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环保行业研究:碳中和背景下的环保展望厩焚

环保行业研究:碳中和背景下的环保展望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国银河证券,严明)一、碳中和改变人类发展模式全球温室效应日趋严重。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生产和生活排放的各类温室气体,特别是 二氧化碳,使得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发生了显著变化,这导致地球温度升高,进而打破了 固有的地球内在平衡,有可能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系统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害。为了保护 地球家园,必须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由此形成了《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 书》和《巴黎协定》等法律文件,对全球碳排放进行约束。世界各国达成协议,明确温度控制目标。《巴黎协定》(The Paris Agreement)是 2015 年 12 月 12 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2016 年 4 月 22 日在纽约签署的气候变化协定,该 协定为 2020 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巴黎协定》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 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 根据联合国的评估,如果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 2℃时,全球需要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碳中 和;如果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 1.5℃时,碳中和实现时间需要提前至本世纪中叶。我国一直提倡可持续发展,追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近年来,我国不仅持 续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还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降低碳排放,实现绿色发展。 这既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又是我国承担大国责任的表现。“十三五”期间,我国在环保工作 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今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开端,在绿色发展方面上有了更大的 目标。为了实现温控目标,我国提出碳中和愿景。所谓碳中和,就是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 (主要是二氧化碳)与大自然吸收的温室气体相平衡,或称“净零排放”,目的是维持大气层 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相对平衡,平均气温不再发生变化。碳中和并不是指零排放,可以排放一部 分,只不过排放量与大自然能够吸收的温室气体相当。首先是减少碳排放,主要是发展非化石 能源,逐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其次是发展可以实现净零排放的工艺过程和技术,取代传 统的工业过程,把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到最低限度,实在无法减排的部分通过碳汇、碳捕集和封 存加以中和。中国在国际场合多次表态,努力实现碳中和愿景。在 2020 年 10 月末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一文中,也提出要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 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制定 2030 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2020 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 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利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随后,在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 二次会晤、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利雅得峰会以及气候雄心峰会等场合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多次重 申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举措,努力实现碳达峰目标及碳中和远景,并进一步提出了到 2030 年,中国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65%以上的目标。 面对中国未来 40 年的低碳发展趋势和要求,生态环境部提出,“十四五”期间要达里推进绿 色低碳经济,进一步加快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加快把钢铁、水泥、化工、电解铝、造纸等重 点行业企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碳中和改变人类发展模式。在工业化时代,社会发展以化石能源为主,到可持续发展的 时代,社会发展以非化石能源为主,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绿色低碳发展路线是大势所趋。当前 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增长方式的转型,不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走向绿 色低碳的增长方式;二是能源系统的转型,构建清洁、低碳、安全的新能源体系逐步取代传统 高污染大排放的化石能源体系;三是生活方式的转变,倡导和构建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提倡 可持续发展。这些变化都将为全球经济增长、工业发展、城市进步甚至每一个人的生活带来深 刻改变。二、MRV 是实现碳中和的基础(一)MRV 制度是碳交易体系的实施基础MRV 制度是碳交易体系对数据控制的关键环节,是配额分配、交易的基础。温室气体排放 的监测(Monitoring)、报告(Report)、核查(Verfication)制度简称 MRV,MRV 是国际社 会对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的基本要求,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和《巴黎协定》中国家自主贡献的实施基础。从市场角度来看,一个完整的 MRV 监管体系,可以实现利益相关方对数据的认可,从而增 强整个碳交易体系的可信度,是碳市场平稳运行的基石,也是企业低碳转型、区域低碳宏观决 策的重要依据。对于控排企业、新能源企业、地方政府和核查机构等碳市场的各个重要参与方 来讲,掌握基本工作流程和正确的量化及核算方法,制定合理的监测计划,建设规范的 MRV 体系,是确保自身碳排放数据准确性和更有效的参与全国碳市场的重要保障。MRV 体系中,碳排放统计监测系统尤为重要。与环境监测相比,碳排放监测系统更为复杂, 其核心是二氧化碳的核算,包括二氧化碳的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直接排放即排放源直接排放 出二氧化碳,而间接排放则指使用外购的电力和热力等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二氧化碳的核 算有基于计算的方法和基于测量的方法。直接排放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通过相关仪器设备对温 室气体的浓度或体积等进行连续测量,也可以利用公式计算,而间接排放的碳排放量则只能通 过计算得到。基于测量的方法通过监测设备进行监测。不同的场合使用的仪器设备也有所区别,一般 可以利用连续排放监测系统(CEMS)监测碳排放,在欧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我国虽然已经 大规模应用连续排放监测系统监测大气污染物,但是在 CO2监测方面的应用依然不多。随着我国碳中和工作的开始,CEMS 的需求也将快速扩大,相关标准也亟待制定。此外 CO2分析仪、颗 粒物分析仪等也可以在碳排放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计算的方法也需要仪器仪表的配合。监测排放主体的活动水平数据和相关参数。活 动水平数据包括能源消耗量、原材料消耗量、产品或半成品产出量的监测等,相关参数有低位 热值、单位热值含碳量、氧化率和过程排放因子等。例如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监测通常需要监 测燃油的消耗量。由清华大学、法国 LSCE 实验室、中科院、全球碳项目(Global Carbon Project,GCP)等数 十家科研机构的研究小组建立的全球实时碳数据组织(Carbon Monitor),提供了以国家为单 位的碳排放数据体系。该组织披露的数据统计范围涵盖中国、印度、美国、欧洲(欧盟 27国和英国)、俄罗斯、日本、巴西等,具体统计的碳排放项目包括电力和热力、工业、交通运输(地 面、航空、船运)和居民消费。定期更新的碳监测数据可以充分反映政策、经济、能源价格、 假期和天气等因素与 CO2排放量的相关性,为实现碳中和愿景提供技术支持。(二)欧盟 MRV 体系运行情况欧洲 MRV 体系相对成熟。早在 2005 年,欧盟委员会就启动了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EUETS), 正式开展监测二氧化碳排放量。监测范围覆盖欧盟 28 个成员国和冰岛、挪威、列支敦士登 3 个欧洲国家总计超过 1 万家的能源企业,覆盖了欧盟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 50%。其中,火电企 业中规模超过 20MW 的机组在 2005-2007 年的 EUETS 第 1 阶段就已纳入管控范围。采用的监测 方法包括核算法和利用 CEMS 的直接法,目前 22 个欧洲国家中大约有 140 台机组采用直接法对 碳排放进行监测。为保证 EUETS 的正式运行,欧盟形成了一套“指令–规范–标准”的系统性管理模式。2003 年颁布的《2003/87 号指令》(Directive 2003/87)对温室气体进行全面管理,该指令 包括监测方法的说明、质量控制总体原则。在总体原则基础上,制定了专门的指南、条例,具 体指导 CO2监测质量保证的实施。质量保证体系的所有环节使用的方法统一依据欧盟标准、国 际标准化组织(ISO)标准和行业最佳实用导则。随着监测技术的不断进步,根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状况,欧盟委员会及时调整、充实、完 善条例和法规。2004 年欧盟出台了《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MRG),并于 2007 进 行了修订;2012 年欧盟出台了《监测及报告条例》(MRR)和《认证及审核条例》,至此欧盟 28 国搭建起了完整的监测、报告、验证(MRV)体系。欧盟分别从提出概念、完善要求以及细 化管理三个角度完成了 MRV 体系建设。(三)中国 MRV 体系现状构建统一的 MRV 体系有助于更高效地建设与实施全国统一碳市场。我国在管理机制、数 据基础、政策实施背景与需求方面与欧盟、美国等存在差异,因此,我国在参考国际先进经验 的的同时需要考虑本国特殊国情。自 2011 年启动低碳试点以来,国内相继设立了 8 个省(市)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经过了 10 年以上的实践,各试点地区已建立各自相对完善的 MRV 体 系,为构建全国统一碳市场的 MRV 体系提供了丰富有益经验。重点行业已有相关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不报告指南。早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就提出了 建立完善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加快构建国家、地方、企业三级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体系,支持实施重点企业直接报送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制度,确保完成建 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等重点工作目标。2013 至 2015 年间,国家发改委分三批发布了 24 个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为我国 MRV 体系建设提供初步的指引。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标准更新,碳排放管理纳入核心工作范畴。2020 年 12 月 3 日,生 态环境部发布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征求 意见稿)》。这份新指南的前身是 2013 年发改委发布的《中国发电企业和温室气体排放核算 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从政策规格上来看,2013 版的是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写的参考性 文件,而 2020 版的新指南将成为正式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在监测计划、数据报送等多个方 面也提出了细化要求,预计未来几年,发改委发布的 24 个行业的参考性指南也将逐步更替成 更系统、更正式的环境保护标准。碳排放监测领域迎来发展良机。碳中和关系到产业链的方方面面,从原材料和能源的开 采到产品进入市场,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控制碳排放,这也让碳排放监测仪器有了广阔的市场。 “十四五”规划提出了新的远景目标,对碳中和的重视也将让碳排放监测仪器获得前所未有的 发展时机。三、碳交易市场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路径(一)全球碳市场建设情况碳交易最早是由联合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创建的一种贸易体系。在碳交易的基础上还派生 出各种与排放权相关的金融衍生产品,促成了碳金融市场的发展。碳交易市场的产生最早可以 追溯到 1992 年 6 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在 这次大会上,150 多个国家将“把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 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确立为其未来的发展目标。1997 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 架公约》的基础上形成了《京都协议书》,该协议书创新性地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来解决“全球 气候“的优化配置问题。目前已有多国实施了碳交易,国际上欧盟和美国加州是建立碳交易机 制较早的地区,拥有完善的碳交易体制机制。为实现低碳经济的长远发展目标,各国最终需要通过低碳技术的进步来降低温室气体的 排放。但要求发达国家近期内、在现有减排技术上再次实现突破还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技 术商业化尚不成熟而减排压力较大的形势下,《京都议定书》建立了三种补充性的“灵活机制”, 来帮助各国降低实现减排目标的成本,包括排放贸易机制(ET)、联合实施机制(JI)及清洁发展 机制(CDM)。这三种机制促成了包括供需、成本、价格等一系列影响因素在内的碳交易机制, 极大地促进了各经济主体通过创新的发展模式赢取竞争优势。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是指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为目的,以温室气体排放配额或温室气体减排信用为标的物所进行的市场交易。交易前,政府首先确定当地减排总量,然后再将排放权 以配额的方式发放给企业等市场主体,使得排放总量被控制在降低后的指标范围之内。(二)中国碳市场运行情况我国碳交易试点已经走过了 10 年的历程。在国际上,碳市场作为重要的市场化减排工具, 对助力碳减排、低碳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 2011 年以来,我国在北京、天津、上海、重 庆、湖北、广东及深圳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共覆盖电力、钢铁、水泥等 20 余个行 业近 3000 家重点排放单位。截至 2020 年底,碳交易试点累计成交量超过 4 亿吨,累计成交额 超过 90 亿元,为全国碳市场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碳中和愿景下,我国碳市场建设从试点先行过渡到全国统一市场的新阶段。2020 年 12 月, 生态环境部以部门规章形式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公布了包括 2225 家发电企业和自备电厂在内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至此我国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正式启 动。根据草案修改稿,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产品主要是碳排放配额,经国务院批准可 以适时增加其他交易产品。本条例施行后,不再建设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条例施行前已经 存在的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应当逐步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交易市场基础设施有序建成后,也将尽快增加纳入碳市场的行业及配额企业数量,最终 覆盖到电力、石油、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和国内民用航空等行业后,再延展至 更多行业。同时,强化与相关产业政策的对接融合,加快建立健全的全国碳排放交易相关标准 体系,吸引更多的参与主体,提高碳市场活跃度。2020 年中国试点碳市场交易量受疫情影响有所下滑。2020 年中国八省市试点碳市场共成 交配额约 5683 万吨,相比去年下降近 20%;但总成交额约 15.62 亿元,与去年总成交额相差 甚微。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各试点碳市场碳配额价格整体上相较于去年有一定幅度的上 升,从而弥补了交易量下跌造成的总成交额减少。2020 年北京碳市场的平均碳价位于八试点 高位,个别交易日的成交价格甚至超 100 元/吨。重庆碳市场 2020 年的碳价格上涨幅度较大, 成交均价从去年的不足 10 元/吨上涨至 20 元/吨以上,早在 2019 年年底,重庆碳市场配额价 格已经有抬头趋势,只是由于全年配额价格偏低且 2019 年交易量大部分集中在前三季度,造 成全年均价偏低。广东碳市场继续领跑试点碳市场交易量及交易额,试点交易规模差距仍存, 交易价格进一步拉开差距。各试点在体系设定和交易运行层面积累经验,通过实践比较验证不 同政策的适用性,为全国碳市场建设提供经验和基础。广东碳市场配额交易量和交易额继续领跑试点碳市场。在配额成交量和成交额方面,广 东碳市场继去年领先其余试点碳市场后,2020 年继续占据领先地位。在成交量方面,广东碳市场 2020 年共约成交 3154.73 万吨配额,占试点总成交量约 56%;成交额方面,广东碳市场 2020 年共计完成 80377.74 万元成交额,占试点总额的半数以上。重庆碳市场虽在成交量和成 交额方面虽比去年均有了倍数级增长,但整体成交规模仍位于试点碳市场之末。2020 年各试点碳价差距进一步拉大。2020 年北京碳市场平均碳价为 91.81 元/吨,仍处 试点价格最高;2020 年试点碳市场平均碳价最低为福建省,17.34 元/吨,而其余 6 省市的碳 价则落在 20-40 元/吨区间内。从试点碳市场 2020 年碳价走势看,各试点碳价的波动性较大, 如北京市场最高值可超百元每吨,而最低值也曾下探到 63.5 元/吨,而深圳碳市场价格也从年 初的个位数最高涨到 42.27 元/吨。较大的波动性给市场带来挑战和机遇,也对市场的有效性 带来挑战。(三)碳交易为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带来环境与经济效益垃圾焚烧是当前主流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方式。和传统的堆肥、填埋等处理方式相比, 焚烧具有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等优点,更能满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 减量化、无害化的要求。并且焚烧处理的方式还能利用焚烧产生的热能,实现垃圾的资源化, 这些优势使得垃圾焚烧处理在近些年逐渐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与推广。焚烧垃圾场的数量、 处理量都有明显的增长。焚烧处理率也由 2005 年的 9.8%上升到 2018 年的 45.1%。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仍处在产能扩张时期。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十三五”全国城镇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2020 年垃圾焚烧处理能力须达到 59.14 万吨/日,目前 已经达到预设处理能力,而根据部分省市的中长期垃圾焚烧项目建设规划,预计到 2030 年垃圾焚烧日处理能力将超过 120 万吨/日,企业产能有望加速投放,未来几年行业仍将维持高景 气度。补贴退坡影响有限。2020 年以来垃圾焚烧处理出台新政策,明确了 1 月 20 日作为新增、 存量项目的划分节点,其中新增项目将由国家按照以收定支原则,通过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继 续予以支持。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印发《完善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运行的实施 方案》进一步明确“以收定补、新老划段、有序建设、平稳发展”的总思路,指导未来几年内 并网发电的项目申报进入国补目录的工作。利用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余热发电,可减少化石能源发电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据估算, 国内炉排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发电量约为 305-420 度/吨,扣除垃圾焚烧发电过程中自身能 源消耗,上网电量约 250-350度/吨;根据我国的电力结构,70%以上是煤发电,垃圾焚烧发电 替代燃煤发电,焚烧 1 吨生活垃圾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量 208-283kg。碳交易为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带来环境与经济效益。2021 年 2 月 1 日,我国已经正式开放 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交易中心落地上海,6 月底前将启动,碳配额登 记系统设在湖北武汉。经历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中国自愿减排交 易(CCER)、森林业碳汇基金、碳金融债券期货等多种模式,碳交易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广,经验 也越来越丰富,将更多企业纳入其中。碳交易在为垃圾焚烧企业带来额外收益的同时,也倒逼 加速技术创新提高环境治理能力。四、CCUS 是保障碳中和愿景实现的重要手段(一)二氧化碳的捕获CCUS 是践行低碳发展战略的重要技术选择。国际能源署(IEA) 在 2016 年报告中提出的解 决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手段是: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效和碳捕集与封存。政府间气候变化专 门委员会(IPCC)指出,如果没有 CCUS,绝大多数气候模式运行都不能实现缓解气候变化的目 标。CCUS 作为重要的减排技术,是我国践行低碳发展战略的重要技术选择,实现绿色发展至 关重要。从碳捕获的技术路径可分为三种:1)燃烧前捕集,通过燃烧前将碳从燃料中脱除;2) 燃烧后捕集,从燃烧生成的烟气中分离二氧化碳;3)富氧燃烧,又称氧气、二氧化碳燃烧技 术或空气分离、烟气再循环技术。其中燃烧前捕集技术只能用于新建发电厂,另两种技术则可 同时应用于新建和已投产的发电厂、化工厂等。从捕获方法来分,可分为生物法、物理法、化学法三大类。在化学法中,使用 MDEA 为主 体的混合胺溶液吸收 CO2 法仍然具有一定优越性。在 CCUS 中,吸收能力大、吸收速率快、腐蚀性低、再生能耗低等特点的 CO2 的吸收工艺备受关注,生物酶 CA,离子液体与 MDEA 混合胺 溶液等新型吸收体系的研发或将成为今后 CCUS 的发展方向。(二)二氧化碳封存和利用大规模储存与固定仍然是 CO2减排的主要途径。目前大多数正在进行的 CCUS 项目都是将 CO2 注入沉积盆地或者深海层,但此方法捕集时间可能过长,存在二氧化碳泄露的风险,甚至 会破坏贮藏带的矿物质,改变地层结构;海洋储存运输成本高昂以及会对海洋生态系统带来影 响。另一种方式是,将捕集的碳注入活性岩石中来封存,激发 CO2的矿化作用,从而达到永久 固碳的目的,这样碳返回大气的风险可忽略不计。在节能减排的国家发展策略下,发展高效有益的二氧化碳利用技术取代传统的工艺,在 节能减排的同时创造直接或间接的效益,将是 CCUS 发展的新方向。由于碳捕获和储存具有前 沿的技术体系和巨大的工程规模的两个特点,需要花费巨额资本和运营成本,以及额外的能耗。 因此,合理的利用捕获、储存的二氧化碳也十分关键。当前 CCUS 技术的应用主要有矿化应用、化工应用和生物应用。矿化应用主要包括:在生产碳酸盐终得应用;在建筑材料中生成骨料和混凝土。化学应用主要包括:在啤酒、碳酸饮料 中的应用;石油三采的驱油剂;焊接工艺中的惰性气体保护焊;将液体、固体 CO2的冷量用于 食品蔬菜的冷藏、储运;在果蔬的自然降氧、气调保鲜剂,以及用于超临界 CO2萃取等行业中 等;无机和有机精细化学品、高分子 材料等的研究应用上。如以CO2 为原料合成尿素、生产 轻质纳米级超细活性碳酸盐;CO2催化加氢制取甲醇;以 CO2为原料的一系列有机原料的合成; CO2与环氧化物共聚生产的高聚物;通过 CO2转化发展一系列羟基化碳一化学品等。生物应用主 要以微藻固定 CO2转化为生物燃料和化学品,生物肥料、食品和饲料添加剂等。整体来看,CCUS 减排潜力大,可能实现零排放甚至负排放,其通过 EOR、ECBM 等 CO2利 用方式促进其他相关行业发展,作为一种发展中的很有前途的新技术,CO2的工业利用也极具 前景。(三)我国 CCUS 产业现状国 CCUS 技术快速发展,研发与应用业处于不断的创新升级中。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企 业积极开展 CCUS 技术研发与示范,已建成多套十万吨级以上 CO2捕集和万吨级 CO2利用示范装 置,并完成了 10 万吨/年的路上咸水层 CO2地质封存示范。根据《中国 CCUS 发展路线图(2019)》 截至 2018 年底,全球运营中、在建或正在严密论证的项目增至 43 个,新设施每年捕获 CO2达 1300 万吨。目前中国共开展了 9 个捕集示范项目、12 个地质利用与封存项目,其中包含 10 个全流程示范项目。除去传统化工利用,所有 CCUS 项目的累计二氧化碳封存量约 200 万吨。国内 CCUS 示范项目从碳捕集源看,主要集中在燃煤发电和煤化工领域,CO2运输方式主要 以罐车为主,管道运输项目较少。从碳利用和封存方式看,燃煤电厂碳捕集后一般为食品或工 业所用,煤化工碳捕集较多用于驱油(EOR)以提高石油采收率,两类源碳捕集均有咸水层封 存案例,且封存潜力较大。我国 CCUS 已具备一定基础,经济成本是制约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我国 CO2地质利用和封 存部分核心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突破,驱油提高石油采收率等已进入商业化应用初期阶段,但经 济成本仍是制约我国 CCUS 规模化发展的关键。目前 CCUS 示范工程投资额都在数亿元人民币的 规模,投资主体基本是国内大型能源集团,全流程初始投资及维护成本之和每吨 CO2超千元, 其中捕集过程成本约 200-300 元/吨,低浓度二氧化碳捕集成本更高达近 900 元/吨。罐车运输 成本约 0.9-1.4 元/吨·公里。驱油封存技术成本差异较大,但因驱油封存可以提高石油采收 率,一定程度上补偿 CCUS 成本。CCUS 技术将在中国 2030 年碳达峰后的去峰阶段发挥重要作用。CCUS 技术作为 CO2减排 重要措施之一,其发展潜力可期。从驱油封存角度考虑,我国约有 100 亿吨石油地质储存量适宜于 CO2驱油,预期可增采 7 亿~14 亿吨,全国的枯竭油气田、无商业价值的煤层和深部咸水 层的 CO2封存潜力超过 2300 亿吨,其中咸水层封存潜力最大。考虑我国“富煤、贫油、乏气” 的资源存储状况及全球能源低碳转型的不可逆趋势,CCUS 可以在避免能源结构过激调整、保 证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减排,是支撑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五、森林碳汇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补充(一)森林绿地对于碳中和的贡献不容小觑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 体在大气中的浓度。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 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森林绿地对于碳中和的贡献不容小觑。森林面积虽然只占陆地总面积的 1/3,但森林植被 区的碳储量几乎占到了陆地碳库总量的一半。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大气中大量的二氧化 碳,减缓了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是林木生长的重要营养物质。它把吸收的二氧化碳在光能作用 下转变为糖、氧气和有机物,为生物界提供枝叶、茎根、果实、种子,提供最基本的物质和能 量来源。这一转化过程,就形成了森林的固碳效果。森林是二氧化碳的吸收器、贮存库和缓冲 器。反之,森林一旦遭到破坏,则变成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源。1997 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承认森林碳汇对减缓气候变暖的贡献,并要求加强森林可 持续经营和植被恢复及保护,允许发达国家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开展造林、再 造林碳汇项目,将项目产生的碳汇额度用于抵消其国内的减排指标。(二)我国积极推进国土绿化,增加森林碳汇我国已初步扭转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有研究表明,一公顷阔叶林一天可以消耗 1000 千克的二氧化碳,释放 730 千克的氧气,森林每生长出一立方米的蓄积量,平均要吸收 1.83 吨二氧化碳,释放出 1.62 吨氧气,单位面积森林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达到每公顷 150.5 吨。增大国土绿化面积,有助于加快碳中和实现进程。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信息,2018 年 我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分别比 2005 年增加 4,509 万公顷和 51.0 亿立方米,成为同期全球 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初步扭转了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土壤环境对于森林碳汇至关重要。当 前碳吸收有几种常用的技术,包括造林与再造林、生物炭转换、改良农业种植方式、碳捕获和 储存、矿物碳化、海洋施肥、海洋碱化等七种。其中以前四种方式吸收来的二氧化碳最终存储 媒介都是土壤,以土壤为中心的碳循环、碳蓄积对于实现碳中和目标意义深远。中国土壤修复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土壤污染情况不容乐观,未来随着土壤污染问题不 断突出,将经历从修复技术、治理模式以及立法规范化的过程。同时,土壤修复要倡导国家主 导企业参与模式,建立社会资本参与的市场激励措施,通过所涉及土地的土地多权制度、经营 管理机制创新,打开土壤修复行业空间。土壤修复的潜在市场巨大。根据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总的超 标率为 16.1%,污染分布方面,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当前时间节点也面临着“土十条”2020 年“双 90% 安全利用率”的考核。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提升土壤污染防治资金使用效率。在《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政策的推动下,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政府投 资方面,2020 年中央土壤污染防治资金为 35 亿元,较 2019 年有所缩窄。但通过省级基金的 设立,对土壤污染防治的资金需求能有一定补充,通过多渠道引进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 提升资金使用效率。详见报告原文。(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肩之所倚

葛为砚到青岛市调研生态环境科技和生态环保产业工作

11月20日至21日,省生态环境厅一级巡视员葛为砚带队到青岛市调研生态环境科技和生态环保产业工作。葛为砚一行先后走访调研了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和青岛市生态环境局西海岸新区分局,重点就推动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和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等,与有关单位进行了深入座谈交流。在青岛科技大学调研期间,调研组听取了学校关于推动科研创新工作的介绍,就环境治理技术需求、环境科技研发与成果应用、环境治理技术创新、科研平台建设等进行了座谈交流。葛为砚表示,欢迎高校继续发挥科研、人才优势,积极参与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希望今后继续加强沟通交流,在科研创新、技术交流等方面开展更多的合作。在西海岸新区分局调研期间,调研组参观了机关文化长廊、生态环境宣教基地、环境监测中心、大数据监控中心、党建活动室和廉政教育室等场所,听取了新区生态环保工作情况及“环保管家”试点工作情况。葛为砚同志对西海岸新区分局工作给与了充分肯定,认为新区分局坚持以党建引领为先导,深化机制体制创新,聚焦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打造一流环保铁军队伍,在党建、业务、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绩,有很多创新和亮点。葛为砚指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推动绿色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部门要全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积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他要求,新区分局要做好经验总结,全面梳理党建引领、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创新、放管服改革、环保管家模式、监测能力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区经验”;要继续提升智慧监管水平,强化环境预警监测体系建设,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做强生态环境大数据监控中心,积极推行“环保管家”治理模式,推动新区环境治理向智能化、科技化、特色化发展。省生态环境厅综合与科技处、区域督察第二办公室、省生态环境规划研究院、青岛市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同志和相关负责同志参加调研。【来源:综合处】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夫揭竿累

邓立佳赴环保企业调研复工复产及疫情防控工作

新湖南客户端2月19日讯(通讯员 陈颖昭)2月18日,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邓立佳在长沙调研环保企业复工复产及疫情防控工作。“目前有多少员工返岗?来自哪里?采取了哪些防控措施?”在湖南恒凯环保集团,邓立佳前往餐厅和办公楼察看了企业员工就餐和工作情况,现场指导企业抓好疫情防控,有序复工复产。得知该企业为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工作组,制定了防疫工作方案,积极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各项工作安排,目前员工有序返岗,车间里机声隆隆,重点工程项目部陆续开工复产,邓立佳表示十分欣慰。随后,邓立佳前往土壤修复药剂生产车间和实验中心,考察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关切询问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叮嘱企业要高度重视,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生产运营和疫情防控“两手抓、两不误”。邓立佳一行接着来到湖南博世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详细了解疫情防控措施和复工复产情况,并观摩土壤治理、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该公司目前已基本全面复工复产,承建的数十个污水处理厂项目正在积极落实各项防疫措施、抓紧开工;该公司还运用自主研发的含氯消毒制备系统,自产高质量消毒液,无偿支持防疫工作,体现了环保企业的责任担当。邓立佳指出,作为环保企业,既要做好自身防护工作,也要支持配合政府和部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同时也要尽快复工复产,将疫情对经营工作的影响降到最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积极奉献。邓立佳在调研时表示,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省环保企业认真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践行“环保为民”初心,快速响应疫情防控要求,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抗击疫情付出了努力、贡献了力量。他强调,环保企业要高度重视,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把疫情防控工作抓实抓细,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尤其要配合社区落实网格化管理、开展地毯式排查,逐一排查员工相关情况,做到精准防控。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环保企业既要积极参与污染防治攻坚战,又要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贡献。希望环保企业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的同时,加快复工复产步伐,有序恢复生产经营;生态环境部门也要全力指导帮助环保企业解决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实际问题,积极推动环保企业复工复产,努力维护经济健康发展。

实熟则剥

陈文浩调研环保企业复工复产工作

新湖南客户端2月19日讯(通讯员 柯才)2月18日下午,副省长陈文浩赴长沙市部分环保企业生产一线,调研复工复产工作。陈文浩一行先后考察长沙华时捷环保科技公司、力合科技公司、中联环境公司等环保企业,与企业负责人交流,详细了解企业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和复工复产情况。陈文浩听取了华时捷环保公司负责人介绍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情况和主要科研项目进展情况以及意见建议;察看了力合科技公司在线监控设备生产车间、环境监测实验室;检查了中联重科环境公司环卫装备生产车间、员工食堂疫情防控情况。在实地调研过程中,陈文浩叮嘱大家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经营,充分结合公司自身优势,带动更多配套小企业共同发展,要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品技术和服务升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积极支持环保龙头企业探索推行县域整体环境治理模式;要为环保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此中德也

22家公司披露机构调研记录 环保板块受青睐

2018年一季度报告已陆续披露完毕,环保板块龙头公司保持高速增长,板块整体业绩增速相对稳定。此外,行业年度最重要的“第八次全国环保大会”可能临近,有望给板块升温带来催化剂,机构调研的重点也因此转向了环保板块。机构调研聚焦环保板块数据显示,截至记者发稿,沪深两市共有22家公司披露了上周的机构调研记录。其中,神雾环保、神雾节能、三聚环保、清新环境等多家环保行业公司迎来了机构的集中调研。神雾环保及神雾节能的控股股东神雾科技集团上周召开投资者调研电话会议,吸引了百余家机构参与。电话会议主要介绍了公司当前业务进展及引进战略投资者的相关事宜。公司方面坦言,神雾集团目前资金流动较紧张,一方面是由于公司在过去的经营战略上开工项目比较多,布局过快,行业涉及面过广;另一方面是因为没有在上市时增发股份等来获取资金,而是通过股权质押的方式,获得70多亿元的融资。神雾集团表示,公司已经与新的战略投资伙伴金沙江资本签署A轮15亿元的合作协议,并且“引战计划”得到了大部分债权人的支持。公司近期成立了债务处理小组,专项负责债权沟通事务。三聚环保上周接待了安邦资产管理、华夏基金、南方基金等40家机构的调研。公司介绍了近期定增30亿元的预案对未来资金的筹措和安排,从2019年开始,公司要重点利用悬浮床平台技术,开展生物质液化大规模产业化技术,布局未来3至5年绿色能源产业,计划3年内实现工业示范装置的建设,5年内实现大规模工业化布局,力争成为生物质利用和绿色能源与化学品的全球技术领先者,为公司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提供可靠的保障。针对三聚环保非公开定增30亿元的预案,民生证券认为,本次定增将显著改善公司财务状况,如果募集资金到位,将有助于公司业绩快速释放,提升公司持续盈利能力。该次定增对象分别为北京海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国化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其中国化投资为央企中国化学工程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国化投资的认购一方面表明对公司技术的高度认可,另一方面,中国化学和公司也将产生较好的协同效应,加速公司传统能源化工清洁化相关先进技术的产业化推广。此外,三聚环保第一季度末有103.6亿元的应收账款余额。面对投资者最为关心的未来应收账款如何回收这一问题,三聚环保表示,目前为止公司应收账款到期的回收比例超过了90%。虽然现在还有大量的应收账款,但考虑到行业、技术和公司给客户所带来的增值,公司方面认为,应收账款能够在今年年底之前大部分回收,使应收账款变成现金回款是有保证的。

卡梅尔

高喜全调研安全生产和环保工作

10月21日,泽州县县委书记高喜全带领泽州县应急管理、生态环境、能源、工信、住建、交通等部门负责人深入金村镇就安全生产和环保工作进行调研。泽州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闫晋中,丹河集团董事长李英杰,泽州县副县长牛天明参加调研。调研中,高喜全先后深入丹河新城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晋城职业技术学院迁建项目等地实地了解各行业安全隐患排查和环保整治情况。在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高喜全仔细查看了项目建设安全、隐患排查与环保措施落实情况,与项目负责人详细交谈询问了项目建设、环保整改、安全应急预案等工作落实情况。高喜全指出,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和生态环保底线,要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警钟长鸣,落实安全环保责任,加强对丹河新城各建筑工地的日常巡查监管力度,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的要求,对不符合施工要求、违规运输渣土造成扬尘污染和路面污染等行为进行严格管控,加大处罚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中扬尘污染,实现扬尘防治精细化管理。各相关单位要结合各自监管职责和防控任务,强化责任担当,履行环保义务,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在晋城职业技术学院迁建项目,高喜全看图纸、听汇报、详细了解了项目建设单位在安全环保施工过程中采取的各项措施。高喜全要求,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到规范操作、科学施工;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和安全生产制度,仔细排查风险点、隐患点,坚决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同时,要进一步加大环境整治力度,细化工作举措,采取过硬措施,既抓项目进度又抓环保治理,为丹河新城建设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高喜全强调,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当前的严峻形势,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任务,不折不扣抓好安全生产和环保工作,严格落实各项举措,坚决守住底线和红线,全力打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供稿:泽州县政府信息中心)责任编辑: 茹妮娜 相关文档【来源:晋城市人民政府】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六合之里

贾兴民调研环保工作

11月4日上午,县委书记贾兴民调研环保工作。贾兴民首先来到环保监测点,认真察看周围环境,仔细听取相关汇报。他指出,要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科学分析大气污染过程成因、掌握污染物来源,明确治理和监管方向,有针对性的采取治理措施,保证治理的有效性;要适当增加喷淋设备,并通过调整喷淋设备高度和位置放大对扬尘和飞絮的抑制作用;要加大力度整治餐饮油烟问题,进一步推广和普及新能源汽车,有效减少车辆尾气排放和污染排放。在金融产业园施工现场,贾兴民仔细察看喷淋降尘装置,详细了解环保措施落实情况。他强调,要加大主要道路湿扫力度,增加雾炮车、洒水车洒水作业频次,尤其要对城区主次街路和桥梁的路牙石下易聚灰尘的角落进行彻底清洗,杜绝人为扬尘的产生;要严格标准,常态化开展高层建筑楼顶的清理清洗工作,进一步降低城区积尘负荷和扬尘污染。在徐州沙集西闸站,贾兴民现场察看了周边环境、水质情况和周边污染物情况等,实地了解水质达标整治、水质数据监测工作开展情况。他表示,要切实加快推进截污管网建设,做好雨水、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分流和达标排放工作;要加强周边生态治理,严格排查整治农户非法污水排放和畜禽养殖问题,定期开展水面漂浮物清理工作,全面改善水生态环境。副县长陆成春陪同调研。任梦婷 吴羡 报道

狂屈闻之

多部门调研乐清环保产业园

7月16日上午,市治水办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开展水陆空联合走航活动,利用无人机、VR摄像、水环境走航监测系统对东干河全线进行再排查,实现重要指标全面覆盖,助力污染物全面摸排和流域空间全面覆盖,为全市治水工作持续推进提供重要的管理决策支持。张斌 摄7月17日下午,由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应急管理、市政公用建设、公安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调查组来到乐清环保产业园区开展园区整治提升工作调研。调查组实地走访了3家电镀企业和荣禹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要求车间“脏乱差”现象必须换貌,废气收集必须到位,车间干湿区、功能区划分必须合理,企业制定整改方案必须严把关。同时,要求乐清市荣禹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二期提标工程要倒排施工计划,在2021年7月1日前必须达到省标表2.5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并提早谋划省标表3排放标准。【来源:浙报融媒体】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漠风

宁远:肖质彬调研生态环保工作

红网时刻永州3月9日讯(通讯员 何勇辉)3月8日,宁远县委书记肖质彬带领市生态环境局宁远分局、县城管局、水利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深入项目、企业、河流调研生态环保工作。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曹辉正,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齐纲要,副县长欧阳国春陪同调研。肖质彬一行先后深入曹家滩国控断面检测点、生活垃圾填埋场、德丰污水处理厂、刘家坝排污口、窝子地水厂取水点等地进行实地检查督导,详细了解水质检测排放、环保问题整改落实、河长制建设、日常监管排查等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和措施。随后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市生态环境局宁远分局情况介绍,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打算。肖质彬指出,要树立破釜沉舟,铁腕治污的认识和决心,实施水陆统筹、精准治污的管用措施,严格执行,严肃追责,确保宁远县生态环境治理持续健康发展。肖质彬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一把手亲自抓,切实做到责任上肩;要进一步摸清底子,明确时间任务,坚持标本兼治,统筹结合;要全面排查整治入河口,全面截断污染源,全面落实河长制,认真开展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加强农贸市场管理,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及新建污水处理计划,加强日常环境监察监测和建设项目工地环境管理,加强枯水期生态环境管理,坚持日排查、周调度、月监测,切实做到早监测,早预警,早排除。肖质彬要求,各相关部门要时刻绷紧环境保护这根弦,认真履职,找准问题症结,制定整改措施方案,倒排时间节点,严格对照整改要求,如期整改落实到位。生态环保部门要认真履职,紧盯突出问题抓整改,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强化举措,加强环保监管力度,严格环保措施和治理手段,实时监控,掌握动态;要进一步强化责任,加强水质监督监测,盯牢环保设施是否正常运行这个重要环节,确保水质达标排放,全面改善河流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而本无形

缪应虎调研环保工作

掌上曲靖讯 4月17日,陆良县委书记缪应虎在调研环保工作时强调,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筑牢环境保护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坚持系统观念和问题导向,推动陆良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向好。缪应虎一行首先来到新南盘江西桥闸段、阎芳河、菜园吊桥、老南盘江四河段、老南盘江大马路河段,实地查看了河道水面环境、沿岸绿化、垃圾处理、河道治理等工作开展情况。缪应虎指出,做好水环境保护治理对促进陆良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充分认识现状,强化责任担当,推动陆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效;要抢抓时间节点,加快推进南盘江治理与保护速度,健全完善水体长效保洁机制,切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强化督促指导,对河道、河面垃圾处理做到常抓不懈,同时,加强生活污水、农业污水治理,及时清理、清运垃圾杂物,做好岸堤绿化、硬化工作;要结合爱国卫生“7+2”专项行动,将“洁水体”工作落细落实,持续提升污水处理能力,改善水环境质量,提升人居环境;要全面排查安全隐患,依法依规拆除违规违章建筑,举一反三,找准问题根源,加强管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推动陆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云南云腾建材有限公司、陆良景兴煤焦化有限公司,缪应虎认真听取了企业在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汇报,仔细查看了企业在污水处理、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情况。缪应虎要求,各部门要筑牢环境保护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全面落实生态环境属地监管责任和行业主管部门的行业监管责任,加强对工业生产企业的监管,督促企业落实生态环保主体责任,坚决杜绝“推拖绕”作风问题,切实履职尽责,着力抓好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相关企业要强化责任意识,加强污水处理等设施设备管理和维护,按照相关排放标准,严格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和治理,坚持将环保工作融入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宋路雄,副县长高芳,曲靖市生态环境局陆良分局,县水务局、工信商科局等部门负责人陪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