不少新品推出,而且有一些素质还相当高,比如拜雅的DT240 PRO、飞傲的FH5、qdc的变色龙V3、拉赫曼尼的STELLA等等,特别是圈铁耳机,在经过大半年的沉寂之后,终于又有新品集中面世。这三类不同扬声单元耳机的关注度趋势在近几年内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改变。2.4 耳机佩戴方式关注度分析2018半年度耳机佩戴方式关注度的统计数据排名结果与Q1的完全相同,这个格局未来应该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头戴式和入耳式占据了绝对优势,二者的关注度总比例能占到77.42%。头戴式耳机的关注度略有降低,入耳式和耳塞式则略有提高。后挂式和耳挂式产品虽然在数据方面变化不大,但在具体产品上有新的变化,开始逐渐摆脱主要应用于运动耳机的窠臼,转向通用型耳机。比如一些新型后挂式耳机——准确地说是颈挂式耳机:BOSE QC30、索尼WI-1000X、fiil随身星Pro、Libratone Track+、漫步者W360BT、缤特力Voyager 6200 UC等产品都是此类耳机的代表。这些耳机已经不局限于运动使用,而是更偏向于全天候使用。所以反应在数据上,后挂式耳机的关注度也提升到5.89%,较Q1有所提高。三、耳机产品价格结构分析3.1 不同价位耳机关注度分析2018半年度不同价位耳机的关注度排名与Q1完全相同,具体占比数据也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100-200元这个价格区间依然是占据首位,也是关注度占比变化相对来说最大的一个,由Q1的31.42%降到了25.18%。1000-2000元、50元以下、600-1000元这三个价位的关注度占比则稍有提升。从Q1到半年度表现如此平稳,难道是人们购买耳机的整体意愿并没有增加的缘故?目前还不能下结论,需要在Q3进一步观察。四、总结及趋势预测2018年上半年度国内耳机市场继续稳步向着无线化推进,可以说是渐入佳境,消费类耳机无线化的全面铺开使得消费类有线耳机的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当然,“压缩”不是说完全没有市场,它还会存在,只是会越来越少。有不少厂商也推出了折中方案,允许无线耳机接耳机线聆听,这个思路不失为过渡时期的一个好办法,既保证了无线的使用便利性,也满足了部分人对有线聆听的需求,同时还能成为解决无线耳机电量耗尽的一个手段。不过这基本限于头戴式耳机,如果是追求小型化,那还只能是以无线为主。未来半年,我们将看到更多的无线耳机上市,新型混血耳机将迎来发展的高峰,特别是颈挂式混血耳机,将成为打破使用场景藩篱的生力军,“全天候使用”的概念将浮出水面。智能耳机的概念在下半年还将会被继续讨论,或许到年底才会有个初步的共识。HiFi耳机远离了主战场,这对于致力于研发高水准HiFi耳机的厂商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这样就能专心为小众群体服务了。我们一直在强调耳机厂商要有“创新”这个概念,这是一个包含多个层面意义的词,“创新”既有对于材料的创新,也有对于功能的创新,更有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使用情境的创新。在具体的研发中可能会有不同的侧重,但这个大方向一定不能偏离。当整个产业升级转向时,创新就是领先制胜的法宝,尤其是对于传统耳机大厂,更要有推陈出新的勇气,否则一步步落后于人乃至被淘汰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在行业变革期间,国产耳机厂商更需要清楚自己的行进方向,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这也想做那也想做,一定要找准发力点,集中力量去突破。不管是纯技术层面还是一般性产品层面都要有创新点,这样才能在未来的新领域与国外大牌一较高下。

其无有乎

2020中国智能设备办公体验趋势报告

随着互联网技术、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办公模式受到冲击。远程办公、移动办公等新的工作方式在全球化疫情的催化下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全速迈进,需要软硬件生态体系的建立来提升员工的协作性、效率性。另外,诸多黑科技的诞生,将让用户的办公过程更加智慧化,交互方式更加多样化。此外,以人为本的办公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人文关怀,关注员工健康、员工隐私。本报告分别从全球智能设备市场分析出发,聚焦调研了不同办公行业用户智能设备的使用习惯和需求,并结合技术侧、人文侧等趋势洞察,识别出随着“数字化时代”到来,智能办公设备将遇到发展机遇与挑战。报告摘要一、市场分析01 远程办公方式的兴起让移动办公设备市场回暖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加速办公方式的变化。美国ETR公司最新调查显示,明年全球34%员工将永久在家办公。办公远程化需求,使得智能移动办公设备愈发重要。新冠疫情期间,保持社交距离的人际交往方式,让全球远程办公与教育快速发展,中国平板电脑市场一度断货。尽管疫情导致的停工停产制约了中国平板电脑2020年上半年的出货量,但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平板电脑出货量达到661万台,同比增长17.7%。平板电脑作为PC市场的一部分,近年来曾一度萎靡不振,在“后疫情”时代,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将快速恢复。02 硬件的升级和5G等技术发展,使平板产品从娱乐化向办公化转化“后疫情”时代,人们对移动办公的需求增多,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快速恢复。随着芯片、存储、屏幕等硬件的升级和5G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平板将改变单一的娱乐属性,在支持手写笔和可插拔键盘的前提下,增强与软件应用的协同体验,愈发适应轻量办公场景的应用并提高日常使用频率。Detechable Tablet(可插拔键盘平板电脑)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平板产品形态转化趋势明显。Slate Tablet(传统直板式平板电脑)2020年Q2季度出货量约269万台,同比下降41.6%;而Detachable Tablet(可插拔键盘平板电脑)出货量约392万台,同比增长286.0%。03 远程办公促进办公会议数字化转型,催生对协作白板的需求协作白板2017年至2019年销量逐步增加,2019年全年销量为27万台。2020年第二季度国内新冠肺炎疫情趋稳,经济形势整体复苏,商用平板市场依然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第二季度销售量约9万台,环比增长45%。疫情期间的远程办公常态化催生了对协作白板的需求,协作白板的销量增加也是办公会议数字化转型的表现。04 笔记本电脑市场自2012年起受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发展冲击出货量下降笔记本电脑因具有便携的特性,其出货量持续上升,并于2012年达到峰值。然而技术发展导致设备之间功能重复,造成了彼此之间相互替代。随着触控屏和4G技术的快速发展,平板、手机的增加对笔记本市场带来了冲击。同时,触摸屏为平板电脑的产生奠定了技术基础,“触控”+“电脑”的组合增加了电脑办公新体验,传统键盘鼠标输入的电脑办公方式受到了挑战。05 智能电视家庭渗透率增加,中国智能电视迅猛发展伴随着智慧家居应用的兴起,智能电视作为大屏互动的核心环节,重要性凸显,其渗透率也随之提升。智能电视与其他设备的联动比例逐年增长,交互入口方式愈发多样化,涉及语音、视觉、手势、触摸等多种交互方式。同时随着内容订阅、购物、教育、社交健身、家庭服务等多样化场景服务入口的发展,中国智能电视发展迅猛。2012-2018年期间,市场销量由1610万台增长至5219万台。智能电视将带动多场景下的智能屏幕设备市场快速增长二、行业用户调研01 智慧化、远程&移动化成为用户最期待的办公新趋势调研数据表明,在未来办公方式中,用户最为期待的是智慧化办公和远程化办公,都超过了70%的用户选择。主要是因为近年来,AI技术趋向于成熟,技术的进步加速了办公方式的转变,智慧化的办公方式逐渐成为可预见的现实。另外,疫情的爆发使远程协作的需求激增,直接推动远程协作技术和设备快速发展,未来人们对设备的便携、协同需求将会继续上升。02 智慧化:AI技术发展迅猛,未来用户最期待AI在分析优化领域的表现数据表明用户期待AI技术能在办公领域能够有更加丰富的应用,89%的用户期待AI应用到分析优化工作中,如AI语音识别;74%的用户期待AI能够完成更多重复性工作,如自动形成会议记录;另外还有51%的用户期待AI在创新领域的表现,如携手AI构想产品方案。用户最期待的AI完成分析优化的工作将在放射科医生等为代表的职业中应用较多。这些职业都需要对收集数据进行合理解释,利用AI技术可以减轻人工整合数据的负担,并且作出更有保障的决策。03 远程&移动化:顺应远程&移动办公新模式,用户更加关注设备的便携性与协作能力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是最常用的办公设备。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使用频率分别超过台式电脑19%和15%。这两类设备皆具备便携的特性,可在任意场所使用并开展办公任务。用户选择办公设备的特性时,也更加关注便携性与协作能力。70%以上的用户希望性能稳定,设备间协作便捷、适配性好。60%以上的用户希望设备轻便、续航能力好以及设备可共享。设备的便携性和协作性的加强,可以进一步提升远程&移动办公的工作效率。04 远程&移动化:5G技术已具备民众认知基础,专家用户更看好5G在前沿领域的应用。70%以上的办公用户都对5G技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整体认知程度较高。普通民众相比较专家用户,更期待5G技术在网络增速、远程互控互访无延时等领域的应用。专家人群则更为看好5G在线上办公、物联网、VR/AR等更为前沿的领域的应用。05 智能设备互联已渗透进办公场景,投屏、互访为最高频的用途多设备互联主要指的是电脑、手机、平板等不同智能设备通过无线网络等通信方式互相建立连接共同完成任务的情况。办公场景下多设备互联的情况已屡见不鲜,主要以台式/笔记本电脑为主与手机组合使用,比例高达98%。办公场景中,用户使用多设备互联主要是为了投屏、扩屏,人群占比为65%,其次是多设备间互访,占比为59%。06 满足高效的前提下,自然交互和便捷接入将进一步提升多设备互联的用户体验在未来办公场景下,最多的用户(73%)希望多设备互联能够达到高效、提升办公效率的效果;其次,交互方式更自然,支持便捷、极简接入也是70%左右的用户期待的效果。多设备组网形成后,资源获取将更加自由,节省用户的等待时间,让用户高效办公。自然的、符合直觉化的交互方式,让用户无需多加思考即可与设备发生交互。便捷的多设备间的连接、接入方式可以使设备间快速查看与共享文件,协同编辑创作将更加方便。07 数字化转型使办公设备承载海量数据,用户更加注重隐私安全的保护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下,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数据的潜力和价值,数字化转型成为各行各业的趋势之一。作为承载数据的办公设备,其信息的累积量和流转量与日俱增,曝光风险急剧攀升。而保护这些海量数据并非易事,用户隐私泄漏事件也层出不穷,引发了用户对设备个人数据隐私的关注。通过调研表明,60%以上的用户希望实现在个人数据使用授权和屏幕共享时的隐私信息两个方面的隐私保护。08 设计行业洞察——基于优异的写画属性,平板电脑备受设计行业的宠爱设计行业和教育行业相比其他行业更多的使用平板电脑。这是因为在灵感来时经常需要将构思在图纸上表现出来,因此平板电脑凭借优异的写画属性成为设计人员最爱的办公设备之一,成为大多数设计人员的标配设备。教育行业使用平板则集中于学习场景,如查看视频网课或阅览电子书等。09 设计行业更多使用多设备数据无缝流转,使设计图稿传输更便捷相比其他行业,设计行业人员更多使用多设备无缝流转功能。设计行业人员常使用多个设备作业,在外的设计师使用手机、平板电脑拍摄功能来捕捉灵感,但渲染视频、编辑照片等工作还需要在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更专业的设备上进行。多设备数据无缝流转可以帮助设计人员更快捷地在各个设备间进行图画的传输。010 云端计算和资源协同支持设计行业高效工作相比较其他行业,设计从业者对云办公抱有最大期待。这种期待也延伸到设计行业在台式电脑、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各个设备上的云服务需求程度普遍高于其他行业。主要原因是设计行业通常是多端设备作业,云服务可以让设计师通过任意设备访问云端数据和应用,满足设计师设备中转数据的需要。另外,云端服务可以缓解设计师在进行图形渲染等工作时本地算力的压力,提升设计师的工作效率。011 除了设备之间互联互通,设计行业对外设的硬件生态也有较高的需求设计对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的硬件生态需求强烈程度普遍高于其他行业。除了将电脑、平板和手机作为主力作业设备,设计师还会配备各种外接设备,其中,鼠标、键盘、数位板用作绘图工具;外接显示器用作扩展屏幕;固态硬盘用作稿件存储。因此,他们更需要良好的硬件生态能够推进工作进程和提升产品效果。如电脑能够适配各种硬件,支持丰富的外设等。012 AR/VR应用在模型展示方面,能结合现实环境更生动地呈现设计成果相比较其他行业,设计行业更加期待AR/VR应用到协作模型展示更直观。原因是设计的工作内容主要是以平面设计、模型设计为主,尤其是建筑设计、室内装修、物体外形设计,最后的产出主要是以实物的形式。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的技术能够直接在虚拟空间中将三维物体模拟出来,但又能与现实空间相结合,真实还原出物体在现实生活中的样子,直观地看到设计应用的视觉效果。这种直观的方式不仅能促进设计方和需求方的沟通,还能更好地评估和改进设计。013 IT互联网行业——临时会议多,多设备投屏推动讨论高效开展相比其他行业,IT互联网行业最多使用多设备进行投屏、扩屏。由于互联网的工作节奏快,产品更迭频繁,快速、临时讨论的情况较多。因此IT互联网行业更多地连接大屏等其他设备来使用投屏、扩屏的功能展示材料,让呈现效果更佳,从而高效推进会议进行。教育也较多地使用投屏功能,但侧重于授课教学的场景。014 操作简单的大屏设备促进IT互联网行业的产出效率IT互联网行业常使用多设备、扩屏投屏,较多接触到智慧屏、智能电视等大屏设备。如上一页所述,该行业强调快节奏工作,迭代周期短,通常是三天小更新一周大更新,重视高效率的产出,不希望把多余的时间浪费在调试设备、熟悉操作上。因此该行业对于大屏设备的操作简单、易上手的需求强烈程度远超过其他行业。015 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政府远程会议需求增长,或将引领下一波协作白板销售高峰政府和教育行业都比其他行业相对较多地使用协作白板。以往协作白板布局主要集中在企业,政府的采购量并不多。但受到新冠疫情影响,远程办公常态化,政府人员常常需要通过线上会议做思想汇报,及时同步信息。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政府行业对协作白板的需求受到激发,有可能影响今后的协作白板的销售客户格局。016 协作白板丰富写画功能,将适应教育行业不同的授课场景如上所述,教育行业是使用协作白板最多的行业之一,较多地使用多设备投屏、扩屏的功能。为了丰富教学活动的形式,更好的传授知识,教育行业人员对协作白板的写画功能完整度的需求强烈程度远超过其他行业。教师授课时需连接协作白板展示课件材料,使用手指或触控笔在屏上标注和写画,丰富的功能可以拓展授课活动的形式和范围。如可供选择多种颜色进行标注,随时对写画内容进行撤销更改,以及支持远程写画写作等。017 医疗从业者办公设备依赖度低,无暇学习办公设备技能,最希望操作简单易上手台式电脑是医疗从业人员最常使用到的设备之一。且医疗从业人员对台式电脑操作简单、易上手的需求强烈程度远超其他行业。由于医疗从业人员本身已经具有固定的工作模式,如看诊、查房、配药、做手术等,对办公设备的总体依赖度偏低,只需要进行录入、查询等基础的操作。另外医疗从业人员专业技能要求高,需要学习大量的医疗相关知识,因此对与医疗无关的设备操作技能的学习意愿相对较低。精简页面层级,缩短操作路径,减少冗余信息等设计可以使设备操作简单化,更匹配医疗从业者对办公设备的体验需求。三、趋势洞察01 办公模式向移动化、远程化转变历史上随着商业形式的发展,办公模式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最初是统一办公模式,所有员工集中在一个办公区域;然后发展到区分总部、分部的多地办公模式;之后进入卫星办公模式,用遍布全世界的一系列卫星工作网点取代原来的办公室办公模式,来应对办公分散的人员情况,以及分布越来越广的办公场所;最后演变到分布办公模式,即远程办公和移动办公模式,员工不再拘泥于固定的地点办公,可以随时随地的进入办公状态。办公模式的转变将会对办公设备提出新的需求,同时不断提升的技术和设备能力也将为下一阶段的办公模式奠定基础。移动办公模式对设备的便携性和续航能力提出新的要求AR/VR技术助力远程办公模式新体验02 场景化匹配,重构未来办公新特性如今智能办公设备的功能已经较为完善,能够流转于多个场景。在不同的场景下办公时,用户希望办公环境和设备配置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最优化匹配,从而实现当前场景下的高效办公。因此,场景化匹配的需求催生出许多未来办公的新特性,其中包括生活化轻办公、沉浸化办公等新的未来办公特征。生活化办公场景,随身物品的轻办公属性沉浸化办公场景,降噪技术与多模式设计03 回归以人为本,强调人文关怀“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以人为中心,在智能设备的设计和功能构建过程中,以用户本身的体验为核心出发点,回归“人文关怀”的理念。这将推动人们在产品设计中更加关注员工的健康与良性的设备使用习惯,从而保障员工处于健康的工作状态。考虑到不同国家地域、特殊人群(例如:残障、视障人士)等群体在设备使用习惯上的差异,采取包容性设计理念,让不同的社会群体都能拥有最佳的设备使用体验。此外,用户对于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杜绝第三方在未授权情况下私自使用用户信息的情况发生。关注员工健康,保障健康的工作状态包容性设计,保障不同用户群体的使用体验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用户未来关注的重点04 追求更丰富的交互方式,强调更自然的交互体验回顾人类和机器的交流语言,从命令行界面、图形用户界面到自然用户界面,人机交互的方式发展越来越强调交互的自然性。此外,由于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交互方式具有多样性,人们可以用语言、声音、表情和肢体动作等方式传达想法和意图,对事物产生影响。因此在关注交互方式时,不能仅仅只局限于单一形式的发展,更应该关注多样形式多层次的信息交互。更丰富的信息交互通道,突破传统交互瓶颈交互过程更自然,打造多模态交互体验05 软硬件紧密结合,构建智能办公设备生态体系随着用户拥有智能终端的类型与数量快速增长,到2020年有望实现人均4种不同类型的终端产品。除此之外,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智能设备之间有了互联互通的可能。未来IoT设备的体验需要从现阶段的各设备割裂走向多设备协同,生态需要从独立走向共享。另外,设备承载的软件体系联动性同样也得到加强,各大厂商开始重视办公生态体系的构建,强调软硬件的紧密协作。多设备互联互通,打破智能单品孤岛效应无缝集成多款跨系统的应用程序,构建软件生态体系06 科技助力,打造智慧办公新体验不断迭代和更新的技术,在办公领域的不同方向进一步优化了用户体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用户从简单重复的工作任务中解放出来,从而投入更多精力在创新工作中。生物识别技术的革新,拓宽了智能设备信息识别通道,让设备可以更高效地接收用户指令。另外,AI算力的提升,让软硬件可以将最佳办公环境与员工的当前状态相匹配。设备智慧化升级,人与机器协同办公疫情之下,促使虹膜识别应用场景爆发式增长超强AI算法加持,基于用户属性的场景化匹配报告节选:(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出品方/作者:国际体验设计委员会(IXDC),华为UCD中)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