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本科二本院校,报考华东理工大学的药学专业,如何备考?实论

本科二本院校,报考华东理工大学的药学专业,如何备考?

很多同学在考研的时候都会纠结一个问题:我是二本院校的毕业生,报考“双一流”院校的时候会不会被歧视,或者遭遇不公平对待?以至于最终只能选择一所普通的大学作为自己的目标院校,而不敢报考名牌大学。其实这是考研过程中非常大的一个误区,国内大部分学校都不会歧视二本院校的毕业生,只是有些学校在调剂的时候可能会设置一定的门槛,在我身边,就有很多从二本院校逆袭进入国内顶尖985院校的同学。华东理工大学是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中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其有三个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分别是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技术。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华东理工大学的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这所高校是本专业领域内非常全国数一数二的一所高校。虽然药学专业并不是华东理工大学的强势专业,但是本专业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也拿到了B+的成绩,所以相对来说也是非常有优势的。那么,对于二本院校的毕业生,如何才能备考华东理工大学药学专业的研究生呢?在我看来,其实无论报考哪一所大学,哪一个专业,复习的基本节奏都是大同小异的。首先,大家要详细查询自己目标院校的考研科目有哪些,比如华东理工大学的药学专业,本专业下细分多个研究方向,初试科目主要有619药学基础综合(药学院),以及政治科目、英语一。其次,大家需要详细查询619药学综合中所包含的具体科目,然后有针对性的复习,然后,给自己制定一个能考上这所高校的复习计划,严格要求自己实施。按照往年的情况,现在正是2021年考研学子选择学校的时候,但是由于疫情的影响,今年很多同学都无法返校,而且很多2020年的考研学子还无法参与考研复试。不过,对于以后要考研的同学们来说,越早准备就会多一份希望,就能拥有比别人更多的优势。所以,即使现在自己在家休息,也一定要抓紧时间复习,尤其是专业课和英语!总而言之,大家不要因为自己是二本院校的毕业生而轻视自己,之前看过一个非常形象的说法,你想想,如果你达到目标院校的复试线,你就要和985、211院校的同学们站在同一个教室参加复试,到时候谁应该惭愧?是他们而不是你!除此之外,我个人认为,导师们招学生还是非常公平公正的,仔细想想,现在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招收实力强,比较突出的学生,而不会考虑学生来自哪一所学校,如果你足够优,没有导师会拒绝你,前提是你拿出真本事,让他们觉得你不是简单的二本生!大学视野为您解疑答惑,如有更多的问题,可以在下方留言与我一起交流!

彗星日

考研院校分析 — 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原名华东化工学院,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是国家首批实施自主招生改革的22所高校之一。华东理工大学是首批六所设有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综合类研究型大学之一;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改革与建设,现已发展成为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位于上海市,工科类强校,具有很强的地域优势,尤其是化工专业,全国数二数三。化工学院众所周知,上海是一个高校云集的地方,而华东理工大学是一所实力大于名气的学校,学校整体来说非常低调,知名度较低,甚至很多上海本地人都,没听过这个学校。华东理工的化学工程与技术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专业代码0817。也就是除了油气储运工程和化学工程专硕这两个专业,其他专业都是属于化学工程与技术这个一级学科,专业实力非常强势。化学工程和化学工艺这两个二级学科也是国家重点科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这些二级学科去年的复试线都是373分,录取的均分都超过390分,难度还是很大的。但是华东理工大学的这些专业就业还是很好的。在华东地区,华理基本占了上海化工界的半壁江山,外企比如巴斯夫,拜耳,陶氏,国企中石化、中石油,到处都是华理毕业的校友。在华东地区还有一个学校化工专业也是很好的,那就是我们江苏的南工大,但是南工大不是211院校,学校平台优势不是很强,但是专业实力毋庸置疑,全国排名第五第六。选学校的话,就当前阶段来说:如果你是大二,实力平平的同学建议可以准备去考华东理工,毕竟211名头真的有很大加成,年青嘛不要怂。况且时间还多实在不行还能掉头。可如果你现在已经是大三了,建议你做人还是实在点好。当然对于实力比较强同学也完全可以考虑天津大学和大连理工这些985。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专业主要有三个大类,一类是化学专业的学硕,一类是化工专业的学硕,还有一类是工程类的专硕。化学这个一级学科的学硕也很强势,毕竟化工的基础也离不开化学的理论知识。别看华理不是985,但是华理工的化学专业在化学界是毋庸置疑的,而且这些专业都有行业的中坚和学术大牛,科研经费也完全不用担心。但是化学毕竟是理科,考试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而且就业的方向相对化工专业也狭窄些。这4个化学类的专业考研的难度相对要小一点。复试线最高的分析化学才331分,比化工学院的那些专业低40多分,而且这个分析化学听说是有很牛叉的导师带队的。其他三个专业就更简单了,均分都是在340分左右,基本考个340分,也就可以上了,而且18考研预计分数会更低,这个等到五月份以后再来分析。应用化学和工业催化也是国家重点学科。虽然研研常常提到国家重点学科,但是大家对国家重点学科的重要性也不是很在意,以为就是厉害一点的学科。其实他的目标是培养一批学科总体水平处于国内同类学科前列,其中部分学科达到国际同类学科领先水平,也就是说你考上这些专业,就有机会踏上成功之路从此走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当然这些专业考研难度就相对大一些,去年复试线都在360分左右,均分380分左右,但是比起化工学院的那些专业还是低了10分左右。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这些专业都是考研的热门专业,尤其是理工类的院校。华东理工的双控是国家重点学科和上海市重点学科,这个二级学科是属于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所以这个专业的考研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去年统招人数25人,复试线359分,平均分379分。而控制工程这个专硕收分也比较高,去年招生50人,均分365分。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与通信工程也是很多同学选择报考的专业,华东理工的这两个专业考研难度比较低,每年招生10几个人,这两个专业虽然不是很强,但是借助华东理工这个211的平台性价比还是很高的,推荐报考。计算机的两个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难度适中,专业水平差不多的211院校考研竞争情况和华东理工相似,具体选什么学校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以后发展的地区考虑。生物工程学院把这个学院放上来呢,其实是有几个同学之前问我,南理工和华东理工的生物化工考哪一个比较好。那我给同学们的推荐是考华东理工:华东理工的这个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但是这两个学校的考研竞争情况差不多,所以综合来看的话推荐华东理工。微生物学去年招生人数比较少,统招才录取4人,均分347分,这个专业主要是那个403的同学拉分比较多,其他三个同学分数都是在347分以下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去年统招22人,最低分344,均分365分,一般考到350多分也就比较稳了。生物工程是上海市重点学科,之前有个同学很有意思,说一个市级重点学科有什么用啊?上海是直辖市,和省是平级的,上海市重点学科和你们省的重点学科是一样的。而且上海高校特别多,光985就有4所,能评上上海市重点学科都是很好的专业。既然专业强势,那么对应的竞争就比较激烈,去年统招人数17人,复试线354人,均分375.5分。当然生物工程的专硕要简单很多,虽然均分330分 ,但是有不少同学都是300分以下的,如果能考到330分的话就妥妥的能被录取了。所以想考华东理工生物工程的同学,如果实力不够可以考虑专硕。材料学院和环境学院华东理工的材料学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全年复试线373分,均分392分,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材料工程的专硕去年复试线357分,均分383,比学硕的难度要小。这两个专业的招生人数都挺多。材料学这个专业推荐大家多对比几个学校,因为有这个专业的学校很多,而且很多都是国家重点学科或者重点培育学科,尽量选一些性价比较高的学校。环境工程类的专业是上海市重点学科,也是很好的专业。分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和环境工程这两个专业。从考研情况看,学硕的难度要远远大于专硕的难度。学硕的均分比专硕要高30分左右,而且考虑学硕考试的试题难度是很大的,所以综合考量专硕的性价比会比较高。其他专业大家参考表格数据。商学院华东理工的商学院都是经济类的专业。但是经济类的学硕招生人数都特别少。像应用经济学的4个专业加起来才招了8个人。这些专业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想考上最少都要380多分。经济类的专业差不多也就这样了,虽然这些专业少,考研情况不稳定,但是华东理工考390分也就差不多,无关报考人数,无关报录比,不是每个有实力的同学都考华理工的经济学的,正真有实力的都去考上财去了。工商管理分为两个专业,一个是会计学招了3人,一个是企业管理招了7分。由于人数比较少就把数据放在一起统计了,均分395,难度还是比较大的,研研觉得还有其他211学校比华东理工性价比更高。管科嘛,去年招生11人,211难度都这样收分都在380分以上,这个大家自己根据未来就业选择。想去上海的报上海的学校,向来南京的报南京的学校,前提你要能考到这个分数。金融专硕去年招生44人,均分372分,其实这个难度还是可以的,是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而且350分以下的同学还有几个。上面只是介绍了华东理工的部分专业,华东理工的专业其实还有很多。像管理类、法学类、外语类、理学、药学类招生专业还是挺多的,但是考研竞争情况都不小。最近生身患流感,精力有限,做的不是特别全面,和咨询的同学聊天可能没有之前那么详细,大家也体谅下,等那个精力充沛的研研复活。总结:华东理工在上海是个很好的学校,上海高校排名中(研研心里的排名),华理排在复旦、交大、同济和华师大后面。华理的化工偏向大化工,基本的化工原料工业。上海是很多考生最喜欢去的城市,考复旦、交大难度太大,中规中矩的华东理工大学就成了很多考生的理想院校。华东理工大学去年考研的招生情况很火爆。华理人大多都是勤奋,踏实,质朴的,学校整体氛围很和谐,也比较干净单纯,是个理想的去处。

梦女孩

喜报!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喜获9000万奖学金!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双十一”与“双十二”的距离你会说什么呢“难道不是青黄不接吗”你理直气壮说道那你一定还不够了解华理在华理小研们心目中十一月底从来不是“吃土”的季节反而是距离“财务自由”最近的时光答案就藏在紧紧攥着的银行卡里藏在那条即将到来的短信提示里“叮 ,奖学金到账”听,那正是“读书人”的“丰收曲”!它不但是对大家一年辛勤科研求学的肯定更是对来年继往开来更上一层楼的激励你问道“在华理的幸福生活是什么”妞妞想说或许就是食堂里的烟火气教室内的读书声实验室里的专注寝室中的欢笑声运动场上的活力而这一切更与来自学校的关怀密不可分外国语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王露露化工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崔鸿劼药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方芳化工学院2016级硕博研究生陈弋翀给勤奋求实的你夜里挑灯苦读 奋笔疾书日头勤翻文献 收集数据如此往复看似单调枯燥实则其乐自现乐在其中的华理小研也必将在这有关收获的季节得到一份肯定与奖励学业奖学金给勤奋求实的你共计8910名学生共计8377.45万元量化的数字背后是名为汗水的浇灌法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邓攀体育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罗玉婷马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胡博成高教所2018级硕士研究生王维军机动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陈锋为激励广大研究生勤奋学习、潜心科研,勇于创新、积极进取,依据《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华东理工大学2020年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共评选出8910名获奖学生,共计8377.45万。其中:博士1360名、硕士新生优秀等505名、硕士新生普通等2475名、硕士高年级一等1378名、硕士高年级二等2733名、硕士高年级三等459名。给励志明德的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脚踏实地、修身致远的华理人你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励志明德的校训赋予了校训以新的意义与内涵这份奖励给向前奔跑的你们依据《华东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励志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修订)》规定,2020年获得我校优秀研究生励志奖学金新生为542名,共计620万元。其中获得30000元奖励的为20名,获得20000元奖励的为38名,获得10000元奖励的为484名。给品学兼优的你你说时间是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科研课业之余在学生工作、志愿者活动中发光发热的你值得这一份嘉奖星光不负赶路人未来,再接再厉先进班集体材硕172班化学院M164班依据《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奖励条例》(校研【2017】33号)规定,2020年获得我校荣誉类奖学金的情况如下:1、优秀学生493名;2、优秀学生干部227名;3、优秀三助工作奖251名;4、优秀社会工作奖513名。此外,校先进集体将另行答辩,另有25项社会奖学金正在紧锣密鼓评选中。学业奖学金励志奖学金荣誉类奖学金社会类奖学金……妞妞相信优秀的你一定收获了自己的专属奖励华理许你冬日“第一桶金”希望它能助你在“研途”大胆逐梦 再创佳绩来源: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 信息来源: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图片来源:往期推送文字:麻瓜瓜排版: 猎空

嬴政

战“疫”抗“疫”成为大学生最动情的思政教育平台

自3月起,沪上各高校纷纷开启“云上思政”课堂,本市数十万大学生在线聆听——“战‘疫’中感受到的责任与担当砥砺前行”、“在灾难中学习和成长”,“这次防疫斗争,是一场生动的‘思政课’、现实的‘思政课’。”同济:让学子在抗击疫情感受到责任3月3日,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在“云端”讲述2020春季学期第一课:“师者不忘初心、守土有责,停课不停教;专家教授勇挑重担,聚焦科技攻关;各附属医院医务人员发扬“逆行者”精神,紧急驰援一线;广大校友贡献同济智慧,纷纷汇聚爱心。”方守恩对同学们提出希望:要在责任担当中激发学习动力,将抗击疫情中感受到的这份责任、担当与所学专业相结合,将个人抱负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要在困难中磨砺学习意志,正面看待学习生活中的急流险滩,从容面对各种艰难困苦,“守得云开见月明”。复旦:思政不下线、关爱不断线复旦大学的思政教育不仅在校园里,更在与国家同向同行的实践里。学校以学生党团组织为引擎,思政不下线、关爱不断线,为战“疫”汇聚起青年的力量,也让复旦学子在这段特殊的经历中收获成长。复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2019级硕士生党支部的一篇篇“疫期党员日记”上线了。“我始终被这场疫情中的善良和温暖感动着。我的亲人作为医护工作者,把自己的新年奉献给了市民的健康;我的同学努力联系身边的人,为武汉捐助了一批物资,其他的同学也纷纷捐出自己的微薄之力;我的老师们,每天确认同学们的身体情况和所在位置,在微信上不厌其烦地让大家做好防御措施。我身边的都是普通人,可大家在这场疫情面前都是那么得不普通。希望在春天樱花盛开的时候,能看到所有人都依然平安喜乐。”支部党员方陶敏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还有更多党员,和她一样,在字里行间传递着温暖。复旦线上的思政课堂还构建了特殊的“1+1”制度,由学生党志愿陪伴在鄂学生共度这段特殊的时光。这个时候,陪伴也许就是最好的支持。与学生党员、2016级本科生郑凯祥结对的是他的室友、家住武汉的张朕银。张朕银的父母都是公务员,最近非常忙碌,父亲甚至因为工作需要,搬到了另一个街道居住。原本不常在线上和人聊天的他,现在聊天多了起来。考研成绩怎么样?家里吃的还好吗?武汉的情况如何?这是二人最近聊天的话题。在这份陪伴之下,张朕银说:“感到不是自己一个人在这里,也就不那么焦虑了。”东华:让学生明白战 “疫”里不倒的中国力量在东华大学,一堂取名“暖心牌”的微课上线,凝聚着战“疫”正能量。老师们在行动,其中既有思政一线的辅导员老师,也有教学一线的专业老师。他们自发录制微课,结合疫情防控积极宣传科学知识、讲述感人故事,浓缩知识要点,分享独到观点,做好知识分享和课程预热,说事、说情、说理,讲述这场战“疫”里不倒的中国力量。据了解,东华大学管理学院推出的《战 “疫”里不倒的中国力量》系列音频微课特辑共分为五讲,还包括《逆行里的爱国精神》、《疫情教会我们“敬畏”》、《“宅”出来的规则意识》《被“夜光”点亮的感恩心》等思政微课,辅导员们将结合战“疫”中鲜活感人的案例和身边故事,引导大学生感知中国力量,理解大爱仁心,努力成为一名传播爱、奉献爱和充满爱的新时代中国青年。华理:在战“疫”之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3月9日下午,华东理工大学的师生共同聆听了一堂特殊的“思政课”——由教育部社科司与人民网联合组织的“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引起了广大华理师生的热议。华理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教研室卢杨副教授表示,要将中国抗击疫情的生动具体实践,融入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中,引导大学生承载使命和担当,将“思政课”教学优势转化为防疫斗争的坚实力量。华理化工学院少数民族专职辅导员阿曼·阿吉表示,作为一名辅导员,应该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此次疫情防控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以及国家强大的动员能力、组织能力和整合能力等,在战“疫”之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华理药学院药学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马智说,通过云上思政课,更加明白此次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中国在疫情中采取“最勇敢、最灵活和最积极的”严格防控措施,是世界的榜样,得到了国际上的赞许,也向世界各国展示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坚强的民族,是任何艰难险阻都不可战胜的民族。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

柊镜

就业压力更大!六七成毕业生选择考研 “躲就业”“缓就业”者趋多

编者按:大学生就业难、求职难,是近10年来老生常谈的话题,尤其是今年,大家议论得更多。因为疫情,2020届毕业生经历了史上最困难的就业季;而2021届毕业生又将面临艰难时刻。如何迎难而上,破解困局?本报从今天起推出“关注2021届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专栏”,报道当下毕业生的就业心态、求职环境、成功案例等。希望每名毕业生找到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和信息,最终成功就业。图说:复旦大学举办2021届毕业生秋季综合类招聘会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疫情之下,沪上各高校刚刚完成艰难的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马上迎来2021届毕业生就业。经历了特殊的疫情就业季洗礼,新一届毕业生求职心态如何?就业市场状况又如何?记者走访多场高校招聘会及高校就业中心获悉,相较上一届毕业生,2021届毕业生普遍感觉就业压力更大。部分知名院校,竟有六、七成本科毕业生选择考研,“躲就业”“缓就业”学生呈现继续增多的趋势。华东理工大学连续举办两场2021届毕业生校园综合招聘会,宝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上海医药集团等大型国企带来了近3000个工作岗位。记者在现场发现,与往年有所不同,国企、事业单位的求职热度迅速上升。华理化工学院的小张同学表示,“看到疫情期间许多外企、民企裁员,更希望找一份稳定安全的工作。”还有更多同学考虑更“安全”的求职方式——考研。华理药学院的小曾认为:“与其今年明年找不到称心的工作,不如考个研,再在校园里躲几年,等待最佳的就业时机。”上周末,复旦大学举办2021届毕业生秋季综合类招聘会。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湖州市教育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五十五研究所等151家用人单位参会,也仅仅吸引了校内2000多名应届毕业生参加。现场,文献信息研究中心硕士毕业生杨雅茹正准备将简历投递给湖州市教育局。当被问到求职意向时,她谈到:“此次秋招会我主要关注基层和事业单位的工作机会。”不少2021届毕业生对求职前景并不乐观,求稳心态加重。对此,华东理工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郑东分析认为,相比师兄师姐,2021届毕业生就业环境依然严峻。一个重要的背景是,在疫情常态化控制下,2021届毕业生难以寻找合适的实习机会。而现在的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学历及培训证书则放在其次。郑东表示。“今后,如果一个学生一直呆在校园不与社会接触,不具备实习经验,缺乏工作经验,势必在就业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对于“躲就业”“缓就业”者趋多的现象,郑东表示出担忧。他介绍,以华东理工为例,每年招收的研究生占本校本科毕业生比例约为20%,如果考研的本科生比例达到六、七成之多,意味着多数本科毕业生实现不了完美的“缓就业”愿望。而一旦考研失利,毕业生就业压力心态倍增。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国际经济发展环境变化和国内经济同时转型的大背景。尤其是上海相关领域,如制造业、房地产业等高校毕业生就业用人需求出现下降趋势,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增添了不确定因素。与此同时,随着当前毕业生主体转向“95后”,就业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就业期望由以前的“能就业”全面转向了“好就业”,就业观念、就业选择、就业方式更加多元多样,“好就业”、“隐性就业”、“不就业”、“慢就业”等群体正在不断壮大。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当下,毕业后不急于就业的、考研考公务员失利后再次报考的学生迅速扩大。对此,郑东表示,不主张2021届毕业生“躲就业”“缓就业”。一来,所谓的“躲就业”就是与社会脱节,永远想躲在象牙塔里的学生可能永远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二来,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转型,需要大量高校优秀人才的参与。郑东说:“希望每个2021届毕业生抱着积极的心态就业,多出去走一走,多动一动手,就会发现,自己离一份工作并不遥远。”从沪上各高校的实际情况看,只要毕业生放下心态,放低姿态,还是能够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所谓大学生就业难,并非难在缺少就业岗位,而是“心态难”。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

鬼见愁

超六成选择考研!2021届毕业生普遍感觉就业压力更大,如何破局→

大学生就业难、求职难是近10年来老生常谈的话题今年大家议论得更多因为疫情2020届毕业生经历了史上最困难的就业季而2021届毕业生又将面临艰难时刻如何迎难而上,破解困局?新民晚报从今天起推出关注2021届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专栏报道当下毕业生的就业心态、求职环境、成功案例等希望每名毕业生找到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和信息最终成功就业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疫情之下,沪上各高校刚刚完成艰难的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马上迎来2021届毕业生就业。经历了特殊的疫情就业季洗礼,新一届毕业生求职心态如何?就业市场状况又如何?新民晚报记者走访多场高校招聘会及高校就业中心获悉,相较上一届毕业生,2021届毕业生普遍感觉就业压力更大。部分知名院校,竟有六、七成本科毕业生选择考研,“躲就业”“缓就业”学生呈现继续增多的趋势。华东理工大学连续举办两场2021届毕业生校园综合招聘会,宝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上海医药集团等大型国企带来了近3000个工作岗位。记者在现场发现,与往年有所不同,国企、事业单位的求职热度迅速上升。华理化工学院的小张同学表示,“看到疫情期间许多外企、民企裁员,更希望找一份稳定安全的工作。”还有更多同学考虑更“安全”的求职方式——考研。华理药学院的小曾认为:“与其今年明年找不到称心的工作,不如考个研,再在校园里躲几年,等待最佳的就业时机。”上周末,复旦大学举办2021届毕业生秋季综合类招聘会。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湖州市教育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五十五研究所等151家用人单位参会,也仅仅吸引了校内2000多名应届毕业生参加。现场,文献信息研究中心硕士毕业生杨雅茹正准备将简历投递给湖州市教育局。当被问到求职意向时,她谈到:“此次秋招会我主要关注基层和事业单位的工作机会。”复旦大学举办2021届毕业生秋季综合类招聘会不少2021届毕业生对求职前景并不乐观求稳心态加重▽对此,华东理工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郑东分析认为,相比师兄师姐,2021届毕业生就业环境依然严峻。一个重要的背景是,在疫情常态化控制下,2021届毕业生难以寻找合适的实习机会。而现在的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学历及培训证书则放在其次。郑东表示。“今后,如果一个学生一直呆在校园不与社会接触,不具备实习经验,缺乏工作经验,势必在就业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对于“躲就业”“缓就业”者趋多的现象,郑东表示出担忧。他介绍,以华东理工为例,每年招收的研究生占本校本科毕业生比例约为20%,如果考研的本科生比例达到六、七成之多,意味着多数本科毕业生实现不了完美的“缓就业”愿望。而一旦考研失利,毕业生就业压力心态倍增。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国际经济发展环境变化和国内经济同时转型的大背景。尤其是上海相关领域,如制造业、房地产业等高校毕业生就业用人需求出现下降趋势,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增添了不确定因素。与此同时,随着当前毕业生主体转向“95后”,就业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就业期望由以前的“能就业”全面转向了“好就业”,就业观念、就业选择、就业方式更加多元多样,“好就业”、“隐性就业”、“不就业”、“慢就业”等群体正在不断壮大。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当下,毕业后不急于就业的、考研考公务员失利后再次报考的学生迅速扩大。对此,郑东表示,不主张2021届毕业生“躲就业”“缓就业”。① 所谓的“躲就业”就是与社会脱节,永远想躲在象牙塔里的学生可能永远找不到理想的工作。② 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转型,需要大量高校优秀人才的参与。“希望每个2021届毕业生抱着积极的心态就业,多出去走一走,多动一动手,就会发现,自己离一份工作并不遥远。”从沪上各高校的实际情况看只要毕业生放下心态,放低姿态还是能够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所谓大学生就业难并非难在缺少就业岗位而是“心态难”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来源: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编辑:施雨

能知

六七成毕业生选择考研,“躲就业”“缓就业”者趋多

复旦大学举办2021届毕业生秋季综合类招聘会。采访对象供图(下同)疫情之下,沪上各高校刚刚完成艰难的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马上迎来2021届毕业生就业。经历了特殊的疫情就业季洗礼,新一届毕业生求职心态如何?就业市场状况又如何?记者走访多场高校招聘会及高校就业中心获悉,相较上一届毕业生,2021届毕业生普遍感觉就业压力更大。部分知名院校,竟有六、七成本科毕业生选择考研,“躲就业”“缓就业”学生呈现继续增多的趋势。华东理工大学连续举办两场2021届毕业生校园综合招聘会,宝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上海医药集团等大型国企带来了近3000个工作岗位。记者在现场发现,与往年有所不同,国企、事业单位的求职热度迅速上升。华理化工学院的小张同学表示,“看到疫情期间许多外企、民企裁员,更希望找一份稳定安全的工作。”还有更多同学考虑更“安全”的求职方式——考研。华理药学院的小曾认为:“与其今年明年找不到称心的工作,不如考个研,再在校园里躲几年,等待最佳的就业时机。”上周末,复旦大学举办2021届毕业生秋季综合类招聘会。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湖州市教育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五十五研究所等151家用人单位参会,也仅仅吸引了校内2000多名应届毕业生参加。现场,文献信息研究中心硕士毕业生杨雅茹正准备将简历投递给湖州市教育局。当被问到求职意向时,她谈到:“此次秋招会我主要关注基层和事业单位的工作机会。”不少2021届毕业生对求职前景并不乐观,求稳心态加重。对此,华东理工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郑东分析认为,相比师兄师姐,2021届毕业生就业环境依然严峻。一个重要的背景是,在疫情常态化控制下,2021届毕业生难以寻找合适的实习机会。而现在的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学历及培训证书则放在其次。郑东表示。“今后,如果一个学生一直呆在校园不与社会接触,不具备实习经验,缺乏工作经验,势必在就业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对于“躲就业”“缓就业”者趋多的现象,郑东表示出担忧。他介绍,以华东理工为例,每年招收的研究生占本校本科毕业生比例约为20%,如果考研的本科生比例达到六、七成之多,意味着多数本科毕业生实现不了完美的“缓就业”愿望。而一旦考研失利,毕业生就业压力心态倍增。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国际经济发展环境变化和国内经济同时转型的大背景。尤其是上海相关领域,如制造业、房地产业等高校毕业生就业用人需求出现下降趋势,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增添了不确定因素。与此同时,随着当前毕业生主体转向“95后”,就业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就业期望由以前的“能就业”全面转向了“好就业”,就业观念、就业选择、就业方式更加多元多样,“好就业”、“隐性就业”、“不就业”、“慢就业”等群体正在不断壮大。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当下,毕业后不急于就业的、考研考公务员失利后再次报考的学生迅速扩大。对此,郑东表示,不主张2021届毕业生“躲就业”“缓就业”。一来,所谓的“躲就业”就是与社会脱节,永远想躲在象牙塔里的学生可能永远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二来,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转型,需要大量高校优秀人才的参与。郑东说:“希望每个2021届毕业生抱着积极的心态就业,多出去走一走,多动一动手,就会发现,自己离一份工作并不遥远。”从沪上各高校的实际情况看,只要毕业生放下心态,放低姿态,还是能够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所谓大学生就业难,并非难在缺少就业岗位,而是“心态难”。(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

九月刊

华东理工大学首场学位论文网络视频答辩顺利举行!

5月8日下午,华东理工大学首场学位论文网络答辩正式举行,药学院制药工程与技术专业陈金瑶同学作为我校首位“云”答辩博士研究生,顺利完成了网络视频答辩。 “云”端阵容不马虎本次学位论文答辩会使用Zoom会议软件,设立了华理校内主会场和多个网络分会场,答辩委员会由来自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天津科技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以及我校的5位教授组成,研究生院学位办和药学院分管研究生工作负责人全程观摩了此次论文答辩会。答辩过程井井有条本次网络答辩由学生提出申请,经导师同意、学院审批,并向研究生院进行了报备。整个答辩过程中,答辩委员会组成以及答辩流程等均严格按照现场线下答辩的要求进行。答辩开始时,陈金瑶首先向答辩委员们展示了个人证件,并将摄像头环视一周,确保其处于独立空间进行自主答辩,然后由导师任国宾教授对其进行了简要介绍,再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后续答辩环节。陈金瑶对自己的博士论文工作进行了陈述,并回答了答辩委员的提问。最后,答辩委员讨论了学生的答辩情况并进行了无记名投票,答辩委员会主席根据投票结果当场宣布答辩结果。本次答辩还设立了专门的微信群以方便及时沟通联络,并采用问卷星等网络手段辅助进行匿名投票。另外,答辩秘书组在论文答辩前与专家充分沟通,提前做好设备调试,还对答辩全过程进行视频录制。各方努力共促答辩顺利答辩结束后,陈金瑶同学谈了对网络答辩的感想。她认为网络视频答辩虽然存在空间上的距离,但同样能感受到评审专家们的和蔼亲切,反而没有现场答辩的那种紧张感,心情比较放松,思路也更加清晰,同时她也很感谢评审专家们的提问,感谢学院和答辩秘书的精心准备,更感谢学校在疫情期间对同学们的关心。研究生院与药学院也进行了认真讨论和总结,为网络视频答辩工作积累经验,确保接下来大批量论文答辩顺利进行。统筹协调助力毕业据悉,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2020年上半年毕业研究生学位授予相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平稳有序做好2020年上半年研究生毕业及学位授予工作,学校除按计划在6月、9月召开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进行学位授予审议之外,在7月份增加一次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进行学位授予审议。考虑到未返校毕业班研究生的实际需求,学校还制定了《华东理工大学疫情防控期间研究生学位论文网络视频答辩要求及流程》,对网络答辩各项内容进行了规范,全方位保障符合条件的毕业班研究生不受疫情影响按期获得学位。答辩方式的变化,不会改变大家的学术热情。在统筹协调和多方努力下,这场“云”端学术相会定会顺利而精彩,预祝全体毕业班研究生,答辩圆满完成。来源: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排版:麻瓜瓜

窖者

工科研究生上党课:“脱贫攻坚”不能光靠“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戎思淼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烨捷)“在云南寻甸支教的一年时间里,我亲眼见证了这里的发展。正如一位我曾访谈的援滇干部所言,‘中国式扶贫’应该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种最好体现,而我认为这也是能让我们青年学生快速‘读懂新中国’的最典型案例。”在支部开展的主题党课后,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工所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方宏龙说。过去一年,方宏龙作为华东理工大学第20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在云南寻甸进行支教活动。为了让更多的研究生党员了解中国脱贫攻坚事业,日前,他所在的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工所研究生党支部用“读书会”的形式开展了一堂生动党课。党课以“从‘中国式扶贫’中读懂新中国”为主题,结合支部党员农药学专业背景,号召研究生们用实际行动为祖国建设、乡村振兴不懈奋斗。一段来自华理药学院“滇峰力量”暑期社会实践团策划拍摄的微视频《彩云之南的课堂》,以同龄人的视角将现场党员引入那个他们不算熟悉的乡野田间,直观感受扶贫一线工作人员的日常和当地百姓的所思所感。随后,支部成员以小组为单位就《当代中国扶贫》《中国扶贫故事》《中央和国家机关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典型案例集》《马缨花下的扶贫记忆》的阅读心得作分享交流。《马缨花下的扶贫记忆》一书的作者、华东理工大学校长办公室副主任储琰副教授,曾任云南省寻甸县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他亲历了寻甸县从脱贫到振兴的奋斗进程。读书会现场,储琰说,他的身边每天、每时都发生着感人至深的脱贫故事,“扶贫路上,有即将退休却坚持要到一线扶贫的老驻村队员,也有刚过参加工作八个月带着乳儿上前线的年轻扶贫队员。”药物化工所教工党员张阳也是这次读书会党课的主讲人之一,他以药物化工所的师生团队长期以来依托绿色农药技术核心,赴祖国各地开展的支农服务工作为例,勉励现场农药学学生要始终怀揣“心系三农、情怀大地”的专业初心,树立“做大地丰收的守护者”的志向与情怀,为祖国建设与乡村振兴事业接续奋斗。记者了解到,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高校,华东理工大学近年来积极组织各研究生党支部将党性教育同服务社会相结合,鼓励各研究生党支部在服务西部地区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中为祖国建设发光发热。多个支部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参与当地社会治理和科技扶贫。药学院药物化工所研究生党支部连续多年赴云南、贵州、广西等西部偏远地区开展绿色农业相关的科技支农服务;社会学院多个研究生党支部组织开展“醒狮行动”赴云南寻甸开展智力扶贫计划;资环学院博士生党支部以“守护绿水青山”的名义赴云贵高原开展湖泊环境整治和旅游资源开发项目调研,为当地发展献计献策;生工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研究生党支部通过实施“云果工程”引入电商平台帮助云南东川、禄劝等地开展农产品深加工支农服务,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党支部赴安徽黟县开设“行走的课堂”为当地新农村建设带领理论宣讲。这些工作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六识

盐城工学院“学霸型”团队抱团学习 考研全录取

在今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中,盐城工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表现优异,考研录取率达到33.5%,其中不乏诸如大连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成为师生眼中名副其实的“考研学霸学院”。在备考过程中,除了追求各自的梦想,“盐粒子”们还抱团学习,使得学院涌现出众多“学霸型”团队。“化工竞赛团”,9人考研全录取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竞赛华东赛区决赛中,化学化工学院有3个小组共9人参赛,最终两个小组获得二等奖,一组获得仿真单项奖。而在前不久结束的2019年研究生考试中,组队参赛的9人全部被目标学校录取。“参加化工实验竞赛的经历,让我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得到很大提升,也为我复试中的面试环节增加了很多优势。”化工151班蔡伟凭借初试总分394分、专业课145分的成绩考取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专业。四年里,他不仅发表SCI一区论文一篇,申请中国专利两项、美国专利一项,主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一项,还获得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华东赛二等奖等多项荣誉。在团队中,作为“开心果”的化工152班王亚,一直担负着参赛同学的协商沟通角色。原本她考研的第一志愿是浙江大学,结果以1分之差无缘复试,调剂系统开放期间,多所知名高校向她伸出橄榄枝,但她毅然选择在盐工读研。“对盐工比较有感情,这里学术氛围好,而且我的导师是杨秀丽老师,她的科研水平非常高,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相信在杨老师指导下,我的科研能力会得到很大提升,为将来继续深造打下基础。”王亚表示。据学院院长奚新国教授介绍,学院82名老师中57名为博士,学院作为学校的首个硕士点,积极鼓励学生进入教师团队。每位本科生都有机会跟着老师进行科研实践或者学科竞赛,在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全国和全省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化学和化工实验竞赛等学科竞赛中,学院屡创佳绩,学生的理论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科竞赛团”,5人共圆读研梦于敬华、杨中烈、沈莉莉、卞金玉和徐盼5位同学是化学化工学院制药152班的学生,在蔡照胜教授的指导下,取得了校内学科竞赛特等奖,目前正在紧张地备战省赛。在今年的考研中,他们5人顺利考取自己的目标院校。“当听到他们录取的消息后,整个团队都沸腾起来了。”蔡老师笑着说,杨中烈被西南交通大学药学专业录取、于敬华考取了华东理工大学制药工程专业,沈莉莉成功考入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卞金玉考取江南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徐盼考取江苏大学制药工程专业。“一个小的错误就会导致实验的失败,虽然蔡老师的批评让我很难受,但也让我记住了做实验时一定要细心。”杨中烈在最初做实验时很粗心,不注意细节,导致实验失败,最终在蔡照胜的指导和帮助下,改掉了坏习惯。也正是在跟着蔡老师做实验期间的收获,让杨中烈凭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顺利考取了西南交通大学。“面试的时候,华理对科研和学科竞赛比较重视,这让我在复试中占了很大优势。”顺利被华东理工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录取的于敬华笑着说,在复试的时候她多次和蔡照胜老师打电话请教面试技巧,每次老师都耐心回答。“能够成功圆梦,蔡老师和研友们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是他们的一路陪伴,让我有信心坚持下去。”“学生会主席团”,4人考研全成功“当谈到学生干部,好多人都认为仅在工作上出色,但我们学院的学生干部队伍却学习工作两不误,用自己优异的成绩展现了‘盐粒子’的青春面貌。”据该学院党委副书记江滔介绍,学院学生会主席团5名同学中学生会主席阙沙逸同学已顺利通过选调生笔试,其余4人参加研究生考试全部被录取,其中学生会副主席陆豪杰考取南京理工大学,副主席赵华强被中国石油大学录取,分团委学生副书记田静考取南京中医药大学,副书记任仁则被中国药科大学顺利录取。“从干事到部长,再到学生副书记,自己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成长,懂得克制和坚持,这些对我的考研帮助很大。”制药152班的田静是中共党员,不仅是班级团支书,还担任学院分团委学生第一副书记,两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组织过30多次各类比赛活动,获得了40余项各级荣誉奖励。田静在今年的考研中,以总成绩第一的优异成绩考取了南京中医药大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学院学生会副主席陆豪杰的初试成绩是377分。他认为学生服务工作会占部分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是剥夺自己的休息时间。“多运动、多思考,合理安排时间,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坚持到底,四年学生工作中学会的道理不仅仅对于考研,对自己以后专心做每一件事都会有所帮助。”学院多措并举,助学生全身心考研据学院党委副书记江滔介绍,在今年的化学化工学院中,这样的学习团队不止一个。贾凯超、杨宁、巫天宇和柏勇自发组建的“考研四人行”,杨宁、王雨、殷捷、龚佳鸿、佟纯的“相约江苏大学”,应用化学系张蓓蓓博士指导的团队学生等,都考研成功。“通过参加学科竞赛,能够更加坚定同学们考研的信心,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化工实验竞赛指导老师陈亮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竞赛华东赛区决赛是在2018年7月份,很多同学担心因参加竞赛影响考研复习,“竞赛的内容比考研的内容难一些,在准备竞赛期间,我们会对学生从理论到实践进行指导,从而节约同学们考研复习时间。”“把优秀的本科生当作研究生来培养。”这是蔡照胜教授在培养学生中一贯坚持的态度。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进行重点培养。对于学习态度不好的同学,他也有自己的方法。“对学生‘严厉’一些,让他们在考试学习中主动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学生眼里,蔡照胜就像一位父亲,精心呵护自己的孩子。今年寒假期间,宿舍不让进,他就打电话沟通协调。食堂没有饭,他从家里带了锅碗瓢盆,还有一大盆猪肉,和同学们一起煮饭吃。“在最初备考时,辅导员就和每一个学生进行‘一对一’谈心谈话,引导同学们树立良好的考研心态。同时还会邀请刚考取的学生现身说法,对有考研意向的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和指导。”据学院党委书记谢毅敏介绍,学院经常邀请专业系老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辅导并指导专业及学校的选择。“为了方便学生沟通交流,学院建立QQ群,经常在群里推送与考研相关的信息与内容。学院还全程跟踪学生考研情况,定期开展考研学生座谈会。”闫春旭 记者 赵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