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一直都是大热的留学专业,本期讲座实录我们整理了环境工程王牌导师Amy Liu关于本专业从申请到就业等全方位的解读,如果你想申请,却又对环境工程专业还是一知半解,那就接着往下看吧!专业导师:Amy Liu● 麻省理工学院环境工程硕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 现任国内某环境研究院副院长● 多年申请经验,擅长低分申请名校案例01环境工程专业介绍在国内,环境工程,有的学校也叫环境科学或者环境科学与工程。而在美国,大部分学校都是设置的环境工程(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专业,主要研究通过工程手段和科学技术来实现污染防治,提高环境质量,保护自然资源。环境工程专业一般划分在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如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斯坦福,伯克利,康奈尔,密歇根安娜堡,卡耐基梅隆大学,西北大学等一些工科牛校。当然也有划分在其他学院的,如耶鲁大学划分在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划分在地球与环境工程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划分在环境健康与工程学院。所以,建议大家在申请的时候做好调研,了解他们的学院划分以及优势学科。02环境工程细分方向环境工程的细分方向非常广,包括我们最常见的水,大气,还有固废。以下列举一些作为参考:● 水污染在美国,环境工程专业大部分都包含水污染控制这个方向,具体细分为水资源管理,水文学,环境流体力学等,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伯克利,普林斯顿,康奈尔等多个院校都有开设这个方向专业。● 大气污染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卡耐基梅隆大学、佐治亚理工等院校都开设了大气污染方向专业。● 污染物迁移在美国,很多学校的硕士都有污染物迁移这个方向,主要研究各种污染物(包括气态、液态、固态等)在环境中的扩散和迁移,未来计划从事环境相关工作的同学可以考虑修一些这方面的课程。● 可持续能源还有一个比较热门的方向是Sustainable Energy(可持续能源),美国非常注重可持续发展和节能方面的研究,像斯坦福,哥伦比亚大学都有相关专业方向的设置。● 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麻省理工学院,耶鲁、佐治亚理工等也设置了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等研究方向。其中,麻省理工学院的环境化学就是一个很强势的研究方向。03环境工程就业前景留美就业大部分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会选择环保类的咨询公司。比如美国一些比较大的咨询公司,如西图公司等。这些咨询公司的服务涵盖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修复,环境尽职调查,可持续发展以及一些节能方面的设计,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环保咨询和设计服务。部分毕业生会选择土木和环境类的设计公司,这类公司偏向于工程设计,因此要求具备一定的绘图基础及软件使用基础。还有些毕业生会选择去大型企业的环保部门。比如石油巨头壳牌等,这类石油公司的环保部门都会招一些环境专业的学生。因为在石油开采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地下水污染的情况,需要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来应对处理。除了环保相关的公司,有部分拥有经济学和金融学背景的学生会考虑转行去管理咨询公司,如BCG、麦肯锡等公司,主要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商业解决方案。这些公司门槛非常高,同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综合能力,所以偏向于招收名校背景的PhD。回国就业如果考虑回国就业,国内也有非常不错的选择。毕业生除了可以选择一些较大的科研院所,比如中国环科院,上海环科院等,也可以去央企或者地方国企,如中国节能环保,北控水务,首创水务,光大国际等,或是去政府部门,如环保部的规划院、发改委的研究所等。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04环境相关其他专业方向除了刚刚讲的环境工程,还有其他跟环境相关的专业方向可供大家选择参考。环境健康如果本科有学习环境微生物学,物理学这类课程,可以考虑申请环境健康这个方向。哈佛的公共卫生学院,斯坦福大学的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杜克的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还有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公共卫生学院都有开设环境健康这个方向。这个方向的毕业生,一般会去企业的EHS部门。我有一个大学同学,研究生在伯克利学的是public health,毕业后去了通用汽车的EHS部门,因为汽车行业需要研究车内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环境政策和管理如果选择这个方向,本科最好修过环境经济学,公共政策和法律等课程。还会接触到像风险分析,数理统计等课程。这个方向比较不错的专业有,比如杜克大学的尼古拉斯环境学院开设的MEM,在环境管理方面是比较好的选择。环境政策就业可以去一些政府部门,比如环保部或者环境规划院。还可以去一些政策类的机构,比如联合国环境署,世界银行,亚洲银行等,世界银行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一些援助项目,如世行贷款的一些环保类的科研项目就需要环境领域的人才。05环境工程专业录取要求结合之前的申请经验,我建议计划申请环工方向的同学标化成绩在:GPA3.5+,GRE320+,托福100+。达到这样的水平,申请综合排名和专业排名前30的学校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而想要申到综排和专排前20的学校,成绩要达到:GPA3.7+,GRE325+,托福最好105+,这样才有希望。当然,如果科研等软背景足够好,可以冲刺Top 10的大牛校。补充一点,因为每个学校的GPA算法不同,四分制的GPA,有的学校学生尽管拿到3.9排名也不是很靠前,但有的学校学生可能3.4就已经是专业第二了,所以如果你的GPA在学校算法上没有优势,建议把排名也写上。06申请案例分享我这有几个案例想跟大家分享下,让大家知道在文书创作的过程中,哪些方面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案例A日本某大学土木工程系本科背景:GPA 3.4,GRE 310+3,托福99录取结果:卡耐基梅隆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等这位同学来自成都,2008年的时候她正在读高中,刚好经历了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后来她去日本读本科时,又经历了京都大地震,刚好就在学校附近。因为拥有这样两段刻骨铭心的亲身经历,这位同学在日本留学时做了一个课程设计,项目内容是与地震中地质结构的塌陷有关的,恰巧土木工程有一个方向是抗震结构。一般美国招生官在看PS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motivation,他们希望看到你对这个学科的学习有足够的动力和激情。在有了motivation之后,就需要去证明你是如何之努力的。因此,在了解了同学的这些经历后,我挖掘出了她跟地震的不解之缘,并直接将两次地震作为开头从而引出她对于土木工程的热情。另外,为了提炼出她所做科研的重点、创新点来进行创作,我还专门查阅了很多文献。但我不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对于专业的把握没有那么到位,所以最后我还请了MIT土木工程专业的同学去帮她把整个科研经历进行了润色和升华。最后,我们全方位的打造出了一个经历奇特又非常热爱土木工程的一个地震女孩的形象,基本上360度无死角。因此,即便她的硬件条件很一般,还是取得了非常满意的录取结果。案例B国内某211大学环境工程本科背景:GPA 3.8,GRE 325,托福107,录取结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佐治亚理工,卡耐基梅隆大学,杜克,哥大等B同学的硬件条件非常不错,而且有一个ucd的暑期科研。但他的劣势是申请起步比较晚,申请当年的七、八月份才找到我们,当时他的暑期科研的方向已经确定与生物有关,但这跟他想申请的水资源,水污染控制方向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另外,B同学虽然说有三段科研经历,但彼此相关度不高且方向不明确。除此之外,B同学的要求也非常高,非伯克利、斯坦福不去。这些因素都给后期的申请带来了很多困难。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和学生高频次地沟通,对其三段科研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梳理和挖掘,找到其中的内在逻辑,让招生官一看文书就能清晰地了解学生为什么会选择这三个不同的方向的科研。这样做不仅能突出科研的选择是有逻辑性的,动机也是非常足的,而且还能突出B同学在环境、生物、化学等方面都具备扎实的功底,把不足变成优势。在选校上,我们帮助B同学选择了学科交叉性、应用性比较强的学校,最后成功申请到了ucb的环境工程系。因为ucb的环境工程是很多年都没有招中国学生了,这样的结果可以说是一个大惊喜。通过分享B同学的案例,也是想让大家明白,如果有留学打算,一定要早做准备,并且在开始做科研的时候,就要确定好自己以后想申请哪个方向,然后按照这个方向去确定自己要做的研究,这样才能保持你的科研经历和你未来要申请的方向的一致性和延续性,也会让你的PS更加有说服力。案例C环境工程专业背景:GPA 3.7,GRE 326+3.5,托福107;美国暑期科研申请结果:斯坦福、哥大、卡耐基梅隆大学等虽说最后结果不错,但当初在申请时,C同学软背景比较弱,且科研很水,这样的条件去申请研究生显得有些不太够。我们的解决方案是计划在他的软背景方面好好挖掘。我当时结合了他的三段科研经历,查阅其科研方向的相关论文,把PS写得深度与逻辑性兼备,这样才能体现出他在科研方面的扎实功底,也帮助他成功录到了斯坦福。最后我再给大家一些申请规划方面的建议。第一,一定要尽早考出比较满意的托福/GRE成绩,不要等到申请季才费心思在考语言成绩上面。第二,考出语言成绩以后,尽早确认申请的专业和选校,并要注意选择学校的层次,冲刺、匹配和保底都要选几所。如果自己DIY,我建议做一个申请大表,列出每个学校的申请截止日期和所需要材料,到申请季的时候就可以按部就班地做。第三,一般建议学生准备两至三段科研经历。如果可以,请专业的导师帮或是学校的教授、学长学姐来给你的科研一些建议。第四,关于环境工程的申请,大部分学校都是没有面试的,如果需要面试,建议提早针对性地进行准备,也可以请人帮你进行一个模拟面试,有助于增加你临场面试的经验。
你好,很高心你的问题。首先,我本科读的是土木工程,2012年参加研究生考试,报考的是北方一高校的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那一年出现了百年不遇的英语泄题事件,所以教育部采取紧急预案,要求全国各高校在组织研究生复试时必须对考生的英语严格把关(英语口试+笔试)。这一措施对英语不好的我来来说就是雪上加霜,复试结果毫无意外的被刷。然后,我大海捞针似的开始寻找调剂机会。真是天无绝人之路,让我碰到了第一年开始招录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合肥学院,最终挽留我于水深火热之中,通过复试后被录取。合肥学院环境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式采用"1+0.5+1"模式:通过一年的理论学习之后开始为期半年的实践调研(分为出国调研和国内调研),最后是长达一年的毕业论文撰写。下面我来具体讲解下教学模式与我们的感受:第一年理论学习,我们采用小班集中听老师讲课,说实话第一年的课程并不少,有时候一整天都是满课。土木专业的我突然学习另一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我内心有些小兴奋,我似乎看到未来拥有两个专业的我在找工作的路上平步青云。开心的同时又有些压力,因为零基础的我开始学习专业课知识显然有些吃力,所以一路学习都是犹如过山车。第一年两个学期各科目的老师讲完课都会给我们布置相关题目让我们自己去准备然后备课最后开始自己讲课。以这种方式培养我们独立思考与分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教授我们如何去上课。说实话这种方式确实锻炼了我们很多方面的能力,至少我自己觉得我收获颇多。在收获的同时也不勉失落,因为一年下来我竟然挂了一科(环境监测)!说实话,挂科真不怨我,怨的是她!这个女老师整天拉着一个哭丧的脸,从来不笑,也不懂人情,默默地给我试卷打了59分,也给我内心留下一个伤疤!第二年的第一学期进行三个项目学习,然后进行专业项目报告,最终以ppt的形式汇报给由教授组成的专家。像我这样的差生项目学习是被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学习、调研与实验(优秀学生都去德国了)。这一学期都有校外导师对我们进行指导(我们是双导师制,校内导师是教授,主要知道我们学习,校外导师是高工,主要知道我们实践),我的校外导师很负责任,隔三差五找我谈话,聊如何在企业工作,如何让搞关系等等。这一学期我白天都在校外度过,夜晚回学校睡觉。这一学期很忙,收获也不少。最终我的三个项目学习通过了评审。最后一年就是毕业论文写作,这个当然由导师全程知道,每周都会带着自己的电脑去导师办公室进行论文阶段性的汇报,在知道不足的同时必须接受批评。实验是论文素材的一大部分,很多数据都是通过实验获得,每天和那些瓶瓶罐罐打交道很枯燥,但没办法,这就是科研精神。通过一年的修改再修改,毕业论文终于定型,通过盲审进入答辩,终于我想大声说我毕业了!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就是另一个话题,也是我注册今日要讲的另一系列话题。至于我现在工作状况如何,不妨关注我号吧,我们再续缘!
世界顶级水处理与环境工程专家、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的发明者之一、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废水工程领域的加拿大首席科学家郑俊华教授于2019年6月13日在出差途中因突发疾病不幸逝世,享年71岁。卡尔加里大学将在6月21日上午10点举行纪念郑俊华教授的活动,稍后其家人将返回新加坡举行悼念会。郑俊华教授郑俊华教授先后在加拿大、美国、新加坡和中国的大学任教,曾担任世界银行、亚洲发展银行、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的顾问,一生倾心培养了一大批水处理领域的优秀人才,其中不乏中国、新加坡、新西兰及欧美等国的水处理行业学术带头人、教授、学术团队骨干及企业高管。郑教授著有32部专著书籍,发表国际论文650余篇,申请并获得了至少12项废水处理技术专利,曾四度获得新加坡国家级的科技奖励,他的研究成果对世界各地的其他环境工程研究人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国内外多位知名学者如邹光耀教授等均对郑俊华教授的离世表达了震惊和哀悼,郑教授在世界各地的学生们纷纷发文悼念缅怀恩师,其中部分纪念文章如下。怀念我的导师——郑俊华教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水环境研究所 曾萍研究员郑俊华教授在我生命最迷茫的时刻出现在我的身边。2001年3月的一天,春天已经悄悄来到上海,我当时是同济大学的一名即将毕业的硕士生,参加了博士考试,向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提交了申请,也提交了工作申请,对何去何从感觉迷茫。我在环境学院见到了前来出差的郑俊华教授。简短的介绍了我所做的研究和对将来工作的展望,郑教授告诉我通过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面试,我瞬间觉得春光明媚起来。2001年9月我到达新加坡,很荣幸成为他的学生,他为我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郑俊华教授的工作非常繁忙,经常来往于世界各地,在博士论文写作阶段,每次出差他都带上我们的论文利用飞行的时间进行修改。我的英文写作喜欢用长句和从句,但表达显得笨拙。郑老师建议我采用短句表达,注意连词使用。在他的帮助下,我的论文修改了10多遍,每次返回给我的稿子,都做了各种红色记号,显得“惨不忍睹”。在这过程中,我领会到老师对待学术的认真、严谨和热忱。如今,我也如此要求我的学生,让这种精神逐代传承。2017年的夏天,我带着家人去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拜访在那里任教的郑老师。他热情接待了我们一行,并带领我参观了他在卡尔加里大学的实验室。他神采飞扬地介绍了他所热爱的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的新发现。那个温馨的下午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中。昨天惊闻噩耗,悲痛莫名,谨以此文纪念我的导师郑俊华教授。(2019年6月于北京)Farwell, Prof Tay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 Liu YongqiangProf Tay是我人生中最敬重的人,他不仅仅是我在新加坡时期的学术导师和工作上司,更是我的人生导师和永远的支持者。回顾我的职业生涯,似乎每一步都和Prof Tay的支持不无关系。2003年我博士毕业后一心想从事环境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是Prof Tay为一个连BOD和COD都不懂的人来从事污水处理研究提供了机会,从而使我实现了投身环境工程的梦想。在和他工作的6年里,我从他那里获得的是绝对的思想表达和学术自由,绝对的信任和鼓励,以及各种合作指导博士生和管理大项目的机会。他这种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影响了我整个教育理念。我一直想做他那样的教育者,时刻提醒自己要像Prof Tay那样给予学生自由、信任和鼓励。我想Prof Tay不但影响了像我这样和他工作过的很多人,而且通过我们又影响了更多的年轻人。虽然他现在离开了我们,但是我相信他对教育的正面积极的影响力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Prof Tay对他所从事的研究工作的极大使命感和热忱,也深深感染和感动了我们。还记得我刚到NTU(注:南洋理工大学)和他工作,第一次参加有二三十人的组会时,他热情澎湃地对大家说:“我有一个梦想 (I have a dream), 我的梦想就是全世界的传统的低效活性污泥技术能被先进的好氧颗粒污泥技术所取代来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我当时被深深震撼了,人生中第一次懂得研究不仅仅是狭隘的个人兴趣和谋生的手段,科学研究也是具有巨大的使命感的,那就是通过自己的研究工作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2009年夏天,我去复旦访问Prof Tay,他背上斜挂个小包带我去吃饭。我想他的小包是装手机和钱包之类的东西吧。一落座,Prof Tay像变戏法一样从小包里掏出几袋密封的塑料袋子,里面装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干燥后的颗粒污泥。他兴奋地给我讲解他的颗粒污泥。当时我就在想,一个人得对他所从事的研究工作拥有多么大的热忱才能让他在炎热的夏天随身背着他的颗粒污泥,而且在见到旧下属时第一件事就是谈论他的新发现。这种对研究工作的极大使命感和巨大的热忱浸染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 Prof Tay对周围的人无所保留、不求回报,并且永远坚定支持和帮助朋友也是我敬重他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使因为工作变动不再和他一起工作,但是每当我为工作而迷茫时,他都会及时出现在那里,耐心听我诉说,帮我分析,并且提供明确而坚实的建议。当我的工作需要他支持时,他永远都会提供无私的帮助。就在上个月,2019年5月22日,许久没联系Prof Tay的我发了一封Email请他支持我一个小项目,他回信的第一句就是“very pleased to receive your email. I’ll support whatever you apply.”现在当我回看这封Email时,总是情不自禁潸然泪下。还没有机会说声谢谢您,在背后永远坚定支持自己的人生导师、像父辈一样的人就这样就突然离开了。不过,我相信他留下的巨大精神财富还会继续影响每一个和他工作过的人,继而影响更多的人。他就像一个灯塔指引着我们像他一样,对科研永怀信念和热情,无私对学生、同事和朋友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支持、信任和鼓励身边的每一个人,不负使命,继续前行。(2019年6月于英国南安普顿)人生的导师,好氧颗粒污泥研究的伯乐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 – 王智武大概是2002年的寒冷冬天,正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读硕士的我看到系里通知,说有一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访问团要给大家做报告,我挤进报告厅,第一次看到了Prof. Tay。现场两校老师们妙语连珠、谈笑风生,我们这些学生在台下一波一波的掌声,气氛非常之好!报告结束时,Prof. Tay 说既然哈工大学生质量这么好,鼓励大家踊跃报考南洋理工的博士研究生,他会“力挺”我们!我心里那个激动呀!很快就给 Prof. Tay 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表达了自己的兴趣。随后,Prof. Tay把我的电邮转给了他的伙伴Prof. Liu,风趣地说“指导一下你的小学弟申请流程吧”。就这样,一年后的另一个冬天,我来到了没有冬天的新加坡。人生轨迹从此发生了改变!2003年1月,我迷茫的徘徊在南洋理工的N1 Building。为了寻找适合自己的博士研究方向我见了很多教授,可是要么老师们的招生名额已满,要么研究方向不适合,还没有落实导师。我现在回想起来还十分确定,和我同期入学的所有环境工程研究生里我是唯一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找不到导师的学生。当时潘博士(Prof. Tay的博士后,也是Prof. Tay前博士)给我出主意,说大老板Prof. Tay刚出差回来,你去找他,他是“神”一样的人,能解决你的“一切”问题!我半信半疑的和Prof. Tay的秘书约了时间,不久,第一次走进了Prof. Tay的办公室。记得对话很简短(印象中Prof. Tay好像从来没有啰嗦过),Prof. Tay问什么事?我说找不到导师,很苦恼。Prof. Tay说那就跟着我做好氧颗粒污泥吧!还没等我回过神儿来,Prof. Tay已经告诉秘书去给我安排了!从此我一脚踏入了好氧颗粒污的研究领域。16年后的今天,我还在用好氧颗粒污的技术申请大大小小的各种基金去培养我的研究生们。就在Prof. Tay离开我们的那几天,我的一篇关于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的论文刚被接受发表了。我还和我的学生们打趣说,这是师爷一直想做的东西,我们把它做出来了,等它在网上一发表,我一定第一时间给师爷看!谁又知道,造化弄人呀!不知道在天堂的Prof. Tay能否看到我的文章!(2019年6月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
不管研究生导师有没有课题/项目,让研究生查询资料或阅读文献没有问题啊!这个真不是部分学生理解中不让学生开展实验,看看文献写综述省钱!小西举个例子:在环境工程学科,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独树一帜,基本上每个硕士、博士第一篇文章都是SCI综述,如之前就有Advances in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中科院2区、IF=7.3)、Biotechnology Advances(中科院1区、IF=11.4)等。其实,真的可以看看他们学院博士生、硕士生分享的文献阅读、综述撰写和投稿的心得,哪怕是不同学科也会有不一样的收获。阅读文献在小西平时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同样会让自己的硕士生前期阅读近5年相关方向的英文文献100篇以上,博士生是近30年的英文文献。除了看文献,一定得自己写才会有印象,理解的才会透彻。看和写是让自己了解这个小的领域或方向,别的学者或团长在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有哪些好的展望或难题未解决,我是否能从这些文献中找到自己未来硕士/博士课题开展的方向。其实,硕士/博士在某个课题进展的深层次的时候,导师懂的还没有自己的学生多,往往就是在大的方向或思路上给予一些指导。不少导师每天同样在学习,如阅读文献或看其他学科的专业书,尤其是化学、物理、数学等基础学科的。因此,小西想说前期阅读文献和翻阅资料时,心态要平和。硕士阶段的授课比较简单和笼统,不会针对某个方向系统介绍,得每个研究生根据导师的研究内容/方向进行自学。前期文献阅读和凝练的越扎实,开题、实验方案设计、数据分析、小论文与学位论文撰写都会非常顺畅,而不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在没有方向的探索上。当然,在资料查找、文献阅读和整理过程中,学会使用一些辅助软件,如EndNote会更加事半功倍。研究生学习室至于导师没有项目,不用过于担心,就算有问题,导师内心也会更加着急,在努力。因为大部分导师都会归属于某个团队/课题组,部分年轻导师起步阶段项目不足很常见,往往团队会进行内部统筹。同时,纵向课题申请,尤其是国自科,除了实力和努力,也具有一定的运气成分,项目没有连续上问题也不大,培养一两个硕士毕业的经费肯定是不缺的。最后,既然导师让你查资料,就安心的做好这件事,将这件事做到极致,做到自己有收获,做到让导师刮目相看,比抗拒或应付了事会更有利呢!加油!
研究生录取的综合面试环节,各个学校或学科的考核重点有差异。以工学为例,学科跨度过大的考生不太受考官们青睐,如2019年不少报考小西所在环境工程学科的考生,之前部分是没有实验经历的管理类专业。这也是跨专业考研相比本专业的难点。同时,对于有过科研或学术论文撰写经历的同学较为认可,如今年面试有个导师直接问"你能否说出本专业《生态学报》等刊物一篇论文的结构是什么,你查阅文献时重点关注哪个部分?"。相对来说,这个问题不算难,就算没有撰写过,复试之前的准备也会看过不少文献。遗憾的是被提问的该考生回答的很不好,未出现在拟录取名单中。导师新生交流导师们喜欢什么类型的研究生呢?不同导师的性格不同,喜欢招的研究生也有差异。2019年在我们学科研究生分配会上,根据考生填报的意向选择表,各个导师之间对于部分优质生源还是"争"的比较激烈。为保障公平,导师先后确认学生的排序是一志愿导师数量最多的老师优先挑选。小西之前建议各位考生提前沟通导师就是这个原因,对于提前沟通的考生且在意向选择表中第一个导师填报自己的,导师基本都是招进来,剩下的考生就得看二志愿导师是否要,或者最后分配到未有考生填报的导师。在整个挑选过程中,参加过面试的导师都有明确意向,如XX号考生表现不错,有科研潜力,之前做过不少野外实验等。之前不建议考生化妆的原因也在这里,偶尔一两个化妆或短裙的女生在我们学科面试中很特别,不少考官给打上一个"时尚"的标签,前期都没有导师愿意选择。主动好学、本科期间有过科研经历或发表过学术论文、原学校专业圈内知名度高、同专业之前读研的师兄师姐表现好的生源往往都是导师们比较喜欢的,甚至有不少考生原学校的导师打电话给报考院校导师做推荐,如我带的本科生比较优秀,今年考上你们那边研究生,你还有招生名额吗?可以考虑下她,真的很不错呢。研究生考研面试环节抽选1-2个问题、考官提问2-3个问题,再算上自我介绍,一般20分钟左右,时间短。在自我介绍环节就要突出报考学科所具备的能力,如小西对一个小伙子影响比较深刻,本科期间跟随校内导师经常去野外打样地、采样等。刚好我们研究方向是矿山修复,拟录取名单发布之后沟通了下挺不错的,就招进我们团队。小西觉得各个导师的侧重有差异,之前的邮件沟通和复试后的面谈很重要,与其等着填意向选择表后等导师挑选,不如积极主动提起确定好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和导师,你觉得呢?
2019年10月25日,有朋友给我留言:小西老师,您好。我是环境工程的硕士生,想问下您硕士找工作,企业看重学校还是专业?不巧,我就是这个专业的“铁杆”,经历过本科、硕士、博士三此求职,算是稍有了解,作为同专业的师兄来聊聊我的经历和理解。其实,环境工程算是“冷门”专业,如今985大学硕士求职都不算容易。我觉得“本科看学校、硕士看专业、博士看导师”,并非全对,也不是全无道理。在遇到学校和专业矛盾时,大部分是“不如意”的。谁不想既是好学校,又是好专业啊?企业更看重学校排名还是专业排名?我的答案是经历过硕士校招后,都会有种感觉:学校专业都不太重要,招收的人好像没我优秀。换句话说,HR要你时,你什么好她就觉得什么重要。反过来,想要拒绝你时,也会找到合适的理由。记得我硕士求职时,去过几所设计院、研究院,也参加过几次校招。以前文章中,我也提过我被一家研究院淘汰的理由是没有我同学D高。我承认同学180cm,我178cm,是矮了2公分。可是,之后我知晓的真实理由是:他的硕导和研究院的领导做了“推荐”。同学D和我同院校,同专业,硕士毕业时发表的小论文还比我少一篇英文。不能吹嘘自己一定能力强,至少也不差。比如说,广东的一家上市环境公司来学校招聘,历经笔试、无小组讨论等环节后,我也是被认可的2人之一(还有个是女生)。之后工作后,我们课题组也有给不少硕士生、博士生推荐过工作。比如说企业、研究院/设计院(如之前有过合作),主动找课题组要人。将合适的学生推荐过去后,成功率很高,基本都会录取。之前,也有不少朋友和我沟通时,也谈到过自身类似的“被推荐”经历。这也是“遇到一个好导师”是读研最大收获的原因。此事是否公平一直存在争议。个人感觉企业招聘“合适”的人,相比简历,熟悉导师(专家)的个人推荐可信度更高,而且更全面。并不是每个学生导师都推荐的,导师也怕口碑砸了,让圈内人笑话。比如,XX培养的学生都什么样子,还好意思推荐啊!在硕士生都没有推荐的情况下,个人感觉企业是针对专业需求,挑选学校去召开宣讲会招人。非要说企业看重学校,不看专业的,有些逻辑不通。什么岗位需要什么专业的学生,企业HR心里有不傻。比如说,环境工程专业的我们,招过去做给排水、环境规划之类的还行,非说搞财务、审计之类的,不太可能。我理解很多人一提到“企业”,都想到的是华为这样的顶尖企业,他们的选择无法扩大到所有企业。普通企业远远给不了这样高的待遇,同样不会奢谈要招同样优秀的学生。“门当户对”在招聘中同样是存在的。记得我和一个在企业做HR的同学吃饭时曾聊过这个话题。他们公司在常德,地理位置、工资待遇都不算高。为了留住人,他们在招聘时优先籍贯常德的学生。比如说同专业,一个北方的985硕士生,一个常德的双非硕士生,同样投递一份简历到我同学的公司。他会选择后者,而不是按学校来,哪怕985的学生也能接受这样的待遇。主要是怕留不住人,之前招进去后类似的学生离开的太多,企业培训、管理的成本很高。环境工程专业同样如此,而且环保类的公司大部分体量不大,中小型企业非常多。在这类企业招聘中,同样需要硕士生做一些研发工作,但是他们更倾向于找到合适的人,而不是一味地看学校排名。比如,“打老乡牌”就是不少学生求职中常用的套路,也有之前毕业的学长、学姐回母校招聘的,同样会给后面的学生关照。我硕士毕业时也签了南京的一家设计院,和HR就是老乡,而且回江苏老家工作更稳定,短期因生活习惯、环境等因素离职概率极低。之后,媳妇在长沙找到更合适的岗位,我和她赔偿南京的设计院4000元/人后拿回三方协议。我转而签了长沙的中建五局,这类单位更看重性别,同去的几个女生(环境工程专业)的都没要。甚至,很多初级、非技术岗位,企业不会要硕士生,也不会要本科生。招聘一个专科生,待遇要求低、同样能完成工作要求。换句话说,这类岗位的待遇也不会有985大学输硕士生看得上。作为学生,不会刚毕业就要求待遇对等清北毕业生。同理,作为企业,给不出华为这样的待遇,也不会设置华为的招聘标准和要求。所以,之前有不少朋友问过我:双非大学的硕士生读着没用?有用,同样有企业和单位需要这样的学生,给出合适的岗位和待遇,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因此,我的观点是学校、专业并非是分开独立的,而是和学历、导师、籍贯、性别、性格、能力等多因素结合一起的综合。在求职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并展现给企业HR才是核心。加油!你觉得学校、专业、学历、导师、籍贯、性别、性格、能力等因素中,什么才是企业才看重的呢?是不是很难选择?
近些年来,考研已逐渐成为“常态”,上岸后,就业和发展前景都会比本科生要好。毕竟如今大学里的专业虽然很多,但并不是每一个都利于考生本科就业发展。部分专业由于本科阶段学习内容较浅或者专业本身过于冷门,以致在本科毕业后很难有好的选择,考研成了一件必须面对的事情。以下10个专业,似乎是大家公认的不考研很难有出路的专业,读研才可能大有未来,不然本科四年的付出就白给浪费了。01金融专业金融类专业从高考到考研都是大热门,社会需求多,就业机会广,每年从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的学生是数不胜数,本科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一方面每年毕业生数量庞大,就业市场供大于求,本科学历几乎没有优势。另一方面本科学的知识根本不足以应付就业的需要,直接就业的话,在证券公司里一般都是跑腿的。但目前高端金融人才偏偏数量又不多,核心主流的大券商和基金公司招人要求的更是好多就是硕士学历及以上。国泰君安证券-投资顾问岗所以金融类本科生大部分都是读研究生,之后选择细分领域进行学习,形成系统知识,毕业后做证券分析、私募等工作。02工商管理专业工商管理这个专业听起来就是一个为管理者开设的专业,很多人觉得学了这个专业以后当个管理层也是不错的。到了学校之后才发现这个专业就是商科所有专业的知识都学一点,但其实基本上多而不精,感觉啥也没学透。因此看似可以选择很多的专业,但真正对口的却不多,导致自己根本没有核心竞争力。去做市场调研竞争不过市场营销专业的人,当会计又不能比得过会计专业的人,所以就业难度偏高,场面十分尴尬。所以工商管理专业要想有好的就业,最好考研,提高就业的起点。03哲学专业哲学专业是以整个世界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站位较高,是培养能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当代世界与中国现实问题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学科。不过,正因为站位较高,理论内容较深刻,仅四年的学习远不能把专业内容吃透,因此该专业本科毕业生专业底蕴难以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更为重要的是,哲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不够宽泛,要想在哲学领域找到一份好工作,必须读研,甚至读到博士,这样才有可能拥有一个跟哲学有关的体面工作。若不读研,又没有考上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本科毕业,大多只能从事跟哲学无关的工作。04医学专业医学类专业,尤其是临床医学,如果不考研就等于未来的路直接被限制了,如今的医科类学生基本都是选择本硕连读。因为有些考试和职称是有特殊性的,如果有了研究生学历,那么考起来才会更加轻松,省了不少需要实践的年限。还有医学专业本科阶段学的基本是理论,大而全,没有深入地学习。读研可以跟着导师更深入学习,做各种实验,使得知识储备更加丰富。另外,现在医学专业的竞争太激烈了,一般公立三甲医生岗位对学历要求都比较高,基本就是平均水平硕士及以上,一些城市的知名三甲医院要求几乎都是博士。中国科大附一院(省立医院)20年招聘05材料专业材料学属于传统的工科中的基础,下面细分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以及金属材料工程等专业。因为材料类专业本科阶段学的东西比较杂,交叉得比较多,真正学到的技能其实不多,又是属于传统行业,所以本科毕业后,就业面比较窄,而且工资不高。虽然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材料科学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社会对相关领域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但一开始为满足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高校纷纷跟风开设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较短的时间里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相关专业人才。因此,受就业环境的影响,以前的材料相关专业本科生能找到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现在就是研究生学历,也不一定能找到一份待遇好的工作。所以该专业毕业生必须要通过读研乃至读博,不断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06生物工程专业跟材料专业一样,早些年,生物工程专业非常火爆,大量高考高分考生填报,导致分数线暴涨。很多高校看到后,便一致开设该专业。于是不仅工科类院校和综合性高校开设了生物工程专业,师范类院校,甚至是财经类院校,也开设了此专业。大量院校开设生物工程专业,加上该专业在就业市场上的“泡沫”被戳破,造成越来越多的该专业本科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大家不得不通过考研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以适应剧烈变化的就业市场。而那些没读研的本科毕业生,有不少只能从事销售等工作,或从事与生物工程专业无关的工作,事业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生物工程专业是典型的“读研才有未来”的专业。 07法学专业目前我国本科阶段,有490余所高校开设有法学专业,每年的法学本科毕业生超过10万人。本科阶段学的都是基本法律,大而杂,很多高校都没有深入地剖析,研究生阶段才会细分精学。法学毕业的童鞋,相当一部分都想进律所,但目前很多律所的发展模式越来越精细化,对于某一方面专业知识的要求很高,这种要求不是仅仅通过司法考试所能保证的。还有实际上,初级律师的收入不高,工作很辛苦,升职通道也没有那么顺畅,所以想要在律师这个岗位做好,研究生的学历还是比较重要的。更关键的是,研究生在读的这几年,可以争取到更好的实习机会,跟着更好的律师学习,对于想要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同学而言实在是性价比颇高的选择。比如像腾讯研究院这样的顶级机构,只有研究生才能获得相应的实习资格,本科生根本很难踏入门槛。08环境工程专业环境工程专业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具备城市和现代工业环境保护方面的水、气、声、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环境规划、资源保护、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在相关部门、企业和科研单位从事规划、设计、管理和研究开发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如今国家十分重视环保,但许多地方和企业对环保的重视力度还不够,他们不太愿意花大代价聘请专业环保技术人员,这导致很多该专业本科生就业时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要么选择环保领域待遇较低的工作,要么不从事与环保领域有关的工作。为了让自己更具就业竞争力,大量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选择了考研。也确实,该专业研究生待遇明显好过本科生。09历史专业很不幸,历史学常年霸占“十大最难就业专业”、“最冷门专业”热搜榜单。究其原因无非就是毕业后工作难找,毕竟大部分考生考研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学历,从而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及薪资,一心搞学术研究的少之又少。从供求关系上看,对历史类人才有需求的单位多为教学型单位(学校)或党政机关、科研单位、文化事业单位等。这些体制内单位每年能提供的相关岗位非常有限,而历史学专业大学生数量在直线上升。大量毕业生涌入社会,却没有足够的工作岗位,导致历史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普遍不太好。事实上,如果不考虑中小学以及高校的吸纳能力,历史学专业毕业生几乎无处就业。形势如此严峻,只有不断提升学历,才能让自己更有竞争力。所以历史学本科生考研是很常见的事情。10生物科学专业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选择考研是个主流想法,毕竟这个专业涉及面广而深,人才培养周期很长。还有由于该专业整体偏冷门,就业前景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985高校和中科院之类的高校本科生就业还好些,但毕竟这些学校所收学生有限,大部分的该专业学生,还是停留在二流高校。不是否定这些学校的生物科学价值,而且就目前来说,大部分对该学科学生的关注和投入还是远远不够的。毕竟生物科学是个科研专业,只是停留在基础课本之内是不可能对其有所深入了解的。因此,这个专业毕业的学生很多很多都是在从事,其他专业或者行业的工作,就算找到相关生物学方面的工作,也基本上都是生物实验器材销售、试剂质检、试剂配制等这种,相对来说并不符合大多数同学的期望,考研似乎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大家有什么感想或者想提名的专业欢迎关注讨论哦
2019年11月4日,有个考研的朋友备考中遇到困惑,问小西:小西老师,您好。想问下导师愿意接受跨专业考研的学生吗?作为导师,小西所在的课题组每年都有招收不少跨专业的考生。跨专业考研是近半考生的选择,最大的原因是2点:1.高考时分数低,被调剂到冷门专业。之后大二转专业时,绩点排名不够遗憾错过,只能借助考研的小帆船实现梦想。在考研复试中的面试环节,我们经常问考生们:为何报考我们专业?在听到的答案中就有不少类似的。比如说,高考填报该专业后被调剂,大学3年期间旁听了该专业的不少课程,希望硕士阶段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2.之前专业就业太难,跨专业考研只为就业。在讨论某个专业是否要考研时,我们通常会提到就业。若是本科学历能找份好工作,考研就不是必选或推迟就业的选择。企事业单位招聘中学历要求提升(=学历贬值)后,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情况也变得严峻。不少专业的硕士、博士就业出路同样不理想,跨专业考研改变就业方向就是不少学生的选择。比如说,物理专业的本科生转通信工程的硕士。考研通常有跨专业、跨学校、跨区域的“三跨”之说。跨学校和跨区域,看字面能理解。相对来说,学校随着距离越远,影响力变小(清北等顶尖名校除外)。跨专业通常有“大跨”、“小跨”之分。之前的文章中,小西也说过“大跨”是在不同学科门类间,如文转理(慎重)、理转文(相对可行)、医转经济类等。“小跨”是同一个学科门类间的不同专业,比如工科的环境工程学生跨专业考生态学的硕士。包含我在内的部分导师,不会拒绝跨专业考研的学生,前提是“小跨”,具备一定的相关专业技能和基础。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大学的研究生招生简章中,部分专业的招生要求会写明“仅限招收××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学生”。这句话已拒绝了不少跨度过大的学生。之前,和不少导师(面试考官)聊过这个话题,不少人持有的观点是“不反对,鼓励,得上进肯学。当然,学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跨度过大也不太合适。交叉学科/课题肯定会引入不少相关专业考生,利于课题组学生之间的交流。”“小跨”最大的好处是知识面广(学科融合),对跨考专业有兴趣,容易出成果。而且,“小跨”各专业之间差不多50—70%的基础课程是一样的,体现专业差别的就是几门专业课程(难度不大),这些知识学生一个学期内就能补上。可是,在跨专业考研的学生中,很多一部分是“为就业”而跨专业的,之前的专业没学好,考研入学后也不太用心学新专业。和单独看书不同,理工科的实验技能等都是得是经历、熟悉后才能掌握的。事实上,我们也有遇到不少跨专业的学生,真的有点“头疼”。部分老三本、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学校的支持下(提高就业率,考研算就业一部分)大一开始准备考研,三年的准备收获的是初试的高分。学校、学院肯定不会拒绝录取分高的考生。但是进入课题组后,我们发现肯问、肯学的跨考学生基础差些没有问题,指导多一些、起步慢一些而已。可是,很多学生仅仅是混个名校学历,读研阶段不想做什么,和导师眼中的“高分考生”不是一个概念。三年硕士下来,给我们最大的感觉就是“懒散”,很容易在导师心中给“跨专业考生”贴上一个不太好的标签,影响后续其他跨专业考生的接收。当然,我们这里聊的是导师是否愿意选择跨专业的考生,而不是是否影响这类考生的录取。说的直白些,跨专业的考生经过一年的备考,重点学习2-3门专业课程。自身的专业基础肯定不如本专业的学生。要想得到导师的认可,起码要表现出积极心态、对跨考专业的极大兴趣。同时,对于2020年的考生,小西想说最后的这段时间非常关键,一定要提高效率、调整心态、劳逸结合等。对于记忆性的知识点,反复记忆很关键。不要让自己在成绩出来后懊恼后悔。其实,在跨专业考生中,有一类深受导师喜爱,即本校的跨专业考生!你猜对了吗?
环保一直是社会热议的话题,环境问题也在全世界都备受重视。在志愿填报期间,让我们来了解环境类专业。同济大学的环境工程专业是首批通过教育部环境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之一。全国第四轮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排名结果中,同济大学与清华、哈工大同被评为A+。本期麦可思专业解读系列短视频,本期麦可思热门专业解读系列短视频,是由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原副主任、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环境类专业认证委员会副主任周琪教授为大家权威解读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希望能给广大考生及家长一些参考。04:09那么,环境类专业的全国本科生就业情况如何?下面以环境工程专业为例。麦可思数据显示:那么,哪些高校的相关专业值得考虑呢?推荐报考院校,了解一下特别感谢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同济大学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下期我们将邀请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夏淑倩教授为大家解答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相关问题,敬请期待!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一个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突破、持续创新以及重识自我的过程,来自环境工程领域的优秀毕业论文获得者苏琛、刘瑜分享了他们在清华SIGS的科研和论文写作经验。 苏琛: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苏琛,环境工程领域2020届硕士毕业生,师从管运涛教授,主攻面源污染治理、市政管网领域;获评清华大学优秀毕业论文、院综合二等奖学金;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第一作者会议论文1篇,参与申请发明专利3项。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培养,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是一个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研究生需要将学校所学习的知识与实际项目中的问题相结合,凝练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科学问题并进行研究,在此过程中不断地突破、持续创新,端正自己的态度,完成属于自己的科研任务。开学初,导师管运涛教授便让我学习合流制溢流(CSOs)污染的相关问题。从查阅文献、了解专业领域开始,在导师的帮助下,我很快地找到了科研的感觉。研一下学期,便到实际的项目现场,进行实地的工程训练、现场操作等。对于环境工程领域的学生而言,实验或者模型是必不可少的。而在现场实验,由于变量过多且无法控制,很难得到具有代表性的结果。在没有达到预期时,我们需要静下心来,耐心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为下一次实验积攒经验。在导师的悉心指导和师兄们的帮助下,我加深了对自己研究领域的了解,坚定科研的信心,最终顺利完成预期的成果。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中文:苏南集镇地区排水系统的构建与优化研究英文:Study on construc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drainage system in urban rural fringe of Southrn Jaingsu主要研究内容:为控制集镇地区点源及面源污染,本研究以常州市武进区庙桥集镇区为研究对象对其排水系统进行构建及优化。在对该区域雨污水排水情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适宜于该地区的排水体系构建方案,评估该方案下的点源负荷削减效果;对不同降雨情况下的初期冲刷特征进行分析,评估截流初期雨水的负荷削减效果;基于上述两方面的研究,通过对末端截流形式、限流量计算及截流井内水力模拟,确定该区域截流系统构建方案,并评估该方案下的面源入河负荷削减效果。论文主要创新点为以下几点:1.对基础设施不完善,工业、农业、居民区分布杂乱的集镇地区进行研究,以庙桥集镇区为例根据其点源、面源负荷特征针对性地构建适宜性排水体制(污水排放系统及雨水截流系统)以削减入河负荷。2.采用雨洪模型对原有的雨水管网进行模拟,分析其现有管网的排水特征。3.对集镇地区面源污染特征进行分析,分别提出了在大雨及小雨情况下的冲刷规律和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4.针对现有的截流形式、截流井情况进行比对分析,并以负荷削减为依据提出截流/限流/放流及其控制方案。研究区采用上述的排水体系构建方案进行构建,工程实施后点源及面源入河负荷削减效果较好,河道水质改善明显。研究对于其他类似集镇地区的点源及面源治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为集镇地区的雨污水管网的排水体系提供了构建的思路,有较强的普适性及推广性。学习感想和毕业寄语管运涛教授是一位非常认真负责的老师,在这三年中,我有幸在管老师的指导下见证了十三五水专项从开题到基本完成的整个过程。从一开始的立项及项目的前期调研,到示范工程的设计、实施以及最后示范工程验收,每一次和老师的讨论都让我收获颇丰。疫情期间,我开始了论文撰写工作,管运涛老师对我的论文也进行了非常认真的修改和讨论。让我最难忘的是疫情期间的第二次组会,老师和我不间断地讨论了两个半小时,这次讨论也定下了我后续论文写作的基础。预答辩之后,老师一页一页地对我论文提出修改意见,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也正是老师认真治学、严谨工作的态度让我在研究生期间学到了不仅仅是专业上的知识,更多的是为人处事方法、认真对待事情的态度,由衷地感谢老师对我的帮助。认真学习是研究生阶段最为重要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此外,我建议学弟学妹们在学习之外,可以多多参加校内外的活动,认识更多“发光发亮”的人,同时尽早对自己未来进行规划,明确自我发展的目标,这样才能更快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刘瑜:坚守初心,脚踏实地刘瑜,环境工程领域2020届硕士毕业生,师从吴光学副教授,主攻污水厌氧生物处理领域;获评清华大学综合优秀二等奖学金、优秀毕业论文等;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第一作者SCI论文2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一个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突破、持续创新以及重识自我的过程。做科研最基本的素养就是端正科学态度,脚踏实地,将学习和科研二者紧密联系,切忌浮躁,眼高手低。进入课题组时,我起初还比较茫然无措。我的导师吴光学副教授提供了近几年针对自身课题的海量文献,然后我从文献中不断学习,并在导师的悉心指导和课题组师兄师姐的帮助下,加深了对课题的理解,坚定科研的信心,最终顺利完成预期实验内容。对于工科研究生,绝大部分实验是重复且枯燥的,这时最需要的就是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最终才会迎来实验硕果。科研的最终之路就是产出,而这个过程最煎熬,也最容易受到打击,而导师和师兄师姐的帮助与鼓励助力我不断前行。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一次次反复修改论文,坚持不懈、脚踏实地,最终完成了论文的发表,成就感和自信心也得到了很大提升。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中文:导电材料和硫酸盐代谢对产甲烷的影响及其热力学解析英文:Effects of Conctive Material and Sulfate Metabolism on Methanogenesis and Thermodynamic Analysis主要研究内容:针对强化厌氧过程丙酸降解以及高效产甲烷的技术需求,通过投加导电材料四氧化三铁强化种间直接电子传递途径并且缓解硫酸盐代谢对厌氧产甲烷的抑制,研究重点考察反应器运行性能和污泥特性;通过菌群结构和宏基因组学分析微生物之间的互营关系,解析关键功能基因的转变以及产甲烷代谢途径和硫代谢途径,提出四氧化三铁强化DIET及缓解抑制的机理;同时结合生物热力学计算,提出了厌氧互营条件下能量分配最优化的计算方法,探讨导电材料和硫酸盐代谢对产甲烷的影响,进而提出促进产甲烷过程的有效策略,为实现高效厌氧产甲烷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持。研究通过投加四氧化三铁强化种间电子传递,提升丙酸和硫酸盐抑制胁迫条件下的产甲烷活性,取得的主要创新性成果如下:1.本研究发现硫酸盐抑制条件下,四氧化三铁可促进乙酸和丙酸降解,缩短驯化时间,强化种间电子传递,提高产甲烷活性。2.阐明了四氧化三铁强化和缓解抑制条件下的菌群重构和物质代谢调控机制。在硫酸盐抑制条件下,四氧化三铁可改变互营菌和产甲烷菌的结构以及物质代谢途径,提高功能基因丰度,促进产甲烷活性恢复。3.首次基于生物热力学原理开发出互营条件下的能量优化分配计算方法,解析了产甲烷过程中各微生物之间的互营与竞争关系,提出了促进产甲烷过程的有效调控策略。学习感想和毕业寄语研究生阶段,我所在的课题组学术氛围相当浓厚,我将近80%的科研时间是在课题组度过的,在这期间导师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和卓然的远见让我受益匪浅,对我的课题给予了莫大的帮助和指导。我的导师非常注重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的科研思维更加严谨。此外融洽的课题组关系还让我得到师兄师姐无微不至的关怀,是导师和师兄师姐的帮助让我从科研小白变成科研达人,是他们让我更加坚定更加自信地走在科研之路上,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毕业论文的产出。毕业时,导师寄语我:“不忘初心,脚踏实地,时刻保持创新的意识、强大的意志力和豁达的胸襟,终会在大千世界创造属于你的天地。“寻找探索,不断失败,最终柳暗花明,就是科研。我建议学弟学妹们在研究生期间,要调整心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制定自己的小目标,多发现自身优势,找准定位;严谨认真地完成导师交待任务,再微小的事情都不要逃避,不要应付;善于发现、利用资源,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相信自己,努力认识自己,路在脚下,只要你敢于迈开一步又一步,路总会越走越宽。文、图|苏琛、刘瑜编辑|柴头【来源: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