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环境科学、环境工程QS世界大学排名公布红旗飘

2020环境科学、环境工程QS世界大学排名公布

前不久2020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公布,本次排名横跨五大学科:生命科学与医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管理、艺术与人文、工程与技术,其中一共包括48个学科,所涉及到的范围有83个国家的1368所高校。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规则QS世界大学排名继续采用一个非常一致的方法论框架—其是采用六个能有效反映大学表现的简单指标编制的分别为:学术声誉(40%)、雇主声誉(10%)、师生比(20%)、每名教师的引用率(20%)、国际教师比例(5%)、留学生比例(5%)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出来肯定是关心自己的学科,化学工程从这次公布的化学工程排名来看前面15所高校中国上榜高校只有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排名12名,但是国内还有很多高校在化学工程这一学科拥有很强的实力,天津大学以化学类专业闻名全国,在新一轮学科排名结果来看,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A+,跟清华大学一样在最新一轮学科排名当中同为A的学校:浙江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这里特别要说一下的就是南京工业大学,相对去其他大学来说,南工的综合实力就差得比较多,但是化学工程这个专业涞水对于个人读大学、考研来讲不妨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对学生的分数和同级别的学科排名学校来说,分数很低但实力却是一致的。环境研究环境研究领域在前15上榜的也是只有清华大学一所高校,排名第九。在排名前五十强中国一共有四所高校入选,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17)浙江大学(43)香港科技大学(50)国内环工实力比较强的高校还有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在环境领域的院士都是好几名。大家好,我是五胡斋,专注教育分享,喜欢的关注一下吧

若叶

环境工程考研高校排名,这几所高校实力强,就业薪酬高,工作稳定

虽然由于疫情影响,各大学校的考研复试都选择了网上复试,时间也比往常要晚几个月,但对于21年考研的小伙伴来说,复习时间已经过半,确定专业以及择校迫在眉睫,如果大家有兴趣想考环境类专业的研究生,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9所环境工程专业排名靠前大学,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就数据来看19年环境工程考研学校排名前十的有: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河海大学、南开大学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这次大学都是全国排名靠前的老牌大学,在环境工程领域当仁不让的老大就是清华大学,各个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考研应用较多的《环境工程原理》这本专业书便是清华大学教授胡洪营教授主要编注,清华大学在环境工程领域是走在国内前沿的。但对于实力没有那么优秀的考生来说,小编推荐哈尔滨工业大学,它的在研究生考试中的公平性是人尽皆知的。排名第十一到二十的大学有:华南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昆明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这次大学都是在工科领域较为优秀的大学,环境工程在东部地区发展较好,所以专业排名靠前的大学主要集中与考研A区,就中国海洋大学来说,它在海洋环境工程保护有着领先国内其他大学的水平。排名二十一到三十的大学分别是:湖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上海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像复旦大学其教育水平和国内排名都是领先的,对于那些想考名校不那么注重专业排名的小伙伴来说是不错的选择,对于小编来说小编更推荐吉林大学,因为吉林大学相对来说不歧视本科学历,研究生复试时也较为公平公正。最后我们来看一下排名三十一到三十九的大学分别是:华东理工大学、重庆大学、东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南大学。这次排名较为靠后的学校,它的地理位置不占优势,但是对于那些不要求地域的小伙伴来说它们的考研性价比很高,分数也会相对较低,对于那些不要求名校的小伙伴是不错的选择。专业排名前三十九的大学介绍完了,相信小伙伴们心中都有自己的考量,对于考环境工程学科的小伙伴来说,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冷门学科,它在就业和专业前景上当然没有那些近年火爆的专业要好,而且它专业难度较大,对于学科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软件都有要求,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所以考研选择这门学科的小伙伴要更加努力。小编觉得在专业的选择上兴趣很重要,研究生的学习是枯燥的,环境工程也没有想象那么有趣,所以既然决定研究生考环境工程这门专为祖国环境做贡献的话,就需要耐得住寂寞。希望20年的考研,小伙伴可以考上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大学。

大火球

生态学专业排名前十的“王牌”大学:8所“985工程”,两所“211工程”

生态学是当今最有发展潜力和全面影响力的前沿与交叉科学之一,对于揭示生命的起源和地球环境变迁的规律、解决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哪些院校的生态学是我国顶尖的水平?下面就给大家推荐一下排名比较靠前的10所"王牌"大学,含8所"985工程",两所"211工程"!NO.1浙江大学211、985工程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源于1929年成立的浙江大学生物系,是我国高校中最早建立的生物系之一,目前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和生物信息学四个本科专业,有生物学和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2017届本科生读研和出国总比例为79%,总体就业率97%。NO.2中山大学211、985工程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前身是1924年建校伊始成立的生物学系,于1991年成立生命科学学院,是生物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单位。学院基础条件优越,教学科研力量雄厚,早期以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等学科为基础,进而发展了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新兴学科,研究领域从宏观向微观延伸,基础与应用互补教学与科研并重。NO.3北京大学211、985工程城市与环境学院以地理学为主体,包含生态学、环境科学、城乡规划等多个相关学科,具有理、工、文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优势。城市与环境学院目前设有包括生态学在内的5个本科专业,2017 年,北京大学地理学和生态学两个学科首批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NO.4东北师范大学211工程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原为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建于1948年,1994年撤系建院。学院现有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2个本科专业。在学科建设方面,细胞生物学、生态学被列入国家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草地生态学、细胞生物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NO.5兰州大学211、985工程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拥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3个本科专业。其中植物学、生态学为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学一级学科被评定为甘肃省重点学科。学院高度重视科学研究,近年来瞄准国际前沿,紧贴国家目标,立足西北特色开展科学研究。五年来累计科研经费达2亿元。NO.6北京师范大学211、985工程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04年的京师大学堂博物系。学院历经百余年的发展与壮大,建立了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卓越地位。学院的生态学和细胞生物学被列为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学被列为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发育生物学被列为校级重点学科。NO.7复旦大学211、985工程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生态学3个本科专业。生物学和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生物学一级学科下设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学院的遗传学、生态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在历次一级学科评估中,我院生物学、生态学学科均在国内高校中名列前茅。近期,生物学和生态学被国家列为复旦大学“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NO.8华东师范大学211、985工程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成立于2014年,其前身环境科学系创办于1986年,是在环境科学研究所(创建于1978年)的基础上组建而成。学院拥有本科专业4个(生态学、生态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院学科发展效果显著,其中生态学为国家重点学科(2002)、上海市一流学科(A 类,2012),在第三届全国学科评估中并列第三。NO.9南京大学211、985工程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起源于1914年成立的金陵大学农科和1920年成立的南京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生物系。现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生态学3个本科专业,建有生物学、药学、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完整、系统并符合生命科学学科特点和发展规律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综合体系。NO.10云南大学211工程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发轫于1937年,其前身为云南大学植物学系。学院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2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学院的本科教育包括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系两个专业;出版专著20余部,主编教材12部,其中6部教材为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入选为国家级精品教材。热爱生态科学、关注生态环境健康与维护,并有志于生态科学与技术创新的优秀小伙伴们,可以多多关注这10所院校哦。以上是生态学专业排名前十的"王牌"大学:8所"985工程",两所"211工程"!

肌肉派

科研院所与高校,哪个“含金量”更高?附研究生院及科研所排名

近几年,随着就业形势越加严峻,同时伴随着本科学历的普及,应届生数量持续上升,越来越多的同学都希望通过读研,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历和竞争力,希望通过读研,为未来的求职增添一分筹码,多开拓一条道路。大家在进行考研择校时,一定都思考过一个问题:是选择高校还是研究所呢?研究所和高校,谁的“含金量”更高一点?今天,考研校小编就给大家好好分析一下研究所和高校的区别,一起来看看吧!一、科研院所与高校的区别1.研究所的师生比远高于高校的师生比研究所的导师数量会接近研究生的数量,甚至会超过研究生数量(在有的单位,有五十多位硕士导师,但每年只招三十多名研究生),在某些研究所导师可选范围非常广。高校的导师每人每年都会带学生,但研究所并不是每人每年都带学生。研究所会有几个导师持续带学生,也有一些导师只是偶尔带带学生。研究所的教师有一部分是外聘,特别是一些公共课或是基础课。2.研究所的文献资源总量小于高校,但人均占有量会比高校多的多高校每年会花几百万元购买电子资源,各类文献数据库非常全,清华同方、万方数据、超星、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电子图书、外文数据库非常全,很多高校都会达到一百多个数据库。而研究所不会下这么大财力购买这些资源,研究所的资源范围更窄,更有针对性,而且会有些特色的数据库。高校的资源通用性更强,而研究所的资源专业性更强。高校的图书馆需要占座,而研究所的图书馆往往没有几个读者。3.高校有着很好的教育与科研氛围,而研究所有着很好的科研与工作氛围研究所的学术活动往往专业性、针对性更强,而高校有着各种各样的学术报告,无论是人文还是科技。高校的导师从事科研项目与教研项目,而研究所的导师几乎没有教研项目,除了科研项目外,还有很多工作性质的项目。高校的导师科研经费多,研究所的导师事业经费多,所以总体上来说研究所导师的钱更多。高校导师会有纯研究的项目,研究所的导师的项目往往面向应用的项目。所以有些导师的项目更像是工作,这些项目往往是下达的任务,而不是需要申请的科研项目。在高校,导师拿下的项目主要是靠研究生干;而在研究所,研究生在项目中并不是主力,因为研究所往往有较为稳定的团队。研究所的教师一般不为本科生上课,研究生基本没有助教的机会。4.研究所个性认知充足,高校通识认知充分高校因为同属教育系统,尽管地域、规模等因素不同,但总体上共性比较多,兄弟院校有许多可比之处,如行政部门设置、网站栏目设置等信息大同小异。而科研院所大多数是政府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因行业性质与管理方式的不同,使得各个院所的个性特征非常明显。而研究所的业务机构、网站栏目设置千差万别。例如,在情报学领域,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中国协和医科院信息所等差别非常大,相互之间无从比较,在研究所感受到社会的东西会更多。二、科研院所比高校的优势1、大部分科研院所每月有工资,相当于已经工作,而且免学费,单位替交;2、大部分毕业后进入工作快,而且在学习期间已经和要工作的单位有联系,日后从人际关系,还是研究工作都是很好的铺垫;3、科研院所考研的成绩要求比较低,一般过了国家线就可以上;4、很多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毕业后不用为工作发愁,已经签约,而且提前2到3年赶上就业形式,也就是2018年签约的时候是按照18年的待遇,而毕业则是2到3年后,其学位贬值不可预知,当然也有升值的可能,但是升值对于已经签约的同志也是试用的,这就是科研院所的保值增值;5、先期的名校学习可以接触不少名校学生,这是日后的人际资源,这种同学感情的人际关系优势,我就不用多说了,大家都很清楚,不仅仅在中国,国外也是这样的。三、高校比科研院所的优势1、毕业证和学位证书所显示的名气,高校比科研院所有名,虽然科研院所在名校学习,但是毕业证和学位证是科研院所的;2、不用签约,毕业就是自由身,当然这也是双刃剑;3、如果上的学校还算可以的话,比较轻松,可以混到毕业证书,拿学位证,而科研院所可不行,如果要混,那以后的工作优势可就没有了。各方面优势差异如下:首先排除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这两家超级科研院所。大家都公认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清华、北大等超级大学处于同样的学术地位。这里我们还要排除"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等等超级热门的科研院所。因为这些科研院所都比较难考,但是如果能考上,那么前途将不可限量。比如就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那么进财政部工作的机会就非常的大;就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那么进商务部工作的机会就非常的大;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在国内被称为"银行行长和银行家的摇篮"。从招生人数比较:各大学招收的研究生多、各科研院所招收的研究生一般较少。从报考人数比较:各大学报考的考生多、各科研院所报考的考生一般更少,往往需要调剂。从科研条件比较:各大学的基础教育条件一般较好、各科研院所的专业研究条件一般较好。从生活津贴比较:各大学的生活津贴一般较低、各科研院所的生活津贴一般较高,甚至很高。从奖学金比较:各大学的奖学金品种很多、各科研院所的奖学金品种一般较少。从生活条件比较:各大学学生都比较多,生活资源人均分配少、各科研院所的学生少,虽然资源少,但是人均资源相对比较多。从生活丰富比较:各大学课余生活丰富、各科研院所的课余生活相对不那么丰富,但是很多科研院所都在中心城市核心城区,另当别论。从毕业分配比较:各科研院所的毕业分配有其专业对口的优势。四、中国研究生院竞争力排行榜第1名: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第2名: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第3名: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第4名:浙江大学研究生院第5名: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第6名:复旦大学研究生院第7名:四川大学研究生院第8名:中山大学研究生院第9名:武汉大学研究生院第10名:华中科技大学究生院第11名: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第12名:吉林大学研究生院第13名:南京大学研究生院第14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第15名:中南大学研究生院五、科研院所人气排名(目前数据仅有17年)以下是主要科研院所的人气排名(按序号排名),供同学参考。(说明:下面的招生数据都是指全日制,调剂生都是指第一志愿未报考本院所的调剂考生)1.中国科学院2.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3.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4.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5.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6.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年度进入复试的全日制学术学位类考生115人,录取复试比例为1:1.37;全日制专业学位类考生97人,录取复试比例为1:2.77)7.上海社会科学院(2017年度拟录取170人,其中58%是调剂生。除了法学所,其他院所专业基本都没招满)8.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航天八院)9.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学术型117人,专业型22人,上海科大联合培养41人, 上海交大联合培养2人,以上不含专项计划考生。总体复试比例为1:1.66)10.中国中医科学院(2017年度进入复试考生总人数为173人,拟录取151人,复试比例为1:1.15)11.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7年度一志愿上线35人(基本是上线就录取,不少专业无人报考),拟录取133人,其中77%是调剂生)12.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航天710所)1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24人,其中25%是调剂生)14.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学术型10人,专业型37人,总体复试比例为1:1.13)15.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16.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70人,一志愿上线34人)17.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18.广东省社会科学院19.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22人,复试比例为1:1.6)21.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22.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23.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24.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2017年度进入复试的一志愿考生总人数为21,拟录取28人)25.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26.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电子六所)(2017年度拟录取20人,其中80%是调剂生(有三轮调剂))27.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一志愿上线考生均可参加复试)(2017年度拟录取20人,其中35%是调剂生)28.中科院成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9.石家庄通信测控技术研究所(54所)(2017年度一志愿上线23人,拟录取24人(一志愿17人+调剂7人))30.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59人,其中61%是调剂生)31.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32.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68人,其中82%是调剂生(有三轮调剂))33.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34.江苏自动化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16所,杰瑞科技集团)35.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烽火科技集团)36.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95人,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37.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212所)38.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39.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102人,其中6%是调剂生)40.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31人,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41.昆明物理研究所(211所)(2017年度拟录取8人,一志愿上线6人(全部录取))42.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2017年度拟录取59人,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43.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44.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45.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10所(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46.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2017年度进入复试的一志愿考生总人数为26人,拟录取17人,复试比例为1:1.53)47.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48.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177人,其中62%是调剂生)49.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50.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23人,其中13%是调剂生)51.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52.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19人,其中58%是调剂生)53.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061基地,贵州航天技术研究院)54.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205所)55.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7年度拟录取81人,其中11%是调剂生)56.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57.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58.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2017年度拟录取87人,其中31%是调剂生)59.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第五十七研究所60.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6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62.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63.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53人,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64.北京系统工程研究所65.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山东非金属材料研究所)66.中国地质科学院67.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68.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31所)69.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204所)70.中国航空研究院611所71.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55人,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72.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73.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17人,其中5人是调剂生)74.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26人,其中5人是调剂生)75.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17年度拟录取10人,其中1人是调剂生)76.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19人,其中10人是调剂生)77.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64人,其中47人是调剂生)78.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79.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80.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81.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82.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83.长江科学院84.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85.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86.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87.中国航空研究院618所88.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89.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90.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91.内蒙古金属材料研究所(52所)92.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即702所)93.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学研究所94.北京矿冶研究总看完以上内容,相信大家能明白研究所与高校二者的区别了吧,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哦,喜欢搞科研求工作稳定的同学研究所肯定是你的第一选择,性格外向喜欢校园生活的同学还是报考各大高校更为合适。

废一于室

2020QS世界大学专业排名(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科学专业培养具备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环境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环境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掌握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以及进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技能。在此与大家分享2020世界大学专业排名之环境科学(Environmental Sciences)。2020QS世界大学专业排名环境科学/Environmental Sciences出国留学定位选校想试试以自己的个人成绩能申请到国外什么层次的大学?可以使用留学志愿参考系统(如下小程序)一键定位。使用方法:把你的GPA、托福/雅思成绩、专业名称、院校背景(211/985/双非)等信息输入到留学志愿参考系统中,系统会自动从数据库中匹配出与你情况相似的同学案例,参考他们的案例对比一下自己的情况,这样子就可以对自己进行精准的定位。

其大千里

自然指数发布全球科研机构排名,中国这些机构跻身前十

近日,自然指数(Nature Index)公布了2020年度榜,包括全球科学研究十大国家、十大科研机构、十大升幅最快机构等最受关注的排行榜。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位居全球高校四强。在全球科研机构排名中,中科院继续位列第一,哈佛第二,中国科大、北大跻身前十。哈佛大学的生命科学研究产出在全球居首,该学科的实力支撑了哈佛在总体产出中的领先位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经调整后的贡献份额增加了25.6%,位次较前几年有大幅提升,首次跻身全球前十。中国科学院、哈佛大学和德国马普学会依然位居机构产出的最前列。其中,中国科学院位居机构首位,其贡献份额是哈佛大学的两倍,占自然指数总份额的2.8%,并且在化学、物理、地球和环境科学这三个学科领域的产出均居于全球首位。此外,在今年的自然指数年度榜单还增加了机构上升之星榜单。该榜单追踪2015至2019年各机构高质量科研产出的增长情况。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在该榜单居主导地位,前44家机构上升之星全部来自中国。其中,中国科学院大学经调整后的贡献份额增加了242%,凸显了该校在过去4年发表的高质量科研成果有显著增加。据悉,自然指数通过追踪机构和国家发表在82种高质量自然科学期刊上的科研论文,呈现全球高质量科研产出及合作的情况。【来源:江淮晨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驱人牛马

环境领域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环境领域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按照中国科学院官网信息整理:中国科学院化学部江桂斌分析化学、环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1957年11月生于山东莱阳,籍贯山东莱阳。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1987年、1991年先后获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硕士、博士学位。现任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美国化学会ES&T杂志副主编、《环境化学》主编、《科学通报》执行副主编。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分析化学和环境化学研究。建立了较系统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分析方法体系,在新POPs的污染水平、传输与演变趋势、累积机理和毒性效应方面开展了长期研究,为我国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国家目标做出了相应的贡献。发展了系列的色谱与原子光谱联用技术,解决了有机汞、有机锡和有机砷等常见化学形态的分析问题,部分技术实现了产业化。曾获2007年长江学者成就奖、2003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赵进才环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60年12月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1982年7月毕业于内蒙古大学化学系,1986年8月获该校硕士学位,1994年4月获日本Meisei大学博士学位。《环境科学学报》、《环境化学》副主编。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低浓度、高毒性、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光催化降解及机理方面的研究。提出并确立了不同于传统紫外光光催化的染料污染物可见光光催化降解机理,将TiO2光催化从紫外光区拓展到可见光区域。发现了光催化反应过程中氧原子转移的新途径,揭示了分子氧在光催化反应中的新作用。将光催化原理用于环境中的重要光化学过程研究,阐明了环境中铁物种的光化学循环规律及其环境效应。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日本光化学协会亚洲及太平洋光化学家讲座奖等奖励。中国科学院地学部朱永官朱永官,中国科学院院士,环境土壤学家,1967年8月生于浙江桐乡。1989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获学士学位,1992年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获得理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得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博士学位。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环境土壤学和环境生物学研究,在典型区域土壤污染特征,元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机制,土壤修复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的创新成果。取得的成果得到同行广泛认可,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和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等。主要研究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第一完成人)和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农业科学奖。至今已在国际主流刊物Science, Nature, Nature Microbiology, Nature Plants, PNAS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研究成果多次得到Science, Nature, Cell Press,Trends in Plant Science等国际著名刊物报道或专文评述。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倪晋仁环境水利专家。北京大学教授。1962年8月生于山西山阴县,籍贯山西山阴。1982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1985年和1989年于清华大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流域水沙运动理论、水体污染控制及河流综合治理方面的研究。提出了适用范围广泛的紊动水流中悬移质泥沙垂直分布公式,实现了了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泥沙分布的微观描述。针对河流氮污染源控制的难题,发现了具有特殊脱氮功能的系列高效微生物菌株,开发了能够在单一好氧条件下实现氨氮与硝氮同时脱除的一步法脱氮工艺。提出了流域水沙灾害、河流功能性断流、河流多物质通量等新认识,为河流多功能调控与生态环境功能保护提供了关键技术。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原标题:环境领域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环保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王乃悦之

全球城市科研实力排名,武汉异军突起,仅次于北京、上海、南京!

不久前,《自然》杂志推出增刊《2018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发布了全球科研城市前200强榜单。数据显示,北京力压群雄,击败美国纽约、日本东京等城市,在全球200强榜单中继续蝉联第一,在其中3个子榜单中也排名第一。值得关注的是,武汉近年来异军突起,在今年的全球200强榜单中排名19,在中国排名第4,科研产出仅次于北京、上海和南京。本期《自然》增刊也特别聚焦了武汉,介绍了这个中国中部城市在促进科研产出方面的一些经验。何为“自然指数”“自然指数”依托于全球82种顶级学术期刊(2018年6月之前为68种),统计各高校、科研院所在这些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及作者信息。其采用3种计量方法:论文计数(AC)、分数式计量(FC)和加权分数式计量(WFC)。AC是指不论一篇文章有一个还是多个作者,每位作者所在的国家或机构都获得1个AC分值。FC考虑的是每位论文作者的相对贡献。一篇文章的FC总分值为1,在假定每人的贡献是相同的情况下,该分值由所有作者平等共享。WFC为FC增加权重。总榜单速览今年的“自然指数”按照FC排出了全球科研城市200强榜单。美国上榜城市数量遥遥领先,达到61个;其次是中国和德国,分别为25个和23个;英国位列第四,为13个。上榜科研城市数量最多的10个国家其中,入围的中国25个城市中,除北京继续位居榜首外,南京、武汉和广州成为后起之秀,科研势力表现不俗。而西安未能进入中国科研城市前10强,让很多人深感意外。进入前200的中国城市及排名在科研产出最多的50个城市中,美国有19个城市上榜,中国10个,英国3个,日本、瑞士、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西班牙各2个,法国、韩国、新加坡、丹麦、瑞典、奥地利各1个。科研产出最多的50个城市排名3个子榜单北京排名第一2018年度“自然指数”还发布了5个子榜单,包括企业科研实力20强城市以及化学、地球和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物理科学4个领域的前20强城市。其中,企业科研实力最强的前20个城市分别是:遗憾的是,上述榜单中没有中国城市上榜,而美国有10个城市,占据了前20强的半壁江山。同时,本年度“自然指数”分化学、地球和环境科学、生命科学以及物理科学4个领域列出了排名前20的科研城市。化学领域前20强城市地球和环境科学领域前20强城市生命科学领域前20强城市物理科学领域前20强城市科研产出的武汉样本过去6年间,位于中国中部地区的繁华都市——武汉在“自然指数”中的上升速度比榜单上前20强的任何其他城市都要快。它对FC的贡献从2012年的214.51上升至2017年的490.54。在2017年榜单上,它在全球的排名为19,在中国排名第4。基于对FC的贡献,武汉的增长幅度比中国其他顶级城市都要大。图片来源:“自然指数”网站“自然指数”认为,武汉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吸引了大批雄心勃勃的年轻科学家,并且为科学家提供了坚实的研究基础、较低的生活成本、有名望的职位和花在科学兴趣上的充足经费。“自然指数”提供的数据显示,到2017年,武汉拥有84所高校,成为中国高校数量最多的城市。2016年,武汉研究及工业机构的研发投资达到370亿元,涉及从光电子学到材料科学的诸多领域。研发投资占到武汉GDP的3.1%,仅次于北京、深圳、上海和厦门。2017年,武汉的研发投资占比增至3.2%。相比之下,2017年,我国研发投入强度为2.13%。最新实施的“双一流”计划则为武汉高校的29个交叉学科项目提供了支持,包括武汉大学的地球物理学、生物学和测绘科学,华中科技大学的光学工程、计算机科学和工程热物理学,华中农业大学的园艺科学和畜牧学,以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地质学。基于FC,学术机构是武汉科研产出的最大贡献者。图片来源:“自然指数”网站不过,尽管武汉在科研产出方面取得了重要进步,但随着近年来对人才的争夺更加激烈,想保持这一势头并不容易。为此,武汉高校采取了很多相应举措。比如,武汉大学成立了一个4亿元的基金,专门用于招募人才并为其提供种子资金。2017年,武汉市政府宣布成立一项专门的基金用于支持高校发展,并且在税收减免以及保证子女入学方面提供便利。曾在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做过多年博士后并于2011年到武汉大学从事药学研究的陈实在接受“自然指数”采访时表示,自己并未感觉武汉的吸引力会很快消失。“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正从北京、上海来到武汉。”陈实说。(来源:科学网)

2020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环境科学与工程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北极星大气网讯:6月29日,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软科)正式发布2020“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GRAS)。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于2003年由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首次发布,是世界范围内首个综合性的全球大学排名。2009年开始,ARWU由上海软科发布。ARWU与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被公认为四大权威世界大学排名。2020年排名覆盖54个学科,涉及理学、工学、生命科学、医学和社会科学五大领域。此次排名的对象为全球4000余所大学,共有来自90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余所高校最终出现在各个学科的榜单上。美国的大学在各学科排名上仍然占据绝对优势,在31个学科中夺冠,上榜总次数达4826次。中国内地共有253所高校上榜,上榜总次数2220次,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与去年相比,中国内地此次上榜高校数量和上榜总次数分别增加了9%和11%,均有一定提升。排名中,拥有世界前十的学科数最多的5所高校分别是哈佛大学(28个)、斯坦福大学(24个)、麻省理工学院(22个)、加州大学-伯克利(15个)、清华大学(13个)。2020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环境科学与工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环保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大地震

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排名,这25所大学科研实力最强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具有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的科研实体。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可以说国家重点实验室代表了目前中国最精高端的科学研究技术,是中国最高端的科研人才的聚集地。目前中国一共有国家重点实验室700个左右,其中依托高校为主体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一共只有180个左右,目前中国有高等院校2000多所,所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对于高校来说是个非常稀缺的资源,一所大学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数量绝对能够反映出这个大学的科研实力。本次统计反映出拥有3个及以上国家重点实验室的25所大学,这些大学也代表了目前中国科研实力最强的大学,请看下图:第一集团(3所大学,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及以上的)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以上的大学1、清华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清华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遥遥领先,涉及摩擦学、汽车安全工程、水利、精细化工工艺、电力系统、数字通信、智能系统、精密仪器、化学工程、电子学、环境学、低维量子物理、膜生物学等学科。2、浙江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浙江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传染病学、材料学、流体物理学、能源清洁、工业控制、计算机设计、光学仪器、化学工程、水稻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等学科。3、北京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北京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仿生药物学、基因工程、材料化学、核物理技术、微结构学、湍流系统、光纤通信、环境学、分子结构学、膜生物学等学科。第二集团(4所大学,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以上的)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以上的大学4、上海交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上海交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光纤通信、医学基因、海洋工程、机械系统与振动、金属复合材料学、癌基因、微生物代谢、纳米加工等学科。5、南京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南京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医药生物技术、配位化学、计算机软件、金属矿床、固体微结构物理、污染控制学、生命分析化学等学科。6、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机器人技术系统、焊接生产技术、水资源环境、精密热加工、可调谐激光技术、复合材料、空间环境材料等学科。7、西北工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西北工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凝固技术、无人机特种技术、翼型、叶栅空气动力学、水下信息与控制、燃烧、热结构与内流场、超高温结构复合材料、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等学科。第三集团(18所大学,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3-5个的)国家重点实验室3-5个的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5个的大学8、吉林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吉林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理论化学、无机合成、超分子结构材料学、汽车动态模拟、超硬材料、集成光电子学等学科。9、复旦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复旦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医学神经生物学、遗传工程、集成电路系统、应用表面物理、聚合物分子工程等学科。10、西安交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西那交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机械制造系统、金属材料、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动力工程学、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等学科。11、中山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中山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肿瘤学、眼科学、有害生物控制、光电材料技术学等学科。12、四川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四川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口腔疾病、生物治疗、高分子材料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开发等学科。13、武汉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武汉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水资源与水电工程、测绘遥感信息工程、病毒学、杂交水稻等学科。14、华中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华中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煤燃烧、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材料成形及模具、激光技术等学科。15、天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天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内燃机燃烧学、精密测试技术与仪器、化学工程、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等学科。16、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认知神经科学、地表资源、环境模拟污染控制、遥感科学等学科。17、厦门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厦门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固体表面物理化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细胞应激生物学、分子疫苗学与分子诊断等学科。18、同济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同济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海洋地质、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土木工程防灾等学科。19、重庆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重庆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机械传动、煤矿灾害控制、输配电装备系统安全等学科。20、中国农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中国农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农业生物技术、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营养学等学科。21、华南理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华南理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亚热带建筑科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制浆造纸工程等学科。22、东南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东南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毫米波、生物电子学、移动通信等学科。23、大连理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大连理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精细化工、工业装备结构分析、海岸和近海工程等学科。2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软件开发、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航空发动机气热动力等学科。25、东北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东北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软件架构等学科。好了,以上就是中国国家重点实验室最多的25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因为研究所太多太分散,在此不列入统计。以上25所大学也基本上囊括了中国科研水平最高的大学。各位小伙伴们你们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