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套]2021年华侨大学工学院847C语言程序设计考研全套资料复习笔记详解第1章程序设计和C语言1.1复习笔记一、计算机程序1程序就是一组计算机能识别和执行的指令2计算机的一切操作都是由程序控制的二、计算机语言1定义人和计算机交流信息,要解决语言问题。需要创造一种计算机和人都能识别的语言,这就是计算机语言。2发展阶段计算机语言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1)机器语言(2)符号语言(3)高级语言三、C语言的发展及其特点1概述(1)C语言是国际上广泛流行的计算机高级语言。(2)C语言的祖先是BCPL语言。2发展最初的C语言只是为描述和实现UNIX操作系统提供一种工作语言而设计的,后来逐步发展为一种高级编程语言,目前C语言使用的标准是1999年修正的C99。3特点(1)语言简洁、紧凑,使用方便、灵活(2)运算符丰富(3)数据类型丰富(4)具有结构化的控制语句(5)语法限制不太严格,程序设计自由度大(6)C语言允许直接访问物理地址(7)用C语言编写的程序可移植性好(8)生成目标代码质量高,程序执行效率高四、简单的C语言程序(1)一个程序由一个或多个源程序文件组成在一个源程序文件中可以包括3个部分:①预处理指令②全局声明③函数定义(2)函数是C程序的主要组成部分①函数是C程序的基本单位。②一个C语言程序是由一个或多个函数组成的,有且仅有一个main函数。③一个小程序只包含一个源程序文件。④函数既可以是库函数,也可以是用户自定义函数。(3)函数的两个部分①函数首部函数首部包括函数名、函数类型、函数属性、函数参数(形式参数)名、参数类型。②函数体即函数首部下面的花括号内的部分。函数体一般包括两部分:声明部分和执行部分。(4)程序总是从main函数开始执行的(5)程序中对计算机的操作是由函数中的C语句完成的(6)在每个数据声明和语句的最后必须有一个分号(7)C语言本身不提供输入输出语句(8)程序应当包含注释本文选自”才聪学习网“考研推荐!上海外国语大学837传播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才聪学习网
12月5日,2020年福建省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暨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第十四届研究生学术论坛在该校举办。此次论坛由福建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办,华侨大学、福建工程学院共同承办,首次全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来自国内各高校的10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参会,同时有超过300人次参与线上报告和讨论。 围绕“‘新基建’时代土木工程发展的新机遇”这一主题,论坛邀请到福州大学赖志超教授、厦门大学刘中华教授、东南大学邓小鹏教授、福州大学范功端教授,分别作《高性能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研究进展》《移动车辆荷载作用下桥梁的非线性随机响应》《工程管理创新与展望》《新型纳米材料构建及除藻机理研究》大会特邀报告。 论坛同时设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工程管理等4个专题报告分论坛。论坛共收到论文作品81篇,经评审,选出16名研究生代表作分会场报告,现场评选出4名最佳学术报告奖。 据介绍,华侨大学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以研究生为主体,由研究生自主创办、自主组织、自主参与,旨在增进土建类研究生的学术交流,迄今已举办14届,是省内土建类院校研究生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此次论坛首次全程采用“线上+线下”方式,并设立“分论坛”,让更多研究生参与交流,不用来到现场也能听到专家的精彩报告。论坛期间还举办了Poster展,与会代表不仅能在会场内听取精彩的报告,还可以通过观摩Poster展与报告人进行面对面的深入交流。(通讯员:华侨大学唐琳瑶)
未来网高校频道12月13日讯(记者 耿玥 通讯员 林钊宇)12月8日至9日,“华为杯”第十五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颁奖大会在中国海洋大学举行。华侨大学研究生团队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6项,成绩位居福建省高校第一位,创历史最佳。其中,一等奖团队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崔紫薇、陈德蕾和机电及自动化学院硕士研究生胡昊组成。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主办,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竞赛面向在校研究生进行数学建模应用研究,是广大在校研究生提高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科研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大平台。本届大赛的主题为“海纳百川·数见未来”,共有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的474所高校和美国康奈尔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14所国外院校在内的12211支研究生队伍36633名研究生报名参赛,共评选出获奖队伍4358支,其中184支队伍获全国一等奖,获奖比例为1.5%。
未来网高校频道9月3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侯斌 刘沛)“学生成长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作为华园的主人,希望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情况踊跃发言,关注学校发展,积极建言献策。”8月31日、9月1日晚,华侨大学校长吴剑平分别在厦门校区和泉州校区与研究生代表、港澳台侨学生代表开启“校长有约”。 这是该校今年第二、第三场“校长有约”座谈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吴剑平与学生促膝交谈,听取他们对学校的意见或建议。 “您平时喝不喝茶?”“CUBA刚结束,您对华侨大学男篮的表现怎么看?”同学们不仅与校长交流了类似的兴趣问题,更结合学习、科研、生活和就业等提出问题或建议:“学校当前的疫情防控方式会不会有新变化?”“学校是否可以改善一下研究生住宿环境?”“对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会不会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学校能不能针对境外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指导?”“学校是否考虑优化出国交流学生的学分转换认定流程?”“希望境外生的特色活动、公益活动等能够继续推广并保留下来。”…… 座谈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吴剑平一一回应。参加座谈的该校学生处、教务处、研究生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也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解答。 “没有学生就没有学校,很高兴能够面对面与大家交流,直接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感受到同学们对学校的深厚感情和美好期待。”总结发言中,吴剑平感谢与会同学对学校的信任和期待,并对大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示肯定。“学校将会对相关问题进行更深入的调研,进一步系统地加以解决。” 针对同学们当下关心的疫情防控相关问题,吴剑平也作出回应:“保障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将会持续一段时间。学校会根据大家意见,结合国家最新的疫情防控要求和学校实际,商讨、制定、出台、改进防控措施,并继续完善校园生活服务。希望同学们保持平和心态,积极转变观念,加强体育锻炼,努力适应常态化防控要求。” “把同学们培养成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吴剑平表示,接下来,学校将会开展相关调研和讨论,根据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使命,积极调整改进研究生和境外生的培养方式和体系,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研究生指导能力,扩大境外生培养规模,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 “个人追求只有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类进步的进程,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吴剑平寄语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和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要主动提高综合素质,不断完善自己;学会与人相处,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群体、社会的关系;发现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优势,建立自信,实现多样化成长;更要有格调、格局和情怀,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传递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将对个人发展的期许汇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潮流中去。 “与校长的交流不像是长辈与后辈的谈话,更像是朋友之间的关心与关怀。”工商管理学院2017级中国香港学生宋钲顺表示:“学校以座谈会的形式关注境外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了解我们的需求,令人感动!” 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张亚冰表示,“‘校长有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高效的交流机会,同学们的心声可以被听到,问题也得到了明确的回应。正如校长所言,学校和学生共生共荣,我们会爱护华园,昂扬生长。” 据了解,“校长有约”活动于2019年6月首次举办,旨在搭建学校领导与学生的交流平台,让学校领导以轻松、活泼的方式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倾听同学们的心声,解决同学们学习、生活上的问题,解答学生成长的疑惑,共同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校长有约”作为一项常态化活动,将围绕相关主题定期举办。
未来网高校频道12月10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陈嘉林)12月8日,第12届全国3D大赛年度总决赛在玉溪落幕。华侨大学参赛团队“Whirlwind tool”的作品“基于微观尺度下数值仿真技术的刀片的优化设计”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本届比赛共有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赛区、台港澳赛区、海外赛区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700个团队约2000名入围选手参加角逐。各参赛项目团队代表通过路演和答辩等环节,充分展现项目特色,进行脑力较量,碰撞思想火花。代表该校参赛的“Whirlwind tool”团队(团队成员:机电及自动化学院/制造工程研究院研究生郭必成、郭子宇、纪开勋、林佳明、廖通凯,指导老师:姜峰),一路过关斩将,在福建省3D大赛荣获特等奖并进军全国总决赛,最终获得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据悉,全国3D大赛是在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开展的一项大型公益赛事,以“三维数字化”与“创新设计”为特色,突出体现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要求,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具体实践。 第12届全国3D大赛年度总决赛由中国图学学会等单位主办、云南省玉溪市人民政府联合协办。历经12年发展,大赛已被国家教育部并入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体系,成为全国影响最深远的科技赛事之一。
未来网高校频道5月14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吴江辉)5月13日,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和华文教育研究院组织召开研究生学位论文线上答辩会,这标志着该校本学期研究生学位论文线上答辩正式启动。2017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肖丽君等9位同学成为学校首次采用线上答辩形式的学位申请人。 为确保线上答辩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华文学院和华文教育研究院制定了线上答辩的详细程序和操作指南,并且在答辩会议前期多方联系专家和学生以保证线上答辩顺利进行。答辩会设校内主会场、校外网络分会场,答辩主席和学位申请人通过腾讯会议远程接入答辩会校内主会场。按照网络视频答辩会流程,在答辩主席致词宣布答辩程序后,学位申请人首先通过共享屏幕,以PPT演示方式报告论文的主要内容、阐明见解和创新点,然后答辩委员会委员提问、申请人回答。委员经充分讨论交换意见后,对论文做出评价,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最后主席宣布投票结果、论文评语及决议。最终,9位答辩人全部通过论文答辩。至此,全程共计4.5小时的首场线上答辩会圆满完成。 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研究生教学督导员、研究生学位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及其他学院研究生秘书等旁听了答辩会。 据悉,疫情防控期间,为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学位论文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20年上半年毕业研究生学位授予相关工作的通知》并结合学校疫情防控实际情况,研究生院经充分调研,制定了《关于疫情防控期间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工作安排的通知》,明确了答辩采用网络视频形式(设校内线下主会场和网络分会场),对网络视频答辩安排、答辩前准备和答辩程序等做了详细规定,确保2020年夏季毕业生如期毕业。
未来网高校频道6月16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孟祥龙)近日,由华侨大学主持,清华大学、早稻田大学、重庆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华侨大学、东海大学6校共同发起的2020国际六校研究生联合设计课程举行了最终成果汇报。 按计划,今年的联合设计课程由早稻田大学主持,在东京进行联合教学。但受疫情影响,计划进行重大调整,改由华侨大学主持,联合设计的基地选在厦门集美大社。集美大社是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的故里,具有重要的人文历史价值和城市更新研究价值,因此今年的主题定为“优化与提升——集美大社地区保护、更新城市设计”。 由于今年特殊的情况,各校所有调研计划均无法进行,华侨大学建筑学院基于多年来在厦门历史建筑保护、城市更新研究等方面的学术积淀,以既有的集美大社调研资料为依据,并联系厦门华侨历史博物院、厦门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为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支持。联合教学过程中,各校师生克服重重困难,利用各种网络资料弥补无法调研造成的缺憾,并先后组织10场联合视频教学、9场专题讲座,从而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 成果汇报会上,华侨大学建筑学院邀请到原厦门市人大环资委主任、华侨大学特聘教授边经卫,厦门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原副局长、华侨大学特聘教授王唯山,厦门市华侨历史博物院副研究员林翠茹,华侨大学教授许金顶等在城市规划、古城保护、侨乡历史研究等方面具有深厚造诣的专家参与点评。 据悉,6校研究生联合设计教学已经连续开展多年,华侨大学自2016年开始加入,先后开展了校村融合主题、澳门城市更新主题等不同内容与形式的设计课题。华侨大学副校长刘塨,建筑学院院长陈志宏,建筑学院郑志教授、姚敏峰副教授作为指导教师参加了2020年的联合教学课程。
未来网高校频道3月14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温雅彬)近日,华侨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线上预答辩工作正式启动。本次线上预答辩涉及26个学院、2个研究院、4个专业学位中心的1000多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为最大程度减轻疫情对研究生学位申请与授予工作影响,确保学位申请各环节工作顺利进行,学校先后发布《关于制定疫情防控期间研究生学位申请与授予工作预案的通知》《关于2020年夏季毕业研究生学位申请与授予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各学院学位申请相关环节工作尽可能线上完成。在保证学位论文预答辩质量及效果的前提下,各学院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视频录制评议、远程会议等灵活多样的预答辩方案。为切实做好研究生学位论文线上预答辩工作,各学院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多种灵活多样的预答辩方案,包括依托钉钉、腾讯会议、企业微信会议等平台进行远程视频会议,学生视频提前录制结合专家线上评议、书面形式的学位论文评审等,为线上预答辩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其中,工学院的预答辩采用远程会议形式,学院前期做足功课,进行方案论证、测试会议平台、发布预案细节、多次演练、建立工作群组等,线上预答辩非常顺利。旅游学院为保证预答辩的顺利进行,在正式预答辩前开展了多次模拟演练。预答辩会议通过QQ视频在线形式召开,参加预答辩的56名学生分别安排在7个小组,每个答辩组由5到7名专家组成。其中,博士答辩组还特别邀请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张凌云教授、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衣长军教授进行学术点评与指导。据了解,在开展线上预答辩的同时,研究生教学督导组也同步对预答辩全过程进行监督。目前,督导组已对旅游学院、机电学院、美术学院等单位的预答辩进行监督。根据督导组专家反馈,目前该校研究生线上预答辩准备充分,答辩现场师生交流热烈,总体效果良好。研究生院将根据督导组和各学院的反馈意见,进一步优化预答辩工作方案,确保线上预答辩工作顺利进行,保证学位论文质量不打折。
近日,“华为杯”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结果正式公布,华侨大学研究生团队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4项。 本次比赛共吸引来自国际和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共456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14436队选手参赛。经近两个月阅评,评选出一等奖188队(获奖比例为1.3%),二等奖1926队(获奖比例为13.3%),三等奖2896队(获奖比例为20%)。总获奖队数5010队,总获奖比例34.6%,另有9249队获成功参赛奖。 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主办,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竞赛面向在校研究生进行数学建模应用研究,是广大在校研究生提高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科研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的重要平台。(通讯员:华侨大学方莺 杨可)
未来网高校频道7月7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岳金 李明海)为贯彻落实“专项行动计划”,提高境外研究生培养质量,7月3日下午,华侨大学召开深化境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启动会。会议由该校副校长王丽霞主持,研究生院、招生处、教务处、有关试点学院负责人等参会。 会议指出,改革从提升境外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角度出发,着眼于境外生本科阶段与研究生阶段的培养衔接问题,旨在通过培养方案、导师队伍改革,进行本硕一体化培养管理模式的改革探索,形成境外生本硕连通的一站式人才输出方式。 据悉,改革选取了两校区境外本科或硕士招生数量较多的学院作为试点单位,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美术学院、体育学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