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对于那些在职考研的职场工作人员来说,由于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所以很想提前抽时间去复习备考,以便顺利通过就学期间的相关考试。那么,攻读华中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的学员需要在何时参加考试呢?目前,该校在职教育所有考试中,除了同等学力结业考试没有固定时间外,其他考试时间都有明确规定。其中申硕考试时间是五月,专业硕士入学初试在十二月底开考,入学复试时间为三月到五月这一时间段,下文来具体说明。结业考试时间不固定一般情况下,院校会在学员读完课程之后就会组织结业考核来验收学员的进修成果,所以这一考试没有固定时间,大多和专业学制有所关联。申硕考试时间是五月欲要参加申硕的学员在三月份便能到学位网报名,随后在四月接受院校的认证审核,认证成功后在五月份便能参加申硕考试。入学初试时间为十二月底历年来,专业硕士入学初试时间也有明确规定,十月份报名,十一月现场确认,十二月底则是正式开考时间。入学复试在三月到五月通过初试的人在三月份即可正式参加院校复试考核,一般三月份考笔试内容,笔试通过后还需在四月接受面试考核,通过面试后便能进校上课了。考研消息!2019年同等学力申硕全国统考成绩查询通道开启啦!
毕业生参加工作,既可以获得不错的薪资,也可以积累工作经验。但由于对自身学识的不满,多会选择在职报考研究生,通过知名院校的培训,完善专业知识,那么,毕业生可以报考华中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吗?毕业生可以报考本校在职研究生,同等学力和专业硕士皆可选择。以同等学力的方式报考,专科和本科都可免试就读,然而申硕只允许获得学士学位满三年的本科生报考。专业硕士本科和专科都可报考,详情如下。毕业生可以同等学力免试就读同等学力是可以免试学习本校课程的方式,专科毕业和本科毕业都可以参加课程的学习,实现在职提升,就读较为容易。本科学位获得满三年可申硕想以同等学力申请学位,则需获得本科学位,并且本科学位的获得年限应满三年,便可具备申硕的资格,通过考试和答辩考取学位。专业硕士本科和专科都可报考本校的专业硕士本科毕业生和专科毕业生都可报考,只是需要具备的工作经验要求有所不同,本科报考,工作经验应为三年,专科报考,工作经验则应达到五年。均应通过全国联考和院校复试入学,在完成课程并通过论文答辩后获得双证。综上所述,毕业生因具备的学历不同,在报考本校课程研修班时需要达到的要求也会有一定的区别,按照各自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途径报考即可。
随着近几年在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如今几乎已经普及到了全国各地。而开设在职研究生专业课程的院校数量也有明显增长,许多国内知名大学都开设了相关专业,并面向社会招收在职人员。但很多在职人员因为各种原因可能不能及时到校上课学习,因此有考生想知道,2018年报考哪些在职研究生院校可以进行网络授课?在职研究生网络班中国政法大学在国内法学界,法大可以说是最为知名的院校之一。该校是国内政法类院校中首屈一指的高等院校,而该校开设的招生专业多为法学相关专业,同时也开设了一些热门招生专业。相对来说,该校是非常适合法学爱好者报考学习的。而该校开设的许多课程,都有采用网络远程班授课。华中科技大学华科建立于1952年,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历史。该校在国家的大力发展扶持下,如今已经成为了国内的重点大学之一。据了解,现在该校主要开设的招生专业有企业管理、新闻学、传播学、会计学、广告学等。而其中部分课程也采用了网络授课,让学员能够在家学习课程。中国社会科学院虽然社科院在国内并没有太高的知名度,但该校是国内为数不多由国务院直属的一所院校,同时,该校也是国内非常重要的一所研究中心。该校开设的各专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极强的师资力量,教学实力十分雄厚。并且,该校开设的多数课程均采用了同等学力申硕这种报考方式,同时也采用了远程网络班这种上课方式。
基本情况介绍胡晓凡,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19级非全日制研究生,初试和综合成绩在非全同学中排名第一。是工作了19年后的在职考研,初试成绩401(英语72,政治73,专业课129/127),目前为广电媒体从业人员。考研初心您为什么在工作了19年后选择考研?我是新闻媒体从业人员。考研动机就是总想提升一下自己,而学习是最好的提升之路,自己自学和到知名高校深造从效果来说是存在差距的,不如系统地正规学习。现在很多理论更新了,不下功夫学习不行,毕竟实践是把理论其中一个点实施,需要进一步学习才可以更好的实践。于是就想考研、读研,我觉得这就是最正儿八经的路子。考研为什么会选择华科?在我眼里,华科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是一个培养高质量人才、学养深厚、兼容并蓄、开放前沿的、可以学到真本事的地方。复习经验在一边工作一边考研的情况下,您是如何安排时间的?我是在10月9号收到的政治书,也就在这个时候开始复习的,总共备考时长两个半月。因为我白天有工作,所以我都是每天晚上回家后固定在8点到10点学习3小时,学习完再处理工作上没有处理完的事情。零零碎碎时间我也都会利用上,比如上班午休的2小时,也会安排学习,一直坚持到考研前一天。您只用了两个半月就拿到了初试400+的高分,能分享一下复习经验吗?在复习的过程中,我觉得首先心态要放稳,要有适当的压力,但也不能给自己施加太大的压力。其次是英语和政治始终没有丢下过,我平时就比较注重英文文章的阅读与积累,随身携带单词,每周会做一套英语和政治卷子。在专业课方面,参考书目多看几遍,抓住重点反复多次背诵。再者就是自己从事新闻工作者多年,业务方面有些许优势。一定要坚持、投入和高度自律。自己制定计划并严格自律的执行。您的复试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复试准备有什么高分心法可以分享的吗?我会通过新闻、网站、微博、微信等及相关杂志去了解专业相关的前沿内容,比如一些新技术、塑造国际形象的策略等。而对于英语复试的准备,简单说就是多听多说,多锻炼才会有提升。心得体会作为在职考研,您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觉得自己有什么优势和劣势,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中途有没有想过放弃?优势就是实践经验较丰富,压力没有应届生那么大;劣势有很多,比如包括新媒体知识,都没有年轻人那么丰富。在这其中,我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时间不够,琐事繁多,精力也有限,要每天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就要想办法挪出时间。有时候复习完了还要再继续处理工作上的事情。为了考试,怕写不完,还要练习书写速度。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因为我只用了两个多月,时间成本不高,也不算太熬人。要是复习一年,可能会产生累的念头。自律很重要,不自律可能说不搞就不搞了,反正没啥损失。本人的个性是比较要强的,说搞就一定搞到底。来华科上学后有什么感觉,让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有什么和你想的不一样的地方吗?感触最深的就是吃力,自己理论过时,需要大量补充,几乎等于重新来过,所以一定要花时间恶补,不然跟不上同学们的进度。学习和考试不同,考试还有一点点运气成分,靠爆发力和考场发挥,学习则是靠耐力,需要不停的积累,更见功力。不一样的地方的也是,考入华中大开学前我以为会轻松一点,但学习也需要吃苦,对我而言是超过备考的。但是这是正常的,收获不是信手拈来的,所以要付出。那您觉得华中大给您带来最大的影响是什么?十分感谢老师同学对我的帮助。我们几乎是无差别交流。面对同学,我们相处的很融洽,我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当年上学的时候,他们都叫我哥,其实我都是叔叔辈的了。所以我很感谢他们,也会爱护他们。大家都会长大,我希望等你们到了我这个年纪回想一下当年还有这么一位同学,也许眼前的迷茫和彷徨就会放下了。事在人为,别小看自己,也别让别人的看法左右自己的路。小招寄语在工作了19年后、还是边工作边备考的状态下,胡晓凡同学用两个半月的时间取得了400+的高分。小招想说,无论你现在是什么年纪什么身份,是应届生、二战人、在职工作抑或全职妈妈,当你真心想提升自己往前走的时候,一切皆有可能。来源:研小招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 华中科技大学 文案 | 吴一菡 编辑 | 邹杨 罗卲予 审核 | 裴鉴 刘开玲 梁丽欣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丁烈云华科校长群成为中国高校圈的特殊现象近日,一则高校人事任免的新闻在朋友圈里面引起了很多高校工作者的注意:“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骆清铭,任海南大学校长(试用期一年)……”让人注目的不仅仅是海南大学校长这个职位本身,更是近几年在高校圈的一个特殊现象“,那就是华科(华中科技大学)校长群”。再把时间往前推一些:在2016年初,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段献忠调任湖南大学校长,2015年初,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罗俊,调任中山大学校长……如果再往前,“出身”于华中科技大学的校长更多……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在任“华科出身的校长”还包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杨宗凯、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张清杰、广东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陈新,青岛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马连湘等。曾任大学校长或党委书记则更多了,如:原兰州大学校长王乘原重庆大学校长刘飞和吴云鹏原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陈小筑原电子科大校长邹寿斌原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刘伟原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周祖德原湖北大学党委书记刘建凡、校长熊健民原燕山大学党委书记孟卫东原青岛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徐建培原海军工程大学校长郭立峰原空军雷达学院院长蓝江桥……华中科技大学老校长:杨叔子院士副校长更是不胜枚举:湖北地区:1、黄从新——武汉大学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博士。2、蒋昌忠——武汉大学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学士。3、刘 伟——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曾任宁夏大学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4、周祖德——武汉理工大学原校长, 曾任华中理工大学副校长,1970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电机系。5、张清杰——武汉理工大学校长,1984年、1990年获华中理工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6、张安富——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2004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博士。7、曾春年——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学士。8、杨宗凯——华中师范大学校长,1985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无线电系,1988年获硕士学位。9、杨志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曾任华中理工大学副校长, 1976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10、徐勇民——湖北美术学院院长,获得华中理工大学人文硕士学位。11、刘建凡——湖北大学党委书记,曾任华中科技大学副书记。12、熊健民——湖北大学校长,华中科技大学博士。13、顾豪爽——湖北大学副校长,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材料与元件专业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4、王世敏——湖北大学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电子材料与元件专业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5、刘建平——湖北大学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学士。16、周应佳——湖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华中科技大学博士。17、钟毓宁——湖北工业大学副校长,1991年获得华中理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工学博士学位。18、孙利生——武汉科技大学副校长,1969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19、李 杰——武汉工程大学校长,曾任华中科技大学东校区管委会主任。20、张建钢——原武汉科技学院院长,1985年硕士毕业于华中工学院。21、徐卫林——武汉纺织大学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22、曾庆福——武汉纺织大学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23、刘 义——武汉纺织大学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硕士。24、彭育园——武汉纺织大学副校长,获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5、漆腊应——湖北经济学院副院长,获得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26、罗五金——湖北教育学院院长,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27、李建勇——湖北教育学院副院长,2001年获得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28、刘在洲——长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获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硕士和博士学位。29、张万明——长江大学副校长,1982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30、石亚非——三峡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1986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31、何伟军——三峡大学党委副书记,1986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机二系。32、王青云——黄石理工学院副院长。32、周应佳——襄樊学院党委书记,获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34、李本林——襄樊学院副院长,毕业于华中工学院化学专业。35、夏再兴——咸宁学院院长,获得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36、吴基良——咸宁学院副院长,获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37、谭晓明——孝感学院副院长,2002年获华中科技大学材料专业博士学位。38、王全新——荆楚理工学院党委书记,获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39、李金奇——黄冈师范学院副院长,分别获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40、陈达云——中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华中科技大学教育与经济管理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41、项喜章——武汉工业学院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博士。42、邓院方——江汉大学副校长,原华工汉口分校副校长。注:任心廉,原武汉大学党委书记,曾任华中工学院教务处处长。华中科技大学老校长:周济曾教育部部长上海地区:1、许晓鸣——上海理工大学校长,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 1982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2、陈小龙——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 1976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电机系。3、周哲玮——上海大学副书记,常务副校长,华中工学院硕士。广东地区:1、喻世友——中山大学副书记副校长, 1982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自然辩证法专业。2、陈建新——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1982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自然辩证法专业。3、罗锡文——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1969年7月毕业于华中工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4、陈 新——广东工业大学校长,1995年3月获华中理工大学机械学院博士学位。5、孙友松——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1967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锻压专业,1981年获硕士学位。6、顾佩华——汕头大学副校长,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教授。7、胡社军——华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1987年毕业华中工学院机械二系材料学硕士毕业。8、薛发明——广东机械学院党委副书记,1964年7月毕业于华中工学院机械制专业。9、秦 忆——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校长,原华中理工大学副校长。10、张碧晖——番禺理工学院校长,原华中理工大学副书记。11、冉丕鑫——广州医学院院长,1993年获同济医科大学博士学位。12、和 飞——肇庆学院校长,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学博士。13、罗海鸥——湛江师范学院院长,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学硕士、博士14、黄国泰——海南大学党委书记。15、关志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党委书记,华中科技大学动力工程专业硕士。四川、重庆地区:1、邹寿斌——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曾任华中理工大学副校长, 1969年华中工学院毕业。2、肖铁岩——重庆大学党委副书记,1982年本科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电力系,获工学学士学位。3、吴云鹏——重庆大学校长(1992年8月至1996年8月),1957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动力系。4、刘飞——重庆大学校长(1996年8月至1997年7月),1982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5、陈志彪——四川外国语学院副校长。6、陈运超——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7、易志坚——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1988年获华中理工大学硕士学位。8、陈 宁——西华师范大学校长,2005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9、李劲松——西华大学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西北地区:1、陈小筑——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1978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2、郑晓静——兰州大学副校长, 1982年和1984年分别获华中工学院固体力学专业学士与硕士学位。 中国科学院院士。3、马小洁——新疆大学副校长。4、王智平——兰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5、郝 瑜——西安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6、王志刚——宝鸡文理学院院长,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7、司晓宏——陕西师范大学副书记,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管理学博士。8、张俊宗——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院长,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管理学博士。9、郭泽光——山西财经大学校长,华中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10、周然——山西中医学院院长,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管理专业读博士研究生。11、段志光——山西医科大学校长,同济医科大学博士。12、景志明——西昌学院副院长,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学博士。湖南地区:1、曹一家——湖南大学副校长,1990年、1994年分别获华中理工大学硕士、博士学位。2、周清明——湖南农业大学校长,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博士。3、符少辉——湖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学在职博士生。4、肖湘愚——吉首大学校长,1985年7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光学系。5、张建永——吉首大学党委副书记。6、李 明——长沙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2009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7、叶 泽——长沙理工大学副校长,校党委委员。获华中工学院本科、硕士和博士。8、洪源渤——长沙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学博士。东北地区:1、杨宝峰——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2、邹积岩——大连工业大学校长,曾任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1989年获华中理工大学博士后。3、张德姜——长春工业大学校长,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学博士。4、马连湘——青岛科技大学校长,1989年、2001年分别获华中理工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5、李庆领——青岛科技大学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工学博士。6、郝书辰——山东财经大学(筹)党委书记,华中科技大学博士。7、郭明顺——沈阳工业大学党委书记,2008年获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8、阎明印——沈阳工业大学副校长(正校级),华中科技大学工学博士。9、于晓光——沈阳体育学院党委书记,华中理工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10、姜洪池——哈尔滨医科大学原党委书记(2001~2010),同济医科大学博士。11、侯锡林——辽宁科技大学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管理学博士。12、邢宝君——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管理学博士。13、杨 光——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院长,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管理学博士。14、赵建国——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华中科技大学博士。江西地区:1、高海生——华东交通大学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博士。2、王爱和——华东交通大学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3、邓晓华——南昌大学副校长 1984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固体电子学系,工学学士。4、王 乔——江西财经大学校长。5、肖华茵——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河南地区:1、程 宏——黄河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1964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船舶电气毕业。2、丁庭选——河南大学副校长,获得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3、曹 奎——河南大学副校长,2002年获得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4、邢 勇——河南大学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博士学位。5、姚锡远——南阳理工学院院长。6、林效廷——焦作大学校长。7、林世选——郑州轻工业学院党委书记。8、许圣道——商丘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博士。福建地区:1、杨 勇——厦门大学副校长, 1982年1月华中工学院动力系毕业。2、刘 塨——华侨大学副校长。3、吴小南——福建医科大学副校长(福建省人大常务会常委)。江苏地区:1、王 乘——河海大学校长,曾任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2、胡敏强——东南大学常务副校长,1989年获华中理工大学电力系电力专业博士学位。3、王长青——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博士学位。4、姚寿广——江苏科技大学副校长,华中工学院工学学士学位。其他地区:1、郭 清——杭州师范学院副院长 。2、杨世忠——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博士。3、伊继东——原云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4、刘宗立——云南师范大学副校长,2008年12月获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5、杨 柱——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6、孟卫东——燕山大学党委书记,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7、塔西甫拉提——新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8、朱晓峰——佳木斯大学副校长,同济医科大学博士。9、胡国根——贵州工业大学原校长,1958年于华中工学院电机与电器制造专业毕业。10、刘吉臻——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华中科技大学教育教学博士学位。11、刘超颖——石家庄铁道大学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12、李继兵——广西大学党委副书记,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13、贺争平——广西民族大学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系统工程专业工学博士。14、李培春——广西中医学院副院长,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15、周怀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16、秦秋田——渤海大学党委书记,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学博士。这一统计,还真是让人震撼!原来在高校的“校长朋友圈”里面,华中科技大学影响力居然如此之大,让人惊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据一种观点认为,“华科大校长群”的出现,孕育、萌芽在朱九思、杨叔子任校长时期,兴起在周济、樊明武、李培根任校长的当代。华科大也一度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培养学生作风纯正、视野开阔、敢于竞争善于转化,甚至与“学在华工”成了民间口头禅都不无关系。(小e整理收集,资料信息网络收集,部分信息可能有挂一漏万之处,还请多指正!)
大数据时代的尴尬大数据背后的尴尬随着中国网络流媒体的爆发性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上网用户最多的国家,特别是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让信息传媒的速度变得更加快速和及时,然而在大数据时代的背后却有很多尴尬,例如,商家利用大数据进行杀熟,同样的产品曾现给客户是两种不同的价格,曾经的微商和传销组织被曝光的速度加快,实名制的电商邮寄服务,让个人隐私安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在科研学术方面,中国学术造假由于网络的不断曝光,已经起到了约束的作用,从翟天临式的造假博士被网络曝光,越来越多的学术造假被网络大数据挖出来,最近网络曝光了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抄袭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的丑闻,而且更为恶劣的是,两篇硕士论文从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几乎一模一样。由于两名硕士研究生毕业答辩时间相差一年,基本判定为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抄袭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复旦大学躺枪从天津大学到复旦大学的丑闻虽然网络曝光后,复旦大学官方回复正在核查,但是有言论说这名抄袭论文的复旦大学毕业生并不是本校的学子,属于在北京学习的在职研究生,这和2018年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2008届硕士毕业生李瑞锋抄袭内蒙古农业大学武欣慧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普通混凝土强度预测的研究》有相似之处,由于天津大学和内蒙古农业大学的两篇硕士论文从目录到正文内容都高度雷同,74条参考文献从书名、出版时间到引用的页码都毫无差别。这名天津大学抄袭的硕士也被曝光为在职研究生,但是不论在职研究生水平如何,既然高校给予发放学位证书,就应该为学生的学术道德负责,在职研究生也是拿着名校的学历。作为天津大学的硕士居然靠抄袭普通高校的硕士毕业论文照样毕业,也就是天津大学和普通高校学术水平并无差异,复旦大学学术相对较好,要抄袭也需要抄袭一所实力相差不多高校的毕业论文,2018年在美国USNes学科排名,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位居全球高校第6,也说明复旦大学作为名校学子很有眼光,抄袭论文也需要找高标准论文抄袭!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全国第三高校学术实力不进则退随着中国教育部推出的建设双一流高校的目标,中国各大高校之间的差距出现分化,有一些高校改革力度大,很早就提升师资人才队伍,搭建优秀的科研平台,促进学科发展,因此最近几年中国高校排行榜发生巨大变化,一些进步大的高校在各项数据上纷纷超越传统老校,例如2000年由四大工学院之首的华中理工和百年同济医合并的华中科技大学,经过学科合并,华中科技大学综合实力非常强,在工科和医学排名中名列前茅,甚至在综合学科排名中也可以进入榜单前十,特别是严谨的学风饱受热议,全国最早施行本科降级制,只要本科努力,直接会以985的高考分数线,毕业后只能拿专科毕业证,这也是华科大在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人才质量排名中高居第三的重要原因,这也是华中科技大学硕士毕业论文会被老牌名校复旦大学硕士生抄袭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几天,非全日制研究生相关的话题频繁上热搜,关于非全硕士求职“被歧视”的新闻也引发众多关注,尤其是让正在就读或是准备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同学们忐忑不已……别担心!宗师君汇总了教育部近日对非全硕士的最新回应消息,并从全日制与非全硕士的区别、非全日制硕士可能遇到的问题、就读非全日制硕士的注意事项,这三个方面为大家深度解析!Part 1 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硕士有哪些区别?我们知道非全拿到的是双证,并且与全日制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在培养标准上也早就实现了同一对待。但在不少方面,仍有一些不同,跟着宗师君来看看有哪些主要区别。1. 招考方式脱产与非脱产学习,可以说是全日制与非全的一个明显区分。二者都是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录取。在招生复试中非全与全日制实行统一划线,复试考试科目、命题全部按照全日制要求执行。2. 学费与奖助政策在学费上,非全要比全日制昂贵不少,有的甚至是高出 2~3 倍。而且非全日制一般不享受全日制的助学金、学业奖学和国家奖学金,包括校园贷款。但也有一些高校设立“非全日制优秀研究生奖学金”,每学年评选。用于奖励学业成绩优异、科研成果显著、社会公益活动表现突出的非全日制学生。比如比如浙大、华科、川大等高校,其中华科,一等奖学金奖励额度达到了8000元/年。3. 学制时长学制年限上,非全日制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 ,一般比全日制学习时间长半年到一年。一般高校规定的学习年限为 2~4 年。4. 住宿与档案接收问题大部分高校是不给非全日制研究生提供住宿的,所以需要非全学生自己租房。一般高校是不接受非全日制学生的人口档案、团组织关系等。5. 教学活动安排不同学校安排也不尽相同,有的高校实行的是周末班。但也有高校允许非全日制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其中一种是利用节假日集中授课与网络导学相结合;另一种是在工作日跟随全日制正常授课学习,并参与导师科研项目与实习实训。在选择导师上,如华中科技大学,非全日制专硕可以和全日制学生一同进行导师双选会,实行研究生导师负责制。6. 就业指导与推荐方面对于自主择业的非全日制专硕,大部分高校是按照可与全日制硕士生相同方式给与派遣证。并且可以统一参加学院所开展的职业规划与指导、实习宣讲等活动。7. 培养标准教育部早在 2016 年发布公告称,各培养单位须根据研究生学习形式和生源特点,制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将纳入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范围,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也将纳入抽检范围。这意味着,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需要与全日制学生一样严格要求。论文作为体现研究生学业水平的一个重要凭证,可不是随便就能应付的了的。尤其是近年来学术造假问题频发,论文的审查越发严格。非全研究生也必须实打实的做学术做研究,而不再是人们以为的“蒙混过关”。Part 2 非全日制研究生会遇到哪些问题?随着我国教育部大力推动非全日制高等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在职人士也开始考虑报考非全日制硕士,来提升学历,增加就业竞争力。但是社会上对非全日制的硕士却有着两种迥然不同的声音:一方面,社会上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含金量存在质疑,非全研究生的就业难、落户难。另一方面,不少高校又大力扩招非全日制研究生生源,甚至取消了一些专业的全日制招生,改为非全日制招生。二者之间形成了“十分尴尬”的场景。首先不少高校持续扩招非全日制生源,这好像在传达非全正在变好的讯号。中国人民大学2021级全日制仅招收推免生源,统考阶段仅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就业生源;华中师范大学2020年心理学专硕改为非全日制招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年直接取消全日制,会计专硕的所有方向都变为非全日制······除此之外还有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长安大学等都对非全日制的招生进行了调整。这些也给报考非全的考生更多择校机会,而且不少都是 985 名校。这样看来,非全似乎并没有那么糟糕。但是非全研究生求职遇冷、考公被拒、落户困难等问题也在频繁出现。关于“非全”的热议一直在持续,这也给不少非全在在读研究生和毕业生形成了“学历焦虑”。这种焦虑也正源于社会上的不认可与全日制学生的压力等。公务员招聘、事业单位、国企等等一些就业岗位并没有跟上教育部和高校的“节奏”,依旧存在对非全的“质疑”与“抗拒”。在公务员报考和教师招聘中,更是会附注上“不包括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字样。对此,近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也正式回应非全求职遇冷的消息: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五部门的通知中已明确“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公开招聘要根据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聘条件,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各地要合理制定人才落户条件,精简落户凭证,简化办理手续,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落户机会。听到有关部门的“官宣”消息,你是否吃下一粒定心丸?不过宗师君还是总结了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的注意事项以及不同情况的适考人群,大家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需求和情况去选择是否要就读。Part 3 非全日制研究生会遇到哪些挑战?1. 经济压力尽管高校有一些补贴政策,但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而言,租房、生活费和学费带来的经济压力还是十分大的。我们可以试算一下,以华科新传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为例,一年的学费是3万,租房费用以比较便宜的合租宿舍算一个月也大概需要1000元,再加上生活费医疗费等各种费用,两年下来至少也得要十几万的费用。经济条件较差的同学,要认真衡量一下。2. 时间与精力成本的压力研究生期间各种科研与论文任务十分繁重,对于边工作边读研的同学来讲,必然是十分的辛苦。而且在同一标准的培养要求下,毕业论文的审查力度也更加严格,在时间与精力上能否承受的住,也是一大问题。3. 就业与求职的压力尽管高校与教育部都一再强调要对非全日制一视同仁,保护非全的就业机会。但社会上仍有不少体制内单位或部分企业的认知较为局限,目前仍还对非全抱质疑态度。所以对于选择非全的考生们而言,要尽早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尤其是应届生们,是考体制单位还是其他就业、读研期间能否找到合适的工作、目标院校是否提供校招机会、以及攻读领域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接受度是多少等问题,都需要提前认真考虑。而且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奖助政策、学费住宿、户口档案能否迁入、是否有派遣证、能否参加校招等方面,也有不少差别,需要同学们以目标院校的官网信息为准。不过,任何事物都是两面的,尽管在学历认可度上非全一直备受争议,但这并不意味着非全就没有选择的价值。不同类型的考生需求也不相同,需要分情况探讨。Part 4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适考人群与须知1. 想考公考编等体制单位最近非全毕业研究生在报考公务员、国企遇到的问题也闹得沸沸扬扬。如果你是只是想获得一个研究生学历,最后仍选择考公务员或考教编的。就一定要认真看好招聘单位的要求,如果单位明确声明拒绝非全研究生的话,那么报考非全对你来说并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2. 仅仅只是想提升学历的工作党获得一份好的学历,从而在工作或求职中更具竞争力,这是不少考生的出发点。对于已经工作的考生而言,没有足够的复习时间和知识储备,很难竞争得过应届考生,而这时非全就成了性价比高的选择。尤其是现在不少 985 名校大力扩招非全日制生源,分数线相对低、招收人数多,对于工作党而言备考难度大大降低。3. 想圆梦名校情结的考生们除了工作党外,一战失利、又不愿二战的同学,选择第一梯队的985高校非全也是不错的选择。名校的红利还是存在的。985高校的无论是教学资源、科研资源还是校招资源,都是具有很大的优势。在校招中,好的学校,就业单位会积极跑到学校开招聘会、宣讲、主动要人、发布就业信息等。只要能力突出,非全日制研究生也能比全日制拿到更好的 offer 。之前就有网友在知乎分享,武大非全日制研究生拿到京东算法的高薪 offer ,这种个例也并不在少数。4. 倾向于边读研边工作的同学如果你没有考体制单位的打算,就业意愿也比较广泛的话,那么非全灵活的学习方式或许更适合你。尤其是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找到一份与专业匹配度高的工作,边工作边读研的可操作性会更强。而且在进行论文或科研项目时,你的工作内容也完全可以成为学术研究的样本。并且有不少互联网企业,如网易、阿里、百度、腾讯等,在进行校招或社招时并不区分全日制或非全日制。其实,早在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纳入统考之初,教育部就规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但由于大部分招生单位对于非全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都还在摸索中,加上社会对在职研究生的以往的“刻板印象”,依然有很多企业和单位认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含金量不如全日制。不过随着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逐渐成熟,招生单位也在逐渐提高对非全日制的认可,在招聘过程中放宽相应要求。因此,同学们可以放心未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教育会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非全研究生的含金量也将进一步提升,尤其是管理类硕士。最后,宗师君也提醒同学们要合理定位,规避盲目跟风的行为,依据自身实际情况、需求、职业规划再理性选择考研选择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本篇原创文章由百家号“宗师考研”发布,持续更新考研及大学生主题的干货文章与上岸经验贴,敬请关注!
一个华科的师妹问我:洋哥,今年校招我没拿到特别好的Offer,是先就业还是复习下考个研究生?对话框的另一边,是一位大四计算机科班在读的小姐姐,看似平静的文字背后透露着迷茫与困惑,还对未来的焦虑。透过屏幕,似乎看到了大三时的自己,找不到好的工作,找不到好的实习机会,无比焦虑。感同身受让我觉得有必要认真的好好回答一下(其实是因为这是小姐姐问的)。和小姐姐聊了很久,后来感觉问题还比较复杂,又补了一通电话。最后基本上算是给小姐姐解惑了。做之后,我在后台看到过不少类似问题的,每次看到学弟学妹们这样认真又略带迷茫的提问,其实是比较有压力的。对于未来要从事程序员行业的朋友来说,要不要考研,永远是个很热门的话题。网络上有的人说读研没用,应该尽快工作,读研那三年,用来赚钱它不香吗??也有人说,读研作用太大了,有条件都应该读一个,不然你肯定要被社会毒打!因为给小姐姐解惑,积累了大量的想法和素材,分享下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1 —走头无路再读书先说一个观点:走投无路再读书如果你找不到好工作,或者没有好的发展前景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通过考研加强竞争力。但如果大学毕业就能找到好工作,建议不要读研。大部分人读书就是为了一个好的工作、好的生活。有的人会说:我是为了做研究或者是为了学更多知识去考研。不排除有这样的人,但至少我没这么高尚。一直以来,我就是想多赚钱、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甚至实现社会阶层的逆袭。我考研就属于走投无路再读书。大一大二我一直在玩游戏,曾经住在网吧17天,直到被辅导员抓回去,全年级通报批评。大三的时候,挂了好几门课目,四六级也没过。同学里面有优秀的本科就能去华为中兴,特别羡慕。于是我也尝试去找了下工作,再投递了1000+简历,笔试面试100+之后。终于被所有名企无情拒绝。最后,一家外包公司给我抛来了橄榄枝。嗯,月薪2000...试用期800....地点魔都...............掂量了下魔都的生活费,无奈放弃。父亲担心我的前途,问我愿不愿意找关系回老家做个公务员。想想好像也没什么意思,于是我就开始了考研之路。同时还要补学分、考四六级、考高级程序员证。疯狂学习了7个月,每天7点就起床,然后晚上2点才睡觉。有时候半夜精神不集中,我就站在宿舍走道上学英语。想放弃的时候,就想想拿月薪2000在魔都生活的惨状,于是又动力十足了。担心被社会毒打的恐惧终于战胜了我的小懒惰。最后考上华科CS,走投无路的我,终于有了第二次机会。—2 —哪些人不用考研?说完自己的经历,再谈谈哪些人不用考研。毕业十年回头再看看:专科/本科毕业就工作的,且打拼的不错的这群人都是在大学有一技之长的人。什么是一技之长呢?比如数学建模或者ACM拿了奖、又或者专业课编程特别好。再比如有一定的商业头脑、又或者很会人际交往。还有那种家庭背景雄厚的,也算,「卵巢彩票」嘛。除了「卵巢彩票」,其他特长都是需要刻意练习才能获得的技能。比如我的一个本科同学,贵州农村出来的苦孩子。每天能学习编码16小时,特别是喜欢泡机房。是的,你没看错,是16小时。专业课特别优秀,天天刷ACM的题目。大三那年,在学校组了一个ACM战队,代表学校(211,非985)拿到了全国大赛的银牌。PS:当年我也想参加他的战队,因为被他嫌弃太菜,拒绝!毕业后,他加入亚马逊中国,06年的时候年薪20万。工作两年就还清了家庭的债务,并且给自己父母修了一个小楼房。5年前,他加入美国谷歌,当实习生。实习一年后留在谷歌,拿到绿卡,年薪30多万美金。前段时间看见他朋友圈,又换了一个别墅,大概800平。在美帝过着编码养鸡的神仙日子,父母也都被接过去了。如果你想有一技之长必须提前做好规划,并制定可行的落地方案。利用好大学的时间一步步实现、一步步接近自己的目标。大家的第一份工作非常非常重要。很多人忽视这一点,找工作的时候相对随意。清楚的记得,我们年纪有几个能力还不错的朋友。拿到了一些工资看起来还不错的外包的Offer,就放弃了保研。一晃10年过去了,无一例外都是混得每况愈下。聚会的时候,这几个哥们都会唉声叹气:当年要是再读三年书就好了。可是,这个世界没有时光机器和后悔药可吃啊.....—3 —怎么选学校?考研,我建议一定要选专业排名靠前的学校和院系。如果是很一般的研究生院校,出来也没有太多竞争力。只不过把就业时间推迟了几年而已。研究生的学校差异比本科还要大,因为学习时间就2-3年,还有大半年要写论文。教师和同学对你的影响要远比本科深远。特别对于CS专业来说,好的学校才有正儿八经的实验室。一般的学校的老师教授基本属于打酱油状态,或者直接把你卖给外包公司赚外快。嗯,这样你也算多了两年外包经验.......另外,读研期间一定要好好学习,好好跟着导师做项目或者做研究。要么项目能力突出,要么有一些拿的出手的论文。现在社会的竞争非常激烈,也非常残酷。前段时间我一个华科研究生师弟跟我说:腾讯去华科招人,笔试之后只有30%的人能进入面试环节。笔试有很多算法题,如果错了一两道,基本就没有机会面试了。这还是好的学校,一般的学校,笔试机会都需要自己去争取。我毕业那年,腾讯百度去华科招人,周边学校只能跑到华科来参加笔试。不少非211院校的研究生,连笔试资格都争取不到。—4 —在职研究生有用吗?不少专科学历的读者问我关于学历的问题。我几乎都是标准答案式的回复:务必读一个名校在职研究生。在职研究生一定是有价值的,尤其对学历差的同学。底层逻辑同样是:「走头无路再读书」。并不是说专科学历的同学找不到好的工作,而是职场的中年陷阱。特别互联网行业,35岁以上的同学将面临更加严苛的筛选。这个时候,如果你的学历只是专科,大概率被很多公司HR无情Pass。这不是传播焦虑,而是我过去10多年的一个经历认知。盘点我身边35岁之后失业的下属和同事,大部分都是专科学历。他们往往是在一家公司奋斗多年,突然遭遇黑天鹅事件。重新回到用工市场,却发现简历无人问津。拔剑四顾心茫然.......而也有不少同学在工作之余读了在职研究生。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平稳的度过了中年危机。这显然不会是巧合,而是企业筛选的结果。拿我自己筛选简历的逻辑:名校在职研究生最起码等同于一本。再说说在职研究生中的MBA和企业管理类,这个要不要读?如果单纯是做技术,完全没有读的必要。但如果想在商业、人脉、管理、创业上取得一些发展和突破,又或者想换职业方向,MBA还是有很大助力作用的。当然,读MBA的原则也是一样:一定要名校。我的好几个清华MBA同学,毕业后转到金融行业,也都发展不错。还有好几个同学,通过读MBA,一起组团创业,现在公司也发展的挺好。—5 —学历差如何逆袭?有些人可能要问:我现在也没有一技之长,也不想考研怎么办?那我就不能去好好工作了吗?其实不是,如果你现在离毕业还有一段时间,好好利用这些时间。去参加一些比赛,或者去刷刷算法题,补一补专业课。再或者找些实习的机会,增强找工作的时候的筹码。很多人可能会抱怨自己学校不好,身边的人都不学习,没有学习资料。讲一个曾经下属的例子,2012年我在360带团队,那时候360已经上市了,主要招研究生了,最起码也是本科毕业。但我却招过一个专科下属,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个小孩。当时他给我投简历,附带了一个他的博客。点进去看了下,发现他写的技术文章特别出色,于是破格让他来北京面试。这小伙现在在武汉金山软件带团队,职场发展的非常不错。所以学历也不是绝对的,只要找准目标,往目标努力,在工作之前储备更多优势,也能发展的很不错。大家一定要在工作之前多掌握一些技能,多学一些有用的知识。不要空着手去社会拼搏竞争。少打几盘王者荣耀,少和同学喝酒聚会。多去去自习室学习,多去去机房上机,多去leetcode之类的刷题网站刷刷算法题,多和老师做做项目,这样当你步入社会之际,你的底气会更足。不然的话你会被社会毒打到怀疑人生。你会发现你投的简历都石沉大海。你会发现要晋升的时候,那个人总不会是你。你会发现怎么越工作越艰难,天天要担心被淘汰。如果你进的第一家公司,不那么好。你会发现你后面走的路,相对于那些进了大厂的同学,简直是曲折太多、难走太多。当你们毕业后,会发现同学和同学之间的差距真的是会越来越大,并且同学和同学之间逐渐不再联系。有人创业成功成了企业家、有人年薪百万做了个金领、有人过着小日子挺滋润,还有人可能找工作和温饱都成问题。真的是这么残酷,仿佛大家都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之中。但其实选择哪个世界,都是我们自己决定的。另外那些已经毕业在不好的公司工作的朋友,也不要灰心。从现在开始改变,好好工作抓紧学习,争取早一点实现突破,缩小和其他人的差距。—6 —孤独的奋斗奋斗的路上一定会充满痛苦、孤独甚至是其他人的闲言碎语。不管是考研、还是工作,一定要屏蔽那些噪音。我考研的时候,很多同学讽刺我:成绩这么差还想考华科研究生。我用结果击碎了他们的质疑。建议大家要想成事,需要埋头干、默默干,拿结果说话。一个一个目标的制定,突破、忍受痛苦和孤独。慢慢的,当所有目标都实现了,人生也就完成了一次逆袭。在我们走进社会之前的迷茫、痛苦、孤独都不算事。推荐大家迷茫的时候,可以看看阿甘正传、当幸福来敲门等电影。我看了之后,就只有一个想法:不管怎么样,我就要傻傻地坚持。也就是说,只要你有了目标,坚持再艰难也不要放弃,最终幸福一定会来敲门。当我通过四六级的时候、当我考上华科研究生的时候、当我拿到腾讯Offer的时候,那种喜悦,真的是到今天还有余味。有一句很喜欢的话,分享给大家: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作者/来源:findyi#社会百态# 内容如有不妥,请点击头像-私信联系小编修改或删除
今儿咱们干货铺打烊,来开个考情分析帖。中国教育在线编制的《2020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已经发布,今年是中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第71年,过去70年中国研究生招生和教育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这个报告极有意义。小铎分别对「硕士研究生整体统考情况」和「新闻传播学科情况」两块儿信息做了提取和分析,并由此和大家探讨一下:面对爆热的新传考研大环境,大家的院校和专业选择可以注意些什么?PART 1:硕士统招整体局势报考VS弃考考研人数持续增长,弃考率居高不下2020年研究生报考人数首次突破300万,较于2019年增长率为17.8%。除了14/15两年出现了报考人数连续负增长的情况,近五年的报考研究生规模都是大幅增长。(▲ 2010—2020硕士研究生报考和录取人数)根据此份报告的研究结论,经济发展与研究生报考热度成一定相关性,同时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加,职业发展竞争愈发激烈等都会影响当年的研究生报考人数。那在今年全球疫情影响下,21硕士研究生的报考人数负增长的可能性很小。在研究生报考热度居高不下的同时,不少地区及高校考研弃考率超过10%以上。广东省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中,应考人数约14万人,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约12.4万人,弃考率达到约11%。辽宁省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应考人数为109539人,实际参加考试为97365人,缺考人数为12174人,弃考率约11%。深圳大学2019年网报确认16019人,实考14083人,弃考人数近2千人,弃考率达到12%。一直在和大家强调“坚持到考完就能战胜一部分人了”,但直观的数据摆出来或许才更能说服你一定要坚持。盲目追求热门学科/城市/硕士类型在择校上,存在盲目追求热门的现象。根据调查,提高就业竞争力是考研生的主要报考动机,所以考生更倾向选择经济发达、就业空间大、发展机会多的一线城市,其中以北京最为热门。2020年,42.5万考生报考北京市硕士招生单位,在全国考研报名人数中约占12.5%。另外发现,在专业选择上出现了冷热不均的情况,考生会过度追求热门专业,使得人文社科类专业的报考人数远多于工科类专业。即便在大连理工大学这种明显偏工科类的院校都出现了类似现象,2019年大连理工各院系硕士报录比中位居首位的是人文与社会科学部。硕士类型中,专硕规模早已超过学硕,成为考生尤其是跨专业考生的首选。专硕火爆是多方原因促成的,社会对专硕认可度达到预期、学生为了就业的报考动机、专硕要求相对低、专硕学制设置等。但随着各专业的专硕竞争力度越来越大,或许在接下来会迎来学硕报考热度的回春。人文社科类的报考热分数线高/就业率相对低正如刚刚说到的,人文社科类专业处于报考热潮,热度的持续增长会带来招生计划增长稳定,从而使得分数线整体呈上涨趋势,所以这几年频繁出现的400+分数线也是个重要印证。虽然社科类专业的报考热度远高于工科类专业,但整体看实际就业率低于工科类专业。同时从薪资来看,工科类毕业生普遍高于人文社科类。(但其实我们新闻学院的就业还是很不错滴)(▲ 浙江大学各院系就业薪资统计)此外,在各学科中,文学类报考多,招生规模却呈下降的趋势,新闻传播学科也不例外。不过今年疫情原因,各院校扩招情况就另说了。非全日制遇冷缩招这是今年尤其要关注的。非全日制是从2017年开始纳入硕士招生统考,与在职研究生的主要区别是双证+三方/派遣证。和全日制相比,非全的报考难度较小,但学费高,且一般没有奖学金,学校也不提供住宿,日常上课模式也是不同学校不一样。第一届非全日制研究生已经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就业率如何、社会认可度如何还没有官方数据呈现。非全日制硕士招生已经是第四年,但目前在考生群体中的意愿度和认可度都较低。主要原因还是“担心非全就业或深造被歧视”,所以即便没被一志愿全日制录取且有调剂非全的机会,很多考生也不愿意考虑非全。这就导致了部分院校和专业非全年年招不满的情况。2020年,教育部发布了《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教学函〔2019〕6号)规定:原则上招生单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对非全考生身份的规定也再次把非全往“冷宫”推近了一步。以华中科技大学新闻院为例,2018开始第一届非全招生,18/19年的非全招生规模都在100左右,但今年缩至15个,且分数标准和全日制一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非全今年直接取消招生,南京大学新传非全今年没再接受全日制调剂,湖南大学、吉林大学等学校的非全也都出现了大幅缩招形式。说回就业,即便国家不断下发文件保证非全日制的平等就业地位,还是存在务必要求全日制的招生单位。再加上非全今年开始对考生身份的限制,或许它会被越来越多在职者的青睐,但很难成为应届生的选择了。硕士统考考生整体画像本科出身:从本科院校来看,报考的考生中,83%左右的考生本科院校为非“双一流”,只有不到两成的考生来自于“双一流”高校。在考生群体中,以非“双一流”考生居多。(所以,本科出身不好不要怕哇!!)报考专业:从报考的专业方向来看,绝大多数考生报考的专业方向与本科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其中,近六成选择了报考本专业,近两成考生选择了相近专业。备考时间:从考研备考的复习时间来看,45%左右的考生备考时间在6至12月之间,约37%的考生备考时间在6个月以内,也有18%左右的考生备考时间超过了一年。考生素质:招生单位认为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分别是专业知识储备和科研经历。同时,超过五成的招生单位认为,交流能力、本科院校层次、竞赛获奖情况这些也很重要。近四成的招生单位比较看重读研目标、本科成绩。PART 2:新闻传播学科情况最热门专业之一新闻传播学科的考研热度想必已经是出圈的存在。在湖南大学、暨南大学、苏州大学等院校热门报考专业的统计中,新闻与传播均在榜单上且位于前列。学科跨考门槛低、考察内容较简单且就业选择广等都是其近几年愈来愈热的主要原因。学科热自然会带来更残酷的竞争,从往年调剂大户院校逐渐不需要接收调剂考生的情况就能窥探一二。所以这也给大家一个警示,择校的时候务必仔细考虑清楚你的目标是“求稳还是搏好”,如果不顾实际情况去报考热门院校,等到一志愿落榜不得已去调剂时或许会更心累。报考规模大招生占比不高这不仅仅是新闻传播学科一家这样,根据报告数据,是整个文学类学科,尤其专业硕士都存在这种情况。学科热但招生名额不多,翻译和金融都在招生占比排名中都上榜了,但没有新闻与传播的位置。专硕成优选学硕被赶超新闻传播学科报考专硕的学生规模远大于学硕,主要原因有:1.大部分新传院校都是专硕招生名额大于学硕,从直观数据来看,会让学生觉得专硕更好考。2.新闻传播学科是跨考大户,且新闻传播学硕往往对专业知识要求更多更深,相对来说专硕的理论考察较少且应用型的考题更多,也就更适合跨专业考生,所以大家首选专硕也是情理之中了。3. 那对新闻传播本专业的考生来说,除了极少想读博的同学,大部分都是为了读个研提升学历提高就业竞争力,也会倾向优先选择MJC。PART 3:一些小提示看这种官方报告不能看个热闹,它其实对你们的报考选择和读研规划也有着警示意义。1摒除对学硕的“偏见”不是跨专业考生就一定得报专硕,也不是因为读研为了就业就只能报专硕。事实上,跨专业也能考学硕(可以看看武大学姐的跨考学硕经验 【状元锦囊】武大学硕404分,专业课总分260分,学硕哪有那么难?),读学硕也不耽误你毕业后直接工作。甚至,我觉得学硕研究生的选择范围更广。当初我选择MJC也是抱着“读研后就工作所以选专硕”的想法,但是真正读完两年后发现,人家学硕也能实习,甚至有更多时间去规划实习和职业方向,专硕匆匆忙忙的2年,学术要求差不多高,校外实习实践更不能少。因此,不需要惧怕学硕。有的院校已经是专硕难度超越学硕了,比如华科!2最好能有明确职业方向这是在导师双选会上就被我导问的问题,读研后想做什么?继续读博还是考公务员还是去私企?研究生时间比想象中过的还要快好多好多,有明确的目标才能在有限的时间,有目标地武装自己,比如想进高校但没入党的,请在研究生期间务必入个党!!想清楚自己要什么?想做什么?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毕竟小铎现在也没想明白呢,但希望你们明确且坚定。3忌盲目追求热门院校这也是刚刚提到的,想清楚你是“求稳还是搏好”,能不能接受落榜的结果。虽然新传考研竞争大,但不眼高手低,盲目追求热门院校和专业,想稳稳当当读个研究生,还是不难的。当然,这都是大家的选择!小铎只是做个稍稍提示喔~3非全日制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慎重前两年被问到“非全”值不值得读时,我的答案都是“至少985非全是值得读的,尤其是华科的”,毕竟除了学费贵没住宿,其他培养几乎和全日制没差,且我身边非全朋友就业也都很乐观。可是今年华科、湖大等院校的新传非全随着教育部规定做了改变后,个人觉得,一些本科不错且考研成绩不错的同学,还是“慎重”吧。编策︱元元学姐主编︱元元学姐总编︱元元学姐【木铎考研】新闻传播学考研大本营
有人说,做好一份工作容易,难的是你一直不忘初心的做是每次从零开始都能做到极致。温柔娴静,气质淡雅,这是小编见到袁莉的第一印象。7月的一个午后太阳毒辣到想要把所有在外地人熔化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热情如火的季节我终于见到了这个气质淡雅的女子。初见,如若不是身处幼儿园内,任我怎么也猜不出她是什么职业,全然没有昔日的那份稚气与矜持,更多的是成熟与稳重,谈笑风生而不失庄重温雅,非妆非饰而难掩自信,脱俗嫣然启齿而力透思维锐敏,经历颇深而犹存低调,亲切肩扛园所运营之重担而力求勤善公和。袁莉,一个脸上写满奋斗故事的80后菇娘,为了梦想,定下目标,什么苦都愿意吃,什么罪都愿意受,只为了向梦想靠近,实现自己的目标。在八九十年代,袁莉爷爷是镇上教育线上比较有影响力的人,在家族里也是很受尊敬,受到爷爷的影响,很小的时候袁莉就萌生着对老师这个职业的向往,并渴望着有一天能成为像爷爷一样有影响力的人,所以中学毕业后袁莉就直接到随州师范就读了,遗憾的是因为种种原因,毕业后的袁莉却没有选择教师职业而是选择了南下闯荡。在南下打工的那些日子里,因在工作时的严谨和认真,很快提拔到了人事部任企划专员,这一做就是将近两年。当然了,一个优秀的人绝不会止步于此,更何况心里还有一个愿望……2004年,进入到工作的瓶颈期,她开始对自己有了新的要求。而想要挑战其它的工作光有一个中专文凭显然已经不够,在知识上也要更加精进才行。于是,她的脑海里飘出一个挥之不去的想法,那就是圆自己一个大学梦。当袁莉准备回乡继续读书时,却遭到母亲的反对声。想到年迈的母亲抚养自己的艰难,想到家里的境况,袁莉也犹豫过。可是,她又不甘心于自己的现状,顿时,让她陷入两难的境地。这时姐姐们的话,让她重新燃起希望。姐姐们说:“我们就是你的后盾没事,你回来上学吧,我们支持你”有了姐姐们作为后盾,袁莉最终选择了继续上学深造当年9月,经过当年在师范的老师吴勇推荐,袁莉顺利进入大学学习英语教育专业。进入大学生活中的袁莉,为了减轻家人的负担,她边上学边工作,甚至一天同时做四份工作,袁莉的课余时间全部被兼职填满。为了锻炼自己,促使自己毕业后能快速融入社会,袁莉选择的兼职也基本和从教相关。在校期间,优秀的她当然也掩盖不了身上的光华了,被学校领导及老师器重,在校担任学生会主席,在班级也总是担当班长等职务。大学几年的校园生活就这样在匆忙而有意义的事情中过去了。2007年,袁莉进入公立学校实习。次年夏天,她倾尽所有租了一个仓库,开启了暑期培训班,她的创业梦就此开启了。说到办学历程,这个气质淡雅的女子有些哽咽,向我慢慢回忆起创业的那段历程。“说起第一年的暑期班,还真得要感谢家长们的信任,没有像样的教室,没有像样的桌子,让家长为孩子选择还真是需要勇气的。红砖堆起来的墩子上面放一块长方形木板就是桌子,凳子是从二手市场淘来的,钉了好多个钉子眼。就这样第一期学员还有二十多个。因为条件艰苦,要想不辜负家长的信任,我就在教学上狠下工夫。如何在短短的暑期让孩子们有更大的进步呢?我就精心设计每 一节课的细节。戏剧情景表演的导入,角色互换式的体验,重难题游戏大闯关等等活动,让孩子们丝毫没有受到环境的影响,反而爱上了这间乡气十足的库房教室。对于接受能力慢一些的孩子或家里没有人辅导的孩子,我就设定一些免费的VIP学员课给他们,其实就是延时班,每次一延长可能就是两个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暑期下来孩子们再回到学校学习,都反馈了骄人的成绩,这也让我为下一阶段的办学计划有了更大的信心。从暑期班结束到筹办新的校区,无论前路多么渺茫或者艰辛,我都咬牙坚持下来,第一期暑期班100%的续班率也不停 的再给我打气。记得新校区从选址到装修完成再到正式投入使用,已经进入寒冬时节了。这一次的学校初成规模,有近250个平方,分了四间教室,一个接待大厅,我把“她”取名叫“希望英语培训学校”。记得第一年的冬天特别冷,扩大规模,招生也有了些压力,我和老师们就一起顶着寒风和飞雪在外招生和宣讲,这样的经历虽然在当时非常艰辛,但现在回味起来还是非常值得回忆的。”到2014年,袁莉用了7年的时间,将培训学校的业务从少儿/小学/初中三项内容,完善到了十项内容,新增有高中/成人/考研/商务/雅思/托福/交际英语,并让学校的口碑不断攀升成了随州较具影响力的培训品牌。每个人成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办学(培训班)期间她也遭到同行的妒忌和恶意攻击这个时候的袁莉把妒忌和恶意攻击当做一个一个激励自己不断奋进的关卡去过每过一道关卡都对自己能力有一个质的提升同时袁莉还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华科在职研究生她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谁也想不到袁莉娇小的身躯竟然蕴涵着无限的力量2014年4月,为了兼顾家庭,袁莉转战幼教行业。面对一个全新的行业,她又一次从零开始了。为了顺利接手红心幼儿园,她提前进入接手的幼儿园内工作,重新开始学习幼教工作。正式接手红心幼儿园后看着窄小的教室,破旧的用具她说服老公再重新投入资金在暑期里进行校舍翻新添置大型户外玩具购买专业校车加入安保系统全园装上监控对家长在线开放并确定继续实行普汇性幼儿园收费但改进使用高端园所的课程体系和教材无论是从幼儿园内部装修再到教学用具的挑选她事事亲力亲为,事无巨细一定要做到完美。红心幼儿园的家长是这样评价她的“从来没有看到一个临产前半个月的园长还在为了幼儿园的基建去拖斗车的,从来没看到一个园长刚接手幼儿园还没有任何的盈利就大胆的给家长承诺要换校址,但她就敢,在她带领的园所里每天都能感受到朝气勃发的生命力。她还经常影响我们家长,要做学习成长型家长。她还经常说因为我们共同培育的不是二年后的孩子,而是二十年后的世界未来人,培育的眼光要有未来性,我们的孩子才能做未来的主人。”在2016年暑期还未还清前次投入借款的她,又向银行贷款230万元投入到幼儿园新校区的建设,前后总共投资近400余万元,将地处随州市最高地段的红心幼儿园打造成为全随州顶尖的幼儿园。在此期间,不断的追加投入却没有收入,家人也开始有了质疑和不理解,所有的一切她都默默承受,对于家人采取报喜不报忧的策略,继续她在教育事业上的付出,她也在心里默默发誓,一定要用成功来回报家人的付出。只有想不想,没有行不行;只有敢不敢,没有能不能;只有干不干,没有成不成。回顾红心幼儿园逐渐发展、逐步丰盈的历程,袁莉园长功不可没,她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打拼,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愿,有梦想的人不负所望,努力过的人不负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