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8年福建省考研成绩查询入口凡事亦然

2018年福建省考研成绩查询入口

读研网20182月3日起,2018考研成绩将会陆续发布。福建省各高校2018考研成绩何时公布?福建省考试院提醒考生关注院校或招生考试院官方信息,出分后及时查询成绩,提前进入复试调剂备战。下面是福建省2018考研成绩查询入口,大家可以选择自己方便的方式查分:福建省2018考研成绩查询入口一、研招网2018考研成绩查询入口:▼二、福建招生考试院查分入口:福建省考试院查询入口:http:///▼三、福建省各院校查分入口:1、厦门大学考研成绩查询入口https:///2、华侨大学考研成绩查询入口http:///3、福州大学考研成绩查询入口http:///4、福建工程学院考研成绩查询入口https:///5、福建农林大学考研成绩查询入口http:///6、集美大学考研成绩查询入口http:///7、福建医科大学考研成绩查询入口http:///8、福建中医药大学考研成绩查询入口http:///9、福建师范大学考研成绩查询入口https:///10、闽江学院考研成绩查询入口http:///11、泉州师范学院考研成绩查询入口http:///12、闽南师范大学考研成绩查询入口http:///13、厦门理工学院考研成绩查询入口http:///14、厦门国家会计学院考研成绩查询入口http:///15、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考研成绩查询入口http:///推荐阅读2017年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审核结果2017年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审核结果考研:清华VS北大,哪个好?

吉塞尔

北京市台联领导班子拟调整 市委组织部发布3名市管干部任前公示

北京市台联领导班子拟调整。今天,市委组织部发布3名市管干部任前公示,市台联党组成员、第九届理事会副会长陈子云,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基建行政处处长兼项目办经理王慧,拟提名为市台联第十届理事会副会长人选。市台联党组成员、副巡视员,第九届理事会秘书长张晓军,拟提名为市台联第十届理事会秘书长人选。识政君(ID:PoliticalInside)了解到,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成立于1981年11月16日,是中共北京市委领导下和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指导下的北京市台湾同胞爱国民众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台湾同胞的桥梁和纽带。其宗旨是发扬台湾同胞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广泛联络和团结大陆、岛内、港澳和海外的台湾同胞,为增进乡亲情谊和谋求同胞福祉,为促进首都发展,为振兴中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贡献力量。  市台联以广大台湾同胞为服务对象,工作任务是“服务台胞、服务发展、服务大局”。成立三十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统战部的指导下,做了大量工作,在宣传党的对台方针政策、服务台胞、深化京台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效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公众的认可,被广大台湾乡亲誉为“台胞之家”。    本次公示的陈子云,祖籍为台湾台南。1975年出生于北京。前不久,她还曾以台湾省籍党代表身份参加党的十九大。下面,请小伙伴们和识政君(ID:PoliticalInside)一起认识Ta们~陈子云现任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党组成员、第九届理事会副会长拟提名为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第十届理事会副会长人选女,43岁(1975年1月生),汉族,台湾台南人,1998年9月加入台盟,1999年12月加入中共,1997年7月参加工作,首都师范大学英语教育专业大学毕业,高级教师。曾任北京市台联办公室(台胞事务部)副主任、主任,市台联办公室主任、联络部部长、副秘书长。2015年4月任现职。 现任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基建行政处处长兼项目办经理拟提名为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第十届理事会副会长人选男,42岁(1975年3月生),汉族,台湾高雄人,1997年12月加入台盟,2013年5月加入中共,1996年8月参加工作,福建国立华侨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大学毕业,高级工程师。曾任首都航天机械公司基建行政处副处长、基建行政处处长兼项目办经理。2017年12月任现职。 现任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党组成员、副巡视员,第九届理事会秘书长拟提名为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第十届理事会秘书长人选男,48岁(1969年4月生),汉族,陕西太白人,1996年4月入党,1989年8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北京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管理学博士,高级政工师。曾任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副处级秘书、正处级秘书,市委办公厅正处级秘书,市委统战部工商经济处处长,市工商联党组成员。2014年6月任现职。来源:识政 武红利编辑:tf008

身必有殃

华侨大学庆祝第35个教师节:以华大为家 共筑华园梦

未来网高校频道9月11日讯(记者 侯智 通讯员 刘沛)“华侨大学是个温暖的大家庭。学校关心助力我们的成长发展;同事们学有专长、兴趣广泛;学子们充满活力、尊敬师长、乐学善思……”9月10日,在华侨大学庆祝2019年教师节暨表彰先进大会上,北大博士毕业、入职华文教育研究院的黄思思作为新进教师代表发言,分享入职以来的工作经历与感受。 这天,是第35个教师节。当日下午,在陈嘉庚纪念堂科学厅,黄思思作为华侨大学的一员,第一次参加了教师节表彰大会。他在致辞中说道:“我们在这里与华大共同进步,一定能施展自己的才华。” 今年,该校在庆祝教师节、表彰一批工作业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的同时,也举办了特别的仪式,向光荣退休的教职工致以诚挚的谢意、向新进教职工表示热烈的欢迎。 会上,该校领导关一凡、徐西鹏、吴季怀、刘斌、彭霈为获表彰及荣退的教职工代表颁奖颁证,为新进教职工代表佩戴华侨大学校徽。 “过去的一年里,华大涌现了一批教书育人的先进典型。他们身上集中表现出的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的职业操守,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春风化雨、诲人不倦的高尚品质,值得全校师生尊重和学习。”校长徐西鹏在会上代表学校向全体教师致以问候,感谢他们为学校发展作出的贡献。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徐西鹏作《牢记使命 擦亮侨校金字招牌》讲话,希望广大教师牢记立德树人使命,擦亮侨校金字招牌,用心教书、做高水平的科研、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心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涵养道德情操,提升学识能力,保持仁爱之心,努力争做‘四有’好老师。” 该校党委书记关一凡在会上宣读了《关于表彰2018-2019学年获奖集体和个人的通报》。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学校有132个集体和个人获得国家和省市表彰奖励。此外,该校今年共有40余位教职工光荣退休,129名新教职工入职。 他们之中,有在一流学术刊物发表文章,获省厅级以上表彰的优秀教育、科研工作者;也有在华园教书育人四十载,默默奉献的老教授;更有对在华大的生活与工作充满期待的年轻教师。这一天,他们手捧华文学院留学生代表亲手扎制的鲜花,在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里,为华侨大学这个共同的家而自豪。 “我们是华园大家庭的一份子,爱一个地方,就要爱她的全部。”在《nature》上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魏展画教授代表在职教师发言,诉说自己的华园梦。“华侨大学今天的实力和知名度与其他‘双一流’高校相比所存在的差距,就是我们要为之奋斗的目标。”他深情地说,“人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份子,而华大就是我们最好的名片!” “我很庆幸,这辈子能在华侨大学学习、工作和生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退休教师吴逢铁作为荣退教职工代表,回顾了自己与华大结缘,在华园学习、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今天虽然退休了,但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和退休的同仁们,仍然会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学校的发展,为学校做力所能及的事。”而隔天,吴逢铁就将作为研究生院督导组的成员,参加一场博士论文答辩。 “能来到华大,选择没有错。”同样是新进教师,经济与金融学院的刘京星佩戴着崭新的校徽笑着说:“华大的氛围非常好,同事和学生,都特别友善,工作开展得很顺利。”见证了一批老教职工的光荣退休,刘京星表示,“新老交替,意味着我们年轻教师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要肩负起前辈们赋予的新责任,将教育事业继续发扬光大。” 而黄思思在大会的发言中说出了全体教职工共同的心声:“我们无比热爱高校教师这份崇高的事业,我们无比热爱华侨大学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逆物之情

龙云、王路杨分别当选为乌当区政协主席、副主席

5月28日,政协乌当区第十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补选龙云同志为政协乌当区第十届委员会主席,王路杨同志为政协乌当区第十届委员会副主席,王军、龙涛、李志刚、肖兴菊、陇宗烨、徐筱菁等6名同志为政协乌当区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龙云同志简历龙云同志,女,1965年9月生,苗族,江西吉安人,1984年9月参加工作,199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贵州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1981年9月至1984年7月,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师范学校学习;1984年7月至1984年9月毕业待分配;1984年9月至1990年12月,任贵州省镇远县羊场中学教师;1990年12月至1991年12月,任贵州省镇远县舞阳镇教育办公室工作员;1991年12月至1994年12月;任贵州省镇远县计划委员会办公室秘书(其间:1992年9月至1994年8月在贵阳市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脱产学习);1994年12月至1997年7月,任乌当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工作员(1994年9月至1997年5月在贵州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学习);1997年7月至1998年5月,任乌当区政府办副局级秘书;1998年5月至1999年4月,任乌当区政府办综合科科长;1999年4月至2000年6月,任乌当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2000年6月至2001年6月,任乌当区统计局副局长;2001年6月至2001年9月,任乌当区委办公室副主任(1999年12月至2001年9在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2001年9月至2003年4月,任乌当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党支部书记、副局长(正科级);2003年4月至2006年7月,任乌当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2001年9月至2004年6月在贵州省委党校政治学专业在职研究生班学习);2006年7月至2006年11月,任乌当区高新路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2006年11月至2016年10月,任乌当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2016年10月至2019年8月,任乌当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任乌当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三级调研员;2020年1月至2020年2月,任乌当区政协党组书记,区委统战部部长;2020年2月至今,任乌当区政协党组书记;2020年5月当选为乌当区政协主席。王路杨同志简历王路杨同志,男,1978年6月生,汉族,四川巴县人,2002年10月参加工作,民革,大学学历,公共管理硕士。1997年9月至2001年7月,在华侨大学旅游经济管理专业学习;2001年7月至2002年10月毕业待分配;2002年10月至2002年12月,任小河区经贸局工作员;2002年12月至2004年11月,任小河区招商局工作员(其间:2004年5月至2004年11月借调至贵阳市远程教育办公室工作);2004年11月至2010年5月,任贵阳市远程教育办公室课件开发科工作员(其间:2009年1月获得北京科技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2010年5月至2011年8月,任乌当区水田镇副镇长(其间:2010年6月至2010年7月在贵阳市委党校参加2010年春季乡镇领导干部培训班学习);2011年8月至2014年12月,任乌当区东风镇副镇长;2014年12月至2019年2月,任乌当区侨联主席兼秘书长;2019年2月起,任乌当区医疗保障局局长;2020年5月当选为乌当区政协副主席。来源:贵阳网

莉莉卡

一周人事|多部委调整新领导,两大央企上任新总经理

本周人事变化。部委方面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丛亮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烈宏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钊任公安部副部长,常正国任退役军人事务部副部长等 。省区市方面 ,黄世勇、刘宏武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等。地市方面 ,费东斌任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委书记,隋洪波任黑龙江省伊春市代市长等。中央企业方面 ,徐强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永杰任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校方面,徐西鹏任华侨大学党委书记,吴剑平任校长。以下内容点击标题可查看详情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2020年7月10日)丛亮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烈宏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钊任公安部副部长常正国任退役军人事务部副部长刘丽坚任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春英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黄世勇、刘宏武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黄世勇同志简历黄世勇,男,壮族,1961年7月生,广西都安人,198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7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班经济管理专业毕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1979.09-1981.07 广西供销学校河池分校物价专业学习1981.07-1985.04 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土产公司物价员、业务副组长1985.04-1991.03 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供销社副股长、股长,澄江乡供销社副主任(其间:1986.09-1988.07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计划经济系计划专业学习)1991.03-1993.03 广西壮族自治区价格研究所干部1993.03-1994.04 广西壮族自治区物价局综合处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1994.04-1996.03 广西建设投资开发公司职员、综合计划部副经理(1993.08-1995.12 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学习)1996.03-1997.06 广西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法规部副经理1997.06-2000.09 广西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综合部副经理、经理(正处级)2000.09-2002.07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计划委员会国民经济综合处副处长(正处级)(1998.09-2001.07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2002.07-2003.07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经济建设处处长2003.07-2005.04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办公室主任2005.04-2009.04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副厅长、党组成员2009.04-2011.12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秘书长、办公厅副主任(2010.06正厅级)2011.12-2012.03 广西河池市委书记2012.03-2015.11 广西河池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15.11-2015.12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2015.12-2016.11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党组成员2016.11-2017.07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员会书记,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党组成员(至2017.06)2017.07-2020.06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员会书记2020.06-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2020.07任)、党组成员刘宏武同志简历刘宏武,男,汉族,1966年12月生,湖北长阳人,199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7月参加工作,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航测与遥感系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毕业,大学学历,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高级经济师。1985.09-1989.07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航测与遥感系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学习1989.07-1993.06 能源部中南电力设计院技术员1993.06-1995.12 广西北海市土地局地籍科、市建设信息中心干部1995.12-1999.04 广西北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干部、副主任(正科级)1999.04-2000.04 广西北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主任(副处级)2000.04-2001.12 广西北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主任,市土地管理局副局长(兼)、党委委员(2000.07任)2001.12-2003.02 广西北海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党委委员(2001.08-2003.02 抽调任北海市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2003.02-2005.06 广西北海市委副秘书长,市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正处级)、党工委书记(2004.05任),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2004.05兼)2005.06-2006.10 广西北海市市长助理,市建设委员会主任、党委副书记2006.10-2013.08 广西北海市副市长(其间:2010.05-2012.10长江商学院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专业学习,获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10.09-2011.12 挂职任国家环境保护部规划财务司副司长)2013.08-2016.02 广西贺州市委常委、副市长(2013.09任)2016.02-2016.07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2016.07-2018.02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巡视员(2016.08任),自治区铁路建设办公室主任(2016.08任)2018.02-2018.09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党组副书记,自治区铁路建设办公室主任2018.09-2018.11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党组副书记,自治区铁路建设办公室主任,自治区党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兼)2018.11-202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自治区党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兼)(其间:2019.09-2020.01 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202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自治区党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兼)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布一批干部任免任 命杨雁云为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兼省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办主任(试用期一年);赵谨为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试用期一年);刘成志为云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试用期一年);张士金为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主任;李艳为云南省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试用期一年);赵波为云南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副厅级,试用期一年);李昆为云南省就业局局长(副厅级,试用期一年);杨金华为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董瑞章为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昆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刘金荣为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天平为云南省国有金融资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薛琳为云南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总裁(按省管企业副职领导管理)。免 去牛有媛的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督查专员职务;张惟建的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职务;田虎青的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职务;黎素梅的昆明学院院长职务。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布一批干部任免任 命刘庆为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挂职1年,人事关系和职级不变);董建国为重庆市粮食局局长(兼);李茂涛为重庆市粮食局副局长(兼);方来珊为重庆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总队长;刘芹为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总队长;刘峰为重庆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总队长。免 去聂红焰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口岸和物流办公室主任职务;谢永川的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院长职务。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一批干部任免任 命康省桢为河南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谭贞(女)为河南大学副校长(正校级);介晓磊为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正校级);郭长华为河南工业大学副校长(正校级);贺国营为河南城建学院副院长;黄荣杰为郑州轻工业大学校长;张宝锋为南阳师范学院院长;陈向炜为商丘师范学院院长;臧振春为周口师范学院院长;安士伟为南阳理工学院院长;刘先省为黄淮学院院长;李利英(女)为河南工程学院院长;田凯为河南警察学院院长;邢勇为信阳农林学院院长;黄志全为洛阳理工学院副院长(试用期一年)。免 去朱全民的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职务;黄亚军的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职务;杨韫(女)的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职务;师伟的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职务;贺国营的河南省水利厅副厅长职务;薛玉森的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职务;孙兆贤的河南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职务;孙志安的河南省审计厅副厅长职务;吴灯展(女)的河南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职务;许卫苏的河南省盐业执法监督局副局长职务;杨冠军的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副队长职务;刘大贵的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职务;赵克的河南省信访局副局长职务;李兴国的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副局长职务;李卫东的河南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职务;刘先省的河南大学副校长职务;李利英(女)的河南工业大学副校长职务;梁再培的河南城建学院副院长职务;卢志文的南阳师范学院院长职务;司林胜的商丘师范学院院长职务;李义凡的周口师范学院院长职务;刘荣英(女)的南阳理工学院院长职务;谭贞(女)的黄淮学院院长职务;高丹盈的河南工程学院院长职务;张宝锋的河南警察学院院长职务;郭长华的信阳农林学院院长职务。费东斌任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委书记贾德忠任云南省保山市副市长隋洪波任黑龙江省伊春市代市长徐礼国任安徽省淮南市委副书记郭玉峰任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委副书记徐强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7月6日电 (吴楠)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网站消息,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议。宣布了中央关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任职的决定:徐强同志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免去其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职务。徐强同志简历徐强,男,汉族,1962年1月生,浙江平湖人。1985年4月入党,1982年2月参加工作,航空航天部一院13所航空陀螺与惯性导航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工学博士学位,研究员。先后任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458厂技术员、704所助理工程师,航天部(后为航空航天部、航天工业总公司)一院13所第三事业部工程师、副主任、四室主任、副所长、所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院长助理、副院长、十院院长、总工程师,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兼任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2018年10月,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吴永杰任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7月6日电 (吴楠)据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网站消息,近日,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议。宣布了党中央关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任职的决定:吴永杰同志任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免去其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职务。吴永杰同志简历1962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北京市人,研究员。1985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5年8月起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船舶系统工程部工作,历任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船舶系统工程部第八研究室副主任、主任,三分部主任;1997年10月任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军工局局长助理;1998年6月任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船舶系统工程部副主任;2001年5月任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船舶系统工程部主任、党委书记等职;2012年8月任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总工程师;2012年12月任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2013年1月任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2015年12月任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2018年8月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2019年10月任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徐西鹏任华侨大学党委书记 吴剑平任校长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编辑:小雨美编:张强校对:张军责编:李元臣

君子不友

深度解析新闻与传播专硕(MJC)!为什么那么多考研党跨考新传?

提到新闻与传播,你脑海里最先想到什么?是央视、人民日报这类耳熟能详的新闻媒体,还是记者、主持人这样专业性强的职业?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闻与传播的界限并不局限于此。虚拟社交,网络购物,影视作品,流量明星,企业危机……甚至 2020 年的高考作文题目,都能和新闻与传播的相关理论产生联系,而且展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我们需要新闻媒体的议程设置来感受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而生活中处处都有传播的影子,在新闻源主体已下沉的今天,每一个个体都可以是新闻的生产者与传播者,新闻传播已深入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作为和社会发展最密切的文科专业之一,新闻与传播专硕不仅是本专业学生实现名校梦的重要途径,还是跨考生最后一次选择专业的“白月光”。加上不考数学,自然成为众多普通本科院校出身的考生圆梦 985、211 的热门选择。今天,宗师君就从专业概况,分数线,就业分析,择校建议,复习建议等五个方面为你解读“新闻与传播”这一考研热门专业。Part 1 新闻与传播专业概况1. 专业介绍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简称 MJC(Master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是相对于学术性学位(academic degree)而言的学位类型,专业代码为 055200。是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特征的新闻传播专门人才的专业。随着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迅猛发展,业界对有一定理论水平且有较强实务能力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新闻与传播正是适应这一趋势,在 2011 年才首度开设的专业硕士学位,2015 年大增了一批院校,2019 又再次大面积增加,截止目前,我国共有 168 所院校招收该专业。2. 新闻传播学和新闻与传播的区别(1)专业设置新闻传播学也就是我们新传考研里面统称的“学硕”,即“学术型硕士”。作为一级学科,它也属于文学类。根据院校的不同,在新闻传播学这个一级学科之下,又设置了若干不同的二级专业,其中大部分院校会设置:“新闻学、传播学、新闻传播学”,但还包括:“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广告与媒介经济,编辑出版学,传媒经济学,网络与新媒”等。而新闻与传播,是我们常说到的“专硕”,英文缩写是MJC,和“学术型硕士”相比,只有新闻与传播(MJC)这一个专业学位,但研究方向比较多,不同院校不同,比如:健康传播,国际传播,华夏传播等。(2)培养目标和方式新闻传播学学硕:按学科设立,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课程设置侧重于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创新工作的能力和素质。新闻与传播专硕: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方式;在培养方面,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突出新闻与传播导向,采取双导师制(学校、媒体各一名导师),加强实践教学,全面提升学生实务能力。但随着专硕培养模式日趋成熟,许多学校学硕与专硕的课程重合度越来越高,导师也是横跨两种专业类型供学生选择,但不同学校的培养方式还是存在一定差别,建议大家根据院校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选择。(3)学制学硕:通常来说学制为3 年,但不同院校也有所不同,例如东北财经大学的学硕为 2.5 年制。原则上每年学费不超过 8000 元。专硕:通常来说学制为2 年,也有个别院校是3年(比如清华大学,厦门大学,武汉理工等),近年来,越来越多院校的专硕学制由 2 年改为 3 年(比如兰州大学 MJC 近期据说 21 级将改为 3 年制)。学制和培养计划是挂钩的,随着专业内容的不断细分和社会对新传专硕的专业能力要求不断提高,专硕延长学制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培养更加全面的实践人才。当然很多同学选择报考专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专硕培养的时间要少一年,能够早一点出来工作。所以在择校的时候也要将学制考虑在内。(4)学费与奖助机制学硕:原则上每年学费不超过 8000 元,个别院校会有所差异(比如厦门大学的学硕和专硕学费都是 11000/年)专硕:按不高于本校现行普通专业学术型自筹经费研究生收费标准确定,根据专业不同有所区别,对于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来说,一般是 1~3 万元不等(一些合作办学的方向会更高一些)。在奖助机制上,学硕和专硕都设有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等奖励机制,不同院校机制不同(有等级制和全覆盖两种),并且都可享受国家发放的每年不低于 6000 的助学金(按月发放,一年发放 10 个月)。 (5)读博方式 学硕:可通过导师直接读博,不用参加全国统考,也就是直博或硕博连读。专硕:一般不能硕博连读或直博,硕士毕业后若有读博意愿需要参加目标院校的统一考试。(6)调剂学硕可以选择调剂到专硕,但专硕不能调到学硕。3. 考试内容考试科目1)政治2)英语二(部分院校的专硕是英语一,比如新疆大学,贵州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还有上海外国语大学等)3)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334)4)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440)专业课考察虽然,所有院校的新闻与传播专硕的专业课代码都统称为 334 和 440,并且 2011 年教育部也制定了考试大纲。但新闻与传播专硕并不是全国统考,而是各院校自主命题(一般院校会制定自己的考研大纲),所以不同院校真题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比如有的院校不考察实务(新闻消息,评论和策划),有的院校会考察史论(中国新闻史和外国新闻史),这些都需要我们在选择好院校后对真题和参考书进行具体分析和总结。Part 2 国家线与热门高校分数线概况关于分数线——国家线、校线、院线傻傻分不清楚?(可参考宗师考研往期推文:盘点 34 所自主划线院校的考研难度!瞧瞧你的梦校属于哪一档?)提前给大家普及一下:国家线面向全部考生,是考研的基本及格线(分 A 区和 B 区),校线高校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34 所可以自由发挥,比国家线低都是可以的,其他高校必须以国家线为准,不能低于国家线)。过了校线的考生可以进行校内调剂,院线则是新传院制定的最终复试线(有的高校校线和院线为一条线,部分高校院线会比校线高)。1. 国家线自设立并开始招生(2011 年)以来,新闻与传播专硕的分数线都稳居国家线榜首,和新闻传播学学硕(文学线)基本持平,不同年份以 5 分的差距上下波动,但整体还算稳定。这里给大家普及一下 A 区和 B 区的概念,由于地域、经济、教育水平等方面的差距,研究生考试国家线按照高校所在省份,分为两条线,一个叫一区线,一个叫二区线,又称为 A 区线和 B 区线。A 区线高于 B 区线,往往高 10 分左右。【A 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等 21 省(市)。【B 区】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 10 省(区)。一般来说,报考的学校位于哪个地区,该院校就执行该地区的分数线,但有 4 个学校比较例外,他们位于 A 区却执行 B 区的国家线。包括湖北民族大学(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大学(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延边大学(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西藏民族大学(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其中湖北民族大学,吉首大学,西藏民族大学是有招收新闻与传播专硕的,且最近两年都有调剂名额。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国家线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仅仅是作为一个考研的及格线。近年来,除了 34 所拥有自主划线资格的院校外,其他执行国家线的普通院校也会根据报考人数和整体分数排名确定最终的复试院校线和名单,所以过了国家线只是代表你有调剂资格,并不一定能够进复试。因为报考人数逐年增加,最终录取名额又是基本稳定的,而且随着考生整体水平的提升,每年高分段考生越来越多,复试线自然“水涨船高”。2. 热门高校复试线分析注:本图仅为 2020 部分 34 所新传校线,实际复试线还会在报考和排名的基础上多几分。从最近几年热门院校的复试线来看,整体涨幅是非常明显的,无论是 985 高校,还是 211 高校,2020 年的复试分数线平均分普遍为近几年最高。其中,985 高校的涨幅要远远高于 211 高校。今年还有部分院校的 MJC 分数线突破了 400 大关。比如中南大学(400),陕西师范大学(402),南京师范大学(401)。过去我们觉得总分达到 370 以上,超过国家线 20 多分就算高分了,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380 分可能都只能算是部分院校考生的平均水平,当然个别院校专业课给分太高也是其中一个原因。这也反映出新传考研愈发严峻的现实环境。一个最直观的表现就是,随着报考人数的逐年增加,各大院校也在不断提高考生录取门槛,可以说和以前相比,如今想要报考名牌院校,压力和难度都变得更大了。3. 就业前景新闻与传播专硕毕业的学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常见的就业方向:① 传统媒体行业目前传统纸质媒体、广播电视媒体和期刊是我国传媒市场的中流砥柱,他们依然是新闻潮流的主角,也是新闻传播专业研究生的首选。② 互联网行业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企业对新闻与传播的人才需求也不断增加,能够进入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网易,百度这类互联网大厂也成为新传专业研究生的理想选择。③广告公关行业广告和公关活动一直都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并伴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学习内容涵盖了传播,新闻,广告方面的新闻与传播研究生,会更受到广告和公关公司的重点青睐。④ 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对于有志于考公和考编的同学来说,研究生学历肯定更有优势,而新传硕士可以在国家机关、文化团体、企事业单位和教育科研等部门从事对外宣传,文化传播、管理和教学科研等工作。Part 3 择校建议1. 整体概况2019 年 5 月 24 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公布了《关于下达 2018 年动态调整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就新传方向来看:其中,大连理工大学撤销了新闻传播学(学硕),西南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河海大学新增了新闻与传播硕士(即 MJC),江苏师范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新增了新闻传播学(学硕)。根据最后的数据统计,目前全国有 184 所院校在招收新闻传播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其中新闻与传播硕士的开设院校为 165 所。2. 推荐院校名校梯队根据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历年分数线,招生人数以及真题考察情况,对 34 所自主划线和部分 211 院校的梯队排序和推荐如下:第一梯队推荐院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暨南大学推荐理由:清北不管是对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来说都是国内的 TOP2 高校,暨南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则是分别有刘涛老师和喻国明院长坐镇,名师效应带来热度上涨。浙大也在今年重磅引援了复旦的黄旦教授,加上地处杭州,值得位列第一梯队。华科则是因为学科排名第三,近年来专硕划线已经到了 390(单科线更是划到了 70/115)。当然以上院校真题的考察范围非常广,试题难度较大,招生人数有限,复试线年年飙升,不建议一般的同学轻易尝试,不然很容易成炮灰。推荐指数:★★★注:2020 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首次招收全日制考生(之前专硕都只招非全的),而在今年的五月份,清华官宣决定大幅度扩大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规模,今后的人才培养主要在研究生层次进行,如果想圆梦清华,能力又强的考生可以早点做好准备!第二梯队推荐院校: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推荐理由:专业实力排名靠前、师资队伍强,地理位置好,传媒资源十分丰富。人大,中传是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唯一的两所 A+院校,而其他院校在学科实力强大的同时,还地处北上广或者发达省的省会城市,对以后的就业发展有很大优势。适合有一定专业基础、自学能力较好,想留在大城市的同学报考。推荐指数:★★★★第三梯队推荐院校:吉林大学、南开大学、中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郑州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苏州大学推荐理由:老牌 985 名校和学科实力较强的 211,招生人数比较稳定,题目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报考人数相对学校实力并不算太多。推荐本科一般,有决心考研且想冲名校的同学报考。注:南开新传只招非应届生,一般要求有一年工作经验。推荐指数:★★★★★第四梯队推荐院校:电子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北京体育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推荐理由:偏理工科强校,专业实力一般,考试题目难度也不大,每年的招生人数和报考人数都不是很多,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兰州大学这几年都有调剂名额,北京体育大学的新传因为主要以体育新闻为主,研究视角比较单一,目前每年都有一定的调剂名额。适合跨专业(特别是理工科)想考名校但是没有专业基础、起步较晚的同学。推荐指数:★★★★宝藏双非除了上面我们推荐的 985、211 高校,其实新闻与传播专硕还有很多双非院校(非 985、211)。其学科实力很强,地理位置也不错,性价比很高,当然近些年来的报考热度也不断攀升,如果不是非名校不读的同学,不妨考虑一下。第一梯队推荐院校:浙江传媒学院、深圳大学、河北大学推荐理由:“北有北广,南有浙广”,浙传称得上是南方的“小中传”。学科实力不用多说,更重要的是地理位置优越(位于西子湖畔杭州),招生数量大(每年百人以上),但竞争也不小哦!深圳大学在全国排名已经上升到第 73 名了,超过了一部分 211 大学。甚至挺进了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 500 名,逐年上升,势头始终很猛,当然现在新传的报考人数也是逐年上升,竞争激烈。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科整体水平属于 B 级,且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地理位置上又靠近雄安新区。推荐指数:★★★第二梯队推荐院校:西南政法大学、汕头大学、华侨大学推荐理由:西政的新闻传播学科在第四次评估中为“C+”,学科等级在西南地区仅次于川大,与同处重庆的 985 高校重庆大学一样,并于 2018 年获得了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汕头大学和华侨大学的学科实力和教学资源都很不错,而且有较多对外交流的项目。其中汕头大学 19 年才开始招收专硕,到 2020 年都还有调剂名额,说明报考人数还不是太多!推荐指数:★★★★第三梯队推荐院校:安徽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北京印刷学院、东北财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推荐理由:天师和北印虽然名气不大,但是学科等级都为 C+,如果想选择一个京津冀地区竞争压力不那么大的学校,这两个都是不错的选择。东北财经和上海师范区位因素都具有优势,一个在滨海城市大连,一个在上海,专硕参考书比较少,真题也偏基础容易,招生人数可观。其中上海师范 19 年专硕第一年招生,最开始的三年都算是报考黄金期,求稳又想去大城市的同学可以考虑一下。安徽师范的学科评估为 B-,师资力量和研究方向都很不错。推荐指数:★★★★★非全推荐 和以往的在职研究生有很大不同,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毕业时均能拿到两证,和全日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和效力。随着非全学历的社会和企业的认可度和接受度越来越高,非全日制,特别是名校的非全成为很多在职的学生的理想选择。在此推荐几所值得考虑的,招收新传专业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高校: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湖南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等。推荐理由:以上都是 985 名校,日常上课、活动都是和全日制一起的。重点推荐华中科技大学,华科新传院单独出资为非全研究生设置了一到三等奖学金,第一学年结束后,所有学生都可以根据学习成绩和校内外实践情况申请各类奖学金。3. 考虑因素对于考研的人来说,有时候“选择会比努力更重要”,对于刚刚决定备考新传的同学来说,如何选择院校成为了最头疼的事情,下面,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为大家的困惑提供解决建议:(1)个人兴趣考研是场持久战,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和院校都是比较重要的,因为这影响你是否能够坚持到最后。既然决定了要备考新闻与传播,第一步则是选择你喜欢的城市和院校,两者最好能够相匹配,因为兴趣可能是你坚持考研的最大动力之一。而且上岸了还要待 2 到 3 年,甚至以后会在当地就业,部分同学有名校情结,有的可能只是想提升学历,所以建议认定自己喜欢的学校,确定明确的方向后,不要受到他人的影响。(2)个人优劣势分析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专业基础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定位,比如有的同学英语比较好,那就选比较看重外语水平的院校,比如上外,北外等;有的同学专业课基础比较好,那可以选择专业课难度更大的名校。虽然对于大部分统考生来说,考研可能是提升学历出身的第二次“高考”,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实情况也提醒我们,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上“清华北大,人大复旦”。找到自己喜欢的院校的同时也要自测自己当前以及以后的水平能否真正和这所学校产生联系。(3)地理位置与未来规划第一点我们就提到了城市这一区位因素的重要性,因为读研除了需要做学术研究,还会以学校和城市为起点积累各种人脉关系,社会资源,这对于自己日后的职业规划和人生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新闻与传播这一专业,对传媒资源的要求也比较高,如果选择“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大城市,不仅传统媒体扎堆还有大量的互联网公司,这对以后的实习和就业选择也有很大的帮助,当然生活成本也比较高。(4)真题类型和备考难度参考书和真题的分析应该是在几个备选学校里面进行合理对比,参考书数量多不多?考察的题目是固定还是灵活?备考资料是否好找?当然复习备考的难度值得考虑,但是并不是首要考虑因素,因为没有最“适合”,只有不断“磨合”,既然选定了一个方向,就边走边调整,行动起来,无论目标是难还是易,脚踏实地肯定是必须的。Part 4 复习建议和参考用书1. 科目规划① 英语单词:考研词汇背诵(扇贝单词或者墨墨 APP)阅读:阅读真题解析,技巧方法论总结作文:语料背诵与模拟写作练习翻译,新题型和完型:历年真题练习② 政治选择题:(肖秀荣 1000 题)练习+错题总结论述题:肖四,肖八背诵时政热点:后期看机构的内容总结③ 专业课1)基础知识要打牢(理解内容+熟悉考点)书目:郭庆光《传播学教程》、李良荣《新闻学概论》2)拓展书目可选读(开拓视野+积累观点)书目:刘海龙《范式与流派》、彭兰《网络传播概论》和《新媒体用户研究》、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3)热点话题多思考(行业热点+学界前沿)公众号:全媒派,知著网,刺猬公社等4)输出知识很重要(日常练习+全真模拟)背诵记忆是重要的输入方式,这在前期非常重要,但是后期如果不进行输出练习,很难达到最好效果,特别是新传的专业课一般题量都比较大,如何能在三小时内写完写好,需要自己把握好时间,所以提前模拟十分必要!2. 时间安排前期:3~5 月择校与资料收集;真题分析:目标院校专业参考书过一遍;英语单词开始背诵积累,打好语法基础。中期:6~8 月目标院校专业课第 1~2 轮背诵;英语阅读练习和作文语料积累;政治所以知识点过一遍,1000 题一刷。后期:9~10月政治 1000 题二刷;英语作文背诵+写作输出练习;专业课输出练习(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冲刺期:11~12月专业课模拟;英语模拟;政治论述题背诵和练习。最后,希望决定考研的同学都能找到自己心中的“光”,并朝着梦想的方向坚持到最后,祝愿同学们都能高分上岸,一战成硕!本篇原创文章由百家号“宗师考研”发布,我们将会持续更新考研及大学生主题的干货文章与上岸经验贴,敬请关注!

舜曰

福建省政府领导成员分工调整!

东南产经新闻网福州2月2日讯(记者 乔木)日前,记者从福建省政府网站获悉,福建省政府网站更新省政府8位领导成员具体分工。此前的1月31日上午,福建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唐登杰为省人民政府省长,张志南、杨贤金、李德金、田湘利、隋军、郑新聪、郑建闽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详细简历点这里)省长 唐登杰唐登杰,男,汉族,1964年6月生,江苏建湖人(上海出生),1991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7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工商管理硕士,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共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省委副书记,省政府省长、党组书记。分工主持省政府全面工作,负责政府法制、机关效能建设、审计工作。常务副省长 张志南张志南,男,汉族,1960年10月生,福建龙岩人,197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8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党组副书记。分工负责省政府常务工作;负责发展改革、科技、财政、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统计、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金融、重点建设、省政府发展研究等工作。协助负责编制、政府法制方面工作。  分管省发改委、科技厅(含省知识产权局)、财政厅、环保厅、交通运输厅、地税局、统计局、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局、金融办、重点办、交通战备办、发展研究中心(含省政府顾问团)、投资项目评审中心、铁办、经济信息中心。协助分管省编办、法制办。  联系省科协;人行福州中心支行、省国税局、福建海事局、省通信管理局、省专用通信局、省邮政管理局、民航福建监管局、中科院福建物构所、财政部驻福建省财政监察专员办、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国家能源局福建监管办、福建银监局、福建证监局、福建保监局、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公司福州办事处;在闽金融机构。副省长 杨贤金杨贤金,男,汉族,1962年12月生,江苏高淳人,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7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教授。现任省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兼福建行政学院院长、省红十字会会长。分工负责卫生和计划生育、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妇女儿童、政府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  分管省卫计委、教育厅、文化厅、新闻出版广电局(省版权局)、体育局,福建行政学院、省方志委、福建社科院。  联系省保密局、省委党校、省档案局、省精神文明办;团省委、省妇联、省社科联、省计生协会、省文联、省体育总会、省中华职教社、省红十字会、省文史馆;福建日报社(福建日报报业集团)、省广播影视集团、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福建广电网络集团;厦门大学、华侨大学及省属各高校。副省长 李德金李德金,男,汉族,1962年12月生,福建莆田人,198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8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高级经济师。现任省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分工负责民政(含双拥、老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建设、农业和农村、林业、水利、防汛抗旱、海洋与渔业、支前、海防等工作。  分管省民政厅(含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人社厅(含中国海峡人才市场)、住建厅、农业厅、林业厅、水利厅(含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海洋渔业厅、粮食局、公务员局、省海防委员会办公室、省农科院、省供销社。  联系省委老干部局;省总工会;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国家林业局驻福州森林资源监督专员办;驻闽部队、武警福建省森林总队。副省长 田湘利田湘利,男,汉族,1962年11月生,江苏如东人(湖南长沙出生),198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8月参加工作,在职大学学历,法律硕士、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现任省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省公安厅党委书记。分工负责公安、国家安全、司法、信访等工作。  分管省公安厅、安全厅、司法厅、信访局、监狱管理局。  联系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武警福建省总队。副省长 隋 军隋军,女,汉族,1961年9月生,山东广饶人(福建福州出生),198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8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高级经济师。现任省政府副省长,宁德市委书记。分工负责商务、外事、旅游、工商、食品药品安全、侨务、对台事务、港澳事务等工作。  分管省商务厅(省政府口岸工作办公室)、外办(省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旅发委、工商局、食品药品监管局、侨办、台办。  联系省归国华侨联合会、省台湾同胞联谊会、省金门同胞联谊会、贸促会福建省委员会;福州海关、厦门海关、口岸边防检查机构、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商务部驻福州特派办。副省长 郑新聪郑新聪,男,汉族,1963年11月生,福建仙游人,198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8月参加工作,省委党校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现任省政府副省长,泉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分工负责工业与信息化、国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物价等工作。协助负责机关效能建设、审计方面工作。  分管省经信委、国资委、安监局(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物价局、省属企业(不含省属金融、文化企业)。协助分管省效能办、审计厅。  联系省工商联;省地震局、福建煤矿安全监察局;在闽中央企业。副省长 郑建闽郑建闽,男,汉族,1965年6月生,台湾台北人(福建泰宁出生),台盟盟员,1989年9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现任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台盟中央副主席、福建省委会主委,省政府副省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分工负责民族与宗教事务、国土资源、质量监督、人防、对口支援、残疾人事业等工作。分管省民族宗教厅、省国土厅(含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省水电站库区移民开发局、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省煤田地质局)、省质监局、省人防办。联系各民主党派福建省委员会;省残疾人联合会。

孔鲋

最新!福建省政府领导成员分工调整!

福建日报微信7月25日讯:今日上午,中国福建网更新省政府8位领导成员简历及分工调整。详情如下:于伟国省长于伟国,男,汉族,1955年10月生,山东文登人,197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1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现任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1994年10月起历任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副局级干部,厦门市副市长,市委常委、秘书长、组织部部长,市委副书记,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部长;2006年11月起任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2009年6月起任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兼任厦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13年4月起任省委副书记;2015年11月任省政府副省长、代省长、党组书记。2016年1月在福建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当选为省人民政府省长。第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分工主持省政府全面工作,负责监察、审计工作。张志南常务副省长张志南,男,汉族,1960年10月生,福建龙岩人。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本科班经济管理专业毕业,中央党校大学学历。曾任福建省龙岩地委委员、宣传部长;共青团福建省委副书记、书记;福建省三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福建省政府副秘书长;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2008年1月任福建省政府副省长。负责省政府常务工作;负责发展改革、科技、财政、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统计、金融、重点建设、省政府发展研究等工作。协助负责编制方面工作。分管省发改委、省科技厅(含省知识产权局)、省财政厅、省环保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地税局、省统计局、省金融办、省重点办、省交通战备办、省发展研究中心(含省政府顾问团)、省投 资项目评审中心、省铁办、省经济信息中心。协助分管省政府机构编制办公室。联系省科协;人行福州中心支行、省国税局、福建海事局、省通信管理局、省专用通信局、省邮政管理局、民航福建监管局、福建物构所、财政部驻福建专员办、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国家能源局福建监管办、福建银监局、福建证监局、福建保监局、南昌铁路局福州办事处;在闽金融机构。周联清副省长周联清,男,1962年10月生,福建大田人,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曾任上京矿务局局长,永安矿务局局长、党委书记;福建省煤炭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副董事长、董事长;福建省经济和贸易委员会主任、福建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福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福建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中共莆田市委书记;2016年5月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负责工业与信息化、国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物价等工作。协助负责监察、审计方面工作。分管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省物价局、省属企业(不含省属金融、文化企业)。协助分管省监察厅、省审计厅。联系省工商业联合会;省地震局、福建煤矿安全监察局;在闽中央企业。洪捷序副省长洪捷序,男,汉族,1960年1月生,福建南安人。同济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曾任福建省建设厅副厅长;九三学社福建省副主委、主委;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常委;2008年1月任福建省政府副省长。负责民族与宗教事务、国土资源、建设、人防、对口支援、残疾人事业等工作。分管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省国土资源厅(含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省水电站库区移民开发局、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省煤田地质局)、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人民防空办公室。联系各民主党派福建省委员会;省残疾人联合会。黄琪玉副省长黄琪玉,男,1957年8月生,福建上杭人。1982年2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农学硕士,农艺师。曾任福建省农业厅副厅长;福建省政府副秘书长;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厅长;中共福建省三明市委书记;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15年7月任福建省副省长。负责民政(含双拥、老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农业和农村、林业、水利、防汛抗旱、海洋与渔业、支前、海防等工作。分管省民政厅(含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含中国海峡人才市场)、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水利厅(含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省海洋与渔业厅、省粮食局、省公务员局、省海防委员会办公室、省农业科学院、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联系省委老干部局;省总工会;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国家林业局驻福州森林资源监督专员办事处;驻闽部队、武警福建省森林总队。杨贤金副省长杨贤金,男,汉族,1962年12月生,江苏高淳人,1984年7月参加工作,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天津大学党委副书记;天津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同济大学党委书记;2017年7月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负责卫生和计划生育、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妇女儿童、政府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分管省卫计委、省教育厅、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版权局)、省体育局、福建行政学院、省方志委、福建社科院。联系省保密局、省委党校、省档案局、省精神文明办;共青团福建省委、省妇联、省社科联、省计生协会、省文联、省体育总会、省中华职教社、省红十字会、省文史馆;福建日报社(福建日报报业集团)、省广播影视集团、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福建广电网络集团;厦门大学、华侨大学及省属各高校。王惠敏副省长王惠敏,男,汉族,1958年7月生,山东莒南人,197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10月参加工作,省委党校大学学历。现任福建省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省公安厅厅长、党委书记。1975.10—1977.01 浙江省绍兴越光汽车配件厂工人;1977.01—1981.01 解放军83023部队服役;1981.01—1988.01 浙江省绍兴县(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执勤中队民警、副指导员、指导员、副大队长;1988.01—1989.03 浙江省绍兴市公安局办公室副主任(1985.08-1988.06参加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大专班党政管理专业学习);1989.03—1994.02 浙江省绍兴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长(1992.12副处级治安员);1994.02—2002.07 浙江省绍兴市公安局副局长(1999.08正处级)(其间:1996.03-1999.01参加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专业学习);2002.07—2003.03 浙江省绍兴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2003.03—2008.04 浙江省嘉兴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2008.04—2013.07 浙江省宁波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2013.07—2013.08 福建省政府党组成员,省公安厅厅长、党委书记;2013.08—2015.02 福建省省长助理、省政府党组成员,省公安厅厅长、党委书记;2015.02— 福建省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省公安厅厅长、党委书记。负责公安、国家安全、司法、信访等工作。分管省公安厅、省国家安全厅、省司法厅、省信访局、省监狱管理局。联系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武警福建省总队。李德金副省长李德金,男,1962年12月生,福建莆田人,厦门大学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高级经济师。曾任福建省莆田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委常委、副市长;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省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福建省交通厅(交通运输厅)厅长、党组书记;福建省政府党组成员,平潭综合实验区工作委员会委员、书记,管理委员会主任,福建自贸区平潭片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福建省龙岩市委书记;2017年1月任福建省副省长。负责商务、外事、工商、质量监督、食品药品安全、旅游、侨务、对台事务、港澳事务等工作。分管省商务厅(省政府口岸工作办公室)、省政府外事办公室(省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旅游局、省政府侨务办公室、省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联系省归国华侨联合会、省台湾同胞联谊会、省金门同胞联谊会、贸促会福建省委员会;福州海关、厦门海关、口岸边防检查机构、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商务部驻福州特派员办事处。

女人香

华大基因汪建:商人、科学家,妖魔、网红?我都不拒绝

汪建热衷于拐着弯讲话,习惯性地藏在冲突性极强的谈话方式背后,他不断强调自己贪生怕死,仿佛正是这种普世的欲念才塑造了他对生命科学的信仰。文 | 《中国企业家》记者 李秀芝编辑 | 董力瀚摄影 | 史小兵场面一度尴尬起来,起因也简单,因为在座的没人再去接话,看来汪建又生气了,怒气挑在眉尖儿上。他把木桌拍得梆梆作响,并厉声道,“如果谁认为我应该被烧死,你尽管来烧,可想把我关进笼子里面去,我看谁敢?”身为上市公司老板,言谈和情绪曾给汪建、给华大带来过的麻烦事不可胜数,而眼下他却仍然会为一些偶发的措辞、字眼而动怒,比如当谈及“公司上市就是把企业家关进笼子”这种话题的时候。但你想象不到,几分钟后他又乐得眉眼全开。此人很早就宣称活到120岁没难度,后来接受褚时健夫人马静芬建议改为100岁不封顶,于是要求华大员工都要活到100岁。或许为证实起码体能储备得充分,他把两手拄紧座椅扶手,将身体稳稳撑在半空,努努下巴,兴致高昂得很。喜怒情绪交织的矛盾,只能算汪建人生中经历的冲突、乃至如今身上承载的错位里最不突出的一类。他出身干部家庭,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在少年时却结结实实地撞上了整个困难时期;父母在文革期间被“打倒”,他说头天早晨还有保姆伺候吃饭,第二天就要跑去河边光脚拉纤挣钱;他七八十年代就在国内接受了高等教育,随后留洋,在德州大学、爱荷华大学、华盛顿大学从事科研工作多年,但如今谈及海外同业,他仍然坚持称其为“洋人”;他被公司内部的一些员工视为精神乃至时代的领袖,在一些股民眼里,他却是与某个被认为声名狼藉的商人一般无二的大说谎家。很多媒体同侪无数次试图弄清楚此人的“真实”面目,最终描绘出来的那张脸却大相径庭,只留下了信息量巨大的人生经历与传奇故事;他在采访中不断告诉记者他一直站在时代最前沿处,因此根本不在乎来自背后的是非曲直议论,但隔天却在微信上发来大量为华大正名的文章;当我们带着某些看上去颇为精彩的故事与旺盛的好奇心,向一年前开始担任华大集团联席董事长的王石求证时,他却表达了不予置评、不方便置评的态度,只在离开之前突然转身问到,“你们真的以为你们能看懂汪建吗?”他热衷于拐着弯讲话,自诩为“贪生怕死,自私自利,好逸恶劳,贪婪懒惰”,然后又会用管理理念和科技信仰来解释给你听,说这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美德,例如他不断强调自己怕死,仿佛正是这种欲念塑造了他对生命科学的信仰。我们分明已经在漫长的采访周期里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与这位年过六旬的企业家完成了持续一整天的当面交谈,可最终却发现,他仍然藏在眼前这些言谈、情绪、资料、观点背后难以窥见的某个地方。汪建也得意于其塑造出的复杂性,他告诉很多人说,他根本不在乎自己随便被定义为一个什么人,商人、科学家,妖魔、网红?没关系,都可以。他的员工则用赞叹的口气告诉《中国企业家》,从来没有媒体能在谈话中战胜汪老师,“连许知远也不行”。要有效地理解汪建,事业或许是唯一一条可行的路径。作为事业的一部分,华大基因近几年被摆到台面上之后,与汪建个人的关系愈发值得玩味起来,其边界不断触碰汪建的自我——或者用企业界时髦的话讲叫“ego”。当代社会成员中,怀揣着追求最高层次目标的人,往往有一种创造理想国的执念,这在企业家中表现得尤其明显。汪建不例外,经济学家周其仁夸他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其个人理念与身后时代的鸿沟,他表示得意并且认同,就好像他的理想国就在这个时代前方不远处。按理说,由20多年前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汪建便得到了那个创造属于自己的理想国的机会。他不必箍在大学实验室的板凳上,或者囿于中科院那个小院子里,他可以自由选择友善的城市,穿喜欢的服装,与最酷的人共事。看上去,他将得以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创造出一个没有阶级、没有病痛的理想世界。可现实地说,如今连资本市场波动这一关口,汪建都还没有顺利迈过去,反而上市公司华大基因由千亿市值跌落到最高点的近四分之一之后,《中国企业家》得到了关于华大集团裁员的消息,此外该集团还剥离了一部分资产,如华大农业、华大海洋,以及华大健康旗下的颜质项目等。同时,被裁员工手上工分和华大币难以提现。华大集团公关部对此回应称:从今年年初开始,集团就制定了“战略聚焦”的经营策略,即聚焦在对旗下两大业务板块——上市公司华大基因和华大智造的支持上。至于华大农业和华大海洋,集团希望采取与别人优势互补的模式继续推进业务。华大提供技术,合作伙伴提供资金等资源。而当采访进行到此处,汪建又一次陷入了与记者在两个字眼上的争夺。第一次争夺,在于他并不承认关于华大集团“战略聚焦”的说法,最终被其首肯的说法叫做“调整节奏”。紧跟而来的第二次争夺看上去更加激烈,当被问及调节奏是否是一种妥协的时候,他对“妥协”这个字眼反应异常强烈,他不断地摆出论据并进行反问,“我们走正道,做正事,说正确的话,为什么要妥协呢?我要妥协,丢掉的是华大的发展机遇和国家的发展机遇,这个事情我问心无愧,我为什么要妥协呢?我做的是对自己对人类都百益无一害的事情,我为什么要妥协呢?我要停止就是对人类的犯罪,我为什么要妥协呢?”藏在矛盾、冲突与激昂口号背后的汪建真的从未妥协吗?抑或只是仍然在争夺关于自我的话语权?至少这件事,王石是保有自己的看法的。“一再地强调,实际上他就已经妥协了,他对别人的看法太在乎了,他说不妥协也是一种妥协。”王石来了王石与汪建是通过登山相识的,这是两人的共同爱好。王石眼中的好友汪健,专访王石独家花絮。来源:中国企业家2018年8月,在辞去万科董事会主席一年多后,王石宣布成为华大集团的联席董事长。华大集团的官方公告称,“王石将发挥其在经营管理、制度建设、商业运作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和卓越能力,协助汪建董事长管理华大集团。”一年过去,这个已走过35年商业旅程的84派企业家,给华大带来了哪些改变呢?这是外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于是我们问汪建:“王石给华大帮了哪些具体的忙?”“多了去了。”他说。稍作停顿后,他又故作严肃地表示,“惹的麻烦也不少。比如他一来,人家就说我们搞房地产了。”当把这个问题抛给王石,他的答案是,以前作为华大基因的独董和顾问,主要关注其中小股东的权益问题。成为集团联席董事长后,他更多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来介入。“比如,一个新兴的企业在发展中,往往很容易在乎速度,导致经营出现不集中,那我就来把握这个东西。”“无论行业多新兴,都要有一个从培养到建立的过程,不会因为你是基因科技、互联网、AI或者别的而特殊。收缩,是当今各行各业普遍要做的。”王石对《中国企业家》说。据华大集团管理层透露,华大的“聚焦战略”确实出自于王石的推动。哦,不,在使用这个辞藻上,汪建是决不妥协的,他只认可“调整节奏”的说法。汪建称,不错的方向要坚持,但中间的节奏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比如科技成熟度、市场成熟度、经济支撑力、团队执行力。“谁去蛮干呢,我登山都不蛮干。”其实,王石来了之后,华大的很多变化还是很容易被感知的。华大智造是华大集团旗下主要从事测序仪研产销的公司,其执行副总裁刘健告诉《中国企业家》,以往集团在开战略研讨会时,对华大智造更关注的是技术的领先性,但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包括汪建在内的集团领导,也会关注其日常运营指标,比如库存周转、人均产出、单位面积产出等。“不说这和王石主席的加盟有没有关系,但他加盟后,有些事情可能会潜移默化。”刘健举例称,华大集团开2018年终会时,他和其他业务负责人依次上台做总结。王石全程认真听了整场汇报。“当大家发言完毕后,王石提到自己详细计算了每个人的报告时间,比如报告时间是30分钟,谁在此时间内完成了报告,谁用了35分钟,谁用了40分钟,还谁用了50分钟。王石在点评后还表示,他惊讶并尊重华大在前沿技术领域的突破、领先和自信,但对于一个公司的运营来说,时间观念也很重要。”华大的商业成熟度似乎也在提高。华大集团首席执行官徐讯曾向记者坦陈,华大商业化运作经验不足,运营管理不成熟,尤其早期参与国家基因库运营的队伍以科研和技术背景为主。誉马生物是一家从事干细胞存储和相关试剂研发的公司,曾在2015年底与华大集团旗下华大研究院运营的国家基因库开展合作。2018年初,华大研究院给包括誉马生物在内的11家合作商发送了解除合同通知,理由包括“多次违规使用国家基因库、华大品牌,甚至冒名发表相关言论”和“未完成合同约定目标”。这11家有7家是华大与其协商不成、单方面解约的,誉马生物是7家之一。根据誉马生物总经理梁松等人的说法,“2017年没有完成目标”,很大原因是“华大基因在筹备IPO上市时,没有向证监会申报细胞业务,要求我们暂停推广”。在合作商们看来,细胞存储尽管有助于未来的临床疾病治疗、抗衰老等,但没得到政策的明确支持,处于灰色地带。尤其2016年4月后,卫计委叫停所有细胞免疫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为了顺利上市,华大基因不得不暂停推广细胞存储业务。梁松告诉《中国企业家》,因华大单方面解约,其细胞存储市场受到严重影响。甚至,由于华大方项目负责人的频繁更替,合同无法落实引发的财务问题,其和公司的一位副总被刑事拘留了37天。尽管梁松对当时与华大的合作多有不满,但时隔一年多,他有了跟华大重新合作的契机:他一位小学同学的母亲患上了晚期乳腺癌,为了吃靶向药,要做全基因组外显子区域肿瘤方向的测序。但这套测序费用高昂,同学的家庭条件难以支付。梁松向华大寻求帮助后,华大给梁的同学的母亲免费做了这一测序。通过这件事,梁松对华大有了新的认识,于是向其表示希望再次在细胞存储方面合作。再次合作后,梁松对华大的印象也有了很大不同:“不像以前那么乱了,比如面向客户的宣传文字、LOGO的使用都相当规范,人员的对接也很顺畅。”资本双刃剑还原在华大展厅的联合实验室。在采访汪建之前,我们以为他声如洪钟,铿锵急促,浑身燃烧着革命者的反叛和激情,我们甚至准备好了被“炮轰”。实际上,他语速很慢,经常停顿很久才接下一句,声音又小,就像是从很远的地方飘过来。也许是从另一个星球也不一定,因为我们的对话常常不在一个频道上。采访结束后,华大的公关团队给记者发来了一篇文章——《那些年被误解的老汪》。看起来,对于汪建来说,对话中的鸿沟一直都有。一个例子是,在2017年底接受腾讯《财约你》的采访中,汪建公开反对HPV(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接种疫苗一次价格在4000元左右,隔5年需要重新注射。如果换成基因检测,则只需要每3年花50块钱做一次。”他还提出一个观点:“外国人的亚型和中国人不一样,不一定适合中国人,不能信它。”此言一出,引来无数网络讨伐。生物化学博士方舟子率先发难,他在微头条称:“HPV疫苗接种是为了预防高危型HPV感染进而预防宫颈癌、咽喉癌,而基因检测最多只是查有没有被HPV感染,二者不是一回事,而且查到了也没什么用。华大基因董事长为了推销基因检测而反对疫苗接种,要害死人的。”德传投资董事长姜广策也在朋友圈表示,“只能说这个董事长很无知,这个股票很高估,买这股的投资者很可怜!”华大的一位公关人员将其定义为沟通偏差,她向《中国企业家》辩解称:“那次《财约你》的团队和汪老师第一次见面,就问打疫苗的话题,汪老师也愿意回答。但在采访中,双方并没有说透,就剪辑播出去了。”其实,特立独行也好,曲高和寡也罢,都属于个人选择范畴。但2017年,华大基因上市了,身份从民营企业转变成了公众公司,随之公司和创始人都陷入到舆论的泥沼中。“错就错在,我是一个公众公司(负责人),所以我才摆脱不了(舆论)。”汪建对《中国企业家》说。“你为融资上市这件事后悔过吗?”记者问汪建。他没有直接回答,但他称,“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资本是起了重大作用的。”对汪建和华大来说,与资本进行合作,是在全球竞争环境里胜出的唯一选择,并且绝无回头路可走。汪建告诉我们,到2012年时,在非人类(尤其是农作物)的基因科学研究领域,中国的数据量已经占到全球70%。这70%里的70%则来自于华大。这得益于,2010年华大基因从美国制造商Illumina购买了128台第二代基因测序仪。这个在当时堪称基因测序仪买卖中的全球最大订单,使华大基因成为全球基因测序能力最大的科研机构。对于Illumina来说,来自华大基因的订单,需其将一整年的全部产能投入。它感受到了威胁,开始停止向华大基因出售新的测序仪、抬高试剂售价以及中断设备维修服务。汪建想过与Illumina合资,与对方沟通多年,依然遭到了拒绝。汪建体会到,“要变成一个全球化、国际化的企业,靠买武器,只有死路一条”。为了从根本上摆脱Illumina的掣肘,华大基因出价1.176亿美元向Complete Genomics(简称CG)公司发出收购要约,这是一家曾与Illumina公司实力最接近的竞争对手。不过,其制造的测序仪器并不出售,而是用以提供测序服务。但金融危机以及其单一的收入来源让该公司逐渐陷入泥潭,进而挂牌出售。为了收购CG,汪建向资本敞开了大门。2012年年底,华大科技以42%的股权换取了包括红杉、软银等多家投资公司共计约14亿元现金。为了满足投资公司的退出需求,华大又走向了创业板。如今,华大集团旗下的第二家上市公司也呼之欲出。就在5月9日,华大智造披露首轮募资规模超过2亿美元,投资人为中信金石、松禾资本、东证资本等。华大智造表示,上市计划将会根据公司发展情况作出规划。这家成立于2016年4月的公司,最早孵化于华大研究院,在华大集团收购CG后,又叠加了后者的资源和技术。“策划人”(从左至右)汪建与刘斯奇、于军、杨焕明。来源:被访者关于汪建和华大,有一个被雕刻进历史的记录总被频繁提到:中华世纪坛,一条262米长的青铜甬道,记载了从300万年前到公元2000年,中华民族7000多个重大历史事件,最后一条记录是“我国科学家成功破译人类3号染色体部分遗传密码”。但在当时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科学家中,汪建不是最核心的那一位。1984年,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生于军,来到纽约大学医学院攻读生物医学科学博士,正好遇上美国乃至世界的生物学界酝酿一件前所未有的大事——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简称HGP)。这一计划旨在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由30亿对碱基组成),了解人类所有与癌症相关的基因。HGP的领导者和设计者之一的Maynard V.Olson,是美国著名基因组学家,亦是于军的博士后导师。1993年,于军受邀加入了以Maynard V.Olson实验室为主体组成的“华盛顿大学基因组研究中心”。这一年2月,于军从纽约搬到了西雅图。当时在西雅图的华人并不多。于军在一个朋友的家里,认识了同在华盛顿大学担任高级研究员的汪建。汪的研究方向是细胞分化与增殖,与于军的专业领域不完全相同,但两人都曾作为知识青年下乡,且汪建女儿比于军的儿子仅大一岁,有不少共同话题,便常常聚在一起。“他是一个性格比较坦率的人。”于军向《中国企业家》形容汪建。HGP进程之快,出乎所有人预料。早期,英、法、日、德都积极参与了HGP。这一国际合作计划被认为是继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和阿波罗登月计划之后,人类科学史上的又一个伟大工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加速了HGP。“我刚到美国时,一个博士候选人要用近一年时间来解读2000个碱基对。两年后,一年就可以测2万个碱基对了。”于军说。1993年,自动化基因测序仪诞生,推动HGP进入了实质性的运作阶段。时至1996年,于军所在的实验室还在进行HGP的前期准备时,已经回国创业的汪建,也看到了生物科学与计算机技术融合的趋势。汪找到于,建议一起做点更大更有意义的事,并介绍其与杨焕明认识。杨在丹麦奥尔胡斯大学人类遗传研究所担任客座教授。实际上,中国要不要参与HGP?中国的基因组研究计划是什么?中国的科学家将如何面对这一新的发展领域?这些问题一直在于军的脑海中挥之不去。Maynard V.Olson也一直支持于把所学带回中国,推动中国基因组学研究的发展。1997年11月,于军应邀参加了在湖南张家界召开的遗传学研讨会,向国内学界同行详细地介绍了HGP的进展和前景。也是在此会议上,于军、汪建、杨焕明等人提出了中国HGP的战略构想,这成为他们共同事业的起点。当他们向中科院申请参加HGP时,并没有得到同意,中国科学界没有人相信他们能成功。杨焕明依靠个人关系和学界的声誉,在伦敦的一次会议上对HGP的负责人说:“我们代表中国加入计划。”最终人类基因组计划项目组宣布,中国团队承担项目的1%。为了有足够的资源和经费参与HGP,1999年9月9日,在北京空港开发区一栋旧厂房里,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宣布成立,并以此身份承担1%的HGP任务。于军、汪建、杨焕明和后来加入的刘斯奇,成为华大的联合创始人。“我佩服汪建,不是说他作为科学家的成绩有多大。在这方面,于军和杨焕明更典型。严格来讲,汪建是那个策划人。”王石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评论。汪建“策划人”的角色,在日后得到了放大。2003年中国爆发SARS(非典型肺炎)病毒。华大基因在拿到病原体36小时内,迅速破译四株该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并将全部共计30万份诊断试剂捐给政府。时任国家主席的胡锦涛听说后参观了华大基因。随即,中国科学院与华大基因联合组建了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给予其90人的正式编制,任命杨焕明为所长,汪建为副所长,按照局级干部发放薪酬。可没想到的是,华大基因与中科院的关系在2006年底便几近破裂。这一年,美国公司宣称一种能够将基因测序的速度提高一百倍的机器已经诞生。该设备将机器人学、化学、光学和计算科学融为一体,尤其是工业数码相机技术的巨大进展使得人们可以拍摄用于“读取”基因微小序列的荧光分子。理想状态下,这种设备的规模化应用甚至会将测序成本降低至过去的百万分之一。这令汪建兴奋不已,他认为这是一场革命。他以慷慨激昂的措辞给中科院的领导写了一份长达30多页的报告,希望得到支持以购买这种设备。汪建写道:“中国人近代第一次与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如果抓住这个机会,中国将尽雪自鸦片战争以来的耻辱。”中科院的专家认为他的计划过于激进。更糟糕的是,汪建对采购这种昂贵设备表现出的急切,被怀疑想借机贪污吃回扣。他被人匿名举报,中科院随即成立调查组调查汪建。调查结果最终洗刷了冤情,但“报国无门”的汪建决定脱离体制。临走之前的中午,汪建向华大的员工宣布:“我们要去深圳了。要想一下的就别去,赶得上今晚6点火车的就跟我一起走。”那像是一个典型的、戏剧化的决定,但依然还是让汪建从北京带走了近百人的团队南下。张勇毅在大学还未毕业时,就进入华大体系,至今已在该集团工作近10年。他告诉《中国企业家》,假如当年他也处在那样的情境之下,且没有家庭的牵绊,会考虑跟汪建南下。“他是一个能聚人气的人,身上有浓厚的家国情怀,责任感很强,热衷一件事就要把它做成,这样容易笼络很多人。”汪建决定南下的同时,华大的几位创始人也面临着分道扬镳。由于家庭原因以及对科研和产业化前景的不同看法和需求侧重,于军选择留在北京基因组。杨焕明和后来加入的刘斯奇也在各自科研项目结题后,离开中科院去了深圳。“接地气的高手”汪建在国家基因库。“我是工业文明时代的唱衰者,这一时期最辉煌也最短命,生物科学、智能机器人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很快取代工业文明。在未来的生命科技时代,人们的生老病死可能将不再听天由命。”7月中旬,在2019年湾区青年创新论坛上,作为演讲嘉宾,汪建说道。如同过去很多次的公开演讲,汪建的这些言论听起来总像是高谈阔论,离人们的现实生活相距甚远。“汪建是一个不接地气的人吗?”我们问王石。“你们都产生误解了。论接地气,汪老师是高手。”王石笑答。王石与汪建是通过登山相识的,这是两人的共同爱好。在一起登山的过程中,汪建的团队会建立一些与人类基因组织学有关的实验。比如,人在登山中缺氧会濒临死亡,在这种特殊状态下抽的血,有利于对现代高原运动的研究。汪建和王石常常愿意在实验中扮演大白鼠的角色,这使得两人的关系非常密切。“我对汪老师的欣赏,更多源于他是一个公共卫生专家。他的理想追求非常纯粹,就是如何为公共卫生事业做事情。”王石告诉《中国企业家》。当2007年初汪建决心离开北京时,王石建议他们来深圳。“我们在深圳两眼一抹黑,有没有关系给介绍?”汪建问王石。后者回答:“你有能力、干好了,政府会主动找你,不需要关系。这正是深圳的好处。”尽管是王石介绍汪建来的深圳,但在日后,汪建与政府的紧密程度却超过了“远离政治”的王石。初来乍到时,他就问深圳政府是否愿意支持他们绘制第一个中国人基因组图谱(又称“炎黄一号”,这也是第一个亚洲人全基因序列图谱)。他还向对方表示,如果发表了,没准是《Nature》杂志的封面,不过这需要数千万人民币的科研经费。2007年10月,这一项目宣告完成,并在《Nature》封面文章发表。同年12月,《Science》杂志也报道了“第一个中国人基因图谱”工作。后来,汪建向深圳政府炫称,将为这座城市在未来5年内带来十篇《自然》、《科学》杂志的论文。时任深圳市市长的许勤随即向其许诺,如果得以发表,论文的每一位作者都将获得100万元的奖励。到2011年时,华大基因发表的论文已多达81篇。赞叹之余,许勤觉得难以兑现奖金。他邀请汪建等人到家中做客,亲自下厨做了一顿红烧肉,以示鼓励。王石认为,从与政府打交道的经验来看,华大要比万科接地气得多。这种接地气贯穿了华大的发展史。就拿1999年来说,在中国参与的1%HGP项目中,除了华大基因,还有另外两家机构共同参与——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北京)和南方研究中心(上海),他们都是由国家科技部批准成立的国家基因组研究基地。而位于深圳大鹏新区的国家基因库,号称继NCBI(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DDBJ(日本基因数据库)和EBI(欧洲生物信息研究所)之后,全球第四个建成的国家级基因数据库,其背后的组建和运营方是华大研究院,这是2011年10月,经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正式批复的。“一个民营企业家,一家民营机构,如果你不接地气,凭什么让你参与国家级项目呢?”王石的话,与汪建对自己的形容如出一辙:“我空着两个手,从北京搬到深圳,做到这么大一块(产业),不接地气能生存下来吗?”“我是天下最接地气的!”汪建咧嘴。关于利益2017年7月,华大科技与华大医学合并后的华大基因,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市值一度突破1000亿元,成为A股第二高价股。采访当天,汪建在华大内部的餐厅与《中国企业家》记者吃了一顿午饭。他胃口很好,但吃得很快,似乎吃饭是件顶不重要的事。席间,他跟我们聊起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早上被保姆叫起来吃好吃的,晚上父母就被抓走了,保姆也被赶走了,家里只剩14岁的他和两个弟弟妹妹。一分钱也没有,饭不会做,火不会生,搞到晚上八九点,饿得不得了。最后,把饭煮糊了,再加上水做成稀饭。没菜,就去菜市场门口捡别人扔掉不要的菜帮子。这种极端的物质条件变化,或许也给后来汪建对物质偏执的轻视埋下某种伏笔。用王石的话来说,“到哪都穿着T恤衫,冬天再套上一个夹克。不单是这样,一看别人西装革履,还要攻击对方,这就是汪建。”而在华大一位在职高管的描述中,汪建到现在,还在深圳租房子住。“生活非常简单,也不购置太多东西,如果要搬家,俩小时就收拾好了。”张国成从兰州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在2001年加入GBI(吉比爱)。这是汪建回国后创立的第一家公司,主要从事体外诊断试剂的研产销。张国成从市场经理、销售总监,一直做到了该公司的总经理。他清楚地记得,在SARS事件中,华大内部实际承担诊断试剂研发的公司,正是GBI。由于国内外没有类似的诊断试剂,GBI的诊断试剂研制出来后,销售部电话、传真机响个不停。“各个地方的订单,像雪片一样就飞来了”。作为当时的销售负责人,张国成心里想,GBI可能就要发展起来,要赚大钱了。销售计划还在拟定中,汪建就组织该公司的员工开了个会,告诉大家,“在这个时候,我们不能考虑企业利益,不能发国难财。”之后,GBI向国家免费捐出了30万盒SARS诊断试剂。“一人份试剂卖好几百块钱,30万人份试剂盒,卖几个亿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虽然“发财梦”落空了,但张国成的内心还是非常开心,并开始愈发佩服和尊敬他的这位老板,并追随至今。3年前,为了吸引更多人才,华大集团设立了同行者合伙人计划,并以工分作为长期激励。但就是这些工分,日后惹了不少麻烦。林湘在2018年下半年入职华大集团,在试用期之内就离开了。她告诉我们,“HR跟你谈薪资时,你报年薪100万(元),他给你砍到80万。而这80万里,大概有50万算成月薪发到你的账上。另外30万是给你工分。他跟你说,工分可以兑换成现金,而且还会涨,类似股票。兑换现金的话,每年可以兑换25%。但自始至终,工分没有任何文字形式的承诺。”林湘曾听说前年有同事兑换过,但最多只兑换了5%。“若跟HR去理论,他会说经济不好,现在也没有钱给你兑之类的。”在她看来,工分引起不满的原因主要是两点:一是变相降薪,二是影响员工的发展。“有人想离开,又碍于有工分,只能继续在这里耗着。很多华大中高层都面临这个问题,有的人在华大工作了多年,工分有好几百万的。”华大集团一位职级为L9的中高层也透露,工分既不公开,也没有任何落地的标准或制度。华大每年会给各个体系分配工分,各个体系分给各个部门,部门负责人再往下分配。“每个体系分多少,每个人分多少,都是不透明的。至于分配的原则,没有。纯粹就是一层层领导自己说了算。”几百万工分没得兑,他们不会找汪建反馈吗?汪建不知道吗?在深圳闹市的一家咖啡厅中,张勇毅提高声量回答了这个问题:“老汪当然知道。他如果真想管这事,就应该拿出真金白银来说,我现在有这么一部分基金,你们来兑(工分)。如果大家一次兑可能宕机,那就约定每年哪些人兑、兑多少。还不行的话,摇号兑我们都支持。但这些(说法)统统没有啊。”汪建似乎应该为员工再做些什么,但上述华大在职高管为他鸣不平,“这些股份可都是从他个人的股份中分出来的啊。”汪建孤独吗?刘健称,尽管他和团队被汪建骂了很多次,但还是愿意死心塌地追随汪。“要么出局,要么出众。”2015年10月,前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华大基因CEO王俊,在一场行业论坛上宣布离职创业。此前,他曾在微博写道。作为16岁就考入北大的技术天才,王俊在1999年参与了华大基因的创立,并曾为这家公司立下汗马功劳。公开资料显示,他是人类基因组计划、水稻基因组计划等重大项目的主要参与者,组建了华大生物信息平台,参与了杭州华大的成立,带领团队完成了第一个亚洲人基因组、大熊猫基因组、千人基因组、人体肠道元基因组等系列标杆性项目,帮助华大实现了对CG的收购,以及华大科技与华大医学的融资和重组等。王俊的新公司碳云智能宣称要“读懂生命”,其联合创始人还包括原华大基因首席运营官吴淳、首席科学家李英睿、首席信息官黎浩等人。华大内部一位曾接近王俊的人士告诉《中国企业家》,年轻气盛是王俊从华大离职的根本原因,“觉得汪建还不够放权,有些东西他还得向汪建汇报,不能自己拍板。”这位人士还向《中国企业家》透露,王俊出走后,汪建专门组织开了一场闭门会,来评估王俊离职对整个华大集团的影响。王石也在采访中表示,因上市前夕失去这位二把手,华大基因经历了痛苦的转型。在王俊出走前后,华大还有多位重要人物自立门户,甚至在某些业务领域与华大分庭抗礼。比如,创立于2010年5月的贝瑞和康,是华大基因在生育健康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该公司2017年8月正式借壳*ST天仪登陆A股,其联合创始人高扬、董事蔡大庆、股东任媛媛,均出自华大健康,曾分别任华大健康总经理、CFO和测序部门经理。2011年初,原华大科技总裁李瑞强创立“诺禾致源”,这家公司成了华大基因在科研服务上最大的劲敌。2018年底,该公司已经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招股说明书。有数据显示,创始团队出自华大,并在基因测序领域创业的公司,超过30家。理解汪建的人,终究是少数的。在这些少数派中,还有很多已经离他而去。汪建会因此觉得孤独吗?“高处不胜寒,孤独肯定是有的。汪老师的这种孤独,除了大家的不理解,可能还与我们一些在执行上的不到位有关。而且,随着企业越大,压力和责任越大,这种感觉会越来越强烈。”张国成说,汪建看到国际上有新的理论或技术出现,他就非常希望在华大内部尽快落实。如果底下的人执行缓慢,跟不上他的节奏,他会非常着急。刘健见过很多次汪建发脾气,基本汪每一次都是责怪他带领的产品研发团队做得慢。“对华大智造,他有很多期盼”,刘健回忆,汪建经常跟他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的产品能不能提前一个月上市?能不能提前一个季度上市?“他其实想表达的是,产品越早上市,将有越多人受益。”“他骂研发团队和我不知道骂了多少次,但大家还是死心塌地愿意追随他做这件事情。”刘健称。“宿命就宿命,有什么关系”谈到宿命的话题时,汪建语气平静:“很多人为了活着而活着,有的人是为了有意义地活着而活着。”汪建觉得自己还年轻得很。他是想活到120岁的人——他给自己立了一块“墓碑”,上面刻着:汪建,1954~2074。他不仅希望自己活到120岁,还希望更多人活到120岁。汪建喜欢运动,他的工位上方,悬挂了两个黑色的吊环。他常常在工作间隙,用它们来做引体向上。据说他每年都会进行一次公开的引体向上表演,是多少年龄就做多少个。“汪老师经常跟我们说,男的就应该每天做20个深蹲,洗澡的时候也要做。我悄悄听了他的话,每天做了,结果我腿毛又重新长出来了!你们知道我多大吗?五十岁啦。”在这次和汪建的午饭上,一位蒋姓的华大员工偶然加入了我们,他情绪高涨地说。当然,运动,或说体能只是活到120岁的必要条件之一,用汪建的话来说,它属于主动健康。除此之外,还需进行精准预防和精准医疗,即通过精准预防,先把一些疾病去掉。剩下没有去掉的病,通过精准医疗进行诊断和治疗。为此,华大提出了“生、活、染”三个90%的目标:在出生缺陷、肿瘤、传染性疾病这三个主要领域,做到90%可知、90%可预、90%可治。“这些年,华大人生了1500多个孩子,出生缺陷基本控制住了”,汪建透露,华大人中也发现了几个早期肿瘤病人。“一位最终去世的,他从华大离职后,去了另一家单位。对方发现他有肿瘤,就不要他了。华大把他收了回来,他通过数据分析为自己找到了靶向药物,延长了他的生命。”人为什么一定要活那么长?汪建的答案是:“活着才是硬道理。”在今年上半年的微软CEO年会上,汪建又见到了“股神”巴菲特。这个90多岁的老人坐在一堆四五十岁人中间,神情专注,从头听到尾。这令他想起了另一位朋友——卡尔·哈恩,这位大众汽车前CEO今年已经95岁了,仍在管理着大众汽车400亿欧元的慈善基金、一个博物馆、一大堆幼儿园,以及开着300匹马力的跑车。在汪建看来,巴菲特和哈恩属于同类人。“相比之下,中国90岁的老人中,很少能见到像这样有着强壮的身体、开放的思想和全世界的视野的。”2018年1月23日,北京水立方,王石、汪建以及当时86岁的马静芬,曾有一场“生死对谈”。其实,虽然都是王石的挚友,但汪建与褚氏夫妇并不熟。他去过哀牢山(褚橙种植地),但没去见褚时健。“他是工业时代最典型的代表,我们是代表前沿科技的,完全是站在时代前沿去思考未来是什么。”可是,在那场对谈中,当马静芬提出活到“100岁上不封顶”时,汪建表示赞同,“这是可以实现的。”然而,2019年3月,褚时健因糖尿病并发症去世,享年91岁。这是一个充满宿命感的结局,有时候不论你怎么想、怎么做,生命的答案就写在那里。我们确实聊了宿命的话题,想委婉地提醒汪建,活到120岁这个目标放在心里就好,又何必非要说出去。但汪建语气平静:“宿命就宿命,有什么关系?很多人为了活着而活着,有的人是为了有意义的活着而活着。”(文中张勇毅、林湘为化名)

入告孔子

华科校长群独特现象统计:那么多大学校长都出身于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丁烈云华科校长群成为中国高校圈的特殊现象近日,一则高校人事任免的新闻在朋友圈里面引起了很多高校工作者的注意:“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骆清铭,任海南大学校长(试用期一年)……”让人注目的不仅仅是海南大学校长这个职位本身,更是近几年在高校圈的一个特殊现象“,那就是华科(华中科技大学)校长群”。再把时间往前推一些:在2016年初,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段献忠调任湖南大学校长,2015年初,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罗俊,调任中山大学校长……如果再往前,“出身”于华中科技大学的校长更多……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在任“华科出身的校长”还包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杨宗凯、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张清杰、广东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陈新,青岛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马连湘等。曾任大学校长或党委书记则更多了,如:原兰州大学校长王乘原重庆大学校长刘飞和吴云鹏原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陈小筑原电子科大校长邹寿斌原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刘伟原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周祖德原湖北大学党委书记刘建凡、校长熊健民原燕山大学党委书记孟卫东原青岛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徐建培原海军工程大学校长郭立峰原空军雷达学院院长蓝江桥……华中科技大学老校长:杨叔子院士副校长更是不胜枚举:湖北地区:1、黄从新——武汉大学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博士。2、蒋昌忠——武汉大学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学士。3、刘 伟——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曾任宁夏大学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4、周祖德——武汉理工大学原校长, 曾任华中理工大学副校长,1970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电机系。5、张清杰——武汉理工大学校长,1984年、1990年获华中理工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6、张安富——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2004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博士。7、曾春年——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学士。8、杨宗凯——华中师范大学校长,1985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无线电系,1988年获硕士学位。9、杨志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曾任华中理工大学副校长, 1976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10、徐勇民——湖北美术学院院长,获得华中理工大学人文硕士学位。11、刘建凡——湖北大学党委书记,曾任华中科技大学副书记。12、熊健民——湖北大学校长,华中科技大学博士。13、顾豪爽——湖北大学副校长,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材料与元件专业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4、王世敏——湖北大学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电子材料与元件专业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5、刘建平——湖北大学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学士。16、周应佳——湖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华中科技大学博士。17、钟毓宁——湖北工业大学副校长,1991年获得华中理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工学博士学位。18、孙利生——武汉科技大学副校长,1969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19、李 杰——武汉工程大学校长,曾任华中科技大学东校区管委会主任。20、张建钢——原武汉科技学院院长,1985年硕士毕业于华中工学院。21、徐卫林——武汉纺织大学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22、曾庆福——武汉纺织大学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23、刘 义——武汉纺织大学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硕士。24、彭育园——武汉纺织大学副校长,获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5、漆腊应——湖北经济学院副院长,获得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26、罗五金——湖北教育学院院长,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27、李建勇——湖北教育学院副院长,2001年获得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28、刘在洲——长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获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硕士和博士学位。29、张万明——长江大学副校长,1982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30、石亚非——三峡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1986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31、何伟军——三峡大学党委副书记,1986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机二系。32、王青云——黄石理工学院副院长。32、周应佳——襄樊学院党委书记,获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34、李本林——襄樊学院副院长,毕业于华中工学院化学专业。35、夏再兴——咸宁学院院长,获得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36、吴基良——咸宁学院副院长,获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37、谭晓明——孝感学院副院长,2002年获华中科技大学材料专业博士学位。38、王全新——荆楚理工学院党委书记,获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39、李金奇——黄冈师范学院副院长,分别获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40、陈达云——中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华中科技大学教育与经济管理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41、项喜章——武汉工业学院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博士。42、邓院方——江汉大学副校长,原华工汉口分校副校长。注:任心廉,原武汉大学党委书记,曾任华中工学院教务处处长。华中科技大学老校长:周济曾教育部部长上海地区:1、许晓鸣——上海理工大学校长,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 1982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2、陈小龙——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 1976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电机系。3、周哲玮——上海大学副书记,常务副校长,华中工学院硕士。广东地区:1、喻世友——中山大学副书记副校长, 1982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自然辩证法专业。2、陈建新——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1982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自然辩证法专业。3、罗锡文——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1969年7月毕业于华中工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4、陈 新——广东工业大学校长,1995年3月获华中理工大学机械学院博士学位。5、孙友松——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1967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锻压专业,1981年获硕士学位。6、顾佩华——汕头大学副校长,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教授。7、胡社军——华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1987年毕业华中工学院机械二系材料学硕士毕业。8、薛发明——广东机械学院党委副书记,1964年7月毕业于华中工学院机械制专业。9、秦 忆——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校长,原华中理工大学副校长。10、张碧晖——番禺理工学院校长,原华中理工大学副书记。11、冉丕鑫——广州医学院院长,1993年获同济医科大学博士学位。12、和 飞——肇庆学院校长,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学博士。13、罗海鸥——湛江师范学院院长,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学硕士、博士14、黄国泰——海南大学党委书记。15、关志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党委书记,华中科技大学动力工程专业硕士。四川、重庆地区:1、邹寿斌——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曾任华中理工大学副校长, 1969年华中工学院毕业。2、肖铁岩——重庆大学党委副书记,1982年本科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电力系,获工学学士学位。3、吴云鹏——重庆大学校长(1992年8月至1996年8月),1957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动力系。4、刘飞——重庆大学校长(1996年8月至1997年7月),1982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5、陈志彪——四川外国语学院副校长。6、陈运超——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7、易志坚——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1988年获华中理工大学硕士学位。8、陈 宁——西华师范大学校长,2005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9、李劲松——西华大学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西北地区:1、陈小筑——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1978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2、郑晓静——兰州大学副校长, 1982年和1984年分别获华中工学院固体力学专业学士与硕士学位。 中国科学院院士。3、马小洁——新疆大学副校长。4、王智平——兰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5、郝 瑜——西安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6、王志刚——宝鸡文理学院院长,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7、司晓宏——陕西师范大学副书记,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管理学博士。8、张俊宗——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院长,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管理学博士。9、郭泽光——山西财经大学校长,华中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10、周然——山西中医学院院长,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管理专业读博士研究生。11、段志光——山西医科大学校长,同济医科大学博士。12、景志明——西昌学院副院长,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学博士。湖南地区:1、曹一家——湖南大学副校长,1990年、1994年分别获华中理工大学硕士、博士学位。2、周清明——湖南农业大学校长,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博士。3、符少辉——湖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学在职博士生。4、肖湘愚——吉首大学校长,1985年7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光学系。5、张建永——吉首大学党委副书记。6、李 明——长沙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2009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7、叶 泽——长沙理工大学副校长,校党委委员。获华中工学院本科、硕士和博士。8、洪源渤——长沙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学博士。东北地区:1、杨宝峰——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2、邹积岩——大连工业大学校长,曾任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1989年获华中理工大学博士后。3、张德姜——长春工业大学校长,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学博士。4、马连湘——青岛科技大学校长,1989年、2001年分别获华中理工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5、李庆领——青岛科技大学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工学博士。6、郝书辰——山东财经大学(筹)党委书记,华中科技大学博士。7、郭明顺——沈阳工业大学党委书记,2008年获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8、阎明印——沈阳工业大学副校长(正校级),华中科技大学工学博士。9、于晓光——沈阳体育学院党委书记,华中理工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10、姜洪池——哈尔滨医科大学原党委书记(2001~2010),同济医科大学博士。11、侯锡林——辽宁科技大学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管理学博士。12、邢宝君——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管理学博士。13、杨 光——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院长,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管理学博士。14、赵建国——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华中科技大学博士。江西地区:1、高海生——华东交通大学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博士。2、王爱和——华东交通大学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3、邓晓华——南昌大学副校长 1984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固体电子学系,工学学士。4、王 乔——江西财经大学校长。5、肖华茵——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河南地区:1、程 宏——黄河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1964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船舶电气毕业。2、丁庭选——河南大学副校长,获得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3、曹 奎——河南大学副校长,2002年获得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4、邢 勇——河南大学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博士学位。5、姚锡远——南阳理工学院院长。6、林效廷——焦作大学校长。7、林世选——郑州轻工业学院党委书记。8、许圣道——商丘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博士。福建地区:1、杨 勇——厦门大学副校长, 1982年1月华中工学院动力系毕业。2、刘 塨——华侨大学副校长。3、吴小南——福建医科大学副校长(福建省人大常务会常委)。江苏地区:1、王 乘——河海大学校长,曾任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2、胡敏强——东南大学常务副校长,1989年获华中理工大学电力系电力专业博士学位。3、王长青——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博士学位。4、姚寿广——江苏科技大学副校长,华中工学院工学学士学位。其他地区:1、郭 清——杭州师范学院副院长 。2、杨世忠——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博士。3、伊继东——原云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4、刘宗立——云南师范大学副校长,2008年12月获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5、杨 柱——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6、孟卫东——燕山大学党委书记,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7、塔西甫拉提——新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8、朱晓峰——佳木斯大学副校长,同济医科大学博士。9、胡国根——贵州工业大学原校长,1958年于华中工学院电机与电器制造专业毕业。10、刘吉臻——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华中科技大学教育教学博士学位。11、刘超颖——石家庄铁道大学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12、李继兵——广西大学党委副书记,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13、贺争平——广西民族大学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系统工程专业工学博士。14、李培春——广西中医学院副院长,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15、周怀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16、秦秋田——渤海大学党委书记,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学博士。这一统计,还真是让人震撼!原来在高校的“校长朋友圈”里面,华中科技大学影响力居然如此之大,让人惊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据一种观点认为,“华科大校长群”的出现,孕育、萌芽在朱九思、杨叔子任校长时期,兴起在周济、樊明武、李培根任校长的当代。华科大也一度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培养学生作风纯正、视野开阔、敢于竞争善于转化,甚至与“学在华工”成了民间口头禅都不无关系。(小e整理收集,资料信息网络收集,部分信息可能有挂一漏万之处,还请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