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就业”100%!华农“神仙”班级来自这个学院出而见客

“考研+就业”100%!华农“神仙”班级来自这个学院

在华农有这样一个神仙班级以水稻之父丁颖院士命名毕业实现100%“考研+就业”奖学金、学科竞赛、论文发表他们榜上有名团日活动、社会实践、班级团建他们活跃其中他们是——农学院2016级植物保护丁颖创新班2020年毕业之际,2016级植物保护丁颖班创新班(以下简称“植丁班”)的30名同学实现了100%“考研+就业”。截至目前,植丁班除2名同学提前拿到工作的offer,选择就业之外,其余28名同学都选择踏上升学之路。其中3名同学出国深造,15名同学分别赴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继续读研。另外有10名同学选择留在母校——华南农业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这样一个“神仙班级”是如何炼成的?为何植丁班的学生如此受欢迎?究竟什么样的学生才能获得名校的青睐?让我们来一探究竟!科研:早进实验室,早做实验“植丁班”是在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下设立的丁颖创新班,旨在培养植物保护学科的拔尖创新型人才。采用小班授课的方式教学,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教师上课时对学生的关注度。此外,还会设立专门的实验室和安排导师。植物保护专业是一个大类的农科专业,具体可细分为农药学、病理学、昆虫学等方向,植丁班的学生需要在不断的尝试中找寻自己的兴趣所在,摸索出自己要走的路。植丁班课堂瞬间植丁班最大的特点,在于注重对学生科研思维的培养。班主任桑文在第一次班会时就跟班上同学说,“哪怕是去刷管子的,也要去了解一下实验室是做什么的。”当然,这只是一句玩笑话。按照培养计划的要求,植丁班的同学在大一下学期陆续进入实验室,提前感受做研究的节奏和操作,形成一种 “早进实验室,早做实验” 的观念。桑文回忆起学生初入实验室的情形,“那时候连查文献都还不会”,他笑笑,眼里满是感慨,接着说道,“我把他们叫到会议室,手把手教他们检索文献。”此外,桑文时常跟同学们聊到科研话题,“我会给提出一个宏观的问题作为方向,鼓励他们从眼前的难题着手,多思考,多提问。”进入实验室之后,植丁班的同学们才跌跌撞撞地开始了科研道路的探索。班级的学习氛围浓厚,逐渐形成的良性竞争关系也在无形之中推着人前进。班长辜晓婷坦言:“如果不是植丁班这样浓厚的学习氛围,我可能不会有那么大的冲劲。”她停了停,补了一句,“大二决定要做出点成绩就是受大家的影响。”植丁班的同学在各项科研竞赛中常常也是对手。在大二的昆虫标本制作大赛上,大家小试牛刀。彼时恰逢昆虫学课程的实习,这让他们有机会捕捉到更多的作物昆虫。白天忙着田间地头到处跑,循着各种昆虫的足迹追逐;晚上开始挑灯动手,将昆虫分类,选取部分带回实验室制作参赛标本。最终,班里选出了十几份作品参赛,其中有几幅作品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昆虫之美作品除了科研,大家对待日常学习也毫不懈怠。团支书吴倩桦留意到,“班里同学大多都有定期整理笔记和复习的习惯,”期末考试“临时抱佛脚”的情况几乎与植丁班绝缘。她思忖了一会儿,说,“寒暑假有很多同学也都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前期的付出终有回响,截至毕业时,班内学生作为第一作者或共同作者共发表SCI论文5篇,核心期刊论文12篇,共参与申请专利10件。归属:点滴相处见真章 从原来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到一个团结的班集体,对植丁班的归属感,体现在点滴的相处中。第一次班会,是初见,也是相识的开始。那时,大家刚刚走出高中的应试教育,尚且怀揣对大学生活的好奇和向往,脸上是还未褪去的青涩和稚嫩。当时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有同学记错了要求,以为是宿舍长要参加竞选,向舍友传达了错误的意思。于是她的舍友就上台去竞选了,场面一度十分尴尬。一个误会的发生,悄然拉近了大家的距离。就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这30位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打开了认识彼此的一道门。第一次在大家面前自我介绍,第一次认识班级同学,第一次站上讲台竞选班委,还有,第一次上台跟大家道歉。第一次班会植丁班实行淘汰制,大二时有过一次“换血”,9名新生力量的加入增强了植丁班的综合实力。那时,为了增强大家对植丁班的归属感,班委策划了一系列有趣的活动。随后的院运会更是紧紧将大家“黏”在一起。穿上班委精心设计的班服,迈着整齐的步伐走方阵入场。在4×100女子接力赛中,由朱华婕、张懿、许佩萍、陈雨晨四人组成的“女子天团”在一片呐喊加油声中奋力夺魁。谈起”女子接力天团“,朱华婕满满的都是回忆:”我们这个队伍维持了三年。三年里我们一起在操场练习,纠正彼此的错误,培养默契,一起在赛场拼搏。不仅队伍没有变,连赛场接力的顺序也没有变。”女子团体接力成员在采访中,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到一次经历——普通昆虫学课程实习。第一次跟着老师外出实习,大家对捉虫有着天然的新鲜感。“这是一次很难得的经历。”从最开始的拘谨、害怕到后面发现昆虫的激动、喜悦,甚至直接上手捉虫,大家戏称,“植保的孩子不怕虫。”大蚕蛾(标本)为了捕捉昼伏夜出的昆虫,常常会定好凌晨一两点的闹钟起床,趁着朦胧的月色走出帐篷,灯诱的光照到远处,惊醒了小溪里的螃蟹,平整的淤泥面上留下一串串脚印。“找到了!”一声惊呼,剩余的人加快脚步赶往声源处,“是大蚕蛾!”大家不自觉地放轻了呼吸,负责捉虫的同学小心翼翼地把昆虫放进“三角纸包”,灯光下,微微亮起的眼眸透露出各自的兴奋。灯诱下的瞬间有趣的是,在大三的农业昆虫实习期间,当时任班级团支书的许佩萍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举办一次团日活动。谈及活动情形,许佩萍说,“很像乡村晚会的布置。”两条长长的板凳依次排列,小组的伙伴紧紧围坐在一起,座位的前面是一个简易的舞台,座位后方,一面鲜艳的团旗挂在斑驳的土墙上,简单又不乏正式。团日活动班级合影“其实这也是一个很大胆的想法,”许佩萍顿了顿,“当时我还担心没有人响应,” 但后来班级同学都很积极,在活动准备阶段,各个小组卯足了劲儿排练。“大家都很配合。”一次别出心裁的策划,成为了植丁班共同拥有的一份回忆。归属感,就在与班级同学的你来我往中逐渐形成。暖心:“家”人般的关怀 邱宝利、桑文两位班主任老师“家”人的关怀,让植丁班这个班级变得更有人情味。专业学习的压力加上家庭条件的限制让个别同学萌生了放弃的念头,桑文回忆:“那时我刚上完课,一个女生跑过来,跟我说觉得压力很大,不想读研了。”他停了停,语速稍稍放缓,“我就跟她算了一笔账。我问她,因为现在的家庭压力而放弃长期提升自我的机会,值得吗?”桑文把这个问题的答案交给学生自己定夺。王紫淇同学与桑文老师毕业合影还有一件暖心的事情,临近毕业时,桑文把全班同学的毕业论文都收了上去,逐字逐句帮大家检查,甚至细致到标点符号、行距、空格的修改。当记者问及此事时,他说,“其实也没有什么,” 他摆摆手,“就是我平时看文献看得多,对论文的书写格式比较熟悉。”“为什么要改得如此细致呢?”“不想他们日后看回自己论文时,因为一些小错误而遗憾,”他顿了顿,“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细致地完成。”桑文向记者解释。随后他想了想,又补了一句:“这也是科研的态度。”优秀:植丁班的“牛人” 单雯艳:植丁班的“大魔王”作为每年预定绩点第一名,单雯艳在植丁班中一直是榜样的存在,同学们戏称她为“大魔王”。自大一下学期转入丁颖班后,单雯艳连续三年稳坐专业第一的位子。在专业学习方面,她是当之无愧的学霸。然而,她的优秀并不限于此。她热爱生活,追求全面发展,连年斩获学院自由泳冠军。她对党有着执着的信仰,加入学院党务管理委员会,借此平台实现服务同学的愿望,认真学习党的政策理论,参加校级“青年马克思主义工程”培训班,并当选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学生党员代表。辅导员张雨婷提到单雯艳时,笑眯眯地说道:“她是个极聪明的孩子,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与植物保护专业的结缘并非单雯艳本意,她坦言,“其实是被调剂的”。初来乍到的她对这个专业的认识还处在懵懂状态,基于自身对化学和生物的喜爱,她在日渐深入的学习中发现了植保专业的魅力,并逐渐探索出一条自己的路。目前已成功保研复旦大学。“农学其实是一种基础性研究,当你认真投入去做了之后,你会发现,其实植保专业并不是你以为的那样,它有自身的魅力。”在回顾四年的学习时,单雯艳淡淡地说。朱华婕:勇敢追梦的青年朱华婕有着一份令人惊叹的大学履历,拥有多重身份。她是校团委直属学生部门办公室部长、校弦乐队队长兼首席、教官团农学中队副队长……对于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涯,朱华婕最想感谢四年的“最佳拍档”——舍友张懿。她们一起报名加入教官团,在凌晨的操场相互鼓励、相互监督;一起转入丁颖班,一起参加定向越野,一起熬夜制作昆虫标本大赛的标本……无数的“一起”是一个个音符,构成了大学四年的交响曲。受到分子料理技术的启发,朱华婕萌生将“包膜缓释”应用到日常家庭园艺种植的想法。她拉上张懿,一起联系资环学院植物营养系的沈宏教授,报名了丁颖创新杯大赛——两个人进入实验室,反复拿海藻酸钠、氯化钙等模拟球膜制作试剂配比,制作了生物可降解营养补给球,并记录21天小球降解的速率、形态……朱华婕说:“很幸运四年参加的比赛都拿到了比较好的奖,但更重要的是比赛中思考和创新的过程,以及对专业知识的实践运用。”已保研至浙江大学的她有太多感谢想说,对母校、导师、辅导员、朋友、舍友,“我在华农感到了家的温暖!”许佩萍:坚定得有点“执拗”的女孩许佩萍是一个外表大大咧咧,笑起来很爽朗的女孩。四年的舍友吴倩桦这样评价她:“她是一个很执着的人,对自己认定的事情很坚持。”初入大学,许佩萍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国家奖学金。所以她对每一个机会格外珍惜,大二时组队参加生化技能大赛,失败了,“没事儿,”她暗暗告诉自己,“失落一阵就过了。”食品学院举办的实验比赛,“我也参加了,我也失败了。” 面对曾经的失败经历,她语调轻快地回忆。现在的许佩萍已经拿到了华农的保研资格,留在桑文老师的实验室继续读研。她说,“有时候你可能做了100%的努力,但收获可能还不及1%,这是很正常的。”辅导员张雨婷将这种精神称为“韧劲”。什么是韧劲呢?今年可能很努力把种子播下去了,但是台风下来,这半年成果全没了。培育一个品种也好,育人也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年一年我们不怕失败。”她说:“许佩萍一直是一个做事很有冲劲的人。”同学们不负韶华,只争朝夕此去一路繁花相送愿归来仍是如初少年我的年少有你你的青春有我感谢一路上的帮助和扶持我们,后会有期!华南农业大学已开通bilibili官方账号,赶紧来B站找小新玩吧!采写 | 新媒体工作室 梁颖怡 罗婷婷图片 | 农学院2016级植物保护丁颖班微信编辑 | 新媒体工作室 梁颖怡责任编辑 | 谢韩审核 | 方玮审定 | 郭灼你“在看”这个神仙班级吗?为他们点赞!

言偃

实力颜值满分!华农老师斩获省青教赛6个一等奖

8月5日,由广东省总工会、广东省教育厅联合主办的广东省第五届高校(本科)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总决赛在广东财经大学落下帷幕,我校参赛选手共有6人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实现了我校在广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中一等奖获奖人数的历史新突破。其中,艺术学院戚芳妮、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邱权两位老师分别荣获文科组和工科组第一名,代表广东省出征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我校被授予优秀组织奖。戚芳妮、邱权老师分获广东省第五届高校(本科)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总决赛文科组和工科组第一名本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分为初赛、决赛、总决赛三个阶段进行,现场决赛共有来自全省67所本科院校的105名青年教师同台竞技。经过激烈角逐,我校派出的8名选手脱颖而出。最终,我校艺术学院的戚芳妮、经济管理学院的陈晓敏和人文与法学学院的邵兆颖三位老师获文科组一等奖,数学与信息学院的李朗、曹静两位老师获理科组一等奖,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的邱权老师获工科组一等奖,人文与法学学院李飞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何艳玲老师分别获文科组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组二等奖。文科组第一名 戚芳妮戚芳妮 艺术学院香港大学建筑学院硕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在读博士。主讲《城市空间景观设计》《工程制图》等课程。2017年获“中装杯”中国大学生环境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018年获广东省高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联展优秀指导教师,2020年入选华南农业大学第一批卓越青年教师百人计划、获“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获广东省第五届高校(本科)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总决赛文科组第一名。主要从事城市设计、景观设计教学与研究,现主持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校级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课题等科研项目,多次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作品及论文。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等城市设计项目实践,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自2015年参加工作以来,时刻牢记“传‘城’记忆:用设计留下乡愁”的育人理念,不仅在教学相长中传承优良的师生关系与传统,还在城市设计教学中传承城市的集体记忆与代代乡愁。工科组第一名 邱权邱权 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讲《森林培育学》《城市林业》等课程。2018年获华南农业大学工会积极分子,2019年获华南农业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二等奖,2019年获华南农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获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优秀班主任,2020年获华南农业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2020年获广东省第五届高校(本科)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总决赛工科组第一名。主要从事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研究,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华南农业大学青年科技人才专项基金、技术服务类项目等基金项目,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林业局资助项目等多项基金项目。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7篇。自参加工作以来,时刻牢记“营山营林、树木树人”的使命担当,始终坚持“讲好每一节课、育好每一个人”的根本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以期培养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文科组一等奖 陈晓敏陈晓敏经济管理学院暨南大学财务管理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讲《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获得2020年广东省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文科二组)一等奖,2020年广东省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一等奖,2020年华南农业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2017年华南农业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三等奖。从教14年,爱教学,爱专业,爱学生。在教学中强调授人以渔,专业主导,兴趣驱动,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与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生跳出会计看会计,跳出会计看世界。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出版学术专著一部,主持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广东省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广州市教育局创新创业项目、华南农业大学质量工程等教学改革项目。文科组一等奖 邵兆颖邵兆颖 人文与法学学院南开大学世界史博士,暨南大学世界史博士后,希腊IKY奖学金访问学者。2016年进入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历史系工作。曾获2018年华南农业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入选华南农业大学第一批卓越青年教师百人计划。对于邵老师来说,学习如何教书育人如同穿渡书山学海,她也希望自己能够与同学师友在接下来的岁月中共同求索。理科组一等奖 李朗李朗 数学与信息学院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教学主讲的课程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概论》《大学数学》《数学实验》《随机过程》等。2016年获华南农业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数学与信息学院十佳教师。2018年至2019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以访问学者身份在澳大利亚Queensland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开展研究。2020年,入选华南农业大学卓越青年教师百人计划。2020年,获广东省第五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主要从事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理论研究与数值计算研究,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发表SCI论文8篇,EI论文1篇。李老师从教以来,对教学科研,始终充满热情,力求精益求精;对学生,始终不离不弃,关爱他们成长,与他们亦师亦友。理科组一等奖 曹静曹静 数学与信息学院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副教授。教学主讲的课程有《大学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高等代数》《数学实验》。2017年获第三届全国高等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华南赛区一等奖,2017年获华南农业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2018年获华南农业大学“十佳教师”称号,2020年获华南农业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2020年获广东省高校(本科)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曹老师认为教师的工作就是在繁琐和点滴的教学中,用宽厚、博大、深沉的爱托起学生们五彩的梦想和未来。不求感天动地,只愿平凡无悔;不求硕果累累,但求无愧于心;不求点石成金,只愿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文科组二等奖 李飞李飞 人文与法学学院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教学主讲的课程有《哲学导论》《美学导论》《中国美学史》《先秦与古希腊美学比较》《<红楼梦>里的哲学》等。2016年获广东省教育厅师德征文三等奖,2020年获广东省本科高校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二等奖,2020年获得华南农业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2020年获得广东省第五届高校(本科)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李老师在教学工作中一直秉承“会通中西,兼融情理”的理念,既注重知识传授也注重培养学生综合性的哲学-美学素养。李老师认为美学学科的教师既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哲学、美学理论素养,同时也需要广泛涉猎艺术、历史、文学等学科领域,掌握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对美学理论和问题做出立体化、多样化的阐释,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论创新能力和审美实践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组二等奖 何艳玲何艳玲 马克思主义学院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讲课程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与青年学生使命担当》《形势与政策》。曾获2019年度广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2020年获得广东省第五届高校(本科)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并入选华南农业大学第一批卓越青年教师百人计划。何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尊崇“立德树人,教学相长”的理念,积极传道授业解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实现教与学良性互动。何老师认为,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科研能力、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也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做学生学习知识、锤炼品格、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一直以来,我校高度重视青年教师教学发展工作,把开展教学竞赛作为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和举措。早在2019年9月,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就启动了省青教赛种子选手选拔工作,从各学院遴选出文、理、工、思政专项四个组共38名优秀青年教师组成种子选手团,制定了系统化的强化培训工作方案,聘请校内外多位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等名师名家担任指导老师对选手团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国家级教学名师郑用琏教授指导种子选手今年,在疫情防控期间,仍然克服困难,组织选手进行15场实战演练。校领导王斌伟、刘雅红、邓诣群出席模拟演练活动为各位选手加油鼓劲,各参赛选手所在学院和信息网络中心、校工会均高度重视,积极配合教师发展中心的组织工作,为参赛选手组成了阵容强大的专业支持团队、教育技术应用服务团队、后勤保障团队。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是展示学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重要平台,也是检验和改进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渠道。通过比赛充分发挥参赛选手的示范和辐射效应,增强我校广大青年教师立德树人的使命感,激发全体教师投身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是我校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乃至提升我校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动力。来源 | 教务处微信编辑 | 谢韩 新媒体工作室 林少娟责任编辑 | 谢韩审核 | 方玮审定 | 郭灼

苏舆

玩转赛车,保研清华,这个华农学霸不一般!

人到底应该如何生活?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2016级的郭志明或许能够回答这个问题。他好学不倦,是第六届模范引领计划10位“华农之星”之一、工程学院优秀学生代表 ,大学期间共获得国家奖学金1次,三好学生标兵2次,目前已保研至清华大学;他热爱挑战,不断创新,先后参与并完成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校级2项,发表学术论文 1 篇,申请发明专利 1 项、软件著作权 5 项;他热血逐梦,和赛车队的伙伴同心协力,在中国大学生电动方程式大赛的诸多赛项上屡创佳绩;他热心公益,投身志愿服务,获得过华南农业大学优秀志愿者、国家级爱心包裹一星志愿者2 次。郭志明作为工程学院优秀学生代表发言人该如何生活?让我们一起探寻他给出的答案。择善而从:懵懂中的逐光前行刚进入大学时,郭志明就像一只内心沉睡的马儿,上课便上课,考试便考试,成绩不算太差,也没有太好。漫无目的,就这样随着人海,到哪里是哪里。但恰好是这个时候,他遇到了工程学院学生会学习部的部长范雪莲——她古道热肠,除带领部门成员办比赛、做交流、做志愿外,还每月将大家聚在一起,询问近况,聊学习上的问题,叮嘱切忌挂科。“大一刚进来能够有这么认真的师姐引导我,我只能归结于是我的幸运。后来升入了高年级,我也会这样去提醒师弟师妹。”郭志明与工程学院学生会学习部的成员 左一为郭志明随后,郭志明又结识了工程学院2014级的师兄李嘉晋。得知他保研清华的经历后,郭志明决定也要通过努力来获得保研名额。“那应该才是大学美好的样子。”因高中相对教条的生活而悄然凝固的心灵冻土,在大学一点一点的温暖下慢慢融化了,里面有一棵已萌发等待着冲出土层的苗。在确立了目标以后,郭志明开始持之以恒地勤学苦练。每周按教学进度对课程进行预习复习;上课坐前三排,手机处于勿扰模式,眼睛总跟着粉笔或课件走;下课即和老师探讨课堂听讲产生的疑问;考试月将自己“搬”去图书馆,进行系统的复习……回忆起大二那段因“啃”课程而几乎一年未出校门的岁月,郭志明还是会觉得有些疯狂。当问及为什么下了目标就能够坚定不移地去实现时,他说:“我在揭阳长大,在家里是最小的孩子,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对我几乎是放养,这让我逐渐养成了一种不服输的性格。我会默默地在意和他人的比较,并复盘自己可以做怎样的努力去超越身边的人。后来我想,准确地说,应该是超越当下的自己。”然而呕心沥血并不能避免挫折的发生。譬如某一门课程尽管复习了很多,但期末的成绩仍不理想。可郭志明并不因此气馁,而是告诉自己,要再多两倍的努力。而这样的性格,似乎也注定了他将开启之后不平凡的大学生活。少年意气:赛车队的集体时光 2016年,华南农业大学百盛传动方程式赛车队(以下简称“方程式赛车队”或“赛车队”)在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中取得了可以说迄今为止最好的成绩,其中75米直线加速3.67秒更是全国记录至今保持者。在16赛季过后洋溢着喜悦气息的招新里,出于对车的喜爱,郭志明递交了车队的报名表。招新的要求看起来很简单,热情,有责任心,敢于担当。只是几年以后,他才真正明白这几个词语的含义。郭志明在焊接零件2018年,为增进对各高校赛车设计的了解,郭志明来到珠海,参与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的志愿工作。他为参赛的人员送梨汤、夜宵,打印资料。活动结束后,他感慨:“与其说是在做志愿,倒不如说是充实自己的生活,感恩他人的付出。今年我们服务别人,明年便有人服务我们,每一年都有人承担着这份责任。”郭志明说得对,属于他们的这一年很快就来了。18赛季结束,赛车队举行换届大会,郭志明担任机械总监,与队长麦振鹏、电气总监祝虎、经理洪晓玲组成19赛季队伍的管理层。他们制定新的造车计划,将各任务点落实到各组。为完成关于整车布置、优化的任务,车队寒假留校到腊月二十四、二十五,年后初七、初八返校继续。方程式赛车队换届大会 一排左四为郭志明设计工作完成,便开始集体装配——采购需要的零部件,出相应的图纸给加工商加工……到了暑假,车队留在学校进行整车加工。为了赶工期,他们常会在实验室通宵达旦。当加工完精疲力尽,郭志明环顾四周,拿一块泡沫垫,放在自己做的车架里,躺下便睡了过去。“当时正逢体测,也是快期末的时候,车队里很多同学正在备战考研,或者要实习。你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过一两个月就要考研,要复习准备考试的人在这里。但我们没有这种想法。我们为的是赛车12月能去赛场比赛,能过车检和其它高校一起竞技,使这一年的付出得到呈现。”“或许这就是青春、活力,我们没有顾忌太多,只是为了团队能一起前进,车队有更好的成绩,大家都在义无反顾地付出。”郭志明与车队队友 右一为郭志明12月的赛事如期而至,首先是静态测试。在进行防抱死制动测试时,同时间测试的其它高校的赛车接连失利,方程式赛车队的E28在前两次制动测试中未能通过,当迎来最后一次机会时,大家仿佛能听到自己怦怦的心跳,都祈祷、紧张、担心着。就在裁判终于挥起绿旗的那一瞬间,所有人不约而同发出了欢呼声:“成功了!”郭志明为要上赛场的车手调试 左一为郭志明17、18赛季均无缘的75米直线加速,这一次刚好赶上。郭志明和队友把E28推上赛道。他站在车的后面,看着车手上了车,听到赛车发动的链条声,夹杂着风。那一天,珠海的天空特别蓝。他下意识地看了一看天,再望向远方的车,一个声音在心里说:“这一刻,我等了三年。”进车队以前,郭志明或许还带着三分稚气。他的全部少年感几乎都给了这段赛车时光,那些满怀热血,那些严谨执着。在集体中经过淬炼,更多了份坚定果敢。可若背上行囊去往另一个远方,看着他的背影,似乎会有人说:“还是那个少年。”自带阳光:对美好的永恒追求无论是在赛车队,还是其它地方,郭志明热忱与乐观的属性总是被周围的人所熟知。刚入校时,他从汇景北门进,志愿者、助班师兄给他递水,引导他取钥匙,和他一起搬行李,“当时很感动。我觉得他们是在做一件正确的、奉献他人的事情。对我来说,这是刚入校时的一种启蒙。”大一时,郭志明一有机会就投身志愿活动,宿舍清理、校道清理,还有“爱心包裹”。即使在大二那段最忙的时间,从车队加工回来,他不是卸下一身的疲乏,倒头就睡,而是在宿舍为挂科的同班同学辅导重修科目。他说:“他们可能只是当时没有意识到学科学习的重要性,或者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我在课堂上学到的,还有我的方法,都会不遗余力地传授给他们。遇到了我就去做,不会想太多。如果一定要解释,我可能说这是一种与身俱来的责任感吧。”郭志明的阳光男孩属性让即使完全不认识的人第一次见到他时,也会被那种温和的光芒和优秀的气质感染与吸引。但不为他人所知的,其实是他内心对美的永恒的追求。“我喜欢运动,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灵上,它都让人更美好。”和赛车队的朋友加工完,他们便一起打篮球,集体洒汗;在平时,郭志明也常约上好友,去游泳、跑步、打乒乓。他已经觉得,运动是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遇上一天的空档期,他也会安排自己去学习摄影、下厨房,乐此不疲。郭志明闲暇时做的美食“每个人心里都会追求美好,只是付出的行动有多少的区别。”他说。激流勇进:全新天地的再发展 无论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主动地争取自己所在时空的转换或许总是艰难的。三年的时间过去,郭志明果然取得了院内保研的名额,向两年多前的目标交了一份答卷。为了向有资格报考的清华大学进发,郭志明开始了这场保研马拉松最后的冲刺:请教嘉晋师兄如何撰写简历,如何回答面试官问题;请辅导员帮忙修改简历;请车队指导老师写推荐信;去参加夏令营,与其它高校的学生交流分享……但这些过程带来的不止是一份特别的经历,还有彷徨、痛苦。一遍遍修改简历只为呈现一个更好的自己;参加中科院的夏令营,感到来自其它高校优秀学生带来的压力。席卷郭志明的不止迷惘,还有煎熬。“但那时,我仔细想,这种痛苦产生的来源,或许是我想要继续向上发展,”郭志明说,“既然是压力,就可以转化成动力来激励和鞭策自己。”郭志明车辆工程专业本科涉及的知识较宽,包括机械制图、材料力学等等,郭志明感兴趣的研究生项目是在电子信息大方向下专注于传感器的研究。收到了清华面试的邀请,他激动之余继续做充足的准备;搭上开往北京的火车——这是为数不多的一个人的远行。面试开始前让自己从紧张中冷静下来,只是去享受十位面试老师有深度的提问,去和他们相互了解。第二天的下午,在机场的郭志明收到复试通过的邮件——已被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电子信息专业录取。终于,他带着清华的Offer回来了。谈及未来的规划,郭志明说,在华农四年的学习让他爱上了科研,他的初心其实就是到国际前沿的科研阵地去专注于科研工作,奉献自己。目前,他也正在处理研究生的各项事宜,学习前期大量的理论知识。尽管时间又变得紧张,神经再次绷起,他还是觉得:“我是沉浸其中的,我非常地享受。”微风渐起,思绪从记忆中抽回。回首过去,郭志明用四年的时光回答了“人应该如何生活”这个问题——恰如波光粼粼的大海下有丰富复杂的交汇运动,人们宽广的生命里也有难以预料的百转千回,郭志明用他的声音说着,在人生的路上走下去,不要言弃。近日广州天气:6月16日,多云,有雷阵雨。26℃—32℃6月17日,多云,有雷阵雨。26℃—32℃(来源:“广州天气”微博)近期优秀学子专题,请戳:采写 | 新媒体工作室 罗婷婷图片 | 受访者提供微信编辑 | 新媒体工作室 罗婷婷责任编辑 | 谢韩审核 | 方玮审定 | 郭灼

苦心劳形

我为什么选择华农?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华农“一方沃土育一方英才”百十华农 钟灵毓秀人文荟萃 济济一堂偌大的华农隐藏着哪些优秀的学子一起来看看吧!黄昊旻:坚守学习初心的执着女孩 毕业于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兽医学院2015级动物医学专业学生获国家奖学金1次、校一等奖学金3次主持国家级大创项目并以“优秀”等次结题申请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已保研至浙江大学攻读医学博士学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黄昊旻从未忘记自己来到大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四年里,她一直在不断进步:从大一时的专业第五,到后续两年的专业第一。黄昊旻大三开始进入实验室跟着师兄一起做项目,在熟悉了各项操作后,她着手自己大创项目中的实验。为了更好地完成项目,黄昊旻花费了大量时间查阅相关文献,答辩之前多次在导师、师兄面前演练。项目获得了“国家级”的评级,并在2019年11月顺利结题,同时申请了2项国家发明专利。最初的黄昊旻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满腔热情投身于实验室,一边自主学习实验技能,一边完善实验方案。多次经历失败后,她时常回到宿舍捂着脸大哭一场,但每次洗罢脸后又重新出发。凭借着前期的积累,黄昊旻获得了六所名校保研夏令营的入营资格。一番权衡后,她选择奔向浙大和中农大。两天时间里要完成三个实验、一份开题报告。全力冲刺,最终,她幸运地在26人中排到了前7名,拿到了二等奖,也如愿和心仪的导师双向选择。浙大夏令营结束后,黄昊旻马不停蹄地赶往北京,参加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夏令营。在被北京的骄阳晒得眩晕时,她收到了自己笔试、面试第一的消息……在犹豫良久后,黄昊旻最终选择了浙江大学医学院,开始她五年的博士生涯。连海翔:热爱传统文化的服装设计师 毕业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中学艺术学院2016级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多次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二、三等奖学金获国家级第四届畲族服饰设计大赛优秀奖作品《畲乡赋》被浙江景宁畲族博物馆永久收藏目前已成功保研东华大学一串来自浙江杭州的号码让连海翔“又惊又喜”——她的作品入围了“国家级第四届中国浙江畲族服饰设计大赛”,获得了后续成衣制作环节的资格。但困难才刚刚开始。尚未系统学习服饰制作的连海翔没有独立的成衣制作能力,对图纸和成品更是一无所知。两周要完成3套服饰的制作,就像被“逼上绝路”一样。那段时间,连海翔将课余时间全部投入到“做衣服”之中。每天在华农、中大、晓港三点来回奔波:在布料市场和老板“磨破嘴皮”砍价;坐在车衣师旁边“盯着”师傅裁了3天的衣服。与此同时,她还要面对课程、绩点、作业,还有远在家乡父母的期望。有时她会焦虑到失眠,为了赶进度,连海翔曾两天完全不进食,连续通宵过3个夜晚。整个比赛下来,她瘦了整整15斤。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连海翔获得大赛的优秀奖,作品被浙江景宁畲族博物馆永久收藏。也许是兴趣使然,连海翔好像和传统文化有着解不开的结。大一的粤绣大创项目、大二的畲族服饰传承、潮汕的包梗绣元素,还有挑战杯的广州戏服项目,“我发现我好像有点离不开传统文化,离不开刺绣了。”这位“传统文化狂热者”在做毕业设计时,大胆地做了“新尝试”。这次,连海翔赋予了毕业设计更丰富的“内涵”,不仅联系了疫情,还将中国元素和西方的轮廓结合了起来。在服装工艺的制作细节上,皮革雕塑也是连海翔学到的新技能。一锤一打完成的皮革,一针一线缝制的成衣,裁割、雕刻、上色固色、磨边打洞缝纫,每一步她都遵循匠人精神,亲力亲为。“纯手工打造是最大的骄傲。”过程有些难,但她乐在其中。如今尘埃落定的录取结果终于让她“忐忑不安”的心落地了。东华大学是一个被她小心翼翼保护的梦,下一段旅程里,她要勇敢去筑梦了。刘畅悦:耐得住寂寞的科研人 毕业于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2016级国家生物学理科基地班本科生获评校级优秀共青团干部、“学术之星”曾主持两项国家级大创项目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无数现已保研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刘畅悦在二十岁生日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株菌种。“说出来我自己都不相信,在生日当天找到了。只找到了这一株,而且是唯一的一株。”她回忆道。时间往回走到2019年的9月,此时的刘畅悦正为迟迟找不到的菌种焦头烂额。下课的钟声准时响起。刘畅悦从课堂内容中稍稍抽离,穿过拥挤的人群,匆匆“转场”,赶往生科院楼的实验室。熟悉的味道,熟悉的操作流程,却总碰不上想要的结果。有时候菌长得很好,有时候长得又不好,还有时候甚至被污染了。每天刘畅悦要做的事情就是像一位小心翼翼的老母亲,细心呵护着自己的实验样本,等待一株合适菌的出现。那段时间,教室、宿舍、实验室三点一线的生活刘畅悦持续了整整一个月,出勤打卡天数多达24天,月平均工作时长高达118个小时。“当时真的很煎熬,一直怀疑要不要继续下去。”前面89组的样本筛查几乎可以算是颗粒无收,想要放弃的念头时不时跑出来。“纠结过后,还是决定要把它试完。”终于,在90多组菌落之中,刘畅悦等来了唯一一组合适的样本。每一次的实验,都像是做着一场顽固的“豪赌”行为,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果如何,却很难说。敢于在实验室里寻找的“九十分之一”概率,这是她对自己的承诺。“耐得住寂寞,坐得住板凳。” 已保研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刘畅悦选择在科研的道路继续探索,一往无前。罗漫:一往无前的探索与坚持 毕业于湖南省新宁县第一中学动物科学学院2016级蚕学专业本科生在校期间连续三年获校一等奖学金两次获全国大学生蚕桑生物技术创新大赛一等奖大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3篇以综合考核第一的成绩获得直博西湖大学的名额与蚕学专业的结缘并非罗漫本意,但入学后,通过一系列专业老师和企业家对蚕学专业的介绍,“我竟开始有点好奇!”她说。大一上学期末,罗漫参加了学院的蚕桑报告大会。报告会上专家的介绍激发了她对科学研究的好奇,她得知,蚕宝宝从蚂蚁一般大小的幼虫,到化茧成蝶,人们再加工蚕茧制作美丽的丝绸服装和饰品,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的过程呀!此刻罗漫逐渐体会到,诗人李商隐笔下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这句话并不完全正确,蚕宝宝吐完丝后只是化成不吃不喝不动的蛹而已,并没有立即死亡。至此,罗漫渐渐发现了蚕学专业的学科魅力,她说:“我再也没有想过转专业,并且真心喜欢上蚕学专业。”罗漫在实验室大二下学期,罗漫开始接触各种不同的实验,每天异常忙碌,不过在实践中她也逐渐对家蚕的生理功能特性、桑树的多元化利用以及科研方面有了更多的了解。紧接着,传来了第一届“东方紫杯”全国大学生蚕桑生物技术创新大赛的比赛通知,抱着试试的心态,罗漫的小组提交了项目参赛,结果获得了大赛一等奖,这个成绩大大地激励了罗漫,也让她更坚定了自己在蚕学道路上深造的想法。大三开学,罗漫便与导师说出了自己想深造的想法,并开始学习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实验技术。在导师的鼓励下,罗漫又参加了第二届的蚕桑生物技术创新大赛,再次获得了一等奖。有人问她,人生中有没有发生过一些特别不好的事情或者遇到特别不好的人,罗漫想了想:没有!她沉吟了一下,“我发现我是幸运的,很幸运来到华农动科,主攻蚕学专业,遇到了一群超级nice的领导、老师和同学。”叶哲驰:迎难而上的工科男生 毕业于广东省潮州市金山中学工程学院2016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北京故宫粤港澳三地青年实习计划代表之一获“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省金奖获国家奖学金2次,校一、二等奖学金各1次现已保研至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路途的疲惫荡然无存,只剩一种难以描述的兴奋在驱动我的步伐”。踏上北京西站高铁站台那一刻,叶哲驰和故宫博物院的故事开始了。在故宫博物院实习期间,叶哲驰被分配到了修缮技艺部,学习软天花的制作工艺。制作软天花工艺繁琐复杂,包含扎谱、拍谱、沥粉、上色、黄胶、金胶、贴金、帚金、行粉、攒活等一系列工序。酷暑时节,繁复的工作极大地考验着实习生们的耐心与专注度。叶哲驰实习所做成品大二时,在同学的邀请下,叶哲驰加入华南理工大学北区高压实验室参与项目研究。这次,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叶哲驰从未接触过仿真建模,更别提如何使用仿真建模软件了。面对完全陌生的软件,他急于寻找使用的方法,却发现该软件并没有使用教程。他只能通过设计好的成品,逆向推导使用步骤。每天深夜,舍友已经熟睡,叶哲驰的小灯还亮着。他像一只高速旋转的陀螺,乐此不疲地转动着。周末,当别人都在玩乐时,他的时间表依旧满满当当:整理笔记、研究项目、运动……每一格时间都有该做的事情。历经8个多月,项目圆满结题。叶哲驰所在团队撰写的2篇论文,1篇已经被中文核心期刊《智慧电力》收录,另外1篇正在审核中。如今,叶哲驰已成功保研至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扬帆,再启航。于鹭日方:人生不设限的酷飒女孩 毕业于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园艺学院2016级园艺(丁颖创新班)本科生获校一、二、三等奖学金曾任班长、团支书、校自管艺体发展中心副主任中国扶贫基金会善行100一星级志愿者现为创客空间果果道核心团队成员提起于鹭日方,酷、飒,是18级园艺丁颖班“小朋友”在评价她时出现频次最高的二字。利落的短发,总让人误以为是个帅气的男孩。但她只是习惯了身随心动。她用镜头、用语言、用行动将生活中的变数演绎为无限的可能性,因为“一帆风顺的人生也太没意思了”。不给人生设限的于鹭日方乐于尝试各种身份。习惯清爽短发的她,也早就习惯了与脚下的绿茵场打交道。高中时期,于鹭日方是福建省高中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女子足球队的队员。她直言:“我享受和同伴们专注于运动,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却很快乐的那个当下。”除了足球,她还在篮球、游泳、街舞、唱歌、钢琴、书法等方面施展拳脚,且都拿到了不错的成绩。因为她相信,“兴趣是培养出来的,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喜不喜欢。”于鹭日方的街舞舞台于鹭日方在园艺领域探索的触角十分灵敏,触到了创业的敲门砖。因为她相信“多点尝试总是好的,离开校园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受同学的邀请,于鹭日方加入了“果果道”创始人团队。庞大的校园市场,优质的果源,辅以新型销售手法,强大的项目实力是他们获得50万天使投资的重要原因。而不断升级的消费体验和贴心的售后服务,更让“果果”道获得了同学们的喜爱和信任。志愿和运动一样,是于鹭日方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很难衡量自己帮助到了别人多少,但每个志愿都会以最饱满的姿态去做。”她曾在广州欢乐岛自闭症儿童训练园坚持做了一个学期的陪护工作。现在的她,已经和过去那个固执的自己和解。不给人生设限,她正在推动自己不断拓展人生的宽度。想了解更多报考华农的资讯吗?“2020广东在线高招会——华南农业大学专场”等你“云”上相会!在广州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的指导下,由羊城晚报社主办,羊城晚报教育发展研究院独家策划的“2020广东在线高招会——华南农业大学专场”将于7月25日20点在羊城晚报新闻客户端“羊城派APP”直播。华南农业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招生办公室副主任陈振明老师,以及五位华农今年保研至清华大学等名校、来自不同专业的优秀学生,一起为大家详细介绍办学情况、招生政策和在读心得。颜值与实力爆表 华农始创于1909年,前身为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暨附设农业讲习所的华南农业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名校。华农聚焦强农兴农的担当使命,强化农业与生命科学优势,大力发展新兴交叉学科,推进农、工、文、理、经、管、法、艺等多学科融合发展的,正全力争取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华农的实力绝对可以圈粉无数高考生:省部共建211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广东省唯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这里是度过美好光阴的不二选择:截至2020年7月,学校天河校本部4395亩,增城教学科研基地3804亩,建筑总面积145万平方米。最让学子们亮眼的是,华农的院系众多,校友众多:23个普通高考招生学院, 98个本科专业;有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教职工3374人;有全日制在校生4.2万余人,其中本科生3.7万余人,研究生5000余人……成为华农大家庭的一员,就意味着拥有遍布海内外众多的校友。优秀学长学姐做客直播间作为优秀在读生的五位学长,也将做客直播间,并分别从文科专业和理科专业的角度讲述自己在校四年学习和成长的的心得体会。选择一所学校,就是选择了一个成长的环境,不管是校园、老师、课程,都是青春的印记,大学时光,更是一个人一辈子最美好的四年时光。所以,事不宜迟,7月25日20点,守在直播间前,听听学长们的心得体会,他们是怎么被华农圈粉而成为其中一份子的……还有华农招生办主任一一为你解答招生问题。锁定7月25日20:00点的“云见面”满屏的报考干货等你来!观看方式我有一个华农朋友,TA的学校平平无奇?!华农2020年招生计划公布!志愿填报必看!华农到底有多好?权威媒体为你解读!最全攻略!华南农业大学2020年报考指南高考结束,2分钟测出适合你的专业!权威!华南农业大学2020年夏季普通高考招生章程发布还想了解华农更多的故事:给力!华农校园最新变化!华农,不说再见......520,用整个华农向你表白!谢谢你,再见!教一门前的凤凰木……假如华农历史名人有朋友圈……华农“云赏花”!想见你,广州至美春天!文字 | 新媒体工作室 梁颖怡 洪佳恂 校报学生记者社 林恬玮 郑枫旋 李滢 梁逸 许洁兰 朱瑞琦 段韦 黎育苗 部分资料来自“羊城派”图片 | 由受访者提供 新媒体工作室 丁逸部分来源 | 羊城晚报微信编辑 | 新媒体工作室 梁颖怡责任编辑 | 谢韩审核 | 方玮审定 | 郭灼

大耳窿

广东这两所高校实力都很强,有望冲进“双一流”,你更看好谁?

广东省的这两所高校很厉害,那就是华南农业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小编从综合实力、师资力量、学科实力、科研成果等方面证明了这两所高校的实力,有望冲进“双一流”,你更看好谁呢?· 华南农业大学综合实力:华南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优势,以热带亚热带区域农业研究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还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农业农村部共建的省部共建大学,为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还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三全育人改革试点高校。学科实力:根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华南农业大学有1个A-学科、4个B+学科、4个B学科、2个B-学科、1个C+学科、2个C学科、2个C-学科。师资力量:截至2018年7月,学校有教职工3400余人,教授、副教授15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引进院士团队1个,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特支计划(万人计划)12人。人(事)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8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2人,广东省 “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博士生导师311人,硕士生导师1145人。科研平台:截至2018年7月,学校有8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原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0个,农业部科学观测实验站3个,原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3个,广东省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3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8个,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全国农业科研创新团队4个等。科研成果:2017年,学校主持的3项科技成果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8项科技成果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15项获201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主持7项,参与8项,在学校主持的获奖项目中,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南方医科大学综合实力:南方医科大学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中唯一的医学院校。全国首批开设八年制本硕博连读临床医学专业的8所高校之一,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唯一一所开设八年制医学教育的独立医科院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学科实力:根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南方科技大学有3个B+学科、4个B学科、2个C-学科。师资力量:学校现有院士3人、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教学名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0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优青”4人;广东省“南粤百杰”4人,广东省“引进领军人才”4人,广东省特支计划入选者19人,广东省珠江学者岗位计划入选者20人。科研平台:截至2014年6月,学校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1个,2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2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4个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校级研究所17个。科研成果:“十五”以来,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十五”、“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和“世行贷款”项目在内的国家、军队和广东省教育研究课题93项。在多科性医科大学办学模式、实验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医学教育技术研究、科研促进教学、医学人文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和改革实践。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49项,研制的《医学通用题库》,获得军队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在全国50多家院校推广使用。

尹齐

这些华农老师的课,爱了!

他们,如同航标屹立在辽阔的海面任你在学海泛舟时刻为你指引前进的航向他们是良师,亦是益友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模范引领作用,提升我校本科教学质量,为培养省级、国家级教学名师储备人才力量,经各学院推荐和资格初审、教务处资格复审、专家评委组评审和校内公示,评选出9名“2019年度华南农业大学教学名师”。快来看看有没有你的老师!2019年度华南农业大学教学名师(按姓氏笔画排序)朱世江 园艺学院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博士。主讲的课程有《园艺产品贮运学》《园艺专题概述》。朱老师认为大学生不仅是家庭的骄傲,也是国家的未来。大学老师承担着为国家培养接班人,替父母培育孩子的双重使命。朱老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他讲的理论课充满来自生产一线的问题和实例;贯穿他实验课的是基于科学理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思路和方法。在他的课上,有家国情怀的自然流露,学生可以感受到爱国主义的滋养。他希望把自己所学所知都传授给学生,也希望学生在课程中学到的除了专业知识,还有对个人与国家前途命运关系的思考。朱国辉 生命科学学院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博士,教授。教学主讲的课程有《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和《高级生物化学》。主持和参与建设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生物化学在线开放课程”“生物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生物化学教学团队”,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技术》。获华南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十佳班主任”等荣誉。朱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始终秉持“用心授课,教书育人”的理念。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将学科前沿、最新科研成果与知识应用融入到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和创新思维;将课程讲授与课堂讨论、学生汇报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与学生交往以诚相待、用心交流,以真爱感染学生良好人格和积极生活态度的养成。孙京臣 动物科学学院毕业于中山大学,博士。教学主讲的课程有《蚕病学》《细胞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等。2017年获学院“教学十佳”,2018年获华南农业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2018、2019年指导蚕学、动物科学等专业学生获“全国蚕桑生物技术大赛”特等奖2项。孙老师在教学工作中一直秉承“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的理念,既注重为学生传道授业的方式,也信任并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逻辑清晰和规范用语的能力训练。孙老师认为长产业链的蚕学专业特色,决定了教师既需要不断提高自己在本学科动物生产类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也需要不断加强丝绸文化创意和纺织服装等跨学科交叉融合的知识储备,怀着学无止境、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心态,凭借“交叉学科”的科研背景和“亚太地区蚕桑培训中心”的援外系统教学,组织外籍教师参与全英授课,激发学习兴趣、拓宽国际视野,充分把握好“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坚信“每一份付出都不会被辜负”。杨德贵 数学与信息学院、软件学院毕业于东芬兰大学(University of Eastern Finland),博士。教学主讲的课程有《数学分析》《复变函数》《大学数学》《应用概率统计》等。曾获华南农业大学教书育人二等奖,本科教学十佳教师,指导学生获得“高教社杯” 全国大学生建模竞赛甲组一等奖,主编了农业部规划教材《数学实验》,承担多项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杨老师在教学工作中既注重教书又注重育人,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并尝试去解决问题。杨老师认为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学生的每一次建议都是自我提升的机会,与学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学习共同体。汪凤桂 经济与管理学院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博士,教授。本科教学主要讲授《管理学原理》《公司战略管理》等课程。长期担任班主任,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大赛。多年来,汪老师始终坚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理念,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教导学生做人的道理。在专业课程教授中,不断探索,跟踪学科前沿,以多种方式启迪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强调专业知识学习的“象牙塔式学习”和“功夫在课堂之外”——一方面强调课堂学习即专业基础学习的重要性,要“留在课堂”;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专业书籍、观察分析实际问题,保持对实践发展的敏锐性,要“走出课堂”,从而全面提升专业综合素养。张钦发 食品学院毕业于中南大学,博士。教学主讲课程有《包装材料学》《包装测试技术》《食品包装学》《塑料包装容器结构设计与制造》。张钦发老师长期以来,一直坚持本科教学第一线,恪尽教师天职,理解学生,严格要求,微笑育人,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善于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在注重为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和锻炼,曾指导学生获得全国第四届高校环保科技创意设计大赛银奖和最佳导师奖,全国第二、三届“顺丰杯”环保包装设计大赛分别获铜奖和第银奖及优秀指导老师奖。张钦发老师在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素养同时,不断坚持教学改革和教学体系建设,副主编教材四部,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陈国菊 园艺学院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博士,三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任中国园艺学会压花分会理事长,国际压花协会中国区总监,压花作品获国际压花比赛金奖9项。主讲《压花艺术》《压花原理与技术》和《农事训练》等课程。主编教育部高等院校十一五规划国家级教材《压花艺术》,主讲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压花艺术基础》,国家一流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压花艺术--发现植物之美》负责人;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获华南农业大学首届十佳“我最喜爱的导师”,多次获华南农业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陈老师是我国观赏园艺学科压花艺术研究方向的主要学术带头人,教学理念新颖,坚持教书育人,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成功开拓中国高校压花艺术教学体系,将压花艺术推广到全国各类学校。近五年指导学生参加国际国内各类比赛获奖27项,其中5名学生获国家奖学金。周尚万 马克思主义学院周尚万,教授。从事高等教育33年,周老师坚持育人先育己的理念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教学工作。先后主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等8门课程,主编著作3部。曾主持广东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和该课程的省级教学团队建设。曾获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广东省委组织部、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总工会和广东省社科联联合举办的“新形势下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优秀成果二等奖,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学示范片评选三等奖,广东省在线开放课程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和华南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等。钟青萍 食品学院毕业于南昌大学,博士。主讲的课程有《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实验技术》《生物工程下游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安全性》等。曾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本科教学管理工作先进个人、“三育人”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等。主持了9项质量工程及教改项目,主持获得1项省级教学优秀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并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级科研项目,获得省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论文近30篇。编写论著和教材10部。钟老师在教学工作中一直秉承立德树人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综合能力,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不仅注重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关注学生品格的培养,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粉笔无言写春秋感谢成长路上有您相伴!你上过哪位老师的课?欢迎在留言中分享!华南农业大学已开通bilibili官方账号,赶紧来B站找小新玩吧!来源 | 教务处微信编辑 | 新媒体工作室 贺振杨责任编辑 | 谢韩审核 | 方玮审定 | 郭灼点亮为老师打call!

书正

这2个穷人家的孩子想考研,但家庭条件不好,该怎么办?

考研,是很多大学生的心愿,为了考研成功,他们更是可以把自己放在图书馆一整天。对于穷人家的孩子来说,考研更是他们读书改变命运的凭借。因为获得研究生学历,能让他们拥有更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能让他们在未来更具竞争力。然而,有些时候,考研对于穷人家的孩子来说,却也是最艰难的选择。就像下面这2位穷人家的孩子一样,虽然他们已经站在了考研的面前,但却遇到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而如何去面对这些问题,如何去选择考研与否,就成为了他们不得不仔细斟酌的问题。所以,他们想听听网友们的意见,想请网友们给他们些建议。第一位学生的基本情况是:家住农村,以种地为主要收入,还有一个弟弟刚刚考上三本。“我家是农村的,家里种地。我妈一直身体不好,农活很累。她总是腿部水肿,疼痛。奶奶年龄也大了,前几天还从床上摔了下来,幸好没特别严重。弟弟今年考上了一个三本院校,学费就一万五。大致算了一下,我们两个的学费加生活费,这半年差不多要三万多,我爸妈根本挣不了那么多钱。所以我现在很纠结,是应该帮父母分担家里的情况,还是应该更加努力考研?”第二位学生的基本情况是:农村家庭,父亲好吃懒做,爱抽烟喝酒,大学本科期间学费均为贷款。“如果家庭条件不好,还建议考研吗?不是普通家庭,而且是农村家庭。现在我父亲连生活费都拿不出来,我读大学期间的学费都是贷款,每学期有7000。我父亲完全没有积蓄,真的可以用好吃懒做,爱抽烟喝酒来形容。感觉自己压力好大。”以上就是2位穷人家孩子的基本情况了,他们都想考研,但又因为家庭困难而被困扰,所以心理上也非常矛盾。所以,他们是该放弃考研,还是该更加努力的考研呢?对此,有网友给出的建议是:一定要试一试,国家给6000,学校奖学金争取一下一年至少生活费是绝对不用张嘴要钱了!学费贷款,毕业两年内一定能还上,可能会有压力,但是人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多能干,加油!也有网友用自身的经历鼓励他们:我也是农村的,我家里就爸爸一个出去挣钱,我很心疼他。可是本科毕业,我怕以后没有能力照顾好我父母。所以我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学历。用读研究生这个阶段,让自己变强,毕业后找个好的工作。 还有网友分享了她哥哥考研的故事:我的哥哥,当时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高考第一年考上,我舅妈偷偷把学给他退了。他又回去复读,第二年考了一个二本,从大学的学费都是贷款的,生活费是自己赚的,后来贷款也是自己还的。然后又考上了华南农业大学的研究生,现在过得贼好。所以贫穷并不能够阻止你努力的脚步,知识改变命运是真的。所以,你建议这2位穷人家的孩子考研吗?欢迎留言讨论!(注:图片来自网络,与文内人物无关)

自言自语

广东大学排名公布,广工大、深大、南科大无缘前五,华农荣获第四

哈喽大家好,我是老王谈教育99我们都知道现在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传播的速度很快,我们奋斗在一线的“白衣天使”医生护士们都在尽职尽责地为人民服务,他们不仅仅没有假期,而且还不怕危险困难,他们艰难而上,努力研制解药出来。而且我们的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等白衣天使医护人员们都在一线奋斗,他们尽职尽责、做事兢兢业业,这些人都值得我们一辈子去尊敬。由于疫情的影响,全国所有的学校已经延期开学好久了,而对于高三来说,现在的时间更是珍贵,因为现在还有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就要参加高考了。高考之后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填报志愿。广东省是我国的经济强省,因为是我国的教育强省,它不仅经济实力强,还拥有多所高校,在最新的校友会2020广东省大学最新排名中,广州工业大学、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都无缘前五,华南农业大学荣获第四。深圳大学深圳大学简称“深大”,位于中国经济特区广东省深圳市,是由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广东省主管、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综合性大学。深圳大学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文明校园、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粤港澳高校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深圳大学设有研究生院,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深圳大学是教育部高度重视特区大学建设,党和国家领导关心特区大学。学校学科整齐,规模适中,学校坚持本科立校,以本科教学为中心,适应本科教育大众化,树立并践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厚积薄发、经世致用”。南方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简称“南科大”,是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校、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南方科技大学由广东省领导和管理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是深圳市创办的一所创新型大学,其创建目标是迅速建成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2018年5月,南方科技大学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成为国内最快获得博士授权单位的高校。作为一所双非院校,南方科技大学的师资力量可谓是佼佼者,在300余名教学科研序列教师中,拥有院士27人(全职院士10人),国际会士35人,国家特聘专家72人,国家特聘专家(青年) 85人, 教育部特聘专家22人。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简称华农,是一所以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优势,以热带亚热带区域农业研究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农业农村部共建的省部共建大学,广东省“211工程”、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华南农业大学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三全育人改革试点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华南农业大学始创于1909年的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暨附设农业讲习所,有这么句话“北有武大樱花,南有华农紫荆”,其实,华南农业大学的樱花也有1500株,不用去武大在华农也可以观赏樱花了。广东作为我国的经济强省和教育强省,一直起到的是模范作用,经济实力强,高校数量多,其中的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闻名全国。而在最新的大学排名中,很遗憾广工大、深大、南科大都进不了前五,华农则是荣获了第四。

驴皮影

弃政从教,他是广东省唯一受校长赠予住宅楼的教授

为迎接华南农业大学110周年校庆,传承大学精神,丰富校园文化,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华农官微将于近期推出“璀璨星辰”系列人物专题,讲述我校创校先驱、学科创始人及院士的人生故事。利寅(1870—1954年),字寿峰,广州花县花山镇新和村(古称小村)人。著名教育家、农业化学家,华南农业大学建校先驱之一。利寅少时在乡塾读书,学习八股文直至20岁。时处清末,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时,清廷摇摇欲坠,国家内忧外患、动荡不安。利寅是一位有志向、有远见之士,他自觉八股大势已去,改习算术、英文。他放弃秀才身份及进一步考取举人的机会,肄业于黄埔水师学堂,考入公办广雅西学堂专攻西学。学八股、考科举、做官员,是当时绝大多数读书人的路径。学堂的一些学生不忘科举,无心西学,中途退学的人有一半,而利寅仍专心学习,毕业时成绩排名前五。1904年,利寅与刘国珍、陈兆基等被清政府选派公费留学英国或美国,他是广东最早到国外学习化学的留学生。他在伦敦大学自然科学——化学和农业化学科潜心苦读4年。1907年12月利寅与俞同奎等7位留学生在法国巴黎创立了中国化学会欧洲支会,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化学学术组织。他们组织学术交流、创办学术期刊、传播与普及化学知识,可谓是我国化学界一代先驱,对中国化学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垦荒业界,奠基华农 利寅是国立中山大学及其农学院的创办人之一,也是农学院的农业化学系及多门课程的创建者。1908年,利寅从伦敦大学毕业回粤,被任命为广东实业厅厅长。上任仅仅几天便丢弃乌纱帽,选择到广东实业公司做技术服务工作。后他与同期归国的留美博士唐有恒一起筹办广东农事试验场附设农业讲习所。1909年试验场和讲习所获清廷农工商部批复“切实兴办”。是年10月22日,广东农事试验场附设农业讲习所正式成立。1910年4月农业讲习所正式开学,开设有农业总论、农艺学等13门课程,利寅在校任教。同年三月讲习所奉命改为农业教员讲习所。利寅在农事试验场任化学技师,他创办了广东化学支会和《广东化学会实业报》,该刊物对普及化学知识,推广化学应用技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1911年11月广东独立,广东都督胡汉民选任一些留学欧美的各国青年为广东军政府各部部长(后改为司长),任命王宠佑、利寅为实业部正副部长。利寅到任后认为“无一实业能够举办,正是尸位素餐,问心有愧”,第二次辞职回农林教员讲习所任教。1912年4月唐有恒调往北京,其后陈颂硕、利寅、黄遵庚先后担任广东农林试验场附设农林教员讲习所所长。1912年8月,广东当局以粤高等农业人才极缺为由,将农林教员讲习所改办为高等农林讲习所。农林化学馆为适应农业教育和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利寅在1913年至1914年初担任高等农林讲习所所长之职时草拟了将高等农林讲习所改办为农业专门学校的筹建计划。1917年在高等农林讲习所的基础上改建了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黄遵庚为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首任校长。利寅为农业化学系首任系主任。1922年底,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师生发动了将农专改建为广东农业大学的“农专改大”运动。1923年11月获准筹备改办大学。12月5日,正式成立广东农科大学筹备会,公推时任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校长邓植仪为筹备长,张天才、沈鹏飞、利寅等14位教授为筹备委员和筹款委员。1924年2月,孙中山创立国立广东大学,邹鲁接管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广东法科大学两校。大学创办时设文、理、法、农四科12个系,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改为农科。邓植仪受聘为大学筹备委员负责农科筹备工作,农科的张天才、利寅、黄枯桐等教授组成农科委员会,决定设农学和林学两大部,并扩充原有苗圃、巡回讲习所等。正式立校后,邹鲁对学校办事机关进行改革,校务会议为最高决策机关。农科学院将两大部改设为农艺、农艺化学、林学3个系。农艺化学系主任利寅、农艺系主任欧华清等各系主任参加校务会议。除校务会议外,还设各种特项委员会,利寅是学生纪律委员会委员之一。为解决国立广东大学校舍分散管理不便且破旧的状况,孙中山便命邹鲁择定广州市东郊石牌以北的一带官荒山地为新校址。利寅参与国立广东大学农科学院第二农场的开辟工作,是中山大学石牌校园选址拓荒骨干。1926年8月17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国立广东大学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国立广东大学农科学院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农科,设农学系、林学系、农林化学系。1929年4月修订学校规程时改称农科,1931年秋实行学院制时改称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利寅任农林化学系主任。在中山大学任教期间,利寅数任院务委员,主讲农品分析、分析化学、农业化学和农产品加工等课程。1933年,中山大学校长邹鲁为利寅从事教育事业25周年专门召开庆祝大会,广东军、政、学界政要名流及学者,以及中山大学师生两千多人参加盛会。1936年农学院为利寅专门修建了教授楼叫“敬献居”,邹鲁校长亲笔石刻。前校长戴季陶为利寅住宅捐资3000元以贺其任职28年。利寅是广东省唯一受校长赠予住宅的教授。邹鲁校长书写的石刻从1908年参与农业讲习所筹建开始,利寅在校40年。为表彰他献身农业教育所做的贡献,1948年农学院邓植仪、丁颖、张巨伯、侯过等11位教授联名呈词中山大学转请教育部给予褒奖。利寅教授受到褒奖后,为鼓励学子求学,将所得奖金转赠农学院作为奖学金。40多年的风风雨雨,并没有浇灭他对教学和科研的一片赤诚之心。利寅退休后,农学院改聘他为不分系教授,继续为学生讲授化学课程。1954年3月6日,利寅突发腹泻,被急送广州中山医学院附属医院,翌晨因病情突变而逝世。享年84岁。利寅宿舍硕果累累,饮誉业界 利寅是我国化合物命名的先驱者,为中国的化学学科做出重要贡献。清末时,化学界对化合物的命名采用音译、意译和造字等法,没有统一的命名规则。1908年8月10日,中国化学会欧洲支会在伦敦召开化合物命名学术会议,发表了《中国化学会欧洲支会戊申年报告》,奠立化合物中文命名方法。为使更多国人了解化学,利寅列举化合物的分子式、化学性质、反应及其产物,订立一系列有机化学中文名词,对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化合物命名提出了醇、醛、酮等一套名系,“醛者,酒变味也。酒遇空气中氧气久之味变,想当然耳。此族命名法,悉以醛字为语尾,如CH3—CHO……酮者,酒坏也。既坏而未及于酸,故名。如CH3—CO—CH3”。醇醛酮、无机酸、有机酸、糖类等化合物的名称和命名方法沿用至今,并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利寅教授不仅是业界的拓荒者,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利寅利用化学知识,将日本火柴头的发“火”原料进行分析化验,掌握了火柴头配方,与胞兄利耀峰、留美博士罗节若、留学英国学化学的陈达初于1919年创办广州“东山火柴厂”。1921年发明了桐油榨炼新法,因经济效益巨大而获江苏省实业厅嘉奖。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难临头,他不但不躲避逃难,反而是更坚定地待在实验室里,研究白胶纱绸制造,以抵制日货,维护中华丝业。抗日战争时期中山大学农学院迁到湖南栗源堡,当时生活艰苦、物质缺乏,利寅带领师生们自制酱油、腐乳共度难关。在利寅任教期间还曾专门研究了15个课题,其中取得成功的有:药水制革;全淡(氮)数之考求改善法,制炼桐油;考求铁的比色求数法,并研制卫生酱油;考求磷体量求数改善法,研究肉品制造,如卫生火腿、熏肉、各种罐头制造品;指导学生研究桐油比色尽量法;研究电制腊味,使肉品松软易化。利寅发表的著作有:《定量分析化学》《土麦制酱油之特别良效》《制造酱油之卫生研究》《配合卫生餐品之便法》《磷酸在铁铝中之滴定便法》《农产制造衣食两种之研究》等,并出版了《利寅文录》及《农艺化学实验的一得》等书。他呕心沥血,哪怕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肯放弃科研。至1953年底,利寅病倒之前,未能出版的论著还有《农产制造特论》等。报国热血,代代相传 利寅是收回祖国东沙岛的见证人之一。东沙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然而在20世纪初被日本商人侵占,盗采岛上资源。清政府广东当局与日方进行交涉,后达成协议,于1909 年委派候补知府蔡康前往接收东沙岛,随行人员由相关衙门遴选推荐负责各项接收事务,人员中有劝业道函请的两广试验场委员、伦敦大学化学专业毕业生利寅,负责化验岛上的磷矿。1909年11月19日,接收队伍于东沙岛升旗鸣炮,公告中外,重申国家主权。身处乱世,饱受民族危难,使得利寅抱有强烈的家国情怀,报国家风,代代传承,融入后人血脉。新中国成立后,利寅动员一子两女参军,为革命事业牺牲了两名子女,既是军属又是烈属,获“光荣之家”荣誉牌。女儿利淑芬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参军,随军解放海南岛。儿子利国真、女儿利淑英都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利淑英烈士1953年,利寅的女儿利淑英在广东省兴宁因抢救伤员翻车牺牲,是广东花县(现花都)花果山烈士陵园中最年轻的烈士,年仅16岁,正值豆蔻年华。利寅接到通知时万分悲痛,但他选择将抚恤金全部捐献给国家支援抗美援朝。他的儿子利国真(参军后改名利志超),新中国成立初在中山大学附中(华南师范大学附中前身)高中毕业。当时正逢解放军的军政大学招生,利国真征求父亲的意见,利寅极力鼓励他报考。其所在部队在广东佛山集训,后随军往广西剿匪,1950年利国真不幸在广西田东县遭匪伏击,英勇牺牲。利志超烈士利寅之子利国威副研究员事业有成。利国威从上海第一医学院药学系药物化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暨南大学化学系工作,后调入中山医学院(后改名为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研究抗癌、抗放射反应植物成分,长期从事药物化学、中西药剂科研教学,带教毕业研究生,其《四个天然产蒽醌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在1989年获“国家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992年利国威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还曾担任第九届中国民主同盟中山医科大学支部副主委,任中国民主同盟广东省联委员会委员多届。利寅全家福利寅为农学院的创建和早期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学术研究,献给了华南农业大学。时代处处是惊涛骇浪,他把名利看得平淡如水,愿为科研与教育做园丁;战场上刀枪不留情,他忍下不舍,把儿女送上战场,只为救民族于水火之中。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温山鸿老师为表示对华南农业大学创始人之一利寅教授的敬意,特赋诗一首:利寅住宅感怀教授芳居何处寻?五羊城外木森森。栽来粉竹虚心节,引得鸣禽快意音。海外携回兴国计,园中送去利农心。慈言尽刻三朝苦,忍泪无弹护旧襟。资料来源:1.江毅,2011. 华南农业大学创办人之一利寅[J]. 文史纵横,(2):32-38.2.佚名,2019-11-06. 披荆斩棘百年华农薪火相传[N]. 南方日报,(A10).3.《华南农业大学校史》编委会,1999. 华南农业大学校史[M].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4.刘永连,2013.从东沙群岛领土主权和开发权之争看广东地方政府的作用[J].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7-104.5.花都人,2017.学术界的一对“双子星”,利寅铜像落户秀全纪念馆.http://www.sohu.com/a/199228371_678509,2017.10.20更多华农人物故事

观光者

华农“虫博士”变粪为宝帮鸡场创收逾百万

楚天都市报12月15日讯(记者乐毅 通讯员何能 李海男)“在昆虫水虻和肠道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畜禽粪便就成了饲料和肥料,一个10万羽鸡场每年光靠鸡粪就可以净赚百余万。”今日,在华中农业大学第九届“生命科学在华农”研究生学术年会上,国家奖学金获得者、2016级博士生肖小朋的研究内容让听众啧啧称奇。肖小鹏水虻是一种腐生性的昆虫,幼虫似蛆,成虫似蝇,好食畜禽粪便和餐厨垃圾,虫干富含高蛋白,是上好的动物饲料,虫体内的抗菌肽还能提高畜禽免疫力,水虻产生的粪便可直接用作肥料,而肠道微生物的混合应用能够提高水虻转化率和畜禽粪便减少率。据肖小朋介绍,鸡粪猪粪以往都是养殖场的“心头大恨”,需要两个月的堆肥处理,才能以一千元每吨的价格销售出去,不仅费时费力味道大,还占地方。而利用水虻团队的新工艺,占地面积小,每吨鸡粪可得到40公斤干虫粉和300公斤微生物肥料,一公斤虫粉能卖6元,每公斤微生物肥料的收购价为1元,大幅增加了经济效益并缩短了处理时间。这种能让粪便与泔水变废为宝的昆虫是该校生科院教授张吉斌在武汉市郊找到的,后加以驯化。肖小朋自2013年考入华农攻读研究生以来,成了一名“虫博士”,在导师张吉斌的带领下,长期研究如何用利用水虻与肠道微生物联合转化畜禽粪便,并使之工艺化。在研究水虻分解能力时,肖小鹏需要将鸡粪带回实验室中,然后带着手套用镊子扒拉出饲养其中的幼虫,放在手上观察其活性和状况。“一开始真的是要克服生理本能,后来也就习惯了,而且随着水虻的处理各种气味会越来越小。”瓶瓶罐罐里的学问还要运用到实际中去,肖小朋经常会到各地的养殖场出差,每次将近一个月,在偏僻的郊区与工人们同吃同住。他告诉记者,尽管生活条件有点艰苦,但每当看到所学能实打实解决生产问题,就打心眼里高兴。学生们的辛苦也被导师看在眼里,张吉斌总会尽可能地给学生提高生活补助金。在五年时间里,肖小朋跟随导师一起,共申请了9项发明专利,并以第一作者在中外核心期刊上发表了3篇论文。目前,江夏区武汉超拓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就运用了这套联合转化畜禽粪便的工艺。老板贺超告诉记者,他的鸡场里养殖了40万羽鸡,日产鸡粪40吨,原先就只能“望粪兴叹”。在与张吉斌团队合作后,他在鸡场内修建了一个200平的温室,养了1200万头水虻,每天可以处理10吨鸡粪。贺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除去运营成本,鸡粪带来的日净利润有4350元,去年光靠这他就赚了百余万元。现在贺超正准备进一步扩大规模,用水虻处理鸡场全部鸡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