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一场疫情让华科大因祸得福,研究生扩招名额全给医科传授实战经验黄衣

一场疫情让华科大因祸得福,研究生扩招名额全给医科传授实战经验

疫情下的真实写照一场疫情让世界各国的医疗资源和应急措施做了全方位的展示,目前意大利成为全球因新冠疫情死亡率最高的国家,然而根据世界医疗排名,全民免费医疗的意大利可以排入世界前三,而照成意大利疲于应对新冠疫情的主要原因是未能及时发现诊断疫情,就像意大利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言:2019年11月左右在意大利北部的医生就对这类肺炎病例有印象,只是不知道因何而引起。没有发现和检测,其实新冠肺炎就是“大号流感”,毕竟新冠肺炎对很多免疫力强的年轻人来说,无需治疗就会愈合,例如武磊以及NBA多位球员,其实这也说明了武汉市的医疗水平非常高,可以在全球首次向世卫组织上报发现的新冠病毒,并短时间内公布新冠肺炎的基因序列。武汉市作为中国重要的中部城市,上世纪50年代,政府为了提升中南地区的医疗水平,把当时上海市最强的医学院和附属医院整体搬迁至武汉,此次疫情危重症患者大多都被这所医学院的附属医院所接收,这就是曾经同济大学的起源,现在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德国医学的血统此次疫情下,德国的新冠肺炎确诊人数也早已突破万人,但是对比意大利的死亡率,德国新冠肺炎的死亡率远低于1%,充分显示出德国作为现代西方医学鼻祖的实力。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就是德国宝隆医师所创办,当时在上海全德文授课,学位是全上海最高的高等学府,而淘汰率也非常的惊人,因此首批同济大学医学毕业生仅有3人合格!在西迁武汉后,1956年,国家首次为教授进行评级,武汉市共有13位一级教授,而同济医学院就拥有其中的7位,可见当年同济医学院在全国高校中的显赫地位,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和合校大潮,在各种原因的交织下,同济医学院的发展陷入停滞,直到一封同济医科大学海外校友的“万言书”才让华中科技大学重视医学院的发展,才恢复同济医学院的建制,有了医学院自己的院长,同时全球招募人才,多名教授当选中科院医学院士。对比国内其他高校的医学院研究生名额,同济医学院的研究生招生规模并不多,因此华科大把研究生扩招名额全部给医学,其实并不算是扩招,只是正常的医学发展需求而已!同济高就业率是扩招的保障其实很多网友每次对于扩招都持有否定的态度,认为目前的毕业生已经足够的多,尤其是全国各地都有医学院,每年的医学毕业生找工作都很难。然而对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而言,相比其他独立的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每年的招生名额有限,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冬季招聘会,用人单位为这所医学院提供了13000个医学专业的工作岗位,然而从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生分布图来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一年招收的本科生一共才475名,根据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2019届的本、硕、博全体毕业生数据统计,虽然拥有2259名毕业生,但是面对13000个医学工作岗位,不愁毕业生挑选。从2019届华科大官网公布的研究生就业数据来看,研究生就业率最高的是医学博士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9.32%,就业率排名第一,因此华科大研究生扩招名额全部给医科,毕业生寻找工作机会根本就不是问题!而且此次经历疫情的考研,来自全国的医学精英都汇聚华中科技大学的两所附属同济和附属协和医院参与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多学科的实战学习,也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受益匪浅!因此华中科技大学把研究生的扩招名额全部给医学,其实对于全国想要未来从事医学工作学生们的一份大福利!

金环蚀

考研的话,浙江大学医学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该怎么选?

考研也好,高考也好,首先要对医学类院校专业的特点有个全面的认识。医学类专业,特别是临床医学类,就业时的地域性非常强,一般的学校都是省内就近就业的毕业生最多,即使是浙江大学医学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这样的名校,也都有这样的特点,虽然他们出省就业的优势也比较明显。关于两所学校的历史,这里我不再多讲了,以前在别的提问中也提到过,总之是历史都很长,发展的足迹都有很多亮点。省内诸侯,割据一方浙江大学医学院,在浙江省内是一家独大,省内其他医学院校根本无法与其争锋,可以说在浙江省内的三甲医院内,浙江大学毕业的医生最多。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在湖北省内是一绝,不过还有武汉大学医学院,虽然专业水平不如他,但是武汉大学的医学院却一直存在,好似打不死的小强,一个985大学的医学院,一直也在成长进步,也一直在分享华中科技大学的势力。学科评估,彰显实力这两所大学的医学类专业,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都取得出很好的评级。其中浙江大学的基础医生学科评级是A-,临床医学学科评级是A+,口腔医学学科评级是B,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评级是B;药学评级是A。华中科技大学的基础医生学科评级是B+,临床医学学科评级是A-,口腔医学学科评级是C,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评级是A+;药学评级是B+。两所学样在医学门类中的几个一级学科中,除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是华中科技大学评级更高,其他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药学,都是浙江大学的学科评级更高。总的来看,还是浙江大学的专业水平更高。如果是追求专业水平更高,还是选择浙江大学。如果只为就业,选择校其实就是选择将来的就业地域。喜欢浙江省的,选浙江大学准没错,将来在浙江省就业没压力;喜欢湖北省的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时也是湖北省内就业无压力。

哭灵人

研究生扩招名额全给医科!华中科技大学的医学很好吗?想学医必看

官方消息2月末的时候,教育部正式发布了2020年研究生将进行扩招的信息。各高校如何扩招也备受关注。今天看到一则来源于中国教育报的消息,3月11日,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元元表示:华中科技大学的家国情怀很重,我们想多为国家和人民做点事,学校(华中科技大学)准备扩大研究生招生计划,扩招名额全部给医科,进一步加强医学人才培养。李校长的一席话可谓是一锤定音,首先华中科技大学今年研究生招生要扩招,其次扩招的这些名额全部要给医学专业。这个就很有意思了,一个理工类强校要把所有扩招计划给医科,难道华中科技大学的医科很强吗?医学专业,我们很强说到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之前在跟家长做咨询的过程中我给家长推荐了华科的医学后家长一脸茫然的样子,说:“老师,华科一个工科院校,我们不去,我们要去医科大学读医学”,然后还一脸不屑的样子。所以有回到今天的问题,华科的医学类专业怎么样呢?很强吗?是的,很强,真的很强。大家知道,华中科技大学地处本次疫情腹地——武汉。疫情爆发后,华中科技大学充分发挥工科和医科相结合的优势,设立疫情防控应急科研专项,组建了24支重点科研团队,综合多学科力量,科研、临床、防控相互协同,产学研各方紧密配合,短短一个多月就在科研攻关一线战斗中取得积极进展,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众所周知华中科技大学前身是四大工学院之一的华中工学院,那么她的医学专业哪里来的呢?这要看看华科这个成功男人背后的那个有名的女人。同济医学院,是同济的同济还是华科的同济大家所熟知的华中工学院是华科的前身,但不是她的唯一。华中科技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华中工学院)、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可以看出,其中的同济医科大学是华科重要的一部分。以前我们在给家长做线下讲座的时候经常会问家长们我们所熟知的同济医学院是同济大学的还是华中科技大学的,关于这个问题,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同济大学与华中科技大学的同济之争,感兴趣的家长可以自行百度一下,我们今天就不多说了。大家知道金庸的武林中有东邪西毒、南帝北丐,说到医学,在我国也有几个很有名的医学院校,也是东西南北中。他们分别是:北协和(北京协和医科大学,与清华大学合作,依托清华招生)南湘雅(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西华西(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东齐鲁(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中同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这些院校在我国医学武林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其中的中同济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历史上,1907年成立的"德文医学堂"是同济医学专业的开端,也是同济大学的雏形。但历经沧桑,同济医学院经历了曲折的历史变迁,今天的同济医学院是华中科技大学的。目前的同济大学也有自己的医学院,但是是新成立的,是在原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的基础上成立的,是同济大学新建的医学。所以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明白了,华中科技大学的医学专业为什么那么强,因为她就是原来的同济医学院。今年高考学医选同济,不要再搞错了了解到这些内容之后,相信分数够高的同学如果想学医心里有数了,华中科技大学不光理工科好,不只是学计算机要去华科,学医也可以去华科。具体到华科的医学类专业到底怎么样,我们来看看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的结果。基础医学专业(华科B+):临床医学专业(华科A-):口腔医学专业(华科C)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华科A+):护理学(华科B):看到上面的排名后,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了学哪些专业去华科比较好了。如果你想学医,那么接下来你就该收藏这篇文章了,并把它分享给需要的人。

非知得也

考研的话,浙江大学医学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怎么选择?

浙江大学与华中科技大学如果比较综合实力,浙江大学是明显强过华中科技大学的。但医学院这一块还真不好说,我们都知道医学类院校是国内院校里受985、211影响最小的,国内最好的医学类院校是北京协和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都是双非院校,但学科实力一点也不差。我们先对比一下浙大医学院与同济医学院的学科综合实力:浙江大学医学院的临床医学A+,药学A,基础医学A-,护理学B+,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科学B;同济大学医学院的公共卫生与预防科学A+,临床医学A-,基础医学、药学B+,中西医结合、护理学B,口腔医学C。如果看学科实力,浙江大学医学院明显占优,尤其在临床医学学科上,浙江大学医学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双双A+,并列全国第一,这个明显有点超预期。两个工科高校,在临床医学学科实力超过北京大学医学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这些业界公认的最强医学院,我对于浙江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这个学科评估持保留态度,要知道中山医学院、湘雅医学院、同济医学院、华医医学院的在业界的知名度和认可度是远远强过浙江医学院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福建医科大学连续三次学科评估都不参加,但并不影响它在福建省的招生,它的毕业生受在福建医疗系统欢迎程度远超985高校厦门大学医学院的毕业生。河南省的新乡医学院的临床医学仅仅被评为为C,却为河南培养了近一半的医学类人才。同济大学以医学起家,同济医学院曾经是同济大学的招牌,1950年同济医学院和附属同济医院迁往武汉,在2000年并入华中科技大学,其附属的同济医院和协和医院在中国三甲百强医院中排名分别为8、1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分别排名第14、19,综合来看,在附属医院的实力来看,同济医学院占据优势。我们知道医学类院校基本是属地原则,毕业后大概率是要在学校所在地就业,如果继续选择读博那选择性就更多,全国大部分三甲医院就业都不会有问题,研究生阶段主要还是看医学院的师资力量和附属医院的实力,在这方面同济医学院略强。

贱有

同济大学研究生跳楼上热搜,华中科技大学却很受伤!撞衫的医学院

登上热搜的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研究生跳楼事件引发网络热议2018年1月5日,同济大学医学院研究生跳楼事件登上网络热搜榜,这位名叫陆经纬的研究生,本科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生物专业,而且在本科大四的时候就走进同济大学陆琰君课题组,最后获得免推名额攻读硕士研究生,但是陆经纬在2015年7月进入同济大学后,由于同济大学陆琰君外嫁芬兰人属于双聘人才教授,经常不在国内,从而造成陆经纬很难获得陆琰君教授的学习指导,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陆经纬在进入同济大学第10个月的时候,就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一篇影响因子高达13.25,本想硕博连读的陆经纬却被导师以博士名额已满拒绝,然而想要报名2019年4月份的博士考试,却被经常远在海外的导师所延误,加上长期被迫帮导师查资料设计实验,由于两篇实验论文还没完成,陆琰君想要在退休前多出成果,一直以各种借口拖延陆经纬的硕士研究生的毕业时间,最后造成陆经纬不堪忍受痛苦的煎熬,选择从5楼跳楼身亡,并通过电脑留言给远在芬兰的导师陆琰君!这也是当陆经纬的父母在儿子跳楼自杀后看到电脑上的聊天记录,才求助媒体为自己的孩子讨一个说法!也引发了网络众议,微博、头条、朋友圈纷纷转载!同济大学官网学术截图 同济大学医学院不属于同济医学院其实很多网友不清楚目前同济大学医学院和同济医学院的关系,其实目前同济大学医学院属于2000年前的上海铁路医学院,并不是中国医学常青树百年同济医,百年同济医学院现在已经属于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因为百年同济医的品牌纷争,同济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打了将近十年的官司,最后法院判决,同济大学医学院不得滥用同济医学的品牌,对外只能使用同济大学医学院,不能使用同济医学院和同济医院的品牌。同济医学院躺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躺枪进入热搜的文章标题就出现了问题,把同济大学医学院简化成同济医学院,造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躺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是中国现代医师的摇篮,科研和医学实力远超上海铁路医学院,虽然最近十几年同济大学砸重金支持医学院的发展,但是综合实力还是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为医学院差很远,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是中国医学M9高校之一,而且附属同济医院和协和医院都是全国前十大医院。受到同济大学医学院研究生跳楼事件的影响,对于高校历史不清楚的网友们,都认为同济医学院出现的问题,造成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莫名其妙的躺枪!单选|您知道同济医学院属于华中科大吗?知道,那是百年同济医的金字招牌不知道,以为都属于同济大学第一次知道,谢谢小编科普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

丹书

清华、华科、同济……等名校研究生大数据:本科都来自哪些大学?

近日,清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东华大学、郑州大学、西北大学、湖南大学、深圳大学、广州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等13所高校已经陆续发布2019级研究生新生大数据各校研究生共录取多少人?录取人数最多和最少的学院是谁?新生的来源院校是哪里?又有哪些国家的留学生远渡重洋来国内求学?清华大学人数统计 清华大学2019级共有8900余名研究生,硕博比为1.84:1。在新生中,有84.8%来自内地(大陆)学生,2.7%来自港澳台,12.5%来自国际学生。清华园越来越国际化。男女比例新生男女比约为1.83:1,硕、博男女比分别为1.77:1与2.16:1。女生们依然很珍贵,尤其是博士女生更加珍贵。各学院男女比例 从各院系新生男女比例看,地球系统科学系以1:2的男女比,成为了女生比例最高的院系,共有10个院系的女生比例高于男生。国际生来源 国际新生来自100多个国家,美国、巴基斯坦、德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法国、韩国、印度尼西亚的人数最多。就读方式 全日制硕士4084人,占比67.9%;非全日制硕士1934人,占比32.1%。全日制博士2883人,占比91%;非全日制博士284人,占比9%。生源院校TOP10 硕士生新生来自全球600多所不同的院校,生源数TOP10的高校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同济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生新生来自全球300多所不同的院校,生源数TOP10的高校为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天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人数统计 在2019级研究生中,应报到3851位硕士和555位博士。在硕士中,专业学位的新生人数略胜一筹;在博士中,学术学位的新生人数占绝对优势。就读方式 在硕士中,专业学位的新生人数略胜一筹;在博士中,学术学位的新生人数占绝对优势。各学院录取人数 各学院萌新数量各学院录取人数差异不小,萌新入学人数最多的学院前三甲分别为管理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男女比例 2019级研究生,女生总人数占据绝对优势。整体来看,新生男女比为0.69:1,其中硕士的男女比为0.65:1,博士的男女比为1.04:1。各学院男女比例 工程学院喜提“妹子稀缺院”榜首,新生男女比例高达3.23: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海洋地球科学学院紧随其后,新生男女比例分别为2.27:1和1.9:1。外国语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喜提“妹子聚集院”TOP3,新生男女比例分别为0.1:1、0.11:1和0.14:1。录取人数TOP10 在2019级硕士中,全日制专业录取人数TOP10分别为:环境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化学工程、物理海洋学、水产养殖、软件工程、材料工程。在2019级博士中,全日制专业录取人数TOP10分别为:物理海洋学、水产养殖、药物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海洋化学、环境科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工程与技术、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海洋地质、应用经济学。其中海洋地质和应用经济学专业的人数并列第十位。中国农业大学新生人数 2019级研究生新生共3691人,其中硕士生和博士生分别占74%、26%。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生1337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1048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352人;学术型博士生925人,专业学位博士生29人。录取专业人数排名前十的是: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工商管理、农艺与种业、公共管理、作物遗传育种、水利工程、食品工程、兽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其中工商管理(MBA)和公共管理(MPA)全部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生源院校 除中国农业大学本校外,生源高校TOP10分别为:山东农大、河北农大、东北农大、河南农大、山西农大、青岛农大、四川农大、西北农林科大和华中农大,清一色的同行业兄弟院校,这是农大的特色。男女比例 全校新生男女比为2:3。工学院男生比例最高,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女生比例最高。华中科技大学人数统计 2019年研究生新生共有9317人,其中硕士7509人(全日制学硕3764人,全日制专硕2431人,非全日制专硕1314人);博士1808人,全日制学术型博士1594人,全日制专业型博士214人。研究生新生数据显示,华中科技大学男女比例为1.3:1。各学院新生人数 人数最多的前五个学院分别是管理学院,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人数最少的五个学院分别是体育学院,护理学院,法医学系,历史研究所和生殖健康研究所。从上图看来,人数最多的学院中理工类占了4个,仿佛找到了行走在华科“左右为男”的原因。博士人数 博士新生数据显示,同济医院人数强势领跑各大学院,有191人,理工科王牌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以及享誉全国的协和医院紧跟其后,为167人,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和物理学院分别以106和99人占据第四、五位。博士生新生较少的五个学院里,人数还未突破个位数,最少的历史研究所只有一个博士生新生。同济大学人数统计 2019年同济大学研究生新生共有7144人,其中硕士5656人,博士1488人。各学院新生人数 录取人数最多的三个学院是经济管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医学院。录取人数最少的三个学院是体育教学部,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国际足球学院。男女比例 地区、民族分布 东华大学人数统计 今年东华大学共招录硕士研究生2430名,男生1018名,女生1412名,男女比例为1:1.39。2019级外语学院,男女比例最低,为1:8.2,2019级机械工程学院,男女比例最高,为3.56:1。入学方式 今年学校招录的硕士研究生中,有两名是港澳台生,有311名为管理类联考生,有1584位是全国统考生,有533名为推荐免试生。就读方式 全日制学生占比75%,在职人员25%。郑州大学人数统计 郑州大学2019年录取了6434名硕士研究生,其中全日制学硕2450人,全日制专硕3405人,非全日制专硕579人。男女比例 护理与健康学院女生比例最高,达到97.06%,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男生比例最高,达到88.15%。民族分布 郑州大学录取了168位少数民族考生,其中回族人数最多,达到83人;满族人数21人;蒙古族15人;土家族11人;苗族7人;彝族6人;壮族5人;白族与黎族均为3人;壮族、侗族、瑶族和其他均为2人;傣族、畲族、塔吉克族、佤族、维吾尔族、仡佬族均为1人。新生年龄 从1974到2000年,2019级研究生的年龄差跨越了26岁,1996年的研究生最多。由图可证,在知识面前,年龄不是问题,学习更是终身的事业!西北大学湖南大学新生人数 2019年,湖南要入学报到的研究生5870人(不含海外留学生),其中硕士生5108人,博士生762人。全日制硕士生3733人,非全日制硕士生1375人;全日制博士生737人,非全日制博士生25人。各学院新生人数 入学报到的研究生分布在24个学院和经济管理研究中心、隆平分院2个培养单位。其中,工商管理学院新生人数最多,有848人;经济管理研究中心新生人数最少,有22人。男女比例 整体来看,研究生新生男女比例为1:1.26,其中硕士新生男女比例为1:1.4,博士新生男女比例为1.6:1。具体到学院,男硕士和男博士最多的都是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女硕士最多的是工商管理学院,女博士最多的是化学化工学院。各学院男女比例 深圳大学录取人数 深圳大学2019年录取的2928名硕士研究生,其中全日制学术学位1104人,全日制专业学位1324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500人。各学院男女比例 管理学院的录取人数最多,有273人;高等研究院最少,有13人被录取。各学院录取人数及男生女生比例: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的男生比例最高,达到95.3%,超过去年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的91%。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的男生比例次之,占比85%。外国语学院的女生比例最高,达到了99.3%。深圳大学是综合性大学,招生学院26个,招生专业88个,分布在10个学科门类。其中,工学招生人数最多,占比高达14%。专业考取难度 法律(法学)是最难考取的,录取率低至1.52%,也就是200个报考的学生中,只有3位同学可以成功上岸。汉语国际教育(非全日制)相对容易考取,一志愿录取率是25%,报考的学生中有1/4被录取。光学、生物医学工程、光学工程专业(全日制学术型)的一志愿录取率相对较高,分别是35.14%、33.33%、31.52%。数学、公共管理、应用经济学专业(全日制学术型)的一志愿录取率相对较低,分别是0.69%、1.16%、2.48%。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全日制专业型)录取率突破40%,是全校一志愿录取率最高的专业;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录取率相对较低,但100个考生中也至少有8位同学可以被成功录取。广州大学新生人数 2019年共统招1742名硕士研究生,其中全日制学术型463人、全日制专业型1055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共224人。男女比例 在1742名新生中,男生有761人,女生有981人,男女比例为44:56,男女比例较为平衡。各学院男女比例土木工程学院录取人数最多(232人),旅游学院录取人数最少(10人)。土木工程学院的男女比例为81%:19%,教育学院的男女比例为16.9%:83.1%,教育学院的男同学幸福指数很高哦!体育学院(43.3%:56.7%)、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34.3%:65.7%)、化学化工学院(53.5%:46.5%)、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54.4%:44.6%)、工商管理学院(42.4%:57.6%),男女比例相对平衡。入学方式 其中参加全国统考的占绝大多数,共1526人,推荐免试的同学达到61人,参加MBA联考和法律硕士联考的分别有32人和123人。生源院校 在2019级新生生源中,本科985高校的毕业生共48人,来自211高校的毕业生共160人,即生源来自于211以上高校的比例占总录取新生1742人的9.1%,推免生及本科为985、211高校生源总数达208人,占总录取新生1742人中的11.9%。杭州师范大学新生人数 今年共有1029位同学成为全日制硕士,有500名同学为学术性研究生、529名同学为专业型研究生。有13名同学进入我校攻读博士学位,同时还有136名同学成为了我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各学院录取人数 各学院研招人数中,教育学院最多,医学院再次出现在教育学院的身旁。音乐学院(公共艺术教育部)人数最少。各专业录取人数 男女比例 各学院男女比例 杭师大教育学院女生最多,医学院和体育与健康学院男生最多。天津外国语大学这里只收集了13所高校的情况,大家还了解哪些高校的情况,欢迎留言~来源:软科 各高校官网 中财蹦豆

无常

华科同济医学院和上海同济大学何关系?本是同根生,却千里相隔!

在本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中,人们时常听到一个词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有些人会问同济医学院怎么在武汉,为什么不在上海同济大学,这是怎么回事?那么华科同济医学院和同济大学又是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说到上海的知名学府同济大学,现在人们对其更为熟悉的是它的建筑学、土木工程等,而对于医学却不太熟悉。殊不知,用“虽起于医学,现在却强于工科”这句话来形容现在的同济大学最合适不过了。关于这一切的由来,还得从1950年说起。现在的华科同济医学院和同济大学拥有共同的前身上海德文医学堂,历经40余年艰难发展,同济大学发展成为近现代中国第一批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府,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尤其以医学见长。此时,全国高等院系大调整来了,同济大学在此过程中贡献出了大量优秀学科专业。从1949年到1952年,3年时间里,同济大学历经多次大规模院系调整。其中文、法学院全部,理学院数理化三系调入复旦大学,后又随复旦大学支援华东政法学院(东政)、上海财政经济学院(上财)等校的建设。植物学系、理学院动物学系并入华东师范大学;理学院化学系一部参与组建华东化工学院(华东理工);工学院造船系、机械系、电机系等调入原交通大学(西交、上交);工学院水利系参与组建华东水利学院(河海),还有一些其他小规模的调整,不再列举。在学校大规模院系调整中,最值得关注的是:1950年为支援中南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同济大学医学院和附属同济医院全部迁往武汉,并与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改名中南同济医学院,后又更名为武汉同济医院。自此,学校扎根武汉,历经30年艰苦奋斗,于1985年更名为同济医科大学。2000年5月26日,同济医科大学与华中理工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共同组建华中科技大学。其实同济大学不止一次地寻求同济医学院迁回上海或重新与同济大学合并,毕竟同济大学的根是医学,但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多次尝试均未能成功。或许,同济医学院再也回不去了。现在的同济大学以建筑、土木、交通运输学科为长,毕竟当时迁入了华东地区几乎所有建筑学以及相关专业,足矣肩比清华。在2000年,同济大学合并原上海铁道大学,在原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的基础上重建医学,成立了“同济大学医学院”。医学的建设,常常需要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以及长时间的积淀,希望以医学为起源的同济大学可以重振当年医学风采。也希望身处武汉的同济医学院发展得越来越好。如想了解更多大学、学科或报考信息可留言评论。

掊斗折衡

一场疫情让华科大损失惨重,校长:研究生扩招名额全部给医学学科

一场疫情让华科大高端人才损失惨重武汉疫情爆发后,华中科技大学成为武汉市因为新冠疫情造成高端人才损失最严重的高校,不仅有很多教授因新冠疫情病逝,甚至还造成了中科院工程院士段正澄教授的死亡,几乎全国各地政府都把院士专家当成宝贝,作为华中科技大学一手培养起来的高端人才,段正澄院士为华中科技大斩获三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授权专利19项。潜心十多年,设计国产全身伽玛刀,打破昂贵的进口医疗设备垄断医院的局面,通过二十年的努力,设计国产激光加工技术和装备,经过三十年的努力,让我国生产的汽车曲轴磨床拥有了自己的知识产权,有些结构不仅比国外设备更简单,费用更加的便宜。也正是有了段正澄院士的助力,才成华中科技大学在生物医学工程、机械设计、光电等领域处于国内的学科领先地位。华科优势的医学被展示在武汉疫情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多次被央视媒体进行宣传和表扬,主要是华中地区最强的两所临床医院-附属同济医院和附属协和医院都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附属医院,也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正宗百年医学品牌同济和协和的医学院。百年同济医全国仅有一所,百年协和医学品牌全国仅三所,北京协和、武汉协和、福州协和。如果不懂高校历史的人,那么就用一份数据来说明当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的强势,有人认为同济医学院正是有了中国外科鼻祖裘法祖院士才强大,其实当年还未西迁武汉的同济大学医学院实力属于国内顶尖,当上世纪50年代,同济大学医学院被连根拔起西迁武汉,1956年,国家首次为教授进行评级,武汉市共有13位一级教授,而同济医学院就拥有其中的7位,让全武汉市的高校黯然失色,而中国外科鼻祖裘法祖院士当时仅仅是二级教授!被批评的公卫学院此次武汉疫情的大爆发,让世界很多的传染病学家感到吃惊,甚至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流行病学资深终身教授张作风非常直白地点名:“这次中国的流行病学家全线静悄悄,例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是全国一流的,好像没有看到他们参与到流行病控制的报道!”并且说明了国内并不重视公共卫生学科的建设,全国具有传染病科研平台和科研能力的似乎只有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学学科建设花钱多建设慢,因此同济医学院在2000年经历大合校后,在经历痛苦的磨合期,同济医学院似乎发展的并不太好,也引发了原同济医科大学海外校友发出的“万言书”,希望通过谏言华科领导的方式,让母校走出低迷获得发展。经历此次疫情的影响,国家开始重视公共卫生医学的发展,重视医学生的培养,因此在大环境下,华科校长李元元表示:学校准备扩大研究生招生计划,扩招名额全部给医科,进一步加强医学人才的培养!

催眠师

研究生扩招名额,全部给医科,华中科大这个做法,部分网友不理解

研究生扩招了,2020年全国研究生扩招,2016年全国考研人数177万,2017年达到201万,2018年突破238万,2019年达到290万。2020年的研究生报名人数为341万人,对比2019年的290万报名人数新增了50余万,增长率为17.6%,人数创下历史新高。341万报考学生也占到了2020年全部高校应届毕业生874万的39%。关于研究生扩招,各个高校都不一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表示:①科学确定分校招生规模方案,精准测算全国现有44万左右研究生导师,1.2万个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尤其是近几年新增大概2000多个硕士点。硕士招生规模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倾斜。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比去年增加18.9万,专升本规模争取增加32.2万人;②研究生计划增量可能会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等专业倾斜,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关于研究生扩招,各个高校都不一样,对于著名的985高校,华中科技大学来说,扩招名额都怎么分配呢?华中科技大学的回答是:全部扩招名额都给医学院,而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名额一个没有。3月11日,《中国教育报》刊发的报道《一切服从前线和国家需求——华中科技大学加强科研攻关推动疫情防控救治》提到:“华中科大的家国情怀很重,我们想多为国家和人民做点事。”华中科大校长李元元表示,学校准备扩大研究生招生计划,扩招名额全部给医科,进一步加强医学人才培养。该校扩招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等专业倾斜。这与我国发展急需的人才短板是契合的。那么问题来了,本来这个扩招是所有专业都该与,你都给了医学,其他专业肯定有意见啊。你校长到了落了一个好人情,但是不能其他专业成了受害者啊。当然2020年华中科技大学医学贡献很大,但是不能都给吧,至少给其他专业一天甜头吧。当然这也是华中科技大学的对同济医学院的一种帮助,毕竟华中科技大学觉得自己有点配不上同济医科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是原卫生部直属院校,是起源于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后来院系合并拆分搬迁到武汉,和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组建中南同济医学院。同济医科大学实力是非常强的,在卫生部高校里面,基本上仅次于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上海医学院,中山医学院,华西医学院,比湖南医学院要厉害一点点。当时这个高考分数,医科类分数都很高,同济医科大学分数比武大华中理工分数高,中山医科大学分数比中山大学高,华西医科大学分数比川大和电子科大分数高。华中科技大学合并了同济医科大学,可是占了大便宜,华中科技大学成为了真正的综合性大学,真正成了四大工学院第一名。所以整个华中科技大学对同济医科大学都是很感恩的,而这次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元元把所有扩招名额都给医学,也是不忘当年下嫁之恩。老铁们,你们怎么看呢?

迪克西

中国医学院校和医科最新排名公布,华科同济医学院居前十

8月2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2019年度中国医学院校、医院的科技量值(STEM)综合排名及31个学科排名。该排名研究由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倡导,由国家级医学信息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具体承担,其评价结果已连续七年发布,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今年受疫情影响,中国医学科学院并未举办发布仪式。王辰院士曾多次主持发布并解读往届《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报告》与《年度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报告》,他说:“ 医学科技评价是指导医学科技创新与学科发展的风向标。要根据发展实际,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反映中国医院和医学院校的科技能力评价体系,导引中国的医学研究方向。”在2019年度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综合排名中,针对全国独立医学院校和设立医学学科的综合大学科技量值进行测算,并在指标体系中增加了与高等院校相关的科技指标。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名列前三甲,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综合排名位列前十。武汉大学医学部居第16名,进入前100名的还有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以及湖北省的三峡大学医学院、湖北医药学院、长江大学医学部,江汉大学(医学学科)、湖北民族大学医学院分别居第103、106位。2019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综合排名,研究对象为全国1633家重点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协和医院均位列前20名;进入前100名的在汉医院还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大学口腔医院。榜单还对31个学科进行排名,在麻醉学、心血管病学、呼吸病学、血液病学、变态反应学、泌尿外科、整形外科、妇产科等学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均位居前列,其中口腔,武汉大学口腔医院排第4名;护理学,在汉的协和医院、同济医院分列第3、4名。(长江日报-长江网驻京记者柯立)