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1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的七所院校考研分析三昧

2021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的七所院校考研分析

2021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的七所院校考研分析园艺科学将水果的生产、鲜花的销售、蔬菜的食用及观赏植物的改进与艺术、科学和商业紧密结合,使得该行业涉及各类产品,服务遍及全球,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风景园林专业的就业面很广,接下来,必尚考研为大家分析招收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的七所院校考研情况吧!四川省:1.四川大学四川大学(Sichuan University),简称“川大”,坐落于四川省会成都,是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211工程、985工程。学习方式:按学习方式的不同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采取集中学习和业余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学制:3年。学费20000元。2.西南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初试考试科目为(1)101思想政治理论、(2)201英语一、(3)344风景园林基础、(4)513风景园林规划设计(6小时快题设计)。风景园林学硕所授学位为工学硕士,风景园林专硕所授学位为风景园林专业硕士。此外,在上学期间,课程上唯一的不同在于实习课,专硕学生常前往各大设计院实习,而学硕学生多在学校当助教。天津市:1、天津大学天津大学(Tianjin University; Peiyang University),简称“天大”,坐落于天津市,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后更名为“天津大学”。在职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一般脱产或半脱产学习方式,外地采取阶段性到校集中上课的方式,时间不少于半年。参考教材 :1、《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美)格兰特·W·里德(Grant W.Reid),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云南省:1.西南林学院西南林业大学,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是以林学学科为主,生态环境类学科为特色,理、工、农、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林业本科高校,是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院校。西南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目前有三个学院开设,分别是园林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及生态旅游学院,园林艺术、艺术学院均有风景园林学硕、专硕,生态旅游学院只有学硕没有专硕(招生人数很少,但报的人也少)。园林学院学硕按工科国家线专硕按农学国家线,艺术学院招生按照艺术类国家线,生态旅游学院也是按照工科国家线。河北省:1.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是河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分别共建的省属重点骨干大学,学校入选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100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初试考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44)风景园林基础(502)风景园林设计/(848)园林植物学。湖北省:1、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简称“华农”,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南湖狮子山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生命科学为特色,农、理、工、文、法、经、管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初试考试科目为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4 英语二③344 风景园林基础④501 园林设计(考六小时,自带绘图板、绘图工具及两张 A1 图幅图纸),复试科目: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考四小时,自带绘图板、绘图工具及两张A1 图幅图纸)。2、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入选985工程、211工程。初试考试科目为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4 英语③344 风景园林基础④506 景观规划设计(6小时快题)。咨询|考研|择校|备考|经验|资料|研招指导|复试调剂私信我:考研

古之真人

高质前行 高职榜样 培养美丽事业建设者——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教育部备案设立的国有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原四批一)。学校创建于1952年,地处“九省通衢”的武汉市,毗邻中国光谷,是华中地区一所生态类高校,是世界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单位、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并获得湖北省优质高职院校、湖北省技能型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湖北省十大职业教育品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等多项殊荣。近几年来,学校以鲜明的办学特色和突出优势,每年吸引了上万名莘莘学子。一是围绕美丽事业,建设特色专业。学校紧抓全社会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好机遇,将市场化的短期效果和专业建设的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合理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设置,开办有覆盖“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全领域的7院2部30余个专业。二是坚持“双师”培养,配备师资队伍。学校建设了一支师德师风好、理论基础实、动手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其中专任教师494人,有博士生导师、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等高级职称人员173人,“双师”素质教师316人;教师中取得博士、硕士学位的有289人,6名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名教师享受湖北省人民政府专项津贴,3名教师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三是创新培养模式,提升人才质量。学校建有林业3S技术、茶叶加工、花艺设计与装饰、BIM实训等100多个设备先进的校内实训室,林业调查规划、景观设计、婚庆策划等10个工作室。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提升了教学效果,在各类技能大赛中,学生表现优异,名列前茅,屡获大奖。四是践行开门办学,强化对外合作。学校紧跟市场形势,先后与300多家企业深度合作,积极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近三年毕业生供不应求,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另外学校承办了全省林业系统各类培训班,开展技术咨询、科技推广等服务,与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之间搭建了良好平台,形成了互利双赢的“校政合作”。此外学校还与全国知名农林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良好的“校校合作”关系。五是加强衔接互通,搭建成才立交。学校为学生们疏通了成才的渠道:学校加入了“普通本科与高职院校联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试点项目”,就读的新生专本联读,拿普通全日制本科毕业证。通过单独招生、技能高考、“五年一贯制”等中高职分段培养试点,实现了中、高职的衔接。通过在读学生的“专套本”和毕业生的专升本,帮助学生圆了“本科梦”,并与华农大联办在职研究生班,为毕业生继续深造提供了方便的途径,搭建了从“初中生”到“硕士生”的阶梯式成才桥梁,使学校毕业生达到了就业有质量,创业有本领,升学有渠道。学校将紧紧围绕“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改革活校、创新强校”的办学思想,坚持以生为本、以教学为中心,把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作为不懈追求的目标,谱写新时代学校工作新篇章。招生网址:www.hb-green.com

神无恶乎

我在花园里的大学等你!华农2019招生宣传片发布

这里是梦开始的地方这里是知识的殿堂这里是自我展示的舞台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我们在这里,伴你梦想前行这里是“五湖四海一片林”的紫荆校园04:57这里是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建立于1909年,是全国重点大学、广东省和农业部共建的“211工程”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校园坐落在素有“花城”美誉的广州市,土地总面积8270余亩,校园总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初步形成了“五湖四海一片林的紫荆校园”环境,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百余年的办学历程,学校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鲜明的办学特色、“修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风。2017年,华农顺利完成了第一期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实力不断增强。在今年2月份公布的2019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华农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26名。其中农学与林学学科首次进入QS世界前50名,列全球第45位。这里有强大的科研实力 在这里,我们磨砥刻历,潜精研思。2019年1月,华农3项成果喜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实现零的突破。2018年1月,获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各1项。短短两年时间,我校已摘获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覆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项类别。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的单位,广东仅有两家!2018年4月,华农2项重大科研成果在《Nature》上发表。2018年9月,“精准农业航空应用技术研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获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新建基地。根据科睿唯安2019年5月9日发布的最新ESI学科数据,华南农业大学材料学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现华农共有动植物科学、农业科学、化学、微生物学和材料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目前我校国际排名为1365位,比2019年1月排名前进140名。“广州日报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是GDI智库作为独立第三方发布的权威、专业的公益性大学学科排行榜,经过多年的经营在高等教育领域发挥着日益广泛的影响力。作为新型数据媒体智库,GDI智库系“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并入选“中国智库索引来源智库”。在“广州日报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中,我校世界一流(前5)的学科总数在全国高校中位列第46名 ,国内一流(前25)的学科总数列第36名,国内高水平(前50)的学科总数位列第72名。(图片来源:谷雨DataNews)其中人文社会学科中的农林经济管理列第7位,社会学列第34位,公共管理列第46位。 自然科学学科中的兽医学列第5位,作物学列第6位,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和畜牧学都列第7位,园艺学和草学均列第8位,林学列第13位,水产列第17位,科学技术史列第21位。工学学科中的农业工程列第5位,林业工程列第11位,食品科学与工程列第14位,风景园林学列第17位。在这里,我们低调朴实,更具实力潜力。这里有丰富的教学资源 在这里,有一种体面叫华农图书馆,总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馆藏文献总量近890万册,天文地理,尽收囊中。规模宏伟的教学大楼,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教师队伍中在职院士3人,教授副教授1500余人,长江学者等国家级人才54人,珠江学者等省级人才92人,国家教学名师4位。陈晓阳教授主持完成的“基于‘三本位’理念,协同培养卓越农林人才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同时,我校位列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和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现设有99个本科专业、11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6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国家重点学科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这里有优美的环境 华南农业大学地大物博,海阔天空。校园土地总面积8270余亩,其中天河五山主校区4407余亩,增城教学科研基地3863余亩,学校建筑总面积137万平方米,初步形成了“五湖四海一片林的紫荆校园”环境。一所学校竟然能有八千亩之大,坐拥洪泽湖、鄱阳湖、昭阳湖、宁荫湖、西湖等“五湖”。还有“茶山草海”“千穗草海”“稻香草海”“竹铭草海”这“四海”。校园里百花齐放,繁花似锦。“北有武大樱花,南有华农紫荆”,除了最出名的校花紫荆花外,华农还有美不胜收的樱花、黄花风铃木。近年来,通过利用校友和社会力量先后建成木兰园、山茶园、桂花园、杜鹃园和樱园。每年春天,花开满园,竞相斗艳,整个校园如同花海一般春意盎然。“五湖四海一片林的紫荆校园”环境既提升了校园绿化的品位,也为师生的研究和学习生活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成为华农人的精神家园。在这里,我们志存高远,逐梦星空。这里有美味的佳肴 华农之美,美在环境,也美在美食。绿榕园、芷园、西园、荷园、稻香园、莘园六大食堂,粤菜、川菜、湘菜、韩国料理各有风味,色香俱全,满足味蕾。菜式新颖,多种口味,安全卫生,环境舒适,价格亲民……这里有舒适的学生社区 华农有四大宿舍区:启林宿舍区、华山宿舍区、泰山宿舍区以及燕山研究生宿舍区。每个宿舍区都有配套的运动场和食堂,宿舍里的WiFi和空调更是必不可少。近年来,华农大力推进学生工作进宿舍区,辅导员入住学生宿舍,与学生同吃同住;每个宿舍区成立了院系两级学生成长服务中心,打造10分钟服务圈,学生在宿舍区内就可以享受到心理咨询、就业指导、学业辅导、勤工助学、创业实训、生活购物等服务。这里有精彩纷呈的社团和活动 作为一个开放的大学,华农学子的课余活动更是丰富多彩。这里有种类繁多的兴趣社团和学生组织,总有一个能够满足你追梦的心。当然也少不了各种独具特色的活动,让你流连忘返。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每年承办广东省大学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学生们运用实验设计和创新思维,展现实验动手能力,将生物化学技术应用到实际中。还有华农特色网红课“农事训练”,插花、播种、抓泥鳅,带你领略农业的魅力。更有大型吸猫吸狗活动,华南地区最大的宠物节——华南宠物嘉年华,等你来玩。在这里,你还能和校长共进午餐,畅谈学习、理想和未来。在这里,我们为你提供各种机会和平台,你可以纵情畅想,勇敢追梦。这里有可爱的华农人 三尺讲台上传播智慧,一言一行中润育无声。华农的成就离不开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而华农的老师始终在自己的领域中辛勤耕耘。师德如水,真水无香。他们给予我们的,又何曾仅仅是知识?我校卢永根院士将毕生积蓄800多万元悉数捐赠华农设立教育基金,其事迹在全国广为流传,并当选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很多很多优秀的老师,教书又育人。用宝贵的知识为我们点亮明灯,用美好的道德为我们树立模范,风霜刻深了您的皱纹,岁月却不曾改变您辛勤一生。华农学子出类拔萃,卓尔不群。各个大赛上总能看到华农学子的身影,他们有理想,有追求,上下求索,锲而不舍,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里绽放出自己最独特的风采。摘得2016年度国际基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iGEM2016)季军的华农团队。登上“2018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版”的华农学子林小龙。当选2016年感动南粤校园“广东大学生年度十大人物”的华农学子宋艳培。帅气自强的华农自训教官。下乡支教,奉献爱心的华农学子。园艺学子极具美感的茶艺表演。这里少不了华农酸奶 作为华农的“特产”,每一位华农学子的大学生活都少不了华农酸奶。这就是华农酸奶,梦想的味道。报考华南农业大学成为一个骄傲的华农人我们在这里等你视频来源|招生就业处

觚哉

广州首个高校长者饭堂就在华农!网友:直奔!除了吃饭,还可以……

小编上次报道的“广州长者饭堂开进酒楼啦!”广受关注!详戳回顾:最低5元,免茶位费!广州长者饭堂开进酒楼啦!附最新名单 | 新闻早茶现在,广州第一个高校长者饭堂来了!近日,广州市鼓励高校、企事业单位提供长者饭堂服务的新闻引发社会关注,记者第一时间走进天河区五山街道,探访广州第一个高校长者饭堂——华农长者饭堂及第一家企事业单位长者饭堂——广东农垦总局饭堂,了解其中故事。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如今天河区五山街九成以上有需要的长者都在高校、企事业单位长者饭堂用餐,每天在华农长者饭堂就餐的老人已逾千人,农垦总局饭堂每日就餐长者也已超500人。目前,天河区已利用辖内高校、企事业单位饭堂设置助餐服务点共12个,日均服务人次约6500人次。2019年4月15日,五山街退休长者到华南农业大学绿榕园三楼排队吃午餐。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忧子 摄 高校、企事业单位饭堂用餐长者超七成在日前广州市民政局印发的《充分挖掘和发挥高校、企事业单位作用优化长者饭堂服务供给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中,天河区成为先进典型。2017年8月,五山街在全市第一个探索共享高校食堂开展助餐服务模式,在华南农业大学莘园饭堂开设长者助餐服务点。随后华农绿榕园助餐服务点、华工东区助餐服务点、西区助餐服务点、北区助餐服务点、农垦总局助餐服务点五所助餐服务点逐渐涌现。2018年至今,天河区林和街在广州体院,石牌街在华师、暨大饭堂陆续设置助餐服务点开展助餐服务,效果良好。目前,天河区利用辖内高校、企事业单位饭堂设置助餐服务点共12个,日均服务人次约6500人次,占全区日均服务总人次的72.22%;累计提供服务约175.79万人次,占全区累计服务人次的68.93%。高校、企事业单位办长者饭堂可行吗?老人们:既是福利 又能与旧友重聚“长者饭堂真是好,给我们老年人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福利!”广东农垦总局饭堂里,退休多年的林华伟说道。上午10时20分,在华南农业大学绿榕园食堂三楼,已有多位老人等候饭堂开餐。自从该饭堂推出长者饭堂服务后,周边不少老人都来这里打包或用餐。“我们老两口每天加起来可以补贴12元,在饭堂就可以打包一些菜了,也经常会消费超过额度,自己就出一部分。”今年83岁的吴阿姨说。在五山街长者饭堂,70岁以下的老人每天可获得4元补贴,70岁以上则补贴6元。如今,越来越多老人走出家门,在长者饭堂聚首。“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在一些高校饭堂,老人们甚至有自己的固定用餐位,退休后好久没联系的老同事们又聚集在一起,重新找回了自己的朋友圈。”五山街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项目主任王晓仪说。负责人:长者用餐人数比在职员工还多“政府投入少、运营成本低、饭菜很实惠、食品有保障、可持续发展”,这是华南农业大学后勤处处长蔡茂华给华农开办长者饭堂的五点总结。该校自2017年8月开设长者饭堂服务,首先将其研究生食堂莘园对外开放。这一服务受到社区居民欢迎,当月就餐老人便达1389人次。一个月之后,该校绿榕园食堂二楼、三楼也相继开设长者饭堂服务。4月15日记者走访时,当天两间饭堂共接待符合补贴条件的老人1109人次,其中华农的退休职工704人次,非华农退休职工405人次。与其他普通长者饭堂相比,这里最大的优势就是丰俭由人,而且菜品极多。“在绿榕园,平时的菜品就有60多个。”蔡茂华说。而在广东农垦总局,这家机关饭堂原只为约400多名员工服务,2017年11月,该饭堂对外开放长者饭堂服务后,用餐人数增加了超过一倍。“目前每天用餐的老人有580人左右。”广东农垦总局老干办主任潘林说。潘林介绍,该长者饭堂的开设获得了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饭堂还增设了不少有针对性的设施。仍有难点待解决?难点1:与职工、学生冲突?措施:错峰用餐无论是华农长者饭堂还是广东农垦总局机关饭堂,都面临着用餐时间与职工或学生相冲突的问题,对此两家单位给出一致的解决方法:错峰用餐。“我们从10点30分开始就为老人开放用餐服务了。”蔡茂华说,与年轻人的习惯不同,老人用餐的时间较早,有些老人是打包回家。而且老人也不用跟着职工、学生一起排队,增加身体负担。广东农垦总局也选择了10点30分开始用餐。“尽量赶在员工用餐高峰前。”潘林表示。难点2:担心老人安全问题?措施:有保险如果老人在前往饭堂用餐时发生意外,怎么办?对此,五山街民政科长罗新祥说:广州市已为所有户籍老人购买“银龄安康行动”老年人意外伤害险。“如果在路上发生意外,这个保险可以覆盖。另外,我们还加强了银龄安康险的宣传,有老人还叠加了赔偿额度。”而且,两家单位也做了不少方便老人的措施,如广东农垦总局饭堂增加了地板胶,华农设置了长者饭堂指引及长者饭堂专窗。天河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天河区各助餐服务点都相应特设“老人爱心配餐窗口”,引入“随到随点”的自主点餐模式,让长者午餐成为私人订制。难点3:成本问题待解决 盼出台相关补贴政策不过,两家单位也期盼能获得更多扶持政策。蔡茂华表示,在市民政局印发的《工作方案》中,他最关心的就是能否获得更多支持。“很多老人担心这项长者饭堂的政策能持续多久。另外,从饭堂的层面来看,其实也会增加成本。”他举例称,许多老人对智能设备并不熟悉,需要增加人手进行引导。在广东农垦总局饭堂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一些老人消费额比较低,饭堂基本上不盈利,所以饭堂也会考虑总体运营成本问题。”潘林说。据了解,在《工作方案》中,广州市民政局提出将落实助餐配餐服务各项补贴,保障助餐配餐服务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单位冠名等方式支持高校、企事业单位参与养老大配餐服务。网友:除了吃饭,还可以传授人生经验来源:广州日报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秦松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陆凯声

红灯梦

王斌伟任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记者今日从华南农业大学官网获悉,10月22日,广东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到华农宣布有关干部任职决定:王斌伟同志任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委员、常委、书记;李大胜同志(华农原党委书记)调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工作。9月29日,广东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到华农宣布有关干部任职决定:温小波同志任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邓诣群同志任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委员、常委、副校长。附简历(来源于华农官网):王斌伟简历:王斌伟,男,汉族。1965年2月生,浙江东阳人,汉族;198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8月参加工作;博士。现任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委员、党委常委、党委书记。1983年9月考入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考古学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1987年9月后在中山大学社会学专业学习,获法学硕士学位;1999年9月后在中山大学攻读博士,获管理学博士学位。1990年8月参加工作,在广东省高校工委宣传教育处任干部、主任科员;1996年3月起在广东省高教厅、教育厅科研处工作,历任主任科员、副调研员、副处长、处长;2009年4月任广东省教育厅办公室主任(其间:2010年3月至2010年7月参加广东省委党校第一期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一班学习);2011年8月任广东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其间:2012年3月13日至3月27日参加厅局级公务员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研讨班学习);2016年12月任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省教育考试院党委书记、院长;2019年10月起任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委员、常委、党委书记。温小波简历:温小波,男,出生于1967年10月,江西省石城县人,汉族。1988年7月参加工作,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1984年9月-1988年7月,在华中农业大学水产系学习,获农学学士学位。1988年7月-1997年9月,在原湖北农学院动物科学系工作。1997年9月-2000年7月,在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学学习,获理学博士学位。2000年7月-2003年11月,在原湖北农学院动物科学系工作,任讲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系副主任、主任(其间,2002年2月-2004年10月,在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进行在职博士后研究)。2003年12月-2004年10月,任长江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动物科学学院院长。2004年10月-2008年11月,任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其间,2005年7月增列为博士研究生导师)。2008年11月-2019年9月,任汕头大学副校长。2019年9月起任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研究方向为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荣获省级科学技术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邓诣群简历:邓诣群,1975年11月出生,安徽郎溪人,汉族;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委员、党委常委、副校长。2002年6月,获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2000年8月至2002年2月,在香港科技大学生化系做访问学者。2002年9月至2007年12月,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生化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12月至今,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2011年11月起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其间:2014年9月至12月参加广东省委党校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一班学习)。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9年获聘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014年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6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主要从事动物蛋白质(酶)的功能、结构及调控机理研究,重点关注真菌毒素等外源化合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子毒理和代谢转化机制。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项目等;至今共发表61篇研究论文(SCI),其中以通讯/共同通讯作者身份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 Oncogene 等发表40篇论文;授权3项国家发明专利;荣获全国师德标兵、南粤优秀教师、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人才)、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二等奖)、广东省丁颖科技奖、广东青年五四奖章等。主要学术兼职: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广东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农业生物蛋白质功能与调控重点实验室主任。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林霞虹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唐欢

空房间

这位“中国稻作科学之父”,给华农留下了最宝贵的财富

为迎接华南农业大学110周年校庆,传承大学精神,丰富校园文化,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华农官微将于近期推出“璀璨星辰”系列人物专题,讲述我校创校先驱、学科创始人及院士的人生故事。丁颖(1888—1964年),字竹铭,别名君颖,著名农业教育家、农学家,中国现代稻作科学的主要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民主德国农业科学院和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通讯院士、捷克斯洛伐克农业科学院荣誉院士。1924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历任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中山大学农学院、华南农学院院长;1957年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二、三届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晚年主持水稻生态系统研究,主编《中国水稻栽培学》。胸怀振兴祖国农业的伟大抱负,鞠躬尽瘁,为开拓、发展我国农业科教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我国农业科教事业发展道路上的一座伟大的历史丰碑,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人民优秀的农业科学家”。为振兴中华农业而立志学农 1888年11月25日,在广东省高州县谢鸡镇硕塘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中,父母的第12个孩子呱呱落地,他就是丁颖。终日劳作的父亲丁林泰深感穷人受欺负的根源在于没有文化,决定借债供他上学。作为丁家第一个读书人,丁颖背负了家庭的殷切期望,当他坐在课室时,他不会忘记,是父亲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耕作让他踏入知识的殿堂,他也不会忘记,自己身上承担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改变父亲及千千万万个像父亲一样的农民的命运。1906年,他考进县里的洋学堂——高州中学。中学时期的他目睹了农民生活的惨状: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农村经济濒临破产,民不聊生,衣食严重不足,需要进口大量洋米才能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中学时期的丁颖就已经受到孙中山先生自由、平等、博爱的进步思想的熏陶,并且认识到泱泱农业大国唯有提高国人科学文化知识、加强农业教育才能改变国家贫弱落后的面貌。中学毕业之时,他决心报考农科,为振兴中华农业而学习。30年代的丁颖1910年,丁颖考入广东省高等师范学校博物科,1912年,他以优异成绩获得公费留学日本学习农科的机会。因社会轻农思想和家境贫寒的困扰,他的赴日求学之旅曾数度被中断,不得不辞课归国,但是为了实现他早期就已形成的理想,最终他还是毅然选择三次东渡日本学习农科。1914年6月他曾一度回国,后又于9月考取日本熊本第五高等学校继续学习。1919年毕业时,适逢国内掀起五四运动,东京留学生为声援中国学生运动而上街游行示威,受到日本军警的血腥镇压。此时的丁颖在气愤之余,已不思久留,加之那时家境拮据,他辍学回国,并在高州农校任教,后来又改任广东省教育厅督学。回国后他再次目睹了祖国被侵略凌辱,农民缺少科学文化、落后挨打的可悲状况后,丁颖深感不再深造就难以实现“科学救国”的夙愿,遂于1921年4月第三次赴日本,考入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攻读农艺,直至1924年36岁时获得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学士学位并返回灾难深重的祖国。他是该校第一个攻读稻作学的中国留学生。兴办农学矢志不渝的伟大爱国教育先驱 振兴中华农业,兴办教育,这是丁颖毕生执着的追求。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丁颖在一次题为《农业教育与农政》的讲演中,就精辟地阐述了他对兴办农业教育的几个基本观点:一是为了振兴农业,复兴农村,安定农民生活;二是为了解决农业技术推广问题;三是为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他始终坚持农业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大批热爱农业、服务于农业的科技人才的理念。当时社会上轻农思想比较严重,很多人不愿报考农科,害怕毕业后到农村从事艰苦的农事,丁颖对此甚为不安。50年代初,他曾语重心长地勉励华南农学院毕业班的同学:“一定要热爱农业,热爱农民,热爱农村,热爱农业生产,牺牲目前的个人利益,献身于长远的农民群众的利益,以求达到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目的。”“以足够的勇气和信心来承担社会主义农业改造和建设的任务。”并强调指出“这是我们农学家的起码条件”。1924年,丁颖归国后即在国立广东大学农科学院(后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执教。丁颖回到家乡首先向老农民丁德才先生请教,学习中国几千年的农法经验,为编写农业教学讲义、稻作栽培育种和成立广东省各地区的稻作试验场作准备。而后,他毅然担负起现代高等农业教育和农业科学事业拓荒者的重任。丁颖教授工作照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的炮火打响,战火从东北弥漫至全国。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山大学三次迁移校址,颠沛流离。1940年秋,丁颖临危受命,出任农学院院长,带领全院师生,千里迢迢,历尽艰辛迁往湖南宜章县一个偏僻小山村——栗源堡。他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办学,在最艰难的时候,只能靠“卖青草”预售良种等方式维持科研、教学工作。为了解决师资不足的现状,他想方设法延聘一批知名教授来学院任教,又先后创建了北江稻作试验分场和农林部西南作物品种繁殖场,改善了办学条件,吸引了一大批有志献身农业科学的青年纷纷前来深造,使得农学院在困境中得到复苏和发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国民党企图让校方迁校至海南岛,丁颖深知国民党统治黑暗,极力反对迁校,甚至不顾自己和家人的安危出面保释被捕的学生,积极参加“教授求生存”和护校斗争。他曾代表中山大学“教授会”向国民党教育部请愿,要求改善教工待遇。1949年“七二三事件”后,他还积极参与营救被捕师生的活动。1950年,面对饱受战乱而遍体鳞伤的农学院,他义不容辞,接受了党和政府的重托,再次出任中山大学农学院院长,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团结全院师生,出色地完成了医治战争创伤和恢复正常教学秩序的艰巨任务。至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前,中山大学农学院已成为有8个学系和试验研究机构的较齐全的农学院。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大调整,成立了华南农学院,丁颖成为首任院长。在职12年,丁颖进行教育改革,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学校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使华南农学院成为国内少数设有农、林、牧、蚕桑、农机等多专业和多学科研究机构的农科大学,进入了全国知名大学行列。丁颖作为一名杰出的科教事业的领导者具有极为开阔的视野和胸怀,他强调培养热爱农业科教事业优秀人才的前提是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早在1935年他就曾积极推荐品学兼优的青年教师出国深造。新中国成立后,他曾经先后发表《社会主义时期教育工作者的作用和人物》《如何领导青年教师向科学进军》等文章,提出要注重对青年教师思想品德、学术思想的培养。他一再要求党组织给教师以有计划的共产主义教育;要求教师要自觉地在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中努力提高自己,反对一切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在他的领导和带动下,一批知名资深学者云集华南农学院,成为相关学科领头羊,并以此引领产生了一批实力较强和发展后劲强劲的学科,华南农学院逐渐形成了一支具有良好学风,爱岗敬业的高素质、稳定的师资队伍。同时,他身体力行,亲自培育出多位栋梁之材,比如有“中国半矮秆水稻之父”之称的黄耀祥院士,著名水稻遗传育种学家、曾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的卢永根院士,著名水稻专家吴灼年教授,广东省原副省长李灏等。1963年丁颖在指导吴炎龙与徐雪宾丁颖任教伊始,就十分重视教学、科研、生产(推广)三者的密切联系,在教学中注意把三者结合起来,重视系、科与科研试验机构的同步发展。自1927年春开始,他就深入农村,披荆斩棘,开路搭桥,从无到有,经过他的不懈努力,6个稻作试验场陆陆续续被建立起来。这些试验场建立后,相关农学工作得以迅速开展,这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又能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到学科知识,把理论和实际密切地联系了在一起,教师们也在实践中实现了教学理论的创新,最显而易见的是,水稻科学的发展和学术水平、教学质量得到极大幅度的提高,农学院稻作学走在了国内的前沿。1952年底,华南农学院刚成立,极具远见卓识的丁颖就提出要与广东省农业厅共同筹建华南农业科学研究所。不久,他的建议由构想变为了现实,研究所成立后丁颖兼任首任所长,农学院副院长李沛文兼任副所长,多数系主任兼任该所系主任。此举拉近了院与所的距离,对学术研究来说是件莫大的好事,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1963年,经丁颖建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华南农学院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联合组建水稻生态研究室,依托于华南农学院,开展全国性水稻生态研究,这不仅进一步促进了农学院的发展,还开启了全国水稻生态研究之先河。1957年,国务院任命丁颖为中国农业科学院首任院长兼任华南农学院院长。1958年,他当选为首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1959年,他荣膺民主德国农业科学院通讯院士、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通讯院士和捷克斯洛伐克农业科学院荣誉院士。这位肩负历史使命而踟躇前行的拓荒者,纵使头上有众多“光环”,却仍然保持着一名爱国奋斗者的赤诚底色,他为农业科教事业矢志不渝,奋斗终生。“中国稻作科学之父” 丁颖是中国现代稻作科学主要奠基人。他的知识结构非常全面,研究领域也十分宽泛,他对历史学、语言学、古物学、人种学、植物学、地理分布学都有深入研究。他认为要提高水稻产量,培育良种,才能彻底结束吃“洋米”的历史。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首先要解决水利、肥料、品种和栽培技术等一系列技术问题。当时国民党政府并不重视农业生产,忽视水利建设,农民也无钱买化肥。着眼于现实,丁颖改变思路,认为提高水稻产量,就要在培育良种上多下功夫。他指出:水稻增产归根结底是改良品种,欲求增产,对原有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农家良种的提纯复壮和利用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黑龙江佳木斯星火集体农庄 1961.91927年,他在茂名县公馆圩创建了中山大学南路稻作试验场,这是我国第一个稻作实验基地,之后又陆续建立了石牌稻作试验总场和虎门、东江、北江3个试验分场。丁颖征集当地品种,利用各地创建的稻作场,积极开展水稻纯系育种工作,培育良种,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培育出优良品种:“竹占1号”“东莞白18号”“白谷糯16号”“黑督4号”“齐眉6号”等共84个良种。1933年他选育出世界上第一个具有野生稻血缘的新品种“中山1号”,成就了“农人争种中山白”的盛况。丁颖院长在甘肃省榆中县考察水稻时同大队支书张永川合影“以冷静的头脑,热烈的心情,坚决的意志,把急切需要解决的广东水稻生产加以改良,使吃亏吃不尽的农民,与科学联系起来。”他常以此勉励自己,并将高度的热情投入到科研工作中,造福百姓,为国家做出卓越贡献。在科学研究中,丁颖总是把农民的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贪图个人名利。1936年,他从华南水稻栽培品种“早银占”和印度野生稻人工杂交的后代中,选出每穗几百粒至几千多粒的系统,俗称“千粒穗”,这一成果对发掘水稻高产潜力的研究具有启迪意义,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极大关注,轰动了全世界。但他很快把这项研究工作搁置下来,因为他发现“千粒穗”种性不易稳定,加上当时农民耕作水平落后,难以解决在生产中需要具备的条件,他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解决人民温饱的实际研究中去。在杂交育种工作中,他除了从野生稻自然杂交后代中选育出著名新品种“中山1号”外,用系统育成品种与印度野生稻杂交育成的优良品种还有“东印1号”“银印20号”“竹印14号”;丁颖还将更多力量投入到早熟、矮秆和比较大穗的品种杂交育种上,培育的良种有“逻黑7号”“金竹17号”等,为改善民生做出卓越贡献。丁颖教授考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科院丁颖长期运用生态学观点对稻种起源演变、稻种分类、稻作区域划分、农家品种系统选育及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为稻种分类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中国稻作区域划分提供了科学依据。他先后发表了一系列学术专论:1933年发表《广东野生稻及由野稻育成之新种》、1936年发表《水稻纯系育种理论与实践》、1944年发表《水稻纯系育种法的研讨》等。在十多年的潜心研究下,丁颖于1957年发表了著名的《中国栽培稻种的起源及其演变》一文,论证了我国栽培稻种的起源及其演变,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论据充分,纠正了国外某些研究者对于中国栽培稻来自印度或者中国栽培了几千年的粳稻为日本型的错误论断和说法。该文在他去世14年后,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61年,由他主编的《中国水稻栽培学》付梓出版,中国人终于有了一本中国特色的水稻理论专著。20世纪60年代初,丁颖主持了“中国水稻品种对光温条件反应特性”的研究,他组织了国内12个科研单位协同8个省(自治区)设8个试验和2个附点,观察、研究我国各稻区不同维度、海拔、季节分布的有代表性的157个地方品种的生长发育特性变化与光温条件的关系。其间,通过观察和总结,他发表了《中国水稻品种对光温条件反应特性研究》一文,并编撰出版了研究成果《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的论著。该项成果为地区间引种、选育种、栽培生态学等方面奠定了科学理论和方法,同样荣获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63年丁颖在水稻生态室暗房指导水稻品种临界光长试验丁颖从事稻作科学研究40多年,创造了多个第一,1927年,他创建华南第一个稻作育种试验场;1936年,他通过用野生稻同栽培稻杂交,培育出世界上第一株“千粒穗”,并且首次将野生稻抗病毒、抗恶劣环境的基因转移到栽培稻,震惊学界;1957年,他首次系统科学地论证了中国水稻的起源和演变;1963年,他创建我国第一个水稻生态研究室……早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稻作学界就有“南丁(颖)北赵(连芳)”的美誉,1989年日本渡部武主编的《中国的稻作起源》一书尊称丁颖为“中国稻作科学之父”。真诚的劳动者,乃科学家之本色 “真诚的科学工作者,就是真诚的劳动者”是丁颖的一句名言。他经常教育后辈,要取得科学成就,就必须实事求是,深入实际,掌握第一手材料。每逢水稻早期插秧、生长中期调查、收稻的时候,他都会卷起裤腿,与学生、农民一起下田耕作和勘察。“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是他头戴草帽,卷起裤腿,不怕日晒雨淋深入田间地头的真实写照。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大吴农场观察水稻时,丁颖发现稻田中间有一小片枯黄的稻株,他蹲下身要脱掉鞋袜亲自下田,同行的人赶紧下去,把整株水稻挖上来让他察看。可他却说:“不亲自下去用脚踩一踩周围土壤,用手摸一摸稻根分布,感触土质的松软度和透气性,观察周边稻株的情况,怎能判断盐碱危害的程度?间接观察和自己下去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丁颖对待科研从来都是亲力亲为,一丝不苟,其质朴、扎实的作风甚于普通农民。丁颖院士在华南农学院实习农场与学生们一起规划插秧丁颖治学严谨,求真务实。他鄙视将文章作为追求名利的手段,在他的心中,科学研究是为祖国、为人民,而非为自己。为了写《中国栽培稻种的起源及其演变》一文,丁颖自1926年在广州郊区发现野生稻之日起即开始思索并陆续征询了历史学、文字学、人类学、分类学等学科专家的意见,直至1957年他才最后定稿。《农业科学为农业生产服务》一文也是经过10次修改后才交稿,就连校对工作他也不假手于人。他写的文章必定要来源于实际,并且一字一句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因为在他看来,发表文章必须对科学和生产负责,因此,不能虚构造假。在“大跃进”的年代里,浮夸成风,但他不随波逐流,对“高度密植高产”的提法深表疑虑,认为搞一亩、几分地的探索是允许的,但大面积地搞要慎重考虑。他语重心长地指出,切勿忘记农民的地皮是连着肚皮的。作为农民的儿子,他清楚地知道,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搞科研也要兼顾农民的生产、生活。曾与他共事的老师回忆说:丁颖教授敦厚纯朴,与农民为友;他关心下属,密切联系群众;他谦虚诚恳,平等待人,从不摆领导和专家架子。在学校,不论是教师还是工友、学生,与他交往都感到无比亲切。丁颖虽然身为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和华南农学院院长,但他数十年如一日,他乐观和善,以诚相待,与人合作不抱门户之见,虚心学习不同学术观点。他坚持向农民和书本学习,在实践中探索,对知识仍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废寝忘食,永不满足,直到年届古稀,仍对新知识保持着高昂的热情。他始终保持着农业科学家的本色,实乃真诚劳动者也。丁颖院士和卢永根院士在田里勤俭节约,廉洁奉公,德披乡野 丁颖一贯生活简朴、勤俭节约。抗日战争时期他以红米营养价值高、萝卜干维生素含量丰富为由,教导孩子过粗茶淡饭的生活。他的家里甚至没有什么陈设,除了简陋的家具和一台天津产的电视机,其他地方都堆满了书。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他十分爱惜公物,在实验室地上发现的一把镰刀、一段麻绳,他都一一拾起来交到仓库,甚至一些旧纸、旧信封也要收起来再用。他身上最贵重的遗物是一只怀表和一支自来水笔,这还是晚辈在庆贺他60岁生日时送给他的礼物,他一直视为珍品随身携带。丁颖与子女照片他对自己“抠门”,对他人却毫不吝啬。有一次,中学同学给他来信,谈及患糖尿病要注射胰岛素,向他寻求帮助。虽然他每月有500元收入,但家里孩子多且年幼,妻子没有工作,经济并不宽裕。然而当他得知这一消息,二话不说,立刻给中学同学汇去了300元。丁颖清廉作风和为农民造福的高贵品德曾感动过匪徒。有一次,他夹着鼓鼓囊囊的公文包来往于农学院与校本部之间的山区,不料遭到土匪拦路打劫,身上的财物被洗劫一空,广东省政府为此给他赔偿损失,他分文不留,如数交给农学院购买兽药防治牛瘟。后来土匪在得知此人是致力研究水稻良种为农民造福的丁颖先生后,匪徒感动于他的高尚品德,羞愧难当,竟自觉把抢劫之物归还给他,还附上一封言辞真挚的道歉信。丁颖以布衣淡食为荣,不慕荣华富贵,国民党政府曾不止一次向他抛去官高禄厚的金枝,但都被他谢绝了。丁颖一生勤俭节约,廉洁奉公,堂正如松,德披乡野。“中国人民优秀的农业科学家” 丁颖先生对农业科教事业的热情直到晚年也丝毫未减,他心系祖国稻作研究,仍然积极投身于科研事业,达到忘我境界。1963年,已是75岁高龄的他,还坚持到西南、西北、东北和华北稻区进行考察。常年高强度的工作已使他疾病缠身,他想趁自己的身体还没有特别糟糕,再多考察几片地区,再多开展几次研究,再多培育几个优良品种...... 为了发展我国北方地区的稻作生产,1964年,76岁高龄身患肝癌的他,饱受病痛折磨,有时腹部胀痛到无法入眠,不得不靠着被子坐着。那一年,他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更是争分夺秒,将工作排得满满的。5月先后到陕西、山西等地进行了历时三个月的实地考察,8月回北京参加北京国际科学讨论会,9月中旬又去山东考察,就连病发之时仍坚持做完报告,最终病倒在临沂,被护送回北京医治,于1964年10月14日溘然长逝,享年76岁。逝世前,他还主持着“中国水稻品种对光温条件反应特性”的研究项目,虽身患绝症,仍念念不忘工作。但这项研究还未结束,丁颖教授便与世长辞了。经周恩来总理签阅的首都各界对丁颖教授的悼词称:“丁颖同志的一生,充分表现出一个又红又专的科学家的高尚品德,为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工作者和农业教育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苏联、保加利亚等国的水稻专家也发来唁电,深切哀悼这位杰出的农业科学家。周恩来总理赞誉他为“中国人民优秀的农业科学家”。丁颖陪同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与代表们的合影在丁颖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分别举行了纪念大会和“丁颖学术讨论会”,在华南农业大学成立了“丁颖科学基金会”。1989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首次用科学家的名字设立“丁颖科技奖”。1990年邮电部发行了一套农业科学家丁颖的纪念邮票。2007年华南农业大学设立培育优质人才的“丁颖实验班”,学校还设立了“丁颖讲座教授”,修建丁颖塑像,在校史馆三楼建立了“丁颖纪念馆”,旨在继承他未尽事业,弘扬他光辉的业绩和无私奉献的精神。1990年,中国邮电部发行《中国现代科学家》(第二组)丁颖先生纪念邮票其中一枚丁颖先生的一生为振兴祖国的农业科教事业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他热爱祖国、热爱党,他教书育人、成果卓著;他严谨治学、心怀民食、求实创新、艰苦创业……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科学家的传统美德和智慧,他是中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代表,杰出楷模,他为水稻栽培和农业科学教育留下了无数宝贵的财富——丰硕的科学研究成果与华农人永远敬仰、学习的“丁颖精神”。我国正处于伟大历史变革新时代。华南农业大学将继续弘扬和传承学校老一辈优良传统,进一步将“丁颖精神”发扬光大,牢记办学使命,精心培育英才,将以辉煌业绩完成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兴农科技人才,加强科研创新、为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三农”事业发展不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参 考 文 献:1.本文部分参考丁松等提供的资料整理2.《丁颖诞辰120周年纪念》编写委员会,2008. 丁颖诞辰120周年纪念[Z]. 内部资料3.《华南农业大学百年校庆丛书》编委会,2009. 华南农业大学百年图史1909—2009[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4.中国稻作科学之父——记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华南农学院首任院长丁颖教授,《稻花香》,何贻赞更多华农人物故事他一生守护果园,为世界柑橘病毒学作出突出贡献14岁获“番禺才子”美称,他是誉满天下的林学家弃教从政,他是广东省唯一受校长赠与住宅楼的教授和夏天最配的无籽西瓜,原来是这位华农教授首次培育出来的!华农这位院士终生与昆虫打交道,一家三口都是昆虫学家!华农拥有全世界收藏古农书最多的书库,只因有他!22岁获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这位华农创校先驱为农林事业奉献一生“半矮秆水稻之父”,原来是这位华农人!编写 | 陈源 张嘉怡 郭秋意图片 | 潘浩微信编辑 | 新媒体工作室 冯潇慧责任编辑 | 方玮 谢韩缅怀老校长!

公刘

我国占地面积最大的三所高校,情侣同在一所大学谈恋爱犹如异地恋

据教育部统计2018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663所。在读大学生高达以千万为单位,而高校在校学生人数超过5万的大学也有不少,那些高校的占地面积也不一,占地面积超过5000亩的大学也数不胜数。但有些大学的占地面积超乎大家的想象,在校内拥有公交车,同校学生谈恋爱犹如异地恋。那么,我国面积排在前列的高校分别是哪些呢?最大的高校到底有多大呢?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排名前十的高校分别是: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江西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塔里木农垦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广西大学;内蒙古农牧学院;华中理工大学。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盘点我国面积最大的前三所大学!1、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占地面积17000多亩)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简称:中飞院,据学校官网介该校绍占地17000多亩,建筑面积150多万平方米;位于成都平原的腹地——四川省广汉市,是中央部属高校,入选联合国重点推广的“MPL”课程试点单位、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是全球办学规模最大的飞行培训机构,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以飞行训练为主的学校,建校以来,中飞院已为中国民航培养了70%的飞行员、80%的机长、90%的功勋飞行员和100%的特级飞行员,被誉为中国民航飞行员的“摇篮”、中国民航管理干部的“黄埔”。学校有教职员工3300人,各类教师13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400余人,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5%以上;教师队伍中有国际民航组织专家组成员、民航特聘专家和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50人;有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名师3人。不得不说这是所不错的高校因为办学性质原因占地面积是国内最大的。很适合想报考学飞行的学院报考哦。2、江西农业大学(占地面积16000多亩)江西农业大学,占地面积16000多亩,全日制在校学生28000多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2011计划、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校办学溯源于1905年创办的江西实业学堂,本科教育肇始于1940年创办的国立中正大学。据截至2018年9月,学校拥有在职教职工17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占教师总数的80%以上;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人,学校拥有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4个江西省一流学科;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该校占地面积第二学校师资力量也很优秀,是一个农业高校,很适合想学农业的学生报考。3、华中农业大学(占地面积7425亩)华中农业大学,简称“华农”,是中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生命科学为特色,农、理、工、文、法、经、管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高校、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据学校官网显示该校9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前1%,2个学科进入前1%,本科专业6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现有教职工2615人,其中教师1616人,教授435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人,万人计划专家35人。该校教师资源独特,农学、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学、动物医学为该校的特色专业,该校还在在杂交油菜、绿色水稻、优质种猪、动物疫苗、优质柑橘、试管种薯等研究领域,取得一批享誉国内外的标志性成果。上面就是我国占地面积最大的三所高校情侣同在一所大学谈恋爱犹如异地恋,不仅占地面积大办学资源也很独特,你还知道哪所大学校园面积很大呢。

黑巫术

多所高校建立本科生毕业论文抽检机制,但它仍面临就业压力考验

近日,一段华农珠江学院外院本科毕业生答辩现场的视频引发热议。画面中,老师对站在讲台上进行答辩的学生进行严厉批评,指责学生答辩准备不充分,并将学生的论文扔向讲台。尽管教师公开扔学生论文的行为有待商榷,但高校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管理却在持续加强。近日多所高校发布通知,要求严查本科生论文,部分学校还将对已毕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开展质量跟踪监控。2019年5月5日,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官网发布了《历史文化学院2015级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专项检查及优秀毕业论文收录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范》提到,本次论文检测采取学生自主上传检测、导师审核批阅、学院对论文质量进行总体把关的方式。同时,学校将组织专家对论文检测工作进行抽查。此前,兰州大学教务处发布《关于开展2019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专项检查及毕业论文(设计)收录工作的通知》称,“今年起,学校进一步完善本科生毕业论文收录制度,收录范围为已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并获得毕业资格的全部本科生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终稿由各教学单位统一提交至教务处实践教学办公室,由教务处上传至兰州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监测平台,建立本科生毕业论文收录数据库。”值得注意的是,《通知》提到,“学校将建立本科生毕业论文抽检机制,对已毕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开展质量跟踪监控。”这并非个例。四川大学与广东海洋大学等多所高校也“就进一步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工作,强化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责任,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全过程管理”启用了“中国知网”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其中,四川大学日前发布的《关于开展2019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检查等后期工作及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工作的通知》显示,该校部分院校将使用知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实现电子版云存档。此外,“从本届起,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按百分制记录”。“目前本科毕业论文的相关工作已经进入后期阶段,学校已经发布通知要求各学院认真做好毕业论文(设计)的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和答辩等环节的相关工作。”四川大学教务处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界面新闻,“学校也建议各学院将答辩记录表存档,或导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系统中永久保存。”此外,5月6日,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教务处发布《关于做好2019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查重检测工作的通知》显示,本届毕业设计(论文)查重检测将增加大学生论文(含本届)对比库,凡发现同系、同校学生互相抄袭的,教务处将启动调查程序,情况属实的从严处理。各高校严控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背后,是近年来高校学术不端事件不胜枚举的现实。从明星翟天临涉嫌论文抄袭,到湖南大学硕士生刘梦洁涉嫌抄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多起论文抄袭事件引发争议。甚至有媒体曝光以论文代写、代发为主的论文炮制产业链,“参与论文炮制的代写抢手主要来自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专职或兼职人员,以及大学在职老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张欣看来,“近年来大学生规模扩大,而师资、培养条件难以匹配。2018年高校毕业生高达820万人,师资跟不上,造成教师教学工作量激增。另外,图书资料、实验室、教学设备等资源也难以满足学生需要,所以目前各高校处于招生规模扩张和提高本科论文质量的两难之中。”“有些高校采用高师生比和降低论文要求的办法应付扩招带来的难题,这不仅忽视了毕业论文撰写应该得到足够的教师指导,也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发展。 ”张欣称,除此之外,毕业论文筹备在时间上同求职时间重合,多在最后一个学期,此时学生找工作阶段,无法安心做论文。学生也会认为学校会网开一面,主观上也不认真做论文。“特别是国家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视,保障就业率的要求下催生了学生‘被就业’的现象。由此可见,在就业压力面前,高校对于毕业论文的管理面临着就业困境的考验。 ”张欣表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教育部近年来也屡出新策,试图扭转“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现象。2018年6月中旬,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表示,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应该扭转。高校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大学本科课程难度。同年,教育部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全面整顿本科教育教学秩序,严格过程管理,坚决取消“清考”制度。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也再次被强调:修订完善本科毕业生论文(设计)管理制度,强化指导教师责任,加强对选题、开题、答辩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要严格实行论文查重和抽检制度,建立健全盲审制度,严肃处理抄袭、伪造、篡改、代写、买卖毕业论文等违纪问题,确保本科毕业生论文(设计)质量。但在西安科技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郭长立看来,“本科毕业论文中的抄袭问题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的学术诚信问题,也是教学管理工作不完善的问题。”他建议,应该要通过完善教学管理,加强过程管理和出口管理,遏制抄袭现象。在具体的教学管理工作中,要通过加强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过程管理,确保每一个教学环节落实到位;通过加强毕业实习及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工作,解决教学资源不足问题;通过加强论文写作规范训练,提高学生论文写作能力等等。

大牌坊

华南农业大学师生党员积极捐款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未来网高校频道3月17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王敏)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华南农业大学上下在全力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广大党员还自愿捐款支持疫情的防控工作。参加自愿捐款的有党员领导干部、有普通教职工党员、有学生党员、有离退休老党员。他们当中有的还在居家观察,闻讯后立即通过微信、支付宝捐款;有的老同志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又不便出门,便委托家人通过微信向党支部捐款;有的在单位微信捐款平台后台为武汉加油。每位党员捐出一滴水,涓滴成河,汇成华南农大党员支持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每人发出一束光,聚光成火,映照着华农大党员胸前的党徽闪闪发光!离退休教工党员:白发融冰霜丹心献衷肠该校离退休党员时刻关注着疫情形势,始终牵挂着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都想着能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用实际行动展现共产党员的家国情怀。园艺学院退休支部老党员一直关注党中央号召全体党员为抗击疫情捐款的新闻,老党员们纷纷向学院党委咨询捐款事宜,16名退休党员教师捐款金额达66300元。其中,80多岁高龄的蔬菜系退休老党员方木壬教授捐款50000元,他说:“我已经退休了,用钱的地方也少,希望能尽微薄之力帮助抗击疫情。”园艺学院党委书记表示:“学院的老党员有信仰、有情怀,他们一直都很支持学院党委的各项工作,关键时刻,也体现了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农学院徐雪宾教授一直关心湖北疫情情况,在学校发出捐款号召前,徐雪宾教授就通过电话向学校组织部咨询捐款事宜,她委托农学院赵杏娟老师通过微信捐款15000元。植保离退休教工党支部古德就、侯任环、方羽生老师分别向党组织捐款5200元,他们在捐款时给党支部书记发来的短信中写道“共产党员就应该听党的号令行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国家有困难,就要为国家出力!”“新中国有困难,共产党员尽力,这是本分。”生命科学学院党委离退休教工党支部13人共计捐款35300元,其中吴彩宣、韩惠珍老师各捐款10000元;原本计划2月份做心脏起搏器手术的邝炎华毫不犹豫地捐款5000元。很多老师都是80多岁高龄的老同志,他们有的在收到捐款通知之前就在询问捐款的事,有的收到通知第二天就去银行取款,有的身患多种疾病,身体一直不好,但是他们看到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严重,国家的花费这么大,他们说一定要尽点心力!动物科学学院离退休支部钟生泉、宋友满夫妇向党组织捐款1万元。他们说:“我们作为有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我们的一切都是党和国家给的,国家有难,人人有责,为防控抗疫尽一份绵薄之力!”测试中心党支部离退休党员杨军老师一接到支部组织党员自愿捐款的号召就向支部表达了捐款的意愿,并连续两次捐款,她表示:“想想一线的医护人员的牺牲和贡献,国家的全力抗疫,我们的微薄之力,实在不值一提。”离退休老党员孔宪杨老师二话不说立刻响应号召,他说:“我们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的,当国家和人民遇到困难时,就应当尽自已的可能为国家和人民排忧解难,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职教工党员:初心放心中使命见行动学校的教职工党员在各自岗位上为抗疫做出贡献,有的始终把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守好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有的主动请缨,迅速开展疫情防控技术科学研究工作;有的凭借专业技术知识,夜以继日奋战在抗疫前线。他们又自愿捐款捐物,始终把初心、使命放在心中,践行在行动上。艺术学院党委前期已经组织教职工捐款105920元用于购买防护服、口罩等防疫物资捐赠给武汉部分医院和街道,接到党组织的号召后,艺术学院的师生党员又毫不犹豫地参与自愿捐款工作。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森林培育教研室教工党支部党员谢贤安,早在2月初看到武汉百家超市在疫情极为紧张的情况下依然开门为医务和防疫工作人员提供生活便利,于是他主动向该超市捐出了250多双 乳胶手套。这次党员自愿捐款活动,他也积极参与,他说:“上大学到博士毕业,在湖北呆了十几年,那里也是我的第二故乡。有感情就要尽自己一点绵薄之力,为此次抗疫工作贡献党员应有的一份力量。”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系教工党支部王红梅老师接到学院党委捐款的号召后,第一时间通过微信参与自愿捐款,她在给学院组织员的微信中写到:“肺炎无情,人间有爱;江城有难,花城支援! ”人文与法学学院法学系教工、法学系本科生第三党支部书记王琳老师是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她积极组织党支部的学生参与自愿捐款,她说:“抗击疫情是全国人民的大事,支部党员同学积极参与捐款,虽然不能去抗疫一线,但是大家都怀着迫切的心情想为抗击疫情贡献一份力量。疫情下,虽然不能返校,但在捐款活动中,仍能看出党员同学们对祖国的关心和积极为祖国分忧的担当。”学生党员:坚守初心信仰抗疫有我担当学生党员们不但带领家人做好防护,还积极化身战“疫”使者,不论是在实验室开展科学溯源工作,还是深入学校、社区、乡村从事志愿者,他们都在出钱出力,用行动坚守自己的初心信仰,用行动践行自己的入党誓言。兽医学院预防兽医专业的研究生党员李根,春节假期回到了武汉家中。在武汉成为新型冠状病毒暴发的中心后,李根在疫情期间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关于防控疫情的相关规定,并根据自己的所学知识积极倡导家人和朋友做好防护、居家隔离,也在支部中发起了制作《防护疫情,党员先行》视频的倡议。在得知学院发起党员自愿捐款援助武汉的倡议时,他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武汉伢,立即向支部进行捐款。他说:“虽然我也在疫情中心,但我知道还有更多的受难者、同胞们远比我更需要帮助。也希望大家都能响应倡议,援助武汉。待疫情过后,也衷心欢迎大家来武汉赏樱花、登黄鹤、览汉江、吃热干面。”兽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党员舒凡帆,他在导师肖立华教授和沈永义教授的带领下开展新冠病毒潜在中间宿主追溯工作,并积极响应国家、学校、学院号召,自愿捐款。他表示:在全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到疫情防控工作的背景下,作为一名党员,既要争作疫情防控中的一员,也要作疫情防控中的先锋,为国家防疫贡献自己的力量。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本科生旅游管理专业党支部学生党员王美婷,是家乡汕尾社区的一名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协助社区进行人员排查、体温监测等工作。她收到学院党委的号召后,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她也积极参与自愿捐款工作,她说:“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虽然我现在的力量还不够,对疫情的帮助远不及前线的医护人员和科学家们,但是有一份力,就应该发一份光。”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第一本科生党支部的学生党员邹秦琦,她的家庭并不宽裕,但是她也积极参与抗击疫情自愿捐款。她说:“从政策性借读生、公费生到大学学生资助,我一直受到党和国家对我的帮助。现在我希望自己能够尽微薄之力也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回报党和国家。”

狼群之

又有56名硕士被清退!华农等多所学校发出预警

近日,又一所高校发布了《关于对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硕士研究生给予退学处理的公告》。近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发布消息,对2013年及以前入学且至2020年9月仍未获得学位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012年及以前入学且至2020年9月仍未获得学位的GCT工程硕士研究生(超过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作退学处理,不再接受其学位申请,并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注销学籍。公告表示,如对此处理决定有异议,可在公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记者注意到,上述公告所附的《2020年10月拟清退硕士研究生名单》共涉及56人,其中8人入学时间为2011年,已入校9年。根据学校官网公布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研院发【2012】30号)第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硕士生一般为三年,博士生一般为三至五年。研究生应在规定的年限内完成学习任务,一般不能延长。因特殊原因未能完成学习任务,在经费落实的情况下,由本人提出申请,指导教师同意报所在院、系和研究生院审核,经主管校长批准,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此前,多所大学对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学生作出果断处理。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该校学院公布的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博士研究生共有52人,其中入学时间最早的一人为2002年入学,已经“读博”18年之久。此外,2003年入学,“读博”17年的还有2人。对于研究生超期学习问题,越来越多的高校采取了果断措施。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学院官网10月23日公布了一则《关于敦促即将学习期满的2013级博士研究生、 2017级硕士研究生尽快答辩的通知》:现有197位2013级博士研究生、111位2017级硕士研究生尚未答辩,请同学们抓紧时间于期满前通过答辩、顺利毕业,并请相互转告。南京大学的该通知指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取得学籍后,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为8年。对于未能在第9学年9月份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开会讨论之前完成论文答辩且提交相关材料至研究生院的博士研究生,学校将视之为自动中止学业,予以退学,准予肄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取得学籍后,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为4年。对于未能在第5学年9月份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开会讨论之前完成论文答辩且提交相关材料至研究生院的硕士研究生,学校将视之为自动中止学业,予以退学,准予肄业。根据南京大学研究生院通知涉及197位2013级博士研究生、111位2017级硕士研究生,共有308人。四川大学研究生院:该校10月23日公布了《关于严格执行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的通知》(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通知表示,根据《四川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修订)》(川大研[2017]66号,以下简称《规定》)相关规定,“硕士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4年,学制为2年的专业学位不得超过3年,非全日制专业学位最长学习年限若教指委另有规定,则按相关文件执行;博士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6年”。对未能在最长学习年限完成学业(毕业或结业)的学生,将按照《规定》第七章第二十四条“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应予退学处理:(一)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的”之规定进行学籍清退处理。今年达到最长学习年限学籍清退的截止时间为2020年12月30日。浙江财经大学研究生院:今年7月,浙江财经大学研究生院也在官网公布了《关于严格执行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的通知》。浙江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6年,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2.5年,研究生申请延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1年。具体而言,博士研究生:1. 2014级博士研究生,最迟至2021年6月须完成学业;2. 2015级及之后年级博士研究生,须在规定最长学习年限6年内完成学业。硕士研究生(含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 MBA和MPA专业2016级及之前年级硕士研究生、其余专业2017级及之前年级硕士研究生,最迟至2021年6月须完成学业;2. MBA和MPA专业2017级及之后年级硕士研究生、其余专业2018级及之后年级硕士研究生,须在最长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业。浙江财经大学研究生院在通知中表示:请各培养单位根据上述要求整理本单位超期研究生名单并通知到位,同时督促相关导师关注超期学生情况并做好学业指导工作,超期研究生应重视并协调好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争取在上述时间内完成学业。对未能在要求时间完成学业的研究生,学校将按照国家和学校有关学籍管理规定中“退学”条款:“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的”予以退学处理。除了严格执行最长学习年限的规定,还有的学校采取了学籍预警机制。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该校官网9月30日就公布了《关于对2021年6月将达到最长学习年限的研究生进行第一次学籍预警的通知》,根据工作安排,研究生院现对2021年6月即将达到最长学习年限的研究生进行第一次学籍预警。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在第一次学籍预警通知中提到,该校各类研究生的最长学习年限为:(一)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7年。(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在职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三)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2年的、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学制3年的、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的预警对象为尚未毕业的2014级全日制博士研究生、2016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的2016级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为2年的2017级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015级在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及2013级在职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在预警通知中表示,根据有关规定,上述有关研究生必须最迟在2021年上半年完成学位/毕业论文答辩(具体要求届时见研究生院网页学位办公室发布的有关通知),2021年6月底仍未参加学位论文或毕业论文答辩的上述研究生将作退学处理。记者注意到,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此番发布的预警名单包括194人,其中全日制硕士、博士生共49人,专硕(在职)144人,专业学位博士1人。来源:中青网、澎湃新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浙江财经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编辑:聂 睿审核:所双雨统筹:刘 华监制:陈宝林【来源:东北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